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灭火系统难以快速扑灭明火并难以抑制复燃和爆炸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系统,所述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系统包括:
火灾探测模块,探测并定位储能电池舱内的火灾位置并发出火灾发生信号;
灭火防复燃抑爆模块,用于快速扑灭明火并防止电池复燃爆炸,所述灭火防复燃抑爆模块包括用来存储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的存储装置,所述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为90%~99.8%的锂钝化气体和0.3%~10%的卤代烃气体的组合,所述锂钝化气体为氮气、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和
控制模块,与所述火灾探测模块通讯并被配置为:
接收所述火灾探测模块发出的火灾发生信号;
根据所述火灾发生信号控制所述灭火防复燃抑爆模块的开启或关闭。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卤代烃气体为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卤素元素的卤代烃。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卤代烃气体为CBrF=CF2、CHF、 CF2=CHCF3、CF2=CFCF3、CClF=CF2、CF3-S-CF3、CF3CN、CH2=CHCF3、 CF2=CF2、CF2=CHF、CH2=CF2、CCl3F、CCl2F2、CHClF2、CF3I、CF3Br、 CH2=CHBr、N(CF3)3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灭火防复燃抑爆模块和电池模组之间通过连通管道连通,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上下层叠布置的储能电池舱,所述连通管道的一端连通主管道,所述连通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多个支管道,多个所述支管道一一对应的伸入多个所述储能电池舱的顶部,每个所述支管道的出口均安装有用于对所述储能电池舱喷射所述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的喷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主管道上沿所述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的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开启控制阀、单向流通阀以及选择阀。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火灾探测模块包括用于检测烟雾的感烟组件、用于监测温度的感温组件、用于监测可燃气体的可燃气体探测组件、用于监测电池外壳形变量的形变检测组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可燃气体为H2、CO、CO2、CH4、C2H4、SO2、 C2H6、C3H6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的储存温度范围为 -30℃~2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的储存压力范围为 1MPa~10MPa。
并且,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方法,所述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系统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方法包括:
获取火灾发生信号并定位火灾发生位置;
根据所述火灾发生信号控制所述灭火防复燃抑爆模块开启,并开始灭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系统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当火灾探测模块探测到锂电池储能系统发生火灾时并定位火灾位置,控制模块控制灭火防复燃抑爆模块开启,本发明将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中N2、 CO2作为锂钝化气体,与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中的含有两种及以上卤素元素的高效卤代烃气体灭火介质混合,用于锂电池火灾的灭火;具体地,采用高效卤代烃气体灭火介质快速扑灭明火,同时锂钝化气体钝化活性锂,并稀释易爆气体以抑制可燃易爆气体产生,抑制电池热失控和热蔓延,终止锂电池火灾及爆炸,同时实现快速扑灭火灾、防止火灾复燃、抑制爆炸三大功能;并且该灭火系统简单易行,应用方便,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系统。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出一种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系统,该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系统包括:
火灾探测模块10,探测并定位储能电池舱30内的火灾位置并发出火灾发生信号;
灭火防复燃抑爆模块40,用于快速扑灭明火并防止电池复燃爆炸,灭火防复燃抑爆模块40包括用来存储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的存储装置,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为质量分数为90%~99.8%的锂钝化气体和0.3%~10%的卤代烃气体的组合,锂钝化气体为氮气、二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和
控制模块20,与火灾探测模块10通讯并被配置为:
接收火灾探测模块10发出的火灾发生信号;
根据火灾发生信号控制灭火防复燃抑爆模块40的开启或关闭。
当锂离子电池热失控起火后,电池中的可燃物质从电池本身的排气阀中高速喷出,喷射速度快,数秒内快速蔓延至同模组、同簇中的其它电池,扩大火情,造成火灾难以控制,因此储能锂电池火灾明火出现后,必须高效快速灭火,防止火灾蔓延。锂离子电池火灾在5s内扑灭明火可以保证较好的防火灾蔓延效果。
并且,锂电池热失控火灾产生的热量巨大。一个约1.4Kg重的100Ah 锂电池热失控产生的热量可相当于212gTNT炸药爆炸反应产生的热量。而一个电池舱含有的电芯达5000个以上,产生的热量非常大。传统的灭火技术只有通过物理窒息或者捕捉燃烧自由基等化学原理扑灭锂电池初期明火,无法将锂电池热失控产生的热量消耗殆尽,不能彻底抑制锂电池内部化学反应所导致的热失控,锂电池火灾极易复燃。因此储能锂电池火灾需要能吸收电池热失控产生的大量热量的防复燃灭火方法。
此外,电池内部含有大量活性锂物质,连锁化学反应造成电池中的电极、电解液、隔膜、粘结剂快速分解,产生大量易爆气体。易爆气体包括氢气、一氧化碳、乙烯等。采用传统的灭火技术无法抑制可燃气体的爆炸,需要提出储能锂电池火灾抑制爆炸的技术与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发明人分析锂电池热失控过程后,经过大量试验和理论研究发现,锂电池中存在的大量活性锂以及热失控产生的大量热量是电池热失控难以抑制蔓延的原因。电池中的活性锂包括锂金属单质和嵌在电池负极的锂LiCX。在锂电池正常工作时,活性锂在电池内部,电池隔膜、电极等结构完好,且不与外界接触,因此可以稳定运行。当电池发生热失控时,隔膜融化,电池正负极短路,排气阀打开,电池内部物质暴露在外部空气中。此时,电池中的活性锂可以和电池中的电解液(EC(碳酸乙烯酯)、PC(碳酸丙烯酯)、DMC(碳酸二甲酯))等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和可燃气体乙烯、乙烷、丙烯等,如:
2Li+C3H4O3(EC)→Li2CO3+C2H4
2Li+C4H6O3(PC)→Li2CO3+C3H6
2Li+C3H6O3(DMC)→Li2CO3+C2H6
活性锂还可以和电池粘合剂(聚偏氟乙烯和纤维素等)反应产生热量并生产可燃易爆气体:
CMC-OH(纤维素)+Li→CMC-OLi+H2
-CH2-CF2-(聚偏氟乙烯)+Li→LiF+-CH=CF-+H2
因此,消耗活性锂是抑制电池热失控的有效途径。发明人提出采用大量的可以与活性锂反应的气体来钝化锂电池中活性锂的方法,可以有效抑制电池热失控,并抑制可燃易爆气体生成。发明人提出的锂钝化气体为N2、CO2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主要的钝化反应如下:
N2+LiCx→Li3N+C
Li+N2→Li3N
Li+CO2→Li2CO3+C
CO2+LiCx→Li2CO3+C
同时,采用的钝化活性锂的气体扩散速度快,可以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将电池内部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和可燃易爆气体带走,抑制电池热失控。并且,为了提升气体带走热量的能力,还优选降低锂钝化气体的存储温度至室温以下。
但是以上锂钝化气体灭电池明火的能力差,因此,发明人进一步提出在锂钝化气体中混合卤代烃气体的方法,卤代烃气体中含有卤素元素可以吸收H、O、C燃烧自由基,快速灭明火。
由于卤代烃气体同时含有两种及以上卤素元素时,可以产生不同卤素之间的协同阻燃效应。分析其协同阻燃效应的原理,可归因于不同卤素元素在不同温度区间起到的阻燃作用机理不同,在燃烧过程中协同发挥阻燃作用,降低可燃物的燃烧生热,使得灭火剂的灭火性能更好,可以在低浓度下快速扑灭锂电池明火,并显著提升灭火方法的经济性。
基于以上特性,发明人提出的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系统的灭火方案如下:将N2、CO2作为锂钝化气体,与同时含有两种及以上卤素元素的高效卤代烃气体灭火介质混合,用于锂电池火灾的灭火,高效卤代烃气体灭火介质快速扑灭明火,同时锂钝化气体钝化活性锂,并稀释易爆气体从而抑制可燃易爆气体产生以防止爆炸,抑制电池热失控和热蔓延,终止锂电池火灾及爆炸。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卤代烃气体为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卤素元素的卤代烃。
优选地,卤代烃气体为CBrF=CF2、CHF、CF2=CHCF3、CF2=CFCF3、 CClF=CF2、CF3-S-CF3、CF3CN、CH2=CHCF3、CF2=CF2、CF2=CHF、CH2=CF2、 CCl3F、CCl2F2、CHClF2、CF3I、CF3Br、CH2=CHBr、N(CF3)3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灭火防复燃抑爆模块40和电池模组之间通过连通管道50连通,电池模组包括多个上下层叠布置的储能电池舱30,连通管道50的一端连通主管道,连通管道50的另一端连通多个支管道51,多个支管道51一一对应的伸入多个储能电池舱30的顶部,每个支管道51的出口均安装有用于对储能电池舱30喷射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的喷嘴52。在灭火防复燃抑爆模块40开启时,每个喷嘴52分别向对应的储能电池舱30内喷射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以对储能电池舱30进行灭火,能够保证储能电池舱 30的灭火范围。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主管道上沿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的流通方向依次设置有开启控制阀60、单向流通阀61以及选择阀62。当锂电池起火后,当火灾探测模块10检测到火灾信号后,通过控制模块20开启灭火防复燃抑爆模块40,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从储存装置中通过开启控制阀60、选择阀62、单向流通阀61,然后经由连通管道50进入到多个支管道51中,在每个支管道51的出口安装有喷嘴52,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从喷嘴52中喷射到对应的储能电池舱30内进行灭火。本实施例通过在每个储能电池舱30内均设置喷嘴52,能够实时精确的针对每个储能电池舱30进行灭火。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火灾探测模块10包括用于检测烟雾的感烟组件、用于监测温度的感温组件、用于监测可燃气体的可燃气体探测组件、用于监测电池外壳形变量的形变检测组件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可燃气体探测组件可同时探测H2、CO和CH4。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燃气体为H2、CO、CO2、CH4、C2H4、SO2、 C2H6、C3H6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其中优选检测H2、CO、CO2、CH4。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的储存温度范围为-30℃~20℃,其中优选-20℃~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的储存压力范围为 1MPa~10MPa。
并且,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方法,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方法应用于如上的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系统中,锂电池储能系统钝化灭火抑爆方法包括:
获取火灾发生信号并定位火灾发生位置;
根据火灾发生信号控制灭火防复燃抑爆模块40开启,并开始灭火。
当获取到火灾发生信号后,判断火灾发生信号是否为真实火灾发生,若是真实发生的火灾,则控制灭火防复燃抑爆模块40开启,并开始灭火。本发明中高效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中采用的卤代烃气体快速灭初期明火,迅速防止明火的蔓延和扩散。
并且,本发明中高效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中的锂钝化介质钝化活性锂物质,吸热降温,抑制可燃易爆气体生成。同时钝化活性锂气体扩散性好,可深位钝化活性锂,并冷却电池,传热效率高,可有效抑制热失控,彻底杜绝热失控的蔓延。灭火方法和灭火装备简单易行,同时实现高效灭火、防复燃和抑制爆炸三种功能,应用方便,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且系统结构稳定性和经济性好。
为了进一步地说明该系统的优点,本发明优选两种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和三个采用普通灭火介质进行灭火的对比例,在相同的操作环境中进行灭火实验,以观察灭火速度。
第一实施例: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为98%的锂钝化气体、2%的卤代烃气体的组合;优选地,锂钝化气体采用40%的N2和60%的CO2。卤代烃气体采用CBrF=CF2。高效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的保存温度为-10℃,保存压力为4.0MPa。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气体保存在存储罐中,存储罐采用冷却系统冷却,并长期保持在-10℃。
第二实施例: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为98%的锂钝化气体、2%的卤代烃气体的组合;优选地,锂钝化气体采用40%的N2和60%的CO2。卤代烃气体采用CF2=CHCF3和CF3Br的混合气体,其中CF2=CHCF3和CF3Br各占50%。本发明应用于保护锂电池储能系统场所中,锂电池储能系统由多个电池簇组成,每个电池簇由多个电池机柜组成,每个电池机柜中包括多个电池模组,电池模组是本发明的灭火系统保护的最小单位。
在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中,当锂电池起火后,当火灾探测模块10 检测到火灾信号后,通过控制模块20开启高效灭火防复燃抑爆模块40,高效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从高效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储存装置中通过高效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储存装置开启阀、高效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选择阀62、高效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单向阀、主管道、支管道51、安装在锂电池储能舱中的喷嘴52喷入至储能舱中灭火。高效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快速扑灭电池明火,并同时钝化活性锂,且同时吸收大量热量,而且气体充斥在储能电池舱 30中,稀释可燃易爆气体浓度,避免气体爆炸,同时实现快速扑灭火灾、防止火灾复燃、抑制爆炸三大功能。
为了进一步地说明采用本发明的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灭火的快速,在操作条件和实验装置均相同的情况下,将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灭火替换成普通的灭火介质进行灭火,发明人做了如下三种对比实验,来对比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灭火速度。
第一对比例:灭火介质为100%的锂钝化气体,优选地,锂钝化气体采用 40%的N2和60%的CO2。
第二对比例:灭火介质为98%的锂钝化气体、2%的卤代烃气体的组合;优选地,锂钝化气体采用40%的N2和60%的CO2。卤代烃气体采用 CF2=CHCF3。
第三对比例:灭火介质为98%的锂钝化气体、2%的卤代烃气体的组合。优选地,锂钝化气体采用40%的N2和60%的CO2。卤代烃气体采用CF3Br。
采用图2的模拟对比试验装备开展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对比例1~3 的对比试验。试验方法如下:将一个锂离子电池模组(电量为1.2kWh)固定在集装箱式储能系统灭火试验箱货架的中间层;采用加热电池的方法模式触发电池热失控。当电池起火后,关闭加热装置。火灾探测模块10检测到火灾,开启灭火系统灭火,灭火流量为8m3/h,对比灭火时间。对比试验结果如下:
从对比实验可知,采用同时含有两种及以上卤素元素的卤代烃灭火气体灭火速度最快;只有单种卤素元素的卤代烃灭火气体明显更慢,无法在5s 内扑灭电池明火;只采用了锂钝化气体时灭火速度最快,需要较长的灭火时间,从而进一步地验证了本发明灭火防复燃抑爆介质灭火的快速和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