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171035B - 抗干扰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抗干扰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71035B
CN114171035B CN202010952800.9A CN202010952800A CN114171035B CN 114171035 B CN114171035 B CN 114171035B CN 202010952800 A CN202010952800 A CN 202010952800A CN 114171035 B CN114171035 B CN 1141710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lpc filter
coefficient
lsp
coefficie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528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71035A (zh
Inventor
许超
徐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Hytera 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528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7103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71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1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71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710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9/00Speech or audio signals analysis-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reduction, e.g. in vocoders; Coding or decoding of speech or audio signals, using source filter models or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 G10L19/04Speech or audio signals analysis-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reduction, e.g. in vocoders; Coding or decoding of speech or audio signals, using source filter models or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using predictive techniques
    • G10L19/26Pre-filtering or post-filtering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21/00Speech or voice signal processing techniques to produce another audible or non-audible signal, e.g. visual or tactile, in order to modify its quality or its intelligibility
    • G10L21/02Speech enhancement, e.g. noise reduction or echo cancellation
    • G10L21/0208Noise filt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干扰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接收当前语音帧的编码数据并基于编码数据获得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基于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全极点滤波器;若全极点滤波器稳定,则确定当前LPC滤波器系数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若全极点滤波器不稳定且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的调整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则调整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并进入基于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全极点滤波器的步骤;若全极点滤波器不稳定且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的调整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则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PC滤波器系数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本发明可以对LPC滤波器系数进行调整,保证滤波器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抗干扰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抗干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需要编码效率高、语音还原度高、抗干扰性强的语音编解码技术。线性预测编码(Linear predictive coder,LPC)作为语音编解码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声码器标准中。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安装有声码器,发送设备利用声码器的编码模块对当前语音帧进行编码操作获得编码数据,经业务通道发送编码数据至接收设备,接收设备利用声码器的解码模块对编码数据执行解码操作获得解码后的当前语音帧。
发明内容
申请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
在发送设备对当前语音帧进行编码操作时,一般通过Durbin(莱文逊-杜宾算法)计算LPC滤波器系数,且,该LPC滤波器系数合成滤波器的所有极点都在单位圆内,这样使得声码器解码模块内基于该LPC滤波器系数合成的滤波器具有较好的过滤效果。
在编码过程中LPC滤波器系数会转换为线谱对参数(线谱对,Linear spectralpair,LSP),编码过程还会生成其它参数,然后构建包含LSP系数和其它参数的编码数据。
由于业务信道传输过程中有干扰,所以编码数据在经过业务信道传输到达接收设备后,LSP系数可能会受到业务信道的影响产生误码,导致基于LSP系数转换为成的LPC滤波器系数也产生误码,进一步导致基于LPC滤波器系数合成的滤波器中部分极点可能超出单位圆,导致滤波器不稳定。
在滤波器不稳定的情况下,会使得通过滤波器的激励信号发散,最终导致恢复出的语音帧出现异常刺耳声,也即无法正常恢复语音帧,导致用户体验较差。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涉及抗干扰方法及装置,可以对LPC滤波器系数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滤波器的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下述技术特征:
一种抗干扰方法,包括:
接收当前语音帧的编码数据并基于所述编码数据获得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基于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全极点滤波器;
若所述全极点滤波器稳定,则确定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
若所述全极点滤波器不稳定且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的调整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则调整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并进入所述基于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全极点滤波器的步骤;
若所述全极点滤波器不稳定且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的调整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则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PC滤波器系数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
其中,所述调整所述LPC滤波器系数包括:
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参照LPC滤波器系数;
调整所述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对应的第一权重和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对应的第二权重;
将所述参照LPC滤波器系数与第一权重的乘积以及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与第二权重的乘积的和,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其中,所述第一权重和所述第二权重的和为1,且,所述预设次数大于1。
其中,所述调整所述LPC滤波器系数包括:
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与多个有效语音帧对应的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
调整所述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和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的权重;
将所述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和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与各自权重的乘积的和,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其中,所述各个权重的和为1,且,所述预设次数大于1。
其中,所述调整所述LPC滤波器系数包括:
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与多个语音帧对应的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
将所述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和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的平均值,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其中,所述预设次数为1。
其中,在确定所述目标LPC滤波器系数之后,还包括:
利用所述目标LPC滤波器系数和上一语音帧的LPC滤波器系数,分别确定所述当前语音帧中各个子帧的LPC滤波器系数;
基于各个子帧的LPC滤波器系数,分别生成各个子帧的全极点滤波器;
基于各个子帧的全极点滤波器,获得合成后的各个子帧的语音信号;
根据合成后的各个子帧的语音信号,得到解码后的当前语音帧。
其中,在所述根据合成后的各个子帧的语音信号,得到解码后的当前语音帧之后,还包括:
若根据语音活动检测技术判断所述当前语音帧为有效语音帧并且从所述当前语音帧中提取的语音特征不符合人声特征,或者若根据语音活动检测技术判断所述当前语音帧为无效语音帧,则向所述当前语音帧填充预设噪声数据并且输出所述当前语音帧。
其中,所述调整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包括:调整当前LSP系数,并将所述当前LSP系数转换为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所述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PC滤波器系数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包括: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SP系数为目标LSP系数,并将所述目标LSP系数转换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
其中,所述调整所述当前LSP系数包括:
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参照LSP系数;
调整所述参照LSP系数对应的第一权重和所述当前LSP系数对应的第二权重;
将所述参照LSP系数与第一权重的乘积以及所述当前LSP系数与第二权重的乘积的和,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SP系数;
其中,所述第一权重和所述第二权重的和为1,且,所述预设次数大于1。
其中,所述调整所述当前LSP系数包括:
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与多个有效语音帧对应的多个参照LSP系数;
调整所述多个参照LSP系数和所述当前LSP系数的权重;
将所述多个参照LSP系数和所述当前LSP系数与各自权重的乘积的和,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SP系数;
其中,所述各个权重的和为1,且,所述预设次数大于1。
其中,所述调整所述当前LSP系数包括:
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与多个语音帧一一对应的多个参照LSP系数;
将所述多个参照LSP系数和所述当前LSP系数的平均值,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SP系数;
其中,所述预设次数为1。
一种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在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的程序指令时实现所述抗干扰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抗干扰方法的步骤。通过以上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干扰方法,可以接收当前语音帧的编码数据并基于编码数据获得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基于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全极点滤波器;然后通过利用零极点分析法判断全极点滤波器的稳定性。
若所述全极点滤波器不稳定则会调整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基于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全极点滤波器并通过利用零极点分析法判断全极点滤波器的稳定性,循环执行调整操作和判断操作,直到触发调整结束条件跳出循环。
在触发调整结束条件中全极点滤波器稳定的情况下,则表示通过调整操作可以恢复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因此可以将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确定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
在触发调整结束条件中调整次数达到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则表示通过调整操作无法恢复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因此可以将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PC滤波器系数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此处有效语音帧为包含人声特征的语音帧。
通过本方案,可以对LPC滤波器系数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滤波器的稳定性,以便后续可以正常恢复语音帧,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抗干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抗干扰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抗干扰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抗干扰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抗干扰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抗干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干扰系统,包括:发送设备100和接收设备200。发送设备100和接收设备200中安装有声码器,声码器中集成有编码模块和解码模块。
发送设备100在需要发送当前语音帧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声码器中的编码模块对当前语音帧执行编码操作生成编码数据,通过业务信道发送编码数据至接收设备200。
接收设备200利用声码器中的解码模块对编码数据执行解码操作,在解码操作中对LPC滤波器系数进行调整,获得目标LPC滤波器系数。基于目标LPC滤波器系数继续执行解码操作,获得解码后的当前语音帧。
参见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干扰方法实施例一,应用于接收设备中声码器的解码模块,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接收当前语音帧的编码数据并基于所述编码数据获得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声码器的解码模块接收当前语音帧的编码数据后,对编码数据执行解复用操作获得解复用数据集;其中解复用数据集包括线谱对和线谱对索引参数,以及其它参数。
利用线谱对索引参数从线谱对中提取LSP系数,对所述LSP系数执行多项式转换操作获得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在编码操作中一般通过Durbin(莱文逊-杜宾算法)计算LPC滤波器系数,并将LPC滤波器系数转换为LSP系数。在解码操作中执行逆操作,实现将LSP系数转换为LPC滤波器系数的目的。
步骤S202:基于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全极点滤波器。
由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LPC多项式全极点滤波器可以表示为
其中,p为LPC线性预测的阶数,ak为LPC滤波器预测的系数,z为z域变换的变换变量。
若LSP系数在业务信道中未受到干扰,则LSP系数转换而来当前LPC滤波器系数未受到干扰,基于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的全极点滤波器为稳定的,也即全极点滤波器的所有极点都在单位圆内。
反之,若LSP系数在业务信道中受到干扰,则LSP系数转换而来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受到干扰,基于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的全极点滤波器不稳定,也即全极点滤波器的部分极点不在单位圆内。
步骤S203:利用零极点分析法判断所述全极点滤波器的稳定性。
在Z域利用零极点分析法确定全极点滤波器的所有极点的极点值,若所有极点值在单位圆内,则全极点滤波器稳定,若存在极点值在单位圆外,则全极点滤波器不稳定。
若所述全极点滤波器稳定,则直接跳过步骤S204~S206,直接将当前LPC滤波器系数作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基于目标LPC滤波器系数继续执行解码操作,获得解码后的当前语音帧。
步骤S204:若所述全极点滤波器不稳定且未触发调整结束条件,则调整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并进入所述步骤S202。
本实施例提供调整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的三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一个有效语音帧情况下的插值法。
S11: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参照LPC滤波器系数。
可以理解的是在当前语音帧之前已经解码多个语音帧,部分语音帧为噪声也即无效语音帧,部分语音帧人声也即有效语音帧,可以从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PC滤波器系数,作为参照LPC滤波器系数。
之所以选择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其目的在于,与当前语音帧最邻近的语音帧,会与当前语音帧具有较大相关性或相似度,所以使用最邻近的语音帧。
在恢复当前语音帧的情况下,若语音帧为噪声语音帧则表示没有人声,此情况下没有参照性,若语音帧为人声语音帧受到较大干扰后变成噪声语音帧,则更无法使用该语音帧,所以选择从多个语音帧中选择有效语音帧。
因此通过上述两点内容,可以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选择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PC滤波器系数,作为参照LPC滤波器系数。
S12:调整所述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对应的第一权重和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对应的第二权重。
初始情况下,第一权重和第二权重分别为0。在调整过程中不断加大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对应的第一权重,不断减少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对应的第二权重。
因为,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合成的全极点滤波器是稳定的,所以在调整权重过程中不断加大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对应的第一权重,不断减小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对应的第二权重。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调整第一权重a1和第二权重a2的方式:
a1=a1+(1/2)n
a2=1-a1;
其中,所述第一权重和所述第二权重的和为1。
S13:将所述参照LPC滤波器系数与第一权重,以及,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与第二权重的乘积和,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调整后的当前LPC滤波器系数采用New_LPC表示,参照LPC滤波器系数采用Last_LPC表示,当前LPC滤波器系数采用Current_LPC表示,第一权重采用a1表示,第二权重采用a2表示,则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New_LPC=Last_LPC*a1+Current_LPC*a2。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多次调整当前LPC滤波器系数,预设次数大于1。
第二种实现方式:多个有效语音帧情况下的插值法。
与第一种实现方式类似,本实现方式采用多个有效语音帧。
S21: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按由近至远的顺序确定多个有效语音帧一一对应的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
S22:调整所述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和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的权重。
初始情况下,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和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的权重均为零。
因为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合成的全极点滤波器是稳定的,所以在调整权重过程中不断加大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对应的权重,不断减小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对应的权重。
由于越靠近当前语音帧越能够表示当前语音帧,所以越靠近当前语音帧的参考LPC滤波器系数其权重越大,越远离当前语音帧的参考LPC滤波器系数其权重越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调整多个权重的方式,以三个参考LPC滤波器系数和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共四个权重为例,初始情况下,a1=0.25,a2=0.25,a3=0.25,a4=0.25。
a1=a1+(1/4)n
a2=a2+(1/8)n
a3=a3+(1/16)n
a4=1-a1-a2-a3;
其中,所述四个权重的和为1。
S23:将所述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和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与各自权重的乘积和,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调整后的当前LPC滤波器系数采用New_LPC表示,参照LPC滤波器系数采用Last_LPC1、Last_LPC2和Last_LPC3、表示,当前LPC滤波器系数采用Current_LPC表示,权重分别采用a1、a2、a3和a4表示,则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New_LPC=Last_LPC1*a1+Last_LPC2*a2+Last_LPC3*a3+Current_LPC*a4
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多次调整当前LPC滤波器系数,预设次数大于1。
第三种实现方式:多个语音帧情况下的平均法。
S31: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按滑动窗口由近至远的顺序确定多个语音帧一一对应的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
按预设的滑动窗口,按由近至远的时间顺序,确定多个语音帧。此实现方式中的语音帧,可以为有效语音帧或无效语音帧对应的参照LPC滤波器系数。
S32:将所述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和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的平均值,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的平均值,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在本实现方式中采用求取平均值的方式,所以所述预设次数为1。
步骤S205:在触发所述调整结束条件中全极点滤波器稳定的情况下,则确定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
在步骤S202~步骤S205重复调整和判断过程中,如果触发调整结束条件,则跳出循环。调整结束条件包括全极点滤波器稳定和调整次数达到预设次数。
在触发调整结束条件中全极点滤波器稳定的情况下,则表示调整后LPC滤波器系数已经恢复,基于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的全极点滤波器稳定,因此确定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
步骤S206:在触发所述调整结束条件中调整次数达到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则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PC滤波器系数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
在触发调整结束条件中调整次数达到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则表示经过调整后的当前LPC滤波器系数无法恢复,基于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的全极点滤波器不稳定。
因此,为了保证全极点滤波器的稳定性,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PC滤波器系数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PC滤波器系数合成的全极点滤波器,是稳定的。
可选的,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调整标志位,在LPC滤波器系数经过调整操作的情况下,则设置调整标志位为“1”,否则设置调整标志位为“0”。
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抗干扰方法,可以接收当前语音帧的编码数据并基于编码数据获得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基于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全极点滤波器;然后通过利用零极点分析法判断全极点滤波器的稳定性。
若所述全极点滤波器不稳定则会调整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基于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全极点滤波器并通过利用零极点分析法判断全极点滤波器的稳定性,循环执行调整操作和判断操作,直到触发调整结束条件跳出循环。
在触发调整结束条件中全极点滤波器稳定的情况下,则表示通过调整操作可以恢复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因此可以将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确定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
在触发调整结束条件中调整次数达到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则表示通过调整操作无法恢复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因此可以将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PC滤波器系数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此处有效语音帧为包含人声特征的语音帧。
通过本方案,可以对LPC滤波器系数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滤波器的稳定性,以便后续可以正常恢复语音帧,提升用户体验。
参见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干扰方法实施例二,应用于接收设备中声码器的解码模块。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当前语音帧包括多个子帧。在实施例一中确定的当前语音帧对应的目标LPC滤波器系数后,便可以基于目标LPC滤波器系数来执行解码操作。
在步骤S201中对编码数据执行解复用操作的过程获得解复用数据集的过程,除了获得线谱对和线谱对索引参数外,还可以获得各个子帧的自适应码本和基音索引参数、代数码本和码本索引参数。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步骤S205和S206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利用所述目标LPC滤波器系数和上一语音帧的LPC滤波器系数,分别确定所述当前语音帧中各个子帧的LPC滤波器系数。
不同声码器的标准不同包括的子帧数量也不尽相同。以Tetra标准中的ACELP声码器为例,一个当前语音帧包括四个子帧,有的声码器包括两个子帧。
声码器标准中预先设定计算各个子帧的公式和权重,以一个当前语音帧包括四个子帧为例,对本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q1=0.75qn-1+0.25qn-1
q2=0.5qn-1+0.5qn-1
q3=0.25qn-1+0.75qn-1
q4=qn-1
其中,当前语音帧的四个子帧的LPC滤波器系数分别采用q1、q2、q3和q4表示,qn-1表示表示上一语音帧的LPC滤波器系数,需要指出的是,上一语音帧的LPC滤波器系数也是经过图2所示的步骤S201~S205确定的,即合成的全极点滤波器是稳定的。
由于当前语音帧的目标LPC滤波器系数和上一语音帧的LPC滤波器系数均是修复后,所以基于当前语音帧的目标LPC滤波器系数和上一语音帧的LPC滤波器系数计算得到的各个子帧的LPC滤波器系数是修复好的,不具有误码的LPC滤波器系数。
步骤S302:基于各个子帧的LPC滤波器系数,分别生成各个子帧的全极点滤波器。
分别基于各个子帧的LPC滤波器系数生成各个子帧的全极点滤波器,由于各个子帧的LPC滤波器系数是修复的,未产生误码的,所以各个子帧的全极点滤波器也是稳定的。
步骤S303:基于所述编码数据和所述目标LPC滤波器系数,分别确定各个子帧的激励信号。
S41:分别利用各个子帧的基音索引参数从对应的自适应码本中,提取各个子帧的基音周期信息,分别利用各个子帧的码本索引参数从对应的代数码本中,提取各个子帧的随机脉冲序列。
S42:分别利用各个子帧的自适应码本和所述目标LPC滤波器系数,确定各个子帧的基音增益。
S43:分别利用各个子帧的代数码本和所述目标LPC滤波器系数,确定各个子帧的码本增益。
S44:将各个子帧的基音周期信息与对应的基音增益以及随机脉冲序列与对应的码本增益的乘积和,确定为各个子帧的激励信号。
以一个子帧为例,激励信号采用u(n)表示,其基音周期信息采用v(n)表示,基音增益采用gp表示,随机脉冲序列采用c(n),码本增益采用gc表示,则
u(n)=gpv(n)+gcc(n)。
关于步骤S303确定各个子帧的激励信号已为成熟技术,在此不再详细描述其中具体实现过程。
步骤S304:分别输入各个子帧的激励信号至对应的全极点滤波器,获得合成后的各个子帧的语音信号。
在确定各个子帧的全极点滤波器,以及,各个子帧的激励信号之后,分别输入各个子帧的激励信号至对应的全极点滤波器中也即语音合成滤波器,合成各个子帧的语音信号,以便使用全极点滤波器对各个激励信号执行合成操作。
步骤S305:根据合成后的各个子帧的语音信号,经过后置滤波器的幅度和饱和控制处理操作,得到解码后的当前语音帧。
合成后的各个子帧的语音信号按各个子帧的原本于当前语音帧中的前后顺序执行重组操作,经过后置滤波器的幅度和饱和控制处理操作,得到解码后的当前语音帧。
在获得当前语音帧后接收设备可以直接输出当前语音帧。
本实施例可以获得以下有益效果:
在实施例一有益效果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可以正常恢复语音帧,提升用户体验。
参见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干扰方法实施例三,应用于接收设备中声码器的解码模块。
在调整标志位为“1”的基础上,在图3所示的抗干扰方法实施例三基础上,在步骤S305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1:利用语音活动检测技术判断所述当前语音帧是否有效语音帧。若是,则进入步骤S402,若否则进入步骤S405。
利用语音活动检测技术(VAD技术),判断当前语音帧是否为有效语音帧,也即判断当前语音帧中是否有人声,若有则进入步骤S402,若没有人声,则表示当前语音帧为噪声,直接进入步骤S405。
步骤S402:若所述当前语音帧为表示人声的有效语音帧,则从所述当前语音帧中提取语音特征。
为了检测的准确性,再次利用另外一个方案来检测当前语音帧是否真正有人声。从当前语音帧中提取语音特征,例如共振峰特征。
步骤S403:判断语音特征是否符合人声特征,若是则进入步骤S404,否则进入步骤S405。
判断语音特征是否符合人声特征,若符合人声特征,则表示当前语音帧真为包含人声的有效语音帧,为当前语音帧打标有效语音帧的标识,否则为当前语音帧打标无效语音帧的标识。
步骤S404:若所述语音特征确定为人声特征,则输出所述当前语音帧。
若当前语音帧为包含人声的有效语音帧,则直接输出当前语音帧,也即接收设备播放当前语音帧,以供用户收听语音。
步骤S405:若所述当前语音帧为表示噪声的无效语音帧或语音特征非人声特征,则向所述当前语音帧填充预设噪声数据输出所述当前语音帧,或者,对当前语音帧执行静音操作。
若当前语音帧为噪声语音帧或者不包含人声,则表示当前语音帧包含无效环境噪声或尖锐噪声,为了提高用户体验,对当前语音帧填充预设噪声数据,预设噪声数据为经过调整的舒服人体的噪声,例如不尖锐的白噪声等。然后,输出当前语音帧。
或者,直接对当前语音帧进行静音操作,有一个当前语音帧通常为较短时间例如30ms,所以静音操作可以消除噪声不影响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可以获得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从根本上识别语音中是否有异常尖锐声,并从根本上消除异常尖锐声并还原语音帧,避免现在技术中对异常尖锐声的漏检、误检以及丢失语音帧信息等问题。
将实施例一中的调整LPC滤波器过程,以及,实施例三中的两次检测过程有效结合,调整LPC滤波器可以从源头上识别和消除异常尖锐声音和还原语音帧,两次检测过程可以从结果出发,检测当前语音帧的质量,如果当前语音帧为噪声则静音或填充预设噪声,实现平滑过渡,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无需改变接收设备和发送设备的硬件设置,在不增加任何成本的情况下,便可以提升语音解码过程的抗干扰能力,使声码器更加适应复杂的业务信道环境,提升客户体验。
本实施例的通用性强,对基于LPC线性预测技术的语音信道编解码标准均可以适用,可应用在2G,3G,4G的语音编解码标准中。
参见图5,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干扰方法实施例四,应用于接收设备中声码器的解码模块,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接收当前语音帧的编码数据并基于所述编码数据获得当前LSP系数。
声码器的解码模块接收当前语音帧的编码数据后,对编码数据执行解复用操作获得解复用数据集;其中解复用数据集包括线谱对和线谱对索引参数,以及其它参数。
利用线谱对索引参数从线谱对中提取当前LSP系数。
步骤S502:将所述当前LSP系数转换为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在编码操作中一般通过Durbin(莱文逊-杜宾算法)计算LPC滤波器系数,并将LPC滤波器系数转换为LSP系数。在解码操作中执行逆操作,实现将LSP系数转换为LPC滤波器系数的目的。
步骤S503:基于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全极点滤波器。
当前LPC滤波器系数采用表示,由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LPC多项式全极点滤波器可以表示为
其中,p为LPC线性预测的阶数,ak为LPC滤波器预测的系数,z为z域变换的变换变量。
若LSP系数在业务信道中未受到干扰,则LSP系数转换而来当前LPC滤波器系数未受到干扰,基于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的全极点滤波器为稳定的,也即全极点滤波器的所有极点都在单位圆内。
反之,若LSP系数在业务信道中受到干扰,则LSP系数转换而来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受到干扰,基于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的全极点滤波器不稳定,也即全极点滤波器的部分极点不在单位圆内。
步骤S504:利用零极点分析法判断所述全极点滤波器的稳定性。
在Z域利用零极点分析法确定全极点滤波器的所有极点的极点值,若所有极点值在单位圆内,则全极点滤波器稳定,若存在极点值在单位圆外,则全极点滤波器不稳定。
若所述全极点滤波器稳定,则直接跳过步骤S204~S206,直接将当前LPC滤波器系数作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基于目标LPC滤波器系数继续执行解码操作,获得解码后的当前语音帧。
步骤S505:若所述全极点滤波器不稳定且未触发调整结束条件,则调整所述当前LSP系数,并进入所述步骤S202。
本实施例提供调整所述当前LSP系数的三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实现方式:一个有效语音帧情况下的插值法。
S11: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参照LSP系数。
可以理解的是在当前语音帧之前已经解码多个语音帧,部分语音帧为噪声也即无效语音帧,部分语音帧人声也即有效语音帧,可以从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SP系数,作为参照LSP系数。
之所以选择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其目的在于,与当前语音帧最邻近的语音帧,会与当前语音帧具有较大相关性或相似度,所以使用最邻近的语音帧。
在恢复当前语音帧的情况下,若语音帧为噪声语音帧则表示没有人声,此情况下没有参照性,若语音帧为人声语音帧受到较大干扰后变成噪声语音帧,则更无法使用该语音帧,所以选择从多个语音帧中选择有效语音帧。
因此通过上述两点内容,可以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选择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SP系数,作为参照LSP系数。
S12:调整所述参照LSP系数对应的第一权重和所述当前LSP系数对应的第二权重。
初始情况下,第一权重和第二权重分别为0。在调整过程中不断加大参照LSP系数对应的第一权重,不断减少当前LSP系数对应的第二权重。
因为,参照LSP系数合成的全极点滤波器是稳定的,所以在调整权重过程中不断加大参照LSP系数对应的第一权重,不断减小当前LSP系数对应的第二权重。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调整第一权重a1和第二权重a2的方式:
a1=a1+(1/2)n
a2=1-a1;
其中,所述第一权重和所述第二权重的和为1。
S13:将所述参照LSP系数与第一权重,以及,所述当前LSP系数与第二权重的乘积和,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SP系数。
调整后的当前LSP系数采用New_LSP表示,参照LSP系数采用Last_LSP表示,当前LSP系数采用Current_LSP表示,第一权重采用a1表示,第二权重采用a2表示,则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New_LSP=Last_LSP*a1+Current_LSP*a2。
在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多次调整当前LSP系数,预设次数大于1。
第二种实现方式:多个有效语音帧情况下的插值法。
与第一种实现方式类似,本实现方式采用多个有效语音帧。
S21: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按由近至远的顺序确定多个有效语音帧一一对应的多个参照LSP系数。
S22:调整所述多个参照LSP系数和所述当前LSP系数的权重。
初始情况下,多个参照LSP系数和当前LSP系数的权重均为零。
因为多个参照LSP系数合成的全极点滤波器是稳定的,所以在调整权重过程中不断加大多个参照LSP系数对应的权重,不断减小当前LSP系数对应的权重。
由于越靠近当前语音帧越能够表示当前语音帧,所以越靠近当前语音帧的参考LSP系数其权重越大,越远离当前语音帧的参考LSP系数其权重越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体的调整多个权重的方式,以三个参考LSP系数和当前LSP系数共四个权重为例,初始情况下,a1=0.25,a2=0.25,a3=0.25,a4=0.25。
a1=a1+(1/4)n
a2=a2+(1/8)n
a3=a3+(1/16)n
a4=1-a1-a2-a3;
其中,所述四个权重的和为1。
S23:将所述多个参照LSP系数和所述当前LSP系数与各自权重的乘积和,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SP系数。
调整后的当前LSP系数采用New_LSP表示,参照LSP系数采用Last_LSP1、Last_LSP2和Last_LSP3、表示,当前LSP系数采用Current_LSP表示,权重分别采用a1、a2、a3和a4表示,则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New_LSP=Last_LSP1*a1+Last_LSP2*a2+Last_LSP3*a3+Current_LSP*a4在第二种实现方式中,可以多次调整当前LSP系数,预设次数大于1。
第三种实现方式:多个语音帧情况下的平均法。
S31: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按滑动窗口由近至远的顺序确定多个语音帧一一对应的多个参照LSP系数。
按预设的滑动窗口,按由近至远的时间顺序,确定多个语音帧。此实现方式中的语音帧,可以为有效语音帧或无效语音帧对应的参照LSP系数。
S32:将所述多个参照LSP系数和所述当前LSP系数的平均值,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SP系数。
多个参照LSP系数的平均值,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SP系数。在本实现方式中采用求取平均值的方式,所以所述预设次数为1。
步骤S506:在触发所述调整结束条件中全极点滤波器稳定的情况下,则确定所述当前LSP系数为目标LSP系数,并将所述目标LSP系数转换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
在步骤S502~步骤S506重复调整和判断过程中,如果触发调整结束条件,则跳出循环。调整结束条件包括全极点滤波器稳定和调整次数达到预设次数。
在触发调整结束条件中全极点滤波器稳定的情况下,则表示调整后LSP系数已经恢复,基于当前LSP系数转换为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由该LPC滤波器系数生成的全极点滤波器稳定,因此确定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
步骤S507:在触发所述调整结束条件中调整次数达到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则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SP系数为目标LSP系数,并将所述目标LSP系数转换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
在触发调整结束条件中调整次数达到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则表示经过调整后的LSP系数无法恢复。
因此,为了保证全极点滤波器的稳定性,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SP系数作为当前LSP系数,将当前LSP系数转换为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并作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
可选的,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调整标志位,在LPC滤波器系数经过调整操作的情况下,则设置调整标志位为“1”,否则设置调整标志位为“0”。
在实施例四获得目标LPC滤波器系数后,可以按照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方案继续操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装置,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在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的程序指令时实现抗干扰方法。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抗干扰方法的步骤。
参见图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干扰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61,用于接收当前语音帧的编码数据并基于所述编码数据获得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生成单元62,用于基于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全极点滤波器;
第一确定单元63,用于若所述全极点滤波器稳定,则确定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
调整单元64,用于若所述全极点滤波器不稳定且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的调整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则调整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并进入所述基于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全极点滤波器的步骤;
第二确定单元65,用于若所述全极点滤波器不稳定且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的调整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则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PC滤波器系数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
第一方面:直接调整LPC滤波器系数。
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调整单元64包括:
第一确定系数单元,用于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参照LPC滤波器系数;
第一调整权重单元,用于调整所述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对应的第一权重和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对应的第二权重;
第一乘积和单元,用于将所述参照LPC滤波器系数与第一权重的乘积以及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与第二权重的乘积的和,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其中,所述第一权重和所述第二权重的和为1,且,所述预设次数大于1。
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
所述调整单元64包括:
第二确定系数单元,用于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与多个有效语音帧对应的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
第二调整权重单元,用于调整所述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和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的权重;
第二乘积和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和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与各自权重的乘积的和,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其中,所述各个权重的和为1,且,所述预设次数大于1。
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
所述调整单元64包括:
第三确定系数单元,用于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与多个语音帧对应的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
平均值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和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的平均值,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其中,所述预设次数为1。
第二方面:调整LSP参数,间接调整LPC滤波器系数。
所述调整单元64包括:
调整LSP单元,用于调整当前LSP系数,并将所述当前LSP系数转换为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所述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PC滤波器系数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包括: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SP系数为目标LSP系数,并将所述目标LSP系数转换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
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
所述调整LSP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LSP系数单元,用于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参照LSP系数;
第一调整LSP权重单元,用于调整所述参照LSP系数对应的第一权重和所述当前LSP系数对应的第二权重;
第一LSP乘积和单元,用于将所述参照LSP系数与第一权重的乘积以及所述当前LSP系数与第二权重的乘积的和,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SP系数;
其中,所述第一权重和所述第二权重的和为1,且,所述预设次数大于1。
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
所述调整LSP单元包括:
第二确定LSP系数单元,用于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与多个有效语音帧对应的多个参照LSP系数;
第二调整LSP权重单元,用于调整所述多个参照LSP系数和所述当前LSP系数的权重;
第二LSP乘积和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参照LSP系数和所述当前LSP系数与各自权重的乘积的和,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SP系数;
其中,所述各个权重的和为1,且,所述预设次数大于1。
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
所述调整LSP单元包括:
第三确定LSP系数单元,用于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与多个语音帧一一对应的多个参照LSP系数;
LSP平均值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参照LSP系数和所述当前LSP系数的平均值,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SP系数;
其中,所述预设次数为1。
所述装置还包括:
确定子帧系数单元66,用于利用所述目标LPC滤波器系数和上一语音帧的LPC滤波器系数,分别确定所述当前语音帧中各个子帧的LPC滤波器系数;
生成子帧滤波器单元67,用于基于各个子帧的LPC滤波器系数,分别生成各个子帧的全极点滤波器;
合成子帧语音信号单元68,用于基于各个子帧的全极点滤波器,获得合成后的各个子帧的语音信号;
解码单元69,用于根据合成后的各个子帧的语音信号,得到解码后的当前语音帧。
输出单元610,用于若根据语音活动检测技术判断所述当前语音帧为有效语音帧并且从所述当前语音帧中提取的语音特征不符合人声特征,或者若根据语音活动检测技术判断所述当前语音帧为无效语音帧,则向所述当前语音帧填充预设噪声数据并且输出所述当前语音帧。
通过以上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干扰方法,可以接收当前语音帧的编码数据并基于编码数据获得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基于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全极点滤波器;然后通过利用零极点分析法判断全极点滤波器的稳定性。
若所述全极点滤波器不稳定则会调整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基于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全极点滤波器并通过利用零极点分析法判断全极点滤波器的稳定性,循环执行调整操作和判断操作,直到触发调整结束条件跳出循环。
在触发调整结束条件中全极点滤波器稳定的情况下,则表示通过调整操作可以恢复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因此可以将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确定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
在触发调整结束条件中调整次数达到预设次数的情况下,则表示通过调整操作无法恢复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因此可以将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PC滤波器系数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此处有效语音帧为包含人声特征的语音帧。
通过本方案,可以对LPC滤波器系数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滤波器的稳定性,以便后续可以正常恢复语音帧,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方法所述的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设备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计算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抗干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当前语音帧的编码数据并基于所述编码数据获得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基于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全极点滤波器;
若所述全极点滤波器稳定,则确定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
若所述全极点滤波器不稳定且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的调整次数未达到预设次数,则调整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并进入所述基于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生成全极点滤波器的步骤;
若所述全极点滤波器不稳定且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的调整次数达到预设次数,则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PC滤波器系数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LPC滤波器系数包括:
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参照LPC滤波器系数;
调整所述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对应的第一权重和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对应的第二权重;
将所述参照LPC滤波器系数与第一权重的乘积以及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与第二权重的乘积的和,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其中,所述第一权重和所述第二权重的和为1,且,所述预设次数大于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LPC滤波器系数包括:
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与多个有效语音帧对应的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
调整所述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和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的权重;
将所述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和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与各自权重的乘积的和,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其中,各个权重的和为1,且,所述预设次数大于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LPC滤波器系数包括:
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与多个语音帧对应的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
将所述多个参照LPC滤波器系数和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的平均值,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其中,所述预设次数为1。
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LPC滤波器系数之后,还包括:
利用所述目标LPC滤波器系数和上一语音帧的LPC滤波器系数,分别确定所述当前语音帧中各个子帧的LPC滤波器系数;
基于各个子帧的LPC滤波器系数,分别生成各个子帧的全极点滤波器;
基于各个子帧的全极点滤波器,获得合成后的各个子帧的语音信号;
根据合成后的各个子帧的语音信号,得到解码后的当前语音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根据合成后的各个子帧的语音信号,得到解码后的当前语音帧之后,还包括:
若根据语音活动检测技术判断所述当前语音帧为有效语音帧并且从所述当前语音帧中提取的语音特征不符合人声特征,或者若根据语音活动检测技术判断所述当前语音帧为无效语音帧,则向所述当前语音帧填充预设噪声数据并且输出所述当前语音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所述当前LPC滤波器系数包括:调整当前LSP系数,并将所述当前LSP系数转换为当前LPC滤波器系数;
所述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PC滤波器系数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包括: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LSP系数为目标LSP系数,并将所述目标LSP系数转换为目标LPC滤波器系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当前LSP系数包括:
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最邻近的有效语音帧对应的参照LSP系数;
调整所述参照LSP系数对应的第一权重和所述当前LSP系数对应的第二权重;
将所述参照LSP系数与第一权重的乘积以及所述当前LSP系数与第二权重的乘积的和,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SP系数;
其中,所述第一权重和所述第二权重的和为1,且,所述预设次数大于1。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当前LSP系数包括:
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与多个有效语音帧对应的多个参照LSP系数;
调整所述多个参照LSP系数和所述当前LSP系数的权重;
将所述多个参照LSP系数和所述当前LSP系数与各自权重的乘积的和,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SP系数;
其中,各个权重的和为1,且,所述预设次数大于1。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当前LSP系数包括:
在执行解码操作后的多个语音帧中,确定与多个语音帧一一对应的多个参照LSP系数;
将所述多个参照LSP系数和所述当前LSP系数的平均值,确定为调整后的当前LSP系数;
其中,所述预设次数为1。
11.一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在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的程序指令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952800.9A 2020-09-11 2020-09-11 抗干扰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41710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2800.9A CN114171035B (zh) 2020-09-11 2020-09-11 抗干扰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2800.9A CN114171035B (zh) 2020-09-11 2020-09-11 抗干扰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1035A CN114171035A (zh) 2022-03-11
CN114171035B true CN114171035B (zh) 2024-10-15

Family

ID=804753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52800.9A Active CN114171035B (zh) 2020-09-11 2020-09-11 抗干扰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7103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7275A (zh) * 2004-11-04 2007-10-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矢量变换装置以及矢量变换方法
CN101715549A (zh) * 2007-05-29 2010-05-26 英特拉松尼克斯有限公司 嵌入在音频信号中的隐藏数据的恢复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50277B2 (ja) * 1995-10-30 2001-03-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線形予測係数計算装置
JP2000020084A (ja) * 1998-06-29 2000-01-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線形予測係数計算装置
US6941263B2 (en) * 2001-06-29 2005-09-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Frequency domain postfiltering for quality enhancement of coded speech
US7302385B2 (en) * 2003-07-07 2007-11-27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Speech rest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cealing packet losses
KR20050049103A (ko) * 2003-11-21 2005-05-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포만트 대역을 이용한 다이얼로그 인핸싱 방법 및 장치
US9697843B2 (en) * 2014-04-30 2017-07-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High band excitation signal generation
CN207678000U (zh) * 2018-01-19 2018-07-31 深圳市海能达通信有限公司 船载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57275A (zh) * 2004-11-04 2007-10-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矢量变换装置以及矢量变换方法
CN101715549A (zh) * 2007-05-29 2010-05-26 英特拉松尼克斯有限公司 嵌入在音频信号中的隐藏数据的恢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71035A (zh) 2022-03-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35893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lost frame concealment
US9524721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cealing frame erasure and voice deco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US8346544B2 (en) Selection of encoding modes and/or encoding rates for speech compression with closed loop re-decision
KR101868926B1 (ko) 노이즈 신호 처리 및 생성 방법, 인코더/디코더 및 인코딩/디코딩 시스템
US10311884B2 (en) Advanced quantizer
US8090573B2 (en) Selection of encoding modes and/or encoding rates for speech compression with open loop re-decision
RU2701075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бработки аудиосигнала,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аудиосигнала и программа обработки аудиосигнала
US8380495B2 (en) Transcoding method, transcoding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ed between 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JP2013076871A (ja) 音声符号化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音声復号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並びに、音声符号化システム
JP3558031B2 (ja) 音声復号化装置
JP6626123B2 (ja) オーディオ信号を符号化するためのオーディオエンコーダー及び方法
KR20070007851A (ko) 계층 부호화 장치 및 계층 부호화 방법
CN114171035B (zh) 抗干扰方法及装置
JP2016513290A (ja) 補間係数セットを決定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6052700B (zh) 声音编解码方法以及相关装置、系统
JP2001265390A (ja) 複数レートで動作する無音声符号化を含む音声符号化・復号装置及び方法
HK40070387A (zh) 一種高頻音頻信號的編解碼方法和相關裝置
JP3475958B2 (ja) 無音声符号化を含む音声符号化・復号装置、復号化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Liang et al. A new 1.2 kb/s speech coding algorithm and its real-time implementation on TMS320LC548
JPH034300A (ja) 音声符号化復号化方式
WO2005031709A1 (en) Speech coding method applying noise reduction by modifying the codebook gain
JP2003029790A (ja) 音声符号化装置及び音声復号化装置
JP2004078235A (ja) 複数レートで動作する無音声符号化を含む音声符号化・復号装置
JP2001100797A (ja) 音声符号化復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