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8331A - 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58331A CN114458331A CN202111440742.2A CN202111440742A CN114458331A CN 114458331 A CN114458331 A CN 114458331A CN 202111440742 A CN202111440742 A CN 202111440742A CN 114458331 A CN114458331 A CN 1144583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il dumping
- soil
- excavation
- device suitable
- convey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5641 tunne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93 sla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21—EARTH OR ROCK DRILLING; MINING
- E21D—SHAFTS; TUNNELS; GALLERIES; LARGE UNDERGROUND CHAMBERS
- E21D9/00—Tunnels or galleries, with or without linings; 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making thereof; Layout of tunnels or galleries
- E21D9/12—Devices for removing or hauling away excavated material or spoil; Working or loading platfor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包括掘进装置、挂载件和多节排土机构,在运输过程中,各排土机构呈层叠状态,在掘进时,最上层的排土机构通过挂载件与掘进装置连接,掘进装置带动最上层的排土机构向掘进方向移动,而后上层的排土机构带动相邻下层的排土机构向掘进方向移动驱使各节排土机构依次首尾对接形成从隧道内至隧道外的排土输送线。该排土装置具有利于叠放装卸、能实现自动铺排、可提高排土效果和排土效率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抢险过程中的小型隧道施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伤亡是因为人员被埋在土中,因为没有快速的施工装备开通抢险救援通道而错失救援的黄金时间;严重的地震灾害常造成楼房倒塌在废墟中的人员急需救援,也是因为无快速开通直达人员被困地点的救援装备而增大了人员的伤亡危害;地下工程的大量修建不时发生很大的塌方引起的“关门事故”等地质类灾害事故,造成人员被困于塌方体后方急需救援抢险通道的快速开通装备。目前,发生上述事故的抢险救援通道仅在隧道发生大型塌方发生“关门事故”,隧道塌方体的工作面前方有人员被困的情况下,为尽快解救被困人员采用了把市政小型隧道施工中的后方顶进管道的方法应用到救援通道的施工中,该方法非专用的救援通道施工机械,因此受到顶进距离偏短和必须直线顶进及现场塌方不断进行等因素影响的制约,还不能形成一种有效的专用的施工机械。
在小型隧道施工过程中,后续要采用圆管道跟进铺设,而小型隧道施工又会产生大量的土渣需要排出,现有技术中,往往土渣的排出费时费力,因此延误了宝贵的抢险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于叠放装卸、能实现自动铺排、可提高排土效果和排土效率的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包括掘进装置、挂载件和多节排土机构,在运输过程中,各排土机构呈层叠状态,在掘进时,最上层的排土机构通过挂载件与掘进装置连接,所述掘进装置带动最上层的排土机构向掘进方向移动,而后上层的排土机构带动相邻下层的排土机构向掘进方向移动驱使各节排土机构依次首尾对接形成从隧道内至隧道外的排土输送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排土机构包括带轮输送机,所述带轮输送机的前后端两侧均安装有滚轮。
所述带轮输送机的后端两侧均安装有支腿,后端的两个滚轮安装在相应的支腿上,在各排土机构展开形成排土输送线的过程中,上层的带轮输送机通过其支腿带动下层的带轮输送机向掘进方向移动。
所述带轮输送机前端的两个滚轮均通过轮轴安装在带轮输送机上,所述轮轴伸出至相应滚轮的外壁,在各排土机构展开形成排土输送线的过程中,上层的带轮输送机的支腿与下层的带轮输送机的轮轴的伸出部分接触以带动其向掘进方向移动。
两根所述支腿内侧壁之间的间距大于前端两个滚轮外壁之间的间距。
所述带轮输送机前端轮轴的端部位于前端滚轮和后端滚轮之间。
所述挂载件上设有挂载部和拖拽部,所述挂载部挂装在掘进装置上,所述拖拽部与最上层的排土机构前端连接。
所述挂载部设置在挂环,所述挂环与掘进装置套接。
所述拖拽部设置为门架结构,所述门架结构与最上层的排土机构前端轮轴的伸出部分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的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该排土装置包括掘进装置、挂载件和多节排土机构,在运输过程中,各排土机构呈层叠状态,在掘进时,最上层的排土机构通过挂载件与掘进装置连接,掘进装置带动最上层的排土机构向掘进方向移动,而后上层的排土机构带动相邻下层的排土机构向掘进方向移动驱使各节排土机构依次首尾对接形成从隧道内至隧道外的排土输送线。使用时,最上层的排土机构通过挂载件与掘进装置连接,掘进装置边掘进边带动最上层的排土机构向掘进方向移动,而后上层的排土机构带动相邻下层的排土机构向掘进方向移动驱使各节排土机构依次首尾对接形成从隧道内至隧道外的排土输送线,掘进装置掘进过程中产生的土渣通过排土输送线排出至隧道外。该排土装置的各排土机构在运输过程中呈层叠状态,节省了装载空间,利于装卸;而多节排土机构通过掘进装置的动力实现由上至下的依次释放展开,形成了排土输送线的自动铺排,同时还实现了实时排土效果,大大提高了排土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中挂载件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中排土机构层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中排土机构展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中相邻排土机构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掘进装置;2、挂载件;21、挂载部;22、拖拽部;3、排土机构;31、带轮输送机;311、支腿;32、滚轮;33、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5示出了本发明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的一种实施例,该排土装置包括掘进装置1、挂载件2和多节排土机构3,在运输过程中,各排土机构3呈层叠状态,在掘进时,最上层的排土机构3通过挂载件2与掘进装置1连接,掘进装置1带动最上层的排土机构3向掘进方向移动,而后上层的排土机构3带动相邻下层的排土机构3向掘进方向移动驱使各节排土机构3依次首尾对接形成从隧道内至隧道外的排土输送线。使用时,最上层的排土机构3通过挂载件2与掘进装置1连接,掘进装置1边掘进边带动最上层的排土机构 3向掘进方向移动,而后上层的排土机构3带动相邻下层的排土机构3向掘进方向移动驱使各节排土机构3依次首尾对接形成从隧道内至隧道外的排土输送线,掘进装置1掘进过程中产生的土渣通过排土输送线排出至隧道外。该排土装置的各排土机构3在运输过程中呈层叠状态,节省了装载空间,利于装卸;而多节排土机构3通过掘进装置1的动力实现由上至下的依次释放展开,形成了排土输送线的自动铺排,同时还实现了实时排土效果,大大提高了排土效率。
本实施例中,排土机构3包括带轮输送机31,带轮输送机31的前后端两侧均安装有滚轮32。该结构中,带轮输送机31用于对土渣进行输送排出,前后端的滚轮32便于自动铺排以形成排土输送线。
本实施例中,带轮输送机31的后端两侧均安装有支腿311,后端的两个滚轮32安装在相应的支腿311上,在各排土机构3展开形成排土输送线的过程中,上层的带轮输送机31通过其支腿311带动下层的带轮输送机31向掘进方向移动。该结构中,后端两侧的支腿311与带轮输送机31一同构成了一种骑跨式结构,即上层的带轮输送机31骑跨在下层的带轮输送机31上,上层带轮输送机31的自身重力会压住下层的带轮输送机31,而两侧的支腿311在侧向形成了限位,提高了叠放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带轮输送机31前端的两个滚轮32均通过轮轴33安装在带轮输送机31上,轮轴33伸出至相应滚轮32的外壁,在各排土机构3展开形成排土输送线的过程中,上层的带轮输送机31的支腿311与下层的带轮输送机31的轮轴33的伸出部分接触以带动其向掘进方向移动。该结构中,上层带轮输送机31两侧的支腿311与下层的带轮输送机31的轮轴33的伸出部分接触,从而实现上层带动下层向掘进方向移动,其结构简单可靠。
本实施例中,两根支腿311内侧壁之间的间距大于前端两个滚轮32外壁之间的间距。这样设置,使得上层带轮输送机31两侧的支腿311不会也下层的带轮输送机31前端两个滚轮 32接触而影响其滚动。
本实施例中,带轮输送机31前端轮轴33的端部位于前端滚轮32和后端滚轮32之间。这样设置主确保了下层的带轮输送机31前端轮轴33不会与上层带轮输送机31后端滚轮32 接触而影响其滚动。
本实施例中,挂载件2上设有挂载部21和拖拽部22,挂载部21挂装在掘进装置1上,拖拽部22与最上层的排土机构3前端连接。该结构中,通过挂载部21和拖拽部22的中间连接作用,为最上层的排土机构3提供了行进动力。
本实施例中,挂载部21设置在挂环,挂环与掘进装置1套接。其结构简单可靠。
本实施例中,拖拽部22设置为门架结构,门架结构与最上层的排土机构3前端轮轴33 的伸出部分连接。这样设置,充分利用了最上层的排土机构3前端轮轴33,不占用排土机构 3空间,也不影响其滚轮作用,其结构简单巧妙。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掘进装置(1)、挂载件(2)和多节排土机构(3),在运输过程中,各排土机构(3)呈层叠状态,在掘进时,最上层的排土机构(3)通过挂载件(2)与掘进装置(1)连接,所述掘进装置(1)带动最上层的排土机构(3)向掘进方向移动,而后上层的排土机构(3)带动相邻下层的排土机构(3)向掘进方向移动驱使各节排土机构(3)依次首尾对接形成从隧道内至隧道外的排土输送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土机构(3)包括带轮输送机(31),所述带轮输送机(31)的前后端两侧均安装有滚轮(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输送机(31)的后端两侧均安装有支腿(311),后端的两个滚轮(32)安装在相应的支腿(311)上,在各排土机构(3)展开形成排土输送线的过程中,上层的带轮输送机(31)通过其支腿(311)带动下层的带轮输送机(31)向掘进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输送机(31)前端的两个滚轮(32)均通过轮轴(33)安装在带轮输送机(31)上,所述轮轴(33)伸出至相应滚轮(32)的外壁,在各排土机构(3)展开形成排土输送线的过程中,上层的带轮输送机(31)的支腿(311)与下层的带轮输送机(31)的轮轴(33)的伸出部分接触以带动其向掘进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支腿(311)内侧壁之间的间距大于前端两个滚轮(32)外壁之间的间距。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输送机(31)前端轮轴(33)的端部位于前端滚轮(32)和后端滚轮(3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载件(2)上设有挂载部(21)和拖拽部(22),所述挂载部(21)挂装在掘进装置(1)上,所述拖拽部(22)与最上层的排土机构(3)前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载部(21)设置在挂环,所述挂环与掘进装置(1)套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拽部(22)设置为门架结构,所述门架结构与最上层的排土机构(3)前端轮轴(33)的伸出部分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40742.2A CN114458331A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40742.2A CN114458331A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58331A true CN114458331A (zh) | 2022-05-10 |
Family
ID=81406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40742.2A Pending CN114458331A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458331A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20383A (ja) * | 1999-01-29 | 2000-08-08 |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 トンネル掘削機の土砂搬送装置 |
CN110645041A (zh) * | 2019-10-28 | 2020-01-03 | 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煤矿坍塌巷道顶管救援装备及其安装方法 |
US20200130940A1 (en) * | 2017-03-09 | 2020-04-30 | Ramper Innovations, Inc. | Foldable conveyor system |
CN216588614U (zh) * | 2021-11-30 | 2022-05-24 | 长沙理工大学 | 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 |
-
2021
- 2021-11-30 CN CN202111440742.2A patent/CN11445833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20383A (ja) * | 1999-01-29 | 2000-08-08 |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 トンネル掘削機の土砂搬送装置 |
US20200130940A1 (en) * | 2017-03-09 | 2020-04-30 | Ramper Innovations, Inc. | Foldable conveyor system |
CN110645041A (zh) * | 2019-10-28 | 2020-01-03 | 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煤矿坍塌巷道顶管救援装备及其安装方法 |
CN216588614U (zh) * | 2021-11-30 | 2022-05-24 | 长沙理工大学 | 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564050B (zh) | 一种掘锚平行作业施工装备 | |
CN103452561B (zh) | 一种地铁暗挖车站多层横向通道竖向进洞施工方法、以及东、西两侧施工方法 | |
CN108412542A (zh) | 一种厚煤层宽巷掘进矸石膏体充填成巷方法 | |
CN104675422B (zh) | 煤矿巷道掘进工作面临时支护的液压装置 | |
CN102852550B (zh) | 一种无煤柱半原位沿空留巷方法 | |
WO2015007133A1 (zh) | 一种"履带式"液压组合支架临时支护与永久支护平行作业掘进工艺及设备 | |
CN109488366B (zh) | 一种隧道坍塌后安全可靠的快速救援装置及救援方法 | |
CN110331996B (zh) | 一种纯机械半自动移动式巷道临时支护装置及工作方法 | |
CN104143284B (zh) | 一种深凹露天矿开采模型系统 | |
CN216588614U (zh) | 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 | |
CN104500116B (zh) | 一种机载式辅助支架升降搬运装置 | |
CN104712356B (zh) | 一种液压自移循环支撑巷道组合支架及施工方法 | |
CN106276056A (zh) | 多节段组合式土方垂直提升装置 | |
CN114320310B (zh) | 用于新开救援隧道的快速掘进系统 | |
CN114458331A (zh) | 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排土装置 | |
CN107829751A (zh) | 一种处理盾构施工临时险情的盾构机配套台车装置 | |
CN105863673A (zh) | 顶推机机身可返回式顶管施工方法及施工结构 | |
CN216588609U (zh) | 适用于新开救援隧道时的设备运载车 | |
CN216588648U (zh) | 安全救援通道的铺组装置 | |
CN117005899A (zh) | 一种隧道施工防岩爆柔性支护装置及其自动化施工方法 | |
CN201786385U (zh) | 一种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的结构 | |
CN207761708U (zh) | 一种厚煤层宽巷掘进矸石膏体充填系统 | |
CN114370276B (zh) | 一种新开救援通道施工方法 | |
CN112030773A (zh) | 一种露天煤矿采场与排土场之间搭桥施工方法 | |
CN107246264A (zh) | 一种坚硬顶板条件下的簿煤层走向条带充填开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