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5868B - 光路控制构件及包括该光路控制构件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路控制构件及包括该光路控制构件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75868B CN114175868B CN202080054680.9A CN202080054680A CN114175868B CN 114175868 B CN114175868 B CN 114175868B CN 202080054680 A CN202080054680 A CN 202080054680A CN 114175868 B CN114175868 B CN 11417586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idth
- light
- electrode
- substrate
- control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6229 carbon bla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772 electrod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346 layers by fun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2284 Cellulose triacet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089 Cyclic olefin co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713 Cyclic olefin co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372 Polyvinyl alcoh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NNLVGZFZQQXQNW-ADJNRHBOSA-N [(2r,3r,4s,5r,6s)-4,5-diacetyloxy-3-[(2s,3r,4s,5r,6r)-3,4,5-triacetyloxy-6-(acetyloxymethyl)oxan-2-yl]oxy-6-[(2r,3r,4s,5r,6s)-4,5,6-triacetyloxy-2-(acetyloxymethyl)oxan-3-yl]oxyoxan-2-yl]methyl 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O([C@@H]1O[C@@H]([C@H]([C@H](OC(C)=O)[C@H]1OC(C)=O)O[C@H]1[C@@H]([C@@H](OC(C)=O)[C@H](OC(C)=O)[C@@H](COC(C)=O)O1)OC(C)=O)COC(=O)C)[C@@H]1[C@@H](COC(C)=O)O[C@@H](OC(C)=O)[C@H](OC(C)=O)[C@H]1OC(C)=O NNLVGZFZQQXQNW-ADJNRHBOSA-N 0.000 description 4
- XECAHXYUAAWDEL-UHFFFAOYSA-N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N.C=CC1=CC=CC=C1 XECAHXYUAAWDE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676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122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651 chrom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570 flexible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2451 polyvinyl alcohol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904 solv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780 transparen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925 Acryl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78 Acryl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Chromium Chemical compound [Cr] VYZAMTAEIAYCR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QPLDLSVMHZLSFG-UHFFFAOYSA-N Copper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Cu]=O QPLDLSVMHZLSF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751 Copper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Mo]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12266 Poly(ether sulfone) PES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93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Titan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Ti]=O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4 chrom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431 copper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37 deposi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gold Chemical compound [Au] PCHJSUWPFVWCP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466 imi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0 molybde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33 molybden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7 polycarbon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515 polycarbon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12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ti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n]=O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887 ti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tita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Ti]=O OGIDPMRJRNCKJ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67 anti-refl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57 fla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0524 functional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13 gla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93 micel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88 paraffin wa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16 photochemical c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120 photoresista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749 polyurethane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94 surface-active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803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4—Liquid filt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0875—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by means of one or more refracting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3—Light absorb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23—Absorbing filters containing organic substances, e.g. dyes, inks or pig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23—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a switchable viewing angl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6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 G02F1/166—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 G02F1/167—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particles in a flui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n applied fiel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optical or magneto-optical effect by electrophoresi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06F1/1603—Arrangements to protect the display from incident light, e.g. hoo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207/00—Coding scheme for general features or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elements and systems of subclass G02B, but not including elements and systems which would be classified in G02B6/00 and subgroups
- G02B2207/123—Optical louvre elements, e.g. for directional light block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包括:第一基板;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第二基板,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二基板下方;以及光转换单元,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其中,光转换单元包括交替设置的分隔壁部和容纳部,容纳部的透光率根据施加的电压而变化,容纳部界定有被定义为窄宽度的第一宽度和被定义为宽宽度的第二宽度,分隔壁部界定有被定义为宽宽度的第三宽度,分隔壁部或容纳部的高度被界定,并且第二宽度与第一宽度之比(第二宽度/第一宽度)为1.8以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实施例涉及一种能够切换的光路控制构件,以及包括该光路控制构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遮光膜遮蔽来自光源的光的透射,贴附于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车载导航装置、车辆触控等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正面,使遮光膜在显示器播送屏幕时根据光的入射角度调整光的视角以在用户需要的视角下表现出清晰的图像质量。
此外,遮光膜可以用于车辆、建筑物等的窗户,以部分地遮蔽外部光以防止眩光,或者防止从外部看到内部。
即,遮光膜可以控制光的移动路径,阻挡特定方向的光,并透射特定方向的光。
同时,这种遮光膜可以应用于诸如导航装置的显示装置或诸如车辆的移动装置中的车辆仪表板。即,遮光膜可以根据各种用途应用于各种领域。
此外,遮光膜可以用于用户的各种环境中。例如,遮光膜可以在白天或晚上使用,并且可以应用于各种环境,例如在用户需要特定的视角或提高的可见性时。
然而,由于遮光膜的遮光图案的透光率是固定的,所以用户在各种环境中使用遮光膜时会受到限制。
因此,需要一种具有可应用于各种使用环境的新结构的光路控制构件。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根据施加的电压以另一种模式驱动的光路控制构件以及包括该光路控制构件的显示装置。
技术方案
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包括:第一基板;第一电极,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第二基板,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第二电极,设置在第二基板下方;以及光转换单元,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其中,光转换单元包括交替设置的分隔壁部和容纳部,容纳部的透光率根据施加的电压变化,容纳部界定有被定义为窄宽度的第一宽度和被定义为宽宽度的第二宽度,分隔壁部界定有被定义为宽宽度的第三宽度,分隔壁部或容纳部的高度被界定,并且第二宽度与第一宽度之比(第二宽度/第一宽度)为1.8以下。
有益效果
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可以包括光转换单元,其中透光率根据施加的电压而变化。即,光转换单元可以包括容纳部,在该容纳部中透光率根据施加的电压而变化,并且该容纳部中容纳有光吸收粒子。
即,当不施加电压时,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的光转换单元的容纳部可以被驱动作为遮光部,并且当施加电压时,容纳部可以被驱动作为透光部。
因此,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环境以各种方式应用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
另外,容纳部的宽度可以在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的容纳部从光入射部朝向发光部延伸的同时变宽。此外,当施加电压时,由于光吸收粒子在宽度变窄的方向上移动,所以光吸收粒子容易移动,从而提高光路控制构件的效率。
另外,通过将容纳部设置为与视场面方向上的电极或与视场面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电极间隔开来减少容纳部的透光率的下降,使得可以提高亮度,从而提高光路控制构件的可见性。
另外,在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中,控制透光率改变的容纳部的宽宽度和窄宽度之比、分隔壁部和容纳部的宽度比以及容纳部的高度比,从而提高遮光效果和透光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的透视图。
图2和图3分别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的第一基板和第一电极的透视图以及第二基板和第二电极的透视图的视图。
图4至图7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的各种剖视图的视图。
图8至图15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的制造方法的视图。
图16是应用了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17和图18是用于描述应用了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的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的一部分,并且可以以各种其他形式实施,并且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要素可以选择性地组合和替换。
此外,除非另有明确定义和描述,否则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可以解释为与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并且术语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可以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的背景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用于描述实施例,并不意图限制本发明。在本说明书中,除非在短语中特别说明,否则单数形式还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且当描述为“A(和)、B和C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时可以包括可以在A、B、C中组合的所有组合中的至少一种。
此外,在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元件时,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A、B、(a)和(b)的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与其他元件区分开,并且这些术语不限制元件的本质、顺序或次序。
另外,当一个元件被描述为“连接”、“耦接”或“结合”到另一个元件时,它不仅可以包括该元件直接“连接”到、“耦接”到或“结合”到其他元件的情况,也包括该元件通过该元件与其他元件之间的另一元件“连接”、“耦接”或“结合”的情况。
此外,当描述为形成或设置在每个元件的“上(上方)”或“下(下方)”时,“上(上方)”或“下(下方)”可以不仅包括两个元件彼此直接连接的情况,也包括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形成或设置在两个元件之间的情况。
此外,当表示为“上(上方)”或“下(下方)”时,它可以不仅包括基于一个元件的上方向,还包括基于一个元件的下方向。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以下描述的光路控制构件涉及根据施加的电压以各种模式驱动的切换光路控制构件。
参照图1至图3,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可以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第一电极210、第二电极220和光转换单元300。
第一基板110可以支撑第一电极210。第一基板110可以是刚性的或柔性的。
此外,第一基板110可以是透明的。例如,第一基板110可以包括能够透射光的透明基板。
第一基板110可以包括玻璃、塑料或柔性聚合物膜。例如,柔性聚合物膜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砜(PES)、环状烯烃共聚物(COC)、三乙酰纤维素(TAC)膜、聚乙烯醇(PVA)膜、聚酰亚胺(PI)膜和聚苯乙烯(PS)中的任一种制成,这仅是示例,而实施例不限于此。
另外,第一基板110可以是具有柔性特性的柔性基板。
此外,第一基板110可以是弯曲的或折弯的基板。即,包括第一基板110的光路控制构件也可以形成为具有柔性、弯曲或折弯特性。因此,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可以改变为各种设计。
第一基板110可以具有10μm至100μm的厚度。
第一电极210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10的一个表面上。详细地,第一电极210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10的上表面上。即,第一电极210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
第一电极210可以包含透明导电材料。例如,第一电极210可以包含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铜、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钛等。
第一电极210可以以膜状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上。详细地,第一电极210的透光率可以是约80%以上。
第一电极210可以具有0.05μm至2μm的厚度。
或者,第一电极210可以包含各种金属以实现低电阻。例如,第一电极210可以包含铬(Cr)、镍(Ni)、铜(Cu)、铝(Al)、银(Ag)、钼(Mo)、金(Au)、钛(Ti)金属、前述金属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或者,第一电极210可以包括多个导电图案。例如,第一电极210可以包括相互交叉的多条网格线以及由网格线形成的多个网格开口。
因此,即使第一电极210包含金属,因为从外部看不到第一电极,可见性可以提高。另外,通过开口提高了透光率,从而可以提高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的亮度。
第二基板120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上。详细地,第二基板120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上的第一电极210上。
第二基板120可以包含能够透射光的材料。第二基板120可以包含透明材料。第二基板120可以包含与上述的第一基板110相同或相似的材料。
例如,第二基板120可以包括玻璃、塑料或柔性聚合物膜。例如,柔性聚合物膜可以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砜(PES)、环状烯烃共聚物(COC)、三乙酰纤维素(TAC)膜、聚乙烯醇(PVA)膜、聚酰亚胺(PI)膜和聚苯乙烯(PS)中的任一种制成,这仅是示例,而实施例不限于此。
另外,第二基板120可以是具有柔性特性的柔性基板。
此外,第二基板120可以是弯曲或折弯的基板。即,包括第二基板120的光路控制构件也可以形成为具有柔性、弯曲或折弯特性。因此,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可以改变为各种设计。
第二基板120可以具有10μm至100μm的厚度。
第二电极220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120的一个表面上。详细地,第二电极220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120的下表面上。即,第二电极220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120的面对第一基板110的表面上。即,第二电极220可以设置为面对第一基板110上的第一电极210。即,第二电极220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2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
第二电极220可以包含透明导电材料。例如,第二电极220可以包含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铜、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钛等。
第二电极220可以以膜的形式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上。即,第二电极220可以形成为表面电极。此外,第二电极220的透光率可以是约80%以上。
第二电极220可以具有0.05μm至2μm的厚度。
或者,第二电极220可以包含各种金属以实现低电阻。例如,第二电极220可以包含铬(Cr)、镍(Ni)、铜(Cu)、铝(Al)、银(Ag)、钼(Mo)、金(Au)、钛(Ti)金属、前述金属的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或者,第二电极220可以包括多个导电图案。例如,第二电极220可以包括相互交叉的多条网格线以及由网格线形成的多个网格开口。
因此,即使第二电极220包含金属,因为从外部看不到第二电极,可见性可以提高。另外,通过开口提高了透光率,从而可以提高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的亮度。
光转换单元300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详细地,光转换单元300可以设置在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之间。
参照图4至图7,光转换单元300可以包括分隔壁部310和容纳部320。
分隔壁部310可以被定义为透光的区域,并且容纳部320可以被定义为根据施加的电压对遮光部和透光部可变的可变区域。
分隔壁部310和容纳部320可以交替设置。分隔壁部310和容纳部320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宽度。例如,容纳部320的宽度可以大于容纳部320的宽度。
分隔壁部310和容纳部320可以设置成与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中的至少一个接触。
例如,分隔壁部310和容纳部320可以设置为与第一电极210直接接触并且可以设置为与第二电极220间接接触。即,用于粘合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的粘合层400可以设置在光转换单元300上,并且分隔壁部310和容纳部320可以设置为与第二电极220间接接触。
同时,尽管未在图中示出,但是用于提高光转换单元300的粘附性的缓冲层可以额外地设置在第一电极210与光转换单元300之间。
分隔壁部310和容纳部320可以交替设置。详细地,分隔壁部310和容纳部320可以交替设置。即,每个分隔壁部310可以设置在彼此相邻的容纳部320之间,并且每个容纳部320可以设置在彼此相邻的分隔壁部310之间。
分隔壁部310可以包含透明材料。分隔壁部310可以包含可以透射光的材料。
分隔壁部310可以包含树脂材料。例如,分隔壁部310可以包含光固化树脂材料。作为示例,分隔壁部310可以包含UV树脂或透明光致抗蚀剂树脂。或者,分隔壁部310可以包含聚氨酯树脂(urethane resin)或丙烯酸树脂。
分隔壁部310可以将入射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中的任一者上的光朝向另一基板透射。
例如,在图4至图7中,光可以向第一基板110的方向发射,并且光可以入射在第二基板120上。分隔壁部310可以透射光,并且透射的光可以向第二基板120的方向移动。
容纳部320可以包括电解质320a和光吸收粒子320b。详细地,容纳部320填充有电解质320a,并且多个光吸收粒子320b可以分散在电解质320a中。
电解质320a可以是用于分散光吸收粒子320b的材料。电解质320a可以包含透明材料。电解质320a可以包含石蜡溶剂(paraffinic solvent)。此外,电解质320a可以包含能够透射光的材料。
光吸收粒子320b可以设置为分散在电解质320a中。详细地,多个光吸收粒子320b可以设置为在电解质320a中彼此间隔开。
光吸收粒子320b可以具有颜色。例如,光吸收粒子320b可以具有黑色光吸收粒子。作为示例,光吸收粒子320b可以包括炭黑。
光吸收粒子320b可以形成为球形。光吸收粒子320b可以具有几纳米的直径。
容纳部320的透光率可以被光吸收粒子320b改变。详细地,容纳部320可以通过由于光吸收粒子320b的移动而改变透光率来变为遮光部和透光部。
例如,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可以通过施加到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的电压从第一模式改变为第二模式或从第二模式改变为第一模式。
详细地,在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中,在第一模式下,容纳部320成为遮光部,并且特定角度的光会被容纳部320阻挡。即,用户从外部观看的视角会变窄。
另外,在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中,在第二模式下,容纳部320成为透光部,并且在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中,光可以透过分隔壁部310和容纳部320两者。即,用户从外部观看的视角会变宽。
从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即,容纳部320从遮光部切换为透光部的转换,可以通过容纳部320的光吸收粒子320b的移动来实现。
详细地,容纳部320可以电连接到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
在这种情况下,当没有从外部向光路控制构件施加电压时,容纳部320的光吸收粒子320b均匀地分散在电解质320a中,并且可以通过容纳部320中的光吸收粒子阻挡光。因此,在第一模式下,容纳部320可以被驱动作为遮光部。
或者,当从外部向光路控制构件施加电压时,光吸收粒子320b可以移动。例如,光吸收粒子320b可以通过经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传输的电压向容纳部320的一端或另一端移动。
作为移动光吸收粒子的方法,首先,可以使包括炭黑的光吸收粒子带电。例如,可以形成微胶粒(micelle),并且可以通过使包括炭黑的光吸收粒子本身带负电荷或者用化学方法将类似于表面活性剂的官能团引入包括炭黑的光吸收粒子的表面以使光吸收粒子带电来产生带电效应。
随后,当向第一电极210和/或第二电极220施加电压时,在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20之间形成电场,并且带电的包括炭黑的光吸收粒子可以使用电解质320a作为介质向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的正极移动。
即,当没有向第一电极210和/或第二电极220施加电压时,如图5和图7所示,光吸收粒子320b可以均匀地分散在电解质320a中以驱动容纳部320作为遮光部。
此外,如图4和图6所示,当向第一电极210和/或第二电极220施加电压时,光吸收粒子320b可以在电解质320a中向第二电极220移动。即,光吸收粒子320b沿一个方向移动,并且容纳部320可以被驱动作为透光部。
因此,可以根据用户的周围环境以两种模式驱动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即,当用户只需要特定视角的光透射时,容纳部被驱动作为遮光部,或者在用户需要高亮度的环境中,可以施加电压来驱动容纳部作为透光部。
因此,由于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以两种模式实现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所以不论用户的环境如何,都可以应用光路控制构件。
同时,参照图4,在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中,可以控制分隔壁部和容纳部的宽度和高度以提高在第一模式下的遮光效果和在第二模式下的透光效果。
详细地,可以在容纳部320中界定有被定义为窄宽度的第一宽度w1和被定义为宽宽度的第二宽度w2,并且可以在分隔壁部310中界定有被定义为宽宽度的第三宽度w3。另外,可以界定有被定义为分隔壁部310或容纳部320的高度的高度h。
在图4中,容纳部的长宽度方向被定义为视场面,但实施例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容纳部的短宽度方向定义为视场面。
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基于将容纳部的长宽度方向定义为视场面的情况进行描述。
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宽度w2与第一宽度w1之比w2/w1可以是1.8以下。当第二宽度w2与第一宽度w1之比w2/w1超过1.8时,在第一模式下的遮光效率和在第二模式下的透光效率可能会降低。
详细地,当第二宽度w2与第一宽度w1之比w2/w1超过1.8时,容纳部320的倾斜角变大,因此在第一模式下不期望角度的光可能被阻挡,并且在第二模式下由于倾斜角的增加透光量可能会降低,从而正面的亮度可能会降低。
另外,第三宽度w3与第一宽度w1之比w3/w1可以是1.5以上。当第三宽度w3与第一宽度w1之比w3/w1小于1.5时,在第一模式下的遮光效率和在第二模式下的透光效率可能会降低。
详细地,当第三宽度w3与第一宽度w1之比w3/w1小于1.5时,在第二模式下的透光量由于透射光的区域的减小而减少,从而正面的亮度可能会降低。
另外,分隔壁部310或容纳部320的高度h与第一宽度w1之比h/w1可以是4以上。当分隔壁部310或容纳部320的高度h与第一宽度w1之比h/w1小于4时,在第一模式下的遮光效率和在第二模式下的透光效率可能会降低。
详细地,当分隔壁部310或容纳部320的高度h与第一宽度w1之比h/w1小于4时,在第一模式下不期望角度的光会由于容纳部的高度而被阻挡,并且在第二模式下由于阻挡区域的增加透光量会降低,从而正面的亮度可能会降低。
同时,容纳部320可以形成为各种形状。
或者,参照图4和图5,容纳部320的宽度可以在容纳部320从容纳部320的一端延伸到其另一端的同时改变。
例如,参照图4和图5,容纳部320可以形成为梯形形状。详细地,容纳部320可以形成为使得容纳部320的宽度在从第一电极210向第二电极220延伸的同时变宽。
或者,容纳部320的宽度可以在容纳部320从用户的视场面朝向其相对表面延伸的同时变窄。另外,当向光转换单元施加电压时,容纳部320的光吸收粒子可以在容纳部的宽度变窄的方向上移动。
即,容纳部320的宽度可以在从光入射的光入射部向发射光的发光部延伸的同时变宽。
即,容纳部320的光吸收粒子可以向第一电极210移动。
因此,由于光吸收粒子向视场面的相反表面而不是视场面移动,所以可以防止向视场面发射的光被阻挡,从而提高光路控制构件的亮度。
另外,由于光吸收粒子从宽区域向窄区域移动,所以光吸收粒子可以容易地移动。
另外,由于光吸收粒子向容纳部的窄区域移动,所以向用户的视场面透射的光量增加,从而提高了正面的亮度。
或者,相反地,容纳部320可以形成为使得容纳部320的宽度在从第一电极210向第二电极220延伸的同时变窄。
即,容纳部320的宽度可以在从用户的视场面朝向其相对表面延伸的同时变宽。另外,当电压被施加到透光部时,容纳部320的光吸收粒子可以在容纳部的宽度变宽的方向上移动。
即,容纳部320的宽度可以在从光入射的光入射部向发射光的发光部延伸的同时变窄。
即,容纳部320的光吸收粒子可以向第一电极210移动。
因此,第一电极与容纳部的一个表面之间的接触区域(光吸收粒子通过该接触区域移动)增加,从而可以提高光吸收粒子的移动速度,即驱动速度。
同时,容纳部320可以设置为与第一电极210或第二电极220间隔开。即,容纳部320可以设置为仅与第一电极210和第二电极220中的一个接触。
例如,参照图6和图7,与分隔壁部310的材料相同或相似的材料可以设置在容纳部320和第一电极210彼此间隔开的区域中。即,在光转换单元300中,可以在容纳部320与粘合层400之间形成基部。
详细地,容纳部320可以设置为与第一电极间隔开。
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在视场面的方向上发射的光的透射率来提高光路控制构件的亮度,从而提高可见性。
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可以包括透光部,其中透光率根据施加的电压而变化。
即,当施加电压时,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的透光部可以被驱动作为遮光部,并且当施加电压时,透光部可以被驱动作为透光部。
因此,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环境以各种方式应用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
另外,在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的透光部从光入射部朝向发光部延伸的同时,透光部的宽度可以加宽。此外,当施加电压时,由于光吸收粒子沿宽度变窄的方向移动,所以光吸收粒子能够容易地移动,从而提高光路控制构件的效率。
另外,通过将透光部设置为与视场面方向上的电极或与视场面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电极间隔开来减少透光部的透光率的下降,使得可以提高亮度,从而提高光路控制构件的可见性。
另外,在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中,控制透光率改变的透光部的宽宽度和窄宽度之比、分隔壁部和透光部的宽度比以及透光部的高度比,从而提高遮光效果和透光特性。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8至图15描述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的制造方法。
首先,参照图8,制备形成第一基板110和第一电极的电极材料。随后,可以通过涂覆或沉积工艺在第一基板110的一个表面上形成该电极材料。详细地,电极材料可以形成在第一基板110的整个表面上。因此,形成为表面电极的第一电极210可以形成在第一基板110上。
随后,参照图9,可以通过在第一电极210上涂布树脂材料来形成树脂层。详细地,可以通过在第一电极210上涂布聚氨酯树脂或丙烯酸树脂来形成树脂层。
随后,可以使用模具在树脂层上形成图案部。详细地,通过压印模具在树脂层中形成孔或凹槽,相应地,可以由剩余的树脂层形成分隔壁部。即,上述的分隔壁部310和容纳部320可以形成在树脂层上。
随后,参照图10,制备形成第二基板120和第二电极的电极材料。随后,可以通过涂覆或沉积工艺在第二基板120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电极材料。详细地,电极材料可以形成在第二基板120的整个表面上。因此,形成为表面电极的第二电极220可以形成在第二基板120上。
随后,参照图11,可以通过在第二电极220上涂布粘合材料来形成粘合层400。粘合层400可以形成在第二电极220的部分区域上。
随后,参照图12,可以粘合预先制造的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详细地,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可以通过第二基板120上的粘合层400彼此粘合。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可以沿不同方向粘合。详细地,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可以彼此粘附使得第一基板110的长边方向和第二基板120的短边方向彼此重叠。
因此,连接到外部印刷电路板的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可以形成在从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暴露的表面上。
随后,参照图13,可以在第一基板110上形成堤部600。详细地,堤部600可以设置在设置于第一基板110上的容纳部320的上方和下方。即,堤部600可以设置成使得容纳部320设置在堤部600之间。
随后,参照图14,可以在容纳部320中,即分隔壁部310之间,注入光转换材料。详细地,其中诸如炭黑等的光吸收粒子分散在包含石蜡溶剂的电解质溶剂中的光转换材料可以注入容纳部320中,即分隔壁部之间。因此,上述的分隔壁部310可以形成在容纳部320之间。
随后,参照图15,可以通过在容纳部320的横向上形成密封部500来将容纳部内部的光转换材料从外部密封。随后,可以通过切割第一基板110来形成最终的光路控制构件。
在下文中,参照图16至图18,将描述应用了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的显示装置和显示设备。
参照图16,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1000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2000上或设置在显示面板2000下方。
显示面板2000和光路控制构件1000可以设置为彼此粘合。例如,显示面板2000和光路控制构件1000可以通过粘合层1500彼此粘合。粘合层1500可以是透明的。例如,粘合层1500可以包括粘合剂或包含光学透明粘合材料的粘合层。
粘合层1500可以包括离型膜。详细地,当粘合光路控制构件和显示面板时,光路控制构件和显示面板可以在去除离型膜之后粘合。
显示面板2000可以包括第一’基板2100和第二’基板2200。当显示面板2000是液晶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2000可以形成为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和像素电极的第一’基板2100和包括滤色器层的第二’基板2200通过插设其间的液晶层接合的结构。
另外,显示面板2000可以是晶体管上滤色器(COT)结构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薄膜晶体管、滤色器和黑色电解质形成在第一’基板2100处并且第二’基板2200通过插设在第一’基板2100和第二’基板2200之间的液晶层接合至第一’基板2100。即,可以在第一’基板2100上形成薄膜晶体管,可以在薄膜晶体管上形成保护膜,并且可以在保护膜上形成滤色器层。另外,可以在第一’基板2100上形成与薄膜晶体管接触的像素电极。此时,为了提高开口率并简化掩膜工艺,可以省略黑色电解质,并且可以形成公共电极以用作黑色电解质。
另外,当显示面板2000是液晶显示面板时,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从显示面板2000的后表面提供光的背光单元。
即,当显示面板200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时,光路控制构件可以设置在背光单元与液晶显示面板之间。
或者,当显示面板2000是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2000可以包括不需要单独光源的自发光元件。在显示面板2000中,可以在第一’基板2100上形成薄膜晶体管,并且可以形成与薄膜晶体管接触的有机发光元件。有机发光元件可以包括阳极、阴极以及形成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此外,可以进一步在有机发光元件上包括被配置为用作用于封装的封装基板的第二’基板2200。
此外,尽管未在附图中示出,但偏光板可以进一步设置在光路控制构件1000与显示面板2000之间。偏光板可以是线性偏光板或外部光反射防止偏光板。例如,当显示面板2000为液晶显示面板时,偏光板可以为线性偏光板。此外,当显示面板2000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时,偏光板可以是外部光反射防止偏光板。
另外,可以在光路控制构件1000上进一步设置额外的功能层1300,如抗反射层、防眩光等。具体地,功能层1300可以粘附到光路控制构件的第一基板110的一个表面。尽管未在图中示出,但功能层1300可以通过粘合层粘附到光路控制构件的第一基板110。此外,可以在功能层1300上进一步设置用于保护功能层的离型膜。
此外,触摸面板可以进一步设置在显示面板与光路控制构件之间。
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光路控制构件设置在显示面板的上部,但是实施例不限于此,并且光路控制构件可以设置在各种位置,例如可调节光的位置,即显示面板的下部,在显示面板的第二基板与第一基板之间,等。
参照图17和图18,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可以应用于车辆。
参照图17和图18,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可以应用于显示显示器的显示装置。
例如,如图17所示当没有向光路控制构件施加电力时,容纳部用作遮光部,使得显示装置被驱动以在遮光模式下工作,如图18所示当向光路控制构件施加电力时,容纳部用作透光部,使得显示装置可以被驱动以在开放模式下工作。
因此,用户可以根据施加的电力在保密模式或正常模式下容易地驱动显示装置。
另外,尽管未在图中示出,但应用了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的显示装置也可以应用在车辆内部。
例如,包括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的显示装置可以显示车辆的视频确认信息和车辆的移动路线。显示装置可以设置在车辆的驾驶员座椅与乘客座椅之间。
另外,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可以应用于显示车辆的速度、引擎、警报信号等的仪表板。
此外,根据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可以应用于车辆的挡风玻璃(FG)或左右侧车窗玻璃。
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结构、效果等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但不限于仅一个实施例。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针对其他实施例组合或修改每个实施例中示出的特征、结构和效果。因此,应当理解,这样的组合和修改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另外,以上主要地描述了实施例,但这些实施例仅是示例,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以上未提出的多种变化和应用。例如,可以改变实施例中具体表示的每个部件。另外,应当理解,与这样的变化和这样的应用相关的差异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路控制构件,包括:
第一基板;
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
第二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
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下方;以及
光转换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其中,所述光转换单元包括交替设置的分隔壁部和容纳部,
所述容纳部根据电压的施加改变透光率,
所述容纳部限定有被定义为窄宽度的第一宽度和被定义为宽宽度的第二宽度,
所述分隔壁部限定有被定义为宽宽度的第三宽度,
所述分隔壁部的高度被限定,并且
所述第二宽度与所述第一宽度之比,即,第二宽度/第一宽度之比为1.2至1.8,
其中,所述容纳部包括具有所述第一宽度的下表面和具有所述第二宽度的上表面,
其中,随着所述容纳部从所述下表面向所述上表面延伸,所述容纳部的宽度变宽,
其中,所述容纳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分隔壁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控制构件,其中,所述第三宽度与所述第一宽度之比,即,第三宽度/第一宽度之比为1.5至1.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路控制构件,其中,所述分隔壁部的所述高度与所述第一宽度之比,即,所述分隔壁部的高度/第一宽度之比为4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控制构件,其中,所述容纳部的长宽度方向被定义为用户的观察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控制构件,其中,所述容纳部包括:
电解质;以及
多个光吸收粒子,分散在所述电解质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路控制构件,其中,当向所述容纳部施加所述电压时,所述光吸收粒子在所述容纳部内沿所述第一电极或所述第二电极的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控制构件,其中,所述容纳部的一端和另一端设置成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控制构件,其中,所述容纳部的一端和另一端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成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控制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转换单元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粘合层。
10.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面板;以及
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光路控制构件,所述光路控制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上方或下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90092485A KR20210014423A (ko) | 2019-07-30 | 2019-07-30 |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KR10-2019-0092485 | 2019-07-30 | ||
PCT/KR2020/009598 WO2021020797A1 (ko) | 2019-07-30 | 2020-07-21 |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75868A CN114175868A (zh) | 2022-03-11 |
CN114175868B true CN114175868B (zh) | 2024-03-12 |
Family
ID=74230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54680.9A Active CN114175868B (zh) | 2019-07-30 | 2020-07-21 | 光路控制构件及包括该光路控制构件的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242091B2 (zh) |
EP (1) | EP4006617A4 (zh) |
KR (1) | KR20210014423A (zh) |
CN (1) | CN114175868B (zh) |
WO (1) | WO202102079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34943A1 (ko) * | 2022-08-10 | 2024-02-15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43699A (zh) * | 2010-12-16 | 2013-12-11 |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 电泳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 |
CN103502855A (zh) * | 2011-05-13 | 2014-01-08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具有可变折射率光提取层的背照式透射型显示器 |
KR20150125051A (ko) * | 2014-04-29 | 2015-11-09 | (주)엘지하우시스 | 광 투과율 가변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894455B1 (ko) | 2007-03-02 | 2009-04-22 | 손창민 | 투과율 가변형 투명 기재 구조물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KR101971874B1 (ko) * | 2015-02-04 | 2019-04-25 | (주)엘지하우시스 | 광투과율 가변 필름, 이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및 광투과율 가변 필름의 제조 방법 |
KR20180004879A (ko) * | 2016-07-04 | 2018-01-15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20200028078A (ko) | 2018-09-06 | 2020-03-16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2019
- 2019-07-30 KR KR1020190092485A patent/KR20210014423A/ko not_active Ceased
-
2020
- 2020-07-21 CN CN202080054680.9A patent/CN114175868B/zh active Active
- 2020-07-21 WO PCT/KR2020/009598 patent/WO2021020797A1/ko unknown
- 2020-07-21 EP EP20846753.0A patent/EP4006617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7-21 US US17/631,340 patent/US1224209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443699A (zh) * | 2010-12-16 | 2013-12-11 | 可隆工业株式会社 | 电泳显示设备的制造方法 |
CN103502855A (zh) * | 2011-05-13 | 2014-01-08 | 3M创新有限公司 | 具有可变折射率光提取层的背照式透射型显示器 |
KR20150125051A (ko) * | 2014-04-29 | 2015-11-09 | (주)엘지하우시스 | 광 투과율 가변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2242091B2 (en) | 2025-03-04 |
WO2021020797A1 (ko) | 2021-02-04 |
US20220283346A1 (en) | 2022-09-08 |
EP4006617A4 (en) | 2023-08-02 |
CN114175868A (zh) | 2022-03-11 |
KR20210014423A (ko) | 2021-02-09 |
EP4006617A1 (en) | 2022-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585520B (zh) | 光路控制构件和包括该光路控制构件的显示装置 | |
KR102774371B1 (ko) |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
CN115485615A (zh) | 光路径控制部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设备 | |
CN114175297B (zh) | 光路控制构件及包括其的显示装置 | |
CN114175868B (zh) | 光路控制构件及包括该光路控制构件的显示装置 | |
KR20210141846A (ko) |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CN114585965B (zh) | 光路控制构件及具有其的显示器 | |
US12019319B2 (en) | Optical path contro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 |
KR102756135B1 (ko) |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JP7478825B2 (ja) | 光経路制御部材及びこれを含む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KR102730887B1 (ko) |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US20250068014A1 (en) | Optical path contro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 |
US20250060632A1 (en) | Optical path contro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 |
KR102783586B1 (ko) |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US20250093733A1 (en) | Light path contro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same | |
KR102783585B1 (ko) |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2766599B1 (ko) |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2697804B1 (ko) |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102774377B1 (ko) |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KR20240001902A (ko) | 광 투과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
JP2022547688A (ja) | 電気泳動粒子およびこれを含む光経路制御部材 | |
CN118901042A (zh) | 光路控制构件及包括该光路控制构件的显示装置 | |
KR20210081822A (ko) | 광 경로 제어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