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252925A - 一种地质监测仪及地质监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质监测仪及地质监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52925A
CN114252925A CN202111671493.8A CN202111671493A CN114252925A CN 114252925 A CN114252925 A CN 114252925A CN 202111671493 A CN202111671493 A CN 202111671493A CN 114252925 A CN114252925 A CN 1142529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control system
main control
geological
accel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7149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52925B (zh
Inventor
李光伟
赵康德
李洋洋
陈林
邵雪琳
汪文盛
夏兴兵
李宏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ce Navigation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ce Navigation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ce Navigation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ce Navigation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7149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529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529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29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529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529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3/00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 G01V3/08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 G01V3/087Electric or magne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Measuring magnetic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 e.g. declination, deviation operating with magnetic or electric fields produced or modified by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or by detecting devices the earth magnetic field being modified by the objects or geological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 G01B7/1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distance or clearance between spaced objects or spaced aper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15/00Measuring acceleration; Measuring deceleration; Measuring shock, i.e. sudden change of acceleration
    • G01P15/02Measuring acceleration; Measuring deceleration; Measuring shock, i.e. sudden change of acceleration by making use of inertia forces using solid seismic masses
    • G01P15/08Measuring acceleration; Measuring deceleration; Measuring shock, i.e. sudden change of acceleration by making use of inertia forces using solid seismic masses with conversion into electric or magnetic valu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9/00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s; Determining position, velocity or attitude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such systems
    • G01S19/38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 G01S19/39Determining a navigation solution using signals transmitted by a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he satellite radio beacon positioning system transmitting time-stamped messages, e.g. 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LONASS [Global Orbit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or GALILEO
    • G01S19/42Determining posi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PMEASURING LINEAR OR ANGULAR SPEED, ACCELERATION, DECELERATION, OR SHOCK; INDICATING PRESENCE, ABSENCE, OR DIRECTION, OF MOVEMENT
    • G01P15/00Measuring acceleration; Measuring deceleration; Measuring shock, i.e. sudden change of acceleration
    • G01P15/02Measuring acceleration; Measuring deceleration; Measuring shock, i.e. sudden change of acceleration by making use of inertia forces using solid seismic masses
    • G01P15/08Measuring acceleration; Measuring deceleration; Measuring shock, i.e. sudden change of acceleration by making use of inertia forces using solid seismic masses with conversion into electric or magnetic values
    • G01P2015/0862Measuring acceleration; Measuring deceleration; Measuring shock, i.e. sudden change of acceleration by making use of inertia forces using solid seismic masses with conversion into electric or magnetic values being provided with particular means being integrated into a MEMS accelerometer structure for providing particular additional functionalities to those of a spring mass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Ge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地质监测仪及地质监测系统。地质监测仪包括壳体、主控系统、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裂缝传感器和供电模块;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的精度小于第二加速度传感器;主控系统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均处于常闭状态;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和裂缝传感器处于常开状态,在监测到异常数据后唤醒主控系统,主控系统启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本申请通过配合使用高、低精度的加速度传感器,低精度的加速度传感器能够实时对监测点进行监测,在获取到异常数据时唤醒主控系统,使主控系统开启高精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在实现实时监测以及提高监测精度的同时,降低了地质监测仪的功耗。

Description

一种地质监测仪及地质监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质监测仪及地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在野外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的监测中,所用的监测设备都是通过采集传感器数据,处理后,利用网络模块将传感器数据传输至平台进行显示或预警。
为了能够使地质监测仪具备多种监测功能,需要采用多传感器进行监测,多传感器的地质监测仪与单一传感器的地质监测仪相比,在能够实现对多种监测项进行监测的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能耗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监测仪及地质监测系统,用以降低地质监测仪的功耗。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质监测仪,包括壳体、主控系统,以及与所述主控系统通信连接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裂缝传感器和供电模块;所述主控系统、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裂缝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的精度小于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主控系统和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均处于常闭状态;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处于常开状态,用于获取监测点的第一加速度数据,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中的比较器将所述第一加速度数据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在所述第一加速度数据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唤醒所述主控系统,并向所述主控系统发送所述第一加速度数据;所述裂缝传感器处于所述常开状态,用于获取所述监测点的裂缝数据,并且在所述裂缝数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唤醒所述主控系统,并向所述主控系统发送所述裂缝数据;所述主控系统在被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或所述裂缝传感器唤醒后,启动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监测点的第二加速度数据,并向所述主控系统发送所述第二加速度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配合使用低精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和高精度的加速度传感器,使得能耗低的低精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处于常开状态,能耗高的高精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和主控系统处于常闭状态,从而低精度的加速度传感器能够实时对监测点进行监测,并且在获取到异常数据时唤醒主控系统,使主控系统开启高精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因此,在对监测点实现实时监测、提高了对监测点的监测精度的同时,降低了地质监测仪的功耗。
在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地质监测仪还包括与所述主控系统通信连接的地磁传感器;所述地磁传感器处于常闭状态;所述主控系统还用于在被唤醒后,启动所述地磁传感器,以使所述地磁传感器获取所述地质监测仪运动的方位数据,并向所述主控系统发送所述方位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地磁传感器处于常闭状态,当主控系统被唤醒后控制地磁传感器开启,以获取地质监测仪的运动方向,从而获知地质监测仪的滑动方向。
在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地质监测仪还包括与所述主控系统通信连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位模块,所述GNSS定位模块处于常闭状态;所述主控系统在被唤醒后,启动所述GNSS定位模块;所述GNSS定位模块被启动后,获取所述地质监测仪的位置信息,并向所述主控系统发送所述位置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主控系统被唤醒后,控制GNSS定位模块开启,从而能够获取到地质监测仪的位置信息。因此,GNSS定位模块在一般情况下不消耗电能,节省了监测仪的能耗。
在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地质监测仪还包括与所述主控系统通信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处于常闭状态;所述主控系统还用于在接收到异常的监测数据后,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以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向远程终端发送所述监测数据;其中,所述监测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加速度数据、所述第二加速度数据和所述裂缝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模块在一般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在需要时开启,在实现与远程终端通信的同时,降低了电能的消耗。
在任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移动通信模块和窄带物联网卫星通信模块;所述主控系统在接收到所述监测数据后,优先启动所述移动通信模块;若所述移动通信模块的通信信号不满足要求时,启动所述窄带物联网卫星通信模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监测仪上设置移动通信模块和窄带物联网卫星通信模块,提高了与远程终端通信的稳定性。
在任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控系统还用于在启动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后,将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断电处理。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控制两个加速度传感器中,只有一个处于工作状态,在保证能够对监测点的实时监测的同时,降低了监测仪的能耗。
在任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控系统还用于定时启动,并且在启动后获取所述第一加速度数据和所述裂缝数据。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定时启动主控系统,可以监测动态触发方式无法监控的缓慢滑动,防止地质灾害的漏报。
在任一实施例中,所述地质监测仪还包括发电模块,所述发电模块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所述发电模块用于利用太阳能或风能产生电能,并将所述电能存储至所述供电模块。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发电模块,延长监测仪的续航时长。
在任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控系统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加速度数据和所述裂缝数据后,若根据所述第二加速度数据和所述裂缝数据判断需要提高监测数据采集的频率,则向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裂缝传感器发送采集指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向各种传感器发送采集指令,从而使得各传感器提高采集数据的频率,提高了对监测点进行监测的准确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质监测系统,包括远程终端和第一方面所述的地质监测仪;所述地质监测仪向所述远程终端发送第二加速度数据和裂缝数据;所述远程终端对所述第二加速度数据和所述方位数据进行融合,生成监测数据三维视图。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实施例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质监测仪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地质监测仪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质监测仪实体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裂缝传感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质监测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标:
壳体-100;上壳体-1001;下壳体-1002;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03;裂缝传感器-104;裂缝传感器上支架-1041;裂缝传感器下支架-1042;供电模块-105;地磁传感器-106;GNSS定位模块-107;移动通信模块-108;窄带物联网卫星通信模块-109。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多功能监测仪上往往搭载有多种传感器,例如加速度传感器、裂缝传感器、地磁传感器等。为了降低监测仪的功耗,在传感器的选型上做了优化考虑,即,选择低功耗的器件或模块。在软件设计逻辑上,会使传感器大多数时间处于休眠状态,并且定时唤醒进行监测。这种方式会导致漏监测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具备多功能的地质监测仪,该地质监测仪在能够实现对监测点进行实时监测的同时,还能降低监测仪的功耗。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质监测仪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地质监测仪包括壳体100、主控系统101,以及与主控系统101通信连接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03、裂缝传感器104和供电模块105。主控系统101、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03、供电模块105和裂缝传感器104均位于壳体100内。
其中,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的精度小于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03的精度,且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可以为低精度三轴MEMS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03可以为高精度三轴MEMS加速度传感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03还可以是其他型号,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对监测点的加速度数据进行采集即可。
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处于常开状态,所谓常开状态是指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一直处于上电状态或工作状态,能够实时对监测点的第一加速度数据进行监测。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中包括比较器,当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监测到第一加速度数据后,利用比较器将第一加速度数据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如果第一加速度数据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唤醒主控系统101,并将主控系统101发送该第一加速度数据。
应当说明的是,第一预设阈值为预先烧录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中的,其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主控系统101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处理能力。上述主控系统101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公开的各种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主控系统101为常闭状态,所谓常闭状态是指处于休眠状态或断电状态。在被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唤醒后,控制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03上电,以控制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03开始工作。由于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03的监测精度高于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因此,其能够获得更加准确地第二加速度数据,以使主控系统101能够判断是否发生地质灾害。
裂缝传感器104的原理是将机械位移量转换成可计量的、成线性比例的电信号。被测物体产生位移时,拉动与其相连接的钢绳,钢绳带动传感器传动机构和传感元件同步转动;当位移反向移动时,传感器内部的回旋装置将自动收回绳索,并在绳索伸收过程中保持其张力不变,从而输出一个与绳索移动量成正比例的电信号在本体内置电子标签,另可自设编号,直接输出物理量。裂缝传感器104处于常开状态,且裂缝传感器104中还包括信号采样芯片,裂缝传感器104其能够实时获取监测点的裂缝数据,并通过信号采样芯片判断裂缝数据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若大于,则唤醒主控系统101。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预设阈值也为预先烧录在信号采样芯片中,且第二预设阈值的具体数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当主控系统101被裂缝传感器104唤醒后,也会控制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03上电,使得第二加速度传感开始第二加速度数据的采集。
应当说明的是,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和裂缝传感器104均可以通过中断的方式唤醒主控系统101。
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03在上电后,按照预设的采集频率采集第二加速度数据,并向主控系统101发送第二加速度数据。主控系统101在接收到第二加速度数据后,结合裂缝数据确定是否发生地质灾害。
另外,主控系统101及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03和裂缝传感器104均采用低电压供电,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配合使用低精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和高精度的加速度传感器,使得能耗低的低精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处于常开状态,能耗高的高精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和主控系统处于常闭状态,从而低精度的加速度传感器能够实时对监测点进行监测,并且在获取到异常数据时唤醒主控系统101,使主控系统开启高精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因此,在对监测点实现实时监测、提高了对监测点的监测精度的同时,降低了地质监测仪的功耗。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地质监测仪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地质监测仪还包括地磁传感器106,该地磁传感器106与主控系统101连接。地磁传感器106用于监测地质监测仪的方位数据,通过方位数据可以反映地质监测仪的滑动方向。地磁传感器106为常闭状态,其可以通过主控系统101控制开启。本申请实施例中地磁传感器106处于常闭状态,当主控系统101被唤醒后控制地磁传感器106开启,以获取地质监测仪的运动方向,从而获知地质监测仪的滑动方向。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地质监测仪还包括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定位模块,如图2所示,该GNSS定位模块107与主控系统101连接,其也处于常闭状态。主控系统101在被唤醒后,控制GNSS定位模块107启动,GNSS定位模块107在启动后可以获取地质监测仪的位置信息,并向主控系统101发送该位置信息。可以理解的是,该位置信息用于在发生地质灾害时,标识发生地质灾害的具体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主控系统被唤醒后,控制GNSS定位模块开启,从而能够获取到地质监测仪的位置信息。因此,GNSS定位模块在一般情况下不消耗电能,节省了监测仪的能耗。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地质监测仪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无线通信模块与主控系统101连接,用于与外部的远程终端进行通信。并且,无线通信模块也处于常闭状态,当主控系统101在接收到监测数据并确定监测数据为异常数据后,说明地质监测仪所处的位置发生了地质灾害,为了能够将发生地质灾害的情况传输出去,主控系统101控制无线通信模块开启,从而,主控系统101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将监测到的异常的监测数据发送到指定的远程终端。可以理解的是,异常的监测数据包括第一加速度数据、第二加速度数据和裂缝数据,还可以包括地质监测仪的方位数据、位置信息等。
远程终端在接收到地质监测仪发送的监测数据后,除了显示地质监测仪的加速度、倾角、方向角和裂缝大小数据,绘制出变化曲线外,还充分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和地磁传感器106数据,将加速度传感器的倾角数据和地磁传感器106的方位数据融合使用,绘制出地质监测仪发送的监测数据的三维视图,可直观地显示出地质监测仪的状态位置,保存地质监测仪的初始状态位置视图,并定时记录更新地质监测仪最新的状态位置,动态显示地质监测仪的运动态势,并判断出地质监测仪的滑动方向。
无线通信模块包括移动通信模块108和窄带物联网卫星通信模块109,如图2所示,其中,移动通信模块108可以包括2G、3G、4G或5G等通信模块。上述实施例中的GNSS定位模块107还可以集成在移动通信模块108中。以4G通信模块为例,当使用功耗较低的4G CAT1模块,以1小时正常上报为例,移动通信模块108的平均功耗约为4.3mW左右,满足系统功耗要求。
地质监测仪可以优先选择移动通信模块108与远程终端通信,可以通过切换开关进行运营商的切换,选择信号好的运营商进行通信。当移动通信模块108的信号不好或没有移动通信信号,可通过窄带物联网卫星通信模块109,利用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以卫星为基站进行监测数据的传输。能更大程度确保数据不被漏传,且在地质灾害发生后,即使移动通信网络被破坏,也能监控、传输监测点的信息,为灾后提供有价值的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地质监测仪还包括天线,即,2G、3G、4G或5G天线,GNSS天线和窄带物联网卫星收发天线,如图2所示,天线均采用内置形式,使地质监测仪更加简单,便于安装。另外,主控系统101中还记录有最近一次使用的运营商的网络,下次数据上传时,自动选择该运营商网络,节省了每次重复切换搜网的时间。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质监测仪实体结构图,如图3所示,该地质监测仪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上壳体1001和下壳体1002,上壳体1001和下壳体1002可以通过卡扣固定连接,以构成可容纳腔体。主控系统101、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03、GNSS定位模块107、地磁传感器106、供电模块105、缝传感器104、移动通信模块108和窄带物联网卫星通信模块109设置在可容纳腔体内。并且,裂缝传感器104、移动通信模块108、窄带物联网卫星通信模块109、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03、GNSS定位模块107、地磁传感器106和供电模块105均与主控系统101连接。
应当说明的是,GNSS定位模块107、移动通信模块108、窄带物联网卫星通信模块109上分别集成有对应的天线,图3中未示出。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裂缝传感器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裂缝传感器104通过裂缝传感器上支架1041和裂缝传感器下支架1042固定设置在主板上,与主控系统101连接。
应当说明的是,裂缝传感器、移动通信模块、窄带物联网卫星通信模块、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GNSS定位模块、地磁传感器、供电模块和主控系统分别对应的功能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地质监测仪还包括存储器,存储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EEPROM)等。
当监测数据通过移动通信模块108和窄带物联网卫星通信模块109均无法与远程终端通信,则将监测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当网络恢复时再将监测数据补发至远程终端,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由于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03所采集的监测数据类型是一致的,只是精度不同,为了进一步降低地质监测仪的功耗,主控系统101在启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03后,可以将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断电处理。当主控系统101接收到的监测数据表明监测点恢复正常,则再次将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03断电处理,并控制第一加速度传感器102开启,使得地质监测仪处于初始的监测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控制两个加速度传感器中,只有一个处于工作状态,在保证能够对监测点的实时监测的同时,降低了监测仪的能耗。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主控系统101中包括定时器,该定时器的作用是控制主控系统101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定时启动,在启动后主动获取第一加速度数据和裂缝数据。
应当说明的是,主控系统101在启动后,可以控制处于常闭状态的其他传感器开启,进行一次监测数据的采集。例如:可以控制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03、地磁传感器106、GNSS定位模块107等开启。主控系统101在接收到各传感器发送的监测数据,并判断监测数据无异常后,再次控制原来处于常闭状态的传感器断电。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定时启动主控系统,可以监测动态触发方式无法监控的缓慢滑动,防止地质灾害的漏报。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地质监测仪还包括发电模块,发电模块与供电模块105连接。发电模块将产生的电能发送给供电模块105,以实现对供电模块105充电。其中,发电模块可以太阳能发电模块或风能发电模块。例如:若地质监测仪设置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则可以选择太阳能发电模块;若地质监测仪设置在经常刮风的地方,则可以选择风能发电模块。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发电模块。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发电模块,延长监测仪的续航时长。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主控系统101在接收到第二加速度数据和裂缝数据后,根据第二加速度数据和裂缝数据判断是否发生了地质灾害,在确定发生了地质灾害的情况下,主控系统101向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03和裂缝传感器104发送采集指令,以控制第二加速度传感器103和裂缝传感器104提高监测数据采集的频率。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向各种传感器发送采集指令,提高了对监测点进行监测的准确性。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地质监测仪将各种传感器、供电模块、主控系统、天线内置于整机设备中,体积小巧,简化设备安装。并且经试验验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地质监测仪中的供电模块能满足至少4年工作时间的要求。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质监测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系统包括远程终端202和地质监测仪201。地质监测仪201架构及功能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远程终端202可以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移动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将传感器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传输至远程终端202,在远程终端202中除了显示设备的加速度、倾角、方向角和裂缝大小数据,绘制出变化曲线外,还充分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和地磁传感器数据,将加速度传感器的倾角数据和地磁传感器的方位数据融合使用,在远程终端202上绘制出地质监测仪201的监测数据三维视图,可直观地在远程终端202显示出地质监测仪201的状态位置,保存地质监测仪201的初始状态位置视图,并定时记录更新地质监测仪201最新的状态位置,动态显示地质监测仪201的运动态势,并判断出地质监测仪201的滑动方向。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再者,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地质监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控系统,以及与所述主控系统通信连接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裂缝传感器和供电模块;所述主控系统、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裂缝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的精度小于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所述主控系统和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均处于常闭状态;
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处于常开状态,用于获取监测点的第一加速度数据,并且通过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中的比较器将所述第一加速度数据与第一预设阈值进行比较,在所述第一加速度数据大于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时唤醒所述主控系统,并向所述主控系统发送所述第一加速度数据;
所述裂缝传感器处于所述常开状态,用于获取所述监测点的裂缝数据,并且在所述裂缝数据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时,唤醒所述主控系统,并向所述主控系统发送所述裂缝数据;
所述主控系统在被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或所述裂缝传感器唤醒后,启动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监测点的第二加速度数据,并向所述主控系统发送所述第二加速度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监测仪还包括与所述主控系统通信连接的地磁传感器;所述地磁传感器处于常闭状态;
所述主控系统还用于在被唤醒后,启动所述地磁传感器,以使所述地磁传感器获取所述地质监测仪运动的方位数据,并向所述主控系统发送所述方位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监测仪还包括与所述主控系统通信连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定位模块,所述GNSS定位模块处于常闭状态;
所述主控系统在被唤醒后,启动所述GNSS定位模块;
所述GNSS定位模块被启动后,获取所述地质监测仪的位置信息,并向所述主控系统发送所述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监测仪还包括与所述主控系统通信连接的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处于常闭状态;
所述主控系统还用于在接收到异常的监测数据后,启动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以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向远程终端发送所述监测数据;其中,所述监测数据包括所述第一加速度数据、所述第二加速度数据和所述裂缝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质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包括移动通信模块和窄带物联网卫星通信模块;
所述主控系统在接收到所述监测数据后,优先启动所述移动通信模块;
若所述移动通信模块的通信信号不满足要求时,启动所述窄带物联网卫星通信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系统还用于在启动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后,将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断电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系统还用于定时启动,并且在启动后获取所述第一加速度数据和所述裂缝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质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质监测仪还包括发电模块,所述发电模块与所述供电模块连接;
所述发电模块用于利用太阳能或风能产生电能,并将所述电能存储至所述供电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地质监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系统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第二加速度数据和所述裂缝数据后,若根据所述第二加速度数据和所述裂缝数据判断需要提高监测数据采集的频率,则向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和所述裂缝传感器发送采集指令。
10.一种地质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远程终端和如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地质监测仪;
所述地质监测仪向所述远程终端发送第二加速度数据和方位数据;
所述远程终端对所述第二加速度数据和所述方位数据进行融合,生成监测数据三维视图。
CN202111671493.8A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地质监测仪及地质监测系统 Active CN1142529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1493.8A CN114252925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地质监测仪及地质监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71493.8A CN114252925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地质监测仪及地质监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2925A true CN114252925A (zh) 2022-03-29
CN114252925B CN114252925B (zh) 2024-11-22

Family

ID=80799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71493.8A Active CN114252925B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地质监测仪及地质监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5292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9302A (zh) * 2022-06-21 2022-07-22 深圳华大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pp-rtk技术的低功耗物联网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5164708A (zh) * 2022-07-22 2022-10-11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一种基于mems唤醒机制的gnss测量终端及系统
CN115183822A (zh) * 2022-09-13 2022-10-14 深圳市瑞芬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监测地质沉降与振动特性的物联网传感器及控制方法
CN118865598A (zh) * 2024-07-15 2024-10-29 北京思莫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源融合的滑坡监测方法及预警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35819A1 (en) * 2012-06-11 2015-05-21 Kobold Services Inc.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with fiber-optic noise mapping
CN213240868U (zh) * 2020-10-27 2021-05-18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一种地质监测装置
CN113108756A (zh) * 2021-05-06 2021-07-13 上海航鼎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三轴加速度的无线倾角传感智能终端、及系统
CN216956385U (zh) * 2021-12-31 2022-07-12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质监测仪及地质监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50135819A1 (en) * 2012-06-11 2015-05-21 Kobold Services Inc.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with fiber-optic noise mapping
CN213240868U (zh) * 2020-10-27 2021-05-18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一种地质监测装置
CN113108756A (zh) * 2021-05-06 2021-07-13 上海航鼎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双三轴加速度的无线倾角传感智能终端、及系统
CN216956385U (zh) * 2021-12-31 2022-07-12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质监测仪及地质监测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熊敏 等: "埋地管道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设计", 《化学工程与装备》, no. 10, 31 October 2017 (2017-10-31), pages 145 - 147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9302A (zh) * 2022-06-21 2022-07-22 深圳华大北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ppp-rtk技术的低功耗物联网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5164708A (zh) * 2022-07-22 2022-10-11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一种基于mems唤醒机制的gnss测量终端及系统
CN115164708B (zh) * 2022-07-22 2025-01-03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 一种基于mems唤醒机制的gnss测量终端及系统
CN115183822A (zh) * 2022-09-13 2022-10-14 深圳市瑞芬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监测地质沉降与振动特性的物联网传感器及控制方法
CN115183822B (zh) * 2022-09-13 2023-02-17 深圳市瑞芬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监测地质沉降与振动特性的物联网传感器及控制方法
CN118865598A (zh) * 2024-07-15 2024-10-29 北京思莫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源融合的滑坡监测方法及预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52925B (zh) 2024-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252925A (zh) 一种地质监测仪及地质监测系统
CN104541228B (zh) 为设备状态提供支持
US10551211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with sensor time calibration
CN108627862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存储介质
WO2013142976A1 (en) Integrate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an indication of a path followed by a bicycle
CN101738622A (zh) 带加速度传感器的gps追踪设备判断静止的方法
US9885734B2 (en) Method of motion processing and related mobile device and microcontroller unit
CN112201011A (zh) 一种具备多种传感器数据采集和传输的低功耗主控系统
CN216956385U (zh) 一种地质监测仪及地质监测系统
CN103970055B (zh) 多环境数据采集存储装置及方法
CN212513219U (zh) 一种基于stm32的低功耗窨井液位监测与报警系统
CN203982173U (zh) 车辆能耗数据采集装置
US10816357B2 (en) Display device, electronic timepiece, display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Liu et al.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n electric vehicle real-time condition monitoring system by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N209895420U (zh) 一种数据采集装置及冷藏冷冻设备
CN106104276B (zh) 用于检测并记录一建筑体验到的加速度的装置以及操作该装置的方法
US20140143567A1 (en) Intelligent device for the display of data in a power constrained environment
CN116359969A (zh) 一种基于imu动态自适应的gnss地灾监测装置及其系统
CN211478370U (zh) 无线低功耗崩塌计
CN107727883A (zh) 一种自容式加速度监测装置
Katu et al. Tidal sea water measurement monitoring system
CN220121321U (zh) 燃气监测设备
CN104197903A (zh) 激光海上验潮仪及其验潮方法
CN215415901U (zh) 户外gps定位器
CN212060587U (zh) 一种带gps定位的温度传感智能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