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556687B -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56687B
CN114556687B CN202180005992.5A CN202180005992A CN114556687B CN 114556687 B CN114556687 B CN 114556687B CN 202180005992 A CN202180005992 A CN 202180005992A CN 114556687 B CN114556687 B CN 1145566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protrusion
secondary battery
current collector
zigzag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0599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56687A (zh
Inventor
尹洙铉
郑凡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nergy Solution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nergy Solution Ltd filed Critical LG Energy Solution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556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66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566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566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28Fixed electrical connections, i.e. not intended for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5Cells or batteries with folded plate-like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72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ors penetrating the cas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一种二次电池,该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以之字形弯曲;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以之字形弯曲以与所述第一电极重叠;以及隔膜,所述隔膜以之字形弯曲以插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配置为容纳所述电极组件的罐;以及安装在所述罐的开口中的帽部件,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上端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上端设置成延伸得比所述第二电极长,所述第二电极的下端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下端设置成延伸得比所述第一电极长,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上端上设置有与所述帽部件结合的第一突起件,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下端上设置有与所述罐结合的第二突起件。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量密度提高和工艺简化的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二次电池是指可充放电的电池,与不可充电的一次电池不同。二次电池被广泛用于高科技电子领域,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摄像机。
这种二次电池分为罐型二次电池和袋型二次电池,前者的电极组件内置在金属罐中,后者的电极组件内置在袋中。罐型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在该电极组件中电极和隔膜交替层叠;罐,其容纳电极组件;以及帽部件,其安装在罐的开口中。此外,袋型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在电极组件中电极和隔膜交替层叠;袋,其容纳电极组件;以及电极引线,其与设置在电极组件中的电极接头结合。
然而,二次电池必须确保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电极接头和电极引线,因此,存在容纳在罐中的电极组件的集成度大大降低的问题,因此,能量密度降低。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而发明的,并且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改进电极组件的结构,以提高电极组件的集成度,从而提高能量密度并简化工艺,并且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该二次电池的方法。
技术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以之字形弯曲;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以之字形弯曲以与所述第一电极重叠;以及隔膜,所述隔膜以之字形弯曲以插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罐,所述罐配置为容纳所述电极组件;以及帽部件,所述帽部件安装在所述罐的开口中,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上端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上端设置成延伸得比所述第二电极长,所述第二电极的下端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下端设置成延伸得比所述第一电极长,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上端上设置有与所述帽部件结合的第一突起件,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下端上设置有与所述罐结合的第二突起件。
所述第一电极可以包括第一集流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器的面向所述第二电极的表面上的第一电极活性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一突起件可以在所述第一集流器的上端处设置为浮凸部,所述浮凸部在朝所述帽部件突出的同时与所述帽部件结合。
所述第一电极可以包括第一集流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器的面向所述第二电极的表面上的第一电极活性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一突起件可以在所述第一集流器的上端处设置为褶皱部,所述褶皱部沿所述罐的宽度方向以之字形弯曲并且其面向所述帽部件的突出部分与所述帽部件结合。
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其中所述第一集流器相互重叠的部分上可以设置有用于提高导电性的导电粘合构件。
在所述帽部件上面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上端可以设置有具有绝缘性能的保护构件。
所述第二电极可以包括第二集流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器的面向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上的第二电极活性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二突起件可以在所述第二集流器的下端处设置为浮凸部,所述浮凸部在朝所述罐突出的同时与所述罐结合。
所述第二电极可以包括第二集流器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器的面向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上的第二电极活性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二突起件可以在所述第二集流器的下端处设置为褶皱部,所述褶皱部沿所述罐的宽度方向以之字形弯曲并且其面向所述罐的突出部分与所述罐结合。
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其中所述第二集流器相互重叠的部分上可以设置有用于提高导电性的导电粘合构件。
在所述罐上面向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下端可以设置有具有绝缘性能的保护构件。
在所述第一突起件或第二突起件的端部上可以设置有具有绝缘性能的绝缘构件。
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上端的宽度可以比所述第一电极的其余部分的宽度小。
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下端的宽度可以比所述第二电极的其余部分的宽度小。
一种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制备步骤(S10),所述制备步骤包括将第一电极以之字形弯曲的第一工序;将第二电极以之字形弯曲以与所述第一电极重叠的第二工序;以及将插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隔膜以之字形弯曲的第三工序,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上端被设置为延伸得所述第二电极长,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的下端被设置为延伸得比所述第一电极长;模制步骤(S20),所述模制步骤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上端上模制第一突起件,并且在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下端上模制第二突起件;组装步骤(S30),所述组装步骤使均以之字形弯曲的所述第一电极、所述隔膜和所述第二电极相互重叠,以便组装成电极组件,其中,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上端上的所述第一突起件设置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上端,并且形成在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下端上的所述第二突起件设置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下端;容纳步骤(S40),所述容纳步骤将所述电极组件容纳在罐中,其中,将设置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下端上的所述第二突起件结合至所述罐的底表面;以及结合步骤(S50),所述结合步骤将帽部件结合至所述罐的开口,其中,将设置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上端的所述第一突起件结合至所述帽部件。
所述第一突起件可以设置为朝所述帽部件突出的浮凸部或沿所述罐的宽度方向弯曲成之字形的褶皱部。
所述第二突起件可以设置为朝所述罐突出的浮凸部或沿所述罐的宽度方向弯曲成之字形的褶皱部。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可以包括电极组件、罐和帽部件,并且电极组件可以包括第一电极、隔膜和第二电极,它们层叠成以之字形相互重叠。第一电极可以包括与帽部件结合的第一突起件,并且第二电极可以包括与罐结合的第二突起件。由于上述特点,电极组件与帽部件之间以及电极组件与罐之间的空间可以被最小化,以提高电极组件的集成度。因此,不需要能量密度和电极接头和电极引线,以显著简化工艺。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第一电极的第一突起件可以被设置为与帽部件结合的浮凸部或褶皱部。由于上述特点,第一突起件和帽部件可以很容易地相互结合。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第一电极可以包括第一集流器和第一电极活性材料层,并且用于提高导电性的导电粘合构件可以包括在第一集流器相互重叠的部分处。由于上述特点,相互重叠的第一集流器之间的粘合性和导电性可以得到改善。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具有绝缘性能的保护构件可以面向第一电极的上端设置在帽部件上。由于上述特点,可以防止帽部件与第一电极相互接触,以防止第一电极被损坏。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第二电极的第二突起件可以形成为浮凸部或褶皱部。由于上述特点,第二突起件与罐可以很容易地相互结合。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二次电池中,包括绝缘性能的绝缘构件可以设置在第一突起件和第二突起件中的每一者的端部处。由于上述特点,电极组件可以提供成不被第一突起件和第二突起件的端部损坏,并且可以防止通过第一突起件和第二突起件的端部发生短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4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粘合构件的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方法的制备步骤的侧视图。
图7是示出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方法的模制步骤的侧视图。
图8是示出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方法的组装步骤和容纳步骤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图10的侧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可以由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地实施。然而,本发明可以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并且不应解释为仅限于本文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在图中,为了清楚起见,对描述本发明不必要的任何事物都将被省略,而且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
如图1至图4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100、容纳电极组件100的罐200以及安装在罐200的开口中的帽部件300。
这里,电极组件100包括:第一电极110,其以之字形弯曲;第二电极120,其以之字形弯曲以与第一电极110重叠;以及隔膜130,其插设在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之间并以之字形弯曲。
第一电极110包括:第一集流器111,其以之字形弯曲;以及第一电极活性材料层112,其设置在第一集流器111的面向第二电极120的一个表面(当在图2中观察时面向第一电极的左方向的表面)上。第一集流器111的另一个表面(当在图2中观察时面向第一电极的右方向的表面)设置为非涂覆表面,该非涂覆表面上不存在第一电极活性材料层。
即,第一电极110包括位于其一个表面上的第一电极活性材料层112以及位于其另一个表面上的非涂覆表面,该非涂覆表面上不存在电极活性材料层。
第二电极120包括:第二集流器121,其以之字形弯曲成与第一电极重叠;以及第二电极活性材料层122,其设置在第二集流器121的面向第一电极110的一个表面(当在图2中观察时面向第二电极的右方向的表面)上。第二集流器121的另一个表面(当在图2中观察时面向第二电极的左方向的表面)设置为非涂覆表面,该非涂覆表面上不存在第二电极活性材料层。
即,第二电极120包括位于其一个表面上的第二电极活性材料层122以及位于其另一个表面上的非涂覆表面,该非涂覆表面上不存在电极活性材料层。
隔膜130具有之字形,以插设在以之字形相互重叠的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之间。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具有上述结构的二次电池中,第一电极110、隔膜130和第二电极120可以层叠成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重叠来制造电极组件100,从而提高了工艺的简化。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改进了电极组件和帽部件的结合结构、电极组件和罐的结合结构以及电极组件的结构,以增加容纳在罐中的电极组件的集成度,从而提高能量密度。
作为第一实施例,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第一电极110的上端110a设置在电极组件100的最上端,以延伸得比第二电极120长,并且第一电极110的上端110a上设置有与帽部件300结合的第一突起件113,该第一突起件设置在电极组件100的最上端。
即,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第一电极110的上端110a可以借助第一突起件113结合至帽部件300,而不会在帽部件300的方向上变形。因此,电极组件100和帽部件300之间的空间可以显著减少,并且电极组件100可以借助减少的空间被额外固定,从而提高能量密度。
第一突起件113设置为在第一集流器111的上端处朝帽部件300突出的一个或多个浮凸部,并且该浮凸部可以通过对第一集流器111的上端进行模制而形成为在帽部件的方向上突出。因此,第一突起件113可以在没有单独的附加配置的情况下形成,因此,可以提高工艺的简化。
这里,设置有第一突起件113的第一电极110的上端110a的两个表面可以设置为不存在电极活性材料层的非涂覆表面。
第一电极110的设置在电极组件100的最上端处的上端110a的厚度可以比第一电极110的其余部分的厚度大。因此,可以显著防止第一电极110的上端110a弯曲或折叠。
作为第二实施例,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第二电极120的下端120a设置在电极组件100的最下端,以延伸得比第一电极110长,并且第二电极120的下端120a上设置有与罐200结合的第二突起件123,该第二突起件设置在电极组件100的最下端。
即,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第二电极120的下端120a可以借助第二突起件123与罐200结合,而不在罐200的方向上变形。因此,电极组件100和罐200之间的空间可以显著减少,并且电极组件100可以以减少的空间被额外固定,从而提高能量密度。
第二突起件123设置为在第二集流器121的下端处朝罐200突出的一个或多个浮凸部,并且该浮凸部可以通过模制第二集流器121的下端而形成为在罐的方向上突出。因此,第二突起件123可以在没有单独的额外配置的情况下形成,因此,可以提高工艺的简化。
这里,设置有第二突起件123的第二电极120的下端120a的两个表面可以设置为不存在电极活性材料层的非涂覆表面。
第二电极120的设置在电极组件100的最下端处的下端120a的厚度可以比第二电极的其余部分的厚度大。因此,可以显著防止第二电极120的下端120a的弯曲或折叠。
第一突起件113或第二突起件123的端部处可以设置具有绝缘性能的绝缘构件140,因此,可以预先防止第一突起件113或第二突起件123的端部发生短路。特别是,绝缘构件140可以防止第一突起件113或第二突起件123的端部被损坏,或者绝缘构件140可以防止第一电极、隔膜和第二电极被第一突起件113或第二突起件123的端部损坏。
作为第三实施例,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在第一集流器111在以之字形弯曲的第一电极110处相互重叠所在的另一表面(在图2中观察时为右表面)的一部分处可以设置有增加导电性的导电粘合构件150。因此,第一电极110可以在其导电性方面得到改善,并且相互重叠的第一集流器111可借助导电粘合构件150在粘附和结合方面得到改善。
在第二集流器121在以之字形弯曲的第二电极120处相互重叠的部分(在图2中观察时为左表面)处可以设置有增加导电性的导电粘合构件150。因此,第二电极120可以在其导电性方面得到改善,并且相互重叠的第二集流器121可借助导电粘合构件150在粘附和结合方面得到改善。
这里,导电粘合构件150的厚度小于第一集流器111或第二集流器121的厚度。即,随着导电粘合构件150的厚度减少,容纳在罐中的电极组件的集成度可以增加。
帽部件300的面向第一电极110的上端110a的底表面上可以设置具有绝缘性能的保护构件160,并且可以借助保护构件160防止第一电极110的上端110a与帽部件300彼此接触以防止第一电极110的上端110a被损坏。
罐200的面向第二电极120的下端120a的底表面上可以设置具有绝缘性能的保护构件160,并且可以借助保护构件160防止第二电极120的下端120a与罐200彼此接触以防止第二电极120的下端120a被损坏。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改进了电极组件与帽部件的结合结构、电极组件与罐的结合结构以及电极组件的结构以增加容纳在罐中的电极组件的集成度,从而提高能量密度。
下文中,将描述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方法。
[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方法]
如图5至图8中所示,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方法包括制备步骤(S10)、模制步骤(S20)、组装步骤(S30)、容纳步骤(S40)和结合步骤(S50)。
制备步骤
制备步骤(S10)包括:将第一电极110弯曲成之字形的第一工序;将第二电极120弯曲成之字形以与第一电极110重叠的第二工序;以及将插设在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之间的隔膜130弯曲成之字形的第三工序。这里,在第一工序中,第一电极110的上端110a设置为延伸得比第二电极120长,并且在第二工序中,第二电极120的下端120a设置为延伸得比第一电极110长。
这里,第一电极110包括第一集流器111和第一电极活性材料层112。第一电极活性材料层112仅设置在第一集流器111的面向第二电极的一个表面上。另外,第二电极120包括第二集流器121和第二电极活性材料层122。第二电极活性材料层122仅设置在第二集流器121的面向第一电极的一个表面上。
模制步骤
在模制步骤(S20)中,在第一电极110的上端110a上模制第一突起件113,并在第二电极120的下端120a上模制第二突起件123。这里,第一突起件113被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浮凸部,用于将第一电极110的上端110a的一部分模制为向外突出,并且第二突起件123被设置为一个或多个浮凸部,用于将第二电极120的下端120a的一部分模制为向外突出。
在模制步骤(S20)中,将具有绝缘性能的绝缘材料施加到第一突起件113和第二突起件123的端部,因此,在第一突起件113和第二突起件123的端部中的每一者上形成绝缘构件140。
组装步骤
在组装步骤(S30)中,以之字形弯曲的第一电极110、以之字形弯曲的隔膜130和以之字形弯曲的第二电极120相互重叠以组装电极组件100。这里,形成在第一电极110的上端110a上的第一突起件113被设置在电极组件100的最上端上,并且形成在第二电极120的下端上的第二突起件123被设置在电极组件100的最下端上。
组装步骤(S30)进一步包括在第一电极110处在第一集流器111彼此重叠的部分处设置用于增加导电性的导电粘合构件150的工序,因此,第一集流器111之间的粘附、结合和导电性可以得到改善。此外,组装步骤(S30)进一步包括在第二电极120处在第二集流器121彼此重叠的部分处设置用于增加导电性的导电粘合构件150的工序,因此,第二集流器121之间的粘附、结合和导电性可以得到改善。
容纳步骤
在容纳步骤(S40)中,将电极组件100容纳在罐200中。这里,将设置在电极组件100的最下端上的第二突起件123结合至罐200的底表面。
在容纳步骤(S40)中,在将电极组件容纳在罐中之前,可以将具有绝缘性能的保护构件160附接至罐200的对应于第二电极120的下端120a的底表面,以借助保护构件160防止第二电极120的下端与罐200相互接触,从而防止第二电极120的下端被损坏。
结合步骤
在结合步骤(S50)中,将帽部件300结合至罐200的开口。这里,设置在电极组件100的最上端上的第一突起件113结合至帽部件300的底表面,以制造如图4中所示的成品二次电池。
在结合步骤(S50)中,可以在帽部件300的面向第一电极110的上端110a的底表面上设置具有绝缘性能的保护构件160,并且可以借助保护构件160防止第一电极110的上端110a与帽部件300相互接触,以防止第一电极110的上端110a被损坏。
下文中,在对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功能的组成部件在图中被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将省略重复的描述。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
如图9至图11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100、容纳电极组件100的罐200以及安装在罐200的开口中的帽部件300。
电极组件100包括:第一电极110,其以之字形弯曲;第二电极120,其以之字形弯曲以与第一电极110重叠;以及隔膜130,其插设在第一电极110和第二电极120之间并以之字形弯曲。
另外,第一电极110的上端110a上设置有与帽部件300结合的第一突起件113,该第一突起件设置在电极组件100的最上端上,并且第二电极120的下端120a上设置有与罐200结合的第二突起件123,该第二突起件设置在电极组件100的最下端上。
这里,第一突起件113在第一电极110的第一集流器111的上端处被设置为褶皱部,该褶皱部沿罐200的宽度方向以之字形弯曲,并且其面向帽部件300的突出部分结合至帽部件300。
即,由于第一突起件113设置为以之字形弯曲的褶皱部,因此第一突起件113的长度可以容易地增加或减少,因此可以根据帽部件300的位置调整第一突起件113的长度以改善第一突起件113与帽部件300之间的结合。
此外,第二突起件123是在第二电极120的第二集流器121的下端处的褶皱部,其沿罐200的宽度方向以之字形弯曲,并且其面向罐200的突出部分结合至罐200的底表面。
即,由于第二突起件123设置为以之字形弯曲的褶皱部,因此第二突起件123的长度可以容易地增加或减少,因此,可以根据罐200的结合点调整第二突起件123的长度,以改善第二突起件123与罐200之间的结合。
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具有上述结构的二次电池的方法包括制备步骤(S10)、模制步骤(S20)、组装步骤(S30)、容纳步骤(S40)和结合步骤(S50)。这里,制备步骤(S10)、组装步骤(S30)、容纳步骤(S40)和结合步骤(S50)与根据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相同,因此将省略其重复描述。
在模制步骤(S20)中,在第一电极110的上端上模制第一突起件113,并且在第二电极120的下端120a上模制第二突起件123。这里,第一突起件113通过将第一电极110的上端110a沿罐200的宽度方向弯曲成之字形而被模制成褶皱部的形式。此外,第二突起件123通过将第二电极120的下端120a沿罐200的宽度方向弯曲成之字形而被模制成褶皱部的形式。
这里,将具有绝缘性能的绝缘材料施加到第一突起件113和第二突起件123的端部,因此,在第一突起件113和第二突起件123的端部中的每一者上形成绝缘构件140。
在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方法中,可以通过将第一突起件113和第二突起件123形成为褶皱部来调整第一突起件113和第二突起件123中的每一者的长度。因此,电极组件100与帽部件300之间以及电极组件100与罐200之间的结合可以得到改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
如图12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100、容纳电极组件100的罐200和安装在罐200的开口中的帽部件300。
这里,第一电极110的设置在电极组件100的最上端的上端110a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一电极110的其余部分的宽度。因此,可以显著防止第一电极110的上端110a与罐200的内壁接触以防止发生短路。
此外,第二电极120的设置在电极组件100的最下端的下端120a的宽度可以小于第二电极120的其余部分的宽度。因此,可以防止第二电极120的下端120a与罐200的内壁接触,以防止第二电极120的下端120a被损坏。
因此,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定义,而不是由前面描述和其中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定义。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同等物的意义范围内以及在权利要求书内所作的各种变型将被视为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极组件
110:第一电极
111:第一集流器
112:第一电极活性材料层
113:第一突起件
120:第二电极
121:第二集流器
122:第二电极活性材料层
123:第二突起件
130:隔膜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20年5月20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20-0060586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应用纳入本文中。

Claims (18)

1.一种二次电池,所述二次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以之字形弯曲;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以之字形弯曲以与所述第一电极重叠;以及隔膜,所述隔膜以之字形弯曲以插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罐,所述罐配置为容纳所述电极组件;以及
帽部件,所述帽部件安装在所述罐的开口中,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上端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上端设置成延伸得比所述第二电极长,
所述第二电极的下端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下端设置成延伸得比所述第一电极长,
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上端上设置有与所述帽部件结合的第一突起件,
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下端上设置有与所述罐结合的第二突起件,并且
所述第一突起件由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集流器形成为在所述帽部件的方向上突出,并且所述第二突起件由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集流器形成为在所述罐的方向上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器的面向所述第二电极的表面上的第一电极活性材料层,并且
所述第一突起件在所述第一集流器的上端处设置为浮凸部,所述浮凸部在朝所述帽部件突出的同时与所述帽部件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器的面向所述第二电极的表面上的第一电极活性材料层,并且
所述第一突起件在所述第一集流器的上端处设置为褶皱部,所述褶皱部沿所述罐的宽度方向以之字形弯曲并且其面向所述帽部件的突出部分与所述帽部件结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其中所述第一集流器相互重叠的部分上设置有用于提高导电性的导电粘合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在所述帽部件的面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上端的底表面上设置有具有绝缘性能的保护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电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器的面向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上的第二电极活性材料层,并且
所述第二突起件在所述第二集流器的下端处设置为浮凸部,所述浮凸部在朝所述罐突出的同时与所述罐结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电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器的面向所述第一电极的表面上的第二电极活性材料层,并且
所述第二突起件在所述第二集流器的下端处设置为褶皱部,所述褶皱部沿所述罐的宽度方向以之字形弯曲并且其面向所述罐的突出部分与所述罐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在所述第二电极的其中所述第二集流器相互重叠的部分上设置有用于提高导电性的导电粘合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在所述罐的面向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下端的底表面上设置有具有绝缘性能的保护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在所述第一突起件或第二突起件的端部上设置有具有绝缘性能的绝缘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上端的宽度比所述第一电极的其余部分的宽度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下端的宽度比所述第二电极的其余部分的宽度小。
13.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制备步骤(S10),所述制备步骤包括将第一电极以之字形弯曲的第一工序;将第二电极以之字形弯曲以与所述第一电极重叠的第二工序;以及将插设在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隔膜以之字形弯曲的第三工序,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上端被设置为延伸得比所述第二电极长,并且所述第二电极的下端被设置为延伸得比所述第一电极长;
模制步骤(S20),所述模制步骤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上端上模制第一突起件,并且在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下端上模制第二突起件;
组装步骤(S30),所述组装步骤使均以之字形弯曲的所述第一电极、所述隔膜和所述第二电极相互重叠,以便组装成电极组件,其中,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上端上的所述第一突起件设置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上端,并且形成在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下端上的所述第二突起件设置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下端,所述第一突起件由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一集流器形成为在帽部件的方向上突出,并且所述第二突起件由所述第二电极的第二集流器形成为在罐的方向上突出;
容纳步骤(S40),所述容纳步骤将所述电极组件容纳在所述罐中,其中,将设置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下端上的所述第二突起件结合至所述罐的底表面;以及
结合步骤(S50),所述结合步骤将所述帽部件结合至所述罐的开口,其中,将设置在所述电极组件的最上端的所述第一突起件结合至所述帽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突起件设置为朝所述帽部件突出的浮凸部或沿所述罐的宽度方向弯曲成之字形的褶皱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突起件设置为朝所述罐突出的浮凸部或沿所述罐的宽度方向弯曲成之字形的褶皱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帽部件的面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上端的底表面上设置具有绝缘性能的保护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罐的面向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下端的底表面上设置具有绝缘性能的保护构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突起件或第二突起件的端部上设置具有绝缘性能的绝缘构件。
CN202180005992.5A 2020-05-20 2021-04-28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45566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00060586A KR102782785B1 (ko) 2020-05-20 2020-05-20 이차전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2020-0060586 2020-05-20
PCT/KR2021/005388 WO2021235724A1 (ko) 2020-05-20 2021-04-28 이차전지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56687A CN114556687A (zh) 2022-05-27
CN114556687B true CN114556687B (zh) 2024-06-04

Family

ID=78698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05992.5A Active CN114556687B (zh) 2020-05-20 2021-04-28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93223A1 (zh)
EP (1) EP4040591A4 (zh)
KR (1) KR102782785B1 (zh)
CN (1) CN114556687B (zh)
WO (1) WO20212357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54971B2 (ja) * 2020-09-11 2023-10-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モジュール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3879A (zh) * 1999-08-10 2001-02-1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液二次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KR20010048095A (ko) * 1999-11-25 2001-06-15 김순택 이차전지의 전극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0262458Y1 (ko) * 2001-08-29 2002-03-25 구성회 이차전지 전극구조물
JP2002157992A (ja) * 2000-11-20 2002-05-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二次電池
JP2003217562A (ja) * 2002-01-29 2003-07-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コイン型電池
CN101485033A (zh) * 2006-05-15 2009-07-15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新颖叠层结构的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
KR20100131688A (ko) * 2009-06-08 2010-12-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원통형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
CN104103854B (zh) * 2014-06-12 2016-07-06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叠片式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JP2016129095A (ja) * 2015-01-09 2016-07-14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扁平型電池
US10541442B2 (en) * 2016-03-17 2020-01-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29876B1 (ko) * 2006-07-18 2013-11-15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탄성력을 가지는 전극탭을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TWM352782U (en) * 2008-07-04 2009-03-11 Exa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oldable type secondary cell
JP2010205469A (ja) * 2009-03-02 2010-09-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密閉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密閉電池
KR101853166B1 (ko) * 2015-04-15 2018-04-30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이차전지, 이에 포함되는 이차전지용 부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20170050444A (ko) * 2015-10-30 2017-05-11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3879A (zh) * 1999-08-10 2001-02-14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液二次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KR20010048095A (ko) * 1999-11-25 2001-06-15 김순택 이차전지의 전극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02157992A (ja) * 2000-11-20 2002-05-31 Sanyo Electric Co Ltd 二次電池
KR200262458Y1 (ko) * 2001-08-29 2002-03-25 구성회 이차전지 전극구조물
JP2003217562A (ja) * 2002-01-29 2003-07-3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コイン型電池
CN101485033A (zh) * 2006-05-15 2009-07-15 株式会社Lg化学 具有新颖叠层结构的用于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
KR20100131688A (ko) * 2009-06-08 2010-12-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원통형 리튬 이온 이차 전지
CN104103854B (zh) * 2014-06-12 2016-07-06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叠片式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JP2016129095A (ja) * 2015-01-09 2016-07-14 シチズ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扁平型電池
US10541442B2 (en) * 2016-03-17 2020-01-2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Battery,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143595A (ko) 2021-11-29
EP4040591A1 (en) 2022-08-10
KR102782785B1 (ko) 2025-03-18
US20220393223A1 (en) 2022-12-08
CN114556687A (zh) 2022-05-27
EP4040591A4 (en) 2024-02-14
WO2021235724A1 (ko) 2021-1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57130B (zh) 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和用于二次电池的袋
CN102044658B (zh) 可再充电电池
EP3633766B1 (en) Electrode member, electrode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10971705B2 (en) Pouch for secondary battery and die for forming the same
CN113571755B (zh) 可再充电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0459233C (zh) 一种胶结型电极组件以及采用这种电极组件的二次电池
CN113330631A (zh) 电极组件、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EP2309582A2 (en) Rechargeable batter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103490039A (zh) 可再充电电池
CN109863626A (zh) 二次电池及用于其的模块
CN102082256A (zh) 二次电池
KR20180032083A (ko) 이차전지
CN114556687B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8496270B (zh) 二次电池
CN102903862B (zh) 可充电电池
CN115398723B (zh) 纽扣式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2103470B (zh) 二次电池及电池模块
JP4488728B2 (ja) 薄型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CN114846678A (zh) 纽扣式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218215482U (zh) 一种具有两层褶边结构的纽扣电池
CN114930620B (zh) 纽扣型二次电池
CN115244779B (zh) 电池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CN109716574B (zh) 可再充电电池
JP3864041B2 (ja) 電池
CN108463900B (zh) 包括电极引线的二次电池及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