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61555B - 接口电路和主板 - Google Patents
接口电路和主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61555B CN114461555B CN202111659600.5A CN202111659600A CN114461555B CN 114461555 B CN114461555 B CN 114461555B CN 202111659600 A CN202111659600 A CN 202111659600A CN 114461555 B CN114461555 B CN 11446155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capacitor
- circuit
- interface
- data proce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RRAMGCGOFNQTLD-UHFFFAOYSA-N 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 Chemical compound O=C=NCCCCCCN=C=O RRAMGCGOFNQTL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0355 oscill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GJWAPAVRQYYSTK-UHFFFAOYSA-N [(dimethyl-$l^{3}-silanyl)amino]-dimethyl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C[Si](C)N[Si](C)C GJWAPAVRQYYST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27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7—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different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e.g. protocol converters for incompatible systems, open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K—PULSE TECHNIQUE
- H03K19/00—Logic circuits, i.e. having at least two inputs acting on one output; Inverting circuits
- H03K19/0175—Coupling arrangements;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H03K19/017509—Interfac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接口电路和主板,该接口电路包括驱动电路,且该驱动电路分别与显卡和电容连接,电容与数据传输接口连接,显卡上包括至少两种类型的数据处理芯片,该驱动电路向各所述数据处理芯片的输出信号提供驱动信号,以生成波动信号,使得波动信号经过电容后输出至数据传输接口。上述接口电路能够兼容具有不同数据处理芯片的显卡与主板之间的信号传输,而且,无需更改原有显卡对应主板的电路设计,以及拆卸主板的电路器件,即可实现同时兼容多种类型数据处理芯片对应的接口电路,降低了不同显卡连接主板电路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口电路和主板。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终端设备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在计算机设备中的显卡为十分重要的硬件。目前,具备MXM接口(Mobile PCI ExpressModule)的显卡作为应用于笔记本等小型终端的主流显卡、该MXM接口是用于将移动显卡插入至移动笔记本的主板。
目前,由于具备MXM接口的显卡是通过不同国内外厂商设计生产。因此,其对接的主板的接口电路也需要针对不同厂商设计生产的显卡对应设计。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主板的开发效率低下、对接显卡的接口电路不兼容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兼容不同厂商生产的GPU芯片的接口电路和主板。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口电路,该电接口电路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分别与显卡和电容连接,电容与数据传输接口连接,显卡上包括至少两种类型的数据处理芯片;
驱动电路,用于向各数据处理芯片的输出信号提供驱动信号,以生成波动信号,使得波动信号经过电容后输出至数据传输接口。
上述接口电路能够兼容具有不同数据处理芯片的显卡与主板之间的信号传输,而且,无需更改原有显卡对应主板的电路设计,以及拆卸主板的电路器件,即可实现同时兼容多种类型数据处理芯片对应的接口电路,降低了不同显卡连接主板电路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电路包括信号生成器和电阻;信号生成器与电阻的一端连接,电阻的另一端与显卡和电容之间的公共端连接;
信号生成器,用于生成驱动信号,并将驱动信号通过电阻后与数据处理芯片的输出信号生成波动信号。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驱动信号,通过电阻将驱动信号与数据处理芯片的输出信号叠加生成波动信号,进而只需经由电容对波动信号进行耦合,即可传输至数据传输接口。解决了不同数据处理芯片对应主板的接口电路不兼容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阻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信号生成器分别与第一电阻的一端和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显卡的第一输出端和电容之间的公共端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显卡的第二输出端和电容之间的公共端连接;
信号生成器,用于将驱动信号通过第一电阻后与显卡的第一输出端的第一输出信号生成第一波动信号;以及将驱动信号通过第二电阻后与显卡的第二输出端的第二输出信号生成第二波动信号。
上述实施例能够为不同线路的数据处理芯片的输出信号提供驱动信号,并通过电阻进行分压保护,使整个接口电路正常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容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第一电容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显卡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数据传输接口连接;
第二电容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显卡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数据传输接口连接。
上述实施例通过不同线路对应的电容对每条线路上的波动信号进行耦合,为数据传输接口提供稳定的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驱动信号为预设电压值的电压信号。
上述实施例通过设定与数据处理芯片中相同电压值的电压信号,以便提供最优的波动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两种类型的数据处理芯片包括AMD GPU芯片和JM GPU芯片。
上述实施例具体说明了两种输出信号不同的数据处理芯片,进而为本方案的接口电路兼容不同数据处理芯片提供依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信号生成器与数据处理芯片连接,信号生成器用于从数据处理芯片上获取源信号,并根据源信号生成驱动信号。
上述实施例能够获取到准确的驱动信号,以生成波动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接口为高清多媒体HMDI接口。
上述实施例对不同显卡对应的数据传输接口进一步确定,能够使本方案提供的接口电路能够实现不同数据处理芯片和高清多媒体HMDI接口之间的信号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芯片的输出信号为视频接口信号或高清多媒体接口信号。
上述实施例能够兼容不同视频接口信号或高清多媒体接口信号在接口电路的传输。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主板,该主板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中的接口电路。
上述实施例能够实现主板和具备不同数据处理芯片的显卡之间的数据传输。进一步便于后续主板的维护,无需在更改原有数据处理芯片所在显卡对应主板的电路设计,并拆卸主板的电路器件,降低了主板电路的开发和维护成本,进而提高了主板电路利用率。
上述接口电路和主板,由于接口电路包括驱动电路,且该驱动电路分别与显卡和电容连接,电容与数据传输接口连接,显卡上包括至少两种类型的数据处理芯片,该驱动电路向各所述数据处理芯片的输出信号提供驱动信号,以生成波动信号,使得波动信号经过电容后输出至数据传输接口。上述接口电路能够兼容具有不同数据处理芯片的显卡与主板之间的信号传输,而且,无需更改原有显卡对应主板的电路设计,以及拆卸主板的电路器件,即可实现同时兼容多种类型数据处理芯片对应的接口电路,降低了不同显卡连接主板电路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显卡的引脚名称与主板线路对应关系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AMD显卡与主板对应的接口电路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TMDS差分对的概念示意图;
图4为另一个实施例中JM显卡与主板对应的接口电路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接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接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接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接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接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主板与显卡的连接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目前越来越多的显示设备中存在HDMI接口显示以及主板设计需求。MXM显卡由于其独特的模块化设计,能够极大的缩短设计周期、更快地将最新的GPU推向市场。有了MXM设计接口,笔记本电脑制造商就能借助单一的基础平台,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和价位要求,灵活配置多种图形芯片。其通过创建一种适用于所有笔记本类型的统一图形接口,让制造商可以在任何时候充分利用当时最优秀的图形处理解决方案,为用户奉献更多最新产品。其中,MXM,即Mobile PCI Express Module,这是一套基于PCI-Express界面的、为图形处理器设计的设备接口,定位于不同类型的笔记本产品,是由NVidia及多家笔记本电脑生产商共同制定。MXM采用和PCI-Express兼容的通讯协议,因此可使用于所有支持PCI-Express规格的绘图核心及支持PCI-Express绘图接口的芯片组,它不止缩短了产品设计的周期,而且厂商可因用户不同需求而提供不同等级的MXM显卡产品,用户则可以根据需要在日后自行升级MXM显卡而无需更换整台笔记本电脑。
现有MXM显卡上的GPU芯片主要由国外的AMD厂商生产、以及国内的JM芯片厂商生产,当然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厂家,但是不同厂商的GPU芯片对外围主板HDMI线路设计上要求也有所不同。以AMD厂商生产的R7340 GPU芯片为例,该GPU芯片没有原生HDMI接口,其原生DP(DisplayPort)接口即可用作输出DP信号,也可复用为HDMI接口用作HDMI信号显示。如图1所示,为R7340 GPU芯片的引脚名称和对应的主板的数字接口线路(Digital VisualInterface,DVI)和HDMI线路。其中,DP接口标准是一个由PC及芯片制造商联盟开发,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标准化的数字式视频接口标准。该接口免认证和免授权,主要用于视频源与显示器等设备的连接,并也支持携带音频、USB和其他形式的数据。HDMI接口标准是需要认证的协议标准,由于DP是一项开放的协议标准,所以很多新的技术会优先出现在DP上,然后才会慢慢出现在HDMI上。
MXM3.1显卡设计规范要求硬件主板接口线路设计中DP线路DP_x_LZ/DP_x_LZ#的相关输出信号必须经过耦合电容进行输出,如果其原生DP接口复用作HDMI显示输出时,即HDMI_x_TX/HDMI_x_TX#对应的相关输出信号也必须需要经过耦合电容进行输出。示例地,AMD厂商生产的GPU芯片所在显卡与主板对应的接口电路如图2所示。其中,AMD GPU芯片所在MXM显卡通过MXM Connector(接口转换器)与主板电路连接。主板电路的包括、HDMIConnector(HDMI接口)、上拉电路(图中示意的3.3V上拉电路)、下拉电路(图中示意的接地下拉电路)、耦合电容。
进一步地,HDMI协议规范中由于HDMI为TMDS电平标准,协议要求GPU芯片所在显卡的输出端必须采用直流耦合的方式。如图3所示,示例了一个TMDS差分对的概念示意原理图。
其次,针对国产厂商生产的JM的芯片为例,其GPU芯片有原生HDMI接口。因此,其HDMI_x_TX/HDMI_x_TX#接口线路必须按照HDMI协议规范采用直流耦合的方式与HDMI接口连接的方式进行设计。如图4所示,为JM GPU芯片的HDMI线路设计电路图。其中,JM GPU芯片所在MXM显卡通过MXM Connector(接口转换器)与主板电路连接,主板电路包括HDMIConnector(HDMI接口)和上拉电路(图中示意的3.3V上拉电路)。而且MXM Connector(接口转换器)和HDMI Connector直流耦合连接。
因此,若JM系列GPU芯片若按照MXM3.1规范设计中HDMI接口设计要求或者按照AMDGPU芯片方案设计采用交流耦合方式会出现HDMI无法显示的问题。由于AMD GPU的DP port用作HDMI功能时与JM GPU的原生HDMI接口外围主板线路无法兼容,所以针对不同厂商的GPU芯片或者GPU所在MXM显卡需要采用两种不同的主板设计,该问题严重制约研发周期与成本,主板设计维护以及后续的产品发布。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在不修改任何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以及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的同时,兼容两种输出的HDMI信号不同的GPU芯片HDMI接口电路。能够解决主板维护复杂的问题,并且极大缩减研发周期与生产成本。下面实施例具体说明本方案提出的接口电路及主板。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接口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接口电路包括:驱动电路501;驱动电路501分别与显卡502和电容503连接,电容503与数据传输接口504连接,显卡502上包括数据处理芯片5021;
驱动电路501,用于向各数据处理芯片5021的输出信号提供驱动信号,以生成波动信号,使得波动信号经过电容503后输出至数据传输接口504。
其中,数据处理芯片5021可以包括AMD芯片、JM芯片、NVIDIA芯片等中的任一类芯片。驱动电路501可以包括信号生成器、电源以及能够产生一定幅度、方向电压信号的振荡电路等。数据传输接口504可以包括DP接口、HDMI接口等。
具体地,驱动电路501分别与显卡502和电容503连接,电容503与数据传输接口504连接。电容的个数不进行限制,可以是一个电容,也可以是由多个电容构成的电容组,在此不加以限制。驱动电路501和数据传输接口504之间可以采用至少一条传输线路连接,每一条线路上包括至少一个电容503。每一条线路上的电容503的型号、个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在此不加以限制。
驱动电路501向数据处理芯片5021的输出信号提供驱动信号,以生成波动信号,使得波动信号经过电容503后输出至数据传输接口504。
进一步地,驱动电路501可以是周期性的输出恒定电信号,并叠加至数据处理芯片5021的输出信号,以得到波动信号。驱动电路501也可以是持续输出振荡信号(例如,方波信号、正玄波信号),并叠加至各数据处理芯片5021的输出信号,以得到波动信号。驱动电路501还可以是根据数据处理芯片5021中的信号源,确定需要进行输出的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叠加至各数据处理芯片50221的输出信号,以得到波动信号,在此不加以限制。当生成了波形信号后,通过连接的电容503对波动信号进行耦合,并将耦合后的电信号传输至数据传输接口504中。
示例地,若显卡502中同时包括AMD芯片或JM芯片。针对ADM芯片,AMD芯片输出的为第一波动信号,则此时,驱动信号可以输出一个与第一波动信号相同的第二波动信号,当第一波动信号与第二波动信号进行叠加后,则可以生成第一叠加后的波动信号,并将第一叠加后的波动信号传输至电容中进行耦合,并将耦合后的电信号传输至数据传输接口504。
针对JM芯片,则JM芯片输出的为直流信号,则此时,驱动信号输出第二波动信号,并将第二波动信号与直流信号进行叠加,则可以生成第二叠加后的波动信号,并将第二叠加后的波动信号传输至电容中进行耦合,并将耦合后的电信号传输至数据传输接口。
可选地,数据处理芯片5021可以具体为AMD GPU芯片或JM GPU芯片,即不同厂商生产的GPU芯片。
可选地,数据传输接口为高清多媒体HMDI接口。
可选地,数据处理芯片5021的输出信号为视频接口信号或高清多媒体接口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接口电路包括驱动电路,且该驱动电路分别与显卡和电容连接,电容与数据传输接口连接,显卡上包括数据处理芯片,该驱动电路向数据处理芯片的输出信号提供驱动信号,以生成波动信号,使得波动信号经过电容后输出至数据传输接口。上述接口电路能够兼容具有不同数据处理芯片的显卡与主板之间的信号传输,而且,无需更改原有显卡对应主板的电路设计,以及拆卸主板的电路器件,即可实现同时兼容多种类型数据处理芯片对应的接口电路,降低了不同显卡连接主板电路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
上述实施例对接口电路进行了说明,现以一个实施例对接口电路中的驱动电路进一步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驱动电路501包括信号生成器5011和电阻5012;信号生成器5011与电阻5012的一端连接,电阻5012的另一端与显卡502和电容503之间的公共端连接;
信号生成器5011,用于生成驱动信号,并将驱动信号通过电阻后与数据处理芯片5021的输出信号生成波动信号。
其中,信号生成器5011可以包括:正弦信号发生器、低频信号发生器、高频信号发生器、随机信号发生器等,在此不加以限制。驱动信号可以为周期型输出的恒流信号、或者持续的振荡信号,在此不加以限制。
示例地,显卡502中可以包括输出波动信号的数据处理芯片5021,也可以包括输出直流信号的数据处理芯片5021。针对输出波动信号的数据处理芯片5021,驱动信号可以为一种与数据处理芯片5021内部输出的信号相同类型的信号,驱动信号经过电阻后与数据处理芯片5021输出的信号进行叠加后,则可以生成波动信号,并将波动信号传输至电容503中进行耦合,并将耦合后的电信号传输至数据传输接口504。
针对输出信号为直流信号的数据处理芯片5021,则此时,信号生成器5011输出驱动信号,并将经过电阻5012后的驱动信号与数据处理芯片5021输出的直流信号进行叠加,则可以生成波动信号,将波动信号传输至电容5012中进行耦合,并将耦合后的电信号传输至数据传输接口504。
可选地,驱动信号为预设电压值的电压信号,优选地为3.3V电压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驱动电路501包括信号生成器5011和电阻5012;信号生成器5011与电阻5012的一端连接,电阻5012的另一端与显卡502和电容503之间的公共端连接;信号生成器5011能够生成驱动信号,并将驱动信号通过电阻后与数据处理芯片的输出信号生成波动信号,进而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处理芯片5021输出的信号均调整为波动信号,进而只需经由电容503对波动信号进行耦合,即可传输至数据传输接口504。解决了不同数据处理芯片对应主板的接口电路不兼容的问题。
上述实施例对驱动电路501进行了说明,现以一个实施例对驱动电路501进一步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电阻5012包括第一电阻50121和第二电阻50122;信号生成器5011分别与第一电阻50121的一端和第二电阻50122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50121的另一端与显卡502的第一输出端和电容503之间的公共端连接,第二电阻50122的另一端与显卡502的第二输出端和电容503之间的公共端连接;
信号生成器5011,用于将驱动信号通过第一电阻50121后与显卡502的第一输出端的第一输出信号生成第一波动信号;以及将驱动信号通过第二电阻50122后与显卡502的第二输出端的第二输出信号生成第二波动信号。
其中,由于显卡可以通过线路1:DP_x_LZ/HDMI_x_TX、线路2:DP_x_LZ/HDMI_x_TX#,实现与数据传输接口之间的信号传输。因此,对于不同的线路,驱动电路中包括两个电阻分别与显卡的两条线路对应。
具体地,其中驱动电路501中的电阻包括:第一电阻50121和第二电阻50122;信号生成器5011分别与第一电阻50121的一端和第二电阻50122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50121的另一端与显卡502的第一输出端和电容503之间的公共端连接,第二电阻50122的另一端与显卡502的第二输出端和电容503之间的公共端连接。信号生成器5011能够将驱动信号通过第一电阻50121后与显卡502的第一输出端的第一输出信号生成第一波动信号;以及将驱动信号通过第二电阻50122后与显卡502的第二输出端的第二输出信号生成第二波动信号。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能够为数据处理芯片的输出信号提供驱动信号,并通过电阻进行分压保护,使整个接口电路正常运行。
上述实施例对驱动电路中的电阻进行了说明,现以一个实施例对驱动电路中的电容进行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电容503包括第一电容5031和第二电容5032,第一电容503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50121的另一端与显卡50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容50121的第二端与数据传输接口504连接;
第二电容5032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50122的另一端与显卡50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容5032的第二端与数据传输接口504连接。
其中,驱动电路501中的电容503包括第一电容5031和第二电容5032,第一电容5031和第二电容5032的型号和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电容5031以及第二电容5032各自可以为一个电容,也可以为多个电容组成的电容组。
具体地,第一电容503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50121的另一端与显卡502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一电容5031的第二端与数据传输接口504连接;第二电容5032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50122的另一端与显卡502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容5032的第二端与数据传输接口504连接。第一电容5031和第二电容5032用于对传输的波动信号进行耦合,为数据传输接口504提供稳定的信号。上述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对数据处理芯片5021输出的信号进行耦合,为数据传输接口提供稳定的信号。
上述实施例对驱动电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确定驱动电路中的信号生成器生成的驱动信号时,可以将驱动信号设置为数据处理芯片中信号源相同的信号,现以一个实施例对如何设置为数据处理芯片中信号源相同的信号进行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信号生成器5011与数据处理芯片5021连接,信号生成器5011用于从数据处理芯片5021上获取源信号,并根据源信号生成驱动信号。
具体地,若信号生成器5011连接的数据处理芯片5021为输出波动信号的芯片(比如,AMD GPU芯片),由于其内部存在相应的驱动电路可以生成相应的驱动信号,再由驱动信号生成芯片输出的波动信号,且驱动电路输出的驱动电压可以由数据处理芯片5021内部的源信号提供,因此,设置在数据处理芯片5021外部的信号生成器可以从数据处理芯片5021上获取源信号,并根据该源信号生成与数据处理芯片5021内部相同的驱动信号。
若信号生成器5011连接的数据处理芯片5021为输出直流信号的芯片(比如,JMGPU芯片),该芯片内部也设置有可以产生恒流电压的电源,比如,3.3V电压,则此时设置于该芯片外部的信号生成器可以从该数据处理芯片内部的电源获取电压信号,之后即可将该电压信号作为驱动信号生成波动信号。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电路通过从数据处理芯片上获取源信号,使之后由该源信号产生的驱动信号能够和数据处理芯片输出的信号更加匹配,进而能够准确和稳定的将数据处理芯片输出的信号传输至数据传输接口电路。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主板,该主板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的接口电路。
示例性提供一种主板,如图10所示,显卡601与主板602连接。本实施例中接口电路设置在主板602上,该主板的设计方案主要在AMD GPU芯片原生DP_x_Lx/DP_x_Lx#接口电路基础上,在其耦合电容503之前的线路上增加GPU使用P3V3电的上拉电路(对应前述实施例的驱动电路),该P3V3电的上拉电路相当于AMD GPU芯片内部的P3V3电的上拉电路,这里实现了将AMD GPU芯片内部的P3V3电的上拉电路进行芯片外部设计,进而使得该主板602上若连接包括JM GPU芯片的显卡时,JM GPU芯片输出的直流信号可以被外部设置的P3V3电的上拉电路转换为波动信号,进而经过之后的耦合电容传输至数据传输接口,实现了AMD GPU芯片和JM GPU芯片的接口电路的兼容性,避免AMD GPU芯片所在的显卡上需要换用JM GPU芯片时,还需要重新针对JM GPU芯片设计新的接口电路,比如,按照AMD芯片相关HDMI线路方案设计,在使用JM GPU芯片时需要将HDMI_x_TX/HDMI_x_TX#线路中耦合电容改为电阻,并将线路中相关下拉电阻做下件处理,不利于产品研发设计以及后续维护工作。而利用本主板的接口电路设计,即可直接由JM GPU芯片替代原有的AMD GPU芯片在显卡上进行使用。需要说明的是,JM GPU芯片的内部并未设置有P3V3电的上拉电路,因此,若外部无P3V3电的上拉电路,则JM GPU芯片输出的信号若需要正常传输至数据传输接口时,必须通过直流耦合的方式传输,因此利用上述主板的接口电路,通过外部的上拉电路即可解决该问题。关于接口电路中各器件与其他器件的连接关系和工作原理可具体对应参见前述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现有主板上的接口电路是在原有主板的接口电路的基础上增加驱动电路,使主板上的接口电路能够兼容具备不同类型或不同厂商生产的数据处理芯片所在显卡与主板之间的信号传输,而且由于还无需更改原有数据处理芯片所在显卡对应主板的电路设计,以及拆卸主板的电路器件,降低了主板的制作成本和后期维护成本,极大的提高了该主板的利用率。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接口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电路包括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分别与显卡和电容连接,所述电容与数据传输接口连接,所述显卡上包括至少两种类型的数据处理芯片;所述驱动电路和所述数据传输接口之间采用至少一条传输线路连接,每一条所述传输线路上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电容;所述数据处理芯片包括AMD芯片、JM芯片、NVIDIA芯片的中任一类芯片;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信号生成器或振荡电路;
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向所述数据处理芯片的输出信号提供驱动信号,将所述驱动信号叠加至所述数据处理芯片的输出信号,以生成波动信号,使得所述波动信号经过所述电容耦合后输出至所述数据传输接口;所述数据处理芯片的输出信号为直流信号或波动信号;
所述驱动电路,具体用于在所述数据处理芯片为所述AMD芯片,所述AMD芯片的输出信号为第一波动信号时,输出与所述第一波动信号相同的第二波动信号,将所述第一波动信号和所述第二波动信号进行叠加,生成所述波动信号;或者,所述驱动电路,具体用于在所述数据处理芯片为所述JM芯片,所述JM芯片的输出信号为直流信号时,生成第二波动信号,将所述直流信号与所述第二波动信号进行叠加,生成所述波动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信号生成器和电阻;所述信号生成器与所述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显卡和所述电容之间的公共端连接;
所述信号生成器,用于生成所述驱动信号,并将所述驱动信号通过所述电阻后与所述数据处理芯片的输出信号生成所述波动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信号生成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显卡的第一输出端和所述电容之间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显卡的第二输出端和所述电容之间的公共端连接;
所述信号生成器,用于将所述驱动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电阻后与所述显卡的第一输出端的第一输出信号生成第一波动信号;以及将所述驱动信号通过所述第二电阻后与所述显卡的第二输出端的第二输出信号生成第二波动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包括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显卡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数据传输接口连接;
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显卡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数据传输接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信号为预设电压值的电压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种类型的数据处理芯片包括AMD GPU芯片和JM GPU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生成器与所述数据处理芯片连接,所述信号生成器用于从所述数据处理芯片上获取源信号,并根据所述源信号生成所述驱动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接口为高清多媒体HMDI接口。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芯片的输出信号为视频接口信号或高清多媒体接口信号。
10.一种主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接口电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59600.5A CN114461555B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接口电路和主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59600.5A CN114461555B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接口电路和主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61555A CN114461555A (zh) | 2022-05-10 |
CN114461555B true CN114461555B (zh) | 2024-11-15 |
Family
ID=81408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59600.5A Active CN114461555B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接口电路和主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46155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43711B (zh) * | 2023-07-27 | 2024-05-10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信号传输电路、主板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26120B (zh) * | 2008-10-23 | 2010-06-09 | 宁波奥科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用单根以太网电缆延展hdmi和/或dvi接口连接长距离的方法 |
US8019906B2 (en) * | 2009-02-04 | 2011-09-13 | Via Technologies, Inc. | Dual mode displayport (DP) and 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 (HDMI) transmitter configured to transmit video and/or audio signals in DP or HDMI according to mode signal |
US8878590B2 (en) * | 2012-01-25 | 2014-11-04 | 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 | Techniques for switching between AC-coupled connectivity and DC-coupled connectivity |
CN103294423A (zh) * | 2012-02-22 | 2013-09-11 | 辉达公司 | 包括信号发射电路的芯片、芯片间通信系统及其配置方法 |
US10339090B2 (en) * | 2016-05-23 | 2019-07-02 | Advoli Limited |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MXM on a PCI card |
CN206077615U (zh) * | 2016-10-11 | 2017-04-05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Hdmi输出设备 |
CN108924459B (zh) * | 2018-08-06 | 2021-04-13 | 上海顺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输出接口电路及装置 |
CN111813364B (zh) * | 2020-07-20 | 2023-11-03 | 深圳宝新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显卡信号传输电路及主板 |
-
2021
- 2021-12-30 CN CN202111659600.5A patent/CN114461555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61555A (zh) | 2022-05-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81273B (zh) | 一种液晶电视电路系统及接口 | |
CN108259803B (zh) | 电子终端设备、电视终端、信号输入电路及方法 | |
CN107241562B (zh) | 超高清液晶电视电路系统及接口 | |
US7324111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graphics processing signals to a stand-alone module | |
US9153923B2 (en) | USB power adapter with integrated male and female connectors to charge and sync functions | |
CN101276570A (zh) | 用于显示通过各种端口输入的视频的显示设备 | |
TW201602793A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電源管理方法 | |
CN114461555B (zh) | 接口电路和主板 | |
US20110019384A1 (en) |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 |
CN112752090A (zh) | 测试装置 | |
CN217008117U (zh) | 一种可升级式一体机 | |
CN205265858U (zh) | 一种配置usb接口转接器的电视机 | |
CN202677260U (zh) | 计算机及其显卡、主板 | |
CN203931463U (zh) | 一种edp接口转lvds接口卡 | |
CN217904525U (zh) | 一种信号转换器、拓展坞及电子设备 | |
CN209071781U (zh) | 显示屏连接线、显示屏以及计算机设备 | |
CN202041946U (zh) | 显示电路模组 | |
CN201298340Y (zh) | 显卡、包括所述显卡之可灵活伸缩的连接接口系统以及适配器 | |
CN210402326U (zh) | Lvds视频源模块 | |
CN110262990A (zh) | Lvds视频源模块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8707782U (zh) | 一种将hdmi信号转换为rgb信号的转换电路 | |
CN114510127A (zh) | 一种兼容hdmi、mipi以及lvds接口的主板及机器人 | |
CN221861071U (zh) | Pos机以及pos机系统 | |
CN111447377A (zh) | 多媒体信号转换装置 | |
CN206353307U (zh) | 用于调试外设的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