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8781A - 可回收蒸汽的蒸锅 - Google Patents
可回收蒸汽的蒸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68781A CN114468781A CN202210141317.1A CN202210141317A CN114468781A CN 114468781 A CN114468781 A CN 114468781A CN 202210141317 A CN202210141317 A CN 202210141317A CN 114468781 A CN114468781 A CN 1144687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am
- heating
- pot
- shell
- seal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4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835 boi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794 food was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44 sputt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8—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for withdrawing or condensing cooking vapors from cooking utensi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4—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4—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 A47J2027/043—Cooking-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Devices for extracting fruit juice by means of steam ; Vacuum cooking vessels for cooking food in ste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mercial Cooking Devices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回收蒸汽的蒸锅,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盒体,所述外壳的上端为开口;蒸汽回收装置,所述蒸汽回收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内部;蒸屉,所述蒸屉设置于所述外壳上方,其下端与所述外壳的开口相配合,所述蒸屉底面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蒸盖,所述蒸盖设置于所述蒸屉上方,所述蒸盖与所述蒸屉相配合,所述蒸盖上设置有限压阀。本发明通过设置多个加热锅解决了如何对蒸汽进行回收利用,防止干锅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锅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回收蒸汽的蒸锅。
背景技术
蒸食物是人们常常使用的烹饪食物的方式。
公开号为CN 102423238 A专利公开了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式蒸锅,包括锅盖,锅盖下方设有可叠加的蒸锅,蒸锅内设置有用于放置食物的储物腔,所述蒸锅安放在蒸锅底座上,并且蒸锅底座内设置有贮水腔;所述蒸锅两侧设有把手;所述蒸锅底部呈网格状;所述锅盖顶部中间设有锅盖提手。
现有技术中,当蒸锅中的水被烧干后,若继续对蒸锅进行加热,则会导致蒸锅干烧,使蒸锅持续升温,对蒸锅造成破坏。因此,需要提前在蒸锅中加入大量的水,但是这会延长蒸锅中的水的沸腾时间,降低蒸锅对食物的加热效率。因此,需要一种可回收蒸汽的蒸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对蒸汽进行回收利用,防止干锅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回收蒸汽的蒸锅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回收蒸汽的蒸锅,包括:外壳,外壳为盒体,外壳的上端为开口;蒸汽回收装置,蒸汽回收装置设置于外壳内部;蒸屉,蒸屉设置于外壳上方,其下端与外壳的开口相配合,蒸屉底面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蒸盖,蒸盖设置于蒸屉上方,蒸盖与蒸屉相配合,蒸盖上设置有限压阀;蒸汽回收装置包括:旋转盘,旋转盘为圆盘,旋转盘横向设置于外壳内部,位于外壳内部底面上,旋转盘与外壳内部底面旋转连接,旋转盘与旋转驱动系统连接;中心轴,中心轴设置于外壳内部,中心轴设置于旋转盘上端,中心轴的轴线与旋转盘的旋转轴线重合,中心轴的下端与旋转盘通过防旋可抽插结构连接;局部加热装置,局部加热装置设置于外壳内部,固定于旋转盘上端,位于中心轴侧方;局部制冷装置,局部制冷装置设置于外壳内部,固定于旋转盘上端,位于局部加热装置侧方;若干加热锅,加热锅设置于外壳内部,位于旋转盘上方,且处于中心轴侧方,若干加热锅围绕中心轴均匀设置,若干加热锅设置于局部制冷装置上方,若干加热锅设置于局部加热装置上方,且仅有一个加热锅与局部加热装置相对应;密封板,密封板为圆盘状,密封板设置于外壳内部,位于若干加热锅上端,密封板设置于中心轴上方,密封板的轴线与中心轴的轴线重合,密封板的底面中心与中心轴固定,密封板上设置有上下连通的若干蒸汽孔,若干蒸汽孔与局部加热装置相对应,若干蒸汽孔仅与一个加热锅连通;蒸汽回收管道,蒸汽回收管道设置于密封板中,蒸汽回收管道的进气口与局部加热装置相对应,且与加热锅连通,其出气口沿旋转盘的旋转方向与相邻加热锅连通;旋转盘进行周期性旋转,旋转盘单次的旋转角度与加热锅的数量相适应。
在若干加热锅中加人适量的水,之后将中心轴的下端插入旋转盘中,使中心轴能够随旋转盘旋转,使若干蒸汽孔与局部加热装置相对应,能够排出加热锅中产生的蒸汽。将蒸屉放置在外壳的上端,将食物放置于蒸屉内,之后使用蒸盖将蒸屉盖住。启动蒸锅,启动局部加热装置和局部制冷装置,对相对应的加热锅进行制冷或加热。与局部加热装置对应的加热锅为蒸发锅,沿旋转盘的旋转方向与蒸发锅相邻的加热锅为冷凝锅。蒸发锅中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孔和通气孔进入蒸屉中,对食物进行加热,并提高蒸锅内部的压强。当蒸锅内部的压强超过限压阀的限制压强后,蒸锅会从限压阀排出内部的空气和蒸汽,降低蒸锅内部空气所占比例。蒸发锅中的蒸汽由蒸汽回收管道进入冷凝锅中,在冷凝锅中较低温度的水的作用下冷凝,对蒸汽进行回收。旋转盘旋转,使原本的冷凝锅成为蒸发锅,使沿旋转盘的旋转方向与此时的蒸发锅相邻的加热锅成为冷凝锅。由于蒸汽的加热效果,此时的加热锅的温度较高,能够减少加热沸腾的时间。旋转盘进行周期性旋转,使蒸发锅中的水不会干涸。局部制冷装置能够对加热锅中的水进行冷却,使冷凝锅的初始温度降低,提高冷凝锅对蒸汽的吸收效率。局部制冷装置所对应的加热锅不为冷凝锅和蒸发锅,使冷凝锅的初始温度降低,提高冷凝锅对蒸汽的吸收效率。设置限压阀,用于对蒸锅进行保护,防止蒸锅爆炸。设置限压阀,用于排出蒸锅中的空气,提高蒸锅中蒸汽所占比例,提高冷凝锅对蒸汽的吸收效率。设置冷凝锅,用于对蒸汽进行吸收。由于冷凝锅在吸收蒸汽气后,其中的水量会增加,因此设置局部加热装置可旋转,能够使水在若干加热锅中进行循环,防止干锅。设置局部制冷装置,用于对加热锅中的热水进行冷却,使冷凝锅的初始温度降低,提高冷凝锅对蒸汽的吸收效率。设置旋转盘单次的旋转角度与加热锅的数量相适应,使加热锅中的水能够在若干加热锅中进行循环。设置密封板,能使蒸发锅与冷凝锅之间产生压强差,有利于蒸汽向冷凝锅中流动,防止蒸汽对局部制冷装置的冷却效果造成影响。设置密封板,能够防止蒸发锅与其他加热锅产生热对流,减少蒸发锅的沸腾时间,降低蒸锅的加热效率。设置旋转盘,用于对回收的蒸汽进行再利用。由于低于100度的水对蒸汽的吸收效果很强,使冷凝锅中的空气中的蒸汽所占比例较小。当蒸锅内蒸汽所占比例较大时,冷凝锅中压强会始终低于蒸发锅中的压强,直到冷凝锅中的水达到100度,不再对蒸汽进行吸收,使冷凝锅中压强与蒸发锅中的压强相等。现有技术中蒸锅排出热量和水,本发明中只排出热量,不排出水。加热锅的数量不宜过多,不仅会造成成本增加,还会导致冷凝锅的降温为自然降温,使局部制冷装置失去作用。
进一步的,包括:若干蒸汽冷凝管道,蒸汽冷凝管道为管道,蒸汽冷凝管道设置于加热锅内,蒸汽冷凝管道的下端设置于水面的下方,上端与蒸汽回收管道相配合;若干加热锅的锅口处于同一平面上,平面与旋转盘的旋转轴线垂直;密封板的底面为平面,密封板与若干加热锅的锅口紧密配合。上端与蒸汽回收管道相配合,使从蒸汽回收管道排出的蒸汽能够进入蒸汽冷凝管道中,防止蒸汽由蒸汽回收管道和蒸汽冷凝管道的接口出泄露。密封板与若干加热锅的锅口紧密配合,防止蒸汽从密封板和加热锅的接触位置处泄露。
在压强的作用下,蒸发锅中的蒸汽依次经过蒸汽回收管道和蒸汽冷凝管道进入冷凝锅内的水中,被水冷凝。设置蒸汽冷凝管道,用于将蒸汽导入水中,提高蒸汽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凝锅对蒸汽的冷凝效果。
进一步的,包括:若干笼球,笼球为空心球状,笼球设置于加热锅内,处于水面下,笼球的内部空腔与蒸汽冷凝管道的下端连通,笼球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小孔,小孔与笼球内部空腔连通。
蒸发锅中的蒸汽依次经过蒸汽回收管道、蒸汽冷凝管道和笼球进入冷凝锅中,并在笼球的作用下分散成若干小气流,增大蒸汽与水的接触面积。设置笼球,用于增大蒸汽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凝锅对蒸汽的回收效率。
进一步的,包括:笼球设置于加热锅的轴线上,处于加热锅的内部下端,笼球的底端设置位于加热锅的内部底面上方。
蒸汽从笼球上的若干小孔排出,向笼球的四周流动,最终向水面方向移动。设置笼球处于加热锅的内部下端,用于增加蒸汽在水中的流动路程,提高冷凝锅对蒸汽的吸收效率。
进一步的,包括:承载层,承载层为圆盘状,承载层横向设置于外壳内,位于加热锅上端,承载层设置于密封板下方,且与密封板的下端紧密贴合,承载层的边缘与外壳的内侧面固定,承载层中心设置有上下连通的旋转套口,旋转套口套设于中心轴上,旋转套口的直径大于中心轴的直径,承载层上设置有上下连通的若干支撑口,支撑口与加热锅相对应,支撑口套设于加热锅上端,支撑口由上到下直径逐渐减小;加热锅的上端与支撑口相配合。加热锅的上端与支撑口相配合,使加热锅能够被承载层承载。
将加热锅从承载层上的支撑口处取出,对加热锅进行清洗。若不设置承载层,在旋转盘带动密封板旋转时,蒸汽会由蒸汽回收管道泄露到加热锅下方,对局部加热装置或局部制冷装置造成破坏。设置承载层与密封板的下端紧密贴合,用于防止蒸锅中的蒸汽泄露到局部加热装置或局部制冷装置处,对局部加热装置或局部制冷装置造成破坏。设置加热锅的上端与支撑口相配合,用于方便取出加热锅,对加热锅进行清洗。
进一步的,包括:密封板的上端为凹型弧面,凹型弧面的最低端位于密封板的中心;若干蒸汽孔的上端与凹型弧面的最低端连通。
从蒸屉的通气孔处流下的冷凝水在凹型弧面的作用下,流入蒸汽孔中,进入到加热锅中,实现对蒸汽的回收。设置密封板的上端为凹型弧面,用于对冷凝水进行回收。
进一步的,包括:拦物网,拦物网为网状,拦物网设置于外壳内部,拦物网设置于蒸屉下方,位于密封板上方,拦物网设置于凹型弧面的最低端处。
加热锅中的蒸汽经过蒸汽孔和拦物网之后分散上升,对蒸屉进行全面加热。蒸屉中的食物沸腾时,会产生溅射,将一些较大的食物带出,从通气孔落到蒸汽孔处,将蒸汽孔堵塞。设置拦物网,用于防止食物残渣堵塞蒸汽孔,用于将蒸汽孔排出的蒸汽分散,对蒸屉进行均匀加热。
进一步的,包括:若干测温计,测温计设置于加热锅内,位于水面下方。
设置测温计,用于对加热锅中的温度进行测量。通过控制局部加热装置、局部制冷装置和旋转盘的旋转间隔,使冷凝锅在成为蒸发锅时,其中的温度能够达到100度,使蒸汽的产生能够连续,提高蒸锅对食物的加热效率。
进一步的,包括:加热锅至少为三个,局部制冷装置设置于沿与旋转盘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和局部加热装置相邻的加热锅下方。
若冷凝和冷却在同一个加热锅中进行,会导致冷凝锅的初始温度为100度,导致蒸汽不能被冷凝锅吸收,在蒸锅内压强的作用下,由限压阀排出,降低蒸锅对蒸汽的冷却效果。将冷却、蒸发和冷凝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加热锅中进行,能够使冷凝锅中的温度从低到高进行变化,提高冷凝锅对蒸汽的冷凝效果。
一种可回收蒸汽的蒸锅的控制方法:启动蒸锅,启动局部加热装置对蒸发锅加热5分钟,之后进行以下步骤:步骤一:启动局部制冷装置对其上方的加热锅进行制冷,通过加热锅中的测温计测得温度T1;步骤二:若T1>T,继续制冷,直到T1=T时关闭局部制冷装置;若T1<T或T1=T,关闭局部制冷装置;步骤三:通过旋转驱动系统使旋转盘旋转A度;步骤四:依次重复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直到蒸锅关闭;其中,T1<100度,,N为加热锅的数量。
加热锅加热5分钟后,其中的水会沸腾,将空气从蒸汽孔排出。由于加热锅均匀设置,因此在旋转A度后,蒸汽冷凝管道的上端可以与蒸汽回收管道相配合,实现蒸汽的回收。调整T的大小,使冷凝锅中的水从T升高到100度的时间与加热锅中的水冷却到温度T的时间相同,使冷凝锅在成为蒸发锅时,能够达到100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旋转对若干加热锅依次加热,能够使加热锅中的水在若干加热锅中循环,维持总体的水量不变,防止干锅。
2、设置若干加热锅,使单个加热锅中的水量减少,提高了蒸锅的加热效率。
3、设置蒸汽冷凝管道和笼球,可以提高蒸锅对蒸汽的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密封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加热锅和承载层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
2、旋转盘;21、局部加热装置;22、局部制冷装置;
3、加热锅;31、蒸汽冷凝管道;32、笼球;
4、承载层;
5、密封板;51、中心轴;52、蒸汽孔;53、拦物网;54、蒸汽回收管道;
6、蒸屉;
7、蒸盖;
8、限压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回收蒸汽的蒸锅,包括:外壳1,外壳1为盒体,外壳1的上端为开口;蒸汽回收装置,蒸汽回收装置设置于外壳1内部;蒸屉6,蒸屉6设置于外壳1上方,其下端与外壳1的开口相配合,蒸屉6底面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蒸盖7,蒸盖7设置于蒸屉6上方,蒸盖7与蒸屉6相配合,蒸盖7上设置有限压阀8;蒸汽回收装置包括:旋转盘2,旋转盘2为圆盘,旋转盘2横向设置于外壳1内部,位于外壳1内部底面上,旋转盘2与外壳1内部底面旋转连接,旋转盘2与旋转驱动系统连接;中心轴51,中心轴51设置于外壳1内部,中心轴51设置于旋转盘2上端,中心轴51的轴线与旋转盘2的旋转轴线重合,中心轴51的下端与旋转盘2通过防旋可抽插结构连接;局部加热装置21,局部加热装置21设置于外壳1内部,固定于旋转盘2上端,位于中心轴51侧方;局部制冷装置22,局部制冷装置22设置于外壳1内部,固定于旋转盘2上端,位于局部加热装置21侧方;四个加热锅3,加热锅3设置于外壳1内部,位于旋转盘2上方,且处于中心轴51侧方,加热锅3围绕中心轴51均匀设置,加热锅3设置于局部制冷装置22上方,加热锅3设置于局部加热装置21上方,且仅有一个加热锅3与局部加热装置21相对应;密封板5,密封板5为圆盘状,密封板5设置于外壳1内部,位于加热锅3上端,密封板5设置于中心轴51上方,密封板5的轴线与中心轴51的轴线重合,密封板5的底面中心与中心轴51固定,密封板5上设置有上下连通的若干蒸汽孔52,若干蒸汽孔52与局部加热装置21相对应,若干蒸汽孔52仅与一个加热锅3连通;蒸汽回收管道54,蒸汽回收管道54设置于密封板5中,蒸汽回收管道54的进气口与局部加热装置21相对应,且与加热锅3连通,其出气口沿旋转盘2的旋转方向与相邻加热锅3连通;旋转盘2进行周期性旋转,旋转盘2单次的旋转角度与加热锅3的数量相适应。
在四个加热锅3中加人适量的水,之后将中心轴51的下端插入旋转盘2中,使中心轴51能够随旋转盘2旋转,使若干蒸汽孔52与局部加热装置21相对应,能够排出加热锅3中产生的蒸汽。将蒸屉6放置在外壳1的上端,将食物放置于蒸屉6内,之后使用蒸盖7将蒸屉6盖住。启动蒸锅,启动局部加热装置21和局部制冷装置22,对相对应的加热锅3进行制冷或加热。与局部加热装置21对应的加热锅3为蒸发锅,沿旋转盘2的旋转方向与蒸发锅相邻的加热锅3为冷凝锅。蒸发锅中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孔52和通气孔进入蒸屉6中,对食物进行加热,并提高蒸锅内部的压强。当蒸锅内部的压强超过限压阀8的限制压强后,蒸锅会从限压阀8排出内部的空气和蒸汽,降低蒸锅内部空气所占比例。蒸发锅中的蒸汽由蒸汽回收管道54进入冷凝锅中,在冷凝锅中较低温度的水的作用下冷凝,对蒸汽进行回收。旋转盘2旋转,使原本的冷凝锅成为蒸发锅,使沿旋转盘2的旋转方向与此时的蒸发锅相邻的加热锅3成为冷凝锅。由于蒸汽的加热效果,此时的加热锅3的温度较高,能够减少加热沸腾的时间。旋转盘2进行周期性旋转,使蒸发锅中的水不会干涸。局部制冷装置22能够对加热锅3中的水进行冷却,使冷凝锅的初始温度降低,提高冷凝锅对蒸汽的吸收效率。局部制冷装置22所对应的加热锅3不为冷凝锅和蒸发锅,使冷凝锅的初始温度降低,提高冷凝锅对蒸汽的吸收效率。设置限压阀8,用于对蒸锅进行保护,防止蒸锅爆炸。设置限压阀8,用于排出蒸锅中的空气,提高蒸锅中蒸汽所占比例,提高冷凝锅对蒸汽的吸收效率。设置冷凝锅,用于对蒸汽进行吸收。由于冷凝锅在吸收蒸汽气后,其中的水量会增加,因此设置局部加热装置21可旋转,能够使水在四个加热锅3中进行循环,防止干锅。设置局部制冷装置22,用于对加热锅3中的热水进行冷却,使冷凝锅的初始温度降低,提高冷凝锅对蒸汽的吸收效率。设置旋转盘2单次的旋转角度与加热锅3的数量相适应,使加热锅3中的水能够在四个加热锅3中进行循环。设置密封板5,能使蒸发锅与冷凝锅之间产生压强差,有利于蒸汽向冷凝锅中流动,防止蒸汽对局部制冷装置22的冷却效果造成影响。设置密封板5,能够防止蒸发锅与其他加热锅3产生热对流,减少蒸发锅的沸腾时间,降低蒸锅的加热效率。设置旋转盘2,用于对回收的蒸汽进行再利用。由于低于100度的水对蒸汽的吸收效果很强,使冷凝锅中的空气中的蒸汽所占比例较小。当蒸锅内蒸汽所占比例较大时,冷凝锅中压强会始终低于蒸发锅中的压强,直到冷凝锅中的水达到100度,不再对蒸汽进行吸收,使冷凝锅中压强与蒸发锅中的压强相等。
局部加热装置21可以使用电热丝。局部制冷装置22可以使用半导体制冷片,需要将热量排出蒸锅外。防旋可抽插结构为半圈柱状的插头和相配合的插槽。
如图3所示,蒸锅包括:四个蒸汽冷凝管道31,蒸汽冷凝管道31为管道,蒸汽冷凝管道31设置于加热锅3内,蒸汽冷凝管道31的下端设置于水面的下方,上端与蒸汽回收管道54相配合;四个加热锅3的锅口处于同一平面上,平面与旋转盘2的旋转轴线垂直;密封板5的底面为平面,密封板5与加热锅3的锅口紧密配合。上端与蒸汽回收管道54相配合,使从蒸汽回收管道54排出的蒸汽能够进入蒸汽冷凝管道31中,防止蒸汽由蒸汽回收管道54和蒸汽冷凝管道31的接口出泄露。密封板5与加热锅3的锅口紧密配合,防止蒸汽从密封板5和加热锅3的接触位置处泄露。
在压强的作用下,蒸发锅中的蒸汽依次经过蒸汽回收管道54和蒸汽冷凝管道31进入冷凝锅内的水中,被水冷凝。设置蒸汽冷凝管道31,用于将蒸汽导入水中,提高蒸汽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凝锅对蒸汽的冷凝效果。蒸汽冷凝管道31固定在加热锅3的内侧壁。
蒸锅包括:四个笼球32,笼球32为空心球状,笼球32设置于加热锅3内,处于水面下,笼球32的内部空腔与蒸汽冷凝管道31的下端连通,笼球3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小孔,小孔与笼球32内部空腔连通。
蒸发锅中的蒸汽依次经过蒸汽回收管道54、蒸汽冷凝管道31和笼球32进入冷凝锅中,并在笼球32的作用下分散成若干小气流,增大蒸汽与水的接触面积。设置笼球32,用于增大蒸汽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凝锅对蒸汽的回收效率。
蒸锅包括:笼球32设置于加热锅3的轴线上,处于加热锅3的内部下端,笼球32的底端设置位于加热锅3的内部底面上方。
蒸汽从笼球32上的若干小孔排出,向笼球32的四周流动,最终向水面方向移动。设置笼球32处于加热锅3的内部下端,用于增加蒸汽在水中的流动路程,提高冷凝锅对蒸汽的吸收效率。
蒸锅包括:承载层4,承载层4为圆盘状,承载层4横向设置于外壳1内,位于加热锅3上端,承载层4设置于密封板5下方,且与密封板5的下端紧密贴合,承载层4的边缘与外壳1的内侧面固定,承载层4中心设置有上下连通的旋转套口,旋转套口套设于中心轴51上,旋转套口的直径大于中心轴51的直径,承载层4上设置有上下连通的四个支撑口,支撑口与加热锅3相对应,支撑口套设于加热锅3上端,支撑口由上到下直径逐渐减小;加热锅3的上端与支撑口相配合。加热锅3的上端与支撑口相配合,使加热锅3能够被承载层4承载。
将加热锅3从承载层4上的支撑口处取出,对加热锅3进行清洗。若不设置承载层4,在旋转盘2带动密封板5旋转时,蒸汽会由蒸汽回收管道54泄露到加热锅3下方,对局部加热装置21或局部制冷装置22造成破坏。设置承载层4与密封板5的下端紧密贴合,用于防止蒸锅中的蒸汽泄露到局部加热装置21或局部制冷装置22处,对局部加热装置21或局部制冷装置22造成破坏。设置加热锅3的上端与支撑口相配合,用于方便取出加热锅3,对加热锅3进行清洗。
蒸锅包括:密封板5的上端为凹型弧面,凹型弧面的最低端位于密封板5的中心;若干蒸汽孔的上端与凹型弧面的最低端连通。
从蒸屉6的通气孔处流下的冷凝水在凹型弧面的作用下,流入蒸汽孔中,进入到加热锅3中,实现对蒸汽的回收。设置密封板5的上端为凹型弧面,用于对冷凝水进行回收。
蒸锅包括:拦物网53,拦物网53为网状,拦物网53设置于外壳1内部,拦物网53设置于蒸屉6下方,位于密封板5上方,拦物网53设置于凹型弧面的最低端处。
加热锅3中的蒸汽经过蒸汽孔52和拦物网53之后分散上升,对蒸屉6进行全面加热。蒸屉6中的食物沸腾时,会产生溅射,将一些较大的食物带出,从通气孔落到蒸汽孔52处,将蒸汽孔52堵塞。设置拦物网53,用于防止食物残渣堵塞蒸汽孔52,用于将蒸汽孔52排出的蒸汽分散,对蒸屉6进行均匀加热。
蒸锅包括:四个测温计,测温计设置于加热锅3内,位于水面下方。
设置测温计,用于对加热锅3中的温度进行测量。通过控制局部加热装置21、局部制冷装置22和旋转盘2的旋转间隔,使冷凝锅在成为蒸发锅时,其中的温度能够达到100度,使蒸汽的产生能够连续,提高蒸锅对食物的加热效率。
蒸锅包括:加热锅3至少为三个。
若冷凝和冷却在同一个加热锅3中进行,会导致冷凝锅的初始温度为100度,导致蒸汽不能被冷凝锅吸收,在蒸锅内压强的作用下,由限压阀8排出,降低蒸锅对蒸汽的冷却效果。将冷却、蒸发和冷凝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加热锅3中进行,能够使冷凝锅中的温度从低到高进行变化,提高冷凝锅对蒸汽的冷凝效果。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在若干加热锅3中加人适量的水,之后将中心轴51的下端插入旋转盘2中,使中心轴51能够随旋转盘2旋转,使若干蒸汽孔52与局部加热装置21相对应,能够排出加热锅3中产生的蒸汽。将蒸屉6放置在外壳1的上端,将食物放置于蒸屉6内,之后使用蒸盖7将蒸屉6盖住。启动蒸锅,启动局部加热装置21和局部制冷装置22,对相对应的加热锅3进行制冷或加热。与局部加热装置21对应的加热锅3为蒸发锅,沿旋转盘2的旋转方向与蒸发锅相邻的加热锅3为冷凝锅。蒸发锅中产生的蒸汽通过蒸汽孔52和通气孔进入蒸屉6中,对食物进行加热,并提高蒸锅内部的压强。当蒸锅内部的压强超过限压阀8的限制压强后,蒸锅会从限压阀8排出内部的空气和蒸汽,降低蒸锅内部空气所占比例。蒸发锅中的蒸汽蒸发锅中的蒸汽依次经过蒸汽回收管道54、蒸汽冷凝管道31和笼球32进入冷凝锅中,并在笼球32的作用下分散成若干小气流,增大蒸汽与水的接触面积。,蒸汽在冷凝锅中较低温度的水的作用下冷凝,对蒸汽进行回收,此时冷凝锅中的水会增加。旋转盘2旋转,使原本的冷凝锅成为蒸发锅,使沿旋转盘2的旋转方向与此时的蒸发锅相邻的加热锅3成为冷凝锅。由于蒸汽的加热效果,此时的加热锅3的温度较高,能够减少加热沸腾的时间。旋转盘2进行周期性旋转,使蒸发锅中的水不会干涸。局部制冷装置22能够对加热锅3中的水进行冷却,使冷凝锅的初始温度降低,提高冷凝锅对蒸汽的吸收效率。局部制冷装置22所对应的加热锅3不为冷凝锅和蒸发锅,使冷凝锅的初始温度降低,提高冷凝锅对蒸汽的吸收效率。
从蒸屉6的通气孔处流下的冷凝水在凹型弧面的作用下,流入蒸汽孔中,进入到加热锅3中,实现对蒸汽的回收。加热锅3中的蒸汽经过蒸汽孔52和拦物网53之后分散上升,对蒸屉6进行全面加热。食物残渣会被拦物网53拦截。
一种可回收蒸汽的蒸锅的控制方法:启动蒸锅,启动局部加热装置21对蒸发锅加热5分钟,之后进行以下步骤:步骤一:启动局部制冷装置22对其上方的加热锅3进行制冷,通过加热锅3中的测温计测得温度T1;步骤二:若T1>T,继续制冷,直到T1=T时关闭局部制冷装置22;若T1<T或T1=T,关闭局部制冷装置22;步骤三:通过旋转驱动系统使旋转盘2旋转A度;步骤四:依次重复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直到蒸锅关闭;其中,T1<100度,,N为加热锅3的数量。
由于加热锅3均匀设置,因此在旋转A度后,蒸汽冷凝管道31的上端可以与蒸汽回收管道54相配合,实现蒸汽的回收。调整T的大小,使冷凝锅中的水从T升高到100度的时间与加热锅3中的水冷却到温度T的时间相同,使冷凝锅在成为蒸发锅时,能够达到100度。
上述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可回收蒸汽的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1),所述外壳(1)为盒体,所述外壳(1)的上端为开口;
蒸汽回收装置,所述蒸汽回收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部;
蒸屉(6),所述蒸屉(6)设置于所述外壳(1)上方,其下端与所述外壳(1)的开口相配合,所述蒸屉(6)底面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
蒸盖(7),所述蒸盖(7)设置于所述蒸屉(6)上方,所述蒸盖(7)与所述蒸屉(6)相配合,所述蒸盖(7)上设置有限压阀(8);
所述蒸汽回收装置包括:旋转盘(2),所述旋转盘(2)为圆盘,所述旋转盘(2)横向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部,位于所述外壳(1)内部底面上,所述旋转盘(2)与所述外壳(1)内部底面旋转连接,所述旋转盘(2)与旋转驱动系统连接;中心轴(51),所述中心轴(51)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部,所述中心轴(51)设置于所述旋转盘(2)上端,所述中心轴(51)的轴线与所述旋转盘(2)的旋转轴线重合,所述中心轴(51)的下端与所述旋转盘(2)通过防旋可抽插结构连接;局部加热装置(21),所述局部加热装置(21)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部,固定于所述旋转盘(2)上端,位于所述中心轴(51)侧方;局部制冷装置(22),所述局部制冷装置(22)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部,固定于所述旋转盘(2)上端,位于所述局部加热装置(21)侧方;若干加热锅(3),所述加热锅(3)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部,位于所述旋转盘(2)上方,且处于所述中心轴(51)侧方,所述若干加热锅(3)围绕所述中心轴(51)均匀设置,所述加热锅(3)设置于所述局部制冷装置(22)和所述局部加热装置(21)上方,仅有一个所述加热锅(3)与所述局部加热装置(21)相对应;密封板(5),所述密封板(5)为圆盘状,所述密封板(5)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部,位于所述若干加热锅(3)上端,所述密封板(5)设置于所述中心轴(51)上方,所述密封板(5)的轴线与所述中心轴(51)的轴线重合,所述密封板(5)的底面中心与所述中心轴(51)固定,所述密封板(5)上设置有上下连通的若干蒸汽孔(52),所述若干蒸汽孔(52)与所述局部加热装置(21)相对应,所述若干蒸汽孔(52)仅与一个所述加热锅(3)连通;蒸汽回收管道(54),所述蒸汽回收管道(54)设置于所述密封板(5)中,所述蒸汽回收管道(54)的进气口与所述局部加热装置(21)相对应,且与所述加热锅(3)连通,其出气口沿所述旋转盘(2)的旋转方向与相邻所述加热锅(3)连通;
所述旋转盘(2)进行周期性旋转,所述旋转盘(2)单次的旋转角度与所述加热锅(3)的数量相适应;
承载层(4),所述承载层(4)为圆盘状,所述承载层(4)横向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位于所述加热锅(3)上端,所述承载层(4)设置于所述密封板(5)下方,且与所述密封板(5)的下端紧密贴合,所述承载层(4)的边缘与所述外壳(1)的内侧面固定,所述承载层(4)中心设置有上下连通的旋转套口,所述旋转套口套设于所述中心轴(51)上,所述旋转套口的直径大于所述中心轴(51)的直径,所述承载层(4)上设置有上下连通的若干支撑口,所述支撑口与所述加热锅(3)相对应,所述支撑口套设于所述加热锅(3)上端,所述支撑口由上到下直径逐渐减小;所述加热锅(3)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口相配合;
所述密封板(5)的上端为凹型弧面,所述凹型弧面的最低端位于所述密封板(5)的中心;
所述若干蒸汽孔的上端与所述凹型弧面的最低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蒸汽的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拦物网(53),所述拦物网(53)为网状,所述拦物网(53)设置于所述外壳(1)内部,所述拦物网(53)设置于所述蒸屉(6)下方,位于所述密封板(5)上方,所述拦物网(53)设置于所述凹型弧面的最低端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回收蒸汽的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测温计,所述测温计设置于所述加热锅(3)内,位于水面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回收蒸汽的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加热锅(3)至少为三个,所述局部制冷装置(22)设置于沿与所述旋转盘(2)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和所述局部加热装置(21)相邻的所述加热锅(3)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回收蒸汽的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蒸汽冷凝管道(31),所述蒸汽冷凝管道(31)为管道,所述蒸汽冷凝管道(31)设置于所述加热锅(3)内,所述蒸汽冷凝管道(31)的下端设置于水面的下方,上端与所述蒸汽回收管道(54)相配合;
若干所述加热锅(3)的锅口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平面与所述旋转盘(2)的旋转轴线垂直;
所述密封板(5)的底面为平面,所述密封板(5)与若干所述加热锅(3)的锅口紧密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回收蒸汽的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笼球(32),所述笼球(32)为空心球状,所述笼球(32)设置于所述加热锅(3)内,处于水面下,所述笼球(32)的内部空腔与所述蒸汽冷凝管道(31)的下端连通,所述笼球(3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小孔,所述小孔与所述笼球(32)内部空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回收蒸汽的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笼球(32)设置于所述加热锅(3)的轴线上,处于所述加热锅(3)的内部下端,所述笼球(32)的底端位于所述加热锅(3)的内部底面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41317.1A CN114468781A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可回收蒸汽的蒸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872353.0A CN113425155B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一种可回收蒸汽的蒸锅及其控制方法 |
CN202210141317.1A CN114468781A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可回收蒸汽的蒸锅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72353.0A Division CN113425155B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一种可回收蒸汽的蒸锅及其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68781A true CN114468781A (zh) | 2022-05-13 |
Family
ID=7776258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41317.1A Withdrawn CN114468781A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可回收蒸汽的蒸锅 |
CN202110872353.0A Active CN113425155B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一种可回收蒸汽的蒸锅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872353.0A Active CN113425155B (zh) | 2021-07-30 | 2021-07-30 | 一种可回收蒸汽的蒸锅及其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4468781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9329B (zh) * | 1988-07-07 | 1990-08-29 | 陈堃明 | 蒸气全面加热烹调锅 |
CA2296966A1 (en) * | 1999-03-04 | 2000-09-04 | Aoki Corporation | Extra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DE102005012219A1 (de) * | 2005-03-15 | 2006-09-21 | Rational Ag | Beheizbares Gehäuse,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von Dampf und Gargerät |
CN101077267A (zh) * | 2007-07-05 | 2007-11-28 | 张辉能 | 集中供热式多层蒸汽锅 |
CH699876A1 (de) * | 2008-11-13 | 2010-05-14 | Kuhn Rikon Ag | Gerät zum Dampfgaren von Nahrungsmitteln. |
CN102018441A (zh) * | 2009-09-22 | 2011-04-20 | 时扬 | 太阳能蒸汽加热方法及太阳能蒸汽锅 |
CN104414435B (zh) * | 2013-09-04 | 2017-01-25 | 广州市拓璞电器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蒸汽锅 |
JP6229161B2 (ja) * | 2014-02-24 | 2017-11-1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マイクロ波加熱調理器 |
CN104095171A (zh) * | 2014-06-17 | 2014-10-15 | 台州市众力化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全自动鱼料蒸煮机 |
CN204091773U (zh) * | 2014-10-20 | 2015-01-14 | 刘源 | 一体化节能蒸烤装置 |
CN104622272A (zh) * | 2015-03-19 | 2015-05-20 | 潘阿海 | 节能蒸锅 |
CN205234264U (zh) * | 2015-12-15 | 2016-05-18 | 江南大学 | 智能配餐电蒸锅 |
CN209310088U (zh) * | 2018-12-31 | 2019-08-27 | 青岛美益家清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吸油烟机清洗用循环清理装置 |
CN109566963A (zh) * | 2019-01-18 | 2019-04-05 | 蓝海燕 | 一种海参加工用低压高温蒸锅 |
CN211432338U (zh) * | 2019-05-16 | 2020-09-08 | 赵明 | 一种新型便于快速加热饮水装置 |
CN210974594U (zh) * | 2019-08-16 | 2020-07-10 | 蓬溪县民欣香桂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香桂油高效蒸馏设备 |
DE202019105279U1 (de) * | 2019-09-24 | 2019-10-29 | Martin Johannes Grutzka | Kombigrill |
CN110558832A (zh) * | 2019-10-04 | 2019-12-13 | 中山市乐邦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蒸汽炸锅 |
CN211511433U (zh) * | 2019-12-20 | 2020-09-18 | 深圳市宝和诚五金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余热回收利用的新型蒸炉 |
CN213537862U (zh) * | 2020-04-26 | 2021-06-25 | 四川强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煮酒装置 |
CN212591593U (zh) * | 2020-04-29 | 2021-02-26 | 孔俊 | 一种具有余热回收功能的蒸汽加热机 |
CN212853237U (zh) * | 2020-06-18 | 2021-04-02 | 广东天际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分体式模块化蒸炖锅 |
CN213216580U (zh) * | 2020-08-03 | 2021-05-18 | 陕西中科瑞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型烧烤车 |
CN112137398B (zh) * | 2020-10-26 | 2024-09-06 | 天津宝轩号餐饮有限公司 | 一种食材加热锅具 |
-
2021
- 2021-07-30 CN CN202210141317.1A patent/CN114468781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21-07-30 CN CN202110872353.0A patent/CN113425155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25155B (zh) | 2022-04-22 |
CN113425155A (zh) | 2021-09-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289557B2 (ja) | 蒸煮穀物冷却装置 | |
CN105193247B (zh) | 一种多功能智能烹饪机的导风系统 | |
CN110507211A (zh) | 蒸汽冷却装置及蒸汽设备 | |
CN113425155B (zh) | 一种可回收蒸汽的蒸锅及其控制方法 | |
US2555821A (en) | Clothes drier | |
CN110881846A (zh) |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及其内胆烘干方法 | |
NO842123L (no) | Fremgangsmaate og ovn for behandling av produkter med en oppvarmet fluidstroem | |
KR100715042B1 (ko) | 가열조리장치 | |
CN217885790U (zh) | 风道组件和烹饪器具 | |
KR102100392B1 (ko) | 조리 장치 | |
CN209033229U (zh) | 蒸汽烘干消毒器及其漏水结构 | |
CN217907421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6652024U (zh) | 一种食品加工用蒸煮装置 | |
CN116807251A (zh) | 蒸汽烤箱 | |
KR100719772B1 (ko) | 자연대류방식의 수냉식 직화구이기 | |
CN212930827U (zh) | 一种制冷配件用干燥装置 | |
KR102201070B1 (ko) | 조리 장치 | |
JP2004197967A (ja) | 調理器 | |
CN217610636U (zh) | 一种具有蒸烤功能的集成灶 | |
KR100881991B1 (ko) | 홍삼제조기 | |
KR200182315Y1 (ko) | 전기 압력밥솥의 보습구조 | |
CN214414687U (zh) | 改进的空气炸锅 | |
CN221285456U (zh) | 冷凝模组、烹饪装置和集成灶 | |
JP2004012079A (ja) | スチームコンベクションオーブン | |
CN207204810U (zh) | 一种用于洗瓶机的排湿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513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