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208685A - 一种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08685A
CN114208685A CN202111350454.8A CN202111350454A CN114208685A CN 114208685 A CN114208685 A CN 114208685A CN 202111350454 A CN202111350454 A CN 202111350454A CN 114208685 A CN114208685 A CN 11420868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excrement
main shaft
conveying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3504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208685B (zh
Inventor
尤国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iyi Zhi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aiyi Zhi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aiyi Zhi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aiyi Zhi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5045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086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2086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86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2086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086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1/00Housing animals; Equipment therefor
    • A01K1/01Removal of dung or urine, e.g. from stables
    • A01K1/0107Cat trays; Dog urinals; Toilets for pets
    • A01K1/0117Cat trays; Dog urinals; Toilets for pets with conveying belts for removing excremen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Housing For Livestock And Bir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动物饲养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置腔中的输送组件,该输送组件包括具有过滤孔的输送带。如此一来,随输送组件的移动,输送带能够将容置腔中的排泄物吸附体朝收集组件输送。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被输送至收集组件,实现对结团排泄物吸附体的自动清理。并且,在输送带输送排泄物吸附体的过程中,正常的排泄物吸附体能够通过输送带上的过滤孔回到容置腔,尽可能避免输送带将其所经过位置的排泄物吸附体都堆积在容置腔的局部位置,能够减小排泄物吸附体局部堆积的程度,提高该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动物饲养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猫砂盆,又称为猫厕所,其用于放置猫砂,以便宠物猫在猫砂上进行排泄。正常的猫砂通常呈松散的状态,而当宠物猫的排泄物与正常猫砂结合后原本松散的猫砂会结团。饲主通常需要定期对猫砂盆中结团的猫砂进行清理。
目前,市面上已有能够自动清理结团猫砂的猫砂盆。然而,目前的猫砂盆由于设计不合理,其在清理猫砂的过程中会导致猫砂局部堆积,致使猫砂盆中不同位置的猫砂量分布不均,往往需要用户手动将猫砂铺匀,不方便用户日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能够减小排泄物吸附体局部堆积的程度,提高该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组件。该装置还包括设于壳体组件的容置腔,其中容置腔用于容置排泄物吸附体。该装置还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置腔中的输送组件。输送组件包括具有过滤孔的输送带。该装置还包括收集组件。其中,随输送组件的移动,输送带能够将容置腔中的排泄物吸附体朝收集组件输送,其中正常的排泄物吸附体能够通过过滤孔回到容置腔,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被输送至收集组件。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输送组件还包括主轴和通过连接件连接主轴的辅轴;输送带绕设于主轴和辅轴的外周,且至少与主轴传动连接;其中,正常的排泄物吸附体通过主轴和辅轴之间的过滤孔回到容置腔。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输送带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带结构;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带结构,第一带结构和第二带结构交织形成过滤孔;主轴可转动地设于壳体组件;主轴的外周面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槽;其中,随主轴的转动,第一带结构嵌入第一限位槽,以带动输送带朝收集组件输送排泄物吸附体;第一方向平行于主轴的轴向,且主轴和辅轴沿第二方向彼此间隔。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输送组件还包括与输送带传动连接的主轴;设于壳体组件的齿条;以及与齿条啮合的齿轮,齿轮与主轴传动连接且能够同步转动;装置还包括与齿轮传动连接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用于带动齿轮沿齿条移动,进而带动输送组件移动,且通过齿轮的转动,使得主轴带动输送带输送排泄物吸附体。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输送组件还包括可转动地套设于主轴的外周的连接件;连接件凸设有抵接部;壳体组件设有沿输送组件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在抵接部随输送组件的移动而抵接第一凸块后,通过连接件带动输送组件朝容置腔的底部摆动,而在抵接部随输送组件的移动而抵接第二凸块后,通过连接件带动输送组件朝远离容置腔底部的方向摆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输送组件还包括设于壳体组件的引导槽;引导槽具有沿自第一凸块朝向第二凸块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及第三槽段;第一槽段的宽度及第三槽段的宽度均大于第二槽段的宽度;连接件具有套设于主轴外周的引导部,引导部嵌设于引导槽中;引导部的外周具有沿主轴径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及沿主轴径向相对设置的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在引导部沿第二槽段且朝第三槽段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与第二槽段配合限制连接件转动,而在引导部沿第二槽段且朝第一槽段移动的过程中,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与第二槽段配合限制连接件转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输送组件还包括设于壳体组件的单向销;单向销允许连接件摆动至单向销背离容置腔底部的一侧,且限制连接件朝容置腔的底部摆动,直至引导部进入第二槽段。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连接件连接收集组件,以由驱动组件同步带动输送组件及收集组件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与驱动件传动连接的主驱动轮;和通过驱动带与主驱动轮连接的辅驱动轮;驱动带与齿轮传动连接,用于带动齿轮沿齿条移动。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驱动带具有驱动框;其中驱动框套设于齿轮,用于带动齿轮沿齿条移动,且允许齿轮在驱动框中转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置腔中的输送组件,该输送组件包括具有过滤孔的输送带。如此一来,随输送组件的移动,输送带能够将容置腔中的排泄物吸附体朝收集组件输送。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被输送至收集组件,实现对结团排泄物吸附体的自动清理。并且,在输送带输送排泄物吸附体的过程中,正常的排泄物吸附体能够通过输送带上的过滤孔回到容置腔,尽可能避免输送带将其所经过位置的排泄物吸附体都堆积在容置腔的局部位置,能够减小排泄物吸附体局部堆积的程度。本申请的装置在清理完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之后通常不需要用户手动铺匀排泄物吸附体,能够提高该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此外,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
图1是本申请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装置省去部分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输送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输送组件A区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主轴带动输送带运动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装置B区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立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所示装置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装置C区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连接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所示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装置D区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输送组件和收集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收集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所示收集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3中E区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4所示收集组件的收容袋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4所示收集组件的收容袋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止动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止动销未承托翻板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止动销承托翻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猫砂盆容易导致猫砂局部堆积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组件。该装置还包括设于壳体组件的容置腔,其中容置腔用于容置排泄物吸附体。该装置还包括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置腔中的输送组件。输送组件包括具有过滤孔的输送带。该装置还包括收集组件。其中,随输送组件的移动,输送带能够将容置腔中的排泄物吸附体朝收集组件输送,其中正常的排泄物吸附体能够通过过滤孔回到容置腔,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被输送至收集组件。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装置省去部分壳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可以应用于饲养宠物猫,具体呈现为猫砂盆的形式。当然,本实施例的该装置也可以应用于饲养其它宠物,以对所饲养动物的排泄物进行收集并集中进行清理。
具体地,该装置包括壳体组件10。壳体组件10作为基础载体,对其它零部件起到承载及保护的作用。壳体组件10包括设于其中的容置腔11。容置腔11用于容置排泄物吸附体。进一步地,壳体组件10还包括容置盒12,容置盒12中设有容置腔11。
对于上述本实施例的装置应用于饲养宠物猫的情况而言,排泄物吸附体可以是猫砂等。正常的排泄物吸附体通常呈松散的状态,而当动物的排泄物与正常的排泄物吸附体结合后,原本松散的排泄物吸附体会结团,能够方便对动物的排泄物进行清理。
该装置还包括输送组件20和收集组件30。输送组件20可移动地设置于容置腔11中。随输送组件20在容置腔11中的移动,输送组件20能够将分散于容置腔11中的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输送至收集组件30,通过收集组件30收集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以便于集中进行清理。
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图3是本申请输送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输送组件A区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输送组件20包括输送带21。输送带21具有过滤孔211。随输送组件20的移动,输送带21能够将容置腔11中的排泄物吸附体朝收集组件30输送。其中,正常的排泄物吸附体能够通过过滤孔211回到容置腔11,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被输送至收集组件30。
通过上述方式,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被输送至收集组件30,实现对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的自动清理。并且,在输送带21输送排泄物吸附体的过程中,正常的排泄物吸附体能够通过输送带21上的过滤孔211回到容置腔11,尽可能避免输送带21将其所经过位置的排泄物吸附体都堆积在容置腔11的局部位置,能够减小排泄物吸附体局部堆积的程度。换言之,本实施例的装置在清理完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之后通常不需要用户手动铺匀排泄物吸附体,能够提高该装置的使用便捷性。
在一实施例中,输送组件20还包括主轴22、辅轴23及连接件24。主轴22通过连接件24连接辅轴23。输送带21绕设于主轴22和辅轴23的外周,且输送带21至少与主轴22传动连接,即至少通过主轴22带动输送带21运动,使得输送带21朝收集组件30输送排泄物吸附体。
主轴22和辅轴23沿第二方向(如图4中箭头Y所示,下同)间隔设置,正常的排泄物吸附体通过主轴22和辅轴23之间输送带21的过滤孔211回到容置腔11。
进一步地,输送带21包括第一带结构212和第二带结构213。第一带结构212沿第一方向(如图4中箭头X所示,下同)延伸,第二带结构213沿第二方向延伸。其中,第一方向平行于主轴22的轴向,且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第一带结构212和第二带结构213交织形成过滤孔211。具体地,第一带结构212的数量及第二带结构213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带结构212和多个第二带结构213纵横交错,使得相邻的两个第一带结构212和相邻的两个第二带结构213配合围成过滤孔211。可以理解的是,纵横交错的第一带结构212和第二带结构213形成多个过滤孔211。
主轴22可转动地设于壳体组件10。主轴22的外周面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槽221。随主轴22的转动,输送带21的第一带结构212会嵌入第一限位槽221,使得主轴22能够带动输送带21运动,即带动输送带21朝收集组件30输送排泄物吸附体,如图5所示。
可选地,第一限位槽221的数量可以为多个,该多个第一限位槽221沿主轴22的周向间隔分布。输送带21的各个第一带结构212会依次嵌入不同的第一限位槽221,以通过主轴22的转动带动输送带21运动。
更进一步地,主轴22的外周面还设有多个第二限位槽222,第二限位槽222连通第一限位槽221。第二限位槽222沿主轴22的周向延伸,且该多个第二限位槽222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输送带21的各个第二带结构213嵌设于对应的第二限位槽222中,通过第二限位槽222固定各个第二带结构213之间的距离,使得各个过滤孔211均能够良好展开,保证输送带21的过滤功能正常实现。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辅轴23也可以与主轴22采用相同的设计,即设置第一限位槽221和第二限位槽222,进而与输送带21传动配合,在此不做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输送组件20还包括齿条25和齿轮26。齿条25设于壳体组件10,齿轮26与齿条25啮合。齿轮26与主轴22传动连接,且齿轮26和主轴22能够同步转动。进一步地,齿轮26和主轴22同轴设置。
本实施例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还包括驱动组件40。驱动组件40与齿轮26传动连接。驱动组件40用于带动齿轮26沿齿条25移动,进而带动输送组件20整体在容置腔11中移动,以清理容置腔11中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并且,齿轮26在沿齿条25移动的过程中保持与齿条25啮合,即齿轮26处于转动的状态,通过齿轮26的转动,使得主轴22带动输送带21输送排泄物吸附体,以将排泄物吸附体输送至收集组件30,即清理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40包括驱动件(图未示)、主驱动轮42、辅驱动轮43及驱动带44。主驱动轮42与驱动件传动连接,且主驱动轮42通过驱动带44与辅驱动轮43传动连接。驱动带44与齿轮26传动连接。驱动件驱动主驱动轮42转动,通过主驱动轮42带动驱动带44运动,进而带动齿轮26沿齿条25移动。
更进一步,如图2所示,驱动带44具有驱动框45。驱动框45套设于齿轮26。随驱动带44的运动,驱动带44通过驱动框45带动齿轮26沿齿条25移动。并且,驱动框45和齿轮26之间并非固定连接,允许齿轮26在驱动框45中转动,使得齿轮26能够带动输送带21输送排泄物吸附体。
可选地,驱动件可以为电机等,在此不做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输送组件20沿第三方向(如图2中箭头Z所示)自起点移动至终点,在此过程中输送带21保持运动的状态(如图5所示)以输送排泄物吸附体至收集组件30,完成一次结团排泄物吸附体的收集工作(即收集至收集组件30),而后输送组件20沿反方向自终点返回起点,等待开始下一次结团排泄物吸附体的收集工作。
输送组件20沿第三方向移动的过程中,输送组件20整体相对该第三方向倾斜设置,并且输送组件20的至少部分埋于容置腔11的排泄物吸附体中,输送带21斜向上输送排泄物吸附体(如图5所示),使得输送带21在输送排泄物吸附体的过程中接触的是结团排泄物吸附体的底部,能够降低输送带21顶碎结团排泄物吸附体的风险,有利于将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完整地输送至收集组件30,尤其方便收集稀状排泄物。
由于输送组件20埋于排泄物吸附体中,例如输送组件20靠近辅轴23的部分埋于排泄物吸附体中,输送组件20在向收集组件30输送排泄物吸附体的过程中保持倾斜姿态,如此能够减小输送组件20在移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方便驱动输送组件20移动。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图6是图2所示装置B区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立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考虑到输送组件20在完成一次结团排泄物吸附体的收集工作而返回原位时,如果还是保持之前的倾斜姿态,会导致输送组件20在返回过程中受到较大阻力,极有可能导致输送组件20无法移动。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连接件24可转动地套设于主轴22的外周。连接件24凸设有抵接部241。壳体组件10设有沿输送组件20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块131和第二凸块132,即第一凸块131和第二凸块132沿上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凸块131位于输送组件20移动方向的起点,第二凸块132位于输送组件20移动方向的终点。
进一步地,壳体组件10包括立板14,第一凸块131和第二凸块132位于立板14上,如图7所示。
连接件24随输送组件20同步移动,在抵接部241抵接第一凸块131后,第一凸块131迫使抵接部241带动连接件24转动,如图6所示。由于第一凸块131相对连接件24远离容置腔11的底部,使得连接件24带动输送组件20朝容置腔11的底部摆动,使得输送组件20埋入容置腔11的排泄物吸附体中。
请一并参阅图8和图9。连接件24随输送组件20同步移动,在抵接部241抵接第二凸块132后,第二凸块132迫使抵接部241带动连接件24转动,由于第二凸块132同样相对连接件24远离容置腔11的底部,使得连接件24带动输送组件20朝远离容置腔11底部的方向摆动,进而使得输送组件20远离排泄物吸附体,即输送组件20在返回过程中不接触容置腔11中的排泄物吸附体,最大限度地减小输送组件20在返回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有利于保证输送组件20正常返回起点以进行下一次收集清理工作。
可选地,第二凸块132可以与抵接部241配合带动输送组件20摆动至水平位置,如图8所示。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0,输送组件20还包括设于壳体组件10的引导槽27。具体地,引导槽27也可以设于上述的立板14。连接件24具有套设于主轴22外周的引导部242,引导部242嵌设于引导槽27中,且引导部242能够随输送组件20的移动在引导槽27中移动,用于引导输送组件20的移动。
引导槽27具有沿自第一凸块131朝向第二凸块132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槽段271、第二槽段272及第三槽段273,如图7所示。第一槽段271的宽度D1及第三槽段273的宽度D3均大于第二槽段272的宽度D2。引导部242的外周具有沿主轴22的径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243和第二平面244,以及沿主轴22的径向相对设置的第三平面245和第四平面246,如图10所示。
在引导部242沿第二槽段272且朝第三槽段273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平面243和第二平面244与第二槽段272配合限制连接件24转动。换言之,输送组件20在为收集结团排泄物吸附体而移动的过程中,第一平面243和第二平面244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第二槽段272的宽度,通过第一平面243和第二平面244与第二槽段272配合使得输送组件20保持上述倾斜的姿态。
而在引导部242沿第二槽段272且朝第一槽段271移动的过程中,第三平面245和第四平面246与第二槽段272配合限制连接件24转动。换言之,输送组件20在返回过程中,第三平面245和第四平面246之间的距离也恰好等于第二槽段272的宽度,通过第三平面245和第四平面246与第二槽段272配合使得输送组件20保持远离排泄物吸附体的状态而顺利返回起点。
由于第一槽段271的宽度D1及第三槽段273的宽度D3均大于第二槽段272的宽度D2,即第一槽段271和第三槽段273具有足够的空间供引导部242转动,即允许连接件24转动。具体地,当引导部242位于第一槽段271时,允许连接件24带动输送组件20朝容置腔11的底部摆动;而当引导部242位于第三槽段273时,允许连接件24带动输送组件20朝远离容置腔11底部的方向摆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凸块131设于壳体组件10靠近第一槽段271的位置,第二凸块132设于壳体组件10靠近第三槽段273的位置。第一槽段271的宽度D1、第二槽段272的宽度D2及第三槽段273的宽度D3均指的是第一槽段271、第二槽段272及第三槽段273各自在第四方向上的长度。其中,第四方向垂直于容置腔11的底部及上述的第三方向。
更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1和图12,输送组件20还包括设于壳体组件10的单向销28。具体地,单向销28也可以设于上述的立板14。在输送组件20朝远离容置腔11底部的方向摆动的过程中,单向销28允许连接件24摆动至单向销28背离容置腔11底部的一侧。并且,单向销28能够限制连接件24朝容置腔11的底部摆动,直至随输送组件20返回,引导部242进入第二槽段272,连接件24离开单向销28。
换言之,输送组件20朝远离容置腔11底部的方向摆动,使得输送组件20离开排泄物吸附体。在输送组件20返回的过程中,当连接件24的引导部242处于第三槽段273时,通过单向销28保持输送组件20远离排泄物吸附体的状态;而当引导部242进入第二槽段272时,输送组件20离开单向销28,此时由引导部242和第二槽段272配合限制连接件24转动,即仍保持输送组件20远离排泄物吸附体的状态;直到引导部242进入第一槽段271,输送组件20朝容置腔11的底部摆动,使得输送组件20重新埋入容置腔11的排泄物吸附体中,以便开始下一次结团排泄物吸附体的清理工作。
可选地,单向销28具有朝向容置腔底部的斜面,且该斜面背离单向销28所处的立板14,使得单向销28允许连接件24摆动至单向销28背离容置腔11底部的一侧。
以下大致阐述本申请实施例输送组件20的工作过程。
如图2所示,当需要清理容置腔11中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时,驱动组件40驱动输送组件20沿第三方向移动,输送组件20保持倾斜向前推进的状态,输送带21斜向上输送排泄物吸附体至收集组件30。而当输送组件20移动到终点时,输送组件20摆动到水平位置,如图8所示。之后输送组件20返回起点,输送组件20保持处于水平位置的状态,直至将要到达起点时,输送组件20重新朝向容置腔11的底部摆动,输送组件20重新埋入容置腔11的排泄物吸附体中,以便开始下一次结团排泄物吸附体的清理工作。
请参阅图13至图15,图13是本申请输送组件和收集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申请收集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所示收集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收集组件30包括暂存盒31。暂存盒31与输送组件20传动连接,暂存盒31能够随输送组件20同步移动,暂存盒31用于暂存输送组件20输送而来的排泄物吸附体。
当需要清理容置腔中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时,暂存盒31沿靠近输送组件20的方向(如图13中箭头M所示,下同)移动;而当输送组件20返回时,暂存盒31沿远离输送组件20的方向(如图13中箭头N所示,下同)移动。
收集组件30还包括收容袋32。收容袋32用于收容从容置腔中清理出来的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用户只需要定期清理收容袋32中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即可,无需手动清理容置腔中的排泄物吸附体,即本实施例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能够代替用户清理排泄物吸附体。其中,收容袋32具有袋口321,当收容袋32的袋口321打开时,将暂存盒31中的排泄物吸附体送入收容袋32中,以便后续集中清理。
收集组件30还包括联动机构50。随暂存盒31的移动,联动机构50能够选择性地打开或闭合袋口321,即实现收容袋32的打开和闭合,从而在袋口321打开时将暂存盒31中的排泄物吸附体送入收容袋32。换言之,输送组件20沿上述的第三方向移动以清理容置腔中的排泄物吸附体,暂存盒31能够随输送组件20同步移动,暂存输送组件20输送而来的排泄物吸附体,并驱动联动机构50打开或闭合袋口321。
通过上述方式,本实施例收容袋32的袋口321并非处于常开状态,能够减小臭气扩散的程度,有利于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通过暂存盒31随输送组件20的同步移动驱使联动机构50打开或闭合袋口321,即本实施例输送组件20和联动机构50由同一套驱动系统驱动,有利于简化该装置的结构及降低成本。
进一步地,输送组件20和联动机构50均由上述的驱动组件驱动。
并且,暂存盒31可以与上述的连接件24传动连接,使得暂存盒31能够随输送组件20的同步移动。具体地,暂存盒31和连接件24中的一者设有传动凸块,另一者设有传动槽,传动凸块嵌设于传动槽中,实现暂存盒31和连接件24之间的传动连接。图16展示了暂存盒31设有传动凸块311,连接件24设有传动槽247的情况,仅为举例而言,并非因此造成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收集组件30还包括收容盒33。收容袋32收容于收容盒33中。
联动机构50包括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搭接于收容盒33的侧壁。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均连接收容袋32。当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相互远离时,收容袋32的袋口321打开,而当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相互邻近时,收容袋32的袋口321闭合。
联动机构50还包括第一凹槽331,第一凹槽331设于收容盒33的侧壁。具体地,第一凹槽331朝收容盒33的盒底凹陷。
联动机构50还包括钩体组件(包括下文的第一钩体53、第二钩体54及第三钩体55等)。随暂存盒31的移动,钩体组件能够带动第一连接杆51落入第一凹槽331及带动第二连接杆52远离第一连接杆51,使得袋口321打开,如图17所示;且能够带动第一连接杆51邻近第二连接杆52而使得袋口321闭合,如图14和图18所示。
在一实施例中,钩体组件包括第一钩体53。第一钩体53设于暂存盒31,即第一钩体53能够随暂存盒31同步移动。随暂存盒31沿靠近输送组件20的方向移动,第一钩体53带动第一连接杆51落入第一凹槽331,且随暂存盒31沿远离输送组件20的方向移动,第一钩体53带动第二连接杆52远离第一连接杆51,此时收容袋32的袋口321打开,可以将暂存盒31中暂存的排泄物吸附体送入收容袋32。
进一步地,钩体组件还包括第二钩体54。第二钩体54设于暂存盒31,即第二钩体54能够随暂存盒31同步移动。第二钩体54相对第一钩体53远离输送组件20。联动机构50还包括第二凹槽332,第二凹槽332设于收容盒33的侧壁。第二凹槽332连通第一凹槽331,且第二凹槽332相对第一凹槽331远离输送组件20。具体地,第二凹槽332朝收容盒33的盒底凹陷。
随暂存盒31沿靠近输送组件20的方向移动,第二钩体54带动第二连接杆52落入第二凹槽332。具体地,随暂存盒31沿靠近输送组件20的方向移动,暂存盒31离开收容袋32,即此时并非是暂存盒31将排泄物吸附体送入收容袋32的时机,此时需要收容袋32的袋口321保持闭合,避免收容袋32中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散发的臭气扩散至外部。因此随暂存盒31沿靠近输送组件20的方向移动,第一钩体53带动第一连接杆51落入第一凹槽331,第二钩体54带动第二连接杆52落入第二凹槽332,使得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仍保持相互邻近的状态,即此时袋口321仍然保持闭合,如图18所示。
第一钩体53相对第一凹槽331的槽底靠近暂存盒31,且第一钩体53远离暂存盒31的端部相对第二凹槽332的槽底远离暂存盒31。如此一来,随暂存盒31沿远离输送组件20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连接杆51已处于第一凹槽331中,第一钩体53避让第一连接杆51而将第二连接杆52从第二凹槽332中勾出,即第一钩体53带动第二连接杆52远离第一连接杆51,使得收容袋32的袋口321打开。
并且,第二钩体54相对第二凹槽332的槽底靠近暂存盒31。随暂存盒31沿远离输送组件20的方向移动,第二钩体54相对第一钩体53先经过处于第二凹槽332中的第二连接杆52,此时第二钩体54避让第二连接杆52,以由第一钩体53将第二连接杆52从第二凹槽332中勾出。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由第二钩体54将第二连接杆52从第二凹槽332中勾出,使得第二连接杆52远离第一连接杆51,而使得收容袋32的袋口321打开,只需要结构做适应性调整即可,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钩体组件还包括第三钩体55。第三钩体55设于暂存盒31,即第三钩体55能够随暂存盒31同步移动。第三钩体55相对第一钩体53靠近输送组件20。联动机构5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56。第一弹性件56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接杆51,另一端靠近收容盒33远离输送组件20的一侧。
随暂存盒31沿远离输送组件20的方向移动,第一钩体53相对第三钩体55先经过处于第一凹槽331中的第一连接杆51,第一钩体53避让第一连接杆51,而由第三钩体55将第一连接杆51从第一凹槽331中勾出,之后由第一弹性件56带动第一连接杆51邻近第二连接杆52,而使得收容袋32打开的袋口321重新闭合,以在暂存盒31将排泄物吸附体送入收容袋32后及时将收容袋32的袋口321闭合,尽可能避免收容袋32中排泄物吸附体散发的臭气扩散至外部,如图14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钩体53带动第一连接杆51落入第一凹槽331的过程中,第一弹性件56被拉伸,使得在第三钩体55将第一连接杆51从第一凹槽331中勾出后,第一弹性件56能够带动第一连接杆51朝向第二连接杆52移动。
更进一步地,联动机构5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57。第二弹性件57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杆52,另一端靠近收容盒33远离输送组件20的一侧。随暂存盒31沿远离输送组件20的方向移动,第一钩体53将第二连接杆52从第二凹槽332中勾出,第二弹性件57用于和第一钩体53配合带动第二连接杆52远离第一连接杆51,进而使得收容袋32的袋口321打开,如图17所示。
可选地,第一弹性件56和第二弹性件57可以是拉簧等,在此不做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19至图21,图19是本申请止动销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申请止动销未承托翻板的示意图,图21是本申请止动销承托翻板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收集组件30还包括翻板34。翻板34可转动地设置于暂存盒31的盒底,暂存盒31中暂存的排泄物吸附体堆积于翻板34之上,在翻板34转动而离开暂存盒31的盒底后,暂存盒31中暂存的排泄物吸附体通过暂存盒31的底部送入收容袋32,使得排泄物吸附体集中收容于收容袋32,便于后续集中清理。
收集组件30还包括止动销35。止动销35可转动地设置于暂存盒31。止动销35具有转向部351和止动部352。壳体组件10开设有转向槽15。
随暂存盒31沿远离输送组件20的方向移动,转向部351嵌入转向槽15并与转向槽15配合带动止动销35转动,使得止动部352离开翻板34的底部,进而使得翻板34朝收容袋32转动以将暂存盒31暂存的排泄物吸附体送入收容袋32。
具体地,翻板34与暂存盒31靠近输送组件20的一侧转动连接。如图21所示,随暂存盒31沿靠近输送组件20的方向(如图21中虚线箭头所示)移动,转向部351嵌入转向槽15并与转向槽15配合带动止动销35转动,使得止动部352转动至翻板34的底部(即翻板34朝向收容袋32的一侧),止动部352承托翻板34,避免翻板34朝远离暂存盒31的方向转动,此时暂存盒31跟随输送组件20清理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翻板34用于承载输送组件20输送至暂存盒31的排泄物吸附体。
而在输送组件20返回的过程中,随暂存盒31沿远离输送组件20的方向移动,转向部351再次嵌入转向槽15并与转向槽15配合带动止动销35转动,此时止动部352离开翻板34的底部,不再承托翻板34,如图20所示。翻板34朝远离暂存盒31的方向转动,此时正值收容袋32的袋口321打开,暂存盒31暂存的排泄物吸附体能够送入收容袋32,如图18所示。而后继续随暂存盒31沿远离输送组件20的方向移动,第三钩体55将第一连接杆51从第一凹槽331中勾出,第一连接杆51代替止动销35承托翻板34,使得翻板34重新朝暂存盒31转动而回到暂存盒31的底部,如图14所示。
进一步地,转向槽15可以设于上述的立板14。止动销35还包括主体部353。转向部351和止动部352位于主体部353。转向部351具有弹性,且转向部351的长度L大于主体部353与立板14之间的最小距离W。
换言之,当止动销35未移动至转向槽15时,转向部351由于过盈配合在主体部353和立板14之间呈弯曲状,直到止动销35移动至转向槽15,转向部351复原而嵌入转向槽15并与转向槽15配合带动止动销35转动。
以下大致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收集组件30的工作过程。
当需要清理容置腔中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时,输送组件20沿第三方向移动,暂存盒31随输送组件20同步移动。随暂存盒31沿靠近输送组件20的方向移动,第一钩体53带动第一连接杆51落入第一凹槽331,且第二钩体54带动第二连接杆52落入第二凹槽332,此时袋口321仍然保持闭合,如图18所示。
而在完成此次结团排泄物吸附体的收集工作之后,输送组件20沿反方向返回,暂存盒31随输送组件20同步移动。随暂存盒31沿远离输送组件20的方向移动,第一钩体53将第二连接杆52从第二凹槽332中勾出,并和第二弹性件57配合带动第二连接杆52复位,此时第一连接杆51仍处于第一凹槽331中,即第一连接杆51和第二连接杆52相互远离,收容袋32的袋口321打开,暂存盒31中的排泄物吸附体送入收容袋32,如图17所示。
而后继续随暂存盒31沿远离输送组件20的方向移动,第三钩体55将第一连接杆51从第一凹槽331中勾出,由第一弹性件56带动第一连接杆51复位,即带动第一连接杆51朝第二连接杆52移动,使得第一连接杆51邻近第二连接杆52,重新闭合收容袋32的袋口321,如图14所示。
此外,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层叠”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
设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容置腔,其中
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排泄物吸附体;
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容置腔中的输送组件,其中
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具有过滤孔的输送带;以及
收集组件;其中
随所述输送组件的移动,所述输送带能够将所述容置腔中的排泄物吸附体朝所述收集组件输送,其中正常的排泄物吸附体能够通过所述过滤孔回到所述容置腔,结团的排泄物吸附体被输送至所述收集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
主轴;和
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主轴的辅轴;
所述输送带绕设于所述主轴和所述辅轴的外周,且至少与所述主轴传动连接;
其中,正常的排泄物吸附体通过所述主轴和所述辅轴之间的过滤孔回到所述容置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带包括:
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带结构;和
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带结构,所述第一带结构和所述第二带结构交织形成所述过滤孔;
所述主轴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壳体组件;
所述主轴的外周面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限位槽;
其中,随所述主轴的转动,所述第一带结构嵌入所述第一限位槽,以带动所述输送带朝所述收集组件输送排泄物吸附体;
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主轴的轴向,且所述主轴和所述辅轴沿所述第二方向彼此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
与所述输送带传动连接的主轴;
设于所述壳体组件的齿条;以及
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主轴传动连接且能够同步转动;
所述装置还包括:
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的驱动组件;
所述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齿轮沿所述齿条移动,进而带动所述输送组件移动,且通过所述齿轮的转动,使得所述主轴带动所述输送带输送排泄物吸附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
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主轴的外周的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凸设有抵接部;
所述壳体组件设有沿所述输送组件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
在所述抵接部随所述输送组件的移动而抵接所述第一凸块后,通过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输送组件朝所述容置腔的底部摆动,而在所述抵接部随所述输送组件的移动而抵接所述第二凸块后,通过所述连接件带动所述输送组件朝远离所述容置腔底部的方向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
设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引导槽;
所述引导槽具有沿自所述第一凸块朝向所述第二凸块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及第三槽段;
所述第一槽段的宽度及所述第三槽段的宽度均大于所述第二槽段的宽度;
所述连接件具有套设于所述主轴外周的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嵌设于所述引导槽中;
所述引导部的外周具有沿所述主轴径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及
沿所述主轴径向相对设置的第三平面和第四平面;
在所述引导部沿所述第二槽段且朝所述第三槽段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与所述所述第二槽段配合限制所述连接件转动,而在所述引导部沿所述第二槽段且朝所述第一槽段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三平面和所述第四平面与所述所述第二槽段配合限制所述连接件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组件还包括:
设于所述壳体组件的单向销;
所述单向销允许所述连接件摆动至所述单向销背离所述容置腔底部的一侧,且限制所述连接件朝所述容置腔的底部摆动,直至所述引导部进入所述第二槽段。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收集组件,以由所述驱动组件同步带动所述输送组件及所述收集组件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件;
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的主驱动轮;和
通过驱动带与所述主驱动轮连接的辅驱动轮;
所述驱动带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齿轮沿所述齿条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带具有驱动框;其中
所述驱动框套设于所述齿轮,用于带动所述齿轮沿所述齿条移动,且允许所述齿轮在所述驱动框中转动。
CN202111350454.8A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 Active CN1142086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0454.8A CN114208685B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50454.8A CN114208685B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8685A true CN114208685A (zh) 2022-03-22
CN114208685B CN114208685B (zh) 2023-02-28

Family

ID=80697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50454.8A Active CN114208685B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0868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06510A (zh) * 2022-12-19 2023-01-17 北京猫猫狗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识别的清砂功能猫砂垫、集砂仓及猫砂盆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9318A (en) * 1993-08-06 1998-05-12 Barbot; Gerard Self-cleaning litter box for animals
CN205922374U (zh) * 2016-06-22 2017-02-08 深圳灵喵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猫砂盆
CN110050706A (zh) * 2019-06-10 2019-07-26 庄云飞 一种猫砂和猫便自动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CN211657117U (zh) * 2019-12-25 2020-10-13 张小军 一种全自动猫用厕所
CN111837972A (zh) * 2019-08-29 2020-10-30 小佩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排泄物筛分装置及方法
CN212937267U (zh) * 2020-08-27 2021-04-13 赵励 一种猫厕所
CN214508677U (zh) * 2021-02-01 2021-10-29 佛山市新品元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滤除排污物的猫砂盘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9318A (en) * 1993-08-06 1998-05-12 Barbot; Gerard Self-cleaning litter box for animals
CN205922374U (zh) * 2016-06-22 2017-02-08 深圳灵喵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猫砂盆
CN110050706A (zh) * 2019-06-10 2019-07-26 庄云飞 一种猫砂和猫便自动分离装置及分离方法
CN111837972A (zh) * 2019-08-29 2020-10-30 小佩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排泄物筛分装置及方法
US20210267158A1 (en) * 2019-08-29 2021-09-02 Petkit Network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Excrement Screening Device and Method
CN211657117U (zh) * 2019-12-25 2020-10-13 张小军 一种全自动猫用厕所
CN212937267U (zh) * 2020-08-27 2021-04-13 赵励 一种猫厕所
CN214508677U (zh) * 2021-02-01 2021-10-29 佛山市新品元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滤除排污物的猫砂盘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06510A (zh) * 2022-12-19 2023-01-17 北京猫猫狗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识别的清砂功能猫砂垫、集砂仓及猫砂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08685B (zh) 2023-0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97230B2 (en) Manual litter box
CN114208685B (zh) 一种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
US8028659B2 (en) Self-cleaning litter box
US7198006B2 (en) Cat litter box
US20060288948A1 (en) Pet Litter Box
US6827035B2 (en) Self-refreshening litter box
EP3178314A1 (en) Closed litter box for pets
KR100770483B1 (ko) 집란이송체가 구비된 양계 사육장치
US6588369B2 (en) Waste transfer device for kitty litter box
CN114208686B (zh) 一种应用于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
TWI686134B (zh) 寵物用廁所
US3621817A (en) Animal dumping litter box
CN114532234B (zh) 一种集成式自动猫砂盆
CN216146972U (zh) 一种新型猫砂盆
CN114568319B (zh) 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
US4505227A (en) Feeder for small pigs
WO2008088530A2 (en) Self-cleaning pet litter box
CN217308667U (zh) 一种收集动物排泄物的装置
CN215602483U (zh) 一种家用猫砂自动清理装置
CN218043118U (zh) 一种母猪食槽简易拆装机构
CN214217491U (zh) 一种回流装置
JP2018093814A (ja) ペット用トイレ装置
JP3244427U (ja) 砂倉
JP3376640B2 (ja) 苗植機
CN213603714U (zh) 新型智能宠物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