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36150A - 样本架复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样本架复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36150A CN114236150A CN202111586521.6A CN202111586521A CN114236150A CN 114236150 A CN114236150 A CN 114236150A CN 202111586521 A CN202111586521 A CN 202111586521A CN 114236150 A CN114236150 A CN 1142361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mple rack
- code
- tube
- control unit
- te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9/00—Supporting devices; Holding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L—CHEMICAL OR PHYSICAL LABORATORY APPARATUS FOR GENERAL USE
- B01L9/00—Supporting devices; Holding devices
- B01L9/06—Test-tube stands; Test-tube holder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linical Laboratory Scienc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样本架复用方法,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样本架复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待测试管放置、待测试管输送、待测试管赋码、试管回收和测试结果记录,在待测试管赋码步骤中,扫描装置扫描样本架和待测试管上的编码,并将扫描信息传递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将扫描信息与历史信息比对后对样本架赋码,在预定时间后,控制单元控制输送单元将样本架输送至回收单元,然后控制单元向目标分析单元询问回到回收单元的样本架上装载的试管的测试结果并记录。通过该样本架复用方法,缓解了现有技术复用样本架时劳动强度大且可能导致测试失败的技术问题,同时也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样本架复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利用流水线式体外诊断分析系统来实现高通量样本的快速、高效测试和分析,即将多台分析设备级联,然后通过输送单元将待测样本分配到各目标分析设备处,在完成测试后,再次通过输送单元对完成测试的样本进行回收。在这个过程中,盛装样本的试管通常是装载在样本架上的,样本架预先设有编码,且该编码已预先录入体外诊断分析系统,如此则在样本架进入体外诊断分析系统后,该系统即知晓样本架需要做何种类型的测试,从而有目的地对其进行输送。在这里,标识样本架特定信息的编码一般直接贴附在样本架上,在输送样本架的过程中,体外诊断分析系统的扫描装置会自动扫描该编码,以提高测试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节约成本,用户一般将贴附在样本架上的原编码直接撕掉再贴附新编码或用新编码直接覆盖旧编码以实现样本架的复用,但由此也增加了用户的劳动强度,而且若旧编码清理不干净,还有可能导致扫描装置扫描失败,从而使得测试失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样本架复用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复用样本架时劳动强度大且可能导致测试失败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手段为:
本发明提供的样本架复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待测试管放置:将装载有待测试管的样本架放置于进样单元;
待测试管输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进样单元将所述样本架移动至输送单元,然后控制输送单元将所述样本架输送至扫描装置;
待测试管赋码:所述扫描装置扫描所述样本架和所述待测试管上的编码,并将扫描得到的样本架编码和待测试管编码传递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样本架编码和所述待测试管编码分别与历史信息比对后对所述样本架赋码,并建立所述样本架编码-所述待测试管编码-赋码的对应关系,同时控制所述输送单元将所述样本架输送至目标分析单元;
试管回收:在预定时间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输送单元以将所述样本架输送至回收单元;
测试结果记录: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目标分析单元询问回到所述回收单元的所述样本架上装载的试管的测试结果并记录。
进一步地,在所述待测试管赋码步骤中,若所述历史信息中无与所述样本架编码相同的信息,则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样本架赋码;
若所述历史信息中存在与所述样本架编码相同的信息,则所述控制单元进而判断所述历史信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待测试管编码相同的信息,若不存在,则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样本架赋予与所述历史信息中不同的赋码;若存在,则所述控制单元在清除所述历史信息中的样本架赋码后赋予所述样本架新的赋码。
进一步地,在所述测试结果记录步骤中,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目标分析单元询问回到所述回收单元的所述样本架上装载的试管是否成功完成测试;
若成功完成,则建立所述样本架编码-所述试管编码-所述赋码-所述测试结果的关系以替换所述样本架编码-所述待测试管编码-所述赋码的对应关系,并记录,以形成下一次测试任务的历史信息;
若未成功完成,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目标分析单元询问是否需要重测,若是,则将装载有待重测试管的所述样本架再次输送至所述扫描装置,然后依次重复所述待测试管赋码、所述试管回收和所述测试结果记录步骤,若否,则结束,并清除在所述待测试管赋码步骤中建立的所述样本架编码-所述待测试管编码-所述赋码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若未成功完成,所述目标分析单元向所述控制单元传递未完成测试原因,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未完成测试原因自行判断是否需要重测。
进一步地,若未成功完成,所述目标分析单元向所述控制单元传递未完成测试原因,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未完成测试原因向用户发出提示信息,以询问用户是否需要重测。
进一步地,在所述控制单元得到需要重测的指令且经过预定时间后,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扫描装置询问是否扫描到所述待重测试管的编码;
若是,则执行所述待测试管赋码步骤;
若否,所述控制单元发出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所述待重测试管未输送至所述扫描装置。
进一步地,若需要重测,用户将所述待重测试管及其对应样本架放置于急诊装置,所述急诊装置检测到所述待重测试管所对应的样本架并将检测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接收到检测信息后发出急诊指令,以控制所述急诊装置和所述输送单元将所述待重测试管及其对应样本架输送至所述扫描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单元包括传输通道,所述传输通道连接于所述进样单元与所述回收单元之间,并经过所述目标分析单元;
所述扫描装置设置于所述传输通道输送路径的前端,所述扫描装置包括支撑架、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
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安装于所述支撑架,并分别用于扫描样本架和待测试管上的编码。
进一步地,所述急诊装置设置于所述传输通道,且沿所述传输通道的输送路径,所述急诊装置位于所述扫描装置的前端;
所述急诊装置包括框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框体的传输带、驱动电机和第三传感器;所述传输带与所述传输通道连通;
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传输带朝向所述传输带与所述传输通道的连通处运动;
所述第三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样本架。
进一步地,所述目标分析单元包括多台相互独立的分析设备,多台所述分析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测试项目;
在待测试管赋码步骤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样本架编码和所述待测试管编码控制所述输送单元将所述待测试管输送至对应的分析设备,以进行预设测试项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样本架复用方法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本发明提供的样本架复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待测试管放置:将装载有待测试管的样本架放置于进样单元;待测试管输送:控制单元控制进样单元将样本架移动至输送单元,然后控制输送单元将样本架输送至扫描装置;待测试管赋码:扫描装置扫描样本架和待测试管上的编码,并将扫描得到的样本架编码和待测试管编码传递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将样本架编码和待测试管编码分别与历史信息比对后对样本架赋码,并建立样本架编码-待测试管编码-赋码的对应关系,同时控制输送单元将样本架输送至目标分析单元;试管回收:在预定时间后,控制单元控制输送单元以将样本架输送至回收单元;测试结果记录:控制单元向目标分析单元询问回到回收单元的样本架上装载的试管的测试结果并记录。
可以看出,通过上述步骤,体外诊断分析系统完成了对试管内所盛装物质的测试,测试结果与样本架原编码、赋码三者之间一一对应,用户通过查看储存在控制单元的样本架的编码-赋码,即可知晓该样本架装载的试管的测试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用户无需撕掉样本架上的原编码再贴附新编码或将新编码直接覆盖旧编码,即可实现样本架的复用,节约了成本,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且在检测过程中,不存在因旧编码清理不干净可能导致的扫描装置扫描失败的问题,自然也不会因此使得测试失败,另外,采用该方法,用户可以精确查找到样本架上的试管对应的测试结果,不会产生弄混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样本架复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体外诊断分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体外诊断分析系统的扫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体外诊断分析系统的急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样本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0-进样单元;200-控制单元;
300-输送单元;310-扫描装置;320-急诊装置;330-传输通道;311-支撑架;312-第一传感器;313-第二传感器;321-框体;322-传输带;323-驱动电机;324-第三传感器;
400-目标分析单元;500-回收单元;
600-样本架;610-试管固定孔;620-样本架编码;
700-试管;710-试管编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样本架复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待测试管放置:将装载有待测试管的样本架600放置于进样单元100;待测试管输送:控制单元200控制进样单元100将样本架600移动至输送单元300,然后控制输送单元300将样本架600输送至扫描装置310;待测试管赋码:扫描装置310扫描样本架600和待测试管上的编码,并将扫描得到的样本架编码620和待测试管编码传递至控制单元200,控制单元200将样本架编码620和待测试管编码分别与历史信息比对后对样本架赋码,并建立样本架编码620-待测试管编码-赋码的对应关系,同时控制输送单元300将样本架600输送至目标分析单元400;试管回收:在预定时间后,控制单元200控制输送单元300以将样本架600输送至回收单元500;测试结果记录:控制单元200向目标分析单元400询问回到回收单元500的样本架600上装载的试管700的测试结果并记录。
可以看出,通过上述步骤,体外诊断分析系统完成了对试管700内所盛装物质的测试,测试结果与样本架600原编码、赋码三者之间一一对应,用户通过查看储存在控制单元200的样本架600的编码-赋码,即可知晓该样本架600装载的试管700的测试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用户无需撕掉样本架600上的原编码再贴附新编码或将新编码直接覆盖旧编码,即可实现样本架600的复用,节约了成本,同时降低了劳动强度,且在检测过程中,不存在因旧编码清理不干净可能导致的扫描装置310扫描失败的问题,自然也不会因此使得测试失败,另外,采用该方法,用户可以精确查找到样本架600上的试管700对应的测试结果,不会产生弄混的情况。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1,在待测试管赋码步骤中,若历史信息中无与样本架编码620相同的信息,则控制单元200对样本架赋码;若历史信息中存在与样本架编码620相同的信息,则控制单元200进而判断历史信息中是否存在与待测试管编码相同的信息,若不存在,则控制单元200对样本架600赋予与历史信息中不同的赋码;若存在,则控制单元200在清除历史信息中的样本架赋码后赋予样本架600新的赋码。
具体的,假设有一编码为0001的试管700,其装载于编码为A00001的样本架600,在执行待测试管赋码步骤时,若历史信息中不存在编码为A00001的样本架600,则控制单元200对该样本架赋码;若历史信息中存在编码为A00001的样本架600,则控制单元200进而判断历史信息中是否存在编码为0001的试管700,若不存在,则控制单元200对该样本架600赋予与历史信息中不同的赋码,若存在,则控制单元200在清除历史信息中的样本架赋码后赋予样本架600新的赋码。
上述设置的好处是,即使在同一批次测试中出现多个具有相同编码的样本架600,但该多个样本架600均可以建立起与不同试管700、不同赋码以及测试结果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从而便于测试结果的查看,且不会出错。而且,在完成该批次的测试后,同一样本架600可以用于下一批次的测试,用户无需对样本架600的原编码作出改动,即不需要对样本架600重新贴附新的样本架编码620,实现了样本架600的复用,提高了样本架600的使用效率,降低了测试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在测试结果记录步骤中,控制单元200向目标分析单元400询问待测试管测试情况,该测试情况包括两种:
完成测试,则建立样本架编码620-试管编码710-赋码-测试结果的关系以替换样本架编码620-待测试管编码-赋码的对应关系,并记录,以形成下一次测试任务的历史信息;
未完成测试,则控制单元200向目标分析单元400询问是否需要进行重测,其中,重测指令由控制单元200自行判定或由用户决定。
样本架上可放置多个试管,上述的“完成测试”可表示多个试管全部完成测试或特定试管完成测试即可;上述的“未完成测试”可表示多个试管中的一个未完成测试或者全部试管均未完成测试,本发明并不进行限定,用户可根据测试策略自行设置。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致使未完成测试的原因有很多,如因取样针下行距离不够而导致的取样失败、因试管700内样本量不足或缺失导致的取样失败、或者样本受到污染导致的测试失败等。因此,当控制单元200向目标分析单元400询问是否需要进行重测时,该询问可以是控制单元200根据未完成测试的原因自行判断是否需要重测,也可以以弹窗的方式询问用户是否需要重测。
具体的,若因样本受到污染导致的测试失败,控制单元200可自行判定不需要重测,则对应的试管700测试结束;若因取样针下行距离不够而导致的取样失败,控制单元200可自行判定需要重测;若因试管700内样本量不足或缺失导致的取样失败,控制单元200以弹窗的方式询问用户是否需要重测,同时该弹窗还可显示失败原因,如样本量不足。
在得到需要重测的指令后,将装载有待重测试管的样本架600再次输送至扫描装置310,然后依次重复待测试管赋码、试管回收和测试结果记录步骤;若不需要重测,则结束,并清除在待测试管赋码步骤中建立的样本架编码620-待测试管编码-赋码的对应关系。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若需要重测,在控制单元200得到需要重测的指令且经过预定时间后,控制单元200向扫描装置310询问是否扫描到与待重测试管及其对应样本架600同样的扫描信息;若是,则执行待测试管赋码步骤;若否,控制单元200发出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待重测试管未输送至扫描装置310。
继续参考图1,假设有一编码为0002的需要重测的试管700,其装载于编码为A00241的样本架600,样本架600首次赋码为B0006,在控制单元200得到其需要重测的指令且经过预定时间后,控制单元200向扫描装置310询问是否扫描到编码为A00241的样本架600和编码为0002的试管700,若否,则控制单元200显示提示信息,提醒用户待重测试管未输送至扫描装置310;若是,控制单元200清除赋码B0006,并对待重测试管所对应的样本架600重新赋码,如赋码可以为B0012,然后进入目标分析设备再次进行测试。
在其它实施例中,若需要重测,用户将该样本架600放置于急诊装置320,急诊装置320检测到该样本架600并将检测信息传递至控制单元200;控制单元200接收到该检测信息后发出急诊指令,以控制急诊装置320和输送单元300将该样本架600输送至扫描装置310。
具体的,除了上述控制单元200控制输送单元300将装载有待重测试管的样本架600输送至扫描装置310外,用户可以将装载有待重测试管的样本架600放置于急诊装置320,从而保证了待重测试管可以快速输送至扫描装置310,提高重测效率,同时也保证了试管700内物质测试的及时性。另外,对于有的物质需要及时测试,在预定时间内未检测到该待重测的试管700时,控制单元200可以弹窗的形式进行信息提示。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至图5,输送单元300包括传输通道330,传输通道330连接于进样单元100与回收单元500之间,并经过各目标分析单元400;扫描装置310设置于传输通道330输送路径的前端;急诊装置320设置于传输通道330,且沿传输通道330的输送路径,急诊装置320位于扫描装置310的前端。
具体的,参考图2,传输通道330经过急诊装置320、进样单元100、扫描装置310、目标分析单元400以及回收单元500,从进样单元100进入传输通道330的样本架600在传输通道330的输送下可依次进入扫描装置310、目标分析单元400和回收单元500;由于急诊装置320位于扫描装置310的前端,从急诊装置320进入传输通道330的样本架600在传输通道330的输送下依然能够依次进入扫描装置310、目标分析单元400和回收单元500,完成整个测试过程。
进一步地,参考图3至图5,样本架600上设有多个试管固定孔610,以放置多根试管700,样本架600上用于表征样本架信息的样本架编码620可以是条形码、二维码或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等含有样本架特定信息的标志物,同样的,试管700上的试管编码710也可以是条形码、二维码或RFID等,以作为试管700所盛装物质特定信息的标志物;扫描装置310包括支撑架311、第一传感器312和第二传感器313,第一传感器312和第二传感器313均安装于支撑架311,并分别用于扫描样本架600和待测试管上的编码;急诊装置320包括框体321以及设置于框体321的传输带322、驱动电机323和第三传感器324,传输带322与传输通道330连通,驱动电机323用于驱动传输带322朝向传输带322与传输通道330的连通处运动,第三传感器324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样本架600。
参考图2,在测试时,进样单元100的工作台可放置若干待测样本架600,该若干待测样本架600依次进入传输通道330,紧接着依次通过扫描装置310和目标分析单元400,最终进入回收单元500,回收单元500工作台上的样本架600包括已成功完成测试的和未成功完成测试的。
进一步地,目标分析单元400包括多台相互独立的分析设备,多台分析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测试项目;在待测试管赋码步骤中,控制单元200根据接收到的待测试管的编码信息控制输送单元300将待测试管输送至对应的分析设备,以进行预设测试项目。
具体的,多台分析设备可以是多重液相芯片分析设备、全自动免疫荧光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和血球分析仪等,试管700上的试管编码710包含了样本来源和需要完成的测试项目等信息,扫描装置310通过识别该试管编码710包含的信息并将信息传递至控制单元200,以达到定向输送的目的,从而完成预设测试项目,如来源编号为P021的病人,需要完成MPO、PR3抗原的定量测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样本架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待测试管放置:将装载有待测试管的样本架放置于进样单元;
待测试管输送: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进样单元将所述样本架移动至输送单元,然后控制输送单元将所述样本架输送至扫描装置;
待测试管赋码:所述扫描装置扫描所述样本架和所述待测试管上的编码,并将扫描得到的样本架编码和待测试管编码传递至所述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样本架编码和所述待测试管编码分别与历史信息比对后对所述样本架赋码,并建立所述样本架编码-所述待测试管编码-赋码的对应关系,同时控制所述输送单元将所述样本架输送至目标分析单元;
试管回收:在预定时间后,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输送单元以将所述样本架输送至回收单元;
测试结果记录: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目标分析单元询问回到所述回收单元的所述样本架上装载的试管的测试结果并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样本架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待测试管赋码步骤中,若所述历史信息中无与所述样本架编码相同的信息,则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样本架赋码;
若所述历史信息中存在与所述样本架编码相同的信息,则所述控制单元进而判断所述历史信息中是否存在与所述待测试管编码相同的信息,若不存在,则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样本架赋予与所述历史信息中不同的赋码;若存在,则所述控制单元在清除所述历史信息中的样本架赋码后赋予所述样本架新的赋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样本架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测试结果记录步骤中,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目标分析单元询问回到所述回收单元的所述样本架上装载的试管是否成功完成测试;
若成功完成,则建立所述样本架编码-所述试管编码-所述赋码-所述测试结果的关系以替换所述样本架编码-所述待测试管编码-所述赋码的对应关系,并记录,以形成下一次测试任务的历史信息;
若未成功完成,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目标分析单元询问是否需要重测,若是,则将装载有待重测试管的所述样本架再次输送至所述扫描装置,然后依次重复所述待测试管赋码、所述试管回收和所述测试结果记录步骤,若否,则结束,并清除在所述待测试管赋码步骤中建立的所述样本架编码-所述待测试管编码-所述赋码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样本架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未成功完成,所述目标分析单元向所述控制单元传递未完成测试原因,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未完成测试原因自行判断是否需要重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样本架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未成功完成,所述目标分析单元向所述控制单元传递未完成测试原因,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未完成测试原因向用户发出提示信息,以询问用户是否需要重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样本架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得到需要重测的指令且经过预定时间后,所述控制单元向所述扫描装置询问是否扫描到所述待重测试管的编码;
若是,则执行所述待测试管赋码步骤;
若否,所述控制单元发出提示信息,以提醒用户所述待重测试管未输送至所述扫描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样本架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若需要重测,用户将所述待重测试管及其对应样本架放置于急诊装置,所述急诊装置检测到所述待重测试管所对应的样本架并将检测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接收到检测信息后发出急诊指令,以控制所述急诊装置和所述输送单元将所述待重测试管及其对应样本架输送至所述扫描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样本架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包括传输通道,所述传输通道连接于所述进样单元与所述回收单元之间,并经过所述目标分析单元;
所述扫描装置设置于所述传输通道输送路径的前端,所述扫描装置包括支撑架、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
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安装于所述支撑架,并分别用于扫描样本架和待测试管上的编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样本架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急诊装置设置于所述传输通道,且沿所述传输通道的输送路径,所述急诊装置位于所述扫描装置的前端;
所述急诊装置包括框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框体的传输带、驱动电机和第三传感器;所述传输带与所述传输通道连通;
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传输带朝向所述传输带与所述传输通道的连通处运动;
所述第三传感器用于检测是否存在样本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样本架复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分析单元包括多台相互独立的分析设备,多台所述分析设备分别对应不同的测试项目;
在待测试管赋码步骤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样本架编码和所述待测试管编码控制所述输送单元将所述待测试管输送至对应的分析设备,以进行预设测试项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86521.6A CN114236150A (zh) | 2021-12-23 | 2021-12-23 | 样本架复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86521.6A CN114236150A (zh) | 2021-12-23 | 2021-12-23 | 样本架复用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36150A true CN114236150A (zh) | 2022-03-25 |
Family
ID=807617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86521.6A Pending CN114236150A (zh) | 2021-12-23 | 2021-12-23 | 样本架复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36150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299007A1 (en) * | 2007-05-30 | 2008-12-04 | Kiyoteru Noguchi | Specimen Rack and Specimen Carrier System |
CN204544263U (zh) * | 2015-03-27 | 2015-08-12 |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 | 试管送样架 |
CN106030312A (zh) * | 2013-12-20 | 2016-10-12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 |
CN111381063A (zh) * | 2018-12-28 | 2020-07-07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体外诊断分析仪及其样本架的复用方法 |
CN112446442A (zh) * | 2019-08-30 | 2021-03-05 | 苏州迈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信息匹配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2021
- 2021-12-23 CN CN202111586521.6A patent/CN11423615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299007A1 (en) * | 2007-05-30 | 2008-12-04 | Kiyoteru Noguchi | Specimen Rack and Specimen Carrier System |
CN106030312A (zh) * | 2013-12-20 | 2016-10-12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自动分析装置 |
CN204544263U (zh) * | 2015-03-27 | 2015-08-12 | 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 | 试管送样架 |
CN111381063A (zh) * | 2018-12-28 | 2020-07-07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体外诊断分析仪及其样本架的复用方法 |
CN112446442A (zh) * | 2019-08-30 | 2021-03-05 | 苏州迈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样本分析系统、信息匹配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14662B (zh) | 样本分析装置 | |
EP0293624B1 (en) | Sample ring for clinical analyzer network | |
EP1577675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fluids for analysis | |
CN108700603B (zh) | 自动分析装置 | |
EP1278067B1 (en) | Clinical analyzer with wash-free reagent dispenser | |
JP4108838B2 (ja) | 異なる内容物のキャリオーバーを防止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
EP2182362A2 (en) | Specimen analyzing apparatus and specimen analyzing method | |
JPH0894636A (ja) | 検体の自動分析方法および装置 | |
KR101120189B1 (ko) | 분석기, 자동 분석기, 액체를 분배 또는 흡인하는 방법, 제조품 및 수의학 분석기 | |
JPH1096734A (ja) | 分析システム | |
JP6651380B2 (ja) | 臨床検査装置 | |
US20200333367A1 (en) | Analysis method of automatic analyser | |
US20180299472A1 (en) | Automated inspection device for testing specimen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 |
CN110967501A (zh) | 一种样本检测方法、装置、样本分析仪及存储介质 | |
CN115951075A (zh) | 分析仪和分析仪调度方法 | |
US8900876B2 (en) | Abnormality-identifying method and analyzer | |
JP5174629B2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CN111381064B (zh) | 一种体外诊断分析仪及其提高样本架使用效率的方法 | |
CN114236150A (zh) | 样本架复用方法 | |
JP6210891B2 (ja) | 自動分析装置 | |
CN111919122A (zh) | 样本测定系统、架的运送方法 | |
EP4054406A1 (en) | Systems,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analyzing specimens | |
CN112415212A (zh) | 接驳装置、样本架操纵设备及自动检测系统 | |
CN214622685U (zh) | 一种自动进样装置和样本分析装置 | |
EP0705424A1 (en) | Front end apparatus and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