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552039A - 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及常带电自保养的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及常带电自保养的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552039A CN114552039A CN202210176117.XA CN202210176117A CN114552039A CN 114552039 A CN114552039 A CN 114552039A CN 202210176117 A CN202210176117 A CN 202210176117A CN 114552039 A CN114552039 A CN 11455203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electric quantity
- charging
- self
- maintena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7600 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6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10052493 LiFePO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10710 LiFePO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15645 LiM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2820 LiCoO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SOXUFMZTHZXOGC-UHFFFAOYSA-N [Li].[Mn].[Co].[Ni] Chemical compound [Li].[Mn].[Co].[Ni] SOXUFMZTHZXOG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53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7 constant-current 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9 coul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QHGJSLXSVXVKHZ-UHFFFAOYSA-N dilithium;dioxido(dioxo)manganese Chemical compound [Li+].[Li+].[O-][Mn]([O-])(=O)=O QHGJSLXSVXVK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27 ir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GELKBWJHTRAYNV-UHFFFAOYSA-K lithium iron 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Li+].[Fe+2].[O-]P([O-])([O-])=O GELKBWJHTRAYNV-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62 neural network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0 vana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LEONUFNNVUYDNQ-UHFFFAOYSA-N vanad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V] LEONUFNNVUYDN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及常带电自保养的电池。本发明所述的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在电池电量至少达到目标电量且无对外放电的一段时间后,对电池进行充电至目标电量,根据充电量计算其当前自耗电率;S20:在电池无对外放电的状态下,根据所述当前自耗电率实时计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并在电池连接外接电源时对电池进行充电至所述目标电量;或S30:在电池已对外放电的状态下,通过安时计量法和所述当前自耗电率实时计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并在电池连接外接电源时对电池进行充电至所述目标电量。该控制方法能精确估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并实现定期充电维护、自动保养的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储能电池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及常带电自保养的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BMS)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池荷电状态(stage of charge,SOC)为电池当前剩余容量与电池实际可用容量的比值,其作为BMS的主要参数,可充分发挥电池系统的动力性能,提高电池使用的安全性,防止电池过充过放,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保证电池的续航市场,其精确估算是BMS主要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
现有技术中,剩余电量估量方法有以下几种:依靠于电流积分的安时计量法,通过测量端电压的开路电压法和电动势法,基于多量样本原始数据与神经网络模型的神经网络法,以及基于电池状态空间模型和递推公式的卡尔曼滤波方法等。相较于其他剩余电量估量方法,安时计量法原理简单,工作稳定,易于实现,设备成本低,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传统的安时积分法准确性依赖于初始剩余电量的估计精度,且随着电池使用时间的增长,在电流时间积分过程中,也会存在累计的积分误差,整体剩余电量估算精度会随时间而逐渐下降,出现剩余电量估算误差逐渐积累、精度不断下降等问题。而错误的剩余电量估算结果会导致BMS对电池过充过放,影响电池储能系统的安全运行,大大缩短电池电芯的使用寿命,严重时会引起发热爆炸。
另一方面,移动储能电池在充满电后,充电系统会自动断开,完成充电,但是电池内部的电池组模块和BMS模块都存在静态损耗,放置时间长了会自动掉电,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在不断下降,甚至产生过放现象,对电池造成不可逆转的严重损耗。而安时计量法在进行剩余电量估算时没有考虑到电池自耗电的影响,电池会一直显示最后使用状态下的剩余电量,即充满电且没有外接负载时,剩余电量会一直显示为100%。此时,即使电池已连接外接电源也不会对电池进行充电,移动储能电池将长期处于不满电或没有电的状态,在应急或者户外应用时不能提供足够的电能甚至无法使用,无法实现其应有的储能功能以及紧急状态下的应急功能。所以,目前的移动储能电池都需要定期进行充电维护,即在长期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充电。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将安时计量法和自耗电率相结合,能够精确地估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并实现定期充电维护、自动保养的功能,从而提高储能电池的应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具有原理简单、易于实现、准确性高的优点。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S10:在电池电量至少达到目标电量且无对外放电的一段时间后,对电池进行充电至目标电量,根据充电量计算其当前自耗电率;
S20:在电池无对外放电的状态下,根据所述当前自耗电率实时计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并在电池连接外接电源时对电池进行充电至所述目标电量;或S30:在电池已对外放电的状态下,通过安时计量法和所述当前自耗电率实时计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并在电池连接外接电源时对电池进行充电至所述目标电量。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在安时计量法的基础上,通过自耗电率实时精确估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并实现定期自动补电的功能,避免了剩余电量估算错误导致电池过充过放、无法发挥应急功能的局限性,从而提高储能电池的应用可靠性和寿命,具有算法简单、经济实用、可靠性强的优点。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
在电池完全放电后使电池充满电,记录其充电时的OCV-SOC曲线;设定目标电量,并在所述OCV-SOC曲线读取所述目标电量对应的目标电压;使电池不对外放电一段时间。
进一步地,步骤S20具体为:
在电池无对外放电的状态下,根据所述当前自耗电率实时计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记录待补电时长;当待补电时长大于等于预设补电期限且电池连接外接电源时,对电池进行充电至目标电量。
式中,a表示当前自耗电率,Q表示充电量,T0表示预设补电期限。
进一步地,所述实际剩余电量的计算公式为:SOC=X0-a×t (4)
式中,SOC表示电池在t时刻的实际剩余电量,X0表示目标电量,t的取值范围为0≤t≤T0。
进一步地,步骤S30具体为:
在电池已对外放电的状态下,根据所述安时计量法计算电池对外放电后的剩余电量;根据所述当前自耗电率实时修正所述剩余电量,获得实际剩余电量;在电池连接外接电源时,对电池进行充电至所述目标电量。
进一步地,当电池的充电电压等于所述目标电压时,电池已充电至所述目标电量;
或者,
根据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计算电池的待补充电量;当电池的充电量等于所述待补充电量时,电池已充电至所述目标电量。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
当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降至预警电量以下且未与外接电源连接时,发送预警信号。
基于上述控制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常带电自保养的电池,包括电池单元和BMS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至少1个可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的电池组,所述BMS单元包括控制模块、记录模块、检测模块、当前自耗电率计算模块、实际剩余电量第一计算模块、时间计算模块、实际剩余电量第一判断模块和实际剩余电量第二计算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电池完全放电后,使所述电池在预设充电倍率下充满电;所述记录模块在所述电池完全放电后并充满电的过程中,记录所述电池充电时的OCV-SOC曲线;所述记录模块还设定预设补电期限和目标电量,并在所述OCV-SOC曲线中读取目标电压;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电池不对外放电的状态下放置一段时间后,使所述电池充电至所述目标电量;所述记录模块还记录所述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充电量;所述当前自耗电率计算模块根据所述充电量计算所述电池的当前自耗电率;所述检测模块判断电池是否已对外放电;
所述实际剩余电量第一计算模块在所述电池无对外放电时,根据所述当前自耗电率实时计算所述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所述时间计算模块在电池无对外放电时,记录待补电时长,并判断所述待补电时长是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补电期限;所述检测模块还判断所述电池是否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在所述待补电时长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补电期限且所述电池连接外接电源时,使所述电池自动充电;所述实际剩余电量第一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电池是否充电到所述目标电量;所述控制模块还在所述电池充电到所述目标电量后,使所述电池结束自动充电;所述检测模块还判断电池自动充电前是否已对外放电;
所述实际剩余电量第二计算模块在所述电池已对外放电时,根据安时计量法和所述当前自耗电率实时计算所述电池的实际剩余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电池还包括预警单元;
所述BMS单元还包括实际剩余电量第二判断模块和完全放电判断模块;
所述实际剩余电量第二判断模块在所述电池不连接外接电源时,判断所述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是否降至预警电量以下;
所述完全放电判断模块判断电池是否已完全放电;
所述预警单元在所述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降至预警电量以下时发送预警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及常带电自保养的电池,引入自耗电率对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进行精确估算,并实现定期充电维护、自动保养、低电预警的功能,避免出现应急使用时缺电少电或过充过放现象,从而提高储能电池的应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具有原理简单、易于实现、稳定性强的优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LiFePO4电池在不同充电倍率下充电时的OCV-SOC曲线示意图;
图3为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LiMn2O4电池和LiFePO4电池在同一充电倍率下充电时的OCV-SOC曲线示意图。
图4为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三元锂电池充放电时的OCV-SOC曲线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移动储能电池(简称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简称锂电池,Lithium IonBatteries,LIB)、铅酸蓄电池和钒液流电池。其中,锂离子电池包括钴酸锂(LiCoO2)电池、锰酸锂(LiMn2O4)电池、镍钴锰锂电池(即三元锂电池,Li(NiCoMn)O2,NMC)和磷酸铁锂(LiFePO4)电池。由于现有技术中剩余电量估算方法均没有考虑到电池本身的自耗电,所以对电池的剩余电量估算不准,容易引发电池过充过放,从而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本发明引入自耗电率对剩余电量进行修正,实现对电池实际剩余电量的实时精确估算,并实现自动充电、定期维护的功能,其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在电池完全放电后使电池充满电,记录其充电时的OCV-SOC曲线;设定目标电量,并在OCV-SOC曲线中读取目标电量对应的目标电压;使电池不对外放电一段时间,然后对电池进行充电至目标电量,根据充电量计算其当前自耗电率;
或者,在电池电量达到目标电量且无对外放电的一段时间后,对电池进行充电至目标电量,根据充电量计算其当前自耗电率。
在电池无对外放电的状态下,根据当前自耗电率实时计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并在电池连接外接电源时对电池进行充电至所述目标电量;
在电池已对外放电的状态下,通过安时计量法和所述当前自耗电率实时计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并在电池连接外接电源时对电池进行充电至所述目标电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作进行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S1:在电池完全放电后,使电池在预设充电倍率下充满电,记录电池充电时的充电电压(或开路电压,Open Circuit Voltage,OCV)-剩余电量(或荷电状态,Stage ofCharge,SOC)曲线;
S2:设定目标电量,并在OCV-SOC曲线读取目标电量对应的目标电压;
S3:在电池不对外放电的状态下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电池充电至目标电量;
S4:记录充电过程的充电量;
S5:根据充电量计算电池的当前自耗电率;
S6:判断电池是否已对外放电。
在步骤S1中,电池完全放电可以是在电池首次使用时使其完全放电,或者在电池长时间不使用,自耗电至完全放电;充电倍率是指电池在规定时间内充满其额定容量时所需要的电流值,例如额定容量C0=1A·h的电池以1C的充电倍率充电,1小时后达到满电状态,其充电电流恒定为I=1A,即电池采用恒流充电模式进行充电。在本实施例中,先设定好预设充电倍率,在电池完全放电后,使其在预设充电倍率下充满电,并记录OCV-SOC曲线。
预设充电倍率包括快充充电倍率和慢充充电倍率,其中,预设充电倍率小于等于0.3C时为慢充充电倍率,预设充电倍率大于0.3C时为快充充电倍率。电池在充电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导致温度升高,从而影响电池的电压和容量;而当充电倍率在一定范围内,充电过程产生的热量很小,可以忽略温度对电压和电量的影响;另一方面,提高充电倍率会加速电池内阻增长和容量衰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慢充充电倍率为移动储能电池充电,从而生成电池充电时的OCV-SOC曲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用户也可对充电倍率进行重新设定。
其中,OCV-SOC曲线中的剩余电量是基于安时计量法进行计算的,其定义为电池剩余容量与电池额定容量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0表示电池的额定容量,Ct表示电池在t时刻的剩余容量;剩余电量的取值范围为0~100%,当SOC=0%时表示电池完全放电,当SOC=100%时表示电池满电。
在实际应用中,电池电量不可能一直保持额定容量,故将剩余电量重新定义为剩余容量与实际最大容量的比值,其表达式如下:
式中,Cmax表示电池每次充满电后更新的实际最大容量。
优选的,每次电池完全放电(即SOC=0%)时,需要在预设充电倍率下重新记录电池的OCV-SOC曲线,以提高剩余电量估算的精度。
在步骤S2中,目标电量X0的取值范围为30%<X0≤95%,其数值同样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设定,优选的,目标电量X0=90%。
在步骤S3中,在电池不对外放电的状态下放置T0天后,对电池充电至目标电量;其中,T0为预设补电期限,是指电池在没有充放电的情况下需要进行定期维护、自动补电的时间间隔,其数值也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在电池不对外放电的状态下,由于没有充放电电流,采用传统的安时计量法估算剩余电量,放置T0天后其剩余电量仍会显示100%,也不会对电池进行自动充电。但电池的自耗电会导致其实际剩余电量小于100%,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降低,电池两端的电压也随之降低。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电池不对外放电的状态下放置T0天后,对电池进行充电,记录电池的充电电压,当充电电压等于目标电压时,意味着电池充电至目标电量。
在步骤S4中,通过安时计量法,实时计算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充电量,当电池充电至目标电量,记录电池在整个充电过程的充电量,该充电量即为电池在无对外放电时的自耗电量,用于后续自耗电率的计算。
在步骤S5中,自耗电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a表示电池的当前自耗电率,Q表示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充电量,在数值上等于电池在放置期间的自耗电量。
在步骤S6中,需要先判断电池是否已对外放电,然后根据判断结果采用不同方式计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
当步骤S6的判断结果为电池无对外放电时,该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S11:在电池无对外放电的状态下,根据当前自耗电率实时计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并记录待补电时长;
S12:判断待补电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补电期限;
S13:判断电池是否连接外接电源;
S14:对电池进行自动充电;S15:实时判断电池是否达到目标电量;
S16:结束自动充电;
S17:判断电池自动充电前是否已对外放电。
在步骤S11中,由于电池没有对外放电,其实际剩余电量只受内部自耗电的影响,那么就可以根据步骤S5中计算得到的自耗电率实时计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其计算公式为:
SOC=X0-a×t (4)
式中,SOC表示电池在t时刻时的实际剩余电量,t的取值范围为0≤t≤T0。
在实时计算实际剩余电量的同时,还需要记录待补电时长(用符号T表示),用于判断电池是否需要进行自动补电。其中,待补电时长是指电池在结束充电后所经过的时间,或电池充电至目标电量之后电池所经过的时间;自动补电或自保养,是指电池在无对外放电的一段时间后自动充电的行为。
在步骤S12中,判断待补电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补电期限,则有:
当T<T0时,执行步骤S11,即继续根据当前自耗电率实时计算实际剩余电量;
当T≥T0时,代表电池需要进行自动充电,则执行步骤S13。
在步骤S13中,当T≥T0时,判断电池是否连接外接电源,即检测电池是否能自动补电;当电池连接外接电源时,执行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当T≥T0且电池连接外接电源时,对电池进行自动补电,从而保证电池使用的可靠性,避免电池因过放而性能受损、寿命降低。
在步骤S15中,需要判断电池是否已经自动充电至目标电量,其判断方法有如下两种:
电压法:记录电池自动充电状态下的充电电压,并判断充电电压是否达到步骤S2读取的目标电压;当V=V0时,则代表SOC=X0。
电量法:根据步骤S11计算的实际剩余电量,计算自动补电状态下的待补充电量Q',其计算公式为:Q'=X0-SOC;记录电池自动补电状态下的充电量,并判断充电量是否达到待补充电量;当Q=Q'时,则代表SOC=X0。
当实际剩余电量等于或大于等于目标电量(即SOC=X0)或SOC≥X0时,执行步骤S16,即结束自动补电;
当SOC<X0时,代表电池仍需进行自动补电,则执行步骤S14。
在步骤S17中,结束自动充电后,需要判断电池自动充电前是否已对外放电,或者说,判断电池的自动充电过程是否为自动补电过程。
当电池自动充电前无对外放电,或电池为自动补电时,重新执行步骤S4。也就是说,每次自动补电时,都要记录充电过程的充电量,并根据充电量计算电池的当前自耗电率,而当前自耗电率仅用于计算这次自动补电结束到下次自动补电之前的实际剩余电量,以提高剩余电量估算的精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电池在充电状态下记录OCV-SOC曲线以及进行自动补电时,电池不能有外部负载,即电池不能同时进行充放电,否则剩余电量的估算将存在较大的误差。
以下提供两个示例,详细说明该控制方法的具体应用。
示例A:
请参阅图2,其为本实施例提供的LiFePO4电池在不同充电倍率下充电所记录的OCV-SOC曲线。由图2可知,LiFePO4电池的OCV-SOC曲线包括第一辨识区(>85%)、电压平坦区(30%~85%)和第二辨识区(≤85%)。其中,第一辨识区和第二辨识区的充电电压变化较大,而电压平坦区的充电电压变化不明显。如果目标电量位于电压平坦区,则难以通过电压法判断电池是否充电至目标电量,其估算结果也存在较大误差。同时,为了防止电池处于极限工作条件时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产生较坏的影响,应控制电池不工作在OCV-SOC曲线的两端,也不应在电池处于OCV-SOC曲线的两端时对剩余电量进行修正。
若目标电量的取值范围为30%<X0≤85%(即电压平坦区)时,由于充电电压变化很小,通过前文所述的电压法判断电池是否充电至目标电量容易造成较大误差。因此,针对LiFePO4电池,目标电量设于电压平坦区,只能采用电量法判断是否电池充电至目标电量。
那么,对于步骤S15,在T≥T0且电池连接外接电源时,对电池进行自动补电,并通过电量法实时判断电池充电至目标电量。具体的,根据步骤S5计算的当前自耗电率,计算自动补电状态下的待补充电量Q',其计算公式为:Q'=X0-SOC;记录电池自动补电状态下的充电量,并判断充电量是否达到待补充电量;当Q=Q'时,则代表SOC=X0,结束自动补电。
结束自动补电后,重新执行步骤S4,此时充电过程的充电量Q=Q'=a×T0,则由公式(3)计算的当前自耗电率并没有发生改变。也就是说,采用电量法进行判断时,只在电池第一次自动补电时对当前自耗电率进行标定,因此结束自动补电后,可直接执行步骤S5。
若目标电量的取值范围为85%<X0≤95%(即第一辨识区)时,可采用前文所述的电压法或电量法判断电池是否充电至目标电量。其中,电压法在每次自动补电时都能重新标定当前自耗电率,而电量法只在第一次自动补电时对当前自耗电率进行标定,因此,对于LiFePO4电池,且目标电量设于电压平坦区时,优选采用电压法进行判断,以提高剩余电量估算的精度。
示例B:
请参阅图3~4,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LiMn2O4电池和LiFePO4电池在同一充电倍率下充电时的OCV-SOC曲线对比图,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三元锂电池充放电时的OCV-SOC曲线。由图可知,在充电过程中,LiMn2O4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不像LiFePO4电池存在一个电压平坦区,其充电电压在整个剩余电量取值范围内变化较大。因此,对于除LiFePO4电池以外的移动储能电池,目标电量的取值范围为30~95%时,均采用电压法判断电池是否充电至目标电量,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电量法进行判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通过计算电池的自耗电率,能够实时精确估算电池无对外放电时的实际剩余电量,并实现定期自动补电维护的功能,防止电池因长时间闲置而处于低电或无电状态,避免电池出现过充过放现象,保证了电池使用的可靠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还包括电池已对外放电的状态下以及电池不连接外接电源的状态下的方法步骤。
请参阅图5,其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该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S21:在电池对外放电后,根据安时计量法计算电池的剩余电量;
S22:根据当前自耗电率实时修正剩余电量,获得实际剩余电量;
S23/S13:判断电池是否连接外接电源;
S24:在电池不连接外接电源时,继续实时计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
S25:判断实际剩余电量是否降至预警电量以下;
S26:发送预警信号。
在步骤S6中,判断电池是否已对外放电,若电池无对外放电,执行实施例1所述的步骤S11~S17;若电池已对外放电,则执行步骤S21。
在步骤S21中,安时计量法是通过对充/放电电流的连续检测并进行积分得到电池释放或吸收的电量,从而得出电池的剩余电量,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SOCτ表示电池对外放电状态下在τ时刻的剩余电量;i表示电池的放电电流;τ表示电池对外放电状态的持续时间。
在步骤S22中,电池无对外放电时,由于没有放电电流,就没法通过安时计量法获取电池在自耗电情况下的实际剩余电量,因此,本实施例引入当前自耗电率实时修正剩余电量,从而获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计算公式如下:
SOC=SOCτ-a×t (6)
在步骤S23(实际上也是步骤S13)中,由于电池已对外放电,电池电量较低,亟需充电,此时不用判断待补电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补电期限,直接判断电池是否连接外接电源;
当电池连接外接电源时,执行实施例1所述的步骤S14~S17,但在该过程中,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存在两处不同:其一,步骤S14所述的对电池进行自动充电,因为电池已对外放电,故只能称作自动充电,而不能称其为自动补电;其二,步骤S17的判断结果为电池自动充电前已对外放电,或者为电池并非自动补电,则不能通过自动充电过程的充电量去计算自耗电率,所以下一步不能执行步骤S4,而应该执行步骤S6。
当电池不连接外接电源时,电池将持续自耗电,实际剩余电量不断降低,甚会发生过放,故设定一个低电预警功能,即执行步骤S24~25。
在步骤S24中,当电池不连接外接电源时,根据公式(4)或公式(6)继续实时计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
可选的,当电池没有连接外接电源时,计算实际剩余电量所使用的当前自耗电率,可以是在上一次自动补电时标定的当前自耗电率,也可以是经过多次自动补电后得到的最大自耗电率。
在步骤S25中,判断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是否降至预警电量以下;其中,预警电量Xa的取值范围为Xa≤30%,优选的,Xa=30%;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重新设定预警电量。
当SOC>Xa时,不会触发低电预警功能,则继续执行步骤S25;
当SOC=Xa或SOC≤Xa时,电池电量较低,则执行步骤S26,即发送预警信号。
可选的,当SOC≤Xa时,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每减少5%,就发送一次预警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在安时计量法的基础上,结合电池的自耗电率,不论电池是否已对外放电,都能实时精确估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并实现自动充电、低电预警的功能,保证了电池使用的可靠性。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相比,本实施例还包括电池完全放电的状态下的方法步骤。
请参阅图6,其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由图可知,在执行步骤S17后可重新执行步骤S4或步骤S6,即电池在一次放电完全后所记录的OCV-SOC曲线可用于多次自动补电/充电循环。在步骤S26中,即使已发送预警信号,电池也有可能没法进行充电,不断自耗电至完全放电,则该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
S27:发送预警信号后,判断电池是否已完全放电;
当电池未完全放电,则执行步骤S13,再次判断电池是否与外接电源连接;
当电池已完全放电,则执行步骤S1,重新在预设充电倍率下记录电池的OCV-SOC曲线,并利用更新后的OCV-SOC曲线开始新的自动补电/充电循环。
电池的性能随着充放电的循环次数增加而发生变化,因此对电池实际剩余电量的估算都优选采用最新记录的参数和曲线,以提高对电池状态预估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电池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有效延长其工作寿命。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3所述的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常带电自保养的电池。该电池包括电池单元、BMS单元和预警单元。
电池单元包括至少1个可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的电池组。
BMS单元包括控制模块、记录模块、检测模块、当前自耗电率计算模块、实际剩余电量第一计算模块、时间计算模块、实际剩余电量第一判断模块、实际剩余电量第二计算模块、实际剩余电量第二判断模块和完全放电判断模块。
控制模块在电池完全放电后,使电池在预设充电倍率下充满电;记录模块在电池完全放电后并充满电的过程中,记录电池充电时的OCV-SOC曲线;记录模块还设定预设补电期限和目标电量,并在OCV-SOC曲线中读取目标电压;控制模块在电池不对外放电的状态下放置一段时间后,使电池充电至目标电量;记录模块还记录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充电量;当前自耗电率计算模块根据充电量计算电池的当前自耗电率;检测模块判断电池是否已对外放电。
实际剩余电量第一计算模块在电池无对外放电时,根据当前自耗电率实时计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时间计算模块在电池无对外放电时,记录待补电时长,并判断待补电时长是否大于等于预设补电期限;检测模块还判断电池是否与外接电源连接;控制模块还在待补电时长大于等于预设补电期限且电池连接外接电源时,使电池自动充电;实际剩余电量第一判断模块判断电池是否充电到目标电量;控制模块还在电池充电到目标电量后,使电池结束自动充电;检测模块还判断电池自动充电前是否已对外放电。
实际剩余电量第二计算模块在电池已对外放电时,根据安时计量法和当前自耗电率实时计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压;实际剩余电量第二判断模块在电池不连接外接电源时,判断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是否降至预警电量以下;完全放电判断模块判断电池是否已完全放电。
预警单元在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降至预警电量以下时发送预警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常带电自保养的电池,在安时计量法的基础上,引入自耗电率对SOC进行计算和修正,能够实时地进行SOC的精确估算,并实现自动充电、定期保养和低电预警的功能,避免出现应急使用时缺电少电或过充过放现象,具有整体结构简单、容易实现、可靠性强、工作寿命长的优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0:在电池电量至少达到目标电量且无对外放电的一段时间后,对电池进行充电至目标电量,根据充电量计算其当前自耗电率;
S20:在电池无对外放电的状态下,根据所述当前自耗电率实时计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并在电池连接外接电源时对电池进行充电至所述目标电量;或S30:在电池已对外放电的状态下,通过安时计量法和所述当前自耗电率实时计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并在电池连接外接电源时对电池进行充电至所述目标电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在电池完全放电后使电池充满电,记录其充电时的OCV-SOC曲线;设定目标电量,并在所述OCV-SOC曲线读取所述目标电量对应的目标电压;使电池不对外放电一段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具体为:
在电池无对外放电的状态下,根据所述当前自耗电率实时计算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记录待补电时长;当待补电时长大于等于预设补电期限且电池连接外接电源时,对电池进行充电至目标电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实际剩余电量的计算公式为:SOC=X0-a×t (4)
式中,SOC表示电池在t时刻的实际剩余电量,X0表示目标电量,t的取值范围为0≤t≤T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0具体为:
在电池已对外放电的状态下,根据所述安时计量法计算电池对外放电后的剩余电量;根据所述当前自耗电率实时修正所述剩余电量,获得实际剩余电量;在电池连接外接电源时,对电池进行充电至所述目标电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电池的充电电压等于所述目标电压时,电池已充电至所述目标电量;
或者,
根据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计算电池的待补充电量;当电池的充电量等于所述待补充电量时,电池已充电至所述目标电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
当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降至预警电量以下且未与外接电源连接时,发送预警信号。
9.一种常带电自保养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包括电池单元和BMS单元,所述电池单元包括至少1个可进行多次充放电循环的电池组,所述BMS单元包括控制模块、记录模块、检测模块、当前自耗电率计算模块、实际剩余电量第一计算模块、时间计算模块、实际剩余电量第一判断模块和实际剩余电量第二计算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电池完全放电后,使所述电池在预设充电倍率下充满电;所述记录模块在所述电池完全放电后并充满电的过程中,记录所述电池充电时的OCV-SOC曲线;所述记录模块还设定预设补电期限和目标电量,并在所述OCV-SOC曲线中读取目标电压;所述控制模块在所述电池不对外放电的状态下放置一段时间后,使所述电池充电至所述目标电量;所述记录模块还记录所述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充电量;所述当前自耗电率计算模块根据所述充电量计算所述电池的当前自耗电率;所述检测模块判断电池是否已对外放电;
所述实际剩余电量第一计算模块在所述电池无对外放电时,根据所述当前自耗电率实时计算所述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所述时间计算模块在电池无对外放电时,记录待补电时长,并判断所述待补电时长是否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补电期限;所述检测模块还判断所述电池是否与外接电源连接;所述控制模块还在所述待补电时长大于等于所述预设补电期限且所述电池连接外接电源时,使所述电池自动充电;所述实际剩余电量第一判断模块判断所述电池是否充电到所述目标电量;所述控制模块还在所述电池充电到所述目标电量后,使所述电池结束自动充电;所述检测模块还判断电池自动充电前是否已对外放电;
所述实际剩余电量第二计算模块在所述电池已对外放电时,根据安时计量法和所述当前自耗电率实时计算所述电池的实际剩余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常带电自保养的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还包括预警单元;
所述BMS单元还包括实际剩余电量第二判断模块和完全放电判断模块;
所述实际剩余电量第二判断模块在所述电池不连接外接电源时,判断所述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是否降至预警电量以下;
所述完全放电判断模块判断电池是否已完全放电;
所述预警单元在所述电池的实际剩余电量降至预警电量以下时发送预警信号。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76117.XA CN114552039A (zh) | 2022-02-24 | 2022-02-24 | 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及常带电自保养的电池 |
PCT/CN2022/082537 WO2023159708A1 (zh) | 2022-02-24 | 2022-03-23 | 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及常带电自保养的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76117.XA CN114552039A (zh) | 2022-02-24 | 2022-02-24 | 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及常带电自保养的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552039A true CN114552039A (zh) | 2022-05-27 |
Family
ID=81678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76117.XA Pending CN114552039A (zh) | 2022-02-24 | 2022-02-24 | 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及常带电自保养的电池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552039A (zh) |
WO (1) | WO2023159708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458010A (zh) * | 2023-12-20 | 2024-01-26 | 超耐斯(深圳)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锂电池储能监控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691705B (zh) * | 2023-12-08 | 2024-07-02 | 江苏海德森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电网的储能安全预警系统 |
CN117728472B (zh) * | 2023-12-29 | 2024-05-28 | 日新鸿晟智慧能源(上海)有限公司 | 一种用户侧储能做功天数精算方法及精算模型 |
CN118275898B (zh) * | 2024-05-20 | 2024-10-11 | 浙江豪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用电池剩余soe值估算装置 |
CN119183233A (zh) * | 2024-09-30 | 2024-12-24 | 江苏虹鹰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太阳能路灯的自动工作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99448A (zh) * | 2007-09-26 | 2009-04-01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充电管理装置及方法 |
CN104090241A (zh) * | 2014-07-22 | 2014-10-08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 一种锂电池自放电筛选方法 |
CN106787230A (zh) * | 2016-12-16 | 2017-05-31 | 湖南威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制成的智能水表和智能水表充电方法 |
CN111555415A (zh) * | 2020-06-24 | 2020-08-18 | 苏州高之仙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机器人无线充电的控制系统、充电站无线供电的控制系统 |
CN111907373A (zh) * | 2020-06-17 | 2020-11-10 |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流动态调节的充电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3020A (zh) * | 1994-10-04 | 1997-10-22 | 杜拉塞奥公司 | 用于向外部设备报告电池参数的智能电池算法 |
CA2204268A1 (en) * | 1994-11-10 | 1996-05-23 | Phuoc Van Duong | Smart battery device |
DE102018206030A1 (de) * | 2018-04-20 | 2019-10-24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zum Laden einer elektrischen Energiespeichereinheit |
CN209911514U (zh) * | 2019-04-30 | 2020-01-07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电池的自放电测试系统 |
CN112415403B (zh) * | 2020-10-26 | 2021-11-12 | 深圳市普兰德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 电池自放电测试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
-
2022
- 2022-02-24 CN CN202210176117.XA patent/CN114552039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3-23 WO PCT/CN2022/082537 patent/WO202315970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99448A (zh) * | 2007-09-26 | 2009-04-01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充电管理装置及方法 |
CN104090241A (zh) * | 2014-07-22 | 2014-10-08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 一种锂电池自放电筛选方法 |
CN106787230A (zh) * | 2016-12-16 | 2017-05-31 | 湖南威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制成的智能水表和智能水表充电方法 |
CN111907373A (zh) * | 2020-06-17 | 2020-11-10 |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电流动态调节的充电方法 |
CN111555415A (zh) * | 2020-06-24 | 2020-08-18 | 苏州高之仙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机器人无线充电的控制系统、充电站无线供电的控制系统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458010A (zh) * | 2023-12-20 | 2024-01-26 | 超耐斯(深圳)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锂电池储能监控系统 |
CN117458010B (zh) * | 2023-12-20 | 2024-04-02 | 超耐斯(深圳)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数据分析的锂电池储能监控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159708A1 (zh) | 2023-08-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552039A (zh) | 一种电池常带电自保养的控制方法及常带电自保养的电池 | |
CN109507611B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soh修正方法及系统 | |
US9121909B2 (en) | Method for estimating state-of-charge of lithium ion battery | |
US6586940B2 (en) | Capacity estimation method, degradation estimation method and degradation estimation apparatus for lithium-ion cells, and lithium-ion batteries | |
CN111216593B (zh) | 一种新能源车辆、供电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
US7622894B2 (en) | Status detector for power supply, power supply, and initial characteristic extracting device for use with power supply | |
CN107576918B (zh) | 锂电池的剩余电量的估算方法及系统 | |
US10873201B2 (en) | Battery management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tecting a lithium iron phosphate cell from over-voltage using the same | |
CN109856548B (zh) | 动力电池容量估算方法 | |
CN101860056A (zh) | 一种基于Map模型的动力锂电池组均衡管理系统 | |
WO2008065910A1 (fr) | Dispositif de détection de panne d'accumulateur, procédé de détection de panne d'accumulateur, programme de détection de panne d'accumulateur et support d'enregistrement lisible par ordinateur contenant le programme de détection de panne d'accumulateur | |
CN112677747B (zh) | 动力电池加热方法和电池管理系统 | |
KR20220034543A (ko) | 배터리의 충전상태를 추정하는 방법 | |
CN111175664A (zh) | 确定电池的老化状态的方法以及控制器和交通工具 | |
CN109216803A (zh) | 一种UMDs电池管理系统 | |
US20230398902A1 (en) | Method for charging traction battery an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 |
CN117048426A (zh) | 一种车辆电池包的电量均衡方法、系统及车辆 | |
JP3470098B2 (ja) |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容量推定方法、劣化判定方法および劣化判定装置ならびに劣化判定機能を具備した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パック | |
EP4231412A1 (en) | Power battery charging method an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 |
CN111707947A (zh) | 在线识别电池容量并迭代校准的方法与装置 | |
US20230307937A1 (en) | Method for charging traction battery and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 |
CN118226262A (zh) | 电池荷电状态估算方法及装置、储能电站和存储介质 | |
CN114879053A (zh) | 一种储能磷酸铁锂电池寿命预测方法 | |
CN113075558B (zh) | 一种电池soc估算方法、装置及系统 | |
JP2001286064A (ja) | 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の容量推定方法、劣化判定方法および劣化判定装置ならびに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パッ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