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057918B - 一种胺改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胺改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057918B
CN114057918B CN202111474514.7A CN202111474514A CN114057918B CN 114057918 B CN114057918 B CN 114057918B CN 202111474514 A CN202111474514 A CN 202111474514A CN 114057918 B CN114057918 B CN 1140579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mine
modified resin
compound
formula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745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057918A (zh
Inventor
庞来兴
黄李江
谭照华
刘杰夫
李林
谢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feng Boxing Polymeric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feng Boxing Polymer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feng Boxing Polymeric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feng Boxing Polymeric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7451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0579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40579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79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0579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0579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30Introducing nitrogen atoms or nitrogen-containing groups
    • C08F8/32Introducing nitrogen atoms or nitrogen-containing groups by reaction with 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6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epoxy resin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C09D163/10Epoxy resins modified by unsaturated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5Additives macromolecula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胺改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胺改性树脂具有如式(Ⅰ)的结构:其中,n为7~30的整数;R为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的一个碳碳双键与仲氨基发生迈克尔加成后的残基;R1为C1~4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R2为C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R2、与R2连接的N原子和R1合并成该胺改性树脂具有优异的抑制氧阻聚的特性,尤其是抑制表面氧阻聚。此外,相对其他同样具有抑制氧阻聚特性的树脂材料,本发明的胺改性树脂价格低廉。

Description

一种胺改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高分子材料光固化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胺改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光固化技术因其绿色环保、固化效率快、操作便捷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木器漆、纸张光油、甲油胶、喷墨打印、3D打印、PCB电路保护油墨等领域。自由基光固化是光固化领域中最为常用固化方式,其具有固化速度快、操作便捷、技术成熟等优点。但是,由于空气中存在氧气的稳定状态为三线态,故氧气会与固化过程中产生的活性自由基作用而使活性自由基灭活,从而降低甚至淬灭聚合,导致材料固化不完全甚至发粘。材料固化不完全会严重影响材料的性能,故抑制氧阻聚是光固化技术领域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是LED光固化中的薄涂,抑制氧阻聚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抑制表面氧阻聚。
现有抑制氧阻聚主要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物理法一般是在惰性氛围中进行固化;化学法最常用的是增加光引发剂含量、加入氧气清除剂、添加氢供体或过氧化物还原剂等助剂。其中,增加光引发剂含量,不但会增加涂料成本,而且有可能导致小分子过剩残留,从而使材料不符合环保方面的相关标准;添加助剂常为添加高刺激性、高气味的小分子化合物,不利于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目前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对树脂材料进行改性,从而使其本身具有抑制氧阻聚的特性。硅油化合物改性的树脂材料良好的低表面张力,可使材料可富集在涂层表面,抑制表面氧阻聚,但是由于其硅氧烷链结构比较容易受到催化剂的影响,如碱、有机锡等常用催化剂,硅油链断裂或交联,从而导致所合成的材料不稳定,所以硅油改性的树脂材料存在很大的不足。公开号为CN108409688A,名称为一种全氟烷基磺酰胺活性胺丙烯酸酯化合物及制备方法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全氟烷基磺酰胺活性胺丙烯酸酯化合物,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低表面张力,可富集在涂层表面,抑制表面氧阻聚。但是,该化合物的合成原料需要用到氟碳长链化合物,而氟碳长链化合物得成本较高,价格为200元/kg以上,从而限制了下游厂家的使用。
基于以上的问题,开发一种本身具有抑制氧阻聚特性且价格低廉的树脂材料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LED薄涂固化材料存在的氧阻聚现象或现有能抑制氧阻聚树脂价格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胺改性树脂。该胺改性脂具有优异的抑制氧阻聚的特性,尤其在抑制表面氧阻聚方面,由于其含有的叔氨基能释放活性自由基,继续引发树脂的聚合,从而提高表层固化速度,抑制表面氧阻聚。此外,相对其他同样具有氧阻聚特性的树脂材料,本发明的胺改性树脂价格低廉。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的胺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的胺改性树脂在制备LED固化薄涂材料中的应用。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胺改性树脂,具有如式(Ⅰ)的结构:
其中,n为7~30的整数;
R为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的一个碳碳双键与仲氨基发生迈克尔加成后的残基;
R1为C1~4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
R2为C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R2、与R2连接的N原子和R1合并成
本发明的胺改性树脂的结构中含有特定聚合度的聚异丁烯基链段、叔氨基和多个丙烯酸酯基团。其中,聚异丁烯基链段通过特定结构与叔氨基相连,而叔氨基还与含多个丙烯酸酯基团的结构相连。
在该胺改性树脂的结构中,一方面,聚异丁烯基链段能赋予该胺改性树脂足够低的表面张力,使胺改性树脂富集在涂层的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层,阻止氧气进入涂料体系中,从而降低氧气含量,抑制氧阻聚的发生;另一方面,此结构中的叔氨基的活性不会受到影响,可以与氧气结合、或与过氧化物作用进而释放活性自由基,继续引发丙烯酸酯基团的聚合,从而提高表层固化速度,抑制表面氧阻聚。因此,该胺改性树脂具有优异的抑制氧阻聚的特性,尤其是抑制表面氧阻聚。
此外,相对其他同样具有抑制氧阻聚特性的树脂材料,本发明的胺改性树脂可以采用便宜的原料制得,价格低廉。
优选地,n为8~21的整数。
优选地,R1为-CH2CH2-、R2为-CH3;或R1为-CH2CH2-、R2为-CH2CH3;或R1为-CH2CH2-、R2为-CH2CH2CH2CH3
优选地,所述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含2~6个丙烯酸酯基团的丙烯酸酯化合物。
更为优选地,所述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为二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或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胺改性树脂的分子量Mn为600~2400。
更为优选地,所述胺改性树脂的分子量Mn为900~2000。
上述胺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式(Ⅱ)聚异丁烯丁二酸酐和式(Ⅲ)化合物和催化剂混合,反应,得式(Ⅳ)化合物;
S2:在阻聚剂存在下,将式(Ⅳ)化合物和所述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混合,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即得所述胺改性树脂。
异丁烯丁二酸酐原材料价格为10~15元/kg,以其作为原料制备得到的胺改性树脂相比其他同样具有氧阻聚特性的树脂材料价格较为低廉。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式(Ⅱ)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分子量Mn为500~1400。
更为优选地,步骤S1中所式(Ⅱ)述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分子量Mn为800~1000。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式(Ⅲ)化合物为N-氨乙基哌嗪、N-甲基乙二胺、N-乙基乙二胺或N-正丁基乙烯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式(Ⅱ)聚异丁烯丁二酸酐和所述式(Ⅲ)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1.5)。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式(Ⅲ)化合物和步骤S2中所述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2)。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催化剂为Lewis碱三苯基膦、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三氟乙酸、对甲苯磺酸或Lewis酸三氟化硼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更为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催化剂的量为式(Ⅱ)聚异丁烯丁二酸酐、式(Ⅲ)化合物和步骤S2中所述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质量总和的100~2000ppm。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阻聚剂为对羟基苯甲醚或吩噻嗪中的一种或两种。
更为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阻聚剂为式(Ⅱ)聚异丁烯丁二酸酐、式(Ⅲ)化合物和步骤S2中所述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质量总和的500~2000ppm。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00~120℃,反应时长为3~8h。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50~100℃,反应时长为3~8h。
上述胺改性树脂在制备LED固化薄涂材料中的应用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胺改性树脂具有优异的抑制氧阻聚的特性,尤其是抑制表面氧阻聚,故将其作为主体树脂应用在LED固化薄涂材料的制备中,能使涂料固化完全,避免氧阻聚严重影响涂料的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胺改性树脂具有优异的抑制氧阻聚的特性,尤其在抑制表面氧阻聚方面,由于其含有的叔氨基能释放活性自由基,继续引发树脂的聚合,从而提高表层固化速度,抑制表面氧阻聚。
(2)本发明的胺改性树脂相比其他同样具有抑制氧阻聚特性的树脂材料价格较为低廉。
(3)该胺改性树脂具有优异的抑制氧阻聚的特性,尤其是抑制表面氧阻聚,故将其作为主体树脂应用在LED固化薄涂中,能使涂料固化完全,避免氧阻聚严重影响涂料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反应过程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的反应过程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3的反应过程示意图。
图4是对比例1的树脂M4的结构式。
图5是对比例2的树脂M5的结构式。
图6是实施例1的化合物A1、实施例2的化合物A2和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红外谱图。
图7是实施例1胺改性树脂M1的红外谱图。
图8是实施例2胺改性树脂M2的红外谱图。
图9是实施例3胺改性树脂M3的红外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这些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典型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下述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原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可从常规市购等商业途径得到的原料和试剂。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胺改性树脂M1,其制备方法如下:
带有回流冷凝管的250ml四颈瓶装置中,加入分子量Mn为1000的聚异丁烯丁二酸酐(100g),N-氨乙基哌嗪(14.21g),干燥后的甲苯溶液(50g),催化剂三苯基膦(0.11g),置于100℃中反应3h,后旋蒸除掉溶剂,所得化合物A1。取化合物A1(100g),加入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35g),对羟基苯甲醚(0.11g),反应放热,恒温60℃反应4h,出料,得胺改性树脂M1,取样用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其作用,加入适量无水甲苯溶液,放置在60℃烘箱中反应0.5h后,测NCO转化率,NCO转化率为0,则表明胺-双键Michael加成反应完成(异氰酸酯基和-NH-基团反应十分迅速,在很短时间内转化率可以达到100%),成功合成胺改性树脂M1
本实施例的反应过程示意图见图1。
本实施例中化合物A1的红外谱图见图6,其中,谱图中A1在1865cm-1处酸酐吸收峰完全消失,表明成功将伯氨键接到聚异丁烯丁二酸酐上。
该胺改性树脂M1的红外谱图如图7所示,红外位移:2951.52cm-1(丙烯酸酯双键中C-H伸缩振动,和聚异丁烯基团上的甲基亚甲基伸缩振动峰),1727.53cm-1(酯基中碳氧伸缩振动),1191.82cm-1(C-O-C伸缩振动峰)810.33cm-1(丙烯酸酯双键中C-H面外弯曲振动),1471.76cm-1(C-O伸缩振动峰),1407.82cm-1(C-O伸缩振动峰),1636.12cm-1(丙烯酸酯双键伸缩振动峰),这些峰说明结构上有丙烯酸酯双键和碳-氧直接连接的基团;和1061.98cm-1(C-N伸缩振动峰),2951.52cm-1(丙烯酸酯双键中C-H伸缩振动,和聚异丁烯基团上的甲基亚甲基伸缩振动峰),1619.79cm-1(端基C=C双键伸缩振动峰),1389.49cm-1(偕二甲基和叔丁基剪切振动峰),984.52cm-1(亚甲基和甲基C-H面外弯曲着振动),说明含有聚异丁烯结构。红外谱图证明成功合成澄清透明的胺改性树脂M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胺改性树脂M2,其制备方法如下:
带有回流冷凝管的250ml四颈瓶装置中,加入分子量Mn为800的聚异丁烯丁二酸酐(80g),N-乙基乙二胺(9.70g),干燥后的甲苯溶液(50g),催化剂三苯基膦(0.10g),反应置于100℃反应3h,后旋蒸除掉溶剂,所得化合物A2。取化合物A2(100g),加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58.20g),对羟基苯甲醚(0.10g),反应放热,恒温60℃反应4h,出料,得胺改性树脂M2,取样用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其作用,加入适量无水甲苯溶液,放置在60℃烘箱中反应0.5h后,测NCO转化率,NCO转化率为0,则表明胺-双键Michael加成反应完成(异氰酸酯基和-NH-基团反应十分迅速,在很短时间内转化率可以达到100%),成功合成胺改性树脂M2
本实施例的反应过程示意图见图2。
本实施例中化合物A2的红外谱图见图5,其中,谱图中A2在1865cm-1处酸酐吸收峰完全消失,表明成功将伯氨键接到聚异丁烯丁二酸酐上。
该胺改性树脂M2的红外谱图如图8所示,红外位移:2952.74cm-1(丙烯酸酯双键中C-H伸缩振动,和聚异丁烯基团上的甲基亚甲基伸缩振动峰),1732.90cm-1(酯基中碳氧伸缩振动),1184.22cm-1(C-O-C伸缩振动峰)808.45cm-1(丙烯酸酯双键中C-H面外弯曲振动),1471.22cm-1(C-O伸缩振动峰),1407.45cm-1(C-O伸缩振动峰),1634.58cm-1(丙烯酸酯双键伸缩振动峰),这些峰说明结构上有丙烯酸酯双键和碳-氧直接连接的基团;和1061.14cm-1(C-N伸缩振动峰),2952.74cm-1(丙烯酸酯双键中C-H伸缩振动,和聚异丁烯基团上的甲基亚甲基伸缩振动峰),1615.94cm-1(端基C=C双键伸缩振动峰),1390.08cm-1(偕二甲基和叔丁基剪切振动峰),984.36cm-1(亚甲基和甲基C-H面外弯曲着振动),说明含有聚异丁烯结果。红外谱图证明成功合成澄清透明的胺改性树脂M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胺改性树脂M3,其制备方法如下:
取实施例1得到的化合物A1(100g),加入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47g),对羟基苯甲醚(0.11g),反应放热,恒温60℃反应5h,出料,得胺改性树脂M3,取样用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其作用,加入适量无水甲苯溶液,放置在60℃烘箱中反应0.5h后,测NCO转化率,NCO转化率为0,则表明胺-双键Michael加成反应完成(异氰酸酯基和-NH-基团反应十分迅速,在很短时间内转化率可以达到100%),成功合成胺改性树脂M3
本实施例的反应过程示意图见图3。
该胺改性树脂M3的红外谱图如图9所示,红外位移:2951.49cm-1(丙烯酸酯双键中C-H伸缩振动,和聚异丁烯基团上的甲基亚甲基伸缩振动峰),1725.47cm-1(酯基中碳氧伸缩振动),1189.49cm-1(C-O-C伸缩振动峰)810.44cm-1(丙烯酸酯双键中C-H面外弯曲振动),1467.13cm-1(C-O伸缩振动峰),1407.48cm-1(C-O伸缩振动峰),1633.72cm-1(丙烯酸酯双键伸缩振动峰),这些峰说明结构上有丙烯酸酯双键和碳-氧直接连接的基团;和1063.94cm-1(C-N伸缩振动峰),2951.49cm-1(丙烯酸酯双键中C-H伸缩振动,和聚异丁烯基团上的甲基亚甲基伸缩振动峰),1616.82cm-1(端基C=C双键伸缩振动峰),1366.38cm-1(偕二甲基和叔丁基剪切振动峰),979.44cm-1(亚甲基和甲基C-H面外弯曲着振动),说明含有聚异丁烯结构。红外谱图证明成功合成澄清透明的胺改性树脂M3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分子量Mn为1500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胺改性树脂M4,其制备方法如下:
带有回流冷凝管的250ml四颈瓶装置中,加入分子量Mn为1500的聚异丁烯丁二酸酐(150g),N-乙基乙二胺(9.70g),干燥后的甲苯溶液(50g),催化剂三苯基膦(0.10g),反应置于100℃反应3h,后旋蒸除掉溶剂,所得化合物A4。取化合物A4(120g),加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58.20g),对羟基苯甲醚(0.10g),反应放热,恒温60℃反应4h,出料,得胺改性树脂M4,取样用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其作用,加入适量无水甲苯溶液,放置在60℃烘箱中反应0.5h后,测NCO转化率,NCO转化率为0,则表明胺-双键Michael加成反应完成(异氰酸酯基和-NH-基团反应十分迅速,在很短时间内转化率可以达到100%),成功合成胺改性树脂M4。所合成的胺改性树脂M4浑浊不澄清透明,且与常规的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或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以质量分数1:1进行混合,混合液浑浊不澄清透明,说明聚异丁烯丁二酸酐分子量Mn为1500所合成的胺改性树脂与光固化常规的丙烯酸酯类树脂相容性差,会影响配方体系的相容性进而影响性能,所以不能使用该树脂运用于光固化配方体系中。所以该对比例的胺改性树脂M4不进行性能对比。
本对比例所得的胺改性树脂M4的结构式如图4所示。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分子量Mn为400聚异丁烯丁二酸酐的改性胺树脂M5,其制备方法如下:
带有回流冷凝管的250ml四颈瓶装置中,加入分子量Mn为400的聚异丁烯丁二酸酐(40g),N-乙基乙二胺(9.70g),干燥后的甲苯溶液(50g),催化剂三苯基膦(0.10g),反应置于100℃反应3h,后旋蒸除掉溶剂,所得化合物A5。取化合物A5(120g),加入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58.20g),对羟基苯甲醚(0.10g),反应放热,恒温60℃反应4h,出料,得胺改性树脂M5,取样用异氰酸酯化合物与其作用,加入适量无水甲苯溶液,放置在60℃烘箱中反应0.5h后,测NCO转化率,NCO转化率为0,则表明胺-双键Michael加成反应完成(异氰酸酯基和-NH-基团反应十分迅速,在很短时间内转化率可以达到100%),成功合成胺改性树脂M5
本对比例所得的胺改性树脂M5的结构式如图5所示。
将实施例1、2、3和对比例2的树脂制备成LED固化涂料。
一、LED固化涂料配方
表1各LED固化涂料配成组分
表1中,组分1为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TPGDA);;组分2为聚乙二醇双丙烯酸酯-200(PEGDA-200);组分3为环氧丙烯酸酯树脂(B-100,广东博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组分4为光引发剂异丙基硫杂蒽酮(ITX)(1wt%);组分5为助剂BDMA(1wt%),只添加到涂料5#中;组分6为分别添加实施例、对比例中的树脂或不加实施例和对比例中的树脂,其中涂料1#、涂料2#和涂料3#的组分6分别添加实施例1、2和3的M1、M2和M3,涂料4#的组分6添加对比例2的M5,涂料5#和涂料6#的组分6都添加常规树脂B-296(来自广东博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两官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涂料7#的组分6为对比树脂M0,其来自公开号为CN108409688A的专利说明书中的实施例1的全氟烷基磺酰胺活性胺丙烯酸酯化合物。
以上配方组分均来自广东博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按照上述配方配制好后,搅拌均匀,得LED固化涂料1#~7#。
二、测试
将上述制得的LED固化涂料分别线棒涂膜玻璃板上,控制膜厚约3μm。分别以不同光源辐照固化,1000W中压汞灯辐照光强24.9mW/cm2,375UV LED辐照光强260mW/cm2,辐照时间10sec;385nm UV LED辐照光强400mW/cm2,辐照时间10sec;395nm UV LED辐照光强260mW/cm2,辐照时间10sec;385nm UV LED辐照光强500mW/cm2,辐照时间10sec。以指触法检测表面固化情况,涂层表面出现指纹压痕,以×表示,表明存在显著表面氧阻聚;涂层表面未出现指纹压痕,以⊙表示,表明光固化表面氧阻聚得到克服,即表明表层光交联较好。
采用的光引发剂均为异丙基硫杂蒽酮ITX(组分4),该光引发剂为TypeⅡ型光引发剂,需搭配氢供体助剂如叔胺类使用,才可以快速有效产生活性自由基,引发双键聚合。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从表2可知,添加实施例1~3胺改性树脂树脂(M1、M2、M3)的LED固化涂料1#~3#的薄涂在中压汞灯及375/385/395nm UV LED光源辐照下,均能表干;添加对比例2树脂M5的LED固化涂料4#在汞灯和375nmLED固化下可表干,在385/395nm LED固化下不可表干;加入活性胺助剂BDMA的LED固化涂料5#在中压汞灯和375nm UV LED光源辐照下能表干,在385/395nm UV LED光源辐照下不能表干;不加入任何助剂的LED固化涂料6#在汞灯固化和LED光源辐照下均不表干,表面有发粘现象;加入全氟烷基磺酰胺活性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LED固化涂料7#在中压汞灯及375/385/395nm UV LED光源辐照均能表干。
通过添加实施例1~3胺改性树脂树脂(M1、M2、M3)的LED固化涂料1#~3#和加入活性胺助剂BDMA的LED固化涂料5#、不加入任何助剂的LED固化涂料6#的表干结果的对比,可知实施例1~3树脂(M1、M2、M3)在LED固化涂料配方中起到更好地抑制氧阻聚的作用,且能与ITX更好作用,抑制氧阻聚,进而达到良好的固化效果,即该树脂适用于应用在LED固化涂料的配方体系中。
通过添加实施例1~3胺改性树脂树脂(M1、M2、M3)的LED固化涂料1#~3#和添加全氟烷基磺酰胺活性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LED固化涂料7#的表干结果对比,可知实施例1~3胺改性树脂树脂(M1、M2、M3)与全氟烷基磺酰胺活性胺丙烯酸酯化合物的抑制氧阻聚效果,尤其是抑制表面氧阻聚效果一样好,而实施例1、实施例2和实施例3所合成的胺改性树脂(M1、M2、M3)成本远低于全氟烷基磺酰胺活性胺丙烯酸酯化合物。
通过添加实施例1~3胺改性树脂树脂(M1、M2、M3)的LED固化涂料1#~3#和添加对比例2树脂M5的LED固化涂料4#的表干结果对比,说明用于合成本文胺改性树脂的聚异丁烯丁二酸酐分子量Mn为400时,会造成所合成的胺改性树脂不能富集在涂层表面,在配方体系中不呈梯度分布,抑制表面氧阻聚的效果大大减小,不能应用于LED固化薄涂中。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Claims (8)

1.一种胺改性树脂,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Ⅰ)的结构:
其中,n为8~21的整数;
R为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的一个碳碳双键与仲氨基发生迈克尔加成后的残基;所述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为含有2~6个丙烯酸酯基团的丙烯酸酯化合物;
R1为C1~4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
R2为C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或R2、与R2连接的N原子和R1合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胺改性树脂,其特征在于,R1为-CH2CH2-、R2为-CH3;或R1为-CH2CH2-、R2为-CH2CH3;或R1为-CH2CH2-、R2为-CH2CH2CH2CH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胺改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为二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缩丙二醇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化的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或双三羟甲基丙烷四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胺改性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胺改性树脂的分子量Mn为600~2400。
5.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胺改性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式(Ⅱ)聚异丁烯丁二酸酐和式(Ⅲ)化合物和催化剂混合,反应,得式(Ⅳ)化合物;
S2:在阻聚剂存在下,将式(Ⅳ)化合物和所述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混合,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即得所述胺改性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式(Ⅱ)聚异丁烯丁二酸酐和步骤S1中所述式(Ⅲ)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1.5);步骤S1中所述式(Ⅲ)化合物和步骤S2中所述多官能丙烯酸酯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5~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催化剂为Lewis碱三苯基膦、氢氧化钾、氢氧化钠、三氟乙酸、对甲苯磺酸或Lewis酸三氟化硼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步骤S2中所述阻聚剂为对羟基苯甲醚或吩噻嗪中的一种或两种。
8.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胺改性树脂在制备LED固化薄涂材料中的应用。
CN202111474514.7A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胺改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40579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4514.7A CN114057918B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胺改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74514.7A CN114057918B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胺改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57918A CN114057918A (zh) 2022-02-18
CN114057918B true CN114057918B (zh) 2024-03-15

Family

ID=80228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74514.7A Active CN114057918B (zh) 2021-12-03 2021-12-03 一种胺改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0579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06520B (zh) * 2022-03-15 2024-10-22 东莞市星马焊锡有限公司 一种焊锡条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5046A (zh) * 2011-11-23 2014-08-06 巴斯夫欧洲公司 胺混合物
CN108409688A (zh) * 2018-02-12 2018-08-17 中山大学 一种全氟烷基磺酰胺活性胺丙烯酸酯化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9651296A (zh) * 2019-01-23 2019-04-19 安庆北化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一种水溶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46061A4 (en) * 1999-08-30 2003-06-18 Toyo Ink Mfg Co URETHANE-UREA RESIN BY MICHAEL-ADDI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DHESIVE,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COATING MATERIAL FOR PRODUCING AN INK-ABSORBING LAYER AND RECORDING DEVICE
JP6232050B2 (ja) * 2012-04-27 2017-11-15 ヘンケル アイピー アンド ホールディング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反応性官能基を有するグラフト化テレケリックポリイソブチレ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含有する硬化性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5046A (zh) * 2011-11-23 2014-08-06 巴斯夫欧洲公司 胺混合物
CN108409688A (zh) * 2018-02-12 2018-08-17 中山大学 一种全氟烷基磺酰胺活性胺丙烯酸酯化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9651296A (zh) * 2019-01-23 2019-04-19 安庆北化大科技园有限公司 一种水溶性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057918A (zh) 2022-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3508546A (ja) マレイミド誘導体を含有する水相溶性エネルギー硬化性組成物
EP1147098A1 (en) Compounds comprising acrylate and cyclic sec.-amine functionalities
JP4010547B2 (ja) 自己重合型光重合開始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CN114057918B (zh) 一种胺改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5371181A (en) Thiol-ene compositions with improved cure speed retention
CA1292476C (en) Radiation-hardenable diluents
CN110452191A (zh) 一种改性丙烯酸酯、制备方法及其导电胶粘剂的应用
JP2001172554A (ja) マレイミド誘導体を含有する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金属被覆組成物
JP3601654B2 (ja) マレイミド誘導体を含有する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及び該硬化性組成物の硬化方法
JP2000144041A (ja) マレイミド誘導体を含有する木質材表面被覆用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性組成物及び該組成物の硬化方法
US4180599A (en) Crosslinking photoinitiators of acrylic benzophenonetetracarboxylates
JP4236180B2 (ja) 自己重合型光重合性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JPS5921892B2 (ja) 陽イオン性重合可能な放射線硬化しうる組成物
CN115368535A (zh) Uv/湿气双固化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S4639500A (en) Resin compositions curable by active energy rays
JP4337206B2 (ja) 活性エネルギー線硬化型組成物
JPS61197614A (ja)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2002080509A (ja) マレイミドビニルエーテル誘導体及びそれを含有する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JPH01123805A (ja) 光硬化性樹脂組成物
US6555595B1 (en) Photopolymerizable compositions
JP3989299B2 (ja) マレイミド化合物、これを含む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硬化物
Chiang et al.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ultraviolet‐curable resins via a thio–ene (thiol and allyl) addition reaction
US5159119A (en) Starting material for improved radiation hardenable diluents
CN1616519A (zh) 一类烯丙基醚改性不饱和聚酯及其用途
JP2005290299A (ja) 自己重合型光重合性化合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感光性樹脂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