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9980B - 神经刺激电极及其制造方法、神经刺激装置 - Google Patents
神经刺激电极及其制造方法、神经刺激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09980B CN114209980B CN202210164630.7A CN202210164630A CN114209980B CN 114209980 B CN114209980 B CN 114209980B CN 202210164630 A CN202210164630 A CN 202210164630A CN 114209980 B CN114209980 B CN 11420998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 catheter
- stimulation
- sleeve
- contac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02—Details
- A61N1/04—Electrodes
- A61N1/05—Electrodes for implantation or insertion into the body, e.g. heart electrode
- A61N1/0551—Spinal or peripheral nerve electrod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5—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61N1/3605—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 A61N1/3606—Implantable neurostimulators for stimulating central or peripheral nerve system adapted for a particular treatment
- A61N1/36067—Movement disorders, e.g. tremor or Parkinson diseas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Neur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神经刺激电极及其制造方法、神经刺激装置,其中神经刺激电极包括套管以及设置于套管内的多根导丝,套管包括第一导管、第二导管以及连接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防感染阻隔管,第一导管外壁上嵌有多个刺激触点,第二导管外壁上嵌有多个脉冲发送触点,刺激触点通过导丝与脉冲发送触点连接,且刺激触点、导丝和脉冲发送触点为一一对应关系。本发明套管中防感染阻隔管的设置可避免植入伤口处发生感染,且将防感染阻隔管设置为弹簧状可缓解感染深度的延伸,有效降低感染程度;设置刺激触点和脉冲发送触点嵌入套管上,使得神经刺激电极整体横向直径相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存在凹凸不平的感官体验,使电极植入过程中更加顺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刺激电极及其制造方法、神经刺激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刺激装置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疾病的治疗,如帕金森症等。神经刺激装置包括神经刺激电极,神经刺激电极的一端植入人体神经组织附近,另一端与体外脉冲发射器连接,体外脉冲发生器输出脉冲信号通过神经刺激电极传输到人体神经组织附近,以到达刺激神经的目的。神经刺激电极穿过的人体组织部分由于设置的神经刺激电极极易出现感染,且感染一旦发生,极其容易从人体组织外部沿神经刺激电极形成深度感染,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且现有的神经刺激电极往往由于触点的设置,使得神经刺激电极表面极其不平整,进而在神经刺激电极置入人体过程中出现凹凸不平的感官,降低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神经刺激电极穿过人体部分极其容易产生深度感染,且现有的神经刺激电极表面凹凸不平,降低用户使用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神经刺激电极,包括套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套管内的多根导丝,所述套管包括第一导管、第二导管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防感染阻隔管,所述第一导管外壁上嵌有多个刺激触点,所述第二导管外壁上嵌有多个脉冲发送触点,所述刺激触点通过所述导丝与所述脉冲发送触点连接,且所述刺激触点、所述导丝和所述脉冲发送触点为一一对应关系。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管嵌有所述刺激触点处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导管未嵌有所述刺激触点处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导管嵌有所述脉冲发送触点处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导管未嵌有所述脉冲发送触点处的直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套管为单通道管道或多通道管道,所述导丝设置于所述套管通道内,且所述导丝的一端从所述第一导管的刺激触点嵌入点伸出与所述刺激触点连接,所述导丝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导管的脉冲发送触点嵌入点伸出与所述脉冲发送触点连接。
优选地,所述导丝外部涂有绝缘材料,所述绝缘材料为PTFE、ETFE、PFA、PI或PA。
优选地,所述防感染阻隔管为弹簧状,弹簧状的所述防感染阻隔管材料为铂铱、镍钛、MP35N或不锈钢,且弹簧状的所述防感染阻隔管外表面涂有绝缘材料;或
所述防感染阻隔管为表面凹凸不平的直管状,且表面凹凸不平的直管状的所述防感染阻隔管材料为TPU或PA。
优选地,所述神经刺激电极还包括防脱扣,所述防脱扣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管上,以在所述第一导管埋入人体内时对其进行固定,防止所述神经刺激电极与人体组织产生相对位移。
优选地,所述防脱扣为倒钩状、伞状或弹簧状。
优选地,所述防感染阻隔管、所述刺激触点、所述脉冲发送触点和所述导丝的材料为铂铱、镍钛、MP35N或不锈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神经刺激电极制作方法,包括
通过防感染阻隔管将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连接形成套管;
将多根导丝穿入所述套管通道内,并将所述导丝的两端分别从刺激触点嵌入点和脉冲发送触点嵌入点伸出,且所述导丝、所述刺激触点嵌入点和所述脉冲发送触点嵌入点一一对应;
将所有刺激触点环和所有脉冲发送触点环嵌在所述套管上,形成多个刺激触点和多个脉冲发送触点;
将防脱扣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管上,形成神经刺激电极;
其中,将所有刺激触点环和所有脉冲发送触点环嵌在所述套管上,形成多个刺激触点和多个脉冲发送触点步骤包括:
拉伸所述套管以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处于拉伸状态,处于拉伸状态的所述套管直径小于处于放松状态的所述套管直径;
将所有刺激触点环分别套装于所述套管的各个刺激触点嵌入点,并将各个所述刺激触点环分别与对应所述刺激触点嵌入点伸出的导丝焊接,同时将所有脉冲发送触点环分别套装于所述套管的各个脉冲发送触点嵌入点,并将各个所述脉冲发送触点环分别与对应所述脉冲发送触点嵌入点伸出的导丝焊接;
放开所述套管以使其恢复弹性形变处于放松状态,所有所述刺激触点环嵌入各个所述刺激触点嵌入点形成多个刺激触点,所有所述脉冲发送触点环嵌入各个所述脉冲发送触点嵌入点形成多个脉冲发送触点,且所述第一导管嵌有所述刺激触点处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导管未嵌有所述刺激触点处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导管嵌有所述脉冲发送触点处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导管未嵌有所述脉冲发送触点处的直径相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神经刺激装置,所述神经刺激装置包括神经刺激信号发生器以及神经刺激电极,所述神经刺激电极与所述神经刺激信号发生器连接,神经刺激信号发生器生成的神经刺激信号由所述神经刺激电极输入体内,对神经进行刺激。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中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套管中防感染阻隔管的设置可避免植入伤口处发生感染,且将防感染阻隔管设置为弹簧状或表面凹凸不平的直管状可缓解感染深度的延伸,有效降低感染程度;设置刺激触点和脉冲发送触点嵌入套管上,使得神经刺激电极整体横向直径相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存在凹凸不平的感官体验,使电极植入过程中更加顺畅;防脱扣的设置可有效防止神经刺激电极与人体组织发生位移。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神经刺激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神经刺激电极中弹簧状防感染阻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神经刺激电极中直筒状防感染阻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神经刺激电极中防脱扣为伞状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神经刺激电极中防脱扣为弹簧状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神经刺激电极的多通道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神经刺激电极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1为防脱扣,2为刺激触点,3为导丝,4为脉冲发送触点,5为防感染阻隔管,6为第一导管,7为第二导管,8为防拉伸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神经刺激装置包括神经刺激电极,神经刺激电极的一端植入人体神经组织附近,另一端与体外脉冲发射器连接,体外脉冲发生器输出脉冲信号通过神经刺激电极传输到人体神经组织附近,以到达刺激神经的目的。神经刺激电极穿过的人体组织部分由于设置的神经刺激电极极易出现感染,且感染一旦发生,极其容易从人体组织外部沿神经刺激电极形成深度感染,进而影响人体健康。且现有的神经刺激电极往往由于触点的设置,使得神经刺激电极表面极其不平整,进而在神经刺激电极置入人体过程中出现凹凸不平的感官,降低用户体验。
实施例一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神经刺激电极。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神经刺激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神经刺激电极包括套管以及设置于套管内的多根导丝3。
进一步地,套管设置为包括第一导管6、第二导管7和防感染阻隔管5,防感染阻隔管5在结构上连接第一导管6和第二导管7。第一导管6和第二导管7结构相同均匀设置,且均采用TPU、PA等中的一种材料制成。第一导管6和第二导管7外部均涂有生物相容性材料,以降低神经刺激电极进入人体后产生的排异反应。防感染阻隔管5可设置为均匀弹簧状(如图2所示),也可设置为表面凹凸不平的直管状(如图3所示),当防感染阻隔管5为弹簧状时,其材料为铂铱、镍钛、MP35N或不锈钢,此时弹簧状的防感染阻隔管外表面还涂有绝缘材料,绝缘材料可以选取PTFE、ETFE、PFA、PI或PA等;而当防感染阻隔管5可设置为表面凹凸不平的直管状时,直管状凹凸不平的表面可以为矩形波状,此时防感染阻隔管5的材料为TPU或PA。防感染阻隔管5的设置可有效降低电极植入伤口处发生感染,且将防感染阻隔管5设置为弹簧状或表面凹凸不平的直管状,一旦电极植入伤口处发生感染,由于防感染阻隔管5在电极植入伤口处呈螺旋式或凹凸不平的深入,可有效缓解感染深度的延伸,以降低感染程度。
导丝3的材料为铂铱、镍钛、MP35N或不锈钢等,且导丝3外部涂装有绝缘材料,以实现物理隔离,避免导丝3之间出现导通短路,使刺激信号更好地传递至神经组织。进一步导丝3外部涂装的绝缘材料可以为PTFE、ETFE、PFA、PI、PA等绝缘材料。套管内设有供导丝3穿过的通道,且套管可以设置为单通道管道,也可以设置为多通道管道(参考图6所示)。当套管为单通道管道时所有导丝3均设置于该通道内,但各个导丝3之间通过其表面涂装的绝缘材料进行绝缘隔绝;而当套管为多通道管道时,可将通道数量设置为与导丝3数量相同,每个通道内均贯穿一条导丝3,以进一步实现导丝3之间的物理隔离,避免导丝3之间出现导通短路,使刺激信号更好地传递至神经。且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神经刺激电极发生弯曲等拉伸状态时拉断导丝3,套管内的导丝3设置为非张紧状态,即其在套管内存在适量余量。
第一导管6外壁上嵌有多个刺激触点2,第二导管7外壁上嵌有多个脉冲发送触点4,刺激触点2通过导丝3与脉冲发送触点4连接,且刺激触点2、导丝3和脉冲发送触点4为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个刺激触点2均会通过一条导丝3与其对应的脉冲发送触点4连接,以确保刺激信号能更好地传递至对应的神经组织。刺激触点2和脉冲发送触点4的材料也设置为铂铱、镍钛、MP35N或不锈钢。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第一导管6和第二导管7因拉伸断裂,降低神经刺激电极的耐用性,第一导管6和第二导管7的部分内壁上还粘接有防拉伸管8,防拉伸管8的材料为PEEK、PSU或PI,防拉伸管8与第一导管6或第二导管7的粘接方式为热熔或灌胶。进一步地,第一导管6内的防拉伸管8粘接于第一导管6最后一个刺激触点2(即距离防感染阻隔管5最近的刺激触点2)与防感染阻隔管5之间的管段内壁上,第二导管7内的防拉伸管8粘接于第二导管7第一个脉冲发送触点4(即距离防感染阻隔管5最近的脉冲发送触点4)与防感染阻隔管5之间的管段内壁上。
更近一步地,单根导丝3分别与刺激触点2和脉冲发送触点4的连接方式为:设置于通道内的导丝3一端从第一导管6的刺激触点嵌入点伸出与刺激触点2连接,另一端从第二导管7的脉冲发送触点嵌入点伸出与脉冲发送触点4连接,导丝3与刺激触点2或脉冲发送触点4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电阻焊、激光焊、氩弧焊等。
且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本发明神经刺激电极还将套管中第一导管6嵌有刺激触点2处的直径与第一导管6未嵌有刺激触点2处(除第一导管前端收紧部分)的直径相同,第二导管7嵌有脉冲发送触点4处的直径与第二导管7未嵌有脉冲发送触点4处的直径相同,进而在神经刺激电极置入人体过程中不会存在凹凸不平的感官体验,使电极植入过程中更加顺畅。
本发明实施例神经刺激电极上还包括防脱扣1,以防止神经刺激电极植入人体后,由于用户动作而与人体组织发生相对位移,进而带动刺激触点发生位移,影响神经刺激电极的刺激效果。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防脱扣1设置于第一导管6上,且防脱扣1可为倒钩状、伞状或弹簧状。
更近一步地,当防脱扣1为倒钩状时(如图1所示),倒钩状防脱扣1包括第一柔性杆和第二柔性杆,第一柔性杆和第二柔性杆通过弹性部件连接,且第一柔性杆和第二柔性杆呈锐角。第一柔性杆通过插入第一导管6末端的形式固定于第一导管6上。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在使用时,第一导管6一端放置于穿刺针内腔中,医生将穿刺针刺入患者体内,神经刺激电极随穿刺针共同进入患者体内。当穿刺针到达指定位置后,穿刺针撤出,防脱扣1、第一导管6连同部分导丝3以及防感染阻隔管5留在患者体内,神经刺激电极的另一端在患者体外,连接神经刺激电极的信号发生器。由于穿刺针撤出,第二柔性杆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恢复与第一柔性杆所呈锐角,第二柔性杆在患者体内随患者的肌肉、骨骼等发生相应的形变,形成倒钩结构。
当防脱扣1为伞状时(如图4所示),伞状防脱扣1固定于第一导管6上,伞状防脱扣1弯曲面朝向第二导管7方向弯曲。伞状防脱扣1固定在第一导管6上的方式可以为热融或点胶等,且伞状防脱扣1为柔性材料,伞状防脱扣1的固定也不会影响刺激触电的正常工作。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在使用时,第一导管6一端放置于穿刺针内腔中,医生将穿刺针刺入患者体内,神经刺激电极随穿刺针共同进入患者体内。当穿刺针到达指定位置后,穿刺针撤出,防脱扣1、第一导管6连同部分导丝3以及防感染阻隔管5留在患者体内,神经刺激电极的另一端在患者体外,连接神经刺激电极的信号发生器。由于穿刺针撤出,伞状防脱扣1由弹性形变恢复原状,伞状防脱扣1在患者体内随患者的肌肉、骨骼等发生相应的形变,形成伞状结构。
当防脱扣1为弹簧状时(如图5所示,其弹簧密度疏于弹簧状的防感染阻隔管),弹簧状防脱扣1通过插入第一导管6末端的形式固定于第一导管6上。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在使用时,第一导管6一端放置于穿刺针内腔中,医生将穿刺针刺入患者体内,神经刺激电极随穿刺针共同进入患者体内。当穿刺针到达指定位置后,穿刺针撤出,防脱扣1、第一导管6连同部分导丝3以及防感染阻隔管5留在患者体内,神经刺激电极的另一端在患者体外,连接神经刺激电极的信号发生器。由于穿刺针撤出,弹簧状防脱扣1由于弹簧状在患者体内随患者的肌肉、骨骼等固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一端植入至人体神经组织附近,一端与体外脉冲发生器进行电连接,体外脉冲发生器输出脉冲信号通过电极传输到人体神经组织附近,以到达刺激神经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套管中防感染阻隔管的设置可避免植入伤口处发生感染,且将防感染阻隔管设置为弹簧状或表面凹凸不平的直管状可缓解感染深度的延伸,有效降低感染程度;设置刺激触点和脉冲发送触点嵌入套管上,使得神经刺激电极整体横向直径相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存在凹凸不平的感官体验,使电极植入过程中更加顺畅;防脱扣的设置可有效防止神经刺激电极与人体组织发生位移。
实施例二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神经刺激电极制作方法。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神经刺激电极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参考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神经刺激电极制作方法所制作的神经刺激电极为实施例一中的神经刺激电极,其各个部件的具体结构及材料可参考实施例一,在此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进一步神经刺激电极制作方法包括:S1:通过防感染阻隔管5将第一导管6和第二导管7连接形成套管;S2:将多根导丝3穿入套管通道内,并将导丝3的两端分别从刺激触点嵌入点和脉冲发送触点嵌入点伸出,且导丝、刺激触点嵌入点和脉冲发送触点嵌入点一一对应;S3:将所有刺激触点环和所有脉冲发送触点环嵌在套管上,形成多个刺激触点2和多个脉冲发送触点4;S4:将防脱扣固定于第一导管6上,形成神经刺激电极。
其中,将将所有刺激触点环和所有脉冲发送触点环嵌在套管上,形成多个刺激触点2和多个脉冲发送触点4步骤为:拉伸套管以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处于拉伸状态,处于拉伸状态的套管直径小于处于放松状态的套管直径,且拉伸程度为使得刺激触点环和脉冲发送触点环可套装于套管上;将所有刺激触点环分别套装于套管的各个刺激触点嵌入点,并将刺激触点环与对应刺激触点嵌入点伸出的导丝3焊接,同时将所有脉冲发送触点环分别套装于套管的各个脉冲发送触点嵌入点,并将各个脉冲发送触点环分别与对应脉冲发送触点嵌入点伸出的导丝3焊接。需要说明的是,刺激触点环与刺激触点嵌入点为一一对应的关系,且脉冲发送触点环与脉冲发送触点嵌入点也为一一对应的关系。该种设计可使得套管中第一导管6嵌有刺激触点2处的直径与第一导管6未嵌有刺激触点2处的直径相同,第二导管7嵌有脉冲发送触点4处的直径与第二导管7未嵌有脉冲发送触点4处的直径相同。这样刺激触点2与脉冲发送触点4与套管固定后,不会改变电极整体外径,在使用过程中不用有凹凸不平的体验,使电极植入过程中更加顺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神经刺激电极制作方法,套管中防感染阻隔管的设置可避免植入伤口处发生感染,且将防感染阻隔管设置为弹簧状或表面凹凸不平的直管状可缓解感染深度的延伸,有效降低感染程度;设置刺激触点和脉冲发送触点嵌入套管上,使得神经刺激电极整体横向直径相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存在凹凸不平的感官体验,使电极植入过程中更加顺畅;防脱扣的设置可有效防止神经刺激电极与人体组织发生位移。
实施例三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神经刺激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神经刺激装置包括神经刺激信号发生器以及实施例一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神经刺激电极与神经刺激信号发生器连接,神经刺激信号发生器生成的神经刺激信号由实施例一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输入患者体内,对指定神经进行刺激。
虽然本发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神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套管内的多根导丝,所述套管包括第一导管、第二导管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防感染阻隔管,所述第一导管外壁上嵌有多个刺激触点,所述第二导管外壁上嵌有多个脉冲发送触点,所述刺激触点通过所述导丝与所述脉冲发送触点连接,且所述刺激触点、所述导丝和所述脉冲发送触点为一一对应关系;
其中所述防感染阻隔管为弹簧状,弹簧状的所述防感染阻隔管材料为铂铱、镍钛、MP35N或不锈钢,且弹簧状的所述防感染阻隔管外表面涂有绝缘材料;或所述防感染阻隔管为表面凹凸不平的直管状,且表面凹凸不平的直管状的所述防感染阻隔管材料为TPU或P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管嵌有所述刺激触点处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导管未嵌有所述刺激触点处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导管嵌有所述脉冲发送触点处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导管未嵌有所述脉冲发送触点处的直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为单通道管道或多通道管道,所述导丝设置于所述套管通道内,且所述导丝的一端从所述第一导管的刺激触点嵌入点伸出与所述刺激触点连接,所述导丝的另一端从所述第二导管的脉冲发送触点嵌入点伸出与所述脉冲发送触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外部涂有绝缘材料,所述绝缘材料为PTFE、ETFE、PFA、PI或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刺激电极还包括防脱扣,所述防脱扣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管上,以在所述第一导管埋入人体内时对其进行固定,防止所述神经刺激电极与人体组织产生相对位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扣为倒钩状、伞状或弹簧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刺激触点、所述脉冲发送触点和所述导丝的材料为铂铱、镍钛、MP35N或不锈钢。
8.一种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神经刺激电极的制作方法,包括:
通过防感染阻隔管将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连接形成套管;
将多根导丝穿入所述套管通道内,并将所述导丝的两端分别从刺激触点嵌入点和脉冲发送触点嵌入点伸出,且所述导丝、所述刺激触点嵌入点和所述脉冲发送触点嵌入点一一对应;
将所有刺激触点环和所有脉冲发送触点环嵌在所述套管上,形成多个刺激触点和多个脉冲发送触点;
将防脱扣固定于所述第一导管上,形成神经刺激电极;
其中,将所有刺激触点环和所有脉冲发送触点环嵌在所述套管上,形成多个刺激触点和多个脉冲发送触点步骤包括:
拉伸所述套管以使其发生弹性形变处于拉伸状态,处于拉伸状态的所述套管直径小于处于放松状态的所述套管直径;
将所有刺激触点环分别套装于所述套管的各个刺激触点嵌入点,并将各个所述刺激触点环分别与对应所述刺激触点嵌入点伸出的导丝焊接,同时将所有脉冲发送触点环分别套装于所述套管的各个脉冲发送触点嵌入点,并将各个所述脉冲发送触点环分别与对应所述脉冲发送触点嵌入点伸出的导丝焊接;
放开所述套管以使其恢复弹性形变处于放松状态,所有所述刺激触点环嵌入各个所述刺激触点嵌入点形成多个刺激触点,所有所述脉冲发送触点环嵌入各个所述脉冲发送触点嵌入点形成多个脉冲发送触点,且所述第一导管嵌有所述刺激触点处的直径与所述第一导管未嵌有所述刺激触点处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导管嵌有所述脉冲发送触点处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导管未嵌有所述脉冲发送触点处的直径相同。
9.一种神经刺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神经刺激装置包括神经刺激信号发生器以及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神经刺激电极,所述神经刺激电极与所述神经刺激信号发生器连接,所述神经刺激信号发生器生成的神经刺激信号由所述神经刺激电极输入体内,对神经进行刺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64630.7A CN114209980B (zh) | 2022-02-23 | 2022-02-23 | 神经刺激电极及其制造方法、神经刺激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64630.7A CN114209980B (zh) | 2022-02-23 | 2022-02-23 | 神经刺激电极及其制造方法、神经刺激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09980A CN114209980A (zh) | 2022-03-22 |
CN114209980B true CN114209980B (zh) | 2022-05-24 |
Family
ID=80709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64630.7A Active CN114209980B (zh) | 2022-02-23 | 2022-02-23 | 神经刺激电极及其制造方法、神经刺激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0998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718257B (zh) * | 2024-09-03 | 2024-11-26 | 杭州神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神经刺激器的触点位移校准方法、系统、设备和介质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41789A (zh) * | 2018-02-22 | 2020-10-02 | 艾克索尼克斯调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试验神经刺激的神经刺激引线和使用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27595B2 (en) * | 2013-07-10 | 2016-08-30 | Pacesetter, Inc. | Neurostimulation patch |
AU2015301398B2 (en) * | 2014-08-15 | 2020-05-21 | Axonics Modulation Technologies, Inc. | Implantable lead affixation structure for nerve stimulation to alleviate bladder dysfunction and other indications |
US11097122B2 (en) * | 2015-11-04 | 2021-08-24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Magnetic stimulation of the spinal cord to restore control of bladder and/or bowel |
CN112121299A (zh) * | 2020-09-11 | 2020-12-25 | 中国计量大学 | 一种具有多个凹口的防回撤预弯电极及其植入方法 |
CN113559409A (zh) * | 2021-07-01 | 2021-10-29 |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隔离环、复合触点、方向电极及方向电极的制作方法 |
CN113368391B (zh) * | 2021-07-08 | 2022-07-22 | 杭州神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神经刺激电极及刺激装置 |
-
2022
- 2022-02-23 CN CN202210164630.7A patent/CN11420998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41789A (zh) * | 2018-02-22 | 2020-10-02 | 艾克索尼克斯调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试验神经刺激的神经刺激引线和使用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Intracortical Neural Stimulation With Untethered,Ultrasmall Carbon Fiber Electrodes Mediated by the Photoelectric Effect;Kaylene C. Stocking等;《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190831;第66卷(第8期);第2402-2412页 * |
打印技术辅助骶神经调节术治疗5例难治性非梗阻性尿潴留患者的护理;程茹等;《天津护理》;20201031;第28卷(第5期);第608-610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09980A (zh) | 2022-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849418B2 (en) | Anchor sleeve for implantable lead | |
CN110975145B (zh) | 用于通过经血管神经刺激辅助呼吸的装置和方法 | |
US9084881B2 (en) | Implantable lead with braided conductors | |
JP5265670B2 (ja) | 経静脈的に埋め込み式の医療デバイスを固定する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US6096069A (en) | Medical electrical lead with conductors coiled around an inner tube | |
US20080269861A1 (en) | Implantable medical lead assemblies with delivery tether | |
JP2007505699A (ja) | 医療用電気リードの固定法 | |
US20090275997A1 (en) |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electrodes and methods of use | |
EP2024013A2 (en) | Implantable medical lead assemblies with delivery tether | |
US8886303B1 (en) | Pre-sutured anchor for implantable leads | |
CN105056397A (zh) | 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电极组件及其应用方法 | |
EP0190195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TIMULATING THE DIAPHRAGMA. | |
EP3347088B1 (en) | Neural electrodes | |
US20150066122A1 (en) | Leads with electrodes disposed in mesh material and methods and systems using the leads | |
EP4503652A2 (en) | Devices for treating tinnitus us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 | |
CN114209980B (zh) | 神经刺激电极及其制造方法、神经刺激装置 | |
WO2002000292A1 (en) | Stretchable conducting lead | |
US9427575B2 (en) | Extendable implantable elongated member | |
JP6576367B2 (ja) | 神経刺激電極 | |
CN205055188U (zh) | 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电极组件及其电极导管 | |
US20130123866A1 (en) | Neurostimulation system with lead fastener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 |
US20250073454A1 (en) | Set for Neurostimulation | |
CN118512709A (zh) | 一种植入电极及其神经电刺激系统和植入系统 | |
WO2024044339A1 (en) | Injectrode system | |
US20100049287A1 (en) | Porous medical dorsal column self anchoring lea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