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3499B - 树脂结构体 - Google Patents
树脂结构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73499B CN114173499B CN202111060247.9A CN202111060247A CN114173499B CN 114173499 B CN114173499 B CN 114173499B CN 202111060247 A CN202111060247 A CN 202111060247A CN 114173499 B CN114173499 B CN 1141734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electric wire
- resin structure
- wire
- protru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3—Cover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02—Arrangements of circuit components or wiring on supporting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结构体,能够避免开口部大型化,并且通过开口部适当地引导电线。树脂结构体(1)具有箱状形状。树脂结构体(1)具有:将第一电线(2)在规定方向上引导并且使之在树脂结构体(1)的内外插通的第一开口部(4)、以及将第二电线(3)在与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引导并使之在树脂结构体(1)的内外插通的第二开口部(6)。第一开口部(4)及第二开口部(6)构成为,在第一开口部(4)的内部附近使第二电线(3)与第一电线(2)接触,并且使第二电线(3)在第二开口部(6)中插通而进行引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箱状形状的树脂结构体。
背景技术
以往,已经提出一种树脂结构体,如在车辆上搭载的电接线盒(例如继电器盒)等那样,将多个树脂体相互组装而构成。例如,现有的一种电接线盒为了使用于连接在电接线盒的内部收纳的电子配件与在外部配置的各种电气部件等的电线在电接线盒的内外插通,而具有筒状的开口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17-00578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具有上述开口部的树脂结构体通常利用开口部的内周面及开口边缘,在开口部的延伸方向上引导电线。因此,特别是为了适当地引导捆扎有大量电线的电线束(所谓的粗电线),通常要求开口部自身大型化。然而,例如在用于将树脂结构体搭载在车辆上等的设置空间有限时,有时难以在树脂结构体设置足够引导粗电线的大小的开口部。在该情况下,存在不能充分发挥由开口部引导电线的效果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树脂结构体,能够避免开口部大型化,并且通过开口部适当地引导电线。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的目的,本发明的树脂结构体的特征在于如下的[1]~[2]。
[1]
一种树脂结构体,具有箱状形状,
该树脂结构体具有:将第一电线在规定方向上引导且使之在该树脂结构体的内外插通的第一开口部、以及将第二电线在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引导且使之在该树脂结构体的内外插通的第二开口部,
所述第一开口部及所述第二开口部构成为,
在该第一开口部的内部附近使所述第二电线与所述第一电线接触,并且使所述第二电线在该第二开口部插通而进行引导。
[2]
如上述[1]所述的树脂结构体,
该树脂结构体还具有:第一树脂体、以及组装于所述第一树脂体的第二树脂体,
所述第一树脂体具有第一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从该第一树脂体的壁部延伸以从该树脂结构体的箱内向箱外突出,并构成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一部分,
所述第二树脂体具有第二突出部,该第二突出部从该第二树脂体的壁部延伸以向所述箱外突出,并构成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其它部分,
所述第二突出部在该第二突出部的内部具有使所述第二电线与所述第一电线接触地进行收纳且与所述第二开口部连通的收纳空间。
根据上述[1]的结构的树脂结构体,在第一开口部的内部附近使从第一开口部在规定方向上被引导的第一电线与从第二开口部在与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引导的第二电线接触,并且将第一电线及第二电线在树脂结构体的内外插通。由此,例如在第一电线为捆扎了大量电线的粗电线的情况下,即便未使第一开口部过度大型化,通过由第二电线按压第一电线来辅助引导第一电线,也能够在规定方向上适当地引导第一电线。换言之,本结构的树脂结构体除了第一开口部的引导效果外,还能够发挥第二电线的辅助引导效果。因此,本结构的树脂结构体能够避免开口部大型化,并且通过开口部适当地引导电线。
根据上述[2]的结构的树脂结构体,通过使第一突出部与第二突出部组合来构成第一开口部。而且,使第一电线在第一开口部中插通,并且使第二电线经过在第二突出部的内部设置的收纳空间而在第二开口部中插通,在收纳空间的内侧使第二电线与第一电线接触。由此,在第一开口部的开口端的附近,能够使第二电线与第一电线接触。其结果是,能够更有效地发挥第二电线的辅助引导效果。因此,本结构的树脂结构体能够通过开口部更适当地引导电线。
发明的效果
这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避免开口部大型化、并且通过开口部适当地引导电线的树脂结构体。
上面,针对本发明简洁地进行了说明。此外,参照附图,通读如下说明的、用于实施发明的方式,由此而进一步明确本发明的详细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树脂结构体的外侧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树脂结构体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部的放大图。
图3的(a)是从正面观察图1的A部的图,图3的(b)是从侧面观察图1的A部的图。
图4的(a)是图3的(a)的B-B剖视图,图4的(b)是图3的(b)的C-C剖视图。
图5是从树脂结构体的内侧观察与图1的A部对应的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针对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树脂结构体1进行说明。树脂结构体1典型的是安装在车辆框架等、收纳继电器等电子配件的继电器盒(电接线盒)。
如图1所示,树脂结构体1是包括成为收纳继电器等电子配件(及其它配件,未图示)的主体壳体20、以及为了封堵主体壳体20的下端开口部而在主体壳体20的下端部组装的下盖10而构成的箱状体。主体壳体20及下盖10分别为树脂成型体。下盖10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树脂体”,主体壳体20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二树脂体”。
下面,为了便于说明,如图1~图5所示,对“上下方向”、“周向”、“内外方向”、“上”、“下”、“内”以及“外”进行定义。“上下方向”、“周向”以及“内外方向”相互正交。在树脂结构体1搭载在车辆上时,“上下方向”对应于车辆的上下方向。“周向”与下盖10的后面叙述的周壁11以及主体壳体20的后面叙述的周壁21的周向对应,“内外方向”对应于周壁11及周壁21的厚度方向。下面,针对构成树脂结构体1的各部件依次进行说明。
首先,针对下盖1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下盖10一体地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大致长方形筒状的周壁11、以及封堵周壁11的下端开口部的大致长方形平板状的底壁部12(也参照图3及图5)。
在周壁11的大致长方形框状的上端缘部,在周向的一个位置设有与底壁部12连续地从周壁11向外侧突出的下侧突出部13(参照图2、图3及图4的(b))。在下侧突出部13的上表面侧形成有向下方凹进为圆弧状且在内外方向上延伸的下侧凹部14(参照图2、图3的(a)及图4的(b))。下侧凹部14向内侧延伸至与下侧突出部13的根部连续的底壁部12的上表面的一部分(参照图5),将下盖10的内外在内外方向上连通。
在周壁11的大致长方形框状的上端缘部的外表面,在设有下侧突出部13的位置以外的周向的多个位置上分别设有向上方延伸为舌状的锁止片15(参照图1)。
接着,针对主体壳体2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主体壳体20具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大致长方形筒状的周壁21。在由周壁21区划的主体壳体20的内部空间设有用于收纳继电器等电子配件(及其它配件)的多个收纳部22。
在周壁21的大致长方形框状的下端缘部,对应于下盖10的下侧突出部13,在周向的一个位置设有从周壁21向外侧突出的上侧突出部23。在上侧突出部23的下表面侧形成有向上方凹进为圆弧状且在内外方向上延伸的上侧凹部24。上侧凹部24将主体壳体20的内外在内外方向上连通。
在主体壳体20与下盖10的组装完成的状态(参照图1)下,使主体壳体20的上侧突出部23与下盖10的下侧突出部13相互组合,由此,构成从树脂结构体1向外侧突出的第一开口部4(参照图1等)。第一开口部4区划有将树脂结构体1的内外在内外方向上连通的电线插通孔5(参照图1等)。在电线插通孔5中插通有捆扎了大量电线的粗电线束(粗电线)2。
如图2~图4等所示,在上侧突出部23一体地形成有从周壁21向外侧突出地向上方膨出且沿周壁21向周向一侧延伸的膨出部25。膨出部25的周向一侧的端部朝向周向一侧构成向树脂结构体1的外部开口的第二开口部6。在第二开口部6中插通有比粗电线2细的电线3。
如图3的(b)及图4的(b)等所示,在膨出部25的下表面侧形成有向上方凹进为圆弧状且在周向上延伸并与第二开口部6连通的侧方凹部26。侧方凹部26区划有成为收纳电线3的延伸方向的一部分的收纳空间27。如图4的(b)所示,侧方凹部26与上侧凹部24连续。因此,收纳空间27与由第一开口部4区划的电线插通孔5(即树脂结构体1的内部)连通。其结果是,收纳空间27经由第二开口部6,将树脂结构体1的内外在周向上连通。
在周壁21的大致长方形框状的下端缘部的外表面,对应于下盖10的多个锁止片15,在周向的多个位置分别设有将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卡止孔(未图示)区划在与周壁21之间的卡止部28(参照图1)。在主体壳体20与下盖10的组装完成的状态(参照图1)下,多个卡止部28的卡止孔分别与设置在下盖10的多个锁止片15卡合。上面,针对构成树脂结构体1的各部件进行了说明。
接着,针对主体壳体20与下盖10的组装进行说明。为了将主体壳体20与下盖10进行组装,首先,使主体壳体20位于下盖10的上方来配置主体壳体20及下盖10。
接着,使主体壳体20及下盖10在上下方向上接近,使主体壳体20的周壁21的下端缘部与下盖10的周壁11的上端缘部嵌合。进行该嵌合,使周壁21的下端缘部位于周壁11的上端缘部的外侧,使多个锁止片15分别插入多个卡止部28的卡合孔中,并且使上侧突出部23与下侧突出部13组合。
进行该嵌合,当在卡止部28的卡止孔设置的卡止突起(未图示)与在锁止片15设置的锁止突起(未图示)卡合时,主体壳体20与下盖10的组装完成。其结果是,能够得到图1所示的树脂结构体1。
在主体壳体20与下盖10的组装完成的状态(参照图1)下,卡止部28的卡止突起与锁止片15的锁止突起相互卡合,由此能够防止主体壳体20与下盖10向上下方向分离。
在主体壳体20与下盖10的组装完成的状态(参照图1)下,如图2及图3等所示,上侧突出部23与下侧突出部13在上下方向上组合,由此而形成有从树脂结构体1向外侧突出的第一开口部4。在第一开口部4的内部,通过使上侧突出部23的上侧凹部24与下侧突出部13的下侧凹部14在上下方向上组合,区划有将树脂结构体1的内外在内外方向上连通的圆筒状的电线插通孔5。
在第一开口部4(电线插通孔5)中插通有用于将在树脂结构体1的收纳部22(参照图1)中收纳的各种电子配件等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粗电线2。由此,粗电线2通过与第一开口部4(电线插通孔5)的内周面及开口边缘的接触,被插通在树脂结构体1的内外,以在第一开口部4(电线插通孔5)的延伸方向(即内外方向)上被引导。
此外,在主体壳体20的第二开口部6(收纳空间27)插通有用于将在树脂结构体1的收纳部22(参照图1)中收纳的各种电子配件等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电线3。由此,电线3通过与第二开口部6(收纳空间27)的内周面及开口边缘接触,被插通在树脂结构体1的内外,以在第二开口部6(收纳空间27)的延伸方向(即周向)上被引导。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说明中,在将主体壳体20与下盖10组装后,粗电线2在第一开口部4(电线插通孔5)中插通,并且电线3在第二开口部6(收纳空间27)中插通。与此相对,例如也可以在下盖10的下侧突出部13的下侧凹部14使粗电线2在内外方向上延伸地进行载置,并且使电线3在主体壳体20的第二开口部6(收纳空间27)中插通后,将主体壳体20与下盖10组装。
这样,如图4的(b)及图5所示,在粗电线2在第一开口部4(电线插通孔5)中插通、且电线3在第二开口部6(收纳空间27)中插通的状态下,在收纳空间27中,电线3的一部分与粗电线2接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例子中,为了在电线3的一部分(与粗电线2接触的部分)将电线3扩径,在电线3的外周安装有树脂制的圆筒状外装部件3a(参照图4的(a)及图5)。由此,能够使电线3的一部分与粗电线2更可靠地接触。
这样,在收纳空间27中电线3的一部分与粗电线2接触,由此,在第一开口部4(电线插通孔5)的开口缘的附近,能够由电线3的一部分按压粗电线2。其结果是,即便未使第一开口部4过度大型化,通过由电线3按压粗电线2来辅助引导粗电线2,也能够在内外方向上适当地引导粗电线2。
<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结构体1,使从第一开口部4在内外方向上被引导的粗电线2与从第二开口部6在周向上被引导的电线3在第一开口部4的内部附近接触,并且将粗电线2及电线3在树脂结构体1的内外插通。由此,例如,即便未使第一开口部4过度大型化,通过由电线3按压粗电线2来辅助引导粗电线2,也能够在内外方向上适当地引导粗电线2。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结构体1能够避免第一开口部4大型化,并且通过第一开口部4适当地引导粗电线2。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结构体1,通过使上侧突出部23与下侧突出部13组合来构成第一开口部4。而且,使电线2插通在第一开口部4中,并且使电线3经由在上侧突出部23的内部设置的收纳空间27而向第二开口部6插通,能够在收纳空间27中使电线3与粗电线2接触。由此,能够在第一开口部4的开口端附近由电线3按压粗电线2。其结果是,能够更有效地发挥由电线3辅助引导粗电线2的效果。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树脂结构体1能够通过第一开口部4更适当地引导粗电线2。
<其它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采用各种变形例。例如,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适当地进行变形、改进等。除此以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各结构主要部件的材质、形状、尺寸、数量、配置位置等只要能够发挥本发明则可以是任意的,未进行限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树脂结构体1通过将主体壳体20与下盖10这样的两个部件进行组装而构成,第一开口部4通过使下盖10的下侧突出部13与主体壳体20的上侧突出部23组合而构成。与此相对,树脂结构体1也可以由使主体壳体20与下盖10这样的两个部件一体化后的单一部件构成,第一开口部4也可以只由该单一的部件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开口部4(电线插通孔5)的延伸方向(即引导粗电线2的方向)设定为内外方向,将第二开口部6(收纳空间27)的延伸方向(即引导电线3的方向)设定为周向。与此相对,只要在第二开口部6(收纳空间27)中插通的电线3的一部分与在第一开口部4(电线插通孔5)中插通的粗电线2接触,则第一开口部4(电线插通孔5)的延伸方向、以及与该延伸方向交叉的第二开口部6(收纳空间27)的延伸方向可以设定为任意的方向。
在此,将上述的本发明的树脂结构体1的实施方式的特征简要地总结,分别列为如下的[1]~[2]。
[1]
一种树脂结构体(1),具有箱状形状,
该树脂结构体(1)具有:将第一电线(2)在规定方向上引导并使之在该树脂结构体(1)的内外插通的第一开口部(4)、以及将第二电线(3)在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引导并使之在该树脂结构体(1)的内外插通的第二开口部(6),
所述第一开口部(4)及所述第二开口部(6)构成为,
在该第一开口部(4)的内部附近使所述第二电线(3)与所述第一电线(2)接触,并且使所述第二电线(3)在该第二开口部(6)中插通而进行引导。
[2]
如上述[1]所述的树脂结构体(1),
该树脂结构体(1)还具有第一树脂体(10)、以及组装于所述第一树脂体(10)的第二树脂体(20),
所述第一树脂体(10)具有第一突出部(13),该第一突出部(13)从该第一树脂体(10)的壁部(11)延伸以从该树脂结构体(1)的箱内向箱外突出,并构成所述第一开口部(4)的一部分,
所述第二树脂体(20)具有第二突出部(23),该第二突出部(23)从该第二树脂体(20)的壁部(21)延伸以向所述箱外突出,并构成所述第一开口部(4)的其它部分,
对于所述第二突出部(23),在该第二突出部(23)的内部具有使所述第二电线(3)与所述第一电线(2)接触地进行收纳,并且与所述第二开口部(6)连通的收纳空间(27)。
Claims (1)
1.一种树脂结构体,具有箱状形状,该树脂结构体的特征在于,
具有:将第一电线在规定方向上引导且使之在所述树脂结构体的内外插通的第一开口部、以及将第二电线在与所述规定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引导且使之在所述树脂结构体的内外插通的第二开口部,
所述第一开口部及所述第二开口部构成为,
在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内部附近使所述第二电线与所述第一电线接触,并且使所述第二电线在所述第二开口部中插通而进行引导,
还具有:第一树脂体、以及组装于所述第一树脂体的第二树脂体,
所述第一树脂体具有第一突出部,所述第一突出部从所述第一树脂体的壁部延伸以从所述树脂结构体的箱内向箱外突出,所述第一突出部构成所述第一开口部的一部分,
所述第二树脂体具有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二突出部从所述第二树脂体的壁部延伸以向所述箱外突出,所述第二突出部构成所述第一开口部的其它部分,
对于所述第二突出部,在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内部具有使所述第二电线与所述第一电线接触地进行收纳、且与所述第二开口部连通的收纳空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152994A JP7181262B2 (ja) | 2020-09-11 | 2020-09-11 | 樹脂構造体 |
JP2020-152994 | 2020-09-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73499A CN114173499A (zh) | 2022-03-11 |
CN114173499B true CN114173499B (zh) | 2024-09-03 |
Family
ID=80476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60247.9A Active CN114173499B (zh) | 2020-09-11 | 2021-09-10 | 树脂结构体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181262B2 (zh) |
CN (1) | CN114173499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311614A (ja) * | 2003-04-04 | 2004-11-04 | Yazaki Corp | 電線保護部材の固定構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74783B2 (ja) | 1999-05-10 | 2003-02-10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JP5185536B2 (ja) * | 2007-01-17 | 2013-04-17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給電装置 |
JP5477653B2 (ja) * | 2010-10-19 | 2014-04-2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機器用コネクタ |
JP6536378B2 (ja) * | 2015-11-24 | 2019-07-03 |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ワイヤハーネス |
JP6473470B2 (ja) | 2017-03-09 | 2019-02-20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CN209594021U (zh) * | 2018-11-05 | 2019-11-05 | 深圳市南方瑞通科技有限公司 | 便携电子设备 |
-
2020
- 2020-09-11 JP JP2020152994A patent/JP7181262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9-10 CN CN202111060247.9A patent/CN1141734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311614A (ja) * | 2003-04-04 | 2004-11-04 | Yazaki Corp | 電線保護部材の固定構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73499A (zh) | 2022-03-11 |
JP7181262B2 (ja) | 2022-11-30 |
JP2022047213A (ja) | 2022-03-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326262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 |
JP6404258B2 (ja) | 電気接続箱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 |
JP2009541919A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JP2000251963A (ja) | 小型コネクタ | |
JP2017022824A (ja) | 付設ボックス付電気接続箱 | |
CN110165495A (zh) | 连接器 | |
JP4605144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6554136B2 (ja) | 電気接続箱、および電気接続箱とプロテクタとの接続構造 | |
CN114173499B (zh) | 树脂结构体 | |
CN114336466A (zh) | 树脂结构和线束 | |
JP7132204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CN114079188B (zh) | 内壳组装时的基板保护结构 | |
US11979012B2 (en) |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and wire harness | |
JP2008236847A (ja) | 電気接続箱 | |
CN114173498B (zh) | 树脂结构体 | |
JP7107659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US20240097411A1 (en) | Electric junction box unit | |
JP2014194890A (ja) | プロテクタ付き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 |
US12100914B2 (en) | Shielding member with a protruding portion preventing erroneous assembly to shielding shell | |
JP7509592B2 (ja) | 樹脂構造体 | |
JP2024131162A (ja) | 箱状体、及び、電子部品内蔵ユニット | |
JP2000243510A (ja) | 電気接続体 | |
JP2020124013A (ja) | 電気接続箱の製造方法、及び、電気接続箱 | |
JP2024037493A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2020124014A (ja) | 電気接続箱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