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02694B - 信道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信道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02694B CN114402694B CN201980100406.8A CN201980100406A CN114402694B CN 114402694 B CN114402694 B CN 114402694B CN 201980100406 A CN201980100406 A CN 201980100406A CN 114402694 B CN114402694 B CN 11440269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target cell
- uplink channel
- uplink
- source c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1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101100335572 Escherichia coli (strain K12) ftsN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101150106977 msgA gen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1585 disappearance potential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102100037182 Cation-independent mannose-6-phosphate receptor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1001028831 Homo sapiens Cation-independent mannose-6-phosphate receptor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915 cell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HCIBTBXNLVOFER-UHFFFAOYSA-N diphenylcyclopropenone Chemical compound O=C1C(C=2C=CC=CC=2)=C1C1=CC=CC=C1 HCIBTBXNLVOFE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963 non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8—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de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transmission
- H04W52/281—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user or data type prior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H04L5/0039—Frequency-contiguous, i.e. with no allocation of frequencies for one user or terminal between the frequencies allocated to anoth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6—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 H04W36/18—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 H04W36/185—Performing reselection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allowing seamless reselection, e.g. soft reselection using make before brea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6—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with a discrete range or set of values, e.g. step size, ramping or offsets
- H04W52/367—Power values between minimum and maximum limits, e.g. dynamic ran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H04W72/56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 H04W72/569—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of the information or information source or recipient of the traffic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36—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2-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38—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using contention-free random access [CFR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道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当所述终端设备与源小区已建立连接关系,且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连接请求或建立连接关系时,所述终端设备检测是否发生上行信道冲突,所述上行信道包括所述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若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生上行信道冲突,则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化处理。这个过程可以解决终端设备上行信道冲突问题,减少终端设备在接入通信小区的过程中,因为上行信道冲突问题导致的各自负面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道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新无线(new radio,NR)引入了波束的概念,高频波束成形技术引入的波束扫描延迟导致切换中断时间增加。此外,波束成形特性形成了较小的覆盖范围,因此也会造成切换的可靠性降低。当终端设备移动或旋转时,终端设备可以经历非常快速的信号劣化;而且NR中的直视径(line of sight,LoS)和非直视径(non line of sight,NLoS)之间的信道条件差异较大,LOS与NLOS之间的信号强度波动达到几十dB。这可能导致更多的切换失败和更高概率的乒乓切换。因此,在NR中的切换相比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更具挑战性。
此外,NR的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URLLC)类型的业务,在某些情况下需要1ms的端到端延迟。0ms切换中断对提供无缝服务体验有重要意义。
双连接协议栈(dual active protocol stack,DAPS)切换方案可以实现0ms切换中断。如图1所示的DAPS切换流程示意图,源小区(source cell)给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handover command,HO cmd),终端设备与目标小区(target cell)发起接入,然后,终端设备在目标小区上接入完成。在该方案中,在终端设备发起接入后,终端设备继续和源小区通信,即图1中所示的双小区连接(简称“双连接”)区间。最后,删除源小区后,终端设备只在目标小区上通信,完成切换。由于在切换过程中,终端设备同时在源小区和目标小区上通信,实现了0ms切换中断。
对于同频同步/异步和带内连续的同步/异步场景下,终端设备的射频收发和处理结构如图2所示,其中,终端设备的源小区的基带处理(base band process,BBP)模块和目标小区的BBP模块连接至同一个射频(radio frequency,RF)模块,或者称源小区的BBP通道和目标小区的BBP通道连接至同一个RF通道,这样可以节省终端设备的功耗。
当终端设备的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BBP通道连接至同一个RF通道时,终端设备可能同时向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发送信息,那么就可能产生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冲突。如何减少上行信道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本申请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道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终端设备上行信道冲突问题。减少终端设备在接入通信小区的过程中,因为上行信道冲突问题导致的数据丢失。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冲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与源小区已建立连接关系,且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连接请求或建立连接关系时,所述终端设备检测是否发生上行信道冲突,所述上行信道包括所述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
若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生上行信道冲突,则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化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化处理包括: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基于优先级的优化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化处理,包括:
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先级丢弃处理,所述优先级丢弃处理包括获取所述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并对优先级高的上行信道中的信号通过一路上行射频通道进行发送。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化处理,包括:
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同时发送处理,所述同时发送处理包括对所述源小区的上行信道中的信号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中的信号进行时域叠加获得叠加后信号,再通过一路上行射频通道发送所述叠加后信号。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在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同时发送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计算获取所述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之间的第一功率差值;
确定所述第一功率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在确定所述第一功率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分别计算获取进行优先级丢弃处理时高优先级信道的实际发送功率P_highPriority_1t和进行同时发送处理时高优先级信道的实际发送功率P_highPriority_2t,即
P_highPriority_1t=min(Pcmax_1t,P_highPriority);
P_highPriority_2t=min(Pcmax_2t,P_highPriority);
其中Pcmax_1t为进行优先级丢弃处理时终端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Pcmax_2t为进行同时发送处理时终端设备的最大发送功率,P_highPriority为高优先级信道的计算发送功率;
计算获取P_highPriority_1t与P_highPriority_2t之间的第二功率差值;
确定所述第二功率差值小于第三门限值。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在计算获取进行同时发送处理时高优先级信道的实际发送功率P_highPriority_2t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叠加后信号的分配方式,所述分配方式包括几乎连续分配方式和非连续分配方式,所述几乎连续的分配方式特征至少有所述源小区和所述目标小区分配的频点中的最高频点和最低频点之间,未分配的频段与总频段之间的比例小于第一门限值;
当所述分配方式为几乎连续分配方式时,获取所述射频通道的第一最大回退功率MPR1,并根据所述MPR1计算获取所述Pcmax_2t;
当所述分配方式为非连续分配方式时,获取所述射频通道的第二最大回退功率MPR2,并根据所述MPR2计算获取所述Pcmax_2t。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检测是否发生与所述源小区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冲突,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向目标小区发起接入请求后,在所述目标小区接入成功前,检测所述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与所述源小区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行控制信道PUCCH或探测参考信道SRS之间是否发生符号级冲突,所述随机接入相关信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msg3的PUSCH、用于msg4上行ACK/NACK反馈的PUCCH或用于发送msgA信号的PUCCH或PUSCH。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检测是否发生与所述源小区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冲突,包括:
在所述目标小区接入成功后,在所述终端设备断开与所述源小区的连接前,检测所述目标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与所述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之间是否发生符号级冲突。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在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化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与所述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之间的第一优先级,其中所述第一优先级包括: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优先级高于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为所述目标小区的PRACH中的msg1或msgA分配发送频段时避开所述源小区的SRS信道。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在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化处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与所述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之间的第二优先级,其中所述第二优先级包括下列优先级中的至少一条:
所述目标小区的SRS优先级高于所述源小区的所有上行信道;
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上行调度请求SR、返回确认信号ACK或错误则返回不确认信号的PUCCH优先级高于所述源小区的PUCCH或PUSCH;
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SR/ACK/ACK的PUCCH优先级高于所述源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CCH;
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SR/ACK/NACK的PUSCH优先级高于所述源小区的PUCCH或PUSCH;
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SCH优先级高于所述源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SCH或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CCH;
所述源小区的SRS优先级高于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CCH;
所述源小区的发送SR/ACK/NACK的PUCCH优先级高于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CCH;
所述源小区的发送SR/ACK/NACK的PUSCH优先级高于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CCH;
所述源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SCH优先级高于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CCH。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信道冲突处理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与源小区已建立连接关系,且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连接请求或建立连接关系时,所述终端设备检测是否发生上行信道冲突,所述上行信道包括所述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
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生上行信道冲突,则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化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基于优先级的优化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先级丢弃处理,所述优先级丢弃处理包括获取所述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并对优先级高的上行信道中的信号通过一路上行射频通道进行发送。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同时发送处理,所述同时发送处理包括对所述源小区的上行信道中的信号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中的信号进行时域叠加获得叠加后信号,再通过一路上行射频通道发送所述叠加后信号。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功率计算单元,用于:
在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同时发送处理之前,计算获取所述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之间的第一功率差值;
确定所述第一功率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在确定所述第一功率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之后,所述功率计算单元还用于:
分别计算获取进行优先级丢弃处理时高优先级信道的实际发送功率P_highPriority_1t和进行同时发送处理时高优先级信道的实际发送功率P_highPriority_2t,即
P_highPriority_1t=min(Pcmax_1t,P_highPriority);
P_highPriority_2t=min(Pcmax_2t,P_highPriority);
其中Pcmax_1t为进行优先级丢弃处理时终端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Pcmax_2t为进行同时发送处理时终端设备的最大发送功率,P_highPriority为高优先级信道的理论发送功率;
计算获取P_highPriority_1t与P_highPriority_2t之间的第二功率差值;
确定所述第二功率差值小于第三门限值。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在计算获取进行同时发送处理时高优先级信道的实际发送功率P_highPriority_2t之前,所述功率计算单元还用于:
确定所述叠加后信号的分配方式,所述分配方式包括几乎连续分配方式和非连续分配方式,所述几乎连续的分配方式特征至少有所述源小区和所述目标小区分配的频点中的最高频点和最低频点之间,未分配的频段与总频段之间的比例小于第一门限值;
当所述分配方式为几乎连续分配方式时,获取所述射频通道的第一最大回退功率MPR1,并根据所述MPR1计算获取所述Pcmax_2t;
当所述分配方式为非连续分配方式时,获取所述射频通道的第二最大回退功率MPR2,并根据所述MPR2计算获取所述Pcmax_2t。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向目标小区发起接入请求后,在所述目标小区接入成功前,检测所述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与所述源小区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行控制信道PUCCH或探测参考信道SRS之间是否发生符号级冲突,所述随机接入相关信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msg3的PUSCH、用于msg4上行ACK/NACK反馈的PUCCH或用于发送msgA信号的PUCCH或PUSCH。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在所述目标小区接入成功后,在所述终端设备断开与所述源小区的连接前,检测所述目标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与所述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之间是否发生符号级冲突。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在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基于优先级的优化处理之前,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与所述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之间的第一优先级,其中所述第一优先级包括: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优先级高于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在为所述目标小区的PRACH中的msg1或msgA分配发送频段时避开所述源小区的SRS信道。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在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基于优先级的优化处理之前,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与所述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之间的第二优先级,其中所述第二优先级包括下列优先级中的至少一条:
所述目标小区的SRS优先级高于所述源小区的所有上行信道;
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上行调度请求SR、返回确认信号ACK或错误则返回不确认信号的PUCCH优先级高于所述源小区的PUCCH或PUSCH;
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SR/ACK/ACK的PUCCH优先级高于所述源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CCH;
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SR/ACK/NACK的PUSCH优先级高于所述源小区的PUCCH或PUSCH;
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SCH优先级高于所述源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SCH或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CCH;
所述源小区的SRS优先级高于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CCH;
所述源小区的发送SR/ACK/NACK的PUCCH优先级高于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CCH;
所述源小区的发送SR/ACK/NACK的PUSCH优先级高于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CCH;
所述源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SCH优先级高于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CCH。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任一方法。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与源小区建立连接关系,且向目标小区发送连接请求或建立连接关系时,终端设备检测是否发生上行信道冲突,上行信道包括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若终端设备确定发生上行信道冲突,则对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化处理。这个过程中,由于终端设备与一个小区建立了连接的同时向另一个小区发起连接,或者同时连接了两个小区,导致上行信道可能发生冲突,终端设备检测冲突并对冲突进行解决,可以减少上行信道的信息损失,提升上行信道发送信息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连接协议栈切换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射频收发和处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冲突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信道冲突区域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竞争的4step随机接入过程示意图;
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竞争的2step随机接入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突区域1异步场景上行信道冲突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路上行通道分别同时传输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路上行通道通过一路射频通道同时发送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几乎连续分配方式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冲突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冲突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冲突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终端设备),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终端设备。
基于背景技术描述的问题,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冲突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1、当所述终端设备与源小区已建立连接关系,且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连接请求或建立连接关系时,所述终端设备检测是否发生上行信道冲突,所述上行信道包括所述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
DAPS对应一种旨在达成0ms切换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源小区是指终端设备已经建立连接的通信小区,目标小区是另一个终端设备预计切换到的通信小区。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如果从图中所示的切换命令开始,终端设备和源小区即断开连接,直到切换完成和目标小区建立新的连接,终端设备通信中断至少50ms以上;但是基于DAPS的切换,切换命令后,终端设备继续和源小区通信,在目标小区上接入完成后和目标小区建立连接,终端设备同时在两个小区上通信,即图中双小区连接区间;最后源小区删除后,终端设备只在目标小区上通信,完成切换。
在其他场景中,源小区是指终端设备已经建立连接的通信小区,目标小区可以是终端设备试图建立连接的通信小区,也可以是终端设备已经连接的通信小区。
在上述连接场景中,以DAPS切换场景为例,目标小区和源小区组成的网络有以下场景:
同频(Intra-freq)同步;
同频(Intra-freq)异步;
带内连续的异频(intra-band,inter-freq)同步;
带内连续的异频(intra-band,inter-freq)异步;
带内非连续的异频(intra-band,inter-freq)同步;
带内非连续的异频(intra-band,inter-freq)异步;
带间的异频(inter-band,inter-freq)同步;
带间的异频(inter-band,inter-freq)异步;
为了实现基于DAPS的切换,终端设备需要同时处理两个小区的信号收发,因此需要2套收发处理装置,每套装置包括射频(RF)处理装置和基带处理(BBP)装置。为了节省功耗,同频和带内连续两种场景下的2套收发处理装置可以共用一套射频(RF)处理装置。
这些场景中,终端设备需要的的射频(RF)处理装置和基带处理(BBP)装置数量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
在带内非连续同步/异步,以及带间同步/异步场景下,两个BBP通道对应两个RF通道,没有上行通道冲突的问题。在同频同步/异步,以及带内连续的异频同步/异步场景下,两个BBP通道对应一个RF通道,终端设备的射频收发和处理结构如图2所示,可能产生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上行发送通道冲突。
可选的,检测是否发生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冲突,包括:在终端设备向目标小区发起接入请求后,在目标小区接入成功前,检测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与源小区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行控制信道PUCCH或探测参考信道SRS之间是否发生符号级冲突,随机接入相关信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msg3的PUSCH信道、用于msg4上行ACK/NACK反馈的PUCCH或用于发送msgA信号的PUCCH和PUSCH信道。
可选的,检测是否发生与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冲突,包括:在目标小区接入成功后,在终端设备断开与源小区的连接前,检测目标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与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之间是否发生符号级冲突。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表明的上行信道冲突,皆是指符号级冲突,符号级冲突是指两个小区的上行发送在时间域上重叠。如果没有符号级的冲突,可以时分复用合并发射不同上行信道中的信息。
目标小区和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冲突可能发生在图1中的切换命令~删除源小区阶段,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行信道冲突区域示意图,如图4所示,切换命令~切换完成阶段对应冲突区域1,切换完成~删除源小区阶段对应冲突区域2。在冲突区域1是终端设备向目标小区发送随机接入请求,冲突区域2是终端设备同时与目标小区和源小区进行连接和信号传输。这两个过程中传输的信号不同,产生冲突的上行信道也不同。
具体地,冲突区域1时,终端设备向目标小区请求随机接入,随机接入(randomaccess,RA)过程是终端设备向系统请求接入,收到系统的响应并分配接入信道的过程,一般的数据传输必须在随机接入成功之后进行。随机接入时需要选择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资源。HO的随机接入一般为非竞争的随机接入,当随机接入前导码(preamble码)资源不足的时候,也有可能是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有两种方式:一是传统的4step方式,二是r16协议拟新增的2step方式。
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竞争的4step随机接入过程和竞争的2step随机接入过程请参阅5A~图5C所示,在如图5A~图5C所示的随机接入过程示意图所示,其中上行信号包括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Random Access Preamble)”,即消息1(message1,msg1),对应的信道为PRACH;基于竞争的4step随机接入的msg1,对应的信道为PRACH,“预定传输(Scheduled Transmission)”,即msg3,对应的信道为PUSCH;以及对“冲突解决(Contention Resolution)”,即msg4反馈的返回确认信号或错误则返回不确认信号(ACK/NACK),对应的信道为PUCCH;以及msgA,对应的信道为PUCCH和PUSCH信道。这些信道被统称为随机接入相关信道。在目标小区请求随机接入的过程中,终端设备与源小区保持连接,且通过与源小区的PUSCH上传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通过PUCCH传送上行控制信息,通过SRS进行上行信道质量估计和相关参数测量。因此,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有可能与源小区的PUCCH/PUSCH/SRS信道冲突。
冲突区域2时,终端设备同时与目标小区和源小区保持连接,那么终端设备同时与两个小区通过PUSCH上传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通过PUCCH传送性能控制信息,通过SRS进行上行信道质量估计和相关参数测量。因此目标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与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可能发生冲突。以上内容描述了在冲突区域1和冲突区域2发送信号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上行信道冲突。在这样的前提下,信号的同步发送和异步发送同样会对信道冲突产生影响。同步场景下,不同小区之间的帧边界起始时间是同步对齐的,一般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TDD)网络都是同步的;异步场景下,不同小区之间的帧边界起始时间不对齐,一般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FDD)网络都是异步的;同步场景下的TDD网络,一般把SRS信道配置在S子帧上,而且SRS信道都是周期发射;DAPS切换过程中,源小区向目标小区请求切换时,如果把源小区的SRS配置信息告知目标小区,这样目标小区的配置的SRS可以避开源小区时的SRS信道。
因此同步与异步的信道冲突差别在于:
1,异步(通常是FDD异步)场景下SRS与其他信道的碰撞的概率更大;
2,同步场景下,一般没有SRS与其他信道的碰撞,FDD同步场景下可能有SRS与其他信道的碰撞。
综合上述描述,在冲突区域1和冲突区域2可能发生的上行信道冲突如表2所示:
表2
302、若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生上行信道冲突,则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化处理。
终端设备与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发生冲突,需要进行优化处理。
可选的,对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化处理包括:对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基于优先级的优化处理。
通常情况下,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小区切换,或者同时与两个小区建立连接时,两个小区的通信信息重要程度不同,那么在上行信道冲突的时候,可以基于优先级对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处理,即优先保证高优先级的上行信道中的信息发送,其次再考虑低优先级的上行信道中的信息发送。
可选的,对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基于优先级的优化处理,包括:对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先级丢弃处理,优先级丢弃处理包括获取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并对优先级高的上行信道中的信号通过一路上行射频通道进行发送。
对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先级丢弃处理,即是设定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各个上行信道的优先级,当两个不同优先级的上行信道发生冲突时,对高优先级的信道发送的信息通过射频通道进行传输,对低优先级的上行信道发送的信息进行丢弃。
可选的,对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基于优先级的优化处理之前,方法还获取第一优先级,具体包括:获取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与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之间的第一优先级,其中第一优先级为: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其中所述>表示优先级高于。
采用优先级丢弃处理,首先要确定各个上行信道之间的优先级划分。基于上述描述可知,冲突区域1期间,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有可能与源小区的PUCCH/PUSCH/SRS信道冲突。其中,SRS,是上行探测参考信号,在NR中,SRS信道的作用包括:上行信道探测;支持上行非码本传输;上行波束管理;下行波束赋形;载波切换。如果丢弃SRS信道,可能导致基站调度性能恶化等严重后果,因此SRS信道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具体地,随机接入相关信道与PUCCH/PUSCH/SRS信道的优先级设置如下:
A、同步场景
由前述描述可知,在同步场景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获取到的源小区SRS配置参数有效避开与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的冲突,因此不用考虑两者的优先级。而源小区的PUSCH/PUCCH优先级都比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低,因此设置的优先级大小关系为:
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源小区的PUSCH/PUCCH;
其中大于符号表示优先级高于,即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的优先级高于源小区的PUSCH或PUCCH。
B、异步场景
在异步场景下,由于不同小区之间的帧边界起始时间不对齐,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与源小区的PUSCH/PUCCH/SRS三个信道都有可能发生冲突,由于基站根据SRS信道评估上下行信道质量,如果drop SRS信道后,可能导致基站调度性能恶化等严重后果,因此源小区的SRS信道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可以有以下规则:
1、目标小区msg1,msgA选择发送资源时避开源小区的SRS信道;
2、目标小区的msg3优先级高于源小区的PUCCH/PUSCH/SRS
目标小区的msg1,msgA选择发送资源时,终端设备同样可以获取SRS的配置参数,然后有效避开SRS信道。而在目标小区的msg3选择发送资源时,其优先级高于源小区的PUCCH、PUSCH或SRS。原因在于,msg3中包含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用来竞争目标小区接入资源,重要程度高。
或者,基于降低在目标小区上接入时延考虑,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认为: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优先级高于源小区的PUCCH/PUSCH/SRS。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突区域1异步场景上行信道冲突示意图,如图6所示,用户终端与源小区连接并通过上行信道PUCCH、PUSCH和SRS发送信号,与目标小区连接,并通过随机接入相关信道发送msg1和msg3,当msg1与PUCCH冲突时,msg1的优先级高,对msg1通过射频同道进行发送,丢弃PUCCH中的信息;同样的,msg3与SRS信道发生冲突,msg3的优先级高,对msg3通过射频同道进行发送,丢弃SRS中的信息。
在冲突区域2阶段,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都为PUSCH/PUCCH/SRS信道,都是有可能碰撞冲突的;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场景 | 目标小区可能碰撞通道 | 源小区可能碰撞通道 |
TDD同步 | PUSCH/PUCCH | PUSCH/PUCCH |
FDD同步 | PUSCH/PUCCH/SRS | PUSCH/PUCCH/SRS |
FDD异步 | PUSCH/PUCCH/SRS | PUSCH/PUCCH/SRS |
同样的,TDD同步场景下,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获取到的源小区SRS配置参数有效避开所有与SRS相关的冲突。因此不用考虑SRS信道与其他信道的优先级。在FDD同步和FDD异步场景下,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彼此间都可能发生冲突。PUCCH主要用于传送上行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ACK/NACK,非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A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A-CSI)或周期性信道状态信息(Periodic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P-CSI),SR用于申请上行授权,ACK/NACK用于反馈PDSCH的解调信息。如果SR,ACK/NACK不能及时传输,直接影响链路性能,所以优先级上SR,ACK/NACK>A-CSI>P-CSI;简化讨论,分为两类,一类是上传SR/ACK/NACK信息的PUCCH,记为:PUCCHwith SR/ACK/NACK,一类是上传除SR/ACK/NACK之外信息的PUCCH,记为:PUCCH withoutSR/ACK/NACK;前者比后者具有更高优先级。
PUSCH主要传送上行数据包,PUCCH和PUSCH可能随路,即PUCCH合并在PUSCH上一起发,因此PUSCH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PUSCH with ACK/NACK,一类是PUSCH without ACK/NACK;同理,前者比后者具有更高优先级。
DAPS切换场景下,如果终端设备成功在目标小区上接入,则上行数据业务仅在一个小区上,比如可能在目标小区PUSCH上发送;但是源小区上,数据库连接池(DataBaseconnection pool,DPCP)层有Control PDU(控制数据包),所以还是存在PUSCH。具体地,目标小区和源小区可能发生的信道冲突如表4所示:
表4
其中,对表4的解读,以编号1一行为例,表示目标小区的SRS与源小区的SRS可能发生冲突,以编号7一行为例,表示目标小区上传SR/ACK/NACK信息的PUCCH,与源小区上传SR/ACK/NACK信息的PUCCH之间可能发生冲突。
总的来说,由于DAPS切换的首要任务就是保证向目标小区的成功切换,因此同等情况下,目标小区的信道优先级高于源小区。
具体情况下,表4中所有可能发生的信道冲突的优先级设置如下:
1-5:目标小区的SRS>源小区所有信道;
即目标小区的SRS优先级高于源小区所有信道的优先级。这样可以保证目标小区SRS相关功能正常,同时保证目标小区的链路连接质量。
6:目标小区PUCCH with SR/ACK/NACK>源小区SRS;
即目标小区PUCCH with SR/ACK/NACK优先级高于源小区SRS。这样可以保证目标小区重要上行控制信号功能正常,同时保证目标小区的链路连接质量。
但是在双连接期间,如果发现目标小区质量迅速变差,源小区信号质量好于目标小区,也可以采用目标小区PUCCH with SR/ACK/NACK<源小区SRS的优先级;保证源小区SRS信号正常,将有助于提升目标小区切换可能失败情况下的源小区的链路质量7-10:目标小区PUCCH with SR/ACK/NACK>源小区PUCCH& PUSCH;这样保证目标小区重要上行控制信号功能正常,同时保证目标小区的链路连接质量。
11:目标小区PUCCH without SR/ACK/NACK<源小区SRS;
即目标小区PUCCH without SR/ACK/NACK优先级高于源小区SRS。这样可以通过牺牲目标小区不太重要的上行控制信号,但是保证了源小区SRS相关功能正常。
12:目标小区PUCCH without SR/ACK/NACK<源小区PUCCH with SR/ACK/NACK;
即目标小区PUCCH without SR/ACK/NACK优先级低于源小区PUCCH with SR/ACK/NACK,这样可以通过牺牲目标小区不太重要的上行控制信号,保证源小区高优先级控制信道功能正常。
13:目标小区PUCCH without SR/ACK/NACK>源小区PUCCH without SR/ACK/NACK;
即目标小区PUCCH without SR/ACK/NACK优先级高于源小区PUCCH without SR/ACK/NACK。同等情况下,目标小区的信道优先级高于源小区,可以保证目标小区成功切换。
14:目标小区PUCCH without SR/ACK/NACK<源小区PUSCH with ACK/NACK;
目标小区PUCCH without SR/ACK/NACK优先级低于源小区PUSCH with ACK/NACK。可以通过牺牲目标小区不太重要的上行控制信号,保证源小区含有高优先级控制信号的PUSCH信道的功能正常。
15:目标小区PUCCH without SR/ACK/NACK>源小区PUSCH without ACK/NACK;
即目标小区PUCCH without SR/ACK/NACK优先级高于源小区PUSCH without ACK/NACK。源小区的PUSCH主要发送DPCP的控制信令包,重要性不太高,保证目标小区的PUCCHwithout SR/ACK/NACK有助于保证目标小区成功切换。
但是在双连接期间,如果发现目标小区质量迅速变差,源小区信号质量好于目标小区,也可以采用PUCCH without SR/ACK/NACK<源小区PUSCH without ACK/NACK的优先级,将有助于提升目标小区切换可能失败情况下的源小区的PUSCH信道的质量。
16:目标小区PUSCH with ACK/NACK>源小区SRS;
即目标小区PUSCH with ACK/NACK优先级高于源小区SRS。这样可以保证目标小区包含重要上行控制信号的PUSCH信道功能正常,保证目标小区的链路连接质量。
但是在双连接期间,如果发现目标小区质量迅速变差,源小区信号质量好于目标小区,也可以采用目标小区PUSCH with SR/ACK/NACK<源小区SRS的优先级;保证源小区SRS信号正常,将有助于提升目标小区切换可能失败情况下的源小区的链路质量。
17-20:目标小区PUSCH with ACK/NACK>源小区PUCCH& PUSCH;
即目标小区PUSCH with ACK/NACK优先级高于源小区PUCCH& PUSCH。这样可以保证目标小区包含重要上行控制信号的PUSCH信道的功能正常,保证目标小区的链路连接质量。
21:目标小区PUSCH without ACK/NACK<源小区SRS;
即目标小区PUSCH without ACK/NACK优先级低于源小区SRS。可以通过牺牲目标小区承载上行数据业务的PUSCH信道,保证源小区SRS相关功能正常。
但是在双连接期间,如果发现源小区质量迅速变差,目标小区信号质量好于源小区,也可以采用目标小区PUSCH without ACK/NACK>源小区SRS的优先级;保证目标小区的链路质量。
22:目标小区PUSCH without ACK/NACK<源小区PUCCH with SR/ACK/NACK;
即目标小区PUSCH without ACK/NACK优先级低于源小区PUCCH with SR/ACK/NACK。这样可以通过牺牲目标小区承载上行数据业务的PUSCH信道,保证源小区高优先级控制信道功能正常。
但是在双连接期间,如果发现源小区质量迅速变差,目标小区信号质量好于源小区,也可以采用PUSCH without ACK/NACK>源小区PUCCH with SR/ACK/NACK的优先级;保证目标小区的链路质量。
23:目标小区PUSCH without ACK/NACK>源小区PUCCH without SR/ACK/NACK;
即目标小区PUSCH without ACK/NACK优先级高于源小区PUCCH without SR/ACK/NACK。这样可以在源小区不包含重要信令的情况下,保证目标小区的上行数据业务的传输,提升目标小区链路质量。
24:目标小区PUSCH without ACK/NACK<源小区PUSCH with ACK/NACK;
即目标小区PUSCH without ACK/NACK优先级低于源小区PUSCH with ACK/NACK。这样可以通过牺牲目标小区承载上行数据业务的PUSCH信道,保证源小区包含高优先级控制信号的PUSCH信道功能正常。
但是在双连接期间,如果发现源小区质量迅速变差,目标小区信号质量好于源小区,也可以采用PUSCH without ACK/NACK>源小区PUSCH with ACK/NACK的优先级;保证目标小区的链路质量。
25:目标小区PUSCH without ACK/NACK>源小区PUSCH without ACK/NACK;
即目标小区PUSCH without ACK/NACK优先级高于源小区PUSCH without ACK/NACK。同等情况下,目标小区的信道优先级高于源小区,保证目标小区成功切换。
以上为冲突区域2阶段目标小区和源小区的信道优先级设置。在确定优先级后,同样的,如果高优先级和低优先级的信道发生冲突,对高优先级信道中的信号通过射频通道进行发送,对低优先级信道中的信号进行丢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先级丢弃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高优先级信道的信息发送完整度和效率。同时,根据上述信道优先级确定过程可知,高优先级的信道发送的信息更重要,那么采用优先级丢弃处理也能保证重要信息的发送,降低信道冲突损失。
可选的,对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化处理,包括:对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同时发送处理,同时发送处理包括对源小区的上行信道中的信号和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中的信号进行时域叠加获得叠加后信号,再通过一路上行射频通道发送叠加后信号。
除了上述通过优先级丢弃处理进行上行信道冲突优化之外,还可以通过同时发送处理进行上行信道冲突优化。即是对源小区的上行信道中的信号和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中的信号进行时域叠加获得叠加后信号,再通过一路上行射频通道发送叠加后信号。
通常情况下,在如表1中的带内非连续同步/异步,以及带间同步/异步场景下,两个BBP通道对应两个RF通道,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信号可以通过不同的RF通道分别收发,支持同时传输。请参阅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路上行通道分别同时传输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有多路RF通道的情况下,每一路BBP通道都能从对应的RF通道发送信号,没有上行发送通道的冲突的问题,但是存在上行总功率的约束:
Psourcecell+Ptargetcell=Pcmax,
其中Psourcecell表示源小区上行信道发送功率,Ptargetcell表示目标小区上行信道发送功率,Pcmax表示终端设备的总功率或最大发射功率。
所以功率分配问题是多路RF场景下要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
A,按照优先级分配方案:
功率分配前,同样的,确定源小区和目标小区的上行通道的优先级,确定方法可以如上述内容描述。高优先级上行信道的功率为Phighpriority,低优先级上行信道的功率为Plowpriority,那么:
Phighpriority=min(Phighpriority,Pcmax);
Plowpriority=Pcmax-Phighpriority;
即优先保证高优先级的上行信道信息在最大发射功率约束条件下进行发送,有可剩余的终端设备发射功率时,再发送低优先级上行信道信息。
B,高优先级信道保障方案
如上述内容描述,随机接入相关信道,SRS,PUCCH with SR/ACK/NACK,PUSCH withACK/NACK等信道为高优先级信道;如果它们之间同时传输,则放开终端设备的总功率约束:
Phighpriority=min(Phighpriority,Pcmax);
Plowpriority=min(Plowpriority,Pcmax)。
C,性能优先方案
在源小区和目标小区双连接期间,由于双连接持续时间较短,放开所述期间所有信道的总功率限制;功率分配前,两个小区计算出的上行信道功率分别为Psource,Ptarget,那么:
Psource=min(Psource,Pcmax);
Ptarget=min(Ptarget,Pcmax);
即是说,不考虑信道优先级的问题,以两个信道都以能发送信息为重点考虑。
在如表1所述的同频同步/异步,以及带内连续的异频同步/异步场景下,两个BBP通道对应一个RF通道,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路上行通道通过一路射频通道同时发送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这种场景下进行的同时发送处理,即是时域累加两路信号,然后再通过一路RF通道一起发送出去。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同时发送处理即时这种处理方法。
同样的,在这种场景下的同时发送处理,终端设备的总功率是固定的,因此,通过这种同时发送处理也涉及到终端设备总功率Pcmax的约束。
可选的,在对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同时发送处理之前,方法还包括:计算获取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之间的第一功率差值;确定第一功率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首先,将两路上行信道中的信号通过时域叠加后进行发送,如果两路信号功率差值过大,会有较多的负面效果。因此,在两路上行信道之间的第一功率差值不满足小于第二门限值的情况下,不能采用同时发送处理方法解决上行信道冲突,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处理,例如优先级丢弃处理。如果第一功率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则可以进行下一步判定,确定是否可以对上行信道进行同时发送处理。
两路信号时域相加,会导致峰值平均功率比(Peak to average power ratio,PAPR,简称峰均比)增加;PAPR会影响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的线性工作区间,引入最大发射功率降低(Maximum Power Reduction,MPR)来解决PAPR问题:不同的情况下允许终端设备回退一定的功率(即对终端设备总功率值减去MPR值),避免PA工作进入非线性区间。
以两种不同调制的信号为例,相比于离散傅里叶变换扩频正交频分复用(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spread spectru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xing,DFT-s-OFDM),循环正交频分复用(Cyclic prefix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CP-OFDM)有更大的PAPR,因此也有更大的MPR。两个时域信道叠加,例如DFT-s-OFDM叠加,叠加后的PAPR大于一路DFT-s-OFDM的PRPA,因此需要更多的MPR。
从上述描述可知,时域叠加发送信号时终端设备的MPR可能增大,可知同时发送处理时的MPR大于或等于优先级丢弃处理时的MPR。同时发送处理时的终端设备的总功率(记为Pcmax_2t)小于优先级丢弃处理时的终端设备的总功率(记为Pcmax_1t),那么优先级丢弃处理时高优先级信道的实际发送功率P_highPriority_1t和同时发送处理时同一高优先级信道的实际发送功率P_highPriority_2t的确定过程分别如下:
P_highPriority_1t=min(Pcmax_1t,P_highPriority);
P_highPriority_2t=min(Pcmax_2t,P_highPriority);
其中P_highPriority表示高优先级信道的计算所需发送功率。
在判断是否对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同时发送处理前,也要进行上行信道的优先级确定。然后确定高优先级信道的信号进行发送时实际能发送功率。当同时发送处理时,P_highPriority_1t和P_highPriority_2t分别为优先级丢弃处理和同时发送处理两个情况下实际能发送的功率。一般来说,由于同时发送的MPR较大,P_highPriority_1t>=P_highPriority_2t。第二功率差值=P_highPriority_1t-P_highPriority_2t,当第二功率差值>第三门限值;说明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同时发送处理损失太大,不能进行同时发送处理,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解决上行信道冲突,例如优先级丢弃处理。如果第二功率差值≤第三门限值,可以采用同时发送处理。
可选的,在计算获取进行同时发送处理时高优先级信道的实际发送功率P_highPriority_2t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确定所述叠加后信号的分配方式,所述分配方式包括几乎连续分配方式和非连续分配方式,所述几乎连续的分配方式特征至少有所述源小区和所述目标小区分配的频点中的最高频点和最低频点之间,未分配的频段与总频段之间的比例小于第一门限值;当所述分配方式为几乎连续分配方式时,获取所述射频通道的第一最大功率回退MPR1,并根据所述MPR1计算获取所述Pcmax_2t;当所述分配方式为非连续分配方式时,获取所述射频通道的第二最大功率回退MPR2,并根据所述MPR2计算获取所述Pcmax_2t。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两个小区的信道冲突同时发送处理情况下的几乎连续分配至少满足:
NRB_gap/(NRB_alloc+NRB_gap)≤第一门限值
其中NRB_gap为两个小区总计分配的频段之间没有分配给任一小区的频段;NRB_alloc为两个小区总计分配频段之间已经分配给任一小区的频段;第一门限值是一个待定的值。
如果基站调度满足上述几乎连续分配方式的要求;则可以减少PAPR,提升同时传输的性能。由于基站的资源分配时,PUCCH一般固定在某些频率资源,通过基站之间的信息交互,目标小区和源小区能相互知悉对方的PUCCH频率资源,因此至少可以达成以下情况下的几乎连续分配:
目标小区随机接入相关信道和源小区的PUCCH码道分配尽可能相邻;
目标小区的PUCCH和源小区的PUSCH的分配尽可能相邻;
源小区的PUCCH和目标小区的PUSCH分配尽可能相邻。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几乎连续分配方式示意图,如图9所示,源小区的PUCCH与目标小区的msg3分配的频段之间的间隔非常小,其中源小区的PUCCH的最低频点为f1,最高频点为f2,目标小区的msg3的最低频点为f3,最高频点为f4,f1~f4之间可以连续分配、重叠分配或间隔分配,在图9中为间隔分配,已分配的频段NRB_alloc=(f2-f1)+(f4-f3),未分配的频段NRB_gap=f3-f2,其中:
NRB_gap/(NRB_alloc+NRB_gap)=(f3-f2)/((f2-f1)+(f4-f3)+(f3-f2))=(f3-f2)/(f4-f1);
(f3-f2)/(f4-f1)≤第一门限值;
如果终端设备对源小区和目标小区进行时域重叠时分配的时频资源符合几乎连续分配的要求,按照几乎非连续分配方式对应的方法计算获得终端设备的第一最大功率回退值MPR1;如果网络分配的时频资源不符合几乎连续分配的要求,按照非连续分配方式计算获得终端设备的第二最大功率回退值MPR2。一般来说,MPR1<MPR2。
在上述计算获取P_highPriority_2t的过程中,当MPR越大时,P_highPriority_2t越小,造成第二功率差值增大,进行同时发送处理的损失也就越大。为了减小这种损失,多路上行通道中的信号进行时域叠加时应该尽量满足几乎连续的分配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同时发送处理,在码道冲突且有功率富裕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发送两路信道,不需要丢弃一路信号,保证了多路信号发送的完整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与源小区已建立连接关系,且向目标小区发送连接请求或建立连接关系时,终端设备检测是否发生上行信道冲突,上行信道包括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若终端设备确定发生上行信道冲突,则对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化处理。这个过程中,由于终端设备与一个小区建立了连接的同时向另一个小区发起连接,或者同时连接了两个小区,导致上行信道可能发生冲突,终端设备检测冲突并对冲突进行解决,可以减少上行信道的信息损失,提升上行信道发送信息的效率。
参见图10,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冲突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
401、当所述终端设备与源小区建立连接关系,且在所述终端设备向目标小区发起接入请求后,在所述目标小区接入成功前,检测所述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与所述源小区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行控制信道PUCCH或探测参考信道SRS之间是否发生符号级冲突,所述随机接入相关信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msg3的PUSCH、用于msg4上行ACK/NACK反馈的PUCCH或用于发送msgA信号的PUCCH或PUSCH;若是,则执行步骤403;
402、当所述终端设备与源小区建立连接关系,且在所述目标小区接入成功后,在所述终端设备断开与所述源小区的连接前,检测所述目标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与所述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之间是否发生符号级冲突,若是,执行步骤404;
在步骤401和步骤402中,表明终端设备与目标小区处于不同的连接状态,那么源小区与目标小区可能发生的上行信道冲突也会有所区别。因此,终端设备需要检测不同的可能发生冲突的上行信道,发现存在的冲突。
403、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与所述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之间的第一优先级,执行步骤405;
404、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与所述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之间的第二优先级,执行步骤405;
因为上行信道冲突不同,其对应的优先级也会有所区别,根据不同的优先级结果,对发生冲突的上行信道进行处理,以便完成最终的信息发送。
405、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先级丢弃处理。
其中,上述401-405的其他具体描述可以参照步骤301-302所描述的上行冲突处理方法相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先级丢弃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高优先级信道的信息发送完整度和效率。同时,根据上述信道优先级确定过程可知,高优先级的信道发送的信息更重要,那么采用优先级丢弃处理也能保证重要信息的发送,降低信道冲突损失。
参见图11,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道冲突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
501、当所述终端设备与源小区建立连接关系,且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连接请求或建立连接关系时,所述终端设备检测是否发生上行信道冲突,所述上行信道包括所述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
502、若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生上行信道冲突,计算获取所述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之间的第一功率差值;
503、若所述第一功率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执行步骤504;
因为在进行同时发送处理时,不同功率的信号进行叠加,如果两者之间的功率差值过大,会造成较小功率的一路上行信号损失过大,而如果损失过大的一路上行信号中包含重要信息,则可能造成较严重的后果。因此,首先需要确定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之间的第一功率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才能进一步考虑是否进行同时发送处理。
504、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与所述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之间的第一优先级,以及所述目标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与所述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之间的第二优先级;
505、分别计算获取进行优先级丢弃处理时高优先级信道的实际发送功率P_highPriority_1t和进行同时发送处理时高优先级信道的实际发送功率P_highPriority_2t;
同样的,同时发送处理时也可以优先保证高优先级上行信道中的信息发送。因此,计算高优先级信道在同时发送处理情况下和单独发送情况下对应的实际发送功率,然后通过计算单独发送情况下高优先级上行信道对应的实际发送功率和同时发送处理情况下高优先级信道的实际发送功率的功率差值是否小于第二功率值,判定高优先级信道中的信号损失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最终确定是否采用同时发送处理。
506、计算获取P_highPriority_1t与P_highPriority_2t之间的第二功率差值;
507、若确定所述第二功率差值小于第三门限值,执行步骤508;
508、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同时发送处理。
其中,上述501-508的其他具体描述可以参照步骤301-302所描述的上行冲突处理方法相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同时发送处理,在码道冲突且有功率富裕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发送两路信道,不需要丢弃一路信号,保证了多路信号发送的完整性。
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道冲突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所述装置600包括:
检测单元601,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与源小区已建立连接关系,且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连接请求或建立连接关系时,所述终端设备检测是否发生上行信道冲突,所述上行信道包括所述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
处理单元602,用于若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生上行信道冲突,则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化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具体用于: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基于优先级的优化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具体用于:
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先级丢弃处理,所述优先级丢弃处理包括获取所述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的优先级,并对优先级高的上行信道中的信号通过一路上行射频通道进行发送。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602具体用于:
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同时发送处理,所述同时发送处理包括对所述源小区的上行信道中的信号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中的信号进行时域叠加获得叠加后信号,再通过一路上行射频通道发送所述叠加后信号。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功率计算单元603,用于:
在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同时发送处理之前,计算获取所述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之间的第一功率差值;
确定所述第一功率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在确定所述第一功率差值小于第二门限值之后,所述功率计算单元603还用于:
分别计算获取进行优先级丢弃处理时高优先级信道的实际发送功率P_highPriority_1t和进行同时发送处理时高优先级信道的实际发送功率P_highPriority_2t,即
P_highPriority_1t=min(Pcmax_1t,P_highPriority);
P_highPriority_2t=min(Pcmax_2t,P_highPriority);
其中Pcmax_1t为进行优先级丢弃处理时终端设备的最大发射功率,Pcmax_2t为进行同时发送处理时终端设备的最大发送功率,P_highPriority为高优先级信道的理论发送功率;
计算获取P_highPriority_1t与P_highPriority_2t之间的第二功率差值;
确定所述第二功率差值小于第三门限值。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在计算获取进行同时发送处理时高优先级信道的实际发送功率P_highPriority_2t之前,所述功率计算单元603还用于:
确定所述叠加后信号的分配方式,所述分配方式包括几乎连续分配方式和非连续分配方式,所述几乎连续的分配方式特征至少有所述源小区和所述目标小区分配的频点中的最高频点和最低频点之间,未分配的频段与总频段之间的比例小于第一门限值;
当所述分配方式为几乎连续分配方式时,获取所述射频通道的第一最大回退功率MPR1,并根据所述MPR1计算获取所述Pcmax_2t;
当所述分配方式为非连续分配方式时,获取所述射频通道的第二最大回退功率MPR2,并根据所述MPR2计算获取所述Pcmax_2t。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检测单元601具体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向目标小区发起接入请求后,在所述目标小区接入成功前,检测所述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与所述源小区的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上行控制信道PUCCH或探测参考信道SRS之间是否发生符号级冲突,所述随机接入相关信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msg3的PUSCH、用于msg4上行ACK/NACK反馈的PUCCH或用于发送msgA信号的PUCCH或PUSCH。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检测单元601具体用于:
在所述目标小区接入成功后,在所述终端设备断开与所述源小区的连接前,检测所述目标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与所述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之间是否发生符号级冲突。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在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基于优先级的优化处理之前,所述处理单元602还用于:
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与所述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之间的第一优先级,其中所述第一优先级包括:目标小区的随机接入相关信道优先级高于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所述处理单元602还用于:
在为所述目标小区的PRACH中的msg1或msgA分配发送频段时避开所述源小区的SRS信道。
在一个可选的示例中,在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基于优先级的优化处理之前,所述处理单元602还用于:
获取所述目标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与所述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之间的第二优先级,其中所述第二优先级包括下列优先级中的至少一条:
所述目标小区的SRS优先级高于所述源小区的所有上行信道;
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上行调度请求SR、返回确认信号ACK或错误则返回不确认信号的PUCCH优先级高于所述源小区的PUCCH或PUSCH;
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SR/ACK/ACK的PUCCH优先级高于所述源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CCH;
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SR/ACK/NACK的PUSCH优先级高于所述源小区的PUCCH或PUSCH;
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SCH优先级高于所述源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SCH或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CCH;
所述源小区的SRS优先级高于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CCH;
所述源小区的发送SR/ACK/NACK的PUCCH优先级高于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CCH;
所述源小区的发送SR/ACK/NACK的PUSCH优先级高于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CCH;
所述源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SCH优先级高于所述目标小区的发送除SR/ACK/NACK之外的其他信息的PUCCH。
可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信道冲突处理装置与源小区建立连接关系,且向目标小区发送连接请求或建立连接关系时,终端设备检测是否发生上行信道冲突,上行信道包括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若终端设备确定发生上行信道冲突,则对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化处理。这个过程中,由于终端设备与一个小区建立了连接的同时向另一个小区发起连接,或者同时连接了两个小区,导致上行信道可能发生冲突,终端设备检测冲突并对冲突进行解决,可以减少上行信道的信息损失,提升上行信道发送信息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单元(检测单元601和处理单元602,或者还包括功率计算单元603)用于执行上述方法的相关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装置600是以单元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单元”可以指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此外,以上检测单元601和处理单元602,或者还包括功率计算单元603可通过图13所示的装置700的处理器701来实现。
如图13所示,装置700可以以图13中的结构来实现,该装置7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1,至少一个存储器702,还可以包括射频电路703、天线704以及输入输出装置705。其中,处理器701可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还可以用于对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该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02,存储器702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这些涉及的程序可以在该通信装置出厂时即装载再存储器中,也可以在后期需要的时候再装载入存储器。射频电路703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704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终端设备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当需要发送数据时,处理器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处理器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为便于说明,图13中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和处理器。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产品中,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存储器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设置,也可以是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处理器701可以是通用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以上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存储器7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所述存储器702用于存储执行以上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701来控制执行。所述处理器70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7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
存储器702存储的代码可执行以上提供的信道冲突处理方法,比如:当所述终端设备与源小区已建立连接关系,且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连接请求或建立连接关系时,所述终端设备检测是否发生上行信道冲突,所述上行信道包括所述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若所述终端设备确定发生上行信道冲突,则对所述上行信道冲突进行优化处理。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数据传输速率的调整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上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信道冲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基于双激活协议栈DAPS的切换过程中,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目标小区前,确定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发生上行信道冲突,其中,所述源小区和所述目标小区同频、带内连续异频、带内非连续异频、或带间异频;
发送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中优先级高的上行信道的信号;
所述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包括: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或探测参考信号SRS;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为随机接入相关信道;
所述目标小区的PRACH优先级高于所述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相关信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消息msg3的PUSCH、用于msg4上行确认ACK或不确认NACK反馈的PUCCH、或用于发送msgA信号的PUCCH或PUSCH。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信道冲突包括:所述源小区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的信号发送在时间域上重叠。
4.一种信道冲突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在基于双激活协议栈DAPS的切换过程中,终端设备成功接入目标小区前,确定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发生上行信道冲突,其中,所述源小区和所述目标小区同频、带内连续异频、带内非连续异频、或带间异频;
通信单元,用于发送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和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中,优先级高的上行信道的信号;所述源小区的上行信道包括: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或探测参考信号SRS;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为随机接入相关信道;
所述目标小区的PRACH优先级高于所述源小区的PUSCH、PUCCH或SRS。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机接入相关信道包括: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送消息msg3的PUSCH、用于msg4上行确认ACK或不确认NACK反馈的PUCCH、或用于发送msgA信号的PUCCH或PUSCH。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信道冲突包括:所述源小区和所述目标小区的上行信道的信号发送在时间域上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芯片或所述终端设备。
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代码指令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代码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收发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通信装置上运行时,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9/109758 WO2021062829A1 (zh) | 2019-09-30 | 2019-09-30 | 信道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02694A CN114402694A (zh) | 2022-04-26 |
CN114402694B true CN114402694B (zh) | 2024-05-03 |
Family
ID=75336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100406.8A Active CN114402694B (zh) | 2019-09-30 | 2019-09-30 | 信道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225435A1 (zh) |
EP (1) | EP4030862A4 (zh) |
CN (1) | CN114402694B (zh) |
WO (1) | WO202106282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213968A1 (en) * | 2023-04-14 | 2024-10-17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Priority for the power allocation for prach transmission for ta acquisition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34261A (zh) * | 2014-01-29 | 2016-11-1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多载波的数据发射方法和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505703B2 (en) * | 2013-11-01 | 2019-12-1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10827529B2 (en) * | 2016-06-24 | 2020-11-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ndom access collision reduction based on multiple uplink grants |
US11284439B2 (en) * | 2017-01-04 | 2022-03-22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spectrum between 3GPP LTE and N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9048127A1 (en) * | 2017-09-07 | 2019-03-14 | Sony Corporation |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PROVIDING TERRESTRIAL COVERAGE TO LAND ELECTRONIC DEVICES AND AIR COVERAGE TO AERIAL ELECTRONIC DEVICES |
US20190045529A1 (en) * | 2017-09-11 | 2019-02-07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cheduling request transmission opportunity and resource configuration in new radio |
CN109644093B (zh) * | 2018-05-11 | 2020-07-2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上行信道的发送方法和终端设备 |
CN109068390B (zh) * | 2018-09-19 | 2022-08-12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双连接建立方法及网络设备 |
CN113039833A (zh) * | 2018-09-25 | 2021-06-25 | Idac控股公司 | 基于上行链路的前向移动性 |
US11284359B2 (en) * | 2019-03-29 | 2022-03-22 | Mediatek Inc. | Uplink power control and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patterns for dual active protocol stack based handover |
US11895694B2 (en) * | 2019-07-30 | 2024-02-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of uplink communications during make-before-break handover |
US11470516B2 (en) * | 2019-09-16 | 2022-10-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ulti transmit/receive point make before break handover |
-
2019
- 2019-09-30 CN CN201980100406.8A patent/CN114402694B/zh active Active
- 2019-09-30 EP EP19947820.7A patent/EP4030862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09-30 WO PCT/CN2019/109758 patent/WO2021062829A1/zh unknown
-
2022
- 2022-03-28 US US17/706,424 patent/US20220225435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34261A (zh) * | 2014-01-29 | 2016-11-1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多载波的数据发射方法和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UL Handling with DAPS during RUDI Handover;MEDIATEK等;3GPP TSG-RAN WG2 #107 R2-1909178;第2节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225435A1 (en) | 2022-07-14 |
CN114402694A (zh) | 2022-04-26 |
WO2021062829A1 (zh) | 2021-04-08 |
EP4030862A4 (en) | 2023-01-25 |
EP4030862A1 (en) | 2022-07-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273269B (zh) | 用于lbt失败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 |
EP4026386B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listen before talk failure detection and recovery | |
US11064538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 |
CN108811119B (zh) | 随机接入方法、设备和系统 | |
WO2018228566A1 (zh) | 随机接入方法、设备及系统 | |
JP2020506589A (ja) | 非免許帯域を支援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端末が上りリンク信号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れを支援する装置 | |
CN113518473B (zh) | 随机接入信道的增强报告 | |
US20230156782A1 (en) | Random access method,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 |
US10779225B2 (en) | Methods, network nodes and wireless device for handling access information | |
US20170111891A1 (en) | User equipment and power allocation method | |
CN110856267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 |
JP7532689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ランダムアクセス | |
US11202322B2 (en) |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 |
EP2832168A1 (en) | Dynamic setting of transmisison time in a contention based wireless system | |
WO2020061945A1 (zh) | 用于随机接入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
CN114402694B (zh) | 信道冲突处理方法及装置 | |
KR102428113B1 (ko) | 무작위 접속 프리앰블을 전송하는 방법과 단말 장치 | |
US20230232397A1 (en) |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 |
JP2024545327A (ja) | 伝送決定方法、装置、端末、ネットワーク側機器及び記憶媒体 | |
CN114365526B (zh) | 能量检测阈值的适配 | |
CN113840366B (zh) | 功率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4114411A1 (zh) | 一种资源管理的方法和装置 | |
TW202504372A (zh) | 通訊系統之隨機接取技術 | |
WO2020199022A1 (zh) | 选择随机接入类型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8785517A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