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424423A - 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 - Google Patents

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4423A
CN114424423A CN202080065925.8A CN202080065925A CN114424423A CN 114424423 A CN114424423 A CN 114424423A CN 202080065925 A CN202080065925 A CN 202080065925A CN 114424423 A CN114424423 A CN 1144244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r
battery
inclined surface
control device
portabl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59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玉木健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424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44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80Exchanging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e.g. removable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09Overheat or overtemperature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5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concerning the insertion or the connection of the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是用于电动车辆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1),其具备:托盘(2),其载置蓄电池(100);控制装置(4),其进行所述蓄电池(100)的充电控制;以及框架(33),其位于所述控制装置(4)的上方,所述托盘(2)具有:第一倾斜面(10a),其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且以沿着向所述充电器(1)载置的载置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100)的长度方向(V1)的方式形成;以及第二倾斜面(11a),其以沿着向所述充电器(1)载置的载置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100)的高度方向(V2)的方式从所述第一倾斜面(10a)的端部立起,且承受所述蓄电池(100)的底面,其中,所述控制装置(4)配置在所述第一倾斜面(10a)的下方,所述框架(33)配置在所述控制装置(4)与所述第一倾斜面(10a)的上下方向之间。

Description

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
本发明基于在2019年9月27日向日本提出了申请的特愿2019-177751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用于电动车辆的蓄电池的充电器。例如,在日本特开2013-99200号公报中公开了将呈在上下方向上长的形状的蓄电池装配成能够拆装的充电器。在蓄电池装配于充电器的状态(载置状态)下,蓄电池以在上下方向上变长的方式立起配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992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若载置状态的蓄电池以在上下方向上变长的方式立起,则在进行蓄电池的充电时,在上下方向上需要宽的空间的可能性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中,降低蓄电池载置状态下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作为上述课题的解决方案,本发明的方案具有以下的结构。
(1)本发明的方案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1)是用于电动车辆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1),其具备:托盘(2),其载置蓄电池(100);控制装置(4),其进行所述蓄电池(100)的充电控制;以及框架(33),其位于所述控制装置(4)的上方,所述托盘(2)具有:第一倾斜面(10a),其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且以沿着向所述充电器(1)载置的载置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100)的长度方向(V1)的方式形成;以及第二倾斜面(11a),其以沿着向所述充电器(1)载置的载置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100)的高度方向(V2)的方式从所述第一倾斜面(10a)的端部立起,且承受所述蓄电池(100)的底面,其中,所述控制装置(4)配置在所述第一倾斜面(10a)的下方,所述框架(33)配置在所述控制装置(4)与所述第一倾斜面(10a)的上下方向之间。
(2)在上述(1)记载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1)中,也可以是,所述蓄电池(100)在所述长度方向(V1)的端部具有把持部(110),所述把持部(110)配置在所述第一倾斜面(10a)的上端侧,所述框架(33)配置在比所述第一倾斜面(10a)的所述长度方向(V1)上的中央部靠所述把持部(110)侧的位置。
(3)在上述(1)或(2)记载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1)中,也可以是,所述充电器(1)的底部在位于所述控制装置(4)的下方的部位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16)。
(4)在上述(3)记载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1)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凹部(16)配置有导热系数比所述充电器(1)的底部的导热系数高的导热构件(20)。
(5)在上述(1)~(4)中任一项记载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1)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倾斜面(10a)形成有向上方凸出的肋(10b)。
(6)在上述(1)~(5)中任一项记载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1)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倾斜面(10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具有向下方凸出的曲面形状。
(7)在上述(1)~(6)中任一项记载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1)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倾斜面(10a)的最下端形成有排水孔(10h),所述充电器(1)的底部在位于所述排水孔(10h)的下方的部位具有开口比所述排水孔(10h)大的包围部(13),在所述包围部(13)形成有排出孔(13h)。
(8)在上述(1)~(7)中任一项记载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1)中,也可以是,所述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还具备将充电器端子(6)保持为与所述蓄电池(100)连接的方向的保持构件(7)。
(9)在上述(1)~(8)中任一项记载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1)中,也可以是,所述框架(33)在所述蓄电池(100)的宽度方向(V3)的整体上延伸。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1)记载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托盘具有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且以沿着向充电器载置的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的长度方向的方式形成的第一倾斜面、以及以沿着向充电器载置的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的高度方向的方式从第一倾斜面的端部立起且承受蓄电池的底面的第二倾斜面,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托盘的第一倾斜面及第二倾斜面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配置。因此,与在蓄电池装配于充电器的状态下蓄电池以在上下方向上变长的方式立起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蓄电池载置状态下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
此外,控制装置配置在第一倾斜面的下方,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与控制装置配置在第一倾斜面的上方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充电器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此外,与控制装置配置在第一倾斜面的侧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充电器的设置面积。
此外,通过将框架配置在控制装置与第一倾斜面的上下方向之间,从而能够抑制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载置于托盘时的冲击向控制装置传递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2)记载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蓄电池在长度方向的端部具有把持部,把持部配置在第一倾斜面的上端侧,框架配置在比第一倾斜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靠把持部侧的位置,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把持部配置在第一倾斜面的上端侧,由此与把持部配置在第一倾斜面的下端侧的情况相比,容易将蓄电池载置于托盘。此外,框架配置在比第一倾斜面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靠把持部侧的位置,由此,在将蓄电池容易载置于托盘的一侧,能够良好地抑制将蓄电池载置于托盘时的对控制装置施加的负载。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3)记载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充电器的底部在位于控制装置的下方的部位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能够经由控制装置与凹部之间的间隙使控制装置的热量逃散。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4)记载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在凹部配置有导热系数比充电器的底部的导热系数高的导热构件,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经由导热构件更有效地使控制装置的热量逃散。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5)记载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在第一倾斜面形成有向上方凸出的肋,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通过肋能够缓和向第一倾斜面载置蓄电池时的冲击。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6)记载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第一倾斜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具有向下方凸出的曲面形状,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抑制热量停滞于蓄电池的下表面(第一倾斜面侧的面)的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7)记载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在第一倾斜面的最下端形成有排水孔,充电器的底部在位于排水孔的下方的部位具有开口比排水孔大的包围部,在包围部形成有排出孔,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将浸入到托盘的水经由排水孔、排出孔良好地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8)记载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还具备将充电器端子保持为与蓄电池连接的方向的保持构件,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通过保持构件能够将充电器端子与蓄电池顺利地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9)记载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框架在蓄电池的宽度方向的整体上延伸,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载置于托盘时的冲击向控制装置传递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的载置状态的充电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蓄电池的载置状态的充电器的主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充电器的立体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充电器的主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充电器的俯视图。
图6是在图5中取下托盘及上部罩后的状态的图。
图7是图5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图5的VIII-VIII剖视图。
图9是图5的IX-IX剖视图。
图10是图5的X-X剖视图。
图11是图5的XI-XI剖视图。
图12是图2的XII-XII剖视图。
图13是实施方式的上部罩的端部的位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同一结构标注同一符号。在实施方式中,作为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的一例,举出用于电动式的机动二轮车(跨骑型电动车辆)中的移动型蓄电池(便携式蓄电池)的充电器来进行说明。在实施方式中,设置移动型蓄电池(以下也简称为“蓄电池”)的充电器(以下也简称为“充电器”)的设置面为平坦的地面(水平面)。
<蓄电池>
如图1所示,蓄电池100呈长方体状。例如,蓄电池100为锂离子蓄电池。
如图2所示,蓄电池100具有沿着宽度方向V3延伸的上下一对的第一边101及第二边102、以及沿着高度方向V2(参照图12)延伸的左右一对的第三边103及第四边104。蓄电池100具有沿着长度方向V1延伸的侧面121、122(参照图12)。第一边101具有朝向与第二边102相反的一侧(图2的上侧)凸出的曲线形状。蓄电池100的侧面中的第一边101侧的侧面121(蓄电池100的高度方向V2上的一面)具有朝向与第二边102侧的侧面122相反的一侧凸出的曲面形状。
蓄电池100具有用于供使用者把持的把持部110(把手)。把持部110设置在蓄电池100的长度方向V1上的端部(参照图12)。把持部110设置在蓄电池100的朝向长度方向V1中的一方的第一面111上。蓄电池100的端子106(以下简称为“蓄电池端子106”)设置于在蓄电池100的长度方向V1上与第一面111相反侧的第二面112(底面)(参照图12)。蓄电池端子106配置在第二面112中的第一边101侧的侧面121(以下也称为“第一侧面121”)的附近(参照图12)。
<充电器>
如图1所示,充电器1具备:载置蓄电池100的托盘2;从上方覆盖托盘2的一部分的上部罩3;进行蓄电池100的充电控制的控制装置4(参照图12);构成充电器1主体的骨架的主体框架5(参照图11);充电器1的端子6(以下简称为“充电器端子6”。参照图4);保持充电器端子6的保持构件7(参照图4);以及使充电器端子6移动的操作机构8(参照图11)。充电器1的底面与地面平行地(水平地)形成。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充电器1设置于地面时的进深方向(与图4所示的纸面正交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地面的法线方向(铅垂方向)作为“上下方向”,将与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作为“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在图中,将前方用箭头FR表示,将上方用箭头UP表示,将左方用箭头LH表示。
<托盘>
如图3所示,托盘2以能够载置且能够取出蓄电池100(参照图1)的方式在上方及前方开口。托盘2具备:以沿着向充电器1载置的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长度方向V1的方式形成的底面部10;承受蓄电池100的底部的承受面部11;以及与蓄电池100的宽度方向V3的侧面对置的左右一对的侧面部12。承受面部11及左右一对的侧面部12以沿着向充电器1载置的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高度方向V2的方式从底面部10立起(参照图12)。图中符号12h表示用于限制操作杆60的移动(第一连杆61绕第一支承轴65的转动)的长孔。
如图7所示,底面部10具有相对于充电器1的底面倾斜的第一倾斜面10a。第一倾斜面10a是载置蓄电池100的载置面。第一倾斜面10a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第一倾斜面10a以沿着向充电器1载置的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长度方向V1的方式形成。第一倾斜面10a是与蓄电池100的第二边102侧的侧面122(以下也称为“第二侧面122”)对置的面。第一倾斜面10a以与充电器1的底面所成的角度构成小于45°的锐角的方式倾斜。
如图8所示,第一倾斜面10a的宽度方向V3上的中央部具有向下方凸出的曲面形状。第一倾斜面10a以宽度方向V3上的中央位置位于最下方且宽度方向V3上的外端位置位于最上方的方式弯曲。第一倾斜面10a整体呈向下方凸出的弧状。
在第一倾斜面10a上形成有向上方凸出的肋10b。肋10b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肋10b在宽度方向V3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宽度方向V3上相邻的两个肋10b的间隔分别为相同的大小。多个肋10b的上端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分别为相同的位置。在将蓄电池100载置于托盘2的状态(以下也称为“载置状态”)下,各肋10b的上端与蓄电池100的第二侧面122相接。
如图9所示,在第一倾斜面10a的最下端14b形成有排水孔10h。排水孔10h配置在第一倾斜面10a的后端部的宽度方向V3上的中央(参照图5)。排水孔10h将第一倾斜面10a的后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开口。
充电器1的底部在位于排水孔10h的下方的部位具有包围部13。包围部13呈开口比排水孔10h大的有底筒状。具体而言,包围部13比具有排水孔10h的筒部大地开口。包围部13呈沿着宽度方向V3延伸的环状(参照图6)。如图6所示,在包围部13的底部形成有排出孔13h。排出孔13h在宽度方向V3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左右一对。左右一对的排出孔13h配置在包围部13的宽度方向V3上的两端。
如图7所示,承受面部11具有相对于充电器1的底面倾斜的第二倾斜面11a。第二倾斜面11a以沿着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高度方向V2的方式从第一倾斜面10a的端部(后下端部)立起。第二倾斜面11a是承受蓄电池100的第二面112的部分。第二倾斜面11a以与第一倾斜面10a正交的方式倾斜。第二倾斜面11a以与充电器1的底面所成的角度构成大于45°的锐角的方式倾斜。
如图12所示,侧面部12的上端位置位于比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上端位置靠下方的位置。在图7的侧视观察下,侧面部12的上端缘以随着从上端位置朝向前侧而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在侧视观察下,侧面部12的前端缘以随着从上端缘的前端朝向下侧而位于前方的方式倾斜。
如图12所示,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把持部110配置在第一倾斜面10a的上端侧。在侧视观察下,侧面部12的前端缘的上端(上端缘的前端)位于比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把持部110的前端位置靠后方的位置。在侧视观察下,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把持部110的一部分从侧面部12露出。在侧视观察下,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前端部没有比托盘2向外方突出。图中符号KL表示通过托盘2的前端部的垂线(假想铅垂线)。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前端部位于比垂线KL靠内侧(充电器1侧)的位置。
托盘2在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把持部110侧的端部具有比第一倾斜面10a(载置面)向下方凹陷的凹部14(以下也称为“载置面凹部14”)。例如,载置面凹部14为供使用者的手(手指)的一部分进入的大小。载置面凹部14配置在托盘2的宽度方向V3上的中央(参照图4)。在俯视观察下,载置面凹部14的外形呈在后侧具有上底且在前侧具有比上底在宽度方向V3上长的下底的梯形形状(参照图5)。
在图10的剖视观察下,载置面凹部14的底面14a以越靠前侧越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载置面凹部14的最下端14b位于比控制装置4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参照图12)。图中符号14c表示从载置面凹部14的底面14a的后端朝着第一倾斜面10a向上方立起的立起部。
在载置面凹部14与第一倾斜面10a的边界部设置有比第一倾斜面10a向上方凸出的壁部15。壁部15是从立起部14c的上端比第一倾斜面10a更向上方突出的部分。壁部15的上端缘沿着宽度方向V3呈直线状地延伸(参照图4)。
壁部15与多个肋10b中的位于宽度方向V3上的中央附近的肋10b的前端连接(参照图5)。壁部15的上端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为与肋10b的上端的上下方向上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壁部15的上端和各肋10b一起与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第二侧面122相接。
<上部罩>
如图3所示,上部罩3设置在充电器1的后部上部。上部罩3从上方覆盖托盘2的底面部10及左右一对的侧面部12的一部分(参照图12)。如图12所示,上部罩3从上方覆盖充电器端子6及保持构件7。在侧视观察下,上部罩3的上缘以随着朝向后侧而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在图4的主视观察下,上部罩3的开口缘部3a具有沿着蓄电池100的第一侧面121(参照图2)的曲面形状。
<控制装置>
如图12所示,控制装置4配置在托盘2的第一倾斜面10a的下方。在图6的俯视观察下,控制装置4呈沿着宽度方向V3延伸的矩形形状。控制装置4具备进行蓄电池100的充电控制的多个控制基板。例如,控制基板可以将进行蓄电池100的充电控制的控制电路朝向内侧配置。例如,也可以在控制基板的外表面设置散热片或散热器。
如图7所示,充电器1的底部在位于控制装置4的下方的部位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16(以下也称为“底面凹部16”)。在从上下方向观察下,底面凹部16配置在与控制装置4重叠的位置。在从上下方向观察下,底面凹部16的外形呈比控制装置4的外形大的矩形形状。在底面凹部16配置有导热系数比充电器1的底部的导热系数高的导热构件20。例如,充电器1的底部为树脂制。例如,导热构件20为铝片。
<主体框架>
如图11所示,主体框架5具备位于充电器1的前部的前部框架30和位于充电器1的后部的后部框架40。
前部框架30具备在从上下方向观察下呈矩形框状的框体31(参照图6)、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柱体32、以及沿着宽度方向V3延伸的横管33(框架)。
在图6的俯视观察下,框体31呈比控制装置4的外形大的矩形框状。控制装置4收容在框体31的内侧。在图中,符号34表示从框体31的上部前缘向前方突出的左右一对的前凸缘部,符号35表示从框体31的上部后缘向后方突出的左右一对的后凸缘部,符号18表示配置于与各凸缘34、35在俯视观察下重叠的位置处的充电器1的底部的凸台部。例如,各凸缘部34、35通过螺栓等紧固连结构件与各凸台部18连结。
柱体32配置在框体31的宽度方向V3上的外侧。柱体32的下部与框体31的宽度方向V3上的侧部连结。
如图7所示,横管33配置在控制装置4的上方。横管33在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宽度方向V3的整体上延伸(参照图12)。在宽度方向V3上,横管33的长度比控制装置4长(参照图6)。横管33的左右的端部与柱体32的上下中央部连结(参照图11)。
如图12所示,横管33配置在控制装置4与第一倾斜面10a的上下方向之间。横管33配置在比第一倾斜面10a的长度方向V1上的中央部靠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把持部110侧的位置。横管33配置在载置面凹部14的立起部14c的后方且配置在立起部14c的附近。
在图6的俯视观察下,横管33配置在与控制装置4的前后中央部重叠的位置处。在图中,符号37表示从横管33的前部向前方突出的左右一对的托架,符号19(参照图5)表示配置于与各托架37在俯视观察下重叠的位置处的第一倾斜面10a的下部的凸台部。例如,各托架37通过螺栓等紧固连结构件38与各凸台部19连结。
如图11所示,后部框架40配置在前部框架30的后方。后部框架40配置在上部罩3的下方。后部框架40具备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侧壁部41和沿着宽度方向V3延伸的宽度方向延伸部42(参照图6)。左右一对的侧壁部41及宽度方向延伸部42由同一构件一体地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左右一对的侧壁部41及宽度方向延伸部42也可以由不同的构件一体地形成。
侧壁部41配置在托盘2的后部(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后部)的宽度方向V3上的外侧(参照图12)。在图11的侧视观察下,侧壁部41具有越靠下侧则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越长的外形。侧壁部41具有上下一对的圆形形状的开口部41h。侧壁部41的下端部通过螺栓等紧固连结构件与充电器1的底部连结。
宽度方向延伸部42配置在托盘2的后部(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后部)的上侧(参照图12)。宽度方向延伸部42配置在充电器端子6与上部罩3的上下方向之间(参照图12)。宽度方向延伸部42的左右的端部与侧壁部41的上端连结。在图4的主视观察下,宽度方向延伸部42具有沿着上部罩3的开口缘部3a的弯曲形状。在图12的剖视观察下,宽度方向延伸部42以沿着上部罩3的方式向后下方倾斜。
<保持构件>
如图12所示,保持构件7将充电器端子6保持为与蓄电池100连接的方向(图中箭头J1方向)。在图6的俯视观察下,保持构件7呈向前方开放的U字状。保持构件7具备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侧部臂部50和支承充电器端子6的支承臂部51。左右一对的侧部臂部50及支承臂部51由同一构件一体地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左右一对的侧部臂部50及支承臂部51也可以由不同的构件一体地形成。
侧部臂部50配置在后部框架40的侧壁部41的宽度方向V3上的内侧。在图11的侧视观察下,侧部臂部50以沿着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倾斜的方式越靠后侧越位于下方地延伸。侧部臂部50具有长孔50h(引导孔)。长孔50h以沿着侧部臂部50延伸的方向的方式延伸。侧部臂部50经由长孔50h而由沿着充电器1的宽度方向V3的轴(未图示)支承。
如图6所示,支承臂部51配置在充电器端子6的后侧。支承臂部51沿着宽度方向V3延伸。支承臂部51的左右的端部与侧部臂部50的后端连结。在图中,符号52表示从支承臂部51向前方突出的左右一对的支承销,符号53表示设置于各支承销的弹簧等施力构件(弹性构件)。
在将充电器端子6与蓄电池100连接的连接位置(参照图12的实线)处,充电器端子6被施力构件53朝向蓄电池端子106而向图中箭头J1方向施力。即,施力构件53在连接位置处对充电器端子6向与蓄电池100连接的方向施力。
<操作机构>
如图12所示,操作机构8具备操作杆60(操作部),操作杆60能够使充电器端子6在连接于蓄电池端子106的连接位置(以下也简称为“连接位置”。参照图12的实线)与从蓄电池端子106避让的避让位置(以下也简称为“避让位置”。参照图12的双点划线)之间移动。
这里,连接位置意味着使充电器端子6与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端子106嵌合的位置。避让位置意味着充电器端子6从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端子106离开的位置。操作机构8通过连杆机构使充电器端子6在连接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移动。如图11所示,操作机构8具备作为操作部的操作杆60、构成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61、第二连杆62及第三连杆63。
如图5所示,操作杆60配置在比载置面凹部14靠充电器1的外方的位置。操作杆60具有在托盘2的宽度方向V3的中央向上方开放的U字状(参照图4)。在图4的主视观察下,操作杆60具备:沿着宽度方向V3延伸的第一延伸部60a;以及从第一延伸部60a的左右的端部以越靠宽度方向V3的外侧越位于上方的方式倾斜地延伸的第二延伸部60b。
如图11所示,操作杆60能够绕沿着充电器1的宽度方向V3的轴(绕第一支承轴65)转动。操作杆60构成为在来自上方的载荷的作用下绕轴向下方转动。操作杆60构成为在来自下方的载荷的作用下绕轴向上方转动。位于连接位置的操作杆60(参照图11的双点划线)处于比位于避让位置的操作杆60(参照图11的虚线)绕轴向上方转动了的状态。操作杆60的一部分(第一延伸部60a的一部分)在避让位置处位于比载置面凹部14的最下端14b靠下方的位置(参照图10)。
如图11所示,第一连杆61以跨操作杆60(第二延伸部60b)的宽度方向V3上的端部与第一支承轴65(成为支点的轴)之间的方式延伸。第一连杆61的一端部连结(固定)于操作杆60的宽度方向V3上的端部。第一连杆61的另一端部(与操作杆60相反侧的端部)能够绕第一支承轴65转动。第一连杆61的另一端部具有限制绕第一支承轴65的转动的侧视观察下呈弧状的长孔61h。
第二连杆62以跨第一支承轴65与第二支承轴66(成为作用点的轴)之间的方式延伸。第二连杆62的一端部连结(固定)于第一连杆61的另一端部。第二连杆62的一端部能够绕第一支承轴65转动。
第三连杆63以跨第二支承轴66与保持构件7之间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呈曲柄状延伸。第三连杆63的一端部经由第二支承轴66与第二连杆62的另一端部连接。第三连杆63的另一端部通过螺栓等紧固连结构件而连结(固定)于保持构件7的侧部臂部50的前端部。
当使操作杆60在连接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移动时,第三连杆63在沿着托盘2的载置面的倾斜(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倾斜)的方向(图中箭头V1方向,侧部臂部50的长孔延伸的方向)上移动。虽然未图示,但第二连杆62的另一端部及第三连杆63的一端部中的至少一方具有用于将绕第二支承轴66的转动向图中箭头V1方向的移动转换的部分(例如长孔等退避部)。
<上部罩的端部的位置>
图13示出在位于连接位置的操作杆60与上部罩3之间插入了蓄电池100的情况下的一例。在图13的例子中,蓄电池100的第二侧面122的一部分与位于连接位置的操作杆60的上端相接。另外,蓄电池100的底角部(蓄电池100的第二侧面122与第二面112所成的角部)与托盘2的第一倾斜面10a的肋10b相接。另外,蓄电池100的第一侧面121的一部分与上部罩3的开口缘部3a相接。上部罩3的端部的位置设定为,在位于连接位置的操作杆60与上部罩3之间插入了蓄电池100的情况下避免充电器端子6与蓄电池100的第二面112发生干涉。图中符号G1示出蓄电池100的第二面112与充电器端子6之间的间隙。
<作用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上述实施方式的移动型蓄电池100的充电器1是用于电动车辆的移动型蓄电池100的充电器1,其具备载置蓄电池100的托盘2、进行蓄电池100的充电控制的控制装置4、以及位于控制装置4的上方的横管33,托盘2具有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且以沿着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长度方向V1的方式形成的第一倾斜面10a、以及以沿着载置状态下的蓄电池100的高度方向V2的方式从第一倾斜面10a的端部立起且承受蓄电池100的第二面112的第二倾斜面11a,控制装置4配置在第一倾斜面10a的下方,横管33配置在控制装置4与第一倾斜面10a的上下方向之间。
根据该结构,托盘2的第一倾斜面10a及第二倾斜面11a相对于上下方向倾斜配置。因此,与在蓄电池100装配于充电器1的状态下蓄电池100以在上下方向上变长的方式立起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蓄电池载置状态下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
此外,控制装置4配置在第一倾斜面10a的下方,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与控制装置4配置在第一倾斜面10a的上方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充电器1的上下方向上的高度。此外,与控制装置4配置于第一倾斜面10a的侧方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充电器1的设置面积。
此外,横管33配置在控制装置4与第一倾斜面10a的上下方向之间,由此能够抑制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100载置于托盘2时的冲击向控制装置4传递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蓄电池100在长度方向V1的端部具有把持部110,把持部110配置在第一倾斜面10a的上端侧,横管33配置在比第一倾斜面10a的长度方向V1上的中央部靠把持部110侧的位置,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把持部110配置在第一倾斜面10a的上端侧,由此与把持部110配置在第一倾斜面10a的下端侧的情况相比,容易将蓄电池100载置于托盘2。此外,横管33配置在比第一倾斜面10a的长度方向V1上的中央部靠把持部110侧的位置,由此在将蓄电池100容易载置于托盘2的一侧,能够良好地抑制将蓄电池100载置于托盘2时的对控制装置4施加的负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充电器1的底部在位于控制装置4的下方的部位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底面凹部16,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经由控制装置4与底面凹部16之间的间隙使控制装置4的热量逃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底面凹部16配置有导热系数比充电器1的底部的导热系数高的导热构件20,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经由导热构件20使控制装置4的热量更有效地逃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倾斜面10a形成有向上方凸出的肋10b,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通过肋10b能够缓和向第一倾斜面10a载置蓄电池100时的冲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倾斜面10a的宽度方向V3上的中央部具有向下方凸出的曲面形状,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抑制热量停滞于蓄电池100的下表面(第一倾斜面10a侧的面)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倾斜面10a的最下端14b形成有排水孔10h,充电器1的底部在位于排水孔10h的下方的部位具有开口比排水孔10h大的包围部13,在包围部13形成有排出孔13h,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将浸入到托盘2的水经由排水孔10h、排出孔13h良好地排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还具备将充电器端子6保持为与蓄电池100连接的方向J1的保持构件7,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通过保持构件7能够将充电器端子6与蓄电池100顺利地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横管33在蓄电池100的宽度方向V3的整体上延伸,由此起到以下的效果。
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作为重量物的蓄电池100载置于托盘2时的冲击向控制装置4传递的情况。
<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第一倾斜面10a相对于充电器1的底面倾斜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倾斜面10a也可以与充电器1的底面平行。例如可以是,充电器1的底面(例如,充电器载置用的柜等的底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而使充电器1的底面与第一倾斜面10a相互平行。第一倾斜面10a只要相对于水平面倾斜即可。即,只要使蓄电池100朝向上方倾斜配置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蓄电池100的把持部110配置于第一倾斜面10a的上端侧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把持部110也可以配置于第一倾斜面10a的下端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横管33配置在比第一倾斜面10a的长度方向V1上的中央部靠把持部110侧的位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横管33也可以配置于比第一倾斜面10a的长度方向V1上的中央部靠第二面112侧(与把持部110相反侧)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充电器1的底部在位于控制装置4的下方的部位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底面凹部16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充电器1的底部也可以具有从下方支承控制装置4的平坦的支承部。即,充电器1的底部可以在位于控制装置4的下方的部位不具有底面凹部16。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在底面凹部16配置有导热系数比充电器1的底部的导热系数高的导热构件2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在底面凹部16也可以不配置导热构件20。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在第一倾斜面10a形成有向上方凸出的肋10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倾斜面10a也可以具有从下方与蓄电池100的第二侧面122相接的平坦的上表面。即,在第一倾斜面10a可以不形成向上方凸出的肋10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第一倾斜面10a的宽度方向V3上的中央部具有向下方凸出的曲面形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第一倾斜面10a的宽度方向V3上的中央部也可以不具有向下方凸出的曲面形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在第一倾斜面10a的最下端14b形成排水孔10h,充电器1的底部在位于排水孔10h的下方的部位具有开口比排水孔10h大的包围部13,且在包围部13形成有排出孔13h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第一倾斜面10a的最下端14b不形成排水孔10h。另外,充电器1的底部在位于排水孔10h的下方的部位也可以不具有开口比排水孔10h大的包围部13。另外,在包围部13也可以不形成排出孔13h。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横管33在蓄电池100的宽度方向V3的整体上延伸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横管33也可以沿着蓄电池100的宽度方向V3的一部分延伸。例如,横管33可以沿着与蓄电池100的宽度方向V3交叉的方向延伸。例如,位于控制装置4与第一倾斜面10a的上下方向之间的框架也可以是板构件等横管33以外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具备在连接位置处对充电器端子6向与蓄电池100连接的方向施力的施力构件53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充电器端子6也可以不被施力构件53朝向蓄电池端子106施力。即,充电器1也可以不具有施力构件5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操作机构8通过连杆机构使充电器端子6在连接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移动的例子来进行了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操作机构8也可以利用凸轮机构等连杆机构以外的结构来使充电器端子6在连接位置与避让位置之间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上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包括驾驶员跨车身而乘车的所有车辆,不仅包括机动二轮车(包括带原动机的自行车及小型摩托车型车辆),还包括三轮(除了前一轮且后两轮的车辆以外,还包括前两轮且后一轮的车辆)的车辆。另外,本发明不仅能够适用于机动二轮车,还能够适用于机动车等四轮的车辆。
例如,充电器不限于机动二轮车的便携式蓄电池的充电器,还可以适用于电动车辆以外的电气设备的充电器。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是本发明的一例,能够将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周知的构成要素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符号说明:
1 充电器
2 托盘
4 控制装置
6 充电器端子
7 保持构件
10a 第一倾斜面
10b 肋
10h 排水孔
11a 第二倾斜面
13 包围部
13h 排出孔
16 底面凹部(凹部)
20 导热构件
33 横管(框架)
100 蓄电池
110 把持部
J1 将充电器端子与蓄电池连接的方向
V1 蓄电池的长度方向
V2 蓄电池的高度方向
V3 蓄电池的宽度方向

Claims (9)

1.一种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其是用于电动车辆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1),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1)具备:
托盘(2),其载置蓄电池(100);
控制装置(4),其进行所述蓄电池(100)的充电控制;以及
框架(33),其位于所述控制装置(4)的上方,
所述托盘(2)具有:
第一倾斜面(10a),其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且以沿着向所述充电器(1)载置的载置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100)的长度方向(V1)的方式形成;以及
第二倾斜面(11a),其以沿着向所述充电器(1)载置的载置状态下的所述蓄电池(100)的高度方向(V2)的方式从所述第一倾斜面(10a)的端部立起,且承受所述蓄电池(100)的底面,
所述控制装置(4)配置在所述第一倾斜面(10a)的下方,
所述框架(33)配置在所述控制装置(4)与所述第一倾斜面(10a)的上下方向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池(100)在所述长度方向(V1)的端部具有把持部(110),所述把持部(110)配置在所述第一倾斜面(10a)的上端侧,
所述框架(33)配置在比所述第一倾斜面(10a)的所述长度方向(V1)上的中央部靠所述把持部(110)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器(1)的底部在位于所述控制装置(4)的下方的部位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部(16)配置有导热系数比所述充电器(1)的底部的导热系数高的导热构件(2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倾斜面(10a)形成有向上方凸出的肋(10b)。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倾斜面(10a)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具有向下方凸出的曲面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倾斜面(10a)的最下端形成有排水孔(10h),
所述充电器(1)的底部在位于所述排水孔(10h)的下方的部位具有开口比所述排水孔(10h)大的包围部(13),
在所述包围部(13)形成有排出孔(13h)。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1)还具备将充电器端子(6)保持为与所述蓄电池(100)连接的方向的保持构件(7)。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33)在所述蓄电池(100)的宽度方向(V3)的整体上延伸。
CN202080065925.8A 2019-09-27 2020-07-15 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 Pending CN1144244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7751 2019-09-27
JP2019-177751 2019-09-27
PCT/JP2020/027520 WO2021059685A1 (ja) 2019-09-27 2020-07-15 可搬型バッテリの充電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4423A true CN114424423A (zh) 2022-04-29

Family

ID=75165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5925.8A Pending CN114424423A (zh) 2019-09-27 2020-07-15 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4037061B1 (zh)
JP (1) JP7285941B2 (zh)
CN (1) CN114424423A (zh)
TW (1) TWI754995B (zh)
WO (1) WO2021059685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5013A (ja) * 1992-05-11 1993-11-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バッテリ充電装置
CN101272059A (zh) * 2007-03-19 2008-09-24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对于多个电源中选定的一个电源可进行操作的电池充电器
CN103326410A (zh) * 2012-03-23 2013-09-25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车辆用充电装置
CN104512516A (zh) * 2013-09-27 2015-04-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的电池安装结构
CN106300557A (zh) * 2016-10-17 2017-01-04 温州点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可分离式点烟器的车载充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8643U (zh) * 1989-07-06 1991-02-25
JP3239796B2 (ja) * 1997-04-28 2001-12-1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充電器
JP4479977B2 (ja) 1999-05-25 2010-06-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交換装置
JP3696082B2 (ja) 2000-12-22 2005-09-1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充電器
JP3983177B2 (ja) 2003-01-30 2007-09-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充電装置
US7255191B2 (en) * 2003-10-31 2007-08-14 Vectrix Corporation Composite construction vehicle frame
JP5092648B2 (ja) 2007-09-25 2012-12-05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充電装置
JP2013099200A (ja) 2011-11-04 2013-05-20 Suzuki Motor Corp 携帯型電源装置
JP6473507B2 (ja) * 2015-07-31 2019-02-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6513200B2 (ja) 2015-07-31 2019-05-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JP6671023B2 (ja) 2015-09-10 2020-03-2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筐体、及び電子機器の筐体の補強部材
JP2018092746A (ja) * 2016-11-30 2018-06-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取付構造
WO2019064606A1 (ja) * 2017-09-29 2019-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テリ収納装置
JP7109212B2 (ja) 2018-03-07 2022-07-29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小型電気機器の充電器
JP7110674B2 (ja) 2018-03-30 2022-08-0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車両フロントフード用ヒンジアーム取付構造
JP7102906B2 (ja) * 2018-04-26 2022-07-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充電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5013A (ja) * 1992-05-11 1993-11-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バッテリ充電装置
CN101272059A (zh) * 2007-03-19 2008-09-24 日立工机株式会社 对于多个电源中选定的一个电源可进行操作的电池充电器
CN103326410A (zh) * 2012-03-23 2013-09-25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车辆用充电装置
CN104512516A (zh) * 2013-09-27 2015-04-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的电池安装结构
CN106300557A (zh) * 2016-10-17 2017-01-04 温州点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可分离式点烟器的车载充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14318A (zh) 2021-04-01
EP4037061B1 (en) 2024-04-03
EP4037061A4 (en) 2022-12-21
TWI754995B (zh) 2022-02-11
EP4037061A1 (en) 2022-08-03
JPWO2021059685A1 (zh) 2021-04-01
JP7285941B2 (ja) 2023-06-02
WO2021059685A1 (ja) 2021-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11323B2 (en) Electric vehicle
EP2305548B1 (en) Electric motorcycle
KR101794266B1 (ko) 슬라이드 조립에 적용되는 배터리 모듈용 트레이
US12113188B2 (en) Vehicle battery pack
JP6109792B2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及び電動車両
JP2013164969A (ja) バッテリ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鞍乗型電動車両
CN103578166A (zh) 扁平汽车钥匙
CN217508298U (zh) 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
CN111788711B (zh) 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
CN114424423A (zh) 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
CN217672182U (zh) 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
CN112874675B (zh) 跨乘型车辆
CN111819754B (zh) 移动型蓄电池的充电器
US10827654B2 (en) Vehicle electric power control cooling device mounting
JP6790595B2 (ja) 電池パック
KR102479568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 장착장치
EP4530167A1 (en) Battery arrangement of a straddle-type vehicle
JP6299953B2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JPWO2021059685A5 (zh)
CN115003144A (zh) 一种满足自动化装配的车载主机结构
JP5566243B2 (ja) 自動二輪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