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56007A - 一种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56007A CN114456007A CN202210177346.3A CN202210177346A CN114456007A CN 114456007 A CN114456007 A CN 114456007A CN 202210177346 A CN202210177346 A CN 202210177346A CN 114456007 A CN114456007 A CN 11445600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ertilizer
- potassium
- sugar
- coloring
- stir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B—PHOSPHATIC FERTILISERS
- C05B7/00—Fertilisers based essentially on alkali or ammonium orthophosph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4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for affecting fertiliser dosage or release rate; for affecting solubility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G—MIXTURES OF FERTILISERS COVERED INDIVIDUALLY BY DIFFERENT SUBCLASSES OF CLASS C05; 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MATERIALS NOT HAVING A SPECIFIC FERTILISING ACTIVITY, e.g. PESTICIDES, SOIL-CONDITIONERS, WETTING AGENTS; FERTIL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C05G3/00—Mixtures of one or more fertilisers with additives not having a specially fertilising activity
- C05G3/60—Biocides or preservatives, e.g. disinfectants, pesticides or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肥料包括以下组成成份:丝氨酸、胱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甘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核苷酸、稀土、柠檬酸钛、甘露糖苷酶、木糖苷酶、葡萄糖醛酸苷酶、葡萄糖、丙三醇、灰黄霉酸、磷酸氢二钾和水。本发明的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效果好,营养高,吸收好,着色好,糖分高,品质好,是农作物肥料上的创新,且通过稀土和柠檬酸钛,增加肥料中果树必需的微量矿物质,缓慢均匀地释放在土壤,充分保证果树的吸收,灰黄霉酸能抑制真菌有丝分裂,使有丝分裂的纺锤结构断裂,终止中期细胞分裂,预防果树真菌感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肥料,特别涉及一种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农业肥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果实的色泽和口感是评价果实外观品质的一个重要指针,也是最受消费者重视的一项感官指标,因此着色、口感好的水果在销售过程中占很大的优势。果实的色泽和糖度的发育是一个生理代谢过程,其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光、温度、水及树体自身的营养和有关酶的活性。所以采用合理的喷肥措施使果实的色泽和糖度达到最佳,这对农民的增效益来说极其重要。现在市面上有众多植物调节剂类的果实着色剂,如:乙烯利,细胞分裂素,比久等,但他们的比例和使用要求严格,使用不当甚至会造成落果和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本发明配方就是一种从植物生理上来调节树体的营养及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果实的酶的活性和磷钾的吸收,从根本上来解决果实的着色和增糖。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提高有机质的含量和光合作用,有利于果实的上色,磷钾的施用对果实着色影响很大。磷在植物体内参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储存和传递、细胞分裂、细胞增大和其他一些过程。磷能促进早期根系的形成和生长,提高植物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能力,钾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钾能够促进光合作用,钾能明显地提高植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并很快转化为蛋白质。钾的另一特点是有助于果实的上色。因此,一种含多肽氨基酸、核苷酸及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是发展的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所述肥料包括以下组成成份:
丝氨酸、胱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甘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核苷酸、稀土、柠檬酸钛、甘露糖苷酶、木糖苷酶、葡萄糖醛酸苷酶、葡萄糖、丙三醇、灰黄霉酸、磷酸氢二钾和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肥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丝氨酸0~3%、胱氨酸0~2%、谷氨酸0~4%、赖氨酸0~3%、精氨酸0~4%、甘氨酸0~3%、苏氨酸0~3%、组氨酸0~2%、半胱氨酸0~4%、核苷酸1~5%、稀土3~5%、柠檬酸钛1~3%、甘露糖苷酶0~9%、木糖苷酶0~5%、葡萄糖醛酸苷酶0~5%、葡萄糖15~20%、丙三醇8~15%、灰黄霉酸3~5%、磷酸氢二钾15~35%和余量的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一种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对应比例的丝氨酸、胱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甘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甘露糖苷酶、木糖苷酶和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几种,加入到含有水的反应釜内;升温到30℃并保持恒定;
S2:搅拌加入对应比例的核苷酸、葡萄糖和稀土,反应2小时后,升温到40℃,搅拌加入磷酸氢二钾,搅拌3小时,充分络合后,降温到20℃下,搅拌加入丙三醇、灰黄霉酸和柠檬酸钛,搅拌2小时即得肥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一种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效果好,营养高,吸收好,着色好,糖分高,品质好,是农作物肥料上的创新,且通过稀土和柠檬酸钛,增加肥料中果树必需的微量矿物质,缓慢均匀地释放在土壤,充分保证果树的吸收,灰黄霉酸能抑制真菌有丝分裂,使有丝分裂的纺锤结构断裂,终止中期细胞分裂,预防果树真菌感染。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产品对苹果叶绿素含量影响的附表;
图2本发明产品对光合作用有明显的促进和改良作用的附表;
图3本发明产品对叶SOD、POD活性影响的附表;
图4本发明产品剂量分组及试验结果的附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
一种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肥料包括以下组成成份:
丝氨酸、胱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甘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核苷酸、稀土、柠檬酸钛、甘露糖苷酶、木糖苷酶、葡萄糖醛酸苷酶、葡萄糖、丙三醇、磷酸氢二钾和水;肥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丝氨酸0~3%、胱氨酸0~2%、谷氨酸0~4%、赖氨酸0~3%、精氨酸0~4%、甘氨酸0~3%、苏氨酸0~3%、组氨酸0~2%、半胱氨酸0~4%、核苷酸1~5%、稀土3~5%、柠檬酸钛1~3%、甘露糖苷酶0~9%、木糖苷酶0~5%、葡萄糖醛酸苷酶0~5%、葡萄糖15~20%、丙三醇8~15%、磷酸氢二钾15~35%和余量的水。
一种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对应比例的丝氨酸、胱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甘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甘露糖苷酶、木糖苷酶和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几种,加入到含有水的反应釜内;升温到30℃并保持恒定;
S2:搅拌加入对应比例的核苷酸、葡萄糖和稀土,反应2小时后,升温到40℃,搅拌加入磷酸氢二钾,搅拌3小时,充分络合后,降温到20℃下,搅拌加入丙三醇、灰黄霉酸和柠檬酸钛,搅拌2小时即得肥料。
实施例一
该肥料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甘露糖苷酶5%、木糖苷酶5%、葡萄糖 20%、丙三醇15%、谷氨酸4%、半胱氨酸3%、丝氨酸3%、胱氨酸2%、核苷酸 2%、磷酸氢二钾20%和水制成,其中,先将多谷氨酸、半胱氨酸、丝氨酸、胱氨酸和核苷酸倒入置于反应釜内的水中,搅拌加入对应比例的葡萄糖和稀土,反应2小时后,升温到40℃,搅拌加入磷酸氢二钾,搅拌3小时,充分络合后,降温到20℃下,搅拌加入丙三醇、灰黄霉酸和柠檬酸钛,搅拌2小时即得肥料。
实施例二
该肥料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甘露糖酶3%、木糖苷酶3%、葡萄糖醛酸苷酶3%、葡萄糖9%、丙三醇15%、谷氨酸4%、半胱氨酸3%、甘氨酸3%、核苷酸3%、磷酸氢二钾35%和水制成,其中,先将甘露糖酶、木糖苷酶、葡萄糖醛酸苷酶、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核苷酸倒入置于反应釜内的水中,在30℃下,搅拌加入葡萄糖,4小时后,在50℃下,搅拌加入磷酸氢二钾,搅拌3小时混匀,在18℃下,搅拌加入丙三醇,搅拌3小时即得。
实施例三
该肥料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谷氨酸4%、半胱氨酸3%、甘氨酸3%、核苷酸3%、苷露糖酶5%、葡萄糖20%、丙三醇15%、磷酸氢二钾30%和水制成,其中,先将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苷露糖酶倒入置于反应釜内的水中,搅拌加入对应比例的葡萄糖和稀土,反应2小时后,升温到40℃,搅拌加入磷酸氢二钾,搅拌3小时,充分络合后,降温到20℃下,搅拌加入丙三醇、灰黄霉酸和柠檬酸钛,搅拌2小时即得肥料。
实施例四
该肥料是由以下重量百分比计的:赖氨酸2%、丝氨酸2%、苏氨酸3%、组氨酸1%、精氨酸2%、半胱氨酸2%、核苷酸1%、苷露糖酶2%、木糖苷酶3%、葡萄糖醛酸苷酶3%、葡萄糖20%、丙三醇15%、磷酸氢二钾20%和水制成,其中,先将赖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半胱氨酸、核苷酸、苷露糖酶、木糖苷酶、葡萄糖醛酸苷酶倒入置于反应釜内的水中,搅拌加入对应比例的葡萄糖和稀土,反应2小时后,升温到40℃,搅拌加入磷酸氢二钾,搅拌3小时,充分络合后,降温到20℃下,搅拌加入丙三醇、灰黄霉酸和柠檬酸钛,搅拌2小时即得肥料;
具体实验报告:
水果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果实从“数量时代”转向“质量时代”色泽是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在同等气候条件下,本发明连续从2012-2015年,连续3年对苹果、葡萄施用,试验田10亩,其中对比组5亩,试验组5亩试用,对比组用清水,试验组用本发明。
试验品种日期:品种为富士苹果
试验条件:该园通光状况良好,地势平坦,品种为富士苹果,树形为纺棰形,树势营养中良,果实负裁量正常。
试验目的:
1.对富士苹果光合作用增强,含糖量、花青苷、着色果率提高。
1.试验方法
1.1叶绿素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1.1光和强度测定:用改良半叶法。
1.2酶液提取:吸干叶片水分、剪碎,称取3克,置于5mlpH值7.8磷酸冲液(0.05ml/L)于冰浴上均浆,过滤,用7.8磷酸冲液清洗,混合液上清液为酶液。
1.3 SOD的活性测定:采用氮蓝四唑光下还原法测定,以抑制氮蓝四唑还原50ml为酶一个单位。
1.4 POD活性测定:采用愈创笨才酚法测定。
1.5 CAT活性测定:采用碘量法。
1.6果实糖度的测定:采用还原糖和总糖的滴定测定。
糖酸比为总糖和总酸之比。
1.7果实色度的测定:CIE标准色度
2.试验结果
2.1发明产品对苹果每隔15天喷施一次,每次叶绿素含量逐步提高。
其结果如:表1
发明产品对苹果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表1)
单位:mg/Dm2.h
2.2发明产品对苹果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其结果如:表2
发明产品对光合作用有明显的促进和改良作用(表2)
单位:mg/Dm2.h
2.3发明产品对果实SOD、POD活性的影响。
叶中具有品种全部的遗传信息,可反映其真实情况和代谢状态,由表3 看出SOD、POD活性随叶片衰老加深而上升,喷施发明产品的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说明可以促进代谢,延缓植株衰老。其结果如:表3
发明产品对叶SOD、POD活性的影响(表3)
2.4糖度的计算:
对比苹果糖酸比测定:总糖/总酸=12.2068/0.185=65.9827
发明产品苹果糖酸比测定:总糖/总酸=23.487/0.2605=90.1612
2.5色度的计算:
说明:不同的果实的高度,因采光和温度的不同着色的效果不同。果实的越大,高度越高,其光洁度越好,着色的面积越大。因此说明:光照对果实的膨大,着色,增糖起到很重要的影响。
3.1总结
3.1从实验得知:根据提高叶面光合吸收,增强是果实花青素苷的合成,随着果实的成熟,各种酶的活性增强,物质代谢和呼吸作用逐渐增强,一部分有机酸的转化糖分,一部分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和盐分,因此酸味降低,糖分增高。多肽氨基酸、糖苷酶及磷钾的组成,一部分增加作物机体的有机质储备,一部分提高磷钾的含量,进一步促进果实的着色,增糖,膨大。
3.2
3.3本发明产品无毒、无激素。其无毒性试验情况如下:
一、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了解本发明产品经口服毒性作用情况。
二、材料和方法
1、受试物:本发明,为棕色液体,比重1.2887。
2、实验动物:由河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的SD大鼠40只,体重182-196g,雌雄各半,健康状况良好,并在此基础上检疫一周。
3、动物分组和剂量:采用Horn氏法,以2.15倍比关系设计剂量组。试验动物称重后随机分为四组,每组雌、雄各5只。
4、试验操作步骤:试验动物隔夜禁食,药物以蒸馏水配成混悬液,灌胃量按1.0ml/100g体重,一次经口灌胃,观察2周,记录动物表现情况。
5、结果评价:根据雌、雄大鼠各剂量组的动物死亡情况,利用Horn氏法求出LD50及其95%的可信区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GB15670-1995),对受试物作出急性毒性分级。
三、试验结果
剂量分组及试验结果见下表,因剂量5000mg/kg体重组雌、雄大鼠均无死亡,故其余各组试验未再进行。
从上表证实,雌、雄大鼠经口服后无明显中毒症状,观察期内大鼠无死亡。
四、结论
本发明产品对雄性大鼠和雌性大鼠经口服大于5050mg/kg体重,无异常情况,故根据国家标准《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中农药急性经口毒性分级标准,本发明属于低毒性或无毒性,使用安全可靠,本发明的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制备方法简单,使用效果好,营养高,吸收好,着色好,糖分高,品质好,是农作物肥料上的创新,且通过稀土和柠檬酸钛,增加肥料中果树必需的微量矿物质,缓慢均匀地释放在土壤,充分保证果树的吸收,灰黄霉酸能抑制真菌有丝分裂,使有丝分裂的纺锤结构断裂,终止中期细胞分裂,预防果树真菌感染。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3)
1.一种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包括以下组成成份:
丝氨酸、胱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甘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核苷酸、稀土、柠檬酸钛、甘露糖苷酶、木糖苷酶、葡萄糖醛酸苷酶、葡萄糖、丙三醇、灰黄霉酸、磷酸氢二钾和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肥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丝氨酸0~3%、胱氨酸0~2%、谷氨酸0~4%、赖氨酸0~3%、精氨酸0~4%、甘氨酸0~3%、苏氨酸0~3%、组氨酸0~2%、半胱氨酸0~4%、核苷酸1~5%、稀土3~5%、柠檬酸钛1~3%、甘露糖苷酶0~9%、木糖苷酶0~5%、葡萄糖醛酸苷酶0~5%、葡萄糖15~20%、丙三醇8~15%、灰黄霉酸3~5%、磷酸氢二钾15~35%和余量的水。
3.一种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对应比例的丝氨酸、胱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甘氨酸、苏氨酸、组氨酸、半胱氨酸、甘露糖苷酶、木糖苷酶和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几种,加入到含有水的反应釜内;升温到30℃并保持恒定;
S2:搅拌加入对应比例的核苷酸、葡萄糖和稀土,反应2小时后,升温到40℃,搅拌加入磷酸氢二钾,搅拌3小时,充分络合后,降温到20℃下,搅拌加入丙三醇、灰黄霉酸和柠檬酸钛,搅拌2小时即得肥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77346.3A CN114456007A (zh) | 2022-02-25 | 2022-02-25 | 一种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77346.3A CN114456007A (zh) | 2022-02-25 | 2022-02-25 | 一种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56007A true CN114456007A (zh) | 2022-05-10 |
Family
ID=81415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77346.3A Pending CN114456007A (zh) | 2022-02-25 | 2022-02-25 | 一种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456007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83093A (zh) * | 2013-10-09 | 2014-01-01 | 新疆高冠土壤研究所 | 一种流体性核糖醇类氮磷钾肥料 |
CN103539536A (zh) * | 2013-10-09 | 2014-01-29 | 新疆高冠土壤研究所 | 一种含核糖醇物质的植物防冻剂 |
CN105859444A (zh) * | 2016-06-06 | 2016-08-17 | 郑州盛润生物质能源化工研究院 | 一种含多肽氨基酸、糖苷酶及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 |
CN105961435A (zh) * | 2016-06-02 | 2016-09-28 | 郑州卓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果实诱导着色剂组合物 |
CN107827581A (zh) * | 2017-11-27 | 2018-03-23 | 郑州盛润生物质能源化工研究院 | 一种含葡糖苷酶的硅磷钾肥料 |
CN108892587A (zh) * | 2018-08-15 | 2018-11-27 | 河南七喜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核苷酸糖苷酶富硒肥料 |
CN108947674A (zh) * | 2018-08-15 | 2018-12-07 | 郑州盛润生物质能源化工研究院 | 一种含多肽氨酶富硒肥料 |
-
2022
- 2022-02-25 CN CN202210177346.3A patent/CN11445600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83093A (zh) * | 2013-10-09 | 2014-01-01 | 新疆高冠土壤研究所 | 一种流体性核糖醇类氮磷钾肥料 |
CN103539536A (zh) * | 2013-10-09 | 2014-01-29 | 新疆高冠土壤研究所 | 一种含核糖醇物质的植物防冻剂 |
CN105961435A (zh) * | 2016-06-02 | 2016-09-28 | 郑州卓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果实诱导着色剂组合物 |
CN105859444A (zh) * | 2016-06-06 | 2016-08-17 | 郑州盛润生物质能源化工研究院 | 一种含多肽氨基酸、糖苷酶及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 |
CN107827581A (zh) * | 2017-11-27 | 2018-03-23 | 郑州盛润生物质能源化工研究院 | 一种含葡糖苷酶的硅磷钾肥料 |
CN108892587A (zh) * | 2018-08-15 | 2018-11-27 | 河南七喜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含核苷酸糖苷酶富硒肥料 |
CN108947674A (zh) * | 2018-08-15 | 2018-12-07 | 郑州盛润生物质能源化工研究院 | 一种含多肽氨酶富硒肥料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812553B1 (ko) | 복합 펩티드 셀레노프로테인 양액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사용방법 | |
CN105036926A (zh) | 一种油茶专用叶面营养素及其应用 | |
CN107500864A (zh) | 一种水培蔬菜营养液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 | |
CN105819962A (zh) | 叶菜类蔬菜营养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540455A (zh) | 用于黄金梨盛果期的水肥一体化肥料和施肥方法 | |
AU2020102214A4 (en) | Foliar fertilizer rich in selenium (se) and zinc (zn) for whea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 |
KR20060047555A (ko) | 셀레늄을 함유하는 과수 재배용 양액 조성물 및 셀레늄을함유하는 과수의 재배방법 | |
JP4560723B2 (ja) | 葉面散布剤と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5859444A (zh) | 一种含多肽氨基酸、糖苷酶及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 | |
CN108299089A (zh) | 一种高钙、富硒的果树叶面喷施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3331008A (zh) | 一种甜糯型鲜食玉米降镉富硒种植方法 | |
CN107176865A (zh) | 海藻‑蚯蚓水解液高效生物活性增甜液肥制备及使用方法 | |
CN111732488A (zh) | 植物富硒富锗富锶营养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4456007A (zh) | 一种复配磷钾着色增糖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4033C (zh) | 有机钾肥 | |
CN108892587A (zh) | 一种含核苷酸糖苷酶富硒肥料 | |
CN113597915A (zh) | 一种提高作物果实着色的方法 | |
KR102222551B1 (ko) | 체리 결실 향상을 위한 수정조성물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111943756B (zh) | 一种柑橘叶面补硒肥及其喷施方法 | |
US6352568B1 (en) | Use of hybrid rumex acetosa L. in production of fertilizer | |
CN114315461B (zh) | 一种富硒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富硒芦笋的种植方法 | |
CN113575329A (zh) | 一种有机富硒大米的种植方法 | |
CN111732474A (zh) | 植物富硒营养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430897A (zh) | 一种富硒茶叶的生产调节剂及其用法 | |
CN115433038A (zh) | 一种腐植酸型果实增色膜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