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68A - 盘播放器-换盘器 - Google Patents
盘播放器-换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668A CN1142668A CN96100209A CN96100209A CN1142668A CN 1142668 A CN1142668 A CN 1142668A CN 96100209 A CN96100209 A CN 96100209A CN 96100209 A CN96100209 A CN 96100209A CN 1142668 A CN1142668 A CN 11426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h
- controller
- signal
- chassis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22—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 G11B17/221—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with movable magazine
- G11B17/223—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from random access magazine of disc records with movable magazine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17/00—Guiding record carriers not specifically of filamentary or web form, or of supports therefor
- G11B17/02—Details
- G11B17/04—Feeding or guiding single record carrier to or from transducer unit
Landscapes
- Automatic Disk Chang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小型盘播放器/换盘器,具有一个插入口,在插入的盘的边缘的相对接触点被支承在可横向移动的左、右侧盘导轨之间。当盘插入时,所述左右侧盘导轨横向移动以容纳盘。当盘在盘导轨之间被完全支承时,在盘导轨之间的距离由一个控制器检测,排出/装入键用于确定换盘器中盘的存放位置。当排出/装入键被按下时,一个相应的盘被从存放位置取出并置于在插入口的排出位置。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具有储盘和播放能力的换盘器。
日本已审专利申请No.7-7056(美国专利号5,123,001)公开了一种储盘型盘播放装置。该装置利用一个从外壳伸出的托盘来支承插入的和排出的盘。所述的储盘器具有存放多张盘的能力并可以有选则地播放和更换存放的盘。该托盘具有固定装置,保证插入到换盘器的盘不因为托盘每次每次只能容纳一张盘而相互碰撞。
但是,由于装置中使用了托盘,使结构复杂化。此外,托盘要求换盘器要水平安装以防止从托盘中跌落。可以克服这些缺点的盘传送装置包括日本延迟公开No.2-7263和日本使用新型延迟公开60-106250。在这些装置中,一个盘传送机构利用一个支承盘边缘的带传送从盘插入口插入的盘。但是,如果在排出位置的盘在另一张盘被传送到排出位置之前未被取出的话,这种盘传送机构可以会使在排出位置的盘跌落到装置之外。造成盘或换盘器的损坏。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盘器,它可以将从盘插入口插入的盘传送到装置之内的播放位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盘传送装置,其中盘被传送到这样一个位置,在该位置,盘的主轴孔可以被使用者抓到并且盘被安全地保持就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盘器,利用一个边缘驱动器传送盘并防止插入和排出的盘与从换盘器内部传送的盘之间的碰撞。
简单地说,小型盘播放器/换盘器具有一个插入口,通过它,盘可以被插入。在插入的盘的边缘的相对接触点被支承在可横向移动的左,右侧盘导轨之间。盘的左侧接触于在左侧盘导轨上运转的带上。盘的右侧接触于右侧盘导轨的固定璧上。所述带沿着一个刚性璧滑动防止因盘边缘施加的压力而使带弯曲。当盘插入时,所述左右侧盘导轨横向移动以容纳盘。当盘在盘导轨之间被完全支承时,在盘导轨之间的距离由一个控制器检测,以确定盘已经被插入。排出/装入键被提供,用于换盘器中的几个每个存放位置。当排出/装入键被按下时,一个相应的盘被从存放位置取出并置于在插入口的排出位置。插入口具有一个弹簧加载的门,可以检测盘在插入口的存在。响应于另一个排出/装入键的按下,只要盘被检测存在在插入口处,控制器被编程以防止任何另外的盘从存放位置移动到排出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盘器,包括:一个底盘,一个安装在所述底盘上的盘播放装置,一个储盘机构,安装在所述底盘上,具有多个存放位置,一个所述底盘的插入口,一个盘运送器,将盘从所述的多个存放位置运送到所述的插入口,一个盘传感器,安装到所述的底盘上,其位置使得由所述盘运送器运送到所述插入口并保持在所述插入口的第一盘可由所述盘传感器检测,一个连接到所述盘运送器的控制器,通过被编程用于当所述第一盘由所述盘传感器检测时防止一个第二盘由所述盘运送器从所述多个存放位置的一个和所述盘播放装置运送到所述插入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盘传送装置,包括:一个底盘,两个在所述的底盘上的边缘支承件,每个具有一个表面,一个被支承在所述表面之间的第一盘,所述表面与所述第一盘的边缘上的相对点接合,所述边缘支承件具有用于将所述第一盘在一个第一位置和所述的盘被支承在所述表面的端部的排出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装置,当所述的盘被支承在所述表面之间时,所述移动装置可有效地以第一方向沿着所述边缘支承件移动所述的盘,直到所述第一盘处于所述排出位置位置为止,所述的移动装置可有效地连续地在所述排出位置支承所述的盘,一个电机,可驱动地与所述的表面的至少一个连接,一个安装到所述底盘的盘传感器并定位于检测在所述排出位置的所述的第一盘,以及一个控制器,连接在所述盘传感器和所述移动装置之间,所述控制器被编程去控制所述电机使得只有当所述第一盘被从所述排出位置取出之后,所述的电机将一个第二盘从所述第一位置运送到所述排出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盘器,包括:一个具有内部位置和一个排出位置的底盘,一个在所述排出位置的第一盘和在所述内部位置的第二盘,一个具有控制器的盘运送器,一个盘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的控制器,定位在所述底盘上,允许由所述的盘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盘在所述排出位置的存在,以及一个可由用户致动的连接到控制器的排出致动器,所述控制器被编程,使得当排出致动器由用户致动时使运盘器将第二盘从内部位置运送到排出位置,以及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编程,使得当排出致动器由用户致动时并且盘传感器检测到第一盘处于排出位置时,防止第二盘从内部位置被运盘器运送到排出位置。
本发明的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从下面的结合附图的描述将会更为明显,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本发明的以上的,以及其它目的、特点和优点从以下结合附图的叙述中将会清楚,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数字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盘播放装置的底盘的部件分解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连接于一个加载底盘的机构的部件分解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驱动侧盘导轨的部件分解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一个固定的盘导轨的部件分解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驱动侧盘导轨的示意侧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驱动侧盘导轨的示意侧面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加载板的开/关机构的部件分解图。
图8是图4中固定侧盘导轨的示意侧面图。
图9是一个光学机构和减震锁定机构的部件分解图。
图10是图9中光学机构垂直传送机构的光学机构的部件分解图。
图11是一个储盘器和储盘器垂直传送机构的部件分解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盘锁定机构的部件分解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已插入一个盘之后的盘传送机构的俯视图。
图14是一个俯视图,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在加载起始位置PO的盘传送机构。
图15是一个俯视图,表示盘传送机构的脉冲串起始位置P1,盘播放位置P2,以及盘存放位置P3。
图16是等待状态的盘传送机构的俯视图。
图17是储盘器垂直运动期间盘传送机构的俯视图。
图18是在盘排出位置的盘传送机构的俯视图。
图19是在盘接收状态期间加载板开/关机构的俯视图。
图20是在盘传送状态期间加载板开/关机构的俯视图。
图21是具有在UP-1位置滑板的加载板开/关机构的俯视图。
图22是具有在UP-2位置滑板75的加载板开/关机构的俯视图。
图23是具有在开位置POS.3的滑板的加载板开/关机构的俯视图。
图24是具有在DOWN-α位置的滑板减震锁定机构。
图25是滑板处于DOWN-1位置的减震锁定机构的俯视图。
图26是滑板处于UP-1位置的减震锁定机构的俯视图。
图27是具有在UP-2位置的滑板75的减震锁定机构的俯视图。
图28是具有在DOWN-2位置的滑板的光学机构垂直传送机构的俯视图。
图29是具有在DOWN-2位置的滑板的光学机构垂直传送机构的侧视图。
图30是具有在DOWN-1位置的滑板的光学机构垂直传送机构的俯视图。
图31是具有在DOWN-1位置的滑板的光学机构垂直传送机构的侧视图。
图32是具有在UP-1位置的滑板的光学机构垂直传送机构的俯视图。
图33是具有在UP-1位置的滑板的光学机构垂直传送机构的侧视图。
图34是具有在UP-2位置的滑板的光学机构垂直传送机构的俯视图。
图35是具有在UP-2位置的滑板的光学机构垂直传送机构的侧视图。
图36是在盘接收状态时夹持器支承机构的俯视图。
图37是在盘接收状态时夹持器支承机构的示意侧示图。
图38是在盘传送状态时夹持,器支承机构的俯视图。
图39是在盘传送状态时夹持器支承机构1010的示意侧视图。
图40是当光学机构在上位置时夹持器支承机构的俯视图。
图41是当光学机构在上位置时夹持器支承机构的示意侧视图。
图42是处于备用状态的夹持器支承机构的俯视图。
图43是处于备用状态的夹持器支承机构的示意侧视图。
图44是储盘器垂直传送期间夹持器支承机构的示意侧视图。
图45是滑板75在DOWN-1位置的盘锁定的机构的俯视图。
图46是滑板75在DOWN-1位置的盘锁定机构的示意侧视图。
图47是滑板75在DOWN-2位置的盘锁定机构的俯视图。
图48是滑板75在DOWN-2位置的盘锁定机构的示意侧视图。
图49是滑板75在UP-1位置的盘锁定机构的俯视图。
图50是滑板75在UP-1位置的盘锁定机构的示意俯视图。
图51是滑板75在UP-2位置的盘锁定机构的俯视图。
图52是滑板75在UP-2位置的盘锁定机构的示意俯视图。
图53是在盘接收期间盘插入错误防止机构的俯视图。
图54是在盘接收期间盘插入错误防止机构的示意俯视图。
图55是加载板开启期间盘插入错误防止机构的俯视图。
图56是加载板开启期间盘插入错误防止机构的示意俯视图。
图57是在排出状态时盘插入错误防止机构的示意侧视图。
图58是一个时序图,示出了根据滑板75运转的其它机构的状态。
图59是一个时序图,示出了根据滑板75运转的其它机构的状态。
图60是驱动控制电路的方框图。
图61是系统控制器的主程序的流程图。
图62是JOB LOAD的流程图。
图63是JOB EJECT的流程图。
图64是JOB EJECT的流程图。
图65是JOB EJECT的流程图。
图66是JOB EJECT的流程图。
图67是JOB EJECT的流程图。
图68是JOB EJECT的流程图。
图69是JOB EJECT的流程图。
图70是JOB STOCK的流程图。
图71是JOB STOCK的流程图。
图72是驱动侧盘导轨的侧视图。
图73是另种形式的JOB EJECT的流程图。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4张CD-ROM被存储在主底盘中,该主底盘也装有一个用于选择播放所存盘的CD-ROM换盘器。整个装置符合具有51/4英寸半高形式参数的计算机辅助设备的标准尺寸。
参照图1,盘播放装置的外壳1000与具有51/4英寸半高形式参数的计算机辅助设备的标准尺寸相符。外壳1000具有4.15mm高×146mm宽×209mm深的外部尺寸。盘播放装置包括一个换盘器,它存储4张用于选择播放的CD。外壳1000一般是具有四个侧面,一个底板,以及一个顶盖3的盒状。一个加载底盘80安装在顶盖3和主底盘90的底板之间的主底盘90的两侧边的一体安装托架上。当盘播放装置装在计算机的前板上时(图中未示出),顶盖3可以被省去。
一块前板1安装在主底盘90的4个侧面中的前侧面上。前板1具有一个插入口1A,用于接收和排出盘。插入口1A在靠近其中央处比其端点处要宽。该形状的插入口保证在盘插入和取出时仅仅盘的边缘接触板1。从而,盘的记录表面被防止接触板1,消除了在插入和取出期间损坏盘的潜在可能性。
参照图2-4,一个盘传送机构1001包括一个驱动侧盘导轨1002,可滑动地装在外壳1000左侧加载底盘80的底面上。一个固定侧盘导轨1003可滑动地装在靠外壳1000右侧加载底盘80的底面上。L形加载板81L和81R挂在分别与其上表面结合的支销17A和17B。支销17A和17B分别穿过加载支架80上的横向导槽。分别在支销17A和17B端部的圆环21A和21B防止支销17A和17B滑出导槽80A和80B。固定和驱动侧的盘导轨1003和1002分别安装在L形加载板81R和81L上,从而允许固定和驱动侧的盘导轨1003和1002在加载底盘80的下部横向地移动。
导辊19A和19B被可旋转地装在加载板81L和81R的上表面上,在加载底盘80中导槽80A和80B中移动。因此,导辊19A和19B保证在各自的全部运动范围内与加载板81L和81R精确对齐。支销17A比支销17B短,从而加载板81R在比加载板81L更接近加载底盘80的位置被导引,允许加载板81L和81R重叠。
加载板81L和81R的相应对边具有齿轨810L和810R。在加载底盘80的下表面上转动的小齿轮85与齿轨810L和810R啮合。当加载板横向移动时,小齿轮85沿使加载板81R沿与加载板81L相反方向移动一相等距离的方向转动。一个弹簧127在加载板81L的支销17B的上部的环21B和加载底盘80的上表面的销21C之间拉直,压靠加载板81L和81R彼此相向。
加载板81L的一个弯曲部分形成一个在加载板81L上靠近壳1000前部的整体遮挡部件811。遮挡部件811遮断由加载底盘80前端一个光学传感器236产生并检测的光束。盘在固定和驱动侧的盘导轨1003和1002之间支承。因此,固定和驱动侧的盘导轨1003和1002之间的距离,表示在它们之间是否有盘被支承着。光学传感器236被这样布置,当一个盘被支承于定时和摩擦带14和12之间时,光束被断开。还参照图65,当插入120mm的盘而使定时和摩擦带14和12隔开时,由光学传感器236输出的信号IN升高(H),使得它们隔开的距离在114mm-122mm范围之内。因此,信号IN表示有盘存在。
参照图3和5,驱动侧导轨1002包括一个具有低摩擦系数如Duracon的树脂的上盘导轨9。上盘导轨9的下表面形成导槽9’的上半,它在外壳1000的左侧导引插入的盘的边缘。具有45°的斜坡面9A,在上盘导轨9的下表面上纵向移动。在斜坡面9A底部的突起9B,与盘边缘的上表面接触配合。在下盘导轨10上纵向移动的坡面10A,沿与坡面9A相对的方向具有45°的角度。在坡面10A上端的突起10B与盘边缘的下表面接触配合。在突起9B和10B之间有1.3mm宽的距离(H1),稍稍宽于盘的厚度(1.2mm),以便盘边缘被精确地导引。
参照图3,一个定时带轮15在上盘导轨9前端的轴16上转动。轴16通过上盘导轨9的下表面突出来。另一个轴6在下盘导轨10后端的上表面向上突出来。另一定时带轮7在轴6上旋转。定时带14在定时带轮15和7之间拉紧,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平行于盘D的传送方向的长轴线的环路。定时带14的内面具有牙或齿。定时带轮15和7的外表面,相邻于定时带14内表面的相应部分也具有牙或齿,与定时带14的牙或齿相啮合,从而防止定时带14相对于定时带轮15和7滑动。
与盘边缘的右侧边缘配合的摩擦带12与加载板81R固定,从而盘D的力趋于使柔性定时带14压向一侧。这将使盘D沿非直线路径靠向装置的后部。因为盘传送距离是根据定时带轮15的位移确定的,所以带12的弯曲可以导致误差。
暂时参照图72,下盘导轨10具有调节壁10D,迎着定时带14的牙表面14B滑动。这防止了在盘D由带14支承时带14向内弯曲。一块金属板8放在盘导轨9和盘导轨10之间以加强由树脂形成的盘导轨9和10。盘保护片23被附着在后侧盘导轨9,10的上下表面上,以防止损伤在靠近盘导轨9,10的储盘器1011之中的盘。
参照图7,一个加载板开/关机构1004,包括一个电机250,固定地安装在主底盘90的托架180上。一个蜗轮253与驱动电机250的转轴配合。一个齿轮部件63在装在主底盘90上的轴91上旋转。齿轮63A在齿轮部件63的下部,与蜗轮253啮合。板86A与装在轴91中心孔91A中的轴88固定,让板86A自由转动。齿轮82B在可铰接地互连板86A和86B的轴上旋转。定时带轮15在从板86B端部伸出的轴16上旋转。一个中间齿轮82C,在板86A中间旋转,与在齿轮部件63上部的齿轮63C和齿轮82B两者都啮合,从而将电机250轴的旋转传递给齿轮82B。齿轮82B的转动通过在板86B中间旋转的齿轮82A,进一步传给定时带轮15。齿轮82A与齿轮82B和定时带轮15下部的齿轮15B啮合。
暂时参照图19-23,在定时带轮15随驱动侧盘导轨1002横向移动时,板86A,86B分别根据定时带轮15的位置而枢轴转动。因此,电机250的转动通过可延伸的传动,而被传至定时带轮15而不移动电机250。利用这样的可延伸的传动,不需要空间来移动笨重的电机。此外,通过用可延伸的传动取代可移动的电机和传动,随加载板81L移动的驱动机构的体积和重量为最小,使得能够用一根较弱弹簧来拉住加载板81L和81R平均地在一起。从而盘插入更容易且更易响应。此外,定时带14和摩擦带12上的压力加载减小。
光学传感器232装在托架180上的托架180A中的弯曲处。一个在齿轮部件63上部的遮挡轮63B,在齿轮部件63转动时周期地遮断光束,该光束由光学传感器232检测。光学传感器232产生一个加载脉冲信号
L.PULSE。由于如上所讨论的防止了定时带14的弯曲,所以遮挡轮63B的旋转以预定的方式与盘D的运动相关。从而,信号
L.PULSE可以作为盘运动的指示。在盘传送期间,信号
L.PULSE中的一个脉冲在实施例中表示盘0.5mm的移动。相同的信号
L.PULSE也表示以下要叙述的一个操作期间加载板81L移动的距离。在该操作中,一个脉冲表示加载板81L移动0.314mm。
现在参照图4和6,固定侧导轨1003支承摩擦带12。与驱动侧盘导轨1002中一样,固定侧盘导轨1003具有一个低摩擦系数树脂材料的盘导轨11。在盘导轨11上沿纵向形成导槽11’,以导引相对于驱动侧盘导轨1002的盘边缘。导槽11’包括坡面11A,11B,以及一个形成具有锥形入口沟道形状的直角U形槽1K。
现在也参照图8,锥形盘导轨11E被装在靠近固定侧盘导轨1003的前端。槽11C的间隔H2是1.5mm宽,稍宽于导槽9’的宽度(H1)。这一间隔宽度允许盘边缘被精确地导引而不紧固。摩擦带12与在槽11C的封闭端的带固定部件11F的平坦壁11D固定。除了盘导轨11E延伸超过的前部以外,摩擦带12沿固定侧盘导轨1003的纵向延伸。摩擦带12具有高摩擦系数,以防止盘的边缘打滑。摩擦带12的端12A绕带固定部件11F缠绕,并由一个加强板13在原位保持。加强板13也支承平坦壁11D,以防止它由于盘沿摩擦带12移动施加的力而弯曲。
现在参照图13,当没有盘支承于驱动侧和固定侧盘导轨1002和1003之间时,弹簧127的力将销17A和17B拉向一起,直至它们分别放在导槽80A和80B的端部为止。这样将盘传送机构1001放置于盘接收位置(POS.1)。在盘接收位置时,分别与支销17A和17B相连的承载板81L和81R处于特定位置。该特定位置是这样的,在定时带14和摩擦带12之间由加载板81L和81R支承的距离W1是112mm,窄于具有120mm直径的盘。在盘传送机构1001中,盘可沿排出方向传送到的位置由这一最小距离确定。最小距离越窄,盘从盘插入口被排出得越外。但是,如果最小距离被作得过于小于所需值,插入盘则需要施加过量的力,从而插入困难,或者至少传给用户一个不自然的感觉。参照图18,这一实施例设置最小距离W1为112mm,这是使盘D移出足够远即盘D的主轴孔Ds伸出前板1之外恰好所需要的。这允许用户通过将手指放入主轴孔Ds及大姆指在盘D的边缘D6而抓住盘D。
当盘D通过盘插入口1a插入装置时,盘的边缘D6首先与定时带的滑轮外壳部分14C和导轨11E啮合。如上所述,导轨11E是具有低摩擦系数的树脂材料。因此,当盘D插入时盘边缘相对它滑动,保证平稳运动。当盘插入时,导轨11E的存在防止与定时带14摩擦,从而防止损害定时带14。当一个盘处于插入位置时,加载板81L,81R克服弹簧127的力被分开。参照图14,当盘D到达由PO表示的位置时,在带之间的距离W2是114mm,盘的装载开始。
为了将盘D拉到装置里面,盘传送机构1001逆时针方向运动定时带14。然而,除非盘D被插入足够的距离,盘边缘D6将打滑且盘D将不被拉进。这需要用户将盘推入。一般情况下,通过用右手食指和姆指拿住盘主轴孔Ds和盘边缘D6,用户将盘D插入装置。在食指释放盘D时右手握住盘D自然在顺时针转动,且大姆指随着盘D6的左侧边缘D6进入盘播放装置,用姆指轻轻推。一旦盘传送机构1001开始启动传送,因为盘D在它传送进入时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所以在盘从姆指被推开时,习惯于用右手的用户的感觉非常自然。
一旦盘传送机构1001已将盘D向里面移动足够远而在定时带14和摩擦带12之间支承盘D,盘D此后很容易在本发明的装置中不依赖用户移动,能以稳定的方式传送。参照图15,通过沿逆时针方向驱动定时带14,盘D在经过播放位置(P2)之后被移动至储盘器1011中的存放位置(P3)。参照图18,通过顺时针驱动定时带14,盘传送机构1011将盘D经过播放位置(P2)从存放位置(P3)带至排出位置(P4),在接近排出位置(P4)时用户可以取出盘D。在接近排出位置(P4)时,盘传送机构直到盘的主轴孔Ds在前板1之外时才停止,让用户将食指插入主轴孔Ds而取出盘D。在排出位置)P4),带14和带12之间的距离W1与以上所述盘接收状态的距离(112mm)相同。就是说,在盘D的中心移出定时带12的端部的点时,定时带12与摩擦带14一起运动,其中在带12的末端定时带12开始绕定时带轮15缠绕。
加载板开/关机构
再参照图7,加载板开/关机构1004的驱动电机250也用于驱动定时带轮15,它驱动定时带12来移动盘D。一个齿轨释放板134可滑动地与底盘90相连,从而它可在插入主底盘90前机槽90H之中的销135上导引,沿主底盘90左右移动。齿轨释放板134右端的弯曲部134B可与滑板75上的弯曲部75E(以后叙述)相配合。一个T形齿轨释放杆130在从电机托架180上表面突出的轴133上旋转。一个弹簧138沿顺时针方向拉紧齿轨释放杆130。杆130的一个臂130B通过开口87C穿过齿轨部件87而插入板134的槽134A。杆130根据装置右侧的板134的移动而逆时针旋转。
在齿轨部件81下端的突起87A这样插入主底盘90中的孔中(隐藏在图中),即齿轨部件87允许倾斜其下端。齿轨部件87的上端的齿轨87D与齿轮15C(见图23)相啮合,齿轮152在定时带轮15中另两齿轮15A和15B之间。一个从齿轨部件87突出的弯曲部87B通过板131和串联在弯曲部87B和臂130A之间的弹簧132,而与杆130的臂130A枢轴地相连。当杆13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齿轨部件87向装置的后面倾斜,使得齿轨87D接近并与齿轨152相啮合。
暂时参照图59,加载板开/关机构1005,齿轨部件87被控制,从而齿轨87D根据滑板75(要在以后叙述)的位置啮合(ON)和不啮合(OFF)齿轮15C。就是说,齿轨部件87作为滑板75位置的函数而控制,且仅仅在滑板到达如图59中所示位置UP-1和位置UP-2之间的中间位置时才与定时带轮15啮合。
现在还参照图19-22,在滑板75从位置DOWN-2移到至位置UP-1时,板75的弯曲部75E接近但还不啮合板134的弯曲部134B。因此,在这一时间期间,来自弹簧138的压力保持板134位于底盘90的左边,通过曲杆130保持在那里。因此,板134随销135放置在导槽90H的最左端而放置。随着板134在这一位置,齿轨部件87不与齿轮15C啮合,因为齿轨释放板130旋转到至其顺时针位置从而通过板131和弹簧132将齿轨部件87推离齿轮15C。一旦滑板75移开位置UP-1到位置UP-2,弯曲部75E与弯曲部134B啮合,将板134移至装置右侧。这时推动臂130B,逆时针旋转齿轨释放板130至给弹簧138加力的位置,拉板131和弹簧132,使齿轨部件87倾斜而让齿轨87D靠近并啮合齿轮15C(见图22)。
还参照图29,当滑板在位置UP-2且定时带轮15旋转时,与齿轨87D啮合的齿轨15C沿齿轨87D移动,将齿轨15移至左侧。这使加载板81L,81R在如图17中所示的开位置POS.3和如图13中所示的盘接收位置POS.1之间移动。
加载板81L,81R的位置利用信号IN状态的改变及通过计数且计算信号
L.PULSE中的脉冲而被检测。参照图58,开位置POS.3通过在加载板81L,81R分开时信号
IN改变至“L”之后计数信号
L.PULSE的10个脉冲而被检测。位置POS.2相应于盘D被支承的分开距离,而且通过计数来自加载板81L,81R的会聚(接收)位置的信号
L.PULSE的13个脉冲而被检测。盘接收位置POS1通过在加载板81L,81R靠近信号
IN改变至“L”的情况下计数信号
L.PULSE的3个脉冲而被检测。
光学机构
参照图9,一个光学机构1006包括一个底盘30,一个转台102,一个光学拾取器2,一个光学拾取器传送机构53。盘D装在转台102上面,而且在进行盘的光学播放时旋转。在光学机构1006中,转台102固定于主电机33A的转轴。参照图37,转台下表面贴于齿轮37。齿轮37通过在底盘30上支承的可旋转的齿轮35而与副电机33B的齿轮36相连。结果,转台102通过电机33A和33B一起运转而被旋转。
主电机33A和辅助电机33B在播放期间都用于驱动转台102,并且在进出和以下还要叙述的起动期间都用于驱动光学拾取器2和转台102。使用两台电机是因为它们联合操作具有一定优点。在盘播放期间,主电机33A和辅助电机33B所提供的驱动电压之比大约为7∶3,从而辅助电机33B作为主电机33A的负载。辅助电机33B的加载消除了啮合的齿轮35-37之间的齿隙游移,将转台102的振动降为最小。有利的是,由于辅助电机33B由主电机33A部分地驱动,由辅助电机33B产生的反电动势减小了流向两电机的总电流。从而,辅助电机33B的加载大致上也是不浪费的。电机驱动电路的进一步详细情况可以见序号6-340510(1994年12月28日归档)的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
一个中心轴从转台102的上表面突出来,与转台102对齐且中心对准。磁铁105固定在中心轴101里面。磁铁105吸引夹持器1009,如下所述夹住盘D。固定在底盘30上的导杆31,38沿相对于主底盘90前端倾斜25°的路线,可移动地导引光学拾取器2。通过包括一个进络电机34,减速齿轮51,52,54以及一个导轨50的传送机构53,光学拾取器2沿盘D的径向移动。光学传感器230A,230B检测与齿轮51相连的遮挡器55的旋转。从而使光学拾取器的位移得到检测。
光学机构的支承
参照图9,及22-27,下减震器41,被装进底盘30上的固定孔30S,隔离具有光学机构1006的底盘与底卒座40的振动。在每个下减振器41与底座40之间的各个弹簧42,支承底盘30的重量。紧固件43插入减振器41上表面上的上减振器44,穿过下减振器41以连接底座40。
一个减振器锁定机构1007,选择地锁定在底盘30上的光学机构装置与一个底座,该底座与光学机构1006在其它情况下是振动隔离的。减震器锁定机构包括一个Y形锁板64,具有从其下表面突出的销64C。销64C装入底座40上的导槽40D,允许锁板64在由导槽40D所确定的限定范围和方向运动。一个J形锁板65也具有有个销65B,从其下表面突出来,装入底座40上的导槽40E,允许锁板65在由导槽40E所确定的限定路径内移动。锁板64的啮合尖端64A和64B穿过位于底座40右侧的孔40A和40B,并分别插入位于底盘30右侧的孔30A和30B。锁板65的啮合尖端65A穿过位于底座40左侧的孔40C,并插入孔30C(图9中看不到但图24-27中能看到),它类似于位于底盘30左侧的孔30A和30B。锁板64和65通过在从底座40向上突出的轴67上转动的连接板66而互联。在底座40和锁板64之间插入一个压缩弹簧,压靠锁板64朝向底座40的右侧。因此,由于压缩弹簧68的力,锁板64和65向相反方向移动。连接板66一端的凹口66A穿过底座40上的一个开口40F。一个滑板75(以后叙述)与凹口66A啮合,以控制连接板66的角度位置。
如图9中所见,孔30A一30C具有弯曲的上下边缘。从图9中还明白,啮合尖端64A,64B和65A是尖的,尖的基部大于孔30A-30C。即使在锁板64和锁板65的啮合尖端64A,64B和65A穿过孔40A,40B和40C,并插入孔30A,30B和30C,啮合尖端64A,64B和65A位置稍稍与孔30A-30C不成一直线时,孔30A-30C的形状也将趋于使啮合尖端64A,64B,65A在中央位置。此外,通过布置将每个孔40A,40B,40C的一个上水平边缘垂直对齐每个啮合尖端64A,64B和65A以及每个孔30A,30B和30C,这样每个啮合尖端64A,64B和65A的扁平基部压的每个孔40A,40B和40C的水平边缘上,底座40也严格与底盘30对齐,这种布置不仅获得了尖端相对于底盘30的可靠的垂直位置,由于相应孔30A-30C的曲面边缘,每个尖端在相应孔30A-30C中也是对齐的。啮合尖端64A,64B和65A水平对齐是用来水平对齐底盘30和底座40,因为孔40A,40B,40C的水平宽度几乎与各个啮合尖端64A,64B和65A的基部水平宽度一样,这保证它们在孔40A,40B,40C中准确对齐。
现在还参照图66,减震器锁定机构1007根据滑板75的位置锁定和开锁。当滑板75在位置DOWN-2和UP-1之间时,滑板75的一边75B”与连接板66的凹口66A有一个实际距离。因此,当滑板75位于位置DOWN-2和UP-1之间时,锁板64和64通过压缩弹簧68的力被向外壳1000的右侧压迫,使啮合尖端64A,64B和65A进入底盘30的孔30A-30C。这使得在底盘30上的光学机构1006与底座40锁住。当滑板75从位置UP-1移向位置UP-2时,边75B”啮合凹口66A由于压缩弹簧68的力使连接板66逆时针转动。从而锁板64向外壳1000的左侧移动,而锁板65向外壳1000的右侧移动,使得啮合尖端(64A,64B和65A分别与底座的孔40A-40C及底盘30的孔30A-30C不啮合。因此,在位置UP-2时光学机构1006由下减震器41和上减震器44弹性地支承。
光学机构的提升机构
参照图10,一个光学机构1006的提升机构1008,在一个播放盘D(见图41)的上位置和一个下位置之间升高和降低光学机构1006,在该下位置中,光学机构凹进处于播放位置时的盘以下(见图39)。提升机构1008沿左右方向移动滑板75,该滑板75可滑动地与主底盘90相连。滑板75在其移动中通过在滑板75底部的缝75H导引,该缝75H通过拧进底盘90的旋钮136A-136C而定位。驱动电机251固定于具有一个托架181的底盘90。一个蜗轮254与驱动电机的转轴251A压配合。齿轮部件184由轴92可旋转地支承,且齿轮部件184上部的一个齿轮184A与蜗轮254啮合。齿轮部件184下部的一个齿轮184B驱动由底盘90可旋转地支承的齿轮71-74。在齿轮74下表面上的齿轮74A,与滑板的齿轨75F啮合,使滑板75水平移动。
弹性地支承光学机构1006的底座40被与底盘90相固定的导轴137A,137B导引,从而能上下移动。底座40被支承在销45A和45B及47上,4A和45B从底座40水平伸出,47从滑板75中的弯曲部75C水平伸出,它们在导槽75A’,75B’(切入滑板75上的弯曲部75A和75B)及安装在底座40上钢导板48中的48’中曲线运动。
导槽75A’,75B’和48’在其形状中有两个平稳段和一个斜坡,从而当滑板75从左向右水平移动时,底座40最初处于低位,直到滑板75运动至一特定点,开始被提升,然后在滑板75运动的以后距离保持在一个高位。导板48朝向底座40设置,以使装配容易些。
参照图28-35,以下进一步详细解释通过滑板75升降底座40。底座40的升降以销45A和45经过导槽75A’和75B’的升降为基础来叙述。然而,叙述也适于销47和导槽48’,尽管导槽48’通过销47提升,而不是象销45A和45B及导槽75A’和75B’一样相反。滑板75在位置DOWN-2(见图28,图29)和位置DOWN-1(见图30,图31)之间运动期间,底座40的销45A和45B由下导槽75A’和75B’的水平部分G1导引。底座40即光学机构1006保持在下部位置(见图39),凹进在播放位置的盘D之下。当滑板75在位置DOWN-1和位置UP-1之间移动时(见图32,图33),导槽的一个斜坡部分G2导引销45A和45B,并用来垂直移动光学机构1006。当滑板在位置UP-1和位置UP-2之间移动时(见图34,图35),上导槽的水平部分G3导引销45A和45B,并且光学机构保持在上位置(图41)用于盘播放。参照图41,处于上位的光学机构1006,与在转台102上表面处于播放位置的盘D的下表面具有同样的高度。因此,盘不必象盘式盘播放装置中一样提升。为了检测滑板75的位置,一个遮挡部件58固定于齿轮部件184的上表面。通过固定在托架181上的光学传感器233检测角位移。光学传感器产生一个滑板运动脉冲信号(
P.PULSE)。在本实施例中,P.PULSE被设置以便一个脉冲表示约滑板75运动0.231mm。由滑板75上的一个弯曲部分形成一个遮挡部件75G,且在底盘90上的光学传感器237检测遮挡部件75G来代表一个参考点。传感器237产生一个滑板参考位置信号(
P.REF)参照图59,当滑板75从位置DOWN-1稍稍向上时,信号改变成“L”。
因此,滑板75的位置通过计算信号
P.PEF的状态改变之后信号
P.PULSE中脉冲数来检测。参照图59,位置DOWN-1被检测,通过沿DOWN方向移动滑板75直至信号P.REF变为“H”,然后计数信号P.PULSE中的3个脉冲。位置DOWN-2被以相似方式检测,除了计数20个脉冲之外。位置UP-1被检测,通过沿UP方向移动滑板75,改变信号
P.REF至“L”然后从信号
P.PULSE中计数27个脉冲。除了计数45个脉冲之外位置UP-2被以相似方式检测。
夹持器
再参照图2且还参照图37,一个夹持器1009将盘D夹在转台102上。夹持器1009包括一个夹持器基座100,一个磁铁板111(例如铁),一个夹头115,以及一个夹片103。一个铁磁板111(例如铁)被装在夹持器基座100的下表面,相对于转台102上的一个磁铁105。由压缩尿烷制成的夹片103被粘合地附着在夹持器的盘接合面,以防止损害盘D的上表面。
夹持器支承机构
参照2和36-44,夹头115有一个顶端突缘115A和一个轴115B,该轴通过加载支架80中的一个口80G。突缘115A在其周边成楔形。轴115B可插入地与夹持器基座100固定。压缩尿烷的夹片可粘合地粘在夹持器基座100底面的外围,以防止盘表面不受损害。转台102具有一个磁铁105,被放置来吸引铁磁板111。
当盘D在播放位置时夹持器支承机构1010稍微地托住夹持器1009(0.3mm)在盘D之上。从加载板81L和81R上表面向上突出的各个销78,78,穿过加载底盘80的导槽80D,并插入夹持器支架77L,77R的导槽77B和77B。从从夹持器支架77L,77R向下突出的各个突起77C,77C,穿过加载机构80的各导槽80E,80E,并由它们导引。因此,夹持器支架相对于加载底盘80自由左右移动。夹持器支架77L,77R在相面对的各端部具有各自的支承件77A,77A。当使支承件77A,77A一起时,支承件77A,77A具有形状来夹住并支承夹持器1009的突缘155A。支承件77A具有V形横截面。弹簧128压迫夹持器支承77L和77R在一起,以很好地包围突缘115A。当支承件77A,77A到一起时,突缘115A精确地装在支承件77A,77A中一个确定的位置。因此,支承件77A,77A夹住突缘115A以一个准确的垂直位置保持夹持器1009在盘D上面0.3mm。
夹持器支承机构1010支承盘D上面的夹持器1009,如下相应地移动加载板81L和81R。当加载板81L和81R在盘接收位置(如图36和37中所示)和其中盘D被支承在定时带12和摩擦带12之间的盘支承位置(如图38,39和40,41中所示,图38,39和40,41的不同仅仅在于水平方向盘的位置)之间移动时,在加载板81L和81R上的销78,78在夹持器支架77L,77R的导槽77B,77B中移动,不影响夹持器支架77L和77R。弹簧128的力将夹持器支架77L,77R拉到一起,使支承件77A,77A夹住夹持器,当盘D处于播放位置时,在盘上面0.3mm。
现在还参照图42-43,光学机构1006升至上位置。接着,加载板81L和81R分开(一个开位置,如图42和43中所示)。在开位置时,加载板81L物81R上的各个销78,78压靠导槽77B,77B的各自端部,将夹持器支架77L和77R克服弹簧128的力拉伸分开。这使得支承件77A,77A释放突缘115A。夹持器1009然后被吸向转台102的磁铁105,将盘D夹在转台102和夹持器1009之间。即使在盘D已移至存储位置时,加载板81L和81R为开位置(POS.4),以便储盘器可以上下移动。当这一情况发生时,由于在处于上位置的转台102上没有盘D存在,夹持器1009被吸向磁铁105,并搁在转台102的中心101上,如图44中所示。
参照图2和50,一个在夹持器支架77L上的遮挡部件77L’,表示加载板81L和81R的外部周围位置的夹持错误。在加载底盘80上的一个光学传感器234,检测遮挡部件77L’的位置。光学传感器234产生一个加载板最外位置检测信号(
OUT),当支承件77A,77A围绕突缘115A紧紧地夹在一起时,该信号处于高电平H,而当支承件77A,77A移动分开时,信号处于低电平(L)。
储盘器
参照图11,一个储盘器1011一般由一个顶板151,一个基板154,以及一个储盘器主体150确定。无纺布的片153,与保护软盘的盒衬的使用一样,被粘合地粘结于储盘器板152A0152D和顶板151的上下表面。片153被折起来并包住储盘器板152A-152D和顶板151的前端。储盘器1011在顶板151和储盘器板152D之间以3mm的间距支承总共4张盘(图中未示出)。一个第一存储的盘被插进顶板151和储盘器板152A之间。一个第二存储的盘被存储在储盘器板152A和152B之间。一个第三存储的盘被存储在储盘器板152B和152C之间。一个第四存储的盘被存储在储盘器板152C和152D之间。片153提供缓冲和低摩擦,从而用来在插入储盘器板152A-D之间的空间期间保护盘。在相邻储盘器152A-152D之间的距离稍大,但大体上与盘D的尺寸一样。每个储盘器板152A-D具有一个宽度,垂直于沿移动进出储盘器1010的盘d插入路径,小于盘d的直径。这样保证定时带14和摩擦带12总是能啮合盘d的对边,移进和移出储盘器1011。
从主底盘90向上突出来的一个轴140,被插入一个轴承150A,沿垂直运动路径导引储盘器1011。螺母164L,164R(图中螺母164L看不到)啮合螺杆167L,167R,分别在从主底盘90向上突出来的轴165L,165R上旋转。因此,螺杆167L,167R的旋转垂直移动储盘器1011。位于储盘器1011下面的一个储盘器垂直传送机构1012,驱动螺杆167R,167L。由主底盘90上的托架182支承的一个电机252,具有一个旋转轴与一个压配合的蜗轮62。一个由轴170可旋转地支承的齿轮部件169,在其上部具有一个齿轮169A,与蜗轮62啮合。在齿轮部件169下部的齿轮169B与装在螺杆167L上的齿轮167A啮合。齿轮167A与齿轮168L啮合。齿轮168L与齿轮166啮合,而齿轮166依次与齿轮168R啮合。齿轮168R与装在螺杆167R上的齿轮167A啮合。顺时针转动螺杆167R和167L,降低储盘器1011,而逆时针转动螺杆167R和167L,则升高储盘器1011。
一个遮挡部件173在从主底盘90向上突出的一个轴上旋转。遮挡部件173在其下表面有一个齿轮173A,与同轴地连于齿轮169L的齿轮168A啮合。遮挡部件173的转动通过光学传感器238和239而被检测,并用来确定储盘器1011的垂直运动和位置。一个遮挡片173B从遮挡部件173的边缘突出来,而且在遮挡部件173中的切口S1-S4以90°的间隔平分遮挡部件173。遮挡片173B和切口S1-S4分别通过在一个盘锁定底座155上的光学传感器238和239而被检测。
当遮挡片173B切断由光学传感器238产生并检测的光束时,光学传感器238产生一个储盘器参考位置信号(
S.REF)。当储盘器1011在盘保持位置POS(1)之上的一个位置时,信号
S.REF升高。储盘器1011的POS(1)相应于在顶板151和储盘器板152A之间的盘保持距离与盘传位置对齐。
光学传感器239产生一个储盘器位置信号(
S.POS)。每次储盘器1011经过位置POS(1)-POS(4)中的一个时信号降低(L)。因此,位置POS(1)被检测通过向下移动储盘器直至信号
S.POS降低(L)在信号
S.REF升高(H)之后,剩余位置POS(2),POS(3)和POS(4)被检测,进一步移动储盘器1011,并分别计算信号
S.POS中的第二,第三或第四变化。
盘锁定机构
参照图12,45-48,一个盘锁定机构机构1013,防止保持在储盘器1011中的盘移出储盘器1011。一个上盘锁定轴158从顶盖3的下表面向下突出来。上盘锁定轴158穿过存储在储盘器1011中的盘的主轴孔。上盘锁定轴158的下端延伸至一个位置,稍微在已被传送进储盘器1011之中的盘D的上表面之上(0.8mm),如图47和48中所示。上盘锁定轴158防止输送的盘D之上的盘移动。图46和48示出在位置POS(1)的储盘器。上盘锁定轴158没有穿过储盘器1011之中的任何盘主轴孔。一个下盘锁定轴156从主底盘90向上突出来,与上盘锁定轴158同轴地对齐。
下盘锁定轴156装在盘锁定基座155的轴155A上,允许下盘锁定轴156垂直移动。下盘锁定轴156在一个锁定位置和一个非锁定位置之间移动。在锁定位置,下盘锁定轴156的锥形上端进入上盘锁定轴158(见图46)。在非锁定位置,下盘锁定轴156从上盘锁定轴158降下,在上下盘锁定轴158和156之间造成一个缝隙,一个盘可以从中通过(见图48)。在锁定轴156里面的一个弹簧159在下盘锁定轴156上施加一个向上的力。在下盘锁定轴156的上表面铺有一个压缩尿烷片157,用于帮助避免可能的盘损害。
为了升降下盘锁定轴156,盘锁定机构1013包括一个由盘锁定基座155的一个轴183可旋转地支承的锁定释放臂172。锁定释放臂172具有一个施压部分172A,与在下盘锁定轴156基部的突起156A的上表面配合。弹簧178给锁定释放臂172施加一个顺时针旋转的力,足以克服弹簧159的力,从而使下盘锁定轴156到其最低位置。一个中继板96前后移动,由与主底盘90上的销97啮合的一体导槽96C,96C导引。中断板96的一个后面表面96A推动锁定释放臂172的啮合部分172B,克服弹簧178的力逆时针旋转锁定释放臂172。中继板96下表面上的一个啮合部分96B,与滑板75的一边具有表面C1-C5的凸轮面75D啮合(在图45,47,49和51中可见)。
现在参照图12和45-52,下盘锁定轴156根据滑板75的位置而定位。当滑板75在位置DOWN-2时,中继板96的啮合部分96B与凸轮面75D的表面C1啮合。在位置DOWN-2时,如图46中所示,锁定释放臂172被转动至一个位置,在该位置它不给下盘锁定轴156施加向下的力。因此,在位置DOWN-2,下盘锁定轴156在上盘锁定轴158之中的锁定位置,由弹簧159的力保持在那。
当滑板75向外壳1000的右侧移动时(向光学机构1006的上位置),中继板96的啮合部分96B沿凸轮面75D的斜面C2,向主底盘90的前面移动中继板96。在啮合部分96B沿斜面C2时,锁定释放臂172在弹簧178的压迫下顺时针旋转,使下盘锁定轴156逐渐下降。当滑板75到达位置DOWN-1时,如图47中所示,中继板96的啮合部分96B搁在表面C3,如图48中所示,锁定释放臂172停止在一个角度,而且下盘锁定轴156保持在非锁定位置,允许盘传送。
当滑板75进一步向外壳1000的右侧移动时,中继板96的啮合部分96B由斜面C4向后推。锁定释放臂172逆时针旋转,且下盘锁定轴156开始在弹簧159的压迫下向上移动。当滑板75到达位置UP-1时,如图49中所示,啮合部分96B被保持在斜面C4的大约中央区域,此时下盘锁定轴156向上移动至图50中表示的位置。当滑板75到达位置UP-2时,啮合部分96B与表面C5啮合,它与表面C1平齐。在这一点,如图51中所示,下盘锁定轴156又到达锁定位置,此时它进入上盘锁定轴158中。
一个从下盘锁定轴156突出的遮挡器156B,表示何时下盘锁定轴156到达锁定位置。当下盘锁定轴156在非锁定位置时,遮挡器156B遮断由一个装在盘锁定基座155上的光学传感器229产生并检测的光束。光学传感器229产生一个盘锁定信号(
D.LOCK),当下盘锁定轴156在非锁定位置时该信号高。当滑板75在位置UP-2或位置DOWN-2时,如上所述,下盘锁定轴156处于锁定状态。然而,如果盘D不处在其中心孔与下盘锁定轴156对齐的位置,下盘锁定轴156被盘D挡住,阻止它到达锁定位置。如果盘锁定没有适当地实现,振动可能使盘在储盘器1011中移到不适当的位置,可能由在储盘器1011中垂直移动的下和上盘锁定轴156和158造成对盘的损害。信号
D.LOCK被用来检测这样的盘锁定误差。
盘插入错误防止机构
参照图2和53-57,一个盘插入错误防止机构1014,在盘D插入期间防止错误。一个遮挡器120在一个轴129上旋转,该轴129在其端部被从加载底盘80突出的弯曲部80F,80F可旋转地支承着。下垂片120A,120A,从遮挡器120的旋转轴径向地突出,挡住前板1上的插入口1A。一个小齿轮120B,关于遮挡器120的旋转轴对应180°的弧度。诸如毛毡或压缩尿烷之类的材料,粘结地贴在下垂片120A,120A的表面,防止盘D的上表面磨损,因为盘D的上表面在加载和排出操作期间与下垂片120接合。
一个遮挡器臂121在加载底盘80下表面上的轴122上旋转。从上面观察时,一个弹簧125沿逆时针方向压靠遮挡器臂121。在遮挡器臂121底部的齿轨121A,与小齿轮120B啮合。因此,遮挡器120开和关对应于遮挡器臂121的旋转。在加载板81L上表面的一个销123,与遮挡器臂121的侧面121B接合,响应地移动板81L。
遮挡器120的角度根据加载板81L的位置改变。当加载板81L和81R处于盘接收位置POS.1时,加载板81L的销123克服弹簧125的力顺时针转动遮挡器臂121。遮挡器臂121的转动使遮挡器120向装置外侧转动,将它移动至开位置。这允许盘插入插入口1A。
盘D的插入使板81L与82R分开。当加载板81L移至外壳1000的左侧时,销123从遮挡器臂121移开,允许弹簧125使遮挡器臂121逆钟针旋转。当遮挡器臂121旋转时,翼片120A向下移开,直至它们如图64所示,靠在盘D的顶面上。销123继续从遮挡器臂121的侧表面121B移开。一旦盘D被传送机构1001在盘播放机内全部驱动时,翼片120A被松开至关闭位置,在此位置上,遮挡器臂121被沿逆钟针方向转至其侧面121B与装入底盘80的弯曲部80F接合的位置。当遮挡器120处于关闭位置时,就可防止盘通过插入口1A插入。由于遮挡器臂支承齿轨121A由弯曲部80F支承,阻止遮挡器120进一步旋转,因此遮挡器120不能转过翼片120A朝下的关闭位置。这样,就阻止另一个盘的插入。
在遮挡器120的上部的遮挡器片120C切断由装入底盘80上的光传感器235发出的用于检测遮挡器120的关闭的光束。遮挡器120的关闭由光传感器235发出的遮挡器关闭信号(S.CLOSE)指示。当遮挡器120关闭时,信号S.CLOSE变高电平。
现在参考图7,16和21,信号S.CLOSE向高(H)电平改变可作为盘在盘播放机中输送的基准位置。盘传送位置由对从上面所描述的光传感器232输出(信号
L.PULSE)的脉冲计数来确定。当盘D被插入并输送至位置P1时,翼片120A从盘D的上表面离开,关闭遮挡器120。这样就使信号C.CLOSE变高。盘D向播放位置P2和存放位置P3的移动是由对来自信号
L.PULSE的脉冲计数确定的。对于播放位置P2,要数6个脉冲。对于存放位置P3,要数160个脉冲。驱动控制电路
参考图60,它是一个包括含有ROM、RAM的系统控制器300的驱动控制电路,一个接口电路和其它具有一个或更多的微处理机的其它元件。控制器300与模式键301相连,在模式键中,有E/L键1至E/L键4,它们分别使装置分别弹出与装入储存在储盘器的1~4位置上的盘D。控制器300还通过一接口电路302与一计算机303连接。控制器300按照图61~71的流程图控制与模式键输入和来自计算机303的指令相对应的机构动作。
控制器300分别从光传感器232、235和236接收信号
L.PULSE,信号
S.CLOSE和信号
IN。根据这些信号,控制器300将信号FRONT和信号REAR输出至控制电机驱动电路304,从而控制盘传送位置和加载板81L和81R的打开与关闭位置。电机驱动电路304是一个驱动电路,它产生预定的驱动电压,以驱动辊驱动机构1004中的电机250(见图7)。当信号FRONT换至“H”时,输出一驱动电压,以逆钟针旋转定时轮15。当信号REAR为“H”时,产生一驱动电压,以相反的方向旋转电机250。当两个信号均为“H”时,从电机驱动电路304的输出被短路,在电机250上作用以电磁制动器。当两个信号均为“L”时,输出处于开路状态。
控制器300还分别从光传感器237、233接收信号
P.REF和P.PULSE。根据这些信号,控制器300输出信号P.UP和信号P.DOWN,以控制电机驱动电路305的输出,控制滑板75的位置。电机驱动电路305输出一预定的驱动电压,以驱动提升机构1008的驱动电机251(图10)。当信号P.UP为“H”时,输出一驱动电压,以沿向上方向移动滑板75(移至装置的右边)。当信号P.DOWN为“H”时,输出一驱动电压,以在相反方向移动滑板。当两个信号均为“H”时,从电机驱动线路305的输出被短路,在电机251上作用以电磁制动器。当两个信号均为“L”时,输出处于开路状态。
控制器300还分别从光传感器238、239和229接收信号
S.REF,信号
S.POS和信号
D.LOCK。根据这些信号,控制器300输出信号ST.UP和信号ST.DOWN,它们控制来自电机驱动电路306的输出,该输出垂直移动储盘器1011。电机驱动电路306是一驱动电路,它产生一预定的驱动电压,以驱动储盘器垂直传送机构1012(图11)的驱动电机252。当信号ST.POWN为“H”时,输出一驱动电压,以沿相反方向移动储盘器。当两个信号均为“H”时,从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出被短路,在电机252上作用以电磁制动器。当两个信号均为“L”时,输出处于断路状态。当电源被切断时,控制器300按到图中未示出的备用电源上,以便省去指示储盘器位置、是否有盘以及盘尺寸的存储器中的标志。
由光拾取器2读取的读取信号通过RF放大器309被送往信号处理电路307。在进行了EFM解调、解内叉、纠错和其它有关的处理后,将信号送往计算机303,该计算机通过一接口电路302与外面连接。根据来自光拾取器2的伺服误差信号,伺服电路308控制光拾取器2的聚焦伺服、跟踪伺服和反馈伺服,并有一光束跟随着盘D上的数据道。信号处理电路307与伺服电路308与控制器300相连,控制操作则根据操作模式执行。操作的描述
参看图61至图71的流程图,由流程图规定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操作,在流程图中,“n”指示储盘器中的位置号(1至4)的存储器,它是按照储盘器位置来设定的。D.FLAG(n)是指示在储盘器处于保持位置(POS(1)-POS(4)时是否存在盘的标志。例如,如果D.FLAG(1)被设定为储盘器的最高层“1”,它指明在保持位置POS(1)存有盘。M.FLAG指示装置的操作模式。参看图13,当处于盘接收状态时,M.FLAG设定在“READY”(准备好)。参看图18,当盘D到达弹出位置时,M.FLAG设定在“EJECT”。参看图15,当盘D被夹住,加载板81L、81R到达打开位置时,M.FLAG设定在“STAND-BY”(等待)。参看图17,当盘移到存放位置,而加载板81L、81R移至打开位置时,M.FLAG设定在“STOCK”。还有,在等待状态,当开始盘重播时,M.FLAG设定在“PLAY”(播放)。
下面按上面的每个操作模式描述本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盘接收状态(M.FLAG=READY)
(1)盘传送机构1001处于盘接收状态,加载板81L、81R到达盘接收位置POS.1(见图13)。
(2)加载板打开/半闭机构1004处于断开状态,齿轨部件87从定时带轮15上移开(见图19)。
(3)减振器锁定机构1007处于锁定状态,光学机构1006相对于基座40被锁定(见图24)。
(4)滑板75到达位置DOWN-2(见图28、图29),提升机构1008将光学机构1006移至下部位置(见图37)。
(5)夹持器锁定机构1010使夹持器1009定位在支承位置上(见图36、图37)。
(6)盘锁定机构1013处于锁定状态,下面的盘锁定轴156移至锁定位置,闭合下面的和上面的盘锁定轴156和158之间的间隙(见图45、图46)。
(7)盘插入错误防止机构1014处于打开状态,遮挡器120移至打开位置,盘在该处可以插入盘插入口1a(图53,图54)。排出状态(M.FLAG=EJECT)
(1)盘传送机构1001使盘D到达排出位置,这是主轴孔DS位于装置外面的位置。加载板81L、81R关闭成磁盘接收位置POS.1(见面18)。
(2)加载板打开/关闭机构1004处于断开状态,齿轨部件87与定时带轮15脱开(见面19)。
(3)减振器锁定机构1007处于锁定状态,光学状态1006相对于基座40锁定(见面24)。
(4)提升机构1008使滑板75到达位置DOWN-2(见面28,面29),使光学机构1006移到下面位置(见图37)。
(5)夹持器支承机构1010将夹持器1009提升至支承位置(见图36,图37)。
(6)盘锁定机构1013处于锁定状态,下面的磁盘锁定轴156到达锁定位置(见图45,图46)。
(7)盘插入错误防止机构1014处于关闭状态。遮挡器120的定位被限制在翼片120A与盘上表面D接合时的角度(见图57)。等待状态(M.FLAG=STAND-BY)
(1)盘传送机构1001移至打开位置POS.3,在该处,定时带14与摩擦带12与盘D的外周边De离(见图6)。
(2)加载板打开/关闭机构1004处于接通状态。齿轨部件87与定时带轮15啮合,盘传送机构1001保持在打开位置POS.3(见图23)。
(3)减振器锁定机构1007处于未锁定状态。光学机构1006被下面的和上面的减振器41和44弹性地支承(见图27)。
(4)提升机构1008使滑板75到达位置UP-2(具备34,图35),将光学机构1006移至上部位置(见图43)。
(5)夹持器支承机构1010松开夹持器1009上的支承,夹持器1009将盘D夹紧在转台102上(见图42,图43)。
(6)盘锁定机构1013处于锁定状态,下面的盘锁定轴156移至锁定位置(见图51,图52)。
(7)盘插入错误防止机构1014处于关闭状态,遮挡器120移至关闭位置,防止盘插入磁盘插入口1a(见图56)。存放状态(M.FLAG=STOCK)
(1)盘传送机构1001移至打开位置POS.3,在该处,定时带与摩擦带14和12与盘D的外周边De分离(见图17)。
(2)加载板打开/关闭机构1004处于接通状态。齿轨部件87与定时带轮15啮合,盘传送机构1001保持在打开位置POS.3(见图23)。
(3)减振器锁定机构1007处于未锁定状态,光学机构1006被下面的和上面的减振器41和44弹性地支承(见图27)。
(4)提升机构1008使滑板75到达位置UP-2(见图34,35),并将光学机构1006移至上部位置(见图43)。
(5)夹持器支承机构1010松开夹持器1009上的支承。夹持器1009被吸向磁铁105,并被安装在中心轴101上(见图44)。
(6)盘锁定机构1013处于锁定状态,下面的盘锁定轴156被置为锁定位置(见图51,图52)。
(7)盘误插入防止机构1014处于关闭状态,遮挡器120被置为关闭位置,在该处,盘被防止插入盘插入口1a中(见图56)。
每个机构在播放状态(M.ELAG=PLAY)的情况的描述与等待状态是相同的,因此在此处略去。主流程
参看图61,当电源接通时,控制器300执行主程序。在步骤S1~S8、S15的环路中,盘插入检测、盘卸下检测、排出/装入键操作和来自计算机的读取指令都重复地受到监控。同时,在等待状态,控制器300定期地进行检查,是否在预定的间隔中没在读取的指令。盘加载操作
当盘D被插入前板1的盘插入口1a时,盘的外周边De与定时带14的带轮缠绕部分14C和用树酯材料做的盘导向壁11E接合。这样就使盘的边缘在盘D插入时沿着导壁11E滑动,而加载板81L、81R则分开。参看图53,装在加载板81L上的销123跟随着板81L的打开动作而移动。这样就使杆121由于来自弹簧125的压力而逆时针转动,从而将遮挡器120封闭。参看图57,遮挡器120压盘D完全插入装置时在盘D的顶部滑动,翼片120A的下端被盘D的上表面抬起。由于在翼片120A的外面衬有毛毡、压缩氨基甲酸乙脂或类似材料,盘D的顶面不会被损坏。
参看图14,当盘D被推主位置PO时,光传感器236的输出(信号
IN)变成“H”,控制器300从步骤S1经过步骤S2转至过程JOB LOAD(见图62,图63)。盘D在步骤S20~S31中被送至播放位置。首先,控制器300在步骤S20中将信号REAR变成“H”,然后在步骤S21、S22的环路中以3秒或更少的时间等待信号S.CLOSE变成“H”。在盘传送机构1001中,当信号REAR变成“H”时,定时带14逆时针旋转,盘D沿摩擦带12的左侧面顺时针旋转,将盘D朝装置的后部移动。
当盘到达图15的位置P1时,遮挡器120的翼片120A’以盘D的上表面降离,落到关闭位置。以后,信号S.CLOSE就变成“H”。从步骤S22开始,控制器300将盘存在标志D.FLAG(n)设定为1,将信号REAR回到“L”状态,将信号FRONT设定为“H”。在步骤S26中,控制器300等待信号S.CLOSE变成“L”。
当信号FRONT变成“H”时,盘传送机构1001的定时带14顺时针旋转,将盘D朝装置的前面移动,因为它是沿相反方向旋转的。盘D迫使遮挡器120朝装置的外面打开。当信号S.CLOSE变成“L”时,控制器300将信号FRONT回至“L”,并在步骤S27中将信号READ设定为“H”。在步骤S28中,控制器300再次等待信号S.CLOSE变成“H”。这样,在盘传送机构1001中,定时带14再次逆时针旋转盘D朝装置的反面移动,因为它是反向旋转的。
盘D的移动使遮挡器120关闭,并将信号S.CLOSE变成“H”。在步骤S29中,控制器300开始对来自光传感器232的输出(信号
L.PULSE)计数。在步骤S30中,控制器300等待脉冲计数到达“6”。当计数到达“6”,指示盘D已经到达播放位置P2时,在步骤S31中,控制器300以预定的时间周期(50msee)将信号FRONT和信号REAR设定成“H”,并同时电磁地制动电机250。在步骤S21、S22的环路中,如果信号S.CLOSE不在三秒或更少的时间内改变,它向控制器300指明,例如由于已经插入的盘被有意地拉出,磁盘不能移入装置中。在步骤S23中,控制器300将信号REAR回至“L”状态,停止带的驱动,并回至图61中的主程序。
在步骤S26~S28中,控制器300移动盘D,同时使其反向旋转,并且在信号S.CLOSE已经变成“H”后开始对来自信号
L.PULSE的脉冲计数。这样,即使使用者在插入盘D后一直妨碍遮挡器120的关闭,或是在盘D与定时带14之间有滑动,也不会改变脉冲计数,因而盘D也会被准确地送达合适的位置。
在步骤S32~S36中,控制器300将滑板75从位置DOWN-2移至位置UP-2。首先,在步骤S32中,控制器300将信号P.UP设定为“H”,并在步骤S33中,等待来自光传感器237的输出(信号
P.REF)变成“L”。当信号P.UP变成“H”时,滑板75被驱动至装置的右边,而且一旦在它通过位置DOWN-时,光学机构1006就向上朝上部位置移动。还有,滑板75使下面的盘锁定轴156向下移至未锁定位置,然后使下面的盘锁定轴156再次向上移至锁定位置。当信号
P.REF由于滑板75的移动而变成“L”时,控制器300在步骤S34中开始对来自光传感器233的输出(信号
P.PULSE)计数。以后,在步骤S35中,控制器300等待脉冲计数(COUNT)到达“45”。
当脉冲计数到达“45”,对控制器300指明滑板75已处于位置UP-2时,在步骤S36中,信号P.UP和信号P.DOWN被设定成“H”,50msec,并同时电磁制动电动机251,使其停止。参看图41,一旦滑板75被置为位置UP-2,光学机构1006就被置为位置UP,在该处,盘D被安装在转台102上。以后,磁铁105将夹持器1009吸住。当滑板75移至位置UP-2时,减振器锁定机构1007被解锁,光学机构1006的锁定被松开。这样,光学机构1006就在减振器基座40上弹性地用阻尼支承。下面的盘锁定轴156移至锁定位置(图52),齿轨部件87移动,与定时带轮15啮合(图22)。
在步骤S37~S41中,控制器300将加载板81L、81R从支承位置POS.2移至打开位置POS.3。这样就使带12和14与盘D的外周边De脱开。首先,在步骤S37中,控制器300将信号REAR设定成“H”,然后在步骤S38中等待信号IN变成“L”。当信号REAR变成“H”时,定时带轮15逆时针旋转,使定时带轮15沿齿轨部件87B朝装置的左面移动,以此将加载板81L、81R分开。在定时带15开始旋转的瞬间,由于定时带14仍然与盘D的外周边De接合,在盘D上作用有顺时针的旋转力。但是,盘D并不移动,因为它被转台102的中心轴101夹持在播放位置上。当加载板81L、81R打开时,夹持器夹子77L、77R张开,松开夹持器1009上的支承。其结果是,夹持器1009通过磁铁105被吸在转台上,盘D被夹持在转台上。
加载板81L、81R的打开动作使信号
IN变成“L”。在步骤S39中,控制器300开始对来自信号
L.PULSE的脉冲计数,并在步骤S40中等待脉计数到达“10”。当脉冲计数到达“10”,向控制器指出加载板已经到达打开位置POS.3时,在步骤S41中,信号FRONT与信号REAR被设定成“H”,50msec,同时电磁制动电机250。在步骤S42中,将模式标志M.FLAG设定至“STAND-BY”。以后,控制器300回至图61所示的主程序。与E/L键对应的控制步骤
当按下E/L键“n”(E/L键1至E/L键4中的一个),而当时的储盘器位置与“n”对应时,控制器300将处于存放或播放位置的盘送至排出位置。如果按下与当时的储盘器位置不同的位置对应的E/L键,则储盘器1011就能转移到与E/L键对应的位置,将处于对应位置的盘D送至排出位置。如果在规定的位置上设有盘,则储盘器就转移至由E/L键指示的位置,加载板81L、81R就被置于盘接收位置。与存放状态中的E/L键操作对应的控制步骤
下面所描述的是换盘器对在存放状态按下E/L键时的反应。当按下E/L键1至E/L键1至E/L键4时,控制器在步骤S10~S13的对应步骤中将常数m设定为一对应值(“1”至“4”)。参看图63、69,控制器300进行至流程图JOB EJECT。在步骤S70中,控制器300进行检查,是否M.FLAG已设定为“STOCK”。如果M.FLAG已设定为“STOCK”,控制器就进行至步骤S71,它在该处检查是否m和n的值相等,从而确定E/L键是否与当时进入的储盘器位置具有同样的数字。如果数值相等,则控制器300执行步骤S89~S93,在该处,加载板从打开位置POS.3移至支承位置POS.2。在步骤S89中,控制器300将信号FRONT设定为“H”,并在步骤S90中,开始数信号
L.PULSE。在步骤S91和S92中,控制器300等待或是脉冲计数到达“12”,或是脉冲计数停止。使脉冲计数小于图58所示的值“13”的理由是,带刚好在它与盘边缘接合之前停止。控制器300要检查是否信号L.PULSE停止的理由是,有可能在脉冲计数中出现错误或是装入板定位不准确,使带与磁盘的边缘接合,从而永远达不到预定的脉冲计数。
当信号FRONT变成“H”时,当时带轮15逆时针旋转,使之沿齿轨87B移至装置的右面,使加载板81L、81R会聚。加载板81L、81R的关闭使夹持器1009被夹持器夹77L、77R在弹簧128的推动下托起。当脉冲计数达到“12”或者信号L.PULSE停止时,它向控制器300指示,加载板已经差不多到达支承位置POS.2。在步骤S93中,信号FRONT与信号REAR被设定成“H”,50msec,同时电磁制动电机250。
参看图64,控制器300在步骤S94~S96中将滑板75从位置UP-2移至位置DOWN-1。首先,在步骤S94中,控制器300将信号P.DWN设定成“H”。在步骤S95中,控制器300等待信号
P.REF换成“H”。当信号P.DWN变成“H”时,滑板75朝装置的左面移动,减振器锁定机构1007将光学机构1006锁定在基座40上,加载板打开/关闭机构1004脱离,以使齿轨部件87松开并从定时带轮15后退。齿轮部件87的松开允许弹簧127将盘传输机构1001的同步带和摩擦带14、12放在一起,到一略能支承盘D的位置。滑板75的移动使下面的盘锁定轴156下降。当下面的盘锁定轴移至超出位置UP-1时,光学机构1006向下移。
当信号
P.REF变成“L”时,控制器300在步骤S96中开始对信号
P.PULSE计数。控制器300在步骤S38中等待脉冲计数到达“3”。当脉冲计数到达“3”时,它向控制器300指示,滑板75已经到达位置DOWN-1。在步骤S34中,信号P.UP和信号P.DWN设定成“H”,50msec,同时电磁制动电机251。当滑板75到达位置DOWN-1时,光学机构1006和下面的盘锁定机构156分别被送至下面的位置和解锁位置,以使能在储盘器1011内传送盘。
在步骤S99~S102中,控制器300将盘D送至排出位置,开始时是在储盘器里面。首先,在步骤S99中,控制器300将信号FRONT设定成“H”。以后,在步骤S100中,控制器300开始对信号
L.PAUSE计数。在步骤S101中,控制器300等待脉冲计数到达“307”。当信号FRONT变成“H”时,盘传送机构1001移动盘,使之朝装置的前面移动,同时逆时针旋转。当脉冲计数到达“307”时,它向控制器300指示,盘已经送达排出位置。在步骤S101中,信号FRONT与信号REAR被设定成“H”,50msec,同时施加电磁制动。以停止电机。按照本实施例,当盘D处于排出位置时,盘的主轴孔Ds在盘插入口1A的外面,带14和12被放在一起,直至这两者之间的距离与在盘接收状态时的一样(112mm),
在步骤S103~S109中,控制器300将滑板75从位置DOWN-1移至位置DOWN-2。首先,在步骤S103中,控制器300将信号P.UP设定成“H”。在步骤S104中,控制器300等待信号
P.REF换成“L”。滑板75朝装置的右面移动。然后,当信号
P.REF变成“L”时,控制器300就在步骤S105中将信号P.UP设定成“L”,将信号P.DWN设定成“H”。在步骤S106中,控制器等待信号P.REF变成“L”。滑板75向内移动,朝着装置的左边,使信号
P.REF变成“H”。以后,在步骤S107中,控制器300开始对脉冲信号
P.PAUSE计数,并在步骤S108中,控制器300等待脉冲计数到达“20”。
当脉冲计数到达“20”时,它向控制器300指示,滑板已经到达位置DOWN-2。在步骤S109中,信号P.UP与信号P.DOWN都设定成“H”,50msec,同时电磁制动电机251。在步骤S110、S111中,D.FLAG(n)与D.FLAG分别设定成“0”与“EJECT”。以后,控制器300就回至图61中的主程序。
参看图63,如果在步骤S71中的m和n值不相等,则在步骤S72中,控制器300检查来自光传感器229的输出(D.LOCK)状态,看看它是否处于电平“L”,以证实下面的盘锁定轴156已经被置于锁定位置。如果它已经被置于锁定位置,则信号D.LOCK就处于“L”状态,并且在步骤S73中,控制器300将储盘器1011移至位置POS.m,其中的m是由E/L键的输入规定的(例如,如果输入E/L键4,就是位置4)。当储盘器1011达至规定位置时,控制器300将常数n设定成m。在步骤S75中,控制器300检查D.FLAG(n)是否为“1”,以证实盘D是否处于位置POS.m。如果D.FLAG(n)为“1”,则控制器300进行至上面所说的步骤S86。加载板81L、81R从打开位置POS.3移至支承位置POS.2,盘D被送至排出位置。
如果D.FLAG(n)在步骤S75中为“0”,则控制器300在步骤S76~S81中将加载板81L、81R从打开位置POS.3移至盘接收位置POS.1。首先,在步骤76中,控制器将信号FRONT设定至“H”。在步骤S77中,控制器300等待信号
IN变成“L”。当信号FRONT变为“H”时,定时带轮15顺时针转动。这种旋转使定时带轮15沿齿轨87B前进至装置的右面,将加载板81L、81R关闭。当信号
IN由于加载板的移动而变成“L”时,控制器300开始在步骤S78中对信号
L.PULSE计数。在步骤D79、S80、控制器300等待脉冲计数到达“2”或信号
L.PULSE停止。当脉冲计数到达“2”或信号
L.PULSE停止时,它向控制器300指出,加载板已经被置为盘接收位置POS.1。在步骤S81中,信号FRONT和信号REAR都设定为“H”,同时电磁制动电机250。
在步骤S82~S86中,控制器300将滑板75从位置UP-2移至位置DOWN-2。首先,在步骤S82中,控制器300将信号P.DOWN设定为“H”,在步骤S83中,控制器300等待信号
P.REF换成“H”。滑板75被驱动至装置的左面,一旦通过位置UP-1,光学机构1006就下降。下面的盘锁定轴156下降,然后被向上送回至锁定位置。当滑板75的移动是以将信号
P.REF改变至“H”时,控制器300开始在步骤S84中对信号
P.PULSE计数。在步骤S85中,控制器300等待脉冲计数到达“20”。
当脉冲计数到达“20”时,它向控制器300指示,滑板已经被送至位置DOWN-2,在步骤D86中,信号P.UP与信号P.DOWN都设定至“H”,同时电磁制动电机。在步骤S87、S88中,控制器300分别将D.FLAG(n)与M.FLAG设定至“0”与“EJECT”。控制器300以后就回至主程序。盘锁定错误,重试操作
在步骤S72中,如果D.LOCK不是“L”,则控制器300进行至图65所示的流程图。将偏移的盘D移至遮挡器120打开的位置。再一次将盘移至存放位置。首先,控制器300从步骤S72进行至步骤S110,并检查所作的重试尝试数。以后,在步骤S121~S124中,使加载板81L、81R从打开位置POS.3移至支承位置POS.2,进行与步骤S89~S93相同的动作。以后,在步骤S125~S129中,分别使滑板75从位置UP-2移至位置DOWN-1,光学机构1006与下面的盘锁定轴156移至下部位置和解锁位置,进行与步骤S94~S98相同的操作。
在步骤S130~S136中,控制器300将偏移的盘移至遮挡器120打开的位置,然后将盘D再次移至存放位置。首先,在步骤S130中,控制器300将信号FRONT设定为“H”。在步骤S131中,控制器300等待信号S.CLOSE变成“L”。当信号FRONT变成“H”时,盘传送机构1001将盘D朝装置的前面移动,因为盘D是逆时针旋转的。盘D迫使遮挡器120打开,并在信号S.CLOSE变成“L”时,控制器300将信号FRONT返回至“L”并在步骤S132中将信号REAR设定成“H”。在步骤S133中,控制器300再次等待信号S.CLOSE变成“H”。盘D的向后移动使遮挡器120关闭。当信号S.CLOSE变成“H”时,控制器300在步骤S134中开始对信号
L.PULSE计数。在步骤S135中,控制器300等待脉冲计数到达“160”。当脉冲计数到达“160”时,它向控制器300指出,盘已经被送至存放位置。在步骤S136中,控制器300将信号FRONT和信号REAR都设定成“H”,50msec,同时电磁制动电机250。
在步骤S137~S141中,控制器300将滑板75从位置DOWN-1移至位置UP-2。首先,在步骤S137中,控制器将信号P.UP设定为“H”。在步骤S138中,控制器300等待信号
P.REF变成“L”。滑板75移至装置的右面,并且当信号
P.REF变成“L”时,控制器300在步骤S139中开始对信号
P.PULSE计数,在步骤S140中,控制器300待待脉冲计数到达“45”。当脉冲计数到达“45”时,它向控制器300指示,滑板75已经到达位置UP-2。在步骤S141中,信号P.UP和信号P.DOWN都设定成“H”,50msec,同时电磁制动电机251。
在执行与步骤S37~S42相同的操作的步骤S142~S146中,控制器300将加载板移至打开位置POS.4。参看图63,控制器300回到步骤S72,并检查D.LOCK是否已变成“L”。盘锁定错误,排出操作
如果即使在上面所说的重试动作已经重复三次以后仍然发生盘锁定错误,则控制器300从图65中的步骤S120进行到图63中的步骤S89。处于偏移位置的盘D被送到排出位置。响应等待模式中的E/L键输入的操作
下面所描述的是在等待模式中输入E/L键时所执行的操作。当E/L键1至E/L键4中的一个在等待模式中被按下时,控制器300在图61所示的步骤S10~S13的对应步骤中将常数m设定成“1”至“4”。以后,控制器300就经过图63中的步骤S70进行至图66中的步骤S150,并检查M.FLAG是否已设定成“STAND-BY“。由于M.FLAG在等待状态已经设定成“STAND-BY”,控制器300进行至步骤S151,并检查m与n的值是否相等,从而确定所按的E/L键有一个与当时的储盘器位置相等的数字。如果数字相同,则在执行与步骤S89~S93相同的操作的步骤S152~S157中,加载板81L、81R从打开位置POS.3移至位置POS.2。
以后,在执行与步骤S82~S86相同的操作的步骤S158~S162中,控制器300将滑板75从位置UP-2移至位置DOWN-2。在步骤S162~S167中,控制器300将处于播放位置的盘D送至排出位置。首先,在步骤S162中,控制器300将信号FRONT设定为“H”,而在步骤S163中,控制器300开始对信号
L.PULSE计数。在步骤S164中,控制器300等待脉冲计数到达“153”。当信号FRONT变成“H”时,盘D已经朝装置的前面移动,同时逆时针旋转。当脉冲计数到达“153”时,它向控制器300指示,盘D已经被送至排出位置。在步骤S163中,信号FRONT与信号REAR都被设定成“H”,50msec,同时电磁制动电机。在步骤S166、S167中,D.FLAG(n)、M、FLAG分别被设定成“0”与“ETECT”,控制器回到主程序。
如果在上面所说的步骤S151中,m和n的值不相等,则控制器300进行至图67所示的步骤S170。在执行与步骤S121-S146相同的操作的步骤S170~S196中,要完成下列操作:(1)将加载板81L、81R从打开位置POS.3移至支承位置POS.2;(2)将滑板75从位置UP-2移至位置DOWN-1;(3)将处于播放位置的盘D移至存放位置;(4)将滑板75从位置DOWN-1移至位置UP-2;(5)加载板81L、81R移至位置POS.3。以后,控制器300就进行至图63所示的步骤S72。将储盘器1011移至规定的位置POS(n),盘就被送至排出位置。与在排出模式的E/L键输入对应的操作
下面所描述的是在排出模式下按E/L键时所执行的操作。当按下E/L键1至E/L键4中的一个时,控制器300将常数m设定为步骤S10~S13的对应步骤中的适当值“1”至“4”。然后,控制器300经过图63中的步骤S70和图66中的步骤S150进行至图69中的步骤S260,并检查M.FLAG是否设定为“EJECT”。由于M.FLAG被设定为“EJECT”。控制器就进行至步骤S221,并检查是否m与n的值相同,从而确定,如果按下E/L键,当时的储盘器位置是否相同。按照本实施例,盘D被排出,直至带14和12之间的距离W1达到盘接收状态中的距离(112mm)。这样,盘就不能再插入装置中,除非它被使用者在导轨之间被强行推入。因此,当按下相同的E/L键时,控制器300就无视E/L的键的输入,立即回至主程序。
在步骤S221中,如果m和n的值不相等,控制器300就进行至执行与步骤S32~S36相同的动作的步骤S262~S266。滑板75从位置DOWN-2被传输至位置UP-2,然后在步骤S262中,信号REAR被设定成“H”,同时加载板81R、81R进一步分开。按照本实施例,如果在排出位置的盘D没有被取走,加载板会响应E/L键的输入而打开,盘将不稳定。盘可能掉到装置的外面并被损坏,或者盘会落入装置内,引起操作故障。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控制器300在步骤S268中将信号REAR设成成“H”并等待50msec,在步骤S269中,控制器300检查信号S.CLOSE是否为“H”。按照本实施例,在-50msec的间隔后,加载板81L将移至遮挡器120能关闭的位置。如果在排出位置没有盘,遮挡器120将如图56所示被弹簧125关闭,信号S.CLOSE将变成“H”。但是,如果在排出位置有盘,遮挡器120将不会完全关闭,因为翼片120A将如图57所示被盘D的顶面抬起,信号S.CLOSE将不为“H”。
因此,如果信号S.CLOSE为“L”,它向控制器300指示,在排出位置上有盘,同时在步骤S270中,信号FRONT和信号REAR被设定为“H”,50msec,以停止电机250。在步骤S271中,盘被取出,控制器300等待信号S.CLOSE变成“H”。当盘被使用者取出时,遮挡器120旋转至关闭位置,将信号S.CLOSE设定成“H”。在步骤S272中控制器等待信号IN变成″H″。如果在步骤S269中控制器300再次将信号REAR设定成“H”加载板被打开。在步骤S237中,控制器300发现信号S.CLOSE为“H”,则它就跳至步骤S273,并等待信号IN变成“H”。
当信号
IN由于加载板的移动而变成“L”时,控制器300开始在步骤S274数信号
L.PULSE。在步骤S275中,控制器300等待脉冲计数到达“10”。与步骤S275一起,还可能加一个步骤,以检查是否信号
P.PULSE已经停止。当脉冲计数到达“10”时,它向控制器300指示,加载板已经被送至打开位置POS.3,在步骤S276中,信号FRONT和信号REAR都被设定成“H”,50msec,同时电磁制动电机250。参看图63,控制器300进行至步骤72,并如上所述将储盘器1011移至规定的位置,同时盘送至排出位置。与读取指令对应的动作
参看图60和61,当外接的计算机303(图60)发出读取指令时,控制器300在主程序中由步骤S7进行至步骤S14(图61)。各种机构将如上所述受到控制,将所选择的盘D送至播放位置,并将用于规定的文件的读取指令送到信号处理电路307和伺服电路308由光拾取放大器2发出的读取信号通过RF放大器309被送至信号处理电路307。在执行了EFM解调、解内插、纠错和其它必需的操作以后,通过接口电路303将信号送至外接计算机303,进行预定的数据处理。一旦规定的文件已经被读取以后,控制器300中断信号处理电路307和伺服线路308。接着将M.FLAG设定为“STAND-BY”,控制器300回到主程序。盘存放操作
如果在等待模式中,控制器300米在预定的时间间隔内例如10秒钟内从计算机303收到读取指令,则控制器300就经过步骤S8、S15进行至图70和图71所示的JOB STOCK程序。在执行与上面所说的步骤S121~S146相同的操作的步骤S201~S225中,要完成下列动作:(1)将加载板81L、81R从打开位置POS.3移至支承位置POS.2;(2)将滑板75从位置UP-2移至位置DOWN-1;(3)将处于播放位置的盘D送至存放位置;(4)将滑板75从位置DOWN-1送至位置UP-2;以及(5)将加载板81L、81R移至打开位置POS.3。以后,在步骤S226中,控制器300检查信号D.LOCK是否为“L”,同时如果是是的话,则在步骤S207中将M.FLAG设定为“STOCK”。控制器以后回到主程序。
如果在步骤S226中信号D.LOCK不是“L”,则控制器300进行至图71所示的流程图。在步骤S229~S225中,控制器300将偏移的盘移至挡板120为打开的位置,盘再一次被送往存放位置。以后,控制器回至图70所示的步骤S226,再一次检查信号D.LOCK。在步骤S229~S225中所执行的操作的细节与上面所说的在步骤S121~S146中所执行的操作相同,因此在此略去其说明。对在排出状态的E/L键输入作出响应的操作的其它例子
参看图69,在上面所描述的流程图中,控制器300在步骤S269中检查信号S.CLOSE是否为“L”。如果信号S.CLOSE为“L”,则控制器300在步骤S270中停止加载板的打开操作,并在步骤S271中继续等待信号S.CLOSE变成“H”。但是,控制器300也有可能使加载板回到盘接收位置POS.1,将滑板移到位置DOWN-2,并回至主程序,从而忽略E/L键的输入。
因此,如果信号S.CLOSE为“L”,则控制器300在步骤S280中将信号REAR设定为“L”,将信号FRONT设定为“H”,以关闭加载板。控制器300在步骤S281中等待信号
P.PULSE停止时。当加载板移8至接收位置POS-1,同时信号
P.PULSE停止时,控制器300执行步骤S283~S287,它执行与上面所说的步骤S82~S86相同的操作。滑板从位置UP-2移至位置DOWN-2,控制器300回至图61所示的主程序。在图73中与图63中相同的步骤都用同样的步骤号给出,它们的说明均略去。
在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以后,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那些明确的实施例,同时可以由一个熟悉本技术的人进行各种改变与改进而不脱离本发明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规定的范围与精神。
例如,本发明在上面的实施例中是用在一个换盘器型盘播放装置中的,但它也可以将本发明用于没有储盘器1011的单盘播放装置中,还有,上述实施例在传送盘时是用驱动侧的盘导轨1002和固定侧的盘导轨1003使盘旋转的。但是,也可以将固定侧的盘导轨1003的形状做成与驱动侧的盘导轨1002的一样,而不必用一对带14来旋转盘。
在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中,驱动侧的盘导轨1002和固定侧的盘导轨都固定在加载底盘80上,以使它们沿一与盘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平行移动。但是,也可以将导轨予以支承,以使它们能绕装置的后部自由旋转,从而使朝着盘的移动能将表面朝着盘插入口传送。在这种情况下,旋转轴的位置要设定成在使盘移动时,导轨不能打开和关闭,除非是盘被插入或取出的情况。还有,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将导轨与小齿轮85连接起来,但是也可以将一个导轨固定在底盘上,只有一个是可移动地被支承的。如果驱动侧的导轨1002被固定在底盘上,则可以进一步简化驱动定时带轮15的驱动机构1004。在此情况下,将带14从盘边缘De移开变得很困难,但是如果盘在播放时的旋转可以采用用带14驱动盘边缘的办法来进行,就可以消除对主轴电机的需求,带14也不必从盘的外周边移开。
此外,在上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中,处于播放位置的盘被传送至盘主轴孔完全曝露在装置的盘插入口的外面的位置。但是,盘被送往的位置也不一定要使盘主轴孔完全曝露,只要对使用者来说,能够支承住盘至轴孔和边缘。还有,在排出状态,加载板81L、81R被送往盘接收位置POS.1,但是它们也可以被送往一个中间位置。在此情况下,当盘被取出后,两个板将由于弹簧127的作用而移至盘接收位置POS.1。
如上所述,本发明有可能使盘被传送至播放位置,而不需要将盘深深地插入盘插入口中。本发明也可以将处于播放状态的盘传送至盘中主轴孔曝露在盘插入口外面的位置。这样就使之更易于插入和取出盘。在取出盘时,使用者可以抓住盘的主轴孔和边缘,从而避免弄脏盘记录表面。
本发明包括:第一盘传送装置,它包括一形成第一盘传送表面的带,带至少在两个带轮之间张紧,并能与从盘插入口插入的盘的边缘的一侧接合;第二盘传送装置,它包括一第二盘传送表面,该表面能与从盘插入口插入的盘的边缘的另一侧接合;支承装置,它可移动地支承第一盘传送装置或第二盘传送装置中的至少一个,以使第一盘传送表面和第二盘传送表面至少能在盘插入口侧彼此相向移动;加压装置,它向第一盘传送表面和第二盘传送表面加压,以使它们能移得更近;驱动带的带驱动装置;加载控制装置,它根据盘的插入盘插入口控制带驱动装置,并将盘传送至播放位置;排出控制装置,它根据预定的排出指令控制带驱动机构,并将处于播放位置的盘传送至排出位置,在该处,盘的主轴孔曝露在装置的盘插入口的外面。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装置,加载控制装置利用控制带驱动装置的方式来响应盘的插入盘插入口中,以使盘被传送至播放位置。还有,排出控制装置用控制带驱动装置的方式来响应预定的排出指令,以使盘从播放位置经过盘插入口传送至排出位置,在该处,盘的主轴孔曝露在装置的外面。
Claims (14)
1.一种换盘器,包括:一个底盘;
一个安装在所述底盘上的盘播放装置;
一个储盘机构,安装在所述底盘上,具有多个存放位置;
一个所述底盘的插入口;
一个盘运送器,将盘从所述的多个存放位置运送到所述的插入口;
一个盘传感器,安装到所述的底盘上,其位置使得由所述盘运送器运送到所述插入口并保持在所述插入口的第一盘可由所述盘传感器检测;
一个连接到所述盘运送器的控制器,通过被编程用于当所述第一盘由所述盘传感器检测时防止一个第二盘由所述盘运送器从所述多个存放位置的一个和所述盘播放装置运送到所述插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盘器,其中所述的控制器被编程用于当所述第一盘不在所述的插入口时利用所述运送器将所述第二盘传送到所述插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盘器,其中所述的盘运送器包括:
在所述底盘上的两个边缘支承件,每个具有一个表面;
通过将所述边缘支承件压向一起直到其表面与所述第一盘的边缘上的相对点接合为止使所述第一盘由所述表面支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盘器,其中所述的盘运送器包括一个带驱动器及一个带,所述带具有一个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的边缘接合的表面来运送所述第一和第二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盘器,其中所述的盘运送器包括:
在所述底盘上的两个边缘支承件,每个具有一个表面;
通过将所述边缘支承件压向一起直到其表面与所述第一盘的边缘上的相对点接合为止使所述第一盘由所述表面支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盘器,其中所述的盘运送器包括一个带驱动器及一个带,所述带具有一个与所述第一和第二盘的边缘接合的表面来运送所述第一和第二盘。
7.一种盘传送装置,包括:
一个底盘;
两个在所述的底盘上的边缘支承件,每个具有一个表面;
一个被支承在所述表面之间的第一盘,所述表面与所述第一盘的边缘上的相对点接合;
所述边缘支承件具有用于将所述第一盘在一个第一位置和所述的盘被支承在所述表面的端部的排出位置之间移动的移动装置;
当所述的盘被支承在所述表面之间时,所述移动装置可有效地以第一方向沿着所述边缘支承件移动所述的盘,直到所述第一盘处于所述排出位置位置;
所述的移动装置可有效地连续地在所述排出位置支承所述的盘;
一个电机,可驱动地与所述的表面的至少一个连接;
一个安装到所述底盘的盘传感器并定位于检测在所述排出位置的所述的第一盘;以及
一个控制器,连接在所述盘传感器和所述移动装置之间;
所述控制器被编程去控制所述电机使得只有当所述第一盘被从所述排出位置取出之后,所述的电机将一个第二盘从所述第一位置运送到所述排出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盘器,还包括一个具有孔的前外壳部件;
当所述的第一盘在所述的排出位置时,所述的第一盘延伸至少部分地穿过所述的孔。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换盘器,其中所述的边缘支承件可移动地安装到所述底盘并压向一起与所述的第一盘的边缘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的换盘器,其中所述的边缘支承件可移动地安装到所述底盘并压向一起与所述的第一盘的边缘接合。
11.根据权利要求7的换盘器,包括:
一个具有一个开口的前外壳部件;
当所述第一盘处于所述排出位置时所述第一盘至少部分地通过所述开口延伸;
所述盘传感器包括一个门,可以有选择地挡住所述的开口以防止另一个盘的插入。
12.一种换盘器,包括:
一个具有内部位置和一个排出位置的底盘;
一个在所述排出位置的第一盘和在所述内部位置的第二盘;
一个具有控制器的盘运送器;
一个盘传感器,连接于所述的控制器,定位在所述底盘上,允许由所述的盘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盘在所述排出位置的存在;以及
一个可由用户致动的连接到控制器的排出致动器;
所述控制器被编程,使得当排出致动器由用户致动时使运盘器将第二盘从内部位置运送到排出位置;以及
所述控制器被进一步编程,使得当排出致动器由用户致动时并且盘传感器检测到第一盘处于排出位置时,防止第二盘从内部位置被运盘器运送到排出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换盘器,其中所述的控制器被进一步编程使得在所述排出致动器被用户致动后,以及在所述排出位置由所述盘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的第一盘的存在并随后由所述的盘传感器检测到从所述排出位置将所述第一盘取出到后,允许所述的第二盘由所述的运盘器从所述的内部位置运送到所述的排出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2的换盘器,其中:
所述的控制器被进一步编程以执行主程序,其中所述的排出致动器的状态被监测;
所述的控制器被进一步编程去进入到一个响应子程序,当所述的排出致动器由用户致动后驱动所述运盘器;
所述的控制器被进一步编程,当所述排出致动器由所述用户致动并且所述第一盘在所述排出位置的存在由所述盘传感器监测时,返回到所述主程序,从而所述的排出致动器的致动被忽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12324/95 | 1995-04-13 | ||
JP7112324A JPH08287581A (ja) | 1995-04-13 | 1995-04-13 | チェンジャ−型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668A true CN1142668A (zh) | 1997-02-12 |
Family
ID=14583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6100209A Pending CN1142668A (zh) | 1995-04-13 | 1996-04-15 | 盘播放器-换盘器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737285A (zh) |
EP (1) | EP0737973B1 (zh) |
JP (1) | JPH08287581A (zh) |
KR (1) | KR960038846A (zh) |
CN (1) | CN1142668A (zh) |
DE (1) | DE69628967T2 (zh) |
SG (1) | SG52863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30502B2 (en) | 2005-01-24 | 2010-06-01 | Fujitsu Ten Limited | Disc changer having disc discharge mechanism |
CN111798877A (zh) * | 2019-04-09 | 2020-10-20 |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碟片库储存系统及用于此系统的片匣盒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506598B2 (ja) * | 1998-01-30 | 2004-03-15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移送機構 |
DE19935392A1 (de) | 1998-07-29 | 2000-04-06 | Nakamichi Corp | Kompaktdisk-Wiedergabeeinrichtung vom Wechslertyp |
US6480442B1 (en) * | 1998-09-28 | 2002-11-12 | Clarion Co., Ltd. | Disk player capable of detecting different sizes of optical disks |
JP3856604B2 (ja) * | 1999-09-02 | 2006-12-13 |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収納装置 |
US7540001B2 (en) * | 2003-10-03 | 2009-05-26 | Sony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mounting disks having different diameters |
JP2005190555A (ja) * | 2003-12-25 | 2005-07-14 | Teac Corp | ディスク装置 |
KR20050066279A (ko) * | 2003-12-26 | 2005-06-3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디스크 드라이브 및 광디스크 인출 제어방법 |
TWM255984U (en) * | 2004-02-27 | 2005-01-21 | Lite On It Corp | A counter used in an optical recording and/or reproducing apparatus |
CN102089821B (zh) * | 2008-09-02 | 2013-11-06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盘片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1204859A (en) * | 1982-12-12 | 1986-05-20 | Nobuyuki Hara | Loading apparatus for a disc |
BE901937A (fr) * | 1985-03-14 | 1985-07-01 | Staar Sa | Dispositif d'insertion et d'ejection automatique de supports d'informations. |
JPH02227866A (ja) * | 1989-03-01 | 1990-09-11 | Fujitsu Ltd | 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受皿およびその受皿を有するディスクカートリッジ自動交換装置 |
US5123001A (en) * | 1989-08-26 | 1992-06-16 | Nakamichi Corporation | Disk playback device |
JPH0413265A (ja) * | 1990-05-01 | 1992-01-17 | Showa Seiki Kogyo Kk | ディスク収納カートリッジの自動搬送装置 |
JP3076587B2 (ja) * | 1990-05-31 | 2000-08-14 | ナカミチ株式会社 | チェンジャー型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JPH0438666A (ja) * | 1990-05-31 | 1992-02-07 | Nakamichi Corp |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におけるトレーのロック装置 |
JPH0792974B2 (ja) * | 1990-05-31 | 1995-10-09 | ナカミチ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
JPH0438665A (ja) * | 1990-05-31 | 1992-02-07 | Nakamichi Corp |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におけるトレーのロック装置 |
US5177722A (en) * | 1990-05-31 | 1993-01-05 | Nakamichi Corporation | Disk player with disk changer functions |
JPH0438660A (ja) * | 1990-05-31 | 1992-02-07 | Nakamichi Corp | ディスクプレーヤ |
US5241529A (en) * | 1990-05-31 | 1993-08-31 | Nakamichi Corporation | Disk player with disk-carrier lock-up device |
DE4134241A1 (de) * | 1991-10-16 | 1993-04-22 | K & S Systemtechnik U Vertrieb | Magnetooptischer massenspeicher |
JPH05234226A (ja) * | 1992-02-25 | 1993-09-10 | Sony Corp | カセット・オートチェンジャー |
JP3092760B2 (ja) * | 1992-10-16 | 2000-09-25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のディスク送り機構 |
JP3183744B2 (ja) * | 1993-03-05 | 2001-07-09 | ナカミチ株式会社 | チェンジャ機能を備えた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JP3363971B2 (ja) * | 1993-10-05 | 2003-01-08 | ナカミチ株式会社 | チェンジャ−型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DE69523714T2 (de) * | 1994-08-26 | 2002-07-25 | Nakamichi Corp., Kodaira | Plattenwiedergabevorrichtung |
-
1995
- 1995-04-13 JP JP7112324A patent/JPH08287581A/ja active Pending
-
1996
- 1996-04-10 US US08/631,641 patent/US5737285A/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04-13 SG SG1996011276A patent/SG52863A1/en unknown
- 1996-04-13 KR KR1019960011115A patent/KR960038846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6-04-15 DE DE69628967T patent/DE69628967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04-15 EP EP96105862A patent/EP0737973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6-04-15 CN CN96100209A patent/CN114266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30502B2 (en) | 2005-01-24 | 2010-06-01 | Fujitsu Ten Limited | Disc changer having disc discharge mechanism |
CN111798877A (zh) * | 2019-04-09 | 2020-10-20 | 光宝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 碟片库储存系统及用于此系统的片匣盒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5737285A (en) | 1998-04-07 |
DE69628967T2 (de) | 2004-05-13 |
JPH08287581A (ja) | 1996-11-01 |
EP0737973B1 (en) | 2003-07-09 |
EP0737973A1 (en) | 1996-10-16 |
SG52863A1 (en) | 1998-09-28 |
DE69628967D1 (de) | 2003-08-14 |
KR960038846A (ko) | 1996-1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54076C (zh) | 售货机 | |
CN1142668A (zh) | 盘播放器-换盘器 | |
CN1143802A (zh) | 盘传送装置 | |
CN1070816C (zh) | 具有可移动的供纸盘的数据处理设备 | |
CN1127072C (zh) | 光盘驱动装置 | |
CN1118812C (zh) | 光盘重放装置 | |
CN1126093C (zh) | 具有光盘交换功能的光盘记录和/或重放机器 | |
CN1236443C (zh) | 盘录-放设备 | |
CN1667730A (zh) | 盘驱动装置、框架、盘驱动装置组和电子设备 | |
CN1096671C (zh) | 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 |
CN1143803A (zh) | 盘传送设备 | |
CN100346417C (zh) | 记录媒体的收存装置 | |
CN1140308A (zh) | 盘传送装置 | |
CN1139928C (zh) | 盘片更换装置 | |
CN1144953A (zh) | 光盘移送装置 | |
CN1174411C (zh) | 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以及盘记录介质的更换装置 | |
CN1941129A (zh) | 盘收纳型盘装置 | |
CN1141487A (zh) | 盘传送设备 | |
CN1154993C (zh) | 使用盘片盒的记录及/或再现装置 | |
CN1141484A (zh) | 盘播放设备 | |
CN1141486A (zh) | 盘传送设备 | |
CN1278328C (zh) | 记录媒体的再生装置、移送方法及交换控制装置 | |
CN1174410C (zh) | 盘状记录媒体的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 |
CN1313594A (zh) | 盘支承板件,盘更换机构,以及盘记录和/或重放装置 | |
CN1141485A (zh) | 盘传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1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patent law 199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