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48C - 荧光灯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荧光灯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348C CN1143348C CNB991040503A CN99104050A CN1143348C CN 1143348 C CN1143348 C CN 1143348C CN B991040503 A CNB991040503 A CN B991040503A CN 99104050 A CN99104050 A CN 99104050A CN 1143348 C CN1143348 C CN 1143348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uble
- double connecting
- connecting tubes
- tubes
- fluorescent la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0137 ann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3 slow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Argon Chemical compound [Ar] XKRFYHLGVUSR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61 inert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mercury Chemical compound [Hg] QSHDDOUJBYECF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3 mercur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361 soda-lime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69 thermo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6 thermosoftening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W]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21 tungst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7 tungst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6 arg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59 cover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7 qual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9/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installation, removal,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discharge lamps, or parts thereof; Recovery of material from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4—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 H01J9/245—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as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 H01J9/247—Manufacture or joining of vessels, leading-in conductors or ba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as discharge tubes or la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gas-discharge lamp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3/00—Re-forming shaped glass
- C03B23/20—Uniting glass pieces by fusing without substantial reshaping
- C03B23/207—Uniting glass rods, glass tubes, or hollow glasswa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61/00—Gas-discharge or vapour-discharge lamps
- H01J61/02—Details
- H01J61/30—Vessels; Containers
- H01J61/32—Special longitudinal shape, e.g.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H01J61/327—"Compact"-lamps, i.e. lamps having a folded discharge path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4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the processing of minerals
- Y02P40/50—Glass production, e.g. reusing waste heat during processing or shaping
- Y02P40/57—Improving the yield, e-g- reduction of reject r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e Of Electron Tubes, Discharge Lamp Vessels, Lead-In Wir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使预先制作的双连接管(21a、21b、22a、22b)可水平移动地间隔开进行固定,同时加热四个预定连接部分,将双连接管(21a、21b)同时水平移动(31),同时形成桥接部分(3b)。而且,同时并行进行桥接后的退火处理和集合管(23a、23b)的桥接作业。因此,使八个玻璃管桥接,获得形成连续放电通路的紧凑型荧光灯。按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因小空间使桥接的生产率提高,并可以提供桥接部分质量偏差小的良好质量的荧光灯。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荧光灯的制造方法。
由外观设计(意匠)登记第861419号、外观设计登记第970929号等已知桥接多个玻璃管形成放电通路的单灯头形紧凑型荧光灯。
利用例如在特公昭63-49334号公报中披露的装置进行这种荧光灯玻璃管的桥接。
就是说,通过加热软化玻璃管外周表面桥接的预定连接部分,并在玻璃管内供给高压气体,在软化处形成向外部突出的开口部分。使各开口部分相对那样使该玻璃管与形成同样开口部分的玻璃管邻接,通过熔接两开口部分形成桥接部分。
在桥接三个以上玻璃管的情况下,象上述那样制造多个桥接的双连接管,接着,采用这样的方法,即按与上述相同的方法依次桥接双连接管。或者,有采用这种方法的情况,即按上述方法,每次一个仅进行必要次数顺序地桥接。
如上所述,为了桥接玻璃管,必须依次进行加热、软化、开口、熔接、桥接形成等工序,在工业实施的情况下,需要逐个进行各工序的装置。而且,如果桥接数增加,那么直至荧光灯完成时的工序数也相应增加,由此其装置也进一步复杂化。
如上所述,例如,在桥接二个玻璃管并多次顺序桥接双连接管的情况下,存在装置复杂化、庞大化,工时数增加、作业时间增加,成本上升等问题。此外,存在制品桥接部分的尺寸、精度、强度等的离散变大,制品质量不稳定,因质量缺陷和良品率下降导致的成本上升等问题。特别是,在玻璃管超过四个并且双连接管超过两个的结构的荧光灯的情况下,上述问题有显著化的倾向。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解决上述问题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在将八个玻璃管进行桥接时,可以防止装置的复杂化、庞大化,可以在小空间内作业,使工时数和作业时间减少,生产率良好,使成本降低。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制造没有桥接部分尺寸、精度、强度等的离散,制品质量稳定,没有质量缺陷,良品率高质量好的荧光灯的荧光灯制造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如下构成。
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平行地排列八个玻璃管以使它们包围中心轴,同时顺序地桥接所述八个玻璃管,形成放电通路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两个第一双连接管和两个第二双连接管,其中桥接带有电极的玻璃管和不带电极的玻璃管构成第一双连接管,桥接不带电极的两个玻璃管构成第二双连接管,将2个上述第二双连接管分离开关大致平行地配置,并且,在两个所述第二双连接管的两侧,分别有间隔并大致平行地配置所述第一双连接管,以使每个带有电极的玻璃管成为两端,同时分别加热软化相邻的所述第一双连接管和所述第二双连接管的预定连接部分形成开口部分,水平移动形成所述开口部分的所述第一双连接管和所述第二双连接管中的至少一个,在把所述开口部分接触熔接后,将所述第一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双连接管中的至少一方拉回到预定间隔,形成两个由所述第一双连接管和所述第二双连接管桥接而成的集合管,分别同时加热、软化所述两个集合管的预定连接部分形成开口部分,水平移动所述集合管中的至少一个,并在接触熔接后把所述开口部分回拉到使所述集合管中的至少一个为预定间隔,完成所述八个玻璃管的桥接。
上述制造方法同时并行地进行最初两个的第一双连接管和第二双连接管的桥接作业,同时制造两个由第一双连接管和第二双连接管构成的集合管,接着,桥接这两个集合管。因此,由于同时进行两个地方的桥接作业,所以在一个桥接中不必重复加热、软化、开口、熔接、桥接形成等工序,使制造时间的缩短成为可能。此外,通过同时并行进行两个桥接作业,可以简化顺序进行各工序的装置。而且,同时形成的两个桥接部分的质量波动小,可以提供稳定的良好质量的荧光灯。
上述制造方法中,在大致有间隔并平行地配置所述第一双连接管和所述第二双连接管时,最好把各玻璃管配置在大致的圆周上或配置在多角形的顶点位置。由此,使桥接所必需的装置和模具等的移动以及操作可在所述大致圆形或多角形围成的空间框内实施,能够实现作业空间的减小。特别是如果把四组双连接管的桥接部分配置在长方形最好是正方形的顶点位置,那么不仅可以在纵方向或横方向上限定双连接管的水平移动,而且由于多个双连接管的同时移动可同方向同步进行,所以在装置的设计和作业效率方面较好。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最好通过同时移动两个所述第一双连接管,或同时移动两个所述第二双连接管来形成所述第一双连接管和所述第二双连接管的桥接。如果这样的话,由于同时水平移动第一或第二双连接管中的任何一个形成桥接,所以可以用小空间、少的作业工时数、低成本制造桥接部分质量波动小的荧光灯。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最好通过移动所述集合管的任一方,形成所述2个集合管之间的桥接。如果这样,那么由于水平移动其中一个集合管形成桥接,所以可以用小空间、少的作业工时数、低成本地进行制造。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在桥接的形成过程中,最好使所述两个第一双连接管和所述两个第二双连接管中的一个在将上述第一双连接管和上述第二双连接管桥接过程和上述集合管之间桥接过程中不进行水平移动。如果这样,那么由于固定其中一个双连接管,顺序形成桥接,以将另一双连接管汇集到该已固定的双连接管,所以没有用于桥接移动双连接管的装置和夹具的浪费,可以在小空间中不勉强地装入。因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用低成本制造荧光灯。此外,因使移动部件变少,装置的刚性提高,制造中装置的振动和摆动变少,所以可以制造质量稳定的荧光灯。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最好在形成所述两个集合管之间的桥接的同时,进行所述第一双连接管和所述第二双连接管的桥接部分的退火。如果这样,那么由于与随后进行的集合管之间的桥接形成工序(即加热、软化、开口、熔接、形成桥接的各工序)同时并行进行已经形成的第一双连接管和第二双连接管的桥接部分的退火,所以可以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生产率,用低成本制造荧光灯。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最好所述预定连接部分的加热包括预热和随后的主加热。如果这样,那么用比较低的温度的预热工序缓慢地使玻璃管温度上升,接着通过移向主加热工序,可以缓和对玻璃管的急剧热负荷,可以减少在加热部分产生裂纹等麻烦。因此,可以形成有良好均匀质量的桥接部分。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平行地排列八个玻璃管以使它们包围中心轴,同时顺序地桥接所述八个玻璃管,形成放电通路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两个第一双连接管和两个第二双连接管,其中桥接带有电极的玻璃管和不带电极的玻璃管构成第一双连接管,桥接不带电极的两个玻璃管构成第二双连接管,将2个上述第二双连接管分离开关大致平行地配置,并且,在两个所述第二双连接管的两侧,分别有间隔并大致平行地配置所述第一双连接管,以使每个带有电极的玻璃管成为两端,分别同时加热、软化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双连接管的预定连接部分形成开口部分,水平移动形成所述开口部分的所述第二双连接管中的至少一个,在把所述开口部分接触熔接后,将所述第二双连接管中的至少一方拉回到预定间隔,形成由两个所述第二双连接管桥接而成的集合管,分别同时加热、软化所述集合管和其两侧配置的所述第一双连接管的预定连接部分形成开口部分,水平移动所述集合管和所述第一双连接管中的至少一个,在接触熔接后把所述开口部分回拉到使所述集合管和所述第一双连接管中的至少一个为预定间隔,完成所述八个玻璃管的桥接。
上述制造方法首先桥接第二双连接管,制造两个由第二双连接管构成的集合管,接着,同时并行地进行该集合管和在其两侧配置的第一双连接管的桥接作业。因此,由于同时进行两个地方的桥接作业,所以在一个桥接中不必重复加热、软化、开口、熔接、桥接形成等工序,使制造时间的缩短成为可能。此外,通过同时并行进行两个桥接作业,可以简化顺序进行各工序的装置。而且,同时形成的两个桥接部分的质量波动小,可以提供稳定的良好质量的荧光灯。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最好通过移动所述第二双连接管的任何一方,形成两个所述的第二双连接管的桥接。如果这样,那么由于仅水平移动任何一方的第二双连接管形成桥接,所以可以用小空间、少的作业工时数以低成本进行制造。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最好通过移动所述集合管,或通过同时移动两个所述第一双连接管,形成所述集合管与所述第一双连接管之间的桥接。如果这样,那么由于水平移动集合管或两个第一双连接管的其中任何一方形成桥接,所以可以用小空间、少的作业工时数以低成本制造桥接部分的偏差小的荧光灯。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最好所述两个第一双连接管和所述两个第二双连接管中的一个在将上述第二双连接管之间桥接过程和将上述集合管和上述第一双连管桥接过程中不进行水平移动。如果这样,那么由于固定其中一个的双连接管,其它的双连接管靠近汇集到该已固定的双连接管,顺序形成桥接,所以没有为了桥接移动双连接管的装置和夹具的浪费,可以在小空间中不勉强地装入。因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用低成本制造荧光灯。此外,通过由于使移动部件变少,装置的刚性提高,制造中的装置的振动和摆动变少,所以可以制造质量稳定的荧光灯。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最好与形成所述集合管和在其两侧配置的所述第一双连接管的桥接的同时,进行所述集合管的第二双连接管之间的桥接部分的退火。如果这样,那么由于与随后进行的集合管和第一双连接管的桥接形成工序(即加热、软化、开口、熔接、形成桥接的各工序)同时并行进行已经形成的第二双连接管之间的桥接部分的退火,所以可以缩短作业时间,提高生产率,用低成本制造荧光灯。
在上述制造方法中,所述预定连接部分的加热最好包括预热和随后的主加热。如果这样,那么用较低温度的预热工序缓慢地使玻璃管温度上升,接着通过移向主加热工序,可以缓和对玻璃管的急剧热负荷,可以减少在加热部分产生裂纹等麻烦。因此,可以形成有良好均匀质量的桥接部分。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制造方法获得的荧光灯一例的外观示意图,图1(A)是平面图,图1(B)是正面图。
图2是表示在图1(A)中沿包含相邻的两个玻璃管的各中心线的表面顺序地剖切桥接的八个玻璃管集合管,将剖切的集合管展开,从I-I线箭头方向观察的状态展开剖面图。
图3是表示双连接管内部结构的示意剖面图,图3(A)是第一双连接管的剖面图,图3(B)是第二双连接管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实施例1的制造方法的部分工序图,图4(A)是表示双连接管配置状态的平面图,图4(B)是表示将第一双连接管和第二双连接管的预定连接部分分别同时加热状态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将预定连接部分加热、软化,形成开口部分的工序示意图,表示以图4(B)的第一双连接管为例,从该图的II-II线箭头方向观察的剖面图。图5(A)表示加热预定连接部分进行局部软化的状态,而图5(B)表示在预定连接部分上形成开口部分的状态。
图6是表示实施例1的制造方法的部分工序图,图6(A)是表示形成开口部分的双连接管的移动状态一例的平面图,图6(B)是表示使第一和第二双连接管的开口部分相互接触、熔接状态的平面图,图6(C)是表示按预定间隔回拉第一双连接管和第二双连接管的间隔的移动状态一例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制造方法的部分工序图,表示同时加热集合管的预定连接部分状态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1的制造方法的部分工序图,图8(A)是表示形成开口部分的集合管移动状态一例的平面图,图8(B)是表示使集合管的开口部分相互接触、熔接状态的平面图,图8(C)是表示将两个集合管的间隔回拉预定间隔的移动状态一例的平面图。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制造方法获得的荧光灯一例的外观示意图,图1(A)是平面图,图1(B)是正面图。此外,图2是表示在图1(A)中沿包含相邻的两个玻璃管的各中心线的平面顺序地剖切桥接的八个玻璃管集合管2,将剖切的集合管展开,从I-I线箭头方向观察的状态的展开剖面图。
由这些图可知,本发明的荧光灯1包括:玻璃管集合管2,集合管2由用桥接部分3(3a、3b、3c)顺序连接的八个玻璃管构成,该八个圆筒状的玻璃管被基本等间隔大致平行地配置,以使各自的中心线大致处于同一圆周上;和灯头4,灯头4固定玻璃管集合管2,同时配有对两端部分的玻璃管内的电极5供给电力的电极端子。如图2所示,玻璃管集合管2被这样构成,分别配置第一双连接管21a、21b,第一双连接管21a、21b由桥接部分3a连接带有电极5的玻璃管2a和不带电极的玻璃管2b构成,使带有电极5的玻璃管2a成为两端,并在其之间配置第二双连接管22a、22b,第二双连接管22a、22b由用桥接部分3a连接不带电极的两个玻璃管2b构成,然后用桥接部分3b、3c连接第一双连接管和第二双连接管。而且,通过这八个玻璃管2a、2b和连接它们的桥接部分3a、3b、3c,在一个端部的玻璃管2a内的电极5和另一个端部的玻璃管2a内的电极5之间,形成一连串的放电通路。
在上述荧光灯1中,本发明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在玻璃管集合管2的桥接部分3a、3b、3c的形成方法上具有特别的特征。
下面说明本发明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
(实施形态1)
在本发明荧光灯的制造方法中,首先,分别制作两个第一双连接管和第二双连接管,由桥接带有电极的玻璃管和不带电极的玻璃管构成第一双连接管,由桥接不带电极的两个玻璃管构成第二双连接管。
本发明荧光灯的制造方法预先制作必要数的双连接管,接着顺序桥接这些双连接管,获得由八个玻璃管构成的玻璃管集合管2。这样,与每次仅制作一个玻璃管顺序进行桥接的方法相比,能够同时并行地进行多个桥接的形成工序,提高了作业效率。
图3是表示双连接管内部结构的示意剖面图,图3(A)是第一双连接管的剖面图,图3(B)是第二双连接管的剖面图。
图3(A)所示的第一双连接管21a(或21b)有上述那样用桥接部分3a连接带有电极5的玻璃管2a和不带电极的玻璃管2b的结构。此外,图3(B)所示的第二双连接管22a(或22b)有上述那样用桥接部分3a连接不带电极的两个玻璃管2b的结构。再有,为了便于后面的说明,对第一双连接管附以区分符号21a和21b,此外,同样对第二双连接管附以区分符号22a和22b,但其结构特征分别相同。
玻璃管2a、2b的材质可以使用众所周知的材质,并无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使用钠玻璃。在玻璃管2a、2b的内面,用公知的方法粘附荧光体18(图中用虚线表示)。把玻璃管2a、2b的一端17(纸面的上端)密封,而另一端(纸面的下端)用公知的方法形成芯柱19。芯柱19中,为了施行玻璃管2a、2b内部的排气或供气,设有排气管20。在玻璃管2a中,还在芯柱19上设有电极5。电极5可使用公知的材料,例如可使用由钨丝构成的电极。
如果未特别限定第一双连接管和第二双连接管的桥接部分3a的形成方法,那么可以使用记载在例如特公昭63-49334号公报中的方法。就是说,用荧光体18覆盖玻璃管2a、2b的内表面,密封其一端17,在另一端熔接排气管20和按需要配置电极5的芯柱19。然后,从外侧用气体燃烧装置等加热玻璃管2a、2b侧面的预定桥接部分,局部软化玻璃。同时,通过排气管20向玻璃管2a、2b的内部供给惰性气体或空气等气体。由此,在局部软化部分形成向外突出的开口部分。接着,相互熔接形成开口部分的两个玻璃管开口部分,根据需要在熔接部分实施消除应力的退火,于是获得双连接管21a(或21b)、22a(或22b)。
接着,配置如上制造的两组第一双连接管21a、21b和两组第二双连接管22a、22b。图4(A)是表示这些双连接管的配置状态的平面图。
如图所示,相邻地配置两组第二双连接管22a、22b,此外,相邻于第二双连接管22a配置第一双连接管21a,相邻于第二双连接管22b配置第一双连接管21b。此时,使得第一双连接管21a、21b的不带电极的玻璃管2b在第二双连接管22a、22b侧。而且,这些第一和第二双连接管被分别隔开,各玻璃管大致平行地配置。
此时,如该图所示,最好把各玻璃管配置在大致同一圆周上或配置在处于多角形的顶点位置,特别是可把四组双连接管的桥接部分3a配置在长方形最好是正方形的顶点位置。实际上,利用设置的夹具保持这些双连接管,以便使后面详述的双连接管的水平移动成为可能。本发明水平移动双连接管,高效率地进行双连接管间的桥接。利用将双连接管预先配置成上述状态,直至最终状态(图1)时,双连接管的移动量都不大,使得后述的水平移动变得容易。因此,可实现作业空间的减小、装置设计的简化、作业效率的提高等。
在上述配置中,把第一双连接管21a、21b的不带电极的玻璃管2b配置在第二双连接管22a、22b侧是由于在桥接八个玻璃管时,为了使带有电极的玻璃管2a成为两端,在两个电极间可形成一连串的放电通路的缘故。
此外,各双连接管21a、22a、22b、21b之间的距离被分隔到能进行在后述的预定连接部分加热的程度就可以。
此外,最好使各玻璃管2a、2b的中心线保持相互平行。如后面所述,这是由于为了将双连接管向水平方向(图4(A)中与纸面平行的面内)移动桥接,在图4(A)的阶段中各玻璃管的平行度对最终获得的荧光灯的各玻璃管的平行度影响大的缘故。
而且,在后面详述的双连接管的水平移动时,各双连接管的保持方向最好是预先保持的方向,使双连接管本身不被旋转。在水平移动双连接管时,同时旋转会导致装置的复杂化。具体地说,包括构成双连接管的两个玻璃管的中心线的平面最好保持与相邻配置的双连接管的中心线平面成直角地相交。由此,容易使构成最终获得的荧光灯的各玻璃管的中心线位于大致同一圆周上。
随后,分别同时加热、软化相邻的第一双连接管和第二双连接管的预定连接部分,形成开口部分。图4(B)是表示分别同时加热第一双连接管和第二双连接管的预定连接部分状态的平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进行第一双连接管与第二双连接管的桥接。而且,同时并行地进行第一双连接管21a与第二双连接管22a的桥接部分的形成和第一双连接管21b与第二双连接管22b的桥接部分的形成。由此,实现制造时间的缩短和装置的简化。因此,‘分别同时加热预定连接部分’意味着为了同时进行桥接,有必要同时加热四个地方的预定连接部分。
如图所示,在第一双连接管21a(或21b)和第二双连接管22a(或22b)之间,通过插入气体燃烧装置10,局部加热形成两者桥接的地方来实施加热。
图5是表示加热、软化预定连接部分,形成开口部分的工序示意图,表示以图4(B)的第一双连接管21a为例,从该图的II-II线箭头方向观察的剖面图。
首先,如图5(A)所示,用气体燃烧装置10加热玻璃管2b的预定连接部分6,使玻璃局部软化。同时由排气管20注入惰性气体或空气等气体30。其结果,如图5(B)所示,使玻璃管的管壁形成有向外突出形成的凸缘11,的开口部分11。
在上述情况下,最好分成预热工序和随后的主加热工序进行预定连接部分的加热。这是由于为了缓和对玻璃管的急剧热负荷,防止在加热部分产生裂纹等麻烦的缘故。预热和主加热的具体温度和升温速度因使用的玻璃材质而不同,设定最佳条件进行加热就可以。
接着,移动形成开口部分的双连接管,使相互的开口部分接触、熔接,进行桥接。图6是表示本实施例中桥接的形成工序的大致情况的平面图。
图6(A)是表示形成开口部分的双连接管移动状态一例的平面图。
如图所示,在第一双连接管21a、21b的预定连接部分上形成开口部分11,在第二双连接管22a、22b的预定连接部分上形成开口部分12。按照该状态,将第一双连接管21a、21b分别同时向移动方向31的方向水平移动,使第一双连接管21a、21b的开口部分11与第二双连接管22a、22b的开口部分12接触。
再有,这种情况下的水平移动除象上述那样仅移动第一双连接管21a、21b外,也可以将第二双连接管22a、22b仅向第一双连接管21a、21b的方向移动,或者也可以使第一双连接管21a、21b和第二双连接管22a、22b两者相互靠近地移动。但是,最好使第一双连接管21a、21b和第二双连接管22a、22b的其中任何一方向靠近的另一方移动。通过固定一方保持稳定,可以减小形成的桥接部分的偏差,获得质量稳定的荧光灯。同时,还使装置的简化成为可能。
此外,如果同时进行第一双连接管21a、21b的移动,或同时进行第二双连接管22a、22b的移动,那么与分别进行移动的情况相比,同时形成的两个桥接部分之间的质量偏差减小。此外,作业工时数减少,可实现生产时间的缩短和低成本化。
此外,通过使同时移动时的移动方向两者相同,可使装置设计变得容易,此外,还减小了形成的两个桥接部分的质量偏差。
此外,利用水平移动进行双连接管的移动。其中,在图6(A)中,水平移动仅向与纸面平行的方向移动就可以,不包括与纸面垂直方向的移动分量就可以。可以有双连接管在与纸面平行的面内的旋转运动,但没有旋转的情况有利于简化装置。
图6(B)是表示使第一双连接管21a、21b的开口部分11和第二双连接管22a、22b的开口部分12相互接触、熔接状态的平面图。
然后,为了使第一双连接管21a、21b与第二双连接管22a、22b的间隔达到预定间隔,回拉第一双连接管21a、21b,形成桥接部分。
图6(C)是表示按预定间隔回拉第一双连接管和第二双连接管的间隔的移动状态一例的平面图。
该图中,将第一双连接管21a、21b向移动方向32的方向同时水平移动,完成桥接部分3b。其中,最好仅同时同方向地进行第一双连接管21a、21b和第二双连接管22a、22b中任何一方的双连接管移动。其理由与上述图6(A)中用移动31说明的理由相同。
使开口部分11和开口部分12接触熔接后,通过回拉预定间隔,能够形成使两个开口部分可靠连接的无针孔的良好桥接部分3b。并未特别限制熔接时(图6(B))和回拉时(图6(C))的玻璃管的外壁间距离,依据使用的玻璃管的材质、玻璃管和桥接部分的尺寸等适当地决定就可以。在一般的荧光灯制造方法中,夹着熔接时(图6(B))的熔接部分的两个玻璃管外表面的间隔为0~0.5mm左右,夹着回拉时(图6(C))的桥接部分3b的两个玻璃管外表面的间隔达到1~3mm左右就可以。
在本实施例中,使两组的第一双连接管21a、21b的移动31和回拉32这样的一连串动作都是两者一体地同步同方向地进行。通过进行这种动作,作业效率提高,装置设计简化,而且形成的桥接部分3b的质量的偏差也减小。
形成的桥接部分3b根据需要进行退火处理。通过适当地设定桥接部分的降温速度,可以除去桥接部分的残留应力。退火处理的条件未特别限制,可以依据玻璃材质、玻璃管和桥接部分的尺寸适当地决定。再有,该退火处理还可以与随后进行的桥接工序同时并行进行。由此,可以缩短作业时间,可以提高生产率。
在退火处理后,经缓慢冷却降温至常温。
经以上过程,得到由桥接的第一双连接管和第二双连接管构成的集合管23a、23b。
接着,桥接集合管23a和集合管23b。桥接部分的形成方法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双连接管之间的桥接部分的形成方法基本相同。
首先,同时加热、软化集合管23a和集合管23b的预定连接部分,形成开口部分。图7是表示分别使用气体燃烧装置10同时加热集合管23a和集合管23b的预定连接部分状态的平面图。
预定连接部分的加热(预热和主加热)、软化、形成开口部分的各工序可以采用图4(B)和图5(A)、5(B)说明的工艺,这里省略详细的说明。
接着,使集合管23a、23b的至少其中一方水平移动,接触熔接开口部分后回拉到预定间隔,形成桥接部分。
图8是表示集合管23a和集合管23b的桥接部分的形成工序一例的平面图。
图8(A)是表示形成开口部分的集合管移动状态一例的平面图。
如该图所示,在集合管23a、23b的预定连接部分上分别形成开口部分13。从该状态将集合管23b向移动方向33的方向水平移动,使两个开口部分13接触。
这种情况下的水平移动除象上述那样仅移动集合管23b外,也可以将仅集合管23a向集合管23b附近移动,或者使集合管23a、23b两方相互靠近地移动也可以。但是,最好仅使其中一方的集合管向另一方附近移动。通过固定一方保持稳定,可以减小形成的桥接部分的偏差,获得质量稳定的荧光灯。同时,还使装置的简化成为可能。
图8(B)是表示使集合管23a、23b的开口部分13相互接触、熔接状态的平面图。
然后,把集合管23a和集合管23b的间隔回拉到预定间隔,形成桥接部分。
图8(C)是表示把两个集合管的间隔回拉到预定间隔的移动状态一例的平面图。
该图中,将集合管23a向移动方向34的方向水平移动,完成桥接部分3c。这里,集合管的移动最好仅进行集合管23a、23b中任何一方的移动。其理由与图8(A)中用移动33说明的理由相同。
与上述第一和第二双连接管之间的桥接部分3b的情况相同,在使开口部分13接触熔接后,回拉至预定间隔,形成桥接部分,以及按照需要将形成的桥接部分进行退火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按从图4(A)的状态至达到完成八个玻璃管的桥接的图8(C)状态的过程,完全不移动第二双连接管22a,使其它三组双连接管与第二双连接管22a靠近汇集,进行桥接。这样,通过固定其中任何一个双连接管,由于没有为了桥接而移动连接管的装置和夹具的浪费,可以不勉强地装入小空间,因而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用低成本制造荧光灯。此外,因使移动部件减少,装置的刚性提高,制造中的装置振动和摆动减少,所以可以制造质量稳定的荧光灯。
在桥接部分的退火处理后,进行预定时间的缓慢冷却,返回常温环境。然后,与通常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相同,经过玻璃管内的排气、汞和稀有气体的封入、排气管的密封、灯头安装等工序,得到图1、图2所示的荧光灯1。
(实施形态2)
在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1不同,首先桥接第二双连接管形成集合管,接着,在该集合管的两侧,通过同时桥接第一双连接管制造荧光灯。
就是说,从图4(A)的状态,将第二双连接管22a、22b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水平移动,形成桥接第二双连接管22a、22b的集合管。
接着,将集合管和其两侧配置的第一双连接管21a、21b的至少一个进行水平移动,完成八个玻璃管的桥接。此时的移动在固定集合管中同时水平移动第一双连接管21a、21b就可以,或者在固定第一双连接管21a、21b中水平移动集合管也可以。
再有,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与实施例1情况的移动顺序不同,所以为了最佳地移动,可以预先设定图4(A)状态中的各双连接管的配置位置。
除上述点外,在本实施例中可原样采用上述实施例1中的说明,或附加与实施例不同的变更。
[实施例]
以下所示的实施例,更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结构和效果。
按照上述实施例1(图3~图8)所示的方法,制造图1所示的荧光灯。
具体的制造方法如下。
使用管外径12mm、管长120mm,在其内面覆盖预定量的色温度3000K的三波长区域发光型荧光体的钠玻璃管,作成两个图3(A)所示的第一双连接管和两个图3(B)所示的第二双连接管。按用实施例1说明的方法形成桥接部分3a。再有,作为电极5,使用钨丝电极。
接着,如图4(A)所示,将各玻璃管设置在可水平移动的夹具上,使其中心线变得相互平行。此时,四组双连接管的桥接部分3a处于正方形的顶点位置,此外,包括构成双连接管的两个玻璃管的中心线的平面与相邻配置的双连接管的该平面成直角相交地配置。
接着,如图4(B)所示,用气体燃烧装置同时加热、软化四个地方的预定连接部分,形成开口部分。预定连接部分的温度从300℃至700℃的升温需要20~25秒左右,在用比较慢的速度预热后,在1000℃以上的高温下保持约5秒进行主加热,通过充分熔融玻璃进行加热。
形成开口部分后,在玻璃熔融的状态下,如图6(A)所示,分别同时朝向移动方向31的方向水平移动第一双连接管21a、21b,如图6(B)所示,使第一双连接管21a、21b的开口部分11和第二双连接管22a、22b的开口部分12接触,保持一定时间后进行熔接。然后,为了使第一双连接管21a、21b和第二双连接管22a、22b的间隔达到预定间隔,将第一双连接管21a、21b朝向移动方向32的方向同时回拉,形成桥接部分3b。夹着在熔接开口部分的状态(图6(B)的状态)下的熔接部分的两个玻璃管的外表面间隔约0.3mm,夹着在回拉状态(图6(C)的状态)的桥接部分3b的两个玻璃管的外表面间隔约1.8mm。
接着,如图7和图8(A)~(C)所示,用桥接部分3c连接集合管23a和集合管23b。再有,与此并行,进行前面形成的桥接部分3b的消除应力的退火处理。就是说,通过需要15~20秒左右缓慢进行从600℃至400℃的降温,使桥接部分3b退火,在图8(C)的回拉工序结束时刻结束退火,转向缓慢冷却。从图4(B)所示的预热开始至桥接部分3b的退火结束所需时间约50秒。
大致在桥接部分3b的缓慢冷却移动的同时,开始桥接部分3c的退火。而且,按与桥接部分3b情况相同的条件进行退火、缓慢冷却,完成八个玻璃管的桥接。
然后,在放电通路内封入预定量的汞和氩,密封排气管20,形成灯头4,制作成图1所示的额定功率40W的紧凑型荧光灯。
以上的玻璃管的桥接工序制作空间小,生产效率也良好。此外,得到的荧光灯是被正确管理尺寸和精度的荧光灯。此外,使用时直至寿命末期,不发生各桥接部分的强度下降和破损,质量波动也小,是质量稳定的荧光灯。
如上所述,在通过八个玻璃管的桥接形成连续放电通路时,通过采用把四组双连接管的最佳配置、多个预定连接部分的同时加热、双连接管的同时水平移动、在多处的同时桥接、桥接部分的除去应力退火和缓慢冷却与其它部分桥接的同时并行作业等,本发明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能够实现桥接形成所必需的所有装置的小空间化,实现通过缩短作业时间使生产率大幅度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
此外,可以充分地实施桥接部分的尺寸、精度等质量管理,即使桥接部分的强度表面也可以保持波动小的稳定质量,实用上的效果显著。
Claims (13)
1.一种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中平行地排列八个玻璃管使它们包围中心轴,同时顺序地桥接所述八个玻璃管,形成放电通路,
其特征在于,制作两个第一双连接管和两个第二双连接管,其中桥接带有电极的玻璃管和不带电极的玻璃管构成第一双连接管,桥接不带电极的两个玻璃管构成第二双连接管,
将2个上述第二双连接管分离开并大致平行地配置,并且,在两个所述第二双连接管的两侧,分别有间隔并大致平行地配置所述第一双连接管,以使每个带有电极的玻璃管成为两端,同时分别加热软化相邻的所述第一双连接管和所述第二双连接管的预定连接部分形成开口部分,
水平移动形成所述开口部分的所述第一双连接管和所述第二双连接管中的至少一个,在把所述开口部分接触熔接后,将所述第一双连接管与所述第二双连接管中的至少一方拉回到预定间隔,形成两个由所述第一双连接管和所述第二双连接管桥接而成的集合管,
分别同时加热、软化所述两个集合管的预定连接部分形成开口部分,水平移动所述集合管中的至少一个,并在接触熔接后把所述开口部分回拉到使所述集合管中的至少一个为预定间隔,完成所述八个玻璃管的桥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有间隔并大致平行地配置所述第一双连接管和所述第二双连接管时,将各玻璃管配置在大致的圆周上或多角形的顶点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同时移动2个所述第一双连接管,或通过同时移动所述2个第二双连接管,形成所述第一双连接管和所述第二双连接管的桥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移动所述集合管的任一方,形成所述2个集合管之间的桥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双连接管和所述两个第二双连接管中的一个在将上述第一双连接管和上述第二双连接管桥接过程和上述集合管之间桥接过程中不进行水平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两个集合管之间的桥接的同时,进行所述第一双连接管和所述第二双连接管的桥接部分的退火。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连接部分的加热包括预热和随后的主加热。
8.一种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中平行地排列八个玻璃管使它们包围中心轴,同时顺序地桥接所述八个玻璃管,形成放电通路,
其特征在于,制作两个第一双连接管和两个第二双连接管,其中桥接带有电极的玻璃管和不带电极的玻璃管构成第一双连接管,桥接不带电极的两个玻璃管构成第二双连接管,
将2个上述第二双连接管分离开并大致平行地配置,并且,在两个所述第二双连接管的两侧,分别有间隔并大致平行地配置所述第一双连接管,以使每个带有电极的玻璃管成为两端,
分别同时加热、软化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双连接管的预定连接部分形成开口部分,
水平移动形成所述开口部分的所述第二双连接管中的至少一个,在把所述开口部分接触熔接后,将所述第二双连接管中的至少一方拉回到预定间隔,形成由两个所述第二双连接管桥接而成的集合管,
分别同时加热、软化所述集合管和其两侧配置的所述第一双连接管的预定连接部分形成开口部分,水平移动所述集合管和所述第一双连接管中的至少一个,在接触熔接后把所述开口部分回拉到使所述集合管和所述第一双连接管中的至少一个为预定间隔,完成所述八个玻璃管的桥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移动所述第二双连接管中的任何一方,形成两个所述第二双连接管的桥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移动所述集合管,或通过同时移动两个所述第一双连接管,形成所述集合管与所述第一双连接管之间的桥接。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双连接管和所述两个第二双连接管中的一个在将上述第二双连接管之间桥接过程和将上述集合管和上述第一双连管桥接过程中不进行水平移动。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集合管与配置在其两侧的所述第一双连接管的桥接的同时,进行所述集合管的第二双连接管之间的桥接部分的退火。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荧光灯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连接部分的加热包括预热和随后的主加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72417/1998 | 1998-03-20 | ||
JP07241798A JP3322390B2 (ja) | 1998-03-20 | 1998-03-20 | 蛍光灯の製造方法 |
JP72417/98 | 1998-03-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30005A CN1230005A (zh) | 1999-09-29 |
CN1143348C true CN1143348C (zh) | 2004-03-24 |
Family
ID=13488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9104050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3348C (zh) | 1998-03-20 | 1999-03-19 | 荧光灯的制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6148638A (zh) |
JP (1) | JP3322390B2 (zh) |
CN (1) | CN1143348C (zh) |
GB (1) | GB2335538B (zh) |
ID (1) | ID22259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36161C (zh) * | 1997-06-11 | 2007-09-05 | 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 荧光灯、灯泡形荧光灯及照明器具 |
FI104282B1 (fi) * | 1998-05-22 | 1999-12-15 | Jari Ruuttu | Tärinävaimennettu valaisin ja menetelmä tärinävaimennetun valaisimen valmistamiseksi |
JP3589964B2 (ja) * | 2000-09-04 | 2004-11-17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蛍光ランプの製造方法 |
CN1418371A (zh) * | 2001-01-15 | 2003-05-14 | 皇家菲利浦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荧光灯及其制造方法 |
JP2004199908A (ja) * | 2002-12-16 | 2004-07-1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蛍光ラン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20070090743A1 (en) * | 2003-06-10 | 2007-04-26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Low-pressure mercury vapor discharge lamp with dummy seal |
WO2008105394A1 (ja) * | 2007-02-28 | 2008-09-04 | Osram Gesellschaft Mit Beschraenkter Haftung | コンパクト形蛍光ランプ |
US20150101367A1 (en) * | 2012-05-23 | 2015-04-16 | Guangdong Elx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 Technique for manufacturing glass tube case of electrodeless lamp |
CN104979146B (zh) * | 2015-07-10 | 2017-05-10 | 浙江力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灯灯管点珠自动生产线 |
CN106838670B (zh) * | 2016-12-08 | 2019-06-07 | 安徽世林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荧光灯管的灯头装工工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L187138C (nl) * | 1979-04-03 | 1991-06-03 | Philips Nv |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lagedrukkwikdampontladingslamp. |
NL8204673A (nl) * | 1982-12-02 | 1984-07-02 | Philips Nv | Werkwijze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lagedrukkwikdampontladingslamp en lagedrukkwikdampontladingslamp vervaardigd volgens die werkwijze. |
US4703227A (en) * | 1983-08-12 | 1987-10-27 |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 Low pressure mercury vapor discharge lamp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
JPH03171527A (ja) * | 1989-11-29 | 1991-07-25 | Toshiba Lighting & Technol Corp | 蛍光ランプの製造方法 |
GB2277634B (en) * | 1993-04-27 | 1996-09-04 | Mass Technology | Method of producing a low-pressure mercury vapour discharge lamp |
DE4442200A1 (de) * | 1994-11-17 | 1996-05-23 | Promatec Gmbh Berlin | Verfahren zur Verbindung von Gasentladungsröhren sowie aus mehreren Gasentladungsröhren gebildetes Gasentladungsgefäß |
HU216222B (hu) * | 1995-07-05 | 1999-05-28 | General Electric Co | Kompakt fénycső kisülőedénye és eljárás a kisülőedény részét képező csőszakasz lezárására |
US5739633A (en) * | 1995-08-14 | 1998-04-14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Amalgam containing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 with improved warm-up |
-
1998
- 1998-03-20 JP JP07241798A patent/JP3322390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
- 1999-02-11 US US09/248,884 patent/US6148638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9-03-09 GB GB9905407A patent/GB2335538B/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9-03-19 ID IDP990236A patent/ID22259A/id unknown
- 1999-03-19 CN CNB991040503A patent/CN1143348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GB2335538B (en) | 2002-04-10 |
GB2335538A (en) | 1999-09-22 |
CN1230005A (zh) | 1999-09-29 |
JPH11273569A (ja) | 1999-10-08 |
JP3322390B2 (ja) | 2002-09-09 |
ID22259A (id) | 1999-09-23 |
GB9905407D0 (en) | 1999-05-05 |
US6148638A (en) | 2000-1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3348C (zh) | 荧光灯的制造方法 | |
CN1263698C (zh) | 真空玻璃的制造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69182C (zh) | 高压放电灯的制造方法 | |
CN1596457A (zh) | 气体放电管 | |
CN1525526A (zh) | 容易组装的紧凑型自镇流的荧光灯 | |
CN1409369A (zh) | 热耗散改进的低压汞蒸气放电灯及其制造方法 | |
CN1552085A (zh) | 非蒸发型吸气剂、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
CN1469420A (zh) | 具有缩短总体长度的电弧管和制造电弧管的方法以及低压汞灯 | |
CN101033725A (zh) | 多点点火发动机 | |
CN1434473A (zh) | 用于形成低压放电灯的放电管的方法及装置 | |
CN1779882A (zh) | 荧光灯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 |
CN105696113A (zh) | 一种利用非平衡等离子体制造碳纤维的装置及其方法 | |
CN1589592A (zh) | 灯及其制造方法 | |
CN1719575A (zh) | 有一免遭破损的弧形管的灯 | |
CN1574183A (zh) | 尺寸可减小的电弧管和低压汞灯 | |
JP2004327426A (ja) | 発光管の製造方法及び発光管 | |
CN1503985A (zh) | 具有三维结构的无电极荧光灯和用于制造该荧光灯的方法 | |
CN1822279A (zh) | 喷火装置及利用该喷火装置的荧光灯制造装置 | |
CN1841620A (zh) | 用于制备扁平荧光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91541C (zh) | 高压放电灯及其点灯电路装置和照明器具 | |
CN1160486C (zh) | 搪瓷产品用烧成炉 | |
CN1026521C (zh) | 环形烘烤炉的改造方法 | |
CN1228803C (zh) | 发光管的制造方法 | |
CN1674207A (zh) | 具有缩短长度的电弧管、低压汞灯和照明装置 | |
CN1643297A (zh) | 小型自镇流荧光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