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461574A - 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61574A
CN114461574A CN202210027402.5A CN202210027402A CN114461574A CN 114461574 A CN114461574 A CN 114461574A CN 202210027402 A CN202210027402 A CN 202210027402A CN 114461574 A CN114461574 A CN 114461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storage object
storing
file
identificat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274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宁
李广
张鲲
李喜武
汪龙鹏
廖东飞
李晨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ongjianda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ongjiand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ongjianda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ongjianda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2740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61574A/zh
Publication of CN114461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15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8File system types
    • G06F16/182Distributed fil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3File access structures, e.g. distributed indices
    • G06F16/134Distributed ind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G06F3/0607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by facilitating the process of upgrading existing storage systems, e.g. for improving compatibility between host and storage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06F3/0643Management of 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38Organizing or formatting or addressing of data
    • G06F3/0644Management of space entities, e.g. partitions, extents, poo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Distributed or networked storage systems, e.g.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包括当接收到存储请求信息时,获取存储对象的识别数据信息并将识别数据信息储存至检索模型;将存储对象与对应的识别数据信息进行关联;并将存储对象依据文件分析策略存储至对应类型的文件存储系统中;基于检索模型,创建检索端口并发送至用户终端;当检索端口接收到识别数据信息时,将关联的存储对象发送至用户终端。本申请具有方便对多种类型的档案进行统一的管理,进而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档案管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科技进步和快速发展,档案的类型越来越多,除了传统的纸质档案外,还新增了电子文档、声音、图像、视频、扫描文件等,而目前不同类型档案的管理方式也是较为分散和单一,缺乏集中式的管理,这导致工作人员在存储和查阅档案时需花费较多时间查找档案的存储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方便对多种类型的档案进行统一的管理,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的上述发明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包括步骤:
当接收到存储请求信息时,获取存储对象的识别数据信息并将识别数据信息储存至检索模型;
将存储对象与对应的识别数据信息进行关联;并将存储对象依据文件分析策略存储至对应类型的文件存储系统中;
基于检索模型,创建检索端口并发送至用户终端;
当检索端口接收到识别数据信息时,将关联的存储对象发送至用户终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终端对存储对象进行储存时,通过将存储对象输入至系统内,系统即能够通过自身预设的文件分析策略识别存储对象,并依据策略将其储存至对应的系统中,则减少了用户存储文件时繁琐的路径查找工作,而识别数据信息与存储对象关联并存储在检索模型中,检索时,通过公用的检索端口输入识别数据信息,即能够检索到存储在不同系统之中的存储对象,则减少了用户查找文件时所耗费的时间,因此方便对多种类型的档案进行统一的管理,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将存储对象与对应的识别数据信息进行关联;并将存储对象依据文件分析策略存储至对应类型的文件存储系统中的步骤,包括步骤:
将存储对象与对应的识别数据信息进行关联;
根据预设的文件分析策略对存储对象进行逻辑分析,生成分析结果;
基于分析结果,对存储对象进行预处理并存储至对应的存储系统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系统获取到存储对象,将其关联信息储存后,对存储对象进行逻辑分析,得到多种不同的分析结果,并基于分析的结果,将存储对象根据预设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后,再将其存储至系统中,能够实现对不同存储对象依据不同策略进行区分,并给予结果进行分发保存,使得文件的管理更为规范化。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基于类型分析结果,对存储对象进行预处理并存储至对应的存储系统中的步骤,包括步骤:
获取分析结果,当分析结果中识别到存储对象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数据量阈值,则将存储对象发送并存储至分布式文件系统;
当分析结果中识别到存储对象的数据量小于数据量阈值,则将存储对象储至目标存储系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到的存储对象的数据大小,判定将存储对象储存在分布式文件系统或目标存储系统,由于存储对象的数据过大时,存储时加载时长过长,且占用空间较大,将其存储在分布式文件系统中能够节省系统的存储空间,而分布式文件系统能够对文件进行分片处理,增强数据的安全性;数据较小的文档和图片则存储在对应的目标存储系统,因此,系统的存储功能更为高效。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基于类型分析结果,对存储对象进行预处理并存储至对应的存储系统中的步骤,还包括步骤:
基于分析结果,识别存储对象中包含的格式数量;
将格式数量与预设的格式量阈值进行比较,当格式数量大于或等于格式量阈值时,则将存储对象发送并存储至分布式文件系统;
当格式数量小于格式量阈值时,则将存储对象序存储至目标存储系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某些存储对象会存在多格式的文件,将其分散储存则过于浪费时间且不易统一检索,则当存储对象包含的格式数量大于格式量阈值时,则将该存储对象存储至分布式文件系统中,分布式文件系统能够将其区分保存,检索时也能够统一检索该存储对象,而单一格式或格式数量较少的存储对象则将其存储至目标存储对象中,因此提高了系统存储文件的高效性和规范性。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基于类型分析结果,对存储对象进行预处理并存储至对应的存储系统中的步骤,还包括步骤:
基于分析结果,识别存储对象中包含的格式类型;
将包含的格式类型与预设的记录有多种格式类型的黑白名单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
若格式类型落入黑名单,则将存储对象发送并存储至分布式文件系统;
若格式类型落入白名单,则将存储对象存储至目标存储系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自定义的预设黑白名单,用户能够根据主观意愿对不同存储对象的存储路径进行设置,进而决定存储对象所存储的系统,系统存储的灵活性更高,且较为秘密的文件能够将其设置储存在分布式文件系统中,提高文件储存的安全性,因此系统存储文件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更高。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将存储对象储至目标存储系统的步骤,包括步骤:
将存储对象二进制序列化,得到序列数据;
将序列数据进行加密并存储至目标存储对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用于储存在目标存储系统的存储对象二进制序列化,增强了文件储存的安全性,有效地防止数据被篡改,并对序列数据进行加密处理,进一步增加了文件的安全性。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当检索端口接收到识别数据信息时,将关联的存储对象发送至用户终端的步骤,还包括步骤:
当接收到的识别数据信息所关联的存储对象位于目标存储系统时,对关联的存储对象反序列化并使用私匙对存储对象进行加密;
向用户终端发送密文型的存储对象;
当用户终端接收到密文型的存储对象时,使用公匙对密文型的存储对象解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再进行检索时,通过识别数据信息关联到存储对象,此时系统先使用私匙对存储对象加密,并反序列化,再将其发送至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接收到密文后,采用公匙对密文进行解密得到明文,实现对存储对象的加密和解密。
本申请的上述发明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系统,包括:文件分析中心、全文检索系统、目标存储系统以及分布式文件系统,文件分析中心与全文检索系统通讯连接、目标存储系统以及分布式文件系统均通讯连接;
文件分析中心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存储对象,并设置有文件分析策略,根据文件分析策略将存储对象发送并储存至目标存储系统或分布式文件系统;并用于将用于储存在目标存储系统的存储对象序列化和加密处理,并将目标存储系统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存储对象发送至用户终端。
全文检索系统,包括用于发送至用户终端的检索端口以及用于存储识别数据信息的文档数据库。
目标存储系统和分布式文件系统均用于存储文件分析中心发送过来的存储对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终端对存储对象进行储存时,通过将存储对象输入至系统内,系统即能够通过自身预设的文件分析策略识别存储对象,并依据策略将其储存至对应的系统中,则减少了用户存储文件时繁琐的路径查找工作,而识别数据信息与存储对象关联并存储在检索模型中,检索时,通过公用的检索端口输入识别数据信息,即能够检索到存储在不同系统之中的存储对象,则减少了用户查找文件时所耗费的时间,因此方便对多种类型的档案进行统一的管理,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本申请的上述发明目的三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上述发明目的四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的步骤。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识别数据信息与存储对象关联并存储在检索模型中,检索时,通过公用的检索端口输入识别数据信息,即能够检索到存储在不同系统之中的存储对象,则减少了用户查找文件时所耗费的时间,因此方便对多种类型的档案进行统一的管理,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2.基于分析的结果,将存储对象根据预设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后,再将其存储至系统中,能够实现对不同存储对象依据不同策略进行区分,并给予结果进行分发保存,使得文件的管理更为规范化;
3.将其存储在分布式文件系统中能够节省系统的存储空间,而分布式文件系统能够对文件进行分片处理,增强数据的安全性;数据较小的文档和图片则存储在对应的目标存储系统,因此,系统的存储功能更为高效;
4.存储对象存储至分布式文件系统中,分布式文件系统能够将其区分保存,检索时也能够统一检索该存储对象,而单一格式或格式数量较少的存储对象则将其存储至目标存储对象中,因此提高了系统存储文件的高效性和规范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实施例的一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实施例中步骤S20的一实现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实施例中步骤S23的的一实现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实施例中步骤S23的另一实现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实施例中步骤S40的的一实现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7是本申请一种计算机设备的一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当接收到存储请求信息时,获取存储对象的识别数据信息并将识别数据信息储存至检索模型;
在本实施例中,存储对象及待存储的目标文件,目标文件包括电子文档、声音、图像、视频、扫描文件和纸质文档等,识别数据信息包括存储对象的元数据,元数据包括文件的名称、文件格式类型、数据大小、尺寸大小、时长等;当存储对象储存完成后,识别数据信息还包括文件的存储位置信息和摘要信息;检索模型为供用户终端检索文件存储位置的系统。
具体的,获取存储目标文件的元数据,并将其元数据信息存储至检索系统中。
S20:将存储对象与对应的识别数据信息进行关联;并将存储对象依据文件分析策略存储至对应类型的文件存储系统中;
在本实施例中,文件分析策略是指根据预逻辑判断方式划分文件存储路径的规则;对应类型的文件存储系统,是指用于存储分析策略划分后的不同文件的存储系统。
具体的,将存储对象与对应的识别数据信息进行绑定,当用户终端检索识别数据信息时,既能关联到对应的存储对象,进一步将存储对象按照预设的逻辑判断方式将存储对象进行分析归类,并储存到对应的存储系统中。
进一步的,当存储对象储存到对应的存储系统中后,数据识别信息还包括该存储对象所储存路径的存储信息和存储对象的摘要信息。存储信息和摘要信息均与存储对象机进行关联。
进一步的,文件分析策略能够通过配置拓展的方法增加、修改和删除。
S30:基于检索模型,创建检索端口并发送至用户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检索端口是指用户终端用于输入识别数据信息并关联到存储对象的端口,用户终端是指用户使用的PC端或移动终端。
具体的,基于检索模型,创建用于供用户输入识别数据信息的检索端口,并将检索端口发送至用户使用的PC端或移动终端。
S40:当检索端口接收到识别数据信息时,将关联的存储对象发送至用户终端。
具体的,当检索端口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是关于存储文件的元数据、存储信息或摘要信息时,将该元数据、存储信息或摘要信息对应的存储对象发送至用户使用的PC端或移动终端。
进一步的,存储对象发送至用户终端前还经过脱敏处理,将敏感字过滤、加密或者混淆,以增强存储的安全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步骤S20包括步骤:
S21:将存储对象与对应的识别数据信息进行关联;
S22:根据预设的文件分析策略对存储对象进行逻辑分析,生成分析结果;
S23:基于分析结果,对存储对象进行预处理并存储至对应的存储系统中。
在本实施例中,逻辑分析是指对存储对象的数据大小或包含的格式类型或内容数据等,依据预先设置的逻辑规则进行分析划分。分析结果是指存储对象储存目的地的划分结果;预处理是指将存储对象按照一定的方法处理后再存储至对应的存储系统中,处理方法包括对存储对象格式上、内容数据上做出处理。
具体的,将存储对象的元数据与存储对象进行关联,依据预先设置的逻辑规则对存储对象进行储存目的地的划分,生成划分的结果,基于结果将存储对象进行格式上、内容数据上的进一步处理后,再将存储对象储存至对应的存储系统中。
在另一实施例中,步骤S23包括步骤:
S231:获取分析结果,当分析结果中识别到存储对象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数据量阈值,则将存储对象发送并存储至分布式文件系统;
S232:当分析结果中识别到存储对象的数据量小于数据量阈值,则将存储对象储至目标存储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数据量是指存储对象的文件数据大小,数据量阈值是指预设的文件数据大小的值。
分布式文件系统是指文件系统管理的物理存储资源不一定直接连接在本地节点上,而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与节点相连;或是若干不同的逻辑磁盘分区或卷标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完整的有层次的文件系统。分布式文件系统把大量数据分散到不同的节点上存储,大大减小了数据丢失的风险,安全性是分布式文件系统最主要的特征。
目标存储系统是指与存储对象类型对应的存储系统,例如电子文档、声音、图像、视频、扫描文件和纸质文档系统等。
具体的,当存储对象分析结果中,存储对象的数据量较大且已经超过了数据量阈值,则将存储对象发送并储存至分布式文件系统中,当存储对象的数据量小于数据量阈值时,则将存储对象储存在对应类型的目标存储系统中,减少存储对象占用的本地存储空间。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步骤S23还包括步骤:
S233:基于分析结果,识别存储对象中包含的格式数量;
S234:将格式数量与预设的格式量阈值进行比较,当格式数量大于或等于格式量阈值时,则将存储对象发送并存储至分布式文件系统;
S235:当格式数量小于格式量阈值时,则将存储对象序存储至目标存储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格式数量是指存储对象中包含的文件格式的数量,例如存储对象中包含了图片、视频以及文件三种格式,则格式数量为三,格式量阈值本实施例中设置为2。
具体的,基于存储对象的分析结果,识别存储对象中包含的格式数量,若存储对象中包含的格式数量大于或等于两种,则将该存储对象储存至分布式文件系统中,若存储对象中包含的格式数量小于2,则将存储对象储存至对应类型的目标存储系统中,使得档案的存储更为规范。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4,步骤S23还包括步骤:
S236:基于分析结果,识别存储对象的格式类型;
S237:将格式类型与预设的记录有多种格式类型的黑白名单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
S238:若格式类型落入黑名单,则将存储对象发送并存储至分布式文件系统;
S239:若格式类型落入白名单,则将存储对象存储至目标存储系统。
在本实施例中,格式类型是指存储文件的类型,黑白名单中记录有用户根据自身需求设置的格式类型,黑名单对应分布式文件系统,白名单对应目标存储系统。
具体的,基于存储对象的分析结果,识别存储对象的格式类型,将存储对象的格式类型与黑白名单进行对比,当格式类型落入黑名单则储存至分布式文件系统中,当格式类型落入白名单则储存至目标存储系统中,存入目标存储系统时会对格式类型进行识别,例如识别存储对象的格式类型属于图片,则将存储对象存储至图片类型的目标存储系统中。
进一步的,若存储对象包含的格式类型有多种,且部分落入黑名单、剩余的落入白名单,则根据落入黑白名单的数量进行分析并决定存储对象的存储系统;若落入白名单和黑名单的格式类型数量一致,则根据用户自主选择进行储存。
在另一实施例中,将存储对象储至目标存储系统的步骤,包括步骤:
S24:将存储对象二进制序列化,得到序列数据;
S25:将序列数据进行加密并存储至目标存储对象。
在本实施例中,序列数据是指将存储对象转变成二级制数字排列的序列。加密是指RSA加密,需要加密时,用户终端先向后台服务器发起加密请求,请求RSA的公钥,接收到请求之后,生成公钥,返回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拿到公钥之后,使用公钥加密明文,再将公钥加密之后的密文发给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获取客户端密文,使用私钥解密可以得到明文并进行储存。
具体的,将存储对象进行二进制序列化后,得到序列数据,将序列数据采用公匙进行加密,加密文件发送至后台服务器后,通过私匙进行解密后储存。
进一步的,加密方式还包括MD5、DES、AES等,由于分布式文件系统本身具有较高的文件储存安全性,则储存至分布式文件系统的文件无需加密。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5,步骤S40还包括步骤:
S41:当接收到的识别数据信息所关联的存储对象位于目标存储系统时,对关联的存储对象反序列化并使用私匙对存储对象进行加密;
S42:向用户终端发送密文型的存储对象;
S43:当用户终端接收到密文型的存储对象时,使用公匙对密文型的存储对象解密。
具体的,用户通过检索端口检索到储存在目标存储系统的存储对象时,将该存储对象反序列化使其恢复格式,然后采用私匙进行加密,将加密文件发送至用户终端,用户终端通过公匙解密存储对象,实现了目标存储系统中存储对象的解密。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系统,该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系统与上述实施例中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对应。如图6所示,该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系统包括:
文件分析中心、全文检索系统、目标存储系统以及分布式文件系统,文件分析中心与全文检索系统通讯连接、目标存储系统以及分布式文件系统均通讯连接;
文件分析中心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存储对象,包括纸质文档、图片、视频声音以及扫描文件,并设置有文件分析策略,根据文件分析策略将存储对象发送并储存至目标存储系统或分布式文件系统;并用于将用于储存在目标存储系统的存储对象序列化和加密处理,并将目标存储系统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存储对象发送至用户终端,文件分析中心还设置有配置拓展模块,用于拓展文件分析策略。
全文检索系统,包括用于发送至用户终端的检索端口以及用于存储识别数据信息的文档数据库,文档数据库用户储存跟存储对象关联的识别数据信息。
目标存储系统和分布式文件系统均用于存储文件分析中心发送过来的存储对象。
关于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系统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系统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系统中的各个系统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参照图7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储存识别数据信息、存储对象以及文件分析策略。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上述线上闲置物品回收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线上闲置物品回收方法的所有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该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当接收到存储请求信息时,获取存储对象的识别数据信息并将识别数据信息储存至检索模型;
将存储对象与对应的识别数据信息进行关联;并将存储对象依据文件分析策略存储至对应类型的文件存储系统中;
基于检索模型,创建检索端口并发送至用户终端;
当检索端口接收到识别数据信息时,将关联的存储对象发送至用户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存储对象与对应的识别数据信息进行关联;并将存储对象依据文件分析策略存储至对应类型的文件存储系统中的步骤,包括步骤:
将存储对象与对应的识别数据信息进行关联;
根据预设的文件分析策略对存储对象进行逻辑分析,生成分析结果;
基于分析结果,对存储对象进行预处理并存储至对应的存储系统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类型分析结果,对存储对象进行预处理并存储至对应的存储系统中的步骤,包括步骤:
获取分析结果,当分析结果中识别到存储对象的数据量大于或等于数据量阈值,则将存储对象发送并存储至分布式文件系统;
当分析结果中识别到存储对象的数据量小于数据量阈值,则将存储对象储至目标存储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类型分析结果,对存储对象进行预处理并存储至对应的存储系统中的步骤,还包括步骤:
基于分析结果,识别存储对象中包含的格式数量;
将格式数量与预设的格式量阈值进行比较,当格式数量大于或等于格式量阈值时,则将存储对象发送并存储至分布式文件系统;
当格式数量小于格式量阈值时,则将存储对象序存储至目标存储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类型分析结果,对存储对象进行预处理并存储至对应的存储系统中的步骤,还包括步骤:
基于分析结果,识别存储对象中包含的格式类型;
将包含的格式类型与预设的记录有多种格式类型的黑白名单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
若格式类型落入黑名单,则将存储对象发送并存储至分布式文件系统;
若格式类型落入白名单,则将存储对象存储至目标存储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存储对象储至目标存储系统的步骤,包括步骤:
将存储对象二进制序列化,得到序列数据;
将序列数据进行加密并存储至目标存储对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检索端口接收到识别数据信息时,将关联的存储对象发送至用户终端的步骤,还包括步骤:
当接收到的识别数据信息所关联的存储对象位于目标存储系统时,对关联的存储对象反序列化并使用私匙对存储对象进行加密;
向用户终端发送密文型的存储对象;
当用户终端接收到密文型的存储对象时,使用公匙对密文型的存储对象解密。
8.一种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文件分析中心、全文检索系统、目标存储系统以及分布式文件系统,文件分析中心与全文检索系统通讯连接、目标存储系统以及分布式文件系统均通讯连接;
文件分析中心用于接收用户终端发送的存储对象,并设置有文件分析策略,根据文件分析策略将存储对象发送并储存至目标存储系统或分布式文件系统;并用于将用于储存在目标存储系统的存储对象序列化和加密处理,并将目标存储系统和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存储对象发送至用户终端。
全文检索系统,包括用于发送至用户终端的检索端口以及用于存储识别数据信息的文档数据库。
目标存储系统和分布式文件系统均用于存储文件分析中心发送过来的存储对象。
9.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的步骤。
CN202210027402.5A 2022-01-11 2022-01-11 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44615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7402.5A CN114461574A (zh) 2022-01-11 2022-01-11 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27402.5A CN114461574A (zh) 2022-01-11 2022-01-11 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1574A true CN114461574A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10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27402.5A Pending CN114461574A (zh) 2022-01-11 2022-01-11 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6157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2937A (zh) * 2013-05-07 2014-11-12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取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678189A (zh) * 2016-01-15 2016-06-15 上海海事大学 加密数据文件存储和检索系统及方法
CN109213760A (zh) * 2018-08-02 2019-01-15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非关系数据存储的高负载业务存储及检索方法
CN110989937A (zh) * 2019-12-06 2020-04-10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34506A (zh) * 2021-06-29 2021-09-24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管理及检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42937A (zh) * 2013-05-07 2014-11-12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数据存取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678189A (zh) * 2016-01-15 2016-06-15 上海海事大学 加密数据文件存储和检索系统及方法
CN109213760A (zh) * 2018-08-02 2019-01-15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非关系数据存储的高负载业务存储及检索方法
CN110989937A (zh) * 2019-12-06 2020-04-10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34506A (zh) * 2021-06-29 2021-09-24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管理及检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65422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ryption key versioning and key rotation in a multi-tenant environment
US8621036B1 (en) Secure file access using a file access server
US7596695B2 (en) Application-based data encryp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9405925B2 (en) Content item encryption on mobile devices
US20090190760A1 (en) Encryption and compression of data for storage
US20090296926A1 (en) Key management using derived keys
CN105678189A (zh) 加密数据文件存储和检索系统及方法
US20070150481A1 (en) File distribution and access mechanism for file management and method thereof
EP1698991A2 (e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generating usage rights for an item based upon access rights
US9064122B2 (en) Job processing system, job process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US2022020994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toring encrypted data
US20190050367A1 (en) Technologies for selectively excluding user data from machine learning operations
CN111507706B (zh) 数据浏览、存储的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WO2019047875A1 (zh) 一种数据存储、读取方法及装置
US200600591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ieving rights object from portable storage device using object identifier
CN112416526A (zh) 一种直接存储访问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14461574A (zh) 高兼容性的档案资料存储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190362051A1 (en) Managing access to a media file
JP6078688B2 (ja) データ処理システム、データ処理方法
JPWO2019142265A1 (ja) データ管理装置、データ管理方法及びデータ管理プログラム
TW202119229A (zh) 能夠安全地存取及刪除資料的資料管理方法及系統
CN116910788B (zh) 一种业务数据的可搜索加密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20160062991A1 (en) Electronic discovery management system
Khan et al. Secure and efficient retrieval of video file using bloom filter and hybrid encryption algorithms
TW202340973A (zh) 在物件儲存器中儲存及恢復媒體記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