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14824A - 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14824A CN114314824A CN202111535090.0A CN202111535090A CN114314824A CN 114314824 A CN114314824 A CN 114314824A CN 202111535090 A CN202111535090 A CN 202111535090A CN 114314824 A CN114314824 A CN 11431482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bon source
- fixedly connected
- denitrification
- tank body
- waste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065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5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41000894006 Bacteri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10405 clearance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7 uniform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5056 cell body Anatomy 0.000 claims 1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2651 NO3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NHNBFGGVMKEFGY-UHFFFAOYSA-N Nitrate Chemical compound [O-][N+]([O-])=O NHNBFGGVMKEFG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MMDJDBSEMBIJBB-UHFFFAOYSA-N [O-][N+]([O-])=O.[O-][N+]([O-])=O.[O-][N+]([O-])=O.[NH6+3] Chemical compound [O-][N+]([O-])=O.[O-][N+]([O-])=O.[O-][N+]([O-])=O.[NH6+3] MMDJDBSEMBIJB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KMRRTOUMJRJIA-UHFFFAOYSA-N ammonia nh3 Chemical compound N.N XKMRRTOUMJRJI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03 metabol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396 nit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897 organic nitrogen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61 pathw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148471 unidentified anaerobic bacteri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5 wor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缺氧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所述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两端底部分别开设出水口、进水口,且池体的内部对应出水口、进水口的位置均设置水质反馈单元;所述池体内部中间位置固连隔墙;所述池体内部关于隔墙对称安装两组潜水搅拌机;所述池体内部另一端设置工作机构;所述池体上表面一端固连碳源储罐;所述碳源储罐一端固连管道且管道一端延伸进工作机构内部;架体,固定安装于池体上表面一端靠近碳源储罐的位置。本发明通过设置碳源匀布机构,可以对液态碳源在池体内部进行匀布,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碳源投加不均造成的问题,提高了缺氧池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缺氧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对污水进行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是在好氧条件下通过硝化反应先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再通过缺氧条件下(溶解氧不存在或浓度很低)的反硝化菌进行反硝化反应,将硝酸盐异化还原成气态氮从水中除去。
反硝化菌是属于异养型兼性厌氧菌的细菌,在厌氧菌(缺氧)条件下,以硝酸氮(NO--N) 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物(有机碳)为电子供体;在反硝化过程中,硝酸氮通过反硝化菌的代谢活动,可能有两种转化途径,一种途径是同化反硝化(合成),最终形成有机氮化合物,成为菌体的组成部分,另一种途径是异化反硝化(分解),最终产物是气态氮。
反硝化细菌是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进行反硝化脱氮的,在不投加外来碳源条件下,污水中必须有足够的有机物(碳源),才能保证反硝化反应的顺利进行,一般认为,生化需氧量与总氮的比值(BOD/TN)>3~5,即可认为污水碳源可供反硝化菌利用,而为了满足日益严格的出水指标要求,如要求出水总氮小于等于1.5mg/l及以下时,内部自身的碳源是不足的,故投加外部碳源是必然的选择。
而现有技术的碳源在进行投加时,通常通过人工投加或利用碳源投加泵进行投加,这两种方式都存在投加的碳源分布不均的现象,碳源浓度较高的部分导致其他类异养菌的过量繁殖,对反硝化细菌造成不利影响,而碳源浓度较低的部分不足以保证反硝化反应的充分进行,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也提出了其他的投加方式,如中国专利申请号 202020380666.5,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及其缺氧池加碳装置,提出利用混合射流机构将预先混合好的碳源污水混合液喷入缺氧池内,使得碳源分布更为均匀,但在实际使用中,缺氧池底部通常会设置水下推进器或潜水搅拌机促进污水循环,水下推进器的推进水流与混合射流机构的喷射流相互影响甚至对冲,会极大影响喷射效果,同时混合射流机构的喷射角度及喷射范围都需要进行精确调整,较为繁琐,另外,由于需要在池底设置多组混合射流机构,在混合射流机构损坏时,还需要系统进行停机排水,待水进行抽干后才能进行检修,检修较为不便,也影响系统的工作效率。
为此,提出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
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两端底部分别开设出水口、进水口,且池体的内部对应出水口、进水口的位置均设置水质反馈单元;所述池体内部中间位置固连隔墙;所述池体内部关于隔墙对称安装两组潜水搅拌机;所述池体内部另一端设置工作机构;所述池体上表面一端固连碳源储罐;所述碳源储罐一端固连管道且管道一端延伸进工作机构内部;
所述工作机构包括,
架体,固定安装于池体上表面一端靠近碳源储罐的位置;所述架体下表面固连两个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下端固连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端活动连接碳源匀布机构;
匀流板,固定安装于池体内部靠近碳源匀布机构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碳源匀布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安装板上表面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安装板并固连外筒体,且外筒体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外筒体外圆面贯穿开设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外筒体的内顶部中间位置固连导流机构;所述外筒体内底部靠近开口位置固连内筒体,且内筒体内部开设中空水道,中空水道两头呈喇叭状,与碳源储罐连接的管道一端通过延伸进中空水道内,所述中空水道内部设置水流推进器;所述内筒体底端的喇叭状中空水道侧壁活动连接管防缠绕机构并通过管防缠绕机构固连碳源储罐连接管道的一端;所述安装板下表面靠近电机输出轴的位置固定安装辅助支撑机构,且辅助支撑机构下端与外筒体固连;所述安装板下表面两端对称安装两组外部清理机构,且外部清理机构贴紧外筒体设置。
优选的,所述外部清理机构包括对称开设于安装板下表面两端的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部螺纹连接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面向外筒体的一侧设置有匀布的清理部,且清理部与通孔一一对应。
优选的,所述清理部包括均匀开设于固定板面向外筒体的一侧外表面的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壁固定安装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连活动板,且活动板设置于移动槽内部;所述活动板的一侧与清理部固连,且清理部呈圆锥状。
优选的,所述管防缠绕机构包括开设于内筒体底端的喇叭状中空水道侧壁的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部对称连接两个活动球;所述活动球的一端均固连连杆,且连杆的一端贯穿第一活动槽并固连卡箍;所述卡箍通过螺栓与碳源储罐连接管道固连。
优选的,所述导流机构包括与外筒体内表面固连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下端固连弧形圆板;所述弧形圆板的下圆面固连锥形块,且锥形块对应内筒体中空水道设置。
优选的,所述辅助支撑机构包括开设于安装板下表面靠近电机输出轴位置的第二活动槽;所述第二活动槽内部对称设置两组活动块;两组所述活动块的下端均固连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均贯穿安装板并与外筒体上表面固连。
优选的,所述外筒体底部开口位置固连过滤板,且过滤板中间位置开设有供碳源储罐连接管道通过的圆形孔,所述过滤板中间位置的圆形孔内壁固连橡胶套,用于保护碳源储罐连接管道。
优选的,所述池体内部靠近碳源匀布机构的下方也设置有潜水搅拌机;所述匀流板底部开设有供污泥通过的泄泥口。
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经厌氧处理的废水经进水口通入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废水经池体内部的流体填料上的反硝化菌进行反硝化脱氮;
S2:经过S1步骤流入池体内的废水在经反硝化脱氮处理后流出出水口时,水质反馈单元会对水体进行检测,并实时向后台控制中心反馈经处理后的废水的出水总氮含量、出水量、出水COD浓度的相关数据;
S3:S2步骤检测到流出废水水质的相关数据不达标后,需要进行碳源的添加,此时,碳源储罐内部的泵体启动,经管道将合适量的液态碳源输送至碳源匀布机构,碳源投加量可利用公式:Y=进水量*(5*N差值-C差值)/碳源COD当量,其中Y:碳源投加量,N差值:进水总氮含量-排放要求总氮含量,C差值:进水COD浓度-出水COD浓度;
S4:S3步骤中进入碳源匀布机构的碳源经匀布后,进入池体内部,反硝化细菌利用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反应对废水进行脱氮;
S5:经S4步骤处理的废水在出水口经水质反馈单元检测,符合相关步骤排放要求后,出水口打开,废水经出水口流出,进入下一处理工序,完成废水的缺氧脱氮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设置碳源匀布机构,在缺氧池中废水碳源不足时,可以通过碳源储罐内部的泵体,将合适量的液态碳源经管道输送至碳源匀布机构,碳源匀布机构可以对液态碳源在池体内部进行匀布,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碳源投加不均造成的问题,提高了缺氧池的工作效率,另外,同对比专利相比,本发明由于经过匀布后再分散于缺氧池内部,受潜水搅拌机的影响较小,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调整操作,同时,由于利用伸缩杆与架体固连,在检修时可以将碳源匀布机构提起,不必进入缺氧池内部进行检修,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图3的A-A向剖视结构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碳源匀布机构整体结构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碳源匀布机构剖视结构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图6中的B处的放大结构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管防缠绕机构结构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导流机构结构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辅助支撑机构结构视图。
图中:1、池体;3、隔墙;4、碳源储罐;5、出水口;6、进水口;7、碳源匀布机构; 71、电机;72、通孔;73、外部清理机构;731、固定板;732、移动槽;733、活动板; 734、弹簧;735、清理部;74、过滤板;75、管防缠绕机构;751、第一活动槽;752、活动球;753、卡箍;754、连杆;76、外筒体;77、辅助支撑机构;771、第二活动槽;772、活动块;773、支撑杆;78、螺纹槽;79、导流机构;791、连接块;792、弧形圆板;793、锥形块;710、水流推进器;711、内筒体;712、橡胶套;8、架体;9、伸缩杆;10、安装板;11、匀流板;12、潜水搅拌机;13、水质反馈单元;14、泄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顶"、"底"、"内"、 "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发明提供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技术方案:
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
包括池体1,所述池体1的两端底部分别开设出水口5、进水口6,且池体1的内部对应出水口5、进水口6的位置均设置水质反馈单元13;所述池体1内部中间位置固连隔墙 3;所述池体1内部关于隔墙3对称安装两组潜水搅拌机12;所述池体1内部另一端设置工作机构;所述池体1上表面一端固连碳源储罐4;所述碳源储罐4一端固连管道且管道一端延伸进工作机构内部;
所述工作机构包括,
架体8,固定安装于池体1上表面一端靠近碳源储罐4的位置;所述架体8下表面固连两个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9下端固连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下端活动连接碳源匀布机构7;
匀流板11,固定安装于池体1内部靠近碳源匀布机构7的位置。
现有技术的碳源在进行投加时,通常通过人工投加或利用碳源投加泵进行投加,这两种方式都存在投加的碳源分布不均的现象,碳源浓度较高的部分导致其他类异养菌的过量繁殖,对反硝化细菌造成不利影响,而碳源浓度较低的部分不足以保证反硝化反应的充分进行,现有技术也提出了其他的投加方式,但仍旧存在背景技术所述的诸多问题,本发明通过设置碳源匀布机构7,在缺氧池中废水碳源不足时,可以通过碳源储罐4内部的泵体,将合适量的液态碳源经管道输送至碳源匀布机构7,碳源匀布机构7可以对液态碳源在池体1内部进行匀布,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碳源投加不均造成的问题,提高了缺氧池的工作效率,另外,同对比专利相比,本发明由于经过匀布后再分散于缺氧池内部,受潜水搅拌机12的影响较小,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调整操作,同时,由于利用伸缩杆9与架体8固连,在检修时可以将碳源匀布机构7提起,不必进入缺氧池内部进行检修,较为方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至图6所示,所述碳源匀布机构7包括固定安装于安装板10上表面的电机71;所述电机71的输出轴贯穿安装板10并固连外筒体76,且外筒体76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外筒体76外圆面贯穿开设均匀分布的通孔72;所述外筒体76的内顶部中间位置固连导流机构79;所述外筒体76内底部靠近开口位置固连内筒体 711,且内筒体711内部开设中空水道,中空水道两头呈喇叭状,与碳源储罐4连接的管道一端通过延伸进中空水道内,所述中空水道内部设置水流推进器710;所述内筒体711 底端的喇叭状中空水道侧壁活动连接管防缠绕机构75并通过管防缠绕机构75固连碳源储罐4连接管道的一端;所述安装板10下表面靠近电机71输出轴的位置固定安装辅助支撑机构77,且辅助支撑机构77下端与外筒体76固连;所述安装板10下表面两端对称安装两组外部清理机构73,且外部清理机构73贴紧外筒体76设置。
在对碳源进行投加时,碳源储罐4内部的泵体会将碳源泵入与碳源储罐4连接的管道中,到达管道出口后,碳源进入内筒体711内部开设的中空水道内,在泵体的压力及中空水道内部设置的水流推进器710的配合作用下,碳源及污水的混合液被加速从中空水道通过,碳源及污水的混合液的流速相对周围其他液体流速较快,导致中空水道内部形成负压,池体内部的污水经外筒体76下端的开口源源不断进入内筒体711,并从下端喇叭状进口加速吸入中空水道与碳源混合,并从上端喇叭状出口排入内筒体711与外筒体76之间的腔体,而外筒体76上端与电机71的输出轴固连,在电机71的带动下,外筒体76高速旋转,将停留在内筒体711与外筒体76之间腔体的混合液甩出,虽然有污水从通孔72进入腔体,但在泵体压力及水流推进器710的配合作用下,上端喇叭状出口始终保持向外排液,进而腔体内液体总体保持向外排液趋势,此时,碳源完成与污水的初步混合,排入池体1的混合液经过匀流板11的进一步匀流后,进入池体反应段内,通过设置碳源匀布机构7,能够对投加的碳源进行匀布,保证了池体1内部碳源的均匀,提高了缺氧池的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所述外部清理机构73包括对称开设于安装板10下表面两端的螺纹槽78;所述螺纹槽78内部螺纹连接固定板731;所述固定板731 面向外筒体76的一侧设置有匀布的清理部735,且清理部735与通孔72一一对应。
外筒体76上设置的通孔72会由于污水的进出会裹夹污泥,导致容易发生堵塞,进而会影响碳源匀布机构7的工作效率,通过在安装板10下表面设置外部清理机构73,外部清理机构73与安装板10固连,由于碳源匀布机构7在工作时会带动外筒体76旋转,而安装板10及其上安装的清理部735则保持不动,进而在外筒体76旋转时,可以利用清理部735对通孔72进行疏通,进而减少了通孔72堵塞的可能性,保证了碳源匀布机构7的正常工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所述清理部735包括均匀开设于固定板731 面向外筒体76的一侧外表面的移动槽732;所述移动槽732内壁固定安装弹簧734;所述弹簧734一端固连活动板733,且活动板733设置于移动槽732内部;所述活动板733的一侧与清理部735固连,且清理部735呈圆锥状。
外部清理机构73上安装的清理部735在进行选择时,若提高其尖锐度,使得更易进入通孔72进行疏通,提高疏通效果,则会影响外筒体76的旋转,若清理部735选择为刮板形式,不进入通孔72内部,则起到的疏通效果则较差,本发明的清理部735可以设置为与固定板731活动连接的圆锥体,在外筒体76旋转,清理部735未进入通孔72时,清理部735推动活动板733挤压弹簧734,弹簧734收缩,清理部735处于收缩状态,不影响外筒体76的正常旋转,在清理部735进入通孔72内后,在弹簧734的伸展作用下,清理部735向通孔72内展开,利用圆锥体的尖部可以对通孔72进行疏通,清理部735选择此种安装方式在保证了好的疏通效果的情况下,还不影响外筒体76的正常旋转,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所述管防缠绕机构75包括开设于内筒体711底端的喇叭状中空水道侧壁的第一活动槽751;所述第一活动槽751内部对称连接两个活动球752;所述活动球752的一端均固连连杆754,且连杆754的一端贯穿第一活动槽751并固连卡箍753;所述卡箍753通过螺栓与碳源储罐4连接管道固连。
由于碳源匀布机构7在工作过程中,外筒体76需要正常旋转,而碳源储罐4连接管道需要进行固定,从而保持进入中空水道的状态,在外筒体76旋转时,连接管道会对应产生扭曲应力,进而使得管道整体处于扭曲弯折状态,容易造成管道的折断,通过设置管防缠绕机构75,在对管道进行安装时,通过卡箍753对管道进行固定,保持进入中空水道的状态,而在外筒体76旋转时,与卡箍753固连的连杆754及活动球752会在第一活动槽751进行转动,进而防止管道产生扭矩,对管道进行了保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所述导流机构79包括与外筒体76内表面固连的连接块791;所述连接块791的下端固连弧形圆板792;所述弧形圆板792的下圆面固连锥形块793,且锥形块793对应内筒体711中空水道设置。
在碳源匀布机构7进行工作时,从上端喇叭状中空水道排出的碳源污水混合液流向紊乱,提高了碳源污水混合液排出的难度,通过在上端喇叭状中空水道上端设置导流机构79,混合液流出后,首先经导流机构79的锥形块793进行分液,而后在弧形圆板792的导向下,进入内筒体711与外筒体76之间腔体,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减轻了内筒体711顶端的磨损,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0所示,所述辅助支撑机构77包括开设于安装板 10下表面靠近电机71输出轴位置的第二活动槽771;所述第二活动槽771内部对称设置两组活动块772;两组所述活动块772的下端均固连支撑杆773,所述支撑杆773的下端均贯穿安装板10并与外筒体76上表面固连。
在碳源匀布机构7进行工作时,整个碳源匀布机构7的主体依靠电机71的输出轴进行悬挂,造成了输出轴的极大压力,容易造成输出轴的扭断,通过设置辅助支撑机构77,在工作时,碳源匀布机构7的主体还可以通过支撑杆773与安装板10活动连接,分担了电机71的输出轴的承载压力,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并通过活动块772与第二活动槽771 的配合保证了碳源匀布机构7的主体的正常旋转。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所述外筒体76底部开口位置固连过滤板74,且过滤板74中间位置开设有供碳源储罐4连接管道通过的圆形孔,所述过滤板74中间位置的圆形孔内壁固连橡胶套712。
工作时,碳源及污水的混合液被加速从中空水道通过,碳源及污水的混合液的流速相对周围其他液体流速较快,导致中空水道内部形成负压,池体内部的污水经外筒体76下端的开口源源不断进入内筒体711,并从下端喇叭状进口加速吸入中空水道与碳源混合,但污水中裹夹有污泥,污泥进入碳源匀布机构7内部后,会堵塞中空水道,影响装置的正常运行,通过在外筒体76底部开口位置固连过滤板74,可以对污泥进行过滤,减小中空水道堵塞的可能性,保证碳源匀布机构7正常工作,圆形孔可供碳源管道的伸入;另外碳源储罐4连接管道在工作过程中会与过滤板74进行摩擦,容易造成碳源储罐4连接管道断裂,通过设置橡胶套712,能够对碳源储罐4连接管道进行防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池体1内部靠近碳源匀布机构7的下方也设置有潜水搅拌机12;所述匀流板11底部开设有供污泥通过的泄泥口14。
碳源匀布机构7的匀流板11可以起到较好的匀流作用,但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污泥,在长时间使用后,匀流板11一侧靠近碳源匀布机构7下方的池体1的空间内会积攒较多的污泥,随着污泥厚度的升高,会逐渐堵塞匀流板11的匀流孔,进而削弱碳源匀布机构7 的工作效果,通过在匀流板11底部开设有供污泥通过的泄泥口14,配合潜水搅拌机12,可以将污泥进行排出,减小了匀流板11的匀流孔堵塞可能性,保证了装置的正常运行。
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经厌氧处理的废水经进水口6通入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废水经池体1内部的流体填料上的反硝化菌进行反硝化脱氮;
S2:经过S1步骤流入池体1内的废水在经反硝化脱氮处理后流出出水口5时,水质反馈单元13会对水体进行检测,并实时向后台控制中心反馈经处理后的废水的出水总氮含量、出水量、出水COD浓度的相关数据;
S3:S2步骤检测到流出废水水质的相关数据不达标后,需要进行碳源的添加,此时,碳源储罐4内部的泵体启动,经管道将合适量的液态碳源输送至碳源匀布机构7,碳源投加量可利用公式:Y=进水量*(5*N差值-C差值)/碳源COD当量,其中Y:碳源投加量,N 差值:进水总氮含量-排放要求总氮含量,C差值:进水COD浓度-出水COD浓度;
S4:S3步骤中进入碳源匀布机构7的碳源经匀布后,进入池体1内部,反硝化细菌利用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反应对废水进行脱氮;
S5:经S4步骤处理的废水在出水口5经水质反馈单元13检测,符合相关步骤排放要求后,出水口5打开,废水经出水口5流出,进入下一处理工序,完成废水的缺氧脱氮处理;
使用方法:首先将经厌氧处理的废水经进水口6通入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废水经池体 1内部的流体填料上的反硝化菌进行反硝化脱氮,流入池体1内的废水在经反硝化脱氮处理后流出出水口5时,水质反馈单元13会对水体进行检测,并实时向后台控制中心反馈经处理后的废水的出水总氮含量、出水量、出水COD浓度的相关数据;检测到流出废水水质的相关数据不达标后,需要进行碳源的添加,此时,碳源储罐4内部的泵体启动,经管道将合适量的液态碳源输送至碳源匀布机构7,碳源投加量可利用公式:Y=进水量*5*N差值-C差值/碳源COD当量,其中Y:碳源投加量,N差值:进水总氮含量-排放要求总氮含量,C差值:进水COD浓度-出水COD浓度;碳源匀布机构7的碳源经匀布后,进入池体1 内部,反硝化细菌利用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反应对废水进行脱氮;处理的废水在出水口5经水质反馈单元13检测,符合相关步骤排放要求后,出水口5打开,废水经出水口5流出,进入下一处理工序,完成废水的缺氧脱氮处理。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通过变压器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本发明所提供的产品型号只是为本技术方案依据产品的结构特征进行的使用,其产品会在购买后进行调整与改造,使之更加匹配和符合本发明所属技术方案,其为本技术方案一个最佳应用的技术方案,其产品的型号可以依据其需要的技术参数进行替换和改造,其为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因此,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得到对应的使用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
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
所述池体(1)的两端底部分别开设出水口(5)、进水口(6),且池体(1)的内部对应出水口(5)、进水口(6)的位置均设置水质反馈单元(13);所述池体(1)内部中间位置固连隔墙(3);所述池体(1)内部关于隔墙(3)对称安装两组潜水搅拌机(12);所述池体(1)内部另一端设置工作机构;所述池体(1)上表面一端固连碳源储罐(4);所述碳源储罐(4)一端固连管道且管道一端延伸进工作机构内部;
所述工作机构包括,
架体(8),固定安装于池体(1)上表面一端靠近碳源储罐(4)的位置;所述架体(8)下表面固连两个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9)下端固连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下端活动连接碳源匀布机构(7);
匀流板(11),固定安装于池体(1)内部靠近碳源匀布机构(7)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源匀布机构(7)包括固定安装于安装板(10)上表面的电机(71);所述电机(71)的输出轴贯穿安装板(10)并固连外筒体(76),且外筒体(76)底部设有开口;所述外筒体(76)外圆面贯穿开设均匀分布的通孔(72);所述外筒体(76)的内顶部中间位置固连导流机构(79);所述外筒体(76)内底部靠近开口位置固连内筒体(711),且内筒体(711)内部开设中空水道,中空水道两头呈喇叭状,与碳源储罐(4)连接的管道一端通过延伸进中空水道内,所述中空水道内部设置水流推进器(710);所述内筒体(711)底端的喇叭状中空水道侧壁活动连接管防缠绕机构(75)并通过管防缠绕机构(75)固连碳源储罐(4)连接管道的一端;所述安装板(10)下表面靠近电机(71)输出轴的位置固定安装辅助支撑机构(77),且辅助支撑机构(77)下端与外筒体(76)固连;所述安装板(10)下表面两端对称安装两组外部清理机构(73),且外部清理机构(73)贴紧外筒体(76)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清理机构(73)包括对称开设于安装板(10)下表面两端的螺纹槽(78);所述螺纹槽(78)内部螺纹连接固定板(731);所述固定板(731)面向外筒体(76)的一侧设置有匀布的清理部(735),且清理部(735)与通孔(72)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部(735)包括均匀开设于固定板(731)面向外筒体(76)的一侧外表面的移动槽(732);所述移动槽(732)内壁固定安装弹簧(734);所述弹簧(734)一端固连活动板(733),且活动板(733)设置于移动槽(732)内部;所述活动板(733)的一侧与清理部(735)固连,且清理部(735)呈圆锥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防缠绕机构(75)包括开设于内筒体(711)底端的喇叭状中空水道侧壁的第一活动槽(751);所述第一活动槽(751)内部对称连接两个活动球(752);所述活动球(752)的一端均固连连杆(754),且连杆(754)的一端贯穿第一活动槽(751)并固连卡箍(753);所述卡箍(753)通过螺栓与碳源储罐(4)连接管道固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机构(79)包括与外筒体(76)内表面固连的连接块(791);所述连接块(791)的下端固连弧形圆板(792);所述弧形圆板(792)的下圆面固连锥形块(793),且锥形块(793)对应内筒体(711)中空水道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支撑机构(77)包括开设于安装板(10)下表面靠近电机(71)输出轴位置的第二活动槽(771);所述第二活动槽(771)内部对称设置两组活动块(772);两组所述活动块(772)的下端均固连支撑杆(773),所述支撑杆(773)的下端均贯穿安装板(10)并与外筒体(76)上表面固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体(76)底部开口位置固连过滤板(74),且过滤板(74)中间位置开设有供碳源储罐(4)连接管道通过的圆形孔,所述过滤板(74)中间位置的圆形孔内壁固连橡胶套(712),用于保护碳源储罐(4)连接管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内部靠近碳源匀布机构(7)的下方也设置有潜水搅拌机(12);所述匀流板(11)底部开设有供污泥通过的泄泥口(14)。
10.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经厌氧处理的废水经进水口(6)通入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废水经池体(1)内部的流体填料上的反硝化菌进行反硝化脱氮;
S2:经过S1步骤流入池体(1)内的废水在经反硝化脱氮处理后流出出水口(5)时,水质反馈单元(13)会对水体进行检测,并实时向后台控制中心反馈经处理后的废水的出水总氮含量、出水量、出水COD浓度的相关数据;
S3:S2步骤检测到流出废水水质的相关数据不达标后,需要进行碳源的添加,此时,碳源储罐(4)内部的泵体启动,经管道将合适量的液态碳源输送至碳源匀布机构(7),碳源投加量可利用公式:Y=进水量*(5*N差值-C差值)/碳源COD当量,其中Y:碳源投加量,N差值:进水总氮含量-排放要求总氮含量,C差值:进水COD浓度-出水COD浓度;
S4:S3步骤中进入碳源匀布机构(7)的碳源经匀布后,进入池体(1)内部,反硝化细菌利用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反应对废水进行脱氮;
S5:经S4步骤处理的废水在出水口(5)经水质反馈单元(13)检测,符合相关步骤排放要求后,出水口(5)打开,废水经出水口(5)流出,进入下一处理工序,完成废水的缺氧脱氮处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35090.0A CN114314824B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35090.0A CN114314824B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14824A true CN114314824A (zh) | 2022-04-12 |
CN114314824B CN114314824B (zh) | 2023-11-03 |
Family
ID=81051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35090.0A Active CN114314824B (zh) | 2021-12-15 | 2021-12-15 | 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314824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04576A (zh) * | 2022-10-26 | 2022-12-23 | 青岛万慧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污水高效脱氮工艺 |
CN117772027A (zh) * | 2024-02-28 | 2024-03-29 | 威海索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石油污水处理用加药装置及加药方法 |
Citation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55772A (ja) * | 1993-11-30 | 1995-06-20 | Alps Koatsu Kk | 薬石回転形創水器 |
JP2001179064A (ja) * | 2000-11-09 | 2001-07-03 | Tetsusaburo Sato | 気液混合装置 |
JP2003260476A (ja) * | 2002-03-08 | 2003-09-16 | Kazunori Yamawaki | 汚水浄化槽用薬筒 |
JP2011136282A (ja) * | 2009-12-28 | 2011-07-14 | Kobe Steel Ltd | 混練機 |
KR101127015B1 (ko) * | 2012-02-01 | 2012-03-26 | 주식회사 월드이노텍 | 교반회전체를 구비하는 원심분리기 |
KR101209138B1 (ko) * | 2012-01-31 | 2012-12-06 | 광주광역시 남구 | 교반장치 |
CN206359303U (zh) * | 2016-12-14 | 2017-07-28 | 赵丽霞 | 一种一次连续污水混酸装置 |
CN108031316A (zh) * | 2018-01-16 | 2018-05-15 | 天津科创复兴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 一种化工生产用离心式料液混合装置 |
CN108097109A (zh) * | 2017-12-19 | 2018-06-01 | 穆雨鑫 | 一种油液旋流混合器 |
CN108261967A (zh) * | 2018-01-31 | 2018-07-10 | 马骏 | 一种齿轮传动式杀虫剂农药配比用混匀装置 |
CN108439564A (zh) * | 2018-04-17 | 2018-08-24 | 武汉中智德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抛洒式混合的环保型污水处理用设备 |
JP2018202375A (ja) * | 2017-06-09 | 2018-12-27 | 穂栄株式会社 | 気液混合ノズル |
CN208701688U (zh) * | 2018-08-08 | 2019-04-05 | 湖北金扬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造孔灌注添加缓凝剂的装置 |
CN209702390U (zh) * | 2019-03-28 | 2019-11-29 | 上海岫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深床反硝化滤池的加药装置 |
CN110665383A (zh) * | 2019-11-14 | 2020-01-10 | 杭小洁 | 一种水性涂料工艺系统、制备工艺及其组分配比 |
CN211078514U (zh) * | 2019-10-17 | 2020-07-24 | 张胜荣 | 一种污水处理的投药结构 |
CN111744383A (zh) * | 2019-03-29 | 2020-10-09 | 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气液两相流分配器与气液两相流分配方法 |
CN212215156U (zh) * | 2020-04-14 | 2020-12-25 | 四川大学 | 一种基础医学实验药剂混合装置 |
CN212663433U (zh) * | 2020-06-15 | 2021-03-09 | 黄苏来 | 医药加工用配液罐 |
WO2021223378A1 (zh) * | 2020-05-07 | 2021-11-11 | 青岛理工大学 | 反应分区可调的两级缺/好氧生物膜污水处理系统 |
-
2021
- 2021-12-15 CN CN202111535090.0A patent/CN11431482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155772A (ja) * | 1993-11-30 | 1995-06-20 | Alps Koatsu Kk | 薬石回転形創水器 |
JP2001179064A (ja) * | 2000-11-09 | 2001-07-03 | Tetsusaburo Sato | 気液混合装置 |
JP2003260476A (ja) * | 2002-03-08 | 2003-09-16 | Kazunori Yamawaki | 汚水浄化槽用薬筒 |
JP2011136282A (ja) * | 2009-12-28 | 2011-07-14 | Kobe Steel Ltd | 混練機 |
KR101209138B1 (ko) * | 2012-01-31 | 2012-12-06 | 광주광역시 남구 | 교반장치 |
KR101127015B1 (ko) * | 2012-02-01 | 2012-03-26 | 주식회사 월드이노텍 | 교반회전체를 구비하는 원심분리기 |
CN206359303U (zh) * | 2016-12-14 | 2017-07-28 | 赵丽霞 | 一种一次连续污水混酸装置 |
JP2018202375A (ja) * | 2017-06-09 | 2018-12-27 | 穂栄株式会社 | 気液混合ノズル |
CN108097109A (zh) * | 2017-12-19 | 2018-06-01 | 穆雨鑫 | 一种油液旋流混合器 |
CN108031316A (zh) * | 2018-01-16 | 2018-05-15 | 天津科创复兴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 一种化工生产用离心式料液混合装置 |
CN108261967A (zh) * | 2018-01-31 | 2018-07-10 | 马骏 | 一种齿轮传动式杀虫剂农药配比用混匀装置 |
CN108439564A (zh) * | 2018-04-17 | 2018-08-24 | 武汉中智德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抛洒式混合的环保型污水处理用设备 |
CN208701688U (zh) * | 2018-08-08 | 2019-04-05 | 湖北金扬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造孔灌注添加缓凝剂的装置 |
CN209702390U (zh) * | 2019-03-28 | 2019-11-29 | 上海岫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深床反硝化滤池的加药装置 |
CN111744383A (zh) * | 2019-03-29 | 2020-10-09 | 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气液两相流分配器与气液两相流分配方法 |
CN211078514U (zh) * | 2019-10-17 | 2020-07-24 | 张胜荣 | 一种污水处理的投药结构 |
CN110665383A (zh) * | 2019-11-14 | 2020-01-10 | 杭小洁 | 一种水性涂料工艺系统、制备工艺及其组分配比 |
CN212215156U (zh) * | 2020-04-14 | 2020-12-25 | 四川大学 | 一种基础医学实验药剂混合装置 |
WO2021223378A1 (zh) * | 2020-05-07 | 2021-11-11 | 青岛理工大学 | 反应分区可调的两级缺/好氧生物膜污水处理系统 |
CN212663433U (zh) * | 2020-06-15 | 2021-03-09 | 黄苏来 | 医药加工用配液罐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04576A (zh) * | 2022-10-26 | 2022-12-23 | 青岛万慧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污水高效脱氮工艺 |
CN115504576B (zh) * | 2022-10-26 | 2023-10-20 | 青岛万慧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污水高效脱氮工艺 |
CN117772027A (zh) * | 2024-02-28 | 2024-03-29 | 威海索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石油污水处理用加药装置及加药方法 |
CN117772027B (zh) * | 2024-02-28 | 2024-06-11 | 威海索通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石油污水处理用加药装置及加药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14824B (zh) | 2023-11-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314824A (zh) | 一种反硝化脱氮缺氧废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106946355B (zh) | 一种射流曝气式a/o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其污水处理工艺 | |
CN103613229B (zh) | 强化电化学耦合催化氧化装置及工艺 | |
CN115353205B (zh) | 生化反应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 |
CN113233586A (zh) | 多模式微氧曝气aao-mbr高效节能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114604971A (zh) | 强化生物除磷的BioDopp生化反应系统及污水处理方法 | |
EP0851844A1 (de) | Verfahren zur reinigung von abwasser | |
JP2004089854A (ja) | フェントン酸化法による有機物含有排水のcod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 |
CN220376383U (zh) | 一种污水处理池加药装置 | |
CN203440190U (zh) | 多元微电解复合二元催化氧化装置 | |
CN102826656A (zh) | 一种工业污水深度脱氮及回用工艺 | |
CN216472466U (zh) | 一种基于a2/o+mbbr工艺的强化脱氮除磷系统 | |
CN115849613A (zh) | 一种污水总氮处理装置 | |
CN108726671B (zh) | 一种改良型奥贝尔氧化沟 | |
CN114409083A (zh) | 一种奥贝尔氧化沟升级改造的方法 | |
CN218968997U (zh) | 一种内循环间歇可调式生化处理系统 | |
CN207313241U (zh) | 一种防气蚀微氧脱氮反应器 | |
EP1388524A1 (de) | Diskontinuierlich arbeitendes Klärverfahren und Kleinkläranlage oder kleine Kläranlage zur Durchführung des Verfahrens | |
CN111233262A (zh) | 一种新型污水生物处理ac-sbr运行控制方法 | |
CN111847645A (zh) | 硝化反硝化反应塔 | |
CN115650519B (zh) | 一种中药废水处理集成系统 | |
CN221217457U (zh) | 一种碳源均匀投加装置 | |
CN210117319U (zh) | 一种生化组合池装置 | |
CN222729604U (zh) | 一种双模式农污一体化处理装置 | |
CN211394041U (zh) | 一种污水处理用曝气池及使用该曝气池的污水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008 Address after: 2103, Jinhao building, No.109, Fuyong section, Guangshen Road, Fenghuang community, Fuyo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8103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yijiash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000 Changsha huashiji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No. 673, Xinsheng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Changsha, Hunan Applicant before: Huang Jiangna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