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074815A - 立体式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立体式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74815A
CN114074815A CN202010824515.9A CN202010824515A CN114074815A CN 114074815 A CN114074815 A CN 114074815A CN 202010824515 A CN202010824515 A CN 202010824515A CN 114074815 A CN114074815 A CN 114074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conveying
unit
section
p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2451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麒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exon Industrial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Rexon Industrial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xon Industrial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Rexon Industrial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2451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748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4074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748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13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立体式输送装置,适用于供数个物品移动。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包含平面输送单元。所述平面输送单元包括前平面段及数个独立平面段。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还包含高架输送单元、升降单元、移送单元、驱动单元、挡止单元及控制单元。所述高架输送单元包括前高架模组。所述前高架模组具有前支撑座及前高架段。所述前高架段具有数个前衔接部,及数个前输送部。所述升降单元包括前升降模组及数个入货升降模组。所述移送单元包括数个前移送模组。所述挡止单元包括数个挡止模组。每一个挡止模组具有挡件及感测器。所述独立平面段能共同利用所述前平面及所述前高架段入货。由于所述前高架段位于所述平面输送单元上方,因此能减少占用的厂地面积。

Description

立体式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立体式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工业上量产的商品通常是通过生产线的方式制成,而商品的尺寸越大、加工程式越繁复,生产线就需要越长,所需要的工厂空间就越大,对于寸土寸金的现代社会来说,工厂空间的扩大将造成制造成本的大幅提升,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厂房的空间配置较长的生产线,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对此,有一些厂商选择将数个生产线的部分区段合并,以减少产线占用的空间,但是所述生产线就必须要同时生产相同的商品以避免造成产品混淆,如此一来就造成所述产线无法灵活运用的问题。
另外,有一些商品由于重量很重,在将所述商品输入生产线或自生产线输出时,通常需要使用堆高机移送,然而,多个生产线就需要配置多个堆高机,且所述堆高机的动线需要妥善规划才能避免彼此碰撞或是撞到工作人员而造成危险,如此一来又需要更大的工厂空间才能供所述堆高机安全地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至少一个先前技术缺点的立体式输送装置。
本发明立体式输送装置,适用于供数个物品移动。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包含平面输送单元。所述平面输送单元适用于逐一地输送所述物品。所述平面输送单元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前平面段,及数个独立平面段。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还包含高架输送单元、升降单元、移送单元、驱动单元、挡止单元,及控制单元。
所述高架输送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平面段下游并位于所述独立平面段上游的前高架模组。所述前高架模组具有朝上延伸的前支撑座,及设置于所述前支撑座上且位于所述平面输送单元上方并适用于逐一地输送所述物品的前高架段。所述前高架段具有数个分别对应所述前平面段与所述独立平面段的前衔接部,及数个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前衔接部之间的前输送部。
所述升降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平面段与所对应的所述前衔接部之间的前升降模组,及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独立平面段与所对应的所述前衔接部之间的入货升降模组。所述前升降模组与所述入货升降模组能被操作而在对应所述平面输送单元的平面位置,及对应所述前高架段的高架位置间移动,以适用于接收来自上游的所述物品并带动使所述物品移动至对应于下游的高度。
所述移送单元包括数个分别对应所述前衔接部的前移送模组。对应于所述前平面段的所述前移送模组能将所述物品由所述前升降模组移送至下游的前输送部。对应于所述独立平面段的所述前移送模组则适用于将所述物品由上游的前输送部移送至所对应的入货升降模组。
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平面输送单元与所述高架输送单元。
所述挡止单元包括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前升降模组及所述入货升降模组的上游的挡止模组。每一个挡止模组具有挡件,及感测器。所述感测器能侦测位于各自的升降模组上游的所述物品的位置并发送讯号。所述挡件能被控制而相对于各自的升降模组在挡止位置与非挡止位置间移动。在所述挡止位置时,所述挡件对应于各自的升降模组上游而使所述物品相对于各自的升降模组产生定位。在所述非挡止位置时,所述挡件远离各自的升降模组上游而使所述物品能逐一地移动至各自的升降模组中。
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升降单元、所述移送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挡止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能控制所述驱动单元使所述前平面段、所述独立平面段与所述前高架段同步且等速地运送所述物品,且操作所述升降单元及所述移送单元使所述物品移动至下游,并能依据每一个挡止模组的所述感测器所发送的所述讯号及所述前升降模组与所述入货升降模组的位置操作使每一个挡件在所述挡止位置与所述非挡止位置间移动。
本发明立体式输送装置,相邻的两个独立平面段与所述前高架段之间界定出适用于供使用者通过的通道。
本发明立体式输送装置,所述平面输送单元的所述独立平面段的输送方向实质上垂直所述前高架段的输送方向。
本发明立体式输送装置,还包含输入单元。所述输入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平面段的前输入模组。所述前输入模组能被操作输入数个分别对应所述物品的入货资讯。所述控制单元讯号连接所述输入单元,并能依据所述入货资讯控制所述前升降模组、所对应的前移送模组及所对应的入货升降模组而适用于将所述物品输送至所对应的独立平面段。
本发明立体式输送装置,所述移送单元的每一个前移送模组具有设置于所述前升降模组与所述入货升降模组中所对应的一者的升降部,及设置于各自的前衔接部的转向部。所述升降部与所述转向部适用于逐一地输送所述物品。所述升降部的输送方向与所述前平面段及所述独立平面段中所对应的一者的输送方向同向。所述转向部能被操作而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转向部的输送方向与所述升降部的方向同向。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转向部的输送方向与相邻的前输送部的输送方向同向。
本发明立体式输送装置,所述移送单元的每一个转向部是采用滚轮输送带的形式,且每一个转向部是能转动地设置于各自的前衔接部。
本发明立体式输送装置,所述高架输送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独立平面段下游的后高架模组。所述后高架模组具有朝上延伸的后支撑座,及设置于所述后支撑座上且位于所述平面输送单元上方并适用于逐一地输送所述物品的后高架段。所述后高架段具有数个分别对应所述独立平面段的后衔接部、至少一个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后衔接部之间的后输送部,及连接于所述后衔接部的其中一者的出货部。所述升降单元还包括数个设置于所述独立平面段与所对应的所述后衔接部之间的出货升降模组,及设置于所述出货部下游的后升降模组。所述出货升降模组能被操作而在对应所述平面输送单元的平面位置,及对应所述后高架段的高架位置间移动,以适用于接收来自上游的所述物品并带动使所述物品移动至对应于下游的高度,所述后升降模组能被操作而在对应所述后高架段的接收位置,及低于所述接收位置的出货位置间移动,以适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出货部的所述物品并带动使所述物品移动至所述出货位置的高度。
本发明立体式输送装置,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还包含输入单元。所述输入单元包括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独立平面段的后输入模组。每一个后输入模组能被操作输入数个分别对应于位在所对应的独立平面段的所述物品的出货资讯。所述控制单元能依据所述出货资讯控制所对应的出货升降模组与所述后升降模组而适用于将位于所述独立平面段的所述物品输送至所述后升降模组并移动至所述出货位置的高度。
本发明立体式输送装置,所述控制单元还能依据所述出货资讯进行排程,并依据排程结果控制所述出货升降模组及所述后升降模组执行对应的作业。
本发明立体式输送装置,所述移送单元还包括主移送模组,及至少一个后移送模组。所述主移送模组设置于连接在所述出货部的所述后衔接部,并适用于将来自所对应的出货升降模组与所述至少一个后输送部的所述物品输送至所述出货部。所述至少一个后移送模组设置于未连接于所述出货部的后衔接部,并适用于将来自所对应的出货升降模组的所述物品输送至下游的所述至少一个后输送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所述高架输送单元、所述升降单元与所述移送单元,使所述独立平面段能共同利用所述前平面及所述前高架段入货,且由于所述前高架段位于所述平面输送单元上方,因此能减少占用的厂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式输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与数个物品的一个俯视图;
图2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个系统方块图;
图3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个俯视示意图;
图4是一个沿图3的线IV-IV所取得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一个沿图3的线V-V所取得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所述实施例的一个前平面段、一个挡止模组,及一个前升降模组的一个局部剖视示意图,说明一个挡件相对于所述前升降模组在一个非挡止位置时,所述挡件朝下没入所述前平面段中;
图7是一个类似图6的示意图,说明所述挡件相对于所述前升降模组在一个挡止位置时,所述挡件朝上突出于所述前平面段;
图8是一个流程方块图,说明将数个物品由所述实施例的所述前平面段移动至所对应的独立平面段的入货流程;
图9是另一个流程方块图,说明一个物品由所述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独立平面段移动至一个后升降模组的出货流程;
图10是所述实施例与所述物品的一个不完整的俯视示意图;
图11是所述实施例与所述物品的另一个不完整的俯视示意图;
图12是一个类似图11的图,说明所述实施例的另一个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2、3、4,本发明立体式输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适用于供数个物品9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物品9的外表面具有一个关于所述物品9的规格的条码(图未示)。
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包含一个平面输送单元1、一个高架输送单元2、一个升降单元3、一个移送单元4、一个驱动单元5、一个挡止单元6、一个输入单元7,及一个控制单元8。所述驱动单元5设置于所述平面输送单元1与所述高架输送单元2。所述控制单元8电连接所述升降单元3、所述移送单元4、所述驱动单元5与所述挡止单元6,并讯号连接所述输入单元7。
所述平面输送单元1适用于逐一地输送所述物品9,并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一个前平面段11,及三个独立平面段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平面段11及所述独立平面段12是采用滚轮输送带的形式。
所述高架输送单元2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前平面段11下游并位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上游的前高架模组21,及一个设置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下游的后高架模组22。
所述前高架模组21具有一个朝上延伸的前支撑座211,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前支撑座211上且位于所述平面输送单元1上方并适用于逐一地输送所述物品9的前高架段212。所述前高架段212具有四个分别对应所述前平面段11与所述独立平面段12的前衔接部213,及三个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前衔接部213之间的前输送部214。所述独立平面段12的输送方向实质上垂直所述前高架段212的输送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输送部214是采用滚轮输送带的形式。
参阅图1、3、4、5,相邻的两个独立平面段12与所述前高架段212之间界定出一个适用于供一个使用者通过的通道100。
所述后高架模组22具有一个朝上延伸的后支撑座221,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后支撑座221上且位于所述平面输送单元1上方并适用于逐一地输送所述物品9的后高架段222。所述后高架段222具有三个分别对应所述独立平面段12的后衔接部223、二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后衔接部223之间的后输送部224,及一个连接于所述后衔接部223的其中一者的出货部225。所述后输送部224的输送方向实质上垂直所述出货部225的输送方向,且所述出货部225的输送方向实质上与所对应的后衔接部223的输送方向同向。
所述升降单元3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前平面段11与所对应的所述前衔接部213之间的前升降模组31、三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与所对应的所述前衔接部213之间的入货升降模组32、三设置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与所对应的所述后衔接部223之间的出货升降模组33,及一个设置于所述出货部225下游的后升降模组34。
所述前升降模组31及所述入货升降模组32能被操作而在一个对应所述平面输送单元1的平面位置,及一个对应所述前高架段212的高架位置间移动,以适用于接收来自上游的所述物品9并带动使所述物品9移动至对应于下游的高度。
类似地,所述出货升降模组33能被操作而在一个对应所述平面输送单元1的平面位置,及一个对应所述后高架段222的高架位置间移动,以适用于接收来自上游的所述物品9并带动使所述物品9移动至对应于下游的高度。
类似地,所述后升降模组34能被操作而在一个对应所述后高架段222的接收位置,及一个低于所述接收位置的出货位置间移动,以适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出货部225的所述物品9并带动使所述物品9移动至所述出货位置的高度。
所述移送单元4包括四个分别对应所述前衔接部213的前移送模组41、一个对应于连接在所述出货部225的所述后衔接部223的主移送模组42,及两个分别对应于未连接于所述出货部225的所述后衔接部223的后移送模组43。
对应于所述前平面段11的所述前移送模组41能将所述物品9由所述前升降模组31移送至下游的前输送部214。对应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的所述前移送模组41适用于将所述物品9由上游的前输送部214移送至所对应的入货升降模组32。每一个后移送模组43适用于将来自所对应的出货升降模组33的所述物品9输送至下游的后输送部224。所述主移送模组42适用于将来自所对应的出货升降模组33与所述后输送部224的所述物品9输送至所述出货部225。每一个前移送模组41具有一个设置于所述前升降模组31与所述入货升降模组32中所对应的一者的升降部411,及一个设置于各自的前衔接部213的转向部412。所述升降部411与所述转向部412适用于逐一地输送所述物品9。所述升降部411的输送方向与所述前平面段11及所述独立平面段12中所对应的一者的输送方向同向。所述转向部412能被操作而在一个第一状态与一个第二状态间切换。所述转向部412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转向部412的输送方向与所述升降部411的方向同向。所述转向部412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转向部412的输送方向与相邻的前输送部214的输送方向同向。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转向部412是采用滚轮输送带的形式,且每一个转向部412是能转动地设置于各自的前衔接部213。
每一个后移送模组43具有一个设置于所对应的出货升降模组33的升降部431,及一个设置于所对应的后衔接部223的转向部432。所述升降部431与所述转向部432适用于逐一地输送所述物品9。所述升降部431的输送方向与所对应的独立平面段12的输送方向同向。
类似于每一个前移送模组41的所述转向部412,每一个后移送模组43的所述转向部432也能被操作而在一个第一状态与一个第二状态间切换。所述转向部432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转向部432的输送方向与所述升降部431的方向同向。所述转向部432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转向部432的输送方向与相邻的后输送部224的输送方向同向。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转向部432是采用滚轮输送带的形式,且每一个转向部432是能转动地设置于各自的后衔接部223。
所述主移送模组42具有一个设置于所对应的出货升降模组33的升降部422,及一个连接于所述后输送部224、所述出货部225与所述升降部422的导向部421。所述导向部421能被操作而在一个输送状态与一个导向状态间切换。在所述输送状态时,所述导向部421的输送方向与所述出货部225及所述升降部422的输送方向同向。在所述导向状态时,所述导向部421的输送方向与所述后输送部224的输送方向同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部421是采用滚轮输送带的形式,且能转动地设置于所对应的后衔接部223。
参阅图1、3、6、7,所述挡止单元6包括八个挡止模组61。其中一个挡止模组61设置于所述前升降模组31的上游且位于所述前平面段11,其中三个挡止模组61分别设置于所述入货升降模组32的上游且分别位于所述前输送部214,其中三个挡止模组61分别设置于所述出货升降模组33的上游且分别位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其中一个挡止模组61设置于所述后升降模组34的上游而位于所述出货部225。
每一个挡止模组61具有一个挡件611,及一个感测器612。
由于所述挡止模组61作动原理及功能均相似,因此在本段说明及图6、图7是以位于所述前平面段11的所述挡止模组61进行说明,其余的挡止模组61的作动原理及功能则不再赘述。所述感测器612能侦测位于所述前升降模组31上游的所述物品9的位置并发送一个讯号。所述挡件611能被控制而相对于所述前升降模组31在一个挡止位置与一个非挡止位置间移动。在所述挡止位置时(见图3、7),所述挡件611朝上突出于所述前平面段11并对应于所述前升降模组31上游而使所述物品9相对于所述前升降模组31产生定位。在所述非挡止位置时(见图3、6),所述挡件611朝下没入所述前平面段11并远离所述前升降模组31上游而使所述物品9能逐一地移动至所述前升降模组31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件611在所述挡止位置与所述非挡止位置间移动的技术,是通过气压棒的技术达成,但不限于此。
参阅图1、2、3,所述输入单元7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前平面段11的前输入模组71,及三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的后输入模组72。所述前输入模组71能被操作输入数个分别对应所述物品9的入货资讯。每一个后输入模组72能被操作输入数个分别对应于位在所对应的独立平面段12的所述物品9的出货信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输入模组71与所述后输入模组72是采用条码扫描器的形式,并能扫描每一个物品9上的所述条码而产生对应的入货资讯或出货资讯。
所述控制单元8能控制所述驱动单元5使所述前平面段11、所述独立平面段12、所述前高架段212及所述后高架段222同步且等速地运送所述物品9,且操作所述升降单元3及所述移送单元4使所述物品9移动至下游。具体而言,所述控制单元8能依据所述入货资讯控制所述前升降模组31、所对应的前移送模组41及所对应的入货升降模组32而适用于将所述物品9输送至所对应的独立平面段12,也能依据所述出货资讯控制所对应的出货升降模组33、所对应的后移送模组43与所述主移送模组42,及所述后升降模组34而适用于将位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的所述物品9输送至所述后升降模组34,并移动至所述出货位置的高度。此外,所述控制单元8还能依据所述出货资讯进行排程,并依据排程结果控制所述出货升降模组33及所述后升降模组34执行对应的作业。
另外,所述控制单元8还能依据每一个挡止模组61的所述感测器612所发送的所述讯号,及所述前升降模组31、所述入货升降模组32、所述出货升降模组33或所述后升降模组34的位置操作使每一个挡件611在所述挡止位置与所述非挡止位置间移动。
参阅图2及图8~11,以下将详述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的运作原理与操作步骤,在以下的说明中,是以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同时输送两种不同规格的物品9为例,且相邻于所述前平面段11的所述独立平面段12对其中一种规格的物品9加工,其余的两个所述独立平面段12则对其中另一种规格的物品9加工。而为了清楚说明所述物品9与所述独立平面段12的对应关系,在图10、图11及以下的说明中,当需要特别区分所述独立平面段12与所述物品9时,所述独立平面段12由相邻所述前平面段11朝远离所述前平面段11的方向依序以121、122,及123的标号进行说明,而对应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1的每一个物品9以实线绘制并以91的标号进行说明,对应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2与所述独立平面段123的每一个物品9则以假想线绘制并以92的标号进行说明。
参阅图2、8、10,首先,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在入货时,包含下列步骤:
步骤S1-1:所述使用者须先将所述物品9依序移动至所述前平面段11。步骤S1-2:设置于所述前平面段11的所述挡止模组61的所述感测器612侦测到其中一个物品9抵达预定的位置时,将所述讯号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8。步骤S1-3:所述控制单元8控制使所述挡件611移动至所述挡止位置,使所述物品9暂时停留于所述前平面段11。步骤S1-4:所述前输入模组71侦测所述物品9的入货资讯,并将所述入货资讯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8。步骤S1-5:所述控制单元8依据所述入货资讯判断所述物品9应输入哪一个独立平面段12,并控制所对应的挡止模组61、所述前升降模组31、所述前高架段212、所对应的前移送模组41及所对应的入货升降模组32,使所述物品9移动至所对应的独立平面段12。
举例而言,当一个物品91输入所述前平面段11后,设置于所述前平面段11的所述挡止模组61的所述感测器612侦测到所述物品91并发送所述讯号给所述控制单元8,所述控制单元8能控制使所述挡件611移动至所述挡止位置,使所述物品91暂时停留于所述前平面段11,所述前输入模组71侦测所述物品9的入货资讯并传送给所述控制单元8后,所述控制单元8判断所述物品91应输入所述独立平面段121,因此先控制使所述前升降模组31移动至所述平面位置,并控制使设置于所述前平面段11的挡止模组61移动至所述非挡止位置,使所述物品91能移动至所述前升降模组31。接着,所述控制单元8控制使所述前升降模组31移动至所述高架位置,并同时控制使设置于所述前平面段11的挡止模组61移动至所述挡止位置以避免次一个物品91移动至所述前升降模组31而影响所述前升降模组31的移动。
待所述前升降模组31移动至所述高架位置后,所述控制单元8先控制对应于所述前平面段11的所述前移送模组41,使所述转向部412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而供所述物品91由所述前升降模组31输送至所述转向部412,接着所述控制单元8再控制使所述转向部412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物品91由所述转向部412输送至下游的前输送部214。
接着,当所述物品91由所述前输送部214移动至对应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1的前衔接部213时,所述控制单元8再操作对应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1的前移送模组41与入货升降模组32,通过控制使所述转向部412由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并使所述入货升降模组32由所述高架位置移动至所述平面位置,就能将所述物品91输送至所述独立平面段121。
而当一个物品92输入所述前平面段11后,所述控制单元8能依照类似上述的步骤与原理,将所述物品92输送至介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1与所述独立平面段122之间的前输送部214,并依据所述独立平面段122与所述独立平面段123的作业需求,控制所对应的前移送模组41及所对应的入货升降模组32将所述物品92输送至所述独立平面段122与所述独立平面段123的其中一者,而控制的步骤及原理也是类似于上述将所述物品91输送至所述独立平面段121的步骤及原理,不再赘述。
参阅图2、3、9、11,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在出货时,包含下列步骤S2-1~S2-4。
步骤S2-1:当一个物品9移动至其中一个独立平面段12时,设置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的所述感测器612侦测到所述物品9抵达预定的位置时,能将所述讯号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8。步骤S2-2:所述控制单元8控制使设置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的所述挡件611移动至所述挡止位置,使所述物品9暂时停留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步骤S2-3:设置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的后输入模组72侦测所述物品9的出货资讯,并将所述出货资讯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8。步骤S2-4:所述控制单元8依据所接收到的出货资讯进行排程,并根据排程的结果控制所对应的出货升降模组33、所对应的后移送模组43、所述主移送模组42、所述后高架段222及所述后升降模组34,使所述物品9能按预定的排程依序移动至所述后升降模组34并移动至所述出货位置的高度。
举例而言,当一个物品91及两个物品92分别移动至位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1、所述独立平面段122与所述独立平面段123的所述后输入模组72所对应的位置时,分别设置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1、所述独立平面段122与所述独立平面段123的所述挡止模组61的所述感测器612能分别侦测所述物品91及所述物品92,并分别发送讯号给所述控制单元8,所述控制单元8控制所述挡件611移动至所述挡止位置,使所述物品91及所述物品92暂时分别停留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1、所述独立平面段122与所述独立平面段123。所述后输入模组72分别侦测所述物品91及所述物品92的出货资讯并传送给所述控制单元8后,所述控制单元8判断所述物品91及所述物品92的输送顺序。
接着,所述控制单元8依据所排定的输送顺序将所述物品91及所述物品92输送至所述后升降模组34。以下详述所述物品91的输送过程,所述物品92的输送过程与原理是类似于所述物品91的输送过程与原理,不再赘述。
当要将所述物品91输送至所述后升降模组34时,所述控制单元8会先控制使位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1的所述挡止模组61移动至所述非挡止位置,以将所述物品91输送至所对应的出货升降模组33,接着,所述控制单元8控制使所对应的出货升降模组33移动至所述高架位置,并同时控制使位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1的所述挡止模组61移动至所述挡止位置以避免次一个物品91移动至对应的出货升降模组33。
待所述对应的出货升降模组33移动至所述高架位置后,所述控制单元8先控制对应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1的后移送模组43,使所述转向部432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而供所述物品91由所述出货升降模组33输送至所述转向部432,接着所述控制单元8再控制使所述转向部432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物品91由所述转向部432输送至下游的后输送部224。
接着,所述控制单元8控制使所述主移送模组42的所述导向部421切换至所述导向状态,以将所述物品91输送至所述导向部421,然后所述控制单元8再操作使所述导向部421切换至所述输送状态,就能将所述物品91经由所述出货部225输送至所述后升降模组34。最后再通过所述控制单元8控制所述后升降模组34由所述接收位置移动至所述出货位置,就能将所述物品91移动至所述出货位置的高度而能供取出。
参阅图2、10、11,经由上述的操作步骤,就能将位于所述前平面段11的所述物品91及所述物品92分别输送至所述独立平面段12进行加工,并能于加工后再输送至所述后升降模组34且位于所述出货位置的高度。
由于所述独立平面段12能共同利用所述前平面段11及所述前高架段212入货,并共同利用所述后高架段222与所述后升降模组34出货,且所述前高架段212及所述后高架段222位于所述平面输送单元1上方,因此能减少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所占用的厂地面积,而且在应用在需要使用堆高机(图未示)载运的商品(图未示)时,所述堆高机也仅需要在邻近于所述前平面段11与所述后升降模组34的位置移动,因此也能减少对厂地面积的需求并提升作业安全性。
另外,由于相邻的两个独立平面段12与所述前高架段212之间所界定出的所述通道100(见图5)能供所述使用者通过,所以所述使用者能利用所述通道100移动至所述独立平面段12进行加工作业而不会被所述前高架段212阻挡,因此不会影响整体的输送作业。
此外,通过设置所述前输入单元7,能将所述入货资讯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8,使所述控制单元8能据以操作对应的组件而将所述物品9输送至对应的独立平面段12,因此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就能同时输送不同规格的商品以进行加工。
另外,参阅图12,在其他的变化例中,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还包含一个能显示提示讯息的提示单元81,且所述挡止单元6还包括另一个所述挡止模组61。所述另一个挡止模组61设于位在所述独立平面段121下游的所述后输送部224并邻近所述主移送模组42。所述控制单元8(图12未示)在依据所述出货资讯进行排程时,会先将所述物品91输送至位在所述独立平面段121下游的所述后输送部224,并控制使所述另一个挡止模组61移动至所述挡止位置,并待次一个所述物品91及次次一个所述物品91输送至位在所述独立平面段121下游的所述后输送部224后,再控制所述另一个挡止模组61移动至所述非挡止位置而将所述物品91、次一个所述物品91及次次一个所述物品91输送至下游,并同时通过所述提示单元81发送所述提示讯息(例如:发出闪光、发出警示音等)以提醒位于所述后升降模组34的一个使用者即将输出所述物品91、次一个所述物品91及次次一个所述物品91。如此,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就能很便利地将输出的所述物品9并区分出所述物品91及所述物品92。
要说明的是,所述物品91及所述物品92的区分不限于上述以所述提示单元81的区分方式(即图12所示的变化例),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在所述物品91及所述物品92的外观上标示不同的特征(例如:不同的色彩、不同的包装等等),又或者以其他不同的区分方式,也能达到相同的功效。
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上述的运作原理与操作步骤的说明中,是以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同时输送两种不同规格的物品91,92为例,且所述独立平面段121对所述物品91加工,所述独立平面段122与所述独立平面段123则对所述物品92加工,但不限于此,本领域之通常知识者可根据需求而调换其中部分步骤之顺序,或调配所述独立平面段12的作业内容(例如:所述独立平面段121、所述独立平面段122与所述独立平面段123可以分别对不同规格的物品9加工,或者也可以改为所述独立平面段121与所述独立平面段122均对所述物品91加工,又或者所述独立平面段121、所述独立平面段122与所述独立平面段123都对相同的所述物品91加工),而不以本说明书中描述为限。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送单元4的所述转向部412、所述转向部432及所述导向部421都是采用滚轮输送带的形式,并利用转动的方式改变输送方向而将所述物品9输送至下游,然而,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向部412、所述转向部432及所述导向部421也可以采用拨料器的形式,也能达到相同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立体式输送装置,通过设置所述高架输送单元2、所述升降单元3与所述移送单元4,使所述独立平面段12能共同利用所述前平面段11及所述前高架段212入货,并共同利用所述后高架段222及所述后升降模组34出货,且所述前高架段212及所述后高架段222位于所述平面输送单元1上方,因此能减少占用的厂地面积,且在应用在需要使用堆高机载运的商品时,也能减少堆高机的数量及对厂地面积的需求并提升作业安全性。此外,通过设置所述前输入单元7,能将所述入货资讯传送至所述控制单元8,使所述控制单元8能据以将所述物品9输送至对应的独立平面段12,因此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就能同时输送不同规格的商品以进行加工,故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及专利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立体式输送装置,适用于供数个物品移动,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包含平面输送单元,所述平面输送单元适用于逐一地输送所述物品,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平面输送单元包括彼此间隔设置的前平面段及数个独立平面段,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还包含
高架输送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平面段下游并位于所述独立平面段上游的前高架模组,所述前高架模组具有朝上延伸的前支撑座,及设置于所述前支撑座上且位于所述平面输送单元上方并适用于逐一地输送所述物品的前高架段,所述前高架段具有数个分别对应所述前平面段与所述独立平面段的前衔接部,及数个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前衔接部之间的前输送部;
升降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平面段与所对应的所述前衔接部之间的前升降模组,及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独立平面段与所对应的所述前衔接部之间的入货升降模组,所述前升降模组与所述入货升降模组能被操作而在对应所述平面输送单元的平面位置,及对应所述前高架段的高架位置间移动,以适用于接收来自上游的所述物品并带动使所述物品移动至对应于下游的高度;
移送单元,包括数个分别对应所述前衔接部的前移送模组,对应于所述前平面段的所述前移送模组能将所述物品由所述前升降模组移送至下游的前输送部,对应于所述独立平面段的所述前移送模组则适用于将所述物品由上游的前输送部移送至所对应的入货升降模组;
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平面输送单元与所述高架输送单元;
挡止单元,包括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前升降模组及所述入货升降模组的上游的挡止模组,每一个挡止模组具有挡件,及感测器,所述感测器能侦测位于各自的升降模组上游的所述物品的位置并发送讯号,所述挡件能被控制而相对于各自的升降模组在挡止位置与非挡止位置间移动,在所述挡止位置时,所述挡件对应于各自的升降模组上游而使所述物品相对于各自的升降模组产生定位,在所述非挡止位置时,所述挡件远离各自的升降模组上游而使所述物品能逐一地移动至各自的升降模组中;及
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升降单元、所述移送单元、所述驱动单元与所述挡止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能控制所述驱动单元使所述前平面段、所述独立平面段与所述前高架段同步且等速地运送所述物品,且操作所述升降单元及所述移送单元使所述物品移动至下游,并能依据每一个挡止模组的所述感测器所发送的所述讯号及所述前升降模组与所述入货升降模组的位置操作使每一个挡件在所述挡止位置与所述非挡止位置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独立平面段与所述前高架段之间界定出适用于供使用者通过的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输送单元的所述独立平面段的输送方向实质上垂直所述前高架段的输送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还包含输入单元,所述输入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前平面段的前输入模组,所述前输入模组能被操作输入数个分别对应所述物品的入货资讯,所述控制单元讯号连接所述输入单元,并能依据所述入货资讯控制所述前升降模组、所对应的前移送模组及所对应的入货升降模组而适用于将所述物品输送至所对应的独立平面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单元的每一个前移送模组具有设置于所述前升降模组与所述入货升降模组中所对应的一者的升降部,及设置于各自的前衔接部的转向部,所述升降部与所述转向部适用于逐一地输送所述物品,所述升降部的输送方向与所述前平面段及所述独立平面段中所对应的一者的输送方向同向,所述转向部能被操作而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间切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转向部的输送方向与所述升降部的方向同向,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转向部的输送方向与相邻的前输送部的输送方向同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体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单元的每一个转向部是采用滚轮输送带的形式,且每一个转向部是能转动地设置于各自的前衔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架输送单元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独立平面段下游的后高架模组,所述后高架模组具有朝上延伸的后支撑座,及设置于所述后支撑座上且位于所述平面输送单元上方并适用于逐一地输送所述物品的后高架段,所述后高架段具有数个分别对应所述独立平面段的后衔接部、至少一个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后衔接部之间的后输送部,及连接于所述后衔接部的其中一者的出货部,所述升降单元还包括数个设置于所述独立平面段与所对应的所述后衔接部之间的出货升降模组,及设置于所述出货部下游的后升降模组,所述出货升降模组能被操作而在对应所述平面输送单元的平面位置,及对应所述后高架段的高架位置间移动,以适用于接收来自上游的所述物品并带动使所述物品移动至对应于下游的高度,所述后升降模组能被操作而在对应所述后高架段的接收位置,及低于所述接收位置的出货位置间移动,以适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出货部的所述物品并带动使所述物品移动至所述出货位置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体式输送装置还包含输入单元,所述输入单元包括数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独立平面段的后输入模组,每一个后输入模组能被操作输入数个分别对应于位在所对应的独立平面段的所述物品的出货资讯,所述控制单元能依据所述出货资讯控制所对应的出货升降模组与所述后升降模组而适用于将位于所述独立平面段的所述物品输送至所述后升降模组并移动至所述出货位置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体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能依据所述出货资讯进行排程,并依据排程结果控制所述出货升降模组及所述后升降模组执行对应的作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体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单元还包括主移送模组,及至少一个后移送模组,所述主移送模组设置于连接在所述出货部的所述后衔接部,并适用于将来自所对应的出货升降模组与所述至少一个后输送部的所述物品输送至所述出货部,所述至少一个后移送模组设置于未连接于所述出货部的后衔接部,并适用于将来自所对应的出货升降模组的所述物品输送至下游的所述至少一个后输送部。
CN202010824515.9A 2020-08-17 2020-08-17 立体式输送装置 Pending CN1140748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4515.9A CN114074815A (zh) 2020-08-17 2020-08-17 立体式输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4515.9A CN114074815A (zh) 2020-08-17 2020-08-17 立体式输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74815A true CN114074815A (zh) 2022-02-22

Family

ID=80281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4515.9A Pending CN114074815A (zh) 2020-08-17 2020-08-17 立体式输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74815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6087A1 (en) * 2000-01-18 2002-08-22 Dell Usa,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olidating manufacturing of computing devices
JP2006347668A (ja) * 2005-06-14 2006-12-28 Mitsubishi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物品配送仕分けシステム
TW201223844A (en) * 2010-12-08 2012-06-16 Inventec Corp Production line apparatus of notebook computer
US20130251482A1 (en) * 2010-09-02 2013-09-26 Ssi Schaefer Noell Gmbh Lager- Und Systemtechnik Positioning conveyor, warehouse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piece goods from a conveyor
CN104261078A (zh) * 2014-09-10 2015-01-07 青岛宝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码垛输送线上的三码垛位无托盘库码垛装置
JP2016216242A (ja) * 2015-05-25 2016-12-22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ピッキング設備
CN206172331U (zh) * 2016-10-25 2017-05-17 温州通尔自动化有限公司 智能鞋盒入库移载机
CN107697615A (zh) * 2017-09-28 2018-02-16 佛山市松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机物料输送分配系统
CN107985884A (zh) * 2017-11-08 2018-05-04 张帆 传送存储装置及包含该传送存储装置的物流库
CN109080911A (zh) * 2018-08-08 2018-12-25 晋江市八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效率的打包生产线
EP3628952A1 (en) * 2018-09-30 2020-04-01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king apparatus for secondary battery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16087A1 (en) * 2000-01-18 2002-08-22 Dell Usa, L.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solidating manufacturing of computing devices
JP2006347668A (ja) * 2005-06-14 2006-12-28 Mitsubishi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物品配送仕分けシステム
US20130251482A1 (en) * 2010-09-02 2013-09-26 Ssi Schaefer Noell Gmbh Lager- Und Systemtechnik Positioning conveyor, warehouse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piece goods from a conveyor
TW201223844A (en) * 2010-12-08 2012-06-16 Inventec Corp Production line apparatus of notebook computer
CN104261078A (zh) * 2014-09-10 2015-01-07 青岛宝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码垛输送线上的三码垛位无托盘库码垛装置
JP2016216242A (ja) * 2015-05-25 2016-12-22 株式会社ダイフク ピッキング設備
CN206172331U (zh) * 2016-10-25 2017-05-17 温州通尔自动化有限公司 智能鞋盒入库移载机
CN107697615A (zh) * 2017-09-28 2018-02-16 佛山市松川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食品机物料输送分配系统
CN107985884A (zh) * 2017-11-08 2018-05-04 张帆 传送存储装置及包含该传送存储装置的物流库
CN109080911A (zh) * 2018-08-08 2018-12-25 晋江市八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效率的打包生产线
EP3628952A1 (en) * 2018-09-30 2020-04-01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king apparatus for secondary batter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40743B2 (en) Networked motorized drive roller conveyor
EP0484098B1 (en) Conveyor systems having accumulation conveyors
US20150217887A1 (en) Packaging system and method utilizing intelligent conveyor systems
KR102443188B1 (ko) 화물 분류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9189455A (ja) 物品除去装置を有する選別コンベヤ
KR101644077B1 (ko) 물품 자동 분류시스템의 인덕션-캐리어 실시간 동기제어방법
JP2007269477A (ja) 搬送物姿勢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CN114074815A (zh) 立体式输送装置
TWI748598B (zh) 立體式輸送裝置
CN214217331U (zh) 累积分组输送装置及装车系统
WO2019148686A1 (zh) 复合分拣设备及其工作方法以及装卸货物设备
CN112744557A (zh) 累积分组输送装置、累积分组输送方法及装车系统
KR20220043977A (ko) 화물 분류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2246079A (ja) 物品搬送装置
JP4450274B2 (ja) 方向転換装置
KR102202193B1 (ko) 팝-다운 구동 방식의 화물 분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화물 분류 방법
KR101837905B1 (ko) 벨트 컨베이어를 갖는 원료 이송 시스템
CN205397357U (zh) 一种输液瓶的下瓶机
KR102544565B1 (ko) 소터의 캐리어 위치 검출 시스템
KR102544564B1 (ko) 소터의 캐리어 위치 검출 시스템
JP2003212334A (ja) 搬送システム
JP2001240226A (ja) パレット段積み商品の搬送方向変更方法
CN220563610U (zh) 一种烟草薄片和烟叶混发输送装置
US11511941B2 (en) Discharge belt for a palletising device
WO2024110582A1 (en) A system for arranging objects and a centering and positioning uni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