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7603B - 一种提高油茶果实成熟期种仁含油率的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高油茶果实成熟期种仁含油率的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67603B CN114467603B CN202210078819.4A CN202210078819A CN114467603B CN 114467603 B CN114467603 B CN 114467603B CN 202210078819 A CN202210078819 A CN 202210078819A CN 114467603 B CN114467603 B CN 11446760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mellia oleifera
- oil content
- ethephon
- spraying
- regul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41001122767 Theaceae Specie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
- 241000526900 Camellia oleifera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UDPGUMQDCGORJQ-UHFFFAOYSA-N (2-chloroethyl)phosphon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P(O)(=O)CCCl UDPGUMQDCGORJQ-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9000005976 Etheph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5000010482 polyoxyethylene sorbitan monooleate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29920000053 polysorbate 80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1282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4094 surface-active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303 weig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12010 growth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5556 hormon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29940088597 hormone Drug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1100000957 no side effect Toxicit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070 ripen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4
- 235000019198 oil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84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40000001548 Camellia japonic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5000018597 common camell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ATNHDLDRLWWWCB-AENOIHSZSA-M chlorophyll a Chemical compound C1([C@@H](C(=O)OC)C(=O)C2=C3C)=C2N2C3=CC(C(CC)=C3C)=[N+]4C3=CC3=C(C=C)C(C)=C5N3[Mg-2]42[N+]2=C1[C@@H](CCC(=O)OC\C=C(/C)CCC[C@H](C)CCC[C@H](C)CCCC(C)C)[C@H](C)C2=C5 ATNHDLDRLWWWCB-AENOIHSZSA-M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VGGSQFUCUMXWEO-UHFFFAOYSA-N Ethene Chemical compound C=C VGGSQFUCUMXWE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5977 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5000021466 carotenoi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1747 caroteno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30002875 chlorophyll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9804 chlorophyl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306 harv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480 active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95 camellia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117 seed develop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5112 vegetable and seed oi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9024 Ceanothus sanguine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147058 Derris elliptic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3553 Leptospermum scopari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5459 Lycium barbar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30002868 chlorophyll a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30002869 chlorophyll b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2
- NSMUHPMZFPKNMZ-VBYMZDBQSA-M chlorophyll b Chemical compound C1([C@@H](C(=O)OC)C(=O)C2=C3C)=C2N2C3=CC(C(CC)=C3C=O)=[N+]4C3=CC3=C(C=C)C(C)=C5N3[Mg-2]42[N+]2=C1[C@@H](CCC(=O)OC\C=C(/C)CCC[C@H](C)CCC[C@H](C)CCCC(C)C)[C@H](C)C2=C5 NSMUHPMZFPKNMZ-VBYMZDBQSA-M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57 edible vegetabl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078 fruit develop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243 photosynth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YYGNTYWPHWGJRM-UHFFFAOYSA-N (6E,10E,14E,18E)-2,6,10,15,19,23-hexamethyltetracosa-2,6,10,14,18,22-hexa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YYGNTYWPHWGJR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WRIDQFICGBMAFQ-UHFFFAOYSA-N (E)-8-Octadecenoic acid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CCC(O)=O WRIDQFICGBMAF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LQJBNNIYVWPHFW-UHFFFAOYSA-N 20:1omega9c fatty acid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CCCCC(O)=O LQJBNNIYVWPHF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QSBYPNXLFMSGKH-UHFFFAOYSA-N 9-Heptadecensaeure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CC(O)=O QSBYPNXLFMSGK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642 Oleic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ZQPPMHVWECSIRJ-UHFFFAOYSA-N Oleic acid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CCC(O)=O ZQPPMHVWECSIR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BHEOSNUKNHRBNM-UHFFFAOYSA-N Tetramethylsqualene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BHEOSNUKNHRBN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PRAKJMSDJKAYCZ-UHFFFAOYSA-N dodecahydrosqualene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PRAKJMSDJKAYC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28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89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15 ingredi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QXJSBBXBKPUZAA-UHFFFAOYSA-N isooleic acid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CCC(O)=O QXJSBBXBKPUZA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1332 multicellular organism grow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ZQPPMHVWECSIRJ-KTKRTIGZSA-N ole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CCCCCCCC(O)=O ZQPPMHVWECSIRJ-KTKRTIGZ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06 oliv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390 olive oi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31439 squalene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TUHBEKDERLKLEC-UHFFFAOYSA-N squalene Natural products 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C TUHBEKDERLKLE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5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122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670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81 veh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7/00—Cultivation of hops, vines, fruit trees, or like trees
- A01G17/005—Cultivation metho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7/00—Botany in general
- A01G7/06—Treatment of growing trees or plants, e.g. for preventing decay of wood, for tingeing flowers or wood, for prolonging the life of pl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油茶果实成熟期种仁含油率的方法及其应用,具体公开了将乙烯利配置成调节剂,在8‑9月均匀喷施在油茶树表面,以提高油茶果实成熟期种仁含油率;该调节剂还包括吐温80,且乙烯利和吐温80的浓度分别为0.50‑1.00g/L和0.035‑0.06v%。本发明提供的调节剂能加速油脂合成,具有提高种仁含油率的功效;该调节剂的成分简单,施用方便且需喷施的次数少;该调节剂的主要成分为植物内源激素,无环境污染,无副作用,效果明显;该调节剂能提高油茶种仁含油率的应用范围广,对于不同的油茶品种都具有促进油茶种仁含油率的作用,且对油茶树的生长状况没有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茶高产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提高油茶果实成熟期种仁含油率的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又名:茶子树、茶油树,油茶属茶科,常绿小乔木,是我国特有的常绿树种,也是我国重要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在保障我国粮油安全、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
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油酸含量约为80%,还含有角鲨烯等稀有保健成分,茶油和橄榄油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最佳食用植物油。近年来,我国油茶林基地面积不断扩大;但是,我国油茶平均亩产茶油只有30公斤,且全国油茶林中75%为低产林,油茶生产中的低产问题已成为长期困扰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科学难题。
一般认为,提高油茶单位面积产油量有以下两条途径:其一是培育高产油茶品种,提高单位面积产果量;另一方法则是通过栽培管理等措施提高油茶种仁含油率。广大油茶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对培育优质品种一直非常重视,也选育出一些高产品种;但对在生产中如何有效提高现有油茶品种种仁含油率的研究相对较少。
因此,亟需一种通过人工调节剂提高油茶种仁含油率,以解决自然条件下油茶含油率较低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产中油茶种仁含油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提高油茶果实成熟期种仁含油率的方法及其应用,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调节剂可直接用于产量改良中提高油茶种仁的含油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乙烯利在提高油茶果实成熟期种仁含油率中的应用。
具体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乙烯利配置成调节剂,在8-9月均匀喷施在油茶树表面。
详细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剂的有效成分还包括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优选为吐温80。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调节剂中,乙烯利的浓度为0.50-1.00g/L,且吐温80的含量为0.035-0.06v%。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剂的溶剂为水。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施的次数为1次,且喷施剂量以叶片滴水为度,喷施后12h内若有下雨,要及时补喷1次。
详细地,所述喷施时间通常为上午10点前或下午5点后,其过程可采用手动喷雾器或电动喷雾器进行,优选的可以采用无人机进行,喷施后使油茶树树膛内外枝条均匀喷透,并喷洒至叶片滴水为止。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喷施调节剂的前后一周,分别对油茶树进行灌溉处理。
详细地,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油茶的品种为‘华硕’或‘华金’。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提高油茶果实成熟期种仁含油率的调节剂,其有效成分包括乙烯利。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剂中乙烯利的浓度为0.50-1.00g/L。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调节剂的有效成分由乙烯利和表面活性剂组成。
优选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
详细地,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调节剂中,乙烯利的浓度为0.50-1.00g/L,吐温80的含量为0.035-0.06v%。
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调节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按配比分别称取乙烯利和水,将两者混合均匀后,再按比例量取表面活性剂(吐温80)并加入,搅拌均匀,即可。
又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调节剂或上述制备方法在提高油茶果实成熟期种仁含油率中的应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提高油茶种仁含油率的调节剂,其主要成分为植物内源激素,无环境污染,无副作用,且调节剂中乙烯利的浓度为0.5-1g/L,调节剂中乙烯利能够加速油脂合成,具有提高种仁含油率的功效,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调节剂能显著提高含油率,为提高油茶产量奠定基础,且所提供的调节剂能够有效提高成熟期种仁含油率6.45-10.74%;
(2)本发明所提供的能提高油茶种仁含油率的方法可有效克服现有油茶产量较低的问题,建立了人工提高油茶种仁含油率的方法,能够人为提高种仁含油率,使其在果实发育不同时期都能提高油茶种仁含油率,且该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经济效益;
(3)本发明所提供的能提高油茶种仁含油率的调节剂主要成分为植物内源激素,无环境污染,无副作用,效果明显,且其喷施可采用无人机进行,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强;
(4)本发明所提供的能提高油茶种仁含油率的调节剂应用范围广,对于不同的油茶品种都具有促进油茶种仁含油率的作用,且对油茶树的生长状况没有影响;
(5)本发明所提供的能提高油茶种仁含油率的调节剂应用范围广,不受树体大小和栽培条件等的限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验例3中冰冻切片观察‘华硕’油茶在9月15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后种仁油脂的合成动态变化图;
图2为本发明实验例3中冰冻切片观察‘华硕’油茶在9月15日喷施自来水后种仁油脂的合成动态变化图;
图3为本发明实验例3中不同处理对应的‘华硕’油茶树体照片;
图4为本发明实验例5中不同处理对应的‘华金’油茶树体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中,如无特别说明,所用手段均为本领域常规的手段。
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的原料均为市售产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节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称取乙烯利10g,加水至10L,将两者混合均匀后,再加入5mL吐温80,搅拌均匀,即得乙烯利浓度为1.0g/L且吐温80的含量为0.05v%的调节剂。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油茶种仁含油率的方法,具体为,在8月30日的上午10点前或下午5点后,采用喷雾器对油茶树进行喷施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调节剂,喷施的次数为1次,喷施后使油茶树树膛内外枝条均匀喷透,并喷洒至叶片滴水为止,喷施后12h内若有下雨,要及时补喷1次。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油茶种仁含油率的方法,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仅在于,其喷施时间为9月15日。
实施例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油茶种仁含油率的方法,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仅在于,其喷施时间为9月30日。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油茶种仁含油率的方法,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仅在于,其喷施时间为10月15日。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油茶种仁含油率的方法,与实施例1相似;区别仅在于,其喷施时间为10月30日。
对比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高油茶种仁含油率的方法,与实施例相似;区别仅在于,其喷施的是自来水。
实验例1油茶种仁油脂积累与内源乙烯含量的相关性
2020年在湖南望城县东城镇油茶试验基地选取管理条件一致的11年生的油茶品种‘华硕’的高接换冠大树为研究材料,分别在油茶种仁的5个发育时期(8月30日、9月15日、9月30日、10月15日和10月30日)取样分析其油脂形成,检测其油茶种仁的含油率和内源激素乙烯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油茶种仁发育过程中含油率和内源乙烯含量动态变化
注:表中数据代表平均值±标准差。
分析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油茶种仁含油率在发育的各个时期中一直呈上升状态;其中,10月30日相对于8月30日增加了5.98倍。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了油茶种仁发育各时期中内源激素乙烯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内源乙烯含量在种仁发育的各个时期(8月30日、9月15日、9月30日、10月15日和10月30日)中一直呈显著性上升的变化,其中10月30日相对于8月30日增加了0.73倍;结果表明,油茶种仁内源乙烯含量和油脂积累变化趋势相似,两者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实验例2在不同时间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对‘华硕’油茶种仁含油率的影响
1、试验材料和处理方法
2020年在湖南浏阳县土桥镇油茶试验基地选取管理条件一致的11年生的油茶品种‘华硕’的高接换冠大树为研究对象,平行设置5组,分别在8月30曰、9月15日、9月30日和10月15日(分别对应于实施例1-4的时间,分别记为实验组1-4)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1(不做任何喷施处理);各组10棵树,喷施时间为上午9点,处理方式为用喷壶对油茶树进行全株喷施,至叶片滴水为止。
2、外源乙烯利对油茶种仁含油率的影响
在油茶果实成熟期进行取材,测定油茶种仁含油率,结果如表2所示。
对比分析表2的结果,可以发现实验组1(喷施时间为8月30日)、实验组2(喷施时间为9月15日)和实验组3(喷施时间为9月30日)的种仁含油率分别为35.41%、36.64%和36.73%,相比空白对照组1的油茶种仁含油率(34.42%)分别升高了2.88%、6.45%和6.71%;而与实验组4(喷施时间为10月15日)的油茶种仁含油率(34.97%)相比,均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8月30日、9月15日和9月30日进行外源乙烯利处理均可显著提高油茶种仁含油率;其中,9月15日和9月30日喷施后的效果相对更好。
表2在不同时间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对‘华硕’油茶种仁含油率的影响
注:表中数据代表平均值±标准差,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同一指标不同处理间在P<0.05下差异显著。
实验例3在9月15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对‘华硕’油茶的影响
1、试验材料和处理方法
2020年在湖南浏阳县土桥镇油茶试验基地选取管理条件一致的11年生的油茶品种‘华硕’的高接换冠大树为研究对象,平行设置2组,分别在9月15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对应于实施例2)和自来水(对应于对比例1);各组10棵树,喷施时间为上午9点,处理方式为用喷壶对油茶树进行全株喷施,至叶片滴水为止。
对油茶果实发育不同时期的种仁(9月30日、10月15日、10月30日)进行取材并测定油茶种仁含油率,分析乙烯利处理对油茶果采收期油茶树体的影响。
2、外源乙烯利对油茶种仁含油率的影响
分别在不同时期(9月30日、10月15日、10月30日)进行取材,测定油茶种仁含油率,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喷施处理对‘华硕’油茶不同发育时期种仁含油率的影响
注:表中数据代表平均值±标准差,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同一指标不同处理间在P<0.05下差异显著。
对比分析表3的结果,可以发现,9月15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后取材时间为9月30日、10月15曰和10月30日的油茶种仁含油率分别为11.13%、24.33%和36.64%,相对于9月15日喷施自来水后的油茶种仁含油率(10.23%、17.94%和34.42%)分别升高了8.80%、35.62%和6.45%;且图1-2所示的种仁油脂的合成动态变化图也表明了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的油体数目和大小都显著高于喷施自来水的油体数目和大小。综上可知,在9月中旬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可显著提高油茶不同发育时期的种仁含油率;其中,处理后1个月的含油率上升的比例最高,因此,可以利用外源乙烯利处理实现提高油茶含油率的目的,从而提高油茶产量。
3、外源乙烯利对油茶树体的影响
为了明确外源乙烯利(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处理对‘华硕’油茶树体的影响,分析了9月15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对应于实施例2)和自来水(对应于对比例1)在油茶采收期树体生长状态、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叶片光合参数光化学效率(Fv/Fm)。
图3为不同处理对应的‘华硕’油茶树体照片;从图3中可以看出,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和自来水后的油茶树体都生长状态良好,没有表现为异常情况。
表4喷施处理对‘华硕’叶片的影响
注:表中数据代表平均值±标准差,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同一指标不同处理间在P<0.05下差异显著。
如表4所示,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后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为1.42mg/g、0.39mg/g、1.81mg/g和0.27mg/g,与喷施自来水后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为40.53%,与喷施自来水后(相对电导率为38.96%)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后叶片的光和参数光化学效率(Fv/Fm)为0.79,与喷施自来水后(光和参数光化学效率为0.81)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不影响‘华硕’油茶树体的生长。
实验例4在9月30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对‘华硕’油茶种仁发育过程含油率的影响
1、试验材料和处理方法
2020年在湖南浏阳县土桥镇油茶试验基地选取管理条件一致的11年生的油茶品种‘华硕’的高接换冠大树为研究对象,平行设置2组,分别在9月30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对应于实施例3)和9月30日喷施自来水(对应于对比例1);各组10棵树,喷施时间为上午9点,处理方式为用喷壶对油茶树进行全株喷施,至叶片滴水为止。
对油茶果实发育不同时期的种仁(10月15日、10月30日)进行取材并测定油茶种仁含油率。
2、外源乙烯利对油茶种仁含油率的影响
分别在不同时期(10月15日、10月30日)进行取材,测定油茶种仁含油率,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喷施处理对‘华硕’油茶不同发育时期种仁含油率的影响
注:表中数据代表平均值±标准差,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同一指标不同处理间在P<0.05下差异显著。
对比分析表5的结果,可以发现,9月30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后取材时间为10月15日和10月30曰的油茶种仁含油率分别为30.76%和36.73%,相对于9月30日喷施自来水后的油茶种仁含油率(17.94%和34.42%)分别升高了71.46%和6.71%;结果表明,在9月30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半个月后油茶种仁含油率可达到快速提高,后期虽然也显著高于喷施自来水后的油茶种仁含油率,但上升缓慢。综上可知,可以通过在9月15日和9月30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外源乙烯利)实现提高油茶含油率,且后者效果略好。
实验例5在9月15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对‘华金’油茶的影响
1、试验材料和处理方法
2020年在湖南望城县东城镇油茶试验基地选取管理条件一致的11年生的油茶品种‘华金’的高接换冠大树为研究对象,平行设置2组,分别在9月15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对应于实施例2)和自来水(对应于对比例1);各组10棵树,喷施时间为上午9点,处理方式为用喷壶对油茶树进行全株喷施,至叶片滴水为止。
对油茶果实发育不同时期的种仁(9月30日、10月15日、10月30日)进行取材并测定油茶种仁含油率,分析乙烯利处理对油茶果采收期油茶树体的影响。
2、外源乙烯利对油茶种仁含油率的影响
分别在不同时期(9月30曰、10月15日、10月30日)进行取材,测定油茶种仁含油率,结果如表6所示。
对比分析表6的结果,可以发现,9月15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后取材时间为9月30日、10月15日和10月30日的油茶种仁含油率分别为34.29%、35.19%和36.21%,相对于9月15日喷施自来水后的油茶种仁含油率(31.76%、33.23%和33.44%)分别升高了7.97%、5.90%和8.28%;在9月15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进行外源乙烯利处理油茶树),可显著提高油茶不同发育时期的种仁含油率。因此,可以利用外源乙烯利处理来实现不同油茶品种提高油茶含油率的目的,从而提高油茶产量。
表6喷施处理对‘华金’油茶不同发育时期种仁含油率的影响
注:表中数据代表平均值±标准差,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同一指标不同处理间在P<0.05下差异显著。
3、外源乙烯利对油茶树体的影响
为了明确外源乙烯利(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处理对‘华金’油茶树体的影响,分析了9月15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对应于实施例2)和自来水(对应于对比例1)的油茶在采收期的树体生长状态、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片相对电导率和叶片光合参数光化学效率(Fv/Fm)。
图4为不同处理对应的‘华金’油茶树体照片;从图4中可以看出,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和自来水后的油茶树体都生长状态良好,没有表现出异常情况。
如表7所示,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后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分别为1.16mg/g、0.33mg/g、1.49mg/g和0.23mg/g,与喷施自来水后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为36.45%,与喷施自来水后(相对电导率为36.84%)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后叶片的光和参数光化学效率(Fv/Fm)为0.81,与喷施自来水后(光和参数光化学效率为0.8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不影响‘华硕’油茶树体的生长。
表7喷施处理对‘华金’叶片的影响
注:表中数据代表平均值±标准差,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同一指标不同处理间在P<0.05下差异显著。
实验例6在9月30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对‘华金’油茶种仁发育过程含油率的影响
1、试验材料和处理方法
2020年在湖南望城县东城镇油茶试验基地选取管理条件一致的11年生的油茶品种‘华金’的高接换冠大树为研究对象,平行设置2组,分别在9月30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对应于实施例3)和9月30日喷施自来水(对应于对比例1);各组10棵树,喷施时间为上午9点,处理方式为用喷壶对油茶树进行全株喷施,至叶片滴水为止。
对油茶果实成熟期(10月30日)进行取材并测定油茶种仁含油率。
2、外源乙烯利对油茶种仁含油率的影响
检测结果表明,9月30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后取材时间为10月30日的油茶种仁含油率为37.03%,相对于9月30日喷施自来水后的油茶种仁含油率(33.44%)升高了10.74%;结果表明,相比9月15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在9月30日喷施含乙烯利的调节剂(进行外源乙烯利处理‘华金’油茶树),提高成熟期种仁含油率效果更好。因此,优选在9月30日进行外源乙烯利处理可以实现提高油茶含油量的目的,从而提高油茶产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
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4)
1.一种提高油茶果实成熟期种仁含油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调节剂在9月15日至9月30日均匀喷施在油茶树表面;
所述调节剂的有效成分包括乙烯利和表面活性剂,所述表面活性剂为吐温80,在所述调节剂中,乙烯利的浓度为0.50-1.00 g/L,且吐温80的含量为0.035-0.06 v%;且所述调节剂的溶剂为水;
所述喷施的次数为1次,对油茶树进行全株喷施,且喷施剂量以叶片滴水为度,喷施后12 h内若有下雨,及时补喷1次;
在喷施调节剂的前后一周,分别对油茶树进行灌溉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利浓度为1.0 g/L,且吐温80的含量为0.05 v%的调节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茶的品种为‘华硕’或‘华金’。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配比分别称取乙烯利和水,将两者混合均匀后,再按比例量取表面活性剂并加入,搅拌均匀,即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78819.4A CN114467603B (zh) | 2022-01-24 | 2022-01-24 | 一种提高油茶果实成熟期种仁含油率的方法及其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78819.4A CN114467603B (zh) | 2022-01-24 | 2022-01-24 | 一种提高油茶果实成熟期种仁含油率的方法及其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67603A CN114467603A (zh) | 2022-05-13 |
CN114467603B true CN114467603B (zh) | 2023-04-18 |
Family
ID=81474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78819.4A Active CN114467603B (zh) | 2022-01-24 | 2022-01-24 | 一种提高油茶果实成熟期种仁含油率的方法及其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467603B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57201A (zh) * | 2017-05-08 | 2017-07-18 | 安徽新荣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油茶树专用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500910A (zh) * | 2017-09-26 | 2017-12-22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一种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9516876A (zh) * | 2018-12-28 | 2019-03-26 |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 油茶树成林专用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141838A (zh) * | 2021-04-29 | 2021-07-23 | 福建农林大学 | 一种油茶果实生长期叶面施肥方法 |
CN113545366A (zh) * | 2021-09-06 | 2021-10-26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一种提前普通油茶花期的调节剂及其应用和提前普通油茶花期的方法 |
CN113906945A (zh) * | 2021-09-23 | 2022-01-11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一种促进油茶种子中类黄酮含量积累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806A (zh) * | 1994-09-13 | 1996-03-20 | 张志祥 | 使用添加剂从油茶籽榨油的方法 |
DE602004013569D1 (de) * | 2003-04-16 | 2008-06-19 | Basf Plant Science Gmbh | N pflanzen |
CN111721072B (zh) * | 2020-06-12 | 2022-02-01 | 贵州石阡佛顶山野生油茶油业有限公司 | 一种油茶果的新型复合干燥方法 |
-
2022
- 2022-01-24 CN CN202210078819.4A patent/CN1144676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57201A (zh) * | 2017-05-08 | 2017-07-18 | 安徽新荣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油茶树专用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
CN107500910A (zh) * | 2017-09-26 | 2017-12-22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一种有机油茶专用生态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9516876A (zh) * | 2018-12-28 | 2019-03-26 |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 油茶树成林专用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
CN113141838A (zh) * | 2021-04-29 | 2021-07-23 | 福建农林大学 | 一种油茶果实生长期叶面施肥方法 |
CN113545366A (zh) * | 2021-09-06 | 2021-10-26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一种提前普通油茶花期的调节剂及其应用和提前普通油茶花期的方法 |
CN113906945A (zh) * | 2021-09-23 | 2022-01-11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 一种促进油茶种子中类黄酮含量积累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67603A (zh) | 2022-05-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04605B (zh) | 一种含有海藻酸钠寡糖的植物伤口愈合剂及其用途 | |
CN104255783A (zh) | 一种诱杀剂及其应用、制备方法以及使用方法 | |
CN106106128A (zh) | 一种猕猴桃的人工授粉方法 | |
CN101328095A (zh) | 一种广谱性杀菌、增产、可用于绿色食品生产的药肥 | |
CN103081773B (zh) | 促进干旱地区枣树坐果的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专用制剂 | |
CN107760314B (zh) | 一种设施农业专用的抗重茬复合土壤改良剂 | |
CN114467603B (zh) | 一种提高油茶果实成熟期种仁含油率的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8770882A (zh) | 蚯蚓微藻小分子肽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2090396B (zh) | 5-氨基乙酰丙酸在疏除果树过剩花朵中的应用 | |
CN110946140B (zh) | 褪黑素在提高甘蔗糖分中的应用 | |
CN104604556A (zh) | 提高甘蓝型油菜品种成熟期角果抗裂角性的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8419474B (zh) | 一种提高洋甘菊α-甜没药醇含量的方法 | |
CN115843823A (zh) | 植物免疫蛋白在促进花粉萌发和维持花粉活力中的应用 | |
CN103704038B (zh) | 一种柿果采后的保鲜方法 | |
CN114395439B (zh) | 一种提高油茶种仁α-亚麻酸含量的方法及其应用 | |
Asghari et al. | Effect of galbanum gum coating combined with cumin essential oil and calcium chloride on quality and shelf life of sweet cherry (cv. Siah Mashhad) | |
CN105613070A (zh) | 细胞分裂素bap提高种子园马尾松雌雄球花量的方法 | |
WO2015095625A1 (en) | Plant activator composition | |
CN105613525B (zh) | 提高油棕雌花数量的调节剂、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 |
KR102629781B1 (ko) | 냉해 및 동해 예방용 친환경 식물 영양제 제조방법 | |
WO2020180280A1 (en) | Plant and soil amendment composition and method | |
RU2677030C2 (ru) | Биологически активная си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композиция | |
CN114847098B (zh) | 一种提高一年多茬艾草产量的调控方法 | |
RU2768704C1 (ru) | Способ некорневой обработки яблонь нанокремнеземсодержащим составом | |
Sorour et al. | Efficiency of Ascophyllum nodosum seaweed extract in enhancing Linum grandiflorum (L.) growth and flowering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