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284329A -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84329A
CN114284329A CN202111592018.1A CN202111592018A CN114284329A CN 114284329 A CN114284329 A CN 114284329A CN 202111592018 A CN202111592018 A CN 202111592018A CN 114284329 A CN114284329 A CN 1142843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emitting device
light emitting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9201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俊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9201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843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843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843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该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发光器件,每个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和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层,多个发光器件中至少一个为偏色发光器件;偏色发光器件还包括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色偏调整层,色偏调整层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变化,以及色偏调整层在预设温度范围内的光学厚度设置为使得偏色发光器件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具有微腔效应。本申请能够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利用色偏调整层的厚度变化改变偏色发光器件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距离,减弱了偏色发光器件的微腔效应,有利于避免显示基板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出现色偏。

Description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显示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广泛使用,用户对电子显示产品的显示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然而,电子显示产品中的显示基板在高温环境下的显示性能经常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例如,如果温度高于该预设温度范围,整个显示基板显示的图像和预设图像相比会出现色偏,导致显示图像失真,对比度降低,使得用户体验效果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在显示基板的一些发光器件中设置色偏调整层,通过色偏调整层在高于预设温度时来调节发光器件的微腔效应,以解决显示基板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出现色偏现象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该显示基板包括多个发光器件,每个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和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发光层,多个发光器件中至少一个为偏色发光器件。偏色发光器件还包括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色偏调整层,色偏调整层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变化。色偏调整层在预设温度范围内的光学厚度设置为使得偏色发光器件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具有微腔效应。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色偏调整层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时的厚度变化这一性能,来使得偏色发光器的微腔效应消失或者减弱,从而缓解显示基板的偏色现象,以提高显示基板显示图像的对比度。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偏色发光器件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光学总厚度,为偏色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的中心波长的1/2的整数倍。
在上述方案中,偏色发光器件在预设温度范围内的微腔效应的效果最大,如此,只要色偏调整层厚度变化(增加或者减小),该微腔效应的效果都会降低。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色偏调整层为在主体膜层中混合受热厚度变化材料形成,受热厚度变化材料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变化。例如,进一步地,受热厚度变化材料可形成的第一厚度与主体膜层可形成的第二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99~1/9。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受热厚度变化材料为热膨胀材料,热膨胀材料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受热厚度变化材料为负热膨胀材料,负热膨胀材料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负热膨胀材料的平均线膨胀系数的范围为-2000×10-6/℃~-100×10-6/℃。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主体膜层为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种。
在上述方案中,色偏调整层的设置不会改变发光器件的模组结构,即,原有膜层的类型和叠置关系不会产生影响,有利于节省设计成本,也避免模组结构改变而导致出现诸如驱动电压改变、发光效率不稳定等问题的风险。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每个发光器件还包括从阳极至阴极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以及色偏调整层设置在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结构之间,例如,进一步地,每个发光器件还包括位于阳极和发光层之间的电子阻挡层和位于阴极和发光层之间的空穴阻挡层,色偏调整层设置在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结构之间。
在上述方案中,色偏调整层单独设置,可以降低因掺杂受热厚度变化材料而导致上述诸如空穴注入层等功能膜层的性能受到不良影响的风险。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多个发光器件分类为可出射蓝色光的发光器件、可出射红色光的发光器件和可出射绿色光的发光器件,偏色发光器件为可出射蓝色光的发光器件、可出射红色光的发光器件和可出射绿色光的发光器件中的任一种。
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的任一实施方式中的显示基板。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所示显示基板的A区内沿BB’剖开的一种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3所示可以为图1所示显示基板的A区内沿BB’剖开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4所示可以为图1所示显示基板的A区内沿BB’剖开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一种偏色发光器件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6所示可以为图1所示显示基板的A区内沿BB’剖开的再一种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显示基板在发光过程中,自身会产生热量,导致温度升高。在温度升高至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显示基板的发光器件出射的光的亮度会变化,从而使得整个显示基板显示的图像和预设图像相比会出现色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随着温度的上升,显示基板中发光器件对应的亮度会提升,会导致显示基板的发光器件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所显示的颜色与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所显示的颜色之间存在偏差,从而导致显示基板的显示图像出现色偏现象。需要说明的是,出射光的颜色与该色偏的主要颜色对应的发光器件可以称为偏色发光器件。该色偏的主要颜色可以为蓝色、红色、绿色或黄色等。原显示基板为未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改进之前的显示基板。
为了至少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通过针对性地在出射对应偏色的光的偏色发光器件的阴极和阳极之间设置色偏调整层,且设置色偏调整层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变化,从而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利用厚度变化改变偏色发光器件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距离,减弱了偏色发光器件的微腔效应,因而降低了偏色发光器件对应的亮度,也降低了显示基板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所显示的颜色与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所显示的颜色之间的偏差,有效改善原显示基板出现的色偏现象,进而使得显示基板的显示性能稳定,提高用户体验效果。在偏色发光器件未设计有色偏调整层的情况下,原显示基板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会出现色偏情况,且该色偏的主要颜色与偏色发光器件的预设出光颜色相同或大致相同。
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基板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该显示基板100具有显示区域10和布线区域20。显示区域10用于显示图像。布线区域20用于向显示区域10施加信号的信号线。该显示基板100除具有显示区域10和布线区域20外,还可以具有绑定区域或弯折区域等。该显示基板100的取出光方式可以是底部出光方式,也可以是顶部出光方式。
显示基板100可以包括多个发光器件110,多个发光器件110可以位于显示区域10内,多个发光器件110中至少一个为出射对应偏色的光的偏色发光器件。
若多个发光器件110为单一种类的发光器件,单一种类的发光器件为可出射单一颜色光的发光器件,则至少一个为偏色发光器件可以为多个发光器件110中所有的发光器件,例如,所有发光器件都为偏色发光器件。若多个发光器件110为不同种类的发光器件,不同种类的发光器件为可出射不同颜色光的发光器件,则至少一个为出射对应偏色的光的偏色发光器件可以为多个发光器件110中出射同一颜色光的发光器件。
图2所示为图1所示显示基板的A区内沿BB’剖开的一种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A区在显示区域中的位置仅仅是示意性的,也可以进行适应性地调整。图2所示的该显示基板100A以多个发光器件为单一种类的发光器件为例。
如图2所示,该显示基板100A包括多个发光器件110,每个发光器件110包括阳极1101、阴极1110和位于阳极1101和阴极1110之间的发光层1105,多个发光器件110均为出射对应偏色的光的偏色发光器件111。偏色发光器件111还包括位于阳极1101和阴极1110之间的色偏调整层1102,色偏调整层1102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变化,以及色偏调整层1102在预设温度范围内的光学厚度T1设置为使得偏色发光器111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具有微腔效应。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光学厚度”为结构的几何厚度和折射率的乘积。“光学总厚度”为多种结构的光学厚度之和。
应当理解,色偏调整层1102可以是位于阳极1101和发光层1105之间,也可以是位于发光层1105和阴极1110之间。每个偏色发光器件111中色偏调整层1102在阳极1101和阴极1110之间的位置可以相同或不同。
多个发光器件110中相邻的两个发光器件110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像素限定层。多个发光器件110中每个发光器件中的阴极1110可以如图2所示共用同一层阴极,也可以所有发光器件中相邻的任意两个发光器件之间的阴极被像素限定层间隔开来。
预设温度范围可以根据偏色发光器件产生色偏时的温度确定。偏色发光器件111的结构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可以形成一种光学微腔。色偏调整层1102在预设温度范围内的光学厚度为T1时,可以使得该光学微腔具有微腔效应。假设该光学微腔的光学总厚度为T,偏色发光器件111的出射光的中心波长为λ,当在预设温度范围内,该光学微腔的光学总厚度T满足公式T=m×(λ/2),且m为正整数时,该光学微腔具有微腔效应,该微腔效应可以对光学微腔发射峰处发射强度有增强效应,对发射峰光谱有窄化作用,同时可以使发射峰值移动,因而可以实现对偏色发光器件111的出射光的亮度增强,使得偏色发光器件111的出射光的色纯度显著提高。
举例来说,偏色发光器件111的结构可以是金属-布格拉分布反射镜结构,从而形成光学微腔。参考图2,该显示基板100A还可以包括布格拉分布反射镜120,布格拉分布反射镜120设置在阳极1101远离阴极1110的一侧。金属-布格拉分布反射镜结构中的金属可以指代基于金属的阴极1110。光学微腔在预设温度范围内的光学总厚度T为偏色发光器件111中阴极1110与布格拉分布反射镜120之间的光学长度。当满足公式T=m×(λ/2)时,该光学微腔具有微腔效应。应当理解,偏色发光器件111的结构也可以是金属-金属结构或金属-氧化铟锡结构等,只要能够形成光学微腔即可。
偏色发光器件111对应的光学微腔在预设温度范围内的光学总厚度等于T。若色偏调整层1102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变化时,偏色发光器件111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的光学厚度会从T1变为T2,T2会大于或者小于T1,从而光学总厚度也会从T变为T’,因而使得T’≠m×(λ/2),进而减弱了偏色发光器件111在预设温度范围内的微腔效应,降低了偏色发光器件对应的亮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偏色发光器件的阴极和阳极之间设置色偏调整层,且设置色偏调整层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变化,从而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利用厚度变化改变偏色发光器件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距离,减弱了偏色发光器件的微腔效应,因而降低了偏色发光器件对应的亮度,该降低的亮度与偏色发光器件因温度升高而提升的亮度会产生相消作用,因而会降低了显示基板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所显示的颜色与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所显示的颜色之间的偏差,有利于改善原显示基板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出现的色偏。此外,由于该色偏调整层为不同于发光层的膜层,因而不会对发光层的性能如载流子传输性或耐热性等产生影响。
若多个发光器件110为不同种类(例如出射光颜色不同)的发光器件,则偏色与不同种类的发光器件对应的亮度提升比例相关。不同种类的发光器件对应的亮度随温度的升高会不同比例地上升,也即不同发光器件对应的亮度提升不平衡,因而导致出现色偏现象。举例来说,假设显示基板在预设温度范围内显示白光,白光可以按照亮度比例混合而成,当光线中绿色光的亮度为69%,红色光的亮度为21%,蓝色光的亮度为10%时,混色后人眼观察到的是纯白色。若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可出射蓝色光的发光器件对应的亮度提升比例高于可出射不同于蓝色光的其他发光器件对应的亮度提升比例,因而导致显示基板的显示图像偏蓝。若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可出射红色光的发光器件对应的亮度提升比例高于可出射不同于红色光的其他颜色光的发光器件对应的亮度提升比例,因而导致显示基板的显示图像偏红。
图3所示可以为图1所示显示基板的A区内沿BB’剖开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图3所示实施例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一变型例,相同之处不在赘述,此处着重描述不同之处。图3所示以多个发光器件100为不同种类的发光器件为例。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该显示基板100B中可以包括多个发光器件110,多个发光器件110分类为可出射蓝色光的发光器件110a、可出射红色光的发光器件110b和可出射绿色光的发光器件110c,偏色发光器件111为可出射蓝色光的发光器件110a、可出射红色光的发光器件110b和可出射绿色光的发光器件110c中的任一种。参考图3,图3所示实施例以偏色发光器件111为可出射蓝色光的发光器件110a为例。应当理解,显示基板100B还可以包括衬底130,衬底130用于支撑多个发光器件110。例如,衬底130可以为阵列基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先确定显示基板100B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的偏色状态,若显示基板100B的偏色状态为偏蓝,则可以确定出射对应偏色的光的偏色发光器件111为可出射蓝色光的发光器件110a,进而将色偏调整层1102设置在可出射蓝色光的发光器件110a中的阴极和阳极之间,从而有针对性地减弱可出射蓝色光的发光器件的微腔效应。应当理解,若显示基板100B的偏色状态为偏红,则将色偏调整层1102设置在可出射红色光的发光器件110b中的阴极和阳极之间。若显示基板100B的偏色状态为偏绿,则将色偏调整层1102设置在可出射绿色光的发光器件110c中的阴极和阳极之间。色偏调整层1102在可出射红色光的发光器件110b或可出射绿色光的发光器件110c中的设置方式与在可出射蓝色光的发光器件110a的设置方式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多个发光器件100也可以包括可出射白色光的发光器件,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可出射黄色光的发光器件,偏色发光器件111也可以为可出射黄色光的发光器件等。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多个发光器件为不同种类的发光器件时,在出射对应偏色的光的偏色发光器件上设置色偏调整层,从而针对性地减弱偏色发光器件的微腔效应,从而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利用厚度变化改变偏色发光器件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距离,减弱了偏色发光器件的微腔效应,因而降低了偏色发光器件对应的亮度,使得不同种类的发光器件的对应的亮度提升比例达到平衡,进而有利于改善原显示基板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出现的色偏。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偏色发光器件111的阳极1101和阴极1110之间的光学总厚度T,为偏色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的中心波长λ的1/2的整数倍。
参考图3,偏色发光器件111的阳极1101和阴极1110之间的光学总厚度为T,且满足公式T=m×(λ/2)。
具体地,偏色发光器件111的结构可以是金属-氧化铟锡结构,从而形成光学微腔。金属-氧化铟锡结构中的金属指代基于金属的阴极1110,氧化铟锡指代基于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的阳极1101。色偏调整层1102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变化时,阳极1101和阴极1110之间的光学总厚度T会变化为T’,T’会大于或者小于T,因而T’≠m×(λ/2)。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偏色发光器件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光学总厚度,为偏色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的中心波长的1/2的整数倍,从而使得偏色发光器件的阴阳极形成光学微腔,且偏色发光器件具有微腔效应。另外,相对于金属-布格拉分布反射镜结构形成光学微腔而言,有利于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实现微腔效应的同时,简化偏色发光器件的结构。
图4所示可以为图1所示显示基板的A区内沿BB’剖开的又一种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图4所示实施例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例子,相同之处不在赘述,此处着重描述不同之处。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每个发光器件中还包括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1103、空穴传输层1104、电子传输层1108和电子注入层1109,色偏调整层1102设置在阳极1101、空穴注入层1103、空穴传输层1104、发光层1105、电子传输层1108、电子注入层1109和阴极1110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结构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每个发光器件还包括位于阳极1101和发光层1105之间的电子阻挡层1106和位于阴极1110和发光层1105之间的空穴阻挡层1107,色偏调整层1102设置在阳极1101、空穴注入层1103、空穴传输层1104、电子阻挡层1106、发光层1105、空穴阻挡层1107、电子传输层1108、电子注入层1109和阴极1110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结构之间。
参考图4,图4所示的显示基板100C以色偏调整层1102设置在电子阻挡层1106与发光层1105之间为例。
应当理解,图4所示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保证色偏调整层1102位于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情况下,色偏调整层1102在显示基板100C的发光器件中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应当理解,阳极1101、空穴注入层1103、空穴传输层1104、电子阻挡层1106、发光层1105、空穴阻挡层1107、电子传输层1108、电子注入层1109和阴极1110可以设置为如图4所示的层叠方式,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层叠方式,例如将电子阻挡层1106调整至空穴注入层1103与空穴传输层1104之间等,层叠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每个发光器件中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1103、空穴传输层1104、电子阻挡层1106、空穴阻挡层1107、电子传输层1108和电子注入层1109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色偏调整层设置在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阴极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结构之间,从而可以确保不改变原显示基板的各膜层,且利用色偏调整层使得偏色发光器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具有微腔效应,同时利用色偏调整层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变化减弱微腔效应,有效改善显示基板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的色偏。
应当理解,图4所示的偏色发光器111也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实施例中,此处不再赘述。
图5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一种偏色发光器件的部分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5所示的偏色发光器件111A为图2至图4所示实施例中的偏色发光器件111的一种示例性的结构。
如图5所示,该偏色发光器件111A中的色偏调整层1102为在主体膜层11021中混合受热厚度变化材料1形成,受热厚度变化材料1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变化。
色偏调整层1102可以是采用将受热厚度变化材料1与主体膜层11021的材料共蒸镀的方式进行蒸镀后形成的,也可以是先将受热厚度变化材料1与主体膜层11021的材料进行混合,再进行蒸镀后形成的,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主体膜层11021可以是设置在阳极和阴极之间,且用于载体注入、载体传输或载体传输阻挡等的任何膜层,主体膜层11021可以为在未设置色偏调整层之前的原显示基板中的功能膜层(例如上述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注入层等)。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偏色发光器件中的色偏调整层为在主体膜层中混合受热厚度变化材料形成,从而利用受热厚度变化材料使得色偏调整层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变化,且在主体膜层中混合受热厚度变化材料,可以使得受热厚度变化材料均匀地分布在主体膜层中,有利于色偏调整层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发生均匀地变化,以使得偏色发光器件仍能够维持出光均匀,以保证显示基板的显示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受热厚度变化材料1可形成的第一厚度与主体膜层可形成的第二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99~1/9,例如可以进一步为1/79、1/59、1/39、1/19等。
举例来说,假设色偏调整层1102的厚度为10nm。若受热厚度变化材料1可形成的第一厚度与主体膜层可形成的第二厚度的比值为1/99,则受热厚度变化材料可形成的第一厚度为0.1nm,主体膜层可形成的第二厚度为9.9nm。若受热厚度变化材料1可形成的第一厚度与主体膜层可形成的第二厚度的比值为1/9,则受热厚度变化材料可形成的第一厚度为1nm,主体膜层可形成的第二厚度为9nm。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调节受热厚度变化材料可形成的第一厚度与主体膜层可形成的第二厚度的比值来调节色偏调整层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时的厚度变化程度,从而一方面可以避免比值过小时,因色偏调整层中受热厚度变化材料的含量过低而难以使得色偏调整层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变化。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比值过大时,因色偏调整层中受热厚度变化材料的含量过高而对载流子的传输或注入等产生影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受热厚度变化材料为热膨胀材料,热膨胀材料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热膨胀材料可以为聚三氟氯乙烯的树脂、聚酰亚胺、有机硅或二氧化硅材料,也可以为其他的材料,只要能够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即可。
热膨胀材料的平均线膨胀系数是用于表征热膨胀材料随温度变化膨胀程度的大小。热膨胀材料的平均线膨胀系数的范围可以为100×10-6/℃~2000×10-6/℃。从而可以避免在热膨胀材料的平均线膨胀系数过小时,热膨胀材料所需的含量过高而对载流子的传输或注入等产生影响,也可以避免在热膨胀材料的平均线膨胀系数过大时,色偏调整层的厚度增加过多而降低显示基板的显示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受热厚度变化材料为热膨胀材料,使得色偏调整层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从而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利用厚度变化减弱偏色发光器件的微腔效应,进而有利于改善原显示基板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的色偏。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受热厚度变化材料为负热膨胀材料,负热膨胀材料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负热膨胀材料可以为金属氧化物材料(如氧化钨锆ZrW2O8或氧化钨铪HfW2O8等)、石墨烯材料、反钙钛矿材料或者钙钛矿材料,也可以为其他的材料,只要能够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即可。反钙钛矿材料可以为结构通用表达式为ABX3的材料,A可以为金属原子(如钠Na、镁Mg或铝Al等),B可以为非金属原子(如硼B、碳C或氮N等),X可以为过渡金属元素。反钙钛矿材料也可以为其他材料,如氢化铝铁Fe3AlH等。钙钛矿材料可以为结构通用表达式为CDY3的材料,例如钛酸铅PbTiO3或镍酸铋BiNiO3等,C可以为半径较大的金属阳离子,D可以为半径较小的金属阳离子,Y可以为阴离子。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受热厚度变化材料为负热膨胀材料,使得色偏调整层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从而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利用厚度变化减弱偏色发光器件的微腔效应,进而有利于改善原显示基板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出现色偏。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负热膨胀材料的平均线膨胀系数的范围为-2000×10-6/℃~-100×10-6/℃。
负热膨胀材料的平均线膨胀系数是用于表征负热膨胀材料随温度变化收缩程度的大小。平均线膨胀系数可以为当温度改变1℃时,其某一方向上的长度的变化和在20℃(即标准实验室环境)时的长度的比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负热膨胀材料的平均线膨胀系数的范围为-2000×10-6/℃~-100×10-6/℃,从而可以避免在负热膨胀材料的平均线膨胀系数过小时,负热膨胀材料所需的含量过高而对载流子的传输或注入等产生影响,也可以避免在负热膨胀材料的平均线膨胀系数过大时,色偏调整层的厚度减小过多而降低显示基板的显示性能。
图6所示可以为图1所示显示基板的A区内沿BB’剖开的再一种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图6所示实施例为图3所示实施例的一变型例。图6所示的显示基板100D为将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偏色发光器件111A应用于图3所示实施例的一种示例性的显示基板。
参考图6的显示基板100D,该偏色发光器件111A中的色偏调整层1102为在主体膜层11021中混合受热厚度变化材料1形成,受热厚度变化材料1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变化。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主体膜层11021为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种。
举例来说,若主体膜层11021为空穴传输层,则可以在空穴传输层中混合受热厚度变化材料1形成色偏调整层1102。应当理解,受热厚度变化材料1可以与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电子阻挡层、空穴传输层和空穴注入层中任意一种或多种膜层混合,以形成色偏调整层1102。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主体膜层为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种,将主体膜层设置为在未增设色偏调整层之前的原显示基板中的功能膜层,从而可以将受热厚度变化材料与原显示基板中的功能膜层进行混合形成色偏调整层,保留主体膜层自身的性能的同时增加在高于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减弱微腔效应的性能,且不会额外增加原显示基板的厚度。
本申请至少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诸如基于图1至图4以及图6所示实施例中的显示基板。
应当理解,该显示面板中的显示基板也可以是基于图1至图4以及图6所示实施例中任何一种显示基板等同替换或明显变型后的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显示产品上,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播放器、数码相机、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可穿戴设备中的至少一项。
此外,根据实际需要,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其他结构诸如用于承载和驱动发光器件的阵列基板、用于封装发光器件的封装层、用于发光器件的出射光导出或者取直的光取出层和其它辅助类光学膜片例如偏光片等。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了上述图1至图4以及图6所示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能实现上述全部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案中各技术特征的组合方式并不限本案权利要求中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或是具体实施例所记载的组合方式,本案所记载的所有技术特征可以以任何方式进行自由组合或结合,除非相互之间产生矛盾。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发光器件,每个所述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和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发光层,所述多个发光器件中至少一个为偏色发光器件;
其中,所述偏色发光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色偏调整层,所述色偏调整层在高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变化,以及
所述色偏调整层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的光学厚度设置为使得所述偏色发光器件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具有微腔效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所述偏色发光器件的所述阳极和所述阴极之间的光学总厚度,为所述偏色发光器件的出射光的中心波长的1/2的整数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色偏调整层为在主体膜层中混合受热厚度变化材料形成,所述受热厚度变化材料在高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变化,
优选地,所述受热厚度变化材料可形成的第一厚度与所述主体膜层可形成的第二厚度的比值范围为1/99~1/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厚度变化材料为热膨胀材料,所述热膨胀材料在高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受热厚度变化材料为负热膨胀材料,所述负热膨胀材料在高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情况下,厚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热膨胀材料的平均线膨胀系数的范围为-2000×10-6/℃~-100×10-6/℃。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膜层为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发光器件还包括从所述阳极至所述阴极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以及
所述色偏调整层设置在所述阳极、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传输层、所述发光层、所述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注入层和所述阴极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结构之间,
优选地,每个所述发光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阳极和所述发光层之间的电子阻挡层和位于所述阴极和所述发光层之间的空穴阻挡层,所述色偏调整层设置在所述阳极、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传输层、所述电子阻挡层、所述发光层、所述空穴阻挡层、所述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注入层和所述阴极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结构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发光器件分类为可出射蓝色光的发光器件、可出射红色光的发光器件和可出射绿色光的发光器件,
所述偏色发光器件为所述可出射蓝色光的发光器件、所述可出射红色光的发光器件和所述可出射绿色光的发光器件中的任一种。
10.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CN202111592018.1A 2021-12-23 2021-12-23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Pending CN1142843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2018.1A CN114284329A (zh) 2021-12-23 2021-12-23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92018.1A CN114284329A (zh) 2021-12-23 2021-12-23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84329A true CN114284329A (zh) 2022-04-05

Family

ID=80874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92018.1A Pending CN114284329A (zh) 2021-12-23 2021-12-23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84329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7625A (zh) * 2022-04-29 2022-08-19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面板以及发光装置
WO2024197648A1 (zh) * 2023-03-29 2024-10-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件和显示装置
WO2024216484A1 (zh) * 2023-04-18 2024-10-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40525A (ja) * 1987-03-27 1988-10-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テレビ
CN102628969A (zh) * 2007-02-21 2012-08-08 王子制纸株式会社 凹凸图案形成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9659443A (zh) * 2017-10-10 2019-04-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
CN110323344A (zh) * 2018-03-28 2019-10-11 夏普株式会社 包括具有低角度色偏移的光学腔的发光装置
CN111740029A (zh) * 2020-06-30 2020-10-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3193155A (zh) * 2021-04-30 2021-07-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240525A (ja) * 1987-03-27 1988-10-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ションテレビ
CN102628969A (zh) * 2007-02-21 2012-08-08 王子制纸株式会社 凹凸图案形成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9659443A (zh) * 2017-10-10 2019-04-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改善显示面板色偏的方法
CN110323344A (zh) * 2018-03-28 2019-10-11 夏普株式会社 包括具有低角度色偏移的光学腔的发光装置
CN111740029A (zh) * 2020-06-30 2020-10-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3193155A (zh) * 2021-04-30 2021-07-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27625A (zh) * 2022-04-29 2022-08-19 固安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面板以及发光装置
WO2024197648A1 (zh) * 2023-03-29 2024-10-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件和显示装置
WO2024216484A1 (zh) * 2023-04-18 2024-10-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84329A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KR102579448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11114506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044467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6644158B2 (ja) 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CN11032326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987609B (zh) 白光oled器件和显示装置
KR20090038637A (ko) 백색 유기 전계 발광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컬러 디스플레이장치
EP3696871B1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panel
US20110096540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0026638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299472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1409330A (zh) 白光有机发光器件及采用其的彩色显示设备
US20210167319A1 (en) Anode, light emitting device,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911456B (zh) 量子点显示面板滤光片
US11515361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485429A (zh) 一种具有光学谐振层的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器
WO2022247157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1477758A (zh) Oled器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218169B (zh) 有机发光装置以及包含其的影像显示系统
CN108511488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207320172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300525B (zh) 显示基板和显示面板
WO2019233246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4625093U (zh) 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