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6828B -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56828B CN114556828B CN201980101295.2A CN201980101295A CN114556828B CN 114556828 B CN114556828 B CN 114556828B CN 201980101295 A CN201980101295 A CN 201980101295A CN 114556828 B CN114556828 B CN 1145568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de division
- sequences
- division multiplexing
- sequence
- alloc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该通信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一时隙上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一数据;该第一时隙为N个时隙中的一个时隙,该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该第一终端装置根据该第一数据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向该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响应序列,该第一响应序列为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分配给该第一时隙的序列中的一个,该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在该第一时频资源上响应该N个时隙上发送的数据,该M为该N的整数倍。采用本申请实施例能够节约网络开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高数据速率和用户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同时人们对了解周边人或事物并与之通信的邻近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因此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技术应运而生。D2D技术的应用,可以减轻蜂窝网络的负担、减少用户设备的电池功耗、提高数据速率,并能很好地满足邻近服务的需求。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提出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术的网络下,车与任何事物通信(vehicle-to-everything,V2X)的车联网技术被提出,V2X通信是指车辆与外界的任何事物的通信,包括车与车的通信(vehicle to vehicle,V2V)、车与行人的通信(vehicle to pedestrian,V2P)、车与基础设施的通信(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车与网络的通信(vehicleto network,V2N)。V2X通信针对以车辆为代表的高速设备设备通信技术,是未来对通信时延要求非常高的场景下应用的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如应用于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等场景。LTE V2X解决了V2X场景中的一些部分基础性的需求,但对于未来的完全智能驾驶、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而言,现阶段的LTE V2X还不能有效的支持。
随着5G新空口(new radio,NR)技术在3GPP标准组织中的开发,5G NR V2X也将进一步发展,比如可以支持更低的传输时延,更可靠的通信传输,更高的吞吐量,更好的用户体验,以满足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需求。
LTE V2X定义了侧行链路上的广播传输,NR V2X引入了侧行链路上的单播和组播传输。在单播/组播传输中,为提高传输可靠性及降低传输延时,可以使用物理层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技术。3GPP标准在侧行链路定义了物理层侧行反馈信道(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PSFCH),用于发送侧行反馈控制信息(sidelink feedback control information,SFCI),至少可以用于接收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向发送UE反馈是否接收成功的确认消息,还可以包括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us information,CSI)等。PSFCH的时域资源可以是由网络针对资源池进行配置或预配置的,同时配置的还有PSFCH的频域资源和/或码域资源,但现有技术还没有如何配置这些资源的标准。
现有技术支持UE对下行数据传输的反馈,由基站完全控制时频资源的分配,因此一个UE在基站配置的时频资源上发送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的译码结果。但是在组播通信中,针对没有中心控制器例如基站控制调度的应用场景,在多个时隙的多个用户需要在同一个时频资源上反馈HARQ信息时,如何为用户分配时频资源是本领域人员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能够在单播、组播和广播共存在一个资源池中的时候,不需要额外的信令开销,预先为每个时隙分配对应的响应序列和时频资源用于响应接收到的数据,从而能够减少网络开销。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一时隙上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时隙为N个时隙中的一个时隙,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响应序列,所述第一响应序列为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分配给所述第一时隙的序列中的一个,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响应所述N个时隙上发送的数据,所述M为所述N的整数倍。
本方案通过使用码分复用序列,使得每个时隙都可以分配到对应的响应序列。在单播、组播和广播共存在一个资源池中的时候,不需要额外的信令开销,预先为每个时隙分配对应的响应序列和时频资源用于响应接收到的数据,从而能够减少网络开销。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每个序列的信号带宽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相同,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所在子信道的带宽相同。
本实施例通过设计码分复用序列的信号带宽与传输该序列的带宽相同,从而可以充分利用该时频资源。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平均分配给所述N个时隙,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有M/N个码分复用序列;所述M/N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分配给P=M/(2*N)个设备;所述P个设备的每个设备分配有两个序列,所述两个序列包括确认字符ACK序列和否认字符NACK序列,所述P为正整数,所述M为P的整数倍。
本实施例通过将在一个时频资源内可复用的M个码分复用序列平均分配给系统配置的N个时隙,然后设计为每个设备分配两个序列以用于分别响应接收到数据后译码正确和错误的情况。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由一个基序列γ通过在时域上循环移位得到,或者,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由一个基序列γ通过在频域上相位旋转得到;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r(n)=γ*e-j*(2*π/M)*n,n=0,1,2,3,…,M-1
其中,所述n表示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的索引标号;
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为M/N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本实施例给出了表示上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的公式,并设计分配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的多个码分复用序列的索引标号是连续的,从而保证了序列分配的条理性,减少梳理的麻烦。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i=0,1,2,…,N-1;
或者,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本实施例给出了表示上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得到的序列的表示公式,从公式中分析也可知每个时隙的多个码分复用序列的索引标号是连续的。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P个ACK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P个NACK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本申请实施例中设计每个时隙中的P个ACK序列和P个NACK序列的索引标号分别连续,从而减少同一个时隙内ACK和NACK序列之间的互相干扰。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ρ=0,1,2,…,P-1;
或者,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所述mcs=ρ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cs=ρ+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
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了每个时隙中的ACK和NACK分别连续的序列的表示公式,并设计ACK和NACK序列对的组对方式。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m0=P/2,所述ρ=0,1,2,…,P-1,所述i=0,1,2,…,N-1;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ACK序列;
所述mcs=ρ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cs=ρ+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在将所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所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改变同一个时隙内ACK序列和NACK序列的相对排序,从而减少了组播时隙和单播时隙之间反馈序列时的干扰。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m0=P/2,所述ρ=0,1,2,…,P-1,所述i=0,1,2,…,N-1;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在ρ的取值相等时,所述mq=0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q=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在将所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所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在上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通过改变同一个时隙内ACK序列和NACK序列的相对排序,在减少了组播时隙和单播时隙之间反馈序列时的干扰的同时,减少了同一个时隙内ACK序列和NACK序列之间的互相干扰。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在多个子信道上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响应序列,包括:
在所述第二终端装置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为单播通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从所述多个子信道中选择一个子信道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响应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二终端装置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为单播通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占用所述多个子信道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响应序列。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在多个子信道上接收的,在所述第一数据为组播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组播的所属接收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响应所述第一数据的序列均占用所述多个子信道发送;
或者,在所述第一数据为组播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组播的所有接收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响应所述第一数据的序列占用所述多个子信道中的一个信道发送。
上面两个实施例针对使用多个子信道的数据信道,针对单播和组播分别设计其响应序列的映射方式,在组播时隙中,只占用一个子信道发送响应序列可以实现组播扩容。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终端装置在第一时隙上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时隙为N个时隙中的一个时隙,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根据对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的第一响应序列,所述第一响应序列为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分配给所述第一时隙的序列中的一个,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响应所述N个时隙上发送的数据,所述M为所述N的整数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每个序列的信号带宽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相同,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所在子信道的带宽相同。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平均分配给所述N个时隙,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有M/N个码分复用序列;所述M/N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分配给P=M/(2*N)个设备;所述P个设备的每个设备分配有两个序列,所述两个序列包括确认字符ACK序列和否认字符NACK序列,所述P为正整数,所述M为P的整数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由一个基序列γ通过在时域上循环移位得到,或者,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由一个基序列γ通过在频域上相位旋转得到;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r(n)=γ*e-j*(2*π/M)*n,n=0,1,2,3,…,M-1,
其中,所述n表示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的索引标号;
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为M/N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i=0,1,2,…,N-1;
或者,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P个ACK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P个NACK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ρ=0,1,2,…,P-1;
或者,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所述mcs=ρ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cs=ρ+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m0=P/2,所述ρ=0,1,2,…,P-1,所述i=0,1,2,…,N-1;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ACK序列;
所述mcs=ρ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cs=ρ+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在将所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所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m0=P/2,所述ρ=0,1,2,…,P-1,所述i=0,1,2,…,N-1;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在ρ的取值相等时,所述mq=0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q=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在将所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所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在第一时隙上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括: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在第一时隙上占用多个子信道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有益效果可以对应参见第一方面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装置,此终端装置也可以为通信装置,该终端装置包括: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时隙上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时隙为N个时隙中的一个时隙,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响应序列,所述第一响应序列为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分配给所述第一时隙的序列中的一个,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响应所述N个时隙上发送的数据,所述M为所述N的整数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每个序列的信号带宽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相同,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所在子信道的带宽相同。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平均分配给所述N个时隙,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有M/N个码分复用序列;所述M/N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分配给P=M/(2*N)个设备;所述P个设备的每个设备分配有两个序列,所述两个序列包括确认字符ACK序列和否认字符NACK序列,所述P为正整数,所述M为P的整数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由一个基序列γ通过在时域上循环移位得到,或者,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由一个基序列γ通过在频域上相位旋转得到;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r(n)=γ*e-j*(2*π/M)*n,n=0,1,2,3,…,M-1,
其中,所述n表示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的索引标号;
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为M/N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i=0,1,2,…,N-1;
或者,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P个ACK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P个NACK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ρ=0,1,2,…,P-1;
或者,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所述mcs=ρ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cs=ρ+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m0=P/2,所述ρ=0,1,2,…,P-1,所述i=0,1,2,…,N-1;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ACK序列;
所述mcs=ρ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cs=ρ+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在将所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所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m0=P/2,所述ρ=0,1,2,…,P-1,所述i=0,1,2,…,N-1;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在ρ的取值相等时,所述mq=0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q=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在将所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所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终端装置在多个子信道上接收的,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二终端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为单播通信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从所述多个子信道中选择一个子信道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响应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二终端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为单播通信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占用所述多个子信道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响应序列。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终端装置在多个子信道上接收的,在所述第一数据为组播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组播的所属接收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响应所述第一数据的序列均占用所述多个子信道发送;
或者,在所述第一数据为组播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组播的所有接收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响应所述第一数据的序列占用所述多个子信道中的一个信道发送。
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有益效果可以对应参见第一方面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装置,此终端装置也可以为通信装置,该终端装置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时隙上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时隙为N个时隙中的一个时隙,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根据对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的第一响应序列,所述第一响应序列为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分配给所述第一时隙的序列中的一个,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响应所述N个时隙上发送的数据,所述M为所述N的整数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每个序列的信号带宽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相同,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所在子信道的带宽相同。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平均分配给所述N个时隙,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有M/N个码分复用序列;所述M/N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分配给P=M/(2*N)个设备;所述P个设备的每个设备分配有两个序列,所述两个序列包括确认字符ACK序列和否认字符NACK序列,所述P为正整数,所述M为P的整数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由一个基序列γ通过在时域上循环移位得到,或者,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由一个基序列γ通过在频域上相位旋转得到;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r(n)=γ*e-j*(2*π/M)*n,n=0,1,2,3,…,M-1,
其中,所述n表示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的索引标号;
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为M/N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i=0,1,2,…,N-1;
或者,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P个ACK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P个NACK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ρ=0,1,2,…,P-1;
或者,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所述mcs=ρ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cs=ρ+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m0=P/2,所述ρ=0,1,2,…,P-1,所述i=0,1,2,…,N-1;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ACK序列;
所述mcs=ρ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cs=ρ+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在将所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所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m0=P/2,所述ρ=0,1,2,…,P-1,所述i=0,1,2,…,N-1;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在ρ的取值相等时,所述mq=0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q=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在将所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所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在第一时隙上占用多个子信道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第四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有益效果可以对应参见第一方面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装置,此终端装置也可以为通信装置,该终端装置包括处理器、发送器、接收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或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终端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所述接收器在第一时隙上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时隙为N个时隙中的一个时隙,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在第一时频资源上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响应序列,所述第一响应序列为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分配给所述第一时隙的序列中的一个,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响应所述N个时隙上发送的数据,所述M为所述N的整数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每个序列的信号带宽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相同,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所在子信道的带宽相同。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平均分配给所述N个时隙,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有M/N个码分复用序列;所述M/N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分配给P=M/(2*N)个设备;所述P个设备的每个设备分配有两个序列,所述两个序列包括确认字符ACK序列和否认字符NACK序列,所述P为正整数,所述M为P的整数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由一个基序列γ通过在时域上循环移位得到,或者,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由一个基序列γ通过在频域上相位旋转得到;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r(n)=γ*e-j*(2*π/M)*n,n=0,1,2,3,…,M-1,
其中,所述n表示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的索引标号;
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为M/N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i=0,1,2,…,N-1;
或者,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P个ACK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P个NACK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ρ=0,1,2,…,P-1;
或者,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所述mcs=ρ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cs=ρ+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m0=P/2,所述ρ=0,1,2,…,P-1,所述i=0,1,2,…,N-1;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ACK序列;
所述mcs=ρ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cs=ρ+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在将所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所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m0=P/2,所述ρ=0,1,2,…,P-1,所述i=0,1,2,…,N-1;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在ρ的取值相等时,所述mq=0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q=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在将所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所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在第一时频资源上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响应序列,包括
在所述第二终端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为单播通信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从所述多个子信道中选择一个子信道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响应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二终端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为单播通信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占用所述多个子信道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通过所述发送器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响应序列。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终端装置在多个子信道上接收的,在所述第一数据为组播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组播的所属接收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响应所述第一数据的序列均占用所述多个子信道发送;
或者,在所述第一数据为组播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组播的所有接收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响应所述第一数据的序列占用所述多个子信道中的一个信道发送。
第五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有益效果可以对应参见第一方面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装置,此终端装置也可以为通信装置,该终端装置包括处理器、发送器、接收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或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得所述终端装置执行如下操作:
通过所述发送器在第一时隙上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时隙为N个时隙中的一个时隙,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通过所述接收器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根据对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的第一响应序列,所述第一响应序列为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分配给所述第一时隙的序列中的一个,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响应所述N个时隙上发送的数据,所述M为所述N的整数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每个序列的信号带宽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相同,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所在子信道的带宽相同。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平均分配给所述N个时隙,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有M/N个码分复用序列;所述M/N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分配给P=M/(2*N)个设备;所述P个设备的每个设备分配有两个序列,所述两个序列包括确认字符ACK序列和否认字符NACK序列,所述P为正整数,所述M为P的整数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由一个基序列γ通过在时域上循环移位得到,或者,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由一个基序列γ通过在频域上相位旋转得到;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r(n)=γ*e-j*(2*π/M)*n,n=0,1,2,3,…,M-1
其中,所述n表示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的索引标号;
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为M/N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i=0,1,2,…,N-1;
或者,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P个ACK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P个NACK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ρ=0,1,2,…,P-1;
或者,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所述mcs=ρ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cs=ρ+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m0=P/2,所述ρ=0,1,2,…,P-1,所述i=0,1,2,…,N-1;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ACK序列;
所述mcs=ρ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cs=ρ+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在将所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所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m0=P/2,所述ρ=0,1,2,…,P-1,所述i=0,1,2,…,N-1;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在ρ的取值相等时,所述mq=0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q=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在将所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所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过所述发送器在第一时隙上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括:通过所述发送器在第一时隙上占用多个子信道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第六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有益效果可以对应参见第一方面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装置和第二终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为上述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装置,所述第二终端装置为上述第四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装置。
第八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终端装置和第二终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为上述第五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装置,所述第二终端装置为上述第六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装置。
第九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十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时,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或上述第二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将被执行。
第十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时,将会使所述计算机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或上述第二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芯片,该通信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该通信芯片被配置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任意一项或上述第二方面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方法,设计了一种N个时隙共享一个时频资源来发送对接收到的数据的响应序列的方法。本方案通过使用在频域上相位旋转或者说在时域上循环移位的方式,达到码分复用的目的。使得每个时隙都可以分配到对应的响应序列。在单播、组播和广播共存在一个资源池中的时候,不需要额外的信令开销,预先为每个时隙分配对应的时频资源。此外,考虑到组播或广播中设备的发送的响应序列有一定的一致性,设计了一个反馈时隙对应的响应序列中NACK和ACK序列分别连续,减少NACK和ACK序列间的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方案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使用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方案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方案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的系统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方案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的相位旋转示意图;
图5为本方案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序列的相位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方案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另一种序列的相位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方案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另一种序列的相位分布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装置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下面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适用的一种系统架构示例性进行描述。参见图1,图1中所示的系统架构包括多个车辆设备,该多个车辆设备之间可以通过单播、组播或广播的方式进行通信。例如,图1中设备1分别向设备2、设备3和设备4发送数据,设备2、设备3和设备4收到数据后会对数据进行译码,如果译码正确则向设备1发送译码正确的响应信息即确认字符(acknowledge character,ACK),如果译码错误,则向设备1发送译码错误的响应信息即否认字符(negative acknowledge,NACK)。
本发明实施例除了可以应用于车与车的通信V2V场景之外,还可以应用于车与行人的通信V2P,车与基础设施的通信V2I等车联网的场景。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应用于车与网络的通信V2N以及家电互联等物联网的场景。
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设备可以包括车载通信模块或其它嵌入式通信模块,也可以是手持通信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还可以包括路边单元(roadside unit,RSU),家用电器等物联网中的设备。
基于上述描述,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参见图2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交互流程示意图。图2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第二终端装置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数据。
具体的,该第二终端装置可以是在第一时隙上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上述第一数据,该第一时隙为N个时隙中的时隙,该N个时隙为发送时隙,该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步骤中的第一终端装置和第二终端装置可以是图1中所示的车辆设备,也可以是上述描述的车联网或物联网中的设备。
步骤202、该第一终端装置接收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的上述第一数据。
步骤203、该第一终端装置根据上述第一数据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向上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响应序列,该第一响应序列为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分配给上述第一时隙的序列中的一个,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在上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响应所述N个时隙上发送的数据,上述M为上述N的整数倍。
具体的,上述第一终端装置对上述第一数据译码得到译码结果,然后根据译码结果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向上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响应序列。
步骤204、上述第二终端装置接收上述第一响应序列。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N个时隙可以是N个在时域上连续的发送单元,也可以是在逻辑上连续的N个发送单元。该发送单元可以是1个子帧,或者一个时隙,或者其他由系统配置的用于一次传输的时频资源。上述N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由系统例如侧行链路系统(sidelink,SL)配置,本方案对此不做限制。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可以是在部署网络的时候由基站根据分配规则分配到N个时隙上。或者可以是部署网络的时候按照具体的协议配置到该N个时隙上的。或者可以是网络部署完成后,后期通过基站来分配的。也可以是网络部署完成后后期根据具体的协议来配置的。具体的分配时间以及由谁来分配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本方案对此不作限定。
在当有设备在该N个时隙上发送数据时,接收到该数据的设备可以使用上述预先分配好的序列来回复是否正确译码该数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预先分配好在指定的时频资源中发送指定的响应序列,无需网络设备下发资源调度控制信令,从而节约了网络开销。
需要说明的是,在下面的描述中,在上述N个时隙中接收到数据的设备可以是上述图2所述的第一终端装置,在该N个时隙上发送数据的设备可以是上述图2所述的第二终端装置。
下面介绍如何在上述N个时隙上分配响应序列。
参见图3所示的系统帧结构示意图。在图3中示例性地给出了N=1,2,4时帧结构的示意图。其中,标号为a的时隙为上述N个时隙,在这些时隙中可以通过侧行链路物理层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 channel,PSSCH)传输侧行链路共享信息,还可以通过侧行链路物理层控制信道(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传输侧行链路控制信息。标号为c的时隙为系统分配的用于在该时隙上,通过测行链路物理层反馈信道(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PSFCH)发送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正确译码的结果响应。标号为b的是时隙a与时隙c之间的间隙。
在图3可以发现系统为上述N个时隙分配了一个PSFCH,用于对在上述N个时隙中发送的数据(下面为了便于描述,称在上述N个时隙中发送的数据为目标数据)进行响应,即一个或多个设备对接收到该目标数据而发送的响应信息在同一个时频资源(该时频资源可以是上述图2中所述的第一时频资源)中发送。考虑不同的通信系统可以共存,这里定义N个时隙为逻辑连续的时隙,且N个时隙和其对应的反馈资源的映射关系由系统配置或者预配置。该对应的反馈资源包括传输上述目标数据的响应信息的时频资源。那么,为了充分利用该时频资源来发送响应信息,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码分复用的方式在该时频资源上发送响应信息。
此外,由于上述N个时隙中的数据传送方式可以是单播、组播和广播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该N个时隙的每个时隙都可以使用单播、组播或广播的方式传送数据,或者也可以是有的时隙使用单播的方式,有的时隙使用组播的方式来传送数据,或者其它的组合使用该三种传送数据方式来传送数据的方式。由于系统不能预测到未来在一个时隙上传输的信息到底是单播、组播还是广播,如果采用频分的方式为每个时隙分配反馈的时频资源,那么当一个时隙中数据的传送方式为广播时,即不需要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响应,那么会造成时频资源的浪费。如果采用码分复用的方式为每个时隙分配对应的时频资源时,当N个时隙中的某一个或者多个时隙为广播,或者无信号传输时,使得N个时隙中其他承载单播或者组播业务的时隙能够使用所有的时频资源带宽,特别是N个时隙中如果只有一个时隙需要反馈响应序列时,等效于在该时隙上的接收设备能够独享第一时频资源,从而最大限度地使用了该时频资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码分复用序列作为上述响应序列,通过采用不同的序列来响应不同的信息。与NR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的五种格式中的format 0格式的序列类似,本实施例也采用低峰均比的zadoff-chu序列作为基序列。且通过基于一个基序列在时域上进行循环移位得到不同的序列作为响应序列,或者也可以说是基于一个基序列在频域上进行相位旋转得到相位不同的序列作为响应序列。这是由于根据信号时频域的性质可知,一个信号在频域上的相位旋转等效于该信号在时域上的循环移位。
在进行相位旋转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多个序列在同一个时频资源上传输时是否会互相干扰或混叠的问题。理论上,相位域的360°可以被分成无穷份,只要其在相位上可以区分即可。但是由于信道多径效应的存在,造成一个发送信号在接收端有时域上的延拓,即会造成信号在相位上的偏移,那么当多个信号在相位上区分度不够大时,相位旋转会造成多用户的混叠,即严重影响其检测概率。因此一个序列采用相位旋转的方式进行复用时,其最大可复用序列数需要考虑其信道特性及通信范围造成的最大传输时延。
基于上述相位旋转理论对一个基序列在频域上进行相位旋转后总共得到序列可以称为相位正交的序列。将这些相位正交的序列复用到同一个时频资源上传输,那么可以称这些相位正交的序列为码分复用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两个序列的相位正交不一定要该两个序列的相位差为90度,只要是在接收端可以区分并正确检测到该两个序列,那么该两个序列的相位就可以说是正交。
为了便于理解上述相位旋转的概念,可以参见图4示例性示出的相位旋转示意图。在图4中,假设基序列的初始相位为0,且在同一个信道上可以码分复用12个序列,那么该12个序列的相邻两个序列之间的相位差为2π/12=π/6。那么。在基序列的相位为0的基础上1倍π/6、2倍π/6、3倍π/6、…、11倍π/6地进行相位旋转得到其它码分复用的序列。
下面以一个子信道为例示例性介绍如何在上述N个时隙上分配响应序列。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假设在一个子信道的一个时域符号上,按照上述相位旋转的方法,理论上可以复用的序列总个数是M’个,但是由于每个接收到数据的设备需要分配两个序列,一个序列用于在对该数据译码正确的时候回复译码正确的确认信息即ACK,另一个用于在对该数据译码错误的时候回复译码错误的信息即NACK。此外,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设计该M’个序列可以平均分配到上述N个时隙上,那么该子信道实际可用的响应序列的个数为M=floor(M’/(2*N))*2*N。其中,floor是一个“向下取整”的函数,即取不大于M’/(2*N)的整数。例如,如果假设M’=17,N=2,那么M’/(2*N)=4.25,则floor(M’/(2*N))=4。这里只是示例性说明,具体的M’和N的取值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是在本方案中,上述M的取值可以是大于或等于2的正偶数。
假设复用在上述子信道的序列中的基序列为γ,那么复用在上述子信道的M个序列可以表示为:
r(n)=γ*e-j*(2*π/M)*n,n=0,1,2,3,…,M-1 (1)
其中,所述n表示所述M个序列的索引标号。
复用在上述子信道的M个序列也可以表示为:
r(n)=γ*e-j*θ*n,n=0,1,2,3,…,M-1 (2)
其中,所述θ=2*π/M。通过上述公式可知任意两个序列的索引标号相邻的两个序列序列r(j)和序列r(j+1)的相位差为θ。例如序列r(0)和序列r(1)的相位差为θ。其中,这里的j可以取值0,1,2,…,M-2。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复用在上述子信道的M个序列平均分配到上述N个时隙上,以用于分配给接收到在该N个时隙上发送的数据的设备使用,那么每个时隙分配得到的序列为M/N个。此外,由于上述N个时隙上每一个接收到数据的设备需要分配两个序列作为响应序列,那么每个时隙上分配得到的M/N个序列可以分为P=M/(2*N)个序列对,可以用于分配给P个设备使用。该P个序列对中的每个序列对包括一个ACK序列和一个NACK序列。即每个时隙上分配得到的M/N个序列中有P个序列为ACK序列和P个NACK序列。
基于上述描述,假设用i来表示上述N个时隙的时隙号,那么i=0,1,2,…,N-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序列可以表示为:
其中,上述m0表示上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m0的值可以是由系统或网络侧配置的。m0的值也可以是默认配置为0,在这种情况下,上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序列表示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3)和公式(4)中的2*π/M可以用上述θ表示。
根据上述公式(3)或公式(4)可知,上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序列是上述复用在上述子信道的M个序列中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此外,上述N个时隙中的第i+1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序列,是上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序列每个序列的索引标号加上2P后的序列。例如,假设M=16,N=2,那么上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得到8个序列。则该N个时隙中第i=0个时隙分配得到的8个序列为索引标号N=0,1,2,3,4,5,6,7这8个序列,该N个时隙中第i=1个时隙分配得到的8个序列为索引标号N=8,9,10,11,12,13,14,15这8个序列。当然,每个时隙分配得到的8个序列中有4个为ACK序列,另外4个为NACK序列。这里只是示例性说明,具体M和N的取值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方案对此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上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序列是上述复用在上述子信道的M个序列中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的基础上,每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序列中,M/(2*N)个即P个ACK序列也是上述M个序列中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同样的,P个NACK序列也是上述M个序列中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此外,P个ACK序列和P个NACK序列可以组成P个序列对。
例如,基于上一个例子,在N个时隙中第i=0个时隙分配得到的8个索引标号N=0,1,2,3,4,5,6,7的序列中,索引标号N=0,1,2,3的序列为ACK序列,索引标号N=4,5,6,7的序列为NACK序列,当然也可以是索引标号N=0,1,2,3的序列为NACK序列,索引标号N=4,5,6,7的序列为ACK序列。那么索引标号0和4可以组成一个序列对,索引标号1和5可以组成一个序列对,索引标号2和6可以组成一个序列对,索引标号3和7可以组成一个序列对。或者也可以是其它的组合组成4个序列对。这里只是示例性说明,具体排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方案对此不做限制。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在上述每个时隙中分配得到的ACK序列和NACK序列的索引标号分别连续的情况下,上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序列可以表示为:
其中,ρ=0,1,2,…,P-1。或者,在m0的值默认配置为0的情况下,上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序列可以表示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5)和公式(6)中的2*π/M可以用上述θ表示。
根据上述公式(5)或公式(6)可知,在上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计算得到的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计算得到的序列为另外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在mcs=ρ的情况下计算得到的序列为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计算得到的序列为NACK序列。或者也可以是,在mcs=ρ的情况下计算得到的序列为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计算得到的序列为ACK序列。这里具体排序分配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方案对此不做限制。
此外,上述mcs=ρ时生成的响应序列和上述mcs=ρ+P时生成的响应序列组成一个响应序列对。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可以将上述公式(5)分解为两个公式,分别表示ACK序列和NACK序列的公式。公式(5)分解得到的公式如下:
通过上述公式(7)和公式(8)分别得到P个在上述M个序列中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同样的,可以是公式(7)得到的P个序列为ACK序列,公式(8)得到的序列为NACK序列。也可以是公式(7)得到的P个序列为NACK序列,公式(8)得到的序列为ACK序列。具体排序分配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方案对此不做限制。
为了便于理解上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序列为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且该M/N个序列序列中P个ACK序列和NACK序列的索引标号分别连续,可以参见图5。图5示例性示出了上述m0配置为0时通过上述公式(5)或公式(6),或者通过公式(7)和公式(8)计算得到的序列的相位分布示意图。
在图5中可以看到每个时隙中的ACK序列和NACK序列是连续的。具体的,在时隙0中P个NACK序列的索引标号为0,1,2,…,P-1,P个ACK的序列的索引标号为P,P+1,P+2,…,2P-1。在时隙1中P个NACK序列的索引标号为2P,2P+1,2P+2,…,3P-1,P个ACK的序列的索引标号为3P,3P+1,3P+2,…,4P-1。此外,图5中索引标号为0且相位为0的序列为基序列,由于后面的每个序列都是由该基序列经过在频域上相位旋转后得到的,且相位旋转得到的序列都是在前一个序列的基础上偏移2*π/M得到的,因此每两个相邻序列之间的相位差均为θ=2*π/M。
此外,在图5中还可以看到每个时隙中最开始的序列是在ρ=0时计算得到的,而且每个时隙中的P个ACK和P个NACK各自最开始的序列也是在ρ=0时计算得到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序列即P个序列对,每个序列对可以是通过上述公式(7)和公式(8)在ρ相同的是时候计算得到的两个序列组成的。即ρ=0时通过上述公式(7)和公式(8)计算得到的两个序列为一个序列对,即ρ=1时通过上述公式(7)和公式(8)计算得到的两个序列为一个序列对,等等,直到即ρ=P-1时通过上述公式(7)和公式(8)计算得到的两个序列为一个序列对,从而得到P个序列对。
在具体实施例中,当将上述P个序列对分配到第i时隙后,当有设备在该第i个时隙向多个设备发送数据时,可以按照ρ=0,1,2,…,P-1计算得到的序列对的顺序来将序列对分配给该多个设备以用于向发送数据的设备反馈响应序列。例如,假设1在该第i个时隙上向设备2和设备3发送数据,那么可以将ρ=0计算得到的序列对分配给设备2,将ρ=1计算得到的序列对分配给设备3。
基于上述可以按照ρ=0,1,2,…,P-1计算得到的序列对的顺序来将序列对分配给设备以用于向发送数据的设备反馈响应序列这一方式,下面介绍两个可能的优化的实施例,这两个实施例在上述序列分配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在同一个时频资源上发送的序列之间的干扰。
第一个可能的实施例,假设上述N个时隙中第i个时隙上是组播的传送方式,第i+1个时隙上是单播的传送方式,那么在第i+1时隙上收到数据的设备分配到的用于反馈的序列为该时隙上ρ=0时计算得到的序列对。按照图5所示的序列的分配方式,则第i+1个时隙上接收到数据的设备反馈的序列的相位距离第i个时隙的响应序列的最后一个序列的相位较近,即相位差较小,容易互相干扰。
那么,为减少这种干扰,可以通过在将各个时隙中分配得到的序列分配给设备时,不必从序列的索引标号最小的开始按索引标号从小到大分配,可以从序列的索引标号第二小或第三小或第四小等等的序列开始,然后按索引标号从小到大分配,直到分到该时隙中索引标号最大的序列,然后再从索引标号最小的序列开始按索引标号从小到大分配,直到分配完所有的序列。
下面示例性给出一种可能的解决上述干扰的方案。首先可以配置上述m0=P/2,那么上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序列可以表示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9)中的2*π/M可以用上述θ表示。
在上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响应序列为P个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响应序列为P个NACK序列。或者,在上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响应序列为P个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响应序列为P个ACK序列。
上述mcs=ρ时生成的响应序列和上述mcs=ρ+P时生成的响应序列组成一个响应序列对;在将上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上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当然上述m0的值还可以配置为其它值,例如m0=3P/2等等,m0的取值范围可以是大于或等于1,但小于2*P且不等于P的整数。具体如何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方案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参见图6。图6以“在上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响应序列为P个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响应序列为P个ACK序列”这种情况示例性介绍分配序列的过程。
在图6中可以看到,通过公式(9)来给设备分配的序列,时隙0内的P个ACK序列的索引标号不再连续,这是因为在分配序列的时候,不再是从索引标号为0的序列开始分配,而是从索引标号为Q(Q可以为m0)的序列开始分配,但是为了减少NACK和ACK之间的干扰,尽量让NACK序列和ACK序列是各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由于本方案是先从NACK序列开始分配,因此NACK序列的索引标号还是连续的。从索引标号Q开始分配P个序列为NACK序列,则该P个序列最后一个序列的索引标号为Q+P-1。然后开始分配ACK序列,从Q+P开始,当分配到该时隙中最大的索引标号的序列后,返回从索引标号为0的序列继续分配,直到P个ACK序列。
在时隙1等其它时隙中的分配过程与上述时隙0中的给设备分配过程类似,就不再赘述。这样的设计,在每个时隙内的序列还是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只是时隙内的NACK序列和ACK序列会有一组序列不是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还是参见图6,当设备在时隙0中以组播的方式发送数据,而在时隙1中以单播的方式发送数据,如果时隙1中接收到数据的设备对数据译码错误,那么可以分配到索引标号为2P+Q的NACK序列作为响应序列。该2P+Q的NACK序列与时隙0中的序列的最小相位差为θ*(2P+Q-(2P-1))=θ*(Q+1)。相比于图5可知,相位间隔增加了θ*Q,从而减少了干扰,增加了序列检测正确的概率。
另外,如果上述时隙1中接收到数据的设备对数据译码正确,那么可以分配到索引标号为Q+3P的ACK序列作为响应序列。该Q+3P的ACK序列与时隙0中的序列的最小相位差为θ*(Q+3P-(2P-1))=θ*((P+Q+1)。相比于图5可知,相位间隔也是大大增加了θ*Q,从而减少了干扰,增加了序列检测正确的概率。
当然,上述只是示例性的介绍,还存在其它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此不一一列出。
第二个可能的实施例,在上述第一个可能的实施例中,图6示例中虽然减少了时隙之间的序列之间的干扰,但是由于ACK序列的索引标号不再连续,被NACK序列隔开,这就增加了同一个时隙内ACK序列和NACK序列之间的干扰。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在保证减少时隙之间的序列的干扰的情况下,调整每个时隙内ACK序列和NACK序列的排列,使得ACK序列和NACK序列的索引标号还是分别连续的。
下面示例性地给出一种可能的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首先还是可以配置上述m0=P/2,那么上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序列可以表示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公式(10)中的2*π/M可以用上述θ表示。
在上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响应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响应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上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响应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响应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在ρ的取值相等时,上述mq=0时生成的响应序列和上述mq=P时生成的响应序列组成一个响应序列对;在将上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上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同样的。本申请实施例中,m0的值还可以配置为其它值,例如m0=P或m0=3P/2等等,m0的取值范围可以是大于或等于1,但小于2*P且不等于P的整数。具体如何取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方案对此不做限定。
在具体实施例中,上述公式(10)可以分解为两个公式,分别表示ACK序列和NACK序列的公式。公式(10)分解得到的公式如下:
通过上述公式(11)和公式(12)分别得到P个在上述M个序列中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同样的,可以是公式(11)得到的P个序列为ACK序列,公式(12)得到的序列为NACK序列。也可以是公式(11)得到的P个序列为NACK序列,公式(12)得到的序列为ACK序列。具体排序分配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方案对此不做限制。
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参见图7。图7以“在上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响应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响应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这种情况示例性介绍分配序列的过程。
在图7中可以看到,通过公式(10),或者公式(11)和公式(12)来给设备分配的序列,每个时隙内的ACK和NACK序列的索引标号都是各自连续的。但该图7中的序列的分配和图5中的序列的分配是不同的。下面以时隙0为例示例性说明。
在图5的时隙0中,在将序列分配给设备使用的时候是从索引标号为0和P的序列对开始按索引标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分配的,例如先将索引标号为0和P的序列对分配给设备1使用,然后将索引标号为1和P+1的序列对分配给设备2使用,然后再将索引标号为2和P+2的序列对分配给设备3使用等等。
但是,在图7的时隙0中,在将序列分配给设备使用的时候是从索引标号为G和P+G的序列对开始按索引标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分配的,当分配到索引标号为P-1和2P-1的序列对时,可以再返回从索引标号为0和P的序列对开始按照索引标号从小到大的顺序分配,直到时隙内的序列对分配完。例如先将索引标号为G和P+G的序列对分配给设备1使用,然后将索引标号为G+1和P+G+1的序列对分配给设备2使用,然后再将索引标号为G+2和P+G+2的序列对分配给设备3使用等等,在将索引标号为P-1和2P-1的序列对分配给设备w使用后,再返回将索引标号为0和P的序列对分配给设备w+1使用等等。
在时隙1等其它时隙中的分配过程与上述时隙0中的给设备分配过程类似,就不再赘述。
上述图7中的索引标号G的值可以由(m0 mod P)mod M计算得到。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述的序列分配方法,能够在保证减少时隙之间的序列的干扰的情况下,减少时隙内ACK序列和NACK序列之间的干扰。
当然,上述只是示例性的介绍,还存在其它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此不一一列出。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每个序列的信号带宽与上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相同,该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与该第一时频资源所在子信道的带宽相同。。这样设计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且可以提高信号正确检测的概率。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设备在上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发送数据的时候占用多个子信道进行发送,例如占用K个子信道进行发送,其中K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如果该设备占用该K个子信道单独向另一个设备发送该数据,即该设备与该另一个设备之间的通信为单播通信,在这种情况下,该另一个设备接收到该数据后,可以选择在该K个子信道上向上述发送该数据的设备发送响应该数据是否译码正确的序列。该另一个设备也可以在该K个子信道上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信道向上述发送该数据的设备发送响应该数据是否译码正确的序列。当然该另一个设备向上述发送该数据的设备发送的响应序列为基于上述分配方法分配给该另一个设备的序列。具体的分配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其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设备在上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发送数据的时候占用多个子信道进行发送,例如占用K个子信道进行发送。如果该设备占用该K个子信道向多个设备发送该数据,即该设备与该多个设备之间的通信为组播通信,也就是所述数据为组播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该多个设备可以分别占用该K个子信道向上述发送该数据的设备发送响应该数据是否译码正确的序列。这表明在该K个子信道上,最多只能发送P个响应序列,因为在该第i时隙上最多只分配了P对序列对,且每个反馈的序列都占用了K个子信道来发。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多个设备也可以各自在上述K个子信道上选择其中一个子信道向上述发送该数据的设备发送响应该数据是否译码正确的序列。这表明在该K个子信道上,最多可以发送K*P个响应序列,这种实施方式以频分复用的方式增加了组播传送方式下设备响应序列的容量,达到组播扩容的目的。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多个设备也可以各自在上述K个子信道上选择其中一个以上的子信道向上述发送该数据的设备发送响应该数据是否译码正确的序列。具体选择占用几个子信道来发送序列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本方案多次不做限定。
当然上述多个设备向上述发送该数据的设备发送的响应序列为基于上述分配方法分配给该多个设备的序列。具体的分配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方法,设计了一种N个时隙共享一个时频资源来发送对接收到的数据是否译码正确的响应序列的方法。本方案通过使用在频域上相位旋转或者说在时域上循环移位的方式,达到码分复用的目的。使得每个时隙都可以分配到对应的响应序列。在单播、组播和广播共存在一个资源池中的时候,不需要额外的信令开销,预先为每个时隙分配对应的时频资源。此外,考虑到组播或广播中设备的发送的响应序列有一定的一致性,设计了一个反馈时隙对应的响应序列中NACK和ACK序列分别连续,减少NACK和ACK序列间的干扰。
上述主要从终端装置之间交互的角度以及如何为上述N个时隙分配响应序列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终端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终端装置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8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终端装置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第一终端装置800包括:接收单元801和发送单元802。示例性的,接收单元801用于支持第一终端装置执行前述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接收信息的步骤。发送单元802用于支持第一终端装置执行前述所示方法实施例中发送信息的步骤。
可选的,该第一终端装置800还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处理单元可以调用存储单元的计算机程序和/或者数据,使得第一终端装置800在第一时隙上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时隙为N个时隙中的一个时隙,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然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响应序列,所述第一响应序列为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分配给所述第一时隙的序列中的一个,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响应所述N个时隙上发送的数据,所述M为所述N的整数倍。
在硬件实现上,上述处理单元可以为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等。接收单元801可以为收发单元、收发器、接收器或者接收电路或者接口电路等。发送单元802可以为收发单元、收发器、发送器或者发送电路或者接口电路等。上述存储单元可以为存储器。上述处理单元、接收单元、发送单元和存储单元可以集成或耦合在一起,也可以分离。
图9所示,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一终端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一终端装置9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01、一个或多个存储器902、网络接口903、一个或多个接收器905、一个或多个发送器906以及一个或多个天线907。这些部件可通过总线904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9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其中:
网络接口903可用于第一终端装置900与其他通信设备例如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具体的,网络接口903可以是有线接口。
接收器905还可用于对天线907接收的移动通信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信号解调。发送器906可用于对处理器901输出的信号进行发射处理,例如信号调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器905可看作一个无线解调器,发送器906可看作一个无线调制器。在第一终端装置900中,接收器905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发送器906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天线907可用于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换成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或者将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换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天线907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
存储器902可以和处理器901通过总线904或者输入输出端口耦合,存储器902也可以与处理器901集成在一起。存储器902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或者数据。具体的,存储器90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存储器902可以存储操作系统(下述简称系统),例如uCOS、VxWorks、RTLinux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存储器902还可以存储网络通信程序,该网络通信程序可用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加设备,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处理器9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确定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90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的,处理器901可用于调用存储于存储器902中的程序,例如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在第一终端装置侧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图9所示的第一终端装置900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第一终端装置90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作限制。关于第一终端装置900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述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0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终端装置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第二终端装置1000包括:接收单元1001和发送单元1002。示例性的,接收单元1001用于支持第二终端装置执行前述所示方法实施例中接收信息的步骤。发送单元1002用于支持第二终端装置执行前述所示方法实施例中发送信息的步骤。
可选的,该第二终端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和存储单元。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处理单元可以调用存储单元的计算机程序和/或者数据,使得第二终端装置1000在第一时隙上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时隙为N个时隙中的一个时隙,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然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根据对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的第一响应序列,所述第一响应序列为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分配给所述第一时隙的序列中的一个,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响应所述N个时隙上发送的数据,所述M为所述N的整数倍。
在硬件实现上,上述处理单元可以为处理器或者处理电路等。接收单元1001可以为收发单元、收发器、接收器或者接收电路或者接口电路等。发送单元1002可以为收发单元、收发器、发送器或者发送电路或者接口电路等。上述存储单元可以为存储器。上述处理单元、接收单元、发送单元和存储单元可以集成或耦合在一起,也可以分离。
图11所示,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终端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第二终端装置11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101、一个或多个存储器1102、网络接口1103、一个或多个接收器1105、一个或多个发送器1106以及一个或多个天线1107。这些部件可通过总线1104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11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其中:
网络接口1103可用于第二终端装置1100与其他通信设备例如网络设备进行通信。具体的,网络接口1103可以是有线接口。
接收器1105还可用于对天线1107接收的移动通信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信号解调。发送器1106可用于对处理器1101输出的信号进行发射处理,例如信号调制。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收器1105可看作一个无线解调器,发送器1106可看作一个无线调制器。在第二终端装置1100中,接收器1105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发送器1106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天线1107可用于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换成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或者将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转换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天线1107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
存储器1102可以和处理器1101通过总线1104或者输入输出端口耦合,存储器1102也可以与处理器1101集成在一起。存储器1102用于存储各种软件程序和/或多组指令或者数据。具体的,存储器1102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取的存储器,并且也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一个或多个磁盘存储设备、闪存设备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设备。存储器1102可以存储操作系统(下述简称系统),例如uCOS、VxWorks、RTLinux等嵌入式操作系统。存储器1102还可以存储网络通信程序,该网络通信程序可用于与一个或多个附加设备,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进行通信。
处理器11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确定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110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的,处理器1101通信芯片1200可用于调用存储于存储器1102中的程序,例如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在第二终端装置侧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图11所示的第二终端装置1100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实际应用中,第二终端装置1100还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部件,这里不作限制。关于第二终端装置1100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述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一终端装置和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装置,其中,第一终端装置可以是图8所述的第一终端装置800,第二终端装置可以是图10所述的第二终端装置1000。或者,第一终端装置可以是图9所述的第一终端装置900,第二终端装置可以是图11所述的第二终端装置1100。
参见图12,图1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芯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通信芯片1200可包括:处理器1201,以及耦合于处理器1201的一个或多个接口1202。其中:
处理器1201可用于读取和执行计算机可读指令。具体实现中,处理器1201可主要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其中,控制器主要负责指令译码,并为指令对应的操作发出控制信号。运算器主要负责执行定点或浮点算数运算操作、移位操作以及逻辑操作等,也可以执行地址运算和转换。寄存器主要负责保存指令执行过程中临时存放的寄存器操作数和中间操作结果等。具体实现中,处理器1201的硬件架构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架构、无互锁管道阶段架构的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 without interlocked piped stages architecture,MIPS)架构、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 RISC machines,ARM)架构或者NP架构等等。处理器1201可以是单核的,也可以是多核的。
接口1202可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数据至处理器1201,并且可以向外输出处理器1201的处理结果。具体实现中,接口1202可以是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 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可以和多个外围设备(如显示器(LCD)、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等等)连接。接口1202可以通过总线1203与处理器1201相连。
本申请中,处理器1201可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在第一终端装置或者第二终端装置侧的实现程序,并执行该程序包含的指令。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1201集成在一起,这种情况下,存储器是作为通信芯片1200的一部分。或者,存储器作为通信芯片1200外部的元件,处理器1201通过接口1202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或数据。
接口1202可用于输出处理器1201的执行结果。关于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参考前述各个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上述通信芯片1200可以是系统芯片(System on a Chip,SoC)。
需要说明的,处理器1201、接口1202各自对应的功能既可以通过硬件设计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设计来实现,还可以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来实现,这里不作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前述在第一终端装置侧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前述在第二终端装置侧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时,前述在第一终端装置侧的任意一项或前述在第二终端装置侧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将被执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时,将会使所述计算机实现前述在第一终端装置侧的任意一项或前述在第二终端装置侧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终端装置或第二终端装置可以由通信装置代替。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实施例的方法,设计了一种N个时隙共享一个时频资源来发送对接收到的数据是否译码正确的响应序列的方法。本方案通过使用在频域上相位旋转或者说在时域上循环移位的方式,达到码分复用的目的。使得每个时隙都可以分配到对应的响应序列。在单播、组播和广播共存在一个资源池中的时候,不需要额外的信令开销,预先为每个时隙分配对应的时频资源。此外,考虑到组播或广播中设备的发送的响应序列有一定的一致性,设计了一个反馈时隙对应的响应序列中NACK和ACK序列分别连续,减少NACK和ACK序列间的干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综上,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7)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一时隙上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时隙为N个时隙中的一个时隙,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响应序列,所述第一响应序列为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分配给所述第一时隙的序列中的一个,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响应所述N个时隙上发送的数据,所述M为所述N的整数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每个序列的信号带宽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相同,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所在子信道的带宽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平均分配给所述N个时隙,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有M/N个码分复用序列;所述M/N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分配给P=M/(2*N)个设备;所述P个设备的每个设备分配有两个序列,所述两个序列包括确认字符ACK序列和否认字符NACK序列,所述P为正整数,所述M为P的整数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由一个基序列γ通过在时域上循环移位得到,或者,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由一个基序列γ通过在频域上相位旋转得到;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r(n)=γ*e-j*(2*π/M)*n,n=0,1,2,3,…,M-1,
其中,所述n表示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的索引标号;
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为M/N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i=0,1,2,…,N-1;
或者,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P个ACK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P个NACK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ρ=0,1,2,…,P-1;
或者,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所述mcs=ρ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cs=ρ+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m0=P/2,所述ρ=0,1,2,…,P-1,所述i=0,1,2,…,N-1;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ACK序列;
所述mcs=ρ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cs=ρ+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在将所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所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m0=P/2,所述ρ=0,1,2,…,P-1,所述i=0,1,2,…,N-1;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在ρ的取值相等时,所述mq=0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q=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在将所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所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2、4、5、7至9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在多个子信道上接收的,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响应序列,包括:
在所述第二终端装置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为单播通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从所述多个子信道中选择一个子信道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响应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二终端装置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为单播通信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占用所述多个子信道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响应序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2、4、5、7至9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在多个子信道上接收的,在所述第一数据为组播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组播的所属接收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响应所述第一数据的序列均占用所述多个子信道发送;
或者,在所述第一数据为组播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组播的所有接收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响应所述第一数据的序列占用所述多个子信道中的一个信道发送。
12.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装置在第一时隙上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时隙为N个时隙中的一个时隙,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根据对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的第一响应序列,所述第一响应序列为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分配给所述第一时隙的序列中的一个,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响应所述N个时隙上发送的数据,所述M为所述N的整数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每个序列的信号带宽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相同,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所在子信道的带宽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平均分配给所述N个时隙,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有M/N个码分复用序列;所述M/N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分配给P=M/(2*N)个设备;所述P个设备的每个设备分配有两个序列,所述两个序列包括确认字符ACK序列和否认字符NACK序列,所述P为正整数,所述M为P的整数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由一个基序列γ通过在时域上循环移位得到,或者,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由一个基序列γ通过在频域上相位旋转得到;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r(n)=γ*e-j*(2*π/M)*n,n=0,1,2,3,…,M-1,
其中,所述n表示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的索引标号;
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为M/N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i=0,1,2,…,N-1;
或者,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17.根据权利要求15或1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P个ACK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P个NACK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ρ=0,1,2,…,P-1;
或者,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所述mcs=ρ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cs=ρ+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m0=P/2,所述ρ=0,1,2,…,P-1,所述i=0,1,2,…,N-1;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ACK序列;
所述mcs=ρ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cs=ρ+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在将所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所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m0=P/2,所述ρ=0,1,2,…,P-1,所述i=0,1,2,…,N-1;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在ρ的取值相等时,所述mq=0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q=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在将所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所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21.根据权利要求12、13、15、16、18至20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在第一时隙上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数据,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在第一时隙上占用多个子信道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22.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时隙上接收来自第二终端装置的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时隙为N个时隙中的一个时隙,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第一响应序列,所述第一响应序列为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分配给所述第一时隙的序列中的一个,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响应所述N个时隙上发送的数据,所述M为所述N的整数倍。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每个序列的信号带宽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相同,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所在子信道的带宽相同。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平均分配给所述N个时隙,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有M/N个码分复用序列;所述M/N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分配给P=M/(2*N)个设备;所述P个设备的每个设备分配有两个序列,所述两个序列包括确认字符ACK序列和否认字符NACK序列,所述P为正整数,所述M为P的整数倍。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由一个基序列γ通过在时域上循环移位得到,或者,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由一个基序列γ通过在频域上相位旋转得到;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r(n)=γ*e-j*(2*π/M)*n,n=0,1,2,3,…,M-1
其中,所述n表示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的索引标号;
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为M/N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i=0,1,2,…,N-1;
或者,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27.根据权利要求25或26所述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P个ACK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P个NACK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ρ=0,1,2,…,P-1;
或者,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所述mcs=ρ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cs=ρ+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m0=P/2,所述ρ=0,1,2,…,P-1,所述i=0,1,2,…,N-1;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ACK序列;
所述mcs=ρ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cs=ρ+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在将所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所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m0=P/2,所述ρ=0,1,2,…,P-1,所述i=0,1,2,…,N-1;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在ρ的取值相等时,所述mq=0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q=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在将所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所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31.根据权利要求22、23、25、26、28至30任一项所述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终端装置在多个子信道上接收的,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第二终端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为单播通信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数据从所述多个子信道中选择一个子信道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响应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二终端装置与所述终端装置之间的通信为单播通信的情况下,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占用所述多个子信道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向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响应序列。
32.根据权利要求22、23、25、26、28至30任一项所述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终端装置在多个子信道上接收的,在所述第一数据为组播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组播的所属接收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响应所述第一数据的序列均占用所述多个子信道发送;
或者,在所述第一数据为组播数据的情况下,所述组播的所有接收设备中的每个设备响应所述第一数据的序列占用所述多个子信道中的一个信道发送。
33.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时隙上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时隙为N个时隙中的一个时隙,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根据对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的第一响应序列,所述第一响应序列为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分配给所述第一时隙的序列中的一个,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响应所述N个时隙上发送的数据,所述M为所述N的整数倍。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中每个序列的信号带宽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相同,所述第一时频资源的带宽与所述第一时频资源所在子信道的带宽相同。
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平均分配给所述N个时隙,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有M/N个码分复用序列;所述M/N个码分复用序列用于分配给P=M/(2*N)个设备;所述P个设备的每个设备分配有两个序列,所述两个序列包括确认字符ACK序列和否认字符NACK序列,所述P为正整数,所述M为P的整数倍。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由一个基序列γ通过在时域上循环移位得到,或者,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由一个基序列γ通过在频域上相位旋转得到;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r(n)=γ*e-j*(2*π/M)*n,n=0,1,2,3,…,M-1,
其中,所述n表示所述M个码分复用序列的索引标号;
所述N个时隙中每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为M/N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i=0,1,2,…,N-1;
或者,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38.根据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P个ACK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P个NACK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序列。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ρ=0,1,2,…,P-1;
或者,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所述mcs=ρ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cs=ρ+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
40.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m0=P/2,所述ρ=0,1,2,…,P-1,所述i=0,1,2,…,N-1;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cs=ρ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NACK序列,在mcs=ρ+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ACK序列;
所述mcs=ρ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cs=ρ+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在将所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所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41.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时隙中的第i个时隙分配得到的M/N个码分复用序列表示为:
其中,所述m0表示所述基序列γ的初始相位,所述m0=P/2,所述ρ=0,1,2,…,P-1,所述i=0,1,2,…,N-1;
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
或者,在所述第i个时隙中,在mq=0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NACK序列,在mq=P的情况下得到的码分复用序列为P个索引标号连续的ACK序列;
在ρ的取值相等时,所述mq=0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和所述mq=P时生成的码分复用序列组成一个码分复用序列对;在将所述生成的P个序列对分配给设备时,按照所述ρ=0,1,2,…,P-1的顺序先后分配。
42.根据权利要求33、34、36、37、39至41任一项所述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在第一时隙上占用多个子信道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所述第一数据。
43.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装置和第二终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为权利要求22至3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装置,所述第二终端装置为权利要求33至42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装置。
4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4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权利要求12至21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46.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被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时,如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或12至21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将被执行。
47.一种通信芯片,所述通信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芯片被配置为执行权利要求1至11任意一项或12至21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9/115811 WO2021087774A1 (zh) | 2019-11-05 | 2019-11-05 |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56828A CN114556828A (zh) | 2022-05-27 |
CN114556828B true CN114556828B (zh) | 2024-04-16 |
Family
ID=758493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101295.2A Active CN114556828B (zh) | 2019-11-05 | 2019-11-05 |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556828B (zh) |
WO (1) | WO2021087774A1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57520A (zh) * | 2007-05-18 | 2013-03-0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ack和cqi的导频结构 |
GB201318371D0 (en) * | 2013-10-17 | 2013-12-04 | Imagination Tech Ltd | Channel impulse response |
WO2017036419A1 (zh) * | 2015-09-06 | 2017-03-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9195505A1 (en) * | 2018-04-04 | 2019-10-10 | Idac Holdings, Inc. | Control information signaling and procedure for new radio (nr) vehicle-to-everything (v2x) communicatio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15747B (zh) * | 2007-04-27 | 2019-04-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请求指示信息的时频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基站 |
CN101646237A (zh) * | 2008-08-05 | 2010-02-1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产生ack/nack信息的方法 |
CN107872304B (zh) * | 2016-09-28 | 2020-04-2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控制信号的传输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设备 |
KR102446263B1 (ko) * | 2017-02-11 | 2022-09-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과 기지국 간 물리 상향링크 제어 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
ES2950471T3 (es) * | 2017-03-28 | 2023-10-10 |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 Método, aparato, y sistema de realimentación de HARQ |
-
2019
- 2019-11-05 WO PCT/CN2019/115811 patent/WO202108777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11-05 CN CN201980101295.2A patent/CN11455682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57520A (zh) * | 2007-05-18 | 2013-03-06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ack和cqi的导频结构 |
GB201318371D0 (en) * | 2013-10-17 | 2013-12-04 | Imagination Tech Ltd | Channel impulse response |
WO2017036419A1 (zh) * | 2015-09-06 | 2017-03-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9195505A1 (en) * | 2018-04-04 | 2019-10-10 | Idac Holdings, Inc. | Control information signaling and procedure for new radio (nr) vehicle-to-everything (v2x) communications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基于图着色理论的异构车联网时隙分配方案;张鹏涛;周一青;刘航;田霖;石晶林;;高技术通讯(第06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087774A1 (zh) | 2021-05-14 |
CN114556828A (zh) | 2022-05-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148208B2 (ja) | 伝送方法、端末デバイス、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憶媒体及びプログラム | |
US11368201B2 (en) | Method for groupcas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with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EP2289200B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open loop transmission diversity | |
CN101940046B (zh) | 将循环移位映射到用于ack/nack资源分配的信道索引 | |
KR101138517B1 (ko) | Ack/nack 또는 cqi를 이용한 개선된 스케줄링 요청 시그널링의 제공 | |
CN102355325B (zh) | 一种pucch资源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 |
JP6328561B2 (ja) | アップリンクでの制御信号に関する通信リソース割当 | |
WO2020225692A1 (en) | Dynamic indication of multi-trp pdsch transmission schemes | |
JP2021534656A (ja)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
EP3266261A1 (en) | Network node user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 |
US12010692B2 (en) | Unicast or multicast 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send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 |
WO2021160010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1935835A (zh) | 一种配置方法、装置、通信节点及存储介质 | |
TW202215867A (zh) | 用於進行車聯網通訊的傳輸終端和接收終端、以及在車聯網通訊系統中進行通訊的方法 | |
EP3962145A1 (en) |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18199831A (zh) | 资源指示方法、装置和终端 | |
CN111342938B (zh) | 物理信道传输方法、装置、节点和存储介质 | |
CN112187401B (zh) | 多时间单元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11294940B (zh) | 发射功率的分配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 | |
CN114641073B (zh) | 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1029298A1 (ja) | 受信装置、送信装置、受信方法及び送信方法 | |
CN116264867A (zh) | 控制信道的传输及接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 | |
CN114556828B (zh) | 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
JP2022537626A (ja) | 通信方法 | |
CN116455541A (zh) | 通信方法及终端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