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52889A - 房间隔造口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房间隔造口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52889A CN114052889A CN202010756181.6A CN202010756181A CN114052889A CN 114052889 A CN114052889 A CN 114052889A CN 202010756181 A CN202010756181 A CN 202010756181A CN 114052889 A CN114052889 A CN 1140528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ameter
- waist
- circumferential
- section
- adjus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18/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 A61B18/12—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by heating by passing a current through the tissue to be heated, e.g. high-frequency current
- A61B18/14—Probes or electrodes there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315—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treatment of particular body parts
- A61B2018/00345—Vascular system
- A61B2018/00351—Hear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8/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 A61B2018/00571—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non-mechanical forms of energy to or from the body for achieving a particular surgical effect
- A61B2018/00595—Cauteriz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房间隔造口装置,包括弹性支撑架、手柄以及至少一根调径线。弹性支撑架的腰部设置有用于对目标组织进行消融的电极,弹性支撑架的腰部沿周向还设置多个穿线孔。调径线缠绕在穿线孔之间并连接手柄,手柄牵拉调径线从而改变腰部的直径,其中一根调径线穿过至少三个穿线孔。本发明房间隔造口装置减少了调径线的数量,有利于简化调径线在弹性支撑架上的缠绕方式,提高牵拉调径线的顺畅度。且调径线数量减少后在尺寸条件过程中相互影响较弱,弹性支撑架受力更均匀,可以保证分流通道的形状规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皮介入的房间隔造口装置。
背景技术
房间隔造口术(又称为心房间分流术)是一种有效治疗心衰患者的经皮介入治疗手段。心衰患者通常会表现为左房压力升高,进而导致肺淤血,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受到影响。通过房间隔造口术在心房间建立分流通道,使右心系统的容量代偿性来缓解左心系统(特别是左心房)的压力载荷,可直接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降低左心房平均压力和肺毛细血管楔压,对改善心衰患者的症状和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但是由于不同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不一,如何建立合适的分流通道对患者恢复情况以及承受的创伤有很重要的影响。医务人员在实际手术过程中,需要通过评估患者的房间隔厚度、承受创伤的能力以及实际心房的压力差等来建立正确的分流通道尺寸,因此也要求房间隔造口装置能在进入人体后通过术者调节来产生合适大小的房间隔分流通道。
现有的房间隔造口装置通常利用多根调径线分别缠绕于房间隔造口装置的弹性支撑架上,并通过牵扯该多根调径线来调整房间隔分流通道的大小。调径线的数量越大,对应对调径线是现实收容的多腔管的直径也会相应增大,这样的结构不利于多腔管在血管中的行进。同时,多根调径线的设置也增大缠线的复杂度,容易造成多根调径线相互影响对弹性支架的拉力不均匀现象,导致弹性支撑架由此发生轴线的偏移、调径的形状不对称、弹性支架难以精确与血管壁接触形成治疗等不良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调节房间隔分流通道尺寸的房间隔造口装置,具体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房间隔造口装置,包括弹性支撑架、手柄以及至少一根调径线,所述弹性支撑架的腰部设置有用于对目标组织进行消融的电极,所述弹性支撑架的腰部沿周向还设置多个穿线孔,所述调径线缠绕在所述穿线孔之间并连接所述手柄,所述手柄牵拉所述调径线从而改变所述腰部的直径,其中一根调径线穿过至少三个所述穿线孔。
其中,至少一根调径线连接在所述手柄与所述弹性支撑架之间,并形成圆周段、直线段、缠绕部以及牵引段,所述圆周段穿过多个所述穿线孔并沿周向环绕所述腰部,每个所述圆周段的两端分别在一所述穿线孔中连接一所述直线段,每个所述直线段连接在一所述穿线孔与所述缠绕部之间,所述房间隔造口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手柄与所述弹性支撑架之间的多腔管,所述多腔管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内腔,所述牵引段穿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牵引段的一端通过所述缠绕部连接所述直线段,所述牵引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手柄。
其中,所述缠绕部是由所述调径线形成的线结。
其中,所述牵引段为金属材料制成的牵引件,所述牵引件的远端设置有用于作为所述缠绕部的收线孔,所述直线段穿置于所述收线孔中。
其中,所述缠绕部设置于所述弹性支撑架包围的空间中。
其中,至少一根调径线包括覆盖所述腰部不同周向区域的多个所述圆周段,以及至少三个穿过不同所述穿线孔的所述直线段。
其中,每个所述圆周段的两端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穿线孔位置分别与一所述直线段连接。
其中,所述腰部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周段均穿过两个所述圆周段之间的所述穿线孔,两个所述直线段在两个所述圆周段之间的所述穿线孔中分别连接一所述圆周段的一端。
其中,每个所述圆周段的两端在间隔的两个所述穿线孔位置分别与一所述直线段连接。
其中,所述至少一根调径线环绕所述腰部一周以上,至少两个所述圆周段之间互有重叠。
其中,所述至少一根调径线的数量为二,两根所述调径线同时用于形成所述圆周段与所述直线段。
其中,两根所述调径线各自形成的所述圆周段之间不重叠。
其中,所述至少一根调径线包括用于形成所述圆周段的第一调径线,以及用于形成所述直线段的第二调径线,所述第二调径线穿过所述穿线孔并与所述第一调径线套结。
其中,所述弹性支撑架包括围绕其轴线设置的至少三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镂空结构,每个所述支撑部上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穿线孔。
其中,所述穿线孔设置于线路的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连接处。
其中,所述穿线孔的开口朝向其轴线设置。
其中,所述手柄包括基体和调径件,所述调径件与所述基体转动连接,所述调径件还连接所述调径线,并通过相对于所述基体转动以牵拉所述调径线沿所述房间隔造口装置的轴线运动。
本发明提供的房间隔造口装置,通过所述多腔管将所述手柄和所述弹性支撑架进行连接,并通过至少一根调径线缠绕在所述弹性支撑架腰部的穿线孔中。然后,通过所述手柄牵拉所述调径线,达到了改变所述弹性支撑架的腰部尺寸的目的。且其中一根调径线至少穿过三个穿线孔,有利于减少所述调径线的数量,从而缩减了房间隔造口装置的直径,有利于简化调径线在弹性支撑架上的缠绕方式,提高牵拉调径线的顺畅度。且调径线的数量减少能够使得所述弹性支撑架的腰部在尺寸调节过程中相互影响较弱,受力更均匀,保证分流通道的形状规则。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例房间隔造口装置处于输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房间隔造口装置处于支撑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房间隔造口装置的绕线方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另一实施例房间隔造口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实施例中弹性支撑架腰部位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图11是本发明各实施例所提供的调径线不同绕线方式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房间隔造口装置对应图11所示绕线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方位定义:为了描述清晰,以下将手术过程中,装置或部件中靠近操作者的一端称为“近端”,远离操作者的一端称为“远端”。该定义只是为了表述方便,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轴向”指的是弹性支撑架、多腔管或者手柄的轴心线方向。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的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的房间隔造口装置100。房间隔造口装置100基于手术进行中的不同阶段,具有沿血管介入心脏的输送状态(图1),以及被植入心脏之后打开的支撑状态(图2),为表达清楚起见,图2中仅示出了房间隔造口装置100的远端部分在支撑状态下的结构。本发明房间隔造口装置100包括有弹性支撑架10、手柄30以及调径线40。通常的,房间隔造口装置100还包括有鞘管101以及多腔管20。鞘管101与手柄30连接,鞘管101在房间隔造口装置100处于输送状态时包裹于弹性支撑架10和多腔管20外部,以限制弹性支撑架10和多腔管20的外径并使得二者能沿血管被输入至心脏内部。当鞘管101到达房间隔附近的预定位置后,弹性支撑架10与多腔管20朝向鞘管101的远端输送,弹性支撑架10脱离鞘管101的包裹并露出于鞘管101之外。弹性支撑架10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展开并贴合支撑于房间隔的造口中,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处于造口位置,并对造口形成支撑。
请进一步参见图2,弹性支撑架10呈沙漏状,弹性支撑架10两端直径大于腰部12的直径,腰部12位于弹性支撑架10的两端之间。具体地,弹性支撑架10在其腰部12的两侧,都形成为直径较大的支撑结构,而腰部12的直径相对缩小。腰部12的两侧直径较大的支撑结构便于将其分别定位在左右心房内,腰部12则对应定位在房间隔造口的位置。
多腔管20沿自身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连接有手柄30和弹性支撑架10。多腔管20内为中空管状,其中调径线40可以为一根或一根以上,调径线40穿过中空的多腔管20分别连接至手柄30和弹性支撑架10上。弹性支撑架10展开后的自由状态为背离手柄30呈伞状延伸的结构。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沿周向设有消融电极(图中未示),消融电极用于对目标组织进行消融处理。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还设置有多个穿线孔11,调径线40缠绕于多个穿线孔11中,调径线40也由此对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形成束缚,使得向近端拉动调径线40的过程中,腰部12直径尺寸减小并使得弹性支撑架10整体形成收缩,或通过释放调径线40,以增大腰部12位置的直径尺寸并使得弹性支撑架10整体扩张,通过腰部12与房间隔造口的贴合实现消融治疗。
调径线40的另一端与手柄30固定连接,通过手柄30牵拉调径线40,可以对调径线40缠绕于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形成牵引。即手柄30的牵拉或释放可以带动调径线40牵引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收缩或扩张,达到改变腰部12直径的效果。前述中提到,腰部12处的直径尺寸即本发明房间隔造口装置100形成的房间隔分流通道的尺寸,本发明房间隔造口装置100由此实现了主动调整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直径的功能。
请参见图3所示的现有技术中调径线40a的绕线方式。在图3的示意中,多根调径线40a分别穿过弹性支撑架10a的腰部12a处的每一个穿线孔11a,并同时从每一个穿线孔11a处伸出以穿入多腔管20a中以连接手柄(图中未示)。因为调径线40在每一个穿线孔11a中的穿设,以及调径线40a还穿过多腔管20a连接于每一个穿线孔11a与手柄之间,此时多腔管20a中的调径线40a的数量较多,整个房间隔造口装置100的缠线复杂度较大。数量较多的调径线40a会造成多腔管20a的直径增大,不便于多腔管20a在血管中穿行。与此同时,因为缠线相对复杂,通过手柄牵拉或释放调径线40a,容易造成调径线40a之间缠绕打结,调径顺畅度较差。
而本发明提供的房间隔造口装置100通过至少一根调径线40缠绕在弹性支撑架10的穿线孔11,且其中一根调径线40至少穿过三个穿线孔11,有利于减少调径线40的数量,从而缩减了房间隔造口装置100的直径。具体的,缩减了多腔管20的直径,有利于简化调径线40在弹性支撑架10上的缠绕方式,提高牵拉调径线40的顺畅度。且调径线40的数量减少能够使得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在尺寸调节过程中受多根调径线40相互的影响较弱,弹性支撑架10的受力更均匀,保证分流通道的形状规则。一种实施例,接在手柄30与弹性支撑架10之间的调径线40,在本发明房间隔造口装置100中用于分别形成圆周段41、直线段42、缠绕部43以及牵引段44。其中缠绕部43和牵引段44的具体实现方式和结构不做特别限定。圆周段41穿过多个穿线孔11并沿周向环绕于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直线段42连接于圆周段41和缠绕部43之间,牵引段44连接于缠绕部43和手柄30之间。请结合图4,多腔管20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内腔21,牵引段44穿置于第一内腔21中,且牵引段44的一端通过缠绕部43(参见图2,缠绕部43在图4中表现为收线孔431)连接直线段42,牵引段44的另一端连接在手柄30。可以理解的,手柄30牵拉调径线40的拉力,可以依次通过牵引段44、缠绕部43以及直线段42传递到用于固持腰部12的圆周段41处。手柄30通过改变直线段42的长度,来改变圆周段41的直径以达到调整腰部12的直径的目的。
请看回图2所示的本发明房间隔造口装置100。一根调径线40用于穿过至少三个穿线孔11,且一根调径线40能连接于至少三个不同的穿线孔11与多腔管20之间,从而形成至少三个直线段42。因为多腔管20位于弹性支撑架10的内部,因此一根调径线40可以从至少三个方向对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形成牵扯,腰部12在直径尺寸调整的过程中受力更均匀,能够至少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受到向内收缩的拉力。在图2的示意中,穿线孔11的数量为五个,调径线40的数量为一。一根调径线40缠绕于五个穿线孔11上,以形成了五个直线段42对腰部12形成固持。可以理解的,调径线40因为穿过了五个穿线孔11,而在对腰部12的直径进行调节时能提供五个不同方向的拉力作用于腰部12,使得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均匀受力并产生变形,达到调节分流通道直径的同时,还能保证分流通道的形状规则。
可以理解的,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处至少需要沿周向设置3个穿线孔11,以使得调径线40对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形成较为均匀的覆盖和牵引拉力。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三个穿线孔11沿周向均匀分布于腰部12处。而当腰部12上设置的穿线孔11数量越多,调径线40缠绕于更多的穿线孔11与缠绕部43之间,形成更多的直线段42以对弹性支撑架10达到更好的固持效果。在调整腰部12的直径时提供的牵引拉力更均匀。同时,还可以仅利用一根调径线40先后穿设于不同的穿线孔11上,即同一根调径线40穿设于穿线孔11与多腔管20之间,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多根调径线40a分别穿设于穿线孔11a与多腔管20a之间的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房间隔造口装置100的缠线更简洁。调径线40缠绕更多的穿线孔11,可以更好的实现对腰部12的固持,还避免了因为缠线方式复杂,多根调径线40相互缠绕而造成的弹性支撑架10形状调整不均的缺陷。
在本发明房间隔造口装置100中圆周段41为多段,每个圆周段41的两端都分别在一个穿线孔11的位置与一个直线段42连接,同时每个直线段42都连接在穿线孔11与缠绕部43之间。由此,一圆周段41同连接于该圆周段41两端的两个直线段42一起,在缠绕部43和腰部12之间合围出一个扇形的形状。因为两个直线段42通过缠绕部43连接于牵引段44处,因此当手柄30驱动牵引段44沿轴向移动时,作为扇形的两条边的两个直线段42分别从两端处对其连接的圆周段41形成拉扯或释放,且圆周段41两端受到的拉力相对平衡,圆周段41因此施加在两个穿线孔11之间的腰部12位置的固持力也相对平衡,能够保证腰部12在调径过程中的变形更规则。
而在本实施例中,因为每个圆周段41的相对两端都分别在两个穿线孔11处连接有一个直线段42,因此保证了每个圆周段41都能相对平衡的对其接触的腰部12形成固持。且牵引段44沿轴向的运动对每个直线段42形成的牵引力均趋于一致,因此在多个圆周段41之间对腰部12形成的固持力也趋于一致。同时,直线段42与圆周段41作为连续的调径线40的一部分,当直线段42在牵引段44的作用下沿多腔管的轴向移动时,可以带动其端部连接的圆周段41在周向上同步位移。而每一直线段42因为沿轴向的移动距离相等,其对应带动的圆周段41在周向上形成的位移距离也相等。也可以解释为本发明房间隔造口装置100能保证调径线40在调径的过程中对弹性支撑架10提供的拉力均匀,且腰部12的形状改变保持规则,形成尺寸精确的分流通道结构。
在一种实施例中,缠绕部43可由调径线40形成的线结来实现,用于实现每个直线段42相对于牵引段44的固定。当调径线40通过线结的方式形成缠绕部43后,多个直线段42都可以通过该线结的固持,来固定其与牵引段44的相对位置,并随牵引段44的轴向移动而牵扯其连接的圆周段41。缠绕部43外表面还可以涂覆胶水,胶水固化后能加强对线结的固定。
本实施例请看回图4,牵引段44(参见图2)在图4中构造为金属材料制成的牵引件441,且在图4中牵引件441的远端设置有用于作为缠绕部43(参见图2)的收线孔431。多个直线段42穿置于收线孔431中,使得多个直线段42缠绕于收线孔431和穿线孔11之间。可以理解的,收线孔431设置在金属材料的牵引件441上,直线段42只需要穿过收线孔431即可相对于牵引件441实现固定。调径线40在完成对收线孔431以及多个穿线孔11之间的缠绕之后,也可以于收线孔11处打结固定,还可以在打结处同样涂覆胶水。
在图2和图4的示意中,缠绕部43都设置于弹性支撑架10包围的空间中。优选的,缠绕部43与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缠绕部43与设置于腰部12上的各个穿线孔11距离最短,由此减短直线段42的长度,同时在控制调径线40总长度的时候相对省力。
在本发明房间隔造口装置100中,对于调径线40的数量并没有特别限制。图2和图4中覆盖于腰部12上不同区域的多个圆周段41可以由一根调径线40反复缠绕形成,也可以由多根调径线40分别缠绕形成。只要其中一根调径线40形成了穿过不同穿线孔11的至少三个直线段42,使得牵引段44在轴线移动时有一根调径线40能从三个不同方向对圆周段41形成牵引,都有利于提高腰部12受力的均匀性。
图5示出了图2与图4提供的房间隔造口装置100中的调径线40的绕线方式,调径线40的数量为一,一根调径线40缠绕于缠绕部43和穿线孔11之间以形成多个直线段42来对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的均匀固持。具体的,可以结合图6的穿线示意解释。一根调径线40所形成的每个圆周段41的相对两端均在相邻的两个穿线孔11位置分别与一直线段42连接。或描述为,一根调径线40在从缠绕部43伸出后,先从一个穿线孔11中穿出,并沿腰部12的外壁环绕,并从相邻的穿线孔11穿过再延伸至缠绕部43。由此,当一根调径线40沿腰部12的外壁环绕一圈之后,调径线40在每个穿线孔11中均需要两次穿过,并在该穿线孔11和缠绕部43之间形成两个直线段42,最后在缠绕部43处形成固定的线结。
参见图6的调径线40绕线方式示意。定义缠绕部43为调径线40的起点和终点位置0,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具有1#穿线孔11、2#穿线孔11、3#穿线孔11、4#穿线孔11、5#穿线孔11共五个穿线孔11。一根调径线40从位置0伸出,先从1#穿线孔11穿出至腰部12的外部,在贴合腰部12的外壁布置后从2#穿线孔11穿回至位置0处缠绕,然后再从2#穿线孔11穿出,依次穿过3#穿线孔11→位置0→3#穿线孔11→4#穿线孔11→位置0→4#穿线孔11→5#穿线孔11→位置0→5#穿线孔11→1#穿线孔11→位置0。最后调径线40的起点和终点在位置0处通过缠绕部43形成固定。由此,调径线40在弹性支撑架10上形成形状相似的五瓣“花瓣”形状。为了便于区分,图6中的一个“花瓣”采用点划线表示。
同时,相邻两个穿线孔11之间都形成有一个圆周段41。在腰部12的周向上两个相邻的圆周段41均穿过两个圆周段41之间的穿线孔11,两个直线段42在两个圆周段41之间的穿线孔11中分别连接一圆周段41的一端。由此,在每个位置0与一个穿线孔11之间,也都形成有两个直线段42。当牵引部44在位置0处对缠绕部43进行牵扯时,10个直线段42同步运动并两两作用于一个圆周段41上,形成对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的固持,使得腰部12的直径均匀缩小或放大。
需要提出的是,在图6实施例中,并不限定调径线40沿腰部12的周向依次形成各个圆周段41。调径线40在从2#穿线孔11穿回至位置0之后,除再次从2#穿线孔11穿出至腰部12的外侧之外,还可以从3#穿线孔11、4#穿线孔11或5#穿线孔11中的任一个穿线孔11穿出。即在图6的绕线方式中,相邻的两个圆周段41可以依次形成,也可以间或形成,只要最后在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处成型的调径线40的形状为相邻的五瓣“花瓣”结构,都可以达到上述的使得腰部12直径均匀放大或缩小的有益效果。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花瓣形状为五瓣,在其余实施例中,花瓣的形状还可以为大于或等于二的任意数量,都可以起到类似的有益效果。
调径线40的另一种绕线方式可以参见图7。在图7的绕线方式中,每个圆周段41的两端在间隔的两个穿线孔11位置分别与一直线段42连接。即在图7的绕线方式中,圆周段41不再从相邻的穿线孔11中穿过,而是绕过一个或多个穿线孔11,从其间隔的穿线孔11中穿过,以增大每个圆周段41所固持的腰部12的范围。
在图7的示意中,腰部12的穿线孔11数量为8个,为偶数,调径线40从缠绕部43(位置0)伸出之后,其缠绕顺序依次为:1#穿线孔11→3#穿线孔11→位置0→3#穿线孔11→5#穿线孔11→位置0→5#穿线孔11→7#穿线孔11→位置0→7#穿线孔11→1#穿线孔11→位置0。最后调径线40的起点和终点在位置0处通过缠绕部43形成固定。由此,调径线40在弹性支撑架10上形成形状相似的四瓣“花瓣”形状。
当然,在其余实施例中,通过对调径线40穿过的穿线孔11的位置的选择,也存在花瓣形状不同,甚至花瓣对腰部12未形成等分的穿线方式。这些方式也可以对弹性支撑架10形成类似的固持效果。
相较于图6的绕线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圆周段41均绕过一个穿线孔11后,从与其初始缠绕的穿线孔11间隔的下一穿线孔11穿过。这样的绕线方式扩大了每个圆周段41的作用范围,在保持圆周段41在调径时作用于腰部12的牵引力均匀的同时,还节约了调径线40的长度,简化了本发明房间隔造口装置100的绕线步骤。为了便于区分,图7中的一个“花瓣”采用点划线表示。
一种绕线方式请参见图8,在图8的示意中,穿线孔11的数量为奇数,圆周段41依然从间隔的穿线孔11中穿过形成缠绕,增大了每个圆周段41所固持的腰部12的面积。同时,圆周段41之间还互有重叠,使得腰部12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同时受到两个圆周段41的固持,以进一步均匀该区域的受力情况,并提高调径的精度和精细程度。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所示的绕线方式中,调径线40同样从位置0伸出后,其缠绕的顺序可以表述为:1#穿线孔11→3#穿线孔11→位置0→2#穿线孔11→4#穿线孔11→位置0→3#穿线孔11→5#穿线孔11→位置0→4#穿线孔11→1#穿线孔11→位置0→5#穿线孔11→2#穿线孔11→位置0。最后调径线40的起点和终点在位置0处通过缠绕部43形成固定。由此,调径线40在弹性支撑架10上形成的五瓣“花瓣”形状。五瓣“花瓣”在腰部12的截面圆上两两相互覆盖,其圆周段41的作用面积也两两相互重叠。为了便于区分,图8中的一个“花瓣”采用点划线表示。
可以理解的,在本绕线方式中,腰部12上相邻穿线孔11之间区域内同时受到了两个圆周段41的固持,两个圆周段41对腰部12同一区域的固持能相互平衡限制,使得该区域在调径的过程中所受到的牵引作用力更加均衡,进而保证腰部12的整体受力均匀,避免腰部12在调径过程中出现不规则的变形,同时提高调径的精度和精细程度。
可以理解的,图7或图8所示的调径线40绕线方式和穿线孔11的缠绕顺序也可以视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例如设置圆周段41间隔两个或两以上的穿线孔11进行缠绕以进一步扩大每个圆周段41的作用面积,或设置各个“花瓣”之间的形成顺序相对于上述的顺序为反序或乱序等,也都不影响上述实施例所形成的有益效果。
请参见图9中示意的再一种调径线40的绕线方式。在图9的实施方式中,调径线40的数量为二,包括了第三调径线403和第四调径线404。为了便于区分,图9中第四调径线404用点划线表示。第三调径线403和第四调径线404同时用于形成圆周段41与直线段42。在图9的示意中,腰部12处的穿线孔11数量为8个,其中第三调径线403用于形成1#穿线孔11沿顺时针方向的至5#穿线孔之间的四个圆周段41,以及连接于四个圆周段41和位置0之间的各个直线段42;第四调径线404用于形成5#穿线孔11沿顺时针方向的至1#穿线孔11之间的四个圆周段41,以及连接于该四个圆周段41和位置0之间的各个直线段42,需要说明的是,不限定多个圆周段41与多个直线段42的形成顺序,圆周线41以及直线段42可以沿顺指针、逆时针或其他顺序顺序形成。或描述为,在图9的实施例中,腰部12沿直径方向被分为两侧,其中第三调径线403用于形成一侧的各直线段42和圆周段41,第四调径线404用于形成另一侧的各直线段42和圆周段41。
这样的绕线方式,可以使得牵引段44在牵拉缠绕部43的时候,能分别带动第三调径线403调整腰部12一侧的直径,以及带动第四调径线404调整腰部12另一侧的直径。用两根调径线40同时控制腰部12的直径调整,相较于仅采用一根调径线40的绕线方式,本实施例中单根调径线40的长度更短,其穿过的穿线孔11的数量更少,其缠绕的穿线孔11以及与缠绕部43的缠绕次数更少,能够有效减少每根调径线40在调径过程中所产生摩擦力,保证调径线40相对于弹性支撑架10或缠绕部43的滑动更平稳,不会造成局部的卡滞现象,保证腰部12的形状规则。
另一种绕线方式请参见图10,第三调径线403和第四调径线404各自形成的圆周段41依然不重叠,且第三调径线403和第四调径线404所形成的圆周段41交替覆盖于腰部12的外侧。可以理解的,在图10实施例中,任一穿线孔11与缠绕部43之间的两个直线段42,均由第三调径线403和第四调径线404分别形成,而相邻两个圆周段41之间也由不同的调径线40构成。相较于图9的绕线方式,本实施例中单根调径线40在腰部12的圆周上的分布面积面更大且更均匀。当其中一根调径线40所形成的圆周段41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卡滞现象时,位于该圆周段41两侧的由另一根调径线40所形成的圆周段41可以对腰部12进行固持,保证腰部12的形状保持规则。为了便于区分,图10中第四调径线404的路径用点划线表示。
可以理解的,在图9和图10的基础上,本发明房间隔造口装置100中应用的调径线40的数量可以继续叠加,多根调径线40分别用于形成一部分圆周段41,以及连接于该圆周段41与缠绕部43之间的直线段42。多根调径线40的设置可进一步缩减单根调径线40的缠绕长度,减小因调径线40卡滞所带来的腰部12形状不规则的影响。另一方面,两根或两根以上的调径线40各自形成的圆周段41之间也可以相互重叠,相互重叠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圆周段41同时作用于腰部12上时,可以共同对腰部12形成制约,平衡腰部12在调径时受到的牵拉力。
还有一种绕线方式请参见图11至图12。房间隔造口装置100的调径线40包括用于形成圆周段41的第一调径线401,以及用于形成直线段42的第二调径线402,第二调径线402穿过穿线孔11并与第一调径线401套结。具体的,请结合图12的示意:第一调径线401为闭合的线环,第一调径线401围设于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外侧以形成覆盖腰部12完整一周的圆周段41,实现对腰部12的固持。第二调径线402反复缠绕于缠绕部43和各个穿线孔11之间以形成直线段42,其中用于形成直线段42的第二调径线402从每个穿线孔11穿出,并从穿线孔11位置对固定于腰部12外侧的第一调径线401的外侧绕过,与第一调径线401形成套结之后,再从该穿线孔11穿回至缠绕部43处。为了便于区分,图11和图12中第一调径线401用点划线表示。
由此,当牵引部44牵扯缠绕部43并带动第二调径线402收缩时,第二调径线402可以带动其套设的第一调径线401部分回收至穿线孔11之内,使得用于固持腰部12的第一调径线401所形成的圆周段41周长变小,达到缩小并调整腰部12的直径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圆周段41和直线段42分别由不同的调径线40构成,第二调径线402只在穿线孔11的位置与第一调径线401套结,也可以达到上述的使得腰部12受力均匀,并限制腰部12形状规则的有益效果。
一种实施例请看回图2和图4,弹性支撑架10包括围设于其轴线(或者多腔管20)外的至少三个支撑部13,支撑部13为网格状镂空结构,且每个支撑部13上至少设有一个穿线孔11。进一步的,每一个支撑部13都需要在腰部12的两侧分别提供一部分支撑结构,用以贴合左右心室的内壁,并对腰部12形成支撑。当多个支撑部13沿弹性支撑架10的周向依次环绕之后,则合围出弹性支撑架10的结构。在图示的结构中,弹性支撑架10包括有10个镂空的支撑部13,穿线孔11设置于支撑部13对应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位置。
镂空结构的支撑部13沿弹性支撑架10的周向排列,并用于形成弹性支撑架10的主体结构。因为弹性支撑架10在输送状态时需要收回并包裹于多腔管20外部,且弹性支撑架10的外部还需要套设鞘管101,因此支撑部13采用镂空结构更利于其收缩变形,并控制收回后的体积占用。
一种实施例,穿线孔11设置于相邻两个支撑部13之间的连接部14上,以将多个支撑部13结合为一整体,提升弹性支撑架10的整体刚度。在图示的结构中,10个支撑部13通过10个连接部14相互连接为一体。进一步的,穿线孔11还设置于连接部14上。图4示意的结构中设置了五个穿线孔11,设置于相互间隔的支撑部13上。可以理解的,在其余实施例中,穿线孔11还可以设置于每个连接部14上,用以在间隔造口装置100中缠绕更多的调径线40。
一种实施例,为了便于调径线40对穿线孔11的缠绕,还设置各个穿线孔11的开口均朝向其轴线(或多腔管20的轴线)。由此,调径线40的直线段42可以沿腰部12的径向直接穿过穿线孔11,减少直线段42与穿线孔11之间的摩擦。
一种实施例请看回图1,手柄30包括基体32和调径件31,调径件31转动连接于手柄30的基体32上,且调径件31与牵引段44连接。调径件31通过绕基体32转动以牵拉牵引段44,使得牵引段44沿房间隔造口装置100的轴线(或多腔管20)运动,并顺次带动缠绕部43、直线段42和圆周段41以调整弹性支撑架10的腰部12处的直径。
以上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以上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具体技术方案可以相互适用,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房间隔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支撑架、手柄以及至少一根调径线,所述弹性支撑架的腰部设置有用于对目标组织进行消融的电极,所述弹性支撑架的腰部沿周向还设置多个穿线孔,所述调径线缠绕在所述穿线孔之间并连接所述手柄,所述手柄牵拉所述调径线从而改变所述腰部的直径,其中一根调径线穿过至少三个所述穿线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间隔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调径线连接在所述手柄与所述弹性支撑架之间,并形成圆周段、直线段、缠绕部以及牵引段,所述圆周段穿过多个所述穿线孔并沿周向环绕所述腰部,每个所述圆周段的两端分别在一所述穿线孔中连接一所述直线段,每个所述直线段连接在一所述穿线孔与所述缠绕部之间,所述房间隔造口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手柄与所述弹性支撑架之间的多腔管,所述多腔管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内腔,所述牵引段穿置于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牵引段的一端通过所述缠绕部连接所述直线段,所述牵引段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手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房间隔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部是由所述调径线形成的线结。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房间隔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段为金属材料制成的牵引件,所述牵引件的远端设置有用于作为所述缠绕部的收线孔,所述直线段穿置于所述收线孔中。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房间隔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部设置于所述弹性支撑架包围的空间中。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房间隔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根调径线包括覆盖所述腰部不同周向区域的多个所述圆周段,以及至少三个穿过不同所述穿线孔的所述直线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房间隔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圆周段的两端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穿线孔位置分别与一所述直线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房间隔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的周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圆周段均穿过两个所述圆周段之间的所述穿线孔,两个所述直线段在两个所述圆周段之间的所述穿线孔中分别连接一所述圆周段的一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房间隔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圆周段的两端在间隔的两个所述穿线孔位置分别与一所述直线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房间隔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根调径线环绕所述腰部一周以上,至少两个所述圆周段之间互有重叠。
11.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房间隔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根调径线的数量为二,两根所述调径线同时用于形成所述圆周段与所述直线段。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房间隔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调径线各自形成的所述圆周段之间不重叠。
13.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房间隔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根调径线包括用于形成所述圆周段的第一调径线,以及用于形成所述直线段的第二调径线,所述第二调径线穿过所述穿线孔并与所述第一调径线套结。
14.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房间隔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架包括围绕其轴线设置的至少三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为镂空结构,每个所述支撑部上至少设有一个所述穿线孔。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房间隔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部之间的连接处。
1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房间隔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孔的开口朝向其轴线设置。
17.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房间隔造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基体以及调径件,所述调径件与所述基体转动连接,所述调径件还连接所述调径线,并通过相对于所述基体转动以牵拉所述调径线沿所述房间隔造口装置的轴线运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56181.6A CN114052889A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房间隔造口装置 |
PCT/CN2021/108733 WO2022022528A1 (zh) | 2020-07-30 | 2021-07-27 | 房间隔造口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56181.6A CN114052889A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房间隔造口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52889A true CN114052889A (zh) | 2022-02-18 |
Family
ID=80227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56181.6A Pending CN114052889A (zh) | 2020-07-30 | 2020-07-30 | 房间隔造口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052889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041538A1 (en) * | 2010-01-29 | 2012-02-16 | Sharon White | Collapsing structure for reducing the diameter of a stent end |
CN105662647A (zh) * | 2016-02-19 | 2016-06-15 |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血栓过滤器 |
CN105873545A (zh) * | 2013-07-31 | 2016-08-17 |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包括导管及支承瓣膜的植入体的套组 |
CN108784896A (zh) * | 2017-10-31 | 2018-11-13 | 杭州诺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房间隔造口装置、房间隔造口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CN111166461A (zh) * | 2018-11-09 | 2020-05-19 | 杭州诺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房间隔造口装置及其房间隔造口系统 |
CN111432743A (zh) * | 2017-11-30 | 2020-07-17 | 阿列维安特医疗公司 | 用于心房间吻合的经导管装置 |
CN212490130U (zh) * | 2020-07-30 | 2021-02-09 | 杭州诺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房间隔造口装置 |
-
2020
- 2020-07-30 CN CN202010756181.6A patent/CN11405288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20041538A1 (en) * | 2010-01-29 | 2012-02-16 | Sharon White | Collapsing structure for reducing the diameter of a stent end |
CN105873545A (zh) * | 2013-07-31 | 2016-08-17 |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包括导管及支承瓣膜的植入体的套组 |
CN105662647A (zh) * | 2016-02-19 | 2016-06-15 | 杭州启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血栓过滤器 |
CN108784896A (zh) * | 2017-10-31 | 2018-11-13 | 杭州诺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房间隔造口装置、房间隔造口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CN111432743A (zh) * | 2017-11-30 | 2020-07-17 | 阿列维安特医疗公司 | 用于心房间吻合的经导管装置 |
CN111166461A (zh) * | 2018-11-09 | 2020-05-19 | 杭州诺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房间隔造口装置及其房间隔造口系统 |
CN212490130U (zh) * | 2020-07-30 | 2021-02-09 | 杭州诺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房间隔造口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38283B2 (en) | Bendable sheath and delivery system using bendable sheath | |
US12016622B2 (en) | Electrode assembly for catheter system | |
JP7476196B2 (ja) | 心室補助装置 | |
US8906057B2 (en) | Aneurysm embolization by rotational accumulation of mass | |
RU2636180C2 (ru) | Двойная петля с одинарным управляющим проводом для двухстороннего действия | |
CN107028656B (zh) | 电生理导管 | |
US9345416B2 (en) | Means for securing a catheter into a vessel | |
CN212490130U (zh) | 房间隔造口装置 | |
CN109689147A (zh) | 可调弯鞘管和医疗器械 | |
US20230248556A1 (en) | Control handle, bending control line and implant delivery device | |
CN115634041A (zh) | 具有改善的环收缩和更大的收缩位移的导管 | |
AU2009212971A1 (en) | Deflectable catheter with bonded center stru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for same | |
JP2014097389A (ja) | 非対称曲率の2方向偏向を提供する平坦梁をともなうカテーテル | |
JP2014097390A (ja) | トルク伝達を改善したカテーテル | |
BR112016024049B1 (pt) | Cateter para uso com um fio guia | |
US20140350551A1 (en) | Electrode assembly for catheter system | |
WO2023240787A1 (zh) | 可调弯导管 | |
CN113229926A (zh) | 一种带标测功能的冷冻球囊消融导管 | |
TWI827545B (zh) | 醫療器材 | |
CN114052889A (zh) | 房间隔造口装置 | |
JP6713907B2 (ja) | カテーテル、カテーテル用ガイドワイヤ、および内視鏡用処置具 | |
US20200324090A1 (en) | Deployment system access sheath | |
WO2022022528A1 (zh) | 房间隔造口装置 | |
WO2022002086A1 (zh) | 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 |
CN211934272U (zh) | 网笼式的射频消融导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