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70449B - 液体转移装置及多路并联的液体转移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转移装置及多路并联的液体转移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70449B CN114570449B CN202210446146.3A CN202210446146A CN114570449B CN 114570449 B CN114570449 B CN 114570449B CN 202210446146 A CN202210446146 A CN 202210446146A CN 114570449 B CN114570449 B CN 1145704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valve
- chamber
- channel
- liquid transf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02—Burettes; Pipettes
- B01L3/0289—Apparatus for withdrawing or distributing predetermined quantities of fluid
- B01L3/0293—Apparatus for withdrawing or distributing predetermined quantities of fluid for liqui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3/00—Containers or dishes for laboratory use, e.g. laboratory glassware; Droppers
- B01L3/50—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 B01L3/508—Containers for the purpose of retaining a material to be analysed, e.g. test tubes rigid containers not provided for above
- B01L3/5082—Test tubes per s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体转移装置及多路并联的液体转移装置,所述液体转移装置包括:液路阀板,底部具有阀膜覆盖区域,所述阀膜覆盖区域设置有至少一条移液通道、若干阀孔;所述阀孔与所述移液通道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卡盒本体,固定于所述液路阀板的顶部,所述卡盒本体包括若干试剂管,每一试剂管与一个所述阀孔导通;弹性阀膜,覆盖于所述阀膜覆盖区域;所述弹性阀膜具有若干第一预设区域,所述第一预设区域与所述液路阀板之间形成若干个膜阀;驱动组件,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膜阀。上述方案实现了样本转移过程在全封闭状态下进行,可以非负压生物实验环境中进行液体试剂的转移及检测,避免造成气溶胶引起交叉感染的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生物医药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转移装置及多路并联的液体转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生物、化学、食品、医药、防疫或环境监测等领域的生产、试验或检测过程中,通常都会涉及到气体或液体试剂的转移,而有些液体化学试剂,如乙醚、苯酚等易挥发且有毒的药品;或者,有些容易引起感染、过敏、肿瘤等疾病的微生物病原体,如病毒、细菌、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真菌、放线菌等,在转移过程中,大多数采用的是开放式的吸取、转移装置,或者试剂瓶之间的倾倒等方式,如此,在试剂的转移过程中不能做到密闭操作,因此容易导致易挥发的有毒试剂挥发扩散到容器外部,污染外部环境,并且会危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近年来出现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等疾病的传染性强,因此对病原体的转移及检测必须做到安全、快速和准确。例如,核酸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在疾病诊断、疫情防控、健康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在现阶段的核酸检测技术中,主要包含以下两种检测形式:
第一种是传统的人工检测,通过人为操作移液枪重复在PCR反应试管中添加各种生化反应试剂,并转移样本。该方法需要在负压条件下完成,依赖专业检测人员的手工操作,而且样本存储、提取或转移过程中通常使用如玻璃等材质的刚性试剂管,样品提取或转移不便,而且操作过程复杂、自动化程度不高,样本在检测或转移时容易出现交叉污染,导致结果出现假阳等一系列问题;并且在开放性环境下检测人员容易增加感染病毒的概率。
第二种是自动化的检测设备,目前市场上的核酸自动检测设备在核酸提取、扩增和检测步骤中大多数是采用独立的方式进行,即每个步骤都需要独立的设备完成,一次核酸检测过程中需要多台设备操作。一方面,多台设备占用空间较大,另一方面,前序步骤完成后的样品需转移到后续的设备中,操作繁琐,耗时较长,并且现有的核酸检测设备大多是通过电磁阀的形式来控制液体转移,采用电磁阀的形式,阀芯与试剂有接触,而且阀芯需要运动,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间隙,因此试剂会有泄露的风险,在样品转移过程中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或污染检测环境。
另外,目前商品化的核酸检测设备也陆续出现了集提取、扩增和检测于一体的全自动核酸检测设备,但是它们绝大部分采用的是单通道或单液体转移和检测的方式,即检测设备一次只能提取一种样品针对单个病原体进行检测,如Cepheid公司的GeneXpert、生物梅里埃公司的FilmArray等,上述产品的检测通量和效率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液体转移装置及多路并联的液体转移装置。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体转移装置。
具体地,所述液体转移装置,包括:
液路阀板,底部具有阀膜覆盖区域,所述阀膜覆盖区域设置有至少一条移液通道、若干阀孔;所述阀孔与所述移液通道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
卡盒本体,固定于所述液路阀板的顶部,所述卡盒本体包括若干试剂管,每一试剂管与一个所述阀孔导通;
弹性阀膜,覆盖于所述阀膜覆盖区域;所述弹性阀膜具有若干第一预设区域,所述第一预设区域与所述液路阀板之间形成若干个膜阀,用于导通或者阻断所述阀孔和所述移液通道;
驱动组件,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膜阀。
可选地,所述液路阀板上设置有若干刻槽,所述刻槽为所述弹性阀膜覆盖形成所述移液通道。
可选地,所述移液通道具有向所述阀孔延伸的支路部分。
可选地,所述弹性阀膜还具有若干第二预设区域;所述第二预设区域与所述液路阀板之间形成若干个所述膜阀,用于导通或者阻断相邻两条移液通道;其中,所述相邻两条移液通道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若干驱动件;
每一驱动件包括:壳本体、位于所述壳本体内的推拉杆以及胶片;所述胶片固定于所述壳本体的开口处,一面与所述推拉杆连接,另一面与所述弹性阀膜连接。
可选地,所述弹性阀膜以一体或分体的形式铺设在所述液路阀板上。
可选地,所述液路阀板上还设置有出液口、出液通道;
所述出液通道一端与所述出液口导通,另一端与一个所述阀孔导通,并由所述膜阀控制实现与所述移液通道的导通或者阻断。
可选地,所述液路阀板的顶部具有第一覆膜区域;所述第一覆膜区域设置有所述出液通道。
可选地,所述液路阀板还设置至少一个接液管;所述接液管与所述出液口导通。
可选地,所述液路阀板还设置气路接头;所述气路接头与一个所述阀孔导通,并由所述膜阀控制实现与所述移液通道的导通或者阻断。
可选地,所述液路阀板还设置定量池,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试剂管之间,且位于所述移液通道内。
可选地,部分所述试剂管内置活塞推杆。
可选地,所述试剂管为密封腔室,包括依次设置的废液室、样本室、裂解室、空室、洗液室、洗脱液室、磁吸洗脱室、混合管、矿物油室、过量室、二次加样室。
可选地,所述密封腔室通过密封件进行密封,所述密封件选自覆膜或活塞。
可选地,所述移液通道为四条,第一移液通道用于所述废液室、样本室、裂解室、空室、洗液室、洗脱液室的液体转移,第二移液通道用于所述磁吸洗脱室、混合管的液体转移,第三移液通道用于所述矿物油室、过量室的液体转移,第四移液通道用于所述二次加样室的液体转移。
可选地,所述液路阀板还设置定量池,位于所述矿物油室、过量室之间的所述移液通道内。
可选地,所述弹性阀膜还具有三个第二预设区域;所述第二预设区域与所述液路阀板之间形成三个所述膜阀,分别用于导通或者阻断相邻的所述第一移液通道与第二移液通道,相邻的所述第二移液通道与第三移液通道,以及相邻的所述第三移液通道与第四移液通道。
第二方面,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路并联的液体转移装置。
具体地,所述多路并联的液体转移装置中,每一路包括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提供的液体转移装置,包括:液路阀板,底部具有阀膜覆盖区域,所述阀膜覆盖区域设置有至少一条移液通道、若干阀孔;所述阀孔与所述移液通道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卡盒本体,固定于所述液路阀板的顶部,所述卡盒本体包括若干试剂管,每一试剂管与一个所述阀孔导通;弹性阀膜,覆盖于所述阀膜覆盖区域;所述弹性阀膜具有若干第一预设区域,所述第一预设区域与所述液路阀板之间形成若干个膜阀,用于导通或者阻断所述阀孔和所述移液通道;驱动组件,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膜阀。本公开的样本转移过程在全封闭状态下进行,可以非负压生物实验环境中进行液体试剂的转移及检测,避免造成气溶胶引起交叉感染的风险;试剂预先装于所述试剂管中,通过驱动组件控制弹性膜阀向试剂管方向运动,关闭膜阀,使弹性膜阀紧贴试剂管流体出口,将试剂管中试剂封装于试剂管中;使用时驱动组件控制弹性膜阀向试剂管相反的方向运动,打开膜阀,使弹性膜阀与试剂管出口产生空隙,将试剂管中的试剂释放至液路阀板的移液通道中。膜阀打开的状态下,通过与试剂管中预设置的推杆配合,可实现流体在试剂管间的快速转移和混匀。而且通过将多个液体转移装置并联,既可以在每一路单独进行液体样本的转移和检测,也可以实现多路不同个体样本的同时转移和检测,自动化程度高,并且提升了转移和检测通量以及转移和检测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下是对附图的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液体转移装置的立体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液体转移装置的爆炸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卡盒本体与液路阀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弹性阀膜与液路阀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驱动组件与液路阀板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应当明白,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此外,相同或类似的参考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实现它们。此外,为了清楚起见,在附图中省略了与描述示例性实施例无关的部分。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发明人发现的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本公开。
如图1至图6所示,液体转移装置100包括:卡盒本体110、液路阀板120、弹性阀膜130、驱动组件140。卡盒本体110位于液路阀板120的顶部,卡盒本体110与液路阀板120可以一体成型或者组装为一体使用,液路阀板120的底部具有阀膜覆盖区域P,弹性阀膜130例如通过键合方式覆盖于阀膜覆盖区域P上,驱动组件140位于弹性阀膜130的下方,例如通过超声焊接方式与弹性阀膜130连接。
卡盒本体110包括若干个试剂管111,若干个试剂管111固定于液路阀板120的顶部,图中示出了两种类型的试剂管111,即试剂管01、02、03、04、05、06、07、08、012以及试剂管09、010、011、013,其中,试剂管09、10、011、013内置活塞推杆112(参见图2),试剂管01-08、012被配置为密封腔室。在后文的实施例中,申请人将结合磁珠法提取核酸的应用场景进一步进行说明,在此不予赘述。
液路阀板120上设置有与试剂管111数量适配的阀孔b,即阀孔b1、b2、b3、……、b13,每一阀孔b与一个试剂管111导通。例如,阀孔b1与试剂管01导通,阀孔b2与试剂管02导通等等。
液路阀板120的阀膜覆盖区域p内设置有至少一条移液通道121,移液通道121与阀孔b具有第一预设距离,弹性阀膜130上具有若干个第一预设区域P1,当弹性阀膜130覆盖于阀膜覆盖区域p时,若干个第一预设区域P1与液路阀板120之间形成若干个膜阀,在膜阀关闭时,移液通道121与阀孔b的间隙为弹性阀膜130阻断,因此二者无法导通,预先配置在试剂管111的液体试剂无法由阀孔b流入移液通道121内,在膜阀开启时,第一预设区域P1与液路阀板120之间形成导通移液通道121与阀孔b的间隙,预先配置在试剂管111的液体试剂由阀孔b流经该间隙并流入移液通道121内。驱动组件140提供开启或者关闭膜阀的作用力,通过开启两个或多个试剂管111对应的膜阀,多个试剂管111可以经由移液通道121实现液体转移。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例如图4所示,第一预设区域p1同时覆盖阀孔b和部分移液通道121,第一预设区域p1外的部分例如图中阴影部分焊接于阀膜覆盖区域p上,从而保证在外力作用下仅第一预设区域p1与液路阀板120之间形成间隙,试剂管111内的液体不会从弹性阀膜130的边沿泄露。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弹性阀膜130还具有第二预设区域p2,第二预设区域p2与液路阀板120之间形成若干个膜阀,用于导通或者阻断相邻两条移液通道;其中,相邻两条移液通道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
具体地,第二预设区域p2覆盖于液路阀板120上的区域为p3区域,弹性阀膜130覆盖于p3区域时,若干个第二预设区域p2与液路阀板120之间形成若干个膜阀,相邻两条移液通道121的端部位于p3区域,这两条移液通道121之间并不导通,在膜阀关闭时,相邻两条移液通道121的间隙为弹性阀膜130阻断,即试剂管111内的液体无法经两条移液通道121进行转移,例如试剂管07、08之间无法进行液体转移,在膜阀开启时,第二预设区域P2与液路阀板120之间形成导通相邻两条移液通道121的间隙,例如导通试剂管07、08所在的移液通道的间隙,试剂管07内液体可经由间隙流向试剂管08,这样试剂管111就根据对应的移液流道121被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同一功能区域内可以经由一条共用的移液通道121进行液体转移,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经由第二预设区域p2与液路阀板120之间形成的膜阀的控制实现液体转移。
进一步地,例如图4所示,当弹性阀膜130上具有多个第二预设区域p2,而相邻两个功能区域之间进行液体转移,无需其他功能区域的试剂管111参与液体转移时,可以通过关闭相应功能区域的第二预设区域的膜阀来切断与其他功能区域的通路,避免对发生液体转移对其他功能区域的影响。例如,试剂管07、08间进行液体转移时,可以开启导通试剂管07、08所在移液通道第二预设区域的膜阀,而关闭试剂管b10、b11所在移液通道第二预设区域的膜阀,换句话说,试剂管b11、b12之间的液体转移也可以独立进行,而不受试剂管07、08间液体转移的影响。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弹性阀膜130以一体或分体的形式铺设在所述液路阀板120上形成若干个膜阀。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例如图5所示,驱动组件140包括若干驱动件141,例如驱动件c1、c2……c13,驱动件c1、c2……c13与阀孔b1、b2……b13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例如图6所示,每一个驱动件141包括例如PP材质的壳本体1411、位于壳本体1411内的推拉杆1412以及例如软胶材质的胶片1413;胶片1413例如通过双面胶固定于壳本体1411的开口处,一面与推拉杆1412连接,另一面与弹性阀膜130连接。其中,若干个驱动件141的壳本体1411即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也可以分体设置,从而根据需要增加或者减少驱动件141的数量,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每一驱动件141用于控制一个膜阀的开启或者关闭,具体地,利用胶片1413的内应力将弹性阀膜130贴紧液路阀板120上,从而使得膜阀处于常闭状态,推拉杆1412粘接在胶片1413的一侧,通过向外拉动推拉杆1412,胶片1413随同其粘接的弹性阀膜130与液路阀板120分离,从而在液路阀板120与弹性阀膜130之间形成供液体通过的间隙,实现膜阀的开启,进而导通相应的试剂管111与移液通道121。
需要注意的是,图5中驱动件141,例如驱动件d1、d2、d3,是适配第二预设区域p2与液路阀板120形成的膜阀的驱动件,其与第二预设区域p2的位置一一对应。驱动件d1、d2、d3的结构参照驱动件c1、c2……c13,其作用原理也相同,在于不予赘述。
可以理解,图1-6示出的试剂管、阀孔、驱动件的数量仅是示意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进行调整,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移液通道121可以是供液体通过的管道,仅管道的端部为第一预设区域p1的覆盖区域,例如端部设置为开口构造,而通过覆膜形成完整的管道。或者,移液通道121整体是由刻槽覆膜形成。具体地,液路阀板120上设置有若干刻槽,刻槽为弹性阀膜130覆盖形成移液通道121。其中,第一预设区域p1覆盖部分刻槽,从而当膜阀开启时,试剂管111内的试剂可以导出至移液通道121。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例如图4所示,移液通道121具有向阀孔b延伸的支路部分1211,该支路部分1211与阀孔b的距离更近,第一预设区域p1覆盖阀孔b时,只需覆盖支路部分1211就可以实现将试剂导出至移液通道121。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例如图2、图3所示,液路阀板120上还设置有出液口123,例如阀孔b16、出液通道124,出液通道124一端与出液口123导通,另一端与一个阀孔导通,并由膜阀控制实现与移液通道121的导通或者阻断,从而在试剂管之间进行液体转移的基础上,还能够将试剂管111内的液体通过出液通道124从出液口123导出。
具体地,其中一个膜阀作为出液膜阀,例如图3所示的由第一预设区域p1覆盖阀孔b15、移液通道121的部分形成的膜阀,位于一条移液通道121与出液通道124之间,用于控制出液通道124的通路,打开出液膜阀,试剂管111内的液体可以从出液通道124流向出液口123。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出液通道124可以是设置在液路阀板120上的供液体通过的管道,也可以是刻槽经覆膜形成的完整管道,例如图3所示,出液通道124设置在液路阀板120的顶部,即阀膜覆盖区域p的相对一侧,液路阀板120上具有第一覆膜区域p4,在第一覆膜区域p4覆膜后形成完整的出液通道124。在覆膜时,将阀孔b15、b16的一侧覆盖,阀孔b15的另一侧由弹性阀膜130覆盖,出液口b16的另一侧可以连接一接液管150(参见图2)。通过将第一覆膜区域p4与阀膜覆盖区域p分别设置在液路阀板120的两侧,出液通道124设置在液路阀板120的顶部,液体可以从上向下流向出液口123,便于液体转移。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例如图2所示,液路阀板120还设置至少一个接液管150,与出液口123导通。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例如图2、图3所示,液路阀板120还包括气路接头125,气路接头125一端与外部气源连接,另一端与一个阀孔导通,并由膜阀控制实现与移液通道121的导通或者阻断,用于清理移液通道121内的残留液体。
具体地,其中一个膜阀作为管路清洁膜阀,例如图3所示的由第一预设区域p1覆盖阀孔b14、移液通道121的部分形成的膜阀,用于控制外部气源的通断,打开管路清洁膜阀,气体进入移液通道121,此时可以将试剂管111中的一个作为废液室,只需同时打开废液室的膜阀,就可以将移液通道121内的残留液体吹入废液室中,待移液通道121的残留液体清理后,再进行下一个试剂管111内的液体转移,避免了液体的交叉污染。
需要说明的是,气路接头125选取单向阀,仅作为外部气源的进气口,当打开管路清洁膜阀,将液体转移至接液管150时,气路接头125内的气体通道是关闭的,液体并不与外部环境接触,从而不会造成气溶胶的交叉感染,液体转移装置100仍保持为全封闭环境。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例如图4所示,液路阀板120还设置定量池126,用于定量转移液体。具体地,定量池126可以设置在两个相邻的试剂管111之间,且位于移液通道121内。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试剂管111,例如图3中的试剂管01-08、012可以由硬质塑料和薄膜组成,具体地,可以将硬质塑料的管本体沿轴向剖开,并在轴向剖面覆膜,例如PE、PVC薄膜、TPU薄膜,从而在外力开启膜阀后,通过操作试剂管09、010内的活塞推杆112提供负压,利用薄膜内缩的作用力将试剂管01-08、012中的试剂向外挤出,能更好地排出试剂。可以理解,硬质塑料可以至少具有一个轴向剖面,例如两个,并分别覆膜,以保证密封性,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试剂管01-08、012具有进液端和出液端,出液端与阀孔b导通,在进液端置入试剂后,进液端被配置为封闭端,以保证试剂处于密封环境。具体地,可以在进液端覆膜密封,或者利用密封塞密封,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前文提及,传统的人工核酸检测方法操作过程复杂、自动化程度不高,样本在检测或转移时容易出现交叉污染;而已有的自动化检测设备需要多台设备协同作业,前序步骤完成后的样品需转移到后续的设备中,操作繁琐,耗时较长,并且在样品转移过程中也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或污染检测环境,转移及检测通量以及检测效率较低。
本公开的液体转移装置,通过控制膜阀的开启实现液体在多个试剂管之间的转移,试剂管中可以预先置入样本、提取试剂等并将试剂管密封,形成密封环境,从而保证了液体转移可以在不与外界接触的环境中完成,避免了样本可能收到的污染,提高了样本检测精度。
下面的实施例,以磁珠法提取核酸进行示意性说明。
首先需要对磁珠法提取核酸的原理进行说明,样本加入裂解液后,核酸被释放出来,然后利用经处理过的磁珠(例如经硅基、氨基包被处理)与核酸进行“特异性结合”,形成"核酸-磁珠复合物",之后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将复合物分离出来,最后经过洗脱液洗去非特异性吸附的杂质、去盐、纯化后,即得到欲提取的核酸物质。
本公开的液体转移装置中,例如图3-5所示,试剂管01-013分别是:废液室01、样本室02、裂解室03、空室04、洗液室一05、洗液室二06、洗脱液室07、磁吸洗脱室08、混合管一09、混合管二010、矿物油室011、过量室012、二次加样室013;其中,废液室01、样本室02、裂解室03、空室04、洗液室一05、洗液室二06、洗脱液室07分别与各自的阀孔b1、b2……b7导通,并经驱动件c1、c2……c7的控制在一条移液通道121内实现液体转移;磁吸洗脱室08、混合管一09、混合管二010分别与各自的阀孔b8、b9、b10导通,并经驱动件c8、c8、c9的控制在一条移液通道121内实现液体转移;矿物油室011、过量室012分别与各自的阀孔b11、b12导通,并经驱动件c11、c12的控制在一条移液通道121内实现液体转移;二次加样室013与阀孔b13导通,经驱动件c13的控制直接与出液通道124导通。其中,两条移液通道121之间分别由驱动件d1、d2、d3的控制实现导通。液路阀板120还设置定量池126,位于矿物油室011、过量室012之间的移液通道121内。
移液通道121为四条,第一移液通道用于废液室01、样本室02、裂解室03、空室04、洗液室一05、洗液室二06、洗脱液室07的液体转移,第二移液通道用于磁吸洗脱室08、混合管一09、混合管二010的液体转移,第三移液通道用于矿物油室011、过量室012的液体转移,第四移液通道用于二次加样室013的液体转移。
弹性阀膜130具有三个第二预设区域P2,三个第二预设区域P2与液路阀板120之间形成三个膜阀,分别用于导通或者阻断相邻的第一移液通道与第二移液通道,相邻的第二移液通道与第三移液通道,以及相邻的第三移液通道与第四移液通道。
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液体转移装置进行PCR核酸提取,包括如下步骤:
试剂封装:将样本(如核酸试样)以及裂解液、磁珠保存液、洗液、洗脱液、矿物油分别置入相应的试剂管中,例如样本置入样本室02、裂解液置入裂解室03、洗液分别置入洗液室一05、洗液室二06、洗脱液置入洗脱液室07、磁珠保存液置入磁吸洗脱室08、矿物油置入矿物油室011,然后密封上述试剂管,并在混合管一09、混合管二010、矿物油室011、二次加样室013内置活塞推杆112;
磁珠活化:打开磁吸洗脱室08、混合管一09对应的膜阀,操作混合管一内置的活塞推杆112往复移动,对磁珠进行活化,然后在磁吸洗脱室08外施加永磁铁对磁珠进行磁吸,将磁珠活化液抽到混合管一09内;之后,打开空室04、第一移液通道与第二移液通道对应的膜阀,关闭磁吸洗脱室08对应的膜阀,操作活塞推杆112,将废液转移至空室04内,然后关闭空室04对应的膜阀;
管路清洗:打开废液室01、第一移液通道与第二移液通道对应的膜阀、第二移液通道与第三移液通道对应的膜阀、第三移液通道与第四移液通道对应的膜阀、以及气路接头125对应的管路清洁膜阀,外部气源进气将液路里的残留液体吹入废液室01内;
样本裂解释放核酸:打开样本室02、混合管一09对应的膜阀,操作混合管一09内置的活塞推杆112,将样本转移至混合管一09内,同理,将裂解液转移至混合管二010内,关闭第一移液通道与第二移液通道对应的膜阀;然后将磁珠脱离磁场,并通过混合管一09内置的活塞杆将样本推至磁吸洗脱室08,操作混合管一09内置的活塞推杆112往复运动,将样本携带磁珠转移至混合管一09内;之后操作混合管一、混合管二内置的活塞推杆112,将样本和裂解液混合、裂解样本释放核酸;
核酸提取、转移:将样本裂解后的混合溶液转移至磁吸洗脱室08,操作混合管一09、混合管二010内置的活塞推杆112,将洗液、洗脱液、以及样本裂解后的混合溶液在磁吸洗脱室08、混合管一09、混合管二010反复转移进行核酸提取,提取过程中可以重复上述管路清洗的步骤以避免试剂的交叉污染,废液则排入相应的试剂管内,之后将提取到的核酸溶液经定量池126将过量部分推入过量室012中,再通过操作矿物油室011内置的活塞推杆112将定量后的核酸溶液移出至接液管150中;
二次加样:操作二次加样室013内置的活塞推杆112,可以向接液管150中加入二次试剂(通常是低温,不易预先置入试剂管111中的试剂),然后准备后续的PCR扩增过程。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路并联的液体转移装置,每一路包括如图1-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液体转移装置。具体的技术细节可以参见上文,在此不予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多路并联的液体转移装置,在液体转移时始终能够保证在全封闭状态,反应过程无需与大气空气接触,可以实现家庭、社区、户外等非负压生物实验环境中进行转移和检测,不会造成气溶胶引起交叉感染;而且通过多路一体式结构,既可以在每一路单独进行液体样本的转移和检测,也可以实现多路不同个体样本的同时转移和检测,自动化程度高,并且提升了转移和检测通量以及转移和检测效率。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5)
1.一种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路阀板,底部具有阀膜覆盖区域,所述阀膜覆盖区域设置有至少一条移液通道、若干阀孔;所述阀孔与所述移液通道之间具有第一预设距离;
卡盒本体,固定于所述液路阀板的顶部,所述卡盒本体包括若干试剂管,每一试剂管与一个所述阀孔导通;部分所述试剂管内置活塞推杆;
弹性阀膜,覆盖于所述阀膜覆盖区域;所述弹性阀膜具有若干第一预设区域,所述第一预设区域与所述液路阀板之间形成若干个膜阀,用于导通或者阻断所述阀孔和所述移液通道;所述液路阀板上设置有若干刻槽,所述刻槽为所述弹性阀膜覆盖形成所述移液通道;
驱动组件,用于开启或者关闭所述膜阀;所述膜阀打开的状态下,通过与所述活塞推杆配合,实现流体在试剂管间的快速转移和混匀;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若干驱动件;
每一驱动件包括:壳本体、位于所述壳本体内的推拉杆以及胶片;所述胶片固定于所述壳本体的开口处,一面与所述推拉杆连接,另一面与所述弹性阀膜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液通道具有向所述阀孔延伸的支路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阀膜还具有若干第二预设区域;所述第二预设区域与所述液路阀板之间形成若干个所述膜阀,用于导通或者阻断相邻两条移液通道;其中,所述相邻两条移液通道之间具有第二预设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阀膜以一体或分体的形式铺设在所述液路阀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路阀板上还设置有出液口、出液通道;
所述出液通道一端与所述出液口导通,另一端与一个所述阀孔导通,并由所述膜阀控制实现与所述移液通道的导通或者阻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路阀板的顶部具有第一覆膜区域;所述第一覆膜区域设置有所述出液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路阀板还设置至少一个接液管;所述接液管与所述出液口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路阀板还设置气路接头;所述气路接头与一个所述阀孔导通,并由所述膜阀控制实现与所述移液通道的导通或者阻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路阀板还设置定量池,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试剂管之间,且位于所述移液通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试剂管为密封腔室,包括依次设置的废液室、样本室、裂解室、空室、洗液室、洗脱液室、磁吸洗脱室、混合管、矿物油室、过量室、二次加样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腔室通过密封件进行密封,所述密封件选自覆膜或活塞。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液通道为四条,第一移液通道用于所述废液室、样本室、裂解室、空室、洗液室、洗脱液室的液体转移,第二移液通道用于所述磁吸洗脱室、混合管的液体转移,第三移液通道用于所述矿物油室、过量室的液体转移,第四移液通道用于所述二次加样室的液体转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路阀板还设置定量池,位于所述矿物油室、过量室之间的所述移液通道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阀膜还具有三个第二预设区域;所述第二预设区域与所述液路阀板之间形成三个所述膜阀,分别用于导通或者阻断相邻的所述第一移液通道与第二移液通道,相邻的所述第二移液通道与第三移液通道,以及相邻的所述第三移液通道与第四移液通道。
15.一种多路并联的液体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路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液体转移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46146.3A CN114570449B (zh) | 2022-04-26 | 2022-04-26 | 液体转移装置及多路并联的液体转移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446146.3A CN114570449B (zh) | 2022-04-26 | 2022-04-26 | 液体转移装置及多路并联的液体转移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70449A CN114570449A (zh) | 2022-06-03 |
CN114570449B true CN114570449B (zh) | 2022-08-16 |
Family
ID=81785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446146.3A Active CN114570449B (zh) | 2022-04-26 | 2022-04-26 | 液体转移装置及多路并联的液体转移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570449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44062A (en) * | 1982-05-05 | 1984-04-24 | Bennett John T | Liquid transfer device |
US7534397B2 (en) * | 2006-12-08 | 2009-05-19 | Nicolae Dumitrescu | Sample preparation device |
CN104911095B (zh) * | 2015-06-16 | 2017-07-07 | 东南大学 | 一种流体卡盒 |
CN207908242U (zh) * | 2018-01-23 | 2018-09-25 | 北京九州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提取生物活性物质的耗材和自动化装置 |
CN111057638B (zh) * | 2018-10-17 | 2023-06-27 | 北京致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样本处理装置及方法,以及包括该处理装置的数字pcr系统 |
CN109355283B (zh) * | 2018-11-27 | 2023-05-05 |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 一种适用于空间的核酸自动提取装置 |
CN109929735A (zh) * | 2019-04-25 | 2019-06-25 | 湖南工业大学 | 一种柱塞式核酸检测一体化卡盒及其检测方法 |
CN113275044B (zh) * | 2020-02-20 | 2022-07-12 | 北京京东方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检测芯片及其使用方法、检测装置 |
CN111500675B (zh) * | 2020-03-30 | 2024-10-29 | 珠海黑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站式全自动封闭式核酸提取与实时荧光pcr测试联合试剂盒 |
WO2021237397A1 (zh) * | 2020-05-25 | 2021-12-02 | 杭州梓晶生物有限公司 | 一种流体操控装置及流体控制方法 |
CN111647498B (zh) * | 2020-05-25 | 2022-03-22 | 杭州梓晶生物有限公司 | 一种一体化自助式核酸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212955086U (zh) * | 2020-07-22 | 2021-04-13 | 赵毅 | 一种全密封核酸提取与纯化卡盒 |
CN112126589A (zh) * | 2020-10-13 | 2020-12-25 | 南京中科拜尔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磁棒法的自主吸液式核酸检测卡盒及使用方法 |
CN112226361B (zh) * | 2020-10-15 | 2021-11-26 | 东南大学 | 一种基于磁珠转移和阀控移液的核酸检测卡盒及检测方法 |
CN112300911A (zh) * | 2020-10-27 | 2021-02-02 | 广州和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核酸检测仪及核酸检测方法 |
CN214422609U (zh) * | 2021-01-14 | 2021-10-19 | 苏州思纳福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物料转移机构、检测盒与核酸检测设备 |
CN112795474A (zh) * | 2021-02-19 | 2021-05-14 | 清华大学 | 一种全集成多指标核酸检测微流控芯片 |
CN112940922A (zh) * | 2021-02-19 | 2021-06-11 | 清华大学 | 一种全集成病原体核酸检测微流控芯片 |
CN114317255B (zh) * | 2022-01-13 | 2022-11-04 | 珠海黑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全封闭全自动核酸提取试剂盒 |
-
2022
- 2022-04-26 CN CN202210446146.3A patent/CN114570449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70449A (zh) | 2022-06-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64411B (zh) | 具有集成传送模块的测试盒 | |
US10315195B2 (en) |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processing a sample | |
JP5298271B2 (ja) | サンプル準備のためのカセット | |
US20060011539A1 (en) |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a fluid sample | |
KR20140110925A (ko) | 마이크로유체 반응기 시스템 | |
CA3137151C (en) | Analyte collecting device, and analyte collecting method and analyte inspection system using same | |
CN108344876A (zh) | 微流体测定装置及使用其的测定方法 | |
JP3112064B2 (ja) | 容器を閉じるための蓋 | |
CN114570449B (zh) | 液体转移装置及多路并联的液体转移装置 | |
CN217796185U (zh) | 液体转移装置及多路并联的液体转移装置 | |
US20100055668A1 (en) | Fluid-Transfer Collection Assembly Including Breakable Vial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 |
US11927600B2 (en) | Fluidic bridge device and sample processing methods | |
CN110831696A (zh) | 用于处理液体样本的装置 | |
WO2023206096A1 (zh) | 液体转移装置及多路并联的液体转移装置 | |
CN217578917U (zh) | 样本提取装置 | |
CN218435673U (zh) | 设置有旋转阀的核酸检测卡盒 | |
CN116493063B (zh) | 液体转移装置及多通道液体转移装置 | |
US7789246B1 (en) | Biological sample collector | |
CN217856249U (zh) | 试剂管、多联试剂管、液体转移装置 | |
CN114574324B (zh) | 样本提取装置 | |
CN218318033U (zh) | 一种便于核酸提取检测的试剂盒组件 | |
AU2012216238A1 (en) | Cassette for sample preparation | |
CN116273241A (zh) | 试剂管、多联试剂管、液体转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WO2023206093A1 (zh) | 样本提取装置 | |
WO2022187609A9 (en) | Fluid handling device for a biological contain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