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363832B -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射频标签、射频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射频标签、射频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63832B
CN114363832B CN202111544485.7A CN202111544485A CN114363832B CN 114363832 B CN114363832 B CN 114363832B CN 202111544485 A CN202111544485 A CN 202111544485A CN 114363832 B CN114363832 B CN 1143638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frequency tag
channel
broadcast information
d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448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63832A (zh
Inventor
王通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aru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a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aru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aru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4448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638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638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38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638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638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射频标签、射频系统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有源RFID标签的读出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在向基站发送广播信息前后,分别侦听所述射频标签所在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若所述射频标签所在信道为忙碌状态,则确定所述射频标签与其它射频标签发生了电子碰撞,采用退避机制使所述基站能接收到所述广播信息;其中,所述退避机制为防止所述射频标签因发生所述电子碰撞,而使用的延时发送或延时重发送广播信息的机制。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射频标签、射频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射频标签、射频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利用射频方式对电子标签进行读写,可以达到识别目标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射频识别系统分为有源RFID和无源RFID两大类。无源RFID技术的电子标签不带电池,依靠从读写器发出的电磁波来获取能量,所以读写器一般功率较大,但是有效作用距离比较有限,一般30米以内。有源RFID标签本身具有电池,因而对读写器的功率要求不高,但有效距离大大增加,正常可达200米甚至更远。而通常很多应用都需要远距离的通讯距离,所以有源RFID标签的应用非常广泛。
然而,在由有源RFID标签构成的有源RFID系统中,当基站对多个有源RFID标签进行密集读取时,易发生电子碰撞,从而导致有源RFID标签的读出率较低。
鉴于此,如何提高有源RFID标签的读出率,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射频标签、射频系统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有源RFID标签的读出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应用于射频标签,该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在向基站发送广播信息前后,分别侦听所述射频标签所在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
若所述射频标签所在信道为忙碌状态,则确定所述射频标签与其它射频标签发生了电子碰撞,采用退避机制使所述基站能接收到所述广播信息;其中,所述退避机制为防止所述射频标签因发生所述电子碰撞,而使用的延时发送或延时重发送广播信息的机制。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侦听所述射频标签所在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包括:
侦听所述信道中是否有所述其它射频标签发送的信息;
若所述信道中有所述其它射频标签发送的信息,则确定所述信道为忙碌状态;
若所述信道中没有所述其它射频标签发送的信息,则确定所述信道为空闲状态。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采用退避机制使所述基站能接收到所述广播信息,包括:
根据预设基础退避时长与所述信道被连续确定为所述忙碌状态的次数,确定所述退避机制采用的实际退避时长;
若所述实际退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长,则控制所述射频标签保持活跃状态,并在延时所述第一时长后重新侦听所述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在为否时发送所述广播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时长为所述射频标签从发送广播信息到休眠状态所需的最小时长;
若所述实际退避时长大于所述第一时长,则控制所述射频标签进入所述休眠状态,并在休眠所述第一时长后唤醒所述射频标签重新侦听所述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在为否时发送所述广播信息;
若所述实际退避时长大于所述射频标签从休眠状态到活跃状态所需的第二时长,则将所述次数归零,控制所述射频标签休眠第三时长后唤醒所述射频标签重新侦听所述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在为否时发送所述广播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时长为所述射频标签的正常广播周期,所述第一时长<所述第二时长<<所述第三时长。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发送所述广播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射频标签的有效信息;其中,所述有效信息具有固定的数据长度;
随机生成数据长度不固定的随机信息;
将所述有效信息和所述随机信息组装为所述广播信息,并发送所述广播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随机生成数据长度不固定的随机信息,包括:
随机生成指定数值范围内的一个随机数;其中,所述随机数为自然数;
生成数据长度为所述随机数对应值的随机数据,获得所述随机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指定数值范围的下限值为0,所述指定数值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信道的标签密度、所述信道中射频标签的通过率正相关,所述指定数值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信道中射频标签的重叠率负相关。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射频标签,包括:
侦听单元,用于在向基站发送广播信息前后,分别侦听所述射频标签所在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
退避单元,用于若所述射频标签所在信道为忙碌状态,则确定所述射频标签与其它射频标签发生了电子碰撞,采用退避机制使所述基站能接收到所述广播信息;其中,所述退避机制为防止所述射频标签因发生所述电子碰撞,而使用的延时发送或延时重发送广播信息的机制。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侦听单元还用于:
侦听所述信道中是否有所述其它射频标签发送的信息;
若所述信道中有所述其它射频标签发送的信息,则确定所述信道为忙碌状态;
若所述信道中没有所述其它射频标签发送的信息,则确定所述信道为空闲状态。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退避单元还用于:
根据预设基础退避时长与所述信道被连续确定为所述忙碌状态的次数,确定所述退避机制采用的实际退避时长;
若所述实际退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长,则控制所述射频标签保持活跃状态,并在延时所述第一时长后重新侦听所述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在为否时发送所述广播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时长为所述射频标签从发送广播信息到休眠状态所需的最小时长;
若所述实际退避时长大于所述第一时长,则控制所述射频标签进入所述休眠状态,并在休眠所述第一时长后唤醒所述射频标签重新侦听所述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在为否时发送所述广播信息;
若所述实际退避时长大于所述射频标签从休眠状态到活跃状态所需的第二时长,则将所述次数归零,控制所述射频标签休眠第三时长后唤醒所述射频标签重新侦听所述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在为否时发送所述广播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时长为所述射频标签的正常广播周期,所述第一时长<所述第二时长<<所述第三时长。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射频标签还包括发送单元,所述发送单元用于:
获取所述射频标签的有效信息;其中,所述有效信息具有固定的数据长度;
随机生成数据长度不固定的随机信息;
将所述有效信息和所述随机信息组装为所述广播信息,并发送所述广播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
随机生成指定数值范围内的一个随机数;其中,所述随机数为自然数;
生成数据长度为所述随机数对应值的随机数据,获得所述随机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指定数值范围的下限值为0,所述指定数值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信道的标签密度、所述信道中射频标签的通过率正相关,所述指定数值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信道中射频标签的重叠率负相关。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射频系统,包括:
多个射频标签,所述射频标签采用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发送广播信息;
基站,用于接收所述广播信息,并根据所述广播信息识别与对应的射频标签进行数据交换。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射频标签,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包括所述可读存储介质的装置完成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让射频标签在向基站发送广播信息前后,均侦听射频标签所在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两次确定射频标签与其它射频标签是否发生了电子碰撞,并在即将发生电子碰撞或确定已发生了电子碰撞时采用相应的退避机制使基站能接收到广播信息,从而提高了射频标签的读出率。
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射频标签发送广播信息后等待基站返回确认信息来确定基站是否完成信息读取的方式,由于等待的这段时间射频标签的接收器需要保持在工作状态,因此需要消耗射频标签较多功耗,而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案由于无需等待基站返回确认信息,因此需要消耗的功耗更低,从而还能进一步延长射频标签的使用寿命。
同时,由于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案无需基站返回确认信息,使得射频标签与基站间的同时采用的是单向通信模型,因此不仅能够降低基站的功耗,还能减少基站的工作量,提高基站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标签发送广播信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标签的数据帧格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标签发送广播信息的对比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标签的不同阶段与对应时长的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射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列提供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射频标签、射频系统及存储介质,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有源RFID标签的读出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应用于射频标签,该方法的处理过程如下。
步骤101:在向基站发送广播信息前后,分别侦听射频标签所在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
步骤102:若射频标签所在信道为忙碌状态,则确定射频标签与其它射频标签发生了电子碰撞,采用退避机制使基站能接收到广播信息;其中,退避机制为防止射频标签因发生电子碰撞,而使用的延时发送或延时重发送广播信息的机制。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射频标签可以是有源RFID标签,也可以是半有源RFID标签等具有电池的射频标签。射频标签通常包括活跃状态和休眠状态,活跃状态的射频标签可以与基站交互数据,而在休眠状态的射频标签不参与射频通信。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侦听射频标签所在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实现:
侦听信道中是否有其它射频标签发送的信息;若信道中有其它射频标签发送的信息,则确定信道为忙碌状态;若信道中没有其它射频标签发送的信息,则确定信道为空闲状态。
例如,请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标签发送广播信息的示意图。
假设基站有一个信道,有射频标签1和射频标签2可以使用该信道向基站发送广播信息,假设射频标签1的当前状态为休眠状态,射频标签1被激活后从休眠状态进入活跃状态,射频标签1进入活跃状态的时刻为t1,在t1~t3这段时间内射频标签1侦听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由于在t1~t3内没有侦听到其它射频标签(如射频标签2)发送的广播信息,因此,射频标签1确定信道状态为空闲状态,射频标签1在t3~t5通过信道向基站发送广播信息1。
射频标签2在t2时刻从休眠状态被激活,进入活跃状态,并在t2~t4时刻侦听信道状态是否为忙碌状态,由于在t3~t4这段时间射频标签1在发送广播信息1,因此射频标签2通过侦听可以确定信道当前为忙碌状态,射频标签2与射频标签1发生了电子碰撞,射频标签2采用退避机制延时发送广播信息1使基站能接收到射频标签1发送的广播信息1。由于射频标签在发送广播信息前后都对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进行了侦听,使得射频标签能够及时发现即将电子碰撞,进而采用退避机制让防止电子碰撞的发送,让基站能接收到电子标签发送的广播信息,提高基站在射频标签密集的环境下读出射频标签的读出率。
假设射频标签2在t3~t4这段时间侦听失败,进而错误的确定信道当前状态为空闲状态,并在t4~t6这段时间内通过信道向基站发送广播信息2。射频标签1在t5时刻完成广播信息1的发送,并在t5~t7这段时间再次侦听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由于在t5~t6这段时间正在发送广播信息2,因此射频标签1确定信道为忙碌状态,射频标签1与射频标签2发生了电子碰撞,射频标签1在t3~t5这段时间发送的广播信息1基站可能没收到,射频标签1采用退避机制延时重发广播信息1,使基站能接收到广播信息1。由于射频标签在发送广播信息前后都对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进行了侦听,使得射频标签能够及时发现已发生的电子碰撞,进而采用退避机制延时重发送广播信息,让基站能接收到广播信息,提高基站在射频标签密集的环境下读出射频标签的读出率。
需要理解的是,图2中仅示出了可以使用信道的射频标签为2个情况,在实际应用中一个可以使用同一信道的射频标签实际上有多个,当这多个中的至少一个使用信道(即发送广播信息)便说明该信道为忙碌状态,只有在没有射频标签使用该信道时,该信道的状态为空闲状态。此外,在实际应用中,一个基站可以有一个信道,也可以有多个信道,当有多个信道时,由于不同信道采用的通信频率不同,因此使用不同信道中的射频标签均可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发送广播信息。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让射频标签在向基站发送广播信息前后,均侦听射频标签所在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两次确定射频标签与其它射频标签是否发生了电子碰撞,并在即将发生电子碰撞或确定已发生了电子碰撞时采用相应的退避机制使基站能接收到广播信息,从而提高了射频标签的读出率。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射频标签发送广播信息后等待基站返回确认信息来确定基站是否完成信息读取的方式,由于等待的这段时间射频标签的接收器需要保持在工作状态,因此需要消耗射频标签较多功耗,而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案由于无需等待基站返回确认信息,因此需要消耗的功耗更低,从而还能进一步延长射频标签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案无需基站返回确认信息,使得射频标签与基站间的同时采用的是单向通信模型,因此不仅能够降低基站的功耗,还能减少基站的工作量,提高基站的工作效率。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射频标签向基站发送广播信息,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实现:
获取射频标签的有效信息;其中,有效信息具有固定的数据长度;随机生成数据长度不固定的随机信息;将有效信息和随机信息组装为广播信息,并发送广播信息。
例如,请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标签的数据帧格式示意图。
射频标签中采用的某芯片中定义的数据帧格式如图3所示,该芯片发生数据时,一个数据帧的长度由14字节的固定长度+n字节有效载荷构成,其中,14字节的固定长度包括4字节的前导码、4字节的同步码、载荷数据区中的4字节长度、2字节的CRC校验,本发明中的射频标签发送的一条广播信息有图3所示的一个数据帧构成,本发明可以将上述14字节的固定长度用于存放射频标签的有效信息,该有效信息也是基站实际需要从射频标签读取的信息,而将n字节有效载荷用于存放随机信息,通常不同随机信息对应的字节数不同,即不同随机信息对应n的取值不同,上述随机信息不是基站需要的信息,仅用于改变广播信息的数据长度。最后将有效信息(如射频标签的标识、电量等)和随机信息按图3的数据帧格式组装为广播信息,并发送给基站。
请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标签发送广播信息的对比图。
假设,图4中射频标签3和射频标签4使用的是同一信道,射频标签5和射频标签6使用是同一信道。在图4中射频标签3和射频标签4在t1~t2这段时间同时侦听所在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侦听结果为射频标签3和射频标签4均确定信道为空闲状态,于是它们同时在t2~t3这段时间发送了相同数据长度的广播信息3和广播信息4,在发送完后它们又同时在t3~t5这段时间侦听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侦听的结果也是确定信道为空闲状态,但根据图4可以看出实际上射频标签3和射频标签4在发送各自的广播信息时发生了电子碰撞,这将导致基站实际并没能读取它们的广播信息。
针对图4中射频标签3和射频标签4可能存在发送广播信息重叠的情况,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的解决方案是让射频标签发送的广播信息的数据长度不一致,即让射频标签发送的广播信息由具有固定长度的有效信息和不固定长度的随机信息组成,这样就能防止出现图4中射频标签3和射频标签4同时发送广播信息发生了电子碰撞而不自知的情况。如图4中射频标签5和射频标签6在t1~t2这段时间同时侦听所在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侦听的结果均为确定信道为空闲状态,于是它们均在t2时刻开始发送各自的广播信息,但由于射频标签6发送的广播信息6的数据长度较长,因此在射频标签5完成广播信息5的发送后,在t3~t5这段时间再次侦听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便确定信道为忙碌状态,发生了电子碰撞,于是执行退避机制,延时重发送广播信息5。这样至少有一个射频标签能确定发生了电子碰撞,进而执行退避机制,让基站能读取对应的广播信息,从而提高了基站读取射频标签的读出率。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让广播信息由固定数据长度的有效信息和数据长度不固定的随机信息组成,能够让不同的射频标签发送广播信息的数据长度大概率不一致,并在广播信息发送前后侦听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能够提高确定电子标签是否发生电子碰撞的准确率,进而准确的执行退避机制,进一步提高基站读取射频标签的读出率。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随机生成数据长度不固定的随机信息,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实现:
随机生成指定数值范围内的一个随机数;其中,随机数为自然数;生成数据长度为随机数对应值的随机数据,获得随机信息。
例如,指定数值范围为0~10,射频标签随机生成0~10内的一个随机数为3,则生成数据长度为3字节的随机数据作为随机信息。将上述3字节的随机信息及固定数据长度的有效信息按指定的数据帧格式进行封装,得到射频标签的广播信息。
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中的数据长度所使用的单位需要根据射频标签所使用的芯片中定义的数据帧的数据长度的单位来决定。
上述指定数值范围的下限值为0,指定数值范围的上限值与信道的标签密度、信道中射频标签的通过率正相关,指定数值范围的上限值与信道中射频标签的重叠率负相关。
例如,基站有一个信道,在对应使用场景下,射频标签的密度越大指定数值范围的上限值也越大,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信道中射频标签发送广播信息的通过率,如设置90%的射频标签发送的广播信息能通过,则上述指定数值范围的上限值也需要相应增大,过通过率减小,上限值也需相应减小;此外,还可以设置信道中允许射频标签的重叠率(即同时发送广播信息的概率),重叠率越小上限值应设置的越大。具体上限值设为何值,需要综合考虑标签密度、通过率、重叠率等。
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通过随机生成指定数据范围内的随机数,来确定即将生成的随机信息的数据长度,从而使射频标签发送的广播信息的数据长度是随机的,提高不同射频标签发送不同数据长度的广播信息的概率。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采用退避机制使基站能接收到广播信息,可以通过下列方式实现:
根据预设基础退避时长与信道被连续确定为忙碌状态的次数,确定退避机制采用的实际退避时长。
如信道被连续确定为忙碌状态的次数为n,随机取值范围的上限值为2n-1,随机取值范围的下限值为0,在0~2n-1内随机生成一个随机数,将该随机数与预设基础退避时长的乘积值作为实际退避时长。也可以将n与预设基础退避时长的乘积值作为实际退避时长,具体实际退避时长的计算方式不做限定。
若实际退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长,则控制射频标签保持活跃状态,并在延时第一时长后重新侦听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在为否时发送广播信息;其中,第一时长为射频标签从发送广播信息到休眠状态所需的最小时长;
若实际退避时长大于第一时长,则控制射频标签进入休眠状态,并在休眠第一时长后唤醒射频标签重新侦听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在为否时发送广播信息;
若实际退避时长大于射频标签从休眠状态到活跃状态所需的第二时长,则将次数归零,控制射频标签休眠第三时长后唤醒射频标签重新侦听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在为否时发送广播信息;其中,第三时长为射频标签的正常广播周期,第一时长<第二时长<<第三时长。
请参见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射频标签的不同阶段与对应时长的关系示意图。
图5中示出了射频标签是采用某种芯片设计的,射频芯片在初始化阶段(即从休眠状态到活跃状态)需要耗费大概2ms,在完成初始化后,射频芯片发送广播信息(随机信息的数据长度为0,即仅发送固定数据长度的有效信息)最少需要100us才能完成(这段时间被称为“发送”阶段),图5中在发送阶段到进入休眠之间的一段时间为发送信号衰落所需的时长,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射频标签从发送广播信息到完全进入休眠状态最少需要1ms。本发明中由于广播信息的数据长度可变,最小为有效信息的数据长度,最大为有效信息的数据长度+指定数值范围的上限值,因此针对图5的射频标签可以将其预设基础退避时长设置为100us,将第一时长设置为1ms,将第二时长设置为2ms,将第三时长设置为正常广播周期(假设为1s)。这样在使用上述方案时,当实际退避时长小于第一时长1ms,说明当前使用信道的射频标签密度较小,可以短暂延时1ms后再侦听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这样可以为正在使用信道的其它射频标签留出足够的时间进入休眠状态,提高射频标签延时第一时长后侦听到信道为空闲状态的概率,进而提高射频标签被读取的效率。当实际退避时长大于第一时长1ms且小于第二时长2ms时,说明当前使用信道的射频标签的密度较大,此时可以让射频标签进入休眠状态,并在休眠第二时长后唤醒侦听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这样可以避免实际退避时长较长时让射频标签长时间处于活跃状态,而消耗过多功耗,从而能够提高射频标签的使用寿命。当实际退避时长大于正常广播周期时,说明当前使用信道的射频标签的密度非常大,需要避开当前的正常广播周期,让射频标签休眠一个广播周期后再侦听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从而能够避免射频标签频繁被唤醒而消耗较多功耗,进而提高射频标签的使用寿命。
需要理解的是,上述举例中关于预设基础退避时长、第一时长、第二时长、第三时长的具体取值,只是根据图5中示出的关系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能说明每种射频标签都是用上述取值,例如为了兼容更多芯片的特性,上述预设基础退避时长、第一时长、第二时长、第三时长的取值还可以是结合多种芯片对应取值的平均值,或经过其它算法进行计算后得到的值,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例如,假设预设基础退避时长为100us、第一时长为1ms、第二时长为2ms、第三时长为1s,射频标签在从休眠状态激活进入到活跃状态后,侦听所在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侦听结果为信道状态为忙碌状态,确定射频标签与其它射频标签发生了电子碰撞,于是根据与预设基础退避时长(100us)与信道被连续确定为忙碌状态的次数(1),确定退避机制采用的实际退避时长(假设为100us),采用退避机制延时发送广播信息,该退避机制具体是由于实际退避时长小于第一时长(1ms),因此射频标签保持活跃状态,并在延时1ms后再次侦听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若信道为空闲状态则发送广播信息,若信道为忙碌状态,则重复执行上述退避机制(此时对应的信道被连续确定为忙碌状态的次数为2)。
又如,射频标签在发送广播信息后,再次侦听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若为是采用延时重新发送广播信息的退避机制使基站能接收到广播信息,该退避机制具体是根据预设基础退避时长t及信道被连续确定为忙的次数n,确定实际退避时长为t×random(0,…,2n-1),random为生成随机数的函数。
若实际退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长,则在延时第一时长后,重新侦听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在为否时发送广播消息;若实际退避时长大于第一时长,则射频标签进入休眠状态,并在休眠第一时长后唤醒射频标签使射频标签重新进入活跃状态,并重新侦听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若为是则重新发送广播信息;若实际退避时长大于第二时长,则将信道被连续确定为忙碌状态的次数归零,射频标签休眠第三时长后被唤醒重新侦听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在为否是重新发送广播信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射频标签,该射频标签的信息发送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的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请参见图6,该射频标签包括:
侦听单元601,用于在向基站发送广播信息前后,分别侦听所述射频标签所在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
退避单元602,用于若所述射频标签所在信道为忙碌状态,则确定所述射频标签与其它射频标签发生了电子碰撞,采用退避机制使所述基站能接收到所述广播信息;其中,所述退避机制为防止所述射频标签因发生所述电子碰撞,而使用的延时发送或延时重发送广播信息的机制。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侦听单元601还用于:
侦听所述信道中是否有所述其它射频标签发送的信息;
若所述信道中有所述其它射频标签发送的信息,则确定所述信道为忙碌状态;
若所述信道中没有所述其它射频标签发送的信息,则确定所述信道为空闲状态。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退避单元602还用于:
根据预设基础退避时长与所述信道被连续确定为所述忙碌状态的次数,确定所述退避机制采用的实际退避时长;
若所述实际退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长,则控制所述射频标签保持活跃状态,并在延时所述第一时长后重新侦听所述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在为否时发送所述广播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时长为所述射频标签从所述发送广播信息到休眠状态所需的最小时长;
若所述实际退避时长大于所述第一时长,则控制所述射频标签进入所述休眠状态,并在休眠所述第一时长后唤醒所述射频标签重新侦听所述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在为否时发送所述广播信息;
若所述实际退避时长大于所述射频标签从所述休眠状态到活跃状态所需的第二时长,则将所述次数归零,控制所述射频标签休眠第三时长后唤醒所述射频标签重新侦听所述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在为否时发送所述广播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时长为所述射频标签的正常广播周期,所述第一时长<所述第二时长<<所述第三时长。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射频标签还包括发送单元603,所述发送单元603用于:
获取所述射频标签的有效信息;其中,所述有效信息具有固定的数据长度;
随机生成数据长度不固定的随机信息;
将所述有效信息和所述随机信息组装为所述广播信息,并发送所述广播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发送单元603还用于:
随机生成指定数值范围内的一个随机数;其中,所述随机数为自然数;
生成数据长度为所述随机数对应值的随机数据,获得所述随机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指定数值范围的下限值为0,所述指定数值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信道的标签密度、所述信道中射频标签的通过率正相关,所述指定数值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信道中射频标签的重叠率负相关。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射频系统,请参见图7,该射频系统包括:
多个射频标签701,所述射频标签701采用如上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发送广播信息;
基站702,用于接收所述广播信息,并根据所述广播信息识别与对应的射频标签进行数据交换。
当上述射频标签702为有源射频标签时,上述射频系统为有源射频系统;当上述射频标签702为半有源射频标签时,上述射频系统为半有源射频系统;当上述多个射频标签702由多种射频标签组成时,上述射频系统为混合射频系统。
上述基站702可以为具有射频读功能的设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射频标签,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如上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包括所述可读存储介质的装置完成如上所述的信息发送方法。
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处理器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作为例子而非限制性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电可编程ROM(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写可编程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 only memory,EEPROM)或快闪存储器、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或Solid StateDrive,SSD)、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agneto-Optical disc,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该RAM可以充当外部高速缓存存储器。作为例子而非限制性的,RAM可以以多种形式获得,比如动态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同步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SDRAM)、双数据速率SDRAM(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SDRAM(Enhanced Synchronous DRAM,ESDRAM)、同步链路DRAM(Sync Link DRAM,SLDRAM)。所公开的各方面的存储设备意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其它合适类型的存储器。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实施例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处理器可用程序代码的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实施例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处理器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处理器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射频标签,包括:
在向基站发送广播信息前后,分别侦听所述射频标签所在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
若所述射频标签所在信道为忙碌状态,则确定所述射频标签与其它射频标签发生了电子碰撞,采用退避机制使所述基站能接收到所述广播信息;其中,所述退避机制为防止所述射频标签因发生所述电子碰撞,而使用的延时发送或延时重发送广播信息的机制;
采用退避机制使所述基站能接收到所述广播信息,包括:
根据预设基础退避时长与所述信道被连续确定为所述忙碌状态的次数,确定所述退避机制采用的实际退避时长;
若所述实际退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长,则控制所述射频标签保持活跃状态,并在延时所述第一时长后重新侦听所述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在为否时发送所述广播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时长为所述射频标签从发送广播信息到休眠状态所需的最小时长;
若所述实际退避时长大于所述第一时长,则控制所述射频标签进入所述休眠状态,并在休眠所述第一时长后唤醒所述射频标签重新侦听所述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在为否时发送所述广播信息;
若所述实际退避时长大于所述射频标签从所述休眠状态到活跃状态所需的第二时长,则将所述次数归零,控制所述射频标签休眠第三时长后唤醒所述射频标签重新侦听所述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在为否时发送所述广播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时长为所述射频标签的正常广播周期,所述第一时长<所述第二时长<<所述第三时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侦听所述射频标签所在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包括:
侦听所述信道中是否有所述其它射频标签发送的信息;
若所述信道中有所述其它射频标签发送的信息,则确定所述信道为忙碌状态;
若所述信道中没有所述其它射频标签发送的信息,则确定所述信道为空闲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送所述广播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射频标签的有效信息;其中,所述有效信息具有固定的数据长度;
随机生成数据长度不固定的随机信息;
将所述有效信息和所述随机信息组装为所述广播信息,并发送所述广播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随机生成数据长度不固定的随机信息,包括:
随机生成指定数值范围内的一个随机数;其中,所述随机数为自然数;
生成数据长度为所述随机数对应值的随机数据,获得所述随机信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数值范围的下限值为0,所述指定数值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信道的标签密度、所述信道中射频标签的通过率正相关,所述指定数值范围的上限值与所述信道中射频标签的重叠率负相关。
6.一种射频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
侦听单元,用于在向基站发送广播信息前后,分别侦听所述射频标签所在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
退避单元,用于若所述射频标签所在信道为忙碌状态,则确定所述射频标签与其它射频标签发生了电子碰撞,采用退避机制使所述基站能接收到所述广播信息;其中,所述退避机制为防止所述射频标签因发生所述电子碰撞,而使用的延时发送或延时重发送广播信息的机制;
其中,采用退避机制使所述基站能接收到所述广播信息,包括:根据预设基础退避时长与所述信道被连续确定为所述忙碌状态的次数,确定所述退避机制采用的实际退避时长;若所述实际退避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一时长,则控制所述射频标签保持活跃状态,并在延时所述第一时长后重新侦听所述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在为否时发送所述广播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时长为所述射频标签从发送广播信息到休眠状态所需的最小时长;若所述实际退避时长大于所述第一时长,则控制所述射频标签进入所述休眠状态,并在休眠所述第一时长后唤醒所述射频标签重新侦听所述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在为否时发送所述广播信息;若所述实际退避时长大于所述射频标签从所述休眠状态到活跃状态所需的第二时长,则将所述次数归零,控制所述射频标签休眠第三时长后唤醒所述射频标签重新侦听所述信道是否为忙碌状态,在为否时发送所述广播信息;其中,所述第三时长为所述射频标签的正常广播周期,所述第一时长<所述第二时长<<所述第三时长。
7.一种射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射频标签,所述射频标签采用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发送广播信息;
基站,用于接收所述广播信息,并根据所述广播信息识别与对应的射频标签进行数据交换。
8.一种射频标签,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9.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包括所述可读存储介质的装置完成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544485.7A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射频标签、射频系统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3638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4485.7A CN114363832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射频标签、射频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4485.7A CN114363832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射频标签、射频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3832A CN114363832A (zh) 2022-04-15
CN114363832B true CN114363832B (zh) 2023-05-23

Family

ID=81100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4485.7A Active CN114363832B (zh) 2021-12-16 2021-12-16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射频标签、射频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638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12749B (zh) * 2024-03-01 2024-05-10 成都西谷曙光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占空比无线接入防碰撞方法
CN118247873B (zh) * 2024-03-22 2025-01-07 厦门纵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广域网络的区域通过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06085A1 (en) * 2005-07-08 2007-01-18 Roger Becke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s and techniques
CN201130386Y (zh) * 2007-12-21 2008-10-08 合肥工大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低功耗有源防碰撞电子标签
CN103020558A (zh) * 2012-11-30 2013-04-03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自适应退避机制的rfid防碰撞方法
CN105654155A (zh) * 2015-12-30 2016-06-08 苏州汉朗光电有限公司 双频率拣货标签系统及标签数据更新与标签信息反馈方法
CN106326795A (zh) * 2016-08-19 2017-01-11 江苏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rfid技术信号干扰的方法
CN106937403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间重用的退避方法及设备
CN109831747A (zh) * 2019-01-18 2019-05-31 重庆物奇科技有限公司 低能耗电子价签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15390A (en) * 1997-10-14 2000-09-05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Bandwidth reservation and collision resolution method for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here remote hosts send reservation requests to a base station for randomly chosen minislots
JP5118858B2 (ja) * 2007-02-06 2013-01-16 株式会社ユニバーサルエンターテインメント 制御装置、無線icタグ読み取りシステム、並びに無線icタグ読み取り装置
CN101201905B (zh) * 2007-12-21 2011-04-06 合肥工大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低功耗有源防碰撞电子标签的工作方法
CN101730197B (zh) * 2008-10-27 2012-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共存竞争信道的方法、阅读器和rfid系统
EP2509032B1 (en) * 2009-11-30 2016-03-30 Westvalley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Appl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20140247141A1 (en) * 2013-03-04 2014-09-04 Hello Inc. Monitoring device with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ver non-contiguous channels
CN103258220B (zh) * 2013-05-02 2016-03-09 无锡昶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射频识别系统的读写器防碰撞方法
US9479961B2 (en) * 2013-09-09 2016-10-25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Facilitating multicast traffic collision reduction
WO2017092785A1 (en) * 2015-11-30 2017-06-08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Dynamic back-off time based on channel utilization statistic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06085A1 (en) * 2005-07-08 2007-01-18 Roger Becker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s and techniques
CN201130386Y (zh) * 2007-12-21 2008-10-08 合肥工大高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低功耗有源防碰撞电子标签
CN103020558A (zh) * 2012-11-30 2013-04-03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自适应退避机制的rfid防碰撞方法
CN105654155A (zh) * 2015-12-30 2016-06-08 苏州汉朗光电有限公司 双频率拣货标签系统及标签数据更新与标签信息反馈方法
CN106937403A (zh) * 2015-12-31 2017-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空间重用的退避方法及设备
CN106326795A (zh) * 2016-08-19 2017-01-11 江苏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解决rfid技术信号干扰的方法
CN109831747A (zh) * 2019-01-18 2019-05-31 重庆物奇科技有限公司 低能耗电子价签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63832A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363832B (zh) 一种信息发送的方法、射频标签、射频系统及存储介质
USRE42599E1 (en) Method of addressing messages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KR102258309B1 (ko) 백스캐터 웨이크업 라디오 기반 웨이크업 라디오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2999739B (zh) Rfid标签及识别方法和装置
KR101958898B1 (ko) 브로드캐스트 패킷 송신 주파수를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과 장치, 및 단말기
JP2010504679A (ja) Rfidタグ
CN111183687B (zh) 一种信息传输的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5618914B (zh) 一种基于rfid的同步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39524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node,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Chen et al. A Novel Time-aware Frame Adjustment Strategy for RFID Anti-collision.
CN110231612B (zh) 一种标签测距、射频信号发送方法、设备及装置
US2024019633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US9544100B2 (en) Techniques to stop transmission of data based on reception of an acknowledgment within a specified time
CN111615117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4392191A (zh) 一种有源rfid低功耗防碰撞方法
CN113207160B (zh) 终端唤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3151045A1 (zh) 反向散射通信的方法及设备
CN101470791A (zh) 射频信号的识别、应答方法及系统,标签和阅读器
CN114143864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US20180227850A1 (en) Communications protocol for inventory control
CN110012491A (zh) Sr虚警发现的方法及网络侧设备
Prodanoff et al. RFID Model for Simulating Framed Slotted ALOHA Based Anti-Collision Protocol for Muti-Tag Identification
CN116489692A (zh) 一种激活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US20250056428A1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WO2024169756A9 (zh) 寻呼方法、装置、基站、无线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4100 999-8-c2-501, gaolang East Road,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Huaru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100 999-8-c2-501, gaolang East Road,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Wuxi Dahua Rui Frequency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