CN114586234B - 具有内部线缆塔架和用于精确线缆放置的引导件的天线以及用于构建该天线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内部线缆塔架和用于精确线缆放置的引导件的天线以及用于构建该天线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86234B CN114586234B CN202080073642.8A CN202080073642A CN114586234B CN 114586234 B CN114586234 B CN 114586234B CN 202080073642 A CN202080073642 A CN 202080073642A CN 114586234 B CN114586234 B CN 11458623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ble
- reflector
- tower
- cable tower
- antenn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07—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 H01Q1/122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on a boo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42—Housings not intimately mechanically associated with radiating elements, e.g. radom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06—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 H01Q21/20—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the units being spaced along or adjacent to a curvilinear path
- H01Q21/205—Arrays of individually energised antenna units similarly polarised and spaced apart the units being spaced along or adjacent to a curvilinear path providing an omnidirectional coverag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mounting cla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erial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扇形天线,其包括基板、安装到基板的线缆塔架,以及安装到基板并大致上平行于线缆塔架的轴线的至少一个反射器。反射器包括多个电气构件,所述多个电气构件操作成在天线的弓形扇区中传输和接收电信信号。反射器具有与线缆塔架对置的向内面向的表面,以及远离线缆塔架设置的向外面向的表面。此外,线缆引导板被插置在线缆塔架与反射器之间,使得形成在线缆引导板中的孔口可提供引导件,导体可穿过该引导件,以用于形成沿着反射器的向外面向的表面至电气构件中的一个的电气连接。线缆引导板孔口与反射器孔口对准,并且在组装、保养和维修电信天线时向操作员提供引导。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10月2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 62/923,786的权益和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在本文中。
版权声明
本文档的部分可能包含受到版权保护的材料。版权所有者不反对本专利公开的传真复制,因为本专利公开会出现在专利和商标局的专利文件或记录中,但是,版权所有者另外保留与复制、分发、拷贝以及展示该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有关的所有权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天线,并且更特别地,涉及用于集成和支承多个扇形天线的电信线缆线束塔架。更具体而言,本公开的电信天线便于组装、维修以及维护。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电信订户(即,电话和移动装置服务的消费者)的数量增加,存在对用以支持订户群(subscriber base)的基于陆地的宏天线系统(MAS)的相称需要。在用户密度对电信基础设施提出重大需求的城市地区,该需要最为明显。为了分流对网络的需求,电信服务供应商在遍及城市的多种高架结构中的任一种上增加了容量。例如,小型蜂窝天线被增加至建筑物的屋顶和电话线杆,以增加电信系统的容量。
这些天线类似于常规扇形天线,该常规扇形天线包括三个竖直定向的辐射阵列面,它们绕着中心轴线以一百二十度(120°)的节段设置,由此产生等边三角形。典型的天线通常高约三英尺(3.0'),具有大约一(1.0)到一英尺半(1.5')的直径,从而产生大约三立方英尺(3.0 ft3)的体积。虽然此类尺寸看上去会适应许多种安装,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小型化此类天线,特别是在其总高度尺寸方面。
由于此类天线的大小被减小,所以收纳和布线将扇形天线的辐射器电气互连的各种同轴线缆可为困难的。由于在三立方英尺(3.0 ft3)的天线中可存在六十英尺(60')的同轴线缆,所以确定合适且高效的布线路径为至关重要的。内部尺寸越小,同轴线缆从一个面板布线至另一个面板就变得越困难。同样特别重要的是,线缆不被布线在任何辐射元件之上或之下,并且不干涉任何移动部分,尤其是在采用远程电动倾斜(RET)系统的情况下。结果,这样的经减少的不动产(real estate)的实际效果是:与扇形天线的组装、维修以及维护相关联的复杂性、时间以及随之而来的成本。
以上描述了与用于城市应用的天线有关的一些但不一定是全部的问题、缺点以及短处。因此,需要以其他方式消除或减轻以上论述的缺点。
发明内容
提供了一种扇形天线,其包括基板、安装到基板的线缆塔架,以及安装到基板并大致上平行于线缆塔架的轴线的至少一个反射器。反射器包括多个电气构件,所述多个电气构件操作成在天线的弓形扇区中传输和接收电信信号。反射器具有与线缆塔架对置的向内面向的表面,以及远离线缆塔架设置的向外面向的表面。此外,线缆引导板被插置在线缆塔架与反射器之间,使得形成在线缆引导板中的孔口可提供引导件,导体可穿过该引导件,以用于形成沿着反射器的向外面向的表面至电气构件中的一个的电气连接。线缆引导板孔口与反射器孔口对准,并且在组装、保养和维修电信天线时向操作员提供引导。
在以下的附图简要描述和详细描述中描述了本公开的附加的特征和优点,并且本公开的附加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的附图简要描述和详细描述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描绘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天线的分解透视图,该天线包括:(i)基板,其用于接收多个信号传输线缆;(ii)竖直线缆塔架,其正交于基板;(iii)多个反射器,它们各自具有印刷电路板(PCB),所述印刷电路板(PCB)包括电气连接到多个辐射器中的至少一个的导电迹线;(iv)多个线缆引导板,其设置在竖直线缆塔架与每个反射器之间,每个线缆引导板操作成引导每个同轴线缆的中心导体通过相关联反射器的背面表面至其恰当的预选位置;以及(v)多种固定装置,其被设置成围绕中心线缆塔架并穿过线缆引导板中的至少一个,以用于沿着PCB中的一个电气连接到预定迹线。
图2为隔离夹紧件的剖开透视图,该隔离夹紧件用于在结构上连接反射器中的每个的边缘,同时将一个反射器与另一个反射器电气隔离。
图3为隔离夹紧件的隔离俯视图,该隔离夹紧件操作成使天线的节段(即,中心线缆塔架的节段)在结构上互连,而不影响跨过反射器的电气连接。
图4为扇形天线的内部结构的隔离透视图,该扇形天线包括基板、竖直线缆塔架,以及安装到中心线缆塔架的线缆引导板。
图5为图4中示出的扇形天线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6为线性的多个C形夹紧件固持器的隔离透视图,所述线性的多个C形夹紧件固持器用于使同轴线缆围绕电信天线的线缆塔架缠绕。
图7为容纳单个同轴线缆的应变释放夹紧件的隔离透视图。
图8为容纳多个同轴线缆的应变释放夹紧件的隔离透视图。
图9为导电支架的隔离透视图,该导电支架被焊接到PCB中的一个上的导电迹线并被设置在其之上。
图10为应变释放和焊接电气连接件的经放大的剖开视图,该应变释放和焊接电气连接件包括与天线反射器结合设置的应变释放夹紧件和设置成邻近于该应变释放夹紧件的导电支架。
图11a为同轴线缆的剖开透视图,该同轴线缆被准备成用于连接到图10中示出的应变释放和焊接电气连接件。
图11b为图11a中示出的同轴线缆的剖开透视图,其中线缆护套的前部被向后拉动,以产生多个止动部。
图12描绘包括线缆的扇形天线的分解透视图,该线缆经由居间的引导线缆引导板和C形夹紧件固持器从一个反射器引导至另一个反射器,以便于围绕中心线缆塔架的螺旋缠绕。
图13描绘用于制造根据本公开的教导的电信天线的方法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涉及天线以及用于制造该天线的方法,该天线便于组装和拆卸,减少了组装中的误差,降低了与返工相关联的成本,同时使天线的高度、直径以及体积最大限度地减小。将认识到的是,本公开可应用于在至少两个平面中具有多个辐射器的扇形天线或全向天线,此外,其采用同轴线缆来以电气方式传输信号。
具有线缆引导板辅助组装、维护和维修的天线
在图1中,电信天线10包括具有多个孔口14的圆形基板12,所述多个孔口14各自用于接收同轴线缆16。安装到居中定位的线缆塔架20的基板12可支承多个竖直定向的天线反射器30。每个反射器30起作用以支承电信天线的辐射器28并与电信天线的辐射器28以电气方式协作。更具体而言,每个反射器30包括在反射器30的一侧上的反射金属接地板30a,以及在反射器30的另一侧上的印刷电路板(PCB)30b。PCB附接到金属接地板30a,并且包括电气连接到多个辐射器28中的至少一个的导电迹线。因此,在上下文中,在本文中所使用的“反射器”意味着被采用以将PCB及其相关联的辐射器28连接到塔架20的电气和机械结构。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四(4)个辐射器28附接到PCB 30b,包括:(i)具有在698和960 MHz之间的操作频率的低频带辐射器、(ii)具有在1.695和2.700 GHz之间的操作频率的高频带辐射器、(iii)具有在3.400和4.200 GHz之间的操作频率的CBRS辐射器,以及(vi)具有在5.150和5.925 GHz之间操作的LAA辐射器。
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三(3)个接地平面反射器30被描绘成外接中心线缆塔架20并且隔开一百二十度(120°)。以分解图示出了反射器30中的一个,以显露在下面的线缆引导板40,这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论述。尽管描绘了三个反射器30,但是将认识到的是,电信天线10可包括少至一个反射器或多至八(8)个反射器,它们绕着居中定位的线缆塔架20的轴线10A等角度地设置。
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线缆塔架20的轴线10A正交于圆形支承基板12或相对于圆形支承基板12成直角,然而,轴线10A可相对于基板12产生小角度,例如,+/-五(5°)度(在八十五度(85°)到九十五(95°)度之间)。此外,居中定位的线缆塔架20与基板12的几何中心10A对准。在结构上,取决于反射器30的数量,线缆塔架20被分段成相等数量的区段或扇区。此外,在图1-5中,线缆塔架20包括多个在径向上突出的凸片22、多个在径向上突出的支柱或臂24,以及沿着线缆塔架20的长度设置的多个经线性对准的孔口26。关于后者,并且参照图6,经线性对准的孔口26接收一个或多个的多个C形夹紧件固持器50,它们各自具有线性基部52和从线性底座52向外突出的多个C形夹紧件54。将在下文中于论述制造电信天线10的方法时更详细地论述所述多个C形夹紧件固持器50。
向外突出的凸片22由图2和图3中描绘的隔离夹紧件34连接。隔离夹紧件34的U形通道36被构造成接合每个凸片22的外侧边缘,并且由成对的向内突出的弹性凸片38(即,隔离夹紧件34的弹性凸片38)展开,使得每个在径向上突出的凸片22的外侧边缘被接收在U形通道36内并接合U形通道36。隔离夹紧件34由低介电材料(诸如热塑性、热固性或聚氨酯材料)制造,使得电流可不从线缆塔架20的一个节段跨至另一个节段。在功能上,隔离夹紧件34使反射器30中的每个电气隔离。
由于该同样的标准应用于反射器30,所以应当认识到的是,为了连接和稳定反射器30的目的,可使用这些相同的隔离夹紧件36。可沿着每个反射器30的边缘形成凸片(未示出),所述凸片类似于结合线缆塔架节段20中的每个描述的那些凸片。可在反射器30之间的顶点或接合点处采用类似于图2和图3中所示出的隔离夹紧件,以围绕线缆塔架20固定或稳定反射器30,同时将一个反射器30与另一反射器30电气隔离。
在图1和图4中,扇形天线10包括多个线缆引导板40,所述多个线缆引导板40被采用为定向工具,但是所述多个线缆引导板40也被并入到最终工作产品中。即,本公开包括多个线缆引导板,所述多个线缆引导板为“如所销售那样的”产品的部分并且在产品的使用寿命中提供持续的资源。
线缆引导板40被构造成包括多个预定的孔口42,所述多个预定的孔口42对应于在相应的反射器30内、沿着相应的反射器30或在相应的反射器30上的预定位置。每个线缆引导板40的平面图可具有多种形状中的任何一种,其可包括矩形、梯形、多边形、I形、T形、U形、F形,或E形等。线缆引导板40的形状主要由线缆连接的位置驱动,即,孔口42用于相对于沿着反射器30的PC板的迹线引导同轴线缆导体46穿过线缆引导板40。
虽然在所描述的实施例中采用多个单独的或独立的线缆引导板40,但是应当认识到的是,单个线缆引导板40可满足特定应用的需要。即,单个线缆引导板40可提供与特定反射器30相关联的必备引导。因此,至少一个线缆引导板40连接到中心支承杆或线缆塔架20的支柱24或悬挂于中心支承杆或线缆塔架20的支柱24。在图4的实施例中,对于所有的总共九(9)个线缆引导板来说,三(3)个线缆引导板40附接到节段20a,20b,20c中的每个的支柱24。同轴线缆44可从一个位置处的孔口42(例如,在一个线缆引导板40中)布线至另一个位置处的孔口42(例如,在相同或不同的线缆引导板40中(见图12))。连接线缆44可以预定的布置布线至相同或不同的线缆引导板40,以最大限度地减小重叠,使得可对一个损坏的线缆44进行维护和维修,而不冲击或影响另一个内部连接线缆44。即,线缆44被布线成维持在线缆44损坏或失效的情况下进行替换的灵活性和容易性。
将同轴线缆44从一个孔口42布线至相同或不同线缆引导板40内的另一个孔口的步骤可包括与围绕中心线缆塔架20缠绕线缆44相关联的若干子步骤。这样做以防止线缆44在天线反射器30的背面与中心支承杆或线缆塔架20之间找到其自己的原位(home)。第一子步骤可包括以下步骤:将一个或多个C形夹紧件固持器50附接到线缆塔架20。接下来,线缆44可沿着线缆塔架20的长度以螺旋方式围绕线缆塔架20缠绕。该子步骤在线缆44围绕中心线缆塔架20缠绕时可包括与每一圈类似或不同的间距。子步骤F1,F2使得能够实现中心线缆塔架20与引导线缆引导板40之间的内部空间的最佳使用。
用于由线缆引导板引导的电信天线的应变释放和焊接电气连接件
本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图7-10中描绘的应变释放和焊接电气连接件。在线缆44分别进入和穿过线缆引导板40和反射器30的经对准的孔口42,56时,导电连接件100(在图10中最佳地示出)电气连接线缆44中的每个。更具体而言,线缆44被引导穿过线缆引导板孔口42,由于该线缆引导板孔口42与反射器孔口56的共同定位,所以线缆44还穿过对应的反射器孔口56。可剥离延伸超出反射器孔口56的部分,以暴露外导体66和中心导体46。作为备选,可预先准备同轴线缆44,以便暴露线缆44的内导体和外导体的端部。在所示出的构造中,内导体被焊接到PCB上的迹线58b,并且外导体66被焊接到导电支架70,该导电支架70被焊接到PCB的相对侧上的导电接地平面58a。
孔口56被构造成接受应变释放夹紧件60-1,该应变释放夹紧件60-1卡扣配合到孔口56的相反的边缘中。应变释放夹紧件60-1包括成对的竖直凸片62,以用于在夹紧件60-1被向下推动到孔口56中时向内挤压夹紧件。图7中示出的应变释放夹紧件60-1还包括成对的相反的C形元件64a,64b,它们在同轴线缆(未示出)被设置在元件64a,64b之间时以协作方式固定同轴线缆(未示出),即,夹紧件64a,64b向内弹簧偏压,以将同轴线缆44捕获在元件64a,64b之间。
如以上所提及的那样,导电支架70被设置在导电接地平面(未示出)之上并被焊接到该导电接地平面(未示出),该导电接地平面(未示出)被设置在PCB的相对侧上。导电支架70包括U形部分,该U形部分被构造成接收同轴线缆的外导体66(在图10中示出)。在所公开的实施例中,U形支架70不摩擦地接合外导体66,或者由互锁元件固定线缆44。相反,同轴线缆44的外导体66由应变释放夹紧件60-1在结构上连接/固定到反射器30,并且通过将外导体66焊接到导电支架70而电气连接。将认识到的是,直到同轴线缆44的中心导体46电气连接到PCB上的迹线58b,才完成电气连接。
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经准备的线缆(即,已经被剥离的线缆)被以直角弯曲,使得同轴线缆44被推进在元件64a,64b之间,以将同轴线缆44捕获在元件64a,64b之间。此外,外导体66被迫使成坐置抵靠导电支架70的U形表面72,而中心导体的端部46延伸超出支架70。由于同轴线缆44的介电/绝缘芯部(未示出)的厚度相对小,所以中心导体46合理地位于迹线58附近,然而,人们可选择使导体46弯曲,使得其接触迹线58。尽管它接近,但是外导体66被耦合于设置在PCB的相对侧上的接地平面(未示出),而中心导体46被焊接到PCB的上表面上的导电迹线58。
线缆护套喇叭口
图10、图11a以及图11b描绘本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涉及同轴线缆44在其穿过线缆引导板40中的每个孔口42时的长度。将认识到的是,该长度需要在所有线缆44之间一致,以确保每个同轴线缆44在线缆44被弯曲以卡扣到应变释放夹紧件60-1中时恰当地坐置到应变释放夹紧件(图10)以及导电支架70中。为了控制线缆44超越孔口42的长度,采用了简单、有成本效益的以下方法步骤以防止线缆44超越期望的长度,或者确保线缆44足够长以恰当地形成电气连接。
该操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步骤中,线缆44的护套44J被切割成暴露护套44J下方的导电编织物的小窗口43。在随后的步骤中,沿着线缆44的长度在精确位置处切割四(4)个缝隙45,使得护套44J的前部46(即,缝隙45前方的位置)可向后移位,以使护套44J沿径向向外折叠。因此,围绕线缆44的圆周形成四(4)个护套止动部48。通过夹持工具将护套46向后拉动或通过孔口42与护套46干涉(即,在同轴线缆44被拉动或推动穿过孔口42时的干涉),可形成线缆止动部48。结果,当线缆44被递送穿过孔口42时。接着通过夹持工具递送线缆,该夹持工具夹持护套并将护套推回,以在护套中产生喇叭口。线缆现在将不能够完全地穿过线缆引导板40中的孔口42,并且正确长度的线缆将从孔口中凸出,以确保线缆可正确地坐置到应变释放夹紧件中。
电信天线的引导制造、维护和/维修
图12和图13示出用于制造本公开的扇形天线10的原理(即,最相关的)方法步骤。将认识到的是,本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不需要以任何特定的次序或顺序执行,然而,应当根据教导来实践每个步骤,以排除已了解而现在可通过遵循所概述的步骤来避免的困难。
方法中的第一步骤A包括制造大致平坦或水平的盘或基板12,其包括用于接收穿过板12的厚度的多个输入线缆16的多个孔口。基板12可在每侧上包括线缆连接器,所述线缆连接器用于将输入线缆16附接在下方并且将内部传输线缆18附接在内部(或在上方)。传输线缆还与下方的输入线缆通信。在随后的步骤B中,分段的中心线缆塔架20被构造成包括多个在径向上突出的支柱或臂24和在径向上突出的凸片34。在步骤C中,分段的中心线缆塔架被组装成与基板12结合,使得组装的线缆塔架20的虚拟中心与基板12的几何中心对准。线缆塔架20的组装可包括隔离夹紧件36的使用,所述隔离夹紧件36连接到向外突出的凸片34(见图2和图3)。
在下一个步骤D中,线缆引导板40被构造有多个预定孔口42,所述多个预定孔口42对应于沿着相应反射器30的背面(即,面向线缆塔架20的侧部)的预定位置。在该步骤中,引导板40从底部到顶部以成层的方式布置。即,可以分层方式增加引导板40,同时线缆44被引导到反射器30的背面中并电气连接到天线构件(即,辐射器28)。最初,同轴线缆44螺旋形地固定到中心塔架20,使得线缆44被整齐且紧密地封装成抵靠塔架20。接下来,使用下部线缆引导件40中的第一个来定位和准备线缆44,以用于形成必要的电气连接(即,焊接操作)。接下来,组装中级或中层引导板40以定位和准备线缆44,以用于接下来的电气连接,并且最后,组装上级或上层引导板40,以用于准备最终的电气连接。以该方式,在电信天线10的初始组装中使用引导板40,并且该引导板40也保留在经组装的产品内,以在对电信天线10执行维护和维修时提供引导。
在步骤E中,至少一个线缆引导板40连接到线缆塔架20的支柱24或悬挂于线缆塔架20的支柱24。在图4的实施例中,对于所有的总共九(9)个线缆引导板来说,三(3)个线缆引导板40附接到节段20a,20b,20c中的每个的支柱24。假设至少一个线缆引导板40悬挂于线缆塔架20的节段20a,20b,20c中的至少一个,那么可采用任何数量的线缆引导板40。
在步骤F中,连接线缆44从一个位置处的孔口42(例如,在一个线缆引导板40中)布线至另一个位置处的孔口42(例如,在相同或不同的线缆引导板40中)。连接线缆以预定的布置布线至相同或不同的线缆引导板40,以使重叠最大限度地减小。这对于确保可对一个损坏的线缆44进行维护和维修,而不冲击或影响另一个内部连接线缆44而言是必要的。即,线缆44被布线成在线缆44损坏而对传输的信号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下维持灵活性和容易替换性。该步骤F还可包括第一子步骤F1和第二子步骤F2。第一子步骤包括将一个或多个C形夹紧件50沿着线缆塔架20的长度线性地附接到线缆塔架20。第二子步骤包括将连接线缆50以螺旋型式围绕中心线缆塔架20缠绕,同时通过每个线性C形夹紧件50的独立夹紧件52固定连接线缆50。步骤F1和F2使得能够实现中心线缆塔架20与引导线缆引导板40之间可用的内部空间的最佳使用。另外,步骤F可包括第三子步骤F3和第四子步骤F4,其中,如先前论述的那样,线缆护套44J可被切割,以提供窗口43(步骤F3),并且使缝隙45沿着同轴线缆44的轴线伸长(步骤F4),以沿着线缆护套44J提供止动部48。子步骤F3,F4确保精确长度的线缆44穿过线缆引导件40中的孔口42,以便于组装在PCB接地的相对侧上的电气连接。
在下一个步骤G中,反射器30中的每个可连接到基板12、线缆引导板40或两者。不论附接方法,线缆引导板40和反射器孔口42,56被对准,使得同轴线缆44和导体端部46突出通过经对准的孔口42,56。还应当认识到的是,反射器孔口56中的每个位于导电迹线58邻近,以用于从辐射器中的一个传输和接收信号。此外,应当提及的是,在与基板12和/或线缆引导板40组装之前,所有或大部分辐射元件(例如,高频带辐射器和低频带辐射器)被预先组装到反射器30上。更具体而言,孔口56被机加工,导电迹线58被形成,并且U形导电支架70被预焊接到设置在PCB的相对侧上的导电接地平面。
将认识到的是,步骤E、步骤F以及步骤G的顺序可改变,例如,在对连接同轴线缆50进行布线(步骤F)之前,可组装线缆引导板40和反射器30(步骤E和步骤G)。作为备选,在引入线缆引导板40(步骤E)之前,可组装反射器30(步骤G)。
在随后的步骤H中,应变释放夹紧件60卡扣配合成与孔口56中的每个接合,每个连接线缆44穿过孔口56中的每个。将认识到的是,某些步骤可在更方便执行的时候执行。例如,步骤H可在步骤G之前执行,因为应变释放夹紧件60在金属反射器被组装之前被附接可更方便(在这方便的情况下)。在接下来的步骤I中,连接线缆44中的每个以直角弯曲,以穿过应变释放夹紧件60的上C形部分62。该步骤允许连接线缆44的外导体66坐置在U形导电支架70内,而线缆44的内导体46延伸超出支架70且邻近于迹线58。在外导体66在适当位置的情况下,最终步骤J和K包括将外导体66焊接到导电支架70(步骤J),以及将线缆44的内导体46的端部焊接到迹线58(步骤K)。
如前段中所提及的那样,应变释放夹紧件60可包括用于固定多个线缆的多个C形夹紧件。例如,经对准的孔口42,56(见图9)可在直径和/或宽度方面较大,使得若干同轴线缆可穿过孔口42,56。在此类情形下,应变释放夹紧件60-3可被构造成固定若干(例如,三(3)个)线缆。在该情形下,可采用具有三个U形表面的导电支架,以接收每个线缆的外导体。就此而言,三个线缆被推进成与应变释放夹紧件60-3的夹紧件64a,64b(见图8)接合。类似于与单个线缆相关联的应变释放和焊接电气连接件,多线缆的实施例可包括导电支架的多个U形表面(未示出),以用于焊接每个线缆的外导体,该外导体可电气耦合到设置在PCB的相对侧上的导电接地平面,并且三个中心导体可焊接到PCB上的相应迹线。
附加的实施例包括以上描述的实施例中的任一个,其中其构件、功能或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与以上描述的不同实施例的构件、功能或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互换,由以上描述的不同实施例的构件、功能或结构中的一个或多个替换或增强。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文中描述的实施例的各种改变和改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为显而易见的。可作出此类改变和改型,而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并且不削弱其预期的优点。因此,意图是,此类改变和改型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覆盖。
尽管本公开的若干实施例已经在前面的说明书中公开,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将想到本公开的许多改型和其他实施例,它们属于本公开,具有在前述描述和相关联的附图中提出的教导的益处。因此,所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在上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并且意图使许多改型和其他实施例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此外,尽管在本文中以及在随后的权利要求书中采用了特定用语,但是它们仅被用于一般且描述性的意义,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或随后的权利要求书的目的。
Claims (8)
1.一种扇形天线,包括:
基板;
线缆塔架,其安装到所述基板并具有正交于所述基板而突出的轴线;
至少一个天线反射器,其安装到所述基板并大致上平行于所述线缆塔架的轴线,所述反射器包括多个电气构件,所述多个电气构件操作成在所述扇形天线的弓形扇区中传输和接收电信信号,所述反射器具有与所述线缆塔架对置的向内面向的表面以及远离所述线缆塔架设置的向外面向的表面;以及
线缆引导板,其插置于所述线缆塔架和所述反射器之间,所述线缆引导板具有孔口,所述孔口各自提供引导件,导体可穿过所述引导件,以用于形成沿着所述反射器的向外面向的表面至所述电气构件中的一个的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扇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天线还包括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分别插置在所述第一反射器和所述第二反射器之间的第一线缆引导板和第二线缆引导板,并且其中同轴线缆的第一导体端部和第二导体端部穿过所述第一反射器和所述第二反射器中的每个中的孔口,使得电气连接被形成在所述第一反射器和所述第二反射器的电气构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形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天线还包括:
多个C形夹紧件固持器,所述多个C形夹紧件固持器具有多个经线性对准的C形夹紧件,所述多个C形夹紧件固持器连接到所述线缆塔架的轴线并与所述线缆塔架的轴线对准,并且
其中,所述同轴线缆以螺旋型式围绕所述线缆塔架缠绕,使得所述同轴线缆被捕获在所述多个C形夹紧件固持器的C形夹紧件中的至少一个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扇形天线,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器和所述第二反射器包括反射器孔口,所述反射器孔口对应于相应的第一线缆引导板和第二线缆引导板的引导孔口,
其中所述第一反射器和所述第二反射器各自包括应变释放电气连接件,所述应变释放电气连接件包括应变释放夹紧件,所述应变释放夹紧件具有与导电支架的U形表面对准的上C形部分。
5.一种用于制造扇形天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产生基板;
将线缆塔架构造成用于安装到所述基板并具有正交于所述基板的平面而突出的轴线;
将反射器附接到所述基板,使得所述反射器大致上平行于所述线缆塔架的轴线,所述反射器包括多个电气构件,所述多个电气构件操作成在所述扇形天线的弓形扇区中传输和接收电信信号,
将线缆引导板插置在所述线缆塔架与所述反射器之间,使得多个引导孔口与电气迹线对准并对应于所述电气迹线,所述电气迹线与连接到所述反射器的向外面向的表面的电气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相关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制造扇形天线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线缆引导板插置在所述线缆塔架与所述反射器之间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线缆引导板固定到被形成为与所述线缆塔架结合的在径向上突出的臂的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制造扇形天线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将线缆塔架构造成用于安装到所述基板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线缆塔架分段成多个细长区段,所述多个细长区段对应于所述扇形天线的反射器的数量,以及
将所述线缆塔架构造成包括多个在径向上突出的臂,并且
其中,将所述线缆引导板插置在所述线缆塔架与所述反射器之间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线缆引导板附接到所述细长区段的在径向上突出的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制造扇形天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制造扇形天线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多个夹紧件固持器附接成使得所述夹紧件与所述线缆塔架的轴线线性对准,以及
将所述线缆围绕所述线缆塔架的轴线缠绕,同时将同轴线缆推进到所述多个夹紧件固持器的至少一个夹紧件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962923786P | 2019-10-21 | 2019-10-21 | |
US62/923786 | 2019-10-21 | ||
PCT/US2020/056589 WO2021081042A1 (en) | 2019-10-21 | 2020-10-21 | Antenna having an internal cable tower and guides for precise cable placement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the sam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86234A CN114586234A (zh) | 2022-06-03 |
CN114586234B true CN114586234B (zh) | 2023-09-01 |
Family
ID=756208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73642.8A Active CN114586234B (zh) | 2019-10-21 | 2020-10-21 | 具有内部线缆塔架和用于精确线缆放置的引导件的天线以及用于构建该天线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721891B2 (zh) |
EP (1) | EP4049338A4 (zh) |
CN (1) | CN114586234B (zh) |
WO (1) | WO202108104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991846B2 (en) * | 2021-08-16 | 2024-05-21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Cable management system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15090A (zh) * | 2004-07-09 | 2007-08-08 | 塞尔马克斯技术股份公司 | 包括连接器组件的天线 |
CN109066501A (zh) * | 2018-08-06 | 2018-12-21 |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新型固线扣 |
WO2019118119A1 (en) * | 2017-12-12 | 2019-06-20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Small cell antenna and cable mounting guides for sam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43904A4 (en) | 1995-08-10 | 1998-12-02 | E Systems Inc | LOWER NETWORK ANTENNA FOR MOBILE RADIO FREQUENCY TERRESTREA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5999145A (en) * | 1998-06-26 | 1999-12-07 | Harris Corporation | Antenna system |
US9531482B2 (en) * | 2013-12-04 | 2016-12-27 | Css Antenna, Llc | Canister antenna producing a pseudo-omni radiation pattern for mitigating passive intermodulation (PIM) |
GB201602840D0 (en) * | 2016-02-18 | 2016-04-06 | Alpha Wireless Ltd |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omnidirectional antenna |
CN205583143U (zh) | 2016-04-19 | 2016-09-14 | 捷士通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同轴电缆线固定扣 |
US10218046B2 (en) * | 2016-07-25 | 2019-02-26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Integrated cell site sector |
WO2019032366A1 (en) | 2017-08-07 | 2019-02-14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CABLE CONNECTOR BLOCK ASSEMBLIES FOR BASE STATION ANTENNAS |
CN109193109B (zh) | 2018-08-31 | 2021-09-1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固定架、gprs模块及空调器 |
CN111490356A (zh) * | 2019-01-28 | 2020-08-04 | 康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堆叠反射器结构的紧凑全向天线 |
-
2020
- 2020-10-21 EP EP20879661.5A patent/EP4049338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10-21 US US17/642,777 patent/US11721891B2/en active Active
- 2020-10-21 CN CN202080073642.8A patent/CN114586234B/zh active Active
- 2020-10-21 WO PCT/US2020/056589 patent/WO2021081042A1/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15090A (zh) * | 2004-07-09 | 2007-08-08 | 塞尔马克斯技术股份公司 | 包括连接器组件的天线 |
WO2019118119A1 (en) * | 2017-12-12 | 2019-06-20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Small cell antenna and cable mounting guides for same |
CN109066501A (zh) * | 2018-08-06 | 2018-12-21 |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新型固线扣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049338A4 (en) | 2023-11-15 |
WO2021081042A1 (en) | 2021-04-29 |
CN114586234A (zh) | 2022-06-03 |
EP4049338A1 (en) | 2022-08-31 |
US20220352626A1 (en) | 2022-11-03 |
US11721891B2 (en) | 2023-08-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411323B2 (en) | Compact wideband dual-polarized radiating elements for base station antenna applications | |
KR101304929B1 (ko) | 삼중대역 이중편파 다이폴 안테나 시스템 및 어레이 | |
US10916842B2 (en) | Isolators for antenna systems and related antenna systems | |
US10468772B2 (en) | Conformable antenna | |
US20200411968A1 (en) | Antenna system and assembly method thereof, and base-station array antenna | |
WO2010141745A1 (en) | Circularly-polarized antenna | |
JPH10150319A (ja) | 反射板付ダイポ−ルアンテナ | |
WO2012037810A1 (en) | Wideband dual-polarized radiation element and antenna of same | |
WO1998021779A1 (en) | Electrically variable beam tilt antenna | |
RU2441302C2 (ru) | Разъем для применения в области телекоммуникаций | |
JPH0364873A (ja) | 圧接ターミナル | |
WO2019032366A1 (en) | CABLE CONNECTOR BLOCK ASSEMBLIES FOR BASE STATION ANTENNAS | |
CN114586234B (zh) | 具有内部线缆塔架和用于精确线缆放置的引导件的天线以及用于构建该天线的方法 | |
JP4590595B2 (ja) | 広帯域複数周波共用アンテナ | |
JP4555019B2 (ja) | Uhf帯用広帯域アンテナ | |
US4209790A (en) | Vertical antenna with stub cancellation means | |
JP4795898B2 (ja) | 水平偏波無指向性アンテナ | |
KR101286073B1 (ko) | 이중편파 다이폴 안테나 구조물 | |
CN111293442B (zh) | 天线组件 | |
CN112490624A (zh) | 一种WiFi天线及移动终端 | |
WO2023035135A1 (en) | Omnidirectional coverage base station antennas having modular reflector assemblies and/or feed networks | |
EP1267439B1 (en) | Multiple frequency bands antenna using two concentric interleaved antennas, the external one being a meander line antenna | |
US20210359395A1 (en) | Base station antennas having low cost sheet metal cross-dipole radiating elements | |
KR20230145171A (ko) | 안테나 조립체 및 관련 방법 | |
US6473039B1 (en) | Sloppy coax interconnect for low cost RF and phased array applicatio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