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4421B - 通信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44421B CN114244421B CN202111450928.6A CN202111450928A CN114244421B CN 114244421 B CN114244421 B CN 114244421B CN 202111450928 A CN202111450928 A CN 202111450928A CN 114244421 B CN114244421 B CN 1142444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al
- time information
- low
- communication
- orbit satell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3—Transmission in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syste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02—Airborne stations
- H04B7/18506—Communications with or from aircraft, i.e. aeronautical mobile servi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5—Transmission equipment in satellites or space-based rel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1—Systems using a satellite or space-based relay
- H04B7/18517—Transmission equipment in earth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78—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broadband data service to individual earth st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85—Space-based or airborne stations; Stations for satellite systems
- H04B7/18578—Satellite systems for providing broadband data service to individual earth stations
- H04B7/18597—Arrangements for system physical machines management, i.e. for construction, operations control,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通信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通信系统包括:核心网设备,地面站,低轨道卫星系统,动中通移动载体、便携式基站和用户终端,其中:地面站,与核心网设备连接,地面站用于接收核心网设备传输的用户终端对应服务器发送的实时信息,以将实时信息发送向低轨道卫星系统;动中通移动载体,与低轨道卫星系统连接,动中通移动载体用于通过低轨道卫星系统接收地面站传输的实时信息;用户终端,与便携式基站连接,用户终端用于通过便携式基站获取来自动中通移动载体的实时信息。本公开能够解决无法在快速移动环境下持续保证高质量的信号畅通的问题,并能解决移动环境下的时延问题,有效满足用户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实时信号传输的视频直播相关应用得到越来越广的发展。同时,视频直播的范围,也从固定位置进行的视频直播,扩展到需要快速移动的直播需求,如大型体育比赛直播。
目前,在快速移动的环境下,会存在直播信号无法持续保持高质量的情况,从而导致频繁的马赛克甚至直播画面中断的情况,无法满足用户需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无法在快速移动环境下持续保证高质量的信号畅通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包括:
核心网设备,地面站,低轨道卫星系统,动中通移动载体、便携式基站和用户终端,其中:
地面站,与核心网设备连接,地面站用于接收核心网设备传输的用户终端对应服务器发送的实时信息,以将实时信息发送向低轨道卫星系统;
动中通移动载体,与低轨道卫星系统连接,动中通移动载体用于通过低轨道卫星系统接收地面站传输的实时信息;
用户终端,与便携式基站连接,用户终端用于通过便携式基站获取来自动中通移动载体的实时信息。
可选地,低轨道卫星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低轨道卫星,至少两个低轨道卫星中距离动中通移动载体最近的低轨道卫星用于接收动中通移动载体传输的实时信息;低轨道卫星系统之间通过激光通信方式传递实时信息至动中通移动载体。
可选地,地面站包括光线配线架ODF、光电转换设备和调制器,其中:ODF,与核心网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核心网设备传输的实时信息;光电转换设备,用于对ODF接收到的实时信息进行光电转化,并将光电转换后的实时信息传输给调制器;调制器,与低轨道卫星系统连接,用于对从光电转换设备接收的实时信息进行调制处理,并将调制后的实时信息传输给低轨道卫星系统。
可选地,动中通移动载体包括解调器和电光转换设备,其中:解调器,与低轨道卫星系统连接,用于对从低轨道卫星系统接收到的实时信息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后的实时信息传输给电光转换设备;电光转换设备,与便携式基站连接,用于将从解调器接收的实时信息进行电光转换,并将电光转换后的实时信息传输给便携式基站。
可选地,动中通移动载体的移动速度小于速度阈值,速度阈值用于表征信号不间断传输的最大速度。
可选地,便携式基站包括基带处理板,馈线,射频拉远单元RRU集成天线,其中:基带处理板,用于将接收到的实时信息转变为用于通信的电信号,并将电信号通过馈线传输至RRU集成天线;RRU集成天线,用于通过电磁波方式将接收到的电信号发送至覆盖区域内的用户终端。
可选地,便携式基站包括采用4T4R 8天线集成方式的5G便携式微型基站。
可选地,便携式基站部署在动中通移动载体上。
第二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应用于如本公开第一方面任一的动中通移动载体,该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低轨道卫星系统的实时信息,实时信息是由用户终端对应服务器发送至核心网设备,并由核心网设备将实时信息发送至地面站,以使地面站将实时信息发送至低轨道卫星系统;
向便携式基站发送实时信息,以通过便携式基站将实时信息传输至用户终端。
可选地,低轨道卫星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低轨道卫星,接收来自低轨道卫星系统的实时信息,包括:确定低轨道卫星系统中距离动中通移动载体最近的目标低轨道卫星;接收目标低轨道卫星传输的实时信息。
第三方面,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信息推送装置应用于如本公开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动中通移动载体,该信息推送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低轨道卫星系统的实时信息,实时信息是由用户终端对应服务器发送至核心网设备,并由核心网设备将实时信息发送至地面站,以使地面站将实时信息发送至低轨道卫星系统;
发送模块,用于向便携式基站发送实时信息,以通过便携式基站将实时信息传输至用户终端。
可选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低轨道卫星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低轨道卫星时,确定低轨道卫星系统中距离动中通移动载体最近的目标低轨道卫星;接收目标低轨道卫星传输的实时信息。
第四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以及与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存储器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电子设备执行如本公开第三方面中任一实施例对应的通信方法。
第五方面,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本公开第三方面任一的通信方法。
本公开提供的通信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设置动中通移动载体与低轨道卫星系统配合,提供实时移动变化过程中的通信手段,解决固定卫星通信设备带来的不便。通过用户终端与便携式基站连接,利用便携式基站的移动性,实现了为移动过程中用户终端保持低时延高带宽的实时数据传输功能。通过核心网设备、地面站、低轨道卫星系统、动中通移动载体、便携式基站和用户终端相配合,有效实现在快速移动环境下,持续保证高质量的信号畅通。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一种应用场景图;
图2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公开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公开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以及本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现有技术中,在移动网络覆盖良好,基站布放足够多的情况下,当与移动网络连接的用户终端在不同位置进行移动时,通常是通过基站间的切换来实现无缝覆盖。在常见的应急通信场景下,一般是依靠车载基站设备,在相对固定的位置接入核心网络,以提供应急通信服务,但其缺点是由于终端客户位置实时变化,再加上基础网络条件不足,传统的动中通应急保障方案在技术上只能实现窄带低速率传输,且由于基站切换过程导致时延过大,使得某些应用场景无法满足使用要求,例如实时直播互动,高速互联网业务等需求。
在实时直播互动方面,现阶段在对于马拉松等类似赛事的直播过程中采用的技术大多为背包与微波中继结合的方式,在信号覆盖良好的情况下可以达到良好的传输效果,一旦赛区周边信号覆盖弱,会导致频繁的马赛克甚至比赛画面中断的情况,严重影响观众的视觉体验。同时架设微波以及传输过程中的微波信号匹配过程耗时费力,且精确度不高,造成传输不稳定,容易造成信号传输中断现象。因此,现有的通信系统无法满足快速移动环境下持续保持高质量信号畅通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通过低轨道卫星系统、动中通移动载体和便携式基站相结合,既能保证快速移动环境下不会出现基站的切换,又能通过低轨道卫星保证通信的高质量。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一种应用场景图。如图1所示,在进行通信过程中,用户在携带用户终端100快速移动过程中,持续通过通信系统110与云服务器平台120通信,以实时传输通信数据,保证实时通信的有效进行。
需说明的是,图1所示场景中用户终端和云服务器平台仅以一个为例进行示例说明,但本公开不以此为限制,也就是说,用户终端和云服务器平台的个数可以是任意的。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公开提供的通信方法。需要说明的是,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图2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各结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通信系统200包括:
核心网设备210、地面站220、低轨道卫星系统230、动中通移动载体240、便携式基站250和用户终端260,其中:
地面站220,与核心网设备210连接,地面站220用于接收核心网设备210传输的用户终端260对应服务器发送的实时信息,以将实时信息发送向低轨道卫星系统230;
动中通移动载体240,与低轨道卫星系统230连接,动中通移动载体用于通过低轨道卫星系统230接收地面站220传输的实时信息;
用户终端260,与便携式基站250连接,用户终端260用于通过便携式基站250获取来自动中通移动载体240的实时信息。
具体的,通过固定的地面站220与核心网设备210连接,并向低轨道卫星系统230传送的实时信息,能够将用户终端260目标的服务器发送的实时信息稳定的传送到低轨道卫星系统230,由于地面站220、核心网设备210均为固定设施,从而能够保证服务器与低轨道卫星系统230间稳定的信号传输。
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230包括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三部分,空间段由众多低轨卫星组成星座系统或其他多卫星系统,负责信息的接收和转发,地面段包括各类关口站,控制中心,用户段由各类用户终端构成,包括手持终端,车载卫星站等。
通过设置低轨道卫星系统230,以替代现有技术中与动中通移动载体240或地面站220通信的传统同步轨道卫星或高通量卫星,能够利用低轨道卫星系统230的高通信质量和低时延,有效实现与动中通移动载体240的配合,保证快速移动中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低时延特性。
动中通移动载体240为移动式卫星通信和追踪系统,移动式卫星通信系统主要包括天线单元、姿态测量系统、伺服控制系统、跟踪接收机、功放单元、电源单元和信道终端设备等部分。追踪系统(即跟踪接收机)采用的跟踪技术主要有相控阵及光陀螺跟踪技术。移动式卫星通信系统运行时,在天线对准目标卫星的情况下,会形成通信系统结构。由于移动式卫星通信系统主要是针对移动中载体的信号传输,因此,在载体运动时,天线与卫星之间的方向就会发生偏离,此时,跟踪接收机与伺服控制系统共同调控天线转动,以保障天线单元能够对准卫星。
进一步地,常用的天线跟踪方式有精确指向跟踪、信标跟踪以及混合跟踪方式。若过于追求天线精度,不仅增益效果不佳,而且会增加造价。故在进行系统设计时,需要结合使用需求,合理设计天线跟踪精度。
现有动中通移动载体240能够满足手机语音、数据信号覆盖的场景应用。在动中通移动载体的覆盖范围内,手机电话直通能够等同于正常使用标准,即语音通话清晰不失真、3G/4G/5G语音及数据业务顺畅;WIFI、宽带数据、视频会议、日常办公满足实际使用需求。
具体的,动中通移动载体240包括动中通系统、卫星链路、主站系统三个部分。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的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局域网交换机和路由器收集话音、数据、图像等业务信息并传输到卫星,然后经过低轨道卫星上设置的转发设备传输到地面的卫星接收设备。由此,动中通移动载体240能够实现了对移动载体本身的实时跟踪定位功能,并且能够实现话音、数据、图像等信息的传输。
一些实施例中,当动中通移动载体240为水上船只时,动中通移动载体240包括船载系统、卫星链路、岸站系统三个部分。此时,动中通移动载体240的各类应用信息系统通过局域网交换机和路由器收集并传输到卫星调制解调器,再通过船载系统中的卫星通信系统传输到卫星,最后通过卫星传输到卫星地面站后处理和分发相应的通信公司。方案中采用的基站可以为网络运营商的3、4、5G基站,WIFI利用多个自带内置天线的AP进行无线覆盖可以实现全船覆盖。
通过动中通移动载体240与低轨道卫星系统230配合,替代现有技术中与低轨道卫星系统230配合的固定卫星站,有效解决使用条件受限,无法进行快速移动中的通信业务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低轨道卫星系统230的应用范围。
通过动中通移动载体240能够与便携式基站250进行实时通信,以向传输低轨道卫星系统230发送的实时数据,避免仅使用便携式基站250时,会出现需要与不同的固定式卫星站通信,导致的通信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便携式基站250为可以移动的基站,通过设置便携式基站250,使用户终端260可以持续和同一个基站连接,无需进行基站切换,从而避免出现因基站切换导致的延时问题和数据传输质量低的问题。
用户终端260一般为能够携带进行移动的设备,且用户终端260可以实时传输视频、音频、图像数据或输入的应用数据等实时信息,因此,用户终端260可以是摄像设备、录音设备或便携式检测设备,也可以是智能手机、具有wifi功能的笔记本电脑等能进行数据通讯的设备。当通信系统具有5G通信能力时,用户终端260还可以是5G手机、5G背包、5G CPE设备等支持5G通信的设备。
如图3所示,一些实施例中,低轨道卫星系统230包括至少两个低轨道卫星231,至少两个低轨道卫星231中距离动中通移动载体240最近的低轨道卫星231用于接收动中通移动载体240传输的实时信息;低轨道卫星系统230之间通过激光通信方式传递实时信息至地面站220。
其中,低轨道卫星系统230为了保证高通信质量和低时延,其覆盖的范围相对于常规卫星系统较小,因此,与动中通移动载体240直接通信的低轨道卫星231通常并不一定覆盖与用户终端260需要通信的云服务器,因此,需要通过低轨道卫星231间通过激光中继进行接力传输通信,以保证能够低时延地与云服务器进行通信。
通过激光通信的方式,能够有效保证低轨道卫星231间的通信质量和通信效率,进而有效保证通信的低时延性。
一些实施例中,地面站220包括ODF(英文全称为Optical Distribution Frame,光线配线架)221、光电转换设备222和调制器223,其中:ODF 221,与核心网设备210连接,用于接收核心网设备210传输的实时信息;光电转换设备222,用于对ODF 221接收到的实时信息进行光电转化,并将光电转换后的实时信息传输给调制器223;调制器223,与低轨道卫星系统230连接,用于对从光电转换设备222接收的实时信息进行调制处理,并将调制后的实时信息传输给低轨道卫星系统230。
地面站220用于将接收到低轨道卫星系统230传输的实时信息接入到核心网设备210,也可以将核心网设备210发送的实时信息(例如互联网信息)通过光纤接入到低轨道卫星系统230、动中通移动载体240和便携式基站250发送到用户终端260,从而保证与用户终端260的稳定实时通信。
进一步地,核心网设备210还可以包括核心机房,接入汇聚机房和承载网,核心网设备210将互联网信息通过承载网与接入汇聚机房连接,接入汇聚机房通过承载网将互联网信息接入到地面站220。
一些实施例中,地面站220也可以包括卫星天线,射频系统,基带系统,电源系统,通过电源系统满足地面站220的电力需求,通过基带系统将信号进行编码调制送入射频系统,通过变频功能将信号变为射频信号,通过卫星天线将信号发送到低轨道卫星系统230,由此,也能实现转发接收到的实时信息的效果。
一些实施例中,地面站220在将数据发送到低轨道卫星系统230前,还会设置HPA(英文全称为High Power Amplifier,高功率放大器),以保证在与低轨道卫星系统230进行通信时的信号质量。
一些实施例中,动中通移动载体240包括解调器241和电光转换设备242,其中:解调器241,与低轨道卫星系统230连接,用于对从低轨道卫星系统230接收到的实时信息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后的实时信息传输给电光转换设备242;电光转换设备242,与便携式基站250连接,用于将从解调器241接收的实时信息进行电光转换,并将电光转换后的实时信息传输给便携式基站250。
其中,动中通移动载体240包括不限于小型汽车、小型船只、火车、飞机和无人机等,通过动中通移动载体240,能够实时配合用户终端260的快速移动,从而保证信号的不间断传输。
通过解调器241和电光转换设备242连接低轨道卫星系统230和便携式基站250,能够保证便携式基站250与低轨道卫星系统230始终通过相同的卫星通信和追踪系统进行通信连接,从而有效降低因为切换卫星通信系统(如切换地面站)而造成的时延。
一些实施例中,动中通移动载体240的移动速度小于速度阈值,速度阈值用于表征信号不间断传输的最大速度。
具体的,当动中通移动载体240的速度大于速度阈值时,可能在与低轨道卫星系统230传输信号的过程中存在数据丢失的问题,而在速度阈值范围以内,则能有效保证不间断的信号传输。因此,需要限制动中通移动载体240的移动速度。
进一步地,根据动中通移动载体240的卫星追踪系统的性能不同,动中通移动载体240对应的速度阈值也不同,性能越强,速度阈值越高。
进一步地,根据用户终端260的移动速度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动中通移动载体240及对应的卫星追踪系统,以保证能够持续为用户终端提供稳定的信号传输。
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基站250包括基带处理板251,馈线252,RRU(英文全称为Remote Radio Unit,射频拉远单元)集成天线253,其中:基带处理板251,用于将接收到的实时信息转变为用于通信的电信号,并将电信号通过馈线252传输至RRU集成天线253;RRU集成天线253,用于通过电磁波方式将接收到的电信号发送至覆盖区域内的用户终端260。
便携式基站250与动中通移动载体240绑定,以便保证便携式基站250能够与动中通移动载体240稳定通信,并为用户终端260提供稳定的信号接入,提高信息传输的稳定性,避免便携式基站250与动中通移动载体240的相对位置变化(如由第三方带动便携式基站250移动),导致信息传输不稳定的问题。
一些实施例中,便携式基站250包括采用4T4R 8天线集成方式的便携式微型基站。
其中,便携式基站250部署在动中通移动载体240上。
具体的,便携式基站250可以采用5G微型基站,如EasyMarco式微型基站或BOOK-RRU式微型基站。通过将便携式基站250设置为5G微型基站,比传统5G基站能够降低75%的体积,降低80%的重量。利用其结构较小的同时兼具5G的大规模MIMO技术的特点,减少收发射机数量从而缩小5G天线体积,从而能够安装于动中通移动载体240上,有效保证与动中通移动载体240间的信息传输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当通信系统需要在应急通信的场景下时,需要便携式基站250为多个用户终端260提供紧急通信功能,此时通信系统主要通过核心网设备210依次向地面站220、低轨道卫星系统230、动中通移动载体240和便携式基站250传输信号,并通过便携式基站250与用户终端260通信。
一些实施例中,当通信系统需要为快速移动的用户终端提供直播信号上传服务时,便携式基站250主要是接收快速移动的用户终端260上传的实时信号,此时通信系统主要是通过便携式基站250依次向动中通移动载体240、低轨道卫星系统230、地面站220和核心网设备210传输直播信号,以通个核心网设备210将直播信号上传到互联网的服务器上。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通过设置动中通移动载体与低轨道卫星系统配合,提供实时移动变化过程中的通信手段,解决固定卫星通信带来的不便。通过用户终端与便携式基站连接,利用便携式基站的移动性,实现了在移动过程中的低时延高带宽的实时数据传输功能。通过核心网设备、地面站、低轨道卫星系统、动中通移动载体、便携式基站和用户终端相配合,有效实现在快速移动环境下,持续保证高质量的信号畅通。
图4为本公开提供的一个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通信方法应用于如图2和图3任一实施例的动中通移动载体。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接收来自低轨道卫星系统的实时信息。
其中,实时信息是由用户终端对应服务器发送至核心网设备,并由核心网设备将实时信息发送至地面站,以使地面站将实时信息发送至低轨道卫星系统。
在快速移动中的用户终端需要向云服务器进行持续稳定的数据传输时,需要由地面站先将核心网设备传输的服务器中的实时信号发送至低轨道卫星系统,然后通过动中通移动载体接收低轨道卫星系统传输的消息,并通过便携式基站将接收到的实时信息传输到用户终端,从而实现用户终端的稳定通信。一些实施例中,如灾害发生情况下,原有地面站由于停电或设备破坏导致无法工作时,或在未设置有地面站的无人区环境下,可以通过设置动中通移动载体以接收低轨道卫星系统转发的实时信号,从而维持网络通信的正常工作。
由于动中通移动载体和便携式基站安装在同一位置,因此,只需要配置安装有便携式基站的动中通移动载体,利用便携式基站提高了通信系统的机动灵活性,有效保证用户终端的稳定和持续通信,从而应用于抢险救灾时搜救艇,直升机,无人机进行的行进式5G信号覆盖,和大型体育赛事如马拉松,自行车赛的跟进式直播等抢险救灾及大型活动场景,以及其他需要快速移动的环境下的通信需求。
进一步地,动中通移动载体接收到低轨道卫星系统发送的实时信息后,通过对接收到的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处理,再通过电光转化处理,得到对应实时信息,以便通过便携式基站发送向用户终端。
步骤S402、向便携式基站发送实时信息,以通过便携式基站将实时信息传输至用户终端。
便携式基站可以同时接收覆盖区域的多个用户终端发送的实时信号,然后全部发送到动中通移动载体进行处理,由此,能够保证通信网络有效满足多个快速移动的用户的需求,提升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根据需要同时通信的用户终端的数量和数据通信量,可以在动中通移动载体上设置一个或多个便携式基站,并选用不同性能的便携式基站,以提高通信系统的通信能力。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通过接收来自低轨道卫星系统的实时信息,然后向便携式基站发送实时信息,以通过便携式基站将实时信息传输至用户终端。通过低轨道卫星系统、动中通移动载体和便携式基站相配合,既能解决通信过程中的时延问题,又能解决固定卫星站对不同环境下用户终端通信的区别,还能通过便携式基站解决覆盖范围固定且弱,无法满足移动中用户终端的通信需求。
图5为本公开提供的另一个通信方法的流程图。该通信方法应用于如图2和图3任一实施例的动中通移动载体。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确定低轨道卫星系统中距离动中通移动载体最近的目标低轨道卫星。
动中通移动载体中包含有卫星追踪系统,通过卫星追踪系统,能够确定与动中通移动载体进行通信的目标低轨道卫星,并与该目标低轨道卫星进行数据通信。
通过确定固定与动中通移动载体的低轨道卫星,能够减少因为切换通信卫星导致的时延问题和传输不稳定问题,并能利用低轨道卫星保证通信的高质量。
步骤S502、接收目标低轨道卫星传输的实时信息。
其中,实时信息是由用户终端对应服务器发送至核心网设备,并由核心网设备将实时信息发送至地面站,以使地面站将实时信息发送至低轨道卫星系统。
本步骤与图4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40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503、向便携式基站发送实时信息,以通过便携式基站将实时信息传输至用户终端。
本步骤与图4对应实施例中的步骤S402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通过确定低轨道卫星系统中距离动中通移动载体最近的目标低轨道卫星,然后接收目标低轨道卫星传输的实时信息,再向便携式基站发送实时信息,以通过便携式基站将实时信息传输至用户终端。通过确定固定与动中通移动载体通信的低轨道卫星,使得进行数据通信的低轨道卫星、动中通移动载体和便携式基站不需要切换,并与移动状态下的用户终端相配合,从而解决快速移动环境下持续保持高质量通信信号的问题。
图6为本公开提供的一个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通信装置应用于如本公开任意实施例中的动中通移动载体,该通信装置600包括:接收模块610和发送模块620。
接收模块610,用于接收来自低轨道卫星系统的实时信息,实时信息是由用户终端对应服务器发送至核心网设备,并由核心网设备将实时信息发送至地面站,以使地面站将实时信息发送至低轨道卫星系统;
发送模块620,用于向便携式基站发送实时信息,以通过便携式基站将实时信息传输至用户终端。
可选地,接收模块610具体用于,低轨道卫星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低轨道卫星时,确定低轨道卫星系统中距离动中通移动载体最近的目标低轨道卫星;接收目标低轨道卫星传输的实时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装置通过各模块的结合,能够实现用户终端所处于的快速移动场景,提供稳定、高质量、低时延的实时通信,满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图7为本公开提供的一个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电子设备700包括:存储器710和处理器720。
其中,存储器710存储有可被至少一个处理器720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该算机程序被至少一个处理器720执行,以使电子设备实现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通信方法。
其中,存储器710和处理器720可以通过总线730连接。
相关说明可以对应参见方法实施例所对应的相关描述和效果进行理解,此处不予赘述。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图4至图5对应的任意实施例的通信方法。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含计算机执行指令,该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图4至图5对应的任意实施例的通信方法。
在本公开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核心网设备,地面站,低轨道卫星系统,动中通移动载体、便携式基站和用户终端,其中:
所述地面站,与所述核心网设备连接,所述地面站用于接收所述核心网设备传输的用户终端对应服务器发送的实时信息,以将实时信息发送向所述低轨道卫星系统;
所述动中通移动载体,与所述低轨道卫星系统连接,所述动中通移动载体用于通过所述低轨道卫星系统接收所述地面站传输的实时信息;
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便携式基站连接,所述用户终端用于通过所述便携式基站获取来自所述动中通移动载体的实时信息;
其中,所述动中通移动载体包括动中通系统、卫星链路、主站系统三个部分,动中通卫星通信系统通过局域网交换机和路由器收集话音、数据、图像业务信息并传输到卫星,然后经过低轨道卫星上设置的转发设备传输到地面的卫星接收设备;
所述便携式基站包括基带处理板,馈线,射频拉远单元RRU集成天线,其中:所述基带处理板,用于将接收到的实时信息转变为用于通信的电信号,并将电信号通过所述馈线传输至所述RRU集成天线;所述RRU集成天线,用于通过电磁波方式将接收到的电信号发送至覆盖区域内的所述用户终端;所述便携式基站包括EasyMarco式微型基站或BOOK-RRU式微型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轨道卫星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低轨道卫星,所述至少两个低轨道卫星中距离所述动中通移动载体最近的低轨道卫星用于接收所述动中通移动载体传输的实时信息;所述低轨道卫星系统之间通过激光通信方式传递实时信息至所述动中通移动载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站包括光线配线架ODF、光电转换设备和调制器,其中:
所述ODF,与所述核心网设备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核心网设备传输的实时信息;
所述光电转换设备,用于对ODF接收到的实时信息进行光电转化,并将光电转换后的实时信息传输给所述调制器;
所述调制器,与所述低轨道卫星系统连接,用于对从所述光电转换设备接收的实时信息进行调制处理,并将调制后的实时信息传输给所述低轨道卫星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中通移动载体包括电光转换设备和解调器,其中:
所述解调器,与所述低轨道卫星系统连接,用于对从低轨道卫星系统接收到的实时信息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后的实时信息传输给所述电光转换设备;
所述电光转换设备,与所述便携式基站连接,用于将从所述解调器接收的实时信息进行电光转换,并将电光转换后的实时信息传输给所述便携式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中通移动载体的移动速度小于速度阈值,所述速度阈值用于表征信号不间断传输的最大速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基站部署在所述动中通移动载体上。
7.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动中通移动载体,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低轨道卫星系统的实时信息,所述实时信息是由用户终端对应服务器发送至核心网设备,并由核心网设备将实时信息发送至地面站,以使所述地面站将实时信息发送至低轨道卫星系统;
向所述便携式基站发送所述实时信息,以通过所述便携式基站将实时信息传输至用户终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低轨道卫星系统包括至少两个低轨道卫星,所述接收来自低轨道卫星系统的实时信息,包括:
确定所述低轨道卫星系统中距离所述动中通移动载体最近的目标低轨道卫星;
接收所述目标低轨道卫星传输的实时信息。
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动中通移动载体,通信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低轨道卫星系统的实时信息,所述实时信息是由用户终端对应服务器发送至核心网设备,并由核心网设备将实时信息发送至地面站,以使所述地面站将实时信息发送至低轨道卫星系统;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便携式基站发送所述实时信息,以通过所述便携式基站将实时信息传输至用户终端。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
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通信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通信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50928.6A CN114244421B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通信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50928.6A CN114244421B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通信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44421A CN114244421A (zh) | 2022-03-25 |
CN114244421B true CN114244421B (zh) | 2023-11-24 |
Family
ID=80752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450928.6A Active CN114244421B (zh) | 2021-11-30 | 2021-11-30 | 通信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4442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79215B (zh) * | 2022-05-30 | 2022-09-16 |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卫星融合网关 |
CN115776328B (zh) * | 2022-11-15 | 2024-12-10 | 华安中云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卫星信号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介质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7973A (zh) * | 2008-03-06 | 2009-09-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铁路专网覆盖的系统及方法 |
EP2422533A1 (en) * | 2009-04-22 | 2012-02-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ssion of warning inform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CN204967818U (zh) * | 2015-09-14 | 2016-01-13 |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 一种船载基站通信系统 |
CN106712866A (zh) * | 2017-01-19 | 2017-05-24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一种动中通端站系统及系统的跟踪方法 |
CN106954223A (zh) * | 2017-04-17 | 2017-07-14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动中通端站系统及动中通端站系统的通信方法 |
CN110493791A (zh) * | 2019-07-26 | 2019-11-22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基于临近空间平台的空天地一体网络体系架构及设计方法 |
EP3598663A1 (en) * | 2018-07-20 | 2020-01-22 | Deutsche Telekom AG | Method for providing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to at least one client device at customer premises using both a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for providing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
CN111756430A (zh) * | 2020-07-30 | 2020-10-09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低轨道卫星的互联网通信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CN112235037A (zh) * | 2020-10-13 | 2021-01-15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1部队 | 一种激光/微波综合测控数传方法及数传站 |
CN113300757A (zh) * | 2021-05-27 | 2021-08-24 | 上海埃威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 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的车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WO2021218736A1 (zh) * | 2020-04-27 | 2021-1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卫星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665777B2 (en) * | 2007-01-12 | 2014-03-04 | Dna Global Solutions | Dynamic routing from space |
US9276664B2 (en) * | 2007-04-30 | 2016-03-01 | Dish Network Corporation | Mobile interactive satellite services |
-
2021
- 2021-11-30 CN CN202111450928.6A patent/CN1142444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7973A (zh) * | 2008-03-06 | 2009-09-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铁路专网覆盖的系统及方法 |
EP2422533A1 (en) * | 2009-04-22 | 2012-02-2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ssion of warning information in a cellular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CN204967818U (zh) * | 2015-09-14 | 2016-01-13 | 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 | 一种船载基站通信系统 |
CN106712866A (zh) * | 2017-01-19 | 2017-05-24 |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 一种动中通端站系统及系统的跟踪方法 |
CN106954223A (zh) * | 2017-04-17 | 2017-07-14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动中通端站系统及动中通端站系统的通信方法 |
EP3598663A1 (en) * | 2018-07-20 | 2020-01-22 | Deutsche Telekom AG | Method for providing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to at least one client device at customer premises using both a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for providing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
CN110493791A (zh) * | 2019-07-26 | 2019-11-22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基于临近空间平台的空天地一体网络体系架构及设计方法 |
WO2021218736A1 (zh) * | 2020-04-27 | 2021-1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卫星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11756430A (zh) * | 2020-07-30 | 2020-10-09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低轨道卫星的互联网通信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
CN112235037A (zh) * | 2020-10-13 | 2021-01-15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921部队 | 一种激光/微波综合测控数传方法及数传站 |
CN113300757A (zh) * | 2021-05-27 | 2021-08-24 | 上海埃威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 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的车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the design of a duplex feed antenna insatcom on-the-move system;n. n. wang;《2019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全文 * |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与5g通信融合的应用设想;王悦;《卫星应用》;全文 * |
基于宽带卫星互联网的ka频段动中通应急通信车的应用于实践;刘志国;《卫星应用》;全文 * |
李慧敏.《宽带接入技术一体化教程》.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20,237. * |
王家鑫.《综合布线系统》.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90.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44421A (zh) | 2022-03-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244421B (zh) | 通信系统、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8769139B (zh) | 基于vdes和s波段通信的船舶远程监控系统 | |
CN205453694U (zh) | 一种基于图像传输的卫星通信应急指挥系统 | |
Hokazono et al. | Extreme coverage extension in 6G: Cooperative non-terrestrial network architecture integrating terrestrial networks | |
EP4142179A1 (en) | Non-terrestrial network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WO2022213925A1 (zh) | 一种无线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1770474B (zh) | 支持公网手机多运营商信号融合的全船手机通信系统 | |
CN112887004A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16915316B (zh) | 基于无人机通信的海上移动网络广域覆盖系统 | |
CN111698761B (zh) |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
CN106788667A (zh) | 基于平流层平台及船载中继站的海地一体化通信系统 | |
CN103220744B (zh) | 应用于交通工具的通信系统和方法 | |
CN114173305B (zh) |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应急通信系统 | |
CN114499632B (zh) | 一种基于天通卫星和宽带卫星相融合的数据传输方法 | |
CN213754769U (zh) | 一种通遥一体多链路高速数据通信载荷系统 | |
CN101001472A (zh) | 一种双向异构广播网 | |
CN111343641A (zh) | 一种智慧5g网络系统 | |
CN107426707B (zh) | 基于gis的船舶自适应带外无线组网方法 | |
CN104754312A (zh) | 一种整合式通信系统 | |
WO2023068460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requency priority for cell reselec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Al-Ansi et al. | Single-and multi-connectivity for multi-satellite 6G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CN113519132B (zh) | 基站与位于有限空间中的终端之间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 |
Rago et al. | Multi-layer NTN architectures toward 6G: The ITA-NTN view | |
CN107396314B (zh) | 基于gis的船岸自适应带外无线组网方法 | |
Marzuki et al. | Enhancing Rural Connectivity with FWA solution: a Focus on Uplink Performan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