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269576A - 遮阳板支架 - Google Patents

遮阳板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9576A
CN114269576A CN201980099670.4A CN201980099670A CN114269576A CN 114269576 A CN114269576 A CN 114269576A CN 201980099670 A CN201980099670 A CN 201980099670A CN 114269576 A CN114269576 A CN 1142695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wall portion
sun visor
engaging piece
enga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96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早乙女幸广
清田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olax Inc
Original Assignee
Piola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olax Inc filed Critical Piolax Inc
Publication of CN114269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95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2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 B60J3/0204Sun visors
    • B60J3/0213Sun vis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3/00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 B60J3/02Antiglare equipment associated with windows or windscreens; Sun visors for vehicles adjustable in position
    • B60J3/0204Sun visors
    • B60J3/0213Sun vis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means
    • B60J3/023Additional support bracket releasably holding the sun vis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ertion Pins And Rivets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从装配孔卸下的遮阳板支架。该遮阳板支架(1)具有:基部(20)和腿部(40),腿部(40)具有对置配置的第一壁部(31)和第二壁部(32),第一壁部(31)具有卡合于装配孔的第一卡合片(41),在第二壁部(32)设有:一对第二卡合片(45、45),卡合于装配孔(2),以及立壁(50),配置于一对第二卡合片(45、45)之间,在第二壁部(32)的立设方向延伸,在第二壁部(32)的各第二卡合片(45)与立壁(50)之间形成有在第二壁部(32)的立设方向延伸并且使第二壁部(32)成为薄壁的槽部(51)。

Description

遮阳板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于装配孔的遮阳板支架。
背景技术
例如,在车辆配设有用于保护乘坐者的眼睛不受阳光等影响的遮阳板。在该遮阳板中,从其长尺寸方向两端突出的轴可拆装地转动保持在装配于车辆内壁的遮阳板支架上,在使用时转动而配置于乘坐者的视野前方。
作为用于对如上所述的遮阳板的轴进行保持的遮阳板支架,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遮阳板支架,其具备主体部和插入至装配孔而固定的腿部,主体部具有基部、对轴进行拆装保持的保持部以及对轴进行支承的插入部,腿部配置于主体部的与插入部相反的一侧,具有卡合于装配孔的第一卡合片以及与第一卡合片协作且卡合于装配孔的一对第二卡合片,第一卡合片形成为能以腿部的顶端侧为支点向内挠曲,具有在从其自由端侧向外侧伸出的解除部。
在将上述遮阳板支架从装配孔卸下的情况下,首先,按压解除部,使第一卡合片向内侧挠曲,在解除了相对于装配孔的卡合后,解除装配孔与第二卡合片的卡合,由此能将遮阳板支架从装配孔卸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8531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遮阳板支架的情况下,通过按压解除部来解除第一卡合片与装配孔的卡合状态,但在该状态下,成为第二卡合片卡合到装配孔的状态。因此,虽然从装配孔逐渐拔出腿部,使第二卡合片挠曲并且解除与装配孔的卡合,但在第二卡合片难以挠曲的情况下,有时难以从装配孔脱离。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易从装配孔卸下的遮阳板支架。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遮阳板支架,装配于装配孔,可拆装地对遮阳板的轴进行保持,该遮阳板支架的特征在于,具有:基部,具有对所述轴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以及腿部,插入至所述装配孔而固定,所述腿部具有从所述基部分别立起设置且对置配置的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所述第一壁部具有隔着狭缝形成为可挠曲变形且卡合于所述装配孔的第一卡合片,在该第一卡合片设有能解除所述第一卡合片与所述装配孔的卡合的解除部,在所述第二壁部设有:一对第二卡合片,其基端部连结于所述第二壁部的立设方向的顶端侧,并且被设为可挠曲变形,卡合于所述装配孔;以及立壁,配置于所述一对第二卡合片之间,在所述第二壁部的立设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二壁部的各第二卡合片与所述立壁之间形成有在所述第二壁部的立设方向延伸并且使所述第二壁部成为薄壁的槽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将遮阳板支架从装配孔卸下的情况下,对解除部进行压入,而在解除了第一卡合片与装配孔的卡合后,将腿部从装配孔逐渐拔出,使一对第二卡合片挠曲变形,并且解除与装配孔的卡合,而此时,由于在第二壁部的各第二卡合片与立壁之间形成有向第二壁部的立设方向延伸的、将第二壁部减薄的槽部,因此一对第二卡合片在靠近第二壁部的方向上能容易挠曲变形,并且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也能容易挠曲变形,因此能容易解除一对第二卡合片与装配孔的卡合,容易将遮阳板支架从装配孔卸下。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遮阳板支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遮阳板支架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遮阳板支架的主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遮阳板支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遮阳板支架的右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遮阳板支架的背面图。
图7是在将本发明的遮阳板支架的一部分切断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8是在将本发明的遮阳板支架装配于装配孔的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9是在将本发明的遮阳板支架装配于装配孔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在将本发明的遮阳板支架从装配孔卸下时的一对第二卡合片挠曲变形的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在将本发明的遮阳板支架装配于装配孔的状态下、冲击力等从外部作用的情况下的一对第二卡合片挠曲变形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在将本发明的遮阳板支架从装配孔卸下时使第一卡合片挠曲变形时的止动壁的作用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在将本发明的遮阳板支架从装配孔卸下时使第一卡合片挠曲变形时的止动壁的作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遮阳板支架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该实施方式的遮阳板支架10用于经由形成于车辆面板1的长方形的装配孔2来装配于车辆的内壁,可拆装地对轴5进行转动保持,该轴5从未图示的遮阳板的长尺寸方向两端突出。在车辆面板1的表面侧重叠配置有装饰构件3。在该装饰构件3形成有比车辆面板1的装配孔2大的长方形的插入孔4。
如图2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遮阳板支架10具有:基部20,具有可拆装地对遮阳板的轴5进行保持的保持部21;以及腿部30,插入至所述装配孔2而固定。
所述基部20具有周壁22和底部23(参照图4),呈在一个方向较长地延伸的有底框状,配置为与所述装饰构件3的表面侧抵接(参照图8)。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在基部20的长尺寸方向的一端形成有呈大致“コ”字形的缺口部22a。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4所示,将沿着基部20部的长尺寸方向的方向设为长尺寸方向A、将与基部20的长尺寸方向A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B来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所述保持部21从靠近基部20的长尺寸方向A的一端部的部分起以呈大致“C”字形的方式伸出,可拆装地对遮阳板的轴5进行保持。在该保持部21的内侧设有对遮阳板的轴5进行支承的插入部25。
此外,如图5所示,压片27从基部20的长尺寸方向A的另一端部侧起以呈向插入部25弯曲的形状的方式伸出,该压片27成为弹性地抵接于遮阳板的轴5的外周而防脱并且抑制该轴5松动的部分(参照图8)。
所述腿部30具有从基部20分别立起设置且对置配置的第一壁部31和第二壁部32。
如图2、图4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腿部30具有:第一壁部31,配置于基部20的长尺寸方向A的一端部侧,沿着基部20的宽度方向B延伸;以及第二壁部32,配置于基部20的长尺寸方向A的另一端部侧,沿着基部20的宽度方向B延伸,两壁部31、32相互平行配置。此外,腿部30具有将两壁部31、32的对置的端部相互连结的一对侧壁部33、3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壁部31、32、33、33从基部20的底部23起立起设置(参照图8)。其结果是,腿部30成为在立设方向的顶端侧开口、在内部设有内部空间34的大致长方形的框状。
此外,如图4所示,第一壁部31的基端部侧与基部20的周壁22之间通过连结部36、36连结,第二壁部32的基端部侧与基部20的周壁22之间通过连结部37、37连结,各侧壁部33的基端部侧与基部20的周壁22之间通过连结部38、38连结,谋求维持腿部30的刚性。
此外,第一壁部31具有隔着狭缝41a形成为可挠曲变形的、卡合于所述装配孔2的第一卡合片41,在该第一卡合片41设有能解除第一卡合片41与装配孔2的卡合的解除部43。
具体而言,如图6所示,在第一壁部31形成有狭缝41a,该狭缝41a与基部20的缺口部22a连通,呈大致“U”字形,在第一壁部31隔着该狭缝41a可挠曲地设有第一卡合片41。就第一卡合片41而言,其基端部连结于第一壁部31的立设方向的顶端部侧,所述第一卡合片41能向与第二壁部32接近/远离的方向挠曲变形(参照图8和图12)。此外,就第一卡合片41而言,其基端部侧的外表面成为随着朝向基部20而向外侧突出的倾斜面,并且形成有以从该倾斜面最突出的部分起高度逐渐降低的方式倾斜的卡合部42,该卡合部42成为与装配孔2的里侧周缘卡合的部分(参照图8)。
此外,如图8所示,在第一卡合片41的与基端部相反的一侧的自由端部,解除部43向与第二壁部32相反的一侧伸出。该解除部43配置于基部20的周壁22的缺口部22a内,不从基部20的外周面突出(参照图6和图8)。因此,解除部43是不易从基部20的外侧由手指等按压的构造,在解除部43的按压时,如图8所示,例如用平头螺丝刀等按压具7来按压。
然后,当从第一卡合片41的卡合部42卡合于装配孔2的里侧周缘的状态(参照图8)起通过按压具7从装饰构件3的表面侧向接近第二壁部32的方向按压解除部43时,如图12所示,第一卡合片41经由解除部43在腿部30的内部空间34内移动并且挠曲变形,卡合部42从装配孔2的里侧周缘脱离,装配孔2的第一卡合片41的卡合被解除。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第二壁部32设有:一对第二卡合片45、45,其基端部连结于第二壁部32的立设方向的顶端侧,被设为可挠曲变形,与装配孔2卡合;以及立壁50,配置于一对第二卡合片45、45之间,在第二壁部的立设方向延伸。
如图2、图5、图8等所示,就第二卡合片45而言,其基端部连结于作为第二壁部32的外表面侧的、立设方向的顶端侧,所述第二卡合片45在基部20侧朝向斜外侧延伸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二壁部32的“外表面侧”是指第二壁部32的与第一壁部31的对置面相反的一面侧。在以下说明中也是同样的。此外,在各第二卡合片45的、与基端部相反的一侧的自由端部侧的外表面设有与装配孔2的里侧周缘卡合的卡合部46(参照图8)。
而且,如图2、图5、图8等所示,在构成腿部30的一对侧壁部33、33中靠近第二壁部32的位置,形成有呈大致“U”字形的狭缝48a,隔着该狭缝48a分别设有能向腿部30的内部空间34挠曲的、呈大致三角板状的临时保持片48、48。在各临时保持片48的一端部设有卡合部48b。
并且,各临时保持片48的卡合部48b与装饰构件3的插入孔4的里侧周缘卡合,并且基部20抵接于插入孔4的表面侧周缘,由此遮阳板支架10被临时保持于装饰构件3。
此外,如图2、图4所示,在第二壁部32的外表面侧的一对第二卡合片45、45之间延伸设置有在第二壁部32的立设方向延伸的立壁50。该实施方式中的立壁50成为顶端外表面被呈锥状地切割的大致长板状,以从基部20的底部23至第二壁部32的立设方向的顶端的长度延伸。
而且,在第二壁部32的各第二卡合片45与立壁50之间形成有在第二壁部32的立设方向延伸并且使第二壁部32成为薄壁的槽部51。
如图2、图4及图7所示,该实施方式中的槽部51呈大致“コ”字槽状,配置于第二壁部32的外表面侧的各第二卡合片45的基端部的内侧缘,并且分别以到达基部20的底部23的长度延伸。此外,如图7所示,槽部51的宽度W1(沿宽度方向B的方向)形成为比立壁50与第二卡合片45的间隔W2(沿宽度方向B的方向)窄。
此外,通过形成如上所述的槽部51、51,如图7所示,第二卡合片45的基端部与第二壁部32的宽度方向B的侧部的连结部分44的厚度T2形成为比形成有第二壁部32的槽部51的部分的厚度T1厚。需要说明的是,该连结部分44呈比槽部51宽(沿宽度方向B的方向较大)的大致四棱柱状(参照图7)。
然后,通过设置上述槽部51,在遮阳板支架10装配于装配孔2的状态下解除了第一卡合片41与装配孔2的卡合后,在将腿部30从装配孔2卸下而将腿部30从装配孔2逐渐拔出时(慢慢地对第二卡合片45作用拔出载荷的方案),第二卡合片45容易挠曲变形。此外,通过设置槽部51,在遮阳板支架10装配于装配孔2的状态下,冲击力等剧烈的力从外部作用时(由将第二卡合片45突然拔出的载荷发挥作用的方案),故意使第二卡合片45易于破损。关于这些作用效果将在后文加以记述。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槽部51,例如也可以呈大致“U”字形、大致“V”字形等,没有特别限定。此外,槽部的形成位置也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沿着第二卡合片45的基端部侧的内侧缘配置。而且,槽部的形成范围(沿着立壁的立设方向的范围)也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在设有第二卡合片45的基端部的范围内。
此外,如图2所示,在立壁50的基端部侧设有被设为能与装配孔2的内周抵接的(参照图9)宽幅部53。
该实施方式中的宽幅部53成为如下的形状,即在立壁50的从第二壁部32的突出方向顶端侧(在如图7所示的俯视中,最远离第二壁部32的外表面的位置),并且,如图2、图3所示,在立设方向的基端部侧,朝向一对第二卡合片45、45呈肋状伸出的形状。其结果是,如图2、图3所示,宽幅部53在立设方向的顶端部侧的宽度(沿着宽度方向B的长度)变宽。而且,该宽幅部53从基部20的底部23起延伸。
此外,如图2、图4所示,立壁50的基端部侧与基部20的周壁22之间通过连结部55连结,谋求维持立壁50的刚性。
而且,如图4、图7所示,在构成腿部30的一对侧壁部33、33的内表面侧(对置面侧)的接近第二壁部32的位置分别立起设置有肋57、57。利用这些肋57、57来谋求一对侧壁部33、33的刚性和耐冲击性的提高。
并且,如图4、图7所示,在该遮阳板支架10设有止动壁60,该止动壁60连结一对侧壁部33、33,并且在第二卡合片45与装配孔2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下,对第二卡合片45的向第一壁部31侧的挠曲变形进行限制。此外,该止动壁60设有两侧面呈锥状的凹状接受部65,该凹状接受部65在第一卡合片41向第二壁部32侧挠曲变形时,如图13所示,将第一卡合片41引导至止动壁60的中央。
如图7所示,在该实施方式中,一对侧壁部33、33的内表面侧(对置面侧)的与第一壁部31接近的部分通过止动壁60连结。在图8中示出了第一卡合片41的转动轨迹K,该实施方式的止动壁60配置于该转动轨迹K的中途,具体而言,配置于第一壁部31与形成临时保持片48的大致“U”字形的狭缝48a之间。
此外,该止动壁60具有:中央部61,配置于止动壁中央,与所述第一壁部31平行地延伸;一对倾斜部62、62,从该中央部61的两侧以逐渐接近所述第一壁部31的方式倾斜延伸;以及一对连结部63、63,从该倾斜部62、62的伸出方向顶端起与所述第一壁部31平行地延伸,分别连结于一对侧壁部33、33。上述的一对倾斜部62、62的两内侧面(相互接近侧的表面)呈锥状。并且,由这些一对倾斜部62、62和配置于它们之间的中央部61构成所述凹状接受部65,在如图7所示的俯视图中,所述凹状接受部65是第一壁部31侧凹陷、其两侧呈锥状的凹状接受部。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说明的遮阳板支架10的各构件(基部、腿部、第一卡合片、第二卡合片等)的形状和构造只是示例,本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形状和构造。
接着,对包括上述构成的遮阳板支架10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所示,将遮阳板支架10的腿部30从装饰构件3的表面侧向插入孔4插入。于是,第一卡合片41、第二卡合片45、45以及临时保持片48、48被按压至插入孔4的内周,在向内侧挠曲的同时穿过该插入孔4,当各片41、45、48从插入孔4的里侧脱离并弹性复位时,临时保持片48的卡合部48b与插入孔4的里侧周缘卡合,基部20与插入孔4的表面侧周缘抵接,从而将遮阳板支架10临时保持于装饰构件3。
如上所述,在使遮阳板支架10临时保持于装饰构件3、使腿部30的顶端侧从插入孔4的里侧突出的状态下,连同装饰构件3一起向车辆面板1侧按压,将遮阳板支架10的腿部30从车辆面板1的表面侧向装配孔2插入。于是,第一卡合片41、第二卡合片45、45、临时保持片48、48按压于装配孔2的内周而向腿部内侧挠曲,当第一卡合片41的卡合部42和各第二卡合片45的卡合部46穿过装配孔2时,第一卡合片41和各第二卡合片45分别弹性复位,与装配孔2的里侧周缘卡合(参照图8),并且,临时保持片48向内侧挠曲而保持在抵接于装配孔2的内周的状态。其结果是,如图8所示,在通过抵接于装饰构件3的插入孔4的基部20以及卡合于该装配孔2的里侧周缘的第一卡合片41和一对第二卡合片45、45来夹持车辆面板1和装饰构件3、并且柔软的装饰构件3略微压扁的状态下,能将遮阳板支架10装配于装配孔2。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状态下,如图9所示,设于立壁50的基端部侧的宽幅部53能与装配孔2的内周抵接。
然后,将遮阳板的轴5经由开口的插入部25插入至保持部21,由此,压片27与轴外周弹性抵接,在其松动被抑制的状态下,轴5可拆装地转动保持于保持部21,能将遮阳板相对于车辆面板1和装饰构件3固定。
再者,在因部品更换、维护、回收等理由而要从车辆面板1的装配孔2卸下遮阳板支架10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例如用平头螺丝刀等按压具7从装饰构件3的表面侧向接近第二壁部32的方向按压解除部43。于是,如图12所示,第一卡合片41经由解除部43在腿部30的内部空间34内移动,并且向接近第二壁部32的方向挠曲变形,其结果是,卡合部42从装配孔2的里侧周缘脱离,能解除第一卡合片41相对于装配孔2的卡合。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7等所示,设有止动壁60,该止动壁60连结一对侧壁部33、33,并且在第一卡合片41与装配孔2的卡合解除的状态下,对第一卡合片41向第二壁部32侧的挠曲变形进行限制,该止动壁60设有两侧面呈锥状的凹状接受部65,该凹状接受部65在第一卡合片41向第二壁部32侧挠曲变形时,将第一卡合片41引导至止动壁60的中央。
因此,在通过按压具7按压解除部43而使第一卡合片41挠曲变形时,如图12所示,即使过度地按压解除部43,第一卡合片41也会抵接于止动壁60,因此,能限制第一卡合片41的进一步的挠曲变形。其结果是,能防止第一卡合片41的塑性变形。
此外,在通过按压具7按压解除部43时,如图4的箭头F1所示,虽然理想的是向第二壁部32侧笔直地按压解除部43,但有时会像图4的箭头F2、F3那样倾斜地按压。在该情况下,第一卡合片41会从止动壁60的中央位置偏离,一边弯曲一边进行挠曲变形,但如图13所示,能通过两侧面呈锥状的凹状接受部65来引导第一卡合片41(在此,通过倾斜部62的呈锥状的两内侧面来引导)从而使第一卡合片41位于止动壁60的中央,能可靠地谋求第一卡合片41的挠曲变形限制。
而且,在止动壁60中设有两侧面呈锥状的凹状接受部65,因此能提高止动壁60自身的刚性(与没有凹状接受部的构成相比,止动壁60的刚性提高)。
此外,该止动壁60被设为接近第一壁部31而远离第二壁部32,因此能成为不阻碍后述的第二壁部32的变形难易度的构成,并且提高一对侧壁部33、33的强度。
若回到从装配孔卸下遮阳板支架10的过程的说明,则如上所述,卡合部42从装配孔2的里侧周缘脱离,保持在第一卡合片41相对于装配孔2的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并且,如图8的箭头F4所示,以远离装饰构件3的表面侧的方向的方式使基部20转动,从装配孔2将腿部30从长尺寸方向A的一端部侧(第一壁部31、第一卡合片41侧)起逐渐拔出。
此时,在该遮阳板支架10中,如图2、图4、图7所示,在第二壁部32的各第二卡合片45与立壁50之间形成有在第二壁部32的立设方向延伸并且使第二壁部32成为薄壁的槽部51。因此,如图10所示,能使一对第二卡合片45、45在接近第二壁部32的方向上容易挠曲变形,并且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也容易挠曲变形。
在此,如图10所示,第二壁部32的形成有槽部51、51的薄壁部分以接近第一壁部31的方式向斜内侧略微弯折(即,第二壁部32的两侧部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弯曲变形),并且一对第二卡合片45、45在靠近第二壁部32的外表面侧的方向且夹着立壁50而相互接近的方向上,向斜内侧挠曲变形。
其结果是,能减少第二卡合片45的卡合部46相对于装配孔2的卡合量,容易解除一对第二卡合片45、45与装配孔2的卡合,因此容易从装配孔2拔出腿部30,容易从装配孔2卸下遮阳板支架10。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一对第二卡合片45、45在靠近第二壁部32的方向上容易挠曲变形,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也容易挠曲变形,因此还能得到如下的效果:能容易地确保卡合部42相对于装配孔2的卡合量,并且将遮阳板支架10安稳地装配于装配孔2。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4、图7所示,各槽部51分别形成于第二壁部32的外表面侧。因此,当从装配孔2卸下遮阳板支架10时,如图10所示,第二壁部32以两侧部相互靠近并且接近第一壁部31的方向的方式弯折变形,因此一对第二卡合片45、45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能容易挠曲变形。
而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4所示,各槽部51分别沿着第二卡合片45的基端部侧的内侧缘配置,并且如图7所示,各槽部51的宽度W1形成为比立壁50与第二卡合片45的间隔W2窄。因此,能防止第二壁部32的强度降低,并且能使一对第二卡合片45、45更容易挠曲变形。
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在立壁50的基端部侧设有可与装配孔2的内周抵接的宽幅部53。因此,在遮阳板支架10装配于装配孔2的状态下,冲击力从外部作用时,能容易地承受该冲击力,能防止立壁50的破损、使遮阳板支架10不易从装配孔2脱离。
再者,在该遮阳板支架10装配于装配孔2的状态下,有时会向该遮阳板支架10作用冲击力等剧烈的力。例如,如图11的箭头所示,冲击力有时会从斜外侧作用在保持部21的伸出方向顶端侧。此时,会作用远远大于卸下遮阳板时的拔出载荷的载荷。在该情况下,在该遮阳板支架10中,如图11所示,各第二卡合片45的基端部从腿部30的立设方向的顶端部略微突出,并且,各第二卡合片45的内表面侧以接近第二壁部32的方式挠曲变形,但在相互接近的方向上方向上不易挠曲变形。
因此,能故意使各第二卡合片45容易破损(剪切应力短时间内集中地作用在第二卡合片45的基端部侧,因此容易破损),能容易将遮阳板支架10从装配孔2脱离。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各槽部51分别形成于第二壁部32的外表面侧,并且,分别沿着第二卡合片45的基端部侧的内侧缘配置,其宽度W1形成为比立壁50与第二卡合片45的间隔W2窄,因此如上所述,在作用有冲击力等剧烈的外力的情况下,各第二卡合片45更容易破损。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实现各种变形实施方式,这样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2:装配孔;
5:轴;
10:遮阳板支架;
20:基部;
21:保持部;
30:腿部;
31:第一壁部;
32:第二壁部;
33、33:侧壁部;
41:第一卡合片;
43:解除部;
45:第二卡合片;
50:立壁;
51、51:槽部;
53:宽幅部;
60:止动壁;
65:凹状接受部。

Claims (5)

1.一种遮阳板支架,装配于装配孔,可拆装地对遮阳板的轴进行保持,所述遮阳板支架的特征在于,具有:
基部,具有对所述轴进行保持的保持部;以及
腿部,插入至所述装配孔而固定,
所述腿部具有从所述基部分别立起设置且对置配置的第一壁部和第二壁部,
所述第一壁部具有隔着狭缝形成为可挠曲变形且卡合于所述装配孔的第一卡合片,在该第一卡合片设有能解除所述第一卡合片与所述装配孔的卡合的解除部,
在所述第二壁部设有:一对第二卡合片,其基端部连结于所述第二壁部的立设方向的顶端侧,并且被设为可挠曲变形,卡合于所述装配孔;以及立壁,配置于所述一对第二卡合片之间,在所述第二壁部的立设方向延伸,
在所述第二壁部的各第二卡合片与所述立壁之间形成有在所述第二壁部的立设方向延伸并且使所述第二壁部成为薄壁的槽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阳板支架,其中,
各槽部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二壁部的外表面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遮阳板支架,其中,
各槽部分别沿着所述第二卡合片的基端部侧的内侧缘配置,并且其宽度形成为比所述立壁与所述第二卡合片的间隔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遮阳板支架,其中,
就所述立壁而言,在其基端部侧设有被设为能与所述装配孔的内周抵接的宽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遮阳板支架,其中,
所述腿部具有将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连结的一对侧壁部,
在所述遮阳板支架设有止动壁,所述止动壁连结所述一对侧壁部,并且在所述第一卡合片与所述装配孔的卡合被解除的状态下,对所述第一卡合片的向所述第二壁部侧的挠曲变形进行限制,
在所述止动壁设有两侧面呈锥状的凹状接受部,所述凹状接受部在按压所述解除部而所述第一卡合片向所述第二壁部侧挠曲变形时,将所述第一卡合片引导至所述止动壁的中央。
CN201980099670.4A 2019-09-03 2019-09-03 遮阳板支架 Pending CN11426957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34663 WO2021044530A1 (ja) 2019-09-03 2019-09-03 サンバイザホル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9576A true CN114269576A (zh) 2022-04-01

Family

ID=74852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9670.4A Pending CN114269576A (zh) 2019-09-03 2019-09-03 遮阳板支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27084B2 (zh)
JP (1) JP7134363B2 (zh)
CN (1) CN114269576A (zh)
WO (1) WO2021044530A1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76031A (ja) * 2009-05-26 2010-12-09 Piolax Inc 部品の取付装置
JP5853105B2 (ja) * 2012-10-25 2016-02-09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サンバイザホルダ
JP2016035307A (ja) * 2014-08-04 2016-03-1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取付部品の固定構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46825A3 (en) * 1999-04-23 2002-04-17 Piolax Inc. Fastening structure for fixing an article on a board via a through-hole, and holder with such a fastening structure
JP5265442B2 (ja) * 2009-04-24 2013-08-14 株式会社ニフコ 取付具
US10988003B2 (en) * 2019-09-20 2021-04-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visor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276031A (ja) * 2009-05-26 2010-12-09 Piolax Inc 部品の取付装置
JP5853105B2 (ja) * 2012-10-25 2016-02-09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サンバイザホルダ
JP2016035307A (ja) * 2014-08-04 2016-03-17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取付部品の固定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1044530A1 (zh) 2021-03-11
WO2021044530A1 (ja) 2021-03-11
US20220274469A1 (en) 2022-09-01
US11827084B2 (en) 2023-11-28
JP7134363B2 (ja) 2022-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7790B (zh) 固定件、固定件拆除结构及帘式安全气囊固定装置
KR100808846B1 (ko) 자동차 내장용 부품 고정클립
EP1887902B1 (en) Plastic fastener
US6955514B2 (en) Connector with male part for final fixing
EP1630426A2 (en) Double clip fastener device with retaining plate
KR101658519B1 (ko) 자동차용 보조 손잡이 장착용 고정구
CN210397376U (zh) 一种卡扣组件与电子装置
KR200492711Y1 (ko) 차량번호판 부착장치
JP2007315467A (ja) 部品の取付装置
EP3708031A1 (en) Connecting device
CN114269576A (zh) 遮阳板支架
KR102261764B1 (ko) 다단 결합형 차량용 고정구
JP7118255B2 (ja) 車載カメラ
JP2014228031A (ja) 取付部材の取付構造
CN110505986B (zh) 雨刷片与雨刷臂的结合结构及雨刷片
JP2008008361A (ja) クランプ
KR20090074896A (ko) 자동차 내장용 부품 고정클립
CN107084177B (zh) 紧固件及部件安装构造
KR20240079406A (ko) 자동차용 모듈 클립
JP2020193644A (ja) 部材取付構造
JP7165544B2 (ja) 車両内装部材の取付装置
JP3659902B2 (ja) モール用クリップ及びクリップ付きモール
CN222615760U (zh) 紧固件
US11692571B2 (en) Clip assembly for holding a component during a vehicle assembly/disassembly process
JP2007110806A (ja) 取付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