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191014B - 一种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91014B
CN114191014B CN202111626104.XA CN202111626104A CN114191014B CN 114191014 B CN114191014 B CN 114191014B CN 202111626104 A CN202111626104 A CN 202111626104A CN 114191014 B CN114191014 B CN 1141910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distal end
needle
guide tube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2610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91014A (zh
Inventor
郑佳鹏
林达生
邓辉云
肖棋
吴清泉
陈章荣
张子佶
王建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th Hospital Of Joint Service Support Force Of Chinese Pla
Original Assignee
Ninth Hospital Of Joint Service Support Force Of Chinese Pl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th Hospital Of Joint Service Support Force Of Chinese Pla filed Critical Ninth Hospital Of Joint Service Support Force Of Chinese Pla
Priority to CN20211162610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91014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910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10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91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910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91Sewing machines for surger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包括导向管和准位线件,所述导向管为细长管,其内部设有导针通孔,所述准位线件包括套环和滑动部,所述套环的正面投影形状为顺时针旋转90°的L形,所述套环的远端面上设有过针线通孔,所述套环的近端与所述滑动部的远端连接,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导向管滑动连接。通过设有过针线通孔的套环,使缝线能避开腘肌腱进行缝合,从而使半月板缝合手术不会对腘肌腱造成任何影响,不会缩窄腘肌腱裂孔区,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操作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缝合器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半月板缝合技术主要有由内向外、由外向内和全内缝合三种方式。由于腘肌腱(popliteus tendon,PT)的存在,外侧半月板在中后1/3处被腘肌腱裂孔所间隔,形成界限清晰呈游离状态的“外侧半月板-腘肌腱切迹”,因而活动度大,血供差,容易损伤,常并发于前交叉韧带损伤,以纵形撕裂多见。现有的三种半月板缝合技术在缝合半月板腘肌腱裂孔区时,常常将半月板及腘肌腱缝合到一起或缩窄腘肌腱裂孔从而引起临床症状。具体的,参照说明书附图1,对现有技术中由内向外缝合半月板技术进行说明:在膝关节的关节囊1内包裹有外侧半月板2和内侧半月板3,腘肌腱4位于关节囊1与外侧半月板2之间,在腘肌腱4周围有腘肌腱裂孔区10,腘肌腱裂孔区周围现外侧半月板纵形撕裂区100,在关节囊1外部还有皮肤(图中未画出),当外侧半月板腘肌腱裂孔区撕裂进行由内向外缝合手术时,需要在膝关节处开设关节镜入路(图中未画出)、1-2个进针入路、1个安全切口,说明书附图1中开设了2个进针入路5和1个外侧安全切口6,每缝一针,缝合套管7从一个进针入路伸入体内并抵靠在外侧半月板上,缝合套管引导缝针8穿刺外侧半月板,缝针穿出关节囊后,在腘窝拉钩的保护和引导下经外侧安全切口引出体外,然后将缝针去掉,此时缝线9一端从外侧安全切口处伸出体外,再复上次缝合过线动作,将缝线两端引出体外,然后分离将线结打结在关节囊外,剪除多余尾线,缝完一针,重复上述缝线步骤,总共缝2-3针,手术结束,完成由内向外对半月板腘肌腱裂孔区的缝合。在手术过程中,由于膝关节在腘肌腱区附件组织较多较复杂,经常出现缝线穿过的不止外侧半月板,还可能会扎住腘肌腱或者缩小腘肌腱裂孔,从而引起疼痛等临床症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可实现避开腘肌腱对腘肌腱裂孔区半月板进行缝合,且操作简单,缝合牢靠,特别适用于膝关节外侧间隙狭窄的患者,为外侧半月板腘肌腱裂孔区撕裂提供一种全新的缝合技术和工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包括导向管和准位线件,所述导向管为细长管,其内部设有导针通孔,所述准位线件包括套环和滑动部,所述套环呈环状结构,所述套环的内孔为过针线通孔,所述套环与所述滑动部的远端连接,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导向管滑动连接,所述过针线通孔与所述导针通孔的出口相对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套环的形状为圆环形或者椭圆环形。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管的外圆面上设有滑道/至少两个的滑动凸起,所述准位线件的滑动部上设有至少两个的滑动凸起/滑道,所述滑动凸起限位并滑动于所述滑道内,所述滑动凸起的侧面投影形状为圆形、多半圆形、T形或者倒梯形。
进一步的,所述准位线件的滑动部为管状结构,所述滑动部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管的外圆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准位线件的滑动部近端为管状结构,所述滑动部远端上设有前置引导环,所述滑动部的近端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管的近端外圆面上,所述前置引导环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管的远端外圆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管的近端外圆直径大于远端外圆直径。
进一步的,还包括转接件和限位件,所述转接件的远端端面上设有管安装孔,所述转接件的近端端面上设有第一进针孔,所述第一进针孔与所述管安装孔同轴连通,所述导向管的近端插入所述转接件的管安装孔内,所述限位件为环状结构,所述限位件的内孔中从远端到近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内圆环、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一内螺纹,所述转接件的远端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准位线件的滑动部近端设有限位凸缘,所述滑动部的近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圆环的内孔中,所述滑动部的限位凸缘滑动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螺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手把和锁紧件,所述手把的远端端面上设有对接孔,近端端面上设有第二进针孔,所述对接孔与所述第二进针孔同轴连通,所述转接件的近端插入所述手把的对接孔内,所述锁紧件为环状结构,所述锁紧件的内孔中从远端到近端依次设置有第二内圆环、第二容置空间和第二内螺纹,所述手把的远端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转接件的中部设有卡位凸缘,所述转接件的远端伸入所述第二内圆环的内孔中,所述卡位凸缘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螺接。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管的远端、准位线件的远端向上仰起10°~45°。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管的远端、准位线件的远端与水平横线之间的夹角为-15°~-45°、0°、15°~4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手术操作时,套环放置入腘肌腱裂孔区内并紧挨外侧半月板,通过设有过针线通孔的套环,一方面使穿针位置准确,另一方面在缝针穿出体外并剪除后能将缝线去除缝针的远端快速带回体内并从进针入路引出体外,再者还能使缝线仅缠绕在外侧半月板上,可实现避开腘肌腱对腘肌腱裂孔区外侧半月板纵形撕裂进行缝合,也不会缩窄腘肌腱裂孔区,且操作简单,缝合牢靠,特别适用于膝关节外侧间隙狭窄的患者,为外侧半月板腘肌腱裂孔区撕裂提供一种全新的缝合技术和工具。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半月板由内向外缝合手术在患者体位处的操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半月板缝合器抵靠在外侧半月板上的操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导向管和准位线件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导向管和准位线件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导向管和准位线件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导向管和准位线件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半月板缝合器的爆炸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半月板缝合器的半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图8的A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半月板缝合器的导向管远端与水平横线之间夹角为-30°时的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半月板缝合器的导向管远端与水平横线之间夹角为0°时的俯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半月板缝合器的导向管远端与水平横线之间夹角为30°时的俯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半月板缝合器手把垂直于转接件设置时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使用半月板缝合器手术过程中所用的缝针和缝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半月板由内向外再转全内缝合手术在患者体位处的操作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关节囊;2、外侧半月板;3、内侧半月板;4、腘肌腱;5、进针入路;6、安全切口;7、缝合套管;8、缝针;9、缝线;10、腘肌腱裂孔区;100、外侧半月板纵形撕裂区;
11、导向管;12、准位线件;13、转接件;14、限位件;15、手把;16、锁紧件;
111、导针通孔;112、滑道;
121、套环;1211、过针线通孔;122、滑动部;1221、前置引导环;1222、滑动凸起;1223、限位凸起;123、限位凸缘;
131、管安装孔;132、第一进针孔;133、第一外螺纹;134、卡位凸缘;
141、第一内圆环;142、第一容置空间;143、第一内螺纹;
151、对接孔;152、第二进针孔;153、第二外螺纹;154、进针缺口;
161、第二内圆环;162、第二容置空间;163、第二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请参照图2至图15,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为:
一种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包括导向管11和准位线件12,所述导向管11为细长管,其内部设有导针通孔111,所述准位线件12包括套环121和滑动部122,所述套环121呈环状结构,所述套环121的内孔为过针线通孔1211,所述套环121与所述滑动部122的远端连接,所述滑动部122与所述导向管11滑动连接,所述过针线通孔1211与所述导针通孔111的出口相对设置。
导向管11的导针通孔111提供手术时缝针和缝线在缝合器内的通道,准位线件12的滑动部122与导向管11之间滑动连接,可调节套环121与导向管11远端之间的距离,准位线件12的套环121用来在手术时能准确放置入腘肌腱裂孔内,从而引导从导针通孔111穿出的缝针准确从过针线通孔1211穿出,并用套环121将去除缝针后的缝线远端先带回至膝关节内部再带出进针入路,具体请参照说明书附图2所示,手术时,套环121能放置入外侧半月板竖直外侧面与腘肌腱之间的腘肌腱裂孔区内,导向管11的远端抵靠在外侧半月板的斜内上表面,提供进针受力支撑点,套环121能提供手术时缝针穿刺在外侧半月板上的一个出针受力支撑点,使缝针准确快速穿出外侧半月板,套环121上设置过针线通孔1211,缝针从导针通孔111的出口处进入外侧半月板,缝针穿出外侧半月板后穿过过针线通孔1211,再穿过关节囊,然后穿过患者皮肤到达患者体外,当剪除缝针,将缝合器从进针入路取出体外时,带套环121的准位线件12还将穿出体外的缝线远端带回体内并从进针入路带出体外,此时缝线准确绕在外侧半月板上,将缝线两端打结后,可实现避开腘肌腱对腘肌腱裂孔区半月板进行缝合,不会对腘肌腱造成任何影响,也不会缩窄腘肌腱裂孔,也不会伤及腓总神经,提高手术成功率,还能减少手术时间,且在使用本申请的半月板缝合器进行半月板缝合手术过程中,缝线从内向外引出,再转至全内进行打结,手术过程无需开设外侧安全切口,无需用腘窝拉钩将缝针引出体外,只是在皮肤上留下了2-3个针眼,对患者皮肤伤害小,无需用抓线器从进针入路进入关节囊内抓出缝线,所用到的器械少,缝合器操作准确、快速、便捷,是一种全新的半月板缝合技术和工具。
优选地,所述套环121垂直于所述导向管11的远端出口设置,使套环121能很好的提供缝针从外侧半月板穿出时的出针受力支撑点,提高手术操作准确性和快速性。
进一步的,所述套环121的形状为圆环形或者椭圆环形,使套环表面光滑,不易划伤患者体内组织。
进一步的,所述套环121与所述滑动部122一体加工制造,使准位线件12外表面光滑不易划伤患者组织;优选地,所述套环121与滑动部122采用同一根圆管件一体加工制作。
或者,所述套环121与所述滑动部122焊接加工连接,使套环121和滑动部122各自便于加工,结构设计更加自由,二者焊接连接后再进行打磨,同样不易划伤患者体内组织。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管11的外圆面上设有滑道/至少两个的滑动凸起,所述准位线件12的滑动部122上设有至少两个的滑动凸起/滑道,所述滑动凸起限位于并滑动于所述滑道内,所述滑动凸起的侧面投影形状为圆形、多半圆形、T形或者倒梯形。
导向管11与准位线件12并行排列,二者通过互相滑动的滑道与滑动凸起实现滑动连接,具体请参照说明书附图3所示,滑道112沿着导向管11的方向铺设,滑道112可点焊在导向管11的外壁上,也可在导向管11的外壁上加工出滑道槽,滑动凸起122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点焊在准位线件12的滑动部122上,侧面投影形状为圆形、多半圆形、T形或者倒梯形的滑动凸起1222在插入滑道112后便不易脱出,使导向管11与准位线件12可互相滑动。
进一步的,请参照说明书附图3,所述准位线件12的滑动部122还包括限位凸起1223,所述限位凸起1223位于所述滑动部122的近端和远端,所述限位凸起1223正对所述滑动凸起1222设置,所述限位凸起1223的侧面投影宽度大于所述滑动凸起1222的侧面投影宽度,位于滑动部122的近端和远端的两个限位凸起1223分别限制准位线件12相对于导向管11滑动时两个端部的运动极限位置,也可防止准位线件12与导向管11之间分离。
进一步的,请参照说明书附图4,所述准位线件12的滑动部122为管状结构,所述滑动部122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管11的外圆面上,该结构使准位线件12便于加工,且使准位线件12表面较为光滑,手术时,左手握住导向管11的近端,右手捏住准位线件12的近端,左手移动或者右手移动可调节准位线件12相对于导向管11的位置,或者一只手握住导向管11的近端,同时用该手大拇指压住准位线件12的近端上表面,大拇指向远端或者向近端拨动可调节准位线件12相对于导向管11的位置。
进一步的,请参照说明书附图5,所述准位线件12的滑动部122近端为管状结构,所述滑动部122远端上设有前置引导环1221,所述滑动部122的近端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管11的近端外圆面上,所述前置引导环1221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管11的远端外圆面上,滑动部122的管状近端和远端的前置引导环1221均相对于导向管11滑动设置,通过滑动部122的管状近端使准位线件12与导向管11之间滑动顺畅,通过滑动部122远端的前置引导环1221,一方面对准位线件12的远端进行方位引导,另一方面使导向管11远端弯曲设置时,仅通过前置引导环1221与导向管11远端的弯曲段滑动连接,此时能保持准位线件12相对于导向管11的良好滑动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准位线件12的滑动部122中部为窄长的片板状结构,滑动贴合在所述导向管11的外壁上,使准位线件12质量较轻,使缝合器远端总宽度较小。
进一步的,请参照说明书附图6,所述导向管11的近端外圆直径大于远端外圆直径,所述滑动部122的管状近端内孔与导向管11的近端外圆大小适配,所述滑动部122的远端前置引导环1221内孔与导向管11的远端外圆大小适配,则通过导向管11远端直径小于近端直径的设置,可限制准位线件12沿着从导向管11远端向近端方向滑动的极限位置。
进一步的,请参照说明书附图6,所述导向管11的近端外圆面与远端外圆面之间通过锥形外圆面连接,使导向管11外圆面表面光滑,不易划伤患者组织。
进一步的,请参照说明书附图7至附图9,还包括转接件13和限位件14,所述转接件13连接在所述导向管11的近端,所述限位件14固定在所述转接件13的近端,所述限位件14用于将所述滑动部122的近端进行滑动限位,具体的,所述转接件13的远端端面上设有管安装孔131,所述转接件13的近端端面上设有第一进针孔132,所述第一进针孔132与所述管安装孔131同轴连通,所述导向管11的近端插入所述转接件13的管安装孔131内,所述限位件14为环状结构,所述限位件14的内孔中从远端到近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内圆环141、第一容置空间142和第一内螺纹143,所述转接件13的远端上设有第一外螺纹133,所述准位线件12的滑动部122近端设有限位凸缘123,所述滑动部122的近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圆环141的内孔中,所述滑动部122的限位凸缘123滑动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142内,所述第一内螺纹143与所述第一外螺纹133螺接。
转接件13远端内部的管安装孔131用来固定导向管11的近端,能使导向管11的近端加粗加固,转接件13远端外表面的第一外螺纹133用来固定限位件14的近端,第一容置空间142的长度大于限位凸缘123的厚度,限位件14的第一容置空间142提供限位凸缘123的滑动空间,准位线件12的限位凸缘123向远端滑动至极限位置会碰到第一内圆环141,准位线件12的限位凸缘123向近端滑动至极限位置会碰到第一内螺纹143或者第一外螺纹133,也就是通过限位件14限制准位线件12滑动的范围,抓握转接件13相对于抓握导向管11的近端更加便于抓握,此时,手术时可左手抓握转接件13的近端,右手捏住准位线件12的近端,或者用一只手握住转接件13的近端,并用该手大拇指压住准位线件12的近端。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管11近端外圆面与管安装孔131之间为紧配,导向管11近端插入管安装孔131后不易脱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针孔132的直径小于所述管安装孔131的直径,通过管安装孔131和第一进针孔132转接的阶梯面对导向管11近端在管安装孔131内的安装位置进行限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手把15和锁紧件16,所述手把15固定在转接件13的远端,所述锁紧件16用来将所述手把15锁紧在所述转接件13上,所述手把15的远端端面上设有对接孔151,近端端面上设有第二进针孔152,所述对接孔151与所述第二进针孔152同轴连通,所述转接件13的近端插入所述手把15的对接孔151内,所述锁紧件16为环状结构,所述锁紧件16的内孔中从远端到近端依次设置有第二内圆环161、第二容置空间162和第二内螺纹163,所述手把15的远端上设有第二外螺纹153,所述转接件13的中部设有卡位凸缘134,安装时,先将所述转接件13的远端伸入所述第二内圆环161的内孔中,直至所述卡位凸缘134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62内,然后将所述第二内螺纹163与所述第二外螺纹153螺接,即实现用锁紧件16将手把15与转接件13固定连接。
转接件13的近端伸入手把15的对接孔151中,从而使手术时左手可抓握手把15,操作更加舒适稳固;锁紧件16与手把15螺接后,由于转接件13的卡位凸缘134卡位在锁紧件16的第二容置空间162内,也就实现了通过锁紧件16将手把15和转接件13进行稳固连接,有效防止手把15与转接件13之间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进针孔152的直径小于所述对接孔151的直径,通过对接孔151和第二进针孔152转接的阶梯面对转接件13近端在对接孔151内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容置空间162的宽度与所述卡位凸缘134的宽度相同,使转接件13无法相对于手把15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手把15的对接孔151形状为圆形或者方形,所述转接件13近端形状与所述对接孔151形状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转接件13近端外表面与对接孔151之间为紧配或者松配,若二者之间为紧配,则转接件13近端插入对接孔151后不易脱出,若二者之间为松配,则二者之间用锁紧件16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手把15与所述转接件13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进针孔152贯穿至所述手把15的近端端面,手术时,缝针从手把15的第二进针孔152进入半月板缝合器内。
进一步的,所述手把15的中部上设有进针缺口154,所述进针缺口154底部与所述第二进针孔152底部平齐,由于手把15有一定的长度,再加上导向管11也有一定的长度,为了使缝针顺利通过本申请半月板缝合器内部,缝针进入第二进针孔152后,用手指在进针缺口154处接力向前推缝针,以使缝针顺利穿出缝合器。
优选地,所述进针缺口154的正面投影形状为倒直角梯形,所述进针缺口154近端的向下向远端倾斜的斜面用来引导大拇指到达进针缺口底部,所述进针缺口154远端的竖直面用来对大拇指向前滑动位置进行限位,在进针缺口处向前推缝针时,一只手握住手把,大拇指顺着进针缺口的斜面向下滑动并接触到位于进针缺口底部从第二进针孔穿出的缝针,大拇指压住缝针并向远端推,当大拇指碰到进针缺口的竖直面,大拇指翘起,重复上述步骤,再进行一次用大拇指推缝针的动作,直至缝针到达指定位置。
进一步的,请参照说明书附图13,所述手把15垂直于所述转接件13设置,该结构使缝针穿过手把15的长度较短,缝针较易推出缝合器。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管11的远端、准位线件12的远端向上仰起10°~45°,该结构是为了适应膝关节内操作空间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制作合适的仰起角度。
优选地,所述导向管11的远端、准位线件12的远端向上仰起15°。
优选地,所述导向管11的远端、准位线件12的远端向上仰起20°。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管11的远端、准位线件12的远端与水平横线之间的夹角为-15°~-45°、0°、15°~45°,根据半月板缝合不同部位,选择制作合适角度的缝合器。
优选地,所述导向管11的远端、准位线件12的远端与水平横线之间的夹角为-30°、0°、30°,请参照说明书附图10,导向管11远端、准位线件12远端与水平横线之间的夹角为-30°,请参照说明书附图11,导向管11远端、准位线件12远端与水平横线之间的夹角为0°,请参照说明书附图12,导向管11远端、准位线件12远端与水平横线之间的夹角为30°;手术时,可根据手术需要,选择准备一把缝合器,或者准备导向管11远端与水平横线之间的夹角为-30°、0°、30°的三把缝合器中的两把,或者共准备导向管11远端与水平横线之间的夹角为-30°、0°、30°的三把缝合器进行手术。
优选地,所述准位线件12采用软性塑料材质进行制作,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尼龙、聚碳酸酯、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使准位线件12能沿着具有远端弯曲形状的导向管11顺利滑动。
优选地,所述导向管11采用不锈钢材质进行制作,经消毒后可重复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管11的远端端面上设有下缺口和上缺口,所述下缺口的正面投影形状为顺时针旋转180°且开口为钝角的L形,所述上缺口的正面投影形状为顺时针旋转90°的梯形,所述导向管11的远端角落均为圆角;下缺口的设置使导向管11的远端不易损伤半月板斜内上表面,使导向管11的远端能很好的与半月板的斜内上表面贴合,上缺口的设置一方面使导向管11远端便于加工圆角,另一方面便于观察缝针穿出位置。
进一步的,说明书附图14中给出了本申请半月板缝合器所使用的缝针8与缝线9的示意图,图中一根缝线两端各连接一个长直针,当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一根缝线仅一端连接一个长直针,另一端悬空也是可以使用的。
具体的,参照说明书附图15,对本申请中由内向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的使用方式进行说明:在膝关节的关节囊1内包裹有外侧半月板2和内侧半月板3,腘肌腱4位于关节囊1与外侧半月板2之间,在腘肌腱4周围有腘肌腱裂孔区10,腘肌腱裂孔区周围现外侧半月板纵形撕裂区100,在关节囊1外部还有皮肤(图中未画出),当外侧半月板腘肌腱裂孔区周围的外侧半月板纵形撕裂区进行由内向外再转全内缝合手术时,需要在膝关节处开设关节镜入路(图中未画出)、1个进针入路5,每缝一针,导向管11和准位线件12的远端从进针入路5伸入膝关节内(说明书附图15中半月板缝合器为俯视图,因此仅能看到准位线件12,无法看到导向管11,该图未标出导向管11),操作时,主刀医生可一只手扶关节镜,另一只手握住手把15,另一只手大拇指压在准位线件12的近端上表面,也可以助手医生扶住关节镜,主刀医生左手握住手把15,右手捏住准位线件12的近端向远端推准位线件12,将准位线件12的远端与导向管11的远端拉开一定距离,将套环121放置入腘肌腱裂孔内,然后将套环121与外侧半月板的外表面接触,接下来,瞄准外侧半月板上的进针位置,右手捏住准位线件12不动,左手握住手把15向远端推导向管11,将导向管11的远端抵靠在外侧半月板的斜内上表面,此时导向管11的远端提供在外侧半月板上的进针受力支撑点,套环121能提供在外侧半月板上的一个出针受力支撑点,然后,将缝针从手把15的第二进针孔152放入缝合器内,不断向前推,缝针依次经过第二进针孔152、第一进针孔132、导针通孔111,缝针穿出导向管11远端后穿刺外侧半月板,然后从套环121的过针线通孔1211穿过,再穿过关节囊和皮肤后到达体外,在体外将缝针剪除,然后右手握住准位线件12不动,左手握住手把15向近端拉动,使导向管11向近端移动,拉开导向管11远端与套环121之间的距离,再将缝合器从进针入路取出,在此过程中,套环121将穿在过针线通孔1211上的缝线先带至体内再从进针入路带出体外,缝线准确绕在外侧半月板上表面,将缝线两端打结,并用推结器从进针入路推入体内扎紧,打结后取出推结器,用剪线器从进针入路伸入体内剪除多余的缝线,缝完一针,根据外侧半月板纵形撕裂区100,选择合适的半月板缝合器继续缝针,需要缝2~3针,手术结束。具体的,在说明书附图15中共缝了两针,第一针采用导向管11的远端、准位线件12的远端与水平横线之间的夹角为0°的半月板缝合器进行缝合手术,第二针采用导向管11的远端、准位线件12的远端与水平横线之间的夹角为-30°的半月板缝合器进行缝合手术。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其有益效果为:
1、使用本申请的半月板缝合器进行手术时,能提供缝针在外侧半月板上的进针受力支撑点和出针受力支撑点,使缝针能快速准确穿刺外侧半月板;缝针穿出体外剪除后,该缝合器能快速将缝线拉至体内并从进针入路拉出,且能准确将缝线绕在外侧半月板上,缝线打结后仅扎住半月板,不会对腘肌腱造成影响,也不会缩窄腘肌腱裂孔区,而且不会伤及腓总神经,提高手术操作准确性,提高手术成功率高,手术操作简单、准确、快速,节约手术时间;
2、导向管远端根据实际手术需要制作不同的仰角及相对于水平横线的偏摆角度,适用于腘肌腱周围不同位置缝合所需;
3、使用本申请的半月板缝合器在手术过程中,缝针穿刺半月板后可直直穿出体外,将缝针剪除缝线拉回体内后,皮肤上仅留下针眼伤口,无需在患者皮肤上开设外侧安全切口,对患者组织影响较小,无需使用腘窝拉钩引导缝针从安全切口出体外,无需使用抓线器进入关节囊内抓取缝线,使用的医疗器械少,节约医疗资源和成本;
4、使用本申请的半月板缝合器工具能实现一种由内向外再转全内的全新手术方式,即使是膝关节外侧间隙狭窄的患者,也能准确进行手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向管和准位线件,所述导向管为细长管,其内部设有导针通孔,所述准位线件包括套环和滑动部,所述套环呈环状结构,所述套环的内孔为过针线通孔,所述套环与所述滑动部的远端连接,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导向管滑动连接,所述过针线通孔与所述导针通孔的出口相对设置,所述套环的形状为圆环形或者椭圆环形;
还包括转接件和限位件,所述转接件的远端端面上设有管安装孔,所述转接件的近端端面上设有第一进针孔,所述第一进针孔与所述管安装孔同轴连通,所述导向管的近端插入所述转接件的管安装孔内,所述限位件为环状结构,所述限位件的内孔中从远端到近端依次设置有第一内圆环、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一内螺纹,所述转接件的远端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准位线件的滑动部近端设有限位凸缘,所述滑动部的近端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圆环的内孔中,所述滑动部的限位凸缘滑动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的外圆面上设有滑道/至少两个的滑动凸起,所述准位线件的滑动部上设有至少两个的滑动凸起/滑道,所述滑动凸起限位并滑动于所述滑道内,所述滑动凸起的侧面投影形状为圆形、多半圆形、T形或者倒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准位线件的滑动部为管状结构,所述滑动部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管的外圆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准位线件的滑动部近端为管状结构,所述滑动部远端上设有前置引导环,所述滑动部的近端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管的近端外圆面上,所述前置引导环滑动套设在所述导向管的远端外圆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的近端外圆直径大于远端外圆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把和锁紧件,所述手把的远端端面上设有对接孔,近端端面上设有第二进针孔,所述对接孔与所述第二进针孔同轴连通,所述转接件的近端插入所述手把的对接孔内,所述锁紧件为环状结构,所述锁紧件的内孔中从远端到近端依次设置有第二内圆环、第二容置空间和第二内螺纹,所述手把的远端上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转接件的中部设有卡位凸缘,所述转接件的远端伸入所述第二内圆环的内孔中,所述卡位凸缘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螺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的远端、准位线件的远端向上仰起10°~4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其特征在于,在俯视投影面上,所述准位线件的远端与水平横线之间的夹角为-15°~-45°或0°或15°~45°。
CN202111626104.XA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 Active CN1141910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6104.XA CN114191014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26104.XA CN114191014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1014A CN114191014A (zh) 2022-03-18
CN114191014B true CN114191014B (zh) 2024-11-22

Family

ID=806569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26104.XA Active CN114191014B (zh) 2021-12-28 2021-12-28 一种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91014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6346A (zh) * 2011-02-14 2013-12-25 史密夫和内修有限公司 用于缝线取回的方法和设备
CN219271001U (zh) * 2021-12-28 2023-06-30 郑佳鹏 一种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18583B2 (en) * 2001-10-23 2006-10-10 Arthrex, Inc. Meniscal suturing instrument and method
ATE326906T1 (de) * 2001-10-23 2006-06-15 Arthrex Inc Chirurgisches gerät zum nähen von gewebe
US8951263B2 (en) * 2011-07-08 2015-02-10 Smith & Nephew, Inc. Orthopedic suture passer and method
DE102016122545A1 (de) * 2015-11-23 2017-05-24 Serag-Wiessner Gmbh & Co. Kg Chirurgisches Nahtinstrument für antegrade oder schraubende Einzelnähte
CN107874798B (zh) * 2016-09-30 2024-02-27 广州迪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引线穿刺针
CN209059303U (zh) * 2018-05-30 2019-07-05 马佳 一种肱骨定位器及肱骨定位系统
CN210354795U (zh) * 2019-06-07 2020-04-21 张宪 一种新型半月板全内缝合器
CN214318067U (zh) * 2020-08-19 2021-10-01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 一种骨穿过线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76346A (zh) * 2011-02-14 2013-12-25 史密夫和内修有限公司 用于缝线取回的方法和设备
CN219271001U (zh) * 2021-12-28 2023-06-30 郑佳鹏 一种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91014A (zh) 2022-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55030B2 (ja) 医療用器具
US5405354A (en) Suture driver
JP5010178B2 (ja) 医療用器具
US5433722A (en) Ligature carrier for endoscopic use
US5183465A (en)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nd moving needles and trocars for penetrating the abdomen
JP4712765B2 (ja) 医療用器具および内臓固定方法
EP2258278B1 (en) Endoscopic overtube
JP2012125550A (ja) 経皮的進入装置及び方法
US20210346011A1 (en) Meniscal repair needle and meniscal repair system
US20090005795A1 (en) Surgical needle docking device and method
CN105769271B (zh) 一种深部软组织切口吻合的器械
CN219271001U (zh) 一种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
JP5738039B2 (ja) 医療用縫合具
WO2012149534A1 (en) Puncture device
CN114191014B (zh) 一种由内到外再转全内的半月板缝合器
CN110522484B (zh) 医用缝合器
JP2014000216A (ja) 医療用縫合具
EP1830715B1 (en) Suture guide
CN215424857U (zh) 一种防止舌后坠的穿线固定装置
CN216167621U (zh) 一种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
CN113274075B (zh) 一种防止舌后坠的穿线固定装置
CN113558687A (zh) 一次性使用腹壁缝合组织悬吊器
CN110742666B (zh) 一种用于牵拉式环形吻合器的接针结构及环形吻合器
CN219126490U (zh) 一种半月板缝合器
RU219277U1 (ru) Хирургический инструмент с кремальерным замко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2

Address after: 363000 No. 269 Zhanghua Middle Road, Xiangcheng District,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The Ninth Hospital of the joint service support force of the Chinese PLA

Address before: 363000 room 1102, building 49, No. 269, Zhanghua Middle Road,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eng Jiape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