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76C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576C CN1143576C CNB99805948XA CN99805948A CN1143576C CN 1143576 C CN1143576 C CN 1143576C CN B99805948X A CNB99805948X A CN B99805948XA CN 99805948 A CN99805948 A CN 99805948A CN 1143576 C CN1143576 C CN 114357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subscriber identity
- subscriber
- terminal
- identification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01150080339 BTS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QVZZPLDJERFENQ-NKTUOASPSA-N bassianolid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H]1N(C)C(=O)[C@@H](C(C)C)OC(=O)[C@H](CC(C)C)N(C)C(=O)[C@@H](C(C)C)OC(=O)[C@H](CC(C)C)N(C)C(=O)[C@@H](C(C)C)OC(=O)[C@H](CC(C)C)N(C)C(=O)[C@@H](C(C)C)OC1=O QVZZPLDJERFENQ-NKTUOASP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3—Processing at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4—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 H04L63/042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 H04L63/0492—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providing a confidential data exchange among entities communicating through data packet networks wherein the data content is protected, e.g. by encrypting or encapsulating the payload by using a location-limited connec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or limited proximity of ent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53—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an additional device, e.g. smartcard, SIM or a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1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using different networks or channels, e.g. using out of band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40—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 H04W12/43—Security arrangements using identity modules using shared identity modules, e.g. SIM sha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205—Transfer to or from user equipment or user record carri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Devices For Checking Fares Or Tickets At Control Point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Reduction Or Emphasis Of Bandwidth Of Signal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rystals, And After-Treatments Of Crys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1、1a、1b、1c、1d、1e),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101)里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901)。该设备包括一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和一个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用于包括分配了用户标识(902)的一个用户识别模块(201、201a)。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方法,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101)里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901),在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和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中实现。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用于将跟用户标识(902)这样的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901)通过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404a、404b、404c、404d)传递给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当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在无线系统(101)中通信的时候,本发明的设备能够将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跟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分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里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该设备包括至少一个无线通信终端,该终端有一个用户识别单元,用于包括一个分配了用户标识的用户识别模块。本发明还涉及包括一个用户识别单元的一个台(station)。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方法,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里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在有一个用户识别单元的无线通信终端里实施。
相关技术
在使用用户识别媒介的无线通信系统里,终端分配了用户标识。通过附加在终端上的用户识别模块(SIM),无线通信系统判断请求提供通信服务的用户是不是接受该系统提供的通信服务的合格用户。
术语“终端”,它还被叫做无线通信终端,包括分配了用户标识的所有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设备,比方说移动电话和通信装置(communicator),也就是所谓的电子管理器(electronicorganiser),之类。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例如任意的蜂窝式移动电话系统,比方说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或者任意的卫星通信系统。
下面将介绍GSM网络中的SIM,在那里,SIM作为一个卡,有ROM(只读存储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处理器单元和跟终端的一个接口。SIM的存储器用于储存用户标识,在GSM网络里,它是一个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终端只有在拥有有效的SIM卡的时候才能工作,紧急呼叫除外,在这种情况下总是可以工作的。SIM支持核实终端用户身份并向GSM网络鉴别用户身份的安全功能;SIM能够处理个人识别号(PIN),它包括4到8位数字。如果将不正确的PIN输入终端,就为终端用户给出一个信号。连续三次输入错误,SIM卡就被锁住。SIM锁住以后,它就进入禁止GSM网络操作的状态。SIM还包括用于GSM网络操作的信息元素。这些元素可以跟移动用户、GSM业务和涉及到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信息有关。
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里,如果无线通信系统允许一个以上的终端共享同样的用户标识而只需要支付一个人的注册费用将是非常方便的。
EP 711090描述了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其中有多个用户识别模块作为卡安装在移动台中,共享同一个国际用户标识。因此,提供了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它能够使用多个用户识别媒介,共享同样的用户标识信息。这样做允许两个或者多个不同的移动台使用同样的国际移动用户标识,而用户只需为注册付一次费。
WO 94/08433也描述了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它允许一个以上的移动台使用同样的国际移动用户标识,而用户只需为注册付费一次。
虽然上述相关技术描述了这样的无线通信系统,它允许一个以上的终端共享同一个用户标识,而只需要付一次费,但是上述相关技术中介绍的用户识别模块有一个很大的缺点。用户识别模块也可以是除了前面介绍过的以外其它特征的载体,比方说是一张金融交易卡。因此,用户识别模块还可以是例如一张信用卡,和/或一张现金卡。如果是这样,将用户识别模块附在终端上是不好的。上述相关技术中介绍的用户识别模块还有一个缺点。储存在插入不同移动台的不同用户识别模块中的信息,比方说邮件和地址簿中的信息以及移动台的日历,必须保持相同,才能不出现差异。
发明简述
本发明要考虑的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设备和一种方法,用于传递无线通信系统里无线通信终端中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
本发明要解决的更具体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设备和一种方法,用于为共享同一个用户标识的至少两个无线通信终端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其中的用户标识被一次地分配给无线通信终端中的一个。
本发明要对付的再一个具体问题是提供一种设备和一种方法,为同时分配了相同用户标识的至少两个无线通信终端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
本发明要对付的又一个具体问题是提供一种设备和一种方法,用于为无线通信系统里的无线通信终端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当无线通信终端正在无线系统里通信的时候,其中的用户识别模块跟无线通信终端是分开的。
这个问题基本上是通过一种设备来解决的,这种设备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里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该设备包括一个无线通信终端和一个用户识别单元。这一用户识别单元,包括分配了一个用户标识的一个用户识别模块,用于利用终端在本地无线通信链路上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
当终端正在无线系统里通信的时候,本发明的这一设备能够将用户识别单元跟终端分开。
更具体地说,本发明还涉及包括一个用户识别单元的一种台。
更准确地说,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方法,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里使用有一个用户识别单元的无线通信终端。
本发明总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和一种方法,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里为无线通信终端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和一种方法,为共享同一个用户标识的至少两个无线通信终端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其中的用户标识被同时地分配给所述无线通信终端中的一个。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设备和一种方法,用于为同时分配了相同用户标识的至少两个无线通信终端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设备和一种方法,用于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在终端正在无线系统中通信的时候,它允许用户识别单元跟终端分开。
本发明的综合优点是提供了一种设备和一种方法,用于为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终端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
本发明更具体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设备和一种方法,用于为共享同一个用户标识的至少两个无线通信终端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其中的用户标识被同时分配给所述无线通信终端中的一个。
本发明再一个具体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设备和一种方法,用于为同时分配了相同用户标识的至少两个无线通信终端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
本发明更加具体的一个优点就是提供一种设备和一种方法,它允许两个或者多个无线通信终端的用户使用相同的用户标识,而只需要支付一次注册费用。还有,一个以上的无线通信终端使用同一个电话号码是很方便的。
本发明提供的还要具体的优点是提供了一种设备和方法,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里为无线通信终端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无线终端正在无线系统中通信的时候,其中的用户识别模块跟无线通信终端是分开的。
本发明提供的又一个优点是无线通信终端的用户不必将用户识别模块插入终端。
本发明提供的再一个具体优点是无线通信终端的用户可以更容易地改变分配给终端的用户标识。
本发明的又一个更加具体的优点是储存在用户识别模块上的信息,比方说地址簿中的邮件和信息以及终端的日历,可以被无线通信终端的两个或者更多的用户使用。
下面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介绍本发明,这些附图以实施方案的形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各个方面。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案。
附图简述
图1是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个总示意图,其中有一个无线终端;
图2是说明用户识别模块的一个框图;
图3给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一个框图,其中的用户识别终端包括一个用户识别单元;
图4画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一个框图,其中有一个无线通信终端和一个用户识别终端;
图5画出了本发明两个设备的一个框图,这两个设备有两个无线通信终端和一个包括一个用户识别单元的无线台;
图6a用一个框图说明一个基站和本发明的两个设备,这两个设备有两个无线通信终端和一个用户识别单元;
图6b画出了本发明中在基站和两个无线通信终端之间,以及在两个无线通信终端和一个用户识别单元之间,进行信令通信的一个框图;
图7画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一个框图,该设备中有一个无线通信终端和包括一个用户识别单元的一个无线台;
图8画出了本发明的一个方法流程图,该方法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里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
图9画出了本发明中无线通信系统里,无线通信终端、用户识别单元和一个基站之间的信令通信。
实施方案详述
图1是一部分无线通信系统101的一个总图,这个系统是一个GSM网络。这一无线通信系统覆盖的地理区域被划分成小区C1-C5。每一个小区C1-C5都在某一区域内提供无线电覆盖,并分配了一组频率用于在这一区域里通信。
每一个小区C1-C5都有一个基站BTS1-BTS5提供服务,用GSM术语来说这个基站叫做基地收发信机站(BTS)。基站拥有装置用来跟无线通信终端403进行通信。在图1中,终端403目前位于小区C1中。终端403目前所在的小区C1叫做服务小区,为这一小区提供服务的基站BTS1叫做服务基站。
终端403包括装置,用来在无线通信系统101里跟基站BTS1-BTS5通信,用户用它来访问无线通信系统101提供的通信服务。每一组基站都由基站控制器BSC1-BSC2控制。许多的基站控制器BSC1-BSC2都由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控制。这一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负责为位于这一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服务的区域中的移动台接续呼叫。
当终端403建立呼叫时,就为这一呼叫分配一个通信信道CH,专用于终端403和服务基站BTS1之间的通信。
交换中心MSC用于控制GSM网络内,以及这个网络和跟它连接的其它网络之间的通信,比方说公共电话网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或者另一个运营商的一个GSM网(图1中没有画出)。
交换中心MSC还连接了两个不同的寄存器,也就是一个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储存着该系统自己的用户的信息,和一个访问位置寄存器VLR,储存着在这一GSM网络的覆盖区内发现的活动着,同时注册了的访问者的信息。访问者或者是一个归属地的用户,或者是另外一个GSM运营商的用户。访问位置寄存器VLR里的信息总是来自用户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并包括一个用户标识902(见图9),从而能够识别访问者并访问它。在GSM网络里,用户标识叫做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如果注册访问者在跟访问位置寄存器VLR连接的网络里退出活动状态,访问位置寄存器中它的信息将被删除,以便当它再一次活动的时候从归属位置寄存器HLR提取这些信息。
一个记账管理支持系统BASS可以跟这一交换中心MSC相连,跟归属位置寄存器HLR相连,跟访问位置寄存器VLR相连。如果终端403的用户识别模块201(见图2)被用作信用卡或者现金卡,那么,这一记账管理支持系统BASS就是一个支持记账管理的操作员业务。
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101不限于一个GSM系统。它可以是例如任意的蜂窝移动电话系统,比方说一个PCS网络,任何卫星通信系统,或者任何其它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的用户标识902被分配给系统中活动的每一个无线通信终端。GSM网络中使用的接入方法是时分多址(TDMA)。但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系统里,可以使用任何其它的接入方法,比方说频分多址(FDMA)或者码分多址(CDMA)。
图2画出了一个用户识别模块201的一个框图。
在图2中在前面就已经知道了的用户识别模块201被用于GSM网络中,其中的用户识别模块201被用做一张卡,它有一个只读存储器ROM、一个随机存取存储器RAM、一个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一个处理器单元CPU以及跟终端I/O的一个接口。用户识别模块201的存储器用于储存用户标识902(见图9),在GSM网络里它是一个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终端403只有在有一个有效的用户识别模块201的情况下才能工作,紧急呼叫除外,此时总是可以工作的。用户识别模块201支持安全功能,该功能用于核实无线终端403的用户并为网络鉴别这一用户。用户识别模块201能够处理个人识别号PIN,它包括4到8个数字。如果将不正确的PIN输入终端403,就为终端403的用户给出一个信号。在连续三次输入错误以后,用户识别模块201被锁住,用户识别模块201被锁住以后,它就进入一种禁止GSM网络操作的状态。
图3用框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它有一个用户识别终端302,包括一个用户识别单元303和一个电源301。以后将用户识别终端302和用户识别单元303一起叫做一个台。这个台是一种装置,至少包括用户识别单元,因此可以就是用户识别单元自己。
用户识别单元303包括一个用户识别模块201a和第一个通信装置304。第一个通信装置304是一个收发信机,用于跟无线通信终端403(见图4)的第二个通信装置401交换不同类型的数据(见图9)。
电源301为用户识别模块201a和收发信机提供电源。
图4画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的框图1,其中有无线通信终端403和用户识别终端302,后者包括本发明的一个用户识别单元303a。无线通信终端403和用户识别终端302互相分开。以后说分开指的是至少在电连接上是分开的,但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里,指的则是在电连接和物理上都是分开的。
用户识别终端302和用户识别单元303a还分别叫做一个台。如上所述,台是至少包括用户识别单元的一个装置。
无线通信终端403可以是例如一个便携式无线电通信设备,比方说一个移动台,也就是一个移动电话、一个寻呼机、一个通信装置等等,这一个通信装置也就是所谓的电子管理器。无线通信终端也可以是一个非便携的无线电通信设备,比方说一个电话网传真机,一台个人计算机或者一个电子管理器。无线通信终端403可以例如用于发射和接收语音、数据或者视频信号。
无线终端403包括第二个通信装置401。通过是一个收发信机的第二个通信装置401,无线终端在一个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上传递不同类型的数据(见图9),这条链路404是跟用户识别终端302中包括的用户识别单元303a的第一个通信装置304连接的。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404a、404b、404c、404d被定义为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的第一个通信装置304,跟用户识别单元附近的一个发射机和/或接收机之间的一条本地链路。在图4和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里,用户识别单元附近的发射机和/或接收机是包括在无线通信终端403中的第二个通信装置401。而在本发明的另外一个实施方案里,没有包括在无线通信终端403里的一个收发信机位于用户识别单元的附近(这一实施方案没有在任何一个图中进行说明)。在这一实施方案中,无线通信终端403附近的收发信机将通过本地无线通信链路收到的信号发射,也就是中继给无线终端403的第二个通信装置401。
在图4里,无线终端403包括第二个通信装置401和收发信机402。终端403通过收发信机402跟无线通信系统101通信(见图1)。然而,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里,跟无线通信系统101通信的收发信机402集成在终端403的第二个通信装置401里。
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可以例如位于无线电频率的范围内。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里,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在大约2.4GHz的频率范围内。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也可以在红外频率范围内。然而,本地无线通信链路可以是任何无线链路,比方说电磁链路、磁链路或者电感链路。电磁链路的实例有微波频率范围、无线电频率范围或者光频率范围内的链路。
然而,有许多无线电频谱可以供这种(专用)应用使用。例如,在美国,900MHz、2.4GHz和5.7GHz的ISM(工业、科学和医药)频带是不需要许可证的,可以自由使用,只要发射功率很低或者采用了扩频技术。2.4GHz甚至在全球都可以使用。为了避开干扰,应当采用扩频方式,通过跳频或者直接序列扩频。
假设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为无线本地通信链路404采用了2.4GHz的ISM频带,它的频率从2400MHz到2483.5MHz。为了避免使用锐截止滤波器来满足带外辐射要求,使用的无线电频带最好离开ISM频带边缘。最好同时避开已知的干扰区,象微波炉工作的一段频率2435MHz到2465MHz。可以用FSK(频移键控,Fast Shift Keying)将用户码变换到射频载波上去。在FSK调制设备里,表示“0”的一位变换成频率fRF+Δf,表示“1”的一位变换成频率fRF-Δf(反过来也是可以的),其中的fRF是载频。频率偏移Δf应当达到足以对抗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频率偏移。例如,如果使用精度为±PPM(百万分之)的宽松频率基准,最差情况下的频率偏移会达到240kHz。为了接收这种情况下的脉冲串,频率偏移应当大于240kHz。
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进行了加密,以便建立安全的无线通信链路,防止第三方截听敏感信息。
应当指出,有可能插入至少一个中继器(没有在任何一个图中画出),中继器中继通过无线通信链路404在第一个通信装置304和第二个通信装置401之间传输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里,包括在用户识别终端302中的用户识别模块201a(见图3),携带了额外的特征,使得它能够将用户识别终端用作信用卡或者现金卡。用户识别模块201a携带许多特征是一个优点。然后,记账管理支持系统BASS(见图1)支持记账管理。在这一实施方案里,本发明的一个优点是用户识别模块201a跟无线终端403是分开的,因为能够例如将用户识别终端302中的用户识别模块201a装在钱包里。
图5在两个框图里说明本发明的两个设备1a和1b,它们有两个无线通信终端403a、403b和一个共同的用户识别单元303b,它们相互分开。
用户识别单元303b包括在一个台403c内,这个台403c是一个无线通信终端。如上所述,这个台是至少包括用户识别单元的一个装置。用户识别单元303b跟无线终端403c的内部电路601连接。内部电路601包括一个控制器。
这一设备1a包括用户识别单元303b和无线通信终端403a,它是一个公用电话网传真机。无线终端403a包括用于在GSM这样的无线通信系统里通信的一个收发信机501a,和第二个通信装置,这第二个通信装置是一个收发信机401a,用于跟用户识别单元303b通信。
其它设备1b包括用户识别单元303b和无线通信终端403b,后者是一个电子管理器。无线终端403b包括一个收发信机501b,用于在GSM这样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通信,还包括一个收发信机401b,用于跟用户识别单元303b通信。
用户识别单元303b的用户识别模块201(见图2)可以用作无线终端403c的用户识别模块,也可以用作两个设备1a、1b之一的用户识别模块,其中的用户识别单元303b通过一条本地无线链路404a、404b跟两个无线终端403a、403b中的一个通信。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里,当一个或者两个收发信机401a、401b检测到远程用户识别单元303b的存在时,终端403a、403b中的一个受到用户识别单元303b的控制。在一个无线通信系统101里,这导致了通过一条通信信道跟基站BTS1的所有通信都采用收发信机501a或者收发信机501b(见图1)。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里,其中的无线终端403a和无线终端403b在物理上互相距离很近,例如互相之间距离在10米以内,它们互相之间关于哪一个终端403a、403b对来自基站的进来的呼叫做出响应,可以划分一个优先级。然而,这两个终端403a、403b将在跟用户识别单元303b的本地无线链路4041、404b上建立通信。
从基站到无线终端403a、403b的进来的呼叫应当传递给终端403a、403b,它们受到用户识别单元303b的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里,用户识别单元303b在存储器502中包括信息,说明哪些无线通信终端403a、403b有权将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见图9)通过跟用户识别单元303b的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a、404b传递。在一个GSM网络里,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用于唯一地识别无线终端403a、403b。用户识别单元303b还可以包括信息,说明终端403a、403b响应来自一个基站的进来的呼叫的优先级。相互之间的优先级可以随着从基站到无线终端403a、403b的进来的呼叫提供的业务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对于话音业务有第一种优先权划分,对于短消息业务SMS这样的数据业务有第二种优先权划分,对于公用电话网传真业务有第三中优先权划分。例如进来的公用电话网传真呼叫可以由公用电话网传真403a自动应答。相互之间的优先级可以由用户识别单元303b自动确定,也可以由用户确定。相互之间的优先级可以由用户通过用户识别单元303b或者无线终端403a、403b、403c之一的一个用户接口(图5中没有画出)来确定。进来的呼叫的用户标识也可以决定相互之间的优先级。
关于终端403a、403b从无线终端403a、403b向基站发出呼叫的相互之间的优先级,可以根据收发信机401a、401b中哪一个首先通过跟用户识别单元303b的本地无线链路404a、404b建立通信来确定。因此,关于从用户识别模块201读信息和/或将信息写入用户识别模块201(见图2)的优先级可以根据收发信机401a、401b中哪一个最先通过跟用户识别单元303b的本地无线链路404a、404b建立通信来确定。这些信息可以是例如地址簿或者短消息业务中的信息。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里,终端403a、403b在无线通信系统101里同时通信,其中送的两个终端403a、403b同时通过本地无线链路404a、404b建立通信。在这一实施方案里,附加在每一个终端403a、403b上的特定的识别信息,用于区分终端403a、403b,在GSMz网络里,其中的识别信息是国际移动设备标识(IMEI)。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里,存储器502由个人识别号PIN(见图2)保护。如果要删除储存在存储器502里关于一个终端的信息,或者关于终端403a、403b以外的另一个终端(图5中没有画出)的信息要添加到存储器502里,必须首先通过例如小键盘输入个人识别号PIN。
图6a画出了一个基站BTS1和两个设备1c、1d的一个框图,有两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f和一个用户识别单元303a。
用户识别单元303a包括在一个台302里,这个台是一个用户识别终端302。用户识别终端302包括第一个通信装置304,它是一个收发信机。
本发明的设备1c包括用户识别单元303a和无线通信终端403,它是一个移动电话。移动电话包括第二个通信装置401和收发信机402。移动电话通过收发信机402在跟无线通信系统101的基站BTS1的一个通信信道CHa上通信(见图1)。移动电话通过第二个通信装置401在跟第一个通信装置304的一个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c上通信。
本发明的设备1d包括用户识别终端302和无线通信终端403f,它是一个电子管理器。电子管理器包括第二个通信装置401a和一个收发信机402a。电子管理器通过收发信机402a在跟无线通信系统101的基站BTS1的通信信道CHb上进行通信(见图1)。电子管理器通过第二个通信装置401a在跟第一个通信装置304的一个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d上通信。
应当指出,几个无线通信终端(图6中的两个终端403、403f)可以跟一个用户识别单元303a通信。一个终端以及同一个终端可以跟不同的用户识别单元通信(没有在任何图上说明)。因此,不同用户识别单元的几个不同用户有可能在一个无线电通信系统101中通信(见图1),即使只使用了一个无线终端。
图6b画出了一个图,说明本发明在基站BTS1和两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f之间以及两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f跟用户识别单元303a之间的信令通信。基站BTS1、两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f和用户识别单元303a用图6a里的框图说明。对于话音通信,是一个移动电话的无线终端403是用户识别单元303a的主单元,并且是一个电子管理器的无线终端403f的主单元。因此,对于数据和公用电话网传真通信,电子管理器403f是用户识别单元303a的主单元,也是无线通信终端403的主单元,它是一个移动电话。
在图6b所示的信令通信图里,移动电话403和用户识别单元303a之间的本地无线链路404c(见图6a),以及电子管理器403f和用户识别单元303a之间的本地无线链路404d都已经建立。
图6b说明了基站BTS1和电子管理器403f之间数据呼叫的信令通信。在第一步601b里,从基站BTS1向移动电话403发出一个数据呼叫请求。在下一步602b里,从移动电话403向用户识别单元303a发出一个数据呼叫通知。在下一步603b里,从用户识别单元303a向电子管理器403f发出一个数据呼叫通知。在下一步604b里,用户识别单元303a告诉移动电话403用户识别单元303a正忙着。在下一步605b里,电子管理器403f应答来自基站BTS1的数据呼叫。在步骤605b里,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901,比方说用户标识902。在图6b所示的一个GSM网络中的信令通信中,用户标识902是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EI)。在下一步606b里,在电子管理器403f和基站BTS1之间建立起一个数据呼叫信令通信。在下一步607b里,在电子管理器403f和用户识别单元303a之间建立起一个数据呼叫信令通信。要终止数据呼叫的时候,电子管理器403f和用户识别单元303a之间的数据呼叫信令通信在下一步608b里挂起。在下一步609b里,电子管理器403f和用户识别单元303a之间的数据呼叫信令通信被挂起。最后,在下一步610b里,用户识别单元303a通知移动电话403用户识别单元已经空闲。
图7在一个框图里说明本发明的一个鉴权设施1e,它有一个无线通信终端403e和一个用户识别单元303c,它们互相分开。
用户识别单元303c包括在一个台内,这个台是无线通信终端403d。如上所述,这个台是一个装置,至少包括用户识别单元。用户识别单元303c跟无线终端403d的内部电路601连接。内部电路601包括一个控制器。
用户识别单元303c包括第一个通信装置304,它是一个收发信机。收发信机304通过本地无线链路404c跟无线终端403e的收发信机401通信。无线终端403e包括一个话音活动监测器VAD,跟一个外部麦克风602连接。还有一个外部扬声器603、一个外部处理器604、一个外部天线605、一个外部小键盘606和一个外部显示器607跟无线终端403e相连。外部处理器604包括一个全球定位系统GPS,它记录无线通信终端403e的位置。
用户识别单元303c的用户识别模块201a(见图3)可以用作无线终端403d的一个用户识别模块,或者用作鉴权设备1e的一个用户识别模块。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里,当收发信机401检测到远程用户识别单元303c的存在时,无线终端403e受到用户识别单元303的控制。在一个GSM网络里,这会导致通过通信信道CH跟基站BTS1的所有通信都使用天线605(见图1)。
无线通信终端可以例如安装在汽车里,其中的收发信机401、麦克风602、扬声器603、处理器604、天线605、小键盘606和显示器607都是汽车的设备。拨号和接电话以及其它的操作既可以用汽车里头的小键盘606完成,也可以通过汽车里头的麦克风602进行语音控制来完成。或者,可以将无线终端403d的小键盘用于拨号、接电话和其它操作。在汽车里实现免提方式更好。不需要电缆或者电子装置将车内设备跟无线终端403e连接最好,也就是说,无线终端403e最好不需要在物理上跟车内设备连接。
图8画出了本发明一个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里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901(见图9)。下文用的引用符号在前面的图中有。
图8的方法开始于起始位置801。在下一步802,将用户标识902分配给用户识别模块201。在下一步803,用户识别单元303跟第一个无线通信终端403分开。在下一步804里,在用户识别单元303的第一个通信装置304和第一个无线通信终端403的第二个通信装置401之间的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上建立通信。在下一步805里,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901通过用户识别单元303中的第一个通信装置304和第一个无线通信终端403上的第二个通信装置401,在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上传递。最后,该方法在终点806结束。
图9画出了无线通信终端403、用户识别单元303a和无线通信系统101的基站BTS1之间的信令通信示意图,这个无线通信系统101是一个GSM网络(见图1)。基站BTS1、无线通信终端403和用户识别单元303a都在图6a里的框图中说明。
在第一步903和第二步904里,用户识别单元303a和无线终端403通过本地无线链路404建立通信(见图4)。象用户标识902这样的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901在步骤903和904中传递。还有,在步骤903和904里无线通信终端403被鉴别,看它是否有权在无线通信系统101里通信。还有,在步骤903和904里,无线通信终端403被设置成从基站BTS1进来的呼叫的默认终端,也就是说,从基站BTS1进来的呼叫将传递给无线通信终端403。在图9那样的GSM网络的信令通信中,用户标识902是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在下一步骤905中,通过本地无线链路404c在用户识别单元303a和无线终端403之间建立通信。
在下一步906里,从基站BTS1向无线通信终端403发出呼叫。在下一步907里,无线通信终端403接听从基站BTS1来的呼叫。最后,在下一步908里,在基站BTS1和无线通信终端403之间建立起一个呼叫信令通信。
应当指出,用户识别单元303a的用户识别模块(见图3)包括不同类型的数据;用户标识902、临时网络数据和跟业务有关的数据。用户标识902是由网络操作员输入的,用户不能改变。临时网络数据,比方说位置信息,由无线终端403利用网络发送的信息更新。跟业务有关的数据,比方说缩位拨号号码,由用户在满足接入条件的时候处理。
Claims (34)
1.一种设备(1、1a、1b、1c、1d、1e),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101)里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901),这一设备包括至少第一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和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其中的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用于包括一个用户识别模块(201、201a),它分配了一个用户标识(902),其中的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包括对无线通信系统(101)中第一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鉴权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跟第一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是分开的,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包括第一个通信装置(304),第一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包括第二个通信装置(401、401a、401b),其中第一个通信装置(304)用于通过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404a、404b、404c、404d)将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901)传递给第二个通信装置(401、401a、401b),这个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404a、404b、404c、404d)是在第一个通信装置(304)和第二个通信装置(401、401a、401b)之间建立的,其中的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404a、404b、404c、404d)是在第一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跟无线通信系统(101)通信的时候建立的。
2.权利要求1的一种设备(1、1a、1b、1c、1d、1e),
其特征在于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901)至少是用户标识(902),其中第一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在无线通信系统(101)中被鉴权。
3.权利要求1或2的设备(1、1c、1d),
其特征在于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包括在一个用户识别终端(302)中。
4.权利要求1或2的设备(1a、1b、1e),
其特征在于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包括在第二个无线通信终端(403c、403d)中。
5.权利要求1或2的设备,
其特征在于该设备至少包括两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其中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901)用于一次传递给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中的至少一个。
6.权利要求中1或2的设备(1、1a、1b、1c、1d、1e),
其特征在于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404a、404b、404c、404d)在无线电频率范围内。
7.权利要求6中的设备(1、1a、1b、1c、1d、1e),
其特征在于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404a、404b、404c、404d)在大约2.4GHz的频率范围内。
8.权利要求1或2的设备(1、1a、1b、1c、1d、1e),
其特征在于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404a、404b、404c、404d)位于红外频率范围内。
9.无线通信系统(101)中的一种台(302、303、303a、303b、303c、403c、403d),包括一个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这一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用于包括一个用户识别模块(201、201a),它分配了一个用户标识(902),其中的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包括在无线通信系统(101)内对第一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鉴权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包括第一个通信装置(304),用于在建立起来的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404a、404b、404c、404d)上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901),其中的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404a、404b、404c、404d)在第一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跟无线通信系统(101)通信的时候建立。
10.权利要求9的台,
其特征在于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901)至少是用户标识(902)。
11.权利要求9或者10的台(303、303a、303b、303c),
其特征在于这个台是用户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
12.权利要求9或10的台(302),
其特征在于这个台是一个用户识别终端(302)。
13.权利要求9或10的台(403c、403d),
其特征在于这个台是一个无线通信终端(403c、403d)。
14.权利要求9或10的台,
其特征在于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404a、404b、404c、404d)位于无线电频率范围内。
15.权利要求14的台,
其特征在于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404a、404b、404c、404d)位于大约2.4GHz的频率范围内。
16.权利要求9或10的台,
其特征在于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404a、404b、404c、404d)位于红外频率范围内。
17.一种方法,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101)内为至少第一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901),该方法使用了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其中的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用于包括用户识别模块(201、201a),其中的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包括无线通信系统(101)内对第一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鉴权的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 分配一个用户标识(902)给用户识别模块(201、201a);
其特征在于:
- 将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跟第一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分开;
-在至少从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的第一个通信装置(304)到第一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的第二个通信装置(401、401a、401b)的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404a、404b、404c、404d)上建立通信;和
-通过第一个通信装置(304)跟第二个通信装置(401、401a、401b)在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404a、404b、404c、404d)上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901),其中的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404a、404b、404c、404d)在第一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跟无线通信系统(101)通信的时候建立。
18.权利要求17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 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901),它至少是用户标识(902);和
- 在无线通信系统(101)内为第一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鉴权。
19.权利要求17或18中任意一个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用户识别终端(302)中包括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
20.权利要求17或18中任意一个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第二个无线通信终端(403c、403d)中包括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
21.权利要求17~20中任意一个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一次向至少两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中的至少一个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901)。
22.权利要求21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一次向至少两个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中的一个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901)。
23.权利要求22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传递进来的呼叫给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控制下的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中的一个。
24.权利要求22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从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控制下的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中的一个传递出去的呼叫。
25.权利要求22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根据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间的优先级传递进来的呼叫给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中的一个。
26.权利要求22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根据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间的优先级从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中的一个传递出去的呼叫。
27.权利要求25或26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在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的存储器(502)里包括互相之间优先级的信息。
28.权利要求25或26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根据进来的呼叫或者出去的呼叫分别提供什么类型的服务来改变相互之间的优先级。
29.权利要求25或26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由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自动地确定相互之间的优先级。
30.权利要求25或26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利用进来的呼叫的用户标识(902)自动确定相互之间的优先级。
31.权利要求25或26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由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通过用户识别单元(303、303a、303b、303c)或者无线通信终端(403、403a、403b、403e、403f)之一的一个用户接口确定相互之间的优先级。
32.权利要求17~31中任意一个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通过位于无线电频率范围内的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404a、404b、404c、404d)传递跟用户识别模块有关的数据(901)。
33.权利要求32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通过位于大约2.4GHz频率范围内的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404a、404b、404c、404d)传递用户标识(902)。
34.权利要求17~31中任意一个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通过位于红外频率范围内的本地无线通信链路(404、404a、404b、404c、404d)传递用户标识(902)。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SE9801612A SE514433C2 (sv) | 1998-05-08 | 1998-05-08 |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i ett trådlöst kommunikationssystem |
SE9801612-4 | 1998-05-08 | ||
SE98016124 | 1998-05-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00509A CN1300509A (zh) | 2001-06-20 |
CN1143576C true CN1143576C (zh) | 2004-03-24 |
Family
ID=20411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9805948XA Expired - Lifetime CN1143576C (zh) | 1998-05-08 | 1999-05-03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方法和设备 |
Country Status (1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615057B1 (zh) |
EP (1) | EP1077008B1 (zh) |
JP (1) | JP4256071B2 (zh) |
KR (1) | KR100684020B1 (zh) |
CN (1) | CN1143576C (zh) |
AT (1) | ATE315313T1 (zh) |
AU (1) | AU757268B2 (zh) |
BR (1) | BR9910273B1 (zh) |
CA (1) | CA2332029C (zh) |
DE (1) | DE69929349T2 (zh) |
EE (1) | EE03944B1 (zh) |
HK (1) | HK1037842A1 (zh) |
ID (1) | ID27602A (zh) |
IL (1) | IL139526A (zh) |
MY (1) | MY123456A (zh) |
NO (1) | NO20005641L (zh) |
RU (1) | RU2217883C2 (zh) |
SE (1) | SE514433C2 (zh) |
WO (1) | WO1999059360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7459A (zh) * | 2009-07-31 | 2012-07-1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网络中创建安全上下文和管理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I981902A (fi) * | 1998-09-04 | 2000-03-05 | Sonera Oyj | Turvamoduuli, turvajärjestelmä ja matkaviestin |
US8326361B2 (en) | 1998-10-01 | 2012-12-04 | Lupine Investments Llc | Phone to phone data exchange |
US7970792B2 (en) * | 1998-10-01 | 2011-06-28 | Onepin, Inc. | Phone to phone data exchange |
US7836011B2 (en) * | 1998-10-01 | 2010-11-16 | Onepin, Inc. | Phone to phone data exchange |
US7509349B2 (en) * | 1998-10-01 | 2009-03-24 | Onepin,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toring and retrieving business contact information in a computer system |
US7813725B2 (en) * | 1998-10-01 | 2010-10-12 | Onepin, Llc | Wireless data exchange |
DE19934863A1 (de) * | 1999-07-24 | 2001-02-08 | Bosch Gmbh Robert | Adapterkarte, Kommunikationsvorrichtung, Audioanlage und Sprechfunkgerät |
JP4048463B2 (ja) * | 1999-10-29 | 2008-02-20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携帯電話機及び携帯電話機のデータ伝送方法 |
JP2001197195A (ja) * | 2000-01-11 | 2001-07-19 | Seiko Instruments Inc |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
DE10007223B4 (de) | 2000-02-17 | 2019-04-25 | Harman Beck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 System mit einem Sprachbediensystem als einer ersten Systemeinheit und einer zweiten Systemeinheit in einem Kraftfahrzeug |
JP2001352579A (ja) * | 2000-06-07 | 2001-12-21 | Nec Corp | 携帯電話機のセキュリティシステム及びセキュリティ方法 |
US6954657B2 (en) * | 2000-06-30 | 2005-10-11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intelligent alerting system |
GB0021988D0 (en) * | 2000-09-07 | 2000-10-25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anagement of portable radiotelephones |
US7460853B2 (en) * | 2000-10-12 | 2008-12-02 | Sony Corporation | Wireless module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
US7230939B2 (en) * | 2000-10-13 | 2007-06-12 | Sony Corporation | Home network using wireless module |
US20020080741A1 (en) * | 2000-10-13 | 2002-06-27 | Akihiko Toyoshima | Multiple wireless format phone system and method |
FI20002899A0 (fi) * | 2000-12-29 | 2000-12-29 | Nokia Corp | Järjestely informaation kommunikoimiseksi |
JP2002258966A (ja) * | 2001-02-28 | 2002-09-13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汎用加入者識別モジュールへのプログラムダウンロードシステム |
US20020147926A1 (en) * | 2001-04-04 | 2002-10-10 | Pecen Mark 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hentication using remote multiple access SIM technology |
FR2824226B1 (fr) * | 2001-04-25 | 2003-08-08 | Sagem | Procede de communication avec plusieurs telephones et transfert d'abonnement |
ATE291807T1 (de) | 2001-05-08 | 2005-04-1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Sicherer zugang zu einem entfernten teilnehmermodul |
DE60221446T2 (de) * | 2001-05-14 | 2008-04-17 | Innovision Research & Technology Plc, Cirencester | Tragbares Kommunikationssystem zum Gebrauch in einem Verkaufssystem |
WO2003009620A1 (en) | 2001-07-18 | 2003-01-30 | Wizard Mobile Solutions Limited | Data security device |
JP2003060559A (ja) * | 2001-08-16 | 2003-02-28 |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 データの変更/更新機能付き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DE10147896A1 (de) * | 2001-09-28 | 2003-04-24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r Anmeldung eines Teilnehmers an einem Kommunikationssystem |
WO2003038635A1 (en) * | 2001-11-01 | 2003-05-08 | Sony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rminal and method,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20030133425A1 (en) * | 2002-01-17 | 2003-07-17 | Dhinakar Radhakrishna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ing CDMA mobile with GSM core infrastructure |
US6868282B2 (en) * | 2002-03-26 | 2005-03-15 | Ericsson,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ssing a network using remote subscriber identity information |
EP1361514B1 (de) * | 2002-05-06 | 2012-07-11 | Swisscom AG | 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Verwalten von Ressourcen von tragbaren Ressourcenmodulen |
US8060139B2 (en) | 2002-06-24 | 2011-11-15 | Toshiba American Research Inc. (Tari) | Authenticating multiple devices simultaneously over a wireless link using a single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
ATE488116T1 (de) * | 2002-09-16 | 2010-11-1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Sicherer zugang auf ein teilnehmermodul |
KR100952269B1 (ko) * | 2002-09-16 | 2010-04-09 |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 가입 모듈로의 안전 접근 |
FI20030672A0 (fi) * | 2003-05-05 | 2003-05-05 | Jari Ruuttu | Matkapuhelimen käyttöjärjestelmä |
US7729725B2 (en) * | 2003-07-10 | 2010-06-01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Methods, electronic devic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stored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when a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is absent therefrom |
JP4416077B2 (ja) * | 2003-09-30 | 2010-02-17 | ソニー・エリクソン・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携帯端末装置 |
FR2863425B1 (fr) * | 2003-12-04 | 2006-02-10 | Gemplus Card Int | Procede et systeme de configuration automatique d'appareil dans un reseau de communication |
FI20040392A0 (fi) * | 2004-03-12 | 2004-03-12 | Nokia Corp | Terminaalijärjestelmä ja radioresurssikontrolli langattomassa viestinjärjestelmässä |
DE102004014419A1 (de) * | 2004-03-19 | 2004-12-30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von Daten einer in ein Mobilfunkgerät eingelegten SIM-Karte für ein Mobilfunkmodul |
US20070213096A1 (en) * | 2004-04-21 | 2007-09-13 | Valter Bella | 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Card Performing Radio Transceiver Functionality for Long Range Applications |
WO2005124668A1 (en) * | 2004-06-14 | 2005-12-29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A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a baseband processor for this device. |
TWI280770B (en) * | 2004-07-09 | 2007-05-01 |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 System against illegal use of mobile phone |
KR100706384B1 (ko) * | 2004-10-04 | 2007-04-10 | 주식회사 팬택앤큐리텔 | 비상전화 기능을 제공하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방법 |
KR101160566B1 (ko) * | 2004-11-25 | 2012-06-28 | 텔레콤 이탈리아 소시에떼 퍼 아찌오니 | 이동 통신장비용 결합 ic 카드 및 무선 트랜시버 모듈 |
RU2429528C2 (ru) | 2005-03-15 | 2011-09-20 | Уанпин, Инк. |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обмен данными |
DE602005024452D1 (de) * | 2005-04-29 | 2010-12-09 | Telecom Italia Spa | Verfahren zur verwaltung einer peripherieeinheit durch eine sim-karte in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endgeräten und peripherieeinheit zur implementierung des verfahrens |
CN100558176C (zh) * | 2005-09-30 | 2009-1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终端设备和通信控制方法 |
US20070105596A1 (en) * | 2005-11-04 | 2007-05-10 | Motorola, Inc. | Real time caller information retrieval and display in dispatch calls |
JP2007221355A (ja) * | 2006-02-15 | 2007-08-30 | Fujitsu Ltd | 赤外線通信機能を有する携帯電話機 |
EP2052323B1 (en) * | 2006-08-02 | 2018-04-18 | Intellectual Ventures Assets 20 LLC | Event sharing |
WO2008037286A2 (en) | 2006-09-29 | 2008-04-03 | Telecom Italia S.P.A. | Use, provision, customization and billing of services for mobile users through distinct electronic apparatuses |
US20080090597A1 (en) * | 2006-10-17 | 2008-04-17 | Feyzi Celik | Short message formatting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
US7447510B2 (en) * | 2006-10-22 | 2008-11-04 | Onepin, Inc. | Short message service network plug-in |
US20080182622A1 (en) * | 2007-01-25 | 2008-07-31 | Sierra Wireles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a SIM Card Onboard a PC Card |
WO2008130653A1 (en) * | 2007-04-20 | 2008-10-30 | Onepin, Inc. | Mobile virtual community invitations |
EP2068597A1 (en) * | 2007-12-07 | 2009-06-10 | Gemalto SA | A method for loading credentials into a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such as a mobile phone. |
KR101473460B1 (ko) | 2007-12-27 | 2014-12-18 | 텔레콤 이탈리아 소시에떼 퍼 아찌오니 | 모바일 전화 단말을 통해서 서비스를 향유하는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구현하기 위한 가입자 식별 카드 |
DE102008007085A1 (de) * | 2008-01-31 | 2009-08-06 | T-Mobile Internationale Ag | Verfahren zur Verwaltung der Autorisierung von Mobiltelefonen ohne SIM-Karte |
EP2114098A1 (en) * | 2008-04-29 | 2009-11-04 | Koninklijke KPN N.V. | Subcriber identity module transceiver |
KR101086754B1 (ko) | 2009-02-09 | 2011-11-25 | 주식회사 비즈모델라인 | 복수의 무선 단말 사용을 지원하는 무선 단말기 |
US8666368B2 (en) * | 2010-05-03 | 2014-03-04 | Apple Inc. | Wireless network authent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
TW201306545A (zh) * | 2011-07-19 | 2013-02-01 | Wistron Corp | 無線通訊用戶系統 |
GB2494710B (en) * | 2011-09-19 | 2015-06-24 | Truphone Ltd | Managing mobile device identities |
CN104066075A (zh) * | 2013-03-20 | 2014-09-24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用户识别模块的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20140370835A1 (en) * | 2013-06-14 | 2014-12-18 | Htc Corporation | Method of Handling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during Reception of Public Warning System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Thereof |
CN104463304B (zh) * | 2013-09-16 | 2018-03-27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sim卡信号转换方法及装置 |
CN103906268A (zh) * | 2013-12-20 | 2014-07-02 | 上海乐今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WO2016027000A1 (en) * | 2014-08-19 | 2016-02-25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Use of device subscription |
DE102014018509B4 (de) * | 2014-12-12 | 2016-08-11 | Werner Menzel | System zur sicheren Anwendung von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en mithilfe von biometrischen Merkmalen und einer SIM-Kapsel als Zugangsvoraussetzung, verknüpft mit elektronischen ldentitätsdokumenten des Nutzers. |
CN109120802B (zh) * | 2018-09-25 | 2020-06-26 |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呼叫方法及系统 |
CN111491288B (zh) * | 2019-01-29 | 2023-03-0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分体式电子装置、主机端、屏幕端以及匹配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09488A (en) * | 1980-12-26 | 1982-07-0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Solid color image pickup device |
US4803487A (en) * | 1987-04-30 | 1989-02-07 | Motorola, Inc. | Portable communications receiver with separate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 means |
SE9101105L (sv) | 1991-04-12 | 1992-08-03 | Comvik Gsm Ab | Foerfarande vid telefonsystem |
FI98183C (fi) | 1992-02-14 | 1997-04-25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Järjestely data-adapterin kytkemiseksi GSM-solukkopuhelimeen |
GB9206679D0 (en) | 1992-03-27 | 1992-05-13 | Hutchison Microtel Limited | Mobile terminal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volving such terminals |
SE470041B (sv) | 1992-10-01 | 1993-10-25 | Nordictel Ab | Digitalt mobiltelefonisystem vari varje abonnemang är tillordnat ett abonnentnummer och flera abonnentkort (SIM) |
SE470519B (sv) * | 1992-11-09 | 1994-06-27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Anordning för tillhandahållande av tjänster såsom telefonkommunikation datakommunikation, etc omfattande en terminalenhet och en accessenhet |
US5768683A (en) * | 1993-09-01 | 1998-06-16 | Motorola, Inc. | Method for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of voice messages by a mobile communication unit |
DK0669774T4 (da) | 1994-02-23 | 2007-05-07 | Vodafone Holding Gmbh | Abonnentsystem til digitale telefonnet, især mobiltelefonnet |
US5604787A (en) * | 1994-10-07 | 1997-02-18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information to a device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ES2108622B1 (es) | 1994-12-30 | 1998-07-01 | Alcatel Standard Electrica | Autentificacion de identidad de abonado en terminales celulares fijos. |
JPH11505395A (ja) * | 1995-05-18 | 1999-05-18 | オーラ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近距離磁気通信シテスム |
GB2303023A (en) | 1995-06-30 | 1997-02-05 | Knightsbury Holdings Limited | Communications with remote sites |
US5907418A (en) * | 1995-08-09 | 1999-05-25 | Motorola, Inc. | Apparatus for infrared channel and method therefor |
JPH0984141A (ja) * | 1995-09-18 | 1997-03-28 | Casio Comput Co Ltd | 着信呼出装置 |
FR2739952B1 (fr) * | 1995-10-11 | 1998-01-23 | Gemplus Card Int | Dispositif portatif destine a effectuer des transactions securisees en interne et par carte a micro-circuits, et procede de mise en oeuvre correspondant |
EP0771090A1 (en) | 1995-10-16 | 1997-05-02 | Loral Aerospace Corporation | Programmable PCM/TDM Demultiplexer |
US5915225A (en) * | 1996-03-28 | 1999-06-22 | Ericsson Inc. | Remotely retrieving SIM stored data over a connection-less communications link |
DE19618218C1 (de) * | 1996-05-07 | 1997-06-05 | Orga Kartensysteme Gmbh | Mobilfunknetz |
US5987325A (en) * | 1997-05-19 | 1999-11-16 | Motorola, Inc. | Multiple smart card phone and method |
DE59802969D1 (de) * | 1997-06-16 | 2002-03-14 | Swisscom Mobile Ag | Mobilgerät, chipkarte und kommunikationsverfahren |
-
1998
- 1998-05-08 SE SE9801612A patent/SE514433C2/sv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
- 1999-04-10 MY MYPI99001396A patent/MY123456A/en unknown
- 1999-05-03 CA CA002332029A patent/CA2332029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5-03 EE EEP200000656A patent/EE03944B1/xx unknown
- 1999-05-03 RU RU2000131215/09A patent/RU2217883C2/ru active
- 1999-05-03 IL IL13952699A patent/IL139526A/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05-03 DE DE69929349T patent/DE69929349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5-03 BR BRPI9910273-0A patent/BR9910273B1/pt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05-03 EP EP99950376A patent/EP1077008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5-03 JP JP2000549055A patent/JP425607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5-03 WO PCT/SE1999/000734 patent/WO1999059360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9-05-03 ID IDW20002272A patent/ID27602A/id unknown
- 1999-05-03 KR KR1020007012470A patent/KR100684020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05-03 CN CNB99805948XA patent/CN114357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5-03 AU AU43043/99A patent/AU75726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1999-05-03 AT AT99950376T patent/ATE315313T1/de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9-05-05 US US09/305,503 patent/US661505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00
- 2000-11-08 NO NO20005641A patent/NO20005641L/n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1
- 2001-12-10 HK HK01108645A patent/HK1037842A1/xx unknow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77459A (zh) * | 2009-07-31 | 2012-07-1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网络中创建安全上下文和管理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577459B (zh) * | 2009-07-31 | 2015-08-26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移动通信网络中创建安全上下文和管理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SE514433C2 (sv) | 2001-02-26 |
BR9910273B1 (pt) | 2013-04-24 |
SE9801612L (sv) | 1999-11-09 |
EP1077008B1 (en) | 2006-01-04 |
SE9801612D0 (sv) | 1998-05-08 |
JP2002515710A (ja) | 2002-05-28 |
KR20010043432A (ko) | 2001-05-25 |
EE200000656A (et) | 2002-04-15 |
BR9910273A (pt) | 2001-01-02 |
NO20005641D0 (no) | 2000-11-08 |
NO20005641L (no) | 2000-11-08 |
JP4256071B2 (ja) | 2009-04-22 |
US6615057B1 (en) | 2003-09-02 |
HK1037842A1 (en) | 2002-02-15 |
DE69929349T2 (de) | 2006-07-27 |
CA2332029C (en) | 2008-12-02 |
EE03944B1 (et) | 2002-12-16 |
IL139526A0 (en) | 2001-11-25 |
AU757268B2 (en) | 2003-02-13 |
CA2332029A1 (en) | 1999-11-18 |
AU4304399A (en) | 1999-11-29 |
WO1999059360A1 (en) | 1999-11-18 |
KR100684020B1 (ko) | 2007-02-20 |
CN1300509A (zh) | 2001-06-20 |
IL139526A (en) | 2005-06-19 |
ATE315313T1 (de) | 2006-02-15 |
ID27602A (id) | 2001-04-12 |
DE69929349D1 (de) | 2006-03-30 |
EP1077008A1 (en) | 2001-02-21 |
MY123456A (en) | 2006-05-31 |
RU2217883C2 (ru) | 2003-11-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3576C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方法和设备 | |
JP4087455B2 (ja) | 同一のmsisdn番号を有する2つのsimカードを使用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US7349697B2 (e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obile terminal, subscribe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mobile network system, location area information registration method and call control method | |
SE514433C3 (sv) |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i ett trådlöst kommunikationssystem | |
CN1864421A (zh) | 无线电话系统 | |
EP1385345B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lecting betwee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US7031692B1 (en) | Portable cellular telephon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reof | |
CN100335987C (zh) | 无线网用户的鉴权和计费的方法 | |
CN1658686A (zh) | 用于sms消息过滤的系统和方法 | |
US20010021640A1 (en) | Motor vehicle wireless telephone system | |
AU4256300A (en) | Mobile-station adapted for removable user identity modules | |
JP2006121334A (ja) | 情報通信端末及び通信管理システム | |
JP2006121335A (ja) | 情報通信端末、通信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
US6393300B1 (en) |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telephone switch to a fixed telephone network via a radio telephone network | |
CN1098006C (zh) | 附属公用有线网络的蜂窝系统 | |
TW200302030A (en) | Hybrid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for combined gsm/IS-41 communication | |
US11146922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pleting a voice call in a cloud-base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RAN adapter | |
WO2001022757A1 (en) | Method of processing charging information | |
CN1304262A (zh) | 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具有多个入网卡插口的手机 | |
EP1461971A1 (en) | Access network fo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and method for developing radio coverage | |
CN101257722A (zh) | 实现为移动电话用户增加通信控制功能的装置和方法 | |
MXPA99000960A (en) | Method for allocating a mobile station tmsi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03784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324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