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33601B - 支撑板以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撑板以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33601B CN114333601B CN202210033849.3A CN202210033849A CN114333601B CN 114333601 B CN114333601 B CN 114333601B CN 202210033849 A CN202210033849 A CN 202210033849A CN 114333601 B CN114333601 B CN 1143336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nding
- blind hole
- support plate
- area
- bli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8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373 ind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板以及显示装置,该支撑板具体包括:至少一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弯折方向上的两个壁面均形成有盲孔区域,每个所述盲孔区域均由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盲孔构成,至少位于所述弯折方向内侧的所述盲孔区域,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弯折部的弧长,综上所述,本申请采用上述结构的配合可以实现对支撑板弯折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从而最终提高折叠显示产品的折叠效果,并且可以降低折叠产品的重量;与此同时,通过盲孔的设计可以增加支撑板的表面积,提升热交换能力,进而提升折叠显示产品的散热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板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显示产品的多元化,折叠显示产品凭借便携性、展开大尺寸等优点深受用户喜爱;折叠显示产品以柔性材料为基体,可使折叠显示产品实现弯折效果;目前通常在柔性显示面板的背部设置支撑板,以实现对柔性显示面板的支撑,但是现有支撑板的弯折性能较差,从而导致折叠显示产品折叠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板以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支撑板弯折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
(一)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撑板,包括:至少一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弯折方向上的两个壁面均形成有盲孔区域,每个所述盲孔区域均由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盲孔构成,至少位于所述弯折方向内侧的所述盲孔区域,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弯折部的弧长。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之一,两个所述盲孔区域的面积沿着弯折方向依次减小。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之一,两个所述盲孔区域内的盲孔设置数量沿着弯折方向依次增加。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之一,两个所述盲孔区域形成深度沿着弯折方向依次减小。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之一,两个所述盲孔区域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沿着弯折方向依次减小。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之一,至少一个所述盲孔区域内多个所述盲孔为错位排布。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之一,两个所述盲孔区域内盲孔形状设置为不同。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之一,每个所述盲孔的孔长方向与所述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同。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之一,当所述弯折部设置为多个时,至少在一个弯折强度较大的弯折部内形成有通孔区域,所述通孔区域由多个呈阵列排布的通孔构成。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之一,所述弯折部设置为三个,其中一个所述弯折部设置于中间区域,另外两个所述弯折部沿着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等间距设置于所述中间区域的两侧。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之一,每相邻两个所述盲孔之间的间距d≥0.2mm。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以及如前述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背光面与所述支撑板相贴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可选方案之一,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可弯折为U形或者水滴形。
(二)有益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撑板以及显示装置,该支撑板具体包括:至少一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弯折方向上的两个壁面均形成有盲孔区域,每个所述盲孔区域均由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盲孔构成,至少位于所述弯折方向内侧的所述盲孔区域,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弯折部的弧长,综上所述,本申请采用上述结构的配合可以实现对支撑板弯折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从而最终提高折叠显示产品的折叠效果,并且可以降低折叠产品的重量;与此同时,通过盲孔的设计可以增加支撑板的表面积,提升热交换能力,进而提升折叠显示产品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示出支撑板与柔性显示面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将图1内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将图1外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示出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示出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剖视图;
图7是将图5弯折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示出支撑板与柔性显示面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示出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示出盲孔区域内多个盲孔排布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示出盲孔区域内多个盲孔排布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示出盲孔区域内多个盲孔排布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示出盲孔区域内多个盲孔排布示意图。
图中:1、弯折部;2、第一盲孔区域;3、第二盲孔区域;4、通孔区域;5、柔性显示面板;6、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解决现有支撑板6弯折性能较差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5以及支撑板6,柔性显示面板5的背光面与支撑板6相贴合,该支撑板6用于对柔性显示面板5提供支撑,优选的,柔性面板设置为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柔性显示面板5,支撑板6由不锈钢、钛合金等材质制成;具体的,支撑板6与柔性显示面板5之间通过光学胶等粘合胶进行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对支撑板6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支撑板6,包括:至少一个弯折部1,弯折部1位于弯折方向上的两个壁面均形成有盲孔区域,每个盲孔区域均由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盲孔构成,优选的,多个盲孔呈矩形阵列排布;更为优选的,每相邻两个盲孔之间的间距d≥0.2mm,从而避免出现漏胶或者应力效果差的现象;为了保证支撑板6的弯折性能,具体的,至少位于弯折方向内侧的盲孔区域,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等于弯折部1的弧长;优选的,至少位于弯折方向内侧的盲孔区域,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等于弯折部1的弧长;更为优选的,两个盲孔区域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等于弯折部1的弧长。
下面为了方便理解,如图1所示,将两个盲孔区域设置为第一盲孔区域2和第二盲孔区域3,第一盲孔区域2形成于弯折部1靠近柔性显示面板5的壁面,且第一盲孔区域2由多个呈矩形阵列排布的第一盲孔构成,第二盲孔区域3形成于弯折部1远离柔性显示面板5的壁面,且第二盲孔区域3由多个呈矩形阵列排布的第二盲孔构成,优选的,第一盲孔的尺寸和形状与第二盲孔的尺寸和形状均相同,并且,第一盲孔区域2的形成深度t1与第二盲孔区域3的形成深度t2之和小于支撑板6的厚度t0;至少第一盲孔区域2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w1大于等于弯折部1的弧长;并且,将向靠近柔性显示面板5的方向进行弯折的操作定义为向内弯折,将向远离柔性显示面板5的方向进行弯折的操作定义为向外弯折。
综上,本申请采用上述结构的配合可以实现对支撑板6弯折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从而最终提高折叠显示产品的折叠效果,并且可以降低折叠产品的重量;与此同时,通过盲孔的设计可以增加支撑板6的表面积,提升热交换能力,进而提升折叠显示产品的散热性能。
具体的,支撑板6具有弯折区和非弯折区,且每个弯折区的两侧均设置有非弯折区,以保证弯折区的弯折性能;弯折区用于适应柔性显示面板5的折叠或弯曲形变,而非弯折区是用于对柔性显示面板5起到支撑作用;当柔性显示面板5的弯折区进行折叠或弯曲形变时,支撑板6的非弯折区将对柔性显示面板5的非弯折区起到支撑作用。其中,弯折区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两个或多个,理论上,弯折区设置的数量越多,对应支撑板6可折叠或弯曲形变种类越多,具体的弯折区的设置数量与柔性显示面板5上对应弯折区的数量一一对应。优选的,支撑板6的非弯折区由硬质材料制成,从而为支撑部件的非弯折区起到稳定支撑作用,而支撑板6的弯折区由柔性材料制成,从而保证弯折区跟随柔性显示面板5进行折叠或弯曲形变程度;为了便于加工,优选的,弯折区和非弯折区为一体成型设计,且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该种材料具有一定刚性且可弯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为了进一步提升支撑板6的弯折性能,如图4所示,两个盲孔区域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沿着弯折方向依次减小;具体的,当将第二盲孔区域3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w2设置为大于第一盲孔区域2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w1时,则可以对应提升支撑板6向内弯折的性能;同理的,当将第二盲孔区域3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w2设置为小于第一盲孔区域2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w1时,则可以对应提升支撑板6向外弯折的性能。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支撑板6的弯折性能,两个盲孔区域的面积沿着弯折方向依次减小;具体的,当将第二盲孔区域3的面积S2设置为大于第一盲孔区域2的面积S1时,则可以对应提升支撑板6向内弯折的性能;同理的,当将第二盲孔区域3的面积S2设置为小于第一盲孔区域2的面积S1时,则可以对应提升支撑板6向外弯折的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为了提升支撑板6的弯折性能,可以采用将两个盲孔区域内的盲孔设置数量沿着弯折方向依次增加的设计方案;具体的,当将第二盲孔区域3内第二盲孔的设置数量小于第一盲孔区域2内第一盲孔设置数量时,也就是说,第二盲孔区域3内多个第二盲孔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盲孔区域2内多个第一盲孔之间的间距,从而保证第二盲孔区域3内第二盲孔分布比较分散,第一盲孔区域2内第一盲孔分布比较集中,进而提升支撑板6向内弯折性能;同理的,当将第二盲孔区域3内第二盲孔的设置数量大于第一盲孔区域2内第一盲孔的设置数量时,可以提升支撑板6向外弯折性能。
在前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弯折部1的弯折性能,优选的将两个盲孔区域内盲孔设置的数量沿着应力增强的方向逐渐增加,具体的,将弯折部1沿着应力增强的方向依次设置为平坦区、平缓区以及陡峭区;当显示面板为可折叠结构,且仅有中间区域设置一个弯折部1时,对应的,支撑板6亦在中间区域设置有一个弯折部1,其中,支撑板6的折叠线,即应力最集中的位置所在的区域为陡峭区,临近折叠线,与折叠线处应力相比应力较集中的位置所在的区域为平缓区,同理的,弯折部1与非弯折部1交界线所在的区域为平坦区;当显示面板为曲面结构时,则弯折部1对应设置为至少两个,以手机显示面板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当显示面板设置为手机曲面显示面板上,弯折部1对应设置为两个,两个弯折部1对称设置于支撑板6的两端,其中,弯折程度最大的区域,即应力最集中的区域为陡峭区,弯折程度较大所在的区域为平缓区,同理的,弯折部1与非弯折部1交界线所在的区域为平坦区;理论上,盲孔开设于应力集中的位置,且应力越集中对应开设盲孔的数量则越多;本实施例通过开设盲孔的方式分散应力,提高应力集中位置的弯折性能。
更为具体的,多个盲孔分为第一盲孔部、第二盲孔部和第三盲孔部,第一盲孔部、第二盲孔部和第三盲孔部为并排设置,且第一盲孔部内盲孔的阵列范围为平坦区,第二盲孔部内盲孔的阵列范围为平缓区,第三盲孔部内盲孔的阵列范围为陡峭区,其中,由于平坦区、平缓区以及陡峭区均为依次相连,具体的,由于平坦区、平缓区以及陡峭区的应力强度依次增加,因此,为了保证应力集中位置对应具有良好的弯折性能,优选的,当多个盲孔的尺寸均相同,且每相邻两个盲孔的间距相等时,多个盲孔的设置数量沿着平坦区至陡峭区的方向依次增加;同理的,当每相邻两个盲孔的间距相等,而多个盲孔的尺寸不同时,多个盲孔的孔深沿着平坦区至陡峭区的方向依次增加;或者,多个盲孔的孔长沿着平坦区至陡峭区的方向依次增加;或者,多个盲孔的孔宽沿着平坦区至陡峭区的方向依次增加;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设计方式,只要可以实现沿着平坦区向陡峭区的方向依次增加弯折性能的设计,均属于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具体不在此做过多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为了提升支撑板6的弯折性能,可以采用将两个盲孔区域形成深度沿着弯折方向依次减小的设计方案,具体的,当将第二盲孔区域3形成深度t2设置为大于第一盲孔区域2的形成深度t1时,则可以对应提升支撑板6向内弯折的性能;同理的,当将第二盲孔区域3形成深度t2设置为小于第一盲孔区域2的形成深度t1时,则可以对应提升支撑板6向外弯折的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将两个盲孔区域形成深度沿着弯折方向依次减小以及两个盲孔区域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沿着弯折方向依次减小相结合的设计方案,上述提升支撑板6弯折性能的方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预先组合,具体组合方式在本申请中不做具体赘述;示例性的,由于在实际应用时,柔性显示面板5向内弯折情况比较多,因此,可以将第二盲孔区域3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w2设置为大于第一盲孔区域2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w1;将第二盲孔区域3的面积S2设置为大于第一盲孔区域2的面积S1;将第二盲孔区域3形成深度t2设置为大于第一盲孔区域2的形成深度t1,从而提升支撑板6向内弯折性能,进而提升柔性显示面板5向内弯折程度。
在前述实施例中,第一盲孔区域2内的多个第一盲孔与第二盲孔区域3内的多个第二盲孔均呈矩形阵列排布,而本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支撑板6的弯折性能,可以采用如图10-图13所示将至少一个盲孔区域内多个盲孔为错位排布;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支撑板6向内弯折性能,可以将第一盲孔区域2内的多个第一盲孔设置为错位设置,将第二盲孔区域3内的多个第二盲孔设置为矩形阵列排布。
当将第一盲孔区域2内的多个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区域3内的多个第二盲孔均设置为错位排布时,可以将第一盲孔的形状与第二盲孔的形状设置为相同,示例性的可以均设置为圆形;为了进一步提升支撑板6弯折性能,可以将第一盲孔的形状与第二盲孔的形状设置为不同,示例性的,可以将盲孔设置为跑道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具体的形状设计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预先设计;具体的,为了提升支撑板6向内弯折性能,可以将第二盲孔区域3内的多个第二盲孔设置为错位排布的跑道形,将第一盲孔区域2内的多个第一盲孔设置为错位排布的圆形,且每个盲孔的孔长方向与弯折部1的弯折方向相同。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柔性显示面板5可弯折为U形,也就是说,此时柔性显示面板5仅具有一个弯折部1,且该弯折部1在柔性面板的中间区域,对应的,支撑板6仅具有一个弯折部1,且该弯折部1仅设置在中间区域与柔性显示面板5的弯折部1相对应的位置;如图2所示,当U形柔性显示面板5需要向内弯折时,此时支撑板6的第一盲孔区域2将进行弯折,第二盲孔区域3将进行展开;同理的,如图3所示,当U形柔性显示面板5需要向外弯折时,此时支撑板6的第一盲孔区域2将进行展开,第二盲孔区域3将进行弯折;具体的,为了提升向内弯折性能,第一盲孔区域2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w1大于等于弯折部1的弧长;第二盲孔区域3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w2设置为大于第一盲孔区域2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w1;将第二盲孔区域3的面积S2设置为大于第一盲孔区域2的面积S1;将第二盲孔区域3形成深度t2设置为大于第一盲孔区域2的形成深度t1。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可折叠的柔性显示面板5为两折结构时,也就是说柔性显示面板5上设有两个弯折区,且两个弯折区将柔性显示面板5分成三份,其中设置于两端的一份可向中心份进行折叠;对应的,支撑板6上亦设有两个弯折区,且两个弯折区将支撑板6分成三份,其中设置于两端的一份可向中心份进行折叠;当柔性显示面板5设置于两端的一份向中心份进行向内折叠或向外展开时,支撑板6将跟随显示面板同步进行向内折叠或向外展开,依次类推,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具体结构不在此做过多赘述。
在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当柔性显示面板5设置为曲面结构时,则弯折区对应设置为至少两个,以手机显示面板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当柔性显示面板5设置为手机曲面显示面板上,弯折区对应设置为两个,两个弯折区对称设置于支撑板6的两端,对应的,在支撑板6上为了保证对显示面板的支撑能力,支撑板6上的弯折区亦设置为两个,两个弯折区对称设置于支撑板6的两端。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弯折部1可以设置为多个,下面以弯折部1设置为三个进行举例说明,如图5-图9所示,其中一个弯折部1设置于中间区域,另外两个弯折部1沿着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等间距设置于中间区域的两侧,进一步的,设置于两侧的弯折部1的尺寸小于设置于中间区域的弯折部1的尺寸,从而实现将柔性显示面板5可弯折为水滴形,优选的,设置于两侧的弯折部1结构相同,下面为了方便理解,将设置于中间区域的弯折部1定义为第一弯折部1,将设置于两侧的弯折部1分别定义为第二弯折部1和第三弯折部1。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将第一弯折部1、第二弯折部1和第三弯折部1均设置为两侧均形成有盲孔区域,具体的,第一弯折部1内第一盲孔区域2的形成深度t1与第二盲孔区域3的形成深度t2之和小于支撑板6的厚度t0;第二弯折部1内第一盲孔区域2的形成深度t3与第二盲孔区域3的形成深度t4之和小于支撑板6的厚度t0;且为了提升支撑板6向内弯折性能,第一弯折部1内的第一盲孔区域2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w4和第二弯折部1和第三弯折部1内的第一盲孔区域2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w1均等于弯折部1的弧长;第一弯折部1内的第二盲孔区域3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w3设置为大于第一盲孔区域2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w4;第二弯折部1和第三弯折部1内的第二盲孔区域3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w2设置为大于第一盲孔区域2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w1;将第一弯折部1、第二弯折部1和第三弯折部1内第二盲孔区域3的面积S2均设置为大于第一盲孔区域2的面积S1;将第一弯折部1内第二盲孔区域3形成深度t4设置为大于第一盲孔区域2的形成深度t3,将第二弯折部1和第三弯折部1内第二盲孔区域3形成深度t2设置为大于第一盲孔区域2的形成深度t1。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当弯折部1设置为多个时,至少在一个弯折强度较大的弯折部1内形成有通孔区域4,通孔区域4由多个呈阵列排布的通孔构成,具体的,如图9所示,将弯折强度最大的第一弯折部1设置为通孔,将第二弯折部1和第三弯折部1均设置为两侧均形成有盲孔区域,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通孔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强支撑板6的弯折性能。
综上,本方案未将支撑板6打穿,而是采用阵列排布的盲孔设计,以在支撑板6上应力集中的位置通过开设盲孔的方式图案化形成支撑板6与柔性显示面板5贴合时的叠层结构,从图1中可以清晰看出,支撑板6与柔性显示面板5之间贴合面比较平坦,具有较好的平整性;因此,该设计在保证弯曲性能的前提下,保留了加强筋的设计,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对柔性显示面板5的支撑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弯折后恢复形变的能力,并且保证当与柔性显示面板5相配合时在贴合面处的平整性,有效避免出现模印、压痕等外观不良的情况;另外,本实施例采用的盲孔设计不仅可以应用于现有的折叠产品,同样亦适用于降低支撑板6上局部区域的硬度,或者在实现支撑板6局部性能差异化的同时,亦可以起到降低产品整体重量的作用。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若干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而且,术语“包括”、“包含”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支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位于弯折方向上的两个壁面均形成有盲孔区域,每个所述盲孔区域均由多个呈阵列排布的盲孔构成,至少位于所述弯折方向内侧的所述盲孔区域,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弯折部的弧长,当所述弯折部设置为多个时,至少在一个弯折强度较大的弯折部内形成有通孔区域,所述通孔区域由多个呈阵列排布的通孔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盲孔区域的面积沿着弯折方向依次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盲孔区域内的盲孔设置数量沿着弯折方向依次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盲孔区域形成深度沿着弯折方向依次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盲孔区域在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的宽度沿着弯折方向依次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盲孔区域内多个所述盲孔为错位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盲孔区域内盲孔形状设置为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盲孔的孔长方向与所述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设置为三个,其中一个所述弯折部设置于中间区域,另外两个所述弯折部沿着垂直于弯折方向上等间距设置于所述中间区域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板,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盲孔之间的间距d≥0.2mm。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板,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背光面与所述支撑板相贴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可弯折为U形或者水滴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33849.3A CN114333601B (zh) | 2022-01-12 | 2022-01-12 | 支撑板以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33849.3A CN114333601B (zh) | 2022-01-12 | 2022-01-12 | 支撑板以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33601A CN114333601A (zh) | 2022-04-12 |
CN114333601B true CN114333601B (zh) | 2023-12-15 |
Family
ID=81025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33849.3A Active CN114333601B (zh) | 2022-01-12 | 2022-01-12 | 支撑板以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33360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73969A (zh) * | 2022-06-27 | 2022-08-30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显示屏 |
CN119028229A (zh) * | 2024-09-23 | 2024-11-26 | 厦门三德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微孔径tgv在折叠显示屏支撑构件bkt上的应用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48214A (ja) * | 1995-08-08 | 1997-02-18 | Bridgestone Corp |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12435578A (zh) * | 2020-11-23 | 2021-03-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面板支撑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2991948A (zh) * | 2021-02-23 | 2021-06-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支撑件以及显示装置 |
CN113129752A (zh) * | 2021-04-15 | 2021-07-1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支撑板及折叠显示屏 |
CN113362712A (zh) * | 2021-06-15 | 2021-09-0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模组 |
-
2022
- 2022-01-12 CN CN202210033849.3A patent/CN11433360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48214A (ja) * | 1995-08-08 | 1997-02-18 | Bridgestone Corp | 二輪車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
CN112435578A (zh) * | 2020-11-23 | 2021-03-0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面板支撑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2991948A (zh) * | 2021-02-23 | 2021-06-1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支撑件以及显示装置 |
CN113129752A (zh) * | 2021-04-15 | 2021-07-1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支撑板及折叠显示屏 |
CN113362712A (zh) * | 2021-06-15 | 2021-09-07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模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33601A (zh) | 2022-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333601B (zh) | 支撑板以及显示装置 | |
CN211928943U (zh) | 支撑背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2991948A (zh) | 一种支撑件以及显示装置 | |
US11809232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10689813A (zh) | 支撑结构及显示装置 | |
TWI664475B (zh) | 可撓式顯示器 | |
DE60238763D1 (de) | Geprägte zierplatten | |
CN108307134A (zh) | 一种一体机电视背板及其加工工艺 | |
US20200264670A1 (en) | Back Plate Structure and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 |
WO2021223162A1 (zh) | 用于显示模组的支撑件、支撑组件、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US12089353B2 (en) | Support base plate and display panel | |
CN110807993B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204117507U (zh) | 曲形架体及应用曲形架体的显示模块 | |
JP2006501508A (ja) | マルチパネル表示装置 | |
CN214034315U (zh) | 一种错层吊顶用多功能型材 | |
TWI241879B (en) | Structure for assembling metal frame and the electronic module board of LCD | |
CN201247353Y (zh) | 连杆式可调整屏幕固定装置 | |
CN101640999B (zh) | 散热器装置 | |
CN113223413B (zh) | 柔性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CN204810413U (zh) | 把手和配备有显示器和把手的显示装置 | |
RU2004125835A (ru) | Многослойная панель | |
CN205197459U (zh) | 密集架书架托板 | |
CN218587288U (zh) | 支架、功放结构总成及音响设备 | |
CN213802479U (zh) | 新型铝型材轿厢吊顶 | |
KR20240000527U (ko) | 접이식 입간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