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570529A - 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70529A
CN114570529A CN202210263330.4A CN202210263330A CN114570529A CN 114570529 A CN114570529 A CN 114570529A CN 202210263330 A CN202210263330 A CN 202210263330A CN 114570529 A CN114570529 A CN 1145705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filter
plate
cathode
row
d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2633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荣发
吴国欣
陈亮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Xinl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Xinl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Xinl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Xinl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26333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705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5705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705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45Collecting-electrodes
    • B03C3/49Collecting-electrodes tubul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74Cleaning the electrodes
    • B03C3/76Cleaning the electrodes by using a mechanical vibrator, e.g. rapping gear ; by using imp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74Cleaning the electrodes
    • B03C3/80Cleaning the electrodes by gas or solid particle blas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包括壳体和两个以上的高效电场;所述每个高效电场都包括若干个第一阴极线组和若干件第一阳极板排以及设置在其下游的一排具有透气性的导电滤槽;在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第一阳极板排之间皆设置有一个第一阴极线组的多根第一阴极线,且在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之间,皆设置有与位于其正前方的所述多根第一阴极线相连的一至三根辅助电极管;所述辅助电极管的放电性显著地弱于所述第一阴极线的放电性。在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之间的通道内,气流中的粉尘可以继续荷电或开始荷电;与此同时,荷负、正电粉尘分别向着相应的导电滤槽和辅助电极管迁移,且有一部分荷负、正电粉尘将分别积附在其表面上。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除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
背景技术
在电除尘器的高压电场内,通过电晕放电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和正离子;它们在向着异极运动的过程中碰到烟气中的粉尘,就使其成为荷负电粉尘或者荷正电粉尘;然后,这些荷负电粉尘和荷正电粉尘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分别趋向阳极和阴极,而且大部分的荷负电粉尘和荷正电粉尘将分别积附到阳极和阴极上,从而实现净化烟气之目的。
当含尘烟气行进至电除尘器内的任意一个电场入口断面时,在其各个电场通道入口处的粉尘浓度分布大致是均匀的;但是,当含尘烟气行进到其各个电场通道末段时,离阳极板表面比较近的烟气,其含尘浓度就比较高,而离阳极板表面比较远的烟气,其含尘浓度则比较低。显然地,绝大部分逃逸出电场的粉尘,都是沿着电场后部的阳极板表面逃逸出去的。于是,有些人在电除尘器的若干个电场的阳极板排下游都设置一排具有透气性的导电滤槽。因上述各件导电滤槽之进风口皆朝向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件阳极板出气端,故沿着电场后部的阳极板表面逃逸出去的大部分荷电粉尘,和当对位于其上游的阳极板排进行振打清灰时所产生的大部分二次扬尘,都可以随着气流进入上述导电滤槽,尔后在静电吸附和拦截过滤的双重作用下被有效地捕集,从而显著降低上述若干个电场和电除尘器的出口烟尘浓度。
因一部分随着气流通过上述导电滤槽之进风口进来的粉尘——尤其是PM2.5粉尘,能够随着气流穿过上述具有透气性的导电滤槽、并逃逸至下一个电场或者电除尘器出口端;加之,当对上述导电滤槽和位于其上游的阳极板排进行振打清灰时所产生的一部分二次扬尘,又可随着气流从上述导电滤槽中的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之间的通道、逃逸至下一个电场或者电除尘器出口端,故现有导电滤槽电除尘器的出口烟尘浓度还是有一点高——换言之,其除尘效率还有待于提高。
因此,如何显著地提高导电滤槽对沿着电场后部的阳极板表面逃逸出去的荷电粉尘,和当对导电滤槽及位于其上游的阳极板排进行振打清灰时所产生的二次扬尘之捕集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目的在于显著地提高导电滤槽对沿着电场后部的阳极板表面逃逸出去的荷电粉尘,和当对导电滤槽及位于其上游的阳极板排进行振打清灰时所产生的二次扬尘之捕集效率,从而显著地提高导电滤槽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包括壳体和两个以上的高效电场;所述每个高效电场都包括若干个第一阴极线组和若干件第一阳极板排;所述每个第一阴极线组皆包括多根第一阴极线;在所述若干件第一阳极板排中的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第一阳极板排之间,皆设置有所述一个第一阴极线组的多根第一阴极线;在所述若干件第一阳极板排下游设置有一排具有透气性的导电滤槽;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每件导电滤槽之进风口,皆朝向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件第一阳极板出气端;在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之间,皆设置有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所述第一阴极线组之多根第一阴极线相连的一至三根辅助电极管;所述辅助电极管的外表比较光滑,且其横截面呈圆形或者近圆形,或者椭圆形;所述辅助电极管的放电性显著地弱于所述第一阴极线的放电性。
优选地,所述一至三根辅助电极管,与安装有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所述第一阴极线组之多根第一阴极线的一个第一阴极框架固定相接,或者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所述第一阴极线组之多根第一阴极线一起固定安装在同一个第一阴极框架上。
优选地,所述辅助电极管的管壁厚度在1.0mm至3.5mm之间;所述辅助电极管的当量直径在16mm至48mm之间。
优选地,所述每件导电滤槽皆包括一件槽形支撑架和一件固定安装在一件槽形支撑架上的金属丝网或者多孔泡沫金属板,或者皆包括若干件上下连接的槽形支撑架和一一对应地固定安装在若干件槽形支撑架上的若干件金属丝网或者多孔泡沫金属板。
优选地,所述槽形支撑架包括一件顶端支架和一件底端支架,其中顶端支架的左前端和右前端分别通过左前端纵向连接件和右前端纵向连接件,与底端支架的左前端和右前端固定相接,而顶端支架左后端和右后端则分别通过左后端纵向连接件和右后端纵向连接件,与底端支架左后端和右后端固定相接;所述金属丝网或者多孔泡沫金属板的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顶端支架的内侧和所述底端支架的内侧上。
优选地,在所述导电滤槽内水平地设置有两支平行于其进风口的横向连接杆,其中一支横向连接杆靠近其进风口上沿,而另一支横向连接杆则靠近其进风口下沿;所述横向连接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电滤槽的左右两侧相接;
所述每件导电滤槽的后上端和后下端都分别与一件纵向连接件的上端和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每件第一阳极板排的下游都还竖直地设置有一件与其相连的辅助收尘板,或者一件呈圆筒形的多孔喷吹清灰管;
所述辅助收尘板的设置方向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件第一阳极板之设置方向平行;所述辅助收尘板的材质为1Cr18Ni9;所述辅助收尘板的厚度在1.5mm至2.0mm之间;所述辅助收尘板两侧的防风沟宽度等于或者接近于所述第一阳极板两侧的防风沟宽度;
所述辅助收尘板的前侧防风沟与该第一阳极板之后侧防风沟固定相接,而其后侧防风沟则与位于该第一阳极板之下游的那一件导电滤槽之若干件槽形支撑架的后端固定相接;
所述辅助收尘板的下端与一件辅助固定板固定相接;所述辅助固定板的下端焊接在对应的所述一件第一阳极板排的振打杆之传力杆后部上,或者所述辅助固定板的下端焊接在一件辅助传力杆上;所述辅助传力杆的前端与对应的所述一件第一阳极板排的振打杆之传力杆后端相焊;
所述多孔喷吹清灰管竖直地设置在对应的所述一件导电滤槽内;所述多孔喷吹清灰管沿着其高度方向等间距地设置有若干个开设吹尘孔的区域;在所述每个开设吹尘孔的区域内皆大致左右对称地开设有多个吹尘孔;所述多个吹尘孔的出气口皆朝向该导电滤槽。
优选地,所述每件导电滤槽的后上端都分别与一件中部设有一个圆形孔的滤槽吊板固定相接,其中圆形孔位于相应的一件所述导电滤槽的后上方;所述滤槽吊板的设置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阳极板之设置方向;所述每件导电滤槽都分别通过与之相接的一件所述滤槽吊板、一件螺栓和一件螺母,悬挂于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顶板上的一对滤槽吊耳上,其中两件滤槽吊耳分别设置在该滤槽吊板的左右两侧,且都在其中部设有一个横置的腰形孔。
优选地,所述槽形支撑架大致上下对称,且大致左右对称;所述金属丝网或者多孔泡沫金属板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或者U字形,或者V字形,或者梯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金属丝网是由若干条不锈钢丝或者若干条锰镍合金纤维,通过编织而成的或者焊接成型的;所述多孔泡沫金属板至少采用以下几种材料中的一种材料制造:铁、钴、镍、铜、锌;
所述金属丝网的开孔率在30%至80%之间,而其网眼的当量直径则在1mm至5mm之间;所述多孔泡沫金属板的厚度在10mm至30mm之间;所述多孔泡沫金属板的孔隙率在50%至90%之间。
优选地,在所述两个以上的高效电场上游设置有若干个普通电场;所述每个普通电场都包括若干个第二阴极线组和若干件第二阳极板排,且若干个第二阴极线组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其若干个电场通道中。
优选地,至少在所述一个高效电场中,在所述一排导电滤槽的后方设置有另一排导电滤槽;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中的每件导电滤槽之进风口皆平行于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任意一件导电滤槽之进风口,且皆朝向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根辅助电极管;在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中的每件导电滤槽内,皆竖直地设置有另一件多孔喷吹清灰管。
优选地,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的若干件导电滤槽后方设有一件平行于其进风口的横置角钢;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中的每件导电滤槽之后上端和后下端,都分别与设置在所述横置角钢前方的另一件纵向连接件的上端和下端固定连接,其中另一件纵向连接件的上端还与所述横置角钢的竖边之下部固定相接;所述横置角钢的竖边之顶端与所述壳体的顶板相焊接,而其左右两端则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左右侧板固定相接;
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配备有一套滤槽侧部振打清灰装置;所述一套滤槽侧部振打清灰装置包括一件滤槽振打转轴和若干件滤槽整体锤,以及一一对应地焊接在所述若干件纵向连接件之底端上的若干件滤槽振打砧。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的每个高效电场中,沿着电场后部的第一阳极板表面逃逸出去的大部分荷电粉尘,和当对所述若干件第一阳极板排进行振打清灰时所产生的大部分二次扬尘,都可以随着气流进入设置在所述若干件第一阳极板排下游的一排具有透气性的导电滤槽,并在静电吸附和拦截过滤的双重作用下被其有效地捕集。
在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之间,都设置有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所述第一阴极线组之多根第一阴极线相连、且外表比较光滑的一至三根辅助电极管——于是同时在上述多根第一阴极线和上述辅助电极管上施加了负性高压电。因此,非沿着所述高效电场后部的第一阳极板表面逃逸出去的荷电粉尘,和随着气流穿过上述具有透气性的导电滤槽的粉尘,以及当对所述若干件第一阳极板排和所述一排导电滤槽的各件导电滤槽进行振打清灰时所产生的一部分二次扬尘,在随着气流进入在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之间的通道内之后,可以继续荷电或者开始荷电;与此同时,荷负、正电粉尘分别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着相应的导电滤槽和相应的辅助电极管迁移,而且有一部分荷负、正电粉尘将分别积附在相应的导电滤槽的侧部和相应的辅助电极管的表面上。由此可知,这样设置所述多根辅助电极管,可以显著地降低所述每个高效电场的出口烟尘浓度、并显著地提高这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此外,因这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不需要专门为上述辅助电极管和导电滤槽配备高压供电装置,故可显著降低该电除尘器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因所述一至三根辅助电极管,与安装有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所述第一阴极线组之多根第一阴极线的一个第一阴极框架固定连接,或者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所述第一阴极线组之多根第一阴极线一起固定安装在同一个第一阴极框架上,故既可节省辅助电极管专用的悬吊装置和振打清灰装置,从而进一步降低该电除尘器的制造成本,又可使上述辅助电极管比较牢靠地固定安装在该电除尘器的阴极系统上,从而显著地降低上述辅助电极管发生断裂(或称断线)并引起所述高效电场短路的概率,而且在对该电除尘器的阴极系统进行振打清灰时,所述一至三根所述辅助电极管还能够象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第一阴极线组之多根第一阴极线一样,获得适当大的振打加速度,并取得良好的清灰效果。
进一步地,因所述横截面呈圆形或者近圆形、或者椭圆形的辅助电极管的管壁厚度在1.0mm至3.5mm之间,且其当量直径在16mm至48mm之间,故每米长的辅助电极管的表面积比较大、而其质量(单位:千克)却比较小,也就是说,每米长的辅助电极管捕集荷正电粉尘的面积比较大,而其质量却比较小。因此,上述辅助电极管具有比较高的性价比,自然地,又进一步提高了这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的性价比。
进一步地,因所述每件导电滤槽的金属丝网或者多孔泡沫金属板之四周边缘,皆固定设置在一件或者若干件上下连接的所述槽形支撑架上,故可显著地加强导电滤槽的刚性,并使得导电滤槽比较便于安装和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技术方案。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中Ⅱ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第一高效电场中的一排辅助收尘板和两排导电滤槽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另一种设置有槽形支撑架的导电滤槽之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Ⅲ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6中Ⅳ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7中Ⅴ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第二高效电场中的一排辅助收尘板和两排导电滤槽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另一种设置有槽形支撑架的的导电滤槽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地,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包括进气烟箱10、壳体20、第一高效电场、第二高效电场和出气烟箱70,其中第一高效电场和第二高效电场分别配备有高压供电装置81、高压供电装置82。
上述每个高效电场都不仅包括平行且交替布置的八个第一阴极线组30和九件第一阳极板排40,以及设置在九件第一阳极板排40后方的一排辅助收尘板与一排具有透气性的导电滤槽,而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一排导电滤槽后方的另一排导电滤槽和固定设置在其内的八件多孔喷吹管52,其中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个第一阴极线组30之间的距离b为400mm。上述两排导电滤槽中的每件导电滤槽50皆包括上下连接的若干件槽形支撑架52和一一对应地固定安装在若干件槽形支撑架52上的若干件金属丝网51;并且,在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50之间,皆设置有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所述第一阴极线组30之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相连的两根辅助电极管32,因此不需要专门为上述辅助电极管32和导电滤槽50配备高压供电装置。
每件第一阳极板排40皆包括八件第一阳极板41,且在任意前后相邻的两件第一阳极板41之间皆设有若干件限位卡43,其中每件限位卡43皆通过两件螺栓、两件螺母和两件垫圈固定在一件第一阳极板41的防风沟上。每件第一阳极板41的上端都通过两件螺栓、两件螺母、两件锥形弹簧垫圈和两件大垫圈,与位于其正上方的一件第一吊板(注:附图中未示)固定连接,且各件第一吊板都固定连接在一件第一极板悬吊梁的悬吊钢板(注:附图中未示)上,而每件第一阳极板41的下端则都通过两件螺栓、两件螺母、两件锥形弹簧垫圈和两件大垫圈,与位于其正下方的、一件第一阳极振打杆42之第一固定板(注:附图中未示)固定连接,且所有螺栓及螺母在拧紧后都点焊牢固,以免出现上述连接松动甚至螺母脱落的问题。
所述一排导电滤槽包括九件导电滤槽50;每件导电滤槽50的进风口皆朝向位于其正前方、且与之相连的那一件第一阳极板41出气端,以便有效地捕集沿着高效电场后部的第一阳极板41表面逃逸出去的荷电粉尘。每件导电滤槽50之后上端都分别与一件中部设有一个圆孔的滤槽吊板57固定相接(注:优选焊接),其中该圆形孔位于该导电滤槽50的后上方;滤槽吊板57的设置方向平行于第一阳极板41之设置方向;每件导电滤槽50都通过与之相接的一件滤槽吊板57、一件螺栓、一件螺母及一件垫圈,悬挂在固定安装于壳体20顶板上的一对滤槽吊耳21上,其中两件滤槽吊耳21分别设置在该滤槽吊板57的左右两侧,且都在其中部设有一个横置的腰形孔,以便于该螺栓活动,从而显著提高导电滤槽50和第一阳极板排40的振打加速度(注:当对其进行振打清灰时)。
九件第一阳极板排40中的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第一阳极板排40之间,皆设置有一个第一阴极线组30的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其中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一起固定安装在一个阴极框架33上。
九件导电滤槽50中的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50之间,皆设置有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第一阴极线组30之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相连的两根辅助电极管32——于是同时在上述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和这两根辅助电极管32上施加了负性高压电。辅助电极管32的外表比较光滑,其管壁厚度为2.0mm,其当量直径等于20mm(注:可以改为40mm)。
第一阴极线31为CS10A针刺线,其主体(注:圆钢)直径等于8mm,且在其主体上安装有多根针尖呈圆锥形的线针。当然地,第一阴极线31都可以改为V15线或者管状芒刺线,而且所述第二高效电场还可以选用星形麻花线或者CW09A波形线。
因辅助电极管32的横截面则呈圆形(注:其横截面可以改为呈近圆形,且该近圆形之曲率比较大的部分朝向进气烟箱10或者出气烟箱70),且该圆形的圆心位于第一阴极线组30的对称中心线上,加之辅助电极管32的外表比较光滑,而第一阴极线31又设有多根针尖呈圆锥形的线针,且其当量直径显著地大于第一阴极线31的主体直径,故辅助电极管32的放电性显著地弱于第一阴极线31的放电性。
因此,虽然这两根辅助电极管32与位于其左右两侧的那两件导电滤槽50之间的距离,略小于上述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与位于其左右两侧的那两件第一阳极板排40之间的距离,但是上述两个高效电场的闪络电压和运行电压,皆不会因在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50之间都这样设置两根辅助电极管32而降低。自然地,这两根辅助电极管32既不会降低位于其前方的那一件第一阳极板排40对气流中的荷电粉尘之捕集效率,也不会降低位于其左右两侧的那两件导电滤槽50和位于其正后方的那一件导电滤槽50对气流中的荷电粉尘之捕集效率。
这两根辅助电极管32通过若干件具有良好导电性的水平连接管34,与安装有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第一阴极线组30之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的一个第一阴极框架33固定相接。优选地,每件水平连接管34前端皆设置一个半圆形的凹口,并将其前端与该第一阴极框架33后侧相焊接,而其后部则开设有两个通孔,且这两根辅助电极管32在穿过这两个通孔之后、再与其后部相焊接——自然地,这两根辅助电极管32也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第一阴极线组30的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电连接。这种将辅助电极管32与固定安装有多根第一阴极线31的一个阴极框架33进行固定连接的方法,既可应用于新建电除尘器项目,亦可应用于改造旧电除尘器项目。
这样将辅助电极管32固定连接到第一阴极框架33,既可节省辅助电极管32专用的悬吊装置和振打清灰装置,从而进一步降低该电除尘器的制造成本,又可使辅助电极管32比较牢靠地固定连接在该电除尘器的阴极系统上,从而显著地降低辅助电极管32发生断裂(或称断线)并引起高效电场短路的概率;而且,当对该电除尘器的阴极系统进行振打清灰时,这两根辅助电极管32还能够象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第一阴极线组30之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一样,获得适当大的振打加速度,并取得良好的清灰效果。
每件导电滤槽50的若干件金属丝网51一一对应地固定安装在若干件上下连接的槽形支撑架52上,既可显著地加强导电滤槽50的刚性,又可使得导电滤槽50比较便于安装和连接。
在上述任何一个高效电场中,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包括八件导电滤槽50,其中每件导电滤槽50之进风口皆平行于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任意一件导电滤槽50之进风口,且皆朝向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根辅助电极管32,以便有效地捕集随着气流从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50之间的通道内逃逸出去的荷电粉尘。当然地,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的每件导电滤槽50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根辅助电极管32之间的距离,应该略大于或者等于——这两根辅助电极管32与位于这两根辅助电极管32左右两侧的那两件导电滤槽50之间的距离。
因为在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50之间,皆设置有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第一阴极线组30之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相连的两根辅助电极管32——于是同时在这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和这两根辅助电极管32上施加了负性高电压,所以非沿着高效电场后部的第一阳极板41表面逃逸出去的荷电粉尘,和随着气流从上述导电滤槽50的网眼逃逸出去的粉尘,以及当对上述导电滤槽50进行振打清灰时所产生的一部分二次扬尘,在随着气流进入在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50之间的通道内之后,可以继续荷电或者开始荷电;与此同时,荷负电粉尘和荷正电粉尘分别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着相应的导电滤槽50和相应的辅助电极管32迁移,而且有一部分荷负、正电粉尘将分别积附在相应的导电滤槽50的侧部和相应的辅助电极管32的表面上。
此外,这些辅助电极管32还可显著地增加,随着气流从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50之间的通道内逃逸出去、尔后又随着气流进入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内的荷电粉尘之荷电量,从而显著地增强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对这些荷电粉尘的静电吸附作用。
综上所述可知,在上述任何一个高效电场中,这样设置多根辅助电极管32,可以显著地降低相应的一个高效电场的出口烟气含尘浓度,从而显著地提高这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所述一排辅助收尘板具有九件辅助收尘板60。每件第一阳极板排40中的最后一件第一阳极板41之后侧防风沟,皆与竖直地设置在其下游的一件辅助收尘板60之前侧防风沟固定相接,譬如通过附图2中的多件螺栓、多件螺母和多件垫圈固定连接,且所有螺栓与螺母在拧紧后都点焊牢固;辅助收尘板60的设置方向与该第一阳极板41之设置方向平行;辅助收尘板60之后侧防风沟与设置在该第一阳极板41下游的那一件导电滤槽50的后端固定相接,譬如通过附图2中的多件螺栓62、多件螺母、多件锥形弹簧垫圈和多件大垫圈与一件固定连接在对应的若干件槽形支撑架52后端的纵向连接件527固定相接,且所有螺栓62与螺母在拧紧后都点焊牢固。
辅助收尘板60的下端通过两件螺栓、两件螺母、两件锥形弹簧垫圈、两件大垫圈(注:附图中未示)与一件辅助固定板61相连接,且所有螺栓与螺母在拧紧之后皆点焊牢固;辅助固定板61的上部设有两个螺栓孔(注:附图中未示);辅助固定板61的下端焊接在位于其正下方的一件第一阳极板排40的振打杆之传力杆42后部上。
值得一提的是,每件第一阳极板排40的振打杆之传力杆42的末端,皆靠近位于其正上方的那一件辅助收尘板60之出气端(注:即其后侧防风沟),而常见的阳极板排的振打杆之传力杆的末端则靠近其最后面的那一件阳极板的出气端(注:当阳极振打振打转轴位于阳极板排的前方时)。显然地,当第一阳极板排40的总宽度与常见的阳极板排的总宽度相等时,第一阳极板排40的振打杆之传力杆42的长度,大约比常见的阳极板排的振打杆之传力杆的长度大了一件辅助收尘板60的宽度。
辅助收尘板60的材质为1Cr18Ni9;辅助收尘板60的厚度等于1.5mm;辅助收尘板60两侧的防风沟宽度接近于(注:允许改为等于)第一阳极板40两侧的防风沟宽度,以便于辅助收尘板60与第一阳极板40固定相接。
显然地,这九件辅助收尘板60也能够捕集到一部分沿着高效电场后部的第一阳极板41表面逃逸出去的荷电粉尘。此外,通过这九件辅助收尘板60、九件辅助固定板61和九件第一阳极板排40的振打杆之传力杆42等零部件,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各件导电滤槽50都分别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件第一阳极板排40固定相接在一起,从而加强其各件导电滤槽50的稳定性,并使其各件导电滤槽50都能够,在对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件第一阳极板排40进行振打清灰时获得适当大的振打加速度。
在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中的每件导电滤槽50内,都竖直地设置一件多孔喷吹清灰管53。沿着多孔喷吹清灰管53的高度方向等间距地设置有若干个开设吹尘孔的区域;在所述每个开设吹尘孔的区域内皆大致左右对称地开设有多个吹尘孔;所述多个吹尘孔的出气口皆朝向对应的一件导电滤槽50。当然地,在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每件导电滤槽50内,也都可以这样竖直地设置一件多孔喷吹清灰管53;那么,上述九件辅助收尘板60就不能那样设置在九件第一阳极板排40的后方了。
每件导电滤槽50的后端都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件纵向连接件527;每件纵向连接件527的上端都与位于对应的一件导电滤槽50顶部的一件槽形支撑架52之后上端相焊接,而其下端则都与位于该导电滤槽50底部的一件槽形支撑架52之后下端相焊接;而且,每件纵向连接件527之底端都还焊接有一件呈圆柱状的滤槽振打砧55。另外,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的八件导电滤槽50之后方设有一件平行于其进风口的横置角钢22;八件纵向连接件527的上端都还与横置角钢22之竖边(注:即附图4中的不等边角钢之长边)相焊接;横置角钢2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壳体20的左右侧板固定相接,而其竖边之顶端则与壳体20的顶板相焊接。
综上所述可知,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的八件导电滤槽50之安装方法与所述一排导电滤槽的九件导电滤槽50之安装方法略有差异;不过,上述两排导电滤槽中的各件导电滤槽50的结构皆相同。下面再详细地说明一下导电滤槽50的结构。
每件导电滤槽50皆包括一件纵向连接件527、一一对应地固定安装在若干件上下连接的槽形支撑架52上的若干件金属丝网51,且若干件槽形支撑架52的后端皆与纵向连接件527固定连接(注:优选焊接),而每件金属丝网51则都是由若干条不锈钢丝或者若干条锰镍合金纤维,通过编织而成的或者焊接成型的。不过,每件导电滤槽50可以改为一件固定安装在一个大槽形支撑架上的大金属丝网。当然地,每件金属丝网51和所述每件大金属丝网都可以是由多件面积比较小的小金属丝网拼接而成的。
槽形支撑架52大致上下对称,且大致左右对称;每件槽形支撑架52都包括一件水平设置的凹字形顶端支架和与之大致上下对称的一件凹字形底端支架,一件用于连接凹字形顶端支架之后端和凹字形底端支架之后端的纵向连接件(注:优选呈槽形的折弯板,或者槽钢),一件左前角竖直连接件和与之左右对称的一件右前角竖直连接件522,一件左后角竖直连接件和与之左右对称的一件右后角竖直连接件526,其中左前角竖直连接件、右前角竖直连接件522、左后角竖直连接件和右后角竖直连接件526(注:皆优选竖直设置的直角折弯板或者角钢),分别用于固定连接(注:优选焊接)凹字形顶端支架的四个角和对应的凹字形底端支架的四个角;所述每件底端支架皆包括互相连接的(注:优选焊接)一件左下纵向连接件和与之左右对称的一件右下纵向连接件524,以及一件后下连接件525,而且这些连接件都优选水平设置的直角折弯板或者角钢。另外,所述每件顶端支架皆包括互相连接的(注:优选焊接)一件左上纵向连接件(附图中未示)和与之左右对称的一件右上纵向连接件,以及一件后上连接件(附图中未示),而且这些连接件都优选水平设置的直角折弯板或者角钢。
金属丝网51的开孔率在30%至80%之间,而其网眼的当量直径则在1mm至5mm之间;导电滤槽50和金属丝网51的横截面皆呈凹字形。金属丝网51的下端边缘和上端边缘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凹字形底端支架上和所述凹字形顶端支架上——优选地,通过多件螺栓523、多件螺母、多件锥形弹簧垫圈和多件大垫圈,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凹字形底端支架的直角折弯板或者角钢之竖边内侧,和所述凹字形顶端支架的直角折弯板或者角钢之竖边内侧;金属丝网51的左前端边缘和右前端边缘分别固定设置在左前角竖直连接件、右前角竖直连接件522上——优选地,分别固定设置在竖直设置的直角折弯板或者角钢之背风面上。此外,每件纵向连接件527都还通过附图3中的多件螺栓62、多件螺母、多件锥形弹簧垫圈和多件大垫圈,与位于其正前方的一件辅助收尘板60之后侧防风沟固定相接。
在每件导电滤槽50内都水平地设置有两支平行于其进风口的横向连接杆521,其中一支横向连接杆521靠近其进风口上沿,而另一支横向连接杆521则靠近其进风口下沿;每件横向连接杆52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一件槽形支撑架52之左前角竖直连接件、右前角竖直连接件522相焊接,而且每件横向连接杆521都优选水平设置的直角折弯板或者角钢,或者钢管。
导电滤槽50和金属丝网51的横截面皆可以同时改为呈U字形。当然地,导电滤槽50和金属丝网51的横截面都还可以同时改为呈V字形或者梯形凹槽,而且横截面呈V字形或者梯形凹槽(参见附图5)的金属丝网之左部与其右部之间的夹角α为25°,或者为在20°至50°之间的某一个定值(譬如35°),以提高其左部和右部对进入导电滤槽50内的荷电粉尘之捕集效率。
为了适时地对所述每个高效电场的阴阳极系统、所述一排导电滤槽和另一排导电滤槽进行振打清灰,所述每个高效电场都还配备有一套包括一件阳极振打转轴45及九件阳极整体锤44的阳极侧部振打清灰装置,一套位于阳极侧部振打清灰装置上方、且包括八件阴极整体锤的阴极侧部振打清灰装置(注:附图中未示),专门为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配备的一套滤槽侧部振打清灰装置,其中所述滤槽侧部振打清灰装置包括一件滤槽振打转轴56和八件滤槽整体锤55,以及一一对应地焊接在八件纵向连接件527之底端上的八件滤槽振打砧54。
阳极整体锤44和所述阴极整体锤的体积皆显著大于滤槽整体锤55的体积,而且阳极整体锤44和所述阴极整体锤在垂直于滤槽振打转轴56之平面上的投影面积,都显著大于滤槽整体锤55在垂直于滤槽振打转轴56之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以免当滤槽整体锤55撞击滤槽振打砧54时、在导电滤槽50上产生太大的振打加速度。
通过阳极侧部振打清灰装置中的各件阳极整体锤44依序地击打各件阳极振打砧,则可同时清除积附在相应的第一阳极板排40和设置在其正后方的导电滤槽50及辅助收尘板60上的大部分粉尘。通过所述滤槽侧部振打清灰装置中的各件滤槽整体锤55依序地击打各件滤槽振打砧54,即可清除积附在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中的相应导电滤槽50上的大部分粉尘。而且,在对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进行振打清灰之后,还可以紧接着利用八件多孔喷吹清灰管53一一对应地对其八件导电滤槽50进行喷吹清灰,以将残留在其八件导电滤槽50上的粉尘清除更干净一些。
第二实施例
如图6~图11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包括进气烟箱10′、壳体20′、第一高效电场、第二高效电场和出气烟箱70′,其中第一高效电场和第二高效电场分别配备有高压供电装置81′、高压供电装置82′。
所述第一高效电场和第二高效电场都包括平行且交替布置的八个第一阴极线组30′和九件第一阳极板排40′,以及设置在九件第一阳极板排40′后方的一排辅助收尘板、一排具有透气性的导电滤槽,其中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个第一阴极线组30′之间的距离B为450mm。此外,所述第二高效电场还包括设置在其一排导电滤槽后方的另一排导电滤槽。上述各排导电滤槽中的每件导电滤槽50′皆包括上下连接的若干件槽形支撑架52′和一一对应地固定安装在槽形支撑架52′上的若干件多孔泡沫金属板51′;并且,在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50′之间,皆设置有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所述第一阴极线组30′之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相连的一根辅助电极管32′,因此不需要专门为上述辅助电极管32′和导电滤槽50′配备高压供电装置。
每件第一阳极板排40′皆包括八件第一阳极板41′,且在任意前后相邻的两件第一阳极板41′之间皆设有若干件限位卡43′,其中每件限位卡43′皆通过两件螺栓、两件螺母和两件垫圈固定在一件第一阳极板41′的防风沟上。每件第一阳极板41′的上端都通过两件螺栓、两件螺母、两件锥形弹簧垫圈和两件大垫圈,与位于其正上方的一件第一吊板(注:附图中未示)固定连接,且各件第一吊板都固定安装在一件第一极板悬吊梁的悬吊钢板(注:附图中未示)上,而每件第一阳极板41′的下端则都通过两件螺栓、两件螺母、两件锥形弹簧垫圈和两件大垫圈,与位于其正下方的、一件第一阳极振打杆42′之第一固定板(注:附图中未示)固定连接,且所有螺栓及螺母在拧紧后都点焊牢固,以免出现上述连接松动甚至螺母脱落的问题。
所述一排导电滤槽包括九件导电滤槽50′;每件导电滤槽50′的进风口皆朝向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件第一阳极板41′出气端,以便有效地捕集沿着高效电场后部的第一阳极板41′表面逃逸出去的荷电粉尘。每件导电滤槽50′的后上端都分别与一件中部设有一个圆孔的滤槽吊板57′固定相接(注:优选焊接),其中该圆形孔位于导电滤槽50′的后上方;滤槽吊板57′的设置方向平行于第一阳极板41′之设置方向;每件导电滤槽50′都通过与之相接的一件滤槽吊板57′、一件螺栓、一件螺母及一件垫圈,悬挂在固定安装于壳体20′顶板上的一对滤槽吊耳21′上,其中两件滤槽吊耳21′分别设置在该滤槽吊板57′的左右两侧,且都在其中部设有一个横置的腰形孔,以便于该螺栓活动,从而显著提高导电滤槽50′和第一阳极板排40′的振打加速度(注:当对其进行振打清灰时)。
在所述第一高效电场中,九件第一阳极板排40′中的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第一阳极板排40′之间,皆设置有一个第一阴极线组30′的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其中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一起固定安装在一个阴极框架33′上。
九件导电滤槽50′中的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50′之间,皆设置有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第一阴极线组30′之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相连的一根辅助电极管32′——于是同时在上述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和这一根辅助电极管32′上施加了负性高压电。辅助电极管32′的外表比较光滑,其管壁厚度为2.8mm,其当量直径等于30mm。
第一阴极线31′为CS10B针刺线,其主体(注:圆钢)直径等于8mm,且在其主体上安装有多根线针。当然地,第一阴极线31′都可以改为V15线或者管状芒刺线,而且所述第二高效电场还可以选用星形麻花线或者CW09A波形线。
因辅助电极管32′的横截面则呈椭圆形(注:其横截面可以改为呈近圆形,且该近圆形之曲率比较大的部分朝向进气烟箱10′或者出气烟箱70′),且该椭圆形的长轴位于第一阴极线组30′的对称中心线上,加之辅助电极管32′的外表比较光滑,而第一阴极线31′又设有多根线针,且其当量直径等于30mm——显著地大于第一阴极线31′的主体直径,故辅助电极管32′的放电性显著地弱于第一阴极线31′的放电性。
因此,虽然这根辅助电极管32′与位于其左右两侧的那两件导电滤槽50′之间的距离,略小于上述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与位于其左右两侧的那两件第一阳极板排40′之间的距离,但是上述两个高效电场的闪络电压与运行电压,皆不会因在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50′之间都这样设置一根辅助电极管32′而降低。自然地,这根辅助电极管32′既不会降低位于其前方的那一件第一阳极板排40′对气流中的荷电粉尘之捕集效率,也不会降低位于其左右两侧的那两件导电滤槽50′,并且也不会降低设置在所述第二高效电场中、且位于其正后方的那一件导电滤槽50′对气流中的荷电粉尘之捕集效率。
在所述第一高效电场内,这根辅助电极管32′通过若干件具有良好导电性的水平连接杆34′,与安装有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第一阴极线组30′之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的一个第一阴极框架33′固定相接。优选地,每件水平连接杆34′前后两端都设置一个半圆形的凹口,并将其前后两端分别与该第一阴极框架33′后侧和这根辅助电极管32′相焊接——自然地,这根辅助电极管32′也与位于其正前方的一个第一阴极线组30′的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电连接,而且与通过水平连接管连接时相比,通过水平连接杆34′连接时,水平连接杆34′与位于其左右两侧的那两件第一阳极板排40′之间的距离比较小,因而有利于提高所述第一高效电场的运行电压。这种将辅助电极管32′与固定安装有多根第一阴极线31′的一个阴极框架33′进行固定连接的方法,既适用于新建电除尘器,也适用于改造旧电除尘器。
这样将辅助电极管32′固定连接到第一阴极框架33′,既可节省辅助电极管32′专用的悬吊装置和振打清灰装置,从而进一步降低该电除尘器的制造成本,又可使辅助电极管32′比较牢靠地固定连接在该电除尘器的阴极系统上,从而显著地降低辅助电极管32′发生断裂(或称断线)并引起高效电场短路的概率;而且,当对该电除尘器的阴极系统进行振打清灰时,这根辅助电极管32′还能够象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第一阴极线组30′之多根第一阴极线31′一样,获得适当大的振打加速度,并取得良好的清灰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所述第二高效电场内,这根辅助电极管32′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第一阴极线组30′之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一起固定安装在在同一第一阴极框架33″(注:其宽度显著大于所述第一高效电场内的第一阴极框架33′的宽度)上,以便于在施工现场安装;并且,与安装在所述第一高效电场内的那些辅助电极管32′相比,安装在所述第二高效电场内的这些辅助电极管32′发生断裂并引起电场短路的概率更低,而且这些辅助电极管32′获得的振打加速度更大(注:当对所述第二高效电场的阴极系统进行振打清灰时)。这种将辅助电极管32′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第一阴极线组30′的多根第一阴极线31′一起固定安装在同一个第一阴极框架33″的方法,既可应用于新建电除尘器项目,亦可应用于改造旧电除尘器项目;而且,还可以节省辅助电极管32′专用的悬吊装置和振打清灰装置,从而进一步降低该电除尘器的制造成本。
每件导电滤槽50′的若干件多孔泡沫金属板51′一一对应地固定安装在若干件上下连接的槽形支撑架52′上,既可显著地加强导电滤槽50′的刚性,又可使得导电滤槽50′比较便于安装和连接。
在所述第二高效电场中,特意设置的另一排导电滤槽包括八件导电滤槽50′,其中每件导电滤槽50′之进风口皆平行于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任意一件导电滤槽50′之进风口,且皆朝向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根辅助电极管32′,以便有效地捕集随着气流从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50′之间的通道内逃逸出去的荷电粉尘。当然地,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的每件导电滤槽50′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第一阴极框架33″的距离,应该略大于或者等于——该辅助电极管32′与位于该辅助电极管32′左右两侧的那两件导电滤槽50′之间的距离。
因为在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50′之间,皆设置有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第一阴极线组30′之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0′相连的一根辅助电极管32′——于是同时在这十六根第一阴极线31′和这根辅助电极管32′上施加了负性高电压,所以非沿着高效电场后部的第一阳极板41′表面逃逸出去的荷电粉尘,和随着气流从上述导电滤槽50′的孔隙逃逸出去的粉尘,以及当对所述一排导电滤槽的各件导电滤槽50′进行振打清灰时所产生的一部分二次扬尘,在随着气流进入在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50′之间的通道内之后,可以继续荷电或者开始荷电;与此同时,荷负电粉尘和荷正电粉尘分别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着相应的导电滤槽50′和相应的辅助电极管32′迁移,而且有一部分荷负、正电粉尘将分别积附在相应的导电滤槽50′的侧部和相应的辅助电极管32′的表面上。
此外,这些辅助电极管32′还可显著地增加,随着气流从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50′之间的通道内逃逸出去、尔后又随着气流进入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内的荷电粉尘之荷电量,从而显著地增强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对这些荷电粉尘的静电吸附作用。
综上所述可知,在上述任何一个高效电场中,这样设置多根辅助电极管32′,可以显著地降低相应的一个高效电场的出口烟气含尘浓度,从而显著地提高这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所述一排辅助收尘板具有九件辅助收尘板60′。每件第一阳极板排40′中的最后一件第一阳极板41′之后侧防风沟,皆与竖直地设置在其下游的一件辅助收尘板60′之前侧防风沟固定相接,譬如通过附图7或者附图8中的多件螺栓62′、多件螺母和多件垫圈固定连接,且所有螺栓62′与螺母在拧紧后都点焊牢固;辅助收尘板60′的设置方向与该第一阳极板41′之设置方向平行;辅助收尘板60′之后侧防风沟与位于其前侧防风沟之正后方的那一件导电滤槽50′的后端固定相接,譬如通过附图7或者附图8中的多件螺栓62′、多件螺母、多件锥形弹簧垫圈和多件大垫圈与一件固定连接在对应的若干件槽形支撑架52′后端的纵向连接件527′固定相接,且所有螺栓62′与螺母在拧紧后都点焊牢固。
辅助收尘板60′的下端通过两件螺栓、两件螺母、两件锥形弹簧垫圈、两件大垫圈(注:附图中未示)与一件辅助固定板61′相连接,且所有螺栓与螺母在拧紧之后皆点焊牢固;辅助固定板61′的上部设有两个螺栓孔(注:附图中未示);辅助固定板61′的下端焊接在辅助传力杆63′上;辅助传力杆63′的前端与第一阳极板排40′的振打杆之传力杆42′后端相焊。
辅助收尘板60′的材质为1Cr18Ni9;辅助收尘板60′的厚度等于2.0mm;辅助收尘板60′两侧的防风沟宽度接近于(注:允许改为等于)第一阳极板40′两侧的防风沟宽度,以便于辅助收尘板60′与第一阳极板40′固定相接。
显然地,这九件辅助收尘板60′也能够捕集到一部分沿着高效电场后部的第一阳极板41′表面逃逸出去的荷电粉尘。此外,通过这九件辅助收尘板60′、九件辅助固定板61′和九件辅助传力杆63′,以及第一阳极板排40′的振打杆之传力杆42′等零部件,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各件导电滤槽50′都分别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件第一阳极板排40′固定相接在一起,从而加强其各件导电滤槽50′的稳定性,并使其各件导电滤槽50′都能够,在对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排第一阳极板排41′进行振打清灰时获得适当大的振打加速度。
每件导电滤槽50′的后端都固定连接有一件纵向连接件527′;每件纵向连接件527′的上端都与位于对应的一件导电滤槽50′顶部的一件槽形支撑架52′之后上端相焊接,而其下端则都与位于该导电滤槽50′底部的一件槽形支撑架52′之后下端相焊接;而且,每件纵向连接件527′之底端都还焊接有一件呈圆柱状的滤槽振打砧55′。另外,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的八件导电滤槽50′之后方设有一件平行于其进风口的横置角钢22′;八件纵向连接件527′的上端都还与横置角钢22′之竖边(注:即附图10中的不等边角钢之长边)相焊接;横置角钢2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壳体20′的左右侧板固定相接,而其竖边之顶端则与壳体20′的顶板相焊接。
当然地,在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中的每件导电滤槽50′内,都还可以增加一件竖直设置的多孔喷吹清灰管。此外,在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每件导电滤槽50′内,也都可以改设一件竖直布置的所述多孔喷吹清灰管——那么,上述九件辅助收尘板60′就不能那样设置在九件第一阳极板排40′的后方了。沿着所述多孔喷吹清灰管的高度方向等间距地设置有若干个开设吹尘孔的区域;在所述每个开设吹尘孔的区域内皆大致左右对称地开设有多个吹尘孔;所述多个吹尘孔的出气口皆朝向该导电滤槽50′。在对所述第一阳极板排40′和所述一排导电滤槽进行振打清灰之后,可以紧接着利用这些多孔喷吹清灰管一一对应地对其中的导电滤槽50′进行喷吹清灰,以将残留在其中的导电滤槽50′上的粉尘清除更干净一些。
综上所述可知,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的八件导电滤槽50′之安装方法与所述一排导电滤槽的九件导电滤槽50′之安装方法略有差异;不过,上述两排导电滤槽中的各件导电滤槽50′的结构皆相同。下面再详细地说明一下导电滤槽50′的结构。
每件导电滤槽50′皆包括一件纵向连接件527′、一一对应地固定安装在若干件上下连接的槽形支撑架52′上的若干件多孔泡沫金属板51′,且若干件槽形支撑架52′的后端皆与纵向连接件527′固定连接(注:优选焊接)。不过,每件导电滤槽50′可以改为一件固定安装在一个大槽形支撑架上的大多孔泡沫金属板。当然地,每件多孔泡沫金属板501′和所述每件大多孔泡沫金属板都可以是由多件表面积比较小的小多孔泡沫金属板拼接而成的。
槽形支撑架52′大致上下对称,且大致左右对称;每件槽形支撑架52′都包括一件水平设置的V字形顶端支架和与之大致上下对称的一件V字形底端支架,一件用于连接V字形顶端支架之后端和V字形底端支架之后端的纵向连接件(注:优选呈槽形的折弯板或者槽钢),一件左前角竖直连接件和与之左右对称的一件右前角竖直连接件522′,一件左后角竖直连接件和与之左右对称的一件右后角竖直连接件526′,其中左前角竖直连接件、右前角竖直连接件522′、左后角竖直连接件和右后角竖直连接件526′(注:皆优选竖直设置的直角折弯板或者角钢),分别用于固定连接(注:优选焊接)V字形顶端支架的四个角和对应的V字形底端支架的四个角;所述每件底端支架皆包括互相连接的(注:优选焊接)一件左下纵向连接件和与之左右对称的一件右下纵向连接件524′,以及一件后下连接件525′,而且这些连接件都优选水平设置的直角折弯板或者角钢。另外,所述每件顶端支架皆包括互相连接的(注:优选焊接)一件左上纵向连接件(附图中未示)和与之左右对称的一件右上纵向连接件,以及一件后上连接件(附图中未示),而且这些连接件都优选水平设置的直角折弯板或者角钢。
多孔泡沫金属板51′至少采用以下几种材料中的一种材料制造:铁、钴、镍、铜、锌;多孔泡沫金属板51′的厚度在10mm至30mm之间,而其孔隙率则在50%至90%之间。导电滤槽50′和多孔泡沫金属板51′的横截面皆呈V字形;多孔泡沫金属板51′的左部与其右部之间的夹角β为25°,不过可以改为在20°至50°之间的某一个定值(譬如35°),以提高其左部和右部对进入导电滤槽50′内的荷电粉尘之捕集效率,参见附图9。
多孔泡沫金属板51′下端边缘和上端边缘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V字形底端支架上和所述V字形顶端支架上——优选地,通过多件螺栓524′、多件螺母、多件锥形弹簧垫圈和多件大垫圈,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V字形底端支架的直角折弯板或者角钢之竖边内侧,和所述V字形顶端支架的直角折弯板或者角钢之竖边内侧;多孔泡沫金属板51′的左前端边缘和右前端边缘分别固定设置在左前角竖直连接件、右前角竖直连接件522′上——优选地,分别固定设置在竖直设置的直角折弯板或者角钢之背风面上。此外,每件纵向连接件527′都还通过附图7或者附图8中的多件螺栓62′、多件螺母、多件锥形弹簧垫圈和多件大垫圈,与位于其正前方的一件辅助收尘板60′之后侧防风沟固定相接。
在每件导电滤槽50′内都水平地设置有两支平行于其进风口的横向连接杆521′,其中一支横向连接杆521′靠近其进风口上沿,而另一支横向连接杆521′则靠近其进风口下沿;每件横向连接杆521′的左右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一件槽形支撑架52′之左前角竖直连接件、右前角竖直连接件522′相焊接,而且每件横向连接杆521′都优选水平设置的直角折弯板或者角钢,或者钢管。
导电滤槽50′和金属丝网51′的横截面皆可以同时改为呈凹字形或者U字形。当然地,导电滤槽50′和金属丝网51′的横截面都还可以同时改为呈梯形凹槽,而且横截面呈梯形凹槽(参见附图11)的多孔泡沫金属板51′之左部与其右部之间的夹角γ为25°,或者为在20°至50°之间的某一个定值(譬如45°),以提高其左部和右部对进入导电滤槽50′内的荷电粉尘之捕集效率。
为了适时地对所述每个高效电场的阴阳极系统和所述一排导电滤槽进行振打清灰,所述每个高效电场都还配备有一套包括一件阳极振打转轴45′及九件阳极整体锤44′的阳极侧部振打清灰装置,一套位于阳极侧部振打清灰装置上方、且包括八件阴极整体锤的阴极侧部振打清灰装置(注:附图中未示)。此外,在所述第二高效电场内,专门为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配备了一套滤槽侧部振打清灰装置;所述滤槽侧部振打清灰装置包括一件滤槽振打转轴56′和八件滤槽整体锤55′,以及一一对应地焊接在若干件纵向连接件527′之底端上的若干件滤槽振打砧54′。
阳极整体锤44′和所述阴极整体锤的体积皆显著大于滤槽整体锤55′的体积,而且阳极整体锤44′和所述阴极整体锤在垂直于滤槽振打转轴56′之平面上的投影面积,都显著大于滤槽整体锤55′在垂直于滤槽振打转轴56′之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以免当滤槽整体锤55′撞击滤槽振打砧54′时、在导电滤槽50′上产生太大的振打加速度。
通过阳极侧部振打清灰装置中的各件阳极整体锤44′依序地击打各件阳极振打砧,则可同时清除积附在相应的第一阳极板排40′和设置在其正后方的导电滤槽50′及辅助收尘板60′上的大部分粉尘。通过滤槽侧部振打清灰装置中的各件滤槽整体锤55′依序地击打各件滤槽振打砧54′,即可清除积附在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中的相应导电滤槽50′上的大部分粉尘。
最后再补充说明六点:
一是,如果某一个实施例中的第一高效电场之进口烟气含尘浓度比较高,我们可以在适当延长其壳体长度之后,再在上述两个高效电场上游增设若干个普通电场和/或若干个所述高效电场,以使这台电除尘器的出口烟气含尘浓度符合较为严格的环保要求。当然地,每个所述普通电场都包括若干个第二阴极线组和若干件第二阳极板排,且若干个第二阴极线组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其若干个电场通道中。
二是,如果某一个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高效电场之进口烟气含尘浓度比较低,我们则可以删掉其一个或者两个所述高效电场中的另一排导电滤槽,并适当缩短其壳体长度。
三是,本发明所采用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常规方法,其原理和结构都可被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相关技术书籍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例如:所述高效电场中的第一阳极板排、第一阴极线和阴阳极侧部振打清灰装置的结构及安装方法,普通电场的阴阳极系统之结构及安装方法均为现有技术,本发明不再赘述。
四是,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且,附图中各零部件的形状和尺寸不反映真实大小和比例,而仅示意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内容。
五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相接”、“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六是,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序数,例如“第一”和“第二”等,仅用来使具有某命名的一元件得以和另一具有相同命名的元件能够做出清楚区分,其本身并不意味着该元件有任何的序数,也不代表某一元件与另一元件的顺序、或是制造方法及安装方法上的顺序。
以上所述的几个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几个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仍然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包括壳体和两个以上的高效电场;所述每个高效电场都包括若干个第一阴极线组和若干件第一阳极板排;所述每个第一阴极线组皆包括多根第一阴极线;在所述若干件第一阳极板排中的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第一阳极板排之间,皆设置有所述一个第一阴极线组的多根第一阴极线;在所述若干件第一阳极板排下游设置有一排具有透气性的导电滤槽;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每件导电滤槽之进风口,皆朝向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件第一阳极板出气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任意左右相邻的两件导电滤槽之间,皆设置有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所述第一阴极线组之多根第一阴极线相连的一至三根辅助电极管;所述辅助电极管的外表比较光滑,且其横截面呈圆形或者近圆形,或者椭圆形;所述辅助电极管的放电性显著地弱于所述第一阴极线的放电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至三根辅助电极管,与安装有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所述第一阴极线组之多根第一阴极线的一个第一阴极框架固定相接,或者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个所述第一阴极线组之多根第一阴极线一起固定安装在同一个第一阴极框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极管的管壁厚度在1.0mm至3.5mm之间;所述辅助电极管的当量直径在16mm至48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件导电滤槽皆包括一件槽形支撑架和一件固定安装在一件槽形支撑架上的金属丝网或者多孔泡沫金属板,或者皆包括若干件上下连接的槽形支撑架和一一对应地固定安装在若干件槽形支撑架上的若干件金属丝网或者多孔泡沫金属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支撑架包括一件顶端支架和一件底端支架,其中顶端支架的左前端和右前端分别通过左前端纵向连接件和右前端纵向连接件,与底端支架的左前端和右前端固定相接,而顶端支架左后端和右后端则分别通过左后端纵向连接件和右后端纵向连接件,与底端支架左后端和右后端固定相接;所述金属丝网或者多孔泡沫金属板的上端边缘和下端边缘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顶端支架的内侧和所述底端支架的内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电滤槽内水平地设置有两支平行于其进风口的横向连接杆,其中一支横向连接杆靠近其进风口上沿,而另一支横向连接杆则靠近其进风口下沿;所述横向连接杆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所述导电滤槽的左右两侧相接;
所述每件导电滤槽的后上端和后下端都分别与一件纵向连接件的上端和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每件第一阳极板排的下游都还竖直地设置有一件与其相连的辅助收尘板,或者一件呈圆筒形的多孔喷吹清灰管;
所述辅助收尘板的设置方向与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件第一阳极板之设置方向平行;所述辅助收尘板的材质为1Cr18Ni9;所述辅助收尘板的厚度在1.5mm至2.0mm之间;所述辅助收尘板两侧的防风沟宽度等于或者接近于所述第一阳极板两侧的防风沟宽度;
所述辅助收尘板的前侧防风沟与该第一阳极板之后侧防风沟固定相接,而其后侧防风沟则与位于该第一阳极板之下游的那一件导电滤槽之若干件槽形支撑架的后端固定相接;
所述辅助收尘板的下端与一件辅助固定板固定相接;所述辅助固定板的下端焊接在对应的所述一件第一阳极板排的振打杆之传力杆后部上,或者所述辅助固定板的下端焊接在一件辅助传力杆上;所述辅助传力杆的前端与对应的所述一件第一阳极板排的振打杆之传力杆后端相焊;
所述多孔喷吹清灰管竖直地设置在对应的所述一件导电滤槽内;所述多孔喷吹清灰管沿着其高度方向等间距地设置有若干个开设吹尘孔的区域;在所述每个开设吹尘孔的区域内皆大致左右对称地开设有多个吹尘孔;所述多个吹尘孔的出气口皆朝向该导电滤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件导电滤槽的后上端都分别与一件中部设有一个圆形孔的滤槽吊板固定相接,其中圆形孔位于相应的一件所述导电滤槽的后上方;所述滤槽吊板的设置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阳极板之设置方向;所述每件导电滤槽都分别通过与之相接的一件所述滤槽吊板、一件螺栓和一件螺母,悬挂于固定安装在所述壳体顶板上的一对滤槽吊耳上,其中两件滤槽吊耳分别设置在该滤槽吊板的左右两侧,且都在其中部设有一个横置的腰形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支撑架大致上下对称,且大致左右对称;所述金属丝网或者多孔泡沫金属板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或者U字形,或者V字形,或者梯形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网是由若干条不锈钢丝或者若干条锰镍合金纤维,通过编织而成的或者焊接成型的;所述多孔泡沫金属板至少采用以下几种材料中的一种材料制造:铁、钴、镍、铜、锌;
所述金属丝网的开孔率在30%至80%之间,而其网眼的当量直径则在1mm至5mm之间;所述多孔泡沫金属板的厚度在10mm至30mm之间;所述多孔泡沫金属板的孔隙率在50%至90%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两个以上的高效电场上游设置有若干个普通电场;所述每个普通电场都包括若干个第二阴极线组和若干件第二阳极板排,且若干个第二阴极线组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其若干个电场通道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一个高效电场中,在所述一排导电滤槽的后方设置有另一排导电滤槽;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中的每件导电滤槽之进风口皆平行于所述一排导电滤槽中的任意一件导电滤槽之进风口,且皆朝向位于其正前方的那一根辅助电极管;在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中的每件导电滤槽内,皆竖直地设置有另一件多孔喷吹清灰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的若干件导电滤槽后方设有一件平行于其进风口的横置角钢;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中的每件导电滤槽之后上端和后下端,都分别与设置在所述横置角钢前方的另一件纵向连接件的上端和下端固定连接,其中另一件纵向连接件的上端还与所述横置角钢的竖边之下部固定相接;所述横置角钢的竖边之顶端与所述壳体的顶板相焊接,而其左右两端则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左右侧板固定相接;
所述另一排导电滤槽配备有一套滤槽侧部振打清灰装置;所述一套滤槽侧部振打清灰装置包括一件滤槽振打转轴和若干件滤槽整体锤,以及一一对应地焊接在所述若干件纵向连接件之底端上的若干件滤槽振打砧。
CN202210263330.4A 2022-03-17 2022-03-17 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 Pending CN1145705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3330.4A CN114570529A (zh) 2022-03-17 2022-03-17 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263330.4A CN114570529A (zh) 2022-03-17 2022-03-17 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70529A true CN114570529A (zh) 2022-06-03

Family

ID=81781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263330.4A Pending CN114570529A (zh) 2022-03-17 2022-03-17 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70529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29449A2 (de) * 1993-06-18 1994-12-21 ALOIS SCHEUCH GESELLSCHAFT m.b.H. Kompakt-Elektrofilter
CN203264504U (zh) * 2013-05-07 2013-11-06 福建东源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嵌入式电袋复合除尘器
CN104606997A (zh) * 2015-02-06 2015-05-13 廖世平 静电过滤除尘器
CN204620208U (zh) * 2015-05-14 2015-09-09 杭州天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导电滤槽静电除尘器
CN204685285U (zh) * 2015-02-14 2015-10-07 北票市波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滤板式静电除尘器
CN204974195U (zh) * 2015-07-24 2016-01-20 杭州天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带有导向集尘滤槽的电除尘器
CN205462739U (zh) * 2016-03-21 2016-08-17 李爱云 一种管式静电除尘器
CN107282308A (zh) * 2017-07-18 2017-10-24 江苏科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网式电除尘装置
CN110653067A (zh) * 2019-10-23 2020-01-07 浙江先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高比电阻工况的电除尘器
CN211026717U (zh) * 2019-11-15 2020-07-17 郑州康宁特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除尘器高效阴阳极装置
CN215878338U (zh) * 2021-06-29 2022-02-22 福建欣隆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导电滤板电除尘器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629449A2 (de) * 1993-06-18 1994-12-21 ALOIS SCHEUCH GESELLSCHAFT m.b.H. Kompakt-Elektrofilter
CN203264504U (zh) * 2013-05-07 2013-11-06 福建东源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嵌入式电袋复合除尘器
CN104606997A (zh) * 2015-02-06 2015-05-13 廖世平 静电过滤除尘器
CN204685285U (zh) * 2015-02-14 2015-10-07 北票市波迪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滤板式静电除尘器
CN204620208U (zh) * 2015-05-14 2015-09-09 杭州天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导电滤槽静电除尘器
CN204974195U (zh) * 2015-07-24 2016-01-20 杭州天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带有导向集尘滤槽的电除尘器
CN205462739U (zh) * 2016-03-21 2016-08-17 李爱云 一种管式静电除尘器
CN107282308A (zh) * 2017-07-18 2017-10-24 江苏科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线网式电除尘装置
CN110653067A (zh) * 2019-10-23 2020-01-07 浙江先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高比电阻工况的电除尘器
CN211026717U (zh) * 2019-11-15 2020-07-17 郑州康宁特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除尘器高效阴阳极装置
CN215878338U (zh) * 2021-06-29 2022-02-22 福建欣隆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导电滤板电除尘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晓梅: "燃煤锅炉机组 第1分册", vol. 2, 31 July 2006, 中国电力出版社, pages: 300 - 3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07688B1 (ko) 전기 집진 유니트
CN104994960B (zh) 集尘器、集尘系统,及集尘方法
CN101837322B (zh) 静电除尘器
CN215878338U (zh) 一种高效导电滤板电除尘器
CN211026717U (zh) 一种静电除尘器高效阴阳极装置
CN216063759U (zh) 一种高效导电滤槽电除尘器
CN114570529A (zh) 一种新型导电滤槽电除尘器
CN218359940U (zh) 一种新式导电滤槽电除尘器
CN210230286U (zh) 电除尘斜形网钩槽、阳极板及电除尘器
CN211217122U (zh) 一种水泥行业脱硝配套高温静电除尘系统
CN114534919B (zh) 一种新型导电滤板电除尘器
CN220143683U (zh) 一种设有导电滤槽的侧部振打电除尘器
CN103878063A (zh) 一种微风电除尘器
CN109013060B (zh) 一种带金属网阳极板的干式电除尘器
CN116921065A (zh) 一种新式导电滤槽电除尘器
CN216678620U (zh) 一种高效静电除尘器
CN110064518A (zh) 电除尘斜形网钩槽、阳极板及电除尘器
CN114308389A (zh) 一种高效导电滤槽电除尘器
CN215744115U (zh) 一种复合式多层防扬尘阳极及具有其的电除尘器
CN104668096A (zh) 滤板式静电除尘器
CN220143684U (zh) 一种设有导电滤板的侧部振打电除尘器
CN220258341U (zh) 一种设有导电滤槽的顶部电磁锤振打电除尘器
CN222709887U (zh) 一种n型气流均布收尘板、电除尘器及电除尘系统
CN210994781U (zh) 一种带库仑透镜阳极的静电除尘器
CN218872513U (zh) 一种设有导电滤板的顶部电磁锤振打电除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