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110770A -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10770A
CN114110770A CN202111402755.0A CN202111402755A CN114110770A CN 114110770 A CN114110770 A CN 114110770A CN 202111402755 A CN202111402755 A CN 202111402755A CN 114110770 A CN114110770 A CN 1141107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return
control method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027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10770B (zh
Inventor
王云亮
张宝生
刘群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Midea Group Wuhan HVAC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0275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107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10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0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107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107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8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 F24F1/003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fans having two or more f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 F24F3/06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s for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 for the subsequent treatment of primary air in the room units with a plurality of evaporators or condens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空气调节组件和风阀;外壳内设置有具有过风口的间隔壁,间隔壁在外壳内分隔出多个独立设置且能够通过过风口连通的风道,各风道分别具有回风口和出风口;空气调节组件包括蒸发器和正反转风机,各风道内分别设置有空气调节组件;各过风口处分别设置有风阀,风阀用于选择性地敞开或封闭对应的过风口。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可以使得气流能够在不同房间之间流通,由此,可以提高用户体验感。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家用中央空调(或称为家用多联机)一般需要在每个房间内分别安装一台室内机,每个房间内的室内机独立运行,不同房间的空气无法流通,用户的体验感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用户体验感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具有过风口的间隔壁,所述间隔壁在所述外壳内分隔出多个独立设置且能够通过所述过风口连通的风道,各所述风道分别具有回风口和出风口;
空气调节组件,所述空气调节组件包括蒸发器和正反转风机,各所述风道内分别设置有所述空气调节组件;
风阀,各所述过风口处分别设置有所述风阀,所述风阀用于选择性地敞开或封闭对应的所述过风口。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间隔壁在所述外壳内分隔出过风腔以及围设在所述过风腔周侧的多个所述风道,各所述风道与所述过风腔之间分别通过所述过风口连通。
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风道内的所述正反转风机的数量为多个。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可开闭的回风格栅,各所述风道的所述回风口处分别设置有所述回风格栅,所述回风格栅用于选择性地敞开或封闭对应的所述回风口;和/或,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可开闭的出风格栅,各所述风道的所述出风口处分别设置有所述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用于选择性地敞开或封闭对应的所述出风口。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用于具有多个房间的房屋,包括上述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各所述风道通过所述回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与多个所述房间中的至少一部分一一对应连通。
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上述所述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具有互联模式,所述互联模式下,多个所述风道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风道为导风风道,至少一个所述风道为目标风道,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互联模式下,打开用于连通所述导风风道与所述目标风道的所述风阀,控制所述导风风道内的所述正反转风机反转,控制所述目标风道内的所述正反转风机正转,以将与所述导风风道连通的所述房间内的气流引入与所述目标风道连通的所述房间内。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互联模式包括节能环保模式,在所述节能环保模式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导通流经所述目标风道内的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路径,截止流经所述导风风道内的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路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可开闭的回风格栅,各所述风道的所述回风口处分别设置有所述回风格栅,在所述节能环保模式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关闭位于所述导风风道的所述回风口处的所述回风格栅。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节能环保模式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与所述目标风道连通的所述房间内的温度等于与所述导风风道连通的所述房间内的温度,则关闭所述导风风道内的所述正反转风机;或,关闭所述导风风道内的所述正反转风机并关闭用于连通所述导风风道与所述目标风道的所述风阀。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互联模式包括第一循环模式,在所述第一循环模式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截止流经所述导风风道内的所述蒸发器及流经所述目标风道内的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路径。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循环模式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循环模式的运行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关闭用于连通所述导风风道与所述目标风道的所述风阀,关闭所述导风风道及所述目标风道内的所述正反转风机。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互联模式包括第二循环模式,在所述第二循环模式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导通流经所述导风风道内的所述蒸发器及流经所述目标风道内的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路径,且所述导风风道的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目标风道的所述回风口中,至少所述导风风道的所述回风口处于敞开状态。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可开闭的回风格栅,各所述风道的所述回风口处分别设置有所述回风格栅,在所述第二循环模式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打开位于所述导风风道的所述回风口处的所述回风格栅。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可开闭的回风格栅,各所述风道的所述回风口处分别设置有所述回风格栅,所述互联模式包括快速控温模式,在所述快速控温模式下,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关闭位于所述导风风道的所述回风口处的所述回风格栅,导通流经所述导风风道内的所述蒸发器及流经所述目标风道内的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路径。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快速控温模式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与所述目标风道连通的所述房间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则关闭所述导风风道内的所述正反转风机,截止流经所述导风风道内的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路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具有单机循环模式,所述单机循环模式下,多个所述风道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风道为目标风道,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单机循环模式下,关闭所述目标风道的所述风阀,导通流经所述目标风道内的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路径,控制所述目标风道内的所述正反转风机正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其中,空调室内机在外壳内设置了具有过风口的间隔壁,间隔壁在外壳内分隔出多个独立设置且能够通过过风口连通的风道,各风道分别具有回风口和出风口,且各风道内分别设置有蒸发器和正反转风机,各过风口处分别设置有风阀,通过控制对应的过风口处的风阀打开,可以使得对应的风道之间能够相互连通,然后通过控制连通的风道中的一部分风道内的正反转风机反转,控制连通的风道中的另一部分风道内的正反转风机正转,可以将气流从与反转的正反转风机所在的风道连通的房间引入与正转的正反转风机所在的风道连通的房间,由此,可以使得气流能够在不同房间之间流通,进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在房屋内的布置简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空调室内机另一视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空调室内机10;外壳11;间隔壁11a;过风口11b;风道11c;A风道11ca;B风道11cb;C风道11cc;回风口11d;出风口11e;过风腔11f;空气调节组件12;蒸发器121;正反转风机122;风阀13;A风阀13a;B风阀13b;C风阀13c;房屋20;A房间20a;B房间20b;C房间20c。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10,请参阅图1至图3,该空调室内机10包括外壳11、空气调节组件12和风阀13;外壳11内设置有具有过风口11b的间隔壁11a,间隔壁11a在外壳11内分隔出多个独立设置且能够通过过风口11b连通的风道11c,各风道11c分别具有回风口11d和出风口11e;空气调节组件12包括蒸发器121和正反转风机122,各风道11c内分别设置有空气调节组件12;各过风口11b处分别设置有风阀13,风阀13用于选择性地敞开或封闭对应的过风口11b。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请参阅图1,用于具有多个房间的房屋20,该空调器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室内机10,各风道11c通过回风口11d和出风口11e与多个房间中的至少一部分一一对应连通。
具体地,风道11c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两个以上。
多个独立设置且能够通过过风口11b连通的风道11c是指每个风道11c均可以独立使用,且任意两个风道11c都可以通过过风口11b连通,其中,过风口11b的数量需要根据风道11c的数量及各风道11c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确定,示例性地,请参阅图2和图3,图2和图3中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具有三个风道11c,为了实现三个风道11c之间的连通,间隔壁11a上设置了三个过风口11b。另一实施例中,当空调室内机10只有两个风道11c时,两个风道11c之间也可以通过一个过风口11b实现连通。
风道11c之间的连通方式有多种,示例性地,请参阅图2和图3,间隔壁11a在外壳11内可以分隔出过风腔11f以及围设在过风腔11f周侧的多个风道11c,各风道11c与过风腔11f之间分别通过过风口11b连通。也就是说,风道11c之间可以通过过风腔11f连通,来自一个风道11c的气流需要经过过风腔11f才能流入下个风道11c内。当风道11c的数量较多时,设置过风腔11f可以便于布置各个风道11c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相邻的两个风道11c之间的间隔壁11a上设置过风口11b以连通相邻的两个风道11c。
风道11c风阀13的数量需要根据过风口11b的数量进行确定,也就是说,每个过风口11b处至少要有一个风阀13,风阀13通过开闭,可以选择性地敞开或封闭对应的过风口11b,由此,可以实现相应风道11c之间的连通或封闭。
正反转风机122是指既可以正转,也可以反转的风机,风机通过正转或反转可以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
正反转风机122的类型不限,示例性地,正反转风机122可以是轴流风机。
同一个风道11c内的正反转风机12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确定,也就是说,同一个风道11c内的正反转风机12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示例性地,请参阅图2和图3,图2和图3中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的一个风道11c内设置了两个正反转风机122,其它的风道11c内分别设置了一个正反转风机122。
请参阅图1至图3,各风道11c通过回风口11d和出风口11e与多个房间中的至少一部分一一对应连通是指空调室内机10的风道11c数量可以少于房屋20内的房间数量,但是,风道11c的数量应该与需要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的房间数量一致,且每个风道11c的回风口11d和出风口11e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房间内。比如,图1所示的房屋20内设置了五个房间,但是,只有其中三个房间(即图1所示的A房间20a、B房间20b和C房间20c)需要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器,因此,图1所示的房屋20内安装的是具有三个风道11c的空调室内机10(为便于描述,将与A房间20a、B房间20b和C房间20c对应的三个风道11c分别称为A风道11ca、B风道11cb和C风道11cc),A风道11ca的回风口11d和出风口11e位于A房间20a内,B风道11cb的回风口11d和出风口11e位于B房间20b内,C风道11cc的回风口11d和出风口11e位于C房间20c内。
另外,空调室内机10还可以设置可开闭的回风格栅,各风道11c的回风口11d处可以分别设置回风格栅,通过控制回风格栅的打开或关闭可以实现对应的回风口11d的敞开或封闭。
同样地,空调室内机10也可以设置可开闭的出风格栅,各风道11c的出风口11e处可以分别设置出风格栅,通过控制出风格栅的打开或关闭可以实现对应的出风口11e的敞开或封闭。可以理解的是,在空调器处于运行状态下,对应的风道11c的出风口11e处的出风格栅应处于打开状态。
本申请再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用于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器,空调器具有互联模式,互联模式下,多个风道中的至少一个风道为导风风道,至少一个风道为目标风道,请参阅图4,该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在互联模式下,打开用于连通导风风道与目标风道的风阀,控制导风风道内的正反转风机反转,控制目标风道内的正反转风机正转,以将与导风风道连通的房间内的气流引入与目标风道连通的房间内。
具体地,导风风道是指多个风道中,需要将与其连通的房间内的气流引入其它房间的风道,目标风道是指接受来自导风风道的气流的风道。可以理解的是,导风风道和目标风道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可以根据提供气流的房间与接受气流的房间的不同而改变,也就是说,任意一个风道都有可能成为导风风道或目标风道。另外,在互联模式下,任意一个没有与其它风道连通的风道既不是导风风道,也不是目标风道。
以图1至图3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为例,当需要将A房间20a内的气流引入B房间20b时,A风道11ca为导风风道11c,B风道11cb为目标风道11c,而当需要将B房间20b内的气流引入A房间20a时,则B风道11cb为导风风道11c,A风道11ca为目标风道11c,而上述两种场景下,C风道11cc既不是导风风道11c,也不是目标风道11c,但是,在一些场景下,当需要将C房间20c内的气流引入其它房间时,C风道11cc就变成了导风风道11c,当需要将其它房间内的气流引入C房间20c时,C风道11cc就变成了目标风道11c。
另外,在同一场景下,导风风道可以是多个,目标风道也可以是多个,比如,还是以图1至图3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为例,在一场景下,可以是A风道11ca和B风道11cb均为导风风道11c,C风道11cc为目标风道11c,在另一场景下,也可以是A风道11ca为导风风道11c,B风道11cb和C风道11cc为目标风道11c。当风道11c的数量大于四个时,还可以是导风风道11c和目标风道11c的数量均为多个。
打开用于连通导风风道与目标风道的风阀是指所打开的风阀是能够使导风风道与目标风道连通的风阀。
以图1至图3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为例,为便于描述,将图2和图3中A风道11ca处的风阀13、B风道11cb处的风阀13和C风道11cc处的风阀13分别称为A风阀13a、B风阀13b和C风阀13c,当需要将A房间20a内的气流引入B房间20b时,打开A风阀13a和B风阀13b,关闭C风阀13c,A风道11ca和B风道11cb连通,C风道11cc不与A风道11ca和B风道11cb连通,然后通过控制A风道11ca内的正反转风机122反转,控制B风道11cb内的正反转风机122正转,可以将A房间20a内的气流从A风道11ca的出风口11e(A风道11ca内的正反转风机122反转时,A风道11ca的出风口11e起到将气流吸入A风道11ca的回风作用)引入A风道11ca,然后经打开的过风口11b流入B风道11cb,再通过B风道11cb的出风口11e或通过B风道11cb的出风口11e和回风口11d(B风道11cb的回风口11d关闭时通过出风口11e,B风道11cb的回风口11d打开时通过出风口11e和回风口11d)流入B房间20b内。
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在外壳11内设置了具有过风口11b的间隔壁11a,间隔壁11a在外壳11内分隔出多个独立设置且能够通过过风口11b连通的风道11c,各风道11c分别具有回风口11d和出风口11e,且各风道11c内分别设置有蒸发器121和正反转风机122,各过风口11b处分别设置有风阀13,通过控制对应的过风口11b处的风阀13打开,可以使得对应的风道11c之间能够相互连通,然后通过控制连通的风道11c中的一部分风道11c内的正反转风机122反转,控制连通的风道11c中的另一部分风道11c内的正反转风机122正转,可以将气流从与反转的正反转风机122所在的风道11c连通的房间引入与正转的正反转风机122所在的风道11c连通的房间,由此,可以使得气流能够在不同房间之间流通,进而可以提高用户体验感。
另外,与相关技术中的家用中央空调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室内机10相当于是将家用中央空调的多台室内机集成在一起,并进行关联和互通,也就是说,可以用一台空调室内机10来取代家用中央空调的多台室内机,由此,可以减少空调室内机10的使用数量,降低用户购买成本。
一实施例中,互联模式包括节能环保模式,互联模式包括节能环保模式,在节能环保模式下,控制方法还包括:导通流经目标风道内的蒸发器的冷媒路径,截止流经导风风道内的蒸发器的冷媒路径。
也就是说,在节能环保模式下,目标风道内的蒸发器处于换热状态,而导风风道内的蒸发器处于非换热状态,相当于目标风道内的空气调节组件在对与目标风道连通房间进行正常的制冷或制热,而导风风道内只有正反转风机在反转,并没有进行制冷或制热。
节能环保模式一般是在需要将一个房间的冷气流或热气流引入另一个房间时使用,比如,以图1至图3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为例,当人在A房间20a活动时,可以开启空调器对A房间20a这一个房间进行制冷或制热,当人从A房间20a转移至B房间20b之后,可以将空调器切换至节能环保模式,进入节能环保模式之后,A风阀13a与B风阀13b打开,A风道11ca与B风道11cb连通,流经A风道11ca内的蒸发器121的冷媒路径被截止,A风道11ca内的正反转风机122反转,流经B风道11cb内的蒸发器121的冷媒路径被导通,B风道11cb内的正反转风机122正转,B风道11cb内的空气调节组件12对B房间20b进行制冷或制热,并通过A风道11ca内的正反转风机122将A房间20a内残留的冷气流或热气流引入B房间20b内,由此,可以使得B房间20b能够共享A房间20a内残留的冷气流或热气流,以提高B房间20b的制冷或制热速度,也就是说,节能环保模式可以实现不同空间内的冷源或热源的共享,提高接受气流的房间内的制冷或制热速度,由此,可以降低空调器的能耗,实现节能环保。
一实施例中,在节能环保模式下,控制方法还包括:关闭位于导风风道的回风口处的回风格栅。
在节能环保模式下,导风风道的出风口起到将气流吸入导风风道的回风作用,而吸入导风风道的部分气流又可以通过导风风道的回风口流入与导风风道连通的房间内,因此,在节能环保模式下,关闭位于导风风道的回风口处的回风格栅,可以起到阻止吸入导风风道的部分气流流入与导风风道连通的房间内的作用,由此,可以增加流入目标风道内气流的流量,提高与导风风道连通的房间内冷气流或热气流的利用效率。
进一步地,在节能环保模式下,控制方法还包括:当与目标风道连通的房间内的温度等于与导风风道连通的房间内的温度,则关闭导风风道内的正反转风机,也就是说,当与目标风道连通的房间内的温度与导风风道连通的房间内的温度达到一致时,就不需要再将与导风风道连通的房间内的冷气流或热气流引入与目标风道连通的房间内,此时,可以关闭导风风道内的正反转风机。
另外,当与目标风道连通的房间内的温度等于与导风风道连通的房间内的温度,可以关闭用于连通导风风道与目标风道的风阀,也可以不关闭用于连通导风风道与目标风道的风阀。
一实施例中,互联模式包括第一循环模式,在第一循环模式下,控制方法还包括:截止流经导风风道内的蒸发器及流经目标风道内的蒸发器的冷媒路径。
也就是说,在第一循环模式下,导风风道内的蒸发器和目标风道内的蒸发器均处于非换热状态,相当于导风风道内只有正反转风机在反转,目标风道内只有正反转风机在正转,导风风道内的空气调节组件和目标风道内的空气调节组件都没有在进行制冷或制热。
第一循环模式主要起到使气流在不同的房间内循环流动,以提高不同空间的空气流通,改善空间内的空气质量的作用。
第一循环模式可以与新风系统配合使用,比如,以图1至图3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为例,假设A房间20a内安装有新风系统,而B房间20b和C房间20c内没有安装新风系统,当B房间20b需要新风,但A房间20a和B房间20b均不需要制冷或制热时,可以开启A房间20a的新风系统,将空调器切换至第一循环模式,进入第一循环模式之后,A风阀13a与B风阀13b打开,A风道11ca与B风道11cb连通,流经A风道11ca内的蒸发器121的冷媒路径以及流经B风道11cb内的蒸发器121的冷媒路径均被截止,A风道11ca内的正反转风机122反转,B风道11cb内的正反转风机122正转,由此,可以将A房间20a内的新风引入B房间20b内,进而可以极大地改善B房间20b的空气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循环模式并不限于跟新风系统配合使用,在没有安装新风系统的建筑内或没有安装新风系统的房间之间也可以通过开启空调器的第一循环模式来促进气流循环流动。
进一步地,在第一循环模式下,控制方法还包括:当第一循环模式的运行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关闭用于连通导风风道与目标风道的风阀,关闭导风风道及目标风道内的正反转风机。也就是说,当第一循环模式的运行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就可以自动退出第一循环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用户自行关闭第一循环模式。
一实施例中,互联模式包括第二循环模式,在第二循环模式下,控制方法还包括:导通流经导风风道内的蒸发器及流经目标风道内的蒸发器的冷媒路径,且导风风道的回风口与目标风道的回风口中,至少导风风道的回风口处于敞开状态。
也就是说,在第二循环模式下,导风风道内的蒸发器和目标风道内的蒸发器均处于换热状态,相当于导风风道内的空气调节组件和目标风道内的空气调节组件都在进行制冷或制热。
导风风道的回风口与目标风道的回风口中,至少导风风道的回风口处于敞开状态是指,在第二循环模式下,导风风道的回风口与目标风道的回风口可以均处于敞开状态,也可以是导风风道的回风口处于敞开状态,而目标风道的回风口处于封闭状态。
对于没有设置回风格栅的空调室内机来说,所有风道的过风口一直保持在敞开状态,对于设置有回风格栅的空调室内机来说,在第二循环模式下则需要打开位于导风风道的回风口处的回风格栅,而位于目标风道的回风口处的回风格栅可以打开,也可以关闭。
在第二循环模式下,至少导风风道的回风口处于敞开状态的目的在于,导风风道内的空气调节组件需要对与导风风道连通的房间进行制冷或制热,目标风道内的空气调节组件也需要对与目标风道连通的房间进行制冷或制热。第二循环模式主要是为了使两个房间在制冷或制热的同时,进行气流联动,以提高空气质量,并使两个房间的温度达到平衡。
比如,以图1至图3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为例,当需要使气流从C房间20c流入B房间20b时,可以将空调器切换至第二循环模式,进入第二循环模式之后,位于C风道11cc的回风口11d处的回风格栅打开,位于B风道11cb的回风口11d处的回风格栅可以打开,也可以关闭,C风阀13c与B风阀13b打开,C风道11cc与B风道11cb连通,流经C风道11cc内的蒸发器121的冷媒路径被导通,C风道11cc内的正反转风机122反转,流经B风道11cb内的蒸发器121的冷媒路径被导通,B风道11cb内的正反转风机122正转,由此,可以在C风道11cc内的空气调节组件12对C房间20c进行制冷或制热,B风道11cb内的空气调节组件12对B房间20b进行制冷或制热的同时,通过C风道11cc内的正反转风机122将C房间20c的气流引入B房间20b内。
一实施例中,互联模式包括快速控温模式,在快速控温模式下,控制方法包括:关闭位于导风风道的回风口处的回风格栅,导通流经导风风道内的蒸发器及流经目标风道内的蒸发器的冷媒路径。
也就是说,在快速控温模式下,导风风道内的蒸发器和目标风道内的蒸发器均处于换热状态,相当于导风风道内的空气调节组件和目标风道内的空气调节组件都在进行制冷或制热,同时,导风风道的回风口处于封闭状态,吸入导风风道内的气流只流向目标风道,而不流入与导风风道连通的房间内,位于目标风道的回风口处的回风格栅可以打开,也可以关闭,相当于导风风道内的空气调节组件和目标风道内的空气调节组件共同在为与目标风道连通的房间进行制冷或制热,由此,可以使得与目标风道连通的房间的温度能够快速下降或升高。
比如,以图1至图3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为例,当A房间20a需要利用B风道11cb内的空气调节组件12进行快速降温或升温时,可以将空调器切换至快速控温模式,进入快速控温模式之后,位于B风道11cb的回风口11d处的回风格栅关闭,位于A风道11ca的回风口11d处的回风格栅可以打开,也可以关闭,A风阀13a与B风阀13b打开,A风道11ca与B风道11cb连通,流经B风道11cb内的蒸发器121的冷媒路径被导通,B风道11cb内的正反转风机122反转,流经A风道11ca内的蒸发器121的冷媒路径被导通,A风道11ca内的正反转风机122正转,由此,可以使得B风道11cb内的空气调节组件12与A风道11ca内的空气调节组件12能够共同对A房间20a进行制冷或制热。
进一步地,在快速控温模式下,控制方法还包括:当与目标风道连通的房间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则关闭导风风道内的正反转风机,截止流经导风风道内的蒸发器的冷媒路径。也就是说,当目标风道连通的房间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就可以关闭导风风道内的空气调节组件,仅开启目标风道内的空气调节组件进行制冷或制热。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器除了具有互联模式之外,还可以具有单机循环模式,单机循环模式下,多个风道中的至少一个风道为目标风道,控制方法包括:在单机循环模式下,关闭目标风道的风阀,导通流经目标风道内的蒸发器的冷媒路径,控制目标风道内的正反转风机正转。
具体地,单机循环模式下,通过导通流经目标风道内的蒸发器的冷媒路径,控制目标风道内的正反转风机正转,可以使目标风道内的空气调节组件对与目标风道连通的房间进行制冷或制热,也就是说,单机循环模式下,每个风道内的空气调节组件都可以独立运行,但是,进行制冷或制热空气调节组件所在的风道的风阀需要关闭,以使该风道不与其它风道连通。
以图1至图3所示的空调室内机10为例,当A房间20a开启单机循环模式时,A风阀13a关闭(B风阀13b和C风阀13c可以打开,也可以关闭),然后单独运行A风道11ca内的空气调节组件12,就可以对A房间20a进行制冷或制热。当A房间20a、B房间20b和C房间20c均开启单机循环模式时,则A风阀13a、B风阀13b和C风阀13c均关闭,然后分别单独运行A风道11ca、B风道11cb和C风道11cc内的空气调节组件12,就可以分别对A房间20a、B房间20b和C房间20c进行制冷或制热。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具有过风口的间隔壁,所述间隔壁在所述外壳内分隔出多个独立设置且能够通过所述过风口连通的风道,各所述风道分别具有回风口和出风口;
空气调节组件,所述空气调节组件包括蒸发器和正反转风机,各所述风道内分别设置有所述空气调节组件;
风阀,各所述过风口处分别设置有所述风阀,所述风阀用于选择性地敞开或封闭对应的所述过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壁在所述外壳内分隔出过风腔以及围设在所述过风腔周侧的多个所述风道,各所述风道与所述过风腔之间分别通过所述过风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风道内的所述正反转风机的数量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可开闭的回风格栅,各所述风道的所述回风口处分别设置有所述回风格栅,所述回风格栅用于选择性地敞开或封闭对应的所述回风口;和/或,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可开闭的出风格栅,各所述风道的所述出风口处分别设置有所述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用于选择性地敞开或封闭对应的所述出风口。
5.一种空调器,用于具有多个房间的房屋,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各所述风道通过所述回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与多个所述房间中的至少一部分一一对应连通。
6.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用于权利要求5所述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具有互联模式,所述互联模式下,多个所述风道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风道为导风风道,至少一个所述风道为目标风道,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互联模式下,打开用于连通所述导风风道与所述目标风道的所述风阀,控制所述导风风道内的所述正反转风机反转,控制所述目标风道内的所述正反转风机正转,以将与所述导风风道连通的所述房间内的气流引入与所述目标风道连通的所述房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模式包括节能环保模式,在所述节能环保模式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导通流经所述目标风道内的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路径,截止流经所述导风风道内的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路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可开闭的回风格栅,各所述风道的所述回风口处分别设置有所述回风格栅,在所述节能环保模式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关闭位于所述导风风道的所述回风口处的所述回风格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节能环保模式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与所述目标风道连通的所述房间内的温度等于与所述导风风道连通的所述房间内的温度,则关闭所述导风风道内的所述正反转风机;或,关闭所述导风风道内的所述正反转风机并关闭用于连通所述导风风道与所述目标风道的所述风阀。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模式包括第一循环模式,在所述第一循环模式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截止流经所述导风风道内的所述蒸发器及流经所述目标风道内的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路径。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循环模式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循环模式的运行时长达到预设时长,则关闭用于连通所述导风风道与所述目标风道的所述风阀,关闭所述导风风道及所述目标风道内的所述正反转风机。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模式包括第二循环模式,在所述第二循环模式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导通流经所述导风风道内的所述蒸发器及流经所述目标风道内的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路径,且所述导风风道的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目标风道的所述回风口中,至少所述导风风道的所述回风口处于敞开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可开闭的回风格栅,各所述风道的所述回风口处分别设置有所述回风格栅,在所述第二循环模式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打开位于所述导风风道的所述回风口处的所述回风格栅。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可开闭的回风格栅,各所述风道的所述回风口处分别设置有所述回风格栅,所述互联模式包括快速控温模式,在所述快速控温模式下,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关闭位于所述导风风道的所述回风口处的所述回风格栅,导通流经所述导风风道内的所述蒸发器及流经所述目标风道内的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路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快速控温模式下,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与所述目标风道连通的所述房间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则关闭所述导风风道内的所述正反转风机,截止流经所述导风风道内的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路径。
1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具有单机循环模式,所述单机循环模式下,多个所述风道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风道为目标风道,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单机循环模式下,关闭所述目标风道的所述风阀,导通流经所述目标风道内的所述蒸发器的冷媒路径,控制所述目标风道内的所述正反转风机正转。
CN202111402755.0A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1107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2755.0A CN114110770B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2755.0A CN114110770B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0770A true CN114110770A (zh) 2022-03-01
CN114110770B CN114110770B (zh) 2023-08-15

Family

ID=80371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02755.0A Active CN114110770B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10770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84345U (ja) * 1992-04-22 1993-11-16 春 盛 謝 空調ダクトの通気口の軸流送風機の逆転を利用した火災排煙システム
JPH1078244A (ja) * 1996-09-03 1998-03-24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CN2302455Y (zh) * 1997-06-16 1998-12-30 杨建华 一种分体空调器的室内机
CN2347087Y (zh) * 1998-11-06 1999-11-03 罗汉松 分体式空调器双面送风室内机
CN1367348A (zh) * 2001-09-27 2002-09-04 刘元轩 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组
TW545561U (en) * 2002-08-20 2003-08-01 Hung-Jr Chen Indoor unit of split type air conditioner
CN103697572A (zh) * 2012-09-28 2014-04-02 王锐 一种嵌入式双面空调
CN107023895A (zh) * 2017-05-11 2017-08-08 顾建军 一种多居室室内空气调节机
CN213272862U (zh) * 2020-09-29 2021-05-2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13566356A (zh) * 2021-08-11 2021-10-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84345U (ja) * 1992-04-22 1993-11-16 春 盛 謝 空調ダクトの通気口の軸流送風機の逆転を利用した火災排煙システム
JPH1078244A (ja) * 1996-09-03 1998-03-24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CN2302455Y (zh) * 1997-06-16 1998-12-30 杨建华 一种分体空调器的室内机
CN2347087Y (zh) * 1998-11-06 1999-11-03 罗汉松 分体式空调器双面送风室内机
CN1367348A (zh) * 2001-09-27 2002-09-04 刘元轩 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组
TW545561U (en) * 2002-08-20 2003-08-01 Hung-Jr Chen Indoor unit of split type air conditioner
CN103697572A (zh) * 2012-09-28 2014-04-02 王锐 一种嵌入式双面空调
CN107023895A (zh) * 2017-05-11 2017-08-08 顾建军 一种多居室室内空气调节机
CN213272862U (zh) * 2020-09-29 2021-05-2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113566356A (zh) * 2021-08-11 2021-10-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10770B (zh) 2023-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65999B1 (ko) 환기겸용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CN104990333B (zh) 冰箱
KR101497698B1 (ko) 공기조화시스템
CN117847628A (zh) 一种柜式空调器
KR101564096B1 (ko) 바이패스 덕트를 구비한 열회수형 환기 시스템
US12228305B2 (en) Dampers placed on the half face of the inlet and the outlet of side-by-side airflow energy recovery sections used as recirculation path
CN112815421B (zh) 机房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JP2018100791A (ja)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WO2019129066A1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冰箱
CN113454395A (zh) 空调器
KR20090115257A (ko) 환기장치
CN217274490U (zh) 空调器的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1164349B (zh) 空调
WO2019129246A1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冰箱
CN104515207A (zh) 多贯流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A2964528C (en)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CN110594871A (zh) 空调系统
CN111594923B (zh) 一种空气调节设备
CN114110770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KR20200103497A (ko) 차량용 공조시스템
CN112303722A (zh) 空调柜机及控制方法
KR101755929B1 (ko) 차량용 공조시스템
KR100672602B1 (ko) 공기조화장치의 실내 열교환유닛
CN111038210A (zh) 车辆的加热、通风和空调系统
CN106196841B (zh)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