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6889B - 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96889B CN114096889B CN201980098371.9A CN201980098371A CN114096889B CN 114096889 B CN114096889 B CN 114096889B CN 201980098371 A CN201980098371 A CN 201980098371A CN 114096889 B CN114096889 B CN 11409688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ation beam
- scintillator
- light receiver
- optical signal
- radi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894 electron beam technolog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959 radiothera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10000004881 tumor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65 ionizing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515 pene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275 quality assur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25 therapeu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778 DNA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277 DNA damage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8980 Neoplasm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1510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08 edge det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1 excited sta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83 ground stat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206 nuclear medicin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73 pai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229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26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57 radioa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1 radioactive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331 toxic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88 tox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1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by comparison with reference light or electric value provisionally void
- G01J1/2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by comparison with reference light or electric value provisionally void intensity of the measured or reference value being varied to equalise their effects at the detectors, e.g. by varying incidence angl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16—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 G01T1/20—Measuring radiation intensity with scintillation detect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Surg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3,4,5),包含:闪烁体(31,41,51),其中放射线射束(91)沿着直线路径(911)成角度地入射闪烁体(31,41,51)的前表面(311,411,511);以及第一光接收器(321,421,52),用于获取放射线射束(91)进入闪烁体(31,41,51)而产生的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光信号,并且将第一光信号转换为一第一电信号,其中第一光接收器(321,421,52)设置在与放射线射束(91)的直线路径(911)的延伸线(912)上彼此不干涉的位置。本申请可有效地缩减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的整体体积以及避免图像传感器被放射线射束直接轰击而造成故障或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放射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在现代医学中,例如放射治疗、放射诊断、核子医学等。放射治疗的原理是利用高能辐射与肿瘤细胞发生作用,使得肿瘤细胞被游离或激发而产生有毒自由基,进而造成肿瘤细胞伤害,或者直接以游离辐射所释放的辐射能量造成癌细胞的脱氧核醣核酸发生断键。放射剂量的多寡会直接影响放射线进入病患后对肿瘤细胞及正常组织的伤害程度。因此,放射治疗的照射参数会配合定期的射束质量保证作业来确定病患所接受的放射剂量与处方剂量的误差小于临床治疗可容许的范围内。也就是说,放射治疗技术需配合审慎的品保措施及剂量验证才能确保病患的治疗效果。
放射剂量与射束参数的控制可通过射束的监控来达到,因此监控放射线射束的检测装置为放射治疗必须的设备。现有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包含充气式侦测器、闪烁侦测器、和半导体侦测器。充气式侦测器配置有游离腔(ion chamber),其是利用放射线通过游离腔时与腔体内的气体作用产生电荷,并且通过外部电路撷取产生的电荷来量测辐射剂量与射束参数。闪烁侦测器配置有闪烁体(scintillator)。具体来说,请参照图1,其显示现有技术的闪烁侦测器1的示意图。闪烁侦测器1包含闪烁体11和接收器12。放射线射束13入射闪烁体11之后,闪烁体11产生光线并且通过设置在后方的接收器12收集闪烁体11产生的光信号。然而,放射线射束13会穿过闪烁体11直接照射到闪烁体11后方的接收器12,使得接收器12容易因辐射破坏而故障。再者,放射线射束13通过接收器12也会造成放射线射束13的检测品质变差,所以此种闪烁侦测器1只能用于检测低能量的X光,不适合用于检测高能量治疗型的放射线射束使用。
因此,现已发展出另一种将接收器移动到不会位在放射线射束行进路线的闪烁侦测器。请参照图2,其显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闪烁侦测器2的示意图。闪烁侦测器2包含暗室腔体21、压克力假体(PMMA phantom)22、闪烁体23、摄影机24、和反射镜25。闪烁侦测器2利用放射线射束26穿过压克力假体22而照射到闪烁体23,使得射线射束26与闪烁体物质作用产生光,并且通过摄影机24撷取产生的光信号来获得辐射剂量。
然而,在现有的闪烁侦测器2的架构中,需要提供较大的空间来架设摄影机24,使得闪烁侦测器2的整体体积庞大不便于摆设。再者,由于摄影机24必须精准地架设在放射线射束26的行进路线之外,以免摄影机24被放射线射束26的辐射破坏,使得摄影机24的角度与位置校正困难。并且,在每次移动闪烁侦测器2之后必须重新校准摄影机24的位置,如此不仅耗时且在使用上也造成诸多不便。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能快速量测放射线射束且体积小易于装设且不会被放射线射束的辐射直接照射而破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其使用图像传感器取代现有的闪烁侦测器中的摄影机,如此可有效地缩减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的整体体积以及避免摄影机校正困难的问题。再者,通过将图像传感器设置为不会位在放射线射束的行进路线上,可避免图像传感器被放射线射束直接轰击而造成故障或损坏。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包含:一闪烁体,包含一前表面、一与所述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和一与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相邻的第一侧表面,其中一放射线射束沿着一直线路径成角度地入射所述闪烁体的所述前表面;以及一第一光接收器,沿着一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闪烁体的所述第一侧表面,用于获取所述放射线射束进入所述闪烁体而产生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第一光信号,并且将所述第一光信号转换为一第一电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光接收器设置在与所述放射线射束的所述直线路径的延伸线上彼此不干涉的位置。
本申请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放射线射束的所述直线路径的延伸方向。
本申请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放射线射束的所述直线路径的延伸方向。
本申请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还包含一处理器,与所述第一光接收器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获得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与信号强度关系图。
本申请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闪烁体还包含一第二侧表面,其与所述前表面、所述后表面、和所述第一侧表面相邻;其中所述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还包含一第二光接收器,所述第二光接收器沿着一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闪烁体的所述第二侧表面,用于获取所述放射线射束进入所述闪烁体而产生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第二光信号,并且将所述第二光信号转换为一第二电信号;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光接收器设置在与所述放射线射束的所述直线路径的所述延伸线彼此不干涉的位置。
本申请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皆垂直于所述放射线射束的所述直线路径的延伸方向。
本申请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接收器包含接触式影像传感器,并且所述第一光接收器耦合在所述闪烁体上。
本申请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还包含一遮光层,覆盖住所述闪烁体的暴露在外部的外表面,防止外部光线干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包含:一闪烁体,用于接收一放射线射束;一光接收器组,耦合在所述闪烁体上,用于获取所述放射线射束沿着一直线路径穿过所述闪烁体而产生的在两个方向上的一组光信号,并且将所述一组光信号转换为一组电信号;以及一处理器,与所述光接收器组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一组电信号获得所述放射线射束入射在所述闪烁体上的一入射位置,以及所述放射线射束在所述两个方向上的位置与信号强度关系图;其中所述光接收器组设置在与所述放射线射束的所述直线路径的延伸线彼此不干涉的位置。
本申请其中之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光接收器组包含:一第一光接收器,沿着一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闪烁体的一侧表面,用于获取所述射束穿过所述闪烁体而产生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一第一光信号,并且将所述第一光信号转换为一第一电信号;以及一第二光接收器,沿着一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闪烁体的另一侧表面,用于获取所述射束穿过所述闪烁体而产生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一第二光信号,并且将所述第二光信号转换为一第二电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相较于先前技术,本申请通过将光接收器组耦合在闪烁体上,以撷取射束通过闪烁体时与闪烁体物质作用产生的光。并且,通过分析此量测到的光信号,可获得出射束的尺寸大小、位置、强度分布、放射性物质的剂量分布等信息。借此设计,光接收器组不但可精确地捕捉到闪烁体发出的可见光,还可使得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的整体构型小型化。再者,通过将光接收器设置为不会位在放射线射束的行进路线上,可有效地避免光接收器被放射线射束直接轰击而造成故障或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显示现有技术的闪烁侦测器的示意图;
图2显示现有技术的另一种闪烁侦测器的示意图;
图3显示本申请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显示图3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获取的放射线射束在一个方向上的位置与信号强度关系图;
图5显示图3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的处理器根据放射线射束在两个方向上的电信号而建立的射束信息图;
图6显示本申请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显示本申请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8显示图7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获取的放射线射束在一个方向上的位置与信号强度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将特举本申请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3,其显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3的示意图。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3包含闪烁体31、光接收器组32、和处理器33。闪烁体31是由闪烁物质构成,其中闪烁物质在吸收能量之后会放出可见光。光接收器组32设置在闪烁体31的外周围。处理器33与光接收器组32通信连接。本申请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3是通过将放射线射束91进入闪烁体31,利用游离辐射将闪烁体31内的晶体或分子中的电子激发至激态,而当电子自激态回到基态时放出荧光,接着通过光接收器组32将收集的荧光转换为电信号,并且通过处理器33对电信号进行一系列对应的处理进而完成辐射检测。闪烁体31、光接收器组32、和处理器33的具体结构将于后详述。
如图3所示,闪烁体31为矩形的平板件,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闪烁体31可采用各种适当的形状,不局限于此。闪烁体31包含前表面311、后表面(未标示)、第一侧表面312、第二侧表面313,其中前表面311与后表面相对,且第一侧表面312和第二侧表面313彼此相邻,以及第一侧表面312和第二侧表面313皆与前表面311和后表面相邻。闪烁体31的前表面311与发出放射线射束放射源9对准,用于接收放射源9发出的放射线射束91。放射线射束91沿着直线路径911成角度地入射闪烁体31的前表面311。优选地,放射线射束91垂直入射在闪烁体31的前表面311。在本实施例中,闪烁体31的前表面311设置在X-Y平面,以及放射线射束91沿着Z方向入射。放射线射束91穿过闪烁体31且从闪烁体31的后表面出射。
如图4所示,光接收器组32包含第一光接收器321和第二光接收器322。第一光接收器321沿着第一方向(例如X方向)设置在闪烁体31的第一侧表面312,用于获取放射线射束91进入闪烁体31而产生的投射在第一侧表面312且在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光信号,并且将第一光信号转换为第一电信号。第二光接收器322沿着第二方向(例如Y方向)设置在闪烁体31的第二侧表面313,用于获取放射线射束91进入闪烁体31而产生的投射在第二侧表面313且在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光信号,并且将第二光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与放射线射束91的直线路径911的延伸方向(例如Z方向)垂直。应当注意的是,第一光接收器321和第二光接收器322皆是设置在与放射线射束91的直线路径911的延伸线912上彼此不干涉的位置。即,放射线射束91不会直接照射在第一光接收器321和第二光接收器322,并且放射线射束91穿过闪烁体31后射出的射束也不会直接照射在第一光接收器321和第二光接收器322。通过将光接收器组32设置为不会位在放射线射束91的行进路线上,可有效地避免光接收器组32被放射线射束91直接轰击而造成故障或损坏。借此设计,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3可用于检测具有高能量且高穿透特性的放射线射束,例如能量范围在1百万电子伏特(mega electron Volt,MeV)到30MeV之间的光子射束、能量范围在1MeV到30MeV之间的电子射束、能量范围在3MeV到300MeV之间的质子射束、或者是能量范围在30MeV/u到800MeV/u之间的重粒子射束。
优选地,第一光接收器321和第二光接收器322可为图像传感器,例如接触式影像传感器(contact image sensor,CIS)。并且,第一光接收器321、第二光接收器322是直接耦合在闪烁体31上,或者是通过粘胶等物质间接耦合在闪烁体31上。借此设计,光接收器组32不但可精确地捕捉到闪烁体31发出的可见光,还可使得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3的整体构型小型化、降低生产成本、方便设置等。
如图3所示,处理器33通过各自的传输线331与第一光接收器321和第二光接收器322电性连接。可选地,处理器33亦可采用无线的方式与第一光接收器321和第二光接收器322通信连接,不局限于此。处理器33可以根据获取的第一电信号或第二电信号产生放射线射束在第一方向上或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与信号强度关系图。并且,处理器33还可以根据获取的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建立射束信息图,其包含放射线射束91的尺寸大小、位置、强度分布等信息。具体来说,处理器33包含资料获取单元、资料处理单元、和图像处理单元。处理器33通过资料获取单元获得来自于光接收器组32的电信号,并将电信号储存至资料处理单元。资料处理单元可执行多种功能,例如增益校正、边缘探测、锐化、对比度增强等等,以使资料适于随后的处理或图像重建。图像处理单元接收资料处理单元处理获得的信号,以生成由放射线射束91穿过的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的图像。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33可由计算机控制或实施,以及处理器33内储存有多个控制指令,处理器33根据对应的控制指令执行上述对应的处理程序。
放射线射束91通过闪烁体31产生的光,可依第一光接收器321和第二光接收器322摆放位置不同而获得放射线射束91在不同方向上的信息。举例来说,请参照图4,其显示图3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3获取的放射线射束91在一个方向上的位置与信号强度关系图。如图3所示,第一光接收器321和第二光接收器322是以垂直于放射线射束91的直线路径911的延伸方向设置。当放射线射束91以Z方向入射闪烁体31的前表面311时,通过设置于闪烁体31的第一侧表面312的第一光接收器321或设置于闪烁体31的第二侧表面313的第二光接收器322可获得放射线射束91在一个方向上位置与信号强度关系图,即放射线射束91在X方向或Y方向上的强度分布。
再者,请参照图5,其显示图3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3的处理器33根据放射线射束91在两个方向上的电信号而建立的射束信息图。当放射线射束91以Z方向入射闪烁体31的前表面311时,通过设置于闪烁体31的第一侧表面312的第一光接收器321和设置于闪烁体31的第二侧表面313的第二光接收器322可获得放射线射束91的在X-Y平面上的剖面信息。具体来说,处理器33是通过分别获得放射线射束91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强度分布之后,处理器33将各方向的信号进行即时影像重建,再将获得的结果结合进而得到放射线射束91在X-Y平面上的射束型态等资料,例如放射线射束91的尺寸大小、位置、强度分布等信息。如图5所示,处理器33根据光接收器组32感测到的一组电信号获得放射线射束91入射在闪烁体31上的入射位置,以及放射线射束91在X-Y平面上的信号强度的高斯分布。举例来说,图5的射束信息图中包含3个同心圆,其中位在最内圈的圆表示信号强度的1-sigma标准差,以此类推,第2圈表示信号强度的2-sigma标准差,以及最外圈表示信号强度的3-sigma标准差。
请参照图6,其显示本申请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4的示意图。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4包含闪烁体41、光接收器组42、和处理器43。闪烁体41包含前表面411、后表面(未标示)、第一侧表面412、第二侧表面413。光接收器组42包含设置在第一侧表面412的第一光接收器421和设置在第二侧表面413的第二光接收器422。闪烁体41的前表面411与放射源9对准,用于接收放射源9发出的放射线射束91。放射线射束91沿着直线路径成角度地入射闪烁体41的前表面411。应当注意的是,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4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3大致相同,两者差别在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4还包含遮光层44。
如图6所示,遮光层44设置在闪烁体41的外表面且覆盖住闪烁体41的暴露在外部的外表面。具体来说,遮光层44覆盖住闪烁体41与光接收器组42的接触面以外的所有外表面。借此设计,在不影响光接收器组42的量测的前提下,遮光层44设置为将闪烁体41曝露在外部的外表面完全包覆,使得光接收器组42不会受到外部光线干扰,可精确地获取闪烁体41发出的可见光。可选地,遮光层44可通过将闪烁体41包覆不透光的薄型材料(例如纸、铝箔等)而形成,也可通过在闪烁体41上涂布不透光漆而形成。应当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亦可设置遮光层,不局限于此。
请参照图7,其显示本申请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5的示意图。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5包含闪烁体51、第一光接收器52、和处理器53。闪烁体51包含前表面511、后表面(未标示)、第一侧表面512,其中前表面511与后表面相对,且第一侧表面512前表面511和后表面相邻。闪烁体51的前表面511与放射源9对准,用于接收放射源9发出的放射线射束91。放射线射束91沿着直线路径911成角度地入射闪烁体51的前表面511。第一光接收器52沿着第一方向(例如Z方向)设置在闪烁体51的第一侧表面512。用于获取放射线射束91进入闪烁体51而产生的投射在第一侧表面512且沿着第一方向传播的第一光信号,并且将第一光信号转换为第一电信号。处理器33与第一光接收器52通信连接,用于对接收的第一电信号进行一系列处理以完成辐射检测。
如图7所示,在第三优选实施例中,闪烁体51的前表面511设置在X-Y平面,以及放射线射束91沿着Z方向入射。应当注意的是,闪烁体51为具有一定厚度的长方体,放射线射束91进入闪烁体51后沿着直线路径911的延伸方向前进并且停止在闪烁体51内部,即放射线射束91不会沿着直线路径911的延伸线912从闪烁体31的后表面射出。在第三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与放射线射束91的直线路径911的延伸方向(例如Z方向)平行。并且,第一光接收器52设置在与放射线射束91的直线路径911的延伸线912上彼此不干涉的位置。即,放射线射束91不会直接照射在第一光接收器52。通过将第一光接收器52设置为不会位在放射线射束91的行进路线上,可有效地避免第一光接收器52被放射线射束91直接轰击而造成故障或损坏。借此设计,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5可用于检测具有高能量且高穿透特性的放射线射束,例如能量范围在1MeV到30MeV之间的光子射束、能量范围在1MeV到30MeV之间的电子射束、能量范围在3MeV到300MeV之间的质子射束、或者是能量范围在30MeV/u到800MeV/u之间的重粒子射束。
优选地,第一光接收器52可为图像传感器,例如接触式影像传感器(contactimage sensor,CIS)。并且,第一光接收器52是直接耦合在闪烁体51上,或者是通过粘胶等物质间接耦合在闪烁体51上。借此设计,第一光接收器52不但可精确地捕捉到闪烁体51发出的可见光,还可使得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5的整体构型小型化、降低生产成本、方便设置等。
如图7所示,处理器53通过传输线531与第一光接收器52电性连接。可选地,处理器53亦可采用无线的方式与第一光接收器52通信连接,不局限于此。处理器53可以根据获取的第一电信号产生放射线射束91在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与信号强度关系图。应当注意的是,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处理器53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处理器33大致相同,在此不加以赘述。
放射线射束91通过闪烁体31产生的光,可依第一光接收器52摆放位置而获得放射线射束91在所述方向上的信息。举例来说,请参照图8,其显示图7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5获取的放射线射束91在一个方向上的位置与信号强度关系图。如图7所示,第一光接收器52是以平行于放射线射束91的直线路径911的延伸方向设置。当放射线射束91以Z方向入射闪烁体51的前表面511时,通过设置于闪烁体51的第一侧表面512的第一光接收器52可获得放射线射束91在一个方向上位置与信号强度关系图,即放射线射束91在Z方向上的强度分布。再者,根据在Z方向上的位置与信号强度关系图可获得特定参数(例如辐射剂量、发射强度)下发出的放射线射束91进入闪烁体51后的行进距离,进而可模拟出放射线射束91的进入人体后的深度强度和剂量曲线关系。
综上所述,本申请通过将光接收器直接耦合在闪烁体上,以撷取放射线射束通过闪烁体时与闪烁体物质作用产生的光。并且,通过分析此量测到的光信号,可获得出放射线射束的尺寸大小、位置、强度分布等信息,以决定放射性物质的剂量及分布。借此设计,光接收器不但可精确地捕捉到闪烁体发出的可见光,还可使得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的整体构型小型化。再者,通过将光接收器设置为不会位在放射线射束的行进路线上,可有效地避免光接收器被放射线射束直接轰击而造成故障或损坏。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包含:
闪烁体,包含前表面、与所述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与所述前表面和所述后表面相邻的第一侧表面,以及与所述前表面、所述后表面和所述第一侧表面相邻的第二侧表面,其中放射线射束沿着直线路径成角度地入射所述闪烁体的所述前表面,且该放射线射束包含能量范围在1MeV到30MeV之间的光子射束、能量范围在1MeV到30MeV之间的电子射束、能量范围在3MeV到300MeV之间的质子射束,或者是能量范围在30MeV/u到800MeV/u之间的重粒子射束;
第一光接收器,沿着第一方向耦合在所述闪烁体的所述第一侧表面,且设置在与所述放射线射束的所述直线路径的延伸线彼此不干涉的位置,其中该第一光接收器为接触式影像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放射线射束进入所述闪烁体而产生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光信号,并且将所述第一光信号转换为第一电信号,所述第一光信号包含所述放射线射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强度分布的信息;以及
第二光接收器,沿着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闪烁体的所述第二侧表面,且设置在与所述放射线射束的所述直线路径的延伸线彼此不干涉的位置,其中该第二光接收器为接触式影像传感器,用于获取所述放射线射束进入所述闪烁体而产生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光信号,并且将所述第二光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所述第二光信号包含所述放射线射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强度分布的信息。
2.如权利要求1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放射线射束的所述直线路径的延伸方向。
3.如权利要求1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放射线射束的所述直线路径的延伸方向。
4.如权利要求1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还包含处理器,与所述第一光接收器及所述第二光接收器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获得所述放射线射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位置与信号强度关系图,以及根据所述第二电信号获得所述放射线射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与信号强度关系图。
5.如权利要求1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皆垂直于所述放射线射束的所述直线路径的延伸方向。
6.如权利要求1的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其中所述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还包含遮光层,覆盖住所述闪烁体的暴露在外部的外表面。
7.一种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包含:
闪烁体,用于接收放射线射束,其中该放射线射束包含能量范围在1MeV到30MeV之间的光子射束、能量范围在1MeV到30MeV之间的电子射束、能量范围在3MeV到300MeV之间的质子射束,或者是能量范围在30MeV/u到800MeV/u之间的重粒子射束;
第一光接收器,沿着第一方向耦合在所述闪烁体的侧表面上,且设置在与所述放射线射束的直线路径的延伸线彼此不干涉的位置,用于获取所述放射线射束沿着直线路径穿过所述闪烁体而产生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光信号,并且将所述第一光信号转换为第一电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光信号包含所述放射线射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强度分布的信息,且第一光接收器为接触式影像传感器;
第二光接收器,沿着第二方向耦合在所述闪烁体的另一侧表面上,且设置在与所述放射线射束的所述直线路径的延伸线彼此不干涉的位置,用于获取所述放射线射束沿着所述直线路径穿过所述闪烁体而产生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光信号,并且将所述第二光信号转换为第二电信号,其中所述第二光信号包含所述放射线射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强度分布的信息,且第二光接收器为接触式影像传感器;以及
处理器,与所述第一光接收器及所述第二光接收器通信连接,其中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及所述第二电信号获得所述放射线射束入射在所述闪烁体上的入射位置,以及所述放射线射束在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上的位置与信号强度关系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9/095634 WO2021003744A1 (zh) | 2019-07-11 | 2019-07-11 | 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96889A CN114096889A (zh) | 2022-02-25 |
CN114096889B true CN114096889B (zh) | 2023-07-18 |
Family
ID=74114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98371.9A Active CN114096889B (zh) | 2019-07-11 | 2019-07-11 | 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2540010A (zh) |
CN (1) | CN114096889B (zh) |
WO (1) | WO2021003744A1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35078A (ja) * | 1999-02-15 | 2000-08-29 | Toshiba Corp | 放射線検出用構造体と、それを用いた放射線検出器および放射線検査装置 |
US7612342B1 (en) * | 2005-09-27 | 2009-11-03 | Radiation Monitoring Devices, Inc. | Very bright scintillators |
CN103984000A (zh) * | 2013-02-08 | 2014-08-13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放射线检测器以及放射线检测器的制造方法 |
CN104459757A (zh) * | 2013-09-20 | 2015-03-25 | 株式会社东芝 | 放射检测器和放射检测装置 |
CN105339810A (zh) * | 2013-06-28 | 2016-02-17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半导体闪烁探测器 |
CN105723243A (zh) * | 2013-11-15 | 2016-06-29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柔性基底上的双面有机光探测器 |
CN105866818A (zh) * | 2015-02-06 | 2016-08-17 | 赛默飞世尔科学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检测放射性辐射的装置和方法 |
CN108152849A (zh) * | 2016-12-02 | 2018-06-12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放射线检测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5049085A (ja) * | 2013-08-30 | 2015-03-16 |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 放射線モニタ |
JP6524484B2 (ja) * | 2015-02-17 | 2019-06-05 |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日本原子力研究開発機構 | 放射線計測方法及び放射線計測装置 |
CN105784734B (zh) * | 2016-03-02 | 2019-04-16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一种闪烁体探测系统 |
CN206906590U (zh) * | 2017-06-20 | 2018-01-19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背散射探测模块 |
TWM583541U (zh) * | 2019-06-06 | 2019-09-11 | 定垣企業有限公司 | 放射線射束檢測裝置 |
-
2019
- 2019-07-11 JP JP2021576917A patent/JP2022540010A/ja active Pending
- 2019-07-11 CN CN201980098371.9A patent/CN114096889B/zh active Active
- 2019-07-11 WO PCT/CN2019/095634 patent/WO202100374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35078A (ja) * | 1999-02-15 | 2000-08-29 | Toshiba Corp | 放射線検出用構造体と、それを用いた放射線検出器および放射線検査装置 |
US7612342B1 (en) * | 2005-09-27 | 2009-11-03 | Radiation Monitoring Devices, Inc. | Very bright scintillators |
CN103984000A (zh) * | 2013-02-08 | 2014-08-13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放射线检测器以及放射线检测器的制造方法 |
CN105339810A (zh) * | 2013-06-28 | 2016-02-17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半导体闪烁探测器 |
CN104459757A (zh) * | 2013-09-20 | 2015-03-25 | 株式会社东芝 | 放射检测器和放射检测装置 |
CN105723243A (zh) * | 2013-11-15 | 2016-06-29 |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 柔性基底上的双面有机光探测器 |
CN105866818A (zh) * | 2015-02-06 | 2016-08-17 | 赛默飞世尔科学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检测放射性辐射的装置和方法 |
CN108152849A (zh) * | 2016-12-02 | 2018-06-12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 放射线检测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003744A1 (zh) | 2021-01-14 |
CN114096889A (zh) | 2022-02-25 |
JP2022540010A (ja) | 2022-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50675B (zh) | 用于优化质子疗法的质子成像系统 | |
CN102596318B (zh) | 放射线治疗装置以及控制方法 | |
EP1857836B1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criminating cerenkov and scintillation radiation | |
US20120168630A1 (en) | Liquid scintillator for 3d dosimetry for radiotherapy modalities | |
Agodi et al. | Precise measurement of prompt photon emission from 80 MeV/u carbon ion beam irradiation | |
JP6108394B2 (ja) | 放射線エネルギー分布の検出方法及びその検出装置 | |
US20150293235A1 (en) | Fast, high-rate, position-sensitive absolute dosimeter for ion beam therapy | |
Patera et al. | Recent advances in detector technologies for particle therapy beam monitoring and dosimetry | |
JP2008510132A (ja) | 放射線検出器用の抗散乱グリッド | |
Scuderi et al. | TOF diagnosis of laser accelerated, high-energy protons | |
CN104515781B (zh) | X射线检查系统 | |
JP2005528598A (ja) | 電離ビーム検査装置とプロセス | |
CN114096889B (zh) | 放射线射束检测装置 | |
US11366239B2 (en) | Hybrid dosimetry and imaging system | |
TWI706154B (zh) | 放射線射束檢測裝置 | |
TWM583541U (zh) | 放射線射束檢測裝置 | |
CN204439577U (zh) | X射线检查系统 | |
Liprandi et al. | Characterization of a Compton camera setup with monolithic LaBr 3 (Ce) absorber and segmented GAGG scatter detectors | |
Santibáñez et al. | Experimental determination of the gadolinium dose enhancement in phantom irradiated with low energy X-ray sources by a spectrophotometer-Gafchromic-EBT3 dosimetry system | |
CN104516010A (zh) | X射线束流强度监控装置和x射线检查系统 | |
Alarcon et al. | Detectors for in vivo range and dose verification in proton therapy | |
CN113406686A (zh) | 一种离子束三维剂量分布探测装置及方法 | |
JP6875265B2 (ja) | 中性子線検出装置 | |
JP2011112623A (ja) | 2段x線検出器 | |
Perali et al. | Prompt gamma imaging with a slit camera for real-time range control in proton therapy: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up to 230 MeV with HICAM and development of a new prototyp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