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307978B - 一种用于高效去除As(V)的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高效去除As(V)的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07978B
CN114307978B CN202111021755.6A CN202111021755A CN114307978B CN 114307978 B CN114307978 B CN 114307978B CN 202111021755 A CN202111021755 A CN 202111021755A CN 114307978 B CN114307978 B CN 1143079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sorbent
magnesium oxide
soluble starch
adsorption
composite adsorb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217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307978A (zh
Inventor
占伟
杜冬云
雷润龙
李瑞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filed Critical South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riority to CN20211102175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3079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307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7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307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079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体中砷的去除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效去除As(V)的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以氧化镁为基础,通过可溶性淀粉对氧化镁进行溶胶凝胶法改性得到了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制备条件简单、安全高效、成本低廉的优势,为吸附处理含砷废水提供了新的思路。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高效去除As(V)的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 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中砷的去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效去除As(V)的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砷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并被人类广泛使用的准金属元素,能够通过特定的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在环境中形成富集与污染,并通过直接吸食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进入人体造成危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砷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来,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
目前国内外的除砷技术大致有:混凝法、吸附法、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生物法,膜分离法及其他方法。在众多去除砷污染的方法中,吸附法因其操作简便、去除效果好、不易产生二次污染,且吸附材料来源广泛、可重复使用的优点成为含砷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吸附剂是吸附法除砷的核心。在天然矿物、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生物质材料及工业废弃物等吸附材料中,金属氧化物具有丰富的表面功能基团、多样的化学组分以及多变的结构、形貌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砷污染治理。其中氧化镁材料以高比表面积、表面富含羟基,且存在大量活性位点,吸附性能高效、成本低廉、绿色无污染等特性被广泛应用。
然而很多氧化镁吸附剂的研究均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或是复杂的共沉淀过程,其制备效率低,条件复杂,成本昂贵使得氧化镁吸附剂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文献1(敖乾,李水娥,李慧赢,郭慧娴,刘祥伟.不同前驱体制备多孔氧化镁吸附剂的研究[J].应用化工,2021,50(07):1855-1858+1862.)公开了以氢氧化镁、草酸镁、碱式碳酸镁作为前驱体,通过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制备多孔氧化镁。该研究制备出了比表面积大的多孔氧化镁,但是其制备过程复杂,不利于实际应用与推广。文献2(郭艺伟.高比表面积氧化镁吸附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公开了以氯化镁为镁源,以尿素为氨缓释沉淀剂,采用水热法可控制备立方体碳酸镁前驱体,通过空气气氛焙烧制备得到高比表面积立方体氧化镁吸附材料。但其制备过程复杂,需要反应釜高温高压制备氧化镁晶体前驱体,不利于实际应用与推广。
经过前期研究发现,普鲁兰多糖能够显著提高氧化镁吸附砷的吸附性能,且具有制备简单、安全无毒、不造成二次污染的优点。文献3(普鲁兰复合吸附剂对As的去除研究,雷润龙等,硫酸工业,2018,第12期,4-8)公开了以重金属砷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普鲁兰和氧化镁用溶胶凝胶法制得氧化镁-普鲁兰复合吸附剂。该法采用普鲁兰对氧化镁进行改性后制得的复合吸附剂对水体中的As(V)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是由于普鲁兰价格昂贵,使得氧化镁-普鲁兰复合吸附剂的成本很高,不利于实际应用与推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制备方法复杂、成本高效率低等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简单的方法的制备出安全高效、成本低廉的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用于去除废水中的As(V)。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高效去除As(V)的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依次包括:
(1)取一定量的可溶性淀粉加入到与可溶性淀粉比例为(15~30mL):1g的去离子水中,边加热边搅拌,煮沸1-2min,颜色由乳白色变得清澈透明后再加入一定量的轻质氧化镁,同时停止加热,并使用磁力搅拌器在常温下搅拌6~24h使得充分混合,得混合液;
(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转入离心管中,以6000~8000r/min的转速离心10~20min,将其上清液倒出,将固体置于60~80℃的烘箱中12~24h后取出;
(3)将步骤(2)所得固体转入坩埚中,放入马弗炉,在300~600℃温度下煅烧1.0~3.0h;
(4)将步骤(3)所得固体用研钵磨碎,过80~120目筛子,得到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
进一步,所述轻质氧化镁和可溶性淀粉的质量比为(0.67~4):1;优选的,质量比为3:2。
优选的,步骤(1)中:搅拌时间为9~18h;最优选的,搅拌时间为12h。
优选的,步骤(3)中:煅烧温度为400~600℃。
最优选的,步骤(1)~(3)中:轻质氧化镁和可溶性淀粉的质量比为3:2,搅拌时间为12h,在400℃温度下煅烧2h。
优选的,步骤(4)中:所得吸附剂过100目筛子。
一种利用上述制备方法所得的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在高效去除含As(V)废水中As(V)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含As(V)废水的温度为常温。
优选的,所述吸附剂在加入至含As(V)废水前,调节水体pH值为3~11。
优选的,所述含As(V)废水中As(V)初始浓度范围为10~100mg/L。
优选的,所述吸附剂在加入至含As(V)废水后,吸附时间为10~360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用于高效去除As(V)的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其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吸附效果好的特点,在常温下就对As(V)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在较短时间内可到达吸附平衡,为吸附处理含砷废水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环境效益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所得吸附剂1的扫描电镜图,其中(a)、(b)为不同放大倍数的SEM图。
从图1中可以观察到吸附剂1出现了明显的花瓣片层结构,这是因为加入了可溶性淀粉,MgO与可溶性淀粉在液相下进行水解、缩合化学反应,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溶胶,再经陈化胶粒间缓慢聚合,形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凝胶,最后经过干燥、烧结固化后出现了团聚附着及多空隙的结构。最后形成了规则片层结构。
图2是实施例1所得吸附剂1测得的吸附时间对吸附剂1去除As(V)性能的影响。
图3是实施例1所得吸附剂1测得的溶液初始pH对吸附剂1去除As(V)性能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但本发明权利要求书请求保护的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用原料:轻质氧化镁来自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可溶性淀粉来自于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
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含As(V)废水采用Na3AsO4·12H2O与去离子水配制而成,浓度以As(V)元素计量。吸附剂吸附后滤液As(V)浓度用原子吸收光谱仪(赛默飞ICE3500)测定吸附后过滤所得滤液中的As(V)浓度,并计算出砷的去除率及吸附剂的吸附容量。
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吸附剂吸附As(V)的方法,采用静态吸附法,其吸附剂对As(V)的去除率、吸附容量的检测步骤如下:
使用吸附剂吸附As(V)后取样,用0.45μm微孔滤膜过滤,滤液中残留的As(V)浓度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量,然后按照(1)式计算吸附剂对As(V)的去除率,按照(2)式计算吸附剂对As(V)的吸附容量。
R:吸附剂对As(V)的去除率;
q:吸附剂对As(V)的吸附容量(mg/g);
c0:初始As(V)浓度(mg/L);
c:吸附后残留As(V)浓度(mg/L);
v:含As(V)溶液的体积(L);
m:加入复合吸附剂的重量(g)。
根据吸附剂吸附对As(V)的去除率和吸附容量随时间的变化,可绘制出去除率和吸附容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由此获得吸附剂对As(V)的吸附性能参数。
实施例1
一种用于高效去除As(V)的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依次如下:
(1)取2.0g可溶性淀粉加入到30mL去离子水中,边加热边搅拌,煮沸1~2min,颜色由乳白色变得清澈透明后加入3.0g轻质氧化镁,同时停止加热,并使用磁力搅拌器在常温下连续搅拌12h,得混合液;
(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转入50mL离心管中,以6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将其上清液倒出,将固体放入60℃的烘箱中24h后取出;
(3)将步骤(2)所得固体转入坩埚中,放入马弗炉,在400℃温度下煅烧2.0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4)将步骤(3)所得固体用研钵磨碎,过100目的筛子,得到吸附剂1。
将制备得到的吸附剂进行吸附As(V)试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吸附时间对吸附剂去除As(V)性能的影响
在锥形瓶中配置100mL一系列浓度约为50mg/L的As(V)溶液(具体As(V)浓度以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为准,下同),称取一系列0.050g复合吸附剂(实施例1制备的吸附剂1)投加到As(V)溶液中,使吸附剂的投加比为0.500g/L,在室温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10min后取样,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吸附后滤液中As(V)浓度。同样条件下,改变吸附时间分别为20、30、40、50、60、90、120、180、240、300、360min,所得去除率、吸附容量数据详见表1。
表1.吸附时间对吸附剂1去除As(V)性能的影响
吸附时间(min) 吸附容量(mg/g) 去除率(%)
10 18.76 19.19
20 25.69 26.28
30 33.75 34.51
40 41.57 42.52
50 48.54 49.64
60 53.48 54.69
90 67.79 69.33
120 78.32 80.10
180 92.59 94.69
240 96.26 98.44
300 97.38 99.59
360 97.38 99.59
将表1数据绘制成图,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对As(V)的吸附容量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在0~180min,吸附剂对As(V)处于快速吸附的过程,其去除率从0迅速到94.69%。在180min以后,吸附速率慢慢减缓,最后在300min趋于吸附饱和。在反应前期,As(V)迅速被吸附剂表面丰富的吸附活性位点捕捉,使得吸附容量快速增加,随着吸附的进行,活性位点数量减少,同时吸附剂表面附着大量As(V),使得粒子表面显示负电性。由于静电作用及吸附活性位点的减少,在接下来的吸附过程中,As(V)不易被吸附到吸附剂表面,导致其无法进一步吸附,从而使吸附速率下降,直至吸附平衡。在吸附360min后,As(V)去除率为99.59%,吸附容量为97.38mg/g。
2)初始pH对吸附剂去除As(V)性能的影响
在锥形瓶中配置100mL一系列浓度约为50mg/L的As(V)溶液,溶液pH用NaOH/HCl溶液分别调节为1.0、3.0、5.0、7.0、9.0、11.0和13.0,称取一系列0.050g复合吸附剂(实施例1制备的吸附剂1)投加到As(V)溶液中,使吸附剂的投加比为0.500g/L,在室温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60min后取样,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吸附后滤液中As(V)浓度。其所得去除率、吸附容量数据详见表2。
表2.溶液初始pH对吸附剂1去除As(V)性能的影响
初始pH 吸附容量(mg/g) 去除率(%)
1.0 11.44 11.65
3.0 90.16 91.85
5.0 85.74 87.35
7.0 83.17 84.73
9.0 86.04 87.66
11.0 77.23 78.68
13.0 21.04 21.44
将表2数据绘制成图,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当溶液初始pH在3~11的条件下,其对吸附剂1去除As(V)的影响并不大,均能达到良好的吸附效果。只有在pH为1或是13的情况下,吸附剂1对As(V)去除效果不佳,这是因为在极酸或是极碱的情况下,吸附剂1已经发生了溶解,其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其去除As(V)效果差。
3)共存离子对吸附剂去除As(V)性能的影响
在锥形瓶中配置100mL一系列浓度约为50mg/L的As(V)溶液,共存离子(选自Cl-、NO3 -、SO4 2-、CO3 2-和HPO4 2-之一)的浓度分别为0.5mmol/L、1.0mmol/L、2.0mmol/L、5.0mmol/L和10.0mmol/L,称取一系列0.050g复合吸附剂(实施例1制备的吸附剂1)投加到As(V)溶液中,使吸附剂的投加比为0.500g/L,在室温条件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60min后取样,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吸附后滤液中As(V)浓度。其所得去除率、吸附容量数据详见表3。
表3.共存离子对吸附剂1去除As(V)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常见共存离子Cl-、NO3 -、SO4 2-在10mmol/L以下的离子浓度对吸附剂1去除As(V)是没有影响的。但HPO4 2-对其去除As(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0.5mmol/L的情况下,吸附剂1对As(V)吸附容量为72.79mg/g,其明显低于其他离子存在时的吸附容量。当HPO4 2-浓度越大时,对吸附剂1去除As(V)的影响就越大,当HPO4 2-在10mmol/L时,吸附剂1对As(V)吸附容量直接下降到14.22mg/g。CO3 2-在10mmol/L的情况下,吸附剂1对As(V)吸附容量也有所下降,由99.69mg/g下降到93.49mg/g。可见当有HPO4 2-离子共存时,吸附剂1对As(V)的吸附作用会被抑制,这是因为HPO4 2-会竞争吸附在吸附剂的吸附位点上,使得吸附剂对As(V)的吸附作用减弱。
实施例2
一种用于高效去除As(V)的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依次如下:
(1)取1.0g可溶性淀粉加入到30mL去离子水中,边加热边搅拌,煮沸1~2min,颜色由乳白色变得清澈透明后加入5.0g轻质氧化镁,同时停止加热,并使用磁力搅拌器在常温下连续搅拌12h,得混合液;
(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转入50mL离心管中,以6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将其上清液倒出,将固体放入60℃的烘箱中24h后取出;
(3)将步骤(2)所得固体转入坩埚中,放入马弗炉,在400℃温度下煅烧2.0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4)将步骤(3)所得固体用研钵磨碎,过100目的筛子,得到吸附剂2。
将制备得到的吸附剂进行吸附As(V)试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在锥形瓶中配置100mL浓度约为50mg/L的As(V)溶液,称取0.050g复合吸附剂(实施例2制备的吸附剂2)投加到As(V)溶液中,使吸附剂的投加比为0.500g/L,在室温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60min后取样,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吸附后滤液中As(V)浓度。其所得去除率、吸附容量数据详见表4。
表4.吸附剂2对As(V)的去除性能
吸附时间(min) 吸附容量(mg/g) 去除率(%)
360 66.64 64.93
实施例3
一种用于高效去除As(V)的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依次如下:
(1)取1.0g可溶性淀粉加入到30mL去离子水中,边加热边搅拌,煮沸1~2min,颜色由乳白色变得清澈透明后加入4.0g轻质氧化镁,同时停止加热,并使用磁力搅拌器在常温下连续搅拌12h,得混合液;
(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转入50mL离心管中,以6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将其上清液倒出,将固体放入60℃的烘箱中24h后取出;
(3)将步骤(2)所得固体转入坩埚中,放入马弗炉,在400℃温度下煅烧2.0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4)将步骤(3)所得固体用研钵磨碎,过100目的筛子,得到吸附剂3。
将制备得到的吸附剂进行吸附As(V)试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在锥形瓶中配置100mL浓度约为50mg/L的As(V)溶液,称取0.050g复合吸附剂(实施例3制备的吸附剂3)投加到As(V)溶液中,使吸附剂的投加比为0.500g/L,在室温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60min后取样,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吸附后滤液中As(V)浓度。其所得去除率、吸附容量数据详见表5。
表5.吸附剂3对As(V)的去除性能
吸附时间(min) 吸附容量(mg/g) 去除率(%)
360 96.84 94.35
实施例4
一种用于高效去除As(V)的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依次如下:
(1)取2.0g可溶性淀粉加入到30mL去离子水中,边加热边搅拌,煮沸1~2min,颜色由乳白色变得清澈透明后加入2.0g轻质氧化镁,同时停止加热,并使用磁力搅拌器在常温下连续搅拌12h,得混合液;
(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转入50mL离心管中,以6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将其上清液倒出,将固体放入60℃的烘箱中24h后取出;
(3)将步骤(2)所得固体转入坩埚中,放入马弗炉,在400℃温度下煅烧2.0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4)将步骤(3)所得固体用研钵磨碎,过100目的筛子,得到吸附剂4。
将制备得到的吸附剂进行吸附As(V)试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在锥形瓶中配置100mL浓度约为50mg/L的As(V)溶液,称取0.050g复合吸附剂(实施例4制备的吸附剂4)投加到As(V)溶液中,使吸附剂的投加比为0.500g/L,在室温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60min后取样,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吸附后滤液中As(V)浓度。其所得去除率、吸附容量数据详见表6。
表6.吸附剂4对As(V)的去除性能
吸附时间(min) 吸附容量(mg/g) 去除率(%)
360 96.97 94.48
实施例5
一种用于高效去除As(V)的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依次如下:
(1)取3.0g可溶性淀粉加入到30mL去离子水中,边加热边搅拌,煮沸1~2min,颜色由乳白色变得清澈透明后加入2.0g轻质氧化镁,同时停止加热,并使用磁力搅拌器在常温下连续搅拌12h,得混合液;
(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转入50mL离心管中,以6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将其上清液倒出,将固体放入60℃的烘箱中24h后取出;
(3)将步骤(2)所得固体转入坩埚中,放入马弗炉,在400℃温度下煅烧2.0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4)将步骤(3)所得固体用研钵磨碎,过100目的筛子,得到吸附剂5。
将制备得到的吸附剂进行吸附As(V)试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在锥形瓶中配置100mL浓度约为50mg/L的As(V)溶液,称取0.050g复合吸附剂(实施例5制备的吸附剂5)投加到As(V)溶液中,使吸附剂的投加比为0.500g/L,在室温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60min后取样,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吸附后滤液中As(V)浓度。其所得去除率、吸附容量数据详见表7。
表7.吸附剂5对As(V)的去除性能
吸附时间(min) 吸附容量(mg/g) 去除率(%)
360 97.37 94.87
实施例6
一种用于高效去除As(V)的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依次如下:
(1)取4.0g可溶性淀粉加入到30mL去离子水中,边加热边搅拌,煮沸1~2min,颜色由乳白色变得清澈透明后加入1.0g轻质氧化镁,同时停止加热,并使用磁力搅拌器在常温下连续搅拌12h,得混合液;
(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转入50mL离心管中,以6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将其上清液倒出,将固体放入60℃的烘箱中24h后取出;
(3)将步骤(2)所得固体转入坩埚中,放入马弗炉,在400℃温度下煅烧2.0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4)将步骤(3)所得固体用研钵磨碎,过100目的筛子,得到吸附剂6。
将制备得到的吸附剂进行吸附As(V)试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在锥形瓶中配置100mL浓度约为50mg/L的As(V)溶液,称取0.050g复合吸附剂(实施例6制备的吸附剂6)投加到As(V)溶液中,使吸附剂的投加比为0.500g/L,在室温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60min后取样,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吸附后滤液中As(V)浓度。其所得去除率、吸附容量数据详见表8。
表8.吸附剂6对As(V)的去除性能
吸附时间(min) 吸附容量(mg/g) 去除率(%)
360 73.97 72.07
对比例1
将轻质氧化镁吸附剂对As(V)进行吸附试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在锥形瓶中配置100mL一系列浓度约为50mg/L的As(V)溶液,称取一系列0.050g轻质氧化镁作为吸附剂投加到As(V)溶液中,使吸附剂的投加比为0.500g/L,在室温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10min后取样,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吸附后滤液中As(V)浓度。同样条件下,改变吸附时间分别为20、30、40、50、60、90、120、180、240、300、360min,所得去除率、吸附容量数据详见表2。结果表明,轻质氧化镁吸附剂对As(V)的吸附性能较差,其对As(V)的去除率较低,可以看出经过可溶性淀粉对氧化镁的改性,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能高效的吸附去除As(V)。
表9.吸附时间对轻质氧化镁吸附剂去除As(V)性能的影响
吸附时间(min) 吸附容量(mg/g) 去除率(%)
10 1.49 1.53
20 1.28 1.31
30 2.32 2.38
40 1.22 1.24
50 1.84 1.88
60 2.77 2.83
90 3.14 3.21
120 2.77 2.83
180 3.49 3.57
240 3.38 3.45
300 3.68 3.76
360 3.09 3.16
对比例2
一种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依次如下:
(1)取2.0g可溶性淀粉加入到30mL去离子水中,边加热边搅拌,煮沸1~2min,颜色由乳白色变得清澈透明后自然冷却,冷却后加入3.0g轻质氧化镁,并使用磁力搅拌器在常温下连续搅拌12h,得混合液;
(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转入50mL离心管中,以6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将其上清液倒出,将固体放入60℃的烘箱中24h后取出;
(3)将步骤(2)所得固体转入坩埚中,放入马弗炉,在400℃温度下煅烧2.0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4)将步骤(3)所得固体用研钵磨碎,过100目的筛子,得到吸附剂7。
将制备得到的吸附剂进行吸附As(V)试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在锥形瓶中配置100mL浓度约为50mg/L的As(V)溶液,称取0.050g复合吸附剂(对比例2制备的吸附剂7)投加到As(V)溶液中,使吸附剂的投加比为0.500g/L,在室温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60min后取样,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吸附后滤液中As(V)浓度。其所得去除率、吸附容量数据详见表10。
表10.吸附剂7对As(V)的去除性能
吸附时间(min) 吸附容量(mg/g) 去除率(%)
360 85.41 79.96
对比例3
一种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依次如下:
(1)取2.0g可溶性淀粉与3.0g轻质氧化镁用玻璃棒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到30mL去离子水中不加热,直接用磁力搅拌器在常温下搅拌12h,得混合液;
(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转入50mL离心管中,以6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将其上清液倒出,将固体放入60℃的烘箱中24h后取出;
(3)将步骤(2)所得固体转入坩埚中,放入马弗炉,在400℃温度下煅烧2.0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4)将步骤(3)所得固体用研钵磨碎,过100目的筛子,得到吸附剂8。
将制备得到的吸附剂进行吸附As(V)试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在锥形瓶中配置100mL浓度约为50mg/L的As(V)溶液,称取0.050g复合吸附剂(对比例3制备的吸附剂8)投加到As(V)溶液中,使吸附剂的投加比为0.500g/L,在室温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60min后取样,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吸附后滤液中As(V)浓度。其所得去除率、吸附容量数据详见表11。
表11.吸附剂8对As(V)的去除性能
吸附时间(min) 吸附容量(mg/g) 去除率(%)
360 75.14 70.34
对比例4
一种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依次如下:
(1)取2.0g可溶性淀粉与3.0g轻质氧化镁用玻璃棒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到30mL去离子水中,边加热边搅拌,煮沸1~2min后停止加热,然后用磁力搅拌器在常温下搅拌12h,得混合液;
(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转入50mL离心管中,以6000r/min的转速离心10min,将其上清液倒出,将固体放入60℃的烘箱中24h后取出;
(3)将步骤(2)所得固体转入坩埚中,放入马弗炉,在400℃温度下煅烧2.0h,冷却至室温后取出;
(4)将步骤(3)所得固体用研钵磨碎,过100目的筛子,得到吸附剂9。
将制备得到的吸附剂进行吸附As(V)试验,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在锥形瓶中配置100mL浓度约为50mg/L的As(V)溶液,称取0.050g复合吸附剂(对比例4制备的吸附剂9)投加到As(V)溶液中,使吸附剂的投加比为0.500g/L,在室温下用磁力搅拌器搅拌360min后取样,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后,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吸附后滤液中As(V)浓度。其所得去除率、吸附容量数据详见表12。
表12.吸附剂9对As(V)的去除性能
吸附时间(min) 吸附容量(mg/g) 去除率(%)
360 83.99 78.63

Claims (5)

1.一种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在吸附去除含As(V)废水中As(V)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在加入至含As(V)废水前,调节废水pH值为3~11;所述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
(1)取可溶性淀粉加入到与可溶性淀粉比例为15~30mL:1g的去离子水中,边加热边搅拌,煮沸1-2min,颜色由乳白色变得清澈透明后再加入轻质氧化镁,同时停止加热,搅拌6~24h,得混合液;
(2)将步骤(1)所得混合液转入离心管中,离心脱水,将上清液倒出,将固体置于60~80℃的烘箱中12~24h后取出;
(3)将步骤(2)所得固体转入坩埚中,放入马弗炉,在400~600℃温度下煅烧2.0~3.0h;
(4)将步骤(3)所得固体磨碎,过80~120目筛子,得到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
所述轻质氧化镁和可溶性淀粉的质量比为(0.67~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轻质氧化镁和可溶性淀粉的质量比为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加入轻质氧化镁,同时停止加热,搅拌12h;步骤(3)中在400℃温度下煅烧2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含As(V)废水中As(V)初始浓度范围为10~100m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在加入至含As(V)废水后,吸附时间为360分钟。
CN202111021755.6A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用于高效去除As(V)的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Active CN1143079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1755.6A CN114307978B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用于高效去除As(V)的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1755.6A CN114307978B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用于高效去除As(V)的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7978A CN114307978A (zh) 2022-04-12
CN114307978B true CN114307978B (zh) 2024-08-30

Family

ID=81045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21755.6A Active CN114307978B (zh) 2021-09-01 2021-09-01 一种用于高效去除As(V)的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0797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5790A (en) * 1994-12-07 1999-11-16 Project Earth Industries, Inc. Method of making acid contacted enhanced aluminum oxide adsorbent particle
CN111704194B (zh) * 2020-06-30 2022-09-13 广西夏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无机非金属矿材料的复合污水处理剂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普鲁兰复合吸附剂对As的去除研究;雷润龙等;《硫酸工业》;20181231(第12期);第4-8页 *
氧化镁/可溶性淀粉复合除氟剂的制备及其除氟机理研究;胡佳;《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工程科技Ⅰ辑》;20120715(第7期);第15-44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07978A (zh) 202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3329A (zh) 一种以金属有机骨架为模板的铈基复合氧化物VOCs燃烧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16924A (zh) 一种煤矸石基多孔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68812A (zh) 一种Co3O4/埃洛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824163A (zh) 复合氧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29975A (zh) 一种修复铅镉砷复合污染的土壤钝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824069A (zh) 用于处理含砷废水的稀土掺杂铁炭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4307978B (zh) 一种用于高效去除As(V)的可溶性淀粉-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1203190A (zh) 一种高不饱和配位体系三价铈除磷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CN114307977B (zh) 一种用于高效去除As(V)的果胶-氧化镁复合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0128141A (zh) 一种新型2:17型钐钴永磁材料烧结用垫料制备方法
CN112675817B (zh) 一种多孔磁性Fe/C混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600133A (zh) 一种除磷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111615B (zh) 一种类珊瑚状生物炭/水合氧化铁复合除砷剂的制备方法
CN116832790B (zh) 一种固态胺低温碳捕集材料在低温co2吸附中的应用
CN105056873B (zh) 一种表面富羟基无机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501858B (zh) 磁性硫氮掺杂生物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共吸附抗生素与重金属离子中的应用
CN108264069B (zh) 一种单分散纳米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CN117000209A (zh) 一种壳聚糖-纳米二氧化钛包覆笋壳生物炭吸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349041B (zh) 一种适用于钠离子电池电极的硫化锌和硫化钴核壳立方体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548375A (zh) 一种多孔氧化锰/氧化铈复合脱二氧化硫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386732A (zh) 一种采用吸附隔离剂制备纳米氧化铈的方法与系统
CN112919523B (zh) 一种六边形片状稀土氧化铈的制备方法
CN115672258A (zh) 一种多孔镁基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617327A (zh) 一种纳米单晶锰系锂吸附剂的合成方法
CN110694597A (zh) 一种用于水处理的活性炭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