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26C - 梯形滤波器 - Google Patents
梯形滤波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626C CN1142626C CNB971103267A CN97110326A CN1142626C CN 1142626 C CN1142626 C CN 1142626C CN B971103267 A CNB971103267 A CN B971103267A CN 97110326 A CN97110326 A CN 97110326A CN 1142626 C CN1142626 C CN 114262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area
- electrode
- resonator
- piezoelectric substrate
- substr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9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26860 Trapezi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31 conductive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06 Liquid crystal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7 Liquid-crystal polymers (LCP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322 NiCu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VNNRSPGTAMTISX-UHFFFAOYSA-N chromium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Cr].[Ni] VNNRSPGTAMTIS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9 copper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120 nichrom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36 packaging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568 pheno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011 pheno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44 sputte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0 vapo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element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46—Filters
- H03H9/54—Filters comprising resonators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 H03H9/58—Multiple crystal filters
- H03H9/60—Electric coupling means therefor
- H03H9/605—Electric coupling means therefor consisting of a ladder configu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element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02—Details
- H03H9/05—Holders or supports
- H03H9/10—Mounting in enclosures
- H03H9/1007—Mounting in enclosures for bulk acoustic wave [BAW] devices
- H03H9/1014—Mounting in enclosures for bulk acoustic wave [BAW] devices the enclosure being defined by a frame built on a substrate and a cap, the frame having no mechanical contact with the BAW device
- H03H9/1028—Mounting in enclosures for bulk acoustic wave [BAW] devices the enclosure being defined by a frame built on a substrate and a cap, the frame having no mechanical contact with the BAW device the BAW device being held between spring termin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iezo-Electric Or Mechanical Vibrators, Or Delay Or Filter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梯形滤波器包括作为支承基片的底基片。谐振器组合被支承在该底基片的表面上。该谐振器组合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谐振器,所有谐振器的电极都设置在它们各自的压电基片的各个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第一到第四谐振器彼此重叠,并且借助于提供机械的和电的连接的导电粘合剂而在机械上粘合以形成层叠结构、在电气上以梯形方式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梯形滤波器,更具体他说,涉及用于例如压电陶瓷滤波器的梯形滤波器。
背景技术
图13是说明构成本发明的背景的传统的梯形滤波器的例子的局部剖面图。
梯形滤波器1包括盒形树脂外壳2。在外壳2中设置两个压电晶体谐振器3和4以及用于在电气上连接压电晶体谐振器3和4的各个端子,例如输入端子5、输出端子6、接地端子7和弹簧端子8。在这种情况下,串联在输入端子5和输出端子6之间的压电晶体谐振器3与并联在输入端子5和输出端子6之间的压电晶体谐振器4构成梯形结构。
如图14A和14B中所示,众所周知,压电晶体谐振器3备有分别设置在其上主面和下主面的振动电极3a和3a,以及压电晶体谐振器4备有分别设置在其上主面和下主面的振动电极4a和4b。压电晶体谐振器3和4以伸缩振动方式振动。在压电晶体谐振器3和4中,中心频率决定于该器件的侧面尺寸。压电晶体谐振器3和压电晶体谐振器4的相互面对的两个侧面的长度具有相同的尺寸。
另一方面,在梯形滤波器中,为了得到预定的衰减量,必须这样进行设计,即,把压电晶体谐振器3的对端电容值做小、而把压电晶体谐振器4的对端电容值做大。为此,在这种传统的梯形滤波器1中,压电晶体谐振器3的厚度设计成大于压电晶体谐振器4的厚度,此外,设置在压电晶体谐振器3的上主面和下主面上的电极3a和3b的电极尺寸必须小于压电晶体谐振器4的相应的电极尺寸。
在梯形滤波器1中,对起输出端子作用的引线端子6进行折叠处理,使它在自己的顶部折起来。输出端子6包括未弯折部分6a、被弯折部分6b和作为电极片部分的外连接部分6c,未弯折部分6a备有凸起部分6d,而被弯折部分6b备有凸起部分6e。在输出端子6中,把凸起部分6d设置成与压电晶体谐振器3的第一主面压力接触,而把凸起部分6e设置威与压电晶体谐振器4的第一主面压力接触。
输入端子5包括电极片部分5a、外连接部分5b和凸起部分5c,而该凸起部分5c与压电晶体谐振器3的第二主侧面压力接触。接地端子7包括电极片部分7a、外连接部分7b和凸起部分7c,并且把凸起部分7c设置成与压电晶体谐振器4的第二主面压力接触。
压电晶体谐振器3,压电晶体谐振器4,输入端子5,输出端子6,和接地端子7被安装在外壳2中。此外,在外壳2的内壁和输入端子5之间设置弹簧端子8,从而以适当的接触压力把压电晶体谐振器3,压电晶体谐振器4,输入端子5,输出端子6,和接地端子7支撑在外壳2中。然后,在外壳2的开口部分2a中设置绝缘纸9a,此后,用诸如热固化树脂的密封树脂充填外壳2的开口2a。
但是,在上述传统的梯形滤波器1中,由于是通过输入端子5、输出端子6、接地端子7等等而使压电晶体谐振器3和压电晶体谐振器4彼此电连接的,即,在这种梯形滤波器1中,通过各个端子5、6、7和8而用机械的方式固定压电晶体谐振器3和压电晶体谐振器4,因此,是以有弹性的方式把压电晶体谐振器3和压电晶体谐振器4固定在外壳2中的。因此,这种产品具有较高的高度,从而,妨碍了具有小尺寸的梯形滤波器的形成。
在最近几年,已经有了把该梯形滤波器做成芯片以及使包括梯形滤波器的这种产品的高度越来越小或者越来越小型化的需求。此外,在通常的梯形滤波器1中,由于需要上述各个端子,因此增加了另件的数目,并且使制造步骤复杂化。因此,提高了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先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以低的成本组装并且具有小的尺寸的梯形滤波器。
为此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最佳实施例,提供一种梯形滤波器,它包括:
第一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为矩形的第一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一上主面和第一下主面以及伸展在第一上主面和第一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一侧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二个上的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设置成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中的所述第二个;第二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为矩形的第二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二上主面和第二下主面以及伸展在第二上主面和第二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二侧面;设置在所述第二上主面上的第三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的所述第二下主面上的第四电极;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彼此重叠并且以这样的方式排列,使得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的第二上主面上的第三电极面对第一谐振器的第一下主面,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一电极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连接到所述第三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最佳实施例,提供一种梯形滤波器,它包括:
第一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为矩形的第一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一上主面和第一下主面以及伸展在第一上主面和第一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一侧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二个上的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设置成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中的所述第二个;第二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为矩形的第二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二上主面和第二下主面以及伸展在第二上主面和第二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二侧面;设置在所述第二上主面上的第三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的所述第二下主面上的第四电极;第三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为矩形的第三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三上主面和第三下主面以及伸展在第三上主面和第三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三侧面;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五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第二个上的第六电极;其中所述第三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设置成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三侧面中的所述第二个;第四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为矩形的第四压电基片,该基片有第四上主面和第四下主面以及伸展在第四上主面和第四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四侧面;设置在所述第四上主面上的第七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压电基片的所述第罔下主面上的第八电极;其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谐振器彼此重叠并且以这样的方式排列,使得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的第二上主面上的第三电极面对第一谐振器的第一下主面,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一电极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连接到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三和第四谐振器以这样的方式排列,使得设置在第四压电基片的第四上主面上的第七电极面对第三压电基片的第三下主面,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五电极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连接到所述第七电极。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最佳实施例,提供一种梯形滤波器,它包括:
第一谐振器组合,它包含:第一谐振器,该第一谐振器具有:基本上为矩形的第一压电基片,该第一压电基片有第一上主面和第一下主面以及伸展在第一上主面和第一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一侧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一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二个上的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设置成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中的所述第二个;第二谐振器,它具有:基本上为矩形的第二压电基片,该第二压电基片有第二上主面和第二下主面以及伸展在第二上主面和第二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二侧面;设置在所述第二上主面上的第三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的所述第二下主面上的第四电极;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彼此重叠;第二谐振器组合,它包含:第三谐振器,该第三谐振器具有:基本上为矩形的第三压电基片,该第三压电基片有第三上主面和第三下主面以及伸展在第三上主面和第三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三侧面;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五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第二个上的第六电极;其中所述第三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设置成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三侧面中的所述第二个;第四谐振器,它具有:基本上为矩形的第四压电基片,该第四压电基片有第四上主面和第四下主面以及伸展在第四上主面和第四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四侧面;设置在所述第四上主面上的第七电极;设置在所述第四压电基片的所述第四下主面上的第八电极;所述第三和第四谐振器彼此重叠;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组合彼此隔开;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的第二下主面上的第四电极面对第一压电基片的第一上主面,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一电极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连接到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三和第四谐振器以这样的方式排列,使得设置在第四压电基片的第四下主面上的第八电极面对第三压电基片的第三上主面,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五电极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连接到所述第七电极;设置在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一电极和设置在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第二个上的第六电极在机械上和电气上彼此连接;以及设置在第二压电基片的第二上主面上的第三电极和设置在第四压电基片的所述第四上主面上的第七电极在机械上和电气上彼此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最佳实施例,提供一种梯形滤波器,它包括:
第一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为矩形的第一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一上主面和第一下主面以及伸展在第一上主面和第一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一侧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二个上的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设置成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中的所述第二个;第二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为矩形的第二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二上主面和第二下主面以及伸展在第二上主面和第二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二侧面;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的第二上主面上的第三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的所述第二下主面上的第四电极;第三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为矩形的第三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三上主面和第三下主面以及伸展在第三上主面和第三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主侧面;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五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第二个上的第六电极;其中所述第三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设置成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三侧面中的所述第二个;第四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为矩形的第四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四上主面和第四下主面以及伸展在第四上主面和第四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四侧面;设置在所述第四压电基片的所述第四上主面的第七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四压电基片的所述第四下主面上的第八电极;其中,谐振器组合是这样限定的:在该谐振器组合中,第二谐振器和第四谐振器彼此隔开,第三谐振器这样重叠在第二和第四谐振器上、使得它伸展在第二和第四谐振器之间,并且,第一谐振器以这样的方式重叠在第二谐振器上、使得第一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最佳实施例,最好利用导电粘合剂来实现所述梯形滤波器中各种谐振器和电极之间的机械的和电的连接。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最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梯形滤波器,其中,由支承基片来支承所述谐振器组合。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最佳实施例,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梯形滤波器,其中,在所述谐振器组合和所述支承基片之间设置缓冲构件。
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最佳实施例中,谐振器组合包含在机械上以层叠的形式连接的重叠的第一和第二谐振器,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在电气上以梯形的形式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最佳实施例中,谐振器组合包含在机械上以层叠的形式连接的重叠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谐振器,并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谐振器在电气上以梯形的形式连接。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最佳实施例中,谐振器组合包括其重叠的第一和第二谐振器在机械上以层叠的形式连接的第一谐振器组合以及其重叠的第三和第四谐振器在机械上以层叠的形式连接的第二谐振器组合,并且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组合中的各个谐振器在电气上以梯形的形式连接。
在本发明的再另一个最佳实施例中,第二和第三谐振器彼此隔开,第四谐振器是这样重叠的、以便它伸展在所述第二和第三谐振器之间,第一谐振器这样重叠在所述第二谐振器上、以便在它们之间有间隔,以及第一和第四谐振器在机械上这样连接、以便形成叠层结构;并且,限定这样的谐振器组合,其中,所述各个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谐振器在电气上以梯形的形式连接。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最佳实施例中,导电粘合剂起一种在机械上以层叠的形式连接多个谐振器并且在电气上以梯形的形式连接所述多个谐振器的连接件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最佳实施例中,梯形滤波器包括把谐振器组合支承在预定的位置的支承基片。
在本发明的再另一个最佳实施例中,梯形滤波器包括准备在该梯形滤波器受到外部冲击时吸收加到谐振器组合的冲击力的缓冲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各最佳实施例,提供这样一种梯形滤波器和制造这种梯形滤波器的方法,它产生低成本和小尺寸的元件。此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即使、例如、该梯形滤波器受到外部冲击,由于所述缓冲构件能够吸收这种冲击力,所以,有可能使所述谐振器组合兑受损坏。
附图说明
图1A是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1B是图1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的等效电路图;
图2是说明制造用于图1A和1B的梯形滤波器的谐振器组合的方法的主要部分的部件分解图;
图3A和3B是说明重叠的谐振器组合的图例;
图4是说明安装在图2和3A及3B中所示的梯形滤波器中的支承基片的平面图;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个最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6是说明根据图5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的缓冲基片平面图;
图7是说明根据图5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的缓冲基片平面图;
图8A和8B分别是说明本发明的再一个最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和平面图;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再一个最佳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局部剖面图:
图10是说明图9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又一个最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
图12是说明图11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图13是说明构成本发明的背景的传统的梯形滤波器的例子的局部剖面图;
图14A和14B是说明用于图13的梯形滤波器的谐振器组合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在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各最佳实施例的描述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以便避免对包含在各个最佳实施例中的通用的元件的重复描述。
图1A是说明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的前视图。图1B是图1A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的等效电路图。
根据该最佳实施例的梯形滤波器10包括例如做成平面图中的矩形形状的、作为支承基片的氧化铝基片12。如图4中所示,氧化铝基片12包括在其表面上的三条线电极14,16和18。线电极14,16和18是以这样的方式排列的,使得它们在氧化铝基片12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并且在其长度方向上从氧化铝基片12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在线电极14中形成从线电极14的长度方向上的中心向氧化铝基片12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心延伸的条形延伸电极14a。类似地,在线电极18中包含从线电极18的长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向氧化铝基片1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部分延伸的条形延伸电极18a。线电极14,16和18以及延伸电极14a和18a最好是通过印刷具有所需要的薄膜厚度的铜、银、铝等等的导电胶而形成的。
此外,在氧化铝基片12的一端的侧面上设置外电极20a、20b和20c,而在氧化铝基片12的另一端的侧面上设置外电极20d、20e和20f。外电极20a连接到线电极14的一端,并且起输入端子的作用。外电极20b连接到线电极16的一端,并且起接地端子的作用,外电极20c连接到线电极18的一端,并且起输出端子的作用。外电极20d、20e和20f分别连接到线电极14,16和18的另一端,并且起空电极的作用。
在氧化铝基片12上设置谐振器组合22。
谐振器组合22包括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如图2中所示,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包括最好由压电陶瓷制成的并且具有大体上矩形形状的第一压电基片32。在第一压电基片32中,振动电极32a位于第一压电基片32的一个侧面上并且沿着第一压电基片32的长度方向延伸,而振动电极32b位于第一压电基片32的另一个侧面上并且沿着第一压电基片32的长度方向延伸。振动电极32a、32b最好以纵向振动方式振动。但是,所述振动电极也适合于以其它振动方式振动。
在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的下面设置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使得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的下主面对着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的上主面。
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包括具有基本上与第一压电基片32相同的外形的第二压电基片34。第二压电基片34的振动电极34a设置在其整个上主面上,而其振动电极34b设置在其整个下主面上。振动电极34a、34b最好以纵向振动方式振动,虽然它们也可以利用其它振动方式。此外,在第二压电基片34的上主面上、在第二压电基片34的长度的中心部分附近设置具有预定长度的延伸到第二压电基片34的一个边缘部分的第一连接件36。在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的下面形成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使得振动电极34b面对着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的上主面。
与上面描述的相似,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的结构基本上与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的相同。即,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包括具有基本上与第二压电基片34相同的外形的第三压电基片38。第三压电基片38的振动电极38a设置在其整个上主面上,而其振动电极38b设置在其整个下主面上。振动电极38a、38b最好以纵向振动方式振动,虽然也可以利用其它振动方式。此外,最好在第三压电基片38的表面上、在第三压电基片38的长度的中心部分设置从第三压电基片38的一端到延伸到另一端而跨越第三压电基片38的宽度的第二连接件40。在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3的下面设置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使得振动电极38b面对着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的上主面。
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的结构最好基本上与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的相同。即,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包括具有基本上与第一压电基片32相同的外形的第四压电基片42。第四压电基片42的振动电极42a设置在第四压电基片42一侧的边缘面上、沿着第四压电基片42的长度方向延伸,而其振动电极42b设置在第四压电基片42的另一侧的边缘面上、沿着第四压电基片42的长度方向延伸。振动电极42a、42b最好以纵向振动方式振动,虽然也可以利用其它振动方式。此外,在第四压电基片42的表面上、在第四压电基片42的长度的中心部分设置向第四压电基片42的另一侧的边缘伸展的具有预定长度的连接件44。实质上,上述谐振器和基片不必具有相同的外形。
上述第一连接件36、第二连接件40和第三连接件44起电的和机械的连接件的作用。连接件36、40和44最好由例如这样的导电粘合材料构成,该导电粘合材料具有与诸如硅或环氧树脂的热固化树脂混合的银的导电填料。尤其是,当使用以硅树脂作为基本组分的导电粘合材料时,能够得到一些益处,例如,振动的泄漏会被硅树脂的弹性性能所吸收,从而必然使器件的性能兑于受损。
在谐振器组合22中,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的振动电极32b经由第一连接件36连接到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的振动电极34a。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的振动电极34b经由第二连接件40连接到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的振动电极38a。此外、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的振动电极38b经由第三连接件44连接到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的振动电极42a。
此外,在谐振器组合22中,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的振动电极32b经由例如金属导线46连接到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的振动电极42b。
可以通过使用通常称为导电粘合剂48、50和52的粘合方法来把谐振器组合22固定在氧化铝基片12的表面上,所述导电粘合剂具有诸如与硅或环氧树脂的热固化树脂混合的银的导电填料。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的振动电极32a经由导电粘合剂48连接到延伸电极14a。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的振动电极42a经由导电粘合剂50连接到延伸电极18a。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的振动电极34b经由导电粘合剂52连接到延伸电极16。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具有作为基本组分的硅树脂导电粘合材料也有可能得到上述益处。
此外,以这样的方式在氧化铝基片12的表面上设置最好做成横截面为U形的金属帽54,使得它盖住整个谐振器组合22,并且借助诸如绝缘粘合剂的固定件56把该金属帽54固定在氧化铝基片12上。
图1B是示于图1A中的梯形滤波器10的等效电路图。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串联在作为输入端子的外电极20a和作为输出端子的外电极20c之间,此外,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和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并联在外电极20a和外电极20c之间。即,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以及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和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交替地连接,从而构成梯形结构;
下面将描述梯形滤波器10的最佳制造方法。
起始时,制造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24、26、28和30。即,制备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4个由压电陶瓷制成的矩形的压电基片32、34、38和42。
然后,把诸如银膏的导电材料从横向长度的一端到另一端印刷到第一压电基片32和第四压电基片42中的每一个的两个侧面的薄膜上;此后,将所述导电材料烧结。结果,分别在第一压电基片32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上沿着其宽度方向形成振动电极32a和32b。分别在第四压电基片42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上沿着其长度方向形成振动电极42a和42b。
此外,把诸如银膏的导电材料印刷到第二压电基片34和第三压电基片38的上主面和下主面的薄膜上,然后,将所述导电材料烧结。结果,分别在第二压电基片34的上主面和下主面上形成振动电极34a和34b。分别在第三压电基片38的上主面和下主面上形成振动电极38a和38b。作为形成振动电极32a和32、42和42、34和34、38和38中的每一个电极的方法,可以用溅射和汽相淀积法代替上述印刷和烧结法在薄膜上形成NiCr,NiCu,Ag等等,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用其它合适的电极形成方法。
按照上述方法制造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24、26、28和30。
接着,如图2中所示,最好在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第三压电晶体揩振器28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中的每一个的表面上涂敷导电粘合材料,从而限定最好位于其长度方向的中心部分的连接件。在本最佳实施例中,用诸如印刷或移膜法(transfer process)的方法涂敷由与银等等导电材料的填料混合的硅、环氧树脂的热固化粘合剂构成的导电粘合剂。
然后,如图2中所示,依次把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24、26、28和30彼此重叠,从而,把压电晶体谐振器24、26、28和30粘合在一起而形成层叠结构,然后,经过预定的时间之后,在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24、26、28和30中,形成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件36、40和44的导电粘合剂被固化,从而形成谐振器组合22。
这时,在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和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之间预定的位置上形成第一连接件36。在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和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之间的预定的位置上形成第二连接件40。在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之间的预定的位置上形成第三连接件44。
此外,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的振动电极32b经由例如金属导线46连接到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的振动电极42b。
此后,把谐振器组合22粘合到氧化铝基片12上,即,借助于具有混合在硅、环氧树脂等等热固化树脂中的银等等的导电材料填料的导电粘合剂48把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的振动电极32a和延伸电极14a彼此粘合在一起。类似地,借助于导电粘合剂50把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24的振动电极42a和延伸电极18a彼此粘合在一起。借助于导电粘合剂52把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的振动电极34a和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的振动电极38a连接到延伸电极16。
然后,以这样的方式在氧化铝基片12的表面上安装金属帽54,使得它盖住整个氧化铝基片12,并且借助诸如绝缘粘合剂的固定件56固定该金属帽54的下端部。
在图1A和1B至图4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梯形滤波器10中,用由导电粘合剂构成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连接件36、40和44把形成谐振器组合22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24、26、28和30电连接。因此,与图13和图14A及14B中所示的传统的梯形滤波器1比较,有可能降低该器件的高度,在所述传统的梯形滤波器1中,多个谐振器是通过具有凸起部分的金属端子来进行电的和机械的连接的。这样就有可能构成具有显著减小的尺寸的产品。
此外,与现有技术不同,由于不需要具有凸起部分的金属端子,所以,按相当于所述金属端子减少的数目减少了另件的数目。因此,在本最佳实施例的梯形滤波器中,与现有技术相比,组装工艺被简化从而以更快和更经济的方式进行组装,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此外,由于电极32a、32b、42a、42b分别位于压电基片32和42的侧面,所以,得到了足够小的对端电容,从而没有必要使基片32和42具有比基片26和28大的厚度。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个最侄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前视图。图5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的梯形滤波器10A与图1A和1B至图4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的梯形滤波器10的区别在于:前者在氧化铝基片和谐振器组合22之间设置缓冲件58。
缓冲件58最好包括具有基本上是矩形的平板形状的缓冲基片60,所述矩形平板白包含玻璃纤维、酚醛树脂等等的环氧树脂的合成树脂材料构成。缓冲基片60包含最好位于其四个角上的切除部分60a、60b、60c和60d。缓冲基片60还备有例如位于其宽度的中心部分的三个通孔62a、62b和62c,所述三个通孔62a、62b和62c是这样设置的,使得它们在缓冲基片60的长度方向上彼此隔开。通孔62a、62b和62c的开口边缘部分分别由电极63a、63b和63c构成。此外,在缓冲基片60的表面上设置线电极64、66a、66b和68。最好通过淀积铜箔等等来形成电极63a、63b和63c以及线电极64、66a、66b和68。
线电极64最好从切除部分60b延伸到形成于通孔62a的开口边缘部分中的电极63a。线电极66a最好沿着缓冲基片60的一个侧面的边缘从切除部分60a延伸到形成于通孔626的开口边缘部分中的电极63b。类似地,线电极66b最好沿着缓冲基片60的另一个侧面的边缘从电极63b延伸到切除部分60d。线电极68最好从切除部分60c延伸到形成于通孔62c的开口边缘部分中的电极63c。
最好把谐振器组合22通过最好由诸如焊料或导电粘合剂形成的连接件70a、70b和70c,在电气上和机械上连接到缓冲件58的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借助于连接件70a把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的振动电极32a连接到通孔62a的边缘部分中的电极63a。相似地,借助于连接件70b把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的振动电极34b和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的振动电极38a连接到通孔62b的边缘部分中的电极63b。借助于连接件70c把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的振动电极42a连接到通孔62c的边缘部分中的电极63c。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诸如焊点构件的固定件72a、72b、72c和72d把氧化铝基片12在电气上和机械上连接到缓冲件58的反面或者底面上。在这种情况下,图5和6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与图1A和1B至图4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的差别在于设置在氧化铝基片12A表面上的各线电极的排列。
在本最佳实施例中,如图7中所示,线电极74a和74b是这样设置的,使得它们从氧化铝基片12A的长度的一端延伸到氧化铝基片12A的中心部分,并且,线电极74c和74d是这样设置的,使得它们从氧化铝基片12A的长度的另一端延伸到氧化铝基片12A的中心部分。线电极74a和74b是这样设置的,使得它们在沿氧化铝基片12A的长度方向的共同的端部彼此隔开,并且,线电极74c和74d是这样设置的使得它们在沿氧化铝基片12A的长度方向的共同的端部彼此隔开。
此外,在氧化铝基片12A的长度的一端和另一端的各端面上分别设置外电极76a和76b以及76c和76d。外电极。76a连接到线电极74a的一端,并且起接地端子的作用。外电极76b连接到线电极74b的一端,并且输出端子的作用。外电极76c连接到线电极74c的一端,并且输入端子的作用。外电极76d连接到线电极74d的一端,并且接地端子的作用。
氧化铝基片12A上线电极74a的另一个端部借助于固定件72a连接到缓冲基片60上线电极66a的一个端部。相似地,线电极74b的另一个端部借助于固定件72c连接到线电极68的一个端部。线电极74c的另一个端部借助于固定件72b连接到线电极64的一个端部。线电极74d的另一个端部借助于固定件72d连接到线电极66b的一个端部。
此外,与图1A和1B至图4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相似,以这样的方式在氧化铝基片12A上安装金属帽54(未示出),使得它盖住整个谐振器组合22。
在本最佳实施例的梯形滤波器10A中,即使受到来自外部的强烈的冲击,由于在谐振器组合22和氧化铝基片12A之间设置了缓冲件58,所以,冲击力不直接传输到谐振器组合22。园此,有可能减轻冲击力,从而使谐振器组合22免于受到损坏。
不一定,总是需要在基片60上设置通孔,可以仅仅在该基片的表面上形成预定的导电图案。
图8A和8B分别是说明本发明的再另一个最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和平面图。图8A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的梯形滤波器10B与图1A和1B至图4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的梯形滤波器10的差别在于谐振器组合在氧化铝基片12上的排列。在图1A和1B至图4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的梯形滤波器10中,由所有四个压电晶体谐振器24、26、28和30的组合构成一个层叠结构,而在图8A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的梯形滤波器10B中,由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和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两者构成一个层叠结构,并由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两者构成一个层叠结构。
更具体他说,在本最佳实施例的梯形滤波器10B中,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和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通过最好由作为连接件的导电粘合剂构成的连接件78彼此粘合在一起,并且限定一种层叠结构。相似地,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通过连接件80彼此粘合在一起,并且限定一种层叠结构。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的振动电极32b和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的振动电极34b通过连接件78彼此粘合在一起。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的振动电极42b和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的振动电极38b通过连接件80彼此粘合在一起。
然后,把设置成层叠结构的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和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以及设置成层叠结构的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安装在氧化铝基片12B上。在这种情况下,图8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与图1A和1B至图4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在氧化铝基片的表面上形成的各线电极的排列。
即,在本最佳实施例中,如图8B中所示,线电极82设置在氧化铝基片12B的长度的一端并且从氧化铝基片12B的一端延伸到另一端、从而横跨氧化铝基片12B的宽度。线电极84设置在沿着氧化铝基片12B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并且从其一端延伸到另一端、从而横跨氧化铝基片12B的宽度。此外,线电极86a和86b设置在沿氧化铝基片12B的宽度方向的相反的端部、位于氧化铝基片12B的长度的中心部分。
在沿着氧化铝基片12B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和另一端的端面上分别设置外电极88a、88b和88c以及88d、88e和88f。外电极88a连接到线电极82的一端,并且起输入端子的作用。外电极88b连接到线电极86a的一端,并且起接地端子的作用。外电极88c连接到线电极84的一端,并且起输出入端子的作用。外电极88d连接到线电极86b的一端,并且起接地端子的作用。外电极88e和88f分别连接到线电极82和84的另一端,并且起空电极的作用。
然后,最好借助于导电粘合剂90、92和94、沿着氧化铝基片12B的宽度方向、在氧化铝基片12B上把设置成层叠结构的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和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以及设置成层叠结构的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彼此连接在一起,同时使它们在沿氧化铝基片12B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的振动电极32a借助于导电粘合剂90连接到线电极82。和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的振动电极32b借助于导电粘合剂92连接到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的振动电极42a。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的线电极42b借助于导电粘合剂94连接到线电极84。
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的振动电极34a和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的振动电极38a通过例如外金属导线96分别连接到氧化铝基片12B上的线电极86a和86b。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借助于诸如焊点构件的固定件98a和98b把外金属导线96的中间部分固定在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的振动电极34a和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的振动电极38a上。然后,通过固定件100a和100b把所述金属导线96的一端和另一端以电的和机械的方式分别连接到氧化铝基片12B上的线电极86a和86b。
和上述每个最佳实施例中的情况一样,以这样的方式在氧化铝基片12B上安装金属帽54,使得该金属帽盖住整个谐振器组合22。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再一个最佳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正视图。图10是其透视图。图9和10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的梯形滤波器10C与图8A和8B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的梯形滤波器10B的具体差别在于谐振器组合22在氧化铝基片12上的排列。在图8A和8B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的梯形滤波器10B中,限定并联谐振器的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和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设置在限定串联谐振器的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的上面,而在图9和10的梯形滤波器10C中,限定串联谐振器的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设置在限定并联谐振器的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和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的上面。
更具体他说,借助于导电粘合剂102、沿着氧化铝基片12C的宽度方向、按预定的间隔、把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和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粘合到氧化铝基片12C上。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的振动电极34b和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的振动电极38b借助于导电粘合剂102连接到氧化铝基片12C上的接地电极(未示出)。借助于导电粘合剂106、以单金属块104和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之间的间隔把单金属块104粘合到氧化铝基片12C上。例如,最好把金属块104的尺寸做成大约1mm长、大约0.3mm宽和大约0.3mm高。
借助于导电粘合剂108、110和112、以这样的方式把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粘合到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和金属块104,即,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延伸到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和金属块104。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的振动电极32a借助于导电粘合剂108粘合到金属块104的上端面。这时,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的振动电极32a经由导电粘合剂108、金属块104和导电粘合剂106连接到氧化铝基片12C上的输入电极(未示出)。
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的振动电极32b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的振动电极42a借助于导电粘合剂110连接到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的振动电极34a,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的线电极42a借助于导电粘合剂112连接到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的振动电极38a。此外,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的振动电极38a通过外金属导线114连接到氧化铝基片12C上的输出电极(未示出)。金属导线114的一端连接到振动电极34a、其另一端用例如焊接的方法连接到输出电极(来示出)。
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又一个最佳实施例的正视图。图12是其分解的视图。图11和12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的梯形滤波器10D与上述各个最佳实施例的梯形滤波器的具体差别在于在树脂外壳内部装有备有缓冲件的谐振器组合。
更具体他说,在图11和12中所示的最佳实施例中,通过例如焊接的方法把谐振器组合22连接到最好和缓冲件58有基本上相同结构的支承基片58a。如图12中所示,把备有支承基片58a的谐振器组合22安装在具有开口118a的盒形外壳118中。外壳118由诸如液晶聚合物的树脂构成。
首先把做成大体上呈U形的中继端子120安装在盒形外壳118内,然后把备有支承基片58A的谐振器组合22装入所述外壳中。
中继端子120最好包括基本上为矩形的中继部分122。把中继部分122做成具有向内凸起的、沿着中继部分122的长度方向有预定的间隔的凸起片122a和122b。弯曲部分124和126是这样设置的,使得它们分别在中继部分122的长度的一端和另一端、从中继部分122的两个端部以直角延伸。向里凸起的压紧片124a和124b分别位于一个弯曲部分124的长度的中心部分和另一个弯曲部分126的长度的中心部分。采用例如金属板冲压的方法把中继部分122、凸起片122a和122b、弯曲部分124和126以及压紧片124a和124b做成一个另件。
首先把中继端子120安置在外壳118内预定的位置上,然后把备有支承基片58A的谐振器组合22安装在中继端子120上。在这种情况下,备有支承基片58A的谐振器组合22是这样安装的,即,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的振动电极32b和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的振动电极42a分别借助于中继端子120的凸起片122a和122b而彼此电连接。在外壳118内,中继端子120的压紧片124a和124b起通过沿着谐振器组合22的宽度方向、从谐振器组合22的两个侧面有弹性地夹住谐振器组合22而起稳定谐振器组合22的横向位置的作用。
此外,如图11中所示,最好由金属制成的棒形引线端子128a、128b和128c借助于最好由焊点构成的连接件70a、70b和70c而分别连接到位于基片60A上的电极63a、63b和63c。
在这种情况下,用作输入端子的上述引线端子128a经由连接件70a、基片60A上的电极63a和线电极64而电连接到第一压电晶体谐振器24的振动电极32a。用作接地端子的上述引线端子128b经由连接件70b、基片66A上的电极63b以及线电极66a和66b而电连接到第二压电晶体谐振器26的振动电极34b和第三压电晶体谐振器28的振动电极38a。用作输出端子的上述引线端子128c经由连接件70c、基片60A上的电极63c和线电极68而电连接到第四压电晶体谐振器30的振动电极42a。
把用绝缘纸做成的隔板130从三个引线端子128a、123b和128c的上面插入。在这种情况下,隔板130最好具有主个孔130a、130b和130c,同时,引线端子128a、128b和128c分别穿过孔130a、130b和130c,在这种情况下,隔板130被置于外壳118内阶梯变化部分118b中。此外,用诸如热固化树脂的密封树脂填充外壳118的开口118a,从而将开口118a密封。
在上述最侄实施例的每一个中描述了由四个谐振器构成的、通常称为四元型的二级梯形滤波器,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四元型的二级梯形滤波器,除了这种类型之外,本发明可用于由二个谐振器构成的单级梯形滤波器,由六个谐振器构成的三级梯形滤波器或由七个或更多的谐振器构成的多级梯形滤波器。
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构成本发明的许多不同的最佳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定的最佳实施例。相反,本发明要复盖包含在下文提出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同结构。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将被给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包括所有这样的修改、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22)
1.一种梯形滤波器包括:
第一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矩形的第一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一上主面和第一下主面以及伸展在所述第一上主面和所述第一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一侧面;
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一电极;
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二个上的第二电极;其中
所述第一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设置成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中的所述第二个;
第二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矩形的第二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二上主面和第二下主面以及伸展在所述第二上主面和所述第二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二侧面;
设置在所述第二上主面上的第三电极;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的所述第二下主面上的第四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彼此重叠并且以这样的方式排列,使得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的所述第二上主面的所述第三电极面对所述第一谐振器的所述第一下主面,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所述第一电极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连接到所述第三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梯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谐振器的所述下主面不具有设置在它上面的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梯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来借助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而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的导电粘合剂。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梯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具有上主面和下主面以及连接所述上主面和下主面的多个侧面的基片,在所述基片的所述上主面这样设置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使得所述第一电极以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基片的所述上主面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三电极以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基片的所述上主面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梯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具有上主面和下主面以及连接所述上主面和下主面的多个侧面的基片,在所述基片的所述上主面这样设置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使得所述第一电极以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基片的所述上主面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第三电极以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基片的所述上主面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的梯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承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的支承基片,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谐振器和所述支承基片之间、用来支承与所述支承基片隔开的所述第一谐振器的块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梯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承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的支承基片,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与所述支承基片之间的缓冲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梯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承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的支承基片。
外壳,所述支承基片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设置在该外壳中,以及
中继端子,它这样设置在所述外壳中,以便环绕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所述中继端子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连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中的至少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梯形滤波器还包括:
第三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矩形的第三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三上主面和第三下主面以及伸展在所述第三上主面和所述第三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三侧面;
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五电极;
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第二个上的第六电极;其中
所述第三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设置成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三侧面中的所述第二个;
第四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矩形的第四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四上主面和第四下主面以及伸展在所述第四上主面和所述第四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四侧面;
设置在所述第四上主面上的第七电极;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四压电基片的所述第四下主面上的第八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和第四谐振器彼此重叠并且以这样的方式排列,使得设置在所述第四压电基片的所述第四上主面上的所述第七电极面对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第三下主面,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上的所述第五电极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连接到所述第七电极。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梯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谐振器彼此重叠并且在机械上和电气上彼此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梯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彼此重叠从而限定第一谐振器组合,
所述第三和第四谐振器彼此重叠从而限定第二谐振器组合,以及
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组合彼此隔开。
12.一种梯形滤波器包括、
第一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矩形的第一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一上主面和第一下主面以及伸展在所述第一上主面和所述第一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一侧面;
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一电极;
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二个上的第二电极;其中
所述第一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设置成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中的所述第二个;
第二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矩形的第二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二上主面第二下主面以及伸展在所述第面和所述第二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二侧面;
设置在所述第二上主面上的第三电极;
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的所述第二下主面上的第四电极;
第三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矩形的第三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三上主面和第三下主面以及伸展在所述第三上主面和所述第三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三侧面;
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五电极;
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第二个上的第六电极;其中
所述第三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设置成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三侧面中的所述第二个;
第四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矩形的第四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四上主面和第四下主面以及伸展在所述第四上主面和所述第四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四侧面;
设置在所述第四上主面上的第七电极;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四压电基片的所述第四下主面上的第八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谐振器彼此重叠并且以这样的方式排列,使得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的所述第二上主面上的所述第三电极面对所述第一谐振器的所述第一下主面,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上的所述第一电极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连接到所述第三电极,
所述第三和第四谐振器以这样的方式排列,使得设置在所述第四压电基片的所述第四上主面上的所述第七电极面对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第三下主面,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上的所述第五电极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连接到所述第七电极。
13.一种梯形滤波器包括:
第一谐振器组合,它包含:第一谐振器,该第一谐振器具有:基本上矩形的第一压电基片,该第一压电基片有第一上主面和第一下主面以及伸展在第一上主面和第一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一侧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一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二个上的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设置成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中的所述第二个;第二谐振器,它具有:基本上矩形的第二压电基片,该第二压电基片有第二上主面和第二下主面以及伸展在第二上主面和第二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二侧面;设置在所述第二上主面上的第三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的所述第二下主面上的第四电极;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彼此重叠;
第二谐振器组合,它包含:第三谐振器,该第三谐振器具有,基本上矩形的第三压电基片,该第三压电基片有第三上主面和第三下主面以及伸展在第三上主面和第三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三侧面;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五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第二个上的第六电极;其中所述第三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设置成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三侧面中的所述第二个;第四谐振器,它具有:基本上矩形的第四压电基片,该第四压电基片有第四上主面和第四下主面以及伸展在第四上主面和第四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四侧面;设置在所述第四上主面上的第七电极;设置在所述第四压电基片的所述第四下主面上的第八电极;所述第三和第四谐振器彼此重叠;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组合彼此隔开;
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的所述第二下主面上的所述第四电极面对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第一上主面,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上的所述第一电极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连接到所述第四电极;
所述第三和第四谐振器以这样的方式排列,使得设置在所述第四压电基片的所述第四下主面上的所述第八电极面对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第三上主面,并且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上的所述第五电极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连接到所速第八电极;
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上的所述第一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所述第二个上的所述第六电极在机械上和电气上彼此连接;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的所述第二上主面上的所述第三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四压电基片的所述第四上主面上的所述第七电极在机械上和电气上彼此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梯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的第一导电接合件,
用来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连接所述第三和第四谐振器的第二导电接合件,以及
用来在电气上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三谐振器的第三导电接合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3的梯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承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组合的支承基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5的梯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与所述支承基片之间的缓冲基片。
17.一种梯形滤波器包括:
第一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矩形的第一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一上主面和第一下主面以及伸展在所述第一上主面和所述第一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一侧面;
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一电极;
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一侧面中的第二个上的第二电极;其中
所述第一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设置成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侧面中的所述第二个;
第二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矩形的第二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二上主面和第二下主面以及伸展在所述第二上主面和所述第二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二侧面;
设置在所述第二上主面上的第三电极;
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的所述第二下主面上的第四电极;
第三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矩形的第三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三上主面和第三下主面以及伸展在所述第三上主面和所述第三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三侧面;
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第一个上的第五电极;
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第二个上的第六电极;其中
所述第三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设置成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三侧面中的所述第二个;
第四谐振器,它包含基本上矩形的第四压电基片,该基片具有第四上主面和第四下主面以及伸展在所述第四上主面和所述第四下主面之间的多个第四侧面;
设置在所述第四上主面上的第七电极;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四压电基片的所述第四下主面上的第八电极;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谐振器和所述第四谐振器彼此隔开,所述第三谐振器这样重叠在所述第二和所述第四谐振器上、使得它伸展在所述第二和所述第四谐振器之间,并且,所述第一谐振器以这样的方式重叠在所述第二谐振器上、使得所述第一谐振器与所述第三谐振器隔开。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梯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
设置在所述第一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上的所述第一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所述第一个上的所述第五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的所述第二上主面的所述第三电极在电气上和机械上彼此连接,
设置在所述第三压电基片的所述多个第三侧面中的所述第二个上的所述第六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四压电基片的所述第四上主面的所述第7电极在电气上和机械上彼此连接,
设置在所述第二压电基片的所述第二下主面上的所述第四电极和设置在所述第四压电基片的所述第四下主面上的所述第八电极在电气上和机械上彼此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7的梯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来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的第一导电接合件,
用来在机械上和电气上连接所述第三和第四谐振器的第二导电接合件,以及
用来在电气上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三谐振器的第三导电接合件。
20.根据权利要求17的梯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承所述第二和第四谐振器的支承基片。
21.根据权利要求20的梯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组合与所述支承基片之间的缓冲基片。
22.根据权利要求17的梯形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支承所述第一和第二谐振器的支承基片,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谐振器和所述支承基片之间、用来支承与所述支承基片隔开的所述第一谐振器的块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06231/1996 | 1996-04-01 | ||
JP106231/96 | 1996-04-01 | ||
JP10623196A JP3218972B2 (ja) | 1996-04-01 | 1996-04-01 | ラダー形フィル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6724A CN1166724A (zh) | 1997-12-03 |
CN1142626C true CN1142626C (zh) | 2004-03-17 |
Family
ID=14428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711032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42626C (zh) | 1996-04-01 | 1997-04-01 | 梯形滤波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5801603A (zh) |
JP (1) | JP3218972B2 (zh) |
CN (1) | CN1142626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9630827T2 (de) * | 1995-01-19 | 2004-05-19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Kadoma | Piezoelektrisches Filter, sein Herstellungsverfahren und Zwischenfrequenzfilter |
DE19649332C1 (de) * | 1996-11-28 | 1998-01-22 | Tele Quarz Gmbh | Resonator mit Kristall |
US5920242A (en) * | 1997-06-09 | 1999-07-06 | Ngk Spark Plug Co., Ltd. | Multielement-type piezoelectric filter with through-hole connection of resonators to a base substrate circuit |
FR2785450B1 (fr) * | 1998-10-30 | 2003-07-04 | Thomson Csf | Module de composants superposes dans un meme boitier |
US6466107B2 (en) * | 1999-12-14 | 2002-10-15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Ladder filter comprising stacked piezoelectric resonators |
US6483229B2 (en) * | 2001-03-05 | 2002-11-19 |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of providing differential frequency adjusts in a thin film bulk acoustic resonator (FBAR) filter and apparatus embodying the method |
US6822535B2 (en) * | 2001-12-17 | 2004-11-23 | Intel Corporation | Film bulk acoustic resona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king |
TW573375B (en) * | 2001-12-17 | 2004-01-21 | Intel Corp | Film bulk acoustic resonator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making |
US7038559B2 (en) * | 2004-02-23 | 2006-05-02 | Ruby Richard C | Vertically separated acoustic filters and resonators |
JP2007173431A (ja) * | 2005-12-21 | 2007-07-05 | Epson Toyocom Corp | 圧電デバイス |
US8291559B2 (en) * | 2009-02-24 | 2012-10-23 | Epcos Ag | Process for adapting resonance frequency of a BAW resonator |
US9154107B2 (en) | 2009-05-28 | 2015-10-06 | Northrop Grumman Systems Corporation | Lateral over-moded bulk acoustic resonator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595416A (en) * | 1979-01-11 | 1980-07-19 | Noto Denshi Kogyo Kk | Ladder type piezoelectric filter |
DE3378393D1 (en) * | 1982-05-11 | 1988-12-08 | Nec Corp | Multilayer electrostrictive element which withstands repeated application of pulses |
JPS6086880A (ja) * | 1983-10-19 | 1985-05-16 | Nec Corp | 電歪効果素子 |
JP2699619B2 (ja) * | 1990-06-27 | 1998-01-19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電歪効果素子 |
US5159228A (en) * | 1990-08-24 | 1992-10-27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Pressure wave sensor |
DE4028315A1 (de) * | 1990-09-06 | 1992-03-12 | Siemens Ag | Ultraschallwandler fuer die laufzeitmessung von ultraschall-impulsen in einem gas |
US5260675A (en) * | 1991-04-12 | 1993-11-09 | Ngk Spark Plug Co., Ltd. | Ladder-type electric filter device |
US5400001A (en) * | 1992-09-21 | 1995-03-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Piezoelectric resonator and piezoelectric filter |
JPH06152316A (ja) * | 1992-11-05 | 1994-05-31 | Murata Mfg Co Ltd | ラダー型フィルタ |
JPH06209228A (ja) * | 1993-01-12 | 1994-07-26 | Murata Mfg Co Ltd | ラダー型フィルタ |
-
1996
- 1996-04-01 JP JP10623196A patent/JP321897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6-10-04 US US08/726,245 patent/US5801603A/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
- 1997-04-01 CN CNB971103267A patent/CN114262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3218972B2 (ja) | 2001-10-15 |
US5801603A (en) | 1998-09-01 |
CN1166724A (zh) | 1997-12-03 |
JPH09270669A (ja) | 1997-10-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2626C (zh) | 梯形滤波器 | |
CN1077729C (zh) | 复合电子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80957A (zh) | 振荡器 | |
CN1909746A (zh) | 电容式传声器 | |
CN1533031A (zh) | 压电振子 | |
CN1906848A (zh) | 压电谐振器单元封装和压电谐振器 | |
CN1073305C (zh) | 压电谐振器 | |
CN1395367A (zh) | 一种压电谐振器制造方法 | |
CN1217608A (zh) | 电子部件 | |
CN1170365C (zh) | 表面安装型电子元件 | |
CN1100353C (zh) | 压电元件 | |
CN1100352C (zh) | 压电谐振器和使用该谐振器的电子部件 | |
CN100345374C (zh) | 压电谐振器和含有压电谐振器的梯型滤波器 | |
CN1308411A (zh) | 电子元件装配的基片和采用该基片的压电谐振元件 | |
CN1156968C (zh) | 压电谐振部件 | |
CN1171657A (zh) | 压电谐振器以及使用它的电子元件 | |
CN1335676A (zh) | 压电滤波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35691C (zh) | 压电装置和使用它的压电谐振器 | |
CN1200467C (zh) | 表面安装电子元件 | |
CN1180264A (zh) | 梯形滤波器 | |
CN1164030C (zh) | 片型电子部件及其安装结构 | |
CN1100384C (zh) | 压电共振器以及使用它的电子元件 | |
CN1154230C (zh) | 表面声波装置 | |
CN1198037A (zh) | 压电谐振器和使用它的电子元件 | |
CN1127211C (zh) | 电子元件和梯形滤波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317 Termination date: 2011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