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104689A - 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04689A
CN114104689A CN202111291403.2A CN202111291403A CN114104689A CN 114104689 A CN114104689 A CN 114104689A CN 202111291403 A CN202111291403 A CN 202111291403A CN 114104689 A CN114104689 A CN 114104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piece
clamping
driv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914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104689B (zh
Inventor
李伟
王龙
曾凤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Aerospace Siert Robot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Aerospace Siert Robo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Aerospace Siert Robot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Aerospace Siert Robot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9140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046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4104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4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104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046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涉及自动化上料技术领域。其中,这种供料装置包含储料组件、顶升组件、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定位组件和夹紧组件。通过顶升机构将工件顶到预定高度,然后定位组件先在第一方向上定位元件,再通过夹紧组件在第二方向上定位并夹紧元件。从而保证每次供料时元件都在一个位置上,大大减小了误差。并且,在夹紧组件定位夹紧元件后,顶升组件下降,使得最上方的一片元件悬空,以方便机械手指进行夹持或者吸盘进行吸附,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上料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
背景技术
陶瓷基板是指铜箔在高温下直接键合到氧化铝(Al2O3)或氮化铝(AlN)陶瓷基片表面(单面或双面)上的特殊工艺板。所制成的超薄复合基板具有优良电绝缘性能,高导热特性,优异的软钎焊性和高的附着强度,并可像PCB板一样能刻蚀出各种图形,具有很大的载流能力。因此,陶瓷基板已成为大功率电力电子电路结构技术和互连技术的基础材料。
目前,陶瓷基板的上料,进入锡膏机大部分都是采用人工作业,一块一块搬运传送到输送带上,在进去锡膏机上锡膏。一方面人工放置陶瓷基板的工作效率低,投入的成本高,而且人工加料极容易弄脏陶瓷基板。
有鉴于此,申请人在研究了现有的技术后特提出本申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旨在改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包含储料组件、顶升组件、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定位组件和夹紧组件。
储料组件包括物料座;所述物料座设置有用以放置板状元件的储料槽;所述物料座底部设置有连通于所述储料槽的顶料通孔;顶升组件配置于所述物料座下方,且能够穿过是顶料通孔,用以将所述储料槽中的板状元件顶升至取料高度;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座分别位于所述储料槽的第一方向的两侧;定位组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夹紧组件配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
所述定位组件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的第一驱动件,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第一定位件;所述夹紧组件还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自所述第一驱动件延伸至所述储料槽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定位件自所述第二支撑座延伸至所述储料槽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侧;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定位件靠近所述第二定位件,以在第一方向上定位板状元件;
所述夹紧组件还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第二驱动件,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两个夹紧件;两个所述夹紧件分别自所述第二驱动件延伸至所述储料槽的第二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以驱动两个所述夹紧件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定位夹持或释放板状元件;
供料装置还包含用以检测板状元件的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或所述第二支撑座。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配置于所述夹紧件的第一检测件,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或所述第二支撑座的第二检测件;所述第二检测件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检测件。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设置有用以抵接板状元件的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有用以抵接板状元件的第二抵接面;所述夹紧件设置有用以抵接板状元件的第三抵接面;
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的高度均大于所述第三抵接面;
所述第一抵接面的高度为2至4片板状元件的厚度;所述第二抵接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抵接面的高度;所述第三抵接面的高度为1片板状元件的高度。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检测件和所述第二定位件均配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上;所述第二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二检测件上方,且自所述第二检测件上方延伸至所述第二检测件朝向所述储料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件中部设置有供第二检测件的检测光线穿过的第一检测槽;
所述第二定位件的横截面呈阶梯状;设置有所述第二抵接面的部分低于配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部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夹紧件朝向所述储料槽的侧面设置有抵接凸起;所述第三抵接面设置于所述抵接凸起;
所述抵接凸起设置有供所述第一检测件的检测光线穿过的第二检测槽;所述夹紧件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以安装所述第一检测件的安装槽;所述第二检测槽连通于所述安装槽;
所述第一检测件的检测光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抵接面的高度范围内;述第二检测件的检测光线位于所述第二抵接面的高度范围内;
所述第二抵接件自所述第二驱动件向上延伸,然后再向所述储料槽的第二方向的侧面延伸,以形成7形结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夹紧组件还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上的台阶座;所述台阶座具有用以安装所述第二检测件的第一台阶面,以及用以安装所述第二定位件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低于所述第二台阶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端部设置有抵接台阶;板状元件位于正常的供料高度时,所述抵接台阶位于板状元件的上方;
所述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三定位件;所述第三定位件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三定位件的端面为平面;
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所述第三定位件均为杆状结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供料装置还包含元件盒,所述元件盒用以放置板状元件,且能够至少部分嵌入所述储料槽中;所述元件盒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顶料通孔的通孔;所述元件盒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的内径小于上部的内径;所述元件盒的横截面为C形;
所述物料座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储料槽;所述顶升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以及所述夹紧组件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别对应于一个所述储料槽;两个所述定位组件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顶升组件对称设置;两个夹紧组件平行设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储料组件包括供料座、配置于所述供料座的第三驱动件,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三驱动件上的物料转盘;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以驱动所述物料转盘转动;所述物料座有多个,且圆周配置于所述物料转盘;所述顶料通孔设置于所述物料转盘;所述第二支撑做配置于所述供料座;
所述夹紧组件还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的第四驱动件;以及配置于所述第四驱动件的第三支撑座;所述第二驱动件配置于所述第三支撑座;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以驱动所述第三支撑座靠近或远离所述储料槽。
第二方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方法,其适用于第一方面所说的供料装置;供料方法包括步骤S1至步骤S5:
S1、顶升组件上升,以带动板状元件上升至最上面的一片板状元件能够被第一检测件感应到的位置;
S2、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定位件靠近第二定位件,以使板状元件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抵接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从而进行定位;
S3、第二驱动件驱动两个夹紧件相互靠近,以从第二方向上夹紧固定位于最上方的一片板状元件;
S4、顶升组件下降,并带动除了最上方的一片板状元件外的其它板状元件下降至第二检测件检测不到的高度;
S5、在板状元件被外部设备取走后,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定位件远离第二定位件。第二驱动件驱动两个夹紧件松开;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供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储料槽中是否有板状元件;
如果有,则执行步骤S1至步骤S5;
如果有,则执行如下步骤:
S6、第四驱动件驱动第三支撑座远离储料槽,以带动夹紧组件远离物料座;
S7、第三驱动件驱动物料转盘旋转,以将储存有板状元件的物料座旋转至定位组件和夹紧组件工作的工位;
S8、第四驱动件驱动第三支撑座靠近储料槽,以使夹紧组件移动至夹紧工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通过顶升机构将工件顶到预定高度,然后定位组件先在第一方向上定位元件,再通过夹紧组件在第二方向上定位并夹紧元件。从而保证每次供料时元件都在一个位置上,大大减小了误差。并且,在夹紧组件定位夹紧元件后,顶升组件下降,使得最上方的一片元件悬空,以方便机械手指进行夹持或者吸盘进行吸附,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供料装置的轴测图;
图2是供板装置的轴测图1(爆炸状态);
图3是供板装置的轴测图2(爆炸状态)(隐去定位组件和夹紧组件);
图4是供板装置的轴测图3(爆炸状态)(隐去顶升组件和部分储料组件);
图5是供板装置的轴测图4(爆炸状态)(隐去储料组件);
图6是供板装置的轴测图5(爆炸状态)(隐去储料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由图1至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包含储料组件2、顶升组件1、第一支撑座10、第二支撑座21、定位组件3和夹紧组件4。
储料组件2包括物料座5。物料座5设置有用以放置板状元件的储料槽。物料座5底部设置有连通于储料槽的顶料通孔。顶升组件1配置于物料座5下方,且能够穿过是顶料通孔,用以将储料槽中的板状元件顶升至取料高度。
第一支撑座10和第二支撑座21分别位于储料槽的第一方向的两侧。定位组件3配置于第一支撑座10,夹紧组件4配置于第二支撑座21。定位组件3包括配置于第一支撑座10的第一驱动件11,以及配置于第一驱动件11的第一定位件12。夹紧组件4还包括配置于第二支撑座21的第二定位件16。第一定位件12自第一驱动件11延伸至储料槽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侧。第二定位件16自第二支撑座21延伸至储料槽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侧。第一驱动件11能够驱动第一定位件12靠近第二定位件16,以在第一方向上定位板状元件。
夹紧组件4还包括配置于第二支撑座21的第二驱动件18,以及配置于第二驱动件18的两个夹紧件14。两个夹紧件14分别自第二驱动件18延伸至储料槽的第二方向的两侧。第二驱动件18用以驱动两个夹紧件14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定位夹持或释放板状元件。
供料装置还包含用以检测板状元件的检测组件。检测组件配置于第一支撑座10和/或第二支撑座2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件11为平板气缸,第二驱动件18两爪的手指气缸。具体的,通过顶升机构将工件顶到预定高度(位置)属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在先技术中普遍是通过物料座5的储料槽或者先将薄板状/片状元件放在元件盒6中,再将元件盒6放到储料槽中从而大致限制元件的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元件的位置容易出现一定的误差,导致装配后的产品不合格。
本申请通过顶升机构将工件顶到预定高度,然后定位组件3先在第一方向上定位元件,再通过夹紧组件4在第二方向上定位并夹紧元件。从而保证每次供料时元件都在一个位置上,大大减小了误差。并且,在夹紧组件4定位夹紧元件后,顶升组件1下降,使得最上方的一片元件悬空,以方便机械手指进行夹持或者吸盘进行吸附,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优选的,第一方向大致垂直于第二方向。具体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为水平面上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
如图4至6所示,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检测组件包括配置于夹紧件14的第一检测件15,以及配置于第一支撑座10和/或第二支撑座21的第二检测件17。第二检测件17的高度低于第一检测件15。优选的,第二检测件17配置于第二支撑座21。第一检测件15设置在夹紧件14上,相当于间接安装装第二支撑座21上,从而保证第一检测件15和第二检测件17之间的位置关系。具体的,第一检测件15为对射式光电传感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设置于两个夹持件。第二检测件17为反射式光电传感器。顶升机构驱动元件上升时,上升到第二检测件17的位置时上升速度变慢,继续上升到第一检测件15的位置时,停止,能够很好的保证元件的位置。第二驱动件18驱动两个夹紧件14相互靠近从而夹紧最上方一片元件,然后顶升组件1下降,使得其余元件下降至第二检测件17检测不到的高度,从而方便最上方一片元件被机械手夹持或吸附。具体的,第一检测件15设置在夹紧件14的上和第三抵接面处于同一高度的位置。
如图4至6所示,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2设置有用以抵接板状元件的第一抵接面。第二定位件16设置有用以抵接板状元件的第二抵接面。夹紧件14设置有用以抵接板状元件的第三抵接面。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的高度(横截面的高度)均大于第三抵接面。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定位件12和第二定位件16从第一方向上对元件进行定位。两个夹紧件14从第二方向上夹持元件。用于定位的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的高度范围大于用于夹持的第三抵接面的高度(第三抵接面位于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的高度范围内),这样才能从两个方向上定位元件,保证夹持的元件,位置处于预设的位置,从而保证精度。
优选的,第一抵接面的高度为2至4片板状元件的厚度。第二抵接面的高度大于第一抵接面的高度。第三抵接面的高度为1片板状元件的高度。
如图4至6所示,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件17和第二定位件16均配置于第二驱动件18上。第二定位件16位于第二检测件17上方,且自第二检测件17上方延伸至第二检测件17朝向储料槽的一侧。第二定位件16中部设置有供第二检测件17的检测光线穿过的第一检测槽。第二定位件16的横截面呈阶梯状。设置有第二抵接面的部分低于配置于第二驱动件18的部分。
具体的,第二检测件17和第二定位件16配置在手指气缸的侧面,而不是配置在手指上,因此不会被手指气缸驱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检测件17的检测光线和第二定位件16的第二抵接面处于相同高度。也就是说第二检测件17的高度和第二定位件16设置有第二抵接面的部分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二抵接件比第二检测件17更加的靠近储料槽。为了第二检测件17能够检测到元件,在第二定位件16上设置有供第二检测件17的检测光线穿过的第一检测槽。为了能够节约空间,第二定位件16自第二检测件17朝向储料槽的一侧向上延伸,然后再向第二检测件17方向延伸,以罩住第二检测件17上方,从而配置在第二驱动件18上,由此形成了阶梯状的第二定位件16。
如图4至6所示,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夹紧件14朝向储料槽的侧面设置有抵接凸起。第三抵接面设置于抵接凸起。抵接凸起设置有供第一检测件15的检测光线穿过的第二检测槽。夹紧件14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以安装第一检测件15的安装槽。第二检测槽连通于安装槽。第一检测件15的检测光线至少部分位于第三抵接面的高度范围内。述第二检测件17的检测光线位于第二抵接面的高度范围内。
具体的,由于夹紧件14一次用于夹紧一片元件。因此,第三夹紧面的呈细长形,厚度较小。为了使夹紧件14具有一定的强度,夹紧件14的主体需要具有一定的横截面积才能避免形变。为了设置第三抵接面,因此在夹紧件14朝向储料槽的一侧设置一凸起,将第三抵接面设置在凸起上。为了能够保证元件在上升至第三抵接面的位置处停止,将第一检测件15的检测光线和第三抵接面设置在同一个高度。即在夹紧件14上设置一安装第一检测件15的安装槽,然后设置一连通抵接凸起和安装槽的第二检测槽,从而保证第一检测件15的检测光线和第二抵接面位于同一高度上。保证定位的准确性,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检测件17和第二定位件16均配置在第二驱动件18的上表面。因此,第二检测件17的检测光线和第二驱动件18的第二抵接面所在的高度高于第二驱动件18的手指。为了保证夹紧件14的第三夹紧面,位于第二夹紧面的高度内,夹紧件14自第二驱动件18向上延伸,然后再向储料槽的第二方向的侧面延伸,以形成7形结构。
如图6所示,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夹紧组件4还包括配置于第二驱动件18上的台阶座22。台阶座22具有用以安装第二检测件17的第一台阶面,以及用以安装第二定位件16的第二台阶面。第一台阶面低于第二台阶面。具体的,第二定位件16至少需要抵接于最上层的元件。第二检测件17用于检测元件是否下降或上升到某一高度。因此,第二检测件17的高度要处于或低于第二抵接面的高度。基于前述阶梯状的第二定位件16,通过台阶座22能够很好的将第二定位件16和第二检测件17相对固定在一起。以保证二者的位置关系。
如图5、6所示,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2端部设置有抵接台阶。板状元件位于正常的供料高度时,抵接台阶位于板状元件的上方。具体的,将第一定位件12的端部设置成台阶,防止片状元件翘起。
如图5、6所示,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定位组件3还包括第三定位件13。第三定位件13的高度低于第一定位件12。第三定位件13的端面为平面。第一定位件12和第三定位件13均为杆状结构。第二定位件16中间设置有第一检测槽,因此第二抵接面为第一检测槽左右两侧的端面。为了能够使元件受力平衡,设置有第三定位件13。
如图1、2所示,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物料座5对称设置有两个储料槽。顶升组件1,定位组件3,以及夹紧组件4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别对应于一个储料槽。两个定位组件3对称设置。两个顶升组件1对称设置。两个夹紧组件4平行设置。具体的,通过将对称设置的两个储料槽、两个顶升组件1、两个定位组件3和两个夹紧组件4,能够同时提供两片元件,从而提升供料的速率,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如图3所示,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供料装置还包含元件盒6,元件盒6用以放置板状元件,且能够至少部分嵌入储料槽中。元件盒6底部设置有连通顶料通孔的通孔。元件盒6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的内径小于上部的内径。元件盒6的横截面为C形。具体的,C形结构的元件盒6,能够直观的看到元件盒6内部的元件数量,并且有利于放置或者取出元件。优选的,物料座5设置有连通储料槽的观察孔,观察孔正对着元件盒6的C形开口。
如图2、3、4所示,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储料组件2包括供料座9、配置于供料座9的第三驱动件8,以及配置于第三驱动件8上的物料转盘7。第三驱动件8用以驱动物料转盘7转动。物料座5有多个,且圆周配置于物料转盘7。顶料通孔设置于物料转盘7。第二支撑做配置于供料座9。夹紧组件4还包括配置于第二支撑座21的第四驱动件20。以及配置于第四驱动件20的第三支撑座19。第二驱动件18配置于第三支撑座19。第四驱动件20用以驱动第三支撑座19靠近或远离储料槽。
具体的,第三驱动件8驱动物料转盘7带动物料座5和元件盒6进行转动。为了防止转动过程中,元件盒6和定位组件3或夹紧组件4相碰撞,为夹紧组件4设置了一靠近或远离元件盒6的结构。即,可滑动的设置于第二支撑座21的第三支撑座19,以及用以驱动第三支撑座19滑动的第四驱动件20。第四驱动件20为伸缩气缸。当物料转盘不转动时,第四驱动件驱动第三支撑座靠近储料槽,以使第二定位件能够处于预定的位置,从而和第三定位件进行配合,以实现第一方向上的定位。
在本实施例中,供料装置还包含一供料座9。第一支撑座10、第二支撑座21、第三驱动件8,顶升组件1等全部安装于供料座9上,使其形成一个单独的整体。以便于安装、移动售卖。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不包括供料座9,而直接将上述零部件直接安装在生产线的上料设备的上料底座。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方法,其适用于实施例一所说的供料装置。实施例一所述的供料装置的供料方法包括步骤S1至步骤S5:
S1、顶升组件1上升,以带动板状元件上升至最上面的一片板状元件能够被第一检测件15感应到的位置。
S2、第一驱动件11驱动第一定位件12靠近第二定位件16,以使板状元件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抵接第一定位件12和第二定位件16,从而进行定位。
S3、第二驱动件18驱动两个夹紧件14相互靠近,以从第二方向上夹紧固定位于最上方的一片板状元件。
S4、顶升组件1下降,并带动除了最上方的一片板状元件外的其它板状元件下降至第二检测件17检测不到的高度。(此时板状元件完成两个方向上的夹持定位,然后机械手取走板状元件,从而完成一片板状元件的供料。)
S5、第一驱动件11驱动第一定位件12远离第二定位件16。第二驱动件18驱动两个夹紧件14松开。
通过循环步骤S1至步骤S5,能够持续的供应单片的板状元件,一直循环到这个弹夹的板状元件全部被机械手取走。即,通过上述步骤能够让夹紧件14定位并夹紧最上面的一片元件。并让该元件悬空以便于机械手进行吸取或夹持。并且,通过上述步骤供应板状元件,元件的位置误差极小,机械手装配不容易出现错位等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一可选实施例中,供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储料槽中是否有板状元件。
如果有,则执行步骤S1至步骤S5。
如果有,则执行如下步骤:
S6、第四驱动件20驱动第三支撑座19远离储料槽,以带动夹紧组件4远离物料座5。
S7、第三驱动件8驱动物料转盘7旋转,以将储存有板状元件的物料座5旋转至定位组件3和夹紧组件4工作的工位。
S8、第四驱动件20驱动第三支撑座19靠近储料槽,以使夹紧组件4移动至夹紧工位。(在第三支撑座19移动到靠近储料槽的位置时,第二定位件16处于定位位置,从而与第一定位件一起进行第一方向上的定位。)
通过上述步骤能够让供料装置实现长时间大量的供给元件,避免人工经常换料的麻烦,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包含:
储料组件(2),包括物料座(5);所述物料座(5)设置有用以放置板状元件的储料槽;所述物料座(5)底部设置有连通于所述储料槽的顶料通孔;
顶升组件(1),配置于所述物料座(5)下方,且能够穿过是顶料通孔,用以将所述储料槽中的板状元件顶升至取料高度;
其特征在于,供料装置包含第一支撑座(10)、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10)的定位组件(3),第二支撑座(21),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21)的夹紧组件(4);所述第一支撑座(10)和所述第二支撑座(21)分别位于所述储料槽的第一方向的两侧;
所述定位组件(3)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10)的第一驱动件(11),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11)的第一定位件(12);所述夹紧组件(4)还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21)的第二定位件(16);所述第一定位件(12)自所述第一驱动件(11)延伸至所述储料槽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定位件(16)自所述第二支撑座(21)延伸至所述储料槽的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侧;所述第一驱动件(11)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定位件(12)靠近所述第二定位件(16),以在第一方向上定位板状元件;
所述夹紧组件(4)还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21)的第二驱动件(18),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18)的两个夹紧件(14);两个所述夹紧件(14)分别自所述第二驱动件(18)延伸至所述储料槽的第二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驱动件(18)用以驱动两个所述夹紧件(14)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定位夹持或释放板状元件;
供料装置还包含用以检测板状元件的检测组件;所述检测组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10)和/或所述第二支撑座(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大致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所述检测组件包括配置于所述夹紧件(14)的第一检测件(15),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10)和/或所述第二支撑座(21)的第二检测件(17);所述第二检测件(17)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检测件(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12)设置有用以抵接板状元件的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定位件(16)设置有用以抵接板状元件的第二抵接面;所述夹紧件(14)设置有用以抵接板状元件的第三抵接面;
所述第一抵接面和所述第二抵接面的高度均大于所述第三抵接面;
所述第一抵接面的高度为2至4片板状元件的厚度;所述第二抵接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抵接面的高度;所述第三抵接面的高度为1片板状元件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件(17)和所述第二定位件(16)均配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18)上;所述第二定位件(16)位于所述第二检测件(17)上方,且自所述第二检测件(17)上方延伸至所述第二检测件(17)朝向所述储料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定位件(16)中部设置有供第二检测件(17)的检测光线穿过的第一检测槽;
所述第二定位件(16)的横截面呈阶梯状;设置有所述第二抵接面的部分低于配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18)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件(14)朝向所述储料槽的侧面设置有抵接凸起;所述第三抵接面设置于所述抵接凸起;所述抵接凸起设置有供所述第一检测件(15)的检测光线穿过的第二检测槽;所述夹紧件(14)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以安装所述第一检测件(15)的安装槽;所述第二检测槽连通于所述安装槽;
所述第一检测件(15)的检测光线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抵接面的高度范围内;述第二检测件(17)的检测光线位于所述第二抵接面的高度范围内;
所述第二抵接件自所述第二驱动件(18)向上延伸,然后再向所述储料槽的第二方向的侧面延伸,以形成7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组件(4)还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18)上的台阶座(22);所述台阶座(22)具有用以安装所述第二检测件(17)的第一台阶面,以及用以安装所述第二定位件(16)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低于所述第二台阶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12)端部设置有抵接台阶;板状元件位于正常的供料高度时,所述抵接台阶位于板状元件的上方;
所述定位组件(3)还包括第三定位件(13);所述第三定位件(13)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定位件(12);所述第三定位件(13)的端面为平面;
所述第一定位件(12)和所述第三定位件(13)均为杆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装置还包含元件盒(6),所述元件盒(6)用以放置板状元件,且能够至少部分嵌入所述储料槽中;所述元件盒(6)底部设置有连通所述顶料通孔的通孔;所述元件盒(6)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的内径小于上部的内径;所述元件盒(6)的横截面为C形;
所述物料座(5)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储料槽;所述顶升组件(1),所述定位组件(3),以及所述夹紧组件(4)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别对应于一个所述储料槽;两个所述定位组件(3)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顶升组件(1)对称设置;两个夹紧组件(4)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组件(2)包括供料座(9)、配置于所述供料座(9)的第三驱动件(8),以及配置于所述第三驱动件(8)上的物料转盘(7);所述第三驱动件(8)用以驱动所述物料转盘(7)转动;所述物料座(5)有多个,且圆周配置于所述物料转盘(7);所述顶料通孔设置于所述物料转盘(7);所述第二支撑做配置于所述供料座(9);
所述夹紧组件(4)还包括配置于所述第二支撑座(21)的第四驱动件(20);以及配置于所述第四驱动件(20)的第三支撑座(19);所述第二驱动件(18)配置于所述第三支撑座(19);所述第四驱动件(20)用以驱动所述第三支撑座(19)靠近或远离所述储料槽。
10.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料装置;所述供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顶升组件(1)上升,以带动板状元件上升至最上面的一片板状元件能够被第一检测件(15)感应到的位置;
S2、第一驱动件(11)驱动第一定位件(12)靠近第二定位件(16),以使板状元件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分别抵接第一定位件(12)和第二定位件(16),从而进行定位;
S3、第二驱动件(18)驱动两个夹紧件(14)相互靠近,以从第二方向上夹紧固定位于最上方的一片板状元件;
S4、顶升组件(1)下降,并带动除了最上方的一片板状元件外的其它板状元件下降至第二检测件(17)检测不到的高度;
S5、在板状元件被外部设备取走后,第一驱动件(11)驱动第一定位件(12)远离第二定位件(16)。第二驱动件(18)驱动两个夹紧件(14)松开;
所述供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储料槽中是否有板状元件;
如果有,则执行步骤S1至步骤S5;
如果有,则执行如下步骤:
S6、第四驱动件(20)驱动第三支撑座(19)远离储料槽,以带动夹紧组件(4)远离物料座(5);
S7、第三驱动件(8)驱动物料转盘(7)旋转,以将储存有板状元件的物料座(5)旋转至定位组件(3)和夹紧组件(4)工作的工位;
S8、第四驱动件(20)驱动第三支撑座(19)靠近储料槽,以使夹紧组件(4)移动至夹紧工位。
CN202111291403.2A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141046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1403.2A CN114104689B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91403.2A CN114104689B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4689A true CN114104689A (zh) 2022-03-01
CN114104689B CN114104689B (zh) 2023-06-06

Family

ID=80380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91403.2A Active CN114104689B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04689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46809A (ja) * 1985-06-05 1987-02-28 ラ・テレメカニツク・エレクトリツク 幹線とこの幹線へ接続される分岐迂回線との間のパレツトの移動装置
CN107543752A (zh) * 2017-08-14 2018-01-05 上海理工大学 纳米压痕仪专用夹具
CN109573484A (zh) * 2018-12-04 2019-04-05 上海沃欣精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上料装置
CN211569235U (zh) * 2019-12-27 2020-09-25 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取料装置
CN211812163U (zh) * 2019-12-20 2020-10-30 东莞工坊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摆盘设备的空盘上料推送装置
CN212314853U (zh) * 2020-03-11 2021-01-08 杨芳 一种零件旋转储料上料机构
US20210070559A1 (en) * 2019-09-09 2021-03-11 Ska Fabricating Inc. Rotary discharge of containers from a depalletiz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46809A (ja) * 1985-06-05 1987-02-28 ラ・テレメカニツク・エレクトリツク 幹線とこの幹線へ接続される分岐迂回線との間のパレツトの移動装置
CN107543752A (zh) * 2017-08-14 2018-01-05 上海理工大学 纳米压痕仪专用夹具
CN109573484A (zh) * 2018-12-04 2019-04-05 上海沃欣精密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上料装置
US20210070559A1 (en) * 2019-09-09 2021-03-11 Ska Fabricating Inc. Rotary discharge of containers from a depalletizer
CN211812163U (zh) * 2019-12-20 2020-10-30 东莞工坊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自动摆盘设备的空盘上料推送装置
CN211569235U (zh) * 2019-12-27 2020-09-25 广东智源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取料装置
CN212314853U (zh) * 2020-03-11 2021-01-08 杨芳 一种零件旋转储料上料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04689B (zh) 2023-06-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66925U (zh) 一种激光加工系统
CN110977080A (zh) 一种全自动环形pcb板和fpc软板焊接系统
CN110146502B (zh) 汽车通讯模块的外观检测设备
CN214150485U (zh) 一体化检测设备
CN110743813A (zh) 芯片分选机
CN211387541U (zh) 一种用于叠层组装的自动化设备
CN117412512A (zh) 电路板贴片装置
CN112230460B (zh) 一种灯条贴附设备
CN114104689A (zh) 一种板状元件的供料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4798869A (zh) 电子器件组装及保压设备
CN211393030U (zh) 上料机构
CN219187760U (zh) Pcb检测设备
CN117673435A (zh) 一种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电池加工设备
CN112548511A (zh) 一种用于叠层组装的自动化设备
CN213916933U (zh) 一种上料装置
CN216335046U (zh) 一种片状元件的供料装置
CN113941747B (zh) 一种上锡膏生产线的上料设备
CN107537784B (zh) 一种电池阻抗测试机
CN116161428A (zh) 一种保护片上料设备及电池极耳保护片上料方法
CN114434482B (zh) 一种pp机械手吊头及使用该吊头的排版装置
CN216938859U (zh) 一种陶瓷基板的上锡膏生产线
CN212634938U (zh) 一种方形螺丝自动上料机构
CN217457841U (zh) 自动分拣上料装置
CN116706205B (zh) 电池盖板组装生产线
CN112276518A (zh) 一种上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