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62687A - 一种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62687A CN114362687A CN202111654872.6A CN202111654872A CN114362687A CN 114362687 A CN114362687 A CN 114362687A CN 202111654872 A CN202111654872 A CN 202111654872A CN 114362687 A CN114362687 A CN 11436268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iode
- resistance
- capacitor
- resistor
- coll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包括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驱动级放大网络、驱动级偏置电路、级间匹配网络、功率级偏置电路、动态反馈网络和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本发明基于双级异质结双极性晶体管的共射共基放大结构,结合动态反馈网络,能够实现高输出功率和低输出功率下的高线性度指标,同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增益指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
背景技术
随着软件无线电、宽带仪表、5G通信和超宽带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其系统带宽速率指标不断提升,因此导致市场对于其中宽带放大器的线性度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为了处理高速率的峰均比信号,要求放大器能够实现高输出功率和低输出功率下的高线性度指标。
为了提高驱动放大器芯片的高输出功率和低输出功率下线性化指标,在进行芯片设计的时候,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手段,但是这些手段均存在一些不足:
(1)功率回退技术,即选用功率较大的晶体管或者采用多路大功率合成结构,让放大器工作在回退的线性放大区域获得高线性度指标,但是为了实现高输出功率和低输出功率下的高线性度,比如采用很大的晶体管尺寸,大大牺牲了放大器的直流功耗,放大器的效率很低。
(2)包络跟踪技术,利用检波电路、偏置调节技术等跟踪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的高低,根据输出功率的动态范围自动调整放大器的偏置电路,从而规避功率回退技术中的大功率晶体管“一刀切”的弊端,这种方法改善效果较好,但是电路结构极其复杂,很难片上集成。
(2)无源负反馈技术,利用负反馈技术将一部分输出射频信号反馈回放大器的输入端,进行交调分量对消后,改善放大器线性度,但是这种反馈技术往往采用无源的RLC电路,针对高输出功率和低输出功率下的协同调节能力比较有限,往往很难实现两种状态的兼顾,无法达到最佳对消效果,丧失动态调节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包括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驱动级放大网络、驱动级偏置电路、级间匹配网络、功率级偏置电路、动态反馈网络和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
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作为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其输出端分别与驱动级放大网络的输入端、驱动级偏置电路的输出端和动态反馈网络的输出端连接;
驱动级放大网络的输出端分别与级间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和功率级偏置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作为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其第二输出端与动态反馈网络的输入端连接,其输入端分别与级间匹配网络的输出端和功率级偏置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基于双级异质结双极性晶体管的共射共基放大结构,结合动态反馈网络,能够实现高输出功率和低输出功率下的高线性度指标,同时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增益指标。
进一步地,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包括电容C1、接地电容C2、电容C17、接地电阻R1、电阻R2和电感L1;
电容C1的一端作为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并与接地电阻R1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2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和电容C17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作为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出端,并与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中,接地电阻R1有利于改善放大器的极低频稳定性,同时RLC匹配网络有利于实现良好的输入阻抗匹配。
进一步地,驱动级放大网络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微带线TL1、微带线TL2、接地电阻R3、接地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接地电阻R8、接地电容C3、接地电容C4和电感L2;
微带线TL1的一端作为驱动级放大网络的输入端,并与微带线TL2的一端连接;微带线TL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接地电阻R3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3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作为驱动级放大网络的输出端,并分别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电感L2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和微带线TL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接地电阻R4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4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7的一端以及接地电阻R8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的另一端和集电极供电电压VC1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中,基于双级异质结双极性晶体管的共射共基放大结构,可以实现较高的功率增益和较大的功率容量,同时具有良好的高频稳定特性。
进一步地,级间匹配网络包括电感L3、电感L4、接地电容C7和电容C8;
电感L3的一端作为级间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其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7和电感L4的一端连接;电感L4的另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作为级间匹配网络的输出端。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中,级间匹配网络用于实现驱动级放大网络输出阻抗到功率级放大及匹配网络的输入阻抗的良好的匹配,降低插入损耗并提高级间稳定性。
进一步地,驱动级偏置电路包括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接地电容C5和接地电容C6;
电阻R10的一端分别与集电极供电电压VC1和接地电容C6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和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分别与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电阻R9的另一端和接地电容C5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5的基极和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7的发射极和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作为驱动级偏置电路的输出端。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中,驱动级偏置电路具有动态自适应功能,可以根据三极管电路的需求,自动调节补偿因温度变化导致的静态电流波动问题,从而提高温度一致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功率级偏置电路包括三极管Q13、三极管Q14、三极管Q15、接地电容C9、接地电容C10、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和电感L5;
电感L5的一端作为功率级偏置电路的输入端,其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9和电阻R18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3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10、电阻R19的一端、三极管Q14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3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18的另一端和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3的发射极和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作为功率级偏置电路的输出端;三极管Q14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15的基极和三极管Q1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5的发射极接地。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中,功率级偏置电路具有动态自适应功能,可以根据三极管电路的需求,自动调节补偿因温度变化导致的静态电流波动问题,从而提高温度一致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动态反馈网络包括三极管Q8、电容C11、接地电容C12、电阻R14、接地电容C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和电阻R16;
三极管Q8的集电极作为动态反馈网络的输入端,并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12和电阻R15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和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6的另一端和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接地电阻R12和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作为动态反馈网络的输出端。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中,动态反馈网络可以根据反馈信号大小,自动调节反馈深度,从而动态改善整个放大器的线性度指标。
进一步地,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包括三极管Q9、三极管Q10、三极管Q11、三极管Q12、微带线TL3、微带线TL4、接地电容C13、电容C14、接地电容C15、电容C16、接地电感L6、电感L7、接地电阻R20、接地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接地电阻R24和电阻R25;
微带线TL3的一端作为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并与微带线TL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和微带线TL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9的发射极和接地电阻R20连接;三极管Q10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13和电阻R22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作为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的第二输出端,并分别与电感L7的一端、三极管Q12的集电极和电容C1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1的基极和微带线TL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1的发射极和接地电阻R21连接;三极管Q12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23的一端和接地电容C14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4和电阻R25的一端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5和集电极供电电压VC2连接;电容C16的另一端作为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的第一输出端,并与接地电感L6连接。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中,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基于双级异质结双极性晶体管的共射共基放大结构,可以实现较高的功率增益和较大的功率容量,同时具有良好的高频稳定特性,及良好的输出匹配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原理框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包括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驱动级放大网络、驱动级偏置电路、级间匹配网络、功率级偏置电路、动态反馈网络和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
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作为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其输出端分别与驱动级放大网络的输入端、驱动级偏置电路的输出端和动态反馈网络的输出端连接;
驱动级放大网络的输出端分别与级间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和功率级偏置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作为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其第二输出端与动态反馈网络的输入端连接,其输入端分别与级间匹配网络的输出端和功率级偏置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包括电容C1、接地电容C2、电容C17、接地电阻R1、电阻R2和电感L1;
电容C1的一端作为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并与接地电阻R1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2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和电容C17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作为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出端,并与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驱动级放大网络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微带线TL1、微带线TL2、接地电阻R3、接地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接地电阻R8、接地电容C3、接地电容C4和电感L2;
微带线TL1的一端作为驱动级放大网络的输入端,并与微带线TL2的一端连接;微带线TL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接地电阻R3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3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作为驱动级放大网络的输出端,并分别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电感L2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和微带线TL2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接地电阻R4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4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7的一端以及接地电阻R8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的另一端和集电极供电电压VC1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级间匹配网络包括电感L3、电感L4、接地电容C7和电容C8;
电感L3的一端作为级间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其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7和电感L4的一端连接;电感L4的另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作为级间匹配网络的输出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驱动级偏置电路包括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接地电容C5和接地电容C6;
电阻R10的一端分别与集电极供电电压VC1和接地电容C6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和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分别与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电阻R9的另一端和接地电容C5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5的基极和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7的发射极和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作为驱动级偏置电路的输出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功率级偏置电路包括三极管Q13、三极管Q14、三极管Q15、接地电容C9、接地电容C10、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和电感L5;
电感L5的一端作为功率级偏置电路的输入端,其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9和电阻R18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3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10、电阻R19的一端、三极管Q14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3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18的另一端和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3的发射极和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作为功率级偏置电路的输出端;三极管Q14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15的基极和三极管Q15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5的发射极接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动态反馈网络包括三极管Q8、电容C11、接地电容C12、电阻R14、接地电容C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和电阻R16;
三极管Q8的集电极作为动态反馈网络的输入端,并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8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12和电阻R15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和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6的另一端和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接地电阻R12和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电容C11的另一端作为动态反馈网络的输出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包括三极管Q9、三极管Q10、三极管Q11、三极管Q12、微带线TL3、微带线TL4、接地电容C13、电容C14、接地电容C15、电容C16、接地电感L6、电感L7、接地电阻R20、接地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接地电阻R24和电阻R25;
微带线TL3的一端作为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并与微带线TL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和微带线TL3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9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9的发射极和接地电阻R20连接;三极管Q10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13和电阻R22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作为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的第二输出端,并分别与电感L7的一端、三极管Q12的集电极和电容C1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1的基极和微带线TL4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2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1的发射极和接地电阻R21连接;三极管Q12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23的一端和接地电容C14连接;电阻R2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4和电阻R25的一端连接;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5和集电极供电电压VC2连接;电容C16的另一端作为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的第一输出端,并与接地电感L6连接。
下面结合图2对本发明的具体工作原理及过程进行介绍:射频信号进入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经过输入阻抗匹配后,射频信号通过叠加动态反馈网络的反馈信号后进入驱动级放大网络进行信号放大,之后进入级间匹配网络,经过级间阻抗匹配后,进入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进行信号放大后,其中一部分进入放大器的输出端口,一部分作为反馈信号进入动态反馈网络的输入端反馈回驱动级放大网络;动态反馈网络可以根据反馈信号大小,自动调节反馈深度,从而动态改善整个放大器的线性度指标。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驱动级放大网络、驱动级偏置电路、级间匹配网络、功率级偏置电路、动态反馈网络和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
所述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作为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其输出端分别与驱动级放大网络的输入端、驱动级偏置电路的输出端和动态反馈网络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驱动级放大网络的输出端分别与级间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和功率级偏置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作为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其第二输出端与动态反馈网络的输入端连接,其输入端分别与级间匹配网络的输出端和功率级偏置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包括电容C1、接地电容C2、电容C17、接地电阻R1、电阻R2和电感L1;
所述电容C1的一端作为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并与接地电阻R1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2和电感L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的一端和电容C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作为驱动级输入匹配网络的输出端,并与电容C17的另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级放大网络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微带线TL1、微带线TL2、接地电阻R3、接地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接地电阻R8、接地电容C3、接地电容C4和电感L2;
所述微带线TL1的一端作为驱动级放大网络的输入端,并与微带线TL2的一端连接;所述微带线TL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接地电阻R3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3和电阻R5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作为驱动级放大网络的输出端,并分别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电感L2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和微带线TL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接地电阻R4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4和电阻R6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另一端、电阻R7的一端以及接地电阻R8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2的另一端和集电极供电电压VC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间匹配网络包括电感L3、电感L4、接地电容C7和电容C8;
所述电感L3的一端作为级间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其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7和电感L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感L4的另一端和电容C8的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作为级间匹配网络的输出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级偏置电路包括三极管Q5、三极管Q6、三极管Q7、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接地电容C5和接地电容C6;
所述电阻R10的一端分别与集电极供电电压VC1和接地电容C6连接;所述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和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分别与三极管Q7的基极、三极管Q6的集电极、电阻R9的另一端和接地电容C5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5的基极和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7的发射极和电阻R11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作为驱动级偏置电路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级偏置电路包括三极管Q13、三极管Q14、三极管Q15、接地电容C9、接地电容C10、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和电感L5;
所述电感L5的一端作为功率级偏置电路的输入端,其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9和电阻R18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3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10、电阻R19的一端、三极管Q14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4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3的集电极分别与电阻R18的另一端和电阻R1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3的发射极和电阻R1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作为功率级偏置电路的输出端;所述三极管Q14的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15的基极和三极管Q15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5的发射极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反馈网络包括三极管Q8、电容C11、接地电容C12、电阻R14、接地电容C12、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和电阻R16;
所述三极管Q8的集电极作为动态反馈网络的输入端,并与电阻R16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12和电阻R15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发射极和电阻R13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6的另一端和电阻R14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的一端、接地电阻R12和电阻R1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11的另一端作为动态反馈网络的输出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包括三极管Q9、三极管Q10、三极管Q11、三极管Q12、微带线TL3、微带线TL4、接地电容C13、电容C14、接地电容C15、电容C16、接地电感L6、电感L7、接地电阻R20、接地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接地电阻R24和电阻R25;
所述微带线TL3的一端作为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的输入端,并与微带线TL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和微带线TL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0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和接地电阻R20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基极分别与接地电容C13和电阻R22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作为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的第二输出端,并分别与电感L7的一端、三极管Q12的集电极和电容C16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基极和微带线TL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集电极和三极管Q1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1的发射极和接地电阻R21连接;所述三极管Q12的基极分别与电阻R23的一端和接地电容C14连接;所述电阻R2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3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4和电阻R25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感L7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5和集电极供电电压VC2连接;所述电容C16的另一端作为功率级放大匹配网络的第一输出端,并与接地电感L6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54872.6A CN114362687A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一种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54872.6A CN114362687A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一种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62687A true CN114362687A (zh) | 2022-04-15 |
Family
ID=81102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54872.6A Pending CN114362687A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一种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36268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67270A (zh) * | 2022-04-29 | 2022-05-31 | 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低成本线性功率放大器 |
-
2021
- 2021-12-30 CN CN202111654872.6A patent/CN114362687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67270A (zh) * | 2022-04-29 | 2022-05-31 | 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低成本线性功率放大器 |
CN114567270B (zh) * | 2022-04-29 | 2022-08-16 | 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低成本线性功率放大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634371U (zh) | 一种偏置电流可调节的功率放大器 | |
CN107863939B (zh) | 低功耗反馈型功率放大电路 | |
CN111934628B (zh) | 一种5g基站的宽带高线性度低噪声驱动放大器 | |
CN108574464B (zh) | 一种低功耗高线性双模式毫米波宽带堆叠低噪声放大器 | |
CN207869070U (zh) | 有源偏置达林顿结构放大器 | |
CN114679140B (zh) | 高线性度射频功率放大器 | |
CN209330069U (zh) | 一种有源偏置Cascode射频放大器 | |
CN109818587A (zh) | 一种自适应偏置的射频功率放大器 | |
CN216162675U (zh) | 一种差分功率放大器 | |
US6972627B2 (en) | High frequency power amplifier module | |
CN114531121B (zh) | 一种对温度不敏感的线性功率放大器 | |
CN114567270B (zh) | 一种低成本线性功率放大器 | |
CN114362687A (zh) | 一种基于动态反馈的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 | |
CN1633746A (zh) | 具有直接连接的偏压电路的高频放大器电路 | |
CN115913155B (zh) | 一种适用于5g系统的高线性功率放大器 | |
CN114172476B (zh) | 一种宽带负反馈放大器 | |
CN204168242U (zh) | 自适应双极型晶体管功率放大器线性偏置电路 | |
CN116436412A (zh) | 一种非对称Doherty功率放大器 | |
CN114362686A (zh) | 一种基于交调对消技术的放大器 | |
CN108736846B (zh) | 一种基于波形控制技术的连续逆f类堆叠功率放大器 | |
KR100591062B1 (ko) | 역방향 다이오드를 이용한 전치 왜곡형 선형 전력 증폭기 | |
CN115882795B (zh) | 一种具备线性化补偿结构的功率放大器 | |
CN220775788U (zh) | 提升功率放大器线性度的有源偏置电路及相应功率放大器 | |
CN116827278B (zh) | 一种低功耗自适应补偿线性放大器 | |
CN114389544B (zh) | 一种Doherty功率放大器及电子器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