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2426B - 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02426B CN114302426B CN202111589042.XA CN202111589042A CN114302426B CN 114302426 B CN114302426 B CN 114302426B CN 202111589042 A CN202111589042 A CN 202111589042A CN 114302426 B CN114302426 B CN 11430242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 service
- quality
- user terminal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908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72 for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44 propag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52 re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19 statis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领域,揭示了一种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该方法由家庭网关执行,包括:通过第一网络获取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用户终端在第二网络中的第一标识信息,其中,家庭网关接入了第二网络;向第二网络发送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第一标识信息,在第二网络中根据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第一标识信息确定基于用户终端需求的服务质量流,并在异质网络中根据异质网络间服务质量规则的转换和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控制用户终端和基站间的数据传输,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包括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家庭网关在第二网络的第二标识信息。此方法实现了异质网络的端到端服务质量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用户终端接入网络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可以直接接入4/5G网络,也可以通过非3GPP方式先接入家庭网关,再通过家庭网关间接接入4/5G网络。对于用户终端直接接入4/5G网络的情形,可以实现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控制;但对于用户终端通过家庭网关间接接入4/5G网络的情形,目前并无法实现用户终端和家庭网关间的QoS控制,即无法实现端到端QoS,无法保障高带宽应用的业务需求。
发明内容
在网络通信技术领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所述方法由家庭网关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在用户终端通过异质网络中的第一网络接入家庭网关之后,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获取由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家庭网关接入了所述异质网络中的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包括基站,所述用户终端经由所述第二网络与所述基站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网络中的标识信息;
向所述第二网络发送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在所述第二网络中根据所述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用户终端在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确定基于所述用户终端需求的服务质量规则和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并在所述异质网络中根据所述异质网络间服务质量规则的转换和所述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控制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所述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所述家庭网关在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标识信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装置,所述装置位于家庭网关中,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用户终端通过异质网络中的第一网络接入家庭网关之后,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获取由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家庭网关接入了所述异质网络中的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包括基站,所述用户终端经由所述第二网络与所述基站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网络中的标识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发送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在所述第二网络中根据所述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用户终端在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确定基于所述用户终端需求的服务质量规则和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并在所述异质网络中根据所述异质网络间服务质量规则的转换和所述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控制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所述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所述家庭网关在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标识信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由家庭网关执行,包括如下步骤:在用户终端通过异质网络中的第一网络接入家庭网关之后,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获取由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家庭网关接入了所述异质网络中的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包括基站,所述用户终端经由所述第二网络与所述基站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网络中的标识信息;向所述第二网络发送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在所述第二网络中根据所述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用户终端在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确定基于所述用户终端需求的服务质量规则和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并在所述异质网络中根据所述异质网络间服务质量规则的转换和所述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控制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所述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所述家庭网关在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标识信息。
此方法下,在用户终端通过第一网络接入家庭网关之后,只需要向家庭网关提供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第一标识信息,从而使得第二网络能够获得来自家庭网关的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第一标识信息,第二网络可以根据第一标识信息以及包含了家庭网关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的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确定服务质量流、基于用户终端需求服务质量规则和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进而可以根据异质网络间服务质量规则的转换和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实现异质网络的端到端服务质量控制,能够保证业务体验的一致性,同时,由于无需在本地家庭网关进行服务质量策略定制或者将家庭网关签约,能够实现用户终端的灵活接入,保障终端对高带宽应用的业务需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在异质网络中控制服务质量的具体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在第二网络中根据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确定服务质量流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装置的框图;
图6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此外,附图仅为本申请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
正如在相关技术中提及的那样,当用户设备在家中使用非3GPP方式连接到家庭网关从而接入4G/5G网络时,由于网络属性和设备接入身份的不同,只能在网络侧和家庭网关侧之间实现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控制(且家庭网关需签约QoS业务),但无法在家庭网关和用户终端设备侧之间实现一致的QoS控制,从而导致无法满足端到端QoS,无法保障高带宽应用的业务需求。
为此,本申请首先提供了一种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克服以上缺陷,能够在异质网络中实现端到端服务质量控制,能够保证业务体验的一致性,保障终端对高带宽应用的业务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终端可以是路由器、交换机、个人计算机、防火墙等各种能够作为家庭网关的设备。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架构100包括终端设备101和第二网络102,终端设备101属于第一网络,第二网络102包括家庭网关103、基站104以及多个网元,其中,家庭网关103也属于第一网络,即,家庭网关103既属于第一网络,也属于第二网络,是第一网络中的终端设备101与第二网络102中的基站104进行通信时的数据转发节点。终端设备101具有在第二网络102的第一标识信息,家庭网关103则具有在第二网络102的第二标识信息。因此,该系统架构100为一个异质网络。家庭网关10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终端。当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系统架构中时,一个具体过程可以是这样的:首先,终端设备101向所接入的家庭网关103发送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终端设备101的第一标识信息;然后,家庭网关103在得到了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第一标识信息之后,在该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中进一步添加自身的第二标识信息,进而形成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接着,家庭网关103将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第一标识信息发送给第二网络102中的网元,从而能够在第二网络102中根据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确定服务质量流以及对应的服务质量规则和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最后,该系统架构100中的家庭网关103、终端设备101和基站104等便能够根据与服务质量流相关的服务质量规则和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等各种信息进行服务质量控制,从而实现终端设备101与基站104之间的端到端服务质量控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网络为WIFI网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网络为4G或5G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图1仅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虽然在图1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为智能手机,且仅有一个终端设备接入了家庭网关,但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终端设备还可以为便携式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并且,同时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接入了家庭网关。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也不应因此而受到任何限制。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路由器等家庭网关执行。如图2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10,在用户终端通过异质网络中的第一网络接入家庭网关之后,通过第一网络获取由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第一标识信息,其中,家庭网关接入了异质网络中的第二网络,第二网络包括基站,用户终端经由第二网络与基站通信连接,第一标识信息为用户终端在第二网络中的标识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网络为WIFI网络。
具体地,第二网络可以是4G、5G等符合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规范的网络,第一网络可以是WIFI、蓝牙等非3GPP方式的网络,因此,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为异质网络。家庭网关既可与第一网络中的设备进行通信连接,也可与第二网络中的设备进行通信连接。
用户终端在第二网络中的标识信息比如可以是手机号等。
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可以包括QoS。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指一个网络能够利用各种基础技术,为指定的网络通信提供更好的服务能力,是网络的一种安全机制,是用来解决网络延迟和阻塞等问题的一种技术。QoS中可以包括丢包率等信息。
第二网络中除了包括基站,还可以包括其他4G网络或5G网络中的网元。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在异质网络中控制服务质量的具体实施流程示意图。请参见图3所示,首先,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通过WIFI等non-3GPP接入5GRG(Residential Gateway,家庭网关)。然后,UE向5G RG发送含QoS的业务需求,该业务需求还携带UE标识。
步骤220,向第二网络发送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第一标识信息,以在第二网络中根据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用户终端在第二网络的第一标识信息确定基于用户终端需求的服务质量规则和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并在异质网络中根据异质网络间服务质量规则的转换和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控制用户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包括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家庭网关在第二网络的第二标识信息。
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可以包括QoS和第二标识信息。
服务质量规则是QoS规则,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是QoS流配置信息。QoS规则、QoS流配置信息与QoS流(服务质量流)相对应,QoS流、QoS规则和QoS流配置信息可以是在第二网络中的网元中的确定的。在确定了QoS流之后,QoS流相关的各种信息会被提供给家庭网关、基站、用户终端等各种设备,从而实现端到端的QoS控制。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在第二网络中根据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确定服务质量流的流程图。在图4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还包括应用功能(AF,ApplicationFunction)网元、策略控制功能(PCF,Policy Control function)网元、会话管理功能(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网元和统一数据管理功能(UDM,Unified DataManagement)网元,这些网元可以是5G核心网中的网元。如图4所示,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0,通过应用功能网元接收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并通过应用功能网元向策略控制功能网元发送服务质量请求,服务质量请求包括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第一标识信息。
请继续参见图3,5G RG向AF发送含QoS的业务需求,而且该业务需求中携带UE标识和RG标识;然后,AF向PCF转发QOS请求,这样就使得PCF能够获得UE标识和RG标识。易于理解,正如图3示出的那样,第二网络还可以包括NEF(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网络开放功能)网元,5G RG还可以向NEF发送含QoS的业务需求。
步骤420,在策略控制功能网元中根据接收到的服务质量请求中的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制定策略与计费控制规则,并将策略与计费控制规则发送至会话管理功能网元,策略与计费控制规则包括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
具体地,请继续参见图3,PCF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服务质量需求信息、预配置信息和其他收集的信息制定PCC规则(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 Rule,策略与计费控制规则),并向SMF发送该PCC规则。PCC规则中除了包括UE标识和RG标识之外,还包括规则标识、执行优先级、控制的策略、QoS标识、上下行最大码率/保证码率、数据流的分配和优先级等信息,这些信息主要用于业务数据流的检测和策略控制,以及对业务数据流进行正确的计费。
PCF中可以包括从AF、SMF、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管理网元)等网元收集的信息,这些网元有可能会向PCF提供终端的网络标识、终端的SUPI(身份标识)、用户位置信息、终端IP地址、传输的媒体类型、源目标端口、业务的统计分析及预测信息等。这些信息会和PCF上的预配置信息一起参与到PCC规则的制定。但PCC规则的制定也不一定需要所有这些信息。
步骤430,通过会话管理功能网元根据第一标识信息和第二标识信息在统一数据管理功能网元中进行签约信息查询,分别得到用户终端的第一签约信息和家庭网关的第二签约信息。
SMF中预先存储有各个设备的签约信息。
请继续参见图3,SMF在获得了PCC规则之后,向UDM请求查询UE和5G RG的签约信息,UDM向SMF返回UE和5G RG的签约信息。
步骤440,在会话管理功能网元中根据策略与计费控制规则、第一签约信息和第二签约信息确定基于用户终端服务质量需求的服务质量流。
服务质量流即QoS流,一个QoS流可以用于传输多个业务数据流,是具有相同QoS需求的业务数据流的集合,最终确定出的QoS流是与用户终端的服务质量需求相匹配的;在确定出QoS流之后,还可以进一步确定出与每个QoS流相对应的QoS流配置、QoS规则、包检测规则、QoS执行规则等。
请继续参见图3,SMF在获得了UE和5G RG的签约信息之后,根据PCC规则、签约信息以及其他配置信息,确定基于UE需求的RG QoS流,从而得到合适的QoS流。在此基础上,SMF还可以确定出与QoS流相对应的QoS流配置、QoS规则、包检测规则、QoS执行规则等。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异质网络间服务质量规则的转换和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控制用户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包括:接收基站通过无线承载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其中,无线承载用于对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进行服务质量控制,无线承载是基站通过根据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中的参数信息对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对应的服务质量流进行映射而得到的,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是基站从会话管理功能网元获取到的;向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包。
请继续参见图3,SMF在确定出基于UE需求的RG QoS流之后,会向基站(RAN)发送基于UE需求的RG QoS流配置,基站根据QoS流配置进行无线资源配置,形成RG QoS流与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然后向5G RG发送RG QoS流与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基站可以通过该无线承载发送下行数据包。这样就实现了对下行数据包的QoS控制。
每个QoS流,无论是保证码率型还是非保证码率型,都对应一个QoS流配置,QoS流配置中包括QoS标识、分配与保持优先级、码率之类的信息,SMF把QoS流配置发给基站,是为了供基站进行资源调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还包括用户面功能网元,在会话管理功能网元中还确定与服务质量流对应的包检测规则和服务质量执行规则,异质网络还根据包检测规则和服务质量执行规则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服务质量控制:通过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向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包检测规则和服务质量执行规则;通过用户面功能网元,根据包检测规则和服务质量执行规则将基站的下行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服务质量流。
请继续参见图3,SMF在确定出基于UE需求的RG QoS流之后,还向UPF(UserplaneFunction,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包检测规则与RG QoS执行规则,UPF在获得了包检测规则与RG QoS执行规则后,可以正确检测出下行的业务数据流,并将该下行的业务数据流映射到正确的QoS流进行传输。
请继续参见图3,SMF在确定出基于UE需求的RG QoS流之后,还向5G RG发送其包含的QoS规则和码率要求,5G RG在获得QoS规则之后,将UE与对应QoS规则绑定,从而能够对向该UE发送的下行数据包进行QoS控制。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异质网络间服务质量规则的转换和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控制用户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还包括:接收来自会话管理功能网元的服务质量规则;对服务质量规则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服务质量规则,并将转换后的服务质量规则发送给用户终端,以便用户终端根据转换后的服务质量规则对向家庭网关发送的上行数据包进行服务质量控制;根据服务质量规则对来自用户终端的上行数据包进行检测,并映射到相应的服务质量流,以通过服务质量流进行上行数据包的传输。
请继续参见图3,5G RG在获得QoS规则之后,还进行QoS规则转换,得到转换后的QoS规则,并将转换后的QoS规则发送给UE,UE能够识别转换后的QoS规则,从而根据转换后的QoS规则对上行数据包进行QoS控制,并将上行数据包发送给5G RG。5G RG使用QoS规则进行上行数据包检测,将上行数据包映射到正确的QoS流,进而可以根据已获得的RG QoS流与无线承载的映射关系将该QoS流进一步映射到相应的无线承载上进行传输。如此,便在用户设备和基站之间业务数据传输时实现了端到端的QoS控制。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案,该方案针对用户终端设备通过连接家庭网关以非3GPP方式接入到3GPP网络时无法实现全程端到端QoS控制,导致无法保障高带宽应用的使用等问题,提出在QoS请求中同时携带用户终端和5G家庭网关的3GPP身份标识,核心网根据用户终端的签约信息,制定基于用户终端需求的QoS流配置信息并与5G家庭网关QoS流绑定,5G家庭网关获取QoS规则之后进行QoS规则参数转换并发送给用户设备用于上行数据包控制。整个方案无需5G家庭网关签约QoS业务或进行本地QoS策略定制,而是由网络侧基于UE业务需求和UE的业务签约信息在异质网络之间进行全程端到端QoS控制,由网络侧掌握用户终端的QoS策略和控制权,在实现用户灵活接入的同时保障高带宽应用的业务需求。此外,当用户终端从基站接入5G网络切换到通过WiFi网关接入5G网络时,仍然可以基于原有QoS业务需求进行QoS保障,实现QoS无缝切换。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装置,该装置可以位于家庭网关中。以下是本申请的系统实施例。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装置的框图。如图5所示,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装置500包括:
获取模块510,用于在用户终端通过异质网络中的第一网络接入家庭网关之后,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获取由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家庭网关接入了所述异质网络中的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包括基站,所述用户终端经由所述第二网络与所述基站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网络中的标识信息;
发送模块520,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发送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在所述第二网络中根据所述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用户终端在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确定基于所述用户终端需求的服务质量规则和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并在所述异质网络中根据所述异质网络间服务质量规则的转换和所述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控制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所述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所述家庭网关在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标识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方法的电子设备。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图6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图6示出的电子设备的计算机系统600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6所示,计算机系统600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6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6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6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6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例如执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在RAM 603中,还存储有系统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 601、ROM 602以及RAM 603通过总线6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nput/Output,I/O)接口605也连接至总线6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6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6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6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608;以及包括诸如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609。通信部分6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6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605。可拆卸介质6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6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608。
特别地,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申请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6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6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中央处理单元(CPU)6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系统中限定的各种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示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其中,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上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
作为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电子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一个该电子设备执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触控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方式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家庭网关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在用户终端通过异质网络中的第一网络接入家庭网关之后,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获取由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家庭网关接入了所述异质网络中的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包括基站,所述用户终端经由所述第二网络与所述基站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网络中的标识信息;
向所述第二网络发送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在所述第二网络中根据所述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用户终端在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确定基于所述用户终端需求的服务质量规则和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并在所述异质网络中根据所述异质网络间服务质量规则的转换和所述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控制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所述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所述家庭网关在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标识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还包括应用功能网元、策略控制功能网元、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和统一数据管理功能网元,所述服务质量规则和所述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与服务质量流相对应,所述服务质量流是在所述第二网络中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的:
通过所述应用功能网元接收所述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并通过所述应用功能网元向所述策略控制功能网元发送服务质量请求,所述服务质量请求包括所述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一标识信息;
在所述策略控制功能网元中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服务质量请求中的所述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制定策略与计费控制规则,并将所述策略与计费控制规则发送至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所述策略与计费控制规则包括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标识信息;
通过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在所述统一数据管理功能网元中进行签约信息查询,分别得到所述用户终端的第一签约信息和所述家庭网关的第二签约信息;
在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中根据所述策略与计费控制规则、所述第一签约信息和所述第二签约信息确定基于所述用户终端服务质量需求的服务质量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异质网络间服务质量规则的转换和所述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控制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通过无线承载发送的下行数据包,其中,所述无线承载用于对所述基站发送的下行数据包进行服务质量控制,所述无线承载是所述基站通过根据所述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中的参数信息对所述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对应的服务质量流进行映射而得到的,所述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是所述基站从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获取到的;
向所述用户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异质网络间服务质量规则的转换和所述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控制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的服务质量规则;
对所述服务质量规则进行转换,得到转换后的服务质量规则,并将所述转换后的服务质量规则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以便所述用户终端根据所述转换后的服务质量规则对向所述家庭网关发送的上行数据包进行服务质量控制;
根据所述服务质量规则对来自所述用户终端的上行数据包进行检测,并映射到相应的服务质量流,以通过所述服务质量流进行所述上行数据包的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还包括用户面功能网元,在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中还确定与所述服务质量流对应的包检测规则和服务质量执行规则,所述异质网络还根据所述包检测规则和所述服务质量执行规则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服务质量控制:
通过所述会话管理功能网元向所述用户面功能网元发送包检测规则和服务质量执行规则;
通过所述用户面功能网元,根据所述包检测规则和所述服务质量执行规则将所述基站的下行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服务质量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为4G网络或5G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为WIFI网络。
8.一种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位于家庭网关中,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用户终端通过异质网络中的第一网络接入家庭网关之后,通过所述第一网络获取由所述用户终端发送的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第一标识信息,其中,所述家庭网关接入了所述异质网络中的第二网络,所述第二网络包括基站,所述用户终端经由所述第二网络与所述基站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为所述用户终端在所述第二网络中的标识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网络发送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所述第一标识信息,以在所述第二网络中根据所述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用户终端在第二网络的所述第一标识信息确定基于所述用户终端需求的服务质量规则和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并在所述异质网络中根据所述异质网络间服务质量规则的转换和所述服务质量流配置信息控制所述用户终端和所述基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其中,所述第二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服务质量需求信息和所述家庭网关在所述第二网络的第二标识信息。
9.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89042.XA CN114302426B (zh) | 2021-12-23 | 2021-12-23 | 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89042.XA CN114302426B (zh) | 2021-12-23 | 2021-12-23 | 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02426A CN114302426A (zh) | 2022-04-08 |
CN114302426B true CN114302426B (zh) | 2024-01-02 |
Family
ID=80969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89042.XA Active CN114302426B (zh) | 2021-12-23 | 2021-12-23 | 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30242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980843A (zh) * | 2022-04-21 | 2023-10-3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包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
ES3030139T3 (en) * | 2022-05-13 | 2025-06-26 | Deutsche Telekom Ag | Dynamic qos mapping in a home network |
CN115412918A (zh) * | 2022-08-29 | 2022-11-29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网络服务质量保证方法和装置、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CN118104292A (zh) * | 2022-09-26 | 2024-05-2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
CN118945887A (zh) * | 2023-05-11 | 2024-11-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6266A (zh) * | 2009-09-02 | 2011-04-06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服务质量参数的配置方法以及远程访问服务器和系统 |
CN108347748A (zh) * | 2017-01-25 | 2018-07-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质量参数的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1586860A (zh) * | 2019-02-19 | 2020-08-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2751780A (zh) * | 2019-10-29 | 2021-05-04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2021
- 2021-12-23 CN CN202111589042.XA patent/CN11430242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06266A (zh) * | 2009-09-02 | 2011-04-06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服务质量参数的配置方法以及远程访问服务器和系统 |
CN108347748A (zh) * | 2017-01-25 | 2018-07-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质量参数的获取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11586860A (zh) * | 2019-02-19 | 2020-08-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2751780A (zh) * | 2019-10-29 | 2021-05-04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02426A (zh) | 2022-04-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302426B (zh) | 在异质网络控制服务质量的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 |
EP3739912B1 (en) | Default quality of service (qos)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 |
EP3585095A1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quality of service, and device, smf, upf, ue, pcf and an therefor | |
US12267772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network slice for terminal device | |
US20240430826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Logical TSN Bridge | |
CN113079541B (zh) | 一种报告信息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 |
JP6730511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ポリシー更新のトリガー方法、管理機能エンティティおよびコア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 | |
CN113286342B (zh) | 切换方法、设备及系统 | |
WO2020088688A1 (zh) |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 |
CN114008993A (zh) | 用于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会话建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0662308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US11172398B2 (en) |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 |
CN114205866B (zh) | 确定性信息上报、下发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4302464B (zh) | QoS映射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7641390A (zh) | 通信感知业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079585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 |
WO2022095048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503649B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TW202119855A (zh) |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及其資料傳輸方法 | |
WO2023011107A1 (zh) | 会话策略控制方法、网元、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 |
CN117241287A (zh) | 多流程业务服务质量增强方法及其相关设备 | |
CN116347562B (zh) | 信息配置方法、装置、相关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4008157A1 (zh)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网络设备、通信系统 | |
CN115996444A (zh) | 控制漫入用户访问拜访网络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
CN117499975A (zh) | 应用检测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