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7924A - 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27924A CN114327924A CN202011063107.2A CN202011063107A CN114327924A CN 114327924 A CN114327924 A CN 114327924A CN 202011063107 A CN202011063107 A CN 202011063107A CN 114327924 A CN114327924 A CN 1143279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device
- data
- app
- area
- sha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528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16 au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175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9 biological neural net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9771 cogn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51 e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96 emo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862 health statu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06 monitoring devi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569 neuro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G06F9/452—Remote windowing, e.g. X-Window System, desktop virtualis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3—User-generated data transfer, e.g. clipboards, dynamic data exchange [DDE], object linking and embedding [OL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5—Replication or mirroring of data, e.g. scheduling or transport for data synchronis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8—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8
- G06F2203/04803—Split screen, i.e. subdividing the display area or the window area into separate subare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接收针对第一公共APP的第一共享操作,并基于第一共享操作,传输第一共享指令,然后接收并显示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的信息;在接收到针对第一目标数据的信息的第二共享操作之后,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第二共享指令,第二共享指令用于指示共享第一目标数据;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二共享指令传输的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在该方案中,用户只需对第一终端设备显示的第一公共APP进行第一共享操作,以及对第一终端设备显示的第一数据的信息进行第二共享操作,即可使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二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目标数据,操作简捷,数据交互的效率较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的交互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多个终端设备之间进行多屏的场景日益丰富。例如,目前可实现手机、平板电脑和电视机等多种终端设备之间的多屏协同。通过多屏协同技术,某一终端设备的显示屏可显示对端的终端设备的界面,满足用户查看对端的终端设备的界面的需求。
进一步的,有些场景下,某一终端设备还需要与其他的终端设备进行数据的交互,以实现数据在不同的终端设备之间的共享。为了满足这一需求,目前提供一种终端设备交互的方法,通过该方法进行数据交互的两个终端设备需要安装同一个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并且共享的数据为该APP的数据。设定这两个终端设备分别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并且第一终端设备需要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则在该方法中,第二终端设备需要通过某一账号登录用于云存储的软件,将需要共享的数据上传至该云存储的软件,然后,再由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同一账号登录该云存储的软件,并通过该软件下载需要共享的数据。
但是,该方法需要进行数据交互的两个终端设备依次通过同一账号登录云存储的软件,并且,第一终端设备在登录云存储的软件之后,还需要查找需要共享的数据并上传,而第二终端设备在登录云存储的软件之后,还需要从该软件中进行数据查找和下载,操作较为繁琐复杂,数据交互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在现有的终端设备交互技术中,存在操作繁琐复杂,且数据交互的效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针对第一公共应用程序APP的第一共享操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均安装的APP为公共APP;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共享操作,传输第一共享指令,所述第一共享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内的第一公共APP的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并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的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在接收到针对第一目标数据的信息的第二共享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第二共享指令,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中的数据,所述第二共享指令用于指示共享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二共享指令传输的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通过上述方案,用户只需对第一终端设备显示的第一公共APP进行第一共享操作,以及对第一终端设备显示的第一数据的信息进行第二共享操作,即可使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二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目标数据,实现数据的交互,操作较为简捷,数据交互的效率较高。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自身安装的APP内的公共APP;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突出显示自身屏幕中包括的所述公共APP的图标。
通过上述方案,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公共APP,并在自身屏幕中突出显示所述公共APP,从而便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识别公共APP和差异APP,进一步的,便于用户对识别出的公共APP进行相应的共享操作,从而便于实现数据在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共享,有效提高用户的体验。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自身安装的APP内的公共APP,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桌面布局数据,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桌面布局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安装的APP的安装包;
如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相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自身安装的APP的安装包的名称,以及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安装的APP的安装包的名称,确定所述公共APP,其中,名称相同的安装包指示的APP为所述公共APP。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共享操作包括针对第一图标的操作,所述第一图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内安装的第一公共APP的图标;
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一共享操作包括针对第二图标的操作,所述第二图标为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公共APP的图标。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针对第二图标的操作为针对所述第二图标的拖动操作,所述针对所述第二图标的拖动操作用于将所述第一图标拖动至所述第二区域。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所述第一共享操作之后,显示第一选择框,所述第一选择框用于指示是否将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共享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选择框的确认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再传输所述第一共享指令。
通过上述方案,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针对第一选择框的确认操作之后,再传输第一共享指令,从而有效避免误操作。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针对第二公共APP的第三共享操作,所述第三共享操作用于指示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享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公共APP的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显示自身安装的第二公共APP的第二数据的信息,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在接收到第四共享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四共享操作指示的第二目标数据,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属于所述第二数据。
通过上述方案,第一终端设备还可向第二终端设备传输自身安装的第二公共APP的第二目标数据,实现第二目标数据在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共享。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三共享操作包括针对第三图标的操作,所述第三图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安装的第二公共APP的图标。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如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三共享操作为针对所述第三图标的拖动操作,所述针对所述第三图标的拖动操作用于将所述第三图标拖动至所述第一区域。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屏幕中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针对第一区域中的第三公共APP的选择操作之后,显示第二选择框,所述第二选择框用于指示是否打开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安装的第三公共APP;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二选择框的确认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运行自身安装的所述第三公共APP。
通过上述方案,第一终端设备能够在接收到针对第一区域中的第三公共APP的选择操作之后,运行自身安装的第三公共APP,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还包括: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二选择框的否定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第一运行指令,所述第一运行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运行自身安装的第三公共APP。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还包括:
在接收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同步至自身的第一公共APP内。
通过上述方案,第一终端设备可通过自身安装的第一公共APP,应用和查看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第一共享指令,所述第一共享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内的第一公共APP的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均安装的APP为公共APP;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共享指令对应的第一数据的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二共享指令,所述第二共享指令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所述第一数据中的第一目标数据;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自身安装的APP内的公共APP;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突出显示自身屏幕中包括的所述公共APP的图标。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目标数据,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属于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运行指令之后,运行自身安装的第三公共APP。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交互装置,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包括:
收发接口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收发接口用于,接收针对第一公共应用程序APP的第一共享操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均安装的APP为公共APP;
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共享操作,确定第一共享指令,所述第一共享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内的第一公共APP的数据;
所述收发接口还用于,传输所述第一共享指令,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的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显示所述第一数据的信息;
所述收发接口还用于,在接收到针对第一目标数据的信息的第二共享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第二共享指令,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中的数据,所述第二共享指令用于指示共享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并且,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二共享指令传输的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自身安装的APP内的公共APP,并突出显示自身屏幕中包括的所述公共APP的图标。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共享操作包括针对第一图标的操作,所述第一图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内安装的第一公共APP的图标;
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一共享操作包括针对第二图标的操作,所述第二图标为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公共APP的图标。
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收发接口还用于,接收针对第二公共APP的第三共享操作,所述第三共享操作用于指示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享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公共APP的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显示自身安装的第二公共APP的第二数据的信息,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所述收发接口还用于,在接收到第四共享操作之后,向第二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四共享操作指示的第二目标数据,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属于所述第二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交互装置,应用于第二终端设备,包括:
收发接口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收发接口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第一共享指令,所述第一共享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内的第一公共APP的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均安装的APP为公共APP;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共享指令对应的第一数据的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所述收发接口还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信息,接收第二共享指令,并传输第一目标数据,所述第二共享指令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所述第一数据中的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指令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第二终端设备的某一数据时,由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对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第一共享操作,以使第一终端设备接收针对第一公共APP的第一共享操作;然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过通信交互,可使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显示第一数据的信息,其中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希望共享的第一目标数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再执行第二共享操作,以便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共享操作,确定需要共享的第一目标数据,然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过通信交互,可使第一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在现有技术中,如果第一终端设备需要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目标数据,则第二终端设备需要通过某一账号登录用于云存储的软件,将需要共享的数据上传至该云存储的软件,然后,再由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同一账号登录该云存储的软件,然后查找第一目标数据并下载,操作较为繁琐复杂,导致数据交互的效率较低。
而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用户只需对第一终端设备显示的第一公共APP进行第一共享操作,以及对第一终端设备显示的第一数据的信息进行第二共享操作,即可使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二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目标数据,实现数据的交互。与现有技术相比,需要用户进行的操作较少,操作更为简捷,相应的提高了数据交互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的交互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交互方法中的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交互方法中的又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交互方法中的又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交互方法中的又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交互方法中的又一种界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又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设备交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终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如在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单数表达形式“一个”、“一种”、“所述”、“上述”、“该”和“这一”旨在也包括例如“一个或多个”这种表达形式,除非其上下文中明确地有相反指示。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以下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一个或多个”是指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用于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在现有的终端设备交互技术中,存在操作繁琐复杂,且数据交互的效率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及装置。
其中,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可穿戴设备和虚拟现实设备等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以手机为上述终端设备举例,图1示出了一种手机的结构示意图。
手机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射频模块150,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屏幕301,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存储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手机的神经中枢和指挥中心。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一根串行数据线(serial data line,SDA)和一根串行时钟线(derail clock line,SCL)。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C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不同的I2C总线接口分别耦合触摸传感器,充电器,闪光灯,摄像头193等。例如: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C接口耦合触摸传感器,使处理器110与触摸传感器通过I2C总线接口通信,实现手机的触摸功能。
I2S接口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S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S总线与音频模块170耦合,实现处理器110与音频模块170之间的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通过I2S接口向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接听电话的功能。
PCM接口也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将模拟信号抽样,量化和编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与通信模块160可以通过PCM总线接口耦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也可以通过PCM接口向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接听电话的功能。所述I2S接口和所述PCM接口都可以用于音频通信。
UART接口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该总线可以为双向通信总线。它将要传输的数据在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之间转换。在一些实施例中,UART接口通常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通信模块160。例如:处理器110通过UART接口与通信模块160中的蓝牙模块通信,实现蓝牙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通过UART接口向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播放音乐的功能。
MIPI接口可以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屏幕301,摄像头193等外围器件。MIPI接口包括摄像头串行接口(camera serial interface,CSI),显示屏串行接口(display serialinterface,DSI)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和摄像头193通过CSI接口通信,实现手机的拍摄功能。处理器110和屏幕301通过DSI接口通信,实现手机的显示功能。
GPIO接口可以通过软件配置。GPIO接口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信号,也可被配置为数据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GPIO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摄像头193,屏幕301,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传感器模块180等。GPIO接口还可以被配置为I2C接口,I2S接口,UART接口,MIPI接口等。
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1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手机充电,也可以用于手机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终端设备,例如AR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手机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USB接口1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手机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终端设备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外部存储器,屏幕301,摄像头193,和通信模块1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和充电管理模块1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手机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射频模块150,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手机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射频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射频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amplifier,LNA)等。射频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射频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射频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屏幕301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射频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的天线1和射频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手机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手机通过GPU,屏幕301,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屏幕301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屏幕301中可包括显示器和触控器件。显示器用于向用户输出显示内容,触控器件用于接收用户在屏幕301上输入的触摸事件。
在手机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例如霍尔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接近光传感器,指纹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或骨传导传感器等一项或多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手机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柔性屏幕301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193中。
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像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例如,当手机在频点选择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频点能量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手机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视频编解码器。这样,手机可以播放或录制多种编码格式的视频,例如: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1,MPEG2,MPEG3,MPEG4等。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手机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手机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从而执行手机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手机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
手机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手机可以通过扬声器1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
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手机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17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
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170C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170C。手机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170C。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170C,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170C,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170D可以是USB接口1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电子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手机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手机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例如,作用于不同应用(例如拍照,音频播放等)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作用于柔性屏幕301不同区域的触摸操作,马达191也可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时间提醒,接收信息,闹钟,游戏等)也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触摸振动反馈效果还可以支持自定义。
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手机的接触和分离。手机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195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所述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手机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手机中,不能和手机分离。
另外,在上述部件之上,运行有操作系统。例如苹果公司所开发的iOS操作系统,谷歌公司所开发的安卓Android开源操作系统,微软公司所开发的Windows操作系统等。在该操作系统上可以安装运行应用程序。
为了明确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各个实施例,对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进行介绍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该终端设备交互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与第二终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该通信连接实现数据的交互。参见图2所示的工作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交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第一终端设备接收针对第一公共应用程序APP的第一共享操作。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均安装的APP为公共APP,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公共APP为所述公共APP中的APP。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包括多种类型,示例性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可穿戴设备和虚拟现实设备等。
另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为同一种类型的终端设备,并且,也可为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个终端设备内,为了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往往会安装多种APP。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将终端设备内安装的APP划分为公共APP和差异APP,其中,设定需要进行数据交互的两个终端设备分别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则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内均安装的APP即为公共APP,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中任意一个终端设备未安装的APP即为差异APP。
通过数据交互,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通常可共享公共APP的数据。这种情况下,如果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均安装有第一公共APP,并且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要获取第二终端设备内安装的第一公共APP的数据,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接收针对第一公共程序APP的所述第一共享操作。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某一个APP的数据,通常指的是该APP的应用数据,其中,APP的应用数据指的是属于该APP的数据和/或由该APP创建的数据,并且可包括本地存储的数据以及云端存储的数据。
步骤S12、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共享操作,传输第一共享指令。
在接收到所述第一共享操作之后,第一终端设备会生成所述第一共享操作对应的第一共享指令,并向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第一共享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共享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内的第一公共APP的数据。
步骤S13、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并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的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共享指令之后,根据第一共享指令,可确定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希望共享自身安装的第一公共APP的数据。这种情况下,第二终端设备可向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第一数据的信息,以使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数据的信息。
其中,第一数据的信息可为第一数据的名称等信息,另外,如果所述第一数据为一个数据的集合,则所述第一数据的信息还可包含该集合中的各个数据的名称等。
示例性的,第一公共APP为用于播放歌曲的APP,该第一公共APP的数据包括该第一公共APP设定的歌单,则第一数据的信息可包括各个歌单的名称,并且,还可以包括各个歌单中包含的歌曲的名称。相应的,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信息之后,可在显示屏中显示各个歌单的名称,以及还可显示歌单中包含的各歌曲的名称。
另外,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其中,在一种可行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可为所述第一公共APP包含的全部数据。
第二终端设备内安装的第一公共APP往往包含多种数据,并且,不同数据的保密等级不同。在另外一种可行的设计中,如果第二终端设备内安装的第一公共APP的某些数据保密性较高,第二终端设备不希望泄露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信息之前,可对自身安装的第一公共APP的数据进行筛选,确定其中保密性较低的数据,将其中保密性较低的数据作为可与第一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并据此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信息。
进一步的,如果所述第一数据包括多种类型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获取所述第一数据的信息之后,还可进行分类,同一种类型的第一数据的信息在一组内进行显示。
示例性的,如果所述第一数据包括图片、文档和音频这三种类型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获取所述第一数据的信息之后,可根据第一数据的类型分成图片、文档和音频三组,同一类型的第一数据的信息在对应的组中显示。
通过对第一数据的信息的分类显示,可便于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确定第一数据的类型,以及便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从中查找自身需要的信息。
步骤S14、在接收到针对第一目标数据的信息的第二共享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第二共享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中的数据,所述第二共享指令用于指示共享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显示所述第一数据的信息之后,可供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进行查看,该用户确定其中需要共享的第一目标数据之后,可对第一终端设备显示的第一目标数据的信息进行第二共享操作,以使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共享操作,并根据接收到的第二共享操作,确定第一目标数据。例如用户可对屏幕中显示的第一目标数据进行点击操作,该点击操作即为第二共享操作。
在接收到第二共享操作之后,第一终端设备会根据第二共享操作生成相应的第二共享指令,并向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第二共享指令,以使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二共享指令,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二共享指令指示的数据。
步骤S15、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二共享指令传输的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二共享指令之后,基于该第二共享指令,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的第一目标数据,并向第一终端设备传输该第一目标数据,以使第一终端设备获取到第一目标数据,实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共享第一目标数据。
步骤S11至步骤S15提供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该方法中,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第二终端设备的某一数据时,由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对第一终端设备执行第一共享操作,以使第一终端设备接收针对第一公共APP的第一共享操作;然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过通信交互,可使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显示第一数据的信息,其中第一数据中包括第一终端设备希望共享的第一目标数据;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再执行第二共享操作,以便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共享操作,确定需要共享的第一目标数据,然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通过通信交互,可使第一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在现有技术中,如果第一终端设备需要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目标数据,则第二终端设备需要通过某一账号登录用于云存储的软件,将需要共享的数据上传至该云存储的软件,然后,再由第一终端设备通过同一账号登录该云存储的软件,然后查找第一目标数据并下载,操作较为繁琐复杂,导致数据交互的效率较低。
而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用户只需对第一终端设备显示的第一公共APP进行第一共享操作,以及对第一终端设备显示的第一数据的信息进行第二共享操作,即可使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二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目标数据,实现数据的交互。与现有技术相比,需要用户进行的操作较少,操作更为简捷,相应的提高了数据交互的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第一终端设备可显示第一数据的信息,以供用户从中选择希望共享的数据,实现有选择性的数据共享。
为了明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本申请还提供图3,图3为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的示意图。参见图3,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交互方法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第一终端设备接收针对第一公共APP的第一共享操作。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有通信连接,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希望共享第二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目标数据。
步骤S22、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共享操作,生成第一共享指令,并向第二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共享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共享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内的第一公共APP的数据。
步骤S23、第二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共享指令。
步骤S24、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第一数据的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步骤S25、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针对第一目标数据的第二共享操作。
其中,根据所述第二共享操作,第一终端设备可确定需要共享第一数据中的第一目标数据。
步骤S26、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生成并传输第二共享指令。
其中,所述第二共享指令用于指示共享所述第一数据中的第一目标数据。
步骤S27、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共享指令之后,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步骤S28、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通过上述数据交互过程,可以确定,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基于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可实现第一目标数据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共享。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只需用户对第一公共APP进行第一共享操作,以及对第一目标数据进行第二共享操作,操作较为简捷,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终端设备交互的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自身安装的APP内的公共APP;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突出显示自身屏幕中包括的所述公共APP的图标。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将终端设备内安装的各个APP划分为公共APP和差异APP,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公共APP之间的数据可实现共享。这种情况下,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第一终端设备确定公共APP,并在自身屏幕中突出显示所述公共APP,从而便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识别公共APP和差异APP,进一步的,便于用户对识别出的公共APP进行相应的共享操作,从而便于实现数据在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共享,有效提高用户的体验。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可通过多种方式对公共APP的图标进行突出显示。例如,可加深所述公共APP的图标的颜色,放大所述公共APP的图标的面积,在所述公共APP的图标的边缘设置高亮的颜色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中可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例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可进行多屏协同,通过多屏协同技术,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并在自身的屏幕中进行显示。
如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中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二区域可显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内安装的各个APP的图标,而第一区域用于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内安装的各个APP的图标。
这种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突出显示自身屏幕中包括的所述公共APP的图标时,会同时突出显示自身安装的公共APP的图标,以及突出显示自身屏幕中包括的第二终端设备内安装的公共APP的图标(即第一区域中的公共APP的图标)。
为了明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终端设备突出显示公共APP的图标的方案,本申请提供一个示例,该示例对应的示意图为图4。
参见图4所示的示意图,在该示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为平板电脑,第二终端设备为手机,图4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其中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显示的是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有两个公共APP,这种情况下,会同时突出显示在第一区域中的公共APP的图标,以及突出显示第二区域中的公共APP的图标,并且在这一示例中,突出显示的方式为在公共APP的图标的边缘设置高亮的颜色,因此,通过查看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用户即可确定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的公共APP。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第一终端设备需要确定自身安装的APP内的公共APP。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自身安装的APP内的公共APP,可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桌面布局数据,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桌面布局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安装的APP的安装包。
然后,如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相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自身安装的APP的安装包的名称,以及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安装的APP的安装包的名称,确定所述公共APP,其中,名称相同的安装包指示的APP为所述公共APP。
其中,第二终端设备的桌面布局数据可为第二终端设备的桌面启动器所提供的,关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桌面布局的数据,通过该数据,可确定第二终端设备的桌面中显示的各个APP的安装包的相关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可相同,例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可均为安卓操作系统,或者可均为鸿蒙操作系统,或者可均为情感化操作系统(emotion user interface,EMUI)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如果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相同,则同一APP在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内的安装包的名称通常是相同的,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终端设备的桌面布局数据,确定第二终端设备内的各个APP的安装包名称,比较自身安装的各个APP的安装包的名称以及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内的各个APP的安装包名称,并确定两个终端设备中安装包的名称相同的APP为公共APP,其他APP则为差异APP。
另外,如果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不同,则第一终端设备在获取所述桌面布局数据之后,可对第二终端设备以及自身安装的APP的安装包进行分析,确定各个APP可执行的功能,并将两个终端设备内可执行相同或近似功能的APP作为公共APP。
或者,如果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不同,可根据各个操作系统中的APP的安装包之间的差异,在第一终端设备中设置一个匹配规则,该匹配规则包括同一个APP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所具有的特征等。示例性的,该匹配规则可包括同一个APP的安装包分别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的名称。这种情况下,在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桌面布局数据之后,第一终端设备可根据该匹配规则,确定公共APP。
当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还可通过其他方式确定所述公共APP,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进行终端设备的交互过程中,第一终端设备需要接收针对第一公共APP的第一共享操作。该第一共享操作可为多种形式的操作。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形式中,所述第一共享操作包括针对第一图标的操作,所述第一图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内安装的第一公共APP的图标。
在第一终端设备的桌面中,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内安装的各个APP的图标,其中可包括第一图标。在该实现形式中,第一共享操作即为针对所述第一图标的操作。
其中,所述针对第一图标的操作可为多种形式,例如,可为针对所述第一图标的单击操作、双击操作或沿特定轨迹拖动第一图标的操作。该特定轨迹可为线段、曲线或圆弧等。示例性的,参见图5,设定图5为第一终端设备的界面,并且其中第一图标的外缘包括一个圆形的突出显示部分,在该示例中,第一共享操作可为沿曲线拖动第一图标。
或者,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形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共享操作可包括针对第二图标的操作,所述第二图标为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公共APP的图标。
如果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中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则所述第二区域可显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内安装的各个APP的图标,而第一区域可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内安装的各个APP的图标。
这种情况下,参见图6(a)所示的界面示意图,所述针对第二图标的操作可为针对所述第二图标的拖动操作,所述针对所述第二图标的拖动操作用于将所述第一图标拖动至所述第二区域。
相应的,如果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针对第二图标的拖动操作,但是该拖动操作并未将第二图标拖入第二区域,则第一终端设备通常不认为该拖动操作为第一共享操作。
当然所述第一共享操作也可为其他形式的操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接收到第一共享操作之后,第一终端设备还会传输第一共享指令,并显示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的信息。如果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则第一终端设备通常在第二区域内显示所述第一数据的信息。
这种情况下,参见图6(b)所示的界面示意图,该示意图中,在第二区域中包括一个虚线框,该虚线框中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数据的信息,以供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进行选择。并且,设定图6(b)所对应的示例中,第一数据包括多种类型,例如图片和文档,则在显示第一数据的信息时,会将同类型的数据在一组内进行显示,相应的,在图6(b)所示的界面中,将图片和文档分别放在一组内进行显示。
进一步的,为了防止误操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所述第一共享操作之后,显示第一选择框,所述第一选择框用于指示是否将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共享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然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选择框的确认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再传输所述第一共享指令。其中,所述确认操作用于指示需要将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共享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有时不希望分享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但是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了误触,第一终端设备可能会将接收到的误触作为共享操作。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所述第一共享操作之后,可显示第一选择框,以便用户对第一选择框进行操作,选择是否需要将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共享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其中,如果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选择框的确认操作,则表明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希望获取第二终端设备中第一公共APP的数据,这种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再向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第一共享指令。另外,如果接收到针对第一选择框的否定操作,则表明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不希望获取第二终端设备中第一公共APP的数据,这种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不会向第一共享指令的传输。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终端设备为平板电脑,第二终端设备为手机,第一选择框可如图7所示。参见图7所示的示意图,该图为第一终端设备的界面示意图,其中显示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内的公共APP的图标突出显示,并且,在接收到第一共享操作之后,该界面中显示如图7所示的第一选择框,所述第一选择框中包括“数据同步至平板端”的提示,并包括“是”和“否”两个选择菜单。
这种情况下,针对所述第一选择框的确认操作可为针对“是”这一选择菜单的选择操作。另外,如果接收到针对“否”这一选择菜单的选择操作,则可认为该选择操作为针对所述第一选择框的否定操作。
通过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使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另外,有些情况下,第二终端设备希望能够获取第一终端设备内的数据。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参见图8所示的工作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针对第二公共APP的第三共享操作。
其中,所述第三共享操作用于指示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享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公共APP的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希望将自身安装的第二公共APP的数据分享至第二终端设备。
步骤S32、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显示自身安装的第二公共APP的第二数据的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所述第二数据的信息可为第二数据的名称等信息,并且,如果所述第二数据包括多种类型,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显示第二数据的信息时,可对第二数据进行分类,将同一类型的第二数据在一组内进行显示。
另外,如果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公共APP包括多种数据,而其中部分数据保密性较高,第一终端设备不希望泄露这部分数据时,第一终端设备可从中筛选出其中可共享至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再展示筛选出来的数据的信息。
步骤S33、在接收到第四共享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三共享操作指示的第二目标数据,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属于所述第二数据。
通过上述步骤,第二终端设备可获取第二目标数据,从而实现将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分享至第二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第三共享操作通常包括针对第三图标的操作,所述第三图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安装的第二公共APP的图标。
在第一终端设备的桌面中,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内安装的各个APP的图标,其中包括第三图标,并且,所述第三共享操作可为多种形式的操作。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共享操作可为针对第三图标的单击操作、双击操作或沿特定轨迹拖动第三图标的操作。其中,该特定轨迹可为线段、曲线或圆弧等。
或者,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形式中,如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三共享操作为针对所述第三图标的拖动操作,所述针对所述第三图标的拖动操作用于将所述第三图标拖动至所述第一区域。
这种情况下,如果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针对第三图标的拖动操作,但是该拖动操作并未将第三图标由第二区域拖动至第一区域,则通常认为该针对第三图标的拖动操作并非第三共享操作。
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有时不希望向第二终端设备分享自身安装的公共APP的数据,但是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了误触,而第一终端设备可能会将接收到的误触作为共享操作。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所述第三共享操作之后,还可显示一个选择框,以便用户对该选择框进行操作,以选择是否要将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共享至所述第二终端设备。
这种情况下,在接收到针对这一选择框的确认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再向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第二目标数据。另外,如果接收到针对这一选择框的否定操作,则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暂时终止向第二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二目标数据。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所述第三共享操作之后所显示的选择框的形式可与第一选择框的形式相同,另外二者也可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如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屏幕中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针对第一区域中的第三公共APP的选择操作之后,显示第二选择框。
其中,所述第二选择框用于指示是否打开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安装的第三公共APP。
然后,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二选择框的确认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运行自身安装的所述第三公共APP。
另外,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二选择框的否定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第一运行指令,所述第一运行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运行自身安装的第三公共APP。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第一终端设备可在自身的屏幕上显示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这种情况下,用于显示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的第一区域中,往往包括第二终端设备内安装的第三公共APP的第四图标。其中,针对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第三公共APP的选择操作,即可为针对所述第一区域中的第四图标的操作,该操作可为点击或双击所述第四图标,或对所述第四图标进行拖动。当然,针对第一区域中的第三公共APP的选择操作也可为其他形式的操作,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有些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往往希望应用第三公共APP,例如,所述第三公共APP可为用于播放视频的APP,用户有观看视频的需求时,往往需要运行第三公共APP。并且,经过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第一终端设备安装的第三公共APP往往能够获取第二终端设备内安装的第三公共APP的数据。
另外,有时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相比具有优势,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面积大于第二终端设备的屏幕面积,或第一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清晰度大于第二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清晰度,或第一终端设备的处理器的性能优于第二终端设备的处理器的性能。这种情况下,由第一终端设备运行自身安装的第三公共APP,往往能够使用户获取更好的使用体验。
针对这一现象,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针对第一区域中的第三公共APP的选择操作之后,可显示第二选择框,以提示用户选择是否由第一终端设备运行所述第三公共APP。
如果接收到针对第二选择框的确认操作,则表明用户希望运行第一终端设备安装的第三公共APP。因此,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二选择框的确认操作之后,第一终端设备会运行自身安装的第三公共APP,以便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了解第三公共APP的运行过程。
进一步的,第一终端设备在运行自身安装的第三公共APP时,通常可在第二区域显示自身运行的第三公共APP的界面,并且,在接收到相应的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还可全屏显示自身运行的第三公共APP的界面。
有些情况下,用户往往并不希望运行第一终端设备内安装的第三公共APP,因此会对第三选择框进行否定的操作。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二选择框的否定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第一运行指令,所述第一运行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运行自身安装的第三公共APP。并且,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运行指令之后,则可运行自身安装的第三公共APP。
进一步的,有些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希望在对第一区域中的某一个公共APP进行选择操作之后,直接运行第二终端设备的这一公共APP。这种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可支持功能开关。在接收到设置操作之后,第一终端设备可显示该功能开关,以供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对该功能开关进行操作。如果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关闭该功能开关的操作,则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针对第一区域中第三公共APP的选择操作之后,不再显示第二选择框,而是直接向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第一运行指令,以使接收到第一运行指令的第二终端设备开始运行自身安装的第三公共APP。
另外,如果用户希望第一终端设备优先运行第三公共APP,这种情况下,用户可选择开启该功能开关。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开关该功能开关的操作之后,如果接收到针对第一区域中的第三公共APP的选择操作,则显示第二选择框。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接收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同步至自身的第一公共APP内。
其中,所述第一目标数据来源于第二终端设备内安装的第一公共APP,这种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之后,可将第一目标数据同步至自身的第一公共APP内。完成同步之后,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通过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安装的第一公共APP,即可查看和应用第一目标数据。
示例性的,如果第一公共APP为用于播放音乐的APP,第一目标数据可包括歌单,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目标数据同步至自身的第一公共APP内,即第一终端设备将该歌单同步至自身安装的第一公共APP,实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歌单同步共享;如果第一公共APP为用于展示日历信息的APP,并且该APP可标记日程和活动信息,则第一目标数据可包括标记的日程和活动信息,在完成第一目标数据的同步之后,则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内安装的第一公共APP,可查询到在第二终端设备内的第一公共APP上标记的日程和活动信息;如果第一公共APP为通信APP,则第一目标数据可包括联系人的通讯录等,这种情况下,在完成第一目标数据的同步之后,则通过第一终端设备内安装的第一公共APP,可查询到在在第二终端设备内的第一公共APP中存储的联系人通讯录。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设备。参见图9所示的工作流程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第一共享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共享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内的第一公共APP的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均安装的APP为公共APP。
第一终端设备中安装有第一公共APP,在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到针对自身安装的第一公共APP的第一共享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生成第一共享指令,并向第二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共享指令。
步骤S42、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共享指令对应的第一数据的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所述第一数据的信息可为第一数据的名称等信息,另外,如果所述第一数据为一个数据的集合,则所述第一数据的信息还可包含该集合中的各个数据的名称等。
示例性的,第一公共APP为用于播放歌曲的APP,该第一公共APP的数据包括该第一公共APP设定的歌单,则第一数据的信息可包括各个歌单的名称,并且,还可以包括各个歌单中包含的歌曲的名称。相应的,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所述第一数据的信息之后,可在显示屏中显示各个歌单的名称,以及还可显示歌单中包含的各歌曲的名称。
另外,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其中,在一种可行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数据可为所述第一公共APP包含的全部数据。
第二终端设备内安装的第一公共APP往往包含多种数据,并且,不同数据的保密等级不同。在另外一种可行的设计中,如果第二终端设备内安装的第一公共APP的某些数据保密性较高,第二终端设备不希望泄露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信息之前,可对自身安装的第一公共APP的数据进行筛选,确定其中保密性较低的数据,将其中保密性较低的数据作为可与第一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并据此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数据的信息之后,显示所述第一数据的信息,以供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进行选择。并且,在接收到针对第一目标数据的信息的第二共享操作之后,第一终端设备可向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第二共享指令。
步骤S43、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二共享指令。
其中,所述第二共享指令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所述第一数据中的第一目标数据。
步骤S44、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可接收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第一目标数据,从而实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共享第一目标数据。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使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二终端设备内的第一目标数据,实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交互。并且,这一实现过程中,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共享指令和第二共享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而无需第二终端设备侧的用户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执行操作。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方案的实现方式更为简捷,能够有效提高终端设备的交互效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将终端设备内安装的APP划分为两种,分别为公共APP和差异APP。其中,设定需要进行数据交互的两个终端设备分别为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则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内均安装的APP即为公共APP,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中任意一个终端设备未安装的APP即为差异APP。
在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自身安装的APP内的公共APP;
然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突出显示自身屏幕中包括的所述公共APP的图标。
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在进行交互过程中,可共享公共APP的数据,这种情况下,第二终端设备在确定公共APP之后,在自身屏幕中突出显示所述公共APP,从而便于第二终端设备的用户识别公共APP和差异APP,便于实现数据在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共享,有效提高用户的体验。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可通过多种方式对公共APP的图标进行突出显示。例如,可加深所述公共APP的图标的颜色,放大所述公共APP的图标的面积,在所述公共APP的图标的边缘设置高亮的颜色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终端设备的屏幕中也可显示第一终端设备的界面。例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可进行多屏协同,通过多屏协同技术,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界面,并在自身的屏幕中显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界面。
如果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屏幕中显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界面,则第二终端设备突出显示的公共APP的图标,包括自身屏幕中显示的第一终端设备的界面中包括的公共APP的图标。
进一步的,第一终端设备有时需要将自身的数据共享至第二终端设备中。例如,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将自身安装的第二公共APP的第二目标数据传输至第二终端设备。这种情况下,第一终端设备可向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第二目标数据。
相应的,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目标数据,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属于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通过这一步骤,第二终端设备也可获取到第一终端设备的数据。另外,第二终端设备在获取所述第二目标数据之后,可将所述第二目标同步至自身安装的第二公共APP中,以便通过第二公共APP,查看和应用所述第二目标数据。
进一步的,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在交互过程中,第一终端设备也可对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控制。例如,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中的第一区域用于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针对第一区域中的第三公共APP的选择操作之后,可显示第二选择框,并在接收到针对第二选择框的否定操作之后,向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第一运行指令。
这种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运行指令之后,运行自身安装的第三公共APP,从而满足第一终端设备的用户对第二终端设备的操控需求。
下述为本申请的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申请的方法实施例。
作为对上述各实施例的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终端设备交互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参见图10所示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交互装置包括:收发接口200和处理器300。
其中,所述收发接口200用于,接收针对第一公共应用程序APP的第一共享操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均安装的APP为公共APP;
所述处理器300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共享操作,确定第一共享指令,所述第一共享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内的第一公共APP的数据;
所述收发接口200还用于,传输所述第一共享指令,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的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所述处理器300还用于,显示所述第一数据的信息;
所述收发接口200还用于,在接收到针对第一目标数据的信息的第二共享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第二共享指令,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中的数据,所述第二共享指令用于指示共享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并且,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二共享指令传输的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可为同一种类型的终端设备,并且,也可为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某一个APP的数据,通常指的是该APP的应用数据,其中,APP的应用数据指的是属于该APP的数据和/或由该APP创建的数据,并且可包括本地存储的数据以及云端存储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终端设备交互收发接口和处理器装置,该装置通常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该装置,用户只需对第一终端设备显示的第一公共APP进行第一共享操作,以及对第一终端设备显示的第一数据的信息进行第二共享操作,即可使第一终端设备获取第二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目标数据,实现数据的交互。与现有技术相比,需要用户进行的操作较少,操作更为简捷,相应的提高了数据交互的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自身安装的APP内的公共APP,并突出显示自身屏幕中包括的所述公共APP的图标。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中,所述第一共享操作可为多种形式的操作。在其中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共享操作包括针对第一图标的操作,所述第一图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内安装的第一公共APP的图标。
或者,在另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一共享操作包括针对第二图标的操作,所述第二图标为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公共APP的图标。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接口还用于,接收针对第二公共APP的第三共享操作,所述第三共享操作用于指示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享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公共APP的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显示自身安装的第二公共APP的第二数据的信息,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所述收发接口还用于,在接收到第四共享操作之后,向第二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四共享操作指示的第二目标数据,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属于所述第二数据。
相应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设备交互装置,该装置应用于第二终端设备,并且,该装置包括:收发接口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收发接口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第一共享指令,所述第一共享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内的第一公共APP的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均安装的APP为公共APP;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共享指令对应的第一数据的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所述收发接口还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信息,接收第二共享指令,并传输第一目标数据,所述第二共享指令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所述第一数据中的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相应的,与上述的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终端装置。参见图1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终端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1101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使所述终端装置执行图2、图3和图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进一步的,该终端装置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102和总线1103,所述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1104和只读存储器1105。
其中,处理器通过总线分别耦接收发器、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只读存储器。其中,当需要运行该移动终端操控装置时,通过固化在只读存储器中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或者嵌入式系统中的bootloader引导系统进行启动,引导该装置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在该装置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在随机存取存储器中运行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从而使所述终端装置执行图2、图3和图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可对应于上述图2、图3和图8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交互装置,并且,该装置中的处理器等可以实现2、图3和图8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驾驶行为监测装置所具有的功能和/或所实施的各种步骤和方法,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也可以基于通用的物理服务器结合网络功能虚拟化(英文: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技术实现的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虚拟网络设备(如,虚拟主机、虚拟路由器或虚拟交换机)。所述虚拟网络设备可以是运行有用于发送通告报文功能的程序的虚拟机(英文:Virtual Machine,VM),所述虚拟机部署在硬件设备上(例如,物理服务器)。虚拟机指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的、运行在一个完全隔离环境中的完整计算机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申请即可在通用物理服务器上虚拟出具有上述功能的多个网络设备。此处不再赘述。
相应的,与上述的方法相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终端装置。所述终端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使所述终端装置执行图9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进一步的,该终端装置还可以包括:收发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通过总线分别耦接收发器、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只读存储器。其中,当需要运行该移动终端操控装置时,通过固化在只读存储器中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或者嵌入式系统中的bootloader引导系统进行启动,引导该装置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在该装置进入正常运行状态后,在随机存取存储器中运行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从而使所述终端装置执行图9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可对应于上述图9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交互装置,并且,该装置中的处理器等可以实现图9所对应的实施例中的驾驶行为监测装置所具有的功能和/或所实施的各种步骤和方法,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也可以基于通用的物理服务器结合网络功能虚拟化(英文: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NFV)技术实现的网络设备,所述网络设备为虚拟网络设备(如,虚拟主机、虚拟路由器或虚拟交换机)。所述虚拟网络设备可以是运行有用于发送通告报文功能的程序的虚拟机(英文:Virtual Machine,VM),所述虚拟机部署在硬件设备上(例如,物理服务器)。虚拟机指通过软件模拟的具有完整硬件系统功能的、运行在一个完全隔离环境中的完整计算机系统。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申请即可在通用物理服务器上虚拟出具有上述功能的多个网络设备。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实现中,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其中,设置在任意设备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可实施包括图2、图3和图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等。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其中,设置在任意设备中计算机可读介质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可实施包括图9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英文: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等。
另外,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可实施包括图2、图3和图8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另外,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可实施包括图9对应的实施例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单元和电路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息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息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息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单元、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单元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UE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UE中的不同的部件中。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说明书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介绍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和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的说明即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本申请公开的道路约束确定装置的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Claims (25)
1.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针对第一公共应用程序APP的第一共享操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均安装的APP为公共APP;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共享操作,传输第一共享指令,所述第一共享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内的第一公共APP的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并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的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在接收到针对第一目标数据的信息的第二共享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第二共享指令,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中的数据,所述第二共享指令用于指示共享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二共享指令传输的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自身安装的APP内的公共APP;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突出显示自身屏幕中包括的所述公共APP的图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自身安装的APP内的公共APP,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桌面布局数据,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桌面布局数据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安装的APP的安装包;
如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相同,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自身安装的APP的安装包的名称,以及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安装的APP的安装包的名称,确定所述公共APP,其中,名称相同的安装包指示的APP为所述公共APP。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共享操作包括针对第一图标的操作,所述第一图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内安装的第一公共APP的图标;
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一共享操作包括针对第二图标的操作,所述第二图标为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公共APP的图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针对第二图标的操作为针对所述第二图标的拖动操作,所述针对所述第二图标的拖动操作用于将所述第一图标拖动至所述第二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所述第一共享操作之后,显示第一选择框,所述第一选择框用于指示是否将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数据共享至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一选择框的确认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再传输所述第一共享指令。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针对第二公共APP的第三共享操作,所述第三共享操作用于指示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享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公共APP的数据;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显示自身安装的第二公共APP的第二数据的信息,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在接收到第四共享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四共享操作指示的第二目标数据,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属于所述第二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共享操作包括针对第三图标的操作,所述第三图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安装的第二公共APP的图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三共享操作为针对所述第三图标的拖动操作,所述针对所述第三图标的拖动操作用于将所述第三图标拖动至所述第一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屏幕中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接收到针对第一区域中的第三公共APP的选择操作之后,显示第二选择框,所述第二选择框用于指示是否打开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安装的第三公共APP;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二选择框的确认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运行自身安装的所述第三公共APP。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接收到针对所述第二选择框的否定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第一运行指令,所述第一运行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运行自身安装的第三公共APP。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接收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同步至自身的第一公共APP内。
13.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第一共享指令,所述第一共享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内的第一公共APP的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均安装的APP为公共APP;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共享指令对应的第一数据的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二共享指令,所述第二共享指令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所述第一数据中的第一目标数据;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确定自身安装的APP内的公共APP;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突出显示自身屏幕中包括的所述公共APP的图标。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目标数据,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属于第二数据,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第一运行指令之后,运行自身安装的第三公共APP。
17.一种终端设备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包括:
收发接口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收发接口用于,接收针对第一公共应用程序APP的第一共享操作,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均安装的APP为公共APP;
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共享操作,确定第一共享指令,所述第一共享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内的第一公共APP的数据;
所述收发接口还用于,传输所述第一共享指令,并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传输的第一数据的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显示所述第一数据的信息;
所述收发接口还用于,在接收到针对第一目标数据的信息的第二共享操作之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第二共享指令,所述第一目标数据为所述第一数据中的数据,所述第二共享指令用于指示共享所述第一目标数据,并且,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第二共享指令传输的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确定自身安装的APP内的公共APP,并突出显示自身屏幕中包括的所述公共APP的图标。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共享操作包括针对第一图标的操作,所述第一图标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内安装的第一公共APP的图标;
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屏幕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显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界面的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所述第一区域以外的区域,所述第一共享操作包括针对第二图标的操作,所述第二图标为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第一公共APP的图标。
20.根据权利要求17至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发接口还用于,接收针对第二公共APP的第三共享操作,所述第三共享操作用于指示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分享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公共APP的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显示自身安装的第二公共APP的第二数据的信息,所述第二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所述收发接口还用于,在接收到第四共享操作之后,向第二终端设备传输所述第四共享操作指示的第二目标数据,所述第二目标数据属于所述第二数据。
21.一种终端设备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终端设备,包括:
收发接口和处理器;
其中,所述收发接口用于,接收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的第一共享指令,所述第一共享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内的第一公共APP的数据,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均安装的APP为公共APP;
所述处理器用于,确定所述第一共享指令对应的第一数据的信息,所述第一数据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第一公共APP中可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共享的数据;
所述收发接口还用于,传输所述第一数据的信息,接收第二共享指令,并传输第一目标数据,所述第二共享指令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需要共享所述第一数据中的所述第一目标数据。
22.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使所述终端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交互方法。
23.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以使所述终端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交互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交互方法。
2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3-16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交互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63107.2A CN114327924A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及装置 |
PCT/CN2021/119656 WO2022068654A1 (zh) | 2020-09-30 | 2021-09-22 | 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及装置 |
EP21874315.1A EP4203391A4 (en) | 2020-09-30 | 2021-09-22 | INTERAC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 TERMINAL DEVICE |
US18/190,964 US12212619B2 (en) | 2020-09-30 | 2023-03-27 | Terminal device intera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63107.2A CN114327924A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27924A true CN114327924A (zh) | 2022-04-12 |
Family
ID=809495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63107.2A Pending CN114327924A (zh) | 2020-09-30 | 2020-09-30 | 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212619B2 (zh) |
EP (1) | EP4203391A4 (zh) |
CN (1) | CN114327924A (zh) |
WO (1) | WO2022068654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635011A4 (en) * | 2010-10-25 | 2015-04-22 | Nec Corp | CONTENT SHARING SYSTEM, MOBILE TERMINAL, PROTOCOL CHANGING METHOD, AND PROGRAM |
KR20130035603A (ko) * | 2011-09-30 | 2013-04-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적어도 하나의 어플리케이션 데이터를 동기화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EP2798451A1 (en) * | 2011-12-28 | 2014-11-05 | Nokia Corporation | Provision of an open instance of an application |
US9864810B2 (en) * | 2012-08-24 | 2018-01-0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User-specified user application data sharing |
US8989670B2 (en) * | 2012-09-24 | 2015-03-24 | Intel Corporation | Location aware file sharing between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enabled devices |
US9872174B2 (en) * | 2014-09-19 | 2018-01-16 | Google Inc. | Transferring application data between devices |
KR20160069286A (ko) * | 2014-12-08 | 2016-06-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
CN108462729B (zh) * | 2017-02-17 | 2023-01-10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实现终端设备交互的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及服务器 |
CN109951424A (zh) * | 2017-12-20 | 2019-06-28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共享方法及相应设备 |
CN110737638A (zh) * | 2018-07-19 | 2020-01-31 |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09977081A (zh) * | 2019-01-31 | 2019-07-0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内容共享方法及终端设备 |
-
2020
- 2020-09-30 CN CN202011063107.2A patent/CN114327924A/zh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9-22 WO PCT/CN2021/119656 patent/WO2022068654A1/zh unknown
- 2021-09-22 EP EP21874315.1A patent/EP4203391A4/en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3-27 US US18/190,964 patent/US12212619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203391A1 (en) | 2023-06-28 |
EP4203391A4 (en) | 2024-03-06 |
US12212619B2 (en) | 2025-01-28 |
US20230247085A1 (en) | 2023-08-03 |
WO2022068654A1 (zh) | 2022-04-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2019864B2 (en) | Multimedia data play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21213120A1 (zh) | 投屏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2714214B (zh) | 一种内容接续方法、设备、系统、gui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12135692B2 (en) | File sharing method of mobile terminal and device | |
CN114489533A (zh) | 投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5314591B (zh) | 设备交互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286725A (zh) | 翻译方法及终端 | |
WO2023241209A9 (zh) | 桌面壁纸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3473013A (zh) | 图像美化效果的显示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 |
WO2020062304A1 (zh) | 一种文件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2527220B (zh) | 一种电子设备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 |
WO2023273543A1 (zh) | 一种文件夹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6049535A (zh) | 信息推荐方法、装置、终端装置及存储介质 | |
WO2021121036A1 (zh) | 一种折叠设备的自定义按键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398320A (zh) | 一种分布式数据搜索方法和索引文件的共享方法 | |
WO2023029916A1 (zh) | 批注展示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2068654A1 (zh) | 一种终端设备交互方法及装置 | |
CN116069214A (zh) | 跨控件的界面交互方法、电子设备、介质以及程序产品 | |
CN114338891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22143165A1 (zh) | 一种网络制式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13867851A (zh) | 电子设备操作引导信息录制方法、获取方法和终端设备 | |
WO2021227847A1 (zh) | 一种文件应用方法及装置 | |
WO2022188632A1 (zh) | 主题展示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WO2022194107A1 (zh) | 一种网页显示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6932122A (zh) | 硬件共享方法及相关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