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8236B - 一种套管扶正补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套管扶正补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78236B CN114278236B CN202111601459.3A CN202111601459A CN114278236B CN 114278236 B CN114278236 B CN 114278236B CN 202111601459 A CN202111601459 A CN 202111601459A CN 114278236 B CN114278236 B CN 1142782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body
- pipe
- component
- wall
- centraliz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套管扶正补接器,涉及油田钻井技术领域,包括上接头、扶正组件和至少一个补接组件,扶正组件安装于补接组件的一端,且扶正组件用于找通道并对套管扶正,补接组件外周用于套设衬管,且衬管的一端与补接组件通过一剪切环能够拆卸地连接,补接组件上远离扶正组件的一端与上接头连接,并在上接头的带动下移动,补接组件能够移动至挤压衬管和套管,并使衬管和套管同时变形至铆定在一起。该套管扶正补接器能够通过一次起吊作业完成套管扶正、补接作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钻井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套管扶正补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铅封注水泥套管补接器存在以下缺陷:
1.现有的铅封注水泥套管补接器作为单独作业的套管补接工具。在此作业前,要进行刮削套管内壁、通井,套管损坏严重时应磨铣,且套管扶正需保证通径一致,以便下入工具。现有的工序较复杂,需要多次下入工具,增大维修作业时间,进而影响收益。
2.现有的铅封注水泥套管补接器只能补接整根有局部腐烂、孔洞的套管,不能进行挫断、上下分离的两段套管之间的连接和补接。
3.现有的铅封注水泥套管补接器由于制造受限,不能做出较长的补接器来,完成不了套管段过长的补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管扶正补接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一次起吊作业完成套管扶正、补接作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套管扶正补接器,包括上接头、扶正组件和至少一个补接组件,所述扶正组件安装于所述补接组件的一端,且所述扶正组件用于找通道并对套管扶正,所述补接组件外周用于套设衬管,且衬管的一端与所述补接组件通过一剪切环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补接组件上远离所述扶正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接头连接,并在所述上接头的带动下移动,所述补接组件能够移动至挤压衬管和套管,并使衬管和套管同时变形至铆定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补接组件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补接组件通过一连接短节能够拆卸地连接,与所述上接头连接的所述补接组件为上补接组件,与所述扶正组件连接的所述补接组件为下补接组件,且两个所述补接组件分别用于对衬管和套管的不同重合位置补接。
优选地,所述上补接组件包括上缸体、上连接管、上推动活塞和上钢珠,所述上缸体套设于所述上连接管外周,且所述上缸体内壁与所述上连接管外壁之间形成上往复间隙,所述上接头的一端伸入至所述上往复间隙内,并与所述上连接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上连接管另一端与一上堵管一端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上堵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短节的一端抵接,所述上缸体上远离所述上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短节螺纹连接;
所述上推动活塞位于所述上往复间隙内,且所述上推动活塞的外壁上设有上倾斜壁,自靠近向远离所述扶正组件,所述上倾斜壁与所述上缸体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
所述上缸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上伸出孔,所述上钢珠安装在所述上伸出孔内,所述上连接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上进液通道,所述上进液通道位于所述上推动活塞和所述上接头之间,并用于向所述上往复间隙内通入液体,所述上往复间隙内的液体能够推动所述上推动活塞沿所述上缸体的轴向向靠近所述下补接组件的方向移动,并将所述上钢珠经所述上伸出孔推出至所述上钢珠与衬管接触,且所述上钢珠与衬管接触时能够挤压衬管和套管并实现衬管和套管的铆定。
优选地,所述上接头的外壁上开设有上限位槽,所述上缸体上固定有上限位螺钉,所述上限位螺钉的一端伸入至所述上限位槽内,所述上接头向井外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上连接管和所述上堵管向井外移动,并推动所述上推动活塞向井外移动至所述上钢珠收入至所述上伸出孔内,且所述上限位槽的端面抵住所述上限位螺钉,并带动所述上缸体、所述连接短节、所述下补接组件和所述扶正组件向井外移动,同时所述下补接组件和衬管之间的所述剪切环被切断。
优选地,所述上接头与所述上连接管之间、所述上接头与所述上缸体之间、所述上推动活塞与所述上连接管之间、所述上推动活塞与所述上缸体之间、所述上堵管与所述连接短节之间、所述上缸体与所述连接短节之间均设有上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下补接组件包括下缸体、下连接管、下推动活塞和下钢珠,所述下缸体套设于所述下连接管外周,且所述下缸体内壁与所述下连接管外壁之间形成下往复间隙,所述扶正组件的一端伸入至所述下往复间隙内,并与所述下缸体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下连接管的一端与一下堵管一端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下堵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扶正组件的一端抵接,所述下连接管上远离所述扶正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短节螺纹连接;
所述下推动活塞位于所述下往复间隙内,且所述下推动活塞的外壁上设有下倾斜壁,自靠近向远离所述扶正组件,所述下倾斜壁与所述下缸体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
所述下缸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下伸出孔,所述下钢珠安装在所述下伸出孔内,所述下连接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下进液通道,所述下进液通道位于所述下推动活塞和所述连接短节之间,并用于向所述下往复间隙内通入液体,所述下往复间隙内的液体能够推动所述下推动活塞沿所述下缸体的轴向向靠近所述扶正组件的方向移动,并将所述下钢珠经所述下伸出孔推出至所述下钢珠与衬管接触,且所述下钢珠与衬管接触时能够挤压衬管和套管并实现衬管和套管的铆定。
优选地,所述连接短节的外壁上开设有下限位槽,所述下缸体上固定有下限位螺钉,所述下限位螺钉的一端伸入至所述下限位槽内,所述上接头向井外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上补接组件和所述连接短节向井外移动,所述连接短节带动所述下连接管和所述下堵管向井外移动,并推动所述下推动活塞向井外移动至所述下钢珠收入至所述下伸出孔内,且所述下限位槽的端面抵住所述下限位螺钉,并带动所述下缸体和所述扶正组件向井外移动,同时所述下缸体和衬管之间的所述剪切环被切断。
优选地,所述连接短节与所述下连接管之间、所述连接短节与所述下缸体之间、所述下推动活塞与所述下连接管之间、所述下推动活塞与所述下缸体之间、所述下堵管与所述扶正组件之间、所述扶正组件与所述下缸体之间均设有下密封圈。
优选地,所述扶正组件包括引鞋、扶正块和挡块,所述引鞋的一端与所述下补接组件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引鞋的外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扶正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扶正块能够沿所述滑槽的内底面滑动,所述滑槽的内底面为斜面,且自远离向靠近所述下补接组件,所述斜面与所述下补接组件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所述上接头向井内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引鞋相对于所述扶正块移动,并使所述滑槽相对于所述扶正块向靠近井内的方向移动,且所述滑槽将所述扶正块推出至接触并卡在套管内壁上,所述滑槽上靠近所述下补接组件的一端固定有所述挡块,所述挡块用于对所述扶正块限位。
优选地,所述挡块上靠近所述扶正块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扶正块上用于与所述挡块接触的一侧形状与所述缺口形状对应。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套管扶正补接器,扶正组件用于找通道并对套管扶正,补接组件外周用于套设衬管,且衬管的一端与补接组件通过一剪切环能够拆卸地连接,便于套管扶正补接器带动衬管下放,以使其与套管补接,且便于在衬管与套管补接后,将衬管与套管扶正补接器脱离,补接组件能够移动至挤压衬管和套管,并使衬管和套管同时变形至铆定在一起,通过一次下放起吊实现扶正和补接,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套管扶正补接器扶正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套管扶正补接器扶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扶正组件(扶正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扶正组件(扶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下补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上补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中上补接组件对套管补接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中:100-套管扶正补接器,1-扶正组件,2-下补接组件,3-上补接组件,4-上接头,5-上限位螺钉,6-上缸体,7-上进液通道,8-上连接管,9-上推动活塞,10-上钢珠,11-上堵管,12-连接短节,13-下限位螺钉,14-下进液通道,15-下推动活塞,16-下钢珠,17-下缸体,18-下连接管,19-下堵管,20-引鞋,21-挡块,22-扶正块,23-滑槽,24-衬管,25-套管,26-剪切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套管扶正补接器,以解决现有的错断套管补接困难、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套管扶正补接器100,包括上接头4、扶正组件1和至少一个补接组件,扶正组件1安装于补接组件的一端,且扶正组件1用于找通道并对套管25扶正,补接组件外周用于套设衬管24,且衬管24的一端与补接组件通过一剪切环26能够拆卸地连接,便于套管扶正补接器100带动衬管24下放,以使其与套管25补接,且便于在衬管24与套管25补接后,将衬管24与套管扶正补接器100脱离,补接组件上远离扶正组件1的一端与上接头4连接,并在上接头4的带动下移动,补接组件能够移动至挤压衬管24和套管25,并使衬管24和套管25同时变形至铆定在一起,通过一次下放起吊实现扶正和补接,提高施工效率。
具体地,补接组件为两个,且两个补接组件通过一连接短节12能够拆卸地连接,与上接头4连接的补接组件为上补接组件3,与扶正组件1连接的补接组件为下补接组件2,且两个补接组件分别用于对衬管24和套管25的不同重合位置补接,以提高补接效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现场需要选择合适数量的补接组件,以满足补接需求。
上补接组件3包括上缸体6、上连接管8、上推动活塞9和上钢珠10,上缸体6套设于上连接管8外周,且上缸体6内壁与上连接管8外壁之间形成上往复间隙,上接头4的一端伸入至上往复间隙内,并与上连接管8的一端的外壁螺纹连接,上连接管8的另一端的外壁与一上堵管11一端的内壁螺纹连接,上堵管11的另一端的端面与连接短节12的一端面抵接,上缸体6上远离上接头4的一端的内壁与连接短节12螺纹连接,进而实现上接头4动作时,能够带动上连接管8、上堵管11同步动作,上缸体6和连接短节12同步动作;
上推动活塞9位于上往复间隙内,能够在上往复间隙内往复动作,且上推动活塞9的外壁上设有上倾斜壁,自靠近向远离扶正组件1,上倾斜壁与上缸体6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
上缸体6的侧壁上开设有上伸出孔,上钢珠10安装在上伸出孔内,优选为弹性连接,以便于上倾斜壁不再作用于上钢珠10时,上钢珠10能够回弹,上连接管8的侧壁上开设有上进液通道7,上进液通道7位于上推动活塞9和上接头4之间,并用于向上往复间隙内通入液体,上往复间隙内的液体能够推动上推动活塞9沿上缸体6的轴向向靠近下补接组件2的方向移动,由于上倾斜壁的设置,能够将上钢珠10经上伸出孔推出至上钢珠10与衬管24接触,且上钢珠10与衬管24接触时能够挤压摩擦衬管24和套管25并使其同时变形,以实现衬管24和套管25的铆定。
上接头4的外壁上开设有上限位槽,上缸体6上固定有上限位螺钉5,上限位螺钉5的一端伸入至上限位槽内,上限位槽的长度远远大于上限位螺钉5的外径,上接头4向井外移动时,能够带动上连接管8和上堵管11向井外移动,由于上推动活塞9已经在液体的推动下接近或接触上堵管11的端面,因此上堵管11移动时能够推动上推动活塞9向井外移动至上钢珠10收入至上伸出孔内,且上限位槽的端面抵住上限位螺钉5,通过上限位槽端面与上限位螺钉5的配合,实现上接头4带动上缸体6、连接短节12、下补接组件2和扶正组件1向井外移动,同时下补接组件2和衬管24之间的剪切环26被切断,以便于将衬管24留置在套管25内,同时实现套管扶正补接器100的回收。
上接头4与上连接管8之间、上接头4与上缸体6之间、上推动活塞9与上连接管8之间、上推动活塞9与上缸体6之间、上堵管11与连接短节12之间、上缸体6与连接短节12之间均设有上密封圈,以保证上推动活塞9能够在液体的作用下推动上钢珠10动作。
下补接组件2与上补接组件3的结构相同,包括下缸体17、下连接管18、下推动活塞15和下钢珠16,下缸体17套设于下连接管18外周,且下缸体17内壁与下连接管18外壁之间形成下往复间隙,扶正组件1的一端伸入至下往复间隙内,即引鞋20伸入至下往复间隙内,并与下缸体17一端的内壁螺纹连接,下连接管18一端的的外壁与一下堵管19一端的内壁螺纹连接,下堵管19的另一端与扶正组件1的一端抵接,即与引鞋20的一端面抵接,下连接管18上远离扶正组件1的一端与连接短节12螺纹连接,进而实现上接头4能够通过与上限位螺钉5的配合,带动上缸体6、连接短节12、下连接管18和下堵管19动作;
下推动活塞15位于下往复间隙内,且能够在往复间隙内往复动作,下推动活塞15的外壁上设有下倾斜壁,自靠近向远离扶正组件1,下倾斜壁与下缸体17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
下缸体17的侧壁上开设有下伸出孔,下钢珠16安装在下伸出孔内,优选为弹性连接,以便于下倾斜壁不再作用于下钢珠16时,下钢珠16能够回弹,下连接管18的侧壁上开设有下进液通道14,下进液通道14位于下推动活塞15和连接短节12之间,并用于向下往复间隙内通入液体,下往复间隙内的液体能够推动下推动活塞15沿下缸体17的轴向向靠近扶正组件1的方向移动,由于下倾斜壁的设置,能够将下钢珠16经下伸出孔推出至下钢珠16与衬管24接触,且下钢珠16与衬管24接触时能够挤压摩擦衬管24和套管25并使其同时变形,以实现衬管24和套管25的铆定。
连接短节12的外壁上开设有下限位槽,下缸体17上固定有下限位螺钉13,下限位螺钉13的一端伸入至下限位槽内,下限位槽的长度远远大于下限位螺钉13的外径,上接头4向井外移动时,能够带动上补接组件3和连接短节12向井外移动,连接短节12带动下连接管18和下堵管19向井外移动,由于下推动活塞15已经在液体的推动下接近或接触下堵管19的端面,因此下堵管19移动时能够推动下推动活塞15向井外移动至下钢珠16收入至下伸出孔内,且下限位槽的端面抵住下限位螺钉13,通过连接短节12带动下缸体17和扶正组件1(实际为带动引鞋20)向井外移动,同时下缸体17和衬管24之间的剪切环26被切断,以便于将衬管24留置在套管25内,同时实现套管扶正补接器100的回收。
连接短节12与下连接管18之间、连接短节12与下缸体17之间、下推动活塞15与下连接管18之间、下推动活塞15与下缸体17之间、下堵管19与扶正组件1之间、扶正组件1与下缸体17之间均设有下密封圈,以保证下推动活塞15能够在液体的作用下推动下钢珠16动作;优选地,在下缸体17和下堵管19之间还能够通过钢球密封。
扶正组件1包括引鞋20、扶正块22和挡块21,引鞋20的一端与下缸体17螺纹连接,引鞋20的外壁上开设有滑槽23,扶正块22滑动连接于滑槽23内,且扶正块22能够沿滑槽23的内底面滑动,滑槽23的内底面为斜面,且自远离向靠近下补接组件2,斜面与下补接组件2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进而便于通过斜面与扶正块22配合实现套管25的扶正,上接头4向井内移动时,能够带动引鞋20相对于扶正块22向井内移动,并使滑槽23相对于扶正块22向靠近井内的方向移动,且滑槽23将扶正块22推出并使扶正块22卡在套管25内壁上,滑槽23上靠近下补接组件2的一端固定有挡块21,挡块21用于对扶正块22限位,防止扶正块22脱出滑槽23。
挡块21上靠近扶正块22的一侧设有缺口,扶正块22上用于与挡块21接触的一侧形状与缺口形状对应,避免损坏扶正块22,且提高限位效果。
具体使用时,由扶正组件1进行找通道并对套管25进行扶正,衬管24对套管25进行二次扶正,并通过液压作业控制上推动活塞9和下推动活塞15动作,以使上钢珠10和下钢珠16挤压衬管24和套管25使其同时变形并铆定在一起,完成错断套管补接作业。
在前期套管错断位置已找到且整形完成后,并确保套管25内通道直径≥φ120mm时,方可使用本工具。地面通过上接头4连接设备,送入井下。找到错断通道后,继续下放400-600mm,工具加压至20MPa。上提工具,使扶正块22卡在套管25内壁上,完成套管25定位扶正作业(也可将工具上下窜动少许或者转动角度进行加压,以达到多点加固)。工具被加压时,液体流入工具腔体内,由于腔体内有钢球做密封,且不断加压,液压作用于上推动活塞9和下推动活塞15,使上钢珠10和下钢珠16挤压衬管24及套管25,使衬管24、套管25被挤压的位置发生变形,将衬管24和套管25锚定在一起,完成补接作业。
后泄压,由于衬管24与套管25铆定在一起被留置套管25中,所以在上提工具时,剪切环26被切断,随着工具上提,扶正块22收回。同时,上补接组件3和下补接组件2均随之被上提。在上提过程中,上推动活塞9和下推动活塞15动作带动上钢珠10和下钢珠16,随将工具拉至井外,完成作业。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套管扶正补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接头、扶正组件和至少一个补接组件,所述扶正组件安装于所述补接组件的一端,且所述扶正组件用于找通道并对套管扶正,所述补接组件外周用于套设衬管,且衬管的一端与所述补接组件通过一剪切环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补接组件上远离所述扶正组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接头连接,并在所述上接头的带动下移动,所述补接组件能够移动至挤压衬管和套管,并使衬管和套管同时变形至铆定在一起;
所述补接组件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补接组件通过一连接短节能够拆卸地连接,与所述上接头连接的所述补接组件为上补接组件,与所述扶正组件连接的所述补接组件为下补接组件,且两个所述补接组件分别用于对衬管和套管的不同重合位置补接;
所述上补接组件包括上缸体、上连接管、上推动活塞和上钢珠,所述上缸体套设于所述上连接管外周,且所述上缸体内壁与所述上连接管外壁之间形成上往复间隙,所述上接头的一端伸入至所述上往复间隙内,并与所述上连接管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上连接管另一端与一上堵管一端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上堵管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短节的一端抵接,所述上缸体上远离所述上接头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短节螺纹连接;
所述上推动活塞位于所述上往复间隙内,且所述上推动活塞的外壁上设有上倾斜壁,自靠近向远离所述扶正组件,所述上倾斜壁与所述上缸体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
所述上缸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上伸出孔,所述上钢珠安装在所述上伸出孔内,所述上连接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上进液通道,所述上进液通道位于所述上推动活塞和所述上接头之间,并用于向所述上往复间隙内通入液体,所述上往复间隙内的液体能够推动所述上推动活塞沿所述上缸体的轴向向靠近所述下补接组件的方向移动,并将所述上钢珠经所述上伸出孔推出至所述上钢珠与衬管接触,且所述上钢珠与衬管接触时能够挤压衬管和套管并实现衬管和套管的铆定;
所述上接头的外壁上开设有上限位槽,所述上缸体上固定有上限位螺钉,所述上限位螺钉的一端伸入至所述上限位槽内,所述上接头向井外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上连接管和所述上堵管向井外移动,并推动所述上推动活塞向井外移动至所述上钢珠收入至所述上伸出孔内,且所述上限位槽的端面抵住所述上限位螺钉,并带动所述上缸体、所述连接短节、所述下补接组件和所述扶正组件向井外移动,同时所述下补接组件和衬管之间的所述剪切环被切断;
所述下补接组件包括下缸体、下连接管、下推动活塞和下钢珠,所述下缸体套设于所述下连接管外周,且所述下缸体内壁与所述下连接管外壁之间形成下往复间隙,所述扶正组件的一端伸入至所述下往复间隙内,并与所述下缸体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下连接管的一端与一下堵管一端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下堵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扶正组件的一端抵接,所述下连接管上远离所述扶正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短节螺纹连接;
所述下推动活塞位于所述下往复间隙内,且所述下推动活塞的外壁上设有下倾斜壁,自靠近向远离所述扶正组件,所述下倾斜壁与所述下缸体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
所述下缸体的侧壁上开设有下伸出孔,所述下钢珠安装在所述下伸出孔内,所述下连接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下进液通道,所述下进液通道位于所述下推动活塞和所述连接短节之间,并用于向所述下往复间隙内通入液体,所述下往复间隙内的液体能够推动所述下推动活塞沿所述下缸体的轴向向靠近所述扶正组件的方向移动,并将所述下钢珠经所述下伸出孔推出至所述下钢珠与衬管接触,且所述下钢珠与衬管接触时能够挤压衬管和套管并实现衬管和套管的铆定;
所述扶正组件包括引鞋、扶正块和挡块,所述引鞋的一端与所述下补接组件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引鞋的外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扶正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且所述扶正块能够沿所述滑槽的内底面滑动,所述滑槽的内底面为斜面,且自远离向靠近所述下补接组件,所述斜面与所述下补接组件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增大,所述上接头向井内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引鞋相对于所述扶正块移动,并使所述滑槽相对于所述扶正块向靠近井内的方向移动,且所述滑槽将所述扶正块推出至接触并卡在套管内壁上,所述滑槽上靠近所述下补接组件的一端固定有所述挡块,所述挡块用于对所述扶正块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扶正补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头与所述上连接管之间、所述上接头与所述上缸体之间、所述上推动活塞与所述上连接管之间、所述上推动活塞与所述上缸体之间、所述上堵管与所述连接短节之间、所述上缸体与所述连接短节之间均设有上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扶正补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短节的外壁上开设有下限位槽,所述下缸体上固定有下限位螺钉,所述下限位螺钉的一端伸入至所述下限位槽内,所述上接头向井外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上补接组件和所述连接短节向井外移动,所述连接短节带动所述下连接管和所述下堵管向井外移动,并推动所述下推动活塞向井外移动至所述下钢珠收入至所述下伸出孔内,且所述下限位槽的端面抵住所述下限位螺钉,并带动所述下缸体和所述扶正组件向井外移动,同时所述下缸体和衬管之间的所述剪切环被切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套管扶正补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短节与所述下连接管之间、所述连接短节与所述下缸体之间、所述下推动活塞与所述下连接管之间、所述下推动活塞与所述下缸体之间、所述下堵管与所述扶正组件之间、所述扶正组件与所述下缸体之间均设有下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扶正补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上靠近所述扶正块的一侧设有缺口,所述扶正块上用于与所述挡块接触的一侧形状与所述缺口形状对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01459.3A CN114278236B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一种套管扶正补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01459.3A CN114278236B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一种套管扶正补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78236A CN114278236A (zh) | 2022-04-05 |
CN114278236B true CN114278236B (zh) | 2024-05-28 |
Family
ID=80875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01459.3A Active CN114278236B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一种套管扶正补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7823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680604B (zh) * | 2023-01-03 | 2023-04-07 | 胜利油田胜机石油装备有限公司 | 油井除砂管汇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233375C1 (ru) * | 2003-03-20 | 2004-07-27 |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атнефть" им. В.Д. Шашина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цементирования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ой обсадной колонны |
CN102704882A (zh) * | 2012-05-09 | 2012-10-03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液压强制扶正器 |
CN205025377U (zh) * | 2015-09-02 | 2016-02-10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自适应变径套管扶正器 |
RU2695186C1 (ru) * | 2018-12-04 | 2019-07-22 |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атнефть" имени В.Д. Шашина | Калибратор-центратор раздвижной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04318B2 (en) * | 2004-04-07 | 2006-09-12 | Plexus Ocean Systems, Ltd. | Self-contained centralizer system |
-
2021
- 2021-12-24 CN CN202111601459.3A patent/CN11427823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233375C1 (ru) * | 2003-03-20 | 2004-07-27 |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атнефть" им. В.Д. Шашина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цементирования дополнительной обсадной колонны |
CN102704882A (zh) * | 2012-05-09 | 2012-10-03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液压强制扶正器 |
CN205025377U (zh) * | 2015-09-02 | 2016-02-10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自适应变径套管扶正器 |
RU2695186C1 (ru) * | 2018-12-04 | 2019-07-22 | Публичн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атнефть" имени В.Д. Шашина | Калибратор-центратор раздвижной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78236A (zh) | 2022-04-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63544B (zh) | 一种卡瓦式液控内打捞工具 | |
CN207080207U (zh) | 一种油田隔采工艺管柱 | |
CN114278236B (zh) | 一种套管扶正补接器 | |
CN212803153U (zh) | 一种水平井高强度套管高压桥塞 | |
CN108104754B (zh) | 一种套管补贴装置及方法 | |
CN110306959A (zh) | 压裂滑套 | |
CN110374571B (zh) | 一种固井完井管柱趾端滑套 | |
CN107542420B (zh) | 打捞式膨胀管补贴免钻塞装置 | |
CN103132944B (zh) | 防砂用液压小直径封隔器 | |
CN110965960B (zh) | 换井底完井管柱及作业方法 | |
CN112127807A (zh) | 一种连续管穿管用弹簧式导向球头及使用方法 | |
CN109057732B (zh) | 一种泥浆式灌浆循环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4893151B (zh) | 桥塞液压坐封注灰一体工具 | |
CN210598882U (zh) | 错断套管扶正加固工艺配套工具 | |
CN114439400B (zh) | 一种错断管柱连接装置 | |
CN220059491U (zh) | 套管补接器装置 | |
CN104453763B (zh) | 一种套管补贴用密封锚定构件及其安装装置 | |
CN114135244A (zh) | 一种用于随钻封堵的水力可变级膨胀工具及工艺方法 | |
CN110067507B (zh) | 一种适用于径向钻孔作业的柔性加压装置 | |
CN114893150B (zh) | 桥塞液压坐封注灰一体工具 | |
CN113107415A (zh) | 一种可有效密封的井下封隔器系统 | |
CN2926483Y (zh) | 分支井丢手装置 | |
CN219808980U (zh) | 一种液压座封封井装置 | |
CN206205842U (zh) | 一种修复损伤套管的膨胀管补贴工具 | |
CN116220600B (zh) | 一种用于侧钻开窗的井下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