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30227B - 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30227B CN114230227B CN202111592401.7A CN202111592401A CN114230227B CN 114230227 B CN114230227 B CN 114230227B CN 202111592401 A CN202111592401 A CN 202111592401A CN 114230227 B CN114230227 B CN 1142302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ud
- sodium
- concrete
- parts
- we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40/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influencing or modifying the propertie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mpositions, e.g. their setting or hardening ability
- C04B40/0028—Aspects relating to the mixing step of the mortar preparation
- C04B40/0039—Premixtures of ingredie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原料包括聚乙二醇、对氨基苯磺酸钠、焦亚硫酸钠、聚丙烯酸钠和聚合多元醇。本发明提供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在混凝土原材料变动较大,尤其是原材料含泥量较大以及原材料含泥量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均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分散性和包裹性等工作性能,具有优异的适应性和更好的作用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骨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是由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砂、石作为骨料,与水按一定比例搅拌而得。目前,水泥材料越磨越细,当水泥颗粒遇到拌合水时,水泥颗粒易形成立体的三维絮凝结构,从而导致约10%-30%的拌合水被包裹在絮凝结构中无法自由流动,丧失润滑作用,使得拌合物的流动性大大降低。然而,普通减水剂并不能有效分散特细水泥颗粒的絮凝结构,而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混凝土减胶剂可以有效分散这些絮凝结构。
混凝土减胶剂不仅可以使得水泥颗粒更充分地与水接触,提高其反应活性,还可以充分活化具有潜在活性的矿物掺和料,从而提高胶凝材料的水化程度,达到提高混凝土强度或降低水泥用量的目的。目前,随着河沙的匮乏,混凝土制备过程中逐渐开始使用人工骨料,而人工骨料的含泥量较大,并且不同批次的人工骨料质量波动很大,特别是含泥量/泥块量相差较大。人工骨料的含泥量不仅对混凝土减水剂的效果影响显著,也会对混凝土减胶剂产生影响。
CN108585592A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混凝土增效剂包括:聚丙烯酰胺7%-12%、亚硫酸钠4%-18%、多元醇5%-7%、三异丙醇胺和甲酸钙混合物10%-15%、二乙烯三胺五羧酸钠3%-5%、六偏磷酸钠2%-4%,余量为水。该混凝土增效剂能够促进水泥水化,降低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工作性能。
CN112358224A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质量百分比计,所述混凝土减胶剂包括:复合醇胺40-59%、聚合醇胺5-8%、聚合多元醇5-8%、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0-10%、β-环糊精0-5%,余量为水;所述复合醇胺由三异丙醇胺、三乙醇胺、二乙醇单异丙醇胺和单乙醇二异丙醇胺复合而成。该混凝土减胶剂在有效降低水泥用量的前提下,可有效保证所得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渗性能、抗冻性能和抗碳化性能等。
CN113173733A公开了一种增效减胶型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以质量份计,所述增效减胶型混凝土外加剂包括:聚羧酸减水剂5-20份,聚羧酸保塌剂1-10份,减胶剂2-8份,引气剂0.01-0.1份,消泡剂0.01-0.05份,保水剂1-3份,缓凝剂0-3份,PH调节剂0.01-0.1份,水60-70份。该混凝土外加剂同时具有减胶和减水的效果,促进胶凝材料充分水化,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上述文献中的混凝土减胶剂均有效提高了胶凝材料的水化效果,以及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但是均未考虑混凝土原材料变动较大,尤其是原材料中含泥量对碱胶剂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因此,在混凝土原材料含泥量较大,以及原材料含泥量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混凝土减胶剂稳定的工作效果,提高混凝土减胶剂对不同含泥量的适应性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提供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在混凝土原材料变动较大,尤其是原材料含泥量较大以及原材料含泥量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均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分散性和包裹性等工作性能,具有优异的适应性和更好的作用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原料包括聚乙二醇、对氨基苯磺酸钠、焦亚硫酸钠、聚丙烯酸钠和聚合多元醇。
本发明提供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通过聚乙二醇、对氨基苯磺酸钠、焦亚硫酸钠之间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了混凝土减胶剂对不同含泥量的适应性。其中,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2000(聚乙二醇2000)。由于聚乙二醇和对氨基苯磺酸钠的空间尺寸较小,易被泥土优先吸附进入层间,从而阻止了混凝土减胶剂和减水剂的侧链伸入泥土层间;而焦亚硫酸钠具有优异的分散性能,可以优先吸附在泥土颗粒表面,进一步阻碍了与混凝土减胶剂和减水剂在泥土颗粒表面的吸附,降低了混凝土减胶剂和减水剂的消耗。因此,使得混凝土减胶剂和混凝土减水能够吸附在水泥颗粒的表面,增大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间位阻,有效避免了水泥颗粒团聚生成絮凝结构,从而提升了混凝土减胶剂对不同含泥量的适应性,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以及促进水泥水化反应提高混凝土强度。
此外,当混凝土的原材料包含蒙脱土和/或高岭土等材料时,加入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减胶剂不仅可以使混凝土的流动性变大,包裹性变好,还可以提升混凝土后期强度。
本发明中提供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中聚丙烯酸钠和聚合多元醇之间具有协同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对不同原材料的适应性。其中,聚丙烯酸钠不仅具有增稠携砂、降低压裂液流失的作用,还具有缓阻作用,能使压力的传递损失下降;并且聚丙烯酸钠能改善水泥在水中的分散性,从而减少水泥混合时所需的水量,提高所制混凝土的强度。聚合多元醇能够提高混凝土的保水性和分散性,促进水泥的水化程度,从而使得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对不同材料有更好的适应性。
因此,本发明提供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中同时引入聚乙二醇、对氨基苯磺酸钠、焦亚硫酸钠、聚丙烯酸钠和聚合多元醇组分,在上述组分的相互配合下,即使在混凝土原材料变动较大,尤其是原材料含泥量较大以及原材料含泥量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本发明提供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均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分散性和包裹性等工作性能,具有优异的适应性和更好的作用效果。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中聚乙二醇的重量份为0.1~0.3份,例如可以是0.1份、0.12份、0.14份、0.16份、0.18份、0.2份、0.22份、0.24份、0.26份、0.28份或0.3份,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0.15~0.25份。
本发明限定了聚乙二醇的重量份为0.1~0.3份,当聚乙二醇的含量低于0.1份时,会导致减胶剂抗泥效果变差,从而影响坑泥型减胶剂的效果,这是由于聚乙二醇独特的化学结构能减少混凝土中泥粉对外加剂的吸附;当聚乙二醇的含量高于0.3份时,会导致混凝土强度出现受损的现象,这是由于过多的聚乙二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中对氨基苯磺酸钠的重量份为0.1~0.3份,例如可以是0.1份、0.12份、0.14份、0.16份、0.18份、0.2份、0.22份、0.24份、0.26份、0.28份或0.3份,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0.15~0.25份。
本发明限定了对氨基苯磺酸钠的重量份为0.1~0.3份,当对氨基苯磺酸钠的含量低于0.1份时,会导致减胶剂抗泥效果变差,并且会导致混凝土工作性能变差,这是由于对氨基苯磺酸钠是一种牺牲剂,用量过少不足以消耗砂石材料中的泥粉,从而会让更多泥粉去吸附外加剂消耗外加剂;当对氨基苯磺酸钠的含量高于0.3份时,会导致混凝土强度出现受损的现象,这是由于过多的对氨基苯磺酸钠会对混凝土强度有负面影响。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中焦亚硫酸钠的重量份为0.5~1.0份,例如可以是0.5份、0.55份、0.6份、0.65份、0.7份、0.75份、0.8份、0.85份、0.9份、0.95份或1.0份,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0.6~0.9份。
本发明限定了焦亚硫酸钠的重量份为0.5~1.0份,当焦亚硫酸钠的含量低于0.5份时,会导致抗泥型混凝土的抗泥效果变差,并且会导致混凝土经时损失增大,这是由于焦亚硫酸钠有抗吸附的功能,而且有利于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当焦亚硫酸钠的含量高于1.0份时,会导致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可能受阻,这是由于过多的焦亚硫酸钠用到混凝土会有早强作用,从而影响混凝土后期强度。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中聚丙烯酸钠的重量份为0.1~0.3份,例如可以是0.1份、0.12份、0.14份、0.16份、0.18份、0.2份、0.22份、0.24份、0.26份、0.28份或0.3份,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中聚合多元醇的重量份为4~6份,例如可以是4份、4.2份、4.4份、4.6份、4.8份、5份、5.2份、5.4份、5.6份、5.8份或6份,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还包括三聚磷酸钠和乙酸钠。
本发明提供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中还加入了三聚磷酸钠和乙酸钠,这是由于聚丙烯酸钠容易导致混凝土成型早期出现早凝的现象,引入三聚磷酸钠和乙酸钠能够延缓水泥凝结硬化,延长水泥水化反应的时间,有效避免混凝土成型早期出现的早凝现象。此外,本发明同时引入三聚磷酸钠无机缓凝剂和乙酸钠有机缓凝剂,能够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
优选地,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中三聚磷酸钠的重量份为0.5~1.2份,例如可以是0.5份、0.55份、0.6份、0.65份、0.7份、0.75份、0.8份、0.85份、0.9份、0.95份、1份、1.05份、1.1份、1.15份或1.2份,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中乙酸钠的重量份为1.5~2.0份,例如可以是1.5份、1.55份、1.6份、1.65份、1.7份、1.75份、1.8份、1.85份、1.9份、1.95份或2.0份,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还包括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和二乙醇胺。
优选地,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中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的重量份为0.2~0.5份,例如可以是0.2份、0.25份、0.3份、0.35份、0.4份、0.45份或0.5份,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中二乙醇胺的重量份为1.5~2.0份,例如可以是1.5份、1.55份、1.6份、1.65份、1.7份、1.75份、1.8份、1.85份、1.9份、1.95份或2.0份,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优选地,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还包括消泡剂。
优选地,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中消泡剂的重量份为0.01~0.02份,例如可以是0.01份、0.011份、0.012份、0.013份、0.014份、0.015份、0.016份、0.017份、0.018份、0.019份或0.02份,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第一方面所述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聚乙二醇、对氨基苯磺酸钠、焦亚硫酸钠、聚丙烯酸钠和聚合多元醇在溶剂中混合溶解,得到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
本发明提供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在常温常压下将原料混合溶解即可得到本发明的混凝土减胶剂,生产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所述聚丙烯酸钠加入溶剂中溶解后,加入所述焦亚硫酸钠、三聚磷酸钠和乙酸钠,溶解后得到一次混合溶液,将所述聚合多元醇、所述聚乙二醇、二乙醇胺和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加入所述一次混合溶液中溶解,得到二次混合溶液,随后将所述对氨基苯磺酸钠加入所述二次混合溶液中溶解,得到三次混合溶液,最后将消泡剂加入所述三次混合溶液溶解得到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
优选地,所述溶剂包括水。
优选地,所述溶解的过程均在搅拌条件下进行。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在混凝土原材料变动较大,尤其是原材料含泥量较大以及原材料含泥量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均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分散性和包裹性等工作性能,具有优异的适应性和更好的作用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原料包括:0.1份的聚乙二醇2000(25322-68-3)、0.3份的对氨基苯磺酸钠、0.5份的焦亚硫酸钠、0.2份的聚丙烯酸钠、4份的聚合多元醇(25322-69-4)、0.8份的三聚磷酸钠、1.5份的乙酸钠、0.2份的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AA/AMPS,40623-75-4)、2.0份的二乙醇胺、0.01份的消泡剂和90.4份的水。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0.2份聚丙烯酸钠加入90.4份水中溶解后,加入0.5份焦亚硫酸钠、0.8份三聚磷酸钠和1.5份乙酸钠,溶解后得到一次混合溶液,将4份聚合多元醇(25322-69-4)、0.1份聚乙二醇2000(25322-68-3)、2.0份二乙醇胺和0.2份AA/AMPS(40623-75-4)加入一次混合溶液中溶解,得到二次混合溶液,随后将0.3份对氨基苯磺酸钠加入二次混合溶液中溶解,得到三次混合溶液,最后将0.01份消泡剂加入所述三次混合溶液溶解得到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原料包括:0.2份的聚乙二醇2000(25322-68-3)、0.2份的对氨基苯磺酸钠、0.8份的焦亚硫酸钠、0.1份的聚丙烯酸钠、5份的聚合多元醇(25322-69-4)、0.8份的三聚磷酸钠、1.5份的乙酸钠、0.3份的AA/AMPS(40623-75-4)、1.5份的二乙醇胺、0.01份的消泡剂和89.6份的水。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0.1份聚丙烯酸钠加入89.6份水中溶解后,加入0.8份焦亚硫酸钠、0.8份三聚磷酸钠和1.5份乙酸钠,溶解后得到一次混合溶液,将5份聚合多元醇、0.2份聚乙二醇2000(25322-68-3)、1.5份二乙醇胺和0.3份AA/AMPS(40623-75-4)加入一次混合溶液中溶解,得到二次混合溶液,随后将0.2份对氨基苯磺酸钠加入二次混合溶液中溶解,得到三次混合溶液,最后将0.01份消泡剂加入所述三次混合溶液溶解得到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原料包括:0.3份的聚乙二醇2000(25322-68-3)、0.1份的对氨基苯磺酸钠、1.0份的焦亚硫酸钠、0.1份的聚丙烯酸钠、6份的聚合多元醇(25322-69-4)、0.5份的三聚磷酸钠、2.0份的乙酸钠、0.2份的AA/AMPS(40623-75-4)、1.5份的二乙醇胺、0.01份的消泡剂和88.3份的水。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0.1份聚丙烯酸钠加入88.3份水中溶解后,加入1.0份焦亚硫酸钠、0.5份三聚磷酸钠和2.0份乙酸钠,溶解后得到一次混合溶液,将6份聚合多元醇、0.3份聚乙二醇2000(25322-68-3)、1.5份二乙醇胺和0.2份AA/AMPS(40623-75-4)加入一次混合溶液中溶解,得到二次混合溶液,随后将0.1份对氨基苯磺酸钠加入二次混合溶液中溶解,得到三次混合溶液,最后将0.01份消泡剂加入所述三次混合溶液溶解得到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原料包括:0.15份的聚乙二醇2000(25322-68-3)、0.25份的对氨基苯磺酸钠、0.6份的焦亚硫酸钠、0.3份的聚丙烯酸钠、5份的聚合多元醇(25322-69-4)、1.2份的三聚磷酸钠、1.8份的乙酸钠、0.5份的AA/AMPS(40623-75-4)、1.8份的二乙醇胺、0.015份的消泡剂和88.385份的水。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0.3份聚丙烯酸钠加入88.385份水中溶解后,加入0.6份焦亚硫酸钠、1.2份三聚磷酸钠和1.8份乙酸钠,溶解后得到一次混合溶液,将5份聚合多元醇、0.15份聚乙二醇2000(25322-68-3)、1.8份二乙醇胺和0.5份AA/AMPS(40623-75-4)加入一次混合溶液中溶解,得到二次混合溶液,随后将0.25份对氨基苯磺酸钠加入二次混合溶液中溶解,得到三次混合溶液,最后将0.015份消泡剂加入所述三次混合溶液溶解得到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原料包括:0.25份的聚乙二醇2000(25322-68-3)、0.15份的对氨基苯磺酸钠、0.9份的焦亚硫酸钠、0.2份的聚丙烯酸钠、5份的聚合多元醇(25322-69-4)、0.8份的三聚磷酸钠、1.8份的乙酸钠、0.4份的AA/AMPS(40623-75-4)、1.6份的二乙醇胺、0.02份的消泡剂和88.88份的水。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0.2份聚丙烯酸钠加入88.88份水中溶解后,加入0.9份焦亚硫酸钠、0.8份三聚磷酸钠和1.8份乙酸钠,溶解后得到一次混合溶液,将5份聚合多元醇、0.25份聚乙二醇2000(25322-68-3)、1.6份二乙醇胺和0.4份AA/AMPS(40623-75-4)加入一次混合溶液中溶解,得到二次混合溶液,随后将0.15份对氨基苯磺酸钠加入二次混合溶液中溶解,得到三次混合溶液,最后将0.02份消泡剂加入所述三次混合溶液溶解得到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原料中聚乙二醇2000(25322-68-3)为0.05份,其余工艺参数及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原料中聚乙二醇2000(25322-68-3)为0.4份,其余工艺参数及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原料中对氨基苯磺酸钠为0.05份,其余工艺参数及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原料中对氨基苯磺酸钠为0.4份,其余工艺参数及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原料中焦亚硫酸钠为0.3份,其余工艺参数及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原料中焦亚硫酸钠为1.2份,其余工艺参数及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原料中除省去了聚乙二醇2000(25322-68-3)外,其余组分的份数不变,其余工艺参数及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原料中除省去了对氨基苯磺酸钠外,其余组分的份数不变,其余工艺参数及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原料中除省去了焦亚硫酸钠外,其余组分的份数不变,其余工艺参数及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4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原料中除省去了聚丙烯酸钠外,其余组分的份数不变,其余工艺参数及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5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原料中除省去了聚合多元醇(25322-69-4)外,其余组分的份数不变,其余工艺参数及操作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11和对比例1-5中所制备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掺入混凝土(混凝土的型号为C35;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掺入量为0.6wt%)后的性能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将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掺入不同配方的混凝土材料中(机制砂含泥量8%):
(1)配方1:水泥260kg/m3,矿粉80kg/m3,粉煤灰60kg/m3,石头960kg/m3,砂860kg/m3,外加剂10kg/m3,减胶剂2.4kg/m3,水165kg/m3;
(2)配方2:水泥260kg/m3,矿粉80kg/m3,粉煤灰60kg/m3,石头940kg/m3,砂880kg/m3,外加剂10kg/m3,减胶剂2.4kg/m3,水165kg/m3;
(3)配方3:水泥260kg/m3,矿粉80kg/m3,粉煤灰60kg/m3,石头920kg/m3,砂900kg/m3,外加剂10kg/m3,减胶剂2.4kg/m3,水165kg/m3;
实施例1中所制备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掺入含泥量不同配方的混凝土材料后的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由表1和的数据可得:
(1)实施例1-5中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在混凝土原材料含泥量较高的情况下仍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分散性和包裹性等工作性能,具有优异的含泥量适应性。
(2)实施例6和实施例7中混凝土减胶剂的抗泥效果低于实施例1,从而对混凝土的强度、分散性、流动性和包裹性等工作性能的改善效果也低于实施例1,这是由于实施例6中聚乙二醇的加入量过低,实施例7中聚乙二醇的加入量过高。聚乙二醇独特的化学结构能减少混凝土中泥粉对外加剂的吸附,当聚乙二醇的加入量过低时,会导致减胶剂的抗泥效果变差,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效果;当聚乙二醇的加入量过高时,过多的聚乙二醇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导致混凝土强度出现受损的现象。
(3)实施例8和实施例9中混凝土减胶剂的抗泥效果低于实施例1,从而对混凝土的强度、分散性、流动性和包裹性等工作性能的改善效果也低于实施例1,这是由于实施例8中对氨基苯磺酸钠的加入量过低,实施例9中对氨基苯磺酸钠的加入量过高。对氨基苯磺酸钠是一种牺牲剂,用量过少不足以消耗砂石材料中的泥粉,从而会让更多泥粉去吸附外加剂消耗外加剂,当对氨基苯磺酸钠的加入量过低时,会导致减胶剂抗泥效果变差,并且会导致混凝土工作性能变差;而当对氨基苯磺酸钠的加入量过高时,会对混凝土强度有负面影响,导致混凝土强度出现受损的现象。
(4)实施例10和实施例11中混凝土减胶剂的抗泥效果低于实施例1,从而对混凝土的强度、分散性、流动性和包裹性等工作性能的改善效果也低于实施例1,这是由于实施例10中焦亚硫酸钠的加入量过低,实施例11中焦亚硫酸钠的加入量过高。当焦亚硫酸钠的加入量过低时,会导致抗泥型混凝土的抗泥效果变差,并且会导致混凝土经时损失增大;当焦亚硫酸钠的加入量过高时,由于过多的焦亚硫酸钠用到混凝土会有早强作用,从而导致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受阻。
(5)对比例1-5中混凝土减胶剂的抗泥效果低于实施例1,从而对混凝土的强度、分散性、流动性和包裹性等工作性能的改善效果也低于实施例1,这是由于对比例1中省去了聚乙二醇,对比例2中省去了对氨基苯磺酸钠,对比例3中省去了焦亚硫酸钠,对比例4中省去了聚丙烯酸钠,对比例5中省去了聚合多元醇。由此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坑泥型减胶剂通过同时引入聚乙二醇、对氨基苯磺酸钠、焦亚硫酸钠、聚丙烯酸钠和聚合多元醇组分,在混凝土原材料含泥量较高的情况下仍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分散性和包裹性等工作性能,具有优异的含泥量适应性。
由表2中的数据可得:
将实施例1所制备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掺入含泥量不同的混凝土材料中,仍能够发挥稳定的效果,由此说明,即使在混凝土原材料含泥量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本发明提供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仍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流动性、分散性和包裹性等工作性能,具有优异的含泥量适应性和更好的作用效果。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原料包括:0.1~0.3重量份的聚乙二醇、0.1~0.3重量份的对氨基苯磺酸钠、0.5~1.0重量份的焦亚硫酸钠、0.1~0.3重量份的聚丙烯酸钠、4~6重量份的聚合多元醇、0.5~1.2重量份的三聚磷酸钠、1.5~2.0重量份的乙酸钠、0.2~0.5重量份的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1.5~2.0重量份的二乙醇胺和0.01~0.02重量份的消泡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中聚乙二醇的重量份为0.15~0.2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中对氨基苯磺酸钠的重量份为0.15~0.2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中焦亚硫酸钠的重量份为0.6~0.9份。
5.一种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聚乙二醇、对氨基苯磺酸钠、焦亚硫酸钠、聚丙烯酸钠、聚合多元醇、三聚磷酸钠、乙酸钠、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二乙醇胺和消泡剂在溶剂中混合溶解,得到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所述聚丙烯酸钠加入溶剂中溶解后,加入所述焦亚硫酸钠、三聚磷酸钠和乙酸钠,溶解后得到一次混合溶液,将所述聚合多元醇、所述聚乙二醇、二乙醇胺和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加入所述一次混合溶液中溶解,得到二次混合溶液,随后将所述对氨基苯磺酸钠加入所述二次混合溶液中溶解,得到三次混合溶液,最后将消泡剂加入所述三次混合溶液溶解得到所述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包括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的过程均在搅拌条件下进行。
9.一种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92401.7A CN114230227B (zh) | 2021-12-23 | 2021-12-23 | 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92401.7A CN114230227B (zh) | 2021-12-23 | 2021-12-23 | 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30227A CN114230227A (zh) | 2022-03-25 |
CN114230227B true CN114230227B (zh) | 2022-08-02 |
Family
ID=80762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92401.7A Active CN114230227B (zh) | 2021-12-23 | 2021-12-23 | 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3022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73970A (zh) * | 2022-05-27 | 2022-08-09 | 福建省磐石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高性能机制砂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745459A (zh) * | 2022-12-05 | 2023-03-07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提浆抗泥型减水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116535130B (zh) * | 2023-05-10 | 2024-10-22 | 山东恒丰天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小分子抗泥剂 |
CN116621491B (zh) * | 2023-05-24 | 2024-10-22 | 山东恒丰天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小分子抗泥剂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30740A (zh) * | 2017-03-17 | 2017-06-13 | 山东煜煌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聚羧酸减水剂与混凝土组成材料相容性的外加剂 |
CN110423037A (zh) * | 2019-07-17 | 2019-11-08 | 南京荣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423147A (zh) * | 2020-05-26 | 2020-07-17 | 南通瑞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358224A (zh) * | 2020-08-06 | 2021-02-12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2021
- 2021-12-23 CN CN202111592401.7A patent/CN11423022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30740A (zh) * | 2017-03-17 | 2017-06-13 | 山东煜煌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 一种改善聚羧酸减水剂与混凝土组成材料相容性的外加剂 |
CN110423037A (zh) * | 2019-07-17 | 2019-11-08 | 南京荣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423147A (zh) * | 2020-05-26 | 2020-07-17 | 南通瑞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12358224A (zh) * | 2020-08-06 | 2021-02-12 | 武汉理工大学 | 一种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30227A (zh) | 2022-03-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230227B (zh) | 一种抗泥型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2173730B (zh) | 一种高水充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896512B (zh) | 一种改善粘土对掺聚羧酸减水剂水泥混凝土体系负效应的屏蔽剂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5036587A (zh) | 一种高性能混凝土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784664B (zh) | 抗渗型速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233364A (zh) | 一种复合矿物掺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所述复合矿物掺合料的人工砂混凝土材料 | |
CN112358224A (zh) | 一种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0423037A (zh) | 一种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585592A (zh) | 一种混凝土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937839A (zh) | 一种用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960716A (zh) | 一种混凝土增效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658502B (zh) | 一种再生水稳用抗泥剂及其应用方法 | |
CN106517857B (zh) | 一种高含泥体系超长保坍混凝土专用型聚羧酸系减水剂 | |
CN107417153B (zh) | 一种混凝土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689658B (zh) | 一种泵送轻集料混凝土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935431A (zh) | 一种混凝土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 |
US11834373B2 (en) | Oil shale semicoke adsorption inhibit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in concrete preparation | |
CN114230230B (zh) | 一种机制砂调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16081976A (zh) | 一种高性能混凝土防腐增强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2838310B (zh) | 一种多功能型预拌砂浆稠化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315208B (zh) | 一种混凝土减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7759122A (zh) | 一种混凝土减胶剂 | |
CN111825366A (zh) | 一种混凝土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517852A (zh) | 一种预螯合铝离子的amps共聚物与硼酸盐复配的改性铝酸盐水泥缓凝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6023062B (zh) | 一种混凝土用水性增效剂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Room 101, Building 7, No. 439 Xinxing Road, Taiping Town, Conghu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10980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Jiye Changqing New Material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990 No. 2, shangdapu first economic cooperative, Gaopu village, Taiping Town, Conghua,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JIYE CHANGQING NEW MATERIAL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