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23551B - 一种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走廊风洞实验配平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走廊风洞实验配平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23551B CN114323551B CN202210249161.9A CN202210249161A CN114323551B CN 114323551 B CN114323551 B CN 114323551B CN 202210249161 A CN202210249161 A CN 202210249161A CN 114323551 B CN114323551 B CN 11432355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or
- tilting
- balancing
- angle
- corrid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2
- 230000003094 perturb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178 mathematical model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12 nonlinear dynami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erodynamic Tests, Hydrodynamic Tests, Wind Tunnels, And Water Tan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风洞带动力测力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走廊风洞实验配平方法及系统,本发明通过设计实验系统根据实验过程中模拟相应的实验条件,实测在模拟桨叶挥舞、旋翼入流、尾流干扰等复杂的气动/运动耦合条件下的力学参数,并结合本发明设计了配平方法,获得了更接近真实值的倾转过渡走廊配平结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洞带动力测力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走廊风洞实验配平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倾转旋翼机的倾转过渡是一种变构型、变速的飞行过程,需要在不同前飞速度下旋翼和机翼气动力的合理匹配才能顺利完成。然而,过低的前飞速度会导致倾转旋翼机的机翼失速,过高的前飞速度则会受到旋翼前行桨叶压缩性、后行桨叶失速以及旋翼可用功率等因素的限制。为了保证飞行安全,倾转旋翼机的倾转过渡过程需要保持在“短舱倾转角-速度”包线,即倾转过渡速度走廊以内。
现有技术中,专利201810750002.0和专利201610321588.X都是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计算来获得倾转过渡走廊,其原理是:基于机身、机翼、平/垂尾和旋翼气动特性数据,建立倾转旋翼机非线性动力学数学模型,并通过配平计算,获得不同发动机倾转角度下机翼达到临界迎角时的前飞速度,即可得到倾转过渡走廊的下边界。同理,计算不同发动机倾转角度下旋翼需用功率达到发动机额定功率时的前飞速度,即可获得倾转过渡走廊的上边界。
这种方法能有效解决倾转旋翼机的倾转过渡走廊初步设计问题,但有以下缺点:第一,该方法的有效性严重依赖飞行动力学模型的精准度,数学建模误差大,将导致倾转过渡飞行走廊计算结果严重失真;第二,该方法必须在建模的准确性和复杂性之间进行折衷,难以建立准确的桨叶挥舞、旋翼入流、尾迹干扰、气动弹性、大迎角动态等数学模型。因此,现有技术并不能准确地获取到倾转过渡走廊的上下边界,因此,需要寻求更优的方法来得到走廊边界,使其具有更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走廊风洞实验配平方法和系统,采用支撑装置和天平将倾转旋翼支撑于风洞试验段,真实模拟不同风速、姿态、构型下的飞行状态,分别实时测量获得全机、旋翼载荷,代入倾转旋翼机飞行动力学模型和旋翼功率模型,进行在线配平计算,从而获得更加真实的倾转过渡飞行走廊。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走廊风洞实验配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 启动和初始化配平设备;
S2. 选择配平科目;
所述配平科目包括倾转走廊上边界和倾转走廊下边界;并对倾转走廊上边界和倾转走廊下边界分别进行配平;
S3. 组合倾转走廊上下边界,完成配平;
所述步骤S2中,所述倾转走廊上边界的配平S21包括:
S213. 采用牛顿迭代法进行配平;
S215. 若功率P小于或等于限制功率Plmt,则增大风速,返回步骤S212,否则执行步骤S216;
S216. 减小旋翼倾转角,若旋翼倾转角大于最小设定旋翼倾转角,则返回步骤S212,否则输出倾转走廊上边界;
所述步骤2中,所述倾转走廊下边界的配平S22包括:
S223. 采用牛顿迭代法进行配平;
进一步地,所述倾转走廊上边界的配平时的自由变量为:
所述倾转走廊下边界的配平时的自由变量为:
进一步地,所述牛顿迭代法进行配平包括以下步骤:
S20. 启动装置,按照初始状态进行实验,采集全机载荷;
S30. 将全机载荷带入动力学方程,获得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
S40. 对当前的配平自由变量施加小扰动,并计算雅克比矩阵A Jacobi ;
S50. 计算迭代步长
进一步地,步骤S20中,还包括判断迭代次数的大小,若k≥k max ,则配平失败,配平结束。
进一步地,步骤S30中,动力学方程为:
将式(1)和式(2)表示为微分方程形式,即得到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旋翼需用功率P通过下式来计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执行如前所述的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走廊风洞实验配平方法的系统,包括支撑装置,倾转旋翼机模型,主天平,多个小天平,数据采集系统,驱动控制系统,配平计算系统;
所述支撑装置支撑所述倾转旋翼机模型,控制所述倾转旋翼机模型的迎角和侧滑角;
所述主天平连接在所述支撑装置和所述倾转旋翼机模型之间,用于测量全机载荷;
所述小天平设置在所述倾转旋翼机模型的倾转机构或旋翼内部,用于测量旋翼载荷和旋翼倾转角;
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所述主天平和多个小天平测量的数据,向所述配平计算系统发送载荷数据;
所述配平计算系统执行配平计算步骤,制定调整控制策略,并将所述调整控制策略输出给驱动控制系统,所述驱动控制系统用于驱动所述支撑装置,作动器和/或风速调整系统进行试验条件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作动器安装于旋翼内部和/或固定舵面的内部,用于控制旋翼转速,旋翼倾转,旋翼变距以及舵面偏转中的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还包括实验管理机,所述实验管理机用于接收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发送的数据采集完成握手信号,和/或驱动控制系统发送的运动到位握手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采集系统,驱动控制系统,配平计算系统和实验管理机均设置在风洞外。
采用本发明的一种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走廊风洞实验配平方法和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风洞中进行倾转旋翼机的倾转过渡走廊配平,与基于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的数值配平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在风洞中较真实地模拟桨叶挥舞、旋翼入流、尾流干扰等复杂的气动/运动耦合特性,获得的倾转过渡走廊配平结果更加接近真值。
(2).本发明中的倾转旋翼机模型与支撑装置之间安装有主天平,可直接测量获得全机动力学方程所需合外力和力矩,从而大幅降低牛顿法迭代过程中的全机动力学模型解算复杂度。
(3).本发明中的倾转旋翼机在旋翼和机体之间安装有小天平,可在线测量获得旋翼反扭力矩,实时计算获得倾转旋翼机的发动机需用功率,从而有效提高倾转过渡走廊上边界的配平结果精度和实验效率。
(4).本发明中的支撑装置可将倾转旋翼机的迎角精确约束在临界迎角,从而有效提高倾转过渡走廊下边界的配平结果精度和试验效率。
(5).本发明提出的倾转过渡走廊配平实验系统,可在倾转旋翼机布局设计初期检验气动布局参数和控制分配策略等对倾转过渡走廊的影响,为倾转旋翼机总体设计人员提供一种有效的倾转过渡飞行性能验证与评估手段。
(6).本发明提出的倾转过渡配平实验系统,通用性好,可以用于开展不同布局倾转旋翼机的倾转过渡配平研究;提出的实验流程简单规范,风险低,成本低,具有良好工程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走廊风洞实验配平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倾转走廊上边界配平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倾转走廊下边界配平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牛顿迭代配平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走廊风洞实验配平系统的组成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驱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图。
图中,1-支撑装置,2-倾转旋翼机模型,3-主天平,4-小天平,5-旋翼,6-固定翼舵面,7-风洞壁,8-数据采集系统,9-配平计算系统,10-实验管理机,11-驱动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是例子,用来实施本发明的不同特征。以下特定例子所描述的元件和排列方式,仅用来精简的表达本发明,其仅作为例子,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走廊风洞实验配平方法,如图1所述,包括以下步骤:
S1. 启动和初始化配平设备;
本发明的配平方法采用风洞实验,在实验测定的参数情况下进行配平计算,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基于飞行动力学数学模型的数值配平方法,具有以下优点:能够在风洞中较真实地模拟桨叶挥舞、旋翼入流、尾流干扰等复杂的气动/运动耦合特性,获得的倾转过渡走廊配平结果更加接近真值。因此,先启动和初始化配平设备。
S2. 选择配平科目;
所述配平科目包括倾转走廊上边界和倾转走廊下边界;并对倾转走廊上边界和倾转走廊下边界分别进行配平;
S3. 组合倾转走廊上下边界,完成配平;即将上边界和下边界组合在一起,就得到倾转走廊的上下边界。
倾转走廊上边界配平时的自由变量为:
S213. 采用牛顿迭代法进行配平;祥见后文牛顿迭代法部分;
S215. 若功率P小于或等于限制功率Plmt,则增大风速,返回步骤S212,否则执行步骤S216;
S216. 减小旋翼倾转角,若旋翼倾转角大于最小设定旋翼倾转角,则返回步骤S212,否则输出倾转走廊上边界;
倾转走廊上边界配平时的自由变量为:
S223. 采用牛顿迭代法进行配平;
进一步地,所述牛顿迭代法进行配平包括以下步骤:
S20. 启动装置,按照初始状态进行实验,采集全机载荷;
S30. 将全机载荷带入动力学方程,获得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
具体地,倾转旋翼机全机动力学方程为:
将上面两个式子表示为微分方程形式,即得到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
S40. 对当前的配平自由变量施加小扰动,并构建雅克比矩阵A Jacobi ;
,,,,,分别为第k次迭代过程中,依次对第一个自由变量,第二个自由变量,第三个自由变量,第四个自由变量,第五个自由变量和第六个自由变量施加扰动后的配平自由变量,Ɛ为给定小扰动量;共扰动6次,计算雅可比矩阵:
其中,y i 为第i次扰动时的y,η i 为第i次扰动时的配平自由变量;i=(1,2,3,4,5,6)。
实际计算过程中,当i=1时进行第一次扰动,此时计算得到雅克比矩阵的第1列元素,当i=2时进行第2次扰动,此时计算得到雅克比矩阵的第2列元素,当i=3时进行第三次扰动,此时计算得到雅克比矩阵的第3列元素,如此类推,进行6次扰动后,得到完整的雅克比矩阵;
其中,为自由变量矩阵中的第一个自由变量的迭代步长,例如在倾转走廊上边界配平时,为迎角的迭代步长,在倾转走廊下边界配平时,为旋翼倾转角的迭代步长;自由变量矩阵中的第二个自由变量的迭代步长,例如在倾转走廊上边界配平时,为侧滑角的迭代步长,在倾转走廊下边界配平时,为侧滑角的迭代步长,以此类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执行如实施例1的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走廊风洞实验配平方法的系统,如图5所示,包括支撑装置1,倾转旋翼机模型2,主天平3,多个小天平4,数据采集系统8,驱动控制系统11,配平计算系统9,
所述支撑装置1支撑所述倾转旋翼机模型2,控制所述倾转旋翼机模型2的迎角和侧滑角;
所述主天平3连接在所述支撑装置1和所述倾转旋翼机模型2之间,用于测量全机载荷;
所述小天平4设置在所述倾转旋翼机模型2的倾转机构或旋翼5内部,用于测量旋翼载荷和旋翼倾转角。
数据采集系统8采集所述主天平3和多个小天平4测量的数据,如图6所示,向所述配平计算系统9发送载荷数据;
所述配平计算系统9执行配平计算步骤,制定调整控制策略,并将所述调整控制策略输出给驱动控制系统11,所述驱动控制系统11用于驱动所述支撑装置1,作动器和/或风速调整系统进行试验条件调整,如图7所示,作动器安装于旋翼5内部和/或固定舵面6的内部,用于控制旋翼转速,旋翼倾转,旋翼变距以及舵面偏转中的一个或多个。
作为优选,该系统还包括实验管理机,所述实验管理机用于接收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发送的数据采集完成握手信号,和/或驱动控制系统发送的运动到位握手信号。
为了减少设备对实验数据准确度的影响,将数据采集系统,驱动控制系统,配平计算系统和实验管理机均设置在风洞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走廊风洞实验配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启动和初始化配平设备;
S2. 选择配平科目;
所述配平科目包括倾转走廊上边界和倾转走廊下边界;并对倾转走廊上边界和倾转走廊下边界分别进行配平;
S3. 组合倾转走廊上下边界,完成配平;
所述步骤S2中,所述倾转走廊上边界的配平S21包括:
S213. 采用牛顿迭代法进行配平;
S215. 若功率P小于或等于限制功率Plmt,则增大风速,返回步骤S212,否则执行步骤S216;
S216. 减小旋翼倾转角,若旋翼倾转角大于最小设定旋翼倾转角,则返回步骤S212,否则输出倾转走廊上边界;
所述步骤2中,所述倾转走廊下边界的配平S22包括:
S223. 采用牛顿迭代法进行配平;
所述倾转走廊上边界的配平时的自由变量为:
所述倾转走廊下边界的配平时的自由变量为:
所述牛顿迭代法进行配平包括以下步骤:
S20. 启动装置,按照初始状态进行实验,采集全机载荷;
S30. 将全机载荷带入动力学方程,获得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
S40. 对当前的配平自由变量施加小扰动,并计算雅克比矩阵A Jacobi ;
S50. 计算迭代步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走廊风洞实验配平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0中,还包括判断迭代次数的大小,若k≥k max ,则配平失败,配平结束。
5.一种执行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走廊风洞实验配平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装置,倾转旋翼机模型,主天平,多个小天平,数据采集系统,驱动控制系统,配平计算系统,
所述支撑装置支撑所述倾转旋翼机模型,控制所述倾转旋翼机模型的迎角和侧滑角;
所述主天平连接在所述支撑装置和所述倾转旋翼机模型之间,用于测量全机载荷;
所述小天平设置在所述倾转旋翼机模型的倾转机构或旋翼内部,用于测量旋翼载荷和旋翼倾转角;
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所述主天平和多个小天平测量的数据,向所述配平计算系统发送载荷数据;
所述配平计算系统执行配平计算步骤,制定调整控制策略,并将所述调整控制策略输出给驱动控制系统,所述驱动控制系统用于驱动所述支撑装置,作动器和/或风速调整系统进行试验条件调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作动器安装于旋翼内部和/或固定舵面的内部,用于控制旋翼转速,旋翼倾转,旋翼变距以及舵面偏转中的一个或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实验管理机,所述实验管理机用于接收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发送的数据采集完成握手信号,和/或驱动控制系统发送的运动到位握手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系统,驱动控制系统,配平计算系统和实验管理机均设置在风洞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49161.9A CN114323551B (zh) | 2022-03-15 | 2022-03-15 | 一种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走廊风洞实验配平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49161.9A CN114323551B (zh) | 2022-03-15 | 2022-03-15 | 一种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走廊风洞实验配平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23551A CN114323551A (zh) | 2022-04-12 |
CN114323551B true CN114323551B (zh) | 2022-05-13 |
Family
ID=81033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49161.9A Active CN114323551B (zh) | 2022-03-15 | 2022-03-15 | 一种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走廊风洞实验配平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32355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509890B (zh) * | 2025-01-21 | 2025-03-28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哈尔滨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evtol倾转旋翼气动噪声风洞试验方法 |
CN119806193B (zh) * | 2025-03-13 | 2025-07-04 |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 基于迎角动态的倾转旋翼机过渡态串接链控制分配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98814A1 (en) * | 2019-04-04 | 2020-10-08 | Hyper Q Aerospace Holdings Pty Ltd | A coaxial rotorcraft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CN114001919A (zh) * | 2022-01-04 | 2022-02-01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全尺寸倾转旋翼轴流前飞性能试验地面模拟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38259B1 (en) * | 2006-08-16 | 2008-10-21 | Piasecki Aircraft Corporation | Compound aircraft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
CN106005469B (zh) * | 2016-05-16 | 2018-10-23 | 西北工业大学 | 三倾转螺旋桨垂直起降无人机模态转换过渡走廊确定方法 |
CN106777739B (zh) * | 2016-12-28 | 2020-10-20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过程的求解方法 |
US10577096B2 (en) * | 2017-07-20 | 2020-03-03 | Textron Innovations Inc. | Proprotor flapping control systems for tiltrotor aircraft |
CN107618675A (zh) * | 2017-07-26 | 2018-01-2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用于倾转旋翼机全状态吹风实验的测试系统与控制方法 |
CN109018422B (zh) * | 2018-07-10 | 2021-06-2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定转速带周期变距的倾转四旋翼飞行器倾转走廊计算方法 |
US20200086971A1 (en) * | 2018-09-14 | 2020-03-19 | Bell Helicopter Textron Inc. | Tiltrotor Free-Pivot Wing Extension |
CN109614633B (zh) * | 2018-10-25 | 2023-08-01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复合式旋翼飞行器非线性建模及线性化配平方法 |
CN112182753B (zh) * | 2020-09-25 | 2022-09-06 | 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倾转旋翼直升机操纵解耦设计方法 |
CN113252285B (zh) * | 2021-07-15 | 2021-10-08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立式风洞模型俯仰-翻滚试验装置及使用方法 |
-
2022
- 2022-03-15 CN CN202210249161.9A patent/CN11432355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98814A1 (en) * | 2019-04-04 | 2020-10-08 | Hyper Q Aerospace Holdings Pty Ltd | A coaxial rotorcraft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
CN114001919A (zh) * | 2022-01-04 | 2022-02-01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低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一种全尺寸倾转旋翼轴流前飞性能试验地面模拟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Design of Transition Mode Attitude Controller for a Tilt-rotor UAV Based on MPC Method;Y. Xi, H. Huang, Z. Tian and G. He;《2021 40th Chinese Control Conference (CCC)》;20211231;pp.7797-7802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23551A (zh) | 2022-04-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14633B (zh) | 一种复合式旋翼飞行器非线性建模及线性化配平方法 | |
Bottasso et al. | Multi-disciplinary constrained optimization of wind turbines | |
Datta et al. | CFD/CSD prediction of rotor vibratory loads in high-speed flight | |
CN114323551B (zh) | 一种倾转旋翼机倾转过渡走廊风洞实验配平方法及系统 | |
CN108427322B (zh) | 一种大柔性飞行器基于在线辨识的建模方法 | |
CN113806871B (zh) | 一种考虑结构非线性的柔性飞行动力学建模方法 | |
CN104899365A (zh) | 一种可减小气动干扰不利影响的直升机气动布局优化方法 | |
CN104317980A (zh) | 一种共轴刚性旋翼气动弹性响应方法 | |
CN113158337B (zh) | 一种基于变弯度柔性后缘的机翼及其阵风响应减缓方法 | |
CN111017248B (zh) | 一种飞机机翼的静气动弹性修正方法 | |
Conley et al. | Comparing RotCFD predictions of the multirotor test b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 |
CN116484671A (zh) | 风力机叶片全耦合动力响应精细化分析方法 | |
Cong et al. | Design and analysis of passive variable-pitch propeller for VTOL UAVs | |
Fasel et al. | Aeroservoelastic optimization of morphing airborne wind energy wings | |
Quenzer et al. | Model for aeroelastic response to gust excitation | |
CN113128085B (zh) | 一种基于状态空间形式涡格法的阵风减缓分析方法 | |
CN114169068A (zh) | 一种适用于共轴刚性旋翼直升机的着舰飞行特性分析方法 | |
Nguyen et al. | Progress on gust load alleviation wind tunnel experiment and aeroservoelastic model validation for a flexible wing with variable camber continuous trailing edge flap system | |
Jones | Development of a very flexible testbed aircraft for the validation of nonlinear aeroelastic codes | |
Nguyen et al. | Application of higher harmonic control (HHC) to hingeless rotor systems | |
CN211685678U (zh) |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实时尾迹的仿真分析系统 | |
Ganguli et al. | Comparison of calculated vibratory rotor hub loads with experimental data | |
Abel et al. | Comparison of analytical and wind-tunnel results for flutter and gust response of a transport wing with active controls | |
Landgrebe | Overview of helicopter wake and airloads technology | |
CN109992859A (zh) | 基于Unigine的直升机动力学模拟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