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63818A - 显示面板、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63818A CN114063818A CN202111329149.0A CN202111329149A CN114063818A CN 114063818 A CN114063818 A CN 114063818A CN 202111329149 A CN202111329149 A CN 202111329149A CN 114063818 A CN114063818 A CN 1140638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panel
- electrode layer
- substrate
- electrode
- transparent tou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2F1/155—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an electrochromic effect
- G02F1/163—Operation of electrochromic cells, e.g. electrodeposition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therefo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多个电致变色器件间隔设置于第一电极层远离基底的一侧,电致变色器件远离基底的一侧设置一个透明触控电极。每个电致变色器件夹设在一个透明触控电极层和第一电极层之间。因此,当给透明触控电极和第一电极层施加电压,使得透明触控电极和第一电极层之间具有电位差时,电致变色器件可以变色。第一电极层还可以用来驱动发光层发光。透明触控电极可以起到接收触控信号的作用。因此,无需设置额外的电极元件和电路驱动电致变色器件,避免在显示面板增加复杂的驱动电路和电极结构。因此显示面板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作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显示产品领域,透明屏体和部分透明屏体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为了使得屏体适用更多的场景,常通过电致变色材料等对透平屏体填充实现透光可控。但是,由于对电致变色材料的控制通常需要复杂的电路结构,因此造成屏体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基底;
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底的一侧,用于驱动发光层发光;
多个电致变色器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以及
多个透明触控电极,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设置一个所述透明触控电极。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多个透明像素限定部,所述多个透明像素限定部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基底之间,所述多个透明像素限定部与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导电增强部,每个所述透明触控电极至少电连接一个所述导电增强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多个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底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限定层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为不透明金属材料;
所述导电增强部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增强部设置于所述透明触控电极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或者所述导电增强部设置于所述透明触控电极内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之间。
一种显示面板控制方法,应用于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所述显示面板处于第一状态时,通过所述透明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层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不变色;
在所述显示屏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透明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层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变色。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显示屏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透明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层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变色包括:
在所述显示面板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透明触控电极的电位和所述第一电极层的电位不同,以使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变色。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所述透明触控电极的信号为方波。
一种控制装置,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显示面板处于第一状态还是第二状态;
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显示面板处于第一状态时,通过所述透明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层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不变色;当所述显示屏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透明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层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变色。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器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设置一个所述透明触控电极。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夹设在一个所述透明触控电极层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因此,当给所述透明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层施加电压,使得所述透明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具有电位差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可以变色。所述第一电极层还可以用来驱动发光层发光。所述透明触控电极可以起到接收触控信号的作用。因此,无需设置额外的电极元件和电路驱动所述电致变色器件,避免在所述显示面板增加复杂的驱动电路和电极结构。因此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作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显示面板10、基底100、第一电极层110、第二电极层120、发光层130、透明像素限定部140、封装层150、电致变色器件210、透明触控电极220、导电增强部230、盖板240、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2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文中,空间相关的术语如“上部”和“下部”是参照附图定义的。因此,将理解“上部”和“下部”可互换地使用。将理解,当层被称为在另一个层“上”时,其可直接地形成在其他层上,或者也可存在中间层。因此,将理解,当层被称为是“直接在”另一个层“上”时,没有中间层插入在其中间。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说明,可以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可以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层或基底“上”时,该层或元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层或基底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层。另外,还可以理解的是,当层被称作“在”两个层“之间”时,该层可以是所述两个层之间的唯一层,或者也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层。另外,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同样的元件。
在下文中,尽管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等这样的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组件不必须限于上面的术语。上面的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区分开。还将理解的是,以单数形式使用的表达包含复数的表达,除非单数形式的表达在上下文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含义。此外,在下面的实施例中,还将理解的是,这里使用的术语“包含”和/或“具有”说明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或组件,但是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或组件。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当层、区域或元件被“连接”时,可以解释为所述层、区域或元件不仅被直接连接还通过置于其间的其他组成元件被连接。例如,当层、区域、元件等被描述为被连接或电连接时,所述层、区域、元件等不仅可以被直接连接或被直接电连接,还可以通过置于其间的另一层、区域、元件等被连接或被电连接。
申请文件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的任意组合和所有组合。当诸如“……中的至少一种(个)(者)”的表述位于一列元件(元素)之后时,修饰整列元件(元素),而不是修饰该列中的个别元件(元素)。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的透明显示屏或者部分透明显示屏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例如AR透明显示,透明显示橱窗,屏下摄像头等。但是透明显示屏在使用时会有双向透光的问题。也就是说,透明显示屏会有透光不可控的问题。为了解决透光不可控的问题,通常会采用电致变色材料对透明显示屏的透明区域填充。通过对电致变色材料进行控制,从而根据需要控制透明显示屏在不同使用场景下透明区域的透明和非透明状态的切换。但是,电致变色材料颜色的变化需要额外的驱动电路或驱动电机进行控制。传统的透明显示屏,存在电路复杂化的问题。电路复杂化会导致分辨率降低或成本升高,电路复杂化会导致屏体生产工艺复杂化的问题。
请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基底100、第一电极层110、多个电致变色器件210和多个透明触控电极220。所述第一电极层110设置于所述基底100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110用于驱动发光层130发光。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器件210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10远离所述基底100的一侧。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远离所述基底100的一侧设置一个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
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驱动电路、像素单元等结构。所述像素单元可以包括发光层130。所述基底100可以采用透明材料。所述基底100可以为聚酯类材料。所述第一电极层110可以设置于所述驱动电路远离所述基底100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110可以作为一个整体驱动多个所述发光层13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110可以为阴极层。所述显示面板10还可以包括阳极层。所述发光层130可以在所述阴极层和所述阳极层驱动下发光。所述第一电极层110可以为透明层。所述第一电极层110可以采用镁铝制作。当所述镁铝在厚度减薄到一定程度时,可以达到透明的效果。
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可以采用电致变色材料或者液晶材料制作。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可以在电压的驱动下变色。所述液晶材料中的液晶分子可以在电压的驱动下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可以为无机变色材料。所述无机变色材料可以包括氧化钨、氧化钼等。其中,氧化钨可以在加电的情况下颜色变浅,在不加电的情况下颜色加深。
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可以在与基底100大致平行的平面呈阵列排布。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朝向所述基底100方向的正投影可以位于所述像素单元与所述像素单元之间。当所述像素单元显示时,可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变色。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单元显示时可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的颜色加深,因此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与所述像素单元之间的明暗对比度增加,从而提高所述像素单元的显示效果。
所述多个透明触控电极220可以采用透明材料制作。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的材料可以为氧化铟锡。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的厚度可以为5纳米到200纳米。所述多个透明触控电极220可以阵列排布。所述多个透明触控电极220可以与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器件210一一对应设置。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远离所述基底100的表面可以设置一个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也就是说,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和所述第一电极层110。通过给所述第一电极层110和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施加不同的电位信号,可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变色。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可以包括仅具有显示功能的柔性显示面板10,也可以包括兼具触控功能的柔性显示面板10。该柔性显示面板10例如可以采用柔性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10、柔性液晶显示面板10(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或其他类型的柔性显示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显示面板10,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器件210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10远离所述基底100的一侧,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远离所述基底100的一侧设置一个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夹设在一个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和所述第一电极层110之间。因此,当给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和所述第一电极层110施加电压,使得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和所述第一电极层110之间具有电位差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可以变色。所述第一电极层110还可以用来驱动发光层130发光。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可以起到接收触控信号的作用。因此,无需设置额外的电极元件和电路驱动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避免在所述显示面板10增加复杂的驱动电路和电极结构。因此所述显示面板10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作的优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多个透明像素限定部140。所述多个透明像素限定部140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10和所述基底100之间。所述多个透明像素限定部140与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器件210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在所述基底10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140在所述基底100的正投影重合。
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140可以形成在像素限定层。相邻的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140之间可以设置发光层130。所述像素限定层可以为透明层。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140可以采用氮化硅或者氧化硅制作。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140的个数可以与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的个数相同。在每个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140远离所述基底100的一侧可以设置一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在所述基底10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140在所述基底100的正投影重合,也就是说,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在所述基底100的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140在所述基底100的正投影。这里所述的正投影,可以为在垂直于所述基底100的方向上,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和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140在所述基底100的投影。
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和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之间可以为像素单元。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可以不覆盖所述像素单元,以避免影响所述像素单元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在所述基底100的投影完全覆盖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140。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的形状可以与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140的形状相同,也就是说,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和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140的边缘可以对齐。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和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140的边缘可以具有0.5纳米的误差。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的形状与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140的形状不同时,只要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和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140的边缘的误差在0.5纳米内即可。
当需要所述显示面板10整体呈现透明状态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极层110和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为透明状态。由于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140也是透明的状态,因此所述电致变色器部件不会遮挡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140透光。而所述多个透明像素限定部140在所述显示面板10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所述显示面板10从整体上看呈现透明的状态。
当所述显示面板10需要显示时,可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极层110和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颜色变深,从而减少反光和光线的投射。例如可以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呈现为黑色或者灰色。当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颜色变深时,能够至少部分阻挡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140透光。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颜色变深能够衬托出所述像素单元的颜色变化,加强颜色对比度,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
请参见图2和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多个导电增强部230。每个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至少电连接一个所述导电增强部230。所述导电增强部230可以用于增强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的导电能力,减少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的导电电阻。所述导电增强部230可以嵌入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的内部。所述导电增强部230也可以设置于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的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增强部230可以为金属网络、微米级金属走线或者细金属走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多个第二电极层120。所述多个第二电极层120设置于所述基底100和所述第一电极层110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限定层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层120。所述第二电极层120为不透明金属材料。所述导电增强部230在所述基底10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层120在所述基底100的正投影重合。
所述第二电极层120可以作为阳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120可以采用银制作。使用银制作的所述第二电极层120可以为不透明层。所述第二电极层120和所述第一电极层110之间设置所述发光层130。所述第二电极层120和所述发光层130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层120和所述发光层130层叠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限定层之间。
所述导电增强部230在所述基底10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层120在所述基底100的正投影重合。也就是说,所述导电增强部230在所述基底10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第二电极层120在所述基底100的正投影。可以理解,这里所述的正投影是在垂直于所述基底100的方向上,所述导电增强部230和所述第二电极层120在所述基底100的投影。
所述导电增强部230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制作,因此所述导电增强部230可能会有阻挡光线的作用。所述第二电极层120为不透明金属材料。因此所述第二电极层120也会阻挡光线。当需要所述显示面板10为透明状态时,所述导电增强部230和所述第二电极层120都会有阻挡光线的作用,对所述显示面板10的透明效果产生影响。所述导电增强部230在所述基底10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层120在所述基底100的正投影重合,相比于所述导电增强部230在所述基底100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电极层120在所述基底100的正投影不重合,能够减少所述显示面板10阻挡光线的面积,减少或者避免所述导电增强部230对所述显示面板10的透明效果产生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增强部230在所述基底100的正投影完全落入所述第二电极层120在所述基底100的正投影。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避免所述导电增强部230对所述显示面板10的透明效果产生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增强部230设置于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远离所述基底100的一侧,或者所述导电增强部230设置于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内部。所述导电增强部230可以与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间隔设置,也可以设置于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的表面。所述导电增强部230设置于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远离所述基底100的一侧,能够简化制作工序。所述导电增强部230设置于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内部,能够节省所述显示面板10的内部结构空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封装层150。所述封装层150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10和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器件210之间。所述封装层150将所述第一电极层110、所述发光层130、所述第二电极层120和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140包围封装。所述封装层150可以起到防止水氧入侵所述发光层130的作用,以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的使用寿命。所述封装层150可以为多层结构。所述封装层150可以为有机层、无机层和有机层交替排布的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250。所述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250可以设置于所述基底100和所述第二电极层120之间。所述薄膜晶体管驱动电路250可以用于驱动所述像素单元显示,以使所述发光层130发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还包括盖板240。所述盖板240可以将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和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覆盖,起到保护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和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的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控制方法。所述显示面板10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所述显示面板10控制方法包括:
在所述显示面板10处于第一状态时,通过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和所述第一电极层110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不变色;
在所述显示屏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和所述第一电极层110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变色。
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可以分别为所述显示面板10的工作和非工作的状态。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在有电压的情况下颜色可以变浅,视觉上可以认为是透明状态。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在没电极驱动的情况下颜色可以加深,视觉上可以认为是非透明状态。
在所述显示面板10处于工作状态时,可以使得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保持原色,也就是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保持颜色较深的状态。这能够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显示对比度。在所述显示面板1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此时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保持透明状态。给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施加电压,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颜色变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状态可以为所述显示面板10被唤醒,或者所述显示面板10被拿起手持观看的状态。所述显示面板10被拿起可以通过重力感应器感应做出判断。所述第一状态可以为所述显示面板10的工作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需要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因此,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在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和所述第一电极层110的驱动下颜色加深,从而提高所述像素单元显示的亮度。
所述第二状态可以为所述显示面板10处于休眠的状态,也可以为所述显示面板10被放下的状态。所述显示面板10被放下可以被重力感应器感应并做出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显示面板10可以不需要显示,也不需要被触控。此时所述显示面板10在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和所述第一电极层110的驱动下变为透明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在所述显示屏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和所述第一电极层110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变色包括:
在所述显示面板10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的电位和所述第一电极层110的电位不同,以使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变色。
在所述第二状态,也就是所述显示面板10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的电位和所述第一电极层110的电位不同。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的两端具有电压差,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变为浅色的状态,以增强所述显示面板10的透明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状态,给所述第一电极层110施加正电位,给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施加恒负电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的扫描电位包括占空比最大的恒电位;
在所述显示面板10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极层110的电位和所述恒电位相同,以使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不变色。
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工作时会有扫描电位。当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被触摸时,会产生触摸信号,反应在扫描电位上为产生一个高电位。而在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没有接收到触摸信号时,所述扫描电位保持在低电位。也就是说,在工作状态下,所述扫描电位包括交替的高电位和低电位。所述恒电位可以为高电位,也可以为低电位。这里以恒电位为低电位进行说明。可以理解,在正常情况下,使用者触摸显示屏都是点触,手指触及所述显示面板10的时间很短。因此在大部分时间里,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处于没有接收触摸信号的状态,也就是所述扫描电位大部分时间为低电位。在这种情况下,低电位也就是所述扫描电位中占空比最大的电位,也就是所述恒电位。当所述显示面板10处于第一状态时,控制所述低电位和所述第一电极层110的电位相同。
可以理解,用户使用时,手指触及所述显示面板10的时间很短,因此虽然在手指触摸所述显示面板10的时刻,所述第一电极层110的电位可能会与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之间具有电压差。但是由于时间很短,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几乎来不及发生状态变化,因此不会对显示效果产生影响。
在所述第一状态,也就是在所述显示面板10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一电极层110可以施加负电位。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可以施加恒负电位。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的恒电位和所述第一电极层110的电位相同,因此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两端之间没有电压差。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保持原来的颜色,也是处于深色状态,以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状态,可以给所述第一电极层110施加-3V的电压。所述恒电位也可以为-3V。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的信号为方波。相比于三角波等形状的波,方波没有过渡态,因此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的电位响应更为迅速,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的状态变化也就更为迅速明显。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判断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显示面板10处于第一状态还是第二状态。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显示面板10处于第一状态时,通过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和所述第一电极层110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不变色。当所述显示屏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透明触控电极220和所述第一电极层110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210变色。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10。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面板可以为OLED显示面板10、QLED显示面板10、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申请公开的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底;
第一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底的一侧,用于驱动发光层发光;
多个电致变色器件,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以及
多个透明触控电极,每个所述电致变色器件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设置一个所述透明触控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透明像素限定部,所述多个透明像素限定部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基底之间,所述多个透明像素限定部与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透明像素限定部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导电增强部,每个所述透明触控电极至少电连接一个所述导电增强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第二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基底和所述第一电极层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限定层之间设置一个所述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为不透明金属材料;
所述导电增强部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层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增强部设置于所述透明触控电极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或者所述导电增强部设置于所述透明触控电极内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封装层,所述封装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多个电致变色器件之间。
7.一种显示面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包括:
在所述显示面板处于第一状态时,通过所述透明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层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不变色;
在所述显示屏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透明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层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变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显示屏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透明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层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变色包括:
在所述显示面板处于第二状态时,控制所述透明触控电极的电位和所述第一电极层的电位不同,以使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变色。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所述透明触控电极的信号为方波。
10.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显示面板处于第一状态还是第二状态;
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显示面板处于第一状态时,通过所述透明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层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不变色;当所述显示屏处于第二状态时,通过所述透明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电极层控制所述电致变色器件变色。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29149.0A CN114063818A (zh) | 2021-11-10 | 2021-11-10 | 显示面板、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329149.0A CN114063818A (zh) | 2021-11-10 | 2021-11-10 | 显示面板、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63818A true CN114063818A (zh) | 2022-02-18 |
Family
ID=80274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329149.0A Pending CN114063818A (zh) | 2021-11-10 | 2021-11-10 | 显示面板、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6381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59616A (zh) * | 2022-05-26 | 2022-08-05 | 淮北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 发光装置及用于发光装置的控制方法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30719A (zh) * | 2015-04-09 | 2015-06-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裸眼光栅3d显示装置及其制备和控制方法 |
CN104965338A (zh) * | 2015-07-20 | 2015-10-0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6502022A (zh) * | 2017-01-13 | 2017-03-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防眩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
CN107644895A (zh) * | 2017-09-22 | 2018-01-30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08008863A (zh) * | 2017-12-25 | 2018-05-08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触控面板 |
CN108845704A (zh) * | 2018-06-30 | 2018-11-20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543057A (zh) * | 2019-09-09 | 2019-12-06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N112419879A (zh) * | 2020-11-30 | 2021-02-26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965314A (zh) * | 2021-03-29 | 2021-06-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CN112992053A (zh) * | 2021-03-29 | 2021-06-1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CN113013210A (zh) * | 2021-02-19 | 2021-06-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2021
- 2021-11-10 CN CN202111329149.0A patent/CN11406381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30719A (zh) * | 2015-04-09 | 2015-06-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裸眼光栅3d显示装置及其制备和控制方法 |
CN104965338A (zh) * | 2015-07-20 | 2015-10-0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N106502022A (zh) * | 2017-01-13 | 2017-03-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防眩显示屏及其控制方法、显示装置 |
CN107644895A (zh) * | 2017-09-22 | 2018-01-30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制备方法、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CN108008863A (zh) * | 2017-12-25 | 2018-05-08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触控面板 |
CN108845704A (zh) * | 2018-06-30 | 2018-11-20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543057A (zh) * | 2019-09-09 | 2019-12-06 |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电致变色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N112419879A (zh) * | 2020-11-30 | 2021-02-26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3013210A (zh) * | 2021-02-19 | 2021-06-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2965314A (zh) * | 2021-03-29 | 2021-06-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CN112992053A (zh) * | 2021-03-29 | 2021-06-18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59616A (zh) * | 2022-05-26 | 2022-08-05 | 淮北翌光科技有限公司 | 发光装置及用于发光装置的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558519B1 (ko) | 표시 패널, 제조 방법 및 전자 기기 | |
US11119596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4834146B (zh) | 一种显示器件、其制作方法、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 |
US8411212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09545833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终端 | |
US11404531B2 (en) | Display screens and display terminals | |
KR20160010356A (ko) | 표시 장치 | |
KR100941858B1 (ko) | 유기전계 발광 표시장치 | |
CN112259591B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CN1347258A (zh) | 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US6819376B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a light-shielding portion | |
WO2018188354A1 (zh) | 光源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20180373091A1 (en) | Display panel | |
JP2005148740A (ja) | デュアルディスプレイの反射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 |
CN114063818A (zh) | 显示面板、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 |
WO2023201799A1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 |
US8829791B2 (en) | Display and electronic unit | |
KR100565629B1 (ko) | 양방향 표시형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소자 | |
JP2008287068A (ja) | 表示装置 | |
CN117769316A (zh) | 防窥结构、显示面板及防窥结构的制作方法 | |
JP2010049254A (ja) | 分割電極構造を備え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 |
CN215815880U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3314572A (zh)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110618550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
CN115718386B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