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31737A - 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31737A CN114231737A CN202111567182.7A CN202111567182A CN114231737A CN 114231737 A CN114231737 A CN 114231737A CN 202111567182 A CN202111567182 A CN 202111567182A CN 114231737 A CN114231737 A CN 11423173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
- baffle
- turbulence
- leaching
- j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2386 leach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6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9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2066 reaction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6632 reaction spe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90 sol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9 fine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6507 interph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3 sol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3/00—Extra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from ores or concentrates by wet processes
- C22B3/02—Apparatus therefor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3/00—Extra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from ores or concentrates by wet processes
- C22B3/04—Extra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from ores or concentrates by wet processes by leach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包括浸出容器、排液管、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循环管、出液管、加压容器、喷流管、射流喷管、加热式挡板装置;浸出容器的顶部设置有配液管和进料管,底部设置有排液管,并通过排液管连接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的出液端连接循环管;循环管上设置有循环阀和出液管,出液管上设置有出液阀;循环管通过加压容器连接喷流管,喷流管上设置有射流喷管,射流喷管远离喷流管的一端连通浸出容器,浸出容器内设置有加热式挡板装置。本装置采用高速射流驱动液体在浸出容器内进行循环流动,且浸出容器外还可加快液体分子的扩散效率及提高压力,促使液体加速渗透,大大提高浸出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浸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
背景技术
影响浸出率的因素有:浸出原料的组成、结构和粒度,浸出剂的浓度、温度、固液相间的相对流动速度和矿浆浓度、矿浆粘度等,且,浸出是一个复杂的多相反应过程,具体是在有液、固、气相参与下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过程;浸出速度不仅取决于化学反应速度,而且也取决于边界层或固体膜的扩散传质速度。当浸出过程速度受化学反应速度控制时,要提高浸出剂的浓度和浸出温度,减小固体物料的粒度以增大固体颗粒的反应表面积。当浸出过程速度受液-固相间扩散传质速度控制时,提高反应速度的有效措施强化浸出过程,例如采用高温、加压浸出技术或加强固液相间的相对流动速度等。现有的浸出装置多数是在浸出灌内增加加热设备或者喷射液体来扰动浸出灌内的物质,其强化浸出的方式较为单一,从而导致浸出效率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其采用高速射流驱动液体在浸出容器内进行循环流动,且浸出容器外还可加快液体分子的扩散效率及提高压力,促使液体加速渗透,大大提高浸出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包括浸出容器、排液管、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循环管、出液管、加压容器、喷流管、射流喷管、加热式挡板装置;
所述浸出容器的顶部设置有配液管和进料管,底部设置有排液管,并通过所述排液管连接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
所述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包括壳体、加压泵叶轮、变频电机;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加压泵叶轮,所述加压泵叶轮连接变频电机的输出轴,所述变频电机位于壳体外侧;所述壳体具有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连接排液管,所述进液端位于加压泵叶轮的轴向方向上,所述进液端和加压泵叶轮之间为扰流腔室,所述扰流腔室内设置有扰流柱主轴、第一扰流组和第二扰流组;所述扰流柱主轴同轴连接加压泵叶轮,其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扰流组,若干第一扰流组沿着扰流柱主轴的轴向设置,每一第一扰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扰流柱,若干第一扰流柱沿着扰流柱主轴的径向环绕设置,每一第一扰流柱与扰流腔室的内壁间隔设置;每一第一扰流组设置在相邻两第二扰流组之间,所述第二扰流组间隔设置在扰流腔室的内壁上,每一第二扰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二扰流柱,若干第二扰流柱沿着扰流柱主轴的径向环绕设置,每一第二扰流柱均与扰流柱主轴及第一扰流柱间隔设置,且相邻两第二扰流柱之间设置一个第一扰流柱;所述出液端位于加压泵叶轮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出液端连接循环管;
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循环阀和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位于循环阀和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之间,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出液阀;所述循环管通过加压容器连接喷流管,所述喷流管上设置有射流喷管,所述射流喷管远离喷流管的一端连通浸出容器;
所述浸出容器内设置有加热式挡板装置,所述加热式挡板装置包括两加热管、挡板、挡板固定板,两加热管均呈矩形框架结构,两者均平行于所述浸出容器的高度方向,且位于所述浸出容器中心线的相对两侧,每一加热管的顶部设置加热连接管,所述加热连接管背离加热管的一端从浸出容器的顶部伸出浸出容器外侧;每一加热管矩形框架的相对两侧边均设置有一挡板,该相对两侧边平行于所述浸出容器的高度方向,每一挡板平行于其板面的中心平面与浸出容器的中心线共面,所有挡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固连在挡板固定板上,所述挡板固定板连接浸出容器的内壁。
优选地,所述浸出容器的下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应部位于浸出容器。
优选地,所述挡板的底部延伸至加热管底部的下方,所述挡板的顶部位于加热管顶部的下方,所述加热管穿设挡板顶部所连接的挡板固定板;所述挡板固定板包括环形板和至少两延伸板,所述环形板的中心线与浸出装置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环形板被加热管穿设,其外环壁间隔设置至少两延伸板,并通过所述延伸板连接浸出容器的内壁。
优选地,所有挡板均布在环形板上,并与所述环形板的内环面连接;所述喷流管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射流喷管,若干射流喷管沿着浸出容器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有射流喷管连通浸出容器的一端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该竖直平面位于环形板和浸出容器的内壁之间,且与每一加热管一侧边上的挡板平行、与每一加热管另一侧边上的挡板垂直。
优选地,所有射流喷管位于挡板两端的挡板固定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加热管的侧边穿设挡板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挡板加强板,所述挡板加强板位于挡板两端的挡板固定板之间,且被所述加热管穿设。
优选地,所述喷流管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
优选地,所述浸出容器的顶部设置有观察口。
优选地,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排液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现了浸出工艺中的升温、加压、混合模块化设计,便于工艺扩展及维护,具体的,通过浸出容器内通过设置加热式挡板装置进行加热升温,通过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加压容器和压力调节阀来实现加压,并获得高速湍动,提高在浸出容器内的浸出效率,且,通过射流喷管的设置配合加热式挡板装置中挡板的设置,使得加压后的溶液在浸出容器中所形成的旋转式循环流动被截断,液体受到剪切作用,大量的漩涡分裂破碎及能量传递,使得细小的微观混合在大尺度宏观混合的环境中,从而提高液体的混和程度,大大提高浸出效率和生产效率。
2、本发明的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不仅可以实现液体的加压,还可以扰动液体,使得液体高度湍动,提高浸出效率,具体的,通过加压泵叶轮实现液体的加压循环,通过壳体的进液端和加压叶轮之间设置的扰流腔室使得液体在加压之前受到扰动,扰流腔室内通过设置多组第一扰流组和第二扰流组来形成迷宫式多级腔体,液体进入扰流腔室后受到随加压泵叶轮转动而转动的第一扰流柱的扰动,循环反应物在该种扰动下与第一扰流柱、第二扰流柱产生强剪切,从而获得高度湍流,高度湍动使得循环反应物的微团尺寸减小,进而大大加速了分子扩散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4是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上扰流腔室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5是加热式挡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7是图6安装在浸出容器内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图中:浸出容器1、观察口1-1、配液管1-2、进料管1-3、射流喷管1-4、排液阀2、排液管3、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4、壳体4-1、进液端4-1-1、出液端4-1-2、扰流腔室4-1-3、加压泵叶轮4-2、变频电机4-3、扰流柱主轴4-4、第一扰流柱4-5、第二扰流柱4-6、底座4-7、循环管5、出液管6、出液阀7、循环阀8、加压容器9、压力调节阀10、喷流管11、加热式挡板装置12、加热管12-1、挡板12-2、挡板固定板12-3、环形板12-3-1、延伸板12-3-2、挡板加强板12-4、温度传感器13。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在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中,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包括浸出容器1、排液管3、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4、循环管5、出液管6、加压容器9、喷流管11、射流喷管1-4、加热式挡板装置12。
所述浸出容器1的顶部设置有配液管1-2和进料管1-3,底部设置有排液管3,并通过所述排液管3连接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4;溶液通过配液管1-2进入到浸出容器1中,粉料和流体浆料通过进料管1-3进入到浸出容器1中,并在浸出容器1中与粉料、流体浆料混合成反应浆料,而后反应浆料从排液管3进到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4中,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观察浸出容器1内的反应情况,所述浸出容器1的顶部设置有观察口1-1,而为了控制浸出容器1内反应浆料进入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4与否,所述排液管3上设置有排液阀2,当排液阀2开启时,反应浆料能够进入到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4,当排液阀2关闭时,反应浆料不能进入到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4,其在浸出容器1中混合反应。
在本发明中,所述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4用于将进入其内的反应浆料加压及获得高度湍动,其具体结构为:所述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4包括壳体4-1、加压泵叶轮4-2、变频电机4-3;所述壳体4-1内安装有加压泵叶轮4-2,所述加压泵叶轮4-2连接变频电机4-3的输出轴,所述变频电机4-3位于壳体4-1外侧,所述变频电机4-3可带动加压泵叶轮4-2转动,实现反应浆料的加压泵出;所述壳体4-1具有进液端4-1-1和出液端4-1-2,所述进液端4-1-1连接排液管3,所述进液端4-1-1位于加压泵叶轮4-2的轴向方向上,所述进液端4-1-1和加压泵叶轮4-2之间为扰流腔室4-1-3,所述扰流腔室4-1-3内设置有扰流柱主轴4-4、第一扰流组和第二扰流组;所述扰流柱主轴4-4同轴连接加压泵叶轮4-2,其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扰流组,若干第一扰流组沿着扰流柱主轴4-4的轴向设置,每一第一扰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扰流柱主轴4-5,若干第一扰流柱主轴4-5沿着扰流柱主轴4-4的径向环绕设置,每一第一扰流柱主轴4-5与扰流腔室4-1-3的内壁间隔设置;每一第一扰流组设置在相邻两第二扰流组之间,所述第二扰流组间隔设置在扰流腔室4-1-3的内壁上,每一第二扰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二扰流柱主轴4-6,若干第二扰流柱主轴4-6沿着扰流柱主轴4-4的径向环绕设置,每一第二扰流柱主轴4-6均与扰流柱主轴4-4及第一扰流柱主轴4-5间隔设置,且相邻两第二扰流柱主轴4-6之间设置一个第一扰流柱主轴4-5;所述出液端4-1-2位于加压泵叶轮4-2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出液端4-1-2连接循环管5。在所述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4中,扰流柱主轴4-4在加压泵叶轮4-2的带动下带动第一扰流柱主轴4-5高速转动,第一扰流柱主轴4-5和第二扰流柱主轴4-6使得扰流腔室4-1-3形成迷宫式多级腔室,第一扰流柱主轴4-5的高速转动使得第一扰流柱主轴4-5、第二扰流柱主轴4-6与扰流腔室4-1-3内的反应浆料产生强剪切,反应浆料获得高度湍动,高度湍动使得微团尺寸减小,大大加速了分子扩散的效率,加之加压泵叶轮4-2的加压作用,使得通过循环管5再次进入到浸出容器1的反应浆料能够很好的浸出,进一步提高了浸出效率。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4-1和变频电机4-3安装在底座4-7上;每一第一扰流组的若干第一扰流柱主轴4-5绕着扰流柱主轴4-4的径向均布设置,且每一第一扰流柱主轴4-5的长度方向延长线与扰流柱主轴4-4的中心轴线相交;每一第二扰流组的若干第二扰流柱主轴4-6绕着扰流柱主轴4-4的径向均布设置,且每一第二扰流柱主轴4-6的长度方向延长线与扰流柱主轴4-4的中心轴线相交;每一第一扰流柱主轴4-5不连接扰流柱主轴4-4的一端端部至扰流柱主轴4-4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扰流柱主轴4-6不连接扰流腔室4-1-3内壁的一端端部至扰流柱主轴4-4中心轴线之间的间距,以形成迷宫式结构,提高扰动的程度。
所述循环管5上设置有循环阀8和出液管6,所述出液管6位于循环阀8和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4之间,所述出液管6上设置有出液阀7,出液阀7和循环阀8不同时打开,当出液阀7打开时,通过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4泵出的溶液通过出液管6流出,当循环阀8打开时,通过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4泵出的溶液通过循环管5回流至浸出容器1中;所述循环管5通过加压容器9连接喷流管11,所述喷流管11上设置有射流喷管1-4,所述射流喷管1-4远离喷流管11的一端连通浸出容器1,从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4泵出的溶液在循环管5上经加压容器9再次加压后通过射流喷管1-4喷入浸出容器1中,该加压进一步加快了溶液对细小颗粒的渗透,及提高了溶液在浸出容器1内的循环流动,从而提高了浸出效率。优选地,所述喷流管11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10,通过压力调节阀10的开度,进一步提高溶液喷射的流速和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浸出容器1内设置有加热式挡板装置12,所述加热式挡板装置12包括两加热管12-1、挡板12-2、挡板固定板12-3,两加热管12-1均呈矩形框架结构,两者均平行于所述浸出容器1的高度方向,且位于所述浸出容器1中心线的相对两侧,每一加热管12-1的顶部设置加热连接管,所述加热连接管背离加热管12-1的一端从浸出容器1的顶部伸出浸出容器1外侧,以连接加热电源;每一加热管12-1矩形框架的相对两侧边均设置有一挡板12-2,该相对两侧边平行于所述浸出容器1的高度方向,每一挡板12-2平行于其板面的中心平面与浸出容器1的中心线共面,所有挡板12-2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固连在挡板固定板12-3上,所述挡板固定板12-3连接浸出容器1的内壁,所述加热管12-1和挡板12-2,通过挡板固定板12-3安装在浸出容器1内。在本发明中,加热式挡板装置12用于加热浸出容器1内的液体,加大浸出反应的可能性及进行的限度,提高浸出效率,同时,加热式挡板装置12可以破坏浸出容器1内液体形成循环流动后所产生的旋涡现象,其中,加热管12-1能够加热溶液,其热量不仅可以通过自身接触溶液传递出去,还可以通过挡板12-2和挡板固定板12-3进行传递,加快加热速度,同时,挡板12-2的设置截断了旋涡,扰动溶液,提高溶液的浸出效率。优选地,所述挡板12-2的底部延伸至加热管12-1底部的下方,所述挡板12-2的顶部位于加热管12-1顶部的下方,所述加热管12-1穿设挡板12-2顶部所连接的挡板固定板12-3;所述挡板固定板12-3包括环形板12-3-1和至少两延伸板12-3-2,所述环形板12-3-1的中心线与浸出装置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环形板12-3-1被加热管12-1穿设,其外环壁间隔设置至少两延伸板12-3-2,并通过所述延伸板12-3-2连接浸出容器1的内壁,以使得挡板固定板12-3能够供溶液通过,同时不妨碍加热管12-1和挡板12-2固定在浸出容器1中;进一步优选地,所有挡板12-2均布在环形板12-3-1上,并与所述环形板12-3-1的内环面连接;所述喷流管11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射流喷管1-4,若干射流喷管1-4沿着浸出容器1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有射流喷管1-4连通浸出容器1的一端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该竖直平面位于环形板12-3-1和浸出容器1的内壁之间,且与每一加热管12-1一侧边上的挡板12-2平行、与每一加热管12-1另一侧边上的挡板12-2垂直,即,通过上述的设置,射流喷管1-4喷射的高速液体在浸出容器1中成旋转式流动,如图7中箭头所示,而多个射流喷管1-4的设置加速了浸出容器1内液体的流动,使得浸出容器1内液体产生循环流动或总体流动,形成了大尺度的宏观混合,其次,挡板12-2沿着高速液体旋转流动方向的切向设置,可形成流速梯度,旋转的液体被挡板12-2截断,并在挡板12-2的边沿形成大量的细小旋涡,挡板12-2使得液体形成剪切作用,大量的漩涡分裂破碎及能量传递,能使细小的微观混合在大尺度宏观混合的环境中,从而使得到液体更加充分的混和,提高浸出效率。进一步地,所有射流喷管1-4位于挡板12-2两端的挡板固定板12-3之间;所述加热管12-1的侧边穿设挡板12-2的中部;所述挡板12-2上设置有挡板加强板12-4,所述挡板加强板12-4位于挡板12-2两端的挡板固定板12-3之间,且被所述加热管12-1穿设。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将加热管12-1、挡板12-2、挡板固定板12-3和挡板加强板12-4焊接成一体,以便于将加热式挡板装置12安装在浸出容器1中,且既增加整体结构强度又增加散热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浸出容器1的下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3,所述温度传感器13的感应部位于浸出容器1,优选设置于浸出容器1的下部,以用于测量浸出容器1内液体的温度。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溶液通过配液管1-2进入到浸出容器1中,粉料和流体浆料通过进料管1-3进入到浸出容器1中,在浸出容器1中,溶液、粉料、流体浆料混合成反应溶液,打开排液阀2、循环阀8和压力调节阀10,关闭出液阀7,同时开启变频电机4-3,在变频电机4-3的作用下,浸出容器1内形成的反应溶液通过排液管3被抽至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4的壳体4-1内,首先进入到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4的扰流腔室4-1-3中,反应溶液在扰流腔室4-1-3内被随加压泵叶轮4-2的转动而转动的第一扰流柱主轴4-5扰动,反应溶液受到多级剪切作用,获得高度湍动,高度湍动使得反应溶液中的微团尺寸减小,大大加速了分子扩散的效率,扰动后的反应溶液经加压泵叶轮4-2加压后从出液端4-1-2泵出,进入循环管5内,并经加压容器9再次加压和压力调节阀10加压调速,进入喷流管11中,而后从射流喷管1-4高速射流回浸出容器1中,并在浸出容器1中形成旋转式的循环流动,浸出容器1中的加热式挡板装置12的加热管12-1将旋转流动的溶液进行加热,挡板12-2扰动旋转液体,破坏浸出容器1内液体形成循环流动后所产生的旋涡现象,并在其边沿形成大量的细小旋涡,挡板12-2使得液体形成剪切作用,大量的漩涡分裂破碎及能量传递,能使细小的微观混合在大尺度宏观混合的环境中,从而使得到液体更加充分的混和,提高浸出效率,旋转液体在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4的作用下,再次通过排液管3进入到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4中进行扰动加压,再次循环,直至浸出结束后,关闭循环阀8、打开出液阀7,从出液管6中泵出。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浸出容器、排液管、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循环管、出液管、加压容器、喷流管、射流喷管、加热式挡板装置;
所述浸出容器的顶部设置有配液管和进料管,底部设置有排液管,并通过所述排液管连接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
所述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包括壳体、加压泵叶轮、变频电机;所述壳体内安装有加压泵叶轮,所述加压泵叶轮连接变频电机的输出轴,所述变频电机位于壳体外侧;所述壳体具有进液端和出液端,所述进液端连接排液管,所述进液端位于加压泵叶轮的轴向方向上,所述进液端和加压泵叶轮之间为扰流腔室,所述扰流腔室内设置有扰流柱主轴、第一扰流组和第二扰流组;所述扰流柱主轴同轴连接加压泵叶轮,其上间隔设置有若干第一扰流组,若干第一扰流组沿着扰流柱主轴的轴向设置,每一第一扰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一扰流柱,若干第一扰流柱沿着扰流柱主轴的径向环绕设置,每一第一扰流柱与扰流腔室的内壁间隔设置;每一第一扰流组设置在相邻两第二扰流组之间,所述第二扰流组间隔设置在扰流腔室的内壁上,每一第二扰流组包括间隔设置的若干第二扰流柱,若干第二扰流柱沿着扰流柱主轴的径向环绕设置,每一第二扰流柱均与扰流柱主轴及第一扰流柱间隔设置,且相邻两第二扰流柱之间设置一个第一扰流柱;所述出液端位于加压泵叶轮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出液端连接循环管;
所述循环管上设置有循环阀和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位于循环阀和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之间,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出液阀;所述循环管通过加压容器连接喷流管,所述喷流管上设置有射流喷管,所述射流喷管远离喷流管的一端连通浸出容器;
所述浸出容器内设置有加热式挡板装置,所述加热式挡板装置包括两加热管、挡板、挡板固定板,两加热管均呈矩形框架结构,两者均平行于所述浸出容器的高度方向,且位于所述浸出容器中心线的相对两侧,每一加热管的顶部设置加热连接管,所述加热连接管背离加热管的一端从浸出容器的顶部伸出浸出容器外侧;每一加热管矩形框架的相对两侧边均设置有一挡板,该相对两侧边平行于所述浸出容器的高度方向,每一挡板平行于其板面的中心平面与浸出容器的中心线共面,所有挡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固连在挡板固定板上,所述挡板固定板连接浸出容器的内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出容器的下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感应部位于浸出容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底部延伸至加热管底部的下方,所述挡板的顶部位于加热管顶部的下方,所述加热管穿设挡板顶部所连接的挡板固定板;所述挡板固定板包括环形板和至少两延伸板,所述环形板的中心线与浸出装置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环形板被加热管穿设,其外环壁间隔设置至少两延伸板,并通过所述延伸板连接浸出容器的内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挡板均布在环形板上,并与所述环形板的内环面连接;所述喷流管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射流喷管,若干射流喷管沿着浸出容器的高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所有射流喷管连通浸出容器的一端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该竖直平面位于环形板和浸出容器的内壁之间,且与每一加热管一侧边上的挡板平行、与每一加热管另一侧边上的挡板垂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射流喷管位于挡板两端的挡板固定板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的侧边穿设挡板的中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上设置有挡板加强板,所述挡板加强板位于挡板两端的挡板固定板之间,且被所述加热管穿设。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流管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出容器的顶部设置有观察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排液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67182.7A CN114231737A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67182.7A CN114231737A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31737A true CN114231737A (zh) | 2022-03-25 |
Family
ID=807598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67182.7A Pending CN114231737A (zh) | 2021-12-20 | 2021-12-20 | 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31737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98320U (zh) * | 2010-01-08 | 2010-10-06 | 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含金黄铜矿反应装置 |
CN105363380A (zh) * | 2015-10-27 | 2016-03-02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基于射流混合的外循环式矿浆预处理装置及方法 |
CN205392308U (zh) * | 2016-03-04 | 2016-07-27 | 广州虹之源科技有限公司 | 射流搅拌系统 |
CN205413365U (zh) * | 2015-12-14 | 2016-08-03 | 中国矿业大学 | 用于微细粒矿物浮选的调浆搅拌槽 |
CN211612398U (zh) * | 2019-12-26 | 2020-10-02 | 广东瑞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大单体混合搅拌设备 |
CN212713690U (zh) * | 2020-07-31 | 2021-03-16 | 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选冶实验室分公司 | 一种外循环浸出装置 |
CN216617905U (zh) * | 2021-12-20 | 2022-05-27 | 广西汇元锰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 |
-
2021
- 2021-12-20 CN CN202111567182.7A patent/CN11423173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598320U (zh) * | 2010-01-08 | 2010-10-06 | 厦门紫金矿冶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含金黄铜矿反应装置 |
CN105363380A (zh) * | 2015-10-27 | 2016-03-02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基于射流混合的外循环式矿浆预处理装置及方法 |
CN205413365U (zh) * | 2015-12-14 | 2016-08-03 | 中国矿业大学 | 用于微细粒矿物浮选的调浆搅拌槽 |
CN205392308U (zh) * | 2016-03-04 | 2016-07-27 | 广州虹之源科技有限公司 | 射流搅拌系统 |
CN211612398U (zh) * | 2019-12-26 | 2020-10-02 | 广东瑞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大单体混合搅拌设备 |
CN212713690U (zh) * | 2020-07-31 | 2021-03-16 | 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选冶实验室分公司 | 一种外循环浸出装置 |
CN216617905U (zh) * | 2021-12-20 | 2022-05-27 | 广西汇元锰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561501Y (zh) | 一种溶解混合装置 | |
CN101541691A (zh) | 用于混合高粘性液体和气体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1402025A (zh) | 一种卧式螺旋固液混合装置 | |
CN102219295B (zh) | 一种高锰酸盐复合药剂的溶解投加系统 | |
CN106475229B (zh) | 浮选雾化加药装置 | |
CN211612398U (zh) | 一种大单体混合搅拌设备 | |
CN108325462A (zh) | 一种高效的机械搅拌与通气搅拌结合的搅拌装置 | |
CN107537338A (zh) | 一种高效混合技术与节能装备 | |
CN107915288A (zh) | 一种混凝剂投加装置 | |
CN114231737A (zh) | 一种高压射流驱动浸出装置 | |
CN204583494U (zh) | 一种射流冲击式叶轮搅拌装置 | |
SE458122B (sv) | Anordning foer att blanda och/eller lyfta ett medium i vaetskeform, saerskilt foer fermentering av mikroorganismer | |
CN216617905U (zh) | 一种高度湍动加压输装置 | |
CN108404700B (zh) | 一种无内导流筒的气升式旋环流高效循环混合装置 | |
EP3160625B1 (en) | A reactor for mixing liquid, gas and solid material | |
CN1994548A (zh) | 流体驱动叶轮搅拌式反应装置 | |
CN207446008U (zh) | 一种文丘里混合器喷嘴及文丘里混合器 | |
CN206381996U (zh) | 一种氢化反应釜 | |
KR102314580B1 (ko) | 교반기 | |
CN115888521A (zh) | 一种液体材料混合设备 | |
CN206366357U (zh) | 一种带有配色罐的搅拌罐 | |
CN203355669U (zh) | 一种带有可转动喷嘴的搅拌机 | |
CN105521738B (zh) | 一种集成式难选细煤调浆设备 | |
CN212595054U (zh) | 一种用于制备纳米微球堵水调剖剂的装置 | |
CN200963574Y (zh) | 流体驱动叶轮搅拌式反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2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