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95835B - 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95835B CN114095835B CN202111372479.8A CN202111372479A CN114095835B CN 114095835 B CN114095835 B CN 114095835B CN 202111372479 A CN202111372479 A CN 202111372479A CN 114095835 B CN114095835 B CN 11409583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in
- signal
- mode
- earphone
- ener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3/02—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for preventing acoustic reaction, i.e. acoustic oscillatory feedb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当耳机设备处于通透模式时,获取通过扬声器播放并被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第一信号的频率在用户听觉频率范围外;若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耳机设备在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若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耳机设备在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其中,第二增益阈值小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本发明实现了即能够避免因捂耳造成的啸叫,又能够避免外界突然的大声音造成增益值误调而导致通透效果不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通透模式是一种耳机常用技术,目的是使佩戴者能在不摘下耳机的状态下,听清楚环境声音。常用的做法是通过耳机外侧的麦克风拾取外部环境声音,将拾取到的麦克风信号进行增益处理(得到通透声音),再由耳机喇叭发出到人耳。目前,当用户用手捂住耳机时,因耳机佩戴泄露的原因导致喇叭播放的通透声音再次被麦克风拾取时,通透声音在链路中形成闭环,不停被增益处理就会产生啸叫。现有解决啸叫的方案是当监测到麦克风拾取到的外界环境信号超过一定阈值时,就将增益值减小。但该解决方案存在一个问题是当外界突然出现大声音如关门声时,会使得麦克风监测功能误触发,导致增益值被调小,用户会明显感觉到随着关门声出现,外界声音变闷了,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耳机通透模式下捂耳时的啸叫问题并避免因外界大声音造成误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耳机设备,所述耳机设备包括扬声器和麦克风,所述耳机设备在处于通透模式时通过所述麦克风拾取外界环境信号并进行增益处理后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时,获取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并被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的频率在用户听觉频率范围外;
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其中,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
可选地,所述耳机设备在进入所述通透模式时采用的增益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所述获取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并被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且所述耳机设备采用的增益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外界环境信号;
若所述第一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第二能量阈值,则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一信号。
可选地,所述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且所述耳机设备采用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时,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第二信号,并通过所述麦克风拾取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的频率在用户听觉频率范围外;
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可选地,所述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且所述耳机设备采用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二外界环境信号;
若所述第二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若所述第二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二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可选地,所述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且所述耳机设备采用的增益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外界环境信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可选地,所述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的步骤包括:
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检测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是否小于第二增益阈值;
若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则保持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不变;
若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则将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按照预设步进减小至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
可选地,所述获取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并被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声音信号;
对所述声音信号进行滤波得到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并被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部署于耳机设备,所述耳机设备包括扬声器和麦克风,所述耳机设备在处于通透模式时通过所述麦克风拾取外界环境信号并进行增益处理后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时,获取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并被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的频率在用户听觉频率范围外;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其中,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耳机设备,所述耳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程序,所述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程序,所述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中,通过在耳机设备处于通透模式时,获取通过耳机设备的扬声器播放并被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第一信号的频率设置为在用户听觉频率范围之外,并当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第一能量阈值时,控制耳机设备在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当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第一能量阈值时,控制耳机设备在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第二增益阈值设置得小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通过在通透模式下采用扬声器播放用户听不到的信号,并通过对麦克风拾取到的该信号的能量大小进行判断以确定用户是否捂耳,进而当用户捂耳时将增益值调小,当用户未捂耳时采用正常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既能够避免因捂耳造成的啸叫,又能够避免外界突然的大声音造成增益值误调而导致通透效果不佳,提高了用户对耳机通透模式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系统框架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本发明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应用于耳机设备,耳机设备可包括一只或两只耳机,由于两只耳机的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相同,以下为便于描述,默认以耳机设备包括一只耳机为例进行实施例阐述。本实施例中,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时,获取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并被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的频率在用户听觉频率范围外;
耳机设备可包括扬声器和麦克风,麦克风设置在耳机设备靠近外部环境的一侧,用以拾取外界环境信号。耳机设备中设置通透模式,在处于通透模式时,耳机设备可以通过麦克风拾取外界环境信号,并对外界环境信号进行增益处理,之后再通过扬声器播放,使得用户佩戴耳机时,也不会因为耳机堵塞耳道而影响听到的外界声音。增益处理一般采用一个通透滤波器进行增益处理,具体方式可以在此并不做限制。
为解决在通透模式下因捂耳造成的啸叫问题,并避免因克服啸叫问题而导致外界有大声音时会发生误触导致用户对通透模式的体验效果不佳,在本实施例中,提出在耳机设备处于通透模式时,由扬声器播放一段特定频率的声音信号(以下称为第一信号),并由麦克风拾取该第一信号,通过对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能量大小进行判断,来准确确定用户是否捂耳,进而对增益值进行准确地调节,避免啸叫的同时,又避免外界的大声音误触捂耳时的增益调节。其中,特定的第一信号是频率在用户听觉频率范围之外的信号,也即,耳机设备的用户听不到扬声器播放的该第一信号。每个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可能有差异,因此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信号的频率可以根据经验选取以适应绝大部分的用户,或者针对特定用户进行设置,例如,通过扬声器播放不同频率的声音信号测试特定用户的听觉频率范围,根据测得的听觉频率范围来选取第一信号的频率。
耳机设备处于通透模式时,通过扬声器播放第一信号的时机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做限制。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耳机设备可以在处于通透模式时,不间断地或定时地通过扬声器播放第一信号,相应地,通过麦克风不间断地或定时地拾取第一信号;其中,当扬声器定时播放第一信号时,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播放一次第一信号,每次播放一定时长,相邻两个第一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设置得较短,以避免在中间未播放的时段用户捂耳造成啸叫。在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耳机设备可以在处于通透模式时,检测到麦克风拾取到的外界环境信号的能量值大于一阈值时,才通过扬声器播放第一信号;其中,当外界环境信号的能量值小于该阈值时,增益值可以保持在通透模式的正常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当扬声器没有播放第一信号时,麦克风拾取到的声音信号仅包括外界环境信号;当扬声器播放第一信号时,麦克风拾取到的声音信号包括第一信号和外界环境信号。当扬声器播放第一信号时,由于第一信号是已知的,所以耳机设备可以从麦克风拾取到的声音信号中提取得到第一信号。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10中获取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并被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步骤包括:
步骤S101,获取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声音信号;
步骤S102,对所述声音信号进行滤波得到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并被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
耳机设备可通过扬声器播放第一信号,获取麦克风拾取到的声音信号,通过对该声音信号进行滤波,得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其中,滤波具体可以是根据第一信号的频率设置滤波器,采用滤波器滤波得到第一信号。例如,当第一信号的频率较高时,可以设置高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当第一信号的频率较低时,可以设置低通滤波器进行滤波,或者,也可以设置带通滤波器进行滤波,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不做限制。
步骤S20,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通过麦克风拾取到第一信号后,可以判断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是否大于第一能量阈值。其中,第一能量阈值可以通过测试进行设置,使得当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第一能量阈值时表示用户用手捂耳了,当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第一能量阈值时表示用户没有捂耳。其原理时,当用户佩戴耳机用手捂住耳朵并发生佩戴泄露时,被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会大于用户没有捂住耳朵时麦克风能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所以通过将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与设置的第一能量阈值进行比较,能够判断用户是否捂住耳朵。
若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第一能量阈值,则说明用户没有捂住耳朵,此时,可以控制耳机设备在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其中,第一增益阈值可以根据经验进行设置,该第一增益阈值是在用户没有捂耳时,能够达到外界声音的通透效果,且不会发生啸叫的增益值,在用户捂耳时,以该第一增益阈值进行增益处理则可能会发生啸叫。那么,当外界产生突然的较大声音但用户没有捂住耳朵时,由于通过对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进行判断能够确定用户没有捂住耳朵,进而仍然以正常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使得用户能够听到更加真实的外界声音,也即通透效果更加真实。
控制耳机设备在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的具体实施细节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做限制。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耳机设备可以在检测到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第一能量阈值时,先判断当前采用的增益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若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则耳机设备可以不做调整,保持当前的增益值即可;若小于第一增益阈值,则耳机设备可以直接将增益值设置为一个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值,或者,也可以按照一定的步进在当前增益值基础上进行增加,经过至少一步的调整,使得增益值达到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水平。又如,在另一实施方式中,耳机设备可以在检测到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第一能量阈值时,直接将增益值设置为一个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值。
步骤S30,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其中,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
若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第一能量阈值,则说明用户捂住了耳朵,此时,为避免发生啸叫,可以控制耳机设备在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其中,第二增益阈值可以根据经验进行设置,该第二增益阈值是在用户捂耳时,不会因耳机佩戴泄露造成啸叫的增益值,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设置得小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耳机设备也可以在检测到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第一能量阈值时,先检测麦克风拾取到的外界环境信号的能量值是否大于第二能量阈值,若大于第二能量阈值,则控制耳机设备在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若大于或等于第二能量阈值,则可以控制耳机设备在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其中,第二能量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使得当麦克风拾取到的外界环境信号的能量值小于或等于第二能量阈值时,并不会发生啸叫,而当麦克风拾取到的外界环境信号的能量值大于第二能量阈值时,持续一段时间可能会发生啸叫。也即,若用户捂耳了,但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大小还没有达到会发生啸叫的程度,则可以仍然保持正常的增益水平,当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大小达到要发生啸叫的程度时,才将增益值调小,以避免发生啸叫。
控制耳机设备在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的具体实施细节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做限制。例如,在一实施方式中,耳机设备可以在检测到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第一能量阈值时,直接将增益值设置为一个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值。
进一步地,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S301,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检测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是否小于第二增益阈值;
步骤S302,若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则保持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不变;
步骤S303,若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则将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按照预设步进减小至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
耳机设备可以在检测到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第一能量阈值时,先判断当前采用的增益值是否小于第二增益阈值。若当前采用的增益值小于第二增益阈值,则耳机设备可以不做调整,保持当前的增益值即可;若当前采用的增益值大于或等于第二增益阈值,则耳机设备可以直接将增益值设置为一个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值,或者,也可以按照预设步进在当前增益值基础上进行减小,经过至少一步的调整,使得增益值达到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水平。其中,预设步进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并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耳机设备处于通透模式时,获取通过耳机设备的扬声器播放并被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第一信号的频率设置为在用户听觉频率范围之外,并当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第一能量阈值时,控制耳机设备在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当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第一能量阈值时,控制耳机设备在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第二增益阈值设置得小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通过在通透模式下采用扬声器播放用户听不到的信号,并通过对麦克风拾取到的该信号的能量大小进行判断以确定用户是否捂耳,进而当用户捂耳时将增益值调小,当用户未捂耳时采用正常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既能够避免因捂耳造成的啸叫,又能够避免外界突然的大声音造成增益值误调而导致通透效果不佳,提高了用户对耳机通透模式的体验。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出本发明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中获取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并被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步骤S40,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且所述耳机设备采用的增益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外界环境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为避免耳机设备一直发出第一信号造成耳机设备的资源消耗过多,可以在耳机设备麦克风拾取到的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第二能量阈值时,才通过扬声器播放第一信号。
具体地,耳机设备在进入通透模式时,默认采用的增益值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以保证通透模式的正常通透功能。之后,当耳机设备处于通透模式,且采用的增益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时,获取当前麦克风拾取到的外界环境信号(以下为便于区分称为第一外界环境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当耳机设备处于通透模式且采用的增益值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时,耳机设备就会获取麦克风拾取的外界环境信号,以实时监测外界是否有大声音。
步骤S50,若所述第一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第二能量阈值,则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一信号。
在拾取到第一外界环境信号后,可以判断第一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是否大于第二能量阈值。若第一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第二能量阈值,说明若此时用户持续捂着耳朵,将可能会引起啸叫,此时,耳机设备可以通过扬声器播放第一信号,并通过麦克风拾取第一信号,通过对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小进行判断,以确定此时用户是否捂耳;若确定用户捂耳,则说明是用户捂耳导致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较大,此时将增益值调小至低于第二增益阈值以避免啸叫;若确定用户没有捂耳,则说明是外界的自然的较大声音,此时,将增益值保持在第一增益阈值或以上水平,保证正常的通透功能。
当在耳机设备处于通透模式且采用的增益值小于第二增益阈值时,耳机设备可以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将增益值恢复至大于或等于第二增益阈值的水平,该条件可以是通过一定方法检测到用户没有捂耳时恢复增益值,或者可以是检测到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低于第二能量阈值,在本实施例中此并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0之后,还包括:
步骤A10,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且所述耳机设备采用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时,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第二信号,并通过所述麦克风拾取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的频率在用户听觉频率范围外;
当耳机设备采用的增益值小于第二增益阈值时,耳机设备可以通过扬声器播放第二信号。第二信号可以是与第一信号不同的信号,也可以是相同的信号,但第二信号与第一信号的频率都在用户听觉频率范围之外,也即,通过对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二信号的能量大小进行判断,也能够确定用户是否捂耳。
需要说明的是,当耳机设备处于通透模式且采用的增益值小于第二增益阈值时,耳机设备就会通过扬声器播放第二信号,以实时确定用户是否捂耳。
步骤A20,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通过麦克风拾取到第二信号后,可以判断第二信号的信号能量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能量阈值。与第一信号类似地,当第二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第一能量阈值时,说明用户没有捂耳,此时,可以控制耳机设备在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也即,将增益值恢复至正常水平,以保证正常的通透功能。此时,由于之前增益值是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所以在控制耳机设备采用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时,具体可以是直接将增益值设置为一个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值,也可以是在当前增益值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步进进行增加,经过至少一次的调整使得增益值达到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水平。
步骤A30,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当第二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第一能量阈值时,说明用户仍然在捂耳,此时,依然控制耳机设备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以避免啸叫。由于之前增益值是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所以在控制耳机设备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时,具体可以是直接将增益值设置为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值,也可以保持当前的增益值不变。
若在检测到麦克风拾取到的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一定阈值就将增益值减小,小于或等于阈值就将增益值恢复,那么可能会导致在用户持续捂耳时,因为较大的增益值而造成啸叫,调小增益值后使得外界环境信号能量小于阈值,将增益值恢复,之后又因为较大的增益值而造成啸叫,就会出现用户捂着耳朵时,耳机的啸叫声出现后消失然后又出现并再次消失,持续循环,导致用户体验差。而本实施例中,由于耳机设备在检测到捂耳时将增益值调低,直到检测到没有捂耳后才将增益值恢复,避免了啸叫忽而出现忽而消失的情况。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0之后,还包括:
步骤B10,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且所述耳机设备采用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二外界环境信号;
当耳机设备处于通透模式且进行增益处理时采用的增益值小于第二增益阈值时,耳机设备获取当前麦克风拾取到的外界环境信号(以下为便于区分称为第二外界环境信号)。需要说明的是,当耳机设备处于通透模式且采用的增益值小于第二增益阈值时,耳机设备就会获取麦克风拾取的外界环境信号,以实时监测外界是已没有大声音。
步骤B20,若所述第二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在拾取到第二外界环境信号后,可以判断第二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是否大于第二能量阈值。若第二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第二能量阈值,说明此时不会发生啸叫;此时,可以控制耳机设备在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以保证正常的通透功能。
由于之前增益值是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所以在控制耳机设备采用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时,具体可以是直接将增益值设置为一个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值,也可以是在当前增益值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步进进行增加,经过至少一次的调整使得增益值达到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水平。
步骤B30,若所述第二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二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若第二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第二能量阈值,说明若此时用户持续捂着耳朵,将可能会引起啸叫,此时,依然控制耳机设备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以避免啸叫。由于之前增益值是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所以在控制耳机设备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时,具体可以是直接将增益值设置为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值,也可以保持当前的增益值不变。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40之后,还包括:
步骤S60,若所述第一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若第一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第二能量阈值,说明此时不会发生啸叫;此时,可以控制耳机设备在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以保证正常的通透功能。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为一种可行的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系统框架示意图。其中,处理器是进行相关检测处理和通透滤波处理的处理平台;麦克风用于拾取声音信号;扬声器用于将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发出;能量监测模块用于监测麦克风拾取的外界环境信号的能量大小;滤波模块用于滤除干扰,保留高频信号(图2中是示例性地将第一信号限定为处于用户听觉频率范围外的高频信号);高频信号能量监测模块用于监测麦克风拾取的高频信号的能量大小;增益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高频信号能量监测模块的输出控制通透滤波器的增益值;通透滤波器用于放大麦克风拾取的中频信号,达到通透模式的无感佩戴的效果;高频信号发生器产生用于检测用户是否捂耳的高频信号。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为一种依据图2所示的系统框架实施的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装置,所述装置部署于耳机设备,所述耳机设备包括扬声器和麦克风,所述耳机设备在处于通透模式时通过所述麦克风拾取外界环境信号并进行增益处理后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参照图4,所述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时,获取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并被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的频率在用户听觉频率范围外;
第一控制模块20,用于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第二控制模块30,用于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其中,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且所述耳机设备采用的增益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外界环境信号;
所述装置还包括:
播放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第二能量阈值,则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一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播放模块还用于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且所述耳机设备采用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时,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第二信号,并通过所述麦克风拾取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的频率在用户听觉频率范围外;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控制模块,用于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第四控制模块,用于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且所述耳机设备采用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二外界环境信号;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第六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二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二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七控制模块,用于若所述第一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模块30还用于:
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检测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是否小于第二增益阈值;
若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则保持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不变;
若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则将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按照预设步进减小至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模块10还用于:
获取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声音信号;
对所述声音信号进行滤波得到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并被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
本发明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拓展内容与上述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发明耳机设备可以包括扬声器和麦克风,所述耳机设备在处于通透模式时通过所述麦克风拾取外界环境信号并进行增益处理后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耳机设备还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程序,所述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操作:
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时,获取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并被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的频率在用户听觉频率范围外;
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其中,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设备在进入所述通透模式时采用的增益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所述获取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并被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之前,所述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操作:
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且所述耳机设备采用的增益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外界环境信号;
若所述第一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第二能量阈值,则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一信号。
进一步地,所述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之后,所述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操作:
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且所述耳机设备采用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时,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第二信号,并通过所述麦克风拾取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的频率在用户听觉频率范围外;
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之后,所述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操作:
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且所述耳机设备采用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二外界环境信号;
若所述第二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若所述第二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二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且所述耳机设备采用的增益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外界环境信号之后,所述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如操作:
若所述第一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包括:
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检测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是否小于第二增益阈值;
若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则保持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不变;
若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则将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按照预设步进减小至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并被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包括:
获取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声音信号;
对所述声音信号进行滤波得到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并被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程序,所述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耳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各实施例,均可参照本发明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耳机设备,所述耳机设备包括扬声器和麦克风,所述耳机设备在处于通透模式时通过所述麦克风拾取外界环境信号并进行增益处理后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时,获取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并被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的频率在用户听觉频率范围外;
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其中,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
其中,所述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的步骤包括:
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检测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是否小于第二增益阈值;
若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则保持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不变;
若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则将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按照预设步进减小至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其中,所述预设步进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设置;
其中,所述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且所述耳机设备采用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时,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第二信号,并通过所述麦克风拾取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的频率在用户听觉频率范围外;
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设备在进入所述通透模式时采用的增益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所述获取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并被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且所述耳机设备采用的增益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外界环境信号;
若所述第一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第二能量阈值,则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第一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且所述耳机设备采用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二外界环境信号;
若所述第二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若所述第二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二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且所述耳机设备采用的增益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时,获取当前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外界环境信号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第一外界环境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并被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声音信号;
对所述声音信号进行滤波得到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并被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
6.一种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部署于耳机设备,所述耳机设备包括扬声器和麦克风,所述耳机设备在处于通透模式时通过所述麦克风拾取外界环境信号并进行增益处理后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时,获取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并被所述麦克风拾取到的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的频率在用户听觉频率范围外;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其中,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模块,还用于:
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一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检测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是否小于第二增益阈值;
若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则保持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不变;
若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则将所述耳机设备当前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的增益值按照预设步进减小至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其中,所述预设步进根据用户需要进行设置;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当所述耳机设备处于所述通透模式且所述耳机设备采用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时,通过所述扬声器播放第二信号,并通过所述麦克风拾取所述第二信号,所述第二信号的频率在用户听觉频率范围外;
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能量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若拾取到的所述第二信号的信号能量大于所述第一能量阈值,则控制所述耳机设备在所述通透模式下采用小于所述第二增益阈值的增益值进行增益处理。
7.一种耳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程序,所述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程序,所述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72479.8A CN114095835B (zh) | 2021-11-18 | 2021-11-18 | 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PCT/CN2021/139038 WO2023087468A1 (zh) | 2021-11-18 | 2021-12-17 | 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72479.8A CN114095835B (zh) | 2021-11-18 | 2021-11-18 | 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95835A CN114095835A (zh) | 2022-02-25 |
CN114095835B true CN114095835B (zh) | 2023-06-09 |
Family
ID=803021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72479.8A Active CN114095835B (zh) | 2021-11-18 | 2021-11-18 | 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95835B (zh) |
WO (1) | WO202308746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156385B (zh) * | 2023-04-19 | 2023-07-07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滤波方法、滤波装置、芯片和耳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07033484A1 (de) * | 2007-07-18 | 2009-01-22 | Ruwisch, Dietmar, Dr. | Hörgerät |
JP5197458B2 (ja) * | 2009-03-25 | 2013-05-15 | 株式会社東芝 | 受音信号処理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20160300562A1 (en) * | 2015-04-08 | 2016-10-13 | Apple Inc. | Adaptive feedback control for earbuds, headphones, and handsets |
CN109151700B (zh) * | 2018-07-26 | 2020-04-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麦克风堵孔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2291689B (zh) * | 2020-11-27 | 2022-07-22 |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声音播放方法、可穿戴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596662B (zh) * | 2021-07-30 | 2024-04-0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啸叫声的抑制方法、啸叫声的抑制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
CN113473304B (zh) * | 2021-08-17 | 2024-01-2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啸叫声抑制方法、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
-
2021
- 2021-11-18 CN CN202111372479.8A patent/CN114095835B/zh active Active
- 2021-12-17 WO PCT/CN2021/139038 patent/WO202308746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95835A (zh) | 2022-02-25 |
WO2023087468A1 (zh) | 2023-05-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10473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cute sound detection and reproduction | |
US9456268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background mitigation | |
US8855343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to maintain audio content level reproduction | |
CN101227759B (zh) | 具有自动音量控制功能的耳机装置 | |
CN111885458B (zh) | 音频播放方法、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911487B (zh) | 用于无线耳机的入耳检测方法、无线耳机及存储介质 | |
WO2017143712A1 (zh) | 自动调整音量的耳机及耳机自动调整音量的方法 | |
WO2017143714A1 (zh) | 自动调整音量的耳机及耳机自动调整音量的方法 | |
CN111510822A (zh) | 声音控制系统、装置、方法及其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095835B (zh) | 耳机通透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645533B (zh) | 一种主动降噪耳机及其降噪方法 | |
CN112235683B (zh) | 一种受送话器和环境声音降噪方法 | |
US20240251197A1 (en) | Sound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Headset Device | |
CN114071307B (zh) | 耳机的音量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WO2023070917A1 (zh) | 降噪调整方法、耳机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5767345A (zh) | 降噪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219697890U (zh) | 一种助听设备 | |
US11782673B2 (en) | Controlling audio output | |
WO2024170321A1 (en) | Adaptive dynamic range control | |
CN117202026A (zh) | 头戴音频播放设备 | |
CN115767355A (zh) | 耳机音量自适应补偿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800712A (zh) | 一种音频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