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339910A -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39910A
CN114339910A CN202111433177.7A CN202111433177A CN114339910A CN 114339910 A CN114339910 A CN 114339910A CN 202111433177 A CN202111433177 A CN 202111433177A CN 114339910 A CN114339910 A CN 1143399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entity
group
amf entity
mobility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331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宗在峰
朱奋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331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39910A/zh
Publication of CN1143399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399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2Reselecting a serving backbone network switching or routing n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4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using triggered ev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9Connection r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6Registration at serving network Location Register, VLR or user mobility ser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18Processing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e.g. subscribed services, user preferences or user profiles; Transfer of user or subscriber data
    • H04W8/186Processing of subscriber group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可以在AMF实体失效时,避免由于正在服务的终端的上下文丢失而触发终端的重新注册流程。方法包括:通信设备获取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在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该通信设备根据该第一组标识,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该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其中,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为存在该第一终端的上下文的移动管理实体。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当接入和移动性管理(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function,AMF)实体确定不再为终端提供服务时,AMF实体给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network,RAN)设备和其他核心网网络功能实体,如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function,SMF)实体,发送“不可用”指示,由RAN设备和其他核心网网络功能实体将该AMF实体标注为失效。这样,在后续选择AMF实体时不再考虑该AMF实体。但是,若AMF失效且失效的AMF实体正在服务的终端的上下文没有备份,这些终端的网络连接将丢失,后续需要发起重新注册过程。
现有技术中,一种方法是将终端的上下文备份到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功能(unstructured data storage function,UDSF)实体,这样当AMF实体失效时,RAN设备或其他核心网网络功能实体重新选择一个不失效的目标AMF实体为该终端继续服务,并且目标AMF实体从UDSF实体中读取终端的上下文,从而可以继续为该终端提供服务,无需该终端发起重新注册过程。
但是,上述方案依赖于UDSF实体,因此限制一组互为备份关系的AMF实体来自同一个厂家。当互为备份关系的AMF实体来自不同厂家时,由于不同厂家的AMF实体与UDSF实体间的数据格式不标准化,因此可能导致失效的AMF实体正在服务的终端的上下文丢失,从而触发终端的重新注册流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可以在移动管理实体失效时,避免由于正在服务的终端的上下文丢失而触发终端的重新注册流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通信设备获取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在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该通信设备根据该第一组标识,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该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其中,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为存在该第一终端的上下文的移动管理实体。基于该方案,由于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可以将服务的第一终端的上下文同步至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在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因此可以在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避免由于正在服务的终端的上下文丢失而触发终端的重新注册流程,即可以保持正在服务的终端的当前流程不中断。
可选的,该第一组标识为配置在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中的主组标识、配置在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中的备份组标识。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主组标识用于指示在配置该主组标识的移动管理实体未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组标识为该主组标识的终端由配置该主组标识的移动管理实体提供服务;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备份组标识用于指示在将该备份组标识配置为主组标识的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组标识为该备份组标识的终端由将该备份组标识配置为备份组标识的移动管理实体提供服务。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方法还包括:该通信设备接收第一指示消息,该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组标识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该通信设备接收第一指示消息,包括:该通信设备接收来自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的该第一指示消息,其中,该第一指示消息为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确定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发送给该通信设备的。也就是说,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在确定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才向通信设备通知该第一组标识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提供服务。这样,通信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指示消息和第一组标识,向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该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方法还包括:该通信设备接收第一指示消息,该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该第一组标识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该通信设备接收第一指示消息,包括:在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之前,该通信设备接收该第一指示消息;在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该通信设备根据该第一组标识,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该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包括:该通信设备确定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该通信设备根据该第一组标识,向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该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也就是说,在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之前,通信设备可以提前获知在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该第一组标识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提供服务。这样,在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通信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指示消息和第一组标识,向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该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指示消息可以是第二移动管理实体通知给通信设备的,也可以是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或者网管通知给通信设备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该通信设备获取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包括:该通信设备接收该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其中,该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中携带该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或者,该通信设备从该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中确定该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通过该方案,通信设备可以获取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组标识。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该通信设备获取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二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二组标识;在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该通信设备根据该第二组标识,向第三移动管理实体发送该第二终端相关的消息,其中,该第三移动管理实体为存在该第二终端的上下文的移动管理实体。基于该方案,一方面,由于第一移动管理实体还可以将服务的第二终端的上下文同步至第三移动管理实体,在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二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二组标识,向第三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第二终端相关的消息,因此可以在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避免由于正在服务的终端的上下文丢失而触发终端的重新注册流程,即可以保持正在服务的终端的当前流程不中断;另一方面,由于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可以将终端进行分组,不同终端组内的终端的上下文可以分别备份到多个不同的移动管理实体,也就是说可以实现一对多备份。这样,在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由多个不同的移动管理实体分别接管第一移动管理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终端组,因此减少了由于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异常对单个移动管理实体的冲击,相对于传统的1+1备份节省资源,同时弥补了传统的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池中的上下文丢失问题。
可选的,该通信设备包括接入设备或者会话管理实体。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管理实体的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一终端的上下文;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确定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向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指示消息,该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组标识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提供服务,其中,该第一组标识为该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组标识。基于该方案,由于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可以将服务的第一终端的上下文同步至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在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可以通知通信设备第一组标识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提供服务,其中,该第一组标识为该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组标识。因此,通信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一指示消息和第一组标识,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从而可以在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避免由于正在服务的终端的上下文丢失而触发终端的重新注册流程,即可以保持正在服务的终端的当前流程不中断。
可选的,该方法还包括: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接收来自该通信设备的该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基于该方案,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可以获取该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
可选的,该方法包括: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接收来自第三移动管理实体的该第三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二终端的上下文;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确定该第三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向该通信设备发送第二指示消息,该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组标识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提供服务,其中,该第二组标识为该第二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组标识。基于该方案,一方面,由于第三移动管理实体可以将服务的第二终端的上下文同步至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在第三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可以通知通信设备第二组标识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提供服务,其中,该第二组标识为该第二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组标识。因此,通信设备可以根据该第二指示消息和第二组标识,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第二终端相关的消息,从而可以在第三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避免由于正在服务的终端的上下文丢失而触发终端的重新注册流程,即可以保持正在服务的终端的当前流程不中断。另一方面,由于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可以分别为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和第三移动管理实体备份,因此可以实现一对多备份,从而相对于传统的1+1备份节省资源。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和通信接口;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该处理器与该存储器通过该总线连接,当该通信设备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通信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通信设备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在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根据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通信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其中,第三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移动管理实体,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总线和通信接口;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执行指令,该处理器与该存储器通过该总线连接,当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运行时,该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执行如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任意一项的业务会话建立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管理实体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一终端的上下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其中,第八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第二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移动管理实体、第二移动管理实体以及通信设备;其中,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用于向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一终端的上下文;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用于接收来自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的该第一终端的上下文;该通信设备,用于获取该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并在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根据该第一组标识,向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该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还用于接收来自该通信设备的该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还用于确定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还用于向该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指示消息,该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该第一组标识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提供服务;该通信设备,还用于接收该第一指示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设备,还用于在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之前,接收第一指示消息,该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该第一组标识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提供服务;该通信设备,还用于确定该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
其中,第十三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5G网络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移动管理实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移动管理实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或的意思,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并且,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比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和第三移动管理实体可能是相同的移动管理实体,也可能是不同的移动管理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10的架构示意图。该通信系统10包括通信设备101和移动管理实体组102。该移动管理实体组102中包括至少两个互为备份关系的移动管理实体,如图1中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102a和第二移动管理实体102b。当然,图1中的移动管理实体组102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移动管理实体,比如第三移动管理实体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第一移动管理实体102a,用于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102b发送第一移动管理实体102a服务的第一终端的上下文。
通信设备101,用于获取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并在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102a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根据该第一组标识,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102b发送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
第二移动管理实体102b,用于接收来自通信设备101的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
可选的,图1中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102a、第二移动管理实体102b和通信设备101之间可能直接通信,也可能通过其他设备的转发进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图1中的通信设备102可以包括接入设备或者会话管理功能实体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若通信设备102为接入设备,则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为第一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若通信设备102为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则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为第一终端相关的下行消息,在此进行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包括移动管理实体发生故障或者过载等情况,在此进行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由于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可以将服务的第一终端的上下文同步至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在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因此可以在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避免由于正在服务的终端的上下文丢失而触发终端的重新注册流程,即可以保持正在服务的终端的当前流程不中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下文的同步可以是上下文发生变化触发上下文的同步,也可以是设置一个定时器,定时器到时后触发上下文的同步,本申请实施例对同步的时机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上述通信系统10可以应用于第五代(5rd generation,5G)网络以及未来其它的网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若上述通信系统10应用于5G网络,则如图2所示,通信设备所对应的网元或者实体可以为接入设备或者SMF实体;移动管理实体所对应的网元或者实体可以为接入与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实体。比如,第一移动管理实体102a所对应的网元或者实体可以为第一AMF实体;第二移动管理实体102b所对应的网元或者实体可以为第二AMF实体。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仅是示例性的画了两个AMF实体。当然,在实际部署中AMF实体组中还可能会包括多于两个AMF实体,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此外,如图2所示,该5G网络还可以包括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实体、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实体、鉴权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实体、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function,PCF)实体等。可选的,该5G网络还可以包括UDSF实体。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通过接入设备接入网络,并通过下一代网络(nextgeneration,N)1接口(简称N1)与第一AMF实体和第二AMF实体通信;第一AMF实体通过N14接口(简称N14)与第二AMF实体通信;第一AMF实体和第二AMF实体均通过N2接口(简称N2)与接入设备通信;第一AMF实体和第二AMF实体均通过N18接口(简称N18)与UDSF实体通信;第一AMF实体和第二AMF实体均通过N12接口(简称N12)与AUSF实体通信;第一AMF实体和第二AMF实体均通过N8接口(简称N8)与UDM实体通信;第一AMF实体和第二AMF实体均通过N11接口(简称N11)与SMF实体通信;第一AMF实体和第二AMF实体均通过N15接口(简称N15)与PCF实体通信;AUSF实体通过N13接口(简称N13)与UDM实体通信;SMF实体通过N4接口(简称N4)与UPF实体通信;UPF实体通过N6接口(简称N6)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通信。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的各个网元之间的接口名字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接口名字可能为其他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2的接入设备、第一AMF实体、第二AMF实体、SMF实体、UDSF实体、AUSF实体、UDM实体、UPF实体和PCF实体等仅是一个名字,名字对设备本身不构成限定。在5G网络以及未来其它的网络中,接入设备、第一AMF实体、第二AMF实体、SMF实体、UDSF实体、AUSF实体、UDM实体、UPF实体和PCF实体所对应的网元或实体也可以是其他的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该UDM实体还有可能被替换为用户归属服务器(homesubscriber server,HSS)或者用户签约数据库(user subscription database,USD)或者数据库实体,等等,在此进行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终端(terminal)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用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无线数据卡、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modem)、手持设备(handheld)、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无绳电话(cordless phone)或者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台、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设备(terminal device)等。为方便描述,本申请中,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终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接入设备指的是接入核心网的设备,例如可以是基站,宽带网络业务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BNG),汇聚交换机,非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接入设备等。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接入点等。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第一AMF实体的功能可参考图1中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的功能;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第二AMF实体的功能可参考图1中的第二移动管理实体的功能,在此不再赘述。此外,第一AMF实体和第二AMF实体还可以负责注册管理,移动性管理,合法监听等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SMF实体用于进行会话管理,包括:会话建立,会话修改,会话释放,终端的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分配和管理,UPF实体的选择和控制,合法监听等与会话相关的控制功能。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UPF实体可负责终端报文的转发、统计等处理功能。例如,UPF实体可实现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和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acketdata network gateway,PGW)的用户面功能。UPF实体还可以是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defined network,SDN)交换机(Switch),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AUSF实体用于基于终端的签约数据对终端进行鉴权认证。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UDM实体用于储存用于签约数据。此外,UDM实体还包括鉴权认证,处理用户标识,签约管理等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PCF实体提供策略规则,支持统一的策略架构管理网络行为等与策略相关的功能。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供的UDSF实体用于保存网络实体的非结构化数据。
可选的,图1中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或通信设备可以由一个实体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多个实体设备共同实现,还可以是一个实体设备内的一个逻辑功能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图1中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或通信设备可以通过图3中的网络设备来实现。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网络设备3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301,通信总线302,存储器303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304。
处理器3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总线3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通信接口304,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30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总线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303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3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301用于执行存储器3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从而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3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3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网络设备3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3中的处理器301和处理器308。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网络设备300还可以包括输出设备305和输入设备306。输出设备305和处理器3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305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输入设备306和处理器3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受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306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上述的网络设备300可以是一个通用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设备。在具体实现中,网络设备300可以是台式机、便携式电脑、网络服务器、掌上电脑(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移动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终端设备、嵌入式设备或有图3中类似结构的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网络设备300的类型。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3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具体阐述。
以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应用于图2所示的5G网络为例,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首先给出终端组的组标识和AMF实体组的相关介绍如下。
第一,终端组的组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AMF实体可以基于本地策略或者其他因素将该AMF实体提供服务的所有终端进行分组,并为每组终端都配置相应的组标识,以便于管理。
通常,一个AMF实体可以对应一个或多个全球唯一AMF标识(globally unique AMFidentifier,GUAMI),该GUAMI由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标识(identifier,ID)、AMF实体所在区域的标识(AMF region ID)、AMF实体所在AMF实体组的标识(AMF Set ID)和AMF pointer(AMF标识)构成。其中,一个AMF实体的多个GUAMI可以通过AMF pointer进行区分,也就是说,不同GUAMI中的AMF pointer不同。当一个AMF实体对应多个GUAMI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组的组标识可以是GUAMI或者GUAMI中的AMFpointer;当一个AMF实体对应一个GUAMI时,则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组的组标识可以是AMF pointer+终端临时标识的高N位,也就是说,可以将终端临时标识的高N位用于标识不同的终端组。比如,以最高2位用于标识终端组为例,一个AMF实体提供服务的所有终端可以分成4组,这4组终端的终端临时标识分别以00、01、10、11开头。这相当于把AMF pointer加长了两位。该情况下,AMF实体需要通知接入设备和核心网设备如何从终端的标识中截取组标识,比如,AMF实体将终端组的组标识的长度通知给接入设备和核心网设备,在此进行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此外,为了简化描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用终端的组标识替换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组标识,在此进行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第二,AMF实体组
AMF实体组中包括多个互为备份关系的AMF实体,每个AMF实体中可以配置m个主组标识和n个备份组标识。其中,当AMF实体不发生异常时,AMF实体为组标识为该AMF实体对应的主组标识的终端提供服务;同时,该AMF实体保存组标识为该AMF实体对应的备份组标识的终端的上下文。当为组标识为该AMF实体对应的备份组标识的终端提供服务的AMF实体发生异常时,该AMF实体接管这些终端,为这些终端提供服务。下面将结合一些示例进行详细说明。
示例性的,假设AMF实体为1+1备份,即假设AMF实体组中包括两个AMF实体,比如分别为AMF实体1和AMF实体2,这两个AMF实体互为备份关系,每个AMF实体配置3个主组标识和3个备份组标识,如表一所示:
表一
AMF实体的名称 主组标识 备份组标识
AMF实体1 标识1、标识2、标识3 标识4、标识5、标识6
AMF实体2 标识4、标识5、标识6 标识1、标识2、标识3
则,当AMF实体1未发生异常时,AMF实体1为组标识为标识1、标识2和标识3的终端提供服务;同时,AMF实体1保存组标识为标识4、标识5和标识6的终端的上下文。当为组标识为标识4、标识5和标识6的终端提供服务的AMF实体2发生异常时,该AMF实体1接管该组标识为标识4、标识5和标识6的终端,为这些终端提供服务。
当AMF实体2未发生异常时,AMF实体2为组标识为标识4、标识5和标识6的终端提供服务;同时,AMF实体2保存组标识为标识1、标识2和标识3的终端的上下文。当为组标识为标识1、标识2和标识3的终端提供服务的AMF实体1发生异常时,该AMF实体2接管该组标识为标识1、标识2和标识3的终端,为这些终端提供服务。
或者,示例性的,假设AMF实体为1+N备份,N为大于1的整数,即假设AMF实体组中包括大于两个AMF实体,比如包括AMF实体1、AMF实体2、AMF实体3和AMF实体4共四个AMF实体,这四个AMF实体互为备份关系,每个AMF实体配置3个主组标识和3个备份组标识,如表二所示:
表二
Figure BDA0003380785920000091
Figure BDA0003380785920000101
则,当AMF实体1未发生异常时,AMF实体1为组标识为标识1、标识2和标识3的终端提供服务;同时,AMF实体1保存组标识为标识4、标识7和标识10的终端的上下文。当为组标识为标识4的终端提供服务的AMF实体2发生异常时,该AMF实体1接管该组标识为标识4的终端,为这些终端提供服务;当为组标识为标识7的终端提供服务的AMF实体3发生异常时,该AMF实体1接管该组标识为标识7的终端,为这些终端提供服务;当为组标识为标识10的终端提供服务的AMF实体4发生异常时,该AMF实体1接管该组标识为标识10的终端,为这些终端提供服务。
当AMF实体2未发生异常时,AMF实体2为组标识为标识4、标识5和标识6的终端提供服务;同时,AMF实体2保存组标识为标识1、标识8和标识11的终端的上下文。当为组标识为标识1的终端提供服务的AMF实体1发生异常时,该AMF实体2接管该组标识为标识1的终端,为这些终端提供服务;当为组标识为标识8的终端提供服务的AMF实体3发生异常时,该AMF实体2接管该组标识为标识8的终端,为这些终端提供服务;当为组标识为标识11的终端提供服务的AMF实体4发生异常时,该AMF实体2接管该组标识为标识11的终端,为这些终端提供服务。
当AMF实体3未发生异常时,AMF实体3为组标识为标识7、标识8和标识9的终端提供服务;同时,AMF实体3保存组标识为标识2、标识5和标识12的终端的上下文。当为组标识为标识2的终端提供服务的AMF实体1发生异常时,该AMF实体3接管该组标识为标识2的终端,为这些终端提供服务;当为组标识为标识5的终端提供服务的AMF实体2发生异常时,该AMF实体3接管该组标识为标识5的终端,为这些终端提供服务;当为组标识为标识12的终端提供服务的AMF实体4发生异常时,该AMF实体3接管该组标识为标识12的终端,为这些终端提供服务。
当AMF实体4不发生异常时,AMF实体4为组标识为标识10、标识11和标识12的终端提供服务;同时,AMF实体4保存组标识为标识3、标识6和标识9的终端的上下文。当为组标识为标识3的终端提供服务的AMF实体1发生异常时,该AMF实体4接管该组标识为标识3的终端,为这些终端提供服务;当为组标识为标识6的终端提供服务的AMF实体2发生异常时,该AMF实体4接管该组标识为标识6的终端,为这些终端提供服务;当为组标识为标识9的终端提供服务的AMF实体3发生异常时,该AMF实体4接管该组标识为标识9的终端,为这些终端提供服务。
可选的,表一或表二所示的备份关系中,一个AMF实体的备份组标识由所在AMF实体组的其他AMF实体平均负责。在实际的组网中,备份关系可以不是均等的。比如,若AMF实体3的容量=2倍AMF实体2容量=2倍AMF实体1容量,则配置的备份关系可以如表三所示。
表三
Figure BDA0003380785920000102
Figure BDA0003380785920000111
则,当AMF实体1未发生异常时,AMF实体1为组标识为标识1、标识2和标识3的终端提供服务;同时,AMF实体1保存组标识为标识7、标识8和标识9的终端的上下文。当为组标识为标识7、标识8和标识9的终端提供服务的AMF实体3发生异常时,该AMF实体1接管该组标识为标识7、标识8和标识9的终端,为这些终端提供服务。
当AMF实体2未发生异常时,AMF实体2为组标识为标识4、标识5和标识6的终端提供服务;同时,AMF实体2保存组标识为标识10、标识11和标识12的终端的上下文。当为组标识为标识10、标识11和标识12的终端提供服务的AMF实体3发生异常时,该AMF实体2接管该组标识为标识10、标识11和标识12的终端,为这些终端提供服务。
当AMF实体3未发生异常时,AMF实体3为组标识为标识7、标识8、标识9、标识10、标识11、标识12的终端提供服务;同时,AMF实体3保存组标识为标识1、标识2、标识3、标识4、标识5和标识6的终端的上下文。当为组标识为标识1、标识2和标识3的终端提供服务的AMF实体1发生异常时,该AMF实体3接管该组标识为标识1、标识2和标识3的终端,为这些终端提供服务;当为组标识为标识4、标识5和标识6的终端提供服务的AMF实体2发生异常时,该AMF实体3接管该组标识为标识4、标识5和标识6的终端,为这些终端提供服务。
本申请实施例对AMF实体组中各个AMF实体的备份关系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配置。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在AMF实体中同时配置主组标识和备份组标识,而是仅在主AMF实体中配置该主AMF实体未发生异常时服务的终端的组标识,以及当该主AMF实体发生异常时,分别接管组标识为这些组标识的终端的备份AMF实体的信息。比如,假设AMF实体组中两个AMF实体的备份关系如表一所示,则该备份关系也可以通过表四表示:
表四
主AMF实体的名称 组标识 备份AMF实体的名称
AMF实体1 标识1、标识2、标识3 AMF实体2
AMF实体2 标识4、标识5、标识6 AMF实体1
或者,比如,假设AMF实体组中四个AMF实体的备份关系如表二所示,则该备份关系也可以通过表五表示:
表五
Figure BDA0003380785920000112
Figure BDA0003380785920000121
或者,比如,假设AMF实体组中四个AMF实体的备份关系如表三所示,则该备份关系也可以通过表六表示:
表六
Figure BDA0003380785920000122
本申请实施例对AMF实体组中各个AMF实体的备份关系的表征形式不作具体限定。
其次,以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应用于图2所示的5G网络,AMF实体组的配置情况如表二所示为例,假设AMF实体1为第一AMF实体,AMF实体2为第二AMF实体,AMF实体3为第三AMF实体,AMF实体4为第四AMF实体,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如图4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401a、第一AMF实体向接入设备发送第一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以使得接入设备接收来自第一AMF实体的第一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
其中,结合表二可知,第一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包括标识1、标识2和标识3。该主组标识用于指示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一AMF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接入设备接收到第一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之后,可以保存第一AMF实体的信息和第一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的对应关系。这样,接入设备后续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选择相应的A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401b、第二AMF实体向接入设备发送第二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以使得接入设备接收来自第二AMF实体的第二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
其中,结合表二可知,第二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包括标识4、标识5和标识6。该主组标识用于指示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二AMF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接入设备接收到第二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之后,可以保存第二AMF实体的信息和第二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的对应关系。这样,接入设备后续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选择相应的A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401c、第三AMF实体向接入设备发送第三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以使得接入设备接收来自第三AMF实体的第三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
其中,结合表二可知,第三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包括标识7、标识8和标识9。该主组标识用于指示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三移动管理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接入设备接收到第三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之后,可以保存第三AMF实体的信息和第三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的对应关系。这样,接入设备后续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选择相应的A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401d、第四AMF实体向接入设备发送第四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以使得接入设备接收来自第四AMF实体的第四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
其中,结合表二可知,第四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包括标识10、标识11和标识12。该主组标识用于指示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四移动管理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接入设备接收到第四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之后,可以保存第四AMF实体的信息和第四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的对应关系。这样,接入设备后续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选择相应的A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在步骤S401a至S401d中,如上所述,若主组标识的长度不固定时,各个AMF实体还需要将主组标识的长度通知给接入设备。其中,该主组标识的长度可以用位数表示,也可以用掩码表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AMF实体还可以向SMF实体发送第一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第二AMF实体还可以向SMF实体发送第二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第三AMF实体还可以向SMF实体发送第三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第四AMF实体还可以向SMF实体发送第四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这样,SMF实体可以保存各个AMF实体的信息和相应的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的对应关系,进而SMF实体后续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选择相应的AMF实体。当然,也可以在分组数据单元(packet data unit,PDU)会话建立时将终端的组标识和为其服务的AMF实体的信息发送给S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402、终端注册到网络。
具体的,当终端初次接入到该AMF实体组时,该终端的全球唯一临时标识(globalunique temporary identity,GUTI)中不包括终端的组标识。此时,接入设备为终端选择一个A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以注册到第一AMF实体为例进行说明,则当第一AMF实体接收到终端的注册请求时,第一AMF实体会从第一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中随机选择一个主组标识作为该终端的组标识。
可选的,假设第一AMF实体选择了标识1作为终端的组标识,则继续执行步骤S403a;
或者,假设第一AMF实体选择了标识2作为终端的组标识,则继续执行步骤S403b;
或者,假设第一AMF实体选择了标识3作为终端的组标识,则继续执行步骤S403c。
S403a、第一AMF实体在终端完成注册后或者在其它时机,比如定时器到期时,向第二AMF实体发送该终端的上下文,以使得第二AMF实体接收来自第一AMF实体的该终端的上下文。
其中,结合表二可知,第二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包括标识1。也就是说,当为组标识为标识1的终端提供服务的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时,第二AMF实体可以接管这些终端,为这些组标识为标识1的终端提供服务,因此第一AMF实体需要将组标识为标识1的终端的上下文同步至第二AMF实体。
S403b、第一AMF实体在终端完成注册后或者在其它时机,比如定时器到期时,向第三AMF实体发送该终端的上下文,以使得第三AMF实体接收来自第一AMF实体的该终端的上下文。
其中,结合表二可知,第三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包括标识2。也就是说,当为组标识为标识2的终端提供服务的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时,第三AMF实体可以接管这些终端,为这些组标识为标识2的终端提供服务,因此第一AMF实体需要将组标识为标识2的终端的上下文同步至第三AMF实体。
S403c、第一AMF实体在终端完成注册后或者在其它时机,比如定时器到期时,向第四AMF实体发送该终端的上下文,以使得第四AMF实体接收来自第一AMF实体的该终端的上下文。
其中,结合表二可知,第四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包括标识3。也就是说,当为组标识为标识3的终端提供服务的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时,第四AMF实体可以接管这些终端,为这些组标识为标识4的终端提供服务,因此第一AMF实体需要将组标识为标识3的终端的上下文同步至第四AMF实体。
S404、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
在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接入设备执行步骤S405a和S406a;第二AMF实体执行步骤S405b-S407b;第三AMF实体执行步骤S405c-S407c;第四AMF实体执行步骤S405d-S407d;SMF实体执行步骤S405e和S406e,详见以下步骤。
S405a、接入设备检测到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
S406a、接入设备将第一AMF实体标识为不可用,后续有新的终端接入时不再选择该第一AMF实体。
S405b、第二AMF实体检测到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
S406b、第二AMF实体向SMF实体发送指示消息1,以使得SMF实体接收来自第二AMF实体的指示消息1。该指示消息1用于指示标识1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二AMF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SMF实体接收到指示消息1之后,可以保存第二AMF实体的信息和标识1的对应关系。另外,针对组标识为标识1的在该SMF实体建立了PDU会话的终端,SMF实体可以释放该SMF实体到第一AMF实体的N11接口。这样,SMF实体后续有下行消息需要发送时,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选择第二AMF实体,建立该SMF实体到第二AMF实体的N11接口,通过该第二AMF实体发送下行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407b、第二AMF实体向接入设备发送指示消息1,以使得接入设备接收来自第二AMF实体的指示消息1。该指示消息1用于指示标识1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二AMF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接入设备接收到指示消息1之后,可以保存第二AMF实体的信息和标识1的对应关系。另外,针对组标识为标识1的处于连接态的终端,接入设备可以释放该接入设备到第一AMF实体的N2接口。这样,接入设备后续有上行消息需要发送时,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选择第二AMF实体,建立该接入设备到第二AMF实体的N2接口,通过该第二AMF实体发送上行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405c、第三AMF实体检测到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
S406c、第三AMF实体向SMF实体发送指示消息2,以使得SMF实体接收来自第三AMF实体的指示消息2。该指示消息2用于指示标识2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三AMF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SMF实体接收到指示消息2之后,可以保存第三AMF实体的信息和标识2的对应关系。另外,针对组标识为标识2的在该SMF实体建立了PDU会话的终端,SMF实体可以释放该SMF实体到第一AMF实体的N11接口。这样,SMF实体后续有下行消息需要发送时,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选择第三AMF实体,建立该SMF实体到第三AMF实体的N11接口,通过该第三AMF实体发送下行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407c、第三AMF实体向接入设备发送指示消息2,以使得接入设备接收来自第三AMF实体的指示消息2。该指示消息2用于指示标识2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三AMF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接入设备接收到指示消息2之后,可以保存第三AMF实体的信息和标识2的对应关系。另外,针对组标识为标识2的处于连接态的终端,接入设备可以释放该接入设备到第一AMF实体的N2接口。这样,接入设备后续有上行消息需要发送时,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选择第三AMF实体,建立该接入设备到第三AMF实体的N2接口,通过该第三AMF实体发送上行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405d、第四AMF实体检测到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
S406d、第四AMF实体向SMF实体发送指示消息3,以使得SMF实体接收来自第四AMF实体的指示消息3。该指示消息3用于指示标识3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四AMF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SMF实体接收到指示消息3之后,可以保存第四AMF实体的信息和标识3的对应关系。另外,针对组标识为标识3的在该SMF实体建立了PDU会话的终端,SMF实体可以释放该SMF实体到第一AMF实体的N11接口。这样,SMF实体后续有下行消息需要发送时,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选择第四AMF实体,建立该SMF实体到第四AMF实体的N11接口,通过该第四AMF实体发送下行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407d、第四AMF实体向接入设备发送指示消息3,以使得接入设备接收来自第四AMF实体的指示消息3。该指示消息3用于指示标识3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四AMF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接入设备接收到指示消息3之后,可以保存第四AMF实体的信息和标识3的对应关系。另外,针对组标识为标识3的处于连接态的终端,接入设备可以释放该接入设备到第一AMF实体的N2接口。这样,接入设备后续有上行消息需要发送时,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选择第四AMF实体,建立该接入设备到第四AMF实体的N2接口,通过该第四AMF实体发送上行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405e、SMF实体检测到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
S406e、SMF实体将第一AMF实体标识为不可用,后续不再向第一AMF实体发送下行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仅是示例性的以各个AMF实体与核心网侧的SMF实体交互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SMF实体也可以替换为其他核心网设备,比如,各个AMF实体与UDM实体或者AUSF实体进行上述交互,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下面分别从接入设备获取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和SMF实体获取终端相关的下行消息两方面分别进行说明,分别包括如下步骤S408-S409,以及步骤S410-S411。
S408、接入设备获取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可以是接入设备需要发起与终端相关的N2消息时,发送给目标AMF实体的上行消息,如上行N2消息;也可以是终端发送给目标AMF实体的上行消息,如上行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NAS)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其中,接入设备可以从终端发送给接入设备的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中获取该终端的组标识;或者,接入设备可以从该终端的上下文中确定该终端的组标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若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中包括系统架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evolution,SAE)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AE-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S-TMSI),由于S-TMSI由AMF pointer和终端的临时标识组成,若终端组的组标识是AMFpointer+终端临时标识的高N位,则接入设备可以根据组标识的长度从S-TMSI的高位开始读取相应长度的位数,得到相应的组标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假设终端的组标识为标识1,则接入设备继续执行步骤S409a;
或者,假设终端的组标识为标识2,则接入设备继续执行步骤S409b;
或者,假设终端的组标识为标识3,则接入设备继续执行步骤S409c。
S409a、接入设备根据组标识1,向第二AMF实体发送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以使得第二AMF实体接收来自接入设备的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
可选的,接入设备可以根据步骤S407b中接收到的指示消息1以及步骤S408中获取到的组标识1,确定该组标识1对应的AMF实体为第二AMF实体,进而向第二AMF实体发送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
S409b、接入设备根据组标识2,向第三AMF实体发送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以使得第三AMF实体接收来自接入设备的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
可选的,接入设备可以根据步骤S407c中接收到的指示消息2以及步骤S408中获取到的组标识2,确定该组标识2对应的AMF实体为第三AMF实体,进而向第三AMF实体发送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
S409c、接入设备根据组标识3,向第四AMF实体发送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以使得第四AMF实体接收来自接入设备的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
可选的,接入设备可以根据步骤S407d中接收到的指示消息3以及步骤S408中获取到的组标识3,确定该组标识3对应的AMF实体为第四AMF实体,进而向第四AMF实体发送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
S410、SMF实体获取终端相关的下行消息。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相关的下行消息可以是SMF实体发送给接入设备的下行消息,如下行N2消息;也可以是SMF实体发送给终端的下行消息,如下行NAS消息;还可以是SMF实体发送给目标AMF实体的下行消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SMF实体可以从其他设备发送给SMF实体的终端相关的下行消息中获取该终端的组标识;或者,SMF实体可以从该终端的上下文中确定该终端的组标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若终端相关的下行消息中包括S-TMSI,由于S-TMSI由AMF pointer和终端的临时标识组成,若终端组的组标识是AMF pointer+终端临时标识的高N位,则SMF实体可以根据组标识的长度从S-TMSI的高位开始读取相应位数的值,得到相应的组标识,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假设终端的组标识为标识1,则SMF实体继续执行步骤S411a;
或者,假设终端的组标识为标识2,则SMF实体继续执行步骤S411b;
或者,假设终端的组标识为标识3,则SMF实体继续执行步骤S411c。
S411a、SMF实体根据组标识1,向第二AMF实体发送终端相关的下行消息,以使得第二AMF实体接收来自SMF实体的终端相关的下行消息。
可选的,接SMF实体可以根据步骤S406b中接收到的指示消息1以及步骤S410中获取到的组标识1,确定该组标识1对应的AMF实体为第二AMF实体,进而向第二AMF实体发送终端相关的下行消息。
S411b、SMF实体根据组标识2,向第三AMF实体发送终端相关的下行消息,以使得第三AMF实体接收来自SMF实体的终端相关的下行消息。
可选的,SMF实体可以根据步骤S406c中接收到的指示消息2以及步骤S410中获取到的组标识2,确定该组标识2对应的AMF实体为第三AMF实体,进而向第三AMF实体发送终端相关的下行消息。
S411c、SMF实体根据组标识3,向第四AMF实体发送终端相关的下行消息,以使得第四AMF实体接收来自SMF实体的终端相关的下行消息。
可选的,SMF实体可以根据步骤S406d中接收到的指示消息3以及步骤S410中获取到的组标识3,确定该组标识3对应的AMF实体为第四AMF实体,进而向第四AMF实体发送终端相关的下行消息。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一方面,由于第一AMF实体可以将服务的终端的上下文同步至配置该终端的组标识的其他AMF实体,在该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该组标识,向配置该组标识的其他AMF实体发送该终端相关的消息,因此可以在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避免由于正在服务的终端的上下文丢失而触发终端的重新注册流程,即可以保持正在服务的终端的当前流程不中断。另一方面,由于第一AMF实体可以将终端进行分组,不同终端组内的终端的上下文可以分别备份到多个不同的AMF实体,也就是说可以实现一对多备份。这样,在该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由多个不同的AMF实体分别接管第一AMF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终端组,因此减少了由于第一AMF实体异常对单个AMF实体的冲击,相对于传统的1+1备份节省资源,同时弥补了传统的MME池中的上下文丢失问题。
其中,上述步骤S401至S411中接入设备、SMF实体以及各个AMF实体的动作均可以由图3所示的网络设备300中的处理器301调用存储器3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可选的,以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应用于图2所示的5G网络,AMF实体组的配置情况如表二所示为例,假设AMF实体1为第一AMF实体,AMF实体2为第二AMF实体,AMF实体3为第三AMF实体,AMF实体4为第四AMF实体,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如图5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501a-S501d、与S401a-S401d类似,区别仅在于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主组标识用于指示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发送该主组标识的AMF实体提供服务;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主组标识用于指示在发送该主组标识的AMF实体未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一AMF实体提供服务,具体可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502a、第一AMF实体向接入设备发送第一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以使得接入设备接收来自第一AMF实体的第一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
其中,结合表二可知,第一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包括标识4、标识7和标识10。该备份组标识用于指示在将该备份组标识配置为主组标识的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一AMF实体提供服务。比如,在将标识4配置为主组标识的第二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终端组的组标识为标识4的终端由第一AMF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接入设备接收到第一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之后,可以保存第一AMF实体的信息和第一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的对应关系。这样,接入设备后续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选择相应的A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502b、第二AMF实体向接入设备发送第二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以使得接入设备接收来自第二AMF实体的第二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
其中,结合表二可知,第二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包括标识1、标识8和标识11。该备份组标识用于指示在将该备份组标识配置为主组标识的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二AMF实体提供服务。比如,在将标识1配置为主组标识的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终端组的组标识为标识1的终端由第二AMF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接入设备接收到第二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之后,可以保存第二AMF实体的信息和第二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的对应关系。这样,接入设备后续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选择相应的A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502c、第三AMF实体向接入设备发送第三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以使得接入设备接收来自第三AMF实体的第三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
其中,结合表二可知,第三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包括标识2、标识5和标识12。该备份组标识用于指示在将该备份组标识配置为主组标识的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三AMF实体提供服务。比如,在将标识2配置为主组标识的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终端组的组标识为标识2的终端由第三AMF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接入设备接收到第三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之后,可以保存第三AMF实体的信息和第三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的对应关系。这样,接入设备后续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选择相应的A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502d、第四AMF实体向接入设备发送第四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以使得接入设备接收来自第四AMF实体的第四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
其中,结合表二可知,第四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包括标识3、标识6和标识9。该备份组标识用于指示在将该备份组标识配置为主组标识的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四AMF实体提供服务。比如,在将标识3配置为主组标识的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终端组的组标识为标识3的终端由第四AMF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接入设备接收到第四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之后,可以保存第四AMF实体的信息和第四AMF实体中配置的备份组标识的对应关系。这样,接入设备后续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选择相应的A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在步骤S501a至S502d中,如上所述,若组标识的长度不固定时,各个AMF实体还需要将主组标识的长度和备份组标识的长度通知给接入设备。其中,该主组标识和备份组标识的长度可以用位数表示,也可以用掩码表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501a中的主组标识和步骤S502a中的备份组标识可以是携带在一条消息中一起发送给接入设备的,也可以是通过两条消息分别发送给接入设备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类似的,步骤S501b中的主组标识和步骤S502b中的备份组标识可以是携带在一条消息中一起发送给接入设备的,也可以是通过两条消息分别发送给接入设备的;步骤S501c中的主组标识和步骤S502c中的备份组标识可以是携带在一条消息中一起发送给接入设备的,也可以是通过两条消息分别发送给接入设备的;步骤S501d中的主组标识和步骤S502d中的备份组标识可以是携带在一条消息中一起发送给接入设备的,也可以是通过两条消息分别发送给接入设备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AMF实体还可以向SMF实体发送第一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和备份组标识;第二AMF实体还可以向SMF实体发送第二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和备份组标识;第三AMF实体还可以向SMF实体发送第三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和备份组标识;第四AMF实体还可以向SMF实体发送第四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和备份组标识。这样,SMF实体可以保存各个AMF实体的信息和相应的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和备份组标识的对应关系,进而SMF实体后续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选择相应的AMF实体。当然,也可以在PDU会话建立时将终端的组标识和为其服务的AMF实体的信息发送给S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503、同S402,具体可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504a-S504c、同S403a-S403c,具体可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505、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
在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接入设备执行步骤S506a和S507a;第二AMF实体执行步骤S506b-S507b;第三AMF实体执行步骤S506c-S507c;第四AMF实体执行步骤S506d-S507d;SMF实体执行步骤S506e和S507e,详见以下步骤。
S506a-S507a、同S405a-S406a,具体可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接入设备在检测到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502a-502d接收到的备份组标识和AMF实体的对应关系,将第一AMF实体的主组标识:标识1、标识2和标识3对应的终端的服务AMF实体分别设置为第二AMF实体、第三AMF实体、第四A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506b-S507b、同S405b-S406b,具体可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506c-S507c、同S405c-S406c,具体可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506d-S507d、同S405d-S406d,具体可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506e-S507e、同S405e-S406e,具体可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若在步骤S503之前,各个AMF实体分别向SMF实体发送了相应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和备份组标识,则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不用执行步骤S506b-S507b、步骤S506c-S507c以及步骤S506d-S507d,在此进行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可选的,若在步骤S503之前,各个AMF实体分别向SMF实体发送了相应AMF实体中配置的主组标识和备份组标识,则SMF实体在检测到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接收到的主组标识与AMF实体的对应关系、以及备份组标识和AMF实体的对应关系,将第一AMF实体的主组标识:标识1、标识2和标识3对应的终端的服务AMF实体分别设置为第二AMF实体、第三AMF实体、第四A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下面分别从接入设备获取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和SMF实体获取终端相关的下行消息两方面分别进行说明,分别包括如下步骤S508-S509,以及步骤S510-S511。
S508、接入设备获取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
其中,步骤S508的相关描述可参考步骤S408,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假设终端的组标识为标识1,则接入设备继续执行步骤S509a;
或者,假设终端的组标识为标识2,则接入设备继续执行步骤S509b;
或者,假设终端的组标识为标识3,则接入设备继续执行步骤S509c。
S509a、接入设备根据组标识1,向第二AMF实体发送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以使得第二AMF实体接收来自接入设备的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
可选的,接入设备可以根据步骤S502b中接收到的备份组标识以及步骤S508a中获取到的组标识1,确定该组标识1对应的AMF实体为第二AMF实体,进而向第二AMF实体发送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
S509b、接入设备根据组标识2,向第三AMF实体发送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以使得第三AMF实体接收来自接入设备的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
可选的,接入设备可以根据步骤S502c中接收到的备份组标识以及步骤S508b中获取到的组标识2,确定该组标识2对应的AMF实体为第三AMF实体,进而向第三AMF实体发送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
S509c、接入设备根据组标识3,向第四AMF实体发送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以使得第四AMF实体接收来自接入设备的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
可选的,接入设备可以根据步骤S502d中接收到的备份组标识以及步骤S508c中获取到的组标识3,确定该组标识3对应的AMF实体为第四AMF实体,进而向第四AMF实体发送终端相关的上行消息。
S510、同S410,具体可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511a-S511c、同S411a-S411c,具体可参考图4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第一AMF实体初始配置时,第一AMF实体仅将配置的主组标识发送给接入设备。当其他AMF实体检测到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时,其他AMF实体才通知接入设备相应的主组标识对应的终端由自己接管;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在AMF实体初始配置时,AMF实体可以将配置的主组标识和备份组标识均发送给接入设备。这样,当为组标识为该AMF实体对应的备份组标识的终端提供服务的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时,该AMF实体可以接管这些终端,为这些终端提供服务。另外,第二AMF实体、第三AMF实体和第四AMF实体的动作也与第一AMF实体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一方面,由于第一AMF实体可以将服务的终端的上下文同步至配置该终端的组标识的其他AMF实体,在该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该组标识,向配置该组标识的其他AMF实体发送该终端相关的消息,因此可以在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避免由于正在服务的终端的上下文丢失而触发终端的重新注册流程,即可以保持正在服务的终端的当前流程不中断。另一方面,由于第一AMF实体可以将终端进行分组,不同终端组内的终端的上下文可以分别备份到多个不同的AMF实体,也就是说可以实现一对多备份。这样,在该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由多个不同的AMF实体分别接管第一AMF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终端组,因此减少了由于第一AMF实体异常对单个AMF实体的冲击,相对于传统的1+1备份节省资源,同时弥补了传统的MME池中的上下文丢失问题。
其中,上述步骤S501至S511中接入设备、SMF实体以及各个AMF实体的动作均可以由图3所示的网络设备300中的处理器301调用存储器3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可选的,以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应用于图2所示的5G网络,AMF实体组的配置情况如表五所示为例,假设AMF实体1为第一AMF实体,AMF实体2为第二AMF实体,AMF实体3为第三AMF实体,AMF实体4为第四AMF实体,则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如图6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601a-S601d、与S501a-S501d类似,区别仅在于,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用组标识替换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主组标识,具体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602a、第一AMF实体向接入设备发送指示消息1,以使得接入设备接收来自第一AMF实体的指示消息1。该指示消息1用于指示在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标识1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二AMF实体提供服务,标识2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三AMF实体提供服务,标识3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四AMF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接入设备接收到指示消息1之后,可以保存组标识1与第一AMF实体和第二AMF实体的对应关系、组标识2与第一AMF实体和第三AMF实体的对应关系,组标识3与第一AMF实体和第四AMF实体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一AMF实体作为组标识1、组标识2和组标识3的主AMF实体,第二AMF实体作为组标识1的备份AMF实体、第三AMF实体作为组标识2的备份AMF实体和第四AMF实体作为组标识3的备份AMF实体。这样,接入设备后续可以根据这些对应关系选择相应的A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602b、第二AMF实体向接入设备发送指示消息2,以使得接入设备接收来自第二AMF实体的指示消息2。该指示消息2用于指示在第二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标识4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一AMF实体提供服务,标识5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三AMF实体提供服务,标识6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四AMF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接入设备接收到指示消息2之后,可以保存组标识4与第二AMF实体和第一AMF实体的对应关系、组标识5与第二AMF实体和第三AMF实体的对应关系,组标识6与第二AMF实体和第四AMF实体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二AMF实体作为组标识4、组标识5和组标识6的主AMF实体,第一AMF实体作为组标识4的备份AMF实体、第三AMF实体作为组标识5的备份AMF实体和第四AMF实体作为组标识6的备份AMF实体。这样,接入设备后续可以根据这些对应关系选择相应的A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602c、第三AMF实体向接入设备发送指示消息3,以使得接入设备接收来自第三AMF实体的指示消息3。该指示消息3用于指示在第三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标识7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一AMF实体提供服务,标识8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二AMF实体提供服务,标识9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四AMF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接入设备接收到指示消息3之后,可以保存组标识7与第三AMF实体和第一AMF实体的对应关系、组标识8与第三AMF实体和第二AMF实体的对应关系,组标识9与第三AMF实体和第四AMF实体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三AMF实体作为组标识7、组标识8和组标识9的主AMF实体,第二AMF实体作为组标识8的备份AMF实体、第一AMF实体作为组标识7的备份AMF实体和第四AMF实体作为组标识9的备份AMF实体。这样,接入设备后续可以根据这些对应关系选择相应的A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602d、第四AMF实体向接入设备发送指示消息4,以使得接入设备接收来自第四AMF实体的指示消息4。该指示消息4用于指示在第四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标识10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一AMF实体提供服务,标识11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二AMF实体提供服务,标识12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三AMF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接入设备接收到指示消息4之后,可以保存组标识10与第四AMF实体和第一AMF实体的对应关系、组标识11与第四AMF实体和第二AMF实体的对应关系,组标识12与第四AMF实体和第三AMF实体的对应关系。其中,第四AMF实体作为组标识10、组标识11和组标识12的主AMF实体,第二AMF实体作为组标识11的备份AMF实体、第三AMF实体作为组标识12的备份AMF实体和第一AMF实体作为组标识10的备份AMF实体。这样,接入设备后续可以根据这些对应关系选择相应的A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601a中的组标识和步骤S602a中的指示消息1可以是携带在一条消息中一起发送给接入设备的,也可以是通过两条消息分别发送给接入设备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类似的,步骤S601b中的组标识和步骤S602b中的指示消息2可以是携带在一条消息中一起发送给接入设备的,也可以是通过两条消息分别发送给接入设备的;步骤S601c中的组标识和步骤S602c中的指示消息3可以是携带在一条消息中一起发送给接入设备的,也可以是通过两条消息分别发送给接入设备的;步骤S601d中的组标识和步骤S602d中的指示消息4可以是携带在一条消息中一起发送给接入设备的,也可以是通过两条消息分别发送给接入设备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AMF实体还可以向SMF实体发送第一AMF实体中配置的组标识和指示消息1;第二AMF实体还可以向SMF实体发送第二AMF实体中配置的组标识和指示消息2;第三AMF实体还可以向SMF实体发送第三AMF实体中配置的组标识和指示消息3;第四AMF实体还可以向SMF实体发送第四AMF实体中配置的组标识和指示消息4。这样,SMF实体可以保存各个组标识和主AMF实体以及备份AMF实体的对应关系,进而SMF实体后续可以根据该对应关系选择相应的AMF实体。当然,也可以在PDU会话建立时将终端的组标识和为其服务的AMF实体的信息发送给S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603a-S603d、与S602a-S602d类似,区别仅在于,S603a-S603d中用SMF实体替换S602a-S602d中的接入设备,具体可参考S602a-S602d,在此不再赘述。
S604、同S503,具体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605a-S605c、同S504a-S504c,具体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606、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
在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接入设备执行步骤S607a和S608a;SMF实体执行步骤S607e和S608e,详见以下步骤。
S607a-S608a、同S506a-S507a,具体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接入设备在检测到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602a-602d接收到的指示消息,将第一AMF实体的组标识:标识1、标识2和标识3对应的终端的服务AMF实体分别设置为第二AMF实体、第三AMF实体、第四A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607e-S608e、同S506e-S507e,具体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SMF实体在检测到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603a-603d接收到的指示消息,将第一AMF实体的组标识:标识1、标识2和标识3对应的终端的服务AMF实体分别设置为第二AMF实体、第三AMF实体、第四A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S609、同S508,具体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610a-S610c、与S509a-S509c类似,区别仅在于,S509a-S509c中接入设备根据备份组标识确定组标识对应的AMF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指示消息确定组标识对应的AMF实体,具体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611、同S510,具体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S612a-S612c、同S511a-S511c,具体可参考图5所示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与图5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在AMF实体中同时配置主组标识和备份组标识。在AMF实体发生故障时,接入设备可以根据备份组标识,确定接管组标识为该AMF实体管理的主组标识的终端的AMF实体;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仅在主AMF实体中配置该主AMF实体未发生异常时服务的终端的组标识,以及当该主AMF实体发生异常时,分别接管组标识为这些组标识的终端的备份AMF实体的信息。在AMF实体发生故障时,接入设备可以根据备份AMF实体的信息,确定接管组标识为这些组标识的终端的备份AMF实体。
基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一方面,由于第一AMF实体可以将服务的终端的上下文同步至配置该终端的组标识的其他AMF实体,在该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该组标识,向配置该组标识的其他AMF实体发送该终端相关的消息,因此可以在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避免由于正在服务的终端的上下文丢失而触发终端的重新注册流程,即可以保持正在服务的终端的当前流程不中断。另一方面,由于第一AMF实体可以将终端进行分组,不同终端组内的终端的上下文可以分别备份到多个不同的AMF实体,也就是说可以实现一对多备份。这样,在该第一AMF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由多个不同的AMF实体分别接管第一AMF实体的一个或多个终端组,因此减少了由于第一AMF实体异常对单个AMF实体的冲击,相对于传统的1+1备份节省资源,同时弥补了传统的MME池中的上下文丢失问题。
其中,上述步骤S601至S612中接入设备、SMF实体以及各个AMF实体的动作均可以由图3所示的网络设备300中的处理器301调用存储器3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可选的,在实际部署时,还可以将图4所示的实施例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结合,或者将图4所示的实施例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相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通信设备和第二移动管理实体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通信设备和第二移动管理实体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比如,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7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设备7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70包括获取模块701和发送模块702。获取模块701,用于获取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发送模块702,用于在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根据第一组标识,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其中,第二移动管理实体为存在第一终端的上下文的移动管理实体。
可选的,第一组标识为配置在第一移动管理实体中的主组标识、配置在第二移动管理实体中的备份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该通信设70备还包括:接收模块703。接收模块703,用于接收第一指示消息,该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组标识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接收模块703具体用于:接收来自第二移动管理实体的第一指示消息,其中,该第一指示消息为第二移动管理实体确定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发送给通信设备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收模块703,用于接收第一指示消息,该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第一组标识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提供服务。
可选的,接收模块703具体用于:在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之前,接收第一指示消息。发送模块702具体用于:确定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根据第一组标识,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
可选的,获取模块701具体用于:接收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其中,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中携带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或者,从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中确定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
可选的,获取模块701,还用于获取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二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二组标识。发送模块702,还用于在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根据第二组标识,向第三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第二终端相关的消息,其中,第三移动管理实体为存在第二终端的上下文的移动管理实体。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包括接入设备或者会话管理实体。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8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设备8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80包括:处理模块801和通信模块802。其中,该处理模块801可用于执行图7中获取模块701所能执行的操作,该通信模块802可用于执行图7中发送模块702所能执行的操作。可选的,该通信模块802还可用于执行图7中接收模块703所能执行的操作,具体可参考图7所示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通信设备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或者,该通信设备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通信设备70或者通信设备80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形式。比如,图7中的获取模块701、发送模块702和接收模块703可以通过图3的处理器401和存储器403来实现。具体的,获取模块701、发送模块702和接收模块703可以通过由处理器301来调用存储器3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或者,比如,图8中的处理模块801和通信模块802可以通过图3的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来实现。具体的,处理模块801和通信模块802可以通过由处理器301来调用存储器3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通信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或者,比如,在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移动管理实体9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90包括:接收模块901、确定模块902和发送模块903。接收模块9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管理实体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一终端的上下文。确定模块902,用于确定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发送模块903,用于向通信设备发送第一指示消息,该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组标识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提供服务,其中,第一组标识为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组标识。
可选的,接收模块901,还用于接收来自通信设备的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
可选的,接收模块901,还用于接收来自第三移动管理实体的第三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二终端的上下文。确定模块902,还用于确定第三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发送模块903,还用于向通信设备发送第二指示消息,第二指示消息用于指示第二组标识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提供服务,其中,第二组标识为第二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组标识。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图10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移动管理实体100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100包括:处理模块1002和通信模块1001。其中,该处理模块1002可用于执行图9中确定模块902所能执行的操作,该通信模块1001可用于执行图9中接收模块901和发送模块903所能执行的操作,具体可参考图9所示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或者,该第二移动管理实体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第二移动管理实体90或者第二移动管理实体100可以采用图3所示的形式。比如,图9中的接收模块901、确定模块902和发送模块903可以通过图3的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来实现。具体的,接收模块901、确定模块902和发送模块903可以通过由处理器301来调用存储器3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或者,比如,图10中的处理模块1002和通信模块1001可以通过图3的处理器301和存储器303来实现。具体的,处理模块1002和通信模块1001可以通过由处理器301来调用存储器3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可用于执行上述通信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通信设备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在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根据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通信设备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接收来自第一移动管理实体的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一终端的上下文。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程序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来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以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1)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入设备获取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
在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所述接入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组标识,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所述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的上下文存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管理实体中;
所述第二移动管理实体从所述接入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接入设备从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接收第一指示消息,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第一组标识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提供服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之前,所述接入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指示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接入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设备获取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包括:
所述接入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为非接入层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设备获取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包括:
所述接入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中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标识为配置在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中的主组标识、配置在所述第二移动管理实体中的备份组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标识为全球唯一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标识GUAMI。
10.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入设备获取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
在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所述接入设备根据所述第一组标识,向第二移动管理实体发送所述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的上下文存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管理实体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接入设备从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接收第一指示消息,所述第一指示消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的情况下,第一组标识对应的终端组中的终端由第二移动管理实体提供服务。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之前,所述接入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指示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接入设备确定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发生异常。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设备获取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包括:
所述接入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中携带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相关的消息为非接入层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设备获取第一移动管理实体服务的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包括:
所述接入设备从所述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中确定所述第一终端所在终端组的第一组标识。
17.根据权利要求10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标识为配置在所述第一移动管理实体中的主组标识、配置在所述第二移动管理实体中的备份组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标识为全球唯一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标识GUAMI。
19.一种接入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0至18任一所述的方法的模块。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0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1.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0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433177.7A 2017-07-31 2017-07-31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Pending CN1143399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3177.7A CN114339910A (zh) 2017-07-31 2017-07-31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33177.7A CN114339910A (zh) 2017-07-31 2017-07-31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201710640133.9A CN109327849B (zh) 2017-07-31 2017-07-31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40133.9A Division CN109327849B (zh) 2017-07-31 2017-07-31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39910A true CN114339910A (zh) 2022-04-12

Family

ID=6523350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40133.9A Active CN109327849B (zh) 2017-07-31 2017-07-31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N202111433177.7A Pending CN114339910A (zh) 2017-07-31 2017-07-31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640133.9A Active CN109327849B (zh) 2017-07-31 2017-07-31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1184757B2 (zh)
EP (2) EP4007437B1 (zh)
CN (2) CN109327849B (zh)
BR (1) BR112020002055A2 (zh)
ES (1) ES2944910T3 (zh)
WO (1) WO20190247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032695B2 (en) * 2017-03-20 2021-06-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management of wireless devices between core network nodes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FR3072537A1 (fr) * 2017-10-17 2019-04-19 Orange Procede de basculement d'un equipement de gestion dans un reseau de telecommunications
US11310662B2 (en) * 2018-12-12 2022-04-19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System for 5G enabled rapid bandwidth deployment
CN111770123B (zh) * 2019-04-02 2022-0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167052B (zh) * 2019-04-04 2022-05-10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池技术的amf网元部署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0366276B (zh) * 2019-07-03 2022-04-1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服务化架构基站
CN112203265B (zh) * 2020-11-02 2022-08-02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上下文信息重建方法、mme、msc/vlr及hss
CN114945002B (zh) * 2021-02-09 2023-07-2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Amf选择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9477B2 (en) * 2004-10-21 2006-08-2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ckup and restore of a context encryption key for a trusted device within a secured processing system
US20080065637A1 (en) * 2005-04-14 2008-03-13 Emc Corporation Locating last processed data
CN101043712B (zh) * 2006-03-22 2010-05-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01247255B (zh) * 2007-02-13 2010-09-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处理故障的方法及系统
CN101730124A (zh) * 2008-10-29 201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恢复业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110235505A1 (en) * 2010-03-29 2011-09-29 Hitachi, Ltd. Efficient deployment of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MME) with stateful geo-redundancy
US20130083650A1 (en) * 2010-05-11 2013-04-04 Nec Europe Ltd. Method for handling failure of a mme in a lte/epc network
JP5664988B2 (ja) * 2010-09-08 2015-02-04 ▲ホア▼▲ウェイ▼技術有限公司 ページング処理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サービングゲートウェイ
CN102740266A (zh) * 2011-04-12 2012-10-1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下文的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02520916B (zh) * 2011-11-28 2015-02-11 深圳中微电科技有限公司 在mvp处理器中消除纹理延迟和寄存器管理的方法
US8700002B2 (en) * 2012-01-20 2014-04-15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Optimizing user device context for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MME) resiliency
EP2807854B1 (en) * 2012-01-24 2023-09-0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me restoration
US8908603B2 (en) * 2012-01-24 2014-12-09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ME restoration
US9185584B1 (en) * 2013-06-06 2015-11-10 Sprint Spectrum L.P. Dual controller functionalit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269165A4 (en) * 2015-03-09 2018-02-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User equipment registration recovery upon core node failure
US10582522B2 (en) * 2015-09-04 2020-03-03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and device of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608860B1 (en) * 2016-03-28 2017-03-28 Affirmed Networks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Inc. Synchronized MME pool
EP3442281A4 (en) * 2016-04-05 2019-10-1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DEVICE, BASIC STATION DEVICE, MME (MOBILE MANAGEMENT UNIT)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10524166B2 (en) * 2017-01-09 2019-12-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interworking betwee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944910T3 (es) 2023-06-27
EP3657869B1 (en) 2021-11-17
BR112020002055A2 (pt) 2020-09-08
US11184757B2 (en) 2021-11-23
EP3657869A4 (en) 2020-08-26
EP4007437A1 (en) 2022-06-01
US20200162888A1 (en) 2020-05-21
WO2019024747A1 (zh) 2019-02-07
US11968743B2 (en) 2024-04-23
CN109327849A (zh) 2019-02-12
EP3657869A1 (en) 2020-05-27
US20220007167A1 (en) 2022-01-06
CN109327849B (zh) 2021-12-03
EP4007437B1 (en) 2023-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27849B (zh) 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1812484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
US11612013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9275160B (zh) 数据分流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049485B (zh) 一种配置ue的策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386719B (zh) 订阅更新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446233B (zh) 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429214B (zh) 业务会话建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8934052B (zh) 接入网类型选择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1160004B2 (en) Handover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10266826B (zh) 地址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936506B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0138815B (zh) 会话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